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2:58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篇1

[关键词]医药物流;医药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医药供应链的研究主要在医药供应链重建、药品流通信息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等方面;而医药物流主要关注医药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的管理与建设、医药物流的冷链研究、医药物流的信息化等方面。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医药物流与供应链的研究较为成熟,大部分已经是实施和运作阶段。现将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综述如下:

1医药供应链研究现状

1.1国内医药供应链研究现状

刘力,李铁成(2004)提出在医药流通领域构建一个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在技术层面上要推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医药电子商务在全行业的应用,推动现有批发企业向商和配送商转变,但是没有具体解决如何构建供应链和如何建立绩效评价指标。

田亚明,张建珍等(2005)结合其开发医药企业信息化软件的经验,针对医药相关企业特点,提出医药企业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的三个阶段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彭向辉(2006)、丁勇(2008)、高翔,王宏起,王雪原(2011)指出了我国医药供应链的构成形式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分析我国医药企业实施医药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并且对医药制药企业在不同阶段联盟伙伴选择对象、选择标准等做了研究,旨在提高其伙伴选择的科学性,促进企业的有效运行。

陈培正,周怡,张浩明(2008)针对目前医药供应链信息系统中各企业信息和业务难以共享的现状,提出了以Soa体系架构来实施医药供应链共享平台的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共享问题。并且分析了医药供应链信息系统中的服务功能模块,并据此讨论了信息系统实现模型与实现方法。

王艳,寇长华(2009)指出当前我国医药分销体系较为冗长,导致药品在流通中成本过高。提出了在医药供应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改进模式,即通过各级医药分销企业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合作,降低流通成本。

吕红,刘伟(2010)从政府管理角度分析了合作模式的发展演变,认为我国经济体制导致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变化,从而影响了与供应链合作模式的发展,且指出管制影响已经超出了市场的承受范围。

杨昌,郑尊信(2011)从医药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医药供应链的基本组成结构。以过程为视角,将医药供应链过程分解为循环、订货循环、生产循环和采购循环,并对每个循环的具体运作过程进行了解析。

1.2国外医药供应链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证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应用在医药领域相对来说不是很多。

papageorgiou(2001)和Shah(2003)侧重于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医药供应链的模拟和建模。

m.Grunow(2003)指出所有药品的销售包装上建立条形码,这为物流中心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拣选奠定了基础,使得散件采用播种式拣选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分拣速度、准确定,出货差错率低等。

2医药物流研究现状

2.1国内医药供应链研究现状

宋远方,宋华(2005)、谢明,梁旭(2007)结合中国医药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医药物流现状,系统地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物流体系和结构,增强我国医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杨舒杰,陈晶(2007)、原晓娉(2011)介绍了国外医药物流的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状况,并与我国的医药物流发展情况进行对比,指出可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的医药物流体系。且针对医药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李志锋、谢如鹤、邱祝强(2008)发表的文章中首先分析了我国医药物流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通过总结现代医药物流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我国医药物流模式选择的思路。通过普洛斯、南京医药和美国,麦卡森公司的实践案例,总结了三种先进的现代医药物流模式,并提出了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时应该注意避免的误区。

崔艳(2009)、雷芳(2010)提到医药行业缺乏先进的物流理念,政策、法规、行业标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建设亟待加强,以及缺乏运作经验丰富的大型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发挥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专业的管理团队、设施和发达的网络与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客户服务水平,加快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

2.2国外医药物流研究现状

关于医药物流的研究,国外学者已经将医药物流与供应链的思想进行结合,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applequist(2000)从医药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医药存储和生产计划进行了研究和建模。

Lerwent(2000)研究了医药品在流通渠道中如何保持低库存和订单处理机制的问题。

Grabowski(2002)对医药品的分销中心以及配送节点的选址进行了建模和研究。

3总结

经过国内外的医药物流与供应链的文献回顾,发现基本上是从管理与技术的层面上研究医药物流与供应链,针对供应链和集成环境下的医药物流绩效评价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另外几乎鲜有国内学者研究医药物流与供应链的实证研究。所以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基于供应链环境的物流绩效方向进行研究;并且可以尝试从医药物流与供应链的不同角度着手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力,李铁成.重构我国医药行业的供应链[J].信息与电脑,2004(3).

[2]宋远方.中国医药行业物流运营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12).

[3]田亚明,张建珍.浅论医药商业企业供应链信息化管理[J].当代经济管理,2005,27(3).

[4]谢明,梁旭.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07(32).

[5]彭向辉.我国医药供应链现状及成因分析[J].物流技术,2007,26(6).

[6]李志锋,谢如鹤,邱祝强.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其模式选择[J].物流技术,2008(06).

[7]陈培正,周怡,张浩明.基于Soa架构的医药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08,3(11).

[8]王艳,寇长华.依托第三方物流优化医药供应链[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0).

[9]雷芳.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对策思考[J].管理学家,2010(6).

[10]吕红.刘伟医药供应链合作模式及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7).

[11]杨昌,郑尊信.我国医药供应链及其运作流程分析[J].物流科技,2011,34(3).

[12]安祥林,迟桂华.我国医药物流问题及对策分析[J].物流科技,2011(6).

[13]高翔,王宏起,王雪原.基于供应链的医药制造企业联盟伙伴选择[J].统计与决策,2011(21).

[14]applequist,G.e.,pekny,J.F.,&Reklaitis,G.V.RiskandUncertaintyinmanagingChemicalmanufacturingSupplyChains[J].ComputersofChemicalengineering,2000,(24):2211-2222.

[15]LerwentJ.thenewpharmaceuticalparadigm:Scientificmanagementatmerck[J].HarvardBusinessReview,2000,Jan-Feb:88-89.

[16]papageorgiou,G.e.,Rotstein,G.e.&Shah,n.StrategicSupplyChainoptimizationforthepharmaceuticalindustries[J].industrialengineeringofChemicalResearch.2001,(40):275-286.

[17]GrabowskiH.theeffectofpharmacoeconomicsonCompanyResearchandDevelopmentDecisions[J].pharmacoeconomics,2002,(11):389-397.

[18]Shah,n.,Samsatli,n.J.,Sharif,m.,Borland,J.n.,&papageorgiou,L.G..modellingandoptimisationforpharmaceuticalandFineChemicalprocessDevelopment[J].aiCheSymposiumSeries.2003,323(96):31-45.

[19]m.Grunow.,H.o.Gyang.plantCo-ordinationinpharmaceuticssupplynetworks[J].Springer-verlag,2003,25(1).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篇2

【关键词】生物医药;集群企业;京津冀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创新驱动引领技术研发的前沿阵地,生物医药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是产业振兴和富国强民的有力保障。北京、天津、河北同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不断加强多个技术领域的协调合作,这其中也包含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合作[1]。但是由于行业门槛较高、产品竞争激烈、有严格的安全审核标准和法律法规控制以及地方保护存在,导致生物医药企业技术研发需要更高的能力,外部寻求合作是快速弥补创新能力不足和转嫁研发成本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本文对京津冀生物医药集群企业合作研发现状分析展开了研究。

1京津冀生物医药集群企业合作研发的驱动机制

1.1合作动机

近年来,生物医药这些高新技术产业与国家战略相结合。而京津冀地区更是各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箭头所指地区。并且京津冀三地区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及合作空间,同时具有良好的基础及明显的优势,聚集了全国多数有影响力的企业。在全国制药企业前20强中河北天津占据6家,分别排2、4、8、9、11、14位。并且每年生物医药创新成果有40%诞生于北京。合作利于创新网络的形成,并使其复杂化,多元化。也使信息变得流通,促使相互间有更多的交流,更多的创新机遇与更多的学习提升,也使更多项目可以顺利的开展与进行。

1.2合作类型

(1)研发合作。现如今,集群化的发展成为了生物医药的必然趋势,可将各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制药企业等联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取得更有效的成功,也利于网络的形成。并且独立研究对于企业的难度越来越大,反而合作研发不仅减少了困难,更具有创新能力,还可以接收更多的项目。

(2)金融合作。类似于生物医药这种高新技术产业,它所需要的资金支持是非常大的,医药企业需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贷款等方式,来实现研究所需的资金。

2京津翼生物医药集群企业的发展现状

2.1京津冀地区各自发展变化

(1)北京地区发展现状。近年来,北京医药产业增长迅速,收益大幅度增加,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是生物医药成果的主要诞生地。并且拥有大量优秀人才以及丰富的关键技术平台:其中上市医药企业14家,100多家专注研发机构。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诊断试剂、抗体药物、疫苗等生物技术领域属于国际先进水平,还研制出首个基因工程重组戊肝疫苗和禽流感检测试剂;其SaRs疫苗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研发实力也处于世界前列,与此同时北京地区也在甲肝、乙肝、乙脑、麻风腮联合疫苗等生物制品上居于国内的主导地位。

(2)天津地区发展现状。天津地区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研发水平也有显著的提高。已有500多家医药企业,并且有一批都获得了国家从政策,资金还有项目等多方面的支持。进来还吸引了许多海内外研发团队的加入。尤其在中药方面居于全国的领先水平上。

(3)河北地区发展现状。河北地区其化学原料总产量占据了全国的一半,许多产品的技术工艺,生产规模,成本控制都在国内领先,也获得许多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且获得了医药方面的多项殊荣,许多集团都是部级的重点实验室。在今年5月还开展了“五大工程”助力河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3京津翼生物医药集群企业合作研发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最初几年,京津冀跨区域的合作并不是很多,都是由各地区大型医药企业为核心的生产供应网络,如:北京地区同仁堂、双鹭药业、双鹤药业;天津地区红日药业、中新药业、天士力;河北以岭药业、常山药业等,这些企业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创新网络,都有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区域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合作已经开始密切,特别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参与,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这使得多家企业争相与这些科研单位合作,原本分散的子网通过大学和科研院所整合为一个技术研发创新网络。

整体来看,在今年北京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园落户了河北沧州,天津医药集团控股河北德泽龙医药,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蓝皮书的也加强了京津冀之间的合作。还有京廊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带的形成,都象征着京津冀生物医药网络结构越来越趋向于完整化。同时为了推进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的建设,政府下发了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优惠政策,其中包括:(1)人才鼓励政策,设立“领军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并对其进行实质奖励。(2)机构和项目支持政策,对项目材料进行免税政策,以及项目资金支持和补贴。(3)金融支持政策,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对于生物医药的证券交易公司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使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三地区之间的合作。目前,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已拥有了870余家科技型生物医药企业,产业化专项和重大成果转化10余项,15个新药获得了生产批件,产业规模年均增长了40%。

4结束语

如今京津冀生物医药的网络结构已经相对完整,但是还是有待继续发展。第一,加强政府的管理,制定有关京津冀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及规划;第二,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方便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等加强相互合作,例如大学城,或是一种新的专门合作的机制;第三,可以实行建立一个资源共享机制,这样更加利于网络结构向完整发展,加强了交流合作,使信息更加流通,提高创新,可以开展更多项目,并且也不至于一个重要的节点被破坏导致整体瘫痪;第四,培养人才,培养更愿意建立网络合作的人才;第五,可以建立产业联盟,使其相互间存在更大的利益,成为一体,合作更加畅通,完善整个网络。

【参考文献】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篇3

关键词:医药物流;现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

医药物流作为医药产业中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并很快成为医药流通领域的热点。医药行业的销售物流与其他企业的物流有着共同规律,当然也有其独特性。但正如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指出的“企业对医药物流引起足够重视是可喜的,但是在如何建立的问题上,有些企业带有很大的冲动和盲目。”为此,本文来探讨我国医药物流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我国医药物流现状

1.我国医药物流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改革和otC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了配套物流设施的建设。医药物流市场的无序状态有所好转。一方面,由于我国医药物流公司一般都拥有自己的上、下游企业,一些企业(集团)采用自营模式,实现企业内各部门的物品供应和配送,这使得医药流通环节大大缩短,从而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对规范医药市场,减少幕后操作,降低药品价格,打击假冒伪劣及非法药品市场,起到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有实力的国有控股、民营和外资医药物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势力显现出的势头已经出现。以国药控股为首的国家贴息扶持企业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快速整合;民营医药物流企业携手国际资本加速作强作大;区域物流联盟的形成改变了单个地区的医药物流市场格局。显然当前我国医药物流发展态势良好。

2.我国医药物流面临的问题

(1)技术问题

在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没有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远远没有达到物流运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另外,我国目前物资编码尚未实现标准化,各个领域分别制订了自己的物流编码,其结果是不同领域之间情报不能传递,电子计算机无法联网,因而妨碍了系统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医药行业也不例外。比如药品进入不同的连锁门店,就相应印上自己的编码。进入超市的乙类非处方药,则被纳入超市的编码系统。不同的连锁企业之间、连锁企业与超市之间的互不兼容,势必会造成信息处理和流通效率低下。

(2)体制问题

医药物流是一个大市场,所有的医药物流都应市场自由买卖,这是一种割不断的横向联接。但部门分割的政策管理体制却把这种联接纵向切断,跨部门的东西很难形成整合与整体效应,造成目前多、散、乱等局面。再有,长期以来,医药流通企业形成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企业都习惯自己干,不区分核心竞争力与非核心竞争力,医药行业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萌芽状态。

(3)观念问题

医药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其服务观念、管理水平与市场要求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不少人仍然没有个正确的物流概念,以为物流就“运输加仓储”,对于如何加强物流管理,如何设计符合现展要求的、符合行业特点的信息化、网络化物流中心,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4)管理问题

虽然过国医药物流的基础设施与装备已初具规模,但粗放经营,内在质量差,运作效率低。缺少医药物流管理,缺少医药物流体系,缺少医药物流服务理念。可以说,目前的管理不能适应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

二、我国医药物流发展建议

1.以政府的宏观政策作为保证

发展医药物流,必须从宏观上建设和培养医药物流市场,并使这一市场逐步规范化、法制化。目前,国家经贸委已将现代物流建设、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作为国家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重点,国家有关部门已计划建立现代化的特大型和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政府的支持是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基础。政府要总体规划,制定规范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制定医药物流发展的扶持政策,从政策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2.电子商务平台的运用

电子商务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和重视,使用电子商务方式购销,对于医药物流来说非常适用。药品供应商和分销商可以通过电子尚武平台进行网上磋商,成交信息直接传递到配送中心进行配送,分销商通过区域结算中心与供应商进行结算,电子商务平台把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为一体,成为整个医药行业的交易和信息中心。

3.发展第三方或第四方医药物流

使用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是国际惯例,我国的政策也预示着它们必要进入医药行业。每个医药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专业化分工才更有利于提高效率。所以医药物流公司有必要向第三方甚或第四方物流转变。第三方物流作为联结厂家和批发商、零售商的桥梁,通过专业化分工,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更有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自己的竞争力。第四方物流完全是以提供信息进行专业化服务的无资产型公司,它一般不拥有自己的运输工具、物流网点等资产,而是通过与其它运输业者、仓库业者等企业的协作来开展业务活动,接受综合性的物流委托业务。这是将来我国医药物流总的发展趋势。

4.大力培养医药物流人才

目前,不仅在医药行业,其他诸多行业都面临着物流人才奇缺的问题,这是个普遍现象,因此,要注重各层次物流管理与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向我们所在的这种专业医学院校,更有责任把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和医药行业有机结合,采用多种形式,如职业培训、执业资格认证、学历教育等,加快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明珂.物流系统论[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8.

[2]洪水坤,陈梅君.物流运作案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1.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篇4

关键词: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共生医药供应链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医疗改革方案和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执行,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断推进,我国已经成为医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医药冷链物流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用药安全,也直接影响了医药及相关产业的经营效益,进而影响新医疗改革的持续有效推进[1]。由于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当前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本文结合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实际发展状况,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为例,依据产业共生的原理,探求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基于产业共生视角的医药冷链物流分析

生物领域是共生理论最初的发源地。共生理论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照一定的模式互相依赖,最后形成一种多赢的共生关系的现象。经过后期的演变,共生理论逐步拓展到社会、经济等领域,并逐渐发展成为产业共生理论体系,其具体研究范围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产业共生理论谋求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下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实现区域企业积聚体整体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医药冷链物流产业是综合性的产业,三次产业均有所涉及,各产业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产业共生理论能够将医药冷链物流涉及到的各个企业看成共生单元,通过理论分析能够清晰地理清各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很好地依据这些关系分析各企业之间的竞合互动关系[2]。将产业共生理论应用于分析医药冷链物流,可以对其共生结构产生清晰的认知,找出阻碍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根本原因,从而找出其发展对策。基于产业共生理论,本文将从医药冷链物流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其共生结构。

(一)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共生分析主要着眼于医药冷链物流个体、多个医药冷链物流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医药冷链物流所处的共生环境与模式。从产业共生的组成结构来看,微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共生单元主要是指医药冷链物流企业中的主体部分,还包括医药冷链物流各环节中的医药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药品冷库、医院药房、防疫站药房、卫生所药房等。共生环境主要是指医药冷链物流的整体生存环境,不仅包括冷链物流上下产业链的环境,还包括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而共生模式则是指医药冷链物流内外的联系方式,其主要表现方式包括各医药冷链物流各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竞争合作关系以及与各相关产业之间的合作互补关系。

(二)中观层面

本文从整个医药冷链物流的总体生存环境的角度进行中观层面的共生分析。中观层面的共生模式表现在不同地理区域中的不同形态、不同进程的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基于中国的发展现状,本文主要研究城镇医药冷链物流与乡村医药冷链物流构成的共生系统。

(三)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共生环境分析则是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角度分析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与中观层面的医药冷链物流的地域共生相比,宏观层面的共生环境研究则扩大至经济层面上有关联的各行各业,即表现在医药冷链物流内生的共生模式,主要是指在医药冷链物流的产业链上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及与之有广泛联系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如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与制剂工业、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等产业之间的联系。

二、产业共生视角下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仍显稚嫩,其功能效应没有得到完全释放,需要进一步挖掘其发展潜力。

(一)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药品冷藏需求空间广阔

据统计,2014年中国医药及生物技术产值已达到3.16万亿元,而江苏省2014年该产值达7053亿元,其中,医药产业产值3654.5亿元,占全国的1/7,位居全国第一。医药品中如生物制品、血液制品、所有疫苗、部分活菌制剂、部分眼用制剂、部分抗肿瘤药品等均需冷藏储存与流通,这给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2.政府对医药冷链物流高度关注

物流产业尤其是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江苏省政府关注的重点。2010年,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暂行)》,确保通过不断强化药品冷链管理来保障冷藏药品的质量。近年来江苏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不少政策,旨在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到冷链药品物流系统建设与运营管理中。

3.缺乏医药冷链物流的龙头企业

医药冷链物流属于专业化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高端物流产业,它对基础设施投入、物流技术水平和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都很高[3]。目前江苏省缺乏医药冷链物流的龙头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物流装备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医药冷链物流高质量、规模化经营的要求。

(二)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共生问题分析

近年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发展仍然存在不少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微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医药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设施、冷藏运输设备和冷库这三个方面。交通设施方面,江苏省属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拥挤堵塞,导致物流运输网络不畅。冷藏运输设备方面和冷库方面,冷藏车和冷库的数量不足以支撑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冷藏技术落后,低温冷库机器人的普及率较低,使得冷库仓储及配送作业效率低下。

医药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缺乏。近年来,随着江苏省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的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高校相应的专业教育无法跟上物流行业的发展步伐。其中,医药冷链物流是物流行业领域中一项新兴的技术型产业,因此其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尤为明显。同时,高校在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还不够成熟,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需要。

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上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环节中的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药品冷库、医院药房等未能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导致冷藏药品信息数据的融合与共享无法实现,因而无法达到冷链运输的全程智能可追溯化,从而导致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无法从温度监控系统随时获知冷藏车和冷库的温度、湿度是否适宜,医药品冷链运输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中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在中观层面主要是城市医药冷链物流与农村医药冷链物流差异化过大。城市医药冷链物流由于拥有较多数量的冷藏设备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基本能够保证医药品的冷藏效果。但是,农村医药冷链物流的设施、装备与交通状况都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使得冷藏药品的运输时间大大延长,冷链断链情况次数增加[4]。这种城市―农村封闭式发展医药冷链物流的情形,直接导致医药冷链物流整体发展水平的低下。

3.宏观层面问题

医药冷链物流与其他产业的断层现象。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推动。首先,医药冷链物流的源头是制剂工业,也就是说在各类医药品制成之时就应该进入冷链过程中,因此制剂工业与冷链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式微也使得冷链中的冷藏设备的性能难以达到冷链物流管理的要求;最后,有关医药冷链物流的文化产业裹足不前,很少有人了解并且认同医药冷链物流。这些产业与医药冷链物流产业之间的断层现象直接影响了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

存在区域壁垒。资源是一个产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石,资源的共享是实现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是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目前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区域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产业共生视角下江苏医药冷链物流的优化路径

基于产业共生视角,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要从不同的层面选择适合的优化路径,才能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协调产业链内外部共生关系

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医药冷链物流就是一个共生系统,主要是依靠协调产业内外部的共生关系来推动医药冷链物流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

1.大力发展医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对于江苏省的道路拥堵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大力建设来改善道路和交通设施的防堵塞能力。首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如大范围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提高运输和通信效率,让司机能随时随地得到交通信息;其次,在冷藏硬件配置上,应该大力推广使用先进的冷藏设备。但为了节省成本,提高装备利用效率,可以鼓励物流企业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与升级。同时应着力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藏车以满足药品市场上小批量、多品种货源运输[5]。

2.注重物流专业人才教育

地方高校应该注重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在讲授冷链物流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参加实践操作的机会。高校还可以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定向培养冷链物流管理与技术人才。同时,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更要注重企业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培养,强化其医药冷链物流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通过内扶外引的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3.加强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一体化的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RFiD、GpS等信息技术的推广程度,使得医药冷链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对各种类型的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控,实施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点的控制),保证冷链医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而提高整个医药冷链物流运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从中观层面上来说,江苏省需要构建城市与农村医药冷链物流一体化的共生关系,不能再各自封闭式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导致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城市,因此江苏省各级政府应该致力于不断改变这种结构模式,加快改革步伐,改善农村的交通网络与设施,有选择性地在农村的交通便捷处兴建冷库与冷链设施,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冷链运输与配送。同时还要建立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互换平台,实现城乡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

(三)改善与三次产业的联系和资源分配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用系统的观点看待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与其他三次产业间的关系,而不能割裂其与三次产业之间的联系而孤立发展。同时,要理清、优化产业间的资源分配。

1.改善与三次产业间的联系

当前,江苏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中农村医药冷链物流与三次产业的断层现象较之城市医药冷链物流要更加严峻,主要是文化产业与医药冷链物流产业的断层现象导致鲜有人知道医药冷链物流这个专业名词,更遑论去了解、支持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首先要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个人和企业认识到医药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好地发展医药冷链物流;其次,对于制剂行业而言,能否完全实现全程冷链,则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管理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监察力度;最后,装备制造业则需要企业不断借鉴、研究发达国家医药冷链物流的技术并持续创新与实践,这样才能在硬件设施上支持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2.合理分配资源

江苏省内新兴产业对于资源分配的竞争尤为激烈,资源的分配既要遵循市场规律,也要政府相关部门依照行业发展的速度和前景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同时,要促进相关行业之间实现资源的共享,这将大大促进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近年来江苏医药冷链物流行业虽然在持续不断地发展,但仍有隐患重重。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并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存在的,其拥有着广泛的内外部共生关系,从产业共生的视角看待这个行业,大力促进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内各个环节、与其他相关三次产业间乃至与政府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作用,开展彼此间良好的竞合关系,按照互惠共生的模式发展,是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郑庆华.产业共生视角的医药冷链物流研究新思路[J].管理观察,2015(27).

[2]王玉霞.基于共生视角的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整合发展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16).

[3]刘晓亮,王文铭.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1).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篇5

关键词:医院药房;西药房;管理探讨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药品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救死扶伤,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增强人们的体质[1]。在科学技术以及研发技术不断发展的大前提下,药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尤其是西药,已经成为了医院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药物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话,不仅不能医治患者,还有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变成致命的毒药。因此,实现西药房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西药房的管理现状进行了探讨。

1西药房管理现状

1.1品等的管理品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当前主要是由专业负责并配备好与之相适应的专账、专柜、专册等。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用量进行较为严格的把控[2]。如果患者没有麻醉卡,每次最大限量只能取用1d的量;如果患者有麻醉卡,一次性也不能取用超过3d的量。为了安全起见,还要配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处方的登记,并对处方的登记情况进行核查,保障账物的相符性。

1.2贵重药品的管理价格较为昂贵或者进口的药品等属于贵重药品,所以在管理的时候通常都会配备专业的采购人员,并对处方、数量还有药品的种类每天都要进行登记核查。如果医院使用的量大,还应该对管理的科学性有所关注,对其使用情况进行明确的登记。

1.3普通药品的管理通常使用量最大的就是普通类的药品,因此在管理的时候也比较困难。当前,在管理普通药品方面,传统的窗口服务模式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良,采用的是柜台式、服务型、站立式等模式进行发药[3]。在这种状况下,因为"人情方"等因素造成的药品流失的情况便可以得到有效的抑制,也可以进一步增强病者对药师的亲近感以及信任感。

2西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的力度不够药剂科窗口是西药房负责药品发放的地方,具有较大的工作量,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另一方面,医院的职工常常存在换药、借药等现象,常常出现药品丢失状况,造成较难管理的局面。当前,医院在登记与核对信息方面通常采用的都是人工统计方式,使得金额、处方、药品库存、数量等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出来[4]。

2.2人员业务素质以及政治素质较低代表着医院的医德医风的对外窗口主要是西药房,药房管理的体现者就是医务人员,因此医务人员的政治修养以及业务水平便显得非常重要。现阶段,很多医院的西药房工作人员,在业务素质方面缺乏一定的水准,造成工作效果不够理想的局面。

3提升西药房管理水平对策

3.1在药品质量管理方面进行强化无论什么产品,质量时刻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就药品来说,其质量是一根非常强大的生命线,稍有差池便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工作人员更要把握好质量关,因为药品的管理直接与病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对药品质量管理进行强化的时候,经济效益绝对不对充当主要的盈利目的,患者的生命安全才是最为重要的[5]。

3.2对药品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储存药品的过程中,因为各药物制剂都有自身的特点,储存的时候应该依照这些特点,将内服外用的药品采取分开放置的方式。如果药物有刺激性气味,其外包装的完整性应该加以注重[6]。尤其要注意的是,厂家的药物不同,其有效期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放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对于不同厂家以及不同批次的药品,其标注要注明清楚,对不同批号的药品采用混用的方式给予坚决拒绝的态度,从而达到规避医患纠纷的目的。对于医院中的otC药品,药品管理员也应该依照这些药品的特性,将病者作为一切的工作中心,对otC药品标签的规范性进行强调,对药品的名称、数量、使用说明还有规格进行注明等[7]。

3.3加强业务人员的素质以及法制意识的培养在西药房上岗工作的人员,其专业素质应该进行不断地加强培养,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对药物的相互作用、书写的处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以及配伍禁忌都要熟练地掌握。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药管理中,对医院的药房进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管理西药房的工作中,患者的生命安全应该是西药管理工作人员的最高指导思想[8]。如果药物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话,不仅不能医治病患,还有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变成致命的毒药。因此,加强西药房的管理工作,完善西药房的管理制度,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提高西药房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政治修养,将西药房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兰.医院西药库房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讨论[J].中国保健营养,2012,01(11):4744.

[2]张宝中.浅析医院药房管理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药房,2011,02(06):10-12.

[3]张慧.浅谈西药房管理现状[J].北方药学,2011,08(12):64.

[4]于晓凌,邵森法,黎碧英,等.医院药品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海峡西药,2008,01(04):536-537.

[5]韩庆礼.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当代医学2011,01(10):1382-1385.

[6]高红梅,杨明才.我国医院药房服务现状与柜台式服务改革[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01(03):684-686.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篇6

关键词:医院管理;临床药学;药学发展;药品安全

1引言

我国的医院临床药学经历了约30多年的发展,目前仍然发展是不均衡。我国医院临床药学中,不合理用药占据服药者总数的11%~26%之多。由药品造成的各类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另外,我国约有50%左右的聋哑儿童,都是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所导致的。合理用药和药品安全已成为我国医院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发展需要,传统的药学模式需要朝向专业化及全方位药品服务方面发展。

2医院临床药学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较大进步,医疗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增加的同时,也存在较多的医患矛盾和医疗风险。如今的医疗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医院要实现持续生存及发展,就需要提供优良的药学服务。医院药学属于临床医疗实践的重要部分。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同时,转变了缺药的历史,却随之产生被"药害"的不良状况。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人员多达20万人之多,药物不良反应在医学上被称为"药源性致死",该问题已成为我国医院重点问题。从2008年1月10日开始,我国开始实施临床药师制度,翌年3月1日,由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部联合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起重明确指出我国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要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要对临床用药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科学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医院药师承担者指导患者安全用药的重任,临床用药对于药物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3我国医院临床药学发展现状

3.1医院临床药学取得的成就。

3.1.1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早在1987年,卫生部就将12家重点医院批准为全国临床药学试点医院;1991年,卫生部又将三甲医院中的临床药学工作作为对医院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在2002年,出台医院药学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职责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3.1.2改进了专业培养的方式为了提高医院药师的专业水平,我国于2005年、2007年,2次开展"医院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通过组织专业化、规范化的在职药师再教育培训。同时,我国相关高校也增加了医院药学相关课程,为医院临床从业人员输送专业技能人才。

3.2我国医院临床药学存在的不足

3.2.1专业人才较为欠缺目前,我国医院药师整体学历偏低,较多人员仅仅是中专学历,部分人员的临床知识及专业技能水平都较为欠缺。医院药师和护士、医师的沟通较少,导致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较为困难。我国较多高校都增设药学相关专业,设置药学专业4年及药理专业5年课程学习,增设的课程中主要以化学为主要专业,工作方向主要以药学实验室为主,对医院临床用药的专业应用涉及较少。同时,高校药学学生缺乏临床实践,临床实习的时间也较短,导致对临床用药的专业技能水平较为低下。另外,在职药师由于缺乏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再教育培训,不利于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

3.2.2医院临床药学从业者工作地位不合理在医院临床上,如何用药是医生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普遍存在"重已轻药"的问题。由于医院缺乏对药学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而患者缺乏对临床药师的认识,导致临床上药师没有进入临床科室,只能将药学工作限制在药房进行,严重阻碍了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

3.2.3受到医院药房管理约束目前,我国医院药房中的药剂师主要工作是进行药品制剂和派发,而临床药学工作者的工作也一般限制在药品浓度监测范围内。在相关法规中,规定了药师不能更改处方,医院临床药师变得毫无用处,导致临床药师质量下降。

3.4关于我国医院临床药学发展的思考

3.4.1加大对临床药师的培训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药生产也在发生变化。在此环境下,就要求医院药师在用药时要具备专业素质。医院要加大对药师的专业培训,可以开展用药专业知识讲座等培训形式,提高药师的专业素质,提升用药的准确性。在日常管理中,医院要加强同药师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药师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医院药师与药师之间要保持交流和研究,通过互帮互助,找到自身缺陷,弥补不足。通过学习用药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用药的准确度,提高用药质量。

3.4.2完善临床药师考核制度为提高医院临床用药质量,除了要提高药师工作质量之外,同时要建立临床药师制度,还需要完善临床药师考核制度,利用制度来规范工作,确保用药质量的提升。医院药剂科可以组织理论考核,对药师的理论知识进行摸底考核,促进药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提高临床用药质量。此外,要注重提高药师的分析能力,确保药师在用药时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另外,临床药师要能够根据患者病历,找到合理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

3.4.3积极拓宽药学服务领域,深入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医院临床药学工作者要注重药学知识同相关学科的融合,让临床药学知识和药学服务领域得到扩展。医院药师要加强医师同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了解患者和医师的实际需求入手,以医师和患者的需求为工作指导,加强医院临床药学的服务,提高医院临床药学的地位。

4结论

我国医院临床药学得到加快发展,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问题。立足于现有发展模式,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专业技能、提高药师用药准确度,实现医院临床用药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英.我国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国药房,2006,17(21):1604-1606.

[2]宋敏.对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思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5):179-180.

[3]张泽伟,林春燕.医院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展望[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57-2858.

[4]鲁琼,彭六保.浅谈医院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展望[C].//湖南省药学会第12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497-500.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篇7

[关键词]医院药学;执业药师;临床用药;质量管理;药学职能改善

[中图分类号]R19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7(b)-0178-04

[abstract]Licensedpharmacistisanimportantpartofpharmaceuticalhumanresourcesystem,whosekeyjobfunctionsaretheimprovementofthestandardizedmanagementofpharmaceuticalservicesandthequalityassuranceofpharmaceuticalproducts.Duetoincompletepoliciesandsomesubjectivereasons,licensedpharmacistsinhospitalsonlyworkondrugdispensing,medicationguidingandtheroutinequalityassuranceandservicesofdrugsinthehospitalpharmacy.Basedonthedevelopmentandpresentsituationoflicensedpharmacistsworkinginhospitals,consideringtherequirementthat"apatient-centeredpharmaceuticalmanagementmodeshouldbeestablishedinthehospitalpharmacy",thisstudydiscussedtheissuesthatlicensedpharmacistsshouldtimelychangetheirjobfunctions,performthedutiesofrationalmedication,participateinclinicalpharmacyservicesandtrytoimprovethequalityofmedicalcareandsafetyprecaution.Fullyimplementthespecificresponsibilitiesoflicensedpharmacistsundertheexistinghospitalsystem,whichincludestrengtheningqualitycontrolandmanagement,gradedmanagementofantibiotics,high-riskdrugmanagement,theconstructionofmonitoringplatformofrationalmedication,thesafemedi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informationizationprocessofmedication,themonitoringofadversereactions.

[Keywords]Hospitalpharmacy;Licensedpharmacists;Clinicalmedicine;Qualitymanagement;pharmaceuticalfunctionsimproving

执业(中)药师是经考试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医疗机构作为药品的使用单位,尤其需要有执业资格的药学人员积极承担起用药规范化管理,保障药品质量和临床药学技术服务工作。现阶段,医院内的执业药师人群日益扩大,但执业药师仍局限于传统的工作模式[1],未能充分发挥其指导合理用药和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这主要由法律、条文不明确、医院对药学岗位缺乏足够重视以及执业药师本身专业能力不足所致[2]。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医院药学部门面临诸多新政策、条例的颁布实施,药品使用的安全性、质量性和经济性越来越受到重视[3],在药学服务重心向“以人为本”转变的过程中,明确执业药师执业地位、权利、工作职能,能够极大地发挥执业药师作用,促进合理用药和药品质量管理。基于执业药师在医院中有别于其他药学人员的特殊地位,注册准入制度决定了其职责范围更广,专业能力要求更高。在实施药品质量和使用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如何实现执业药师突破现有职责,转变服务观念,充分履行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开展治疗药物的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工作职责,需要院部、执业药师自身的共同努力。

1医疗机构内执业药师、药师与临床药师的共性与现状

1.1共性

我国实行执业药师资格准入制度,而医院药学人员属于取得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随着医院药学重心由“保障供应”向“技术服务”的深层次转变,临床药师的配备人数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临床药学工作越来越得到认可和重视。在医院药学人才体系中,执业药师、药师与临床药师三者共同的职责特点均是以保障药品质量为基本准则,并促进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1.2医院内药师、临床药师现状

目前医院内药学部门的主体人员基本仍是以职称类药师为主,其主要从事药品调配、处方审核、用药指导、药品供应等药学服务工作。而临床药师更倾向于从事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药物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一名合格的临床药师是具备相关医学知识的复合性人才,然而目前临床药师的现状是:一方面现有的药师向临床药师转型较困难,医院迫切需要这样高素质的复合性人才[4],另一方面临床药学既不是职称也不是执业资格,导致临床药师接受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职责、地位不明确,工作要求不具体[5],极大阻碍了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1.3医院内执业药师的现状

执业药师作为药学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其广泛分布于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从事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并且因为执业药师也进行了相关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执业药师除了承担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外,也应开展治疗药物监测、药品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6]。随着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医院药房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售药资格”,因此执业药师在医院的执业情况应进一步得到提升。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公告显示:截止2016年1月31日,全国共有2126家医疗机构配备了2879名执业药师。而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9月底,全国卫生医疗机构99万个,其中医院2.7万个,二级以上医院9112家。对两组大数据保守地分析,假设已注册的2879名执业药师全部注册于二级以上医院内,其注册率不足30%,假设分布在2.7万个医院内,其注册率更是不足10%。由此可以看出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的要求是被落空的。究其源头,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医疗机构内执业药师处境尴尬。

2医疗机构内执业药师在传统工作模式下的主要工作职能

2.1基本工作概况

医院内的药师,多数具有职称资格即执业药师,这是因为医院内人员的配置、晋升、待遇首先要符合职称方面的要求。而执业药师的管理则是由人事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理论上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聘任执业药师为主管(中)药师专业技术职务,然而实际中,各个医院情况不尽相同,部分执业药师仅作为普通药师从事着一般的配发药、用药指导,药品的验收、养护和数据的上报等工作,缺乏临床工作分析、实践的机会。

2.2对合理用药工作的履职情况

在“十二五”关于药品安全的条款中,执业药师的配备作为硬件条件之一,理应受到各级医院的响应,但由于药学部门不乏各级职称的药学人员,且医院更多地注重临床科室的发展,对执业药师的引进和培养有所忽视,加之相关监管存在不足,导致部分医院未能积极响应必须配备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的要求,而执业药师自身也疏于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提高,对合理用药只停留在基本的用药咨询、处方书写形式的审核和基本配伍禁忌的审核,无法真正促进处方内涵质量的提高。

2.3其他药学服务情况

在医院内的执业药师,普遍存在待遇低,工作范围模糊,职责不清等问题,多数执业药师局限在最基本的药品的供应保障、不良反应事例的收集、药学信息的传递和基本处方的点评等工作中,既不能充分担当质量管理责任人的角色,又不能主导临床药学工作,处境较为尴尬。

2.4自身专业能力现状

医院内的执业药师挂靠注册在药品经营企业,这种人证分离的多点执业,一方面造成医院内的执业药师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导致执业药师不能真正意义上指导合理用药,理论不能结合实际,实施创新改革措施不力[7],专业分析不到位,自身价值无法体现,社会地位下降。

3制定对策,体现医疗机构内执业药师的价值

事实上,医院内的执业药师人数并不在少数,只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注册率低,即使已注册的执业药师,由于职责不明确,学习针对性不强,临床药学技能掌握不到位,质控把握不严,药学研究不充分等原因,限制了自身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本研究认为,改善目前的局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政策、领导层面

医院应积极履行“十二五”未完成的药品安全要求,监管部门加大审查力度,在临床药师缺乏的情况下,将执业药师的配备注册作为等级医院评审、开展学科建设、实施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必备条件之一纳入考核范围。

设立专职的执业药师管理岗位,提高其待遇;通过提供经费、培训等措施,促使院内已经取得执业药师资格人员的临床药学、质量管理等实践能力的提升;完善绩效考核和奖惩细则;鼓励药学人员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进行必要的药学分析和研究,以促进执业药师队伍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

3.2药师层面

执业药师要提高认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在履行好既定职责的同时,针对现阶段医院药学工作的开展,改变执业观,改善职能,充分发挥执业药师在现行政策下对于用药质量、安全的重要作用。

3.2.1加强抗生素和品管理深入开展处方点评工作[8],促进抗生素使用的规范性,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文件的要求下,开展日常监测,同医务部门一道,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办法和监督措施[9],逐步减少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分析麻醉镇痛药的药理、毒理特点,以提高该类用药的安全性。

3.2.2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不良反应数据的收集,善于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或典型性,注重对联合用药情况,注射剂溶媒的选用,环境温度变化等关联事件的分析。特别是针对中药注射剂近年来出现多样性、多发性的不良反应[10],执业药师要做好分析和使用过程的质量保障工作,加强监督,纠正西医规范、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3.2.3制定全面的质控管理措施在新形势的质控管理要求下,善于组织质控小组活动,分析、排查质量安全环节[11]隐患。质控小组活动要增加制度的执行、流程的规范化、生产环节的安全,冷链药品和阴凉区药品的管理,防范医患纠纷及分析不良事件的原因等内容。

3.2.4多手段促进合理用药设立临床用药监管平台,并完善临床用药监管平台及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措施[12]。在医院现行机制下,执业药师应积极强化药师群体在合理用药工作中的职责,通过设立药事服务费[13],转变药学服务本质,树立执业药师群体在完善合理用药中的专业性地位,实现自我价值突破。

3.2.5严格高危药品管理完善科室内高危药品管理,并指导、监督病区高危药品储存、使用,使相关流程规范化[14],开展对高危药品的药动学、用药指数的分析,确保药品使用安全。

3.2.6加强中药质量保障工作随着国家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药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也亟待纠正和改善[15],而目前中药类临床药师短缺,这就亟需更多执业中药师利用其中医辨证理论、药理特性等知识指导临床安全,且在确保中药质量的环节中,应严格规范代煎中药的质量检查,必要时对代煎中药进行微生物限量、含量分析,以确定合理煎煮方法、保存期限和环境要求;改善并加强中药饮片的鉴定手段,应主动开展委托检验,组织目录的拟定和质检报告的分析,通过多手段的改进措施,确保中药使用的质量性、安全性、有效性。

3.2.7担负起中、西药联用审核职责因中、西药房分属不同的部门,受各自的职责所限,在中草药与西药或中成药的联用过程中,本部门人员往往只针对本科室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审核、调配、指导用药,而缺失在两者间合理用药的监督和指导。基于中、西药联用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16],针对该缺陷环节,药剂科应建立联用审核机制,由执业药师担负起主要审核职责,并通过制定院内中、西药联用禁忌目录,开展培训工作和对不合理使用情况汇总分析,树立起安全用药防范意识。

3.2.8注重药品使用的经济性原则在取消医疗机构药品加价的政策后,执业药师应对基本药物、医保药物、老药新用等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组织药事委员会讨论修订临床用药目录,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注重经济性原则,既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也可以节省院内药品成本支出,同时为普及基本药物、医保药物、老药新用提供临床用药参考。

3.2.9促进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倡导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条码技术,在库存药品调拨、养护、出库等方面科学管理以提高调剂工作效率。设计院内数据采集模版,分析、处理各类统计数据,为学术研究、药学分析提供客观依据。改善处方模版,开展对药品处方量限定控制,并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推进品电子处方化,确保处方剂量严格符合电子病历,既保证了用药安全,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管理,并能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

3.2.10完善继续教育和考试考核要结合实际工作,不断地接受符合新形势下的药学技术新知识、新技能,同时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成为符合临床需求的医药复合型人才。执业药师也要善于组织药学讲座,普及安全用药知识,提供给医护人员严谨、客观的药学知识和临床数据,以确立安全用药准则,并以此奠定执业药师在医院药学专业的权威性。

4小结

在医疗机构现行政策和体制下,药学部门应适时转变药学服务机制,以适应大众日益突出的药学技术服务需求。药学部门的建设和发展应充分考虑人才梯队的建设,完善药师、临床药师、执业药师各自的职责要求,执业药师在医疗机构内应积极扮演药品质量和临床用药环节的关键人物,发挥促进合理用药,确保药品质量,提高用药安全防范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强.医院药房药学服务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181-182.

[2]任吉霞,王军丽.我国医院执业药师现状分析[J]医药导报,2010,29(12):1669-1670.

[3]王德华.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加强医院药房管理的必要性和实施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37.

[4]林达.药师工作前置:医院药学工作转型的关键[J].现代医院,2015,15(2):87-89.

[5]余运康.医院药剂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与前景展望[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51-52.

[6]纪明姝.医院药学中执业药师的作用[J].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4,(3):76-77.

[7]陈伟华.门诊药房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医学,2011,17(28):29-30.

[8]周卫波,王建光,魏菲菲,等.执业药师如何在二级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161-162.

[9]万慧贤,闫淑萍.抗生素分级管理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3Z):444.

[10]孙长江,葛建彬.9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106-109.

[11]裘琳琳.医院药剂科的安全质量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111.

[12]魏润新,朱鹏祥,吴健.基于临床用药监管工作平台的不合理用药干预[J].中国药房,2013,24(34):3191-3193.

[13]梁东升,李明春,纪松岗,等.取消药品加成与增设药事服务费的利弊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11):1054-1055.

[14]高飞.我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6):256-257.

[15]李晋奇,童荣生,胡远,等.中药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医学报,2014,29(B7):29.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篇8

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用药素养兽药在畜牧兽医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疾病防治,保障动物的健康与生长。但在生产实践中,存在个别养殖户及兽医从业人员滥用、误用兽药的现象,使一部分动物产品的药残超标,产品品质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不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制约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针对提高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科学用药素养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基层兽医临床用药现状

兽药是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的物质,错误用药或滥用药物,不但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动物健康,延误治疗时机等不良后果,甚至引起药物中毒,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基层兽医临床用药常见的用药误区有以下几种:

1.见病抗菌。在基层兽医临床常常在病因不明,没有对动物疾病确诊的情况下,凭所谓的养殖经验或治疗经验,或仅仅凭一知半解的理论知识“想当然”的选用抗菌药,不仅不能起到疗效,也会增加用药成本,诱发耐药性。

2.见好就收。疗程是针对病情经用药多长时间后所达到何种程度,然后再决定新的治疗方案。如未把握疗程,症状刚刚好转就停止用药,疾病会在短暂好转后复发。

3.见泻就止。腹泻是对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腹泻能排除体内病毒及有毒物质,减轻病菌及有毒物质对机体的损害。治疗腹泻时,应先查明腹泻的原因,然后根据需要,适时选用止泻药,如果多量毒物引起的腹泻,则不应急于应用止泻药,而应先用盐类泻药以促进毒物排出,待大部分毒物从消化道排出后,方可对症使用止泻药。

4.见咳就止。咳嗽是对机体的保护性反射。当呼吸道感染时,咳嗽是排出呼吸道病原体的方法之一。如果见咳就止,会使咳嗽反射减弱,痰液滞留于呼吸道内,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加重感染。因此在未明确咳嗽病因及呼吸道内有痰液时,不要轻易镇咳。

二、提高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科学用药素养的有效途径

1.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而治疗是对诊断正确与否的验证。所以,基层兽医从业人员应熟练掌握疾病诊断技术,准确诊断,根据药物的适应症正确选药。

2.制订科学的给药方案

(1)准确的给药剂量。兽医临床多半是按千克体重来计算药物剂量的。因此,在临床用药中应按照患病动物的体重准确严格药物的剂量。

(2)合适的给药途径。给药途径是根据药物剂型和吸收程度等确定的。如链霉素治疗仔猪腹泻时不宜注射而应采用口服用药,是因为链霉素注射后可很快被吸收循环到全身,口服后不易吸收,可在肠道内保持较高的浓度。对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3)规范的给药次数和疗程。为了使药物在一定的时间内持续地发挥作用,需要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因此,在连续用药时,通常每两次给药的间隔时间应严格按照药物的半衰期执行,并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有所调整。

(4)必要时的联合用药。为了提高抗菌效果,增强对重症感染或耐药性致病菌的疗效,扩大抗菌谱,使严重的混合感染获得及早有效的控制,降低毒性反应及防止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常常采用联合用药。

三、结语

由于行业、岗位的不同,各种类型的职业人需要具备职业素养也有差别。作为基层兽医从业人员重要职业之一――用药素养,是体现兽医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重要指标。然而,面对基层兽医临床用药现状,提升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用药素养仍然任重道远。基层兽医从业人员可分为专业从业人员和非专业从业人员两大类。作为专业的基层兽医从业人员,提升用药素养应从学校教育抓起,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经济有效的途径,各学科授课教师应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共同抓起。而对于非专业从业人员,除了专业人员的传承示范作用,更应对他们加强滥用药物危害的宣传,加大对滥用药物监管,使科学用药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观念上转变的结果,才能从行动上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李科利.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下(149):170-172.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篇9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21-02

合理用药是临床用药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因此,临床用药管理首先必须正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各种原因,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的办法。

1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

1.1用药不对症

多数情况属于选用药物不当,也有开错、配错、发错、服错药物造成的。无用药适应证而用药,或者有用药适应证而得不到药物治疗,均属于用药不对症。使用无确切疗效的药物,受经济利益驱动,给病人使用疗效不确切的药物。

1.2用药不足

首先指剂量偏低,达不到有效治疗剂量。再就是疗程太短,不足以彻底治愈疾病,导致疾病反复发作,耗费更多医药资源。

1.3用药过分

用药过分分四种情况:①用药剂量过大。②疗程过长。③无病用药,主要指长期使用以保健为目的的药品,以及不必要的预防用药。④轻症用重药,这里的“重”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指贵重药,另一层含义指用药分量重;例如治疗普通感冒也要主治药、辅助药形成系列,预防药、对症药、保健药配套使用[1]。

1.4使用毒副作用过大的药物

没有必要地让病人承受较大的治疗风险,容易发生可以避免的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

1.5合并用药不适当

合并用药又称联合用药,指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或相继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治疗一种或多种同时存在的疾病。合并用药不适当包括:没有必要地合并使用多种药物;不适当地联合用药,导致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1.6给药方案不合理

未在适当的时间、间隔,经适当的途径给药。

1.7重复给药

多名医生给同一病人开相同的药物,或者提前续开处方。

2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原因

2.1医师因素

医师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责任者,掌握着是否用药和如何用药的决定权,即只有具有法定资格的医师才有处方权。因此,临床用药不合理,医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生个人的医药知识、临床用药经验、药物信息掌握程度、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服务态度,都会影响其药物治疗决策和开处方行为,导致不合理用药[1]。

2.2药师因素

药师在整个临床用药过程中是药品的提供者和合理用药的监督者。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责任主要有:调配处方时审方不严;对病人的正确用药指导不力;缺乏与医护人员的密切协作与信息交流。

2.3护士因素

护理人员负责给药操作,住院病人口服药品也经护士之手发给病人。给药环节发生的问题也会造成不合理用药。例如,未正确执行医嘱,使用了失效的药品,临床观察、监测、报告不力,给药过程操作不规范等。

2.4病人及家属因素

病人积极配合治疗,遵照医嘱正确服药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病人及家属不遵守医生制定的药物治疗方案的行为称为病人不依从。病人不依从的原因主要有:对药物疗效期望过高;理解、记忆偏差;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经济承受能力不足;滥用药物等。

2.5社会因素

主要包括药品营销过程中的促销活动、虚假广告宣传、药厂或医药代表向各类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商业贿赂等不法活动。

3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3.1延误疾病治疗

有些不合理用药直接影响到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轻者降低疗效,重者治疗失败或得不到治疗。

3.2浪费医药资源

不合理用药可造成药品乃至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

3.3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病原都是药物,差别在于对病人机体损害的程度,如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已越来越明显。

3.4酿成药疗事故

因用药不当所造成的医疗事故,称为药疗事故。不合理用药的不良后果被称为事故的,一方面是发生了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的损害,如致残致死;另一方面是涉及到人为的责任。药疗事故通常分成三个等级:①因用药造成严重毒副反应,给病人增加重度痛苦者为三等药疗事故;②因用药造成病人残废者为二等药疗事故;③因用药造成病人死亡者为一等药疗事故[1]。

4对临床用药管理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主要建议有:①发挥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作用――药事管理委员会通过统一医院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促进临床科室和药剂科之间的沟通。②制定和完善医院协定处方集――围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医院自己的协定处方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和协定处方集。③做好处方和病历用药调查统计。④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坚持合理用药。⑤抓住当前全社会反商业贿赂的有利时机,以法制的力量补充院内管理的不足。⑥政府应尽快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使医生能够摆脱创收的压力,潜心钻研技术,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篇10

【关键词】中药炮制;发展现状;研究思路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developmentofthestatusquoandtheresearchstrategyofthestudyoftheprocessingofChineseherbalmedicine1.methodsthedevelopmentoftheadvantages,theinheritance,thepersonneltraining,thedevelopmentlevelandthedevelopmentsecurityabouttheprocessingofChineseherbalmedicinewereanalyzedandsummarized.thestatusquoandthecurrentmethodsforthestudyofprocessingofChineseherbalmedicinewereexpoundedanditsdevelopmentstrategywasputforwardinviewoftheroleandimportanceoftheprocessingstudy.ResultsandConclusiontodevelopthestudyontheprocessingofChineseherbalmedicine,itisessentialtostrengthenliteratureresearchandsummarizingofexperiencesaswellasthecombinationofproduction,scientificandresearch,enhanceprofessionaltraining,attachgreatimportancetotheguidingeffec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oryonthestudyintheprocessingofChineseherbalmedicine,andstrengthenstudyonthekeyissuesincludingtheprocessingtechnologyofChineseherbalmedicineandthequalitycontrolofdecoctionpieces.

[Keywords]processingofChineseherbalmedicine;developmentofthestatusquo;researchstrategy

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着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如何促进中医药学的良性发展,是中医药学者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中药炮制作为中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中医药特色的重要体现;中药炮制技术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制药技术之一,是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1]。因此,结合中药炮制的内涵及其意义,对中药炮制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总结,探讨中药炮制的研究思路,对于实现中药炮制的全面发展,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进步是很有必要的。

1中药炮制及其重要意义

1.1中药炮制的内涵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它是我国独有的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

1.2中药炮制的重要意义中药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种商品形式,中药材不可直接入药,必须经过炮制成中药饮片以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药与天然药物的显着区别之一[2]。中药炮制能够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便于调剂和制剂,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利于服用[3]。中药材经过一定炮制方法处理后,其中的化学成分、性味、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中药炮制对中药质量、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中药制剂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4]。

2中药炮制发展现状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独有的中药制药技术,历史悠久,包含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及丰富的经验技艺,是最具有民族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制药技术[5]。中药炮制历史悠久,技术专一,既有传统的理论基础,又有现代研究的实验依据,其发展优势明显。然而,中药炮制亦存在继承无力、人才不足、工艺规范化及质量标准不够等问题,中药炮制事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2.1中药炮制发展优势方面中药炮制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炮制经验,沉淀形成了独特的炮制文化,炮制经验、炮制文化在提升为中医用药理论之后再与现代科学相融合,形成了现阶段的炮制学科。与此同时,简单的炮制加工也逐步发展形成了目前的饮片产业[6]。中药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瑰宝,是最值得加以继承保护的文化遗产。

2.2中药炮制继承方面中药炮制目前存在“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严重问题。目前,国内中药炮制教学科研发展相对缓慢[7]。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中药炮制学教学的改革步伐已显滞后,现行教学模式和内容已显露出与中药饮片的生产、管理等实际状况相脱节的问题[8]。“规范化”的现代中医教育模式培养出的现代中医师使得中医临床“现代”用药方法趋于“常规化”,“一方一法”和“前店后厂、中医大夫坐堂”的传统模式已不复存在,许多特殊而又可产生特效的传统炮制技术逐渐被遗忘。现存为数不多的身怀绝技的炮制“老药工”对于自己经过长期工作总结出来的炮制方法秘而不宣,传统的炮制技术面临衰退甚至失传的局面。陈庆生[9]等调查发现:现在一些老药工相继退休,由于继承工作做得不够完善,他们丰富的炮制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得不到很好的继承,一些优秀的传统炮制技术失传。

2.3中药炮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和其他行业相比,中药炮制从事人员为数不多,人才缺乏。相关调查[9]显示:由于炮制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烟熏火燎,是项又累又脏的工作,专业人员不愿从事该工作。目前从事炮制工作的大部分是招的家属子女,他们大部分没有接受系统培训,不懂炮制理论和技术。同时又因待遇、社会观念等方面因素,工作人员思想消极、工作敷衍、责任心不强。近年来,由于对中药炮制的重要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把中药加工炮制仅仅看做是简单的劳动,没有注重专业人员的配置和业务培训,加上一些技术精湛的老药工相继退休,业务技术人员青黄不接,影响了炮制的质量提高[4]。从事中药炮制的工作人员,精通炮制技术的很少,许多中药炮制品,在临床应用中正逐渐名存实亡[10]。据调查[4],饮片生产单位的炮制人员中80%为高中和中专学历。身怀绝技的老药工多为某些合资企业高薪聘请,人才损失严重。

2.4中药炮制发展水平方面由于受历史条件、认知能力及科学水平的限制,对中药炮制的机制、内容、工艺法等的研究不系统、不统一,没有标准。在近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将中医药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和科学研究范畴,众多学者对文献、实验、工艺及质量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些成绩[11]。然而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由于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现代化生产以及现代化管理相对滞后,中药的生产、经营、管理和质量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患者用药的安全和疗效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5]。仅质量控制方面,目前中药加工炮制没有统一的规范,炮制质量要求无统一标准,所用辅料亦缺乏量化标准[12]。刘振启[13]认为,药房管理不规范造成饮片质量不高,当前中药饮片现状仍然堪忧。黄瑾[14]认为,由于不严格执行炮制规范,炮制品不符合要求,影响治疗效果。因缺乏质量指标与标准、基础研究相对滞后[15]、质量标准不统一、生产不规范、经营混乱、贮藏保管不善、监督不严[16]等因素,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乏力。朱忠荣[17]等对中药炮制在基层的实施概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加强中药炮制的研究、定标、立法呼声不小,但几年来中药炮制景况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地、市、县以下的中药炮制,更令业内人员担忧。另外,中药饮片生产工艺不规范、中药饮片市场流通混乱[18-20]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郭垒[21]归纳认为:因净制粗糙、炮制方法不当、炮制工艺不统一、辅料应用不当等多种因素影响,中药饮片质量整体不高。自1996年以来,中药行业主管部门对中药饮片的生产加强了宏观管理。随着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整顿、市场流通渠道的加强、医院药房进货渠道的规范,中药饮片的生产和销售有了很大的好转。然而,中药饮片行业整体上以小企业为主,企业竞争力不强,市场竞争激烈,中药炮制事业整体发展水平一般[4]。

2.5中药炮制事业发展保障方面由于时代的局限,中药炮制工艺的发展很不平衡,多数存在加工工艺粗糙、简单,定性多于定量,地域特色等,令炮制的质量无法监控,目前,《中国药典》只收载了部分中药饮片的炮制规范,各省市也有自己本省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即使一省之内,同一种药材也有多种炮制方法[12],炮制工艺规范化和质量评价标准问题突出,中药炮制事业发展缓慢。国家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中药炮制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给予中药饮片产业很大的支持,在科技发展、行业规范化、生产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九五”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开发、“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专项等对中药饮片予以有力的支持,对85种饮片、30种单味中药配方颗粒、10种经方配方颗粒进行立项支持,开展示范性规范化研究,并支持了炮制原理和炮制辅料的研究[22]。国家“十五”攻关期间,国家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对100余种中药的常用饮片进行其炮制工艺规范化及质量标准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相关单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初步科研成果,逐步提高了中药炮制学科的学术水平[4]。

3中药炮制研究

思路鉴于中药炮制的优势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中药炮制的研究思路进行梳理,进而掌握并运用正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促进中药炮制事业的良性发展。

3.1继承与创新并重,注重文献研究,加强对中药传统炮制经验的研究中药炮制应重视文献研究[11,23-24],并继承创新。继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要在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而提出医学整体发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25]。中药炮制的经验丰富,文献浩繁,研究历史文献,并加以整理、分析与研究,熟悉中药炮制的演变、发展和意图,可以为现代研究提供宝贵的借鉴,避免走弯路和极端。而对中药炮制进行研究,要充分掌握当今中药炮制加工的现状。因此在注重文献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传统经验的中药炮制进行系统研究,以经验为基础而加以包括现化和临床疗效等的研究,真正做到另外,还要加强对外文文献的查阅和调研,了解国内外最新动态,提出问题,确定相应的思路,不断发展炮制这一传统学科。

3.2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炮制研究所谓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2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7]。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中药的复方配伍更能体现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因此,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炮制的理化实验研究,重视在复方中研究单味中药的炮制作用,结合方剂学进行研究,保证临床用药要求。重视炮制机理研究,包括药物炮制前后成分的变化研究和重视复方中药物炮制机理的研究等[12,24,28]。特别要加强对有毒中药的炮制机理研究,开展有毒中药的毒性和药效研究,探讨有毒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从而解释使用某种炮制方法减毒增效的科学内涵。并且在研究中要结合植物分类学的知识,用科属种的理念类推炮制机理的相似性。比如天南星科中药可以借鉴半夏、白矾制的炮制机制,大戟科中药可以借鉴甘遂醋制的炮制机制。

3.3规范炮制工艺、建立饮片质量标准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饮片生产机械进行比较,优化实验室的工艺参数,到饮片生产企业进行中试验证,在此基础上确定生产工艺,逐步统一饮片加工条件,使现有炮制工艺逐步做到规范化。另外,按照一定的炮制方法确立统一的质量标准。重视中药的整体效应和多个化学成分在药效上的协同作用,继承传统的饮片质量标准及鉴别方法,在确定炮制工艺的基础上,从采收加工-净制-净制前软化-切制-炮制工艺-包装材料-中试生产等各个环节做到质量可控,形成一套有饮片特色的现代科学质量评价体系,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1]。

3.4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针对继承无力、人才不足等问题,应重视人才培养,完善学科建设[29]。中药炮制对研究者的学术水平要求很高,不但对炮制技术要熟悉,而且对药理、生物技术的手段,医学的知识也要能灵活运用,应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除在人事上将专业人员充实到炮制岗位上外,还要对现有人员进行有计划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做好老药工经验、技术继承工作,认真学习相关药事管理与法规,提高法制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同时联系其他方向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保证炮制品的质量,促进中药炮制事业的发展。

3.5尽量做到产、学、研相结合炮制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走向生产,服务企业。科学研究中,炮制科研人员应根据饮片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协助企业生产人员按照各地区的炮制规范和该企业的习惯规范化饮片生产工艺,并根据现代化生产的需要改进生产工艺;生产企业的传统评价方法要与中药现代质量分析相结合,制订饮片个性特色的质量评价标准。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国民经济的增长力,建立新型的炮制科研技术平台,即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炮制科研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模式。

4展望

中药炮制学作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经并将继续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贡献。在党和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相关学者充分认识中药炮制的发展现状,积极采取正确的研究思路,中药炮制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药炮制研究前景看好!

【参考文献】

1王绚,蔡宝昌.中药炮制研究的现状与思路.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4):12-14.

2蔡宝昌,龚千锋.中药炮制学专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龚千锋.中药炮制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高文远.中药饮片现代研究与运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5周巧云.中药炮制研究的现状与思路.医学信息,2010,10:3033-3034.

6肖永庆,张村,李丽.中药炮制学科发展展望.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0):1253.

7高慧.论提升《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与手段.医学教育,2009,38(10):132-133.

8李松涛,车勇,马丽红,等.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现状浅析.齐鲁药事.2008,27(7):438.

9陈庆生,樊景棠.中药炮制现状和对策.时珍国医国药,1998,9(6):535.

10贾占成.中药炮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22):2277.

11姚洪武,刘岩.中药炮制研究的现状与思路.中国药房,200(文秘站:)8,19::2394-2396.

12符玲,张楠,龚千锋.浅谈中药炮制发展思路与方法.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455-1456.

13刘振启.当前中药饮片现状仍然堪忧.首都医药,2008,(1):23.

14黄瑾.中药炮制规范化,不断提高炮制品质量.海峡药学,2007,19(1):111.

15陈吉炎,陈黎,安志斌,等.中药饮片质控乏力的原因与对策.中药材,2003,26(1):43

16郭爱枝,王吉惠.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及思考.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11):695.

17朱忠荣,张艳萍,刘云华.中药炮制在基层的实施概况与思考.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37.

18任玉珍.中药饮片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10):14-16.

19乐军,张小平.中药炮制品的现状与思考.黑龙江中医药。2004,(4):51.

20朱兴述,付泽华.浅谈中药饮片市场现状及监管对策.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787-3788.

21郭垒.中药炮制现状及应对措施.中医中药.2007,4(31):81-82.

22孙丽英.中药饮片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12):7.

23耿炤.中药炮制的研究思路.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3):54.

24孟姝,邢尚.现代中药炮制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科技信息,2008,36:54.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7.

26张廷模.中药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7张登本.中医学基础.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