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42:29

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篇1

一、券商投资顾问业务

券商投资顾问业务是接受客户委托,按规定以软件工具、终端设备等为载体向客户提供证券相关的产品与服务,辅助客户做出投资决策,从中获取利润的经济活动。

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115家券商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92.41亿元,其中,投资顾问业务净收入44.75亿元;2014年,120家券商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02.84亿元,其中,投资顾问业务净收入69.19亿元;而2015上半年,证券市场行情火热,125家券商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05.08亿元,其中,投资顾问业务净收入43.54亿元,呈明显的上涨趋势。

二、券商投资顾问业务模式现状

券商投资顾问业务的发展模式与投资顾问业务的定位有关,根据定位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偏服务产品签约型、偏投资参谋型、偏客户资源型和综合理财规划型。

偏重服务产品签约的模式发展时间长,相对较为成熟。该模式对客户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投资顾问借助强大的客户服务平台对签约客户进行专业化服务,提供专业的投资咨询建议。

偏投资参谋型业务模式以投资顾问的专业性进行营销,实质上接近于客户经理。投资顾问负责开发服务潜在客户,整理市场信息并制定市场拓展计划,为客户提供金融理财服务,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

偏客户资源型业务模式主要通过提升客户交易频率来提高客户交易量与佣金收入。这种模式要求券商客户资源丰富且规模较大。

综合理财规划型业务模式通过复合型专业人才来开展业务,目标客户是成熟的投资者,以开发新客户、销售理财产品为主,服务内容一般有交易通道、资讯平台、投资内参、财富管理4个层次。

三、券商投资顾问业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券商投资顾问业务发展迅速,不同的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随着2015年证券市场的大幅波动与客户量的激增,券商投资顾问业务模式暴露出很多问题。

(一)投资顾问定位偏差

投资顾问业务往往与其他业务混杂,难以发挥其优势。投资顾问定位的偏差导致众多营业部的投资顾问等同于客服和营销人员,仅仅存在外在形式,没有体出与其他业务的实质性区别,很难有深层次的服务。

(二)专业投资顾问较少

券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差、规模小的问题也广泛存在。投资顾问缺少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和较为全面的投资视野,不具备客户分析能力和产品配置能力,专业素养较低,缺乏操作经验。

(三)盈利模式波动较大

由于投资顾问业务服务内容缺乏特色、形式单一,导致业务竞争力弱,券商盈利随着市场行情有较大波动。而以利润为导向则存在鼓动客户盲目操作等问题,缺乏长期经营的规划,难以形成稳定且持续增长的盈利模式。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券商经营数据信息所示,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券商经营数据如下表所示:

四、券商投资顾问业务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券商投资顾问业务处于业务探索期,可作为转型起步期突破口,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客户对资产增值和优质服务的需求逐步旺盛,券商应该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塑造核心竞争力。面对行业发展趋势,我们对券商投资顾问业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准确定位,突出特色

投资顾问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服务性。投资顾问提供的服务应当具有针对性,了解客户实际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推送与其实际情况相匹配的产品。投资顾问业务中的营销应当是以客户为导向的,突出产品与服务特色,在了解客户的基础上向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供其选择。

(二)培训人员,完善考核

券商投资顾问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团队。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投资顾问团队,完善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考核制度是券商业务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培训人员,组建团队,合理分配券商内部资源,建立标准化的考核制度与服务体系,实现券商投资顾问业务的发展目标。

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1.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之间资金拖欠问题严重。普遍存在的资金拖欠导致了企业资金紧张、三角债问题慢慢的凸现出来,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信水平,从而导致企业贷款受到进一步的限制。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保证资金的市场运营效率,习惯于将有限的资金贷给那些资信水平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由于资信水平,难以获得低息贷款,甚至一些中小企业根本没有参加任何资信评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想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只有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有可能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解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谓由来已久,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中小企业普遍经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

(2)中小企业中可以作为质押物的企业资源十分有限。

(3)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落后,企业信息透明化水平低。

(4)中小企业资信水平普遍比较低,监管体系不健全。

2.2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通过研究发现银行利率和贷款人的违约率觉得了银行的预期收益率,但是贷款人的违约率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所以说银行为了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率,会选择提高贷款利率,而这种状况下,那些违约率比较低的顾客会被过高的贷款利率吓退。银行为了规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高风险,而转而将有限的贷款贷给那些大企业。

2.3外部环境的影响

我国各级政府职能的选择性失效、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不成熟、社会担保机制不完善、供应链金融技术环境不成熟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外因。

(1)各级政府职能的选择性失效。

(2)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

(3)社会信用体系不成熟。

(4)社会担保机制不完善。

(5)供应链金融的技术环境不成熟。

2.4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核心企业习惯性的只从本企业的财务运营角度独立的思考问题,只重视自身的利润水平,忽视了供应链其实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其他配套企业的财务状况会对核心企业的管理运营产生巨大的影响,核心企业专注于降低自身企业的运营成本,甚至不惜将这些成本转嫁给中小企业,这种做会发导致供应链中小配套企业资金紧张,影响他们的生产,最终又会反过来影响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最终结果将是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都会受到影响。

3.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主要模式

供应链金融业务自产生以来,受到了银行、物流企业、供应链成员普遍的关注,在这些市场主体的探讨和实践下,摸索出了几种适合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模式,比较常见的有由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由银行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由供应链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3.1由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传统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包括运输、仓储管理、配送等。这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原则上不拥有商品,而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需要的物流服务。供应链金融产生之后,一些具备资金、技术条件的物流企业,开始谋求与银行进行合作(有的物流企业甚至选择直接收购商业银行,将其改造成企业的一个部门,例如美国联合包裹公司收购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创新和挖掘供应链金融产品。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金融服务的提供主体有能力严格的控制存货、在途物资等抵押物的流向,便于施行风险控制,也就是说物流企业在商品流通方面的优势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同时,由于这些物流企业与商业银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双方在相关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上具有很强的合作性和互补性,供应链金融业务是物流企业拓宽业务领域的新型途径。

3.2由商业银行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商业银行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他具有从事相关金融业务活动所需要的资本,以盈利为最主要的目的,照章经营,依法纳税,自负盈亏。供应链融资业务最主要的参与主体就是商业银行,没有银行的积极倡导供应链金融业务就无法开展。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融资业务,目的在于构建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中小型配套企业之间的低交易成本和高现金流动性,使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得以凭借他们的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获得继续在生产所需要的流动资金融资,银行通过相应的风险测评操作,可以用大企业的低信用风险替代中小企业的高信用风险,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化水平比较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电子交易平台,这更加增强了银行参与并主导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信心。

3.3由其他供应链成员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及案例分析

除了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之外,供应链成员也可能会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倡导者和主导者。通常情况下,供应链金融的倡导者都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比较常见的有供应商代买家持有库存模式(Vmi)、制造商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mmi)、销售商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Smi)。

(1)供应商代买家持有库存模式(Vmi)

供应商代买家持有库存方案是一种新兴的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这种模式可以让供应商提供担保的中小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从而缓解供应链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资金约束问题。这种模式下,供应商管理库存,将中小企业提供给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半产品等控制起来,中小企业作为融资资金的需求方和库存抵押物品的提供方,供应商对这些库存商品进行监督管理,并从银行获得授信,银行和供应商、中小企业签署协议,以供应商控制的流动资产为抵押物,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等融资服务。有了库存半产品、原材料这些流动资产作为抵押物,并且供应商作为中间商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担保,因此商业银行认为这起情况下风险比较小。供应商代买家持有库存模式(Vmi)的运行原理如图4-1所示:

(2)制造商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mmi)

制造商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也是一种存货代为占有解决方案,这种模式下制造商负责管理库存,这些库存(下转第59页)(上接第57页)不仅包括中小型供应商提供的成品、半产品、原材料,还包括这些中小企业的设备,这种模式下制造商为上游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中小企业可以凭借较低的成本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从而缓解供应链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资金约束问题。制造商管理这些抵押物,将中小企业提供给生产企业的物资和设备控制起来,中小企业作为融资资金的需求方和库存抵押物品的提供方,制造商对这些库存物资和设备进行监督管理,并从银行获得授信,银行和制造商、中小企业签署协议,以制造商控制的流动资产和设备为抵押物,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等融资服务。有了库存成品、半产品、原材料这些流动资产和中小企业提供的设备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并且制造商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担保,因此商业银行认为这种情况下风险比较小。这种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在产品的制造阶段采用,一旦出现问题制造商和这些需要融资的上游中小企业一起补偿银行的损失,制造商有义务审核其余中小企业签订的合约的合法性,与商业银行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制造商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mmi)的运行原理如图4-2所示:

(3)销售商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Smi)

销售商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产生和发展在连锁零售行业里,一些零售巨头经济实力雄厚,资信水平高,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足够的抵押物向银行获得贷款,他们将中小型供应商的供货代为占有,这种模式下销售商负责管理库存,按照合约要求为上游中小生产企业提供担保,中小企业可以凭借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从而缓解供应链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资金约束问题。销售商管理这些抵押物,将中小企业所生产的商品控制起来,中小企业作为融资资金的需求方和库存抵押物品的提供方,从银行获得授信,银行和销售商、中小企业签署三方协议,由商业银行负责向中小生产企业提供贷款等融资服务。销售商作为整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担保,因此商业银行认为这种商业模式的风险比较小,一旦出现问题销售商将和中小型生产企业一起补偿银行的损失。销售商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应用在产品的销售阶段,销售商作为中小企业的担保人,也有责任保障其与中小企业签订的生产合约真实有效,与商业银行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销售商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Smi)的运行原理如图4-3所示:

4.结论

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信息化;SaaS;商务智能

目前国外零售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零售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商务智能是提升零售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但由于传统的商务智能存在费用高、实施及维护困难等缺陷,使国内众多的零售企业望而却步。而SaaS模式的商务智能拥有低成本、易使用、服务提供商全权维护等特点,非常适合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现状。

1.SaaS及商务智能概述

SaaS(SoftwareasaService),意为软件即服务,又称软件服务化,是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类型。SaaS供应商将软件统一部署在服务器上,用户根据自身需要提出定制要求,根据定制软件的数量与使用时间付费,供应商则通过互联网提供相应的软件服务,购买者无需购置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更不用担心软件的更新与维护,只需坐在计算机前打开浏览器,便可立即获取最新信息。

 商务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简写成Bi)通俗的讲就是能够帮助企业对自身业务经营做出明智决定的工具,主要包括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以及联机分析处理,是目前零售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之一。

  2.SaaS在零售业商务智能中的应用现状

在国内,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对商务智能的认识相对落后,因此应用商务智能的零售企业比较少。相比于国内,在国外商务智能已广泛应用于零售企业中。值得指出的是,它已不是单一的使用商务智能,而更多的是与其他信息系统相结合使用。如沃尔玛的业务模式就是将商务智能方法与企业资源整合计划相结合,在供应链企业节点中相互依托,充分挖掘现有客户关系,维护顾客忠诚度,并集成一系统列的信息收集处理技术融入到自己的连锁零售终端运营中,使连锁业信息化进程衔接得当从而进一步拓展了信息治理范围[1]。

尽管国外零售业应用商务智能比较多,但由于SaaS模式的商务智能刚起步不久,尚不成熟,所以在零售业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随着SaaS逐步发展,SaaSBi必将会受到广大零售企业的青睐,特别是中小型的零售企业。

3.SaaS在零售业商务智能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SaaS模式的商务智能具有许多的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于零售业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1)认知度问题

目前零售企业对SaaS以及商务智能的认知度较低,SaaSBi的应用在企业内部势必会存在重重阻力。另外,使用SaaS就相当于it外包,这必将会使it部门及相关人员对SaaS模式产生抵触心理[2]。

(2)数据存储保护问题

数据仓库是商务智能的核心,它存储着企业的各种历史信息。它是建立在SaaSBi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上,这就存在着一个疑问:服务商存储数据的安全保护方案是否有抵御互联网黑客和病毒的攻击的能力[3]。零售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进、销、存以及客户信息等数据,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商业机密数据。这些数据都存储在SaaSBi供应商服务器端,万一遭遇到黑客或病毒攻击,造成数据丢失或损坏,后果将不堪设想。

(3)网络问题

网络问题包括数据传输速度问题、数据传输安全问题以及网络故障问题。①数据传输速度问题。零售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企业需要按"周"甚至是"日"将数据导入到数据仓库中,以便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日常业务做出决策。然而,企业使用SaaS模式的商务智能时是通过互联网而非企业内部局域网来传输数据,对于零售业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在传输上就存在着速度的问题。尽管现在网络速度已经非常快了,但对于数据仓库级别的数据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带宽瓶颈。②数据传输安全问题。由于商业数据是在客户端浏览器和服务器端之间传输,所以还存在着传输安全的问题,比如传输过程中被黑客截取等问题。③网络故障问题。商务智能工具必须保证7*24小时可用,但网络不稳定性变数太大,数据随时通过网络传输,万一网络出现故障(如断网等现象),整个商务智能系统将处于瘫痪状态。

(4)集成问题。

目前零售企业已经从早期的手工处理各种业务数据阶段发展成为应用各种信息系统帮助处理各种日常业务数据。这其中的系统涉及有生产、销售、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以及财务等方方面面。然而,搭建商务智能的基础数据正是来自于这些基础底层信息系统中,因此,将这些企业内部的管理子系统与SaaSBi进行整合、集成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也是相当困难的。一方面,基于SaaS模式的商务智能是架设于远端服务器上的,要将它集成到企业内部其他系统中是非常困难的;另一方面,这些子系统往往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步开发实施的,因此,基于SaaS模式的商务智能能否与企业现有子系统及数据库之间实现无缝集成是个问题。

(5)信任度问题

信任度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方面,SaaSBi的特点就将数据仓库等相关数据都存放在服务提供商端,服务提供商的技术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可以很容易就接触用户的商业数据;另一方面,由于是SaaSBi是租用软件,万一服务提供厂商倒闭或是破产,服务提供商是否能保证将企业所有数据完整的归还给企业,这就是服务提供商的一个诚信问题以及企业对提供商的信任问题。另外,即使服务提供商将数据全部完整无误的交还给企业,企业在没有商务智能分析工具的基础上有这些数据也产生不了任何作用,做不了任何决策。对于零售企业这种需要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的企业来说,这种后果必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4.结束语

尽管目前SaaS在零售企业商务智能中的应用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但只要发现了问题,就肯定会有解决的对策。相信SaaS模式必将成为未来的商务智能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中小零售企业来说,这是它们加快信息化进程、提升竞争力的大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重重挑战。

参考文献:

[1]苏磊.零售企业Bi应用的前景透析--基于peSt分析的趋势预测[J].信息与电脑,2010,(11):35-37

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Rea;ReaC;DCa;电子商务

步入信息经济时代,网络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促进了电子商务这种新型商业经营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其经营理念、经营手段以及商业流程明显有别于传统企业。如果在其应用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企业习惯采用的DCa(Debit-Creditaccounting)会计模式处理有关业务数据,将不能完全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相比而言,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会计系教授麦卡锡(mcCarthy)1982年提出的Rea/ReaC会计模式,比传统DCa会计模式更为适合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对推进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Rea/ReaC会计模式基本思想

Rea(Resources-events-agents)会计模式也被称为资源―事件―人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企业业务过程和业务事件的本质最终决定如何采集、存储和使用数据。故而对每个经营业务事件,只需存储事件内容、当事人、相关事项、时间和发生地点等几方面内容,采用类似e-R图原理构建的Rea业务流程模型图,就可以得到所有决策所需的财务和管理信息。

而ReaC会计模式则是在Rea模式基础上加入承诺(Commitment)。所谓承诺是指尚未发生的经济事件的协议或计划,可使用任一种文件形态或使用口头会谈来作为文件形态,是人即参与者间共同接受的协议形式,例如采购订单、契约、口头承诺等。相比Rea模式,ReaC模式中加入的承诺部分可供作为执行交易、记录责任的基础,进一步强调了文件与记录的重要性。

二、Rea/ReaC会计模式有利于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Rea/ReaC会计模式能真正摈弃传统DCa会计模式始终围绕复式借贷记账法的基本思想,有创见性地提出语义化存储所有经营业务原始数据的思想和方法,与电子商务的业务处理需求不谋而合,更为适合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利于促进电子商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平滑连接

电子商务与现有财务系统平滑连接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电子商务研究中令人头痛的问题之一。问题主要出在电子商务对于整个交易事件过程的记载是通过对最原始的事件数据本身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实现的。也就是将交易过程中所发生的订购单、发货单、付款单、往来邮件等直接存储进数据库,而现有财务系统多是基于传统DCa会计模式开发的,尽管也做了不少的革新,但其核心的借贷记账思想和方法没有改变。这意味着电子商务系统收到的业务文件数据必须由专业的会计人员转换成对应的借贷分录,再传送给财务会计系统记账,才能完成两系统之间的连接,这就造成了信息系统间的集成不够平滑。

如果对财务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都基于Rea会计模式来开发,那么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因为Rea会计模式不需要有借贷分录,直接以原始形式存储所有的经营业务事件数据,财务系统后期的一切分类、统计、编制输出报表等处理都是以这些原始业务数据为基础进行,与电子商务系统中存储的数据保持了一致,不再需要在两系统间做转换,从而可从根本上解决电子商务系统与财务系统间的平滑连接问题。

(二)利于推进电子商务流程进一步精简、优化

企业电子商务业务的展开涉及到企业间的相互连结,整套流程应高效、快速。在现有DCa模式下,因为缺少一种方法和手段,尚无法检测电子商务流程中是否存在不必要的事件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速度。而若将Rea、ReaC会计模式应用于电子商务,则能够透过专注于电子商务所发生的各种事件,达到有效简化电子商务流程,减少重复、减少无附加价值事件的目的。其原理在于Rea/ReaC会计模式将经济活动涉及的实体(entity)分为三类,分别是资源(resource)、事件(event)、人(agent)也称参与者,其中资源与事件关系也称之为存量―流量(stock-flow)关系,资源为存量,事件为流量,用以表示资源流入和流出事件,即增加或减少资源事件。Rea/ReaC会计模式运用存量―流量关系,以简单且一致的方式连结各个流程,将多个企业的供应链相互连结,使所有作业能环环相扣,令企业资源能通过这种存量―流量的一致性连结在各个作业间移动。基于这种一致性连结,各个企业即使作业流程不同,仍能通过Rea模式与其他企业系统相互整合,并简化不必要的企业流程,达到精简、优化电子商务流程的目的。

(三)利于加强B2B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分享与信息传递

首先,Rea/ReaC会计模式突破传统信息采集、处理方式,以“事项”相关的原始数据作为其处理信息的起点,不再只局限于货币信息,而是将许多与决策相关的非货币信息也都包括进来,例如将销售、商品、顾客有关资料合并在一起处理,将顾客信用评估、顾客种类以及其他有利于顾客评估的资料都作为非财务信息囊括进来,大大拓展了信息处理范围。这种变化使得B2B(BusinesstoBusiness)电子商务环境下所有与企业有接触的参与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取到相关财务及非财务信息,打破了传统DCa模式下只能提供财务信息,仅供参与者单从货币计量的角度去衡量企业经济活动及结果的局限,信息分享面更广、分享度更高。

其次,Rea/ReaC会计模式通过存量―流量的管理和运用,使企业间资源结构及流程作业间的连结具备一致性,令信息在其间的传递更为流畅。同时,电子商务网络化的环境有效保证了事件发生的当时,信息马上就能输入并存于数据库,从而使数据库中的事项信息永远保持最新、最快,提高了信息传递及更新的效率。

(四)利于明晰电子商务执行交易与记录责任的依据

由于电子商务是一种借助网络来完成交易和管理的商业经营模式,故其交易对象不受任何地域的限制,这使得电子商务在应用时必须要解决和克服在交易过程中如何能做到确认交易对象或是交易的参与者,以及由此产生的交易双方之间的承诺应如何表达的问题。传统DCa会计模式从财务信息角度出发,显然不能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若采用Rea/ReaC会计模式,则因为Rea模式本身就是围绕资源、事件、参与者三大实体来采集、存储业务事件信息的,故而较容易解决确认电子商务交易对象或交易参与者的问题。至于交易双方之间承诺的表达问题,则可以通过ReaC模式中加入的承诺(Commitment)部分解决。

日裔美籍会计学家ijiri早在1975年就提出,承诺是指同意去执行已决定将增加或减少资源的经济事件。mcCarthy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Rea/ReaC会计模式后,又于2000年对定义中的“执行”一词作了进一步解释,认为“执行”具体是指转移执行一份契约,或转换执行一个计划。例如,销售时执行属于契约一部分的销售订单,生产时执行属于生产计划一部分的生产订单。同时mcCarthy也提出当交换中存在对偶性关系时,其承诺之间将存在相对性关系。例如,买方向卖方订购商品,当买方承诺支付时,应准备现金及执行对订单的承诺;同样的,卖方承诺将运送商品予买方时,应准备商品及执行对销售发票的承诺。买方的承诺可为销售订单,而因相对性关系,卖方的承诺应为销售发票或提货单等文件。由此可看出,承诺的加入,使电子商务模式中执行交易与记录责任的依据更为明晰,这一点在电子商务商机无国界的经营模式下显得尤为重要。

三、当前运用Rea/ReaC会计模式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障碍

尽管将Rea/ReaC会计模式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能有力促进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因为种种原因,当前这项工作的开展尚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首先,Rea/ReaC会计模式有关思想的提出至今不足30年时间,其间宣传力度亦不够,还有相当多的人甚至从未听说过Rea/ReaC,更谈不上理解和应用;其次,已有几百年历史的DCa会计模式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造成了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势,这种习惯性思维会令人们对Rea/ReaC会计模式这种新的思想和方法有一定排斥;最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Rea/ReaC会计模式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才刚刚起步,尚不够成熟与完善,这使其应用和推广产生了一定风险和难度。

这些都是在应用Rea/ReaC会计模式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并不是靠某一个个人或某一个企业能解决的,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并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与改进,才能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解决了这些困难与问题,Rea/ReaC会计模式就能与电子商务很好地磨合,有力促进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这也是社会进步与改革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崔春.Rea会计模式与财务会计框架的一致性研究[J].财会研究,2009(4).

[2]姚靠华,段金文,等.基于Rea的企业信息系统整合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6).

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共同配送;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87-04

1引言

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是网络购物的爆发式增长,提高了对物流配送的需求,产生了诸多问题。第一,很多电商企业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状况,在不同地区分别建立自己的物流仓储设施。这样容易出现在顾客聚集的城市重复建设,在顾客分散的偏远地区物流仓储设施不足的现象[1];第二,电商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相继推出了“次日达”、“半日达”、“一日三送”及由消费者自行决定收货时间的“定时达”等服务,这会增加物流配送成本[2];第三,垂直型电商企业纷纷向网上综合购物中心转型,随着规模的扩大,订单数量大幅上升,对物流配送提出更高要求;第四,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最后1千米,出现大量重复投递现象,引起交通拥挤、环境噪声及车辆废气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3]。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求引入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物流配送模式。因此,共同配送作为一种既有利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又能够降低配送成本的物流配送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4]。

2电子商务共同配送概述

2.1共同配送的含义

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起源于日本,又称作协同配送(collaborativedistribution)、联合运输(consolidatedshipment)或者合并运输(merge-in-transit)。汤浅和夫[5]将共同配送定义为:共同配送即为了提高车辆车载利用率,将单个公司较少的配送量与其他一个或者多个公司集中起来,在单个公司配送合理化的基础上,联合其他公司达到联盟整体配送的进一步合理化。我国关于配送的国家标准(GB/t18354—2006)中对共同配送的定义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

共同配送的实质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在互信互利的合作基础上,对不同商品进行优化组合后再进行配送,以此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配送成本,快速反馈信息,促进整个社会商品高效流通的配送,其核心思想是在资源共享的理念下,建立企业联盟[6]。何明珂[7]指出共同配送并不仅限于几个企业物流作业环节的联合,还包括物流资源、物流设施及设备、物流管理的共同化。

2.2共同配送的特征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除了具有传统物流配送虚拟性、实时性、个性化、增值性的特征外,还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等基本特征[8]。

宾厚[9]指出物流配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信息搜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物流配送自动化,指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配送网络化,指物流配送体系的通信网络化和组织网络化,以及所谓的企业内部网络化;物流配送智能化,指物流配送作业运用大量的运筹和决策方法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物流配送柔性化,指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多批次、短同期”等特点,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实现配送活动的柔性化。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共同配送是在长期物流运作中形成的一种配送模式,宾厚等[10]将共同配送在日本的产生归纳为3点原因: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导致多家配送企业并存,资源无法合理分配和利用。②提运货频率增高,引发了交通拥挤、环境噪声及车辆废气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③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物流配送更加高效。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状与当初的日本非常相似,于是,很多学者认为电子商务开展共同配送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杨建华等[11]对三种不同模式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证明,共同配送与第三方物流在发展城市绿色物流配送方面,比企业自营物流配送具有更好的环境效益。

王孝坤等[12]指出面向社会效益的城市共同配送是研究为减轻货物运输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影响而推动的集约化货运组织方式。对于货物周转量和市内配送量日益增长的大城市而言,共同配送的推动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杨浩雄等[13]从安全库存和日常库存控制两个方面建立了虚拟共同配送系统的库存控制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当多个企业构建虚拟共同配送系统后,各企业均可降低安全库存和经济订货批量,同时不会增加各企业的库存成本。

李丁等[14]提出了在虚拟环境下3pL企业实施共同配送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得出共同配送具有增加单车装载量,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运力资源有效利用的优点。

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包括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两个方面[15]。从社会角度,实现共同配送主要有以下好处:①减少社会车流总量,改善交通运输状况;②通过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③可整合制造业者、批发业者、农业生产者及一般零售业者,有效强化弱势生产供应者,健全商业渠道,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④整体规划建立物流专业园区,解决企业土地需求困境,提升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从企业角度,实现共同配送主要有以下好处:①达到配送作业的经济规模,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②不需独立投资物流系统建设,可以节省企业的资源;③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业务的成长与扩散;④能够利用更大的销售网络,与同行业者共存共荣。

3.2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运营模式研究

根据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电子商务共同配送主要有横向共同配送、纵向共同配送、区域共同配送、末端共同配送四种运营模式,下面将对这四种运营模式进行分析。

3.2.1横向共同配送

如图1所示[16],横向共同配送运营模式是指企业在开展共同配送前,就包装货运规格完全实现统一,然后建立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共同购买运载车辆,企业间的货物运输统一经由共同的配送中心来开展。

横向共同配送运营模式能够减少企业对物流固定资产的投资,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有利于实现专业化,配送水平也相对较高。但是,这种运营模式的最大缺陷是配送中心管理杂乱,企业间合作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等问题。另外,由于配送业务的共同化和配送信息的公开化,企业自身有关商品经营的机密容易泄露给其他企业[17]。

3.2.2纵向共同配送

如图2所示[16],纵向共同配送运营模式是从供应链的角度考虑电商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开展的共同配送模式,核心是上下游企业间实力较强的一方拥有配送中心或配送网络,部分或全部完成与另一方企业之间的货物配送任务,是物流配送过程的集中化、共同化。

纵向共同配送运营模式能够有效缩短订货提前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货物是由供应商直接递送给客户,降低整个供应链库存水平及货物运输成本。但是,这种运营模式使企业丧失了因为保有安全库存而得到好处的机会,而且给供应商品牌的识别带来麻烦[18]。

3.2.3区域共同配送

如图3所示[19],区域共同配送运营模式指由电商企业在互信互惠的基础上组建一个虚拟的物流联盟。在虚拟物流联盟的组织之下,由各电商企业共同组建区域共同配送中心,进行共同配送。

区域共同配送运营模式能够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物流配送成本;配送路径可以在配送网络上整体优化,进而提高了整体配送效率。但是,由于多个企业共同配送,商品种类、管理模式存在差异,共同配送必须实现标准化,不能满足每个电子商务企业的全部需求,势必降低物流配送服务水平[20]。另外,随着合作企业数量的增多,加大了信息管理及货物跟踪的难度[21]。

3.2.4末端共同配送

如图4所示[22],末端共同配送运营模式指以社区或者学校一千米为半径,为同一区域的快递公司和电子商务企业设立共同配送中心,统一协调配送货物,降低物流成本[23]。

末端共同配送运营模式具备横向整合资源能力,减少了客户收货次数,提高了末端配送效率。但是,共同配送点属于独立企业,存在着“二重委托”问题,导致货到付款等商流物流相结合情况更加复杂,容易出现责权不清。而且,物流配送是电商企业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唯一环节,采用末端共同配送不利于企业了解客户需求。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共同配送运营模式具有以下优劣势:①横向共同配送,能较好地解决信息化和专业化问题,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但存在管理隐患,不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②纵向共同配送虽然兼顾了管理隐患,但无法保证专业化要求,而且给供应商品牌的识别带来了麻烦;③区域共同配送比较合理地兼顾了管理主体及理念,在信息化、专业化方面做到了能集中力量运行,在物流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加分方面效果也更加明显,这非常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不利于电商企业提供差别化服务;④末端共同配送在整合资源、提高配送效率、解决交通问题上有很大优势,但存在着配送企业内部管理的风险与所有权转移的风险。

4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信息平台研究

有效地利用信息和现有的资源履行客户订单,是电子商务共同配送成功的关键[24]。由于共同配送涉及多个企业,需要管理的货物可能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种,要使共同配送能够高效运作,需要建设共同配送信息平台,实现对企业及货物的有效管理。

袁义等[25]指出共同配送信息平台的设计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持,通过对物流各个环节进行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并结合运输、交通、贸易等方法的理论与实务的实现,从而实现将消费者所需物品以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方式、最小的成本送到指定地点。该信息平台设计目的是将不同企业的货物整合到一起,统一进行配送,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配送成本。郑颖[26]指出电子商务环境下共同配送信息平台的建设原则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协调与市场化运作有效结合;兼顾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开放性与安全性。

宋心宇[27]指出共同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应能够监控货物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的全过程。系统功能模块包括:系统设置与系统维护模块、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仓储管理系统模块、配送加工系统模块、运输管理系统模块、数据报表中心模块、物流计费系统模块、成本核算系统模块、客户服务系统模块。宾厚[28]指出基于电子商务的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商品进销功能、商品配送功能、商品流通加工功能、仓储保管功能、信息处理功能。

李为为等[29]设计提出了城市共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B/S的架构。许国兵[30]构建了面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共同配送信息平台系统,指出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柔性调度技术、虚拟库存管理技术、XmL技术等。

信息管理是阻碍电子商务共同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对共同配送信息平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结论

共同配送是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总体趋势,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研究与实践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主要有四种,即横向共同配送、纵向共同配送、区域共同配送、末端共同配送。每种运营模式各有其优劣势,电商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状况,选择适合的运营模式。电子商务共同配送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平台的建设,信息的传递与共享是共同配送成功的关键。电子商务共同配送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企业之间管理协调问题,成本分摊与利益分配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开钊.“十二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发展与展望[J].中国经贸导刊,2011(24):13-15.

[2]周志成.电子商务物流回顾与展望[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9):58-61+8.

[3]punakivim,YrjolaH,HolmstromJ.Solvingthelastmileissue:receptionboxordeliverybox[J].internationalJournalofphysicalDistribution&Logisticsmanagement,2001,31(6):427-427.

[4]Karkkainenm,ala-Riskut,Holmstrom,J.increasingcustomervalueanddecreasingdistributioncostswithmerge-in-transit[J].internationalJournalofphysicalDistribution&Logisticsmanagement,2003,33(1):132-148.

[5]汤浅和夫.物流管理入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59-71.

[6]胡从旭.浅析共同配送[J].交通企业管理,2010(9):50-51.

[7]何明珂.现代物流与配送中心:推动流通创新的趋势[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52.

[8]刘文芳.电子商务物流中的联盟配送研究[J].中国商贸,2011(20):111,112,119.

[9]宾厚.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8(9):95-96.

[10]宾厚,袁义.共同配送——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新趋势[J].包装工程,2007(10):129-131.

[11]杨建华,郭继东,马书刚.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估[J].城市问题,2012(12):37-41.

[12]王孝坤,杨飞,杨东援.面向社会效益的城市共同配送研究进展[J].物流技术,2007(3):1-4.

[13]杨浩雄,何明珂.虚拟共同配送系统库存控制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48.

[14]李丁,黄远新,田红英,等.虚拟环境下3pL企业实施协同配送的仿真研究[J].物流技术,2009(7):117-120.

[15]陈然兰,洪杰,孙彦飞.共同配送模式研究综述[J].消费导刊,2009(9):108,110.

[16]周仕仁.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0(11):56-58.

[17]刘小东,尚鸿雁,许志强,等.基于共同集配模式下的广西对东盟物流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2(13):35,38,102.

[18]olearyDe.Reengineeringassembly,warehouseandbillingprocesses,forelectroniccommerceusing“merge-in-transit”[J].informationSystemsFrontiers,2000,1(4),379-387.

[19]付强.B2C电子商务企业区域共同配送系统的构建[J].今日科苑,2010(4):251.

[20]王乐鹏,刘轩,张世翔.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研究[J].商业经济,2012,no.40517:44-46.

[21]ala-Riskut,Karkkainenm,HolmstromJ.evaluatingtheapplicabilityofmerge-in-transit[J].internationalJournalofLogisticsmanagement,2003,14(2):67-82.

[22]刘涛.快递最后百米问题探究[C]//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2012:53-56.

[23]第七章“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预测[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2(3):36-38.

[24]LeeHauL,whangSeungjin.winningthelastmileofe-commerce[J].mitSloanmanagementReview,Summer2001,42(4):54-62.

[25]袁义,宾厚.基于电子商务的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信息平台构建框架及策略[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2):53-54.

[26]郑颖.电子商务环境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2(8):138-139.

[27]宋心字.共同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规划及关键技术研究[J].系统工程,2004,增刊:25-27.

[28]宾厚.基于电子商务的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信息系统探析[J].电子商务,2009(12):27-28.

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石化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

供应链库存管理从满足顾客需求角度出发,在整个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为了提高物质库存管理的效率、降低相应环节的成本和提供相关信息等方面进行的实施、计划以及控制。供应链库存管理属于物流管理范畴,是其延伸和拓展,供应链库存管理报不仅包含商品流通,而且包括企业各环节的协调和各环节业务流程的调整等。近年来,在石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管理层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视不断提高。同时,库存管理在石化企业经营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库存管理在供应链各环节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库存影响石化企业供应链条一定环节的成本,同时制约供应链条整体的功能和竞争水平。因此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理念的形成使得企业不能在使用局部最优的办法运作库存管理,应该从供应链上各环节合作的角度来管理企业库存,以此来提高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率。石化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注重供应链条各环节之间的长期协调、合作,即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制度安排。石化企业要确保供应链的竞争优势,要做到整个供应链中库存的优化配置,这样一方面降低了石化企业的运营成本,又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质量。

一、石化企业供应链环节的不确定性和库存管理

(一)供应链环节不确定性

石化企业供应链各环节库存分为两种:一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库存问题;二是产成品物流环节的库存问题。石化企业供应链各环节存在的不确定性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连接的不确定性,即石化企业部门之间功能衔接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企业间合作层面上,因此需要增加各企业及其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另外是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即石化企业内部低效率的控制机理对企业供应链的不确定影响,制约机制低效率是企业经营管理不确定的根源,因此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提高企业间各环节的稳定性。石化企业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主要根源在于供应商的不确定性,生产商的不确定性,顾客的不确定性。

(二)供应链各环节中库存管理问题

现代石化企业供应链的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供应链的战略规划问题;供应链各环节反馈信息问题;供应链各环节的运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变现在以下形式:一、缺乏供应链的整体思想。表面来看供应链整体效益依赖于供应链各环节的效益,如果供应链各环节各自为政,不注重企业整体的长期利益,那么供应链各环节中库存管理的效率就会较低;二、各环节信息反馈的低效率。石化企业供应链中各环节之间的库存数据、需求变化、生产计划供应链管理过程的重要信息资源,这些信息存在于供应链的不同环节之间,石化企业要做到高效库存管理,需要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反馈;三、忽略不确定性的影响。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如物流运输情况、顾客需求变化、客户需求变化、原材料的供应、生产的不确定性等;四、库存管理方式简单化。对物流企业和生产经营性企业来说,库存管理的目标都是确保供应链各环节经营的持续性,避免不确定情况;五、供应链各环节缺乏合作、协调。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调动各环节的资源来确保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协调的目的在于使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顺畅地传递,从而使整个供应链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的需求,达成优化的供需关系,以此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二、石化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模式

(一)传统库存管理模式-SCm

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将库存管理分为两种模式:独立需求、相关需求。前者采用订货点eoQ模型管理,后者采用原材料需求计划管理。生产过程中的产成品库存管理属于独立需求库存问题,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库存管理属于相关需求库存问题。在整个供应链中,供应商、分销商、制造商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自己的库存管理问题。供应商的库存管理问题为独立需求库存;制造商的中间产品的库存为相关需求库存问题;分销商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有自己的库存,其属于独立需求库存。

(二)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该模式的目标是供应链各环节运营成本最小化,各企业间达成一个共同的协议,由供应商独立、专一管理库存,并对协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不断提高库存管理的水平。即供应链其他环节的企业不再进行各自的库存管理,由供应链中供应商集中管理库存。这样就解决了下游环节企业自身技术和信息系统的限制,从而使下游企业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研发。

(三)联合库存管理模式-Jmi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主要的特点在于风险分担,这种模式促使供应链各环节的共同参与、制定库存管理计划,加强供应链中各环节中企业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相互之间合作、协同,保持供应链上下游环节间的库存需求的相互适应,这样做可以避免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生产造成的影响。石化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不再是上下游各环节各自为政的单一库存管理,而是形成一个调配整个供应链的库存达到生产过程的顺利完成。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建立原材料库存管理协调机制,进行原材料联合库存管理;分销商和制造商之间建立销售库存协调机制,进行销售联合库存管理。

(四)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库存管理模式-CpFR

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库存管理模式是一种现代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新模式,有利于改善石化企业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合作、协调关系、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提高供应链功能发挥和预测精确性。准确地说,作、计划、预测与补给库存管理模式运用技术模型来处理库存管理问题,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共同管理业务流程达到改善供应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预测的精确性,提高顾客满意度,完善企业库存管理。

三、对我国石化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建议

自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概念出现后,传统形式的库存管理的过程中就和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不太相适应了。我国石化企业要想做好供应链库存管理,需要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治理结构,需要企业间进行合作,还需要进行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

实行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首先要变革经营管理的理念。在进行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日常实践中,需要高级管理层自上而下的推动、监管,促使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建立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从而使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石化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成为现实的目标,再者企业的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很重要。企业实施供应链库存管理需要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来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促进并且影响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设计、再思考,达到用服务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物流速度等指标来衡量的过程。

所以,我国石化企业首先要在企业的业务流程基础上,对企业经营管理部门重新定位,在现代信息、科技的基础上形成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尽最大可能挖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对需求顾客的服务水平。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有:一、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打破传统企业内部分工形式,按照新情况下企业业务流程的要求对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职能重新定位;二、企业业务流程再造通过跳跃式大刀阔斧地变革而不是靠循规蹈矩的演进实现石化企业供应链库存高效管理;BpR(业务流程再造)是通过对传统企业职能彻底性的改变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三、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不单单是考察一个单一企业的业务流程,而是从跨企业、跨部门的视角来实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四、企业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后,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通过密切协作、互相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育海,武树东,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7(02Z)

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直销;发展;盈利模式

一、B2C电子商务概念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买卖双方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B2C即=BusinesstoCustomer。B2C电子商务通俗的说法是商家(或企业、公司)和顾客使用internet技术或各种商务网络平台,完成商务交易的过程。

二、电子商务下网络直销模式与传统分销的比较

网络直销是电子商务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是指生产厂家借助联机网络、计算机通信和数字交互式媒体且不通过其他中间商,将网络技术的特点和直销的优势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商品销售,直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系列市场行为。与传统的分销相比,毫无疑问,网络直销的优点是多方面的。首先,促成了产需直接见面,企业可以搜集到真实的第一手市场信息,及时了解用户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并针性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疑难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第二,营销人员可利用网络工具,如电子邮件、公告牌等,随时了解用户的愿望和需要,让产品定价、促销合理化,降低营运成本。第三,企业能通过这种点对点的销售模式,不仅可以建立一种较为便捷的购销模式企业还可以与消费者在心理上建立良好的关系。第四,与分销模式相比,企业的统一定价,以及运作的规范化,避免了经销商们的相互倾辆,使原先零售商的利润空间部分转化为消费者节约的成本。

三、B2C电子商务存在的障碍

(1)网络自身有局限性。依靠网站的制作和网页设计家对网页把握向消费者展示商品,消费者认的知感受和实物有一定差异。目前的网络建设公司水平参差不齐,且与商家缺乏对产品理解和营销理念的一致性。(2)交易安全的技术问题和信用问题。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仍然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internet的迅速流行,电子商务被公认为是未来it业最有潜力的新的增长点。然而,在开放的网络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成为电子商务能否普及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其实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问题,如何建立信用关系模式也成为电子商务实现的重要课题。(3)标准问题。各国的国情不同,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和手段当然也存在某些差异,要面对无国界、全球性的贸易活动,需要在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建立相关的、统一的国际性标准,以解决电子商务活动的互操作问题。中国电子商务目前的问题是概念不清,电子、商务离散无序。轻电子,重商务才是长远发展的立足点。(4)配送问题和物流纠纷。我国配送销售组织没有形成一套专业、高效、完备的配送管理系统,这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人们的购物热情,同时现在的物流纠纷事件也让人们对网购的信心大打折扣。(5)电子证据的认定。信息网络中的信息具有不稳定性或易变性,这就造成了信息网络发生侵权行为时,锁定侵权证据或者获取侵权证据难度极大,对解决侵权纠纷带来了较大的障碍。电子凭证、交易合同的真实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以及相关维权保障程序存在诸多疑难症。

四、B2C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新进展

(1)大型网上商店的成熟化。目前可以看到作为B2C商城的代表,靠图书起家的当当网、靠母婴用品起家的红孩子、靠3C产品起家的京东商城,都已经将业务类别扩大,逐步转型成为综合型B2C网站。(2)为了突破和发展呈现专业化。众所周知在电子商务时代的战役全面打响时,也是行业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如何保证生存发展,顺应市场寻求新的盈利机制突破口,不少网站商城都在专注于做专业化服务。赛V网是从事体育用品网上销售、导购、新闻资讯、赛事报道等的综合门户网,把先进的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零售业进行创新性融合,进行专一整合之后,用现代化网络平台和呼叫中心的方式为客户服务,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完美购物体验,十分注重客户服务。(3)传统企业走新兴电子商务之路。最近两年中国的B2C电子商务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我国已经逐渐走出“网络经济泡沫”的阴影,不少传统企业也已经意识到“如果不开展电子商务,以后就无商可务”,新的盈利模式必须建立起来。2011年3月开始运营的中铁快运商城,全国首家物流企业独立建立的网购平台,网罗了全国大部分“名特优”商品,结合其自身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优势,在商户与消费者之间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费用。

参考文献

[1]谭芳芳,金晓青.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B2C类型物流配送模式的经济学分析[J].南方经济.2006(5)

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安全物流对策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electronicBusiness),是指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开放信息的互联网,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是利用网络来进行传统的商业运作的一种模式。因而电子商务就先天地拥有了互联网的相关特征,如全球性、开放性、全天候,以及高投入产出比等特点,因而在全面信息化的当今,有着广泛的发展基础与前景,正在迅速地蓬勃发展起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26%的网民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经常上网购物的人数已达3000万人。

中国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很快。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由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人数众多,因而电子商务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中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从1998年真正开始,之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掀起了一股电子商务的热潮。与此同时,国家相关的信息主管部门也开始研究制定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为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支付、安全可靠和信息设施等方面总结经验,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安全保证,使得电子商务开始了真正的实用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最早的以网络广告推介为主的门户网站模式,开始逐步发展建立起各类B2C、C2C,以及B2B等商业模式。

中国目前主要的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包括卓越、当当、易趣、淘宝、慧聪、环球资源和阿里巴巴等,基本代表了当前国内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模式。细分起来,卓越和当当是类似网上超市的模式,应该属于B2C模式;易趣和淘宝是以个人商铺和拍卖为主导,应该属于C2C模式;慧聪和环球资源是比较典型的中小企业间的交易平台,属于B2B模式;而阿里巴巴则范围更广,综合性较强。另外,国内还存在部分专业性质的交易网站,比如家电业中的海尔等建立的专业类型的交易平台。

国内电子商务起步至今,中间经历了不少模式的变更和冷热起伏。最初是B2C模式的独领,但因为库存、物流、配送,以及回款等方面的麻烦,B2C在国内逐步降温。而近两年以中国巨大的个人网民群落为基础的C2C模式开始风光无限。而B2B则因为交易的专业性更强、额度更高而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势头。总的来说,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是处于上升的趋势,发展速度较快,整体发展态势较好。

二、我国电子商务当前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整体发展势头不错,交易量快速增长,但是我国电子商务因为先天发展的不足因素,还是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我国电子商务的生存与发展。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中的老生常谈,但老生常谈常常说明非常重要且解决得不够理想。可以说目前阻碍个人或企业进行网上交易的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电子交易平台及网络的安全问题。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而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网络交易的安全问题始终是阻碍电子商务全面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采用先进的安全手段,为电子商务提供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是推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另外,电子商务的安全保障除了信息安全技术层面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法律这个有力的保护武器。目前我国关于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为电子商务提供法律上的保障,这将为电子商务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2.物流水平落后

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开放便捷,这主要是因为其交易基本是基于互联网来进行。但整个交易链条中无法回避的环节就是货物的配送问题,这是无法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商务活动中的买方希望尽早拿到商品,通过电子商务这种不见面的方式进行交易的买方就更希望尽早拿到商品,这就要求能有良好的物流作为送货的保障。

但我国现代物流的起步较晚,水平也相应较低,还难以对电子商务提供优质的保障。原本发展较快的B2C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现在逐步让位于C2C,库存和配送等问题的困扰是相当重要的原因。另外在国内现有的电子商务活动中,物流基本只是被动地参与,因而原本不多的物流资源也没有被非常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这就更造成了电子商务饱受物流问题的困扰。

3.硬件基础薄弱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因而其对网络的依赖性不言而喻。我国开展信息化建设时间相对较晚,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够、水平不足,且已经建成的基础网络质量也存在问题,难以适应电子商务进一步快速的发展。

除公共网络设施的建设不足之外,中国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比较薄弱。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投入较少,现有的计算机也主要是作为文字处理工具而存在,并没有形成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更没有利用网络系统来进行企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这就使得作为商务活动重要一端的企业难以开展有效的电子商务,这直接影响到国内电子商务的快速和谐发展。

4.“软件”基础落后

这里的“软件”是指人的思想。中国民众目前对于电子商务理念的接纳程度还比较低,这一方面是因为公众对于新技术的理解程度还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公众对互不见面的网上交易中诚信的担忧。这种状况不加以引导和培养,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国内企业由于管理、经营方式的陈旧和观念的保守,对于电子商务的热情也不高。多数企业还在为信息化的投入成本而犹豫,却没有认识到对一个企业而言,电子商务的运作将会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另外信息化对社会的冲击是巨大且多方面的,现代企业如果不能顺应这种改变,将很难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站稳脚跟。三、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根据以上的分析,上述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面临较大的障碍。为此特提出以下的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1.模式创新

中国电子商务由于技术、资源、商业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其发展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是相对滞后的。中国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而要在不断学习先进国家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情进行有目的的改良和创新。

电子商务绝不仅仅是it产业或者网络公司的事情,而应该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参与并且应该参与的活动。电子商务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建设多少个网络经营平台,而是将网络化的商业、管理等概念带入普通传统产业的企业,使这些企业真正利用互联网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拓展市场空间,建立自有品牌。同时,还应该改变目前商家自己组织物流和第三方物流被动参与的模式,让物流企业主动参与进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使传统产业的企业进入电子商务的广阔空间,让网络真正发挥其开放、广泛、便捷的效力,使商业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各个端点紧密结合,将是中国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大道。

2.技术创新

网络是电子商务的载体,科技的创新将有力地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国内网络的建设大部分还是依靠国外的技术和设备,这对我国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不利。因而要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设更加快速、稳定、安全的基础网络环境,同时争取在网络安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以为用户建立起一个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保证网上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从而使用户可以在多种应用环境下方便安全的使用网络进行商业活动。

3.政府支持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引导。

首先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投入,提高投资效率,建设更加安全快捷的信息网络。其次在电子商务的支付问题上,需要通过银行的信用卡等各种方式来完成交易,而目前我国各银行的网络并不统一或互联,标准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政府来推动标准的统一和互联的建设。交易的安全也需要政府的保护,政府不但要规划建设可信任中心,还应该尽快健全法律法规的建设,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其正常运作加以保护,使电子商务可以健康的发展。

另外政府可以利用其影响力,通过各种渠道对公众和企业进行宣传和引导,提高其对电子商务这样的新生事物的认知度,鼓励企业改变观念、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让电子商务真正与国内的企业结合起来,形成良性的互动。同时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电子商务的信任,鼓励公众更多的参与,从而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4.人才培养

人才是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为保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在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面花大力气,在相关领域的教育方面展开研究。电子商务的学科涵盖较广,既需要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通信等工科方面的内容,也需要在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相关的知识内容,这就为人才的培养增加了难度。

在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应尽快在较多的大学中开展相应学科的建设,联合计算机、电子和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师资共同攻关,建立水平领先、切实可行、适合国情并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学科体系。另外还应该尽快组合科研力量,就电子商务中的it技术、商业、经济、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相关问题广泛开展科学研究,为政府制订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为相关企业经营提供管理咨询。

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篇9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071-02

供应链整体运作成本的最小化是供应链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鉴于供应链库存成本占供应链总成本的比例多达30%,有效地管理供应链中节点企业的库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计划和协调管理供应链中的库存就成为最小化库存成本的重要手段。

1现有供应链中库存管理四种模式

根据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主体及内涵的不同,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模式:

1.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

在这种库存管理模式下,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是割裂的、各自为政的。供应链上的每一个节点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库存并各自管理自有库存,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和库存管理模式而且相互封闭。供应链中传统库存管理模式是基于交易层次之上的由订单驱动的静态单级管理库存的方式。

1.2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是一种供应商和其下游节点企业之间在充分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具有合作性的库存管理策略。首先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要达成一个共同的协议框架,这个协议框架对合作双方来说库存管理成本都是最低的,在这个协议下将库存的管理权和控制权交给供应商。这个共同协议是双方合作的基础,而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会导致共同协议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问题,因此这个共同协议要被经常监督和修正,以使它不断适应新的变化的环境。共同协议的执行要被严格的监督,再完善科学的协议没有认真的执行,双方的合作都将无法进行下去。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是一种决策模式,其基础是整条供应链协商合作,最终目标是合作双方都获得最低库存管理成本。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是一种战略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性策略,是一种库存决策模式。

1.3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是一种在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库存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下供应商握有库存管理权的情况,平衡了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权利责任,共担了风险。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双方的互利合作关系。

联合库存管理强调的是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和策略,使供应链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

1.4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

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建立在联合库存管理模式和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的最佳分级实践基础上,同时抛弃了二者缺乏供应链集成等主要缺点,能同时降低分销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它应用一系列处理过程和技术模型,覆盖整个供应链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分销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库存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的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分销商和供应商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采取了多赢的原则,始终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实施方案,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其他方面的管理。因此,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帮助制定面向客户的合作框架,基于销售报告的生产计划,进而消除供应链过程约束等。

2四种库存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供应链下的企业库存管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库存管理,它不是简单的预测需求与补给需求,而是要通过库存管理使用户获得优质的服务,使企业的利润优化,库存管理的目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企业通过供应链库存管理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包括采用多种指标评价库存策略、不同变化所产生的准确效果;决定库存量时对供应链上不同节点企业各方面的影响;在充分了解库存状态的前提下确定适当的服务水平。通过对客户、生产、运输等资源的平衡利用,企业对供应链中不确定性产生的缺货、延迟等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缓解与控制。

根据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合作程度的高低,可以看出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的演进过程。从最初单纯的交易处理到企业的协同计划决策,进而逐渐地转移到整体的供应链库存管理上来。整个供应链的库存不再隶属于供应链中的某一企业或核心企业,其管理控制权由供应链整体协同计划决定。这种控制权的转移表明供应链中库存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从而保证供应链中各库存主体从系统协作的思想出发,进而保证整体库存的成本削减、风险的降低和供应链的稳定性。进一步对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将会更清楚地发掘供应链整体库存的管理内涵以及更优的管理模式。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研究存在着如下的特点和不足:随着人们对供应链认识的提高,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研究逐步由简单向复杂、由分散化供应链向集成化供应链发展,越来越重视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协调与合作。随着因特网飞速发展和电子数据交换的引入,信息共享将逐步变为实现。因而,将信息融入库存成本建模势在必行。模型对现实做了过多的抽象,忽视不确定性对库存成本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库存成本模型得都以“顾客订货的平均满足率”作为衡量顾客户服务质量的标准,而订货的响应时间、平均缺货次数和缺货时间等更重要的标准却被忽略了。此外,建模时有少有学者考虑到供应链的柔性问题。未能将Jit、供应链延迟等技术有效地融合到供应链库存成本控制模型中。流程重构过程,实施得好,它本身就可带来一系列利益。

寻求一种更合理的库存机制,将是保持供应链的库存运行的稳定性与健壮性的重要途径。探求供应链制度的空间维度(即制度如何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同样也将对供应链库存的管理有重要的影响,比如为了建立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用户必须考虑建立一个合适的外包战略,因为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将库存功能转移到供应商那里,库存外包通常取决于用户自己与供应商的关系,甚至与供应商集合的关系。而各种关系的协调需要在供应链中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来激励与约束供应链中主体的私人行为如机会主义行为。

参考文献

[1]张丹,张根宝等.从mRp到eRp的演变[J].现代机械,2000:5-8.

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篇10

当前小微企业发展确实存在着困难。对这个问题,不仅要从经济的角度加以关注,也需要从社会稳定的角度关注,给予小微企业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有关部门关心和扶持小微企业,是理所当然的。阿里巴巴与小微企业多进行规则协商、价格协商,值得鼓励。

深层次的问题,仅靠利益相关方调整态度,我个人认为,无法根本解决。解决基本面上的矛盾,才是治根。至少大家一眼可以看到的矛盾是,马云一直强调因小而美,但淘宝商城却是因大而美。小微企业在因小而美的旗帜下聚集起来了,却发现只能因“不小”而美――进到商城,变“大”了才美――在淘宝集市里“小”了就不美。这不光是阿里巴巴遇到的问题,也是整个电子商务遇到的基本面上的问题。我主张大小分道而行,既有淘宝商城这种因大而美的模式存在,也要有真正的因小而美的成熟模式存在,小微企业才有真正的立足之地。否则,只能解决个别小微企业做大的问题,而仍然解决不了小微企业本身过得更好这个问题,因为真正能在商城做大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推而广之,它甚至是整个中国经济模式转型中的典型问题。一直以来,中国片面强调做大做强,结果走上同质化大规模制造的“中国制造”的粗放发展道路;而做小做强,通过差异化走向中国创造的新型发展道路,只停留在口头号召上。

小微企业一定要进大商城吗?多年前,在同淘宝店主的座谈中,我就听到有夫妻店主反映,没有商城时,他们生意还可以;有了商城,感觉大店对他们压力太大,不做大就没法活。我认为,这是“因小而美”不到位造成的。我们看相反的例子,在苹果商店,四五十万开发者全都因小而美,大了反而不美了;在意大利,全国几乎都是小企业,他们只当世界冠军,不当大企业。可见,只要模式对了路,因小而美是可能的,小微企业不去跟大企业搅到一块,也可以美得很。

模式的关键又是什么呢?因小而美模式,要求与(淘宝商城那种)规模经济相反,采用范围经济模式。苹果模式与“第三意大利”模式,恰好具有范围经济的典型特征。具体来说,要走服务差异化、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定制的路子。道理很简单,卖的东西都不一样了,大店就无从欺负小店了。这是小微企业的根本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