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用品行业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08:05

医药用品行业报告篇1

一、建立全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为了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更加及时、准确,要求各医疗机构、各药品经营企业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注册各自的用户名,并指定专人为aDR联络员,通过该网络直接报送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单位注册网上用户,直接报送药品不良反应报表。

二、实行定期信息制度,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长效机制。

针对各医疗机构、各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的上报情况,每季度将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后以简报形式予以公布。

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具体要求。

(一)药品经营企业:

1、开展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意识,消除不敢报和不愿报的思想。

2、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作为GSp认证检查、跟踪检查、日常检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有不按照规定实施以一般缺陷记录在案,督促整改。

3、要求连锁经营总部负责对连锁企业各门店进行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培训,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发送到各门店,促进不良反应的上报。

(二)医疗机构:

1、各级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县级医疗机构要成立以院长、医务科、药剂科和各临床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临床用药科室为主要工作部门的院级aDR监测工作小组,组织指导医院的aDR监测工作。

3、建立以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为核心,护理站为节点,覆盖医疗机构各科室的aDR报告监测模式,使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融入医务工作者的日常工作。

4、各级医疗机构要将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列入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同时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奖励制度,设立奖励基金,每月要在院内醒目位置公布全院临床医师报告情况。

三、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相关建议。

(一)药品零售企业不良反应报告每月不少于5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每月不少于一份。未按照要求开展监测工作的和不能及时上报的,药监部门将对企业进行重点检查。

(二)一级以上(包括一级)医疗机构的每个临床用药科室不良反应报告每月不少于20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不少于3份;一级以下医疗机构的每个临床用药科室不良反应报告每月不少于10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不少于2份。

医药用品行业报告篇2

一、工作重点和主要目标

坚持整顿与规范相结合,围绕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流通、使用等环节,重点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品种和突出问题,严格准入制度,强化日常监管,打击违法犯罪,查处失职渎职,推动行业自律。通过专项行动,达到以下目标:

(一)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守法意识、质量意识、自律意识、诚信意识普遍增强。

(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得到落实,企业经营行为更加规范,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得到整治。

(三)进一步强化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和流通、使用等领域监管,确保药品、医疗器械规范生产,使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感普遍增强;使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能够得到有效监测,合理用药用械水平得以提高。

(四)进一步提升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二、主要任务与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规范药品经营主体行为。

1、全面清理药品经营主体资格,突出整治严重扰乱经营秩序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查处和取缔各种形式的无证经营、挂靠经营等违法经营活动。坚决打击药品批发企业出租(借)许可证、批准证明文件和药品零售企业出租(借)柜台行为,严厉查处进货渠道混乱、购销记录不完整以及挂靠、过票等违规经营行为。

2、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后跟踪检查,全面检查企业人员管理及物流、商流等情况,对在跟踪检查中存在问题的企业依法予以查处。

3、加大对违法广告、群众投诉多和有质量隐患品种的抽验力度;加强对经营疫苗、高风险医疗器械等重点监管品种企业的监督检查;继续开展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专项检查。

4、继续深化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医疗卫生和计生网络资源,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推进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建设和医疗机构“规范药房”达标工程,进一步发挥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净化、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的作用。

5、加强对中药饮片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大中药材日常监督抽样力度,严厉打击中药材掺假使假和非法制售中药饮片的行为。

(二)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药品使用秩序,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1、推进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规范管理,规范处方行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用械的宣传、教育、管理与监督,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用械水平。逐步实行药品通用名处方,探索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展临床用药监控,指导医疗机构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的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2、加大对农村、城乡结合部个体诊所、村卫生室药品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基层卫生院的监管,严厉查处基层医疗机构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使用过期失效药品行为,探索并建立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3、健全各级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组织机构和监测网络,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质量的跟踪检查,重点监测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多组分生化注射剂、疫苗、高风险医疗器械等不良反应(事件),适时采取警示、公告、召回、淘汰等措施。加强重点地区药品、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力。

4、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强化对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监测、移交和查处,形成整治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合力。加强对新闻媒体广告行为的监管,建立新闻媒体虚假广告的责任追究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等广告活动主体的监管力度。建立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和广告活动主体市场退出机制,建立广告市场信用监管体系。

三、工作要求与保障措施

(一)密切配合,加大整顿和规范工作力度。此次专项行动由县政府统一领导,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县卫生、工商、公安、监察、宣传等部门要全力配合,形成整治合力,实行联合执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对专项行动的指导和督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县公安局要深挖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犯罪网络,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县监察局要依法加强监督,对拒不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违法违规审批的部门,以及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问题严重的地方,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宣传部门要配合做好相关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专项行动与“三项”建设以及治理商业贿赂等工作有机结合,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服务的关系。认真汲取“齐二药”和“欣弗”事件的教训,狠抓薄弱环节监管。建立和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充分发挥联合打假协查机制作用,严厉查处严重危害公众安全、涉及面广、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着力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三)加强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县监察局等有关部门严厉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严惩行政执法人员和单位、、等违法犯罪行为。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依法履行部门职责,切实加大药品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专项行动的各项目标任务。

(四)完善机制,提高监管水平。县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部门汇报,督查专项行动工作进展情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假劣药品、医疗器械举报投诉渠道,实行重大信息报告制度,重大信息及时逐级上报。落实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积极推进药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四、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专项行动从9月份开始,7月底结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

相关部门按照专项行动工作要求及时制订实施方案,认真进行动员和部署。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制订整治药品流通环节行动工作方案,县卫生局牵头制订整治药品使用环节行动工作方案,县工商局牵头制订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行动工作方案。各相关部门的行动工作方案,要抄送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组织实施阶段

各级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按照专项行动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药品市场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定期研究分析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强化薄弱环节监管,及时解决问题,确保专项行动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对各部门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县政府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药用品行业报告篇3

这十,二家违法广告是:

――京华时报(北京)九月十七日a31版的肝之宝保健食品广告。

――法制晚报(北京)九月十六日]306版的504医院医疗广告。

――长沙晚报九月十六日a15版的长沙唯德医院医疗广告。

――羊城晚报(广东)九月十六日a11版的白云山脑络通胶囊药品广告。

――晚报(天津)九月十八日二十一版的天津中联医院医疗广告。

――兰州晚报九月十六日a09版的前列清茶药品广告。

――青岛晚报九月十六日十版的北京军科医院万康痛风病研究院医疗广告。

――南宁晚报九月十七日09版的都邦超英牌麦芪参胶囊保健食品广告。

――贵阳晚报九月十七日三十版的贵阳长江医院医疗广告。

――作家文摘(北京)九月十八日四版的泽正多维智康胶囊保健食品广告。

――燕赵晚报(河北)九月十七日a11版的同仁堂洗肝胶爱药品广告。

――东南卫视(福建)九月二十日的魔影肤立白系列化妆品电视直销广告。

综上违法广告或严重违反了医疗广告的法律、法规规定,或严重违反了食品广告的法律、法规规定,或严重违反了药品广告的法律、法规规定,或严重违反了化妆品广告的法律、法规规定。在曝光的12家违法广告中竟然有11家为医疗药品广告。

据统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08年全年共收到药品投诉37132件、立案9626件、结案8558件、移交司法机关118件。收到医疗器械投诉4656件、立案1554件、结案1356件、移交司法机关5件。

以上数据,不得不让我们担心,我们吃下去的到底是真药还是假药?我们做过的治疗对身体有没有害?违法医疗药品广告还能制止住吗?

规范之路靠大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药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各大药品企业都在努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打造企业的品牌,药品广告成为各药品企业塑造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但近几年违法药品广告宣传情况严重,如何保证传播信息真实可靠,促进医药市场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业内人士较为关注的问题。

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在政府经费逐年增加幅度不大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单位的运转,必须想方设法增加财源,广告是其中手段之一。厂商对市场份额的追求,消费者科学用药知识的欠缺,监管部门的疲于应付和媒体经赞的不足,最终导致了药品虚假广告难以根治,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医药用品行业报告篇4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和建立良好的药械、保健食品广告经营环境,着眼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虚假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问题,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打防结合,上下联动,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监测、公告工作,加强与工商等有关部门的协作联动,形成综合治理虚假违法广告的强大合力,保障全市人民用药安全。

二、整治目标与重点

(一)工作目标。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广告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强行业自律,严格遵守国家、省有关广告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通过综合治理和严厉打击,使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违法率明显下降。要通过集中专项整治,基本消除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违法药械、保健食品广告;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广告监管制度;逐步建立预警监管、执法协调和社会广泛参与的虚假违法广告防范、惩处体系和机制。

(二)工作重点。严格规范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行为。重点整治以下虚假违法广告行为:

1、未经审批擅自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

2、擅自篡改广告审批内容虚假宣传;

3、以专家、学者、医师、患者的形象作证明,夸大药品,医疗器械功能主治和保健食品适用范围;

4、篡改或使用过期广告批准文号;

5、以“讲座”、“求医问药”等形式违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

6、以“药到病除”、“安全无副作用”、“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等绝对化的语言夸大疗效;

7、处方药在大众媒体广告;

8、保健食品广告宣传疗效。

另外,保健食品广告必须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科进行登记备案,

三、主要任务

加强广告监测,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广告监管网络。县局和市局相关科室明确专人负责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监测、移送、统计工作。重点整治报刊、电视台和电台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行为。各县局务必于每月日前将上月监测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监测表(电子版及文字版)报市局食品科,市局食品科将违法广告汇总后上报省局相关处室。市局相关科室对市、县局违法广告汇总后,移交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并于每月日前在市局网站上向社会公布,并向市级宣传、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通报。

四、具体措施

(一)建立典型违法广告消费警示制度。在市局网站建立消费警示栏目,对一些典型虚假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向社会予以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盲目购买广告宣传的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

(二)加强与新闻媒介的沟通。加大对广告者的宣传教育力度,促其规范广告行为。通过座谈会、上门宣传、约谈、通告等方式,向新闻媒介、广告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宣传国家关于药品广告法律法规的要求,宣传专项整治的要求,教育广告业主、广告单位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促其自律,规范广告行为。

(三)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广告的管理。市局相关执法科室、各县局要将参与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宣传的企业列为监管重点,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品种加大抽验检查频次。充分运用监管手段,强化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诚信意识,建立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及守信褒奖、失信惩戒机制。对信用不良的企业采取社会公示、重点监管的方式督促其守法经营,规范管理。要加强整改,正在的违法违规广告要立即停止,要坚决不销售、使用违法广告所宣传的药品、医疗器械及保健食品,正在销售的要立即撤下货架,正在使用的要停止使用。

(四)建立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投诉举报制度。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到对虚假违法广告的监督工作中来,在全社会营造虚假违法广告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市局广告投诉电话:。

(五)广泛宣传,加强协作。积极宣传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管理的有关规定,提高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经营业主的知法、守法意识,提高人民群众辨别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真伪的能力。加强与宣传、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工商管理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以及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系统内部的协调配合,以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形式进行综合治理。

五、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专项整治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月份为宣传动员阶段。

第二阶段年月为新闻媒体、药店和广告主自查阶段。

第三阶段年月为监督检查阶段。要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全面开展整治工作。

第三阶段年月为总结阶段。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局成立由郑云明局长任组长,张建华副局长为副组长,各县局及稽查、市场、器械、安监、食品科负责人为成员的虚假广告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治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局食品科,负责虚假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整治综合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打击虚假违法广告的重要性。以“加强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立足自身职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推进市“率先进位、率先崛起”营造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

(二)突出重点,齐抓共管。县局和市局相关科室要按照职责分工,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对重点媒体、重点时段、影响面大的广告检查和监测力度,强化广告内容监管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和案件查办反馈制度,对群众举报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检查,曝光一批典型虚假违法广告;要积极主动与工商、宣传等部门协调配合,建立打击虚假违法广告的综合治理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上下联动,形成打击虚假违法广告的强大合力,不断提高广告监管效能。

医药用品行业报告篇5

【关键字】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问题;措施

前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效的药物高度的发展,给无数患者带来了显著的效益。却也有相反的一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所有医院中约有6%的接诊的内科病房已被证明出现过药物不良反应,致命的药物不良反应已经跻身美国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药品不良反应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是相当大的:在德国,估计药品不良反应每一年所带来的相关住院费用远高于1亿马克。据报道,对于美国来说,每年有8.7万与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的总成本为474亿美元。

自发报告系统依赖于警惕医生产生了怀疑,一个特定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举报。虽然自发报告系统的价值已经一再证明,仍然有相当大的报告。即使是严重的只报告疑似不良反应在所有事件情况下的5-15%。

在德国,德国医学协会(DC)药品委员会早在1958年开始运行的自发报告系统。自1988年以来,官方规定的行为,规定医生报告所有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疑似病例。虽然自发报告系统在德国已经存在了大约40年的态度和知识的医生,有没有经验数据。

中国一直都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本文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阐述了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目的和意义,探讨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如何开展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提出了见解。

1、药品不良反应与原因分析

1.1药品自身的因素

由于药品的性质的特殊性,它的物理性质、药理作用都可以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除此之外,药品的用量以及药物相互作用都可能诱发产生药品不良反应。

1.2患者自身的原因

这里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患者自身机体的原因。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种族、性别、免疫力等不同,对药品的反应就会千差万别;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儿童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多发生药品不良反应,除此之外就是那些患有一些疾病的患者。其次就是患者没有按照用药说明来进行用药,这些都会导致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2、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事实,药品首先是具有相关的治疗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并不表示药品在审批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也不表示药品的质量存在什么问题,而问题有可能出现在药品上市前,在药品上市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由于一些原因,有些药品不良反应在试验阶段没有显现出来。

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不论是对于人民大众的生命安全还是社会的公共安全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实施这个制度,可以有效的对相关药品进行跟踪、分析与评价,最大限度的防止和减少重复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引导人们合理、安全的用药,倡导药品生产和制造企业保障药品的质量,进而有效地保障人们生命安全。

3、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首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不到位,漏报率高

其原因可归纳如下:(1)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复杂,除病因不同外,其病理过程、临床表现与自然疾病基本相似,判定上有一定难度;(2)对药品不良反应缺乏正确认识;(3)药品生产企业担心影响自身形象和经济效益,医务人员怕惹麻烦、患者纠缠;(4)药品不良反应采取自愿报告,对报告主体缺乏约束力,部分医务人员视其为负担;(5)某些人尤其是患者往往将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事故、药品质量事故相混淆。

3.2监管机构与医疗一线脱节

虽然各地的药监部门很重视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工作,重视关于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关工作,但在第一现场的有些医务工作者却没有重视这项工作,没有尽到相应的职责。

4、我国做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4.1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主要是针对医疗机构及药品生产企业,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更好的完成,保障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应急。在有效的约束机制下,医疗机构及药品生产企业才会全面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一起努力地配合把此项工作完成好。

4.2建立科学的人才制度,培养高素质的监测人才

一项任务的完成是需要大量专业的人才来完成的,特别是诸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这样的工作,一般的人员是不可能完成好这项工作的,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人才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监测人才,同时还要对这些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使得这些监测人员懂监测的业务素质,使得这些人的才能发挥好,立足自身岗位,扎实工作,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面有所建树,保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信息真实有效,为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

4.3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服务体系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与本质就是为患者服务,而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服务体系,不仅可向政府部门提供药品安全信息和评价意见,为专业人员提品风险预报,还可向患者和社会公众宣传安全用药常识,并提供用药安全指南。

4.4加强和国外医疗和卫生机构的联系,借鉴药品安全性更新报告制度

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方面,很多发达国家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英国、美国等一些欧美国家做的都比较出色。而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起步比较晚,研究的水平还比较低,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缩小这种差距,实现有效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就需要我们和这些国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学习其先进的监测经验,借鉴药品安全性更新报告制度使药品监管部门可以全面掌握已上市药品的安全信息,实现更为有效的安全监管。

医药用品行业报告篇6

7.有权对外国驻华领事馆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机构是

a.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该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我国卫生检验检疫机构

D.该国卫生检验检疫机构

e.国际疾病预防控制组织

[答案]a

[解析]《传染病防治法》第四章疫情控制第四十条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采取疫控措施包括: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以上工作范围包括外国驻华领事馆。

8.甲县某养鸡场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其相邻养鸡场场主杨某因舍不得灭杀种鸡,便趁夜晚驾车将数十只种鸡运往位于乙县的表哥家藏匿,但在途经乙县、丙县和丁县交界处时。被丁县动物防疫部门截获。遂将车上的种鸡在丁县全部灭杀以及无害化处理。在与杨某的交涉中。丁县动物防疫人员发现杨某体温高、不断咳嗽,随后便通知了上述各县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于杨某进行医学观察的场所应选择在

a.甲县

B.乙县

C.丙县

D.丁县

e.上级市

[答案]a

解析在甲县发生禽流感,甲县杨某将患有禽流感的鸡外运,途中被乙、丙、丁县截获。其后丁县人员杨某出现病情,对其进行医学观察的场所自然应当定位甲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含义本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其中包含以下内容。

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患者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的患者,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确诊的疾病。这种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可能是群体性癔症,也可能是某种中毒。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由于食物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所造成的人数众多或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是指针对不特定的社会群体,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的重大事件。报告与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第十九条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h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二十条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h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h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h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h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二十四条国家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突发事件报告、举报电话。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到报告、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隐患、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对举报突发事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奖励。

第二十五条国家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

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全面。

[扩展知识]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相关部门特制定本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已经于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练习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D.高速公路交通事故

e.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答案]D

[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县卫生行政部门接到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报告后,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的法定时限是

a.2h

B.3h

C.4h

D.5h

e.6h

[答案]a

[解析]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h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

a.早发现、早观察、早隔离、早治疗

B.早报告、早观察、早治疗、早康复

C.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D.早发现、早观察、早隔离、早康复

e.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答案]C

[解析]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关于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描述,错误的是

a.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

B.波及范围广泛

C.出现大量的患者或死亡病例

D.缺少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

e.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

[答案]D

[解析]重大传染病疫情所包含的传染病,并非是缺少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的传染病。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关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有可能是

a.职业病

B.地方病

C.中暑

D.癔病

e.脑血管疾病

[答案]D

[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所说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的患者,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确诊的疾病。这种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可能是群体性癔症,也可能是某种中毒。

[药品管理法]

概述

药品的含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品监督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对已经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并应当在5d内组织鉴定,自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5d内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法律责任

违法收受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法律责任

第九十条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暗中给予、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人给予使用其药品的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以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的营业执照,并通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一条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的负责人、采购人员等有关人员在药品购销中收受其他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人给予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依法给予处分,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收受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或者人给予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或者本单位给予处分,没收违法所得;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执业医师,由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扩展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于1984年9月20日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7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修订,同日由国家主席公布,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全文10章106条,是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部卫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生产企业管理、药品经营企业管理、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药品管理、药品包装的管理、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药品监督和违反药品管理法的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

[练习题]

1.有关药品含义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的疾病

B.药品可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

C.药品规定有适应证

D.规定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e.规定购买与采购的物质

[答案]e

[解析]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对已经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并应当组织鉴定,限定时间为

a.在7d内

B.在6d内

C.在5d内

D.在4d内

e.在3d内

[答案]C

[解析]对已经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并应当在5d内组织鉴定,自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5d内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3.某药厂销售代表和医院多名医师约定,医师在开处方时使用该药厂生产的药品,并按使用量的多少给予提成。事情曝光以后,按《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对某药厂可以作出行政处罚的部门是

a.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税务管理部门

D.医疗保险部门

e.卫生行政部门

[答案]B

[解析]《药品管理法》第九十条规定: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人给予使用其药品的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以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的营业执照,并通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患者,女,47岁。因患子宫肌瘤在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输液约30min时,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头晕、恶心、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等症状,经抢救后好转。之后被鉴定为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根据规定,有权对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采取停止生产等紧急控制措施的单位是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e.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C

[解析]《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对已经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并应当在5d内组织鉴定,自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5d内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5.某医院王医师,因收受药品人给予的1万元“酬谢金”受到医院通报批评和记过处分。半年后。经检举、调查证实,王医师与药品人的经济联系始终未断,上次处分后,一直按月接纳药品人的“酬谢金”,总计达8万元左右。王医师应该受到的处分是

a.没收违法所得

B.记大过1次

C.没收违法所得,停止工作3个月

D.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执业证书

e.送交公安机关

医药用品行业报告篇7

一、时间安排和整治步骤

专项整治时间从**年4月至10月。共分四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和自查自纠阶段(**年4月1日—15日)。利用各种形式在全县范围内传达贯彻医疗、药品广告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对当前我县医疗、药品广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剖析。同时,各有关单位对的医疗、药品广告进行自查自纠。

(二)集中整治阶段(**年4月16日日—9月30日)。对我县相关媒体、刊物、各类印刷品、广告牌上的医疗、药品广告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三)建章立制阶段(**年10月1日—15日)。针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有关职能部门、有关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对医疗、药品广告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四)总结阶段(**年10月16日—31日)。有关职能部门对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将整治工作总结上报县医疗、药品广告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重点整治内容和广告要求

(一)重点整治内容

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是,严厉打击在医疗、药品广告中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虚假违法广告。重点查处下列行为:

1、以新闻报道形式的医疗、药品广告。一是在广告版面不标明“广告”标记,而使用“专版”、“专题”、“企业形象”等非广告标记;二是以通讯、评论、消息、人物专访、专家访谈、纪实报道、报告文学、专家咨询、科普宣传等形式广告;三是在新闻报道中标明企业、事业单位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和电子信箱等。

2、在医疗、药品广告中使用消费者、患者、专家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尤其是社会公众人物在医疗、药品广告中以消费者、患者、专家的身份,向群众介绍、推荐商品服务或商品服务的优点、特点、性能和效果等。

3、医疗广告中治疗性病、牛皮癣(银屑病)、艾滋病、癌症(恶性肿瘤)、癫痫、乙型肝炎、白癜风和红斑狼疮等的广告,保证或变相保证治愈股骨头坏死、障碍和不孕不育等各种疑难疾病。

4、药品广告夸大功能疗效,主要是在广告中对药品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治疗效果进行夸大宣传或作出承诺;广告中含有药品说明书以外的学术理论、观点等内容;药品广告内容是否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产品说明书和广告审查批文为标准,有无任意增加或更改宣传内容;药品广告含有“根治”、“铲除”、“攻克”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或保证。

5、处方药违反规定在大众媒体广告和医疗机构制剂违法广告;治疗障碍等禁止的药品广告。

6、未取得有效的广告审查文件,篡改广告审查文件或使用过期、失效、撤销的广告审查文件医疗、药品广告。

(二)广告要求

1、医疗广告。未取得或使用过期失效的《医疗广告证明》的医疗机构或单位不得医疗广告;医疗广告内容仅限于《医疗广告证明》中批准的医疗机构名称、诊疗科目、诊疗方法、从业医师姓名及技术职称、诊疗地点、诊疗时间以及联系方式等,不得篡改广告内容;《医疗广告证明》文号必须与医疗广告内容同时。

2、药品广告。未取得有效的药品广告审查批准文号、未经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药品广告,不得;广告内容必须以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为依据,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广告审查批文为标准,不得任意增加或更改宣传内容;处方药及国家禁止广告的药品不得在大众媒体广告;药品广告审查批准文号必须与药品广告内容同时。

3、登记备案。医疗、药品广告未经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不得。

4、医疗、药品广告的广告经营单位名称、联系方式应与广告内容同时。

三、组织保障和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医疗、药品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成立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蒋朝彬和县政府副县长左益任组长,县文体广电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局、县工商局、县新闻出版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医疗、药品广告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工商局。

(二)职责分工

1、县委宣传部负责新闻媒体的监督,县新闻出版局在职责范围内加强对报刊和内部资料印刷品广告的监管,对虚假违法广告情节严重的新闻媒体和内部资料印刷品及其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2、县文体广电局要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加强对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广告的日常管理。同时要做好违法广告监测数据与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共享,整合职能,形成监管合力。

3、县卫生局负责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在彻底清除“院中院”和承包科室的同时,做好医疗、药品广告的出证工作,对虚假广告的医疗机构和经销单位依法吊销其《医疗广告证明》、《食品广告证明》,并通报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利用广告虚假宣传坑害患者的医疗机构的整治力度,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医疗机构要依法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4、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审查和监测工作。对严重违法的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主,按有关法律法规程序撤销其广告审查批准文件,并通报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5、县工商局负责专项整治的日常事务工作。要加强对医疗、药品广告的监测工作,依据监测结果,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及时制止违法广告的。采取日常监测、集中监测和抽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方式,集中监测和抽查监测至少每季度一次。要对医疗、药品虚假违法广告进行全面排查,并根据广告监测结果及时向社会警示公告。

四、建立医疗、药品广告长效监管机制

对医疗、药品广告的监管要实行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逐步建立起以广告监测为基础,以案件查处为手段,以信用建设为平台,以行业自律为支持,以责任追究为保障的监管制度,达到长效监管、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目标。

(一)推行医疗、药品广告前备案制度。按照《医药、保健食品广告备查须知》的要求,对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医疗、药品广告前的样稿进行备案。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督促广告经营单位、广告单位把好广告审查关;对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的医疗、药品广告,不得予以。

(二)完善广告监测制度,强化对广告内容的监管。重点监测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医疗、药品广告。要更新监测设备,拓展监测范围,把电视、广播纳入监测范围。监测发现的典型虚假违法广告,在第一时间予以暂停或停止。

(三)强化案件查处制度,实施对广告活动的监管。对监测和社会监督发现的以及人民群众投诉举报的虚假违法广告案件,要及时立案查处,发现一个,查处一个。

(四)建立媒体广告信用自律制度。倡议成立新闻媒体、广告经营单位诚信联盟,签订诚信公约,共同恪守职业道德,把握广告宣传导向,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五)坚持和完善广告审查员制度。广告经营单位应将“广告审查员一票否决制”落到实处,切实履行广告审查员的责任,严把医疗、药品广告前的审查关。

(六)建立违法广告公示制度和广告活动主体的信用监管制度。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对新闻媒体的广告进行社会监督。对广告监测和社会监督发现的以及广告监管部门查处的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虚假违法广告,定期通过企业信用网予以公示。同时按照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要求,对虚假违法广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单位、广告单位视违法情况分别纳入警示企业、失信企业、严重失信企业进行信用分类监管和重点监管。对虚假广告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广告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责令其在相同版面(时段)进行公开更正,消除虚假广告的影响。

医药用品行业报告篇8

一、适用《特别规定》的原则

(一)本实施意见适用于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二)对药品监督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有规定的,适用《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适用《特别规定》。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特别规定》有规定的,适用《特别规定》;《特别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二、严格规范生产、经营企业行为

(三)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负责,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药品、医疗器械。

依照《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生产、经营药品、医疗器械需要取得生产、经营许可、批准证明文件或者需要经过认证的,应当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经营不符合法定要求药品的,依照《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药品管理法》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依照《特别规定》第三条第二款予以处罚。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生产、经营不符合法定要求医疗器械的,依照《特别规定》第三条第二款予以处罚。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再符合《药品管理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等规定的条件、要求,被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依照《特别规定》第三条第三款,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Gmp、GSp认证证书。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不再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条件、要求,被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依照《特别规定》第三条第三款,由原发证部门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被吊销许可证的生产经营企业名单应当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告。

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批准证明文件而未取得许可证、批准证明文件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依照《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依照《特别规定》第三条第四款,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批准证明文件而未取得许可证、批准证明文件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活动的,依照《特别规定》第三条第四款,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

(四)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辅料或者添加剂,应当符合《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

对违法使用原(材)料、辅料或者添加剂生产药品、医疗器械的,符合《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情形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条、第七十五条予以处罚;对其他情形,依照《特别规定》第四条第二款,没收违法所得,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2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撤销批准证明文件、吊销许可证。

(五)药品销售者应当按照《药品管理法》以及《特别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建立产品购销记录,购销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医疗器械销售者应当按照《特别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建立产品购销台账,购销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药品、医疗器械销售者进货时,应当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药品出厂检验报告、医疗器械产品合格证明、或者由供货生产企业签字、盖章的出厂检验报告、医疗器械产品合格证的复印件;不能提供的,不得销售。实行批签发的生物制品应当索要生物制品批签发文件。药品销售者向进口产品机构进货时,应当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口岸药检所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商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的产品,不得销售。

药品销售者违反上述规定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五条规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同时可依照《特别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责令停止违法产品销售;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销售产品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医疗器械销售者违反上述规定的,依照《特别规定》第五条第二款予以处罚。

(六)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其出口产品符合进口国(地区)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出口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者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并予以公布。

出口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者逃避产品检验或者弄虚作假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和产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

进口药品、医疗器械应当符合《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的管理规定,并符合我国与出口国(地区)签订的协议规定的检验要求。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度和质量管理水平以及进口药品、医疗器械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进口药品、医疗器械实施分类管理,并对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的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的收货人应当如实记录进口产品流向。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药品、医疗器械时,可以将不符合法定要求药品、医疗器械的进货人、报检人、人列入不良记录名单。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的进货人、销售者弄虚作假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和产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的报检人、人弄虚作假的,取消报检资格,并处货值金额等值的罚款。

(七)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药品、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销售者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销售者发现其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药品、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

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销售者不履行《特别规定》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义务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特别规定》第九条第二款,责令生产企业召回产品、销售者停止销售,对生产企业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对销售者并处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

三、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逐步完善药品、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立统一管理、协调配套、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产品标准体系。

(九)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制度,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的情况予以记录,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予以公布。

做出行政处罚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政务公开,对做出的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批准证明文件、数额较大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在送达当事人后的15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布。对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被认定为情节严重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者,依照《特别规定》第十六条,吊销其许可证或者撤销其批准证明文件。

(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可能与本部门职责相关,但标示为其他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的产品,??害的,或者发现违法行为属于其他监督管理部门职责的,应当依照《特别规定》第*条,立即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对于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移交的违法案件,属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职责的,应当立即处理,不得推诿;因不立即处理或者推诿造成后果的,移交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依法处理。

(十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制止、查处违法行为的职责,享有下列职权

(1)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2)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3)查封、扣押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使用的原(材)料、辅料、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

(4)查封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者有《特别规定》第十三条所列违法情形的,应当采取措施,纠正违法行为,防止或者减少危害发生,并依照《药品管理法》、《特别规定》相关条款予以处罚。对生产经营者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2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发生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或者其他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安全事件时,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依照国务院规定信息,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十二)对不履行《特别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职责、造成后果的,或者违反《特别规定》,或者有其他渎职行为的,移交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依法处理。

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授予其资质的部门吊销其检验检测资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药用品行业报告篇9

近年来,由于国家药监局实行GSp管理规范,加强了对医药公司的日常监管,各医药公司也在此情况下加强了药品的质量,为药品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医药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方法还是传统方法,缺乏科学的创新。本文从一些方面对医药经营管理的科学方法进行了探析。

1供应商与现营药品的管理

医药公司需要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对医药公司现有的供应商的资质证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确定供应商网上资质证件更新信息的准确性,对供应商的无不合格公告和违法公告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供应商公司的资质证件缺乏有效性或者到期没有进行信息的更新,或者存在违规违法的行为,则应当立即中止与其合作,避免公司药品经营受到影响。对于医药公司现有经营的药品品种,在管理过程中要设立药品质量档案,安排计划对现有经营的药品进行生产批准文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对药品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进行核查;对于已入库的药品,要定期对其说明书上文字、图案、标签的变化情况进行审核,对于没有经过首营产品重新审批的药品,要对其外观的质量状况进行核查,注射药品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可见异物;医药公司要定期上网对现营药品的质量公告的状况进行核查,对于出现的变化及时备案。对于没有及时进行注册文件审批更新和没能及时根据GSp规范进行药品质量标准和说明书更新的产品,应立即中止经营,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合法性,降低医药公司的经营风险。

2技术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决定产品的质量,因此,医药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以技术管理上的创新作为基础,提高管理效率。医药企业的技术管理需要走技术协调的路线,以此来加强医药公司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已经成为了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标准,技术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会为人们带来学习、生产、生活上的根本性的变革。因此,医药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应当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药品的质量。

3买入药品管理验收

3.1加强对买入药品的验收医药公司对买入药品要实行严格的验收,需按照国家的GSp规范的要求和公司的规定,对买入药品实行逐批的抽样验收,对于双批号的合箱药品需要分开进行验收并进行登记,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合箱出现的概率进行统计,记录批号,如果药品品种没有出现合箱的概率为零,则需要查询该品种供应商的质量。一般来讲,在药品的生产中出现合箱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因此,如果供应商所供药品没有出现过合箱现象,在存在人为改变生产批号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混批现象,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出现混批现象的药品按劣质药品处理;如果供应商所品的合箱现象在包装上没有体现,则在出厂和运输途中必然出现混乱,导致分不清合箱的产品。在发现供应商质量问题而退货的情况将为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因此,医药公司在经营管理中需要加强对药品的验收。

3.2加强对到货产品检验报告的检查根据国家GSp规范的要求,医药公司买入首营药品时,需要对供应商买入同批药品的合格质量检验报告单进行检查,对检验报告的检验项目与审核质量标准所要求的检验项目的一致性进行核查,如果出现检验报告的检验指标低于质量标准控制指标或者检验报告的检验项目少于质量标准的情况,则应立即中止该产品的买入验收工作,避免对公司产生影响。针对现营药品品种,需要定期要求供应商提供同批检验报告,对报告进行严格的核查,从而保证现营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安全性,当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出现时,需要立即中止该品种的买入。

医药用品行业报告篇10

关键字:医药广告,消费弊端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医药广告已经不得不用“泛滥”二字来形容了。打开电视(1),黄金时段里充斥着的是大量的医药广告;翻开报纸,各类药品保健品广告通常是以整版、半版的篇幅出现;而晚间的广播节目,则基本上被各种“医学专家讲座”、“健康咨询热线”给占据了。

医药,医疗广告真可谓是铺天盖地而来,但随之却带来了一系列的消费弊端:一方面,消费者盲目听信医药广告的宣传,随意服药物,这样非但不能治愈疾病,反而会因为错误用药致使病情恶化;另一方面,巨额的医药品广告费用使医药品价格连连攀升,严重的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更让人们心疼的是虚假医药广告的泛滥,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综上所述,本文总引其它相关文章如下:

一、虚假医药广告泛滥

虚假医药广告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测显示,2004年前9个月药品电视广告违法率达62%,其中6月至8月全国98份报纸刊登的7315例药品广告的违法率高达95%,尤其多见的是法律所禁止的处方药广告。而电视上、广播里许多常见的肝病、糖尿病、心脏病等蓄意诱导的所谓专家讲座,实际目的只是向患者推销医院和药品。报纸上则更存在大量的违规广告,其中出现的“除根”、“治愈”、“治愈率”、“不复发”、“第一药”等都是法规所不允许的。此外,还有许多保健品也夸大地打出治疗作用的幌子误导消费者。而中国消费者协会去年在全国开展的旨在揭露虚假广告、提高辨别识谎能力为内容的“慧眼识广告”活动也披露(3):在收到的7240封举报信中,其中对虚假医药广告举报数占到了31.3%。而据统计(2),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听信虚假医药广告用药不合理。这些虚假医药广告不但贻误了患者的病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还给患者造成了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

因此,泛滥的虚假医药广告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

二、消费者盲目听信医药广告的危害

很多人都知道,从药品广告开始正式现身于媒体到现在的短短的二十几年间(4),医药广告的投放额正以极其惊人的速度递增。有数据显示,自2002年起,医药广告一直占据了我国各行业广告投放额的前五名。药品广告铺天盖地带来的结果是,超过一半的消费者靠广告选药。据统计,44.3%的消费者在到达药店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要购买药品的品牌。甚至有很多消费者直接把广告当成了医生,在医院里,直接点名开药,而置医生的专业指导于不顾。可以说,药品广告的频繁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费者的盲从心态。

而正是由于消费者的这种盲从心态,使得患者极易受医药广告的误导,轻者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重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新疆日报》就有报道(5):家住乌鲁木齐市医学院的郭女士的父亲上了虚假医药广告的当,吃“苦乐康”不但没有治愈糖尿病,反而加重病情。郭女士说,一种叫“苦乐康胶囊”的保健品在某些媒体上宣传包治多型糖尿病,结果一些上了年纪的糖尿病患者,买药花了几千元钱,却差点把性命都搭进去,他们医院就已抢救了四五位买这种药上当受骗的病人。她的父亲也是受害者,相信这种虚假广告,购买了“苦乐康胶囊”。但结果服用一个月后,全身浮肿,去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肾衰竭。她父亲的其他几个病友服用“苦乐康”后,也都出现类似症状。

像此类报道在各家刊物上都有报到,特别是2002年发生在湖南的“梅花K”假药案就是患者听信了违法广告购药(4),造成70多人严重中毒,虽经及时抢救,但仍有一人成为植物人。

悲叹呀!盲目的听信那些医药广告,这是消费者在拿着自己的生命当儿戏呀!

三、高价医药费严重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湖北一家地级电视台广告部的张小姐讲述(6),现在医药、医疗广告在地方媒体的广告份额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2004年她所在的电视台全年广告收入大约在1350万元,这其中医药、医疗的广告占到900多万元,所占比重将近70%,这还是地级电视台,如果是在县级电视台,这个比例就更高。

而事实上,“羊毛出在羊身上”,巨额的医药广告费用使医药品价格连连攀升已经是世人不争的事实。药价普遍上涨,百姓买不起药、看不起病,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就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7):近年来医疗费用的增幅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长,三成贫困人口因病致贫。与城市人口相比,农村人口因病致贫现象更加严重,而且陷入了因贫致病又因病致贫的恶性循环当中。有很多人由于支付不起药价而错过了治病的时机导致病情恶化。

四、对待医药广告的五项有益的忠告

面对这铺天盖地而来的医药广告,消费者又应该如何来决择呢?在此笔者推荐美国霍普金斯的五项有益的忠告(3):1、世界上并无十全十美的疗法,如果说一项科研成果完美得令人难以相信的话,那你最好真的不要相信它,因为所有的药物都有毒副作用。2、世界上没有不被公开报道的科研成果,只要某项科研一有成效,必定先有权威的专业期刊披露,继之是电视、报纸等媒介的传播。而一经报道,有关科学家就会对新药或新方法提出各种意见,进行新的验证。如果有人向你推荐的是未经公开报道的新疗法,你最好不要轻易相信。3、对当今公认的疑难症,没有简便、快速和无痛苦的疗法和药物。如果有人向你推销有对付这些病的特效药或疗法,你还是把钱留在自己口袋里为好。4.世界上没有什么“密而不宣”的疗法。任何人只要发现了治愈癌症、艾滋病等绝症的方法,他一定会名震四海,各大报刊也会争先报道。如果有人告诉你:医学界会因为他的成就而迫害他,而他只好悄悄地、暗地里施展自己的才能。实际上,他极可能正在编织谎言或圈套欺骗你。5、有人证也不足全信。有人用过的药品有效,如果仅是一二例或多则十来例,而且无科学的记录和统计,这在医学上是不被承认的。因为这种“真的有效”可能是偶然的。更不容忽视的是,商家收买个别医生和病人作伪证的事也时有发生。

五、总结

随着现代医药广告的泛滥,除了寄望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外,留给我们消费者的就只剩下无奈了。但是面对这铺天盖地而来的医药广告,笔者还是真诚的希望广大的消费者能够擦亮自己的眼睛——至少让我们敢去怀疑!广告做得再好,它也不过是危言耸听、信中雌黄,不足以我们为信。因为如果它真的有广告中说的如此有效的话,那它又何必要自己出钱来做广告呢?

参考文献

(1):贾红英、何豫,《医药广告雾里看花》,《中国市场》,2005no.8

(2):刘雅芳、程伟、高宏伟,《虚假医药广告问题与对策》,《医学与哲学》,2005Vol.26no.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