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的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43:36

财务会计的前景篇1

关键词:服务外包,企业管理,技术,成本

引言:外包的兴起: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从美国开始,逐渐蔓延到日本、欧洲,成为全球企业界的一股潮流。现在的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都开始从服务外包发展,本文针对市场的动向,首先介绍外包的一些相关知识,再而论文外包的重要性,分析外包在市场上的前景,最后作了个简单的总结。

目前我国已处于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但开展财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在数量上还很少,且多数是外资机构的代表处或合资企业。虽然与国外欣欣向荣的财务外包事业相比,我国的外包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外包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外包的目的:通过与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环节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业务的表现。在金融危机对市场影响下,很多企业更是向着外包的方向发展,国内行业的整合和财务专业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外包成为了我国企业未来发展趋势。首先让我们了解下外包的一些相关知识,简单的说:外包即是授权一家合作伙伴管理自己的部分业务或服务。具体的说:外包是指企业在充分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资金运用效率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服务外包:依据服务协议,将某项服务的持续管理或开发责任授权给第三者执行。服务外包就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迅速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服务外包包括it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

服务外包的特点和重要性研究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企业家为了提高自己企业的营业额,从不同方面出发,有的注重在成本上的支出,有的注重销售的数量,有的则是看重公司的产品是否适合市场的需要,质量是否过关,还有的就是看重企业服务在市场上的影响……因此,新一轮的方案从外国引进了国内,那就是服务外包。外包的目的:通过与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环节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业务的表现。企业基于自己的现状,大部分都开始了服务外包的发展,那首先了解下服务外包的特点: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化和所处市场环境的日益多变,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所涵盖的范畴也日趋复杂。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较低层次的非核心财务管理职能和较高层次的核心财务管理职能。较低层次的非核心财务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的程序性职能或可以分离的单个操作性财务事项,如核算和记账、报表、税务等;较高层次的核心财务管理职能是通过分析财务信息为战略决策提供支持服务,同时对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监测信息。核心财务管理职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财务管理两个层次的职能定位可以看出,非核心财务管理职能由于比较程序化、相对独立,从而使实施外包成为可能。并且将这一部分外包给专业机构,这样做既规范了公司财务管理,又规避了很多风险,使双方优势互补、打造双赢蓝图。

1、基于企业战略发展的选择:企业选择外包服务更多的是出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考虑。由于市场的变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为了能在市场上占一席位,不得不从自己核心的竞争力考虑服务外包的发展,特别的一些企业就是从高质量的技术出发,把一些相关的技术交给第三者去完成,融合他们的力量,减少自己的经费输出同时也提高产品的质量。

2、属于市场交易行为,双方关系由合同确定;市场上很多东西都需要有一份保障,而企业间的保障就是合同,合同是法律的依据,因为在市场上很多事情都是变得很混乱,特别的近年来,由于市场的告诉发展,信用慢慢的变得越来越谈,当然有的是因为特殊原因,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利益问题,不管是出自于哪方面的原因,都证明了市场上的信用慢慢的下降,所以在这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合同来维系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同,起码可以让两家公司有一份保障,那样可以安心工作,不会又怕,a公司拿了B公司的产品逃了,或者因为什么原因延迟工作。签了合同不但可以加快效率有可以再一定的程度上给予了企业的保证。使市场更稳的发展。

3、履行服务的时间一般比较长;服务外包就是把企业的一些部件交给第二企业完成,服务外包在一定时间内是很难转型的,就是说,如果企业之间通过合同签订了关系,一般都是比较长,因为那样可以给予第二企业了解本部件的组成结构,第一公司再看看怎样才能合并各个企业完成的部件,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规划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特别的服务业的基层是从各个方面的发展。企业业务服务流程的重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获得效益也要很长的时间

4、以it系统或系统之上的业务流程为外包对象;面对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it发展超快,it领域常见的外包大体有系统运营、网络设计/开发和管理、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和维护、数据中心托管、安全服务、it培训、系统集成、信息技术顾问、业务过程管理、用户支持、系统支持/恢复服务及其他(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耗材管理等)。离岸的外包也是服务的一种,现在it的发展迅速,企业要从新的技术出发,结合实际,从根本上提高服务外包的作用,再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利益。另外it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化时代的临近,是Ceo和CFo可能选择财务外包的最重要推动力。企业进行财务外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财务信息的传递。比如企业将外包的记账、报销、对账等繁杂的财务数据通过广域网传输给服务商,服务商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后再传回总账系统。如果没有网络技术,这些传递只能由人工进行,在路途遥远、信息传递量大而频繁的情况下,人工传递就显得效率低下,成本较高。而且,通过网络这一技术平台,消除了财务外包在地域上的分离,能够有效保证企业决策的及时性。所以,财务外包是网络技术发展之后的必然趋势。

基于服务外包的种种特点,我们先谈谈它的重要性;

第一,集优型,公司要运作不但要靠自己的优势还要集他人的优势,外包业务的迅猛发展,反映出企业提升了经营成本管理的理念,“划分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只是第一个层次;关键在于公司如何进行专业化的发展。”笔者打了个比方,就像十项关键性的技术,一家优秀的企业可能在关键技术上实力较强的只有几项或更少,而剩下相关业务并非关键的技术可能不是很好,但是,当你想生产出号的产品时,可以把非关键剩下的一些交给另外的企业完成,那样合起来的产品才算是一流的产品。

第二,资金型,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每一项业务都要求巨额的投资,这时就面临取舍——要把主要投资对准那关键的几项,视其为安身立命之本,而另外非关键的交给精于这些领域的合作伙伴去做。“这样一来,竞争对手之间就形成了产业链的对决。”那样减少了企业对某一技术上的支出,又可以使合作伙伴达到双赢。

第三,分散型,现在是全球化时代,由于交通的方便,一些企业采取服务外包可以采集到各国的技术,比如说,美国的福特汽车,就是采用了分散型,他们采用的就是集各国的资源,自己搞核心部分,把一些非关键的部件交给别的国家完成,节省了人力物力,又节约了资金,提高了技术含量。

第四,风险型,一些企业如果服务外包一定情况下,可以分散风险,如果什么技术都是自己来搞,一旦出现什么波动可能影响的就是公司全部,但是,如果想、实行了服务外包,一旦出现危机,一方面,可以有一定的资金缓解,另一方面,可能影响的只是一部分。向今天的金融危机,市场变化不断,如果不是一些大的公司很难经营下去,特别的一些公司如果是全包型,可能带来的影响很大,往往是一倒下就翻不起来。

总之,服务外包在一定情况下,对公司的作用是很大的,笔者归纳为以下几点:

1.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

2.获取先进技术;

3.减低成本;

4.分散风险;

所谓什么都有两面性,现在服务外包的不足:

1.安全性,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企业认为财务是企业的重要部门,是企业的机密。如果外包出去,很可能会使财务信息泄露出去,从而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中国企业对财务外包有一种排斥心理,有些企业虽有心尝试,但出于种种考虑,迟迟未付诸于行动。另外也有些人员思想道德修养匮乏,不能为企业很好的保守秘密,为了个人利益,损害企业利益。这是很多企业不愿将财务外包的原因。

2.技术性与配合性,我国财务外包市场起步较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财务外包市场专业服务机构不健全,有些机构人员专业知识不过硬,缺乏工作经验;另一方面,目前许多企业的外包实践很可能只获得了短期的竞争优势,而丧失了掌握专业技能和积极开展创新以构建未来核心能力的机会。有的企业由于起点低、实力弱,在财务管理理念和手段上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这制约了其发展。如果将部分财务管理活动外包给外部服务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专业化、低成本等竞争优势,但同时丧失了提高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机会。核心管理能力的缺乏必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信任度;就是企业间的信任度不够,虽然签订了合同,但是有的方面的主动性不过,另一方面就是企业间的配合程度不够,一些企业将财务部分外包出去,但当专业机构来了解企业情况时,企业却因重重顾虑将重要信息隐瞒,导致专业机构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甚至使两者之间的合作难以继续。如果企业因为自身或对方的原因而更换服务机构,导致服务中断,不但不能获得高质量的服务,降低成本,反而会因服务机构的重新选择而使业务处理滞后,增加成本。

目前我国的服务外包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在市场上,企业实施财务外包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对服务外包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做出相应的措施。笔者做出了如下分析:

第一,加大法律管理;法律加强了,市场的一些运作就能适时的完成,由于中国的传统影响,很多企业都是采取了保密,这样加大了企业间的配合难度,因为第二企业不清楚你的需求和技术含量。如果极大了法律管理,一些企业就可以放心的把一些技术转告给第二企业,那样企业间的配合程度就可以加大,另外,规范了市场,一些企业的机密又可以防止转告给其他企业。

第二,更新观念,由于市场的变动,如果一些企业还是那样的保守,可能会对另外的企业带来一些错的影响,比如,a企业需要##含量的技术,可是自己给B企业的资料不多,B企业因为得到的资料不多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生产出来的可能是**技术的产品,特别的如果是大规模的产品,可能对两家企业带来不必要的影响,这样不但没有缩短时间和减少资金相反的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用战略性的目光;必须从战略的角度看待财务外包,将企业资源集中在效率高、效益好、柔性强、有发展前途的财务业务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外包商在专业技能上的长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财务人员的培养。企业将简单的财务业务外包出去,目的就是将自己有限的财务人员用于财务分析及战略的制定上来,所以财务外包之后,对财务人员的培养仍然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决策服务。

总结:财务外包实际上是社会财务职能分工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体现,代表了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中国市场还是不够成熟,对服务外包的发展还是不完善,但是经济的需求,服务外包已是企业走进市场的趋向。目前国内市场已为财务外包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而且随着市场环境和管理者素质的提高,中国企业将会越来越认识到财务外包给经营管理带来的利益,财务外包必将在国内迎来发展的春天。

文献:

[1]陈菲.服务外包动因机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美国服务外包的验证[J]中国工业经济,2005,(06).

[2]刘继承.企业信息系统与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02).

[3]吴怀娟.国际服务外包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

财务会计的前景篇2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管理模式

一、新会计制度背景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的财务评估体系不够完善。企业的发展避免面临着风险,如果企业在风险这方面处理的不当,将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与扩张,甚至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企业要想进一步的发展与扩展,就必须要有严格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懂得企业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运行风险,这样才能使企业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所以当前企业会计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财务评估体系,财务风险是各个企业发展中都会遇到的风险,所以各个企业都应该制定严格的财务风险体系,但是更具调查就会发现,当前我国企业普遍没有严格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避免运行的风险,这样企业就缺乏竞争的能力,最终导致企业被市场所淘汰。

(二)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及思想比较落后。拿我国传统的企业与国外的大型企业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我国传统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落以及管理思想比较落后,国外的大型企业之所以能长期平稳的发展主要在于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而且管理理念始终围绕着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才使苦跨国公司具备抗风险的能力,才能稳定的发展。对我国的企业调查就会发现,我国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普遍落后,尤其是一些小型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甚是落后,而且运行模式比科学,很多小型的企业普遍追求眼前的利益,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着想。这种落后的管理思想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很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得一席地位,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最终会被淘汰。所以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企业应该积极的融合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两大层面,而且还要处理好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合理的配置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同时还要处理好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三)财务管理的控制不科学。财务管理控制能有效的实现财务管理的监督,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科学的财务管理控制体系为企业各项制度的实施做了必要的保障与前提。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的预知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危险、避免风险,而且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和企业长久发展目标具有相互推进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做好了必要的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健全财务管理控制体系,财务管理体系方面很大的漏洞,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体系仍处在初级的阶段,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完善财务管理控制体系,而国外的企业财务管理控制体制相对比较健全,这就是当前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成产生差距最主要的原因。

二、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模式的有效措施

新会计制度的出现可以说是为我国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说说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如何完善企业的参悟管理模式,促进我国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一)创建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新会计制度背景下要想使使我国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构建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而且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必须要以现代化的软件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因此我国企业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企业内部构建现代化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平台,这方便与企业对基础项目的绩效目标开展考核与跟踪,而且有利于企业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使最终的财务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企业还应该构建一体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预算绩效、分级管理以及目标管控为核心内容的财务管理控制系统,这有助于加大企业的现金流以及企业的业务发展,使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中站立一席之地,有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有时代化的管理理念。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以及管理的模式比较落后,与国外的公司的管理理念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创新现代化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是当前企业最重要的任务。新会计制度的确立无疑是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一定要在新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并将其作为推动我国企业发展的巨大驱动力,推动我国进一步的发展。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首先应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并加大培训的力度,不定期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从管理的方式、管理的理念以及业务水平入手,提升管理人员这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挖掘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精神以及主人翁意识,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作团队,这是当前我国企业中所缺少的,一支高素质的工作团队有助于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总结

总的来说,新会计制度的确立使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想以及方式,本文重点分析新会计制度背景下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有效的加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措施,希望对我国的企业有所帮助,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使我国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国育.高校项目绩效预算应用环境探析[J].会计师.2011(09).

[2]李蕴慧.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9).

财务会计的前景篇3

一、财务经济监控与预警:一般原理分析

财务经济监控与预警的一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财务经济指标的选择

财务经济指标的选择就是从复杂的财务经济过程中,选择能够反映财务经济运行中主要方面的运行特征和各个方面关系特征的财务经济指标,这些指标主要由现行会计系统提供。财务经济景气状态在性质上的差异会表现为数量上的差异。不同景气状态下单一变量和综合数量指标的取值和走势均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景气状态下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特征和变动倾向也有所不同。财务经济过程种类繁多,关系复杂,不可能—一进行观察,而且—一观察结果也不会有助于人们对总体运行特征进行把握。所以,监测系统中只包括反映财务经济运行特征的指标。

(二)财务经济变量的预处理

各个特征变量的具体观察值有其产生的客观条件,也存在着观察误差的可能性。财务经济监测所依据的是财务经济变量循环波动相互之间关系的稳定性,财务经济过程受季节性变动的影响也不利于反映变量之间的稳定关系。所以,有必要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如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依据逻辑关系选择的指标进行筛选,经过筛选后的财务经济变量作为特征变量。对特征变量的预处理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对极端值的剔除和修正;时间序列的季节调整。

(三)景气状态数量特征的确定

根据历史经验划分各个时期所属的景气状态,确定不同景气状态的数量特征。景气状态的划分是数量分析和经验分析相结合的产物。根据特征变量的历史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把景气状态相同的时期合并为同类,这样处理就是把各个历史时期分为若干个不相同的类别,然后计算每一类各特征变量的取值范围和集中趋势、离散程度,从中找出各类之间差异显著的数量特征,以此作为确定具体时期景气状态归属的依据。

(四)财务经济景气状态的评估

利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财务经济运行状态进行估计,并结合状态变量的数值,对其所属的景气状态进行评估。

二、基本构思:对几个问题的讨论

如前所说,宏观财务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是以指数的形式,从宏观的角度,综合反映财务经济状况的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它是整个经济监控预警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财务经济的一种晴雨表,其主要功能一是监测,二是预警。所谓监测是指通过反映财务经济运行特征的指标对财务经济运行过程进行观察,对观察结果进行识别,判定观察到的财务经济过程特征属于何种景气状态以及预示着何种景气状态;所谓预警是指预报财务经济运行过程将要走向的景气状态。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财务经济监测与预警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财务比率的设计和选择

财务比率的设计和选择是建立财务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的重要前提。预警离不开监测,监测离不开财务比率。财务比率的经济内容就是财务经济过程的数量特征和财务经济过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特征。因此,建立财务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必须首先在分析系统的环境、目标、结构。功能及其与整个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科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宏观财务比率。

财务经济指标的选择应遵循灵敏性、超前性和稳定性原则。灵敏性是指被选择的财务经济指标要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财务经济运行的主要方面;超前性是指被选择的财务经济指标应当有一定的先进性;稳定性是指对被选择的财务经济指标的变化幅度进行不同状态划分后,划分的标准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应特别注意的是,计人财务经济指数的宏观财务比率不在于数量的多寡,关键是要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所谓相关性,是指宏观财务比率与财务经济现实之间内在相关的一种特性,这种内在的相关性是确保财务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具有科学性的先决条件;所谓可靠性,是指宏观财务比率本身应当是如实的、不偏不倚的、可以验证的,这种自身的可靠性是确保财务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基础。

为了保证宏观财务比率具有科学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构成财务经济指数的主体财务比率,应包括有关财务经济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四个方面,以便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综合反映财务经济状况。具体地说,评价债权人所关注的资产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应选择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评价投资者所关注的盈利能力和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应选择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和资产保值增值率;评价国家和社会所关注的社会贡献能力,应选择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

(二)财务经济指数的制作

为了分别反映国民经济整体和各行业的财务经济状况,财务经济指数应包括宏观综合财务经济指数和宏观分类财务经济指数两大类。

财务会计的前景篇4

(一)企业的财务评估体系不够完善。企业的发展避免面临着风险,如果企业在风险这方面处理的不当,将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与扩张,甚至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企业要想进一步的发展与扩展,就必须要有严格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懂得企业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运行风险,这样才能使企业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所以当前企业会计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财务评估体系,财务风险是各个企业发展中都会遇到的风险,所以各个企业都应该制定严格的财务风险体系,但是更具调查就会发现,当前我国企业普遍没有严格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避免运行的风险,这样企业就缺乏竞争的能力,最终导致企业被市场所淘汰。

(二)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及思想比较落后。拿我国传统的企业与国外的大型企业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我国传统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落以及管理思想比较落后,国外的大型企业之所以能长期平稳的发展主要在于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而且管理理念始终围绕着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才使苦跨国公司具备抗风险的能力,才能稳定的发展。对我国的企业调查就会发现,我国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普遍落后,尤其是一些小型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甚是落后,而且运行模式比科学,很多小型的企业普遍追求眼前的利益,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着想。这种落后的管理思想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很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得一席地位,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最终会被淘汰。所以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企业应该积极的融合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两大层面,而且还要处理好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合理的配置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同时还要处理好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三)财务管理的控制不科学。财务管理控制能有效的实现财务管理的监督,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科学的财务管理控制体系为企业各项制度的实施做了必要的保障与前提。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的预知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危险、避免风险,而且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和企业长久发展目标具有相互推进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做好了必要的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健全财务管理控制体系,财务管理体系方面很大的漏洞,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体系仍处在初级的阶段,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完善财务管理控制体系,而国外的企业财务管理控制体制相对比较健全,这就是当前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成产生差距最主要的原因。

二、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模式的有效措施

新会计制度的出现可以说是为我国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说说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如何完善企业的参悟管理模式,促进我国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一)创建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新会计制度背景下要想使使我国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构建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而且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必须要以现代化的软件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因此我国企业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企业内部构建现代化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平台,这方便与企业对基础项目的绩效目标开展考核与跟踪,而且有利于企业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使最终的财务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企业还应该构建一体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预算绩效、分级管理以及目标管控为核心内容的财务管理控制系统,这有助于加大企业的现金流以及企业的业务发展,使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中站立一席之地,有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有时代化的管理理念。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以及管理的模式比较落后,与国外的公司的管理理念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创新现代化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是当前企业最重要的任务。新会计制度的确立无疑是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一定要在新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并将其作为推动我国企业发展的巨大驱动力,推动我国进一步的发展。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首先应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并加大培训的力度,不定期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从管理的方式、管理的理念以及业务水平入手,提升管理人员这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挖掘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精神以及主人翁意识,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作团队,这是当前我国企业中所缺少的,一支高素质的工作团队有助于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财务会计的前景篇5

关键词:人工智能;年报审计模式;创新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1.046

1引言

自2016年3月9日,韩国首尔的“人机大战”围棋赛上,alphaGo以4:1战胜韩国九段李世石,人工智能再度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环顾我们的生活环境,无论医疗方面,人类发现新的治疗癌症的药物,还是交通科技方面,发明出全自动座驾,抑或是简单的身份证明,识别人的面孔或者指纹等等,都离不开人工智能。虽然在上市企业年报审计这样的财务会计方面,人工智能目前涉及得并不深,但我们相信,如果有人工智能做技术铺垫,以其为背景,年报审计模式一定能够有很好的创新与前所未有的改革,以此更好地满足客户以及行业的需求。

2人工智能背景下上市企业年报审计模式的内涵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上市企业年报审计模式,是在会计信息化的审计环境下产生的。它是上市企业专门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内容,以实现审计为目标,运用信息化审计方法进行财务信息处理的一种信息化审计模式。其各个核心要素具体解释如表1。

3人工智能背景下上市企业年报审计效率极大提高

上市企业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使用会审软件,不仅可以使企业的员工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机械重复地处理财务信息上,也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上市企业年报审核工作的效率。审计部门通过应用会审软件,使人力资源的耗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降低,更可以通过该软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各种报表、交易账目等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对各种数据进行较为客观的风险评估,能够尽快找出问题所在,以使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4人工智能背景下上市企业年报审计信息质量加强

纵观前些年的上市企业年报审计信息,信息失真可以说是整个财会审计行业存在的普遍现象。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在没有人工智能的时期,审计信息是靠人力的手工编制。在人为操作中,失误肯定在所难免的,现象也会有所出现。而一旦将人工智能运用于上市企业年报审计中,人工智能取代部分人为,那么由于人工失误造成的年报审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自然会降低,人为的现象出F的可能性也会减少。因此,人工智能背景下上市企业年报审计信息质量便会有所加强。

5人工智能背景下上市企业年报审计工作模式精简化

之前的上市企业年报审计工作通过手工进行财务信息处理,这种工作模式繁琐又单一,较为程式化。而现在的上市企业大多会以业务流程为依据为会计人员分配工作,它们引进的人工智能打破了长久以来企业对年报审计工作的分工模式。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上市企业年报审计的工作岗位中有一部分一定会被取代甚至取消。被取代或取消的财务人员岗位则很有可能被设为程序操作员的岗位以及管理审计岗位。由此看来,人工智能对上市企业年报审计工作的分工格局可谓有大幅的影响。

6人工智能背景财会岗位需要复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背景下,上市企业年报审计工作已经从财会工作转化成财会管理工作。这也就说明,如今的上市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熟练掌握财会理论和进行实务操作的财会人员,更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该人员既能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又能管理财会审计软件、精通it技术,既懂业务,又可以处理数据。也只有这样的人,能够以其自身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判断力,适应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更好地完成上市企业年报审计的工作。

7总结和展望

虽然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为上市企业年报审计模式带来了创新与改革,很大程度上展现出其相对于人脑独特的优势,它强大的处理数据的能力也正是年报审计工作需要的。但是从目前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度并不深,应用层次也不高,上市企业年报审计模式依旧有待改革,会计人员能力如何快速提升转型为复合型人才,更是人工智能背景下上市企业年报审计工作面临的一项不小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乔恩・拉斐尔.看人工智能如何提高审计质量[J].中国会计报,2015.

财务会计的前景篇6

在财务会计领域里,要求管理会计通过对大量数据整理及分析,管理会计发现问题并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在这种系统化的背景下,企业对管理型会计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人员面临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

(一)在大数据背景下,产生企业的优良决策

一般企业的管理流程是及时发现问题、理性地分析、用比较圆满的方案来解决问题。大数据流程是归纳和整理数据、数据的比对和分析,提出优良的方案,使企业成良性发展。大数据背景下,将来企业管理中坚信一个原则:用数据说话。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到科学地决策管理模式转变,数据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进入大数据时代,面对着空前庞大并膨胀的海量数据,从其中挖掘出有用的指标和信息,帮助提升企业的绩效。“数据是未来竞争优势的基础和重要的资源。大数据将改变企业决策、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方式。大数据的技术挑战显而易见,但其带来的管理挑战更为艰巨,大数据处理的关键,分析报告会直接影响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现在大都数还是凭借个人经验和直觉做决策,不是通过数据分析,提出决策方案。在信息比较闭塞情况下,获取信息的成本比较高,让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做决策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大数据时代,就要让数据说话。

(二)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迎来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除了具有庞大的特点以外,还有主要特征:数据种类繁多,变化速度快,以及较高的准确性。伴随网络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中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个数据补充和排斥的时代,以数据记录、核算为主的财务工作愈发面临严峻的考验。财务数据作为企业的经营状况主要数据,反应企业资金及业务的运转状况如何,对财务数据收集及处理,充分地分析与比对,改善财务管理,提高业务能力,为企业带来良好收益。财务数据是企业运营当中最基本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比对和合理地分析后作出分析报告,企业管理者根据分析报告做出正确决定,将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的增值,“大数据”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一个的日新月异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对大量财务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进而为企业管理者在做决策时提供依据。大数据对财务信息变革令人欣喜,特别是在管理会计方面的运用。财务可以在管理上得到发挥。当大数据与财务排斥和补充时,大数据在管理会计上发挥了作用。对于管理会计来说,大数据理念为企业管理层合理配置资源和优化决策并对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评价等,提供了更多可能。大数据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是预测分析、决策分析、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管理会计多种功能得到良好运用的基础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的会计,是从数据到决策的一个过程。

三、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必然

首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更让企业受益。财务会计是反映企业过去经营状况的数据,也就是过去式;而管理会计则反映企业的未来,也就是将来式。如预算就是最典型的工作内容;在报告内容上,财务会计受公认会计原则限制,按照会计准则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而管理会计则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可详细反映企业任何局部的情况,提供某些事项的战略信息;在行为性质上,财务会计是被动的,而管理会计则是主动的。其次,管理会计利用统计等原理和方法,将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及处理、分析,并制定各种各样企业所需要的方案,部署和规划,并且控制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并且向企业管理层提供报告指引企业管理者做出更为理性企业的决策。管理会计最终作为一个机制,就是为企业经营分析和控制提供服务的。最后,在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大部分被计算机所替代。在这样大数据的背景下,不久将来企业的原有的财务岗位职责将会重新被定位,一些岗位可能会被撤销或合并,与数据处理相关的岗位可能要集中,财务人员的职责分工可能不再以账目为依据,而是以数据和信息作为依据。财务人员应该有系统性和管理性的思维,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应有透彻认知,能够充分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能够解读大数据背后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的来临,大数据也是基于数字的革命,财务会计人员也要做出相应的变革,接受挑战,同时迎接机遇,做好充分准备,转变为管理会计。

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措施

(一)财务会计人员需要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1.建立全局视野。财务会计人员应该改变思维方式,增强财务战略眼;多多学习丰富运营知识,了解新的商业模式,洞察市场经济变化,掌握一定金融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各个方面能力,努力去透彻研究各类知识信息和政策法规,使实践工作和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全面培养自身建立全局观。2.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地提高财务专业素质,提升专业技能不但是财务人员的义务,也是财务工作必须有的一份责任。从财务计划管理、预算与预测、决策支持、财务分析、投资决策、业绩评价、绩效管理等各个方面可以提升必要的管理会计专业技能。3.掌握人际交往技能。财务人员转型,通用技能主要是指,除了专业技能以外的技能,还有综合交际能力。主要包括沟通能力、谈判能力、协作能力、演讲与汇报、组织能力、适应能力。财务必备的交往能力帮助财务会计人员将财务优势融合到企业管理中去,实现对整体运作的财务管控。4.树立财务职业素养。良好的财务职业素养是财务职业生涯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良好职业心态、自我管理能力、优良职业道德。良好职业心态如:有责任心、积极的、自信的、创造性、乐于助人等方面。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更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

企业实现配合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发展与提升,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跨级教育培训,培养和建立具有高素质的专门负责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队伍。企业利用继续教育培训中,适当加入管理会计的内容,开拓一下财务人员眼光,培养专业胜任能力。逐渐建立一个企业良好的管理会计团队,使得管理会计更好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建立管理会计师的专业组织

西方很多国家都建立管理会计师的专业组织。这种组织推动企业管理会计不断发展,同时提高了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目前,我国进入大数据时代和企业多元发展,也开始仿效西方,组件管理会计师的专业组织,设立有关管理会计师的资质性考试。财务会计人员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理想加入这样专业管理会计师组织。

五、结语

财务会计的前景篇7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转型策略

大数据指的是海量的难以透过传统的主流软件的数据,可在一定时间中实现整理、处理、管理及获取等目标,从而为企业各种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当前,大数据在企业发展与决策中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掌握大数据者得未来。但是,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难以为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因此要想使得财务会计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促使其向管理会计转型。那么,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促使财务会计顺利向管理会计转型,是企业急需研究的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在全新的大数据时代,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同样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具体分析如下:①搜集各种财务数据的内容与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从具体情况来看,以往的财务会计,面临的是单一的数据类型,搜集数据的渠道与源头也较为狭窄,并且以结构类型数据为主。但是,在全新的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搜集数据的渠道与源头更加广阔、数据类型也更加丰富,并且财务会计工作中互联网技术的含量更高,这就大大拓展了搜集数据的内容与方式。②创新了数据存储的内容与方式。在大数据背景下,大量性与多样性是财务数据的主要特征,数量众多的数据需要借助更大容量的数据仓库存储数据,最有代表性的数据系统涵盖数据的价值应用、处理、分析、预处理与收集等,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存储海量的大数据。分布类数据库与分布类存储集群等是大数据库的典型存储模式,主要划分成企业关系模块、管理销售模块、生产方案模块等。③创新了传统的处理数据的主要方法。海量的数据借助大数据库开展整理与收集工作,从而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依据需求进一步加工已经转型的策略依据上文分析的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财务会计日常工作带来的巨大影响,笔者在系统分析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数年相关工作经验,就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有效策略,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增强财务会计职业素质

较高的职业素质是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顺利转型为管理会计的基础与条件。具体来讲,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发展需要财务会计从传统的单一记账人员及时转变成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企业管理工作的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财务会计把优化企业管理作为工作最终目标,主动为提高企业管理成效、提高企业经济收益作为指导自己日常工作的指南针。但是,当前很多企业的财务会计仍然把自身定位为传统的账房先生,职业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人员的新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企业充分重视对所有财务会计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借助培训的方式逐渐增强财务会计的职业素质。在实际培训企业财务会计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①重视对财务会计的思想教育。借助思想观念培训颠覆财务会计传统的以企业经济利益为单一层面分析财务问题的思想,应站在全局的高度综合分析企业非财务与财务方面的问题。②有针对性地组织管理会计相关培训活动。在促使财务会计转变为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应有计划性地组织企业的财务会计进行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以确保所有的财务会计都能娴熟地掌握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人员应该掌握的各种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③建立培训成果与员工利益、发展相挂钩的考核机制。应定期考核财务会计的培训结果,把考核情况当成会计人员晋升、加薪的评价指标。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培训管理人员应善于总结经验,及时发现每一个培训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并予以纠正。

(二)面向未来开展日常工作

在我国很多企业中,财务会计的日常工作就是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情况,但是在全新的大数据背景下,就需要企业会计对企业未来的各种经济情况进行合理与科学的预测,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可靠的决策依据,才能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做出更大贡献。这就需要企业财务会计清晰地了解到预测性工作的重要价值,从而使得他们在处理各种会计业务的过程中能更好地面对未来,能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企业的财务问题,并选择采用最佳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在实际的引导企业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向未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两点:①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以确保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的方法与程序具有很高的规范性,应依据企业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过程进行规范,并把这些数据当成企业宝贵的资产定期进行维护,以确保预测数据都具有完整性与安全性。②企业应结合经济发展环境的具体变化特点,及时分析与挖掘、更新后的数据,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尽早察觉到运营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把这些数据汇报给与企业财务有密切利益关系的人员或部门,最终为企业决策者做经济决策时提供更有预见性的意见与建议。

(三)提高工作的信息化程度

在大数据背景下,想要顺利实现财务会计转型为管理会计,就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所以企业应更加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借助信息化程度很高的信息化管理会计平台,就可更加便捷地收集到企业发展中需要的各种数据,从而推动企业会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在实际的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信息化程度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在提高会计人员工作信息化程度的过程中,企业应主动拨付充裕的资金,深入研究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与技术,借助互联网技术,为企业相关部门努力搭建一个便捷的交流与查询平台。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高质量践行,还需要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方面的优质人才做支撑。这就需要企业依据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人员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开发。通过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核心人才队伍建设,为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总之,大数据时代给传统企业财务会计产生了巨大影响,财务会计转型为管理会计是企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企业应全面了解财务会计转型的重要作用,并主动采取措施帮助其成功转型为管理会计,以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最终为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更好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欧阳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4):113-114.

[2]樊春霞.探究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J].当代经济,2016(36):74-75.

[3]代绍山.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6(26):332.

财务会计的前景篇8

一、FaSB第8号中财务报告描述产生的原因

(一)时代背景带来的影响不论是iaSB抑或是FaSB在制定相关的会计指导文件的时候,考虑的经济背景、或者是时代背景都脱离不了美国的经济背景大前提,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来考虑其中的问题。而纵观美国的经济发展史,20世纪上半叶着力发展工业制造业,20世纪后半叶开始向资本经济转化,到21世纪,金融业、高科技、网络、房产成为了美国经济的主要支撑点,而这些都是以资本运营为主要经济运行手段。作为会计核算的对象,也即资金运动,在美国经济大环境前提下资金运动也随着其运动的主要方式开始瞬息万变。财务信息使用人员对财务信息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及时性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对于未知变化的预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这样的环境要求,FaSB自然也就顺应时代的发展,对财务报告的性质进行符合时代变迁的改革。而2010年9月的“第8号”只不过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且甚至可以说是为今后高速发展、发达的资本运营状态下的会计报告指明了方向。

(二)会计自身发展的趋势从会计的发展史来看,会计经历了从产生,到古代会计,到近代会计,再到当前的现代会计,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适应于时展的烙印。古代会计以记录作为其职能产生,该职能也一直延续到今天,记录仍然不失为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即通过核算完成。近代会计开启了科学记录的篇章——复式记账的产生,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开始的时间标志。在近代会计时代会计不仅产生了科学的复式记账,而且完成了会计管理职能的拓展,并进行了学科的分化。特别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成本会计的产生,符合了当时大工业,制造业兴盛的时代背景。现代会计,其时点标志公认为是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会计公报”(aRB)为起点,在这一阶段,会计的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所提出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的时代印记也更加明显,注重财务信息使用人对信息需求的相关性,并且在会计界更是出现了相关性和可靠性谁更重要之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显示了会计职能的动态及时的特性。因此,纵观会计的发展,财务报告从其所反映信息的根源、整合所反映信息的过程以及经济发展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上来看,动态、时时、具有预测价值的财务报告信息是会计发展的趋势所在。

(三)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类别来看由于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不同,将会计理论划分为规范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和行为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财务报告的性质主要是解决财务报告应该提供给财务报告使用人什么的问题;实证会计理论相对于规范会计理论而言,主要解决的是“是什么”问题,是根据客观事实的描述,而不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结合时代背景和会计发展历程来看,第8号所论述的关于财务报告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估计”“判断”和“模型”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精确的描绘”,更多的是从实证会计理论的观点提出的论述。

(四)从具体的业务内容来看美国人力资本成本高,因此大量的制造业、加工行业从美国转向了人力资本成本低的不发达地区,在美国本土则主要是通过资本控制将控制活动延伸到全球各地的海外生产基地,故美国的经济业务主要是通过资本运营来完成其经济运行过程。这就意味着在美国,更多关注的是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资本是否创造利益,能创造多少利益。资本的现实表现——资金,其运动速度远高于大工业时代的资金运动速度,故在财务报告中对于估计、判断的应用程度也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我国财务报告性质漫谈

(一)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统计年鉴中关于2010年全国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其构成的数据中,最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86.1%,最高的超过了100%(由于存在其他类为负情况),平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6.13%;结合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到了46.8%和43.1%,金融行业资金来源中存款89.1%,资金去向中贷款只占到59.5%;从各地区按主要行业的法人单位数量分布来看,2010年总量为875.46万个,其中处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务的单位数量达406.35万个,达到46.42%。由上述数据人们有理由推断,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实体产业,特别是以工业为主的制造业。也就意味着我国经济主要组成因素仍然以工业制造业为主要部分。同时也说明我国的会计核算也主要围绕实体产业的经营过程进行精确描绘。

(二)会计发展需求纵观我国会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质下的会计制度,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形式下的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到目前以实现与国际趋同为目标的会计准则的颁布,无一不表明我国会计在借鉴了国外先进思想后飞速发展。会计的发展始终都应与我国经济发展进步保持一致。落后于经济发展的会计,其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足以给信息使用人带来有效的帮助;过快于经济发展的会计,其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不足以满足信息使用人的要求,特别是当经济业务的水平未达到会计核算的所要求的条件时,甚至出现会计对象缺失。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会计得出的财务报告对于财务报告信息使用人而言,无疑是一场管理大灾难。

(三)适合我国的财务报告性质根据2006年最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有关规定,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在当前我国经济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其财务核算的对象是被如实描绘的生产经营过程,资金价值的变化相对较稳定,足以支撑历史成本核算的会计基础,并且在经济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至少短期不会大面积受浮动价值的影响,财务信息使用人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仍然没有达到时时财务信息需求的程度。就目前来讲仍然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如实的描绘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而报表附注、其他财务报告以辅助的方式向企业财务信息使用人提供相关可靠地信息。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提出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适合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财务报告性质也符合我国当前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三、与国际先进理念的衔接

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虽然仍然以工农业等各种生产服务类为主,但是资本运营也开始逐渐显现身影。证券、基金、各种民间资本、金融机构开发的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都显示出我国经济发展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我国会计界的理念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情,积极稳妥的实现与国际先进理念的衔接。在学习先进理念之后,积极反思如何通过先进的会计理念完善自身的经济发展,在发展中的经济运行中结合国内实际情况逐步完善会计的发展,最后实现无缝对接。

(一)正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处阶段,致力于财务报告如实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以生产制造业为基础。资金运动过程在制造业中各种状态下的资金形态相对较为稳定,因此在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过程中我国会计准则中要求采用的计量属性(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其他计量属性为辅)基本上能够反映资金在各环节运动的特征。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财务报告的性质主要是对企业经济业务如实反映的信息综合。

财务会计的前景篇9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会计;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均得到了极大提升,从而给当代国内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诸多环境的完善,促使当代国内企业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从而使更多较为先进的技术得以产生。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作为时代背景下衍生出的重要生产力,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出更为有效的传输途径、储存方式与分析手段。有效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先进技术,将可促使企业中原有管理工作的创新、效率的提升,也可促使企业实现跨地域的沟通与发展。财务会计作为传统领域中的重要工作,其通常致力于会计核算、报表制作与财务分析。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用于核算经济利得、资产负债的岗位工作,其工作效率与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进而对企业的决策与发展产生联系。然而,由于财务会计多年来手工记账特点的影响,致使财务会计工作中免不了出现信息质量偏低、信息传递效率低等问题。为此,结合时代环境,针对财务会计工作,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财务会计工作改进研究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一、“互联网+”背景下技术在财务会计领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财务会计作为传统领域的工作之一,其是否能与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实现良好的契合,从而应用互联网与计算机的先进技术优势实现自身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就必须首先对其在当前财务会计领域当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主要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计量与核算,通过利用财务会计工作的功能性作用,将可实现对无法使用简单数理统计的日常业务资金流动、资产负债变化、利润率变动等指标进行准确的计量与估计,从而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提供有效数据。传统财务会计拥有着与上述功能性作用相互契合的特点,其通常需要对大量表格进行条列,其中包括日记账、账簿、凭证等表格。但是,由于传统手工记账的方式,将极为容易使最终数据的准确性受到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个人素质与职业技能熟练程度的影响,从而在整个记录过程当中出现大量的错误,致使最终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但是反观财务会计本身所需要使用的日常工作台帐与计量方法,将互联网与计算机在这一领域应用却会由于该领域的特殊产生较大契合。例如:针对凭证的录入采用网络版的记账软件,将不仅仅可以实现对借贷两方的平衡监控,实现对各种财务报表的自动导入,而且能够利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现有数据更加复杂与科学的统计、归类与分析,进而还可利用这一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共享,实现与其他部门数据之间的相互对接。因此,可以发现,在互联网+环境下,不断加强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在财务会计工作领域的应用就变得较为可行,并且与该项工作的特点十分符合。

二、“互联网+”背景下利用技术提升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对策研究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财务会计工作可以放开传统记账方法的限制与传统工作的思路,紧密契合时代的发展特点,吸收先进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方法进行创新的改进。为此,作者针对互联网环境与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有效融合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同财务会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构建企业内部平台,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较多企业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但是却依旧停留在了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上。而对于财务会计这种需要具备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工作而言,仅仅使用传统办公软件是较为不够的。为此,在当前企业内部为了有效提升财务会计工作水平与质量,就必须加强对现有企业内部平台的搭建。例如:可以在当前企业当中应用eRp软件系统,从而能够利用这一互联网与计算机软件实现企业内部资金流、商品流等多方面的监控,利用进销存系统更好的实现对传统财务会计工作功能性的补充与拓展。除此之外,还应当在现有企业人才队伍基础上,不断进行专业人才的培训与管理。对于新型系统在财务会计工作岗位员工之间的普及,应当根据现有公司人员素质的组成,开展理论与实践培训,从而实现对原有工作模式的较大变革。

第二,积极利用网络新型软件,保持创新思维。近年来,国内从事软件开发的公司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较多优秀软件已经问世。针对当前国内软件开发的优质环境而言,我国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与财务会计核算的规范性程度,其一方面应当使自身财务管理相关制度不断保持与时俱进,实现与当前时代经济活动之间的有效连接,从而使财务会计的工作不局限于账面,而是能够为经营管理提供有用信息。除此之外,我国企业管理者还应当时刻保持创新的思维,从而使其能够紧密跟随时代步伐,不断适应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互联网变革,也能够更加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三、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互联网+”环境给当前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动力,其作为当代最为先进的生产力,突破了原有信息传递技术时间与地域的限制、突破了原有信息储存技术容量和效率的限制。为此,在本文中,作者在通过对现有互联网环境及其拥有技术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后,针对互联网在财务会计工作领域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利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实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与水平提升的途径。仅此希望通过上述对策与建议的提出,能够为该领域研究做出自身贡献。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的前景篇10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财务报告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1月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该准则第五十二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审计委员会,这是我国首次将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建议纳入准则中。

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之一是进行公司财务监管,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以保护股东的利益。因此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高低,可能影响财务报告的质量,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进行验证。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国外Klein(2002)研究发现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异常应计项目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不占大多数时,结果更为显著。然而,在盈余管理程度和审计委员会是否100%独立之间却未能发现显著的相关关系。

Xie(2003)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越少;有财务知识公司知识背景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负相关;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开会次数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负相关。

国内,吴清华,王平心,殷俊明(2006)从董事会结构特征与财务呈报质量,董事会专业性特征与财务呈报质量,董事会行为特征与财务呈报质量这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发现专司监督财务呈报质量的审计委员会能够帮助我国上市公司很好地降低盈余管理动机和程度。

谢永珍(2006)的实证观察显示,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对信息披露质量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对维护高质量的信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夏文贤、陈汉文(2006)则从审计师变更、审计收费角度研究了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研究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外部审计师发生变更的可能性显著降低;且公司审理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变化显著负相关。

审计委员会相对董事会,其职责更加专一,因此在对财务报告质量的监管中有更强的专业性,那么就有必要更加详细地研究影响其治理效率的若干因素和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关联程度。本文将提出4个假设以检验这些因素和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

是否设立了审计委员会是评价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基础,为了验证设立审计委员会是否能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报告质量更可靠。

独立董事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从理论上分析,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那么审计委员会在工作过程中将表现为更加客观公允,这就提高了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从而有可能促进高质量财务报告的生成。为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审计委员会的工作内容和财务审计是高度相关的,因此,如果委员具有财务审计专业背景,将更加有利于其工作的顺利开展。于是,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委员具有财务审计知识背景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报告质量高于委员不具备财务审计知识背景的上市公司。

审计委员会一年内开会的次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有利于提高委员的信息对称性,从而便于他们实施监管职能,这可能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为此,我们提出假设。

假设4:审计委员会一年内开会的次数越多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报告质量越高。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从2005年度所有沪深上市公司中选取样本,在1378家上市公司中,剔除了没有披露是否设立了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名单、教育背景和一年内开会次数的公司,以及金融类上市公司,最终得到的研究样本是1138家上市公司。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省略)的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年报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与计算方法

1.因变量。在财务报告质量的研究中,一般以盈余管理指标来评估公司会计盈余信息的呈报质量,本文同样以盈余管理指标aBS(Dat/at-1)来进行评估,即t年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与t-1年资产总计比值的绝对值(aBS)。通过应计利润分离法将会计盈余(应计利润总额)分离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iscretionaryaccruals)和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nondiscretionaryaccruals),以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来表征盈余管理的存在或水平,并使用由Jones模型衍生出来的modifiedJones模型,来计算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nDat/at-1=a1/at-1+a2(ReVt-ReCt)/at-1+a3ppet/at-1

这里a1、a2、a3表示各变量的系数,at-1表示t-1年的资产总额。

再用利润总额减去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即可得到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而计算出aBS(Dat/at-1)来评价财务报告的质量。

2.解释变量。根据前文提出的四个假设,设置了如下四个解释变量(见表1)。

3.控制变量。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本文主要研究与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相关的因素,根据相关研究经验及我国特殊制度背景,这里主要选择可能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三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见表2)。其中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所选用的股东权益平均余额为股东权益期末余额与股东权益期初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三)研究模型

为了验证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这里设计了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aBS(Dat/at-1)=b0+b1aC+b2inDe+b3BaCK+b4timeS

+b5nation+b6Ln(aSSet)+b7Roe

这个模型所要揭示的目标是,影响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因素中,究竟哪些因素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有更强的相关性。

预计,系数b1、b2、b3、b5、b6、b7为负,即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负相关,因为财务报告质量高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会降低;系数b4为正,因为财务报告质量低时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会提高。

为此,本文主要选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来共同分析和讨论相关问题。

这里使用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13.0和microsoftofficeexcel2003。

四、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从表3可以看出,(1)abs(Dat/at-1)的最大值达1.59,即是上年度总资产的1.59倍,说明上市公司可以进行的盈余管理空间较大;(2)按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有关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样本中已有18%的上市公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这一专门委员会。(3)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例平均达到了56.17%,美国要求审计委员会成员必须全部为独立董事,而目前我国没有具体规定,因此还有待进一步提高。(4)样本中审计委员会委员具有财务审计知识背景的平均比例是7%,这一现状与审计委员会工作性质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5)样本中存在国有控股大股东的比例是34%,但没有预计的比例高,但为简化处理,本文中对大股东的标准定义为控股50%以上。(6)上市公司之间净资产收益率相差较大,如最低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52.04,而最高的可达0.71。(7)审计委员会平均开会次数为1.33次,明显偏低,且上市公司间的差别也较大,当然,这里只计算审计委员会单独开会的次数。

(二)多元回归分析

自变量通过多重共线性检验,即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对该方程进行回归后,得到F统计量为4.397并在0.01水平上显著,即在显著性水平0.01下,abs(Dat/at-1)对aC、inDe、BaCK、nation、Ln(aSSet)、Roe、timeS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也即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从表4的多元回归统计结果可知,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说明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报告质量未必高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

独立董事比例与aBS(Dat/at-1)之间关系不显著,也就是说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报告质量未必更高。委员是否具有财务审计知识背景,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关系不显著,说明委员具有财务审计知识背景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报告质量同样未必高于委员不具有财务审计知识背景的上市公司。

是否存在国有控股大股东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确还存在问题,本文在此对这个问题不做更深入的探讨。

资产规模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呈正相关性,资产规模是所有变量中与财务报告质量相关性最显著的变量。说明资产规模越大的公司,其财务报告质量更好。正如前文对假设4的分析,效益越好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小,从而可能提供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

一年内开会的次数,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样本中一年内开会的次数普遍过低引起的。由以上可知,假设1~4均不成立。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了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与财务报告质量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是否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委员是否是独立董事,委员是否具有财务背景,委员会开会次数与财务报告质量并不相关。是否具有国有大股东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正相关,即国有大股东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较低。资产规模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负相关,即资产规模越大的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较高。

与国外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果并不显著。建议还是应提高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增加开会次数,使审计委员会成为积极主动的财务监管者。

【参考文献】

[1]夏文贤,陈汉文.《审计师变更、审计收费与审计委员会效率》.《财会通讯》,2006年第2期.

[2]陈汉文,夏文贤,陈秋金.《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案例分析与模式改进》.《财会通讯》,2004年第1期.

[3]宋伟亚.《审计委员会能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吗》.《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1期.

[4]吴清华,王平心,冯均科.《审计委员会之治理效率》.《审计研究》,2006年第4期.

[5]杨忠莲.《审计委员会国际研究综述》.《审计研究》,2003年第2期.

[6]吴清华,王平心,殷俊明.《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特征与财务呈报质量》.《管理评论》,2006年第7期.

[7]谢永珍.《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9期.

[8]Kleina..auditcommittee,BoardofDirectorCharacteristicsandearningsmanagement.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