首页范文大全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十篇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十篇

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0:17

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篇1

关键词招投标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2.2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招投标法律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但是由于招投标的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到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更加详细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行为规范豍。目前招投标法律完善程度有限,所以在招投标工作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很多的漏洞,甚至出现违背法律法规的现象,影响到招投标的正常进行,所以目前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

一、我国招投标法律制度的不足

(一)招投标法律文件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

我们首先能看到的是《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内容上出现冲突,政府采购所调整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所调整的是公共采购和它的招标投标情况,二者都有涉及公共采购的管理,内容上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政府采购法明确指出采购主体是团体组织,国家机构,明确的把国有企业的采购排除在采购主体之外,而招标投标法又明确的把国有企业纳入到采购的主体上,两者相互矛盾,对招标投标的行为规范没有统一。另外,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规章制度也出现冲突,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强,执行过程中也不严谨,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突和漏洞。

(二)相关法律条文存在瑕疵。

招标投标法是我国招标投标市场的主要法律,但是其中的条款不够细致,很多招标投标的实际行为在法规中无据可依,很多条款的内容模糊不清,这让招标方,投标方甚至是法官或者是律师都很难拿捏好招标投标的行为分寸,那么这样的法律条款就失去了它本身的约束力和执行力。目前还存在法律条文不够严谨的问题,法律条文应该是对相关行为的一种约束,而不是一种商量的语气,目前招标投标法中的条款中存在商量的口吻,让不法分子有漏洞可钻,对我国的招标投标市场秩序的稳定不利豎。

(三)关于招标投标的投诉制度不完善。

我国招标投标法虽然明确规定招标投标者或者是其他相关人员有权对招标投标的行为提出质疑和投诉,但是对于接受质疑和投诉的制度还不完善,没有妥善的处理质疑和投诉。首先是在招标投标的过程中,因为相关法律条文的操作性不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所产生的行为也会有所不同,这就很容易导致招标投标过程中的意见分歧,出现质疑和投诉的情况,另外在招标投标的过程中,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司法审查程序,只有内部审查,这就非常不利于质疑和投诉的处理。

二、完善我国招标投标制度的措施

(一)建立招投标法律条文规范体系。

目前我国关于招标和投标的法律法规主要就是《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要想做好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工作,就必须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立法原则,比如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和法律适用原则,确立好招标投标行为优先服从的法规,并且做好相关问题调节的准备,按照法律的解决机制制定出相关的制度。另外在《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中产生冲突的条款要有所修改,并且要废除一些地方上的关于招标投标不融于《招标投标法》的法规内容,或者要根据招标投标法的内容进行修订豏。

(二)对《招标投标法》的条文进行完善和修订。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目前的招标投标的可操作性不强,原因在于很多条文内容模棱两可,对招标投标行为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约束。对招标投标法的完善和修订是目前市场经济下招标投标的发展需要,要将条文规定具体到合理的数额,要强制性的规定各行业的招标标准,明确每一个招标投标上的细节,例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这一条款中,对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金额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没有办法进行界定,这就需要做好具体金额上面的调整。

(三)完善我国招标投标过程中的投诉处理体系。

投诉处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够有效的推动招标投标行为的规范化。将招标投标过程中的投诉处理做好,能够帮助招标商做出正确的决策,帮助更多的投标者公平竞争,招标商可以在众多的投标者中选择性价比最高最合适的投标者进行合作豐。对招标投标的投诉处理首先是做好招标投标工作的政府机构的审查,做好详细的记录,同时开放性的接受来自各方的质疑和投诉,及时的处理相关的质疑和投诉,另外要将审查的结果和处理的结果公布于公告栏内,给质疑人和投诉人一个满意的答复,也是对整个招标过程的全程监管。

三、总结

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招标投标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运行方式,但是目前我国对招标投标的立法还处于不断的完善过程中,招投标的法律法规的完善要在不断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当前存在法律的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订和补充,需要各方不断的努力才能共同完成招标投标法律上的完善,也是完成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经济发展秩序的维持工作共作,共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作者: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参考文献:

[1]陈炳坤,姚爽林,中国招标投标的立法现状[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王月娥,江建玲,招标投标立法上的不足[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招投标;监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132-02

水利工程属于公益性工程建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需要谨慎合理进行。

1我国水利工程招投标的现实问题

1.1政府利用行政权力进行过多干预

水利工程投资巨大,它的建设能够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一些政府出于拉动当地经济总和增长的考虑,在招标要求中设定一些不符合相关招投标法律的规定,限制外地投标人参加招标活动,阻止非本地投标商中标。

政府利用其行政权力过多的干预投招标活动,这无形中缩小了招标范围,减少了投标商。被限制的投标商中可能不乏更加优秀更加适宜的企业,但由于被政府的招标范围排除在外,无法中标,这损害了招投标过程的公正公平原则。反之,这也一定程度上对招标方造成了损失。

1.2无视规定任意编制标底

一些水利部门为节省经费,在编制水利工程招标项目相关内容时,不根据实际情况,不遵守相关规定,而是根据一些文件资料内容,自行进行编制,没有邀请相关专家或有资质企业单位参与编制,这使得标底编制不具有规范性和可行性。同时,在编制标底时,标底价设置太低,中标的建筑商建筑此项水利工程的资金费用紧缺,常常出现经营困难等问题,不但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而且容易造成施工方为完成项目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

1.3标评规范无统一标准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水利工程评标标准,因此,标评工作陷入了一种不规范且分散无序的状态。不同的评委的评标标准不一致,将影响标评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在没有相关标准的情况下进行的标评活动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例如:如果标评成员由单位主管和职员组成,那么此次项目标评结果很容易出现趋同结果。这种不全面的标评结果违背招投标工作所应遵循的公平、公正原则,而且很可能对工程建设造成不良后果。

1.4法律不健全,监管力度小

我国虽然出台了相关的水利工程投招标的法律和制度,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相关配套法律制度不足,法律体系不完善,一些水利工程单位往往选择自行制定水利工程招投标相关规章制度。这造成法律制度不统一,规章制度不一致,标准多样化。这严重影响了招投标工作的正常、合法运行,将助长不法分子及不良行为的滋生蔓延。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水利工程投招标工作的监督管理松懈,造成整个水利工程投招标工程处于松散无序无规范的状态,阻碍了招投标活动的健康、公正进行。

2对水利工程招投标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2.1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及高效完成

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属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活动,通过规范的招投标活动,水利工程部门能够选择出最适宜的投标企业,将工程交给最可靠最优秀的企业负责,是保证水利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及高效完成的关键前提。

2.2规范招投标活动,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对水利工程投招标进行规范管理,能够规范投招标双方在交易中的行为,保证其行为及相关要求符合国家规定,从而减少不法行为对工程施工建设活动造成干扰。

同时,也体现了水利工程投招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原则,保证了投标商在投标过程中受到平等对待。这在一定程度了增加了投标商之间的竞争,间接提升了众多投标商们的整体水平。

2.3提升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对水利工程投标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促使投招标工作公平、公正地进行下去,各投标商能够根据自身的施工能力现状,结合市场的招投标运行规律合理确定符合自身实际的造价,在保证利用招标方所提供的资金能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的同时能够获得施工利润。同时,通过规范的招投标活动,中标的投标方一定是最优秀最适宜的企业,选择他们作为项目的实施者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工程成本。

2.4防止不法分子及违法行为趁虚而入

不规范的水利工程投招标活动容易引起一些不法分子和违法行为趁虚而入,这将严重影响整个投招标工作的正常运行及其结果,甚至对整个工程施工造成持续影响。而规范的投招标环境能够有效遏制行贿、造假等不法行为的发生和出现。

3水利工程招投标的规范化管理的相关措施

3.1完善相关法律,制定系统完善的监管制度

为保证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首先应完善投招标的相关法律做到有法可依,与之同步进行的是制定系统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法律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投招标工作的合法正常进行进行规范,对不法行为进行监督和惩罚。

3.2明确分工,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明确分配

针对政府利用行政职权对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进行过度干预的情况,在规范管理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时应将进行招投标工作的人员进行明确分工,防止越权现象的发生,保证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有序进行。

3.3完善水利工程招投标活动的一系列规定及标准

由于国家对一些水利工程招投标的编制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招标编制标底及标评标准等不一致。这将使招投标工作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极易导致不法分子和违法行为等趁虚而入。因此,应完善和统一水利工程招投标活动中涉及的一系列规定及标准。

3.4对招投标相关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为保证投招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保证招投标工作高质量完成,应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培训。普及国家及地区新近实行的法律法规;组织学习投招标工作的工作准则和流程;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等。

4结语

对水利工程投招标进行规范管理对投招标工作及之后的整个水利施工过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投招标工作相对于整个水利工程建设就是整个工程的初始阶段,因此,投招标工作的规范化不容忽视。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系统监督管理制度;对参加投招标的工作人员进行明确分工,防止越权行为干扰工作的正常进行;完善水利工程投招标活动中的一系列规定及标准,使其统一化。另外,对投招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评标水平及专业素质等,也是规范管理水利工程投招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问题;对策

前言

自从我国颁布实施有关建筑工程市场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后,我国的建筑工程市场的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建筑工程工作人员的行为也得到了明显的规范。但是,我国建筑工程的招标工作当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解决这些建筑招标中的问题迫在眉睫。

我国建筑工程市场招标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招标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当今的建筑工程招标市场存在着很大的竞争力,各竞争对手之间的水平都相对不高,我国有关建筑招标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很不健全,建筑工程招标市场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大力整顿。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有关建筑工程招标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建筑工程市场公开招标时缺乏配套的措施,使工程市场招标工作运行比较困难,而且存在很多的缺陷。与此同时,我国建筑工程招标方面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一些问题,制定的法律法规不够全面和严谨,给建筑工程的一些企业钻了空子,并且一些法律意识不强的人员为了谋取较大的利益,将我国的法律法规时视若不见,有法不依,最终造成了我国建筑工程市场局面的混乱。

2.2建筑工程评标定标不够科学

我国建筑工程招标工作最为重要的过程就是评标定标,对评标定标工作一定要充分的展现投标定标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以及合理性,评标的正确方法就是充分的体现出这几个特性。然而,对于对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的投标招标来说,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我国的建筑工程市场迫切的要求这种理想的招标方式,因为缺乏这种招标方式,就导致了部分建筑工程企业片面的注重工程报价,竞相的投取报价较低的工程。此外,在建筑工程投标的过程当中,严重的缺乏评标工作的公正合理性,最为普遍的现象是评标人员大部分都是各建筑工程企业的内部人员,这就大大的降低了评标工作的公正合理性。我国建筑工程评标工作缺乏有关法律法规的制约,而且市场监督力度不够,改革措施有待健全。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工作就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我国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工作的评标过程中,评标时间特别短,但是施工单位的设计报告相当的多,对于大型的投标工程,评标人员仅仅用短短的一两天时间就完成评标,而对于小型的建筑投标工程却仅仅用一两个小时,评标时间相当的短,这就明显的体现出了建筑投标工作的评标不够全面,评标工作流于形式。

2.3建筑工程投标市场缺乏诚信意识

在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过程中,招标投标的部分相关信息需要采取保密措施,这就使监督人员无法对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工作进行完全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一些评标人员对投标工作私自采取造价手段,致使建筑投标工作以失败而告终的可能性更加。除此之外,因为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即便存在某些建筑工程单位由于对投标工作采取造假措施被拆穿,也无法受到有力的制裁。由于我国法律部门缺少对建筑工程投标工作的有力监督,这就大大的增加了建筑工程投标人员由于提供虚假的投标信息而最终中标的可能性。

2.4建筑工程投标企业资格预审存在问题

2.4.1建筑工程的资格预审不够严谨

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的资格预审有着明确的预审条件,比如人员的能力、财务的状况、建筑工程单位的信誉、建筑工程单位的经验以及建筑工程的技术水平等等。在进行资格预审时,严谨的参照这些标准就能够取得合理的预审资格,然而,这些标准往往与现实有悖。许多小型的建筑工程单位,比如部分农民工包工队,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企业利用建筑工程投标赢得建筑工程项目之后,将这些建筑工程项目安排给这些小型的工程单位进行建筑施工工作,虽然这些大型的建筑工程企业的资格是符合法规规定的,但是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这些小型建筑工程单位却是不符合规定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出现质量问题,而且很可能延长施工的时间。

2.4.2建筑工程资格预审的条件存在倾向性

我国的建筑工程市场内存在着很多的工程单位,因此,建筑工程市场竞争力非常的大。所以,资格评审人员为了减少评审的工作量,往往通过运用建筑工程资格预审的方式来对投标的申请单位的技术、设施、等级、财务以及技术工作者的经验和业绩的比较来减少建筑工程投标单位的数量,这些筛选出来的建筑工程单位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投标竞争。但是,这样的方式的倾向性比较大,建筑工程单位不可能完全的具备资格预审当中的所有评审标准,建筑工程企业业绩好,但是资质却达不到资格评审的标准,导致了建筑工程投标招标工作的问题产生。

2.5建筑工程招标当中存在过多的行政干预

在建筑工程招标过程中,招标企业将根据企业具体的情况制定出招标标准来对建筑工程招标审查部门进行审查。然而招标审查部门为了自身各个方面的利益,私自的对建筑工程企业资格评审标准进行干预,直接的影响了建筑工程企业的评分结果,这种行为不仅有失建筑工程企业招标工作的公正合理,而且严重的违反了建筑工程的市场规律,对建筑工程的投标工作危害极大,最终将导致建筑工程市场的恶性竞争,造成建筑工程市场管理难度的加大。

2.6建筑工程人员素质存在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招标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行业,行业的工作人员都是从不同的行业部门转过来的,虽然这些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是毕竟没有经过这个行业的专业训练,缺乏相关的操作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以及技术能力,总体来说,这些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当他们编写招标工作的相关文件时,没有去查阅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特征,而且盲目的抄袭其他的招标文件,导致招标工作问题百出,最终使建筑工程招标问题出现。

3解决建筑工程招标问题的措施

3.1健全建筑工程招标制度

我国法律部门应该制定出完备的法律法规来完善建筑工程方面的法律漏洞,建立完善的约束评价制度,给予违反法律的人员严惩。建筑工程企业当中有违法行为的时候,有关部门需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对这些建筑企业给予行政上的处罚,以便于对建筑工程市场的管理。除此以外,对于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严格的实施,检查是否有不准确的条文,对这些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防止建筑工程违企业钻法律的空子。

3.2严格遵循公开性原则

在建筑工程的招标过程中,招标工作的公开性极其重要,因此,需要切实的实施公开的招标制度,确保建筑工程投标企业之间能够平等,并且能够获取真实的建筑工程招标信息。在招标公告时,一定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公布招标的建筑工程项目时,一定要通过正规的媒介进行信息的公布,不允许私自的去更改招标信息的公布地点。除此之外,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责罚那些干预招标信息公布活动的人员。另外,要将建筑工程的评标方式和评标标准进行公开,将这些评标方式和评标标准记录在招标文件当中,不允许任何人私自的更改招标信息。在评标时,要严格的参照招标文件中评标方式以及评标标准来进行建筑工程的评标。

3.3严格进行资格预算

我国有关建筑工程的制度已经明确的指出如果在资格预算的过程中投标企业非常多的时候,允许建筑工程招标人员从所有的招标企业当中合理的选择出不少于7家符合资格预算标准的招标企业,这项规定充分的赋予了建筑招标工作人员的自利。所以,建筑工程招标人员能够根据工程项目的建筑技术程度、建筑质量、建筑规模、建筑时间以及投入的资金,准确并且公平的制定资格预算标准。在资格预算当中,建筑工程招标人员应该严格的按照程序、尺度和方法的一致性,最大程度的避免区域的限制,从招标的大局出发,对建筑工程招标企业进行严格的资格预算,保证资格预算的顺利实行。

3.4规范建筑工程招标行为

在建筑工程招标时,应该严格的审查招标文件中的信息,需要建筑工程企业达到该工程项目的资质标准,并且符合建筑工程招标要求的都可以参与该建筑工程项目的投标,以加强建筑工程招标的公平性。当参与投标的建筑尾单较多时,通过将建筑建成后的利润与招标单位的施工成本进行比较,成本大于利润的单位将放弃投标。这样就会减少一部分的投标工程单位。在建筑工程招标过程中,招标人员应该严格进行评标,并且需要对招标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对于资格审查工作,应该对建筑工程招标企业的履行合同能力、初始条件、业绩以及诚信水平进行审查。通过严格的建筑工程招标后,能够使建筑投标企业更加公平的竞争,确保招标工作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3.5防止行政干预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标和投标中,应该尽可能的去避免行政干预现象的出现,禁止行政部门对于未违反法律法规的招标以及投标工作进行干预,招标人员应该将评分标准和资格预算详细并且清楚的记录下来。建筑项目的所有人员具有最大的选择权利,自助选择实力雄厚的建筑工程企业来对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此外,参与工程项目投标的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凭借真实的能力和水平来赢得工程项目的施工权利,各投标企业也应该公平竞争,建筑出出色的建筑,赢得建筑市场。

3.6提高建筑工程行业工作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的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建筑工程市场的监督力度,真实的检查出建筑工程行业者的能力,将综合素质比较低的工作人员进行清理,并且及时的对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建筑工程企业应该不断的加强企业的建造能力,加强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使企业更加强大。除此之外,建筑工程企业人员应该积极的面对建筑工程市场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方法将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使建筑工程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4小结

随着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逐渐的增强,建筑工程企业招标的有关法律日益的完善,建筑工程的市场发展也会越来越快,并且不断的向规范化发展。相信通过我国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大力监督,以及建筑工程企业的不断努力,我国的建筑行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浩,陈霞.浅谈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7).

[2]徐大图.工程建设投资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为核心,以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为抓手,以普法宣传教育为重点,以推进依法治市为落脚点,切实抓好招投标领域法治建设各项工作。

二、总体目标

在本办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通过全年度法治建设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进一步提升我办行政管理人员及技术服务人员的法律素质;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评议考核制及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行政执法制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完善招投标管理各项制度,规范招投标市场交易秩序,努力营造依法招投标的良好法制氛围,切实维护招投标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

三、领导组织

其中,同志兼领导组办公室主任,为法治建设工作联络员。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制定年度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加大招投标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为依法行政、依法招投标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1.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继续坚持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重大决策前学法或法律咨询、法律知识年度考试等制度,使领导干部法制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坚持以考促学,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掌握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的考核,并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2.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适应新时期招投标监管工作的需要,针对本部门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各项普法教育。结合每周一次的全体人员会议,组织招标办及招投标中心全体人员,集中学习招投标新政策新规定,并对招投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解决。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不定期组织“请进来,走出去”活动,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至先进地区招投标监管部门学习取经。

3.利用市招标投标中心网站、法制宣传长廊、动态等宣传媒介,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我办网站上设置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下载园地”等栏目,将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省市招标办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我办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及招投标流程、招标文件范本及时在网站上并不断更新。定期向动态、市政府法制办及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报送信息,认真做好普法阵地建设。

4.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努力使“法律六进”活动成为弘扬法治理念、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深入开展以招投标活动各方主体(施工企业及其项目经理、招标及施工监理等中介咨询机构、专家评委、机关各部门及乡镇基层负责招投标工作的人员等)为重点的宣传教育工作,包括利用日常招投标服务监管环节、举办招投标业务培训、组织中标项目的跟踪督查等机会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招投标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扩大《招投标法》的社会影响,切实提高全市人民的招投标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维护招投标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

加大依法行政工作的推进力度,紧扣教育、预防、监督、奖惩等重点环节,打造一流的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质量。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公开运作、监督有效的教育、预防、监督、奖惩机制,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各项执法权在法律的轨道上规范、高效、阳光运作。

1.通过宣传、培训等形式,进一步强化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规范招投标行政管理方式。在一般性依法行政培训基础上,以招投标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我办制订的各项规范性文件的学习培训为核心,进一步强化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规范招投标行政管理行为。

2.进一步完善工作责任制、党风廉政责任制及行政执法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行政执法制度,三者紧密结合,并将工作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将责任落实到相关具体岗位。由党组组织,采取每周一交流、每月一抽查、每季一点评的工作推进措施,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实行工作实绩与年终考核奖惩、评先评优挂钩。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督查制度,深入排查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规范执法行为。

3.进一步完善招投标规范管理的各项制度,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2014年计划出台《市工程建设项目资格后审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管理制度》、《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跟踪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Bt项目招投标管理的意见》等。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狠抓制度落实。始终坚持抓好投标人资格审查制度、不良行为记录和处理制度、招投标资料收集归档制度、招投标内部管理制度、招投标工作人员和评委工作纪律、行政执法制度等,使招投标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的发展轨道。

4.继续探索招投标监管新机制,做到规范管理,依法监督,做到场内场外并举,招投标市场和施工现场两场联动。将招投标的监督管理的重点放在国有投资工程上,针对目前规避招标、借资质、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问题,进一步规范资格审查、项目经理三到位及招投标双方合同履约行为,大力推进资格后审力度,加强中标项目跟踪督查,强化场内场外监管。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招投标执法检查,使建设工程项目做到应进尽进,严厉打击招投标市场的不良行为,净化招投标市场环境,促使招投标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推进政务公开制度,打造服务型机关

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篇5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县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的采购等招标活动。

第三条为保证建设工程招标活动有序开展,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发展和改革局、监察局、建设局、审计局、工商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招标办)于县建设局。主要职责:

(一)起草招标投标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二)指导、协调各职能部门的招标投标管理工作;

(三)负责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项目的审核;

(四)受理对招标投标活动的投诉,督促纠正招标投标管理活动中的违规行为或将此移送有关职能部门处理,调处招标投标管理活动中的有关争议事项。

第四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省、州、县招标权限开展招投标。在县的招标权限范围内,项目涉及以下范围的,必须进入县招标办进行招标。

(一)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建设项目;

(二)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及国家融资的建设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四)全部使用集体资金以及集体资金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项目。

第五条建设工程项目招标应当具备招标的相关条件,并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招标人向招标办提出招标申请。申请材料包括:招标申请文件;建设项目招投标审批表;项目批准文件或证件;投标人资质证明;投标人作品介绍材料。

(二)招标办对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及建设工程招标条件进行审核,主要审查项目法人、承担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的下列条件:独立订立合同的权利;履行合同的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资格和能力,资金、设备和其他物质设施状况,经验、信誉和相应的从业人员;是否有处于被责令停业,资格被取消,财产被接管、冻结、破产状态的情况;是否有不良记录经举报查实的情况;在最近三年内是否有严重违约及重大工程质量等情况;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资格条件。

(三)招标人组织开标会议,确定中标人。

(四)发出中标通知书,将中标结果通知投标人。

(五)签订合同(施工合同和廉政合同),将合同副本报招标办备案。

第六条下列不宜招标发包的建设工程,通过各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经招标办审查备案,可以直接发包: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认的抢险救灾、防汛抗旱、以工代赈、保密、涉及国家安全的建设项目;

(二)施工主要技术采用特定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

(三)施工企业自建自用的工程,且该施工企业资质等级符合工程要求的;

(四)在建工程追加的附属小型工程或者主体加层工程,原中标人仍具备承包能力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确需实行邀请招标的,必须报上级相关部门审批同意,且邀请投标人必须达到3家(含3家)以上。

第八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限制或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参加投标;不得违规用提高资质等级、投标保证金等不合理方式限制、排斥投标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发包的工程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第九条通过采取“五项措施”,确保建设工程招投标公平公正。

(一)建立完善决策模式。由县招标办负责审查项目招投标评审人员的资格及组建“专业人才库”,评审小组成员由招标单位法定代表人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质监部门、专业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在项目投标评审前,现场从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专业人才库”中随机抽取相关成员组成评审小组,对招标项目实施评审,并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评审小组成员为5人及其以上奇数组成。

评审小组成员在招投标活动中享有对项目招投标相关情况的知情权,对参与竞标单位的评审权,推荐中标候选单位的表决权,按规定获取相应的评审劳务报酬权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评审小组成员在项目招投标中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评审意见。严格遵守项目招投标评审工作纪律,不得泄漏评审情况信息。发现竞标单位在招投标工作中有不正当竞争或恶意串通等违规行为的,及时向招投标活动组织者、监督管理部门或机构报告,并加以制止,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二)慎重确定招标方式。对全部使用国有资金及国有资金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建设工程项目,一律实行公开招标;对通过土地竞拍取得的私有开发项目,实行邀请招标,做到一视同仁,不讲情面。

(三)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对报名参加投标的单位严格按照资格预审办法进行资格预审,对外来单位要求办理备案手续,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挂靠投标,一经发现,将取消其投标和中标资格。

(四)严格招投标程序。招标单位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招标,从招标告知到招投标备案等14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特别是发标会和开标会,县发展和改革局、监察局、建设局等部门须派人按时参加,认真监督,县重点工程的招投标须请公证处进行现场公证。专家评委采取临时随机抽取的办法产生,评委评标认真细致,做到客观公正。

(五)严厉打击串标等违法行为。县重点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导小组对中标企业进行考察,对进场施工人员采取实名制,要求提供劳务合同,对技术人员要求提供技术岗位证书,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必须从投标单位帐户转入招标单位帐户。在评标过程中,评委详细审查投标文件,对内容雷同、错误相同的投标书要严格审查,经评委会全体成员讨论确定后,被认为是串标或围标行为的,将取消有关投标单位的投标资格,并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建设工程一律不予验收,不予办理相关权属证件。

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篇6

一、《政府采购法》个别条款有待调整

《政府采购法》第三十八条和第四十条,分别对竞争性谈判和询价采购方式的操作程序作出规定:1、成立谈判或询价小组(以下统称为“小组”);2、小组制定谈判或询价文件并确定评定标准;3、小组确定入围供应商名单;4、小组与入围供应商分别进行谈判或询价;5、小组推荐成交供应商。如此规定,问题有二:其一,小组权力过于集中,采购的公正性难以保证。法律赋予小组的权力已超出了评审范围,是一种既可以选择参与者,又可以为某一参与者量身订制游戏规则,同时又兼任裁判的绝对权力。虽然法律规定小组“由采购人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共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行为是集体决策的结果,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个别强势的采购人代表或专家在整个小组中产生的作用绝不仅占三分之一的份额,往往是某个评审人员的意志可以影响整个小组的决策。因此,在这种权力绝对集中的模式下,将很难保证采购的公平、公正。其二,小组的工作量过大,时间难以保证。法律规定小组须有三分之二以上专家参与,而我国现有评审专家多为兼职身份,如果严格按照上述两条执行,多数专家将很难全程参与某一项目的采购活动,法律的适用性大打折扣。

建议:对法律中难以执行或执行过程可能造成损害风险的条款进行统一调整和修改,确保在各种采购方式中,决定性权力的相互分离与制衡,加强法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政府采购法》配套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

《政府采购法》第九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第十条“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的界定,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等,都需要相应的配套法规制度予以解释和细化。面临主要问题:其一,配套规章制度效力较低,难以形成统一规范。我国《立法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也就是说,财政部面向全国政府采购制定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18号令)等部门规章与各省市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地方政府规章发生抵触时,地方政府可以不适用部门规章,因此,财政部的政府采购配套规章难以在全国形成统一的规范效力。其二,配套规章制度相对滞后,部分规章与法律相抵触。根据我国《立法法》的相关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但我国现行的一些政府采购配套规章制度,仍存在与法律精神相悖的现象,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省市的地方政府规章早于《政府采购法》出台,《政府采购法》通过后,一些规定与法律不符之处并未废止,使法律的贯彻执行出现了问题,也影响了法律体系的统一和完整。

建议:1、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的实施细则,以弥补现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中的行政法规缺位问题。行政法规具有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法律效力,通过制定行政法规能够进一步细化法律,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对于统一规范全国政府采购行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2、进一步规范各类配套法律文件。财政部及各省市人民政府应对本部门、本地区制定的政府采购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进行全面清理,凡与政府采购法规定不一致的地方,该修改的修改,该部分失效的部分失效,该废止的废止。

三、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

政府采购与许多法律关系存在相互衔接和协调的问题,其中与《招标投标法》的关系是最为复杂:第一、非工程招标投标项目法律适用困难。《政府采购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建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第四条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即只有《政府采购法》第二条所列的工程类项目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招标投标法》,货物、服务等其他项目的招标投标仍适用于《政府采购法》。但是在《政府采购法》中,对招标投标的程序和操作要求几乎没有任何规定,工程之外的招标投标项目如何适用法律成了真空地带。为此,财政部于2004年8月颁布了第18号部令,对货物和服务的招标投标程序进行规范。但根据我国法律位阶理论,《招标投标法》作为国家的法律,应当比照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优先适用。因此,财政部18号部令是难以与《招标投标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本法”的法律规定相抗衡,对于理顺两部法律的关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造成了政府采购在招标投标方面法律适用的尴尬境地。第二、工程类采购游离于政府采购之外。《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该规定仅要求政府采购工程招标投标程序适用于《招标投标法》,并未表明相应的工程类不属于政府采购。但在现实中,工程类采购不仅在招投标程序上脱离政府采购制度,在立项、审批、资金支付、监督管理等所有环节都游离于政府采购之外。这一问题的产生,除了两部法律个别条款界定不清外,还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职能的划分等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任由工程类采购长期游离于政府采购之外,不仅会使我国财政支出难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应有的宏观调控作用,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工程建设失去政府采购的合法保护,将会承受严峻的挑战和难以弥补的损失。

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篇7

据财政部相关人士表示,政府采购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都与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密切相关。

今年1月份,国务院公布了《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征求意见稿,至今已过10个多月,仍未见《条例》踪影。消息人士透露,马上公布《条例》的可能性并不大,业内专家也认为政府采购“两法”冲突等问题的悬而未决是无法及早出台的主要原因。

《政府采购法》确立了完整的政府采购定义,并将工程采购纳入其中,但随后又在《条例》中表明: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确定了招投标活动适用于本法,并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及有关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曹富国告诉记者:“两部法律围绕了政府工程采购在政府采购法上的地位问题进行展开。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赋予政府采购法完整的政府采购概念,将工程采购纳入政府采购法的调整范围;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政府采购法的调整范围应不包括工程采购,采购对象是政府用于公共管理和为公共服务所需的货物及其相关服务等消费性项目,不包括用于投资目的的货物、工程及相关服务的购买。”

在工程采购的争论上,采购方式及程序构造也存在争论。以前,议标也被认为是招标的一种方式,有的国际组织规定的招标规则也把议标作为招标方式。但议标实际上就是竞争性谈判,不具有招标的性质和特点。据悉,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招投标活动,很大比例都是议标,在实践中暴露了诸多严重问题,容易产生不正当竞争和不正当交易行为。因此,《招标投标法》否定了议标方式。而《政府采购法》中却肯定了议标方式,其中规定:货物、工程和服务除了公开招标,还有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非公开招标方式。但政府采购有其范围限制,房屋建筑工程如属于《招标投标法》及其配套规定中“强制招标”范围,是特别法的规定,不能采用议标。

对此,曹富国认为,议标被招投标草案中排除,从表面上看是源于对议标性质的认识,讨论它本质上是否属于招标方式,但从根本上看,这是对“两法”冲突进行立法折中的结果。这种影响在《政府采购法》上也有重要体现。《政府采购法》虽然规定了以招标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一揽子采购方式,但是它的适用被限定于货物或服务采购。采购方式和程序的不当规制已经对法律适用和采购实务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缺乏谈判性程序的招标投标法已经在适用复杂招标采购项目上显得捉襟见肘,而《政府采购法》在法律上缺乏工程采购方式和程序。

“‘两法’在适用范围上的矛盾与法律实施的监管权本属于不同的概念范畴,但从政府采购立法史或法律关于监管权的分配上,适用范围上的冲突与部门之间监管权的分配紧密相关。一定程度上,范围冲突由监管权冲突造成的。因此,一种协调‘两法’关系的思路是协调部门之间关于监管权之间的冲突,从而对法律的解释和适用达到统一与和谐。”曹富国说。

《政府采购法》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与政府采购活动有关的监督管理职责。针对这项条款,曹富国解释说:“这意味着政府采购法将财政部门确立为政府采购的监管部门,但同时也没有剥夺其他部门对政府采购的监管职能,包括对政府招标采购的监管职能。”不过可喜的是,《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两部法律都授予国务院进行规制的权力。“法律的实施运行还取决于部门之间的协调。这一问题也在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以及部门之间达成协调性文件中,从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200034号)文件表明,采购招标方式采购的,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由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政府采购法》第四条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投标法》。

“由此可见,上述规范性文件对招标投标监管权的分配倾向于维持招标投标法所确立的现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政府采购中‘采用招标方式采购的’,该规范性文件要求适用根据招标投标法所确立的监管体制。”曹富国还分析:“除了国务院的协调努力外,11部委组成的招标投标部际协调机制以及部门规章也在有关监管权方面进行协调。这一协调机制的规章也反映了部委之间就政府采购的货物、服务招标的监管权所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即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标不属于财政部门的监管职权,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属于财政部门监管职权。同时,财政部门制定的招标投标规章也排除了对政府采购货物中的进口机电产品招标投标的监管权。”

在政府采购“两法”问题上,采用协调监管能否强有力地解决矛盾我们不敢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协调监管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化解“两法”矛盾,曹富国教授感慨地说:“法律实施部门就‘两法’关系所做出的协调努力和达成共识对法律政策的统一和协调运行至关重要。同时,这种协调和共识也是当前我们制定国务院条例和未来进行法律改革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处理‘两法’问题上,至少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应该主张协调监管论。”

相关链接

烟台模式介绍

在十多年的采购实践中,山东省烟台市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政府采购运行模式。

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篇8

为了积极响应(招标项目名称)项目招标工作,有效防止招投标活动中商业贿赂、不公平竞争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确保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诚实信用和顺利进行,本投标人保证认真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各项政策规定、各项纪律和廉洁要求,在本次投标活动中,向本公司、招标项目单位和招标机构郑重承诺如下事项:

1、自觉遵守《招标投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招标投标活动中的各项规定和制度。

2、自觉遵守招标投标活动的各项纪律以及本次招标的各项具体要求,积极配合招标单位及招标机构依法开展本次招标活动,维护正常招标秩序。

3、按照招标文件的各项具体规定进行投标,不隐瞒本单位投标资质、业绩、信誉等的真实情况,保证投标各项内容真实、有效、合法并符合规定。不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4、保证在投标过程中,不使用不正当手段妨碍、排挤其它投标单位或串通投标、围标,不损害招标人和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5、保证不发生商业贿赂行为,不以任何方式向本公司、招标项目单位、招标机构的工作人员赠送纪念品、礼品、礼金及有价证券;不宴请或邀请其任何相关人员参加高档娱乐消费、旅游、考察、参观等活动;不以任何形式报销其相关人员及其亲友的各种票据及费用/,!/;不进行可能影响招投标、评标、定标过程公平、公正的任何不正当活动。

6、保证不向本公司、招标项目单位、招标机构及其上述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通讯工具、交通工具和高档办公用品等。

7、保证不向本公司、招标项目单位、招标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亲友等分包、转包中标项目或进行相关的关联交易。

8、保证不向本公司、招标项目单位、招标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支付好处费、介绍费、感谢费和回扣等任何不正当“报酬”。

9、在投标过程中,如发现本公司、招标项目单位、招标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招标过程中有索要财物和要求违规进行关联交易等不廉洁行为时,坚决予以抵制,并及时本公司监督方负责任的进行反映活举报。

10、如发现本投标人有违反上述承诺,自愿接受取消投标资格及其他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和纪律的所进行的任何处理。特此保证

投标单位(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

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篇9

一、招投标阶段法律体系现状

(一)法律体系的混乱造成了监管职能的交叉重叠

目前招标投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管理办法等文件,分别由全国人大、国家相关部委、地方人大及政府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来制定,涉及了不同的执法主体和监管单位。例如同一法律位阶下的《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出现双轨并行的局面,根据两部法律及其体系,监管单位分别为财政部门和建设、交通、铁路、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招标的适用范围方面,强制招标范围和具体标准由国家发改委制定并经国务院批准而政府采购的采购目录与采购限额按预算级别分别由国务院与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制定。各执法主体和监管单位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同时受部门利益影响,造成实际上的政出多门、条块分割、部门垄断,降低了法律的约束力,致使执行不到位。审计人员也常常面临着对发现的问题适用哪一部法律、移交给哪一个部门的困惑。

(二)我国政府招投标法律体系不够完善造成无“法”可依、执法缺位

虽然国家出台了众多的规范招投标行为的法律法规,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这些监管漏洞为业主和不法建筑承包商留下了“回旋”的余地,也使监管人员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首先,由于法律方面的缺位问题,可以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招投标的审计人员有发现问题的权利却缺少处理处罚权,发现的问题往往只能移送到其上级主管部门,监管效力大打折扣;其次,法律虽然规定了强制招标的范围,但对不适用公开招投标的工程及工程中所包含的货物和服务在进行采购时应选用哪一种采购方式没有做严格的规定。过度自由的决策权使某些业主千方百计将工程项目化整为零、便于暗箱操作;第三,对工程前期的招标、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进行市场选择的范围太小,对这些服务的行为和绩效不能有效监管。在中小型工程项目中,这些服务的收费一般都在50万元以下,在强制招标的范围以外。大量的招标、勘察设计、监理不是通过市场而是通过和业主的关系“揽到活”,其结果是这些对工程质量和造价有重要影响的服务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给业主造成的损失也未能追究,甚至一些招标利用自己招投标方面的知识编造资料,为业主暗箱操作大开方便之门。

(三)下位法与上位法的冲突和抵触造成相关法律形同虚设

我国《招标投标法》对投标人的违法行为所给予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分别是:其一是罚款,其二是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一年至二年内被禁止参加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这里的禁止交易,法律所赋予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的幅度是一年至二年,不能超过二年,且必须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才能实施禁止交易。而对于同一违法行为,根据财政部《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投标人应该同时被处罚款、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在一至三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等行政处罚,行政规章赋予行政主体享有一年至三年内的自由裁量权,且不需要具备情节严重。显而易见,这是违反了法律羁束规定。由于行政处罚内容违反法定权限,一旦被行政处罚者诉诸法律,将会产生不利于行政主体的法律后果。

(四)在具体操作细节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

首先,《招标投标法》虽然禁止把工程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标,却没有明确标段的划分标准及原则,这就出现了工程项目中总有一些分项工程可以不通过公开招投标;其次,要求评标专家公平、公正,却没有对其行为公平、公正性的考量标准;第三,对招投标中违规行为的实名制举报制度也使不少因为害怕得罪业主的人望而却步。法律的缺陷使权力寻租者找到可趁之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招投标秩序。

二、招投标体系现状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主要还是由于政府职能改革滞后,缺乏统一监管体系造成的。另外,由于利益的驱使,官员和权力进入本应公开的交易市场,使招投标仍然成为腐败的高发区。规范和完善招投标阶段法律体系,保证建设资金投资效益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三、怎样规范完善招投标体系

规范和完善招投标法律体系需要多部门、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对此,笔者认识如下:

(一)尽快解决《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合理划分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使监管形成合力。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地方有关规章制度,取消和修改与上违法冲突和矛盾的地方,制定科学规范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使监管更加科学,更具可操作性。

(三)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完善专家信息库及企业信用信息库的建设,利用公开的网络平台公开招投标及评标信息,使招投标过程公开透明地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四)建立招投标程序的事后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招投标的绩效进行评价并计入专家信息及招标信息库和企业信用信息库,如果发现问题要对相关责任人严管重罚。

招标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篇10

关键词:招投标;工程评委;评标委员会;咨询服务

我国的《招标投标法》以及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都是对我国招标领域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意在解决招标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保证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维护投招标的正常秩序,预防和惩治招投标中出现的腐败问题。

但是目前在我国的招投标制度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评标委员会、工程招标评委的法律地位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对评标委员会和招标评委进行准确的法律地位定义,探讨如何确保招投标工作中的公平公正。

1评标委员会概述

1.1评标委员会的法律规定

《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因此,工程招标评委是依法由招标人选定,并组建成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是一个临时性的权威组织,评标委员会主要负责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评标工作,这也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包括资质预审、专家打分、方案推荐、编写报告,保证评标结果的最优性、公正性。

2工程招标评委的工作性质分析

我国的招投标可以分为两种,自愿性招投标和强制性招投标。而招投标制度的主要作用包括:一是利用工程招标评委的专业技能确保所选投标方案的最优化;二是避免招投标工作中谋取私利串通投标的事件发生。即择标最优化和定标公正化。

对于一般性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人选择通过自愿性招标签订合同,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以最合适的成本获得最优的投标方案,保证投资项目的经济性。而有部分工程建设项目规定必须实行强制性招投标,包括: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大型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因此针对这类项目,是以国家投资为主,同时更要保证项目质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而国有资金或者国家融资或者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投资的项目更多的是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设立强制性招投标不仅为了促进市场竞争,选取优秀投标方案,更重要的是避免决策管理者对这些公有资金使用中谋取私利的事件发生。

3工程招标评委与招标人法律关系分析

咨询服务是指咨询人与被咨询人通过达成协议,由被咨询人负责对咨询人解决相应的问题或者提供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而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就具备此特点。从咨询服务视角来看,工程监理、评标委员会的制度设立都是基于独立第三方公正的立场上,通过第三方的专业知识技能去解决建设单位、招标人面对工程经验丰富的承建单位、投标人的问题。

我国《合同法》建设工程合同中第276条规定:“建设工程实行监理的发包人应当与监理人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委托监理合同。”工程监理由建设单位委托并授权,代替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工程建设活动实施监督管理,而这已经是一种专业化的咨询服务活动。

4工程招标评委法律责任分析

基于招标人和工程招标评委的关系,《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人在权限内,以被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人对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66条规定:“人不履行职责而给被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人的利益的,由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因此,人具备民事责任能力才可以承担责任。

4.1人承担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

工程招标评委在实际的评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类问题,评标工作中发生错误和评标工作中发生违规问题。

工程招标评委作为工程方面的专家,往往是对工程中某一方面的知识研究最深,但是在评审投标文件时,还包括经济、法律、合同等其他问题。因此,工程招标评委的专业性也可能会导致评标时的片面性或者本身的评标能力可能出现评标存在错误,造成推荐的投标方案造成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利益损失和纠纷等。但是法律没有关于此类问题的规定,而且也很难从实际中去确定工程招标评委的责任。

针对在评标工作中的违规行为,《招投标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明确作出了规定:

(一)应当回避而不回避;(二)擅离职守;(三)未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评标;(四)私下接触投标人;(五)向招标人征询确定中标人的意向或者接受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明示或者暗示提出的倾向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的要求;(六)对依法应当否决的投标不提出否决意见;(七)暗示或诱导投标人作出澄清、说明或者接受投标人主动提出的澄清、说明;(八)其他不客观、公正履行职务的行为。

针对于工程招标评委违规的行为时,其个人将对其行为的法律后果负责,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警告、没收财物、罚款,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评标或取消其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格这些都是工程招标评委承担的行政责任。

而刑事责任则针对于工程招标评委在评标工作中的受贿行为,刑法中修改补充了非国家工作人员这项罪名。工程招标评委将会对其个人违法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4.2被人承担行为的法律后果

针对工程招标评委的行为造成的法律后果,招标人作为被人进行承担,同样对于期依据评标报告做出的决策而产生的不利后果也由招标人自己承担。

参考文献:

[1]陈川生.论评标委员会的地位、作用和法律责任[J].中国招标,2010,(44):10-13.

[2]张志军.评标委员会的性质和法律责任初探[J].中国招标,2010,(48):16-19.

[3]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227.

[4]陈川生.再论评标委员会的法定及其实践意义[J].中国招标,2010,(45):11-13.

[4]何录华.对评标委员会法律地位的初步思考[J].中国招标,2010,(50):15-19.

[5]张志军.三探招标人与评标委员会之间的法律关系[J].中国招标2011,(09):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