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的概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5:30

成本控制的概述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大多数项目成本管理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

1施工企业要提高项目成本控制的意识

施工企业要想做好项目成本控制的工作,就一定要在企业中树立起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要让员工具有成本控制的思想。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管理者的,企业的领导者和基层的施工人员都要具备成本控制的意识。

2企业要利用项目成本管理原则降低施工的成本

2.1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施工企业要想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取得更好的经营成果,就一定要建立必要的成本控制的体系,施工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要参与其中。在成本控制体系建立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成本控制的直接领导人,一定要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使得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要把它做好。并且要符合企业的施工的具体情况。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以便提高企业的施工人员的素质。

2.2为了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制订有效的规章制度

在企业进行项目的管理工作中,成本的管理工作是十分的重要的,且贯穿施工的整个过程。在施工初期,要把施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一些规章制度进行细化,以此来约束施工的人员。施工过程中,有具体的规章制度进行遵循。

2.3施工方案与成本控制密不可分

技术方案的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是控制成本与提高效益的基础和关键。好的技术方案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和各种资源,反之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2.4材料及机械设备的消耗管理是成本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施工的成本控制方面,施工的材料、施工的设备和施工过程中一些费用的支出,应该是施工过程要进行的重点的控制方面。在成本的控制方面,施工材料的控制是重中之重,施工材料的控制可以使得企业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施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方面,要实行材料采购招投标制度,真正做到货比三家,择优录取。选定优秀材料供应商后,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要有严密的材料管理制度,做好材料采购计划,做好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加强施工过程控制,降低各类材料的生产消耗量和不必要的损耗。材料保管、发料等环节必须责任到人,做到账物相符,特别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合理地配备机械。外租设备要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分别采取按台班、按工作量或包月等不同的租赁形式进行租用;要制订设备维修和油料消耗定额,并按月进行考核;建立各项保养制度,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杜绝机械事故的发生,努力降低机械使用成本。非生产性费用的开支可缩性很大,必须从严从紧控制,根据工程量的大小,确定合理比例,总量控制,分项考核,财务要认真执行有关制度并实施监督,防止项目成本盈亏异常。

2.5加强人工费的管理

施工企业的特点是劳动力的使用及分配,具有不固定性和不稳定性,所以,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工费支出,就是要减少单位工程用工,增加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程数量。为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必须做到:(l)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定额人工费,雇用熟练的、技术水平高的工人,做到件件产品有定额,不估工,合理的使用人工费定额,不乱做人工费,充分利用工时;(2)深人开展群众性技术比武活动,实现机械化施工,减少窝工现象;(3)摆脱气候影响,合理分配用工;(4)合理布置现场,减少材料构件两地拨用;(5)尽量用钢模代木模,节约模板制作和搭拆用工;(6)搞好各工序之间的协作,防止有浪费用工的现象。

2.6管理费控制也不容忽视

施工过程中,管理层的人员工资及福利待遇,各种办公用品采买、会议费用、后勤保障、管理用车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必须严格控制采买单价及数量,缩小会议规模,管理用车采取办理加油卡,集中地点维修等手段,压缩管理费开支。长明灯、长流水,一脚油,都会使效益流失。

2.7加强其他直接费的管理

工程返工就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消灭工程返工,对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工人的施工技术水平,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工程检查验收制度,做到自检、互检相结合,同时也要注意按图施工。防止混凝土捣厚、基础挖深、垫层加厚等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3如何进行项目成本的管理工作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企业管理要实行管理科学化,就必须把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运用于成本管理。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可以运用预测与决策方法、目标管理方法、量本利分析方法和价值工程方法等。

3.1施工准备期

在施工的准备阶段要进行合同交底,使项目经理部全面了解投标报价、合同谈判、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情况,同时投标单位应将合同协议书、投标书、合同专用条款、技术规范、标价的工程量清单移交给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应认真研读合同文件,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对合同协议、合同条款、技术规范进行精读,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变更的项目、可能上涨的材料单价等进行预测,对项目的成本趋势做到心中有数。

3.2工程施工期

要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合理组织人员机械均衡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保证工程质量,不返工,不窝工,提高机械的利用率,以降低施工项目的成本。只有这样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现场临时设施费和水电费以及施工机械和周转设备的租赁费等都会有明显的节约,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投入,保质保量的完成最大的工作量。项目部的财务、计划、物资、安质、技术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监督指导职能,每月进行责任成本分析,发现成本偏差太大及时纠偏,各主管部门还应对项目成本控制体系运行是否有效以及责、权、利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提高工作成效。

3.3竣工验收期

竣工验收阶段要着重做好工程的清算工作。要对人工、机械、材料以及生活后勤设施要做好收尾的工作,以降低费用减少成本。要对剩余工作量作全面核对,以免造成遗漏;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情况,要准备充分的资料,及时提出变更请求并落实专人负责。要安排技术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竣工资料,并对施工图工程量进行清理,计划部门做好投资检算,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和业主进行合同清算工作,保证竣工决算时项目利益能够最大化。

4结束语

建筑企业的效益体现在项目工程的管理上,要抓好项目工程的管理,各级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成本控制,制定有效措施,强化管理职能,勇于开拓创新,企业才能得到稳定、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成本控制的概述篇2

(一)财务报表重述的概念

2002年,美国会计总署(Gao)将财务报表重述定义为财务报表的重新描述,是指企业对前期公布存在错误的财务报告进行重新表述。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对财务报表重述进行了研究,将其定义为对前期存在差错的财务报告进行更正的过程。

因此,本文认为财务报表重述是指企业对前期已经公布的存在差错的财务报告进行重新确认和表达的一种事后行为。

(二)财务报表重述的原因

1、资本市场的压力。我国证券法规定,上交所和深交所对财务状况存在异常公司的股票可以进行特别处理。正是这种压力,使得上市公司在财务状况出现异常的年度会对财务报告进行重新表述,以降低退市风险。

2、融资需求。股东和债权人会利用财务报表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当公司有融资需求时,财务报表就变得尤为重要,公司往往希望融资成本最低,于是为了满足股东和债权人对公司的期望,公司就有可能重述财务报表。

3、管理层的自利行为。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问题,而薪酬契约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企业通过给予管理层股票期权或其他形式的股票来激励管理者,管理者为了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保持公司股价的持续上市,从而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的动机会促使他们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粉饰”,从而做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4、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承担着向投资者提供有利于其做出最优决策信息的职责,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预防财务报告的差错。因此,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会增大财务报表错报和漏报的概率,引发企业的财务报表重述。

二、内部控制的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为了实现控制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对内部控制不断进行优化。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基本要素概括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要素,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除了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设置外,还应该包括企业文化、审计委员会、人力资源管理等制度的制定等内容。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内外部风险的识别与应对。企业的风险识别包括了对企业内外部风险的识别。风险应对则是对识别出来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进行调整的过程。

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对不相容职位、企业投融资、销售与采购及子公司的控制等活动。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企业通过内外部的沟通能够使信息得到有效传递,降低外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间信息的不对称。因此,为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企业必须建立和维护信息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

内部监督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可靠保证。企业除按国家规定建立日常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外,还需要对具体业务进行专项监督,并根据内部监督的结果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三)内部控制的目标

1、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及有效利用,使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避免企业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

2、保证会计及其他内部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避免因误导性陈述、虚假记载和未按期披露可能造成的损失。

3、保证企业管理当局制定的各项经营政策和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4、尽量使成本和费用降到最低,压缩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5、预防和控制可能出现的各种弊端和错误,及时、准确地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因重大差错和舞弊造成的损失。

三、财务报表重述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财务报表重述是企业对前期编制违法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财务报表进行重新表述的行为;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证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企业财务报表重述的原因。

(一)财务报表重述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之一,会影响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但是如果企业管理薄弱,会导致财务与经营的分离。内部监督在内部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的内部监督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从而减少财务重述。

(二)减少财务重述是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

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财务报表重述作为对前期差错的更正,显然违背了内部控制的这一目标。

(三)财务报表重述反映了内部控制缺陷

财务报表重述作为公司对外公布的信息之一,它在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同时,也会让报表的使用者了解到公司的内部运作情况,从而使得投资者推测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

四、结论及启示

(一)结论

内部控制在保证财务报告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以成本效益为原则,充分考虑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特点,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抑制企业财务报告舞弊和差错行为,提高公司财务信息质量,有效降低财务重述。因此,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重要任务。

(二)启示

造成企业财务报告重述的原因很多,但内部控制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使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发挥。

成本控制的概述篇3

本书共有20章,分成4个部分,还有两个附录。第1部分绪论及背景,含第1-5章:1.绪论,内容包括动机、背景与概述、汽车控制系统概论;2.汽车控制系统设计过程;3.发动机建模再考察;4.车辆动力学再考察;5.人类因素和驾驶员建模。第2部分动力系控制系统,含第6-11章:6.空气-燃油比例控制;7.点火时间控制;8.空转速度控制;9.变速器控制;10.混合车辆的控制;11.车辆燃料电池的控制与建模。第3部分车辆控制系统,含第12-16章:12.巡航和前进控制;13.防车轮卡住刹车与牵引力-控制系统;14.车辆稳定性控制;15.四轮驾驶;16.主动制导悬挂系统。第4部分智能运输系统,含第17-20章:17.智能运输系统概述;18.防止碰撞;19.纵向移动控制和队列;20.自动驾驶与横向控制。附录a:控制理论基础回顾;附录B:二质量三自由度车辆的横向/偏转/转动模型。

本书第1作者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的C·D·moteJr.杰出大学教授和威廉·福特(williamClayFord)制造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的成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士,ieee的资深成员,曾任美国自动控制委员会的主席。第2作者是美国密执安大学机械系的教授。第3作者是土耳其安卡拉Bilkent大学的教授。

本书可供机械系的研究人员、研究生、汽车工业的工程师和城市交通设计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成本控制的概述篇4

关键词:

web服务;访问控制;上下文;策略;推理规则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志码:a

Researchonaccesscontrolpolicyforwebservice

HeZhengqiu1*,ZHanGYelin2,XUJunkui1,SUnDanhui1

1.LuoyangelectronicequipmenttestCenterofChina,LuoyangHenan471003,China

2.Unit96275ofpLa,LuoyangHenan471003,China

abstract:inwebserviceenvironment,theinteractingentitiesusuallycannotbepredeterminedandmaybeindifferentsecuritydomains.toaddresstheaccessauthorizationforunknownusersacrossdomainborders,accesscontrolofwebserviceshouldbeimplementedbasedondomainindependentaccesscontrolinformationbutnottheidentities.acontextbasedaccesscontrolpolicymodelwhichcanbeappropriateforwebserviceenvironmentwasproposed.themainideaofthemodelwasthat,variousaccesscontrolinformationwasabstractedandrepresentedasaconceptofcontextwhichwasadoptedasthecentertodefineandperformaccesscontrolpolicies.thecontextconcepthereactedasanintermediarybetweenrequestersandtheaccesspermissions,whichwassimilartotheroleofRoleBasedaccessControl(RBaC)inaway.ContextbasedaccesscontrolpolicyaxiomsweredefinedbasedonDescriptionLogic(DL),onthebasisoftheseaxioms,theaccesscontrolpolicyknowledgebasewiththecapacityofreasoningabouttheaccesscontrolpolicieswasputforward.Finally,theeffectofaccesscontrolpolicyenforcementwasverifiedinRacerreasoningsystem,andtheexperimentresultprovedthefeasibilityandvalidityofthepresentedmethod.

Keywords:

webservice;accesscontrol;context;policy;inferencerule

0引言

web服务作为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型,为基于web的数据和应用集成提供了有效机制,是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和云计算等新兴计算架构的主要实现与呈现方式。

在web服务中,交互双方通常都是陌生主体,可能位于不同安全域,而各安全域需要对跨域的服务请求进行有效控制,以使本域中的敏感信息或服务得到保护。因此,如何实现灵活有效的跨域访问控制是web服务安全调用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1]。传统方法比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accessControl,RBaC)是在假定用户身份(identity)已经确定的基础上进行角色分配,不适应web服务环境的需求[2]。Cirio等[3]对RBaC进行了扩展,基于用户的上下文(context)属性来进行角色的动态关联,但没有具体说明如何对这些上下文属性进行描述和建模。文献[4]也是基于资源和用户的属性值进行权限与角色的动态分配,并进一步定义了属性约束值之间的偏序关系。Shen[5]采用了一种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方法(attributeBasedaccessControl,aBaC),将许可直接与主体、资源、环境的安全相关属性进行关联,当所有属性值符合策略定义时授予相应访问权限。aBaC的动态特性使它能够较好地适应web环境,实现复杂的、细粒度的访问控制[6]。本文提出的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策略模型在本质上与aBaC比较相似,但对与访问控制相关的各种属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定义,并统一抽象和表示为一个上下文概念,以上下文为中心来制定和执行访问控制策略,上下文可看作是请求者与服务资源之间的中介,类似于RBaC中角色的概念,还可以定义上下文之间的层次关系并进行权限传递的推理。因此,本文提出的策略模型兼顾了aBaC与RBaC的优点,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在策略的表示方面,很多策略语言是基于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XmL)的,比如可扩展访问控制标记语言(eXtensibleaccessControlmarkupLanguage,XaCmL)[7],这类语言在语法上具有严格的形式化,但其语义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歧义[8-9]。通过采用逻辑或语义语言的方法,不仅可以给出策略的形式化语法和语义,而且可实现策略的自动推理与冲突检测[10]。KaoS是较有代表性的语义策略框架,主要采用网络本体语言(webontologyLanguage,owL)来表示和执行多系统中的授权和职责策略[11]。文献[12-13]采用了描述逻辑语言来表示和推理基于RBaC模型的访问控制策略。文献[14]在XaCmL授权架构中添加了基于本体和owL的属性推理过程,以实现对数据和服务的语义访问控制。为了有效克服上下文多样性和异构性而带来的策略复杂性等问题,并实现策略的自动推理,本文采用具有平台无关性的描述逻辑语言,分析和建立了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策略的逻辑表示与推理方法,将访问控制策略表示为概念包含公理,通过对概念包含公理的推理实现对访问的自动授权。

1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策略模型

首先对与web服务访问控制有关的上下文信息进行了定义与分类;然后从语义的角度,对访问控制策略的基本结构进行了统一抽象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策略原语,并建立了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策略模型。

1.1上下文定义

在web服务环境中,上下文可看作是所有与访问控制有关的特征信息,并且从逻辑上可分为三个部分:资源部分、参与者部分以及环境部分[15]。

1)资源部分。资源的当前状态比如负载(load)和可用性(availability)等,可作为限制条件用来控制外来请求对它的访问,本文中的资源包括服务与操作。

2)参与者部分。包含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请求者的上下文信息对访问控制策略的制定、推理和执行起着关键作用。与访问控制策略密切相关的请求者上下文信息包括:①请求者的个体属性,例如他们的身份(identity)、角色(role)、成员关系(membership)、【确认正确信任证(credential)以及所处位置(location)等,这些个体属性可以以单个或组合的形式来标识一类请求者;②请求者相对于服务提供者具有的某些社会或组织关系,比如请求者和提供者属于同一个组织、请求者与提供者之间存在长期合作或合同关系等,这些关系对访问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也非常重要。

3)环境部分。请求发生时的环境条件如当前时间、网络状况等,可作为请求是否被准许的先决条件。例如,可定义一些逻辑上的周期性时间段,从提供者的角度,指定服务可被访问的时间段,若请求发生在这个时间段并且其他条件都满足,则请求被允许,否则所有请求都将被拒绝。

1.2访问控制策略模型

对于访问控制策略,有许多不同的表示方法,它们在表达形式和风格上存在一定差异,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但从访问控制语义的角度来看,又具有统一的基本结构[9]。

定义1访问控制策略规定了请求者R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获得对资源对象o执行动作a的权限,可表示为:

iFconditiontHen(R,a,o)

对于web服务来说,o对应服务或操作,a就是执行对服务或操作的调用。

定义2访问控制策略的基本结构可由如下的巴科斯范式(BackusnaurForm,BnF)语法定义:

〈访问控制策略〉::=〈条件〉〈许可〉

〈条件〉::=〈约束〉{〈[and|or]〉〈约束〉}

〈许可〉::=〈操作〉{〈[and|or]〉〈操作〉}

其中:条件(condition)是各种约束的布尔表达式,许可(permission)是一组可执行动作的布尔组合。

定义3访问控制策略原语。对于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策略,定义2中的条件是指访问资源所必须满足的各种上下文约束的布尔组合。为了便于对访问控制策略进行统一的逻辑表示与推理,把构成基于上下文访问控制策略的句法成分抽象为如下的策略原语:

1)资源对象原语。web服务应用系统中需要被保护的服务或操作称为资源对象,记为or。请求者发出服务请求时资源对象的状态属性用抽象谓词respro(or)表示,比如hasLoad(or)表示资源对象or当前的负载。谓词项的取值可以是常量,或者是一个许可值范围,与具体的上下文定义有关。

2)参与者原语。服务请求者sr具有的某种个体属性,用抽象的谓词reqpro(sr)表示,例如hasidentity(sr)、hasCredential(sr)、hasLocation(sr)等;服务请求者sr相对于服务提供者sp具有的某种社会或组织关系,用抽象谓词relation(sr,sp)表示,例如hasContract(sr,sp)表示请求者和提供者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3)环境原语。发生服务请求时的某种环境条件约束,记为ce,对于属性类型的约束用抽象谓词envpro(ce)表示,比如hasnetState(ce)表示当前网络状况。对于时间约束,若使用符号now表示系统的当前时间,可用抽象谓词allowedtimeSpan(now)表示当前系统时间在允许的时间段内。

4)许可原语。文中使用二元谓词canaccess(sr,or)表示请求者sr被允许访问资源对象or。

定义4根据上述定义1~3,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策略实际上是为每个受保护的资源指定了一个上下文约束条件的集合,当条件满足时,请求者被允许访问该资源。根据访问控制策略原语的定义,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策略p可表示为如下所示的一阶多类逻辑公式:

p::=sr∈Sr,sp∈Sp,or∈or,ce∈Ce

[respro(or)∧reqpro(sr)∧relation(sr,sp)∧

envpro(ce)∧allowedtimeSpan(now)

canaccess(sr,or)]

其中:Sr表示服务请求者的集合,Sp表示服务提供者的集合,or表示资源对象的集合,Ce表示环境条件的集合。

访问控制策略的执行需要有相应的上下文支持。各种上下文信息共同描述了访问控制策略的执行环境,这些上下文信息与具体的服务请求者、提供者、服务资源以及环境条件相关。根据访问控制策略原语的定义,访问控制策略的执行环境ep由如下的BnF范式定义:

ep::=sr∈Sr,sp∈Sp,or∈or,

ce∈Ce[respro(or)…|reqpro(sr)…

|relation(sr,sp)…|envpro(ce)…]

定义5访问控制策略p与执行环境ep共同构成了基于上下文的可执行访问控制策略模型。

2访问控制策略的逻辑表示与推理

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策略模型能够为web服务实现灵活的、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然而,上下文信息的多样性和异构性给策略的表示与有效执行带来了困难。语义web技术为描述和处理异构领域知识提供了有力工具,同时,基于逻辑或语义语言来表示策略,不仅可以形式化地给出策略的语法和语义,而且能实现策略的自动推理。为此,以上述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策略原语和模型为参考,通过采用描述逻辑语言来分析和建立访问控制策略的表示与推理方法;定义能够支持访问控制策略表示的知识库,将访问控制策略表示为策略公理,通过对知识库的推理实现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授权。

2.1访问控制策略的逻辑表示

访问控制策略知识库中的tBox主要由描述web服务访问控制领域的相关概念及公理组成,根据基于上下文访问控制策略原语的分析,给出如下的概念及公理定义。

公理1基本公理。

1)Requester。概念Requester表示服务请求者的集合,其个体名字用符号sr表示。web服务应用系统中的任一实体,如果当前是服务的请求者,那么它就是概念Requester的一个实例。

2)providerproviderof.Resource。概念provider表示服务提供者的集合,其个体名字用符号sp表示。web服务系统中的任一实体,如果当前是服务的提供者,那么它是概念provider的一个实例。

3)Resourceresourceof.provider,ServiceResource,operationResource。概念Resource表示服务提供者提供的资源对象集合,包含两个子概念:Service和operation,概念Service表示服务的集合,概念operation表示服务中操作的集合。对于每个服务s和操作o,都有一个对应的原子概念S和o,各为Service和operation的子概念。服务与其操作的关系可表示为:Shasoperation.o,其中hasoperation是一个原子关系。

4)envCondition。概念envCondition表示环境条件的集合,当前环境下任一属性类型的环境条件约束ce是概念envCondition的一个实例。

5)timeSpan。timeSpan表示时间段概念。

例1

时间段概念定义公理举例。比如,某服务设定可被访问的时间段是9:00至17:30,那么这个时间段可用如下的概念表达式进行定义:

allowedtimeSpantimeSpanallowedtime.≥9.00allowedtime.≤17.30

其中:allowedtime是实数类型的具体特征,具体域谓词≥9.00和≤17.30可分别解释为(≥9.00)R={r∈R|r≥9.00}和(≤17.30)R={r∈R|r≤17.30}(R表示实数集)。

6)完备的上下文信息是由服务请求者、提供者、服务资源以及环境的信息共同构成的,因此上下文概念可表示为:

ContexthasRequester.Requester

hasprovider.provider

hasResource.Resource

hasenvCondition.envCondition

timeConstraint.timeSpan

公理2

具有特定属性的一类请求者用如下的抽象概念表达式来定义:

1)基于属性的逻辑合取请求者类:

propertyBasedRequesterGroupRequester

(∩ni=1haspropertyi.propertyValuei)

2)基于属性的逻辑析取请求者类:

propertyBasedRequesterGroupRequester

(∪ni=1haspropertyi.propertyValuei)

3)基于属性的逻辑复合请求者类:

propertyBasedRequesterGroupRequester

(∪ni=1(∩mj=1(haspropertyj.propertyValuej))

在上述概念表达式中,i,j∈n,∩…,∪…,属性值可以是实体类型或字面类型。以实体类型为例,根据描述逻辑理论,基于解释Ι(Δ),概念定义表达式1)(即公理2中第1)个表达式)中的语义如下:

(propertyBasedRequesterGroup)i(Requester)i

(∩ni=1(haspropertyi.propertyValuei)i)

其中:

(haspropertyi.propertyValuei)i={sr∈Δi|

v((sr,v)∈haspropertyii∧v∈propertyValueii)}

例2

基于属性的请求者类定义公理举例。假设访问控制策略指定“具有X509证书并且来自于理工大学的请求者可以访问服务Service_approve”,这里,“具有X509证书并且来自于理工大学的请求者”是一个概念,用Requester_X509USt表示,可用如下的概念定义来表示此类请求者的集合:

Requester_X509UStRequester

hasCredential.X509CertificatehasLocation.USt

其中:hasCredential表示请求者的信任证属性,hasLocation是位置属性,X509Certificate和USt(理工大学)分别是它们的属性值。

公理3

与基于属性的请求者类定义类似,和服务提供者具有特定关系的一类请求者可用如下的抽象概念表达式进行定义:

1)基于关系的逻辑合取请求者类:

RelationBasedRequesterGroupRequester

(∩ni=1hasRelationshipi.provider)

2)基于关系的逻辑析取请求者类:

RelationBasedRequesterGroupRequester

(∪ni=1hasRelationshipi.provider)

3)基于关系的逻辑复合请求者类:

RelationBasedRequesterGroupRequester

(∪ni=1(∩mj=1hasRelationshipi.provider))

公理4

对于既具有特定属性又与服务提供者有特定关系的一类请求者,其概念表达式可根据上述公理2和公理3进行组合定义,用CompositionRequesterGroup表示此类请求者,以下所示是其概念表达式的举例:

1)CompositionRequesterGroupRequester

(∩ni=1haspropertyi.propertyValuei)

(∩mj=1hasRelationshipj.provider)

2)CompositionRequesterGroupRequester

(∩ni=1haspropertyi.propertyValuei)

(∩mj=1hasRelationshipj.provider)

限于篇幅,这里不对其他组合方式作展开。

公理5

具有特定状态的一类资源用如下的抽象概念表达式进行定义:

StateBasedResourceClassResource

(∩ni=1hasResourceStatei.ResourceStatei)

当然,如果资源有多种状态属性,对具有特定状态的资源概念也可参照公理2进行逻辑析取和逻辑复合定义。

例3

具有特定状态的资源类定义公理举例。比如访问控制策略规定“如果资源当前可用并且负载较低则被允许访问”,这里,“资源当前可用并且负载较低”表示一类资源,可用如下的概念表达式来定义:

availResource_LowloadResource

isavailable.{true}hasLoad.{low}

公理6

具有特定属性约束的一类环境条件用如下的抽象概念表达式进行定义:

envConditionConstraintClassenvCondition

(∩ni=1hasConstrainti.envConditionConstrainti)

同样,如果有多个环境条件约束,对环境条件概念也可进行逻辑析取和逻辑复合定义。

公理7

根据访问控制策略原语定义,一个已经被授权访问某资源的请求者类authorizedRequesterClass,可用下面的概念表达式表示:

authorizedRequesterClassRequestercanaccess.Resource

基于解释Ι(Δ),它的语义为:

(authorizedRequesterClass)i=(Requester)i{sr∈Δi|

or((sr,or)∈canaccessi∧or∈Resourcei)}

公理8

根据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策略模型及策略原语定义,其访问控制策略可表示为如下的公理形式:

operatein.Contextcanaccess.Resource

上面的访问控制策略公理表示由表达式operatein.Context所指定的请求者,可被允许访问。即如果请求者sr满足此表达式指定的上下文约束,则称sr满足该访问控制策略公理,可获得对相应资源的访问权限。

需要指出的是,类似于RBaC中的角色,上下文概念之间是可以具有层次关系的,并能以此为基础进行权限的传递,从而提高访问控制策略公理的适应能力。比如,设请求者的当前上下文为CContext,而所请求的资源Resource的策略公理中指定的上下文约束为RContext,即有operatein.RContextcanaccess.Resource,请求者不能立即获得授权。但是,根据资源管理者的意愿,满足上下文CContext的请求者应该也能被允许访问。此时,存在两种情形:一是通过推理可能推断出CContextRContext;否则可通过显式的定义公理CContextRContext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如果有CContextRContext,则有operatein.CContextoperatein.RContext成立,进而有operatein.CContextcanaccess.Resource成立,据公理8,请求者能获得资源Resource的访问权限。

例4

访问控制策略定义公理举例。假设访问控制策略指定“在资源可用并且负载较低的情况下,指定时间段内(9:00―17:30)来自于理工大学并能提供X509证书的请求者,可被允许访问资源Service_approve”,该策略可用如下的策略公理来表示(参考例1~3):

operatein.ContextForServiceapprove

canaccess.Service_approve

其中:

ContextForServiceapproveContext

hasRequester.Requester_X509USt

hasResource.availResource_Lowload

timeConstraint.allowedtimeSpan

2.2访问控制策略的推理

通过2.1节的描述可知,使用基于概念的包含公理可以表示访问控制策略,在访问控制策略知识库的aBox中加入有关请求者属性及关系、资源状态等上下文的实例断言后,就可以通过对策略公理的推理实现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授权。为了突出访问控制策略公理在策略知识库中的特殊性,将访问控制策略公理从tBox中分离出来,将其看作是一种访问控制规则,从而形成一个访问控制规则的集合,用符号R表示。

定义6

访问控制规则是形如CD的包含公理,其中:C表示前提,D表示结论,它们都是在tBox中定义的概念,对于请求者个体sr,如果sr满足C,即在aBox中存在断言C(sr),则可以推理出sr也满足D,即有D(sr)成立。

访问控制规则在实现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授权的同时,也对访问控制策略知识库进行了更新和扩展。下面给出访问控制策略知识库的完整定义:

定义7

基于描述逻辑的访问控制策略知识库(accessControlpolicyKnowledgeBase,aCpKB)是一个三元组K=(t,a,R)。其中:t是aCpKB的tBox,a是aCpKB的aBox,R是形如CD的访问控制规则的集合,记为RBox。通过基于前向推理应用规则R,可以产生扩展的aCpKB,即有=(t,,R),其中是a的扩展。

3访问控制策略的执行验证

给定一个实例场景,并采用Racer作为推理系统,通过实验来展示上述访问控制策略公理的定义与执行过程,并检查其执行效果,以验证本文方法是可实施的。

场景描述:某服务提供者provider1为其提供的服务Service_exchange制定了访问控制策略:在负载较低的情况下,指定时间段内(7:00―22:30)与其有业务合同关系并能提供公钥的请求者,可被允许访问该服务。服务请求者requester1与provider1之间存在业务合同关系,requester1在21:20向provider1发出了访问服务Service_exchange的请求,并绑定了requester1的公钥,并且此时该服务资源的负载较低。由于当前上下文能够满足服务Service_exchange的访问条件,系统应该作出允许requester1访问Service_exchange的授权决策。

实验环境:个人计算机(CpUCore22.93GHz,内存2GB);操作系统windows7;Racer推理系统(包括Racerpro推理服务器和Racerporter用户交互端,Ver.1.9.0)等。

实验数据:一类是对包含访问控制策略公理在内的各种公理的定义(对应tBox和RBox);另一类是对相关概念断言、关系断言的声明(对应aBox)。基于Racerpro本地语法,访问控制策略相关公理的定义如下:

程序后

实验过程分析:根据访问控制策略公理的定义,如果请求者可获得访问授权,它应该属于被授权的请求者类,在本实验中,应该有requester1∈canaccess.Service_exchange成立。在Racerpro完成对访问控制策略知识库的分类、一致性检查等推理后,向Racerpro发送如下所示的查询:

(individualinstance?requester1

(somecanaccessService_exchange))

Racerpro经过推理返回结果t,表明requester1是canaccess.Service_exchange的实例,即requester1已经获得访问服务Service_exchange的授权。根据实验场景的描述,访问控制策略的执行结果是正确的,其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本次实验中,为了便于理解,对实验场景以及实验数据作了较大程度的精简。复杂的实验或应用可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各种其他的策略公理和相关断言来完成。

4结语

本文从web服务环境中对访问控制的新需求出发,在访问控制模型及其策略表示与推理两个层面上进行了研究。

在对上下文概念进行定义与分类以及对访问控制策略进行统一抽象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构成基于上下文访问控制策略的各种策略原语,并建立了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策略模型。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以上下文为中心来制定和执行访问控制策略,上下文在这里充当了类似RBaC中角色的概念,从而避免请求者与访问许可直接关联,有利于简化策略的定义,提高策略的可重用性。以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策略原语与模型为依据,采用描述逻辑,分析和建立了基于上下文访问控制策略的逻辑表示与推理方法。提出了访问控制策略知识库的概念,定义了访问控制策略公理,分析了如何通过对知识库的推理实现基于上下文的自动访问授权。最后通过实验,检验了访问控制策略的执行效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本文以web服务为研究背景,但其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扩展和应用到其他具有类似特征的领域,比如Soa环境、普适计算等。

参考文献:

[1]

BeRtinoe,LoRenZoD,paCiF,etal.Securityforwebserviceand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m].Berlin:Springer,2010:166-177.

[2]

DaViDF,RaViS,SeRBanG.proposedniStstandardforrolebasedaccesscontrol[J].aCmtransactionsoninformationandSystemSecurity,2003,4(3):224-274.

[3]

CiRioL,CRUZiF,tamaSSiaR.aroleandattributebasedaccesscontrolsystemusingsemanticwebtechnologies[C]//proceedingsofthe2007otmConfederatedinternationalworkshopsandpostersonthemovetomeaningfulinternetSystems,LnCS4806.Berlin:Springer,2007:1256-1266.

[4]

CRUZiF,GJomemoR,LinB,etal.aconstraintandattributebasedsecurityframeworkfordynamicroleassignmentincollaborativeenvironments[C]//proceedingsofthe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llaborativeComputing:networking,applicationsandworksharing.Berlin:Springer,2013:322-339.

[5]

SHenH.asemanticawareattributebasedaccesscontrolmodelforwebservices[C]//iCa3pp2009:proceedingsofthe9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lgorithmsandarchitecturesforparallelprocessing,LnCS5574.Berlin:Springer,2009:693-703.

[6]

pRieBet,DoBmeieRw,SCHLGeRC,etal.Supportingattributebasedaccesscontrolinauthorizationandauthenticationinfrastructureswithontologies[J].JournalofSoftware,2009,2(1):27-38.

[7]

oaSiS.extensibleaccesscontrolmarkuplanguage[eB/oL].[20150310].http:///xacml/2.0.

[8]

BHattiR,BeRtinoe,GHaFooRa,etal.XmLbasedspecificationforwebservicesdocumentsecurity[J].ieeeComputer,2004,37(4):41-49.

[9]

weiZQ,KanGmJ,JiaDn,etal.Researchonprivacyprotectionpolicyforpervasivecomputing[J].ChineseJournalofComputers,2010,33(1):128-138.(魏志强,康密军,贾东宁,等.普适计算隐私保护策略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0,33(1):128-138)

[10]

DoUGHeRtYDJ,FiSLeRK,KRiSHnamURtHiS.Specifyingandreasoningaboutdynamicaccesscontrolpolicies[C]//iJCaR2006:proceedingsofthe3rdinternationalJointConferenceonautomatedReasoning,LnCS4130.Berlin:Springer,2006:632-646.

[11]

USZoKa,BRaDSHawJm,LottJ,etal.newdevelopmentsinontologybasedpolicymanagement:increasingthepracticalityandcomprehensivenessofKaoS[C]//poLiCY2008:proceedingsofthe2008ieeeworkshoponpoliciesforDistributedSystemsandnetworks.piscataway:ieee,2008:145-152.

[12]

ZHaoC,HeiLiLin,LiUS,etal.RepresentationandreasoningonRBaC:adescriptionlogicapproach[C]//iCtaC05:proceedingsoftheSeco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heoreticalaspectsofComputing,LnCS3722.Berlin:Springer,2007:381-393.

[13]

CHaeJH,SHiRin.FormalizationofRBaCpolicywithobjectclasshierarchy[C]//iSpeC2007:proceedingsofthethi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Securitypracticeandexperience,LnCS4464.Berlin:Springer,2008:162-176.

[14]

SaZiom,CapRetZmam.webservicesemanticaccesscontrol[C]//inteCH2013:proceedingsof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novativeComputingtechnology.piscataway:ieee,2013:77-82.

成本控制的概述篇5

1.1元数据的基本概念

元数据英文为“metadata”,从构词法上看,“meta”来自于希腊语,其词义为“在……旁边、与……在一起、在……之后、与……连接”等。在近现代拉丁语和英语中,“meta”表示有“超越”的含义,而“Data”就是用于推理、讨论和计算的事实信息,可以是数字、字词、句子和一条条记录。所以,元数据通常也就根据其字面解释,定义为“关于数据的数据”。

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许多有关元数据的定义,不下几十个。但是,对元数据最为权威的定义有两个:

(1)一个是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iSo/ieC11179-1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第一部分:数据元素的说明及标准化框架》中所定义的:“元数据是定义和描述其他数据或过程的数据”。它是在“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基础上,首先将“关于”具体化为“定义和描述”,其次将被关于的“数据”扩大为“数据或过程”,实际上这种扩大可以看做是“扩大的具体化”。

(2)一个是国际著名的元数据标准化机构――都柏林元数据机构制定的《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应用》中所定义的:“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结构化数据”,它是在“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基础上,将元数据限定为“结构化数据”,从而提示了“元数据”与所关于的原生“数据”的区别。

根据形式逻辑概念的定义结构看,任何概念都是由“属加种差”构成,所以,“元数据”最为一般的“关于数据的数据”定义结构,也可以由这两部分构成。而其后衍生出来的元数据的概念都是在“种差”和“属概念”这两个部分上的具体化,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国际标准《iSo/ieC11179-1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第一部分:数据元素的说明及标准化框架》关于元数据的定义是在“种差”上进行了具体化,而都柏林元数据机构的定义则是在属概念上进行了具体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趋势,元数据定义的衍生基本上都是在具体化上衍生,由此形成了适用于各个专业领域的具体的元数据概念。

当然,也有相对于具体化的“泛化”的元数据定义,如在2004年美国国家信息标准化组织出版的《理解元数据》中所定义的:“元数据是关于信息的信息”,其中“信息”就是对“数据”的泛化,但元数据这种定义在元数据领域中不占主导地位。

现在有关元数据的新的定义基本上都离不开“具体化”与“泛化”这两种形式,但不管元数据定义是具体化衍生,还是泛化衍生,其核心的性质都是不变的,这核心的性质就是元数据的“控制”性质。我们以元数据最一般的定义“关于数据的数据”为例,元数据的这种“控制”性质可以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首先,作为“数据2”,即元数据是对“被关于的原数据”,即“数据1”的超越,而不是“数据1”原样的拷贝与复制,这种超越直接表现为,元数据是一种结构化的数据,而相对于元数据而言的,“被关于的原数据”是一种非结构化数据,所以元数据是在有序度方面对“数据1”的超越,是一种有序度化的处理;其次,元数据的有序总是反映着“数据1”这种“被关于的原数据”的语义、结构或过程的有序,也就是说元数据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向性”,这种指向性,总是针对着“数据1”的。由此,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元数据是一种结构上有序的数据;

(2)元数据是一种内容上有序的数据。

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发现元数据本质上是一种对原数据进行处理的有序化数据,从系统论角度看有序化即意味着“控制”。所以,元数据控制性质的示意又可以如图3所示。

由于元数据对“数据1”具有控制作用,这就构成了元数据对“数据1”具有控制的机理,所以,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2004年出版的《理解元数据》一书的开篇醒目的大字,首先就指出了元数据的控制作用:“元数据是确保数据资源长久保存下去并在未来可继续利用的关键。”

1.2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控制的机理

关于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定义,在电子文件管理领域中现在已基本统一为2001年颁布的国际标准《iSo15489-1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中所定义的概念,即在文件管理领域,元数据是指“自始至终地描述文件的背景、内容、结构及其管理的数据”。该元数据概念在2003年颁布的国际标准《iSo23081-1信息与文件――文件管理过程――文件元数据》中也得到了确认,而且在2005年国际档案理事会颁布的《电子文件管理业务手册》中又再一次地得到了确认。

显然,这一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概念是元数据一般概念在电子文件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这种具体化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对象的具体化,即由一般元数据概念中的“数据”对象具体化为“文件”和“管理”;

(2)方式的具体化,即由一般元数据概念中的“关于”方式具体化为“描述”方式;

(3)时间的具体化,即由一般元数据概念中无时间定义,具体化为“自始至终”的时间;

(4)内容空间的具体化,即由一般元数据概念中“对象内容”具体化为“对象的背景、内容、结构和管理”。

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概念的这种具体化,反映了元数据在各领域中应用的一般规律,同样,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这种具体化也并没有改变元数据的“控制”机理,相反,由于通过其具体化,这种“控制”的机理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控制着电子文件的“背景、内容、结构、管理”,也就是通过这种控制,元数据可以保证着电子文件所具有的最本质的特性:

(1)真实性,即具有背景、结构和内容的文件其原始特征自始至终地保持一致,文件就是文件的本身。

(2)可靠性:即文件作为可靠凭证的性质,文件作为证据的权威性和可信赖性。

(3)完整性:即文件是完全的,并且未经作任何改变。

(4)可使用性:即定位、检索、显示和说明文件的性质。

而电子文件只有具备了以上这些本质特征后,才能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档案凭证价值的电子文件,否则,就不能算是电子文件,而只是“电子文献(electronicDocument)”。由此可知,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控制”机理,是使电子文件免于失去“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可使用性”的保证,也就是防范威胁这些本质特征的风险产生的关键措施。

2.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功能与结构

正是由于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控制机理,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才具有了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自始至终地保护作为凭证的文件,确保其可利用性和可使用性;

(2)便于对文件的理解;

(3)支持与确保文件的凭证价值;

(4)确保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5)对文件的利用、文件的内容及文件利用的权限提供支持和管理;

(6)支持高效率的检索;

(7)在创建和管理电子文件的不同的技术和业务环境中,支持文件的捕获,从而支持互操作策略的实施,以及文件的长期可利用性;

(8)以结构化的、可靠的和有意义的方式提供文件与其创建、管理背景信息的逻辑关联;

(9)为识别和形成数字文件的技术环境提供支持,同时对维护文件的现行技术环境的管理提供支持,以便可以利用文件;

(10)为高效、成功地实现电子文件从一种计算机平台到另一种计算机平台的迁移提供支持。

上述十个方面的电子文件的具体功能可概括成四大宏观功能,即电子文件元数据在控制电子文件的背景,内容,结构,管理中所起到的:

(1)描述功能;

(2)发现功能;

(3)管理功能;

(4)长期保存功能。

这两种功能的对应关系具体示意如图5所示。

从图5可见,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管理功能这一块。对应于元数据上述这四种功能,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构成也就可以划分成四种类型的元数据构成,即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结构中包括:描述类元数据,发现类元数据,管理类元数据,长期保存类元数据。

(1)描述类元数据:包括对电子文件本身和对电子文件背景信息进行描述的元数据,对电子文件本身进行描述的元数据,主要是针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特征进行描述,如文件的题名,责任者等;对电子文件背景信息进行描述的元数据包括电子文件的业务处理规则,政策法规环境,相关机构等信息,例如文件的法律体系,行政管理沿革等元数据;

(2)发现类元数据:主要是指电子文件的发现,即检索功能类元数据。例如电子文件的检索词,主题词等元数据;

(3)管理类元数据:主要是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过程形成的元数据。例如电子文件的签发,承办,传阅,鉴定,销毁,审查等元数据;

(4)长期保存类元数据:主要是指支持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类元数据。例如电子文件的迁移软件,硬件环境等元数据。

当然,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构成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加以划分,如在国际电子文件管理领域除了上述按照功能划分元数据构成外,还有从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角度进行划分的,如分为现行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和电子档案管理元数据;从文件连续体理论角度进行划分的,如分为登录、分类元数据,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元数据,文件管理流程元数据,等等。但无论从何种角度进行划分,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构成所要达到的功能――控制功能,这一目标都是共同的,即要控制电子文件的内容、背景、结构和管理,从而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使用性。

3.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标准化研究

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是一种内容和结构上有序的元数据,这种有序集中体现在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标准中。因而在制定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标准时,要注意宏观上的标准化,同时也要注意每一个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语义内容和语法结构的标准化,即微观的标准化。

从宏观上来说,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标准要达到标准化,应当保持三个一致:“与国际通用标准相一致”,“与现有国家标准相一致”和“与专业领域标准相一致”。因为国际的、国家的以及专业领域内已有的元数据标准大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积累了大量的元数据资源,因而为避免重复建设资源,保证格式一致进行互操作,保障信息组织的一致性,在设计元数据标准时应当遵循宏观上一致性的原则。

从微观来说,每一个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的描述要达到标准化,即: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标准化=语义结构标准化+语法结构标准化

元数据语义结构的标准化是对元数据元素语义具体描述方法的规定,例如对元数据的每一个元素名称、标识、定义等的描述规定。元数据语义结构的标准化主要是对描述元数据置标的语法作出规定。在元数据领域中,对元数据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进行标准化的这一做法,在国际上被称之为最佳实践而被广泛采纳,其优点如下。

(1)通过语义结构的标准化可以统一对元数据的理解,保证对元数据表达的一致性,防止歧义;

(2)通过语法结构的标准化可以统一对元数据的使用,保证对元数据置标的一致性,防止误操作。

一般而言,对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的标准化,是由“语义结构标准”和“语法结构标准”构成。前者如:元数据元素名称、元数据元素标识、元数据元素定义、元数据元素必备性、元数据元素的可重复性、元数据元素属性、元数据元素子元素、元数据元素数据类型、元数据元素注释;后者如:元数据元素的语法。

元数据的语义结构,是由各个属性所构成的,如“题名”元素,其语义的构成,就是由“名称,标识、定义、用途、可重性、子元素、数据类型、注释”等这些属性所构成,而其语法结构却是由“HtmL、XmL、tXt”等这三种置标语言所构成。通过制定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标准来控制元数据的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进而控制电子文件管理原数据,确保电子文件凭证性,这就是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的标准化的核心,其控制链示意如图6所示

成本控制的概述篇6

关键词:工程造价;工程清单计价;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近年来对于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讨论十分广泛,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各类专业文献中获知。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展开,如何建立完善的造价控制与管理,也是保证节约型社会目标实现的前提。

那么如何来理解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活动呢。以基础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的完成先后需要经历实地勘测、方案设计和论证、施工、竣工验收等四个环节。从根据图纸来完成造价概算起,一直到竣工验收后的结算,都面临着造价控制与管理的任务。实践表明,方案设计(工程制图)环节是成本控制的重要领域,而施工环节则是防止资金超额使用的重要方面。当然,结算则成为一种造价控制的事后管理过程。由此,这些都拓展了人们对造价控制与管理的认识。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工作体会,工程造价在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造价概算方面

造价概算一般根据工程图纸来进行计算,这样一来便可能因图纸本身的缺陷而导致概算偏离实际要求。这时,就需要把问题转换为项目设计方面了。项目设计往往来自于工程人员的实际勘测数据,而他们并没有完全在资金约束下进行设计,这就使得造价人员只能被动的根据图纸完成造价任务。可见,在第一步就无法实现预算资金的控制。之所以指出上述问题归因于,这方面时常被业界所忽视,毕竟造价这一环节并没有出现问题。但在“三超现象”的发生中,上述问题是重要的诱致因素。

(二)造价控制方面

造价控制主要存在于项目施工领域,根据工程量清算计价模式,理论上可以根据各成本项目进行精细化控制。然而事实所反馈的则是,该领域是追加资金预算的主要发生领域。从整体视角来看待着一问题,根据G—w—G`的资本循环公式可知,若单一项目的资金长期积累在w(施工)阶段,那么将增大该项目的资金投入数量,同时也将影响到企业其它工程项目的资金供给。而随着追加预算的展开,将进一步放大以上两个方面的事实。

(三)造价管理方面

造价管理与造价控制之间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更加关注对人力和物力的整合与配置。诸多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以直线职能型结构存在着,客观导致了各部门之间利益的相对独立性。在影响造价控制上则体现为,工程人员与造价人员之间的协同只是表现在时间维度上,而未能在空间维度上给予展开。

二、针对问题的分析

克服上述问题则是对造价控制与管理的优化,这将直接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管控质量。但诸多问题产生于系统性原因,在短期内难以被完全规避。因此在可操作性原则下,需要针对问题进行分析。

(一)针对造价概算方面的问题分析

从传统流程在考察上述造价概算工作,似乎并没有不妥。但在优化造价控制与管理上,则需要通过组织创新模式来给予应对。之所以出现上文所提到的问题,实则在于职能型结构所带来的组织内有机分工模式的展开。但作为经济组织需要紧密围绕着成本控制来进行业务开展,这就要求须打破这些传统模式,而建立起造价人员与工程人员在项目方案设计、论证上合作的空间维度。这样一来,才能真正约束流程上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活动。

(二)针对造价控制方面的问题分析

梳理现有相关文献可知,诸多作者习惯于从造价技术领域寻找优化策略。这种基于线性思维下的措施构建,并不能完全适应工程量清算计价模式的需要。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团队作业模式下的工程项目施工,往往因技术的不可分性而难以识别个体成员造价控制的努力程度,从而就无法建立起针对个体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这样一来,将促使施工人员存在着“偷懒”的机会主义动机。另外,因信息不完美现象的存在,也使得造价控制存在着诸多挑战。

(三)针对造价管理方面的问题分析

上文已经指出,造价管理涉及到对人力和物力的整合与配置。但因直线职能型结构的存在,使得造价人员与项目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造价人员与他们之间所形成的是非合作博弈,而不是合作博弈。可见,惟有将三者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才能确保造价控制的自觉。由此,这需要在组织制度创新模式上给予思考。

三、分析引导下的模式优化策略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分析引导下,模式优化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一)组织创新方面

目前,项目制成为工程施工领域的作业模式,特别在部分工程项目存在着层层外包的情况下,项目制具有管理简单的优势。但在造价概算阶段,却往往因传统组织形式而影响到概算的合理性。因此,可以将矩阵型组织结构引入到组织中,从而在项目为导向所形成的临时组织下,实现造价人员、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三者间的融合。这样一来,才能优化工程量清算计价模式的应用。当然,借助信息化平台也能在现有组织形态下,实现上述目标。

(二)造价概算方面

造价概算的合理性除了取决于造价技术的有效应用,还与组织制度的创新有着密切关系。上文所提到的组织创新方面,实则就是针对优化造价概算质量而建立的。实践表明,工程设计人员与造价人员的目标函数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针对项目的成本控制上。而若作为财政拨款下的工程项目,则已前置性的构建了资金约束机制。这种机制的形成,实则就成为造价人员必须遵循的造价控制指标。因此在组织创新模式下,就能将这种造价控制要求反馈到工程设计上。

(三)造价控制方面

前面所提到的团队作业模式所带来的造价控制困境,可归纳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控制挑战,其与信息不完美现象共同影响着造价控制的准确性。对于后者而言,因其存在着客观自然条件之中,所以这里不做进一步讨论。而对于前者,则可以增强团队成员与造价控制间的关切度,而解决边际努力程度难以识别的问题。具体而言,可以将施工资金按照项目施工的工程量给予额定,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情况下交由项目负责人管理,这样一来在小范围情况下则能有效履行造价控制任务。

(四)造价管理方面

前面主要从人力的角度进行了讨论,这里再提一下结算。结算可分为期间结算和竣工结算两个方面,它们都可以成为造价控制的辅助手段。关于这一点,已在诸多文献中得到了阐述。这里只是强调,应加强对原始凭证的监管力度。主要监管原始凭证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与合理性问题,这将直接决定造价控制的有效性问题。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展开,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四、实证资料

我国第一部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管理政府规章《云南省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管理办法》正式出台,该管理办法将于2012的3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该省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管理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近5年来,云南省的交通建设投资快速增长,交通基础设施总量持续扩大,路网结构不断完善,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实现了新的突破。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为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领域投资建设,努力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2009年,该省交通运输厅成立了我国首个交通工程造价管理局,努力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交通造价管理体系。云南此次新出台的《云南省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围绕体现提高公共投资效益的目标,有效覆盖了交通运输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以及后期维护的各个环节。云南省成立交通工程造价管理局开展工作以来,成本控制与造价控制管理已经在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中显现成效,在完成竣工决算的5个高速公路项目,节约投资达到14.75亿元,为道路交通建设保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小结

本文认为,在优化造价控制与管理上,需要通过组织创新模式来给予应对。增强团队成员与造价控制间的关切度,解决边际努力程度难以识别的问题。在结算工作中,应加强对原始凭证的监管力度。这样一来,才能确保工程清算计价模式的充分应用。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高晶晶.高速公路造价管理及控制[J].北方交通,2012(6).

成本控制的概述篇7

1.1理清物理化学课程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之间的关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对物理化学课程有一些畏难和抵触情绪。他们不理解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作用,也不清楚物理化学课程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之间的联系。因此本人在教学时首先要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主要以过程工业为专业背景,涉及的一些物理、化学过程,主要有传质过程、传热过程、流动过程、反应过程、机械过程、热力学过程等。正是这些物理、化学过程,构成了过程工业的生产过程。物理化学课程就是研究上述化学变化及其相关联的物理变化的各种基本原理和共同规律。正是由于它所研究的是普遍适用于各个化学分支的理论问题,物理化学也被称之为理论化学。物理化学课程是化学、化工、轻工、材料、冶金、农林、医药、地质、生物、热工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例如化工原理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基础课,要明确告诉学生物理化学课程是化工原理课程的先导课程,学好物理化学课程意义重大。同样工程热力学也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涉及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内容——气体和热力学内容。因此如果没有物理化学课程的讲授,则工程热力学也无从讲起。同样,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所涉及到的化机设备等课程中有关设备腐蚀与防护等方面的内容,与物理化学课程中的电化学内容密切相关。因此通过以上内容的阐述和解释,就可以理清物理化学课程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之间的关系脉络,学生就能明白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和传承性,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大有裨益。

1.2针对专业特色选择合适的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由于课时数的限制,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物理化学课程概念抽象而复杂,公式推导繁琐,尤其是热力学理论较为抽象,类似度高、易混淆。因此选择适宜的教材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学习内容有所侧重。目前化工类专业的物理化学教材选用天津大学第五版物理化学,由高教出版社出版,上下两册。该教材内容全面,注重理论阐述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注意与实际应用的相结合,并保持与时展的与时俱进,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但是由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和课时数的限制,所以必须选择少学时的化工类专业(化机、材料、轻工、纺织、制药及环境等)的少学时大本教材才能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这一现状,我们选择了肖衍繁、李文斌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的《物理化学》作为主教材,其主要内容有: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平衡、多组分系统热力学与相平衡、电化学、表面现象、化学动力学基础、胶体化学。根据课时数来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和概括性。另一方面,在每一章中要选择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其它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和阅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不降低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化学课程的精髓和灵魂内容,保证学生在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过于抽象和复杂的内容则做到一般性了解即可,做到内容讲解精而透、知识点掌握有侧重。

1.3讲好绪论课和物理化学史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绪论是整个教材的前奏和正文内容的提纲挈领。大部分教师由于课时的限制对于绪论的讲解都是简要叙述或一言以蔽之。对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初学物理化学课程时,对于该课程的体系和内容会简单片面的理解为“物理”与“化学”两大课程的拼合,加之学生在化学课程和知识点方面的欠缺,对于物理化学的课程内容的理解是机械和呆板的。如何上好第一课,调动学生的兴趣,做到融会贯通是物理化学课程讲授的一大挑战。因此绪论课的讲授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绪论课中,首先要让学生清楚明白课程物理化学的概念、课程体系的内容、物理化学课程与下游专业课程的关联作用等。通过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的有机统一来阐述课程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加强物理化学史的讲述。通过介绍物理化学发展史及一些事件,使学生明白物理化学发展的轨迹和历史沿革,了解物理化学与物理学、化学、数学及其它相关学科之间的纵横关联性,也就使学生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最后,通过绪论课和物理化学史的讲述,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1.4强化高等数学知识点和基础概念

由于高等数学的概念繁杂,很多学生考完试后基本都忘却了一些公式和概念。物理化学课程的公式繁多,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很多概念都是通过数学推导引出,尤其对微积分、导数等概念的掌握要求较高。因此在物理化学课程讲授中,抽象概念和原理必须通过繁琐的数学推导才能让学生明白概念的由来及使用限制条件,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已成为物理化学授课中的一大障碍。本人在授课中对导数、微积分、极限等概念和常规数学方法进行复习和讲解,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外复习高等数学,课堂进行提问和推导,使学生利用短暂的时间回忆起所学的数学知识点,与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产生衔接和对应,可以较好的保证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避免学生产生消极厌学情绪。

1.5合理利用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创新和现代教育手段的普及化,多媒体教学已大规模应用于物理化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把图形、图片、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进行高度集成和数字化,突出了信息的形象化和感染力,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成良好的交互性、可控性,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有利于促进记忆,强化教学效果。由于物理化学课程中内容繁杂,理论抽象,公式推导繁琐,因此借助于物理化学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概念形象化、加大信息量传播。教师也可以把精力和记忆集中于重点内容的讲授上,优化了备课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由于物理化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公式繁多,概念抽象,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较多,如果多媒体课件展示速度过快,导致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化弱化,无法体现出数学公式推导中的逻辑性和方向性,导致学生反应滞后,无从思考,不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消化和理解。因此,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多媒体教学中加强授课技巧,课件内容展示要合理控制节奏,不能拘泥于课件内容的限制,重点和难点内容处利用黑板教学进行推演和讲解,进行启发性讲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听课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1.6结合生活实例与工程实例进行课堂教学

物理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论化学,其概念和原理的描述严谨、抽象、系统化。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如何将概念和原理内容正确教授给学生,并且使学生能够从深度和广度上加以理解和应用是教师授课中的重中之重。这也就要求教师本人对概念和原理要有深邃的正确理解,对其应用及条件做到触类旁通,不能形而上学、死板教条,否则将会以讹传讹、误人子弟。在授课过程中教学语言朴素化,语言描述简单明了,避免一些生僻硬拗的词汇。对于理论性内容的讲授,在不影响理论内容严谨性的前提下,可以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进行转述,同时结合生活实例和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就能够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水的三相点的知识点时,学生往往容易理解一些具体的相态或变化历程,但是对于水的相图分析感到有些困惑。可以通过解释一般冬晚结霜、夏夜凝露的原因来加强学生对水的三相点理论的掌握。从水的相图可知,在水的三相点温度以上,水蒸气才有可能凝结成液体。水气形成霜是gs的凝结过程。从水的相图可知:只有温度低于三相点温度才有可能使水气不经液体而直接凝结成固体霜。所以,只有在冬季晚间温度低于三相点温度,空气中的饱和水蒸气才可能直接形成霜;而在夏天晚间温度都高于三相点温度,故白天的水气在晚间较低温度下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时则形成露。例如,讲解稀溶液依数性理论时,结合讲述新疆冬季混凝土施工中加入无机盐的工程实例来讲解凝点下降加强混凝土抗冻性的道理,从而使学生非常容易理解依数性的相关知识点。又例如,讲解原电池热力学理论时,结合化工设备的腐蚀及防腐等工程实例对原电池电极构成,电极分类及原则,电极反应、电池反应等做系统性介绍,让学生明白化工设备的腐蚀是一种自发的原电池反应,是一种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自发过程的产物。在解释清楚原理后,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利用已有的电化学知识点来讲解设备的防腐蚀措施。在讲课过程中,尊重学生,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培养师生感情。语气要和缓,语言表述要抑扬顿挫,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概念和知识点讲授后要和学生积极交流,循循善诱,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和正确性。通过多方位、多实例来引导和疏通问题,做到课堂之上就能够解疑释惑,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2结论

成本控制的概述篇8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超出原因解决建议

电力工程造价即电力工程的整体建造价格,指的是电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耗费的人工、材料、设备、管理、环境、税金等多个方面的建造内容。概预算则指的是工程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依据工程图纸、指标定量、计算规则等相关内容,预先计算得到的工程筹建直至竣工、验收阶段所花费的总费用。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是控制工程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目前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本文将针对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的产生原因、解决建议进行具体阐述。

一、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产生原因

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本质在于,电力工程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人、物、财的耗费超出原有的概预算,产生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原因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电力工程的建设原因

电力工程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是整个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一般电力工程造价中的建设造价指的是电力工程的建设规模、建设面e、建设人员、建设流程、建设材料等多项内容,是电力工程造价进行计算的重要基础内容,也是为电力工程造价计算提供科学、合理参考依据的重要内容。而由于电力工程建设导致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因素则包括多个方面。例如,电力工程建设方式、建设图纸、建设流程的变更,导致建设过程中的建设方案与概预算的建设方案不相符合,最终出现工程建设造价超出概预算的现象;又例如,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对建设流程的控制出现了掌控不利的问题,建设流程未能符合当初概预算时对建设流程的期望,工程建设在延期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最终电力工程整体造价超出概预算的要求。

(二)电力工程的生产设备

电力工程生产设备的质量、效率是影响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其自身所具备的经济性、技术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对电力工程的整体造价均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一旦电力工程生产设备在性能、价格上出现问题,将在导致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影响到电力工程的整体造价。也正因如此,电力工程设备造成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原因主要在于,电力工程生产设备在选择、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技术性能较差、安全可靠性较低的现象,进而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效率,最终造成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现象。

(三)电力工程的设计水平

电力工程的设计水平直接决定着电力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因此,电力工程的设计直接决定着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率。而电力工程的概预算最初的计算依据,正是以电力工程的设计内容、方案作为基础。也正因如此,一旦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不符合初始设计的现象,就很容易导致电力工程造价超出概预算的现象。此外,电力工程的设计方案必须充分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工程上的安全性。一旦电力工程在初始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则其在施工建造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改变,也会由此导致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现象。

(四)电力工程的自然原因

自然因素是约束电力工程施工进程的一项重要因素,其本身可分为客观存在的自然条件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两种类型。其中,客观存在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而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则包括狂风暴雨、雷霆闪电等。上述两种自然条件都会极大地制约电力工程的顺利施工,在工期延误的情况下,电力工程造价自然也会受到影响,由此导致出现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现象。

二、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解决建议

针对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以下解决建议:

(一)加强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的水平

合理的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对完成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造价人员在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的初始阶段就应该加强与设计人员、筹建人员、建设人员的沟通,更加全面、细致地考虑电力工程在整个建造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电力工程的建设预留一定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提升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优化性。在这一阶段,造价概预算人员必须详细了解电力工程项目各个方面的信息,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后,依据国家相关准则、标准,完成对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的计算。例如,概预算人员必须充分识别、了解电力工程的设计图纸;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进行分阶段的预算分析,对每个阶段中的工程造价均应该记录下来,充分考虑上一阶段工程会对下一阶段工程产生的影响;考虑外在自然原因可能对电力工程造成的影响;由此确保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的最低数额。总的来说,概预算人员在初始阶段就应尽量规避由于概预算不合理而造成错误的情况,避免后续建设工程中出现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现象。

(二)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控制的力度

相关管理人员在得到电力工程造价概预算的结果以后,务必要依照概预算的结果,完成对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控制。管理人员应充分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阶段中人力资源、设备材料、施工流程以及施工技艺的管理,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现场管理,始终坚持以项目合同要求来不断提升管理质量。管理人员可以在上述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层次、分内容的管理方法,加强对电力施工项目内容各个施工阶段、施工内容的管理,提升对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控制力度。同时,管理人员也应充分考虑外在因素对电力工程的影响,根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预防分析,扬长避短、寻求解决方法,加强与其他人员的交流,降低工程的造价损失。

(三)加强对电力工程造价审批的控制

管理人员应该严格审查电力工程造价内容,对电力工程的概预算、超概预算的内容均进行深入、细致、全面、严谨的审核,从根源上避免概预算出现错误计算;同时,也要避免施工队伍存在偷懒耍滑、赚取不当利益的现象。在此阶段中,管理人员应在整体层面上加强对施工人员工作效率、施工流程的控制,同时加强对设备材料运转过程中耗费资金的审核与控制。例如,管理人员可以积极地对线路设备的材料进行审核,结合当前电路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费用适合的电路材料,在避免对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同时,积极控制工程成本。管理人员必须对电力设备的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审核,确保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性、可靠性。此外,电力企业还可以通过对管理人员定期培训的方式,提升其业务水平、业务素质以及业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审核及控制的效果。

三、结语

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项内容的造价出现问题,其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整体造价,导致造价超概预算现象的发生。电力企业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既要确保概预算造价的合理性,为后续工程施工留下足够的空间;同时也要加强对电力工程的施工控制,减少不合理因素造成的造价增长,最终有效避免电力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现象的发生。

(作者单位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港源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宝军.探究电力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及措施[J].低碳世界,2013(7):96-97.

成本控制的概述篇9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物探勘探工作量的同时又减少成本的投入,物探企业效益不尽理想。因此,物探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1.物资资源管理。物资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物探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避免污染环境。

2.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Distribution(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80年代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及仓库管理”。

后来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二、物探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3.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物探企业一般都没有专门的物资管理部门,物资管理工作由器材供应站代管,这就给人一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感觉。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物探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制定用料计划,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执行计划。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论现代物流思想在物探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文/魏志奇

摘要:本文首先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接着分析了我国物探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物探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后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物探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

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三家、先近后远、减少中间环节、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采购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

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一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

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二)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

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

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2.科学管理。

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

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物探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

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

成本控制的概述篇10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从具体形象思维向具体逻辑思维过度的特点,这个过渡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小学生入学后,所学习的第一种应用题,就是求两数和的应用题。为提高理性概括水平,用概念的控制掌握教学安排了层层深入的三个步骤。现以小学一年级数学为例证明。

第一步:教师出示实物和教具叙述应用题

1.小红有5个本,小华有4个本,他们两人共有几个本?5+4=9(个)。学生很明确地看到教师左手拿着5个本,右手拿着4个本,两部分合起来是9个本。

2.河岸边停着3只船,又划过来2只船,现在河岸边有几只船?3+2=5(只)。学生从投影屏幕上看到教师演示的情景,自然想到把河边停着的3只船和又划过来的2只船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河边现在有的5只船。

3.盘子里有几个梨(用布盖着),学生甲拿走2个,学生乙拿走1个,这时盘子里的梨就没有了,那么盘子里原来有几个梨?2+1=3(个)。教师让学生甲和乙拿着各自取走的梨站在一起,学生由此联想到把甲和乙的梨合在一起,就是盘子里原来有的梨。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感性入门引入的三道例题是学生智力技能形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他们必须借助于以上这种物质形式,使智力活动得以外化才能进行,这时学生根据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才能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定向印象,从而调节自己的活动,做出相应的动作,这种智力活动是一种内化的动作,是时间活动的反映。当然这都是在教师的示范和讲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这就是加利佩林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理论中的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内化的第一步),也就是北师大心理系冯忠良教授所提出的“原型定向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看到,把两个人的本合起来是9个本;把原来河边停着的船和又划过来的船合起来是5只船;把盘子中甲先拿走梨和乙后来拿走的梨合起来是3个梨。于是学生得到的结论是,象这样把两数合起来的题就用加法解答。这只是认识活动的初级阶段。在一般情况下,教师认为学生已经知道5+4=9(个)、3+2=5(只)、2+1=3(个),那么,这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于是告诉学生,“部分数加部分数就等于总数”。这是一种感性的直觉概括,这种概括只能获得一些日常概念,不能确切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实际上,这种概括不是通过自觉的分析和抽象,而是依靠对各要素之间的强弱对比,强要素的泛化掩盖了弱要素而实现的。因此也可以叫做直觉概括。这种概括在低年级学生中是经常有的。因此概念的控制掌握在这一阶段中得到感性认识。

第二步:教师叙述应用题,学生用算盘进行操作

为什么在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引入珠算呢?因为通过操作可能使学生认识到“加”是怎么回事,怎样做。它的作用概括起来说就是通过定向,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加法运算的部分控制机制,因此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加法模式。这个模式是通过外部活动表现出来的。当然这种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前面用到的实物或图片,有小学生常用的计数器等。但是这些都只能表示展开的形式,它们都是逐一计数的,用这种方式进行计算,不利于提高计算速度。而算盘是数群计数的,这种计算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有较多的好处,因为,上珠一个就表示5,看起来抽象,但它却很直观,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好理解。就像一个5分钱的硬币。并且算盘是动态直观的教具,它的方式是多通道的。学生在拨珠时看、听、说、练紧密结合,眼、耳、手、脑各器官协调活动,从而形成感觉――知觉――表象,这样才能为理性概括铺平道路。

第二步概念的控制掌握教学是用算盘进行的。教师叙述以下三道题,要求学生眼、耳、口、手、脑同时活动。

1.小华有5朵花,小刚有3朵花,他们两个人共有几朵花?

学生口中说着,眼睛看着并且开始动作,小华有5朵花,上珠拨进5,小刚有3多花,下珠拨进3。此时教师进行巡视,看学生是否依次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出,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否是上珠5和下珠3合在一起等于8。

2.小明有2支笔,如果再买同样多的笔,那么他有几支笔?

3.学生饲养小组养的兔子中,有2只灰兔,5只白兔,饲养小组养了几只兔?

师生同样以上述两题的方式进行,这时学生连续两次正确地完成了有关动作程序,他们不仅依据原有的定向印象做出响应的动作,而且可以使做出的动作在头脑中得到反映,从而在感性上获得完备的动作印象。这种完备动作印象是智力技能开始形成以后内化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印象不是个别的5朵花和3朵花相加,2支笔和2支笔相加,而是在算盘上用算珠表示出5+3=8、2+2=4。在这步中利用算盘的直观作用和运算模型作用,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学生用自己动手拨珠计算,激发儿童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同活动。通过第二步概念的控制掌握教学,学生已注意撇开非本质的东西。例如,由花、买笔、养兔这些与题目计算无关的因素,而注意到本质的因素,即这些题目都应该用加法解答。这种变式规律的运用使学生清晰地向理性概括水平的方向又买进了一步。

第三步:在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之后,完成理性的概括

现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这就是“原型内化阶段”。所谓原型内化,指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客体外观形式,而转向与头脑内部言语水平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容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此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内部言语水平上展开。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观察顺序。这样就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要素,学生认识活动的过程到此结束,从而达到了理性概括水平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