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精准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41:05

智慧课堂精准教学篇1

关键词:知识智慧课堂探险和谐

一、审视课堂

在我们的课堂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由于儿童以纯粹的知识学习为主以及被过度的看护、管制和规训,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及其自由成长的智慧。逐渐变得被动、刻板、僵化和苍白。他们所获得的各种知识与他们自身的心灵需要相分离,并成为了自主发展的异化物,这使得他们逐渐地失去了个体性、灵活性、丰富性和创造性,他们潜在的智慧成长被阻隔了、遮蔽了。

一个学生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听数学课,是因为教师把课堂分配得极具条理,根本用不着我们去担心,顺畅得像高速公路。”这段话对各位老师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新课程标准中的“我能做、我能读、我能说……”统统被各位老师代替了。孩子在课堂就像倍受优待的婴儿。对于这一普遍现象,东北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有过一段十分精妙的评析: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

教师期待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回答,若不是就努力引导。直到达到预定的答案为止。这不禁使我想起这样的一则笑话:课堂上老师讲天花板一词,有一位学生问起什么是天花板,老师启发说:你头上面是什么?生:头发。师:头发上面是什么?生:帽子。师:帽子上面是什么?生:有一个窟窿。顿时闹得学生哄堂大笑。师气急败坏道:笨,头上的就是天花板。

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的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于是,我们见到这样的普遍现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绕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

由于教师长期的唱“独角戏”使学生在纯粹的、外在的知识面前逐渐丧失了个体意识、主置、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知识不仅没有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实践经验和力量,反而成了他们的精神负担。

对学生而言,知识只是一种外部压力,而非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他们并没有感受到知识越多越主动,越快乐,反倒觉得知识越多越被动、越痛苦。

在日常课堂里,由于学生们没有体验到做知识主人所特有的学习兴趣和快乐,只是被动的接受,因而成为以考试为唯一价值指向的知识的“容器”或“奴隶”。

在大力倡导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我们是需要深刻的检讨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约定成俗的课堂。

二、改革课堂

不在于教师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提出几个为什么;不在于讲授方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表达的机会;不在于学校安排多少课程,而在于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是否感兴趣;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不在于学生考试得了多少分,而在于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信心;不在于学校走廊上悬挂了多少名人名言,而在于学生对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由多少深刻的感受……

儿童来到世界上不只是作为空荡荡的“知识仓库”。他们走进学校不单是为了让教师通过严格的管理和一系列特别的方法给他们灌输许多规定的课程内容。他们的头脑绝不是一个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转知成识”和“转识成智”,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呼吸和搏击。

教育的任务不在于把知识灌输到灵魂中去,而在于使灵魂转向;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要是知识充满活力,不能是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故此,所谓“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决不是那种仅仅占有了许多书本知识却食而不化的人,而是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快乐的学习,愉快的成长。让知识增长他们的智慧。

三、理解课堂

“亲其师而信其道”是千古真理,细细思量做到的又有几人?课堂是宽容、善待和正确的引导人的地方。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儿童身上充满着天真、幼稚、无知。面对儿童,教育者应该时常检视自己的居高临下和盛气凌人,永远保持一份敬畏、责任感、谦卑和宽容的情怀。

我有一个爱好,就是特喜爱看古典武侠电影。在这些影片中时常有这样的场景:拜师学艺。师傅能够用极其简单的器材,再加之一句或几句提示都能使弟子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绝学。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我认为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其一,师傅的方法得当。其二,徒弟的专心好学。我们是否也从中有所感悟呢?

课堂是一个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唤醒、发现和构建的地方。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尤其需要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因此,教育者应该懂得“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道理,应该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而不是迫不及待、随时随地地去教育别人。

课堂是一个允许、包容、甚至鼓励儿童“犯错误”的地方。探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需要关心、安全、理解、支持和保护的环境,这样才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如果孩子们整天生活在批评、指责之中,无形中时常给他们以暗示――我不行,那么他们很快地就会自责和自闭。

课堂是一个活动、游戏的场所,是开发、放飞孩子们想象力的地方。教育尤其是课堂教育,需要解放儿童的思想,放飞儿童的心灵,让他们“从做中学”。

理想的课堂活动犹如人生之探险,智慧之博弈。智慧的课堂需要智慧的教师。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先生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当代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具有机敏、幽默、豁达、洞察的智慧。教师之“魅”在于用智慧的生命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以唤醒更多智慧的心灵。

【启示】

1.课堂不仅具有传达知识,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课堂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智慧成长的艺术,是人们心灵的体操和精神的交流与对话。课堂既要体现热爱和追求知识,更要体现热爱和追求智慧。因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人格。

2.“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快乐的学习,愉快的成长。让知识增长他们的智慧。

3.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顺应课改或随波逐流,更不能对课改持悲观态度。要先从理论上武装自己,着力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观念;然后认真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深刻领悟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积极与同行开展校本教研,并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标精神,切实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智慧课堂精准教学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智慧

当前新课程导引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极富开放性、生成性,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考验着每一个老师的教学智慧,只有做一个智慧型教师,才能随机应变,使课堂教学挥洒自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互相沟通、互相影响的动态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而教学智慧则是教师面临这一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只有磨炼教学智慧,适时抓住课堂资源,动态生成精彩课堂。这样,教师才能在“意外”出现时或特定情境中沉着“接招”,瞬间决策,或柳暗花明,或化腐朽为神奇,使课堂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融洽。

一、精读教材――教学智慧的“基点”

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教材研究透了,课实际上也就备得差不多了。”这话虽然听起来似乎有些玄乎,但实际上相当有道理。精读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核心环节。教师在备课之前,应精心解读教材,准确而全面地把握教材内容,唯此方能设计出完善而周密的教学方案。反之,如果教师自己对教学内容都没有把握到位,那么就很难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方案。在这种情况下,“走教案”都勉为其难,要是一旦遇上课堂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的意外,又谈何灵光一闪的“教学智慧”呢?

二、精准预设――教学智慧的“起点”

一堂好课,不能没有好的教学预设。教学预设包含甚广,但笔者认为,当前数学教师需要着力关注的有两大方面:一是对教学语言的预设(如导入语、评价语等),二是对学情走向的预设(如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或即兴回答等)。大多数教师比较注重前者,很少在后者下功夫。细节决定成败,如果不注重后者,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声音,那就有可能让教师不知所措,甚至不知所云,让听课老师瞠目结舌。这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的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

师:在长方形里面画一条线段,能否分成筛鏊谋咝巍#ㄑ生操作)

生:我是横着画,竖着画的,画了两种。

师:还有别的画法吗?

生:我是斜着画的。

师:只有这么三种吗?

生:还有很多种,只要别沿着两个斜对的角画就行了。

师:那会变成什么?

生:会变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们可真棒。(接着教师课件出示图形)这样可以吗?变成什么了?

生:变成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师:嗯?左边的是正方形吗?

生:是的。

师:确定吗?

生:确定。

师只好无奈地说:你们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吧!我们接着往下看。

【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仅凭借肉眼,是很难分辨左边的图形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而教师此时表现的无奈,可以说明其没有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会有的各种想法,也就是预设不足、不到位。分析一下学生出现错误判断的原因:图1中左边的图形,本身就与正方形相似,而且经过投影,或者因为学生座位的关系,当然有各种可能性发生。教师在课前,就应仔细观察自己预设的这个图形,分析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这样就不会不知所措了。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周密的学科,不能想当然。当学生无法判断时,教师应询问学生:我们怎么样可以知道这个图形是正方形呢?学生肯定回答:用尺子量一量,四条边都相等,就是正方形。教师就可以用尺子量,让学生知道这是错误判断。从中也可以教育学生,很多时候不能光用直觉判断,要用工具判断,要用事实说话。所以,许多时候出现的意外状况,不是教师教学智慧欠缺,而是预设得不够到位,只有精心预设教师的课堂语言和学生可能的回答,才能更好地行走于课堂,才能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展开精彩的瞬间。

三、精研学情――教学智慧的“支点”

在提倡有效教学的今天,在课前设计教案时,比较透彻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显得尤为重要。当我们把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搬到自己的课堂当中时,难免会发现其实自己的学生并不是很“合作”,教师在参加上课比赛或上展示课时,都要经过反复的试教,也就是“磨课”,才能勉强通过。为什么名师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的课堂中一下子行不通了,为什么精心设计的教案还要经过如此的反复试教才可以真正走上课堂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设计教案时往往更注重教材,对学生却关注不够。

这样就会造成设计出的教案不适用,教学效果不佳,对提高课堂效率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四、精心倾听――教学智慧的“亮点”

智慧课堂精准教学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生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8-0031-05

智慧课堂呼唤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不仅是教师专业特性的重要表现,更是当今教师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教师不但要努力发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发展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而且要善于将自己的这种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智慧启迪、开发、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智慧和创造智慧。

一、教学实践智慧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教学本质、把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文本、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反思,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深刻理解教学文本、敏锐把握教学情境,灵活应对教学事件,自如驾驭教学课堂,始终彰显道德德性和生命意义的一种综合实践能力。其基本特征为:

1.实践性。教学实践智慧是一项很复杂的实践活动,它既不同于理论知识,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获得;也不同于实践技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系统训练形成,它必须依赖于课堂教学情境的不断建构,依托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即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智慧对话才能真正获得。如此看来,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必定是在实践中体现,必须是在实践中养成,必然是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2.动态性。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有赖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而真实的教学情境又是动态生成的、不确定的,所以,教学实践智慧也是动态的、不确定的。它需要教师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及时的判断和处理,并适时调整教学环节和内容,从而让实践智慧得到充分而自然的生成。

3.真理性。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直觉认识”。[1]其真理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是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和具体应用;第二,它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淀和升华,是教师运用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灵活而恰当地处理各种教育问题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4.独创性。教学实践智慧最能体现教师的个体独创性。这是因为,不同的教师,由于其年龄、性别、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等因素的不同,他们对教学的感悟、对情景的敏感度就会存在着差异;再加上其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职业生涯的不同,必定会对相同的问题采取个性化的处理方法,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化实践智慧。

5.缄默性。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个体面对具体教学情景所作出的一系列反应,它以行动为导向,综合体现了教师的知识、能力、个性特点,是逻辑推理所不能解释的,也很难通过语言进行传递的。[2]这正与波兰尼所勾画的缄默性相吻合。

二、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原则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景而生成的一种教育智慧,它体现了教师灵动的教学机智和随机应变的综合能力,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淀的经验智慧。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四个基本原则。

1.立足整体原则。教学实践智慧体现在教师进行着的、真正发生的教学过程中,能比较全面、动态地体现教师的教学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45分钟的师生对话,还要把教学视角向前延伸到前置课堂(准确解读教材、准确判断学情、有效教学设计等),向后拓展到后置课堂(主动的教学反思、学习效果的客观分析等),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其实践智慧。

2.理论积淀原则。先进的教育理论是人们对教学现象的能动反映,对教学实践活动理性思考的产物,对教学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既然如此,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夯实提升教学实践智慧的底蕴。

3.合作共享原则。教学实践智慧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和行为方式,它不仅需要教师个体兀兀穷年的探索和追求,还需要依靠团队的互助合作,汇聚集体的智慧结晶,才能渐次形成。学校(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组建具有较强团队意识的教师共同体,让全体教师学会相互合作,共同探究问题,体验研究收获,分享成功喜悦,逐步生成教学实践智慧。

4.持续关注原则。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与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是在教师个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撞击中实现着动态的发展和和谐发展。鉴于此,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反思教学过程,自觉地把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反思和谐融通起来,使自身的教学实践知识、经验,和教育的知性、理性、情感等有效嫁接、整合、融化,才能升华为教学实践智慧。

三、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策略

课堂教学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场所,而是彰显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致力于教学实践智慧的发现、积淀和生成。

(一)科学设计,绘制智慧蓝图

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课堂教学需要精心设计。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是一组经过精心设计的用以支撑学生内部学习的外部行为。”这就充分说明,科学地、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是生成教学实践智慧的基石。

1.智慧解读文本,把握教学核心。谈到课堂教学的原点,一般老师都认为是教学设计;其实不然,课堂教学的真正原点是文本解读。这是因为,教者只有认真阅读教材,深刻解读文本,才能理解文本的内涵和要义,才能对文本价值进行二度开发,把文本的“原生价值”转换、生成为“教学价值”,实现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的对接。也唯有如此,才能为教学实践智慧的“显山露水”搭建好平台。

第一,品读文本,敏感感知。在解读文本时,教者要读出文本的韵味,读出属于自己的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感悟,也就是说要具有一种对文本的敏感,一种初进文本时所特有的感觉:敏感于初读文本时的灵光一现、敏感于初读文本时的一脸茫然、敏感于初读文本时的深刻印记……从而由表及里,诠释出隐藏于敏感背后的东西——极为珍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价值。第二,吸纳精华,弥补不足。仅仅依靠自身的原始阅读,难以把握文本的深度;依托教学参考用书这个“拐杖”,也往往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就要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特别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弥补个体阅读的不足,使文本解读得更深刻更到位。第三,扬长避短,批判吸收。文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虽然凝聚了作者和编者的心血和智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方面出现瑕疵。这样,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带着批判的目光,深入研读,发现文本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并加以灵动“处理”,将其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凸显课堂教学实践智慧。

2.智慧设计蓝图,彰显实践智慧。教师之文本解读,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为了智慧设计和智慧教学。因此,教师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必须围绕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这一核心设计“教学蓝图”,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及各要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高效地进行。

第一,设计起点,凸现学生的“学”。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紧紧突出“主动学习”的教育目标,努力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而设计,为赋予学习以学生的意义而设计,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而设计,为建立学习共同体而设计,为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而设计,为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设计……

第二,设计理念,围绕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是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在设计价值取向上,要从追求教会学生知识、技能,转向培养学生基本学科素养的设计价值取向;在设计思路上,要从尊重教材文本逻辑,转向尊重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逻辑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主体上,要从教师作为既定教学设计的被动执行者,转向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

第三,设计要素,体现学生的“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需要考虑诸多要素(如教学目标、教法学法、问题设计等),但学生之“学”是核心要素,必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分析学习者的学情;编制教学问题时,要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环节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特点;设计课堂观察和评价时,要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尊重关爱学生,启发诱导学生……简而言之,就是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之学”为根本,统领其他诸要素,让他们以快乐的心态,自主地学习,享受课堂学习的乐趣。

(二)有效教学,收获智慧硕果

具有智慧性的教学设计,只有置身于教学实践之中,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气息和活力,才能彰显其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实践智慧。

1.智慧理答,让课堂教学更精彩。教师要能让课堂平静的思想荡起无数的涟漪,在与学生一次次的对话高潮中不断地抚平和掀起,使整个课堂的各个因素充满着相互间的引力,从而不断扩张课堂的张力,使教学产生理想的效果。理答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形式,正是彰显课堂张力的智慧快车。[3]

第一,激励性理答,点燃学生激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当爱、信任和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要求。激励性理答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鼓励方式,但它不是简单的表扬,而是善意的、恰到好处的激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有效回答,迅速捕捉、找准极具激励性的支点、亮点和美点,用富有学科专业特点的话语加以表扬和鞭策,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点燃起他们心中的求知火花,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正能量。

第二,发展性理答,提升思维品质。建构有效的对话教学,是发展性理答的基本特点,它包括追问、转问、探问、反问四种理答行为。追问,就是当学生就某一问题回答后,教师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故意来个“回马枪”,其目的不是让学生措手不及,而是让学生由“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探问,就是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问题本身有一定难度等原因无法回答时,教师智慧地变换角度,让学生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进而让学生透彻理解,真正掌握。转问,与探问同中有异。当学生回答卡壳或回答不正确时,教师把问题抛向其他学生(或学生自己把问题转问同伴),其目的是让问题得到更多学生的关注和讨论,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反问,表面看来是疑问形式,实际上表达肯定的意思。用反问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能穿透语言文字的表面形象,探索文本的核心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彰显学生的学习智慧。

第三,再组织理答,升华学生智慧。教师在理答的最后阶段,对学生的回答重新加以组织或概括。此时的理答,充满睿智和精妙,或归纳总结,提高学生认识的精度和清度;或推波助澜,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或理性提升,催生学生情感的浓度和厚度。简而言之,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这种智慧理答,收获到的是学生更有深度和宽度的回答,回报的是学生更为精彩、更为精辟的回答。

2.智慧生成,让课堂教学更灵动。如果说预设是教学实践智慧的孵化器,那么,生成就是教学实践智慧的成果库。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合作等活动,产生交互影响,让“生成”之花在课堂绽放,让凝聚着智慧的火花熊熊燃烧起来。

生成,分为两类:精心预设的生成,未曾预设的生成。课堂教学,不仅要“精雕细琢”,重视预设生成,使生成更具方向、更有实效;还要“高瞻远瞩”动态的课堂生成,不断地捕捉、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资源(如错误、疑问、创见等),把其中有价值的新问题、新信息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巧妙地纳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使之成为播撒智慧的火种;同时,对没有价值的“节外生枝”,也要恰当处理,使之同预设的轨道“无缝对接”,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生成教学实践智慧的殿堂。

3.智慧过渡,让课堂教学更自如。无论是传统课堂的线性教学,还是现代课堂的块状教学,其内部结构都是有几个相对独立的知识(能力)系统组合而成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借助睿智的过渡语,激活、、衔接各个子系统,才能建构一个完善的认知系统。因此,教师要精心策划过渡语,讲究过渡语的起承转合,让过渡语随教学自然催生,随学习灵活生成。

第一,饱蘸情感,拨动学生心弦。用充满感情、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沉浸在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学之中。主要方法有:一是以情动人。根据文本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教学场景,用富有变化的情感语言作为过渡语,感染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激昂时,高亢激越,令人肃然;悲壮时,慷慨陈情,为之动容;委婉时,细雨霏霏,使人感怀;凄凉时,悲哀宛转,让人揪心……二是悬念诱惑。创设一个悬而待解、富有诱惑力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去主动解开诱惑力极强的疑团。三是幽默风趣。用适宜的幽默语作为过渡语,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带着轻松愉悦的情绪进入下面环节的学习。四是智慧点评。针对学生的课堂反馈给予积极鼓励、友情提醒或善意纠错,自然引起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二,设问质疑,点燃思维火花。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其显著特点就是把教学内容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块”,然后组织对话教学。那么,如何把这些“各自为政”的板块有机地衔接起来呢?通过巧妙设问和睿智质疑来过渡,就能架起板块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顺利贯通并深入发展,自然地从前一个教学板块“”到后一个教学板块的学习。主要方法有:行文并行,并列句过渡;逐层推进,递进句过渡;前后对照,对比句过渡;花开两支,转折句过渡;事理抽象,比喻句过渡……

第三,总结示范,提升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离不开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归纳,教师如能用过渡语加以总结和示范,并导入到后续学习之中,不失为一种良策。这种过渡语,既带有总结性,对学习方法有系统的归纳和提炼,使学生对所学方法有整体的把握;又凸现示范性,对学生的指导、借鉴和运用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为下一环节的展开起到铺垫和引领作用。如此过渡,融总结和示范为一体,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好,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智慧板书,让课堂教学更精美。充满智慧的板书设计,不仅是教师教学意图的体现,教学重点的呈现,教法和学法的一种指导,更是教师对文本细读后的概括,对文本咀嚼后的提炼。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务必精巧设计板书,让课堂教学因板书设计而彰显智慧——主题鲜明,闪耀思想美;目标明确,彰显点睛美;内容紧凑,凸显简约美;精巧安排,展现格式美;图文并茂,体验和谐美……

(三)理性反思,走进智慧殿堂

教师实践智慧的释放,是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需要,也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和成长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要对精心编制的教学设计和用心经营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评判,加以理性反思,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提高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使自己逐步拥有更丰富的、更睿智的教学实践智慧。

1.求真崇是,客观审视教学得失。面对精心设计后实施的课堂教学,教师要用百分之百的真诚理性解剖,实事求是,客观审视教学的优劣得失: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反思合作探究是否流于形式……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批判性反思,不仅直观具体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还要善于将教学经验系统化,使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拥有更丰硕的教学实践智慧。

2.向善崇德,努力完善自我人格。康德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道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之反思,不能仅仅满足于反思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合理性,还应该反思教学过程中“人”的主体性是否得到真正的凸现,从而将教学实践智慧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第一,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反思。提升教学实践智慧,从本质上看,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智慧发展。所以,基于教学实践智慧的反思,就是要反思课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课标要求,并获得成功;反思课堂教学是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反思课程教学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是否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体验、困惑和疑难等因素……

第二,立足于教师对学生的服务自觉反思。教师是一名教育者,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神圣使命,同时,教师又是一名特殊服务者,与其他服务行业的人员一样,“每个人都成为优质服务的提供者”,尽力给他的顾客(学生)带来愉悦,这就要求教师以服务者的身份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能动地对体验的内化、知识意义的生成和人格精神的自主建构。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之教学反思,必须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如下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彰显其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重视其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其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激励其发散思维;尊重学生的发展性,促进其多元发展。

3.唯美崇研,不断追求艺术境界。熊川武教授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4]反思可以使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不断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此看来,教学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优化教学环节、不断追求教学艺术、不断提升实践智慧的审美过程,就是积极探寻适合学生和自身实际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步实现从“搬运工”向“研究者”角色转换的过程。简而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不断追求教学艺术过程,不断攀登教学实践智慧这一神圣殿堂的过程。

教学实践智慧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是一方个性张扬的思维场,是一棵心心相印的思想树……教者只要浸润于课堂教学实践,致力于实践智慧的开发研究,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就会在智慧课堂的大熔炉里得到不断锻造、显扬和升华。

参考文献:

[1]张彦杰.教师的实践智慧及生成途径[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8(2).

[2]刘雪梅,祝成林.教学实践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

智慧课堂精准教学篇4

如果说,将“仁义礼智信”与语文课堂联系在一起,我们通常想到的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学经典著作的学习理解这“五常”,实际上语文课堂的功能远不止这些,除了学习之外,我们还可以让语文课堂成为践行这“五常”的主阵地。

【关键词】语文课堂仁义礼智信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的性质做了这样的表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也就是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堂提出的要求之一。因此,引导学生努力践行“仁义礼智信”这一儒学核心文化也就成了每一个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时必然追求。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践行“仁义礼智信”这一儒学核心文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让“仁”的清泉在心田里徜徉

何谓仁?《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庄子.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也就是说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在语文课堂中践行“仁”的思想就是要让学生爱文本、爱文本的作者、爱文本中的形象。语文课本引用了很多经典篇目,这些经典篇目要向我们表达的也就是爱的思想。要想让心灵沉浸于文字中,就只有对文本充满爱;要想能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要想能理解文本表达的主旨,就只有对作者充满爱;要想感受到文本中形象所传达的哲思,就只有对文本中的形象充满爱。

二、让“义”的火花在口齿间跳跃

何谓义?《孟子?告子上》:“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在语文课堂中践行“义”的思想就是要让学生乐于在同学学习遇到苦难时站出来帮助他人;在语文课堂中践行“义”的思想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奉献、懂得共赢。新课程标准要求变革课堂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演变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身就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就必须要有部分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站出来,帮助、辅导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教师可以在组建学习小组时科学搭配,也可以挑选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小辅导员,在小组间,在课堂里形成一种互帮互组,合作探究的和谐氛围,让“义”的火花在课堂上燃烧,从而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让“礼”的暖意在脸颊上荡漾

何谓礼?《孟子?告子上》:“辞让之心,礼之端也;”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在语文课堂中践行“礼”的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按照礼仪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语文课堂中践行“礼”的思想就是要让学生知书达礼,共造和谐课堂氛围。

四、让“智”的灵光在眼眶里闪烁

何谓智?《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在语文课堂中践行“智”的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智慧、运用智慧;在语文课堂中践行“智”的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慧心得到醒悟、智力能够成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课堂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更是师生智慧闪光的天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用智慧的语言引导学生,要教会学生抛弃死读书、读死书的机械愚昧,智慧地感悟文本,智慧地思考人生,智慧地表达感悟。因为,智慧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因为智慧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五、让“信”的意念在脑海中流淌

何谓信?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在语文课堂中践行“信”的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对前人思想成果的尊重;在语文课堂中践行“信”的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对前人精神财富的敬畏。

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感悟叙事性的作品,我们可以将历史往昔当作一面镜子,来观照自己的举止,修正自己的言行;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感悟描写性的作品,我们可以将自然万物当作一位老师,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开启自己的智慧;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感悟议论性的作品,我们可以将哲思警句当作一支火炬,来点燃自己的激情,照亮自己的前程。我们学习的文本,无一不是先贤们呕心沥血的精神大餐。面对这样的饕餮盛宴,我们怎能不俯首帖耳,我们怎能不顶礼膜拜?

智慧课堂精准教学篇5

一、让智慧呼唤灵感课堂

课堂是教师挥洒激情和智慧的舞台,因为教学的主体是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而又与众不同的学生,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生成的特点,即每一堂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师生情感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课堂的复杂多变对教师是一种挑战,它的动态生成又可以创造出许多精彩的瞬间。例如:我在教祈使句时是采取做游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快速说出一些祈使句,做得最快最准的学生获胜。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听祈使句并快速反应的能力。这个游戏也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抽一名学生,一起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给该组(或该两组)记10分。然后各组再抽另一名学生上前继续进行。通过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汇聚了知识,碰撞了思维、交锋了思想,融合了情感,尤其是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教师之“魅”在于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

二、让智慧点燃激情课堂

新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上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尽情释放。教师要在课前课中课后给予学生智慧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进行抉择,做学生思想的引导者,为课堂生成的学生智慧引路指航。

同时,教师要激励学生不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架设起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火花的集成舞台。转贴于

三、让智慧提升速度课堂

笔者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这个故事给我很多感悟: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或达到一个奋斗目标,除了不懈地追求、积极地进取,不怕苦不怕累,勇于付出辛苦的汗水以外,还要注意拼搏的方式或手段。运用智慧的方法、智慧的方式就会事半功倍,轻松地步入成功的殿堂。课堂教学也应如此,教师应发挥教学机智,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扬长避短,让智慧的花朵在每位学生中绽放。

四、让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投入情感、激发智慧,才能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也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健康成长。

智慧课堂精准教学篇6

关键词:细节;精彩;灵动;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74-01

细节之处见真知。教学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情节或教学片段。它可能是教师设计时一个巧妙独到的精心预设,是学生学习困惑时教师一个灵活机智的引导点拨,是学生智慧闪耀时一个准确精彩的回答,是教学课堂中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情境……可它却反应出整个教学过程的灵动和创造,整合了师生互动学习提高,凸现了人文精神特征。教学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教学的大理念和大智慧。

一、预设细节,创情入境,把“课前”变“精彩”

成功的课堂教堂,不仅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十分精彩,就连课前几分钟的交流也令人印象深刻。在听课时,我们常注意到一些教师在课前不是和学生娓娓交谈,就是风趣互动。因为他们清楚知道有的学生在上课前注意力比较松散,有的可能还回味在课间活动中,有的因上课而产生紧张、焦虑心理。他们清楚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上课教师往往连这些细节也考虑在内,他们还常利用电教手段播放一些适合教学情境的音乐、画面、录象,作为课前的渲染,情感场的创设,不仅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解紧张情绪,为进入文本学习创建良好氛围,也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智慧的形成。

细微之处见精彩。看似平常,平常中却蕴含着智慧;看似简单,简单中却孕育着深刻。唐老师凭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主动创设、有效挖掘课前准备这一细节,光这一细小点就可见她设计的精妙和独具匠心,更别提整个课堂教学了。有情有境的细节导入,不仅为学生调整情绪、有兴趣学习文本打开了一扇情感智慧的门窗,更为后面环节的教学作了有效铺垫。

二、发现细节,灵活驾驭,把“问题”变“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常常可以遇到一些即时生成的问题或情节,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巧妙引导,让“败笔”变成“亮点”,让“问题”生成“精彩”,这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有及时灵活应变的能力,有精湛广博的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及时捕捉到一个个鲜活的课堂细节,灵活驾驭课堂难题,灵活生成别样的精彩。

一位有智慧、有高超驾驭课堂能力的老师,他不是简单地将问题置之不理,而是巧妙灵活地运用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语言,把其间蕴含的哲理掷地有声地告诉学生,不仅使学生恍然大悟,连听课教师也为教师的灵活机智喝彩并赞赏着。这位教师关注了教学细节,并将问题合理化、智慧化和精确化,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境界。

三、留心细节,巧妙融合,把“过渡”变“精彩”

一堂成功而又精彩的语文课堂,除了引人入胜的导入,精彩纷呈的教学环节和余音绕梁的结尾外,回顾起来,每个教学步骤必定都环环相扣,融汇连贯,不仅学生学习入情入境,教师的点拨、评价适时到位,驾驭课堂能力特别强。究其原因,很大一方面归功于教师能精心设计、合理巧妙运用教学过渡语。教学过渡语既是引路语,也是提示语,它不仅能巧妙地把每个教学环节前后勾连,浑然一体,更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温故知新,开发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探求,让学生徜徉在美的课堂中,使整个课堂行云流水,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水平也凸显得淋漓尽致。当然,课堂过渡语在使用上一定要注意得体自如,在“导”与“接”上下功夫。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堂上语言的穿插需要深思熟虑的预见和高超非凡的应变技巧。实践证明,留心教学过渡语这一细节,再凭借教师的智慧和灵活机智,使它过渡得“巧”、“准”、“到位”,教学才能井然有序,自然流畅,课堂才有了启承转合,整个课堂教学才显得生机灵动,统体皆活。

四、巧用细节,激励启发,把“评价”变“精彩”

智慧课堂精准教学篇7

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已经来临,各行各业中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现代信息技术,并且已经大量投入使用,然而,这也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冲击和新的变革机遇。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高职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目前也面临着新时期的挑战,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满意度不断降低,究其原因如下: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与中学英语雷同度较高;教学理念和方法仍旧比较传统;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使得教师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因此如何使高职英语教学紧跟时展步伐和趋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成为英语教育从业者研究的重点。

1智慧课堂概述

有关智慧课堂的研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对于智慧课堂的解释由两种:一是基于智慧语义,相对于知识课堂与应试课堂而言,以师生智慧共生为价值追求的课堂即为智慧课堂;一是依据知识建构理论,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的应用,所构建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中提及的智慧课堂属于后者,简言之就是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课堂它是大数据时代翻转课堂发展的最新成果,其教学平台集成了师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各种资源及应用功能,可实现随时随地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互动。钟绍春教授认为:信息化教育就是要用技术手段让学生更主动、更智慧地学习;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努力构建智慧课堂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刘濯源教授提出:教育4.0就是在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以满足学习者心智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以教学权威组织与自主学习社群相结合为组织形式的教育新形态。学者余建波也指出:教育4.0时代的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

目前诸多学者已达成的共识是:“智慧课堂”是基于数据的高效教学课堂,是实现了教与学立体沟通与交流的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是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服务及合作探究的课堂,是鼓励创新与开放生成并发展智慧的动态开放的课堂,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即时反馈采取机智性行动及时调整、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设计以及进程的课堂。智慧课堂的创新与应用特色在于:基于智慧教室,实现最新科技成果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基于学习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教学设计;基于动态测评,实现教学机智;基于“微课”随常制作与推送,实现常态化应用;基于教育大数据汇聚,为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决策提供智慧。

2课堂智能化

当前的多媒体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网络、台式计算机、投影仪,把教学内容以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扩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而还是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之处:教师过分注重课件,忽略了板书和师生交流;课件的快节奏切换使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没有时间思考并且记笔记速度难以跟上;投影仪的效果和教室里不同位置会影响到课件的观看;课堂学习没有延伸到课外等。而智慧课堂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无线网络、云计算、移动终端、交互式一体机、人工智能等)融入到教学中,创建出人性化、个性化、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持有的移动终端设备,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不限时间地点地进行学习以及与教师或同伴进行互动交流。此外,大数据分析技术还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分析知识掌握情况,提供客观科学的数据,帮助教师做出准确的学业诊断,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模式智慧化

中学英语教学以传递语言知识为主,高职英语若仍停留在“讲―-听”层面上,教学理念和方法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就很难走出当前的困境。智慧教育强调培养智慧型人才,智慧不等同于知识,是思维的结果。智慧课堂以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为教学目标,通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发学习主体的参与、体验、互动,从而实现知识的习得和思辨能力的提升。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体。

智慧课堂精准教学篇8

一、工作推进情况

1.开源节流,完善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充分利用政府云计算资源资金,于XX年X月建成了县教育城域网中心机房,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网接入提供了核心的基础条件。二是组织技术团队制定统一的校园网升级改造技术规范,节省中央、市级财政资金近XX万元,开展校园网升级改造工程,杜绝了贪大求洋和盲目建设,目前已有初中等XX所学校完成升级改造并接入教育城域网,统一互联网出口,实现师生实名认证、上网行为审计。三是借助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为部分城区学校、区域中心小学和初中学校更换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设备XX套,极大改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四是积极申报项目,云阳县中小学电教教仪站上报的“5G+高清远程互动教学应用项目”被列入市大数据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项目库(第二批)名单(全市教育仅3个),正在制定建设实施方案。

2.多方努力,启动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一是制定《XX县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方案》,平台建设总方案中对构建教育系统主题数据进行详细规划,并对平台的功能和需求提出具体方案。平台建成后,即可作为“教育云”无缝对接市级“渝教云”平台,下联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横向与智慧云阳相互融通,为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开展协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建设方案由县大数据局组织第三方公司完成了评审评估等工作,我委按照“架构完整、目标明确、急用先上、突出实效”的原则,充分听取市级部门行业专家建议,多方征求意见,根据平台实施的整体关联性和实效性,已经拟定首期建设清单上报县大数据局。二是与重庆幼专联合启动学前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开启我县云计算资源向周边区县延伸的步伐。

3.稳中求进,推进智慧校园示范校试点建设。一是率先启动实验中学、紫金小学等学校“智慧校园”试点建设。目前,实验中学、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等5所学校硬件建设基本到位,实验中学智慧阅卷、智慧考务管理、一卡通,XX小学创客教育、智慧阅卷,XX幼儿园机器人晨检、4D互动游戏、自然智趣课程,XX实验学校“同上一堂课”等初显成效。二是按照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情境化、多样化的模式试点智慧场景建设,“智慧环境、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课堂、智慧学习”等5个智慧场景建设试点工作已经在XX小学、初中、XX中学、实验学校初步展开。

4.共建共享,聚合县(校)本资源。按照全县智慧教育建设总规划,积极充实本地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目前,已聚合XX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制作的小学数学人大版1-6年级云课堂资源(微视频个,试题160道);2018年威海市小学名师送教活动系列资源(2个课件);2017年威海市初中名师送教活动系列资源(2个课件);课改实验区典型课改案例4个;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等教育资源。待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后将集中上线推送。

5.化危为机,探索“在线教育”线上服务新模式。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年度重点任务,探索“在线教育”线上服务新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立全县线上教育技术服务团队,多次对县级骨干信息技术员进行线上培训,并集中优势技术力量分片分层对全县学校线上教育进行指导,保障全县线上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1.持续加快推进校园网升级改造工作,按照教育城域网建设技术规范要求,突出针对性,下狠心、出实招打通校园网络与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网络带宽千兆到桌面,突破教育信息化网络瓶颈。10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和接入工作,全面启动教育城域网运行。

2.大力推动智慧教育云平台落地部署,加快推进云阳县云教育管理指挥中心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后,一是通过对接上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实现云阳智慧教育体系加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与重庆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并基于此构建云阳县教育大数据平台。二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实现项目建设集约化、资源利用社会化,将智慧教育打造成云阳重点示范工程,实现智慧教育与“智慧云阳”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和群众幸福感,促进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云阳智慧教育产业。三是通过全县智慧教育的建设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整体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落实全县优质校与薄弱校的发展政策措施,解决“学校差距大、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四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技巧、科学的教学方法,辐射到全县教师的教学中,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全面准确的掌握教育基础数据,实现教育大数据的准确分析,监测云阳教育发展情况和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成长发展和教师发展提升水平。六是通过指挥中心的展示大屏,展示智慧教育、校园监控、标准化考场、城域网应用及网络安全管理场景,同时实现决策指挥、应急指挥与实时调度,大幅度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智慧课堂精准教学篇9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打破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阵地和基本途径。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反思的结果。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益,现实地成为每位政治课教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转变思想,以学生为主体

 

政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者,也是学法的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则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其核心和灵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任务,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是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巧妙选择安排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选取内容,突出素质教育特点。在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估等环节中,都要包含着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实行“多样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人,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二、构建和谐关系,唤醒学生智慧

 

课堂教学本身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建立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

 

作为中学政治教师,首先,要确立新的目标观念,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从而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其次,要树立新的师生观念。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将学生作为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角色来对待,构建师生间双重主体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第三,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主动与学生交往,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善以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关爱的抚摸,鼓励的言语,去亲近学生,吸引学生,悦纳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志同道合的朋友,感情融洽的伙伴,以形成强大的课堂“情感磁场”。

 

三、引导合作探究,师生共生智慧

 

我们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现代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探求的过程,开发知识的宝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我们的中学政治课堂变为充满智慧挑战的课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就是一位智者,用智慧去点燃课堂中的智慧,去激起整个课堂的涟漪,在碰撞中产生一个个疑问,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进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和探究智慧。教师也可以在合作、交流、探究过程中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智慧特点,为更有效地实施智慧型教学提供参考。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参与式教学的恰当形式。赞赏的眼神、鼓励的语言、即时准确地点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前提。教学中应引进竞争机制,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强化学习效果。只有运用通过创新而精化了的现代教学方法,才能达到和谐课堂教学环境之目的。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的乐趣。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信任的基础上,要舍得放手,学生才可能拥有真正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设计、组织展示、评价,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鼓动学生探求的欲望和热情。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释放出无可估量的潜能,从而使各方面能力在自由的空间里得到自由的生长。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课外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独立自主地探索自已感兴趣的问题,参与自已乐意的活动。

 

四、开展有效评价,发展学生智慧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有效的教学评价必须指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本要求的评价。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进行测验,引导学生对求知过程和实践过程进行反思,而且要指向师生的共同发展。课堂教学中,“好”、“很棒”式的单调化、泛化、模糊化的评价或不当评价、不适时机的评价,只会让学生感到“漠然”而“无动于衷”。相反,情真意切、因势利导而又恰如其分的、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恰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喜,令人激动,令人回味,有利于唤醒学生学习政治的自信,点燃学生热爱政治的火种,催生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评价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奋进的动力,成为点拨学生迷津的灯塔,成为启发学生深思的钥匙,成为放飞灵性的翅膀。

 

英国教育学家情特海说过:“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充盈智慧的课堂是以教师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达到师生智慧共生的课堂。“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这是课改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我们应该带着真诚与爱心走进学生,走进课改,带着敏锐与智慧走进课堂,给学生以心灵和智慧的启迪。

智慧课堂精准教学篇10

关键词:教学智慧;学识;师爱;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90-01

课堂细节的处理是一堂课能否达到精彩关键因素,而对细节的处理凭借的是教学的智慧。它能及时处理生产性资源,激发灵感,让课堂变得灵动。

一、在学识的沃土里孕育教学智慧

以《我们爱你啊,中国》为例,教师出示一段文字:“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我们爱你,中国!”教师要求学生们认真阅读并总结出相应的内容。生:这一段主要写了祖国地大物博。生:祖国幅员辽阔,在同一时间各地的景象也不一样。生:祖国景色秀美神奇,让人心驰神往……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大家通过读书悟出了这一段的重要内容,感受到了祖国的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那么,你们准备用什么成语来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呢?生思考后勉强说出三个成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教师的教学仅停留于表面。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是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的。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这位教师缺乏必要的知识,无法将教学深入下去。我们不妨设想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在出示一段文字,让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与这一段文字内容及时与自己的“储备知识”结合;通过看地图、出示各地的风貌图,以独特的视角向学生展示东海日出、高原星空、北国风雪、南国春色,配以自己的精彩讲述,让学生在欣赏祖国秀美神奇的景色的同时,明白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时间、季节的反差来体现祖国的幅员辽阔。而接下来的课外延伸也就顺畅多了,学生在强烈的视觉感受、美妙的文字熏陶下必将会闪现出多个赞美祖国的成语。而这样的课堂也会更加活跃起来,甚至还会有学生吟诵出许多描写祖国河山的名句。可见,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将这一课教学完美,除了必备的教学基本功外,还应对祖国的壮丽河山、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等方面有相当的了解。也就是说应该有充分的学识储备,才能胸有成竹,应对“变故”,使教学智慧发挥正常。

二、在师爱的甘霖中生长教学智慧

我们再来看一位特殊的孩子虎子,感受一下发生在他和他的语文老师之间的一段令人难忘的教学智慧。虎子是在三年级时转入这个班的一个男孩子,入学一个星期,在课堂上竟没有举过一回手,发过一次言,也没有看到他与同学讨论交流过。每次教师与他的目光相遇时,他不是躲避,就是流露出一种无奈的眼神。怎么办呢?就在这位教师为虎子的教育问题感到万分懊恼时,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那一次,这位教师像往常一样在屏幕上出示了一些生字词,准备找学生读读。看到举手的孩子比较多,他突发奇想,要让全班的孩子都把手举起来,于是就一边扫视全班学生,一边鼓励大家:“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举手的。”真没想到,几句鼓励的话语落后,虎子也竟然将自己的小手微微举了起来。虽然不是很高,但我们确定虎子就是在举手,这让大家感到太意外了。这位教师脱口而出:“虎子!”显然,同学们对老师的决定感到十分惊讶,全班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虽然虎子的认读很不理想,没有区分好平舌音和翘舌音,也没有区分好前鼻音和后鼻音,甚至还将部分生字读错了,但没有一个同学嘲笑他,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就是鼓励!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充满情感和智慧的孩子,因教育对象的特殊而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工作是复杂的,是需要融入情感的。上述两个案例中,如果我们的教师以简单的方式予以处理,是可以让教育和教学更为“顺畅”地进行下去的,是可以将课堂更为完美的展现,但这完美的代价是个别特殊孩子的“牺牲”。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是一定要有爱的,是需要有情感的。在师爱的滋润下,孩子们情感的大门一定会被敞开,孩子们的思维会更为活跃,孩子们的能力发展必将会更为得以迅猛地推进。所以,从这一角度讲,师爱远远超越了情感的固有意义,成了一种高尚的教育教学智慧。

三、在语言的田野上收获教学智慧

语言的智慧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更能张扬个性,显现师生的魅力和课堂的精彩。来看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庐山的云雾》。他让学生选择徐州的某一方面加以描述,然后介绍给会场上听课的老师们。其中有一位学生的发言相当精彩,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徐州有很多小吃,有“小土豆”“肯德基”“老三房”“麦当劳”等。如果你去,绝对会不舍得离去,吃了这顿,还想那顿。对于学生的精彩发言,于永正老师也是难掩心中的高兴,竟幽默地对这名发言的学生说:“其实是你吃了这顿想下顿。我代表老师们谢谢同学们的介绍。”这里的智慧就在于教师很善于捕捉学生的精彩语言,并用自己幽默的语言给予最真的赞美。名师们用自己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奉献于课堂的同时,学生们也以自己不俗的发言回报了名师。所以,是名师和学生们共同精彩了语文课堂。

教学智慧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可能门门精通,但最起码要具备几种教学智慧,方拥有站稳语文讲坛的一项资本。教学智慧绝大多数是靠勤学苦练而习得的。智慧固然不可传承,但是与智者在一起,他就能学到智慧。但愿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具备更多的教学智慧,在语文讲坛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