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的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08:29

智慧教育的应用篇1

关键词:智慧教育;基础教育;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2-0071-03

祝智庭教授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一文中提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与智慧教育相比,传统教育有如下弊端:首先,注重教师直接讲授,学习者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扮演听众的角色。课堂学习目标侧重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而忽略了学生主动思考以及提出问题的过程。其次,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多以课本为主,获取知识的途径相对闭塞。

而智慧教育的发展目标旨在培养智慧型与创新型人才;技术作用是技术变革教育,改变教育战略实施的生态环境;核心技术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根据教育教学应用建设配套环境、资源和队伍;学习资源为动态生成、持续进化、开放建设的mooCs、微课、移动课件、电子教材与可进化的内容库;学习方式为泛在学习、云学习、无缝学习;教学方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大规模在线开放教学、深度互动教学、智能教学。这就使传统的学习者从书本走向实践,走进生活。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优势

1.智慧教育有利于转换学习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跟上教师的思路,做到一堂课结束后能够掌握及应用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而在小学智慧教育中,则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源引发学与教方式的深层变革,为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实施智慧教育能将信息化理念更多地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逐渐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局面。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教育的根本是“教学生”,才能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才能结合多种信息资源,使用各种样式的课件和教学软件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自己的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2.智慧教育促进优化课堂结构

智慧教育强调的是开放式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等)的学习时空环境,以开放的视野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智慧地全面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必定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有着积极影响,它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使传统的面对面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更加以人为本,将学生的智慧运用扩大化。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将基于个人兴趣确定学习主题,选择结构化、富媒体化的学习资源,借助相关学习工具,在个体建构或群体参与下获取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知识技能。这种信息技术的运用,既方便了教师的教,也方便了学生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了优化课堂结构的作用。

3.智慧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智慧

不同的经历产生不同的大脑结构、思维和行为模式。如今的学生从一出生就生活在数字世界中,与数字移民相比,更习惯于快速地接受信息,喜欢多任务处理和随机进入,爱好及时反馈和强化,偏爱做中学而非听中学。因此,通过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智慧学习能在学习者身上有效地发生。

其关键在于学习者如何学会利用富有智慧的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实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服务型人才,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缺乏主动性,而在智慧教育的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等方式,发现更多富有真实感的学习内容,而不再局限于课本,这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智慧。

4.智慧教育关注学生个性化与创新性发展

智慧教育在推行和实施方面应当在更高层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对待新事物能够产生自我看法与独到见解。智慧教育将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体验化情境,使其更直观地了解学习内容。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来源,随着3D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教师利用计算机创造的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或情境,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时间等情况制订各种不同的学习计划,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资料,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这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1.难以把握学生的自组织学习能力

学习本身是以学习者为主的活动,需要他们激活情感动力系统、投入认知并专注于意动和实践。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创新性、适应性和实践性要求学习者具有良好的自组织能力,这对于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或者已经习惯了传统授受主义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自组织学习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要能学会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协调、自我管理,并在实践中做出正确决策,采取正确行动。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与自我控制能力,所以智慧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情绪管理仍需要教师参与,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2.仍存在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

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花费在电视媒体或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更多。很多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在利用网络媒体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登录其他网站看视频、玩游戏、聊天等,这反映了父母监控和限制使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比较低。有研究表明,由于引导和监控的缺失,计算机、手机等信息设备更多地用于娱乐和消遣。因此,培养学习者具有良好的数字素养、养成善用技术的习惯对智慧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来说,提供积极的干预措施的做法仍有待完善。

3.教师针对智慧课程的设计缺乏针对性

在智慧教育的推行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课堂中与学生产生更多的交互。每门学科都具有各自特殊的学科特点,在智慧课堂中,教学方式从传统课堂只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配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而教师如何针对具体学科设计出具有学科代表性的智慧课程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仍有待进一步思考。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新对策

1.满足学生对教育资源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当前,基础教育在线学习产品和服务产业展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用户观念的转变、网络应用的普及、学习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均是其发展的动因。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说,由于每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以及不同的创造潜能,所以教师在掌握核心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其个性发展的智慧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基于个人兴趣确定学习主题,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借助相关学习工具,进行个性化学习。而在学习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应适当提升学习内容的交互性,改善用户体验,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计

在智慧课堂中,不同的学科教师要对具体学科课程进行学情分析,选择适合自身的讲授形式来传授新知。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为落脚点,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转变成以教师指导为辅、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除了要有一整套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外,教师还要尽量开发出与具体学科教学相关的、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从而使基础教育在质量方面得到质的跨越。

3.建设未来校园、未来教室,实现资源共享

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是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很高的校园和教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进入虚拟场景进行互动体验。在这样的校园和教室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有计划地开展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试点示范工作。

同时,发展云计算技术将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各地中小学应顺应云服务模式的发展,改变传统中小学机房分散建设的局面,实现班班通、校校通,基于教育云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结语

在现代社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只有让学生尽早地在智慧教育的模式下成长和发展,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究,2012(12):5-13.

[2]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J].教育研究,2015(11).

[3]王玉龙,蒋家傅.智慧教育:概念特征、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10-13.

[4]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8.

[5]陈琳.智慧教育创新实践的价值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5-19.

[6]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1).

智慧教育的应用篇2

关键词:智慧教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一、智慧教育的概述和特征

1.智慧教育的概念

智慧教育是我国信息化教育逐渐成熟后的必然走向,智慧教育思想最终是由哲学家提出的,印度著名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教育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并发展智慧的过程。我国著名学者靖国平则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是为了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并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以及发展学生的智力。信息化时代的智慧教育指的是通过在智慧环境下的智慧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型学习达到期望培养值的教学方式。

2.智慧教育的特征

智慧教育是实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经之途,与现阶段的信息化教育方式相比较,智慧教育有着其独特的教育特征。首先,智慧化教育是在信息化教育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智慧化教育包含技术与教学、技术与科研以及技术与管理之间的相互融合,其中,信息技术与智慧教育相结合是实现智慧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智慧教育下的各种移动终端都将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见载体,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得学生将学习重心从科学技术转移到学习本身,这是智慧教育的核心特征。

其次,智慧教育是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而提出来的新的教学方式,它不仅仅是需要培养出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公民,为了达到智慧地球的目标,智慧教育是需要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共同努力实现的。近年来,在世界各个大学的努力下,oeR(openeducationalResource)运动和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ees)运动席卷全球,将优质的交易资源通过网络共享传播到全世界[1]。智慧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全球教育资源的无缝整合共享,使得全世界的学生和社会媒体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适合自身的教学资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现教育管理的绿色高效这是智慧教育的指导理念也是其最重要的教育特征之一,也是实现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化的全球发展为实现智慧教育以及绿色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教育经费以及学校分布等提供了数据支持,为教学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推动智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智慧教育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智慧教育在实际应用方面提的比较多,国内外的许多it行业率先采取了智慧教育的解决方案,例如方正、华为以及iBm等。我国从2011年起对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智慧教育发展进行研究,其中,尹恩德、祝智庭等学者从不同的教育对智慧教育做出了阐述。祝智庭教授构建了理解智慧教育的基本图式,描述了智慧环境、智慧教学和智慧教育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认为智慧教育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2]。

目前,世界各地的学者、专家们对于智慧教育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对推动智慧教育的云平台建设以及普及智慧教育的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智慧教育是一个宏大的工程,除了建设智慧教育的云平台以及普及智慧教育理念之外,更需要的是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健全的智慧教育体系,为智慧教育的展开提供理论依据。

三、智慧教育的发展策略

1.智慧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也不喑鱿衷诮逃教学当中,根据教学设备在教学当中的应用情况,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教学阶段、电气化教学阶段、信息化教学阶段以及智慧教学阶段[3]。实施智慧教学,就是在智慧教学环境下,通过对现阶段的各种教学设备以及先进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展开教学活动。智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学目的,在智慧环境下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构建智慧型教学课堂。例如,利用智能电子设备备课,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同步教学互动,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对一专业辅导等。

2.智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智慧学习是智慧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智慧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智慧环境下进行完全以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习者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智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智慧教育的云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学习者在智慧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清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3.智慧化评价,为智慧教育提出针对性建议

传统的教育评价较为单一,单纯的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率的衡量标准,评价标准显得片面、不真实。在智慧化教学过程当中,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无法满足教学评价要求。因此,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智慧化教育的评价体系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等进行教育数据的采集,并通过计算机将教学档案数据进行云端存储,通过计算机建立全面、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四、结束语

智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会,对我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用于探索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实行智慧教育对我国教育改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实行智慧化教育需要对我国现有的信息化教育方式、学习制度以及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实现教育教学的智慧化发展,培养出大批的智慧型人才,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邱佳佳.教师情感智慧发展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智慧教育的应用篇3

关键词:智慧教育;职业教育智慧课程;信息技术

作者简介:陈波涌(1969-),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刘青(1993-),女,湖南张家界人,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高职贯通的课程衔接研究”(编号:ZJC2012080),主持人:唐智彬。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3-0010-06

一、从智慧教育到智慧职业教育课程

2010年11月美国《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以下简称为netp2010),通过将教育领域应用技术的状况与近三十年来企业部门应用技术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对比,发现教育改革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报告提出:“教育部门如果想要看到教育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就需要进行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而不是渐进式的修修补补”,提出了应用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基本理念。2012年3月,我国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为《规划》),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供不懈动力与支撑。

在教育系统中,学校教育系统是制度化教育的主体与核心。“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显然应当是“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关键及主要内容[1]。作为人的解放的基本形式,教育过程中人必须取代知识、技能而真正成为教育的目的,不应只终止于某种知识、技能、价值观念的获得,要进一步在向完整的人的生成复归的过程中把这些方面平衡地协调整合起来;教育过程也必须和历史运动现实地统一起来[2]。课程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手段。因而,“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的核心部分。课程应在内容上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关注当下教育活动所发生的具体时代情境。当下,信息化是最显著的时代特点,学校教育结构性变革的核心则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开发面向学生的能力全面发展与素质提升的智慧课程。

理解智慧课程,首先要理解智慧教育。2008年,iBm在智慧地球概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智慧教育。基于智慧教育,许多专家学者又提出了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程等。从形态上看,智慧教育是数字化和信息化支持下的新型教育形态,智慧课程是信息技术与学科(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型教育形态的实践载体。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智慧课程的内涵进行了相关的界定。张琪认为智慧课程是在智慧教育框架下,帮助学生提高智慧生成与应用含量、培养时代价值观和思维特质、综合运用新学习工具与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教育过程及评价等优化重构的“灵巧”课程体系[3]。汤伟则认为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发展过程中,挖掘创新潜能,弘扬主体精神,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使学校形成有慧眼和慧心的大智慧群体[4]。陈琳等从课程本质的视角,指出智慧型课程是着力培养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和适应时代创新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富有智慧地学习、教师更富有智慧地教育教学的课程[5]。不难看出,智慧课程是基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依托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程活动中共同成长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任何教育过程都涉及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或情感等方面的因素,即都涉及“教什么”的问题[6],课程是教育过程中各类因素的中心,是“教”的主要内容,培育人才的过程,主要是课程实施的过程。赋予课程“智慧”,才能培育智慧之人。

基于上述分析,职业教育智慧课程可以初步界定如下: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与智慧教育的基本框架,以培养学生应对未来世界的“生活与工作的智慧”为取向,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为基本路径,以“人机协同”的智慧学习环境、多种学习工具与创新学习方式为基本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习得内容过程及评价等优化重构的课程体系。通过智慧课程的实施,一方面,利用智能的手段为学生获得进入职业世界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与素养,改进学生的学习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智慧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与教师在此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生成智慧。智慧职业教育课程既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的核心特征

技术的发展为学校教育带来各种新的可能。从古代的结绳记事和口耳相传,到后来的印刷术,到世纪初的互联网,再到如今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人类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面貌和愿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多媒体教学出现,这是智慧教育的初始形态,当今,在信息技术发展――社会变迁――教育变革三元互动结构中[7],以教育信息化Ф教育现代化成为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的趋势。智慧课程将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难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成为驱动职业教育转型的结构性力量。智慧课程是“教育+互联网”的最集中展现,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在实体中介中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将有效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改变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效不显著的问题,引领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智慧课程具备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部分核心特征,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重要特征:

一是选择性。智慧课程是在信息技术这一“时代催化剂”的作用下课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信息化元素充分融入教育后的课程新理念。从课程的形式上,智慧课程理念催生出一朵朵课程变革的浪花,mooCs、微课、网络视频公开课等都是智慧教育理念下的新课程形式。学校教育从仅限于校园到跨越校园围墙,只需通过某个平台就可以在线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学校教育形式和个人学习方式都显在和潜在地发生变化,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学习途径等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学习者从个体学习需求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安排等,由此带来学习评价的相应改变,彰显个性发展需要,从而实现课程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课程。

二是开放性。职业教育智慧课程体现了时间、空间与结构上的开放性。在时间上,智慧课程的形成是持续修订、持续完善、持续发展的过程,通过不断试用,最终走向完善。在空间上,职业教育智慧课程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呈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需求的人群,可以随时通过链接互联网,接触或下载相应的智慧课程资源。基于平台,课程学习者能及时了解课程开设的信息,如排名情况、下载量、好评度等。从结构角度来看,智慧课程具有较强的兼容性。课程资源以共建共享的形式,一方面,课程开发者的智慧为学习本课程的人分享,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习者的思考与激情,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课程学习者为课程的完善贡献自己的智慧,学习者通过批判性地学习课程,在理解与接受课程知识的同时,提出改进课程、完善课程,并逐步生发出课程智慧。

三是先进性。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的缘起与发展于信息化的大时代背景之下,从内容到形式都与这个现代化时代紧密相连。先进性首先体现在内容上,职业教育智慧课程应该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最前沿、最重要的内容,满足职业教育教学的最新需求。其次是教学方法先进。智慧课程不仅仅是利用最先进信息技术开发的教学资源,同时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最新发展,融入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突出了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规律的最新探索。再次是依托平台先进。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空间局限,依托我国各类教育平台,将智慧课程的开发成果通过最便利的平台,分门别类地展示课程,引导学习者进入相关学习平台,并最终成为引领职业教育教学变革的重要力量。

四是友好性。传统课程的最大缺陷在于封闭性,这种封闭性直接影响到其与学习者之间的联系。智慧课程的友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慧课程的“易获得性”,即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非常便利地获取到相应的课程资源,随时随地开始学习。二是智慧课程自身设计的便利性,突出界面友好,结构清晰,内容重点突出,特点明显,学习者根据课程框架,确定自己的学习安排。友好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三是智慧课程为职业教育学习者提供了许多的机会,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还全面支持泛在学习,既服务于在校学生,又支持社会学习者,支持学分银行。帮助人们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后,可以根据生产、科技发展的需要,获得各种自己目前职业或者未来职业所需的各种培训的机会,鼓励学习者用一生的时间来充实、完善自己,满足自己对教育享受的需要。

五是研究性。智慧课程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在真实世界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的交互环境中进行学习[8]。其区别于以往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探索性,这源于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与职业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深度结合。课程内容上,通过融入职业教育探索性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欲。培养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作为创新意识与创新素质的培养基础,以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平台。学生凭借虚拟环境的优势,尝试不同的角色参与工作过程,进而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完全进入探索过程,直接接触感性知识来强化形象思维,使学生把不合理的随意调节转化为从中总结经验的手段,从而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是立体性。立体性首先体现在智慧课程的呈现形式上。职业教育智慧课程不仅仅是授课视频资源,还包括相应的文字教材、配套练习、技能细节讲解视频、学习自我评价和诊断平台以及其他拓展支持资源。所有资源的集合,形成一个立体化的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同时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问题的整体性解决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灵活选择最适合的优质资源,并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与手段,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其次,职业教育智慧课程体现在能力培养的立体性上。智慧课程从来不限于以某一个特定的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终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探索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智慧课程体系既突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对职业技能的重视,这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注重学生通用技能的培养,如信息素养、新设备操作能力、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等,这是学生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世界的重要素养;同时更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育,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眼界视野和数理思维等纳入智慧课程的总体框架,并进行重点培养。

三、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的课程目标定位、实施及评价

一个社会若按自身的形象塑造其成t,最有力的工具便是教育[9]。学校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实施媒介,一直是学生通过教育走向社会化的实体中介。科学的课程开发将更好地考虑到学生、社会和学校三者的发展需求,是调节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矛盾的根本手段。课程开发是为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变革,其对教育的影响与冲击越来越显著,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将呈现什么特征?这些特征将如何体现在智慧课程上?

(一)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定位

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目标应体现当今经济社会人才培养的根本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明确提出,教育要“反思课程编排”,重申人文主义方法,要努力发展更加适应实际需求的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多样化和灵活性,以便调整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这意味着要确保个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能最有效掌握和应用职业适应能力[10]。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中谈到:“虽然专业技能和技术对于向第三次工业革命过渡至关重要,但是如果教育工作者过分强调技术和技能,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改变,那么他们就本末倒置了。如果我们只改变学生学习的技能,而不改变他们的观念,他们就会依旧认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高效的劳动者。这样培养出来的劳动者就会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实用主义心态去开展经营活动”[11]。国内学者的调研也发现,我国的学生最缺人格培养、通识性能力缺失及适应国际劳动力市场能力偏弱[12]。从这一点看,现代职业教育面临的任务是培养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技能创新型人才。既要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劳动力市场的“职业人”,更要培养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智慧人”,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结合布卢姆关于认知领域教学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6个层次分类[13],智慧课程要超越简单的知识性课程目标,着重通过知识和认知过程的不同结合方式来厘定课程目标。具体说来,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的目标将定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工作世界的职业技能,并着力于提升学生的“可转移技能”“二十一世纪技能”和“非认知技能”,其中包括交流、数字素养、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及创业能力等。课程不仅要服务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要指向并服务于学生的素养以及创新创业素养,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以富有创造性和负责任的方式运用有关知识(信息、理解、技能和价值观),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与他人建立新的联系[13]。总而言之,职业教育智慧课程定位于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工作智慧、生活智慧的生成与应用,培养学生符合时代的价值观和思维特质,并以此作为课程实践的取向。在实施上,依托信息技术,探索各种课程形态的创新创造、互动互补的方式与途径。

(二)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智慧课程要有智慧型的课程主体关系,即智慧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要改变“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学生充当看客或听众。所谓知识也好、信息也好,都是一个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14]的问题,智慧课程的教学实施应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的实现,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结合[15]。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根据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师生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尤其鼓励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和协作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如翻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对象的不同、培养需求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教学实施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在师生互动交流与学生深度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与演说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探索与创新意识等得到尊重与培养。此外,重视探索性与研究性是职业教育智慧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特征,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听课与探索、理解与创新紧密Y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以探讨的态度、批判的角度进行学习,一方面,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得到更为深度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能更深刻理解方法,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

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课程评价同样凸显信息技术在其中的重要意义。首先要建立职业教育智慧课程规范,确定智慧课程的基本要求,明确课程的完整性、适应性和体系性,完善智慧课程规范的评价标准。其次课程内容评价,即课程覆盖相应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在构成、组织、呈现以及更新速度方面的总体性评判,其中,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融合程度是课程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再次,智慧课程的评价还包括教学设计的体验。从这一角度出发,智慧课程的教学设计应着眼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较高创造性、较高参与度和较愉悦的学习体验,在兴趣与动机、教学设计层次目标以及学习反馈与交互方面形成明确的观察点。最后,智慧课程评价还应该关注课程实施的支持构件,如支持智慧课程学习的设备与网络环境,并有充分的软件技术条件、平台以及管理技术,这些主要是从运行环境、操作与应用、兼容性以及开放程度等角度进行评价[16]。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的实施过程应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融于课程的各个阶段,既要评价开发,也要评价实施;既要评价结构,也要评价内容;既要评价基础条件,也要评价支撑条件;既要充分考虑智慧课程的创新要素,也要关注传统课程的经典因素。

四、推进职业教育智慧课程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按规划、分层次推动职业教育智慧课程建设

面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建设职业教育精品智慧课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配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的开发规划与发展思路,按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通用能力类课程等课程类型,分层次推动职业教育智慧课程开发。通过建设一批、总结做法、提炼经验、带动一批,逐步形成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的经典之作,构建职业教育智慧课程体系。

(二)发展与智慧课程相配套的智慧评价,以评价促课程建设

智慧课程要有配套的智慧评价,以课程评价促进课程建设。在职业教育智慧课程评价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有关学习平台,挖掘与收集学生学数据,通过分析学生的智慧课程学习行为,形成更为科学、智能、严谨、精准的课程评价。通过确定与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相配套的智慧评价体系,学生将形成对课程学习评价的全新认识,在课程学习目标、学习要求、重点难点等方面都将有更科学准确的认识。智慧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过程。通过建模,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内容挖掘、结构挖掘和使用记录挖掘,完整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逐步积累学生的学数据,并对学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促进智慧学习与课程研究,从而有利推动智慧课程建设。

(三)加强适应智慧课程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

智慧课程从建设到使用,都离不开高水平的职教师资队伍的支持。建设一支适应智慧课程开发、教学实施与评价的教师队伍,一是要使职业教育教师走出封闭的课程意识,理解信息技术重构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发展互联网思维,顺应信息化的发展潮流,从思想层面理解智慧课程的建设理念与需求。二是逐步强化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为教师参与智慧课程开发与利用智慧课程奠定基础,这也是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集中授课、网络学习等方式,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三是利用名师的典型效应,总结智慧课程开发、应用的典型经验,带动其他教师的参与。四是要为教师参与智慧课程开发与应用提供有利条件,从经费、设备与时间方面得以保证,并鼓励和保护教师的探索行为。

(四)加大智慧课程的共享平台开发力度,提高课程的开放性和利用率

智慧课程将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不断进步。因此,应加大智慧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开发力度,逐步形成职业教育智慧课程“准淘宝”市场,搭建一个课程资源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根据个人需求,选择自己的课程。利用现有的“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基础,将优质智慧课程资源精准地推送给每位学生。同时,也可以在自建平台之外寻求其他的平台空间,与国际化慕课大平台,如edx、Coursera等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将相关课程在知名平台上线,有力扩散我国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的影响范围与纵向深度。

(五)加强研究,将职业教育智慧课程建设引向深入

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也因为职业教育教学的特殊性,推动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的理论研究,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理论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深入:一是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理论研究,对厘清课程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以及课程模式等问题有深刻意义,这是我们理解职业教育智慧课程一些基本问题的基础。二是研究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的教学与应用模式,并对应用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让职业教育智慧课程落地,不断提高智慧课程建设水平。

总之,正如我们所熟知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在各种因素、部分、全部内容的复合最后完成之后,结果才能降临。静待花开是在纷繁的教育事务和问题中的一种自觉,是对人和教育的一种理性[17]。因此,不管是传统课程还是智慧课程,都只是促成学生生成智慧、全面发展的一种影响因素。要实现职业教育的技能创新型智慧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期待有智慧的课程,更期待促成智慧生成的人才成长环境和教育者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耐心与不懈付出。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实现教育信息化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J].教育研究,2015(11):78.

[2]项贤明.泛教育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537.

[3]张琪.技g变革视域下学科智慧课程建设――基于“长尾”评价的研创课程探索[J].远程教育杂志,2015(3):89.

[4]汤伟.在“智慧课程”创生中体现校本特色――关于学校课程校本化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8(1):68.

[5]陈琳,陈耀华,李康康,等.智慧教育核心的智慧型课程开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34.

[6]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

[7]祝智庭,管珏琪.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4(1):5.

[8]王济军.智慧教育引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05(5):56.

[9]爱弥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

[10]UneSCo.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eB/oL].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2015年出版,巴黎.http:///new/zh/education/themes/leading-the-international-agenda/rethinking-education/.2016-4-6.

[11][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张体伟,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3.

[12]阎光才.我们的教育缺什么?[n].光明日报,2016-01-05(13).

[13]王小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对课程目标制定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1(4):22.

[14]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96.

[15]何克抗,等.“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2):5.

智慧教育的应用篇4

【关键词】智慧教育;体系架构;关键技术;技术创新

智慧教育对我国教育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2012年末我国正式启动智慧教育试点工作,国内先进城市明确提出智慧城市理念。教育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国之根本。随着我国交通、物流、医疗、能源等各个领域智慧化不断深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革命压力与挑战。诚然,纵观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相对落后,这也是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一大阻碍。如果提高我国教育智慧化发展,构建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智慧教育体系框架是我国教育领域需重点面对的问题。

一、智慧教育体系架构

智慧教育主要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无线技术等一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信息化教育系统,也是实现数字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当今的数字教育系统来提高智慧教育水平,实现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主要包含以下几点方面:

(一)智慧云中心

构建智慧云中心是实现智慧教育的核心任务。智慧云中心需要提供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统一数据中心、统一接口等服务支持,需要整合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为高校提供网络安全、资源储存、数据计算等服务,进而实现通用教育集中化管理及信息资源合理分配。通过整合现有的教育软件系统,推动教育应用系统的集成与贯通,构建统一数据环境、智能信息平_,为广大教育者、受教育者提供信息化教育服务。构建智慧云中心要有合理的定位、超前的规划,保障教学资源、信息、人力、物力、财力等数据库都能够融入到系统平台中,进而保障系统教育信息应用能够顺利展开。

(二)构建智慧环境

良好的智慧环境是实施智慧教育的保障与基础,需要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技术等,进而完善智慧教育环境。智慧环境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学校的智慧校园和终身学习的智慧城区。其中:①智慧校园:主要包括智慧教室、智慧图书馆、智慧备课室、智慧实验室等。对学校现有的硬件设备进行改造与完善,提高校园网络的性能,以RFiD技术和传感技术为基础,建立智慧型教育装备;②智慧城区:主要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构建教育平台,进而实现网络远程教育和微教育,进而构建线上智慧学习环境,其中包括(线上)智慧美术馆、智慧博物馆、智慧公园、智慧教育等,为广大群众实现终身学习提供良好条件。

(三)智慧内容库

学习资源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基础,也是智慧教育的主体,其主要包含三大层面:①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库是一切线上知识基地,包括教学案例、电子试卷、多媒体课件、研究专题、参考文献等。学习资源库要以实际应用为向导,要紧紧围绕课程内容,通过多方渠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学习资源库内容;②开放课程库:开放课程库要坚持开放性理念,建构有效、合理、可行的课程资源分享模式。构建开放性教育平台,提高学习平台的开放性,以便于社会广大人民公开访问,并实现大规模访问在线课程;③管理信息库:管理信息在智慧内容库中有着重要地位,也是保障信息库平稳运行的保障。通过管理信息库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库中内容,例如更新信息内容、剔除陈旧内容、内容排版等。

二、智慧教育体系关键支撑技术

(一)提高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的感知性――物联网

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为校园学习、课外学习、教育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丰富教育资源、创新学习方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质量。以智慧教室为例,随着智慧教育不断发展,如今一些国内厂商纷纷研制出了智慧教室优化方案,并且中小学推广使用。物联网技术在现如今发展极为迅猛,是实现线上、线下双重教育的关键性技术。

(二)加强教育管理、校园决策的智慧性――大数据

随着信息化教育不断发展,一些教育数据、科研数据、管理数据会不断堆积。大量的数据沉淀势必会对信息化教育产生一定影响。近些年来,我国一些高校已经逐渐构建立起大数据辅助教学的管理模式。以划动示范大学为例,通过信息系统能够有效观测到学生的餐饮消费数据,如果数据低于警戒值系统就会自动发送短信慰问,询问学生是否经济过于困难。同时,大数据技术还能够为学生、教师提供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与机会,特别是当今移动技术高速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智能手机中的微信、微博、QQ、论坛等社交工具提供师生交流渠道,并且通过数据平台把握师生群体的探讨动向,并根据师生讨论重点进行深层剖析,明确教育改革方向。同时,教育机构也能够集中布局,调整教育经费,通过全面采集教育分布数据、学生相关数据等,制定科学的评估模型,进而实施下一阶段的教育布局与资源分配。

(三)拓展教育资源与教育服务的共享性――云计算

在教育领域中,云计算相比物联网技术更为成熟。现如今,云计算已经在教育领域广泛普及。2012年12月我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已经正式开通线上运行。在智慧教育中,云计算技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共享层面上,能够有效推动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进程,缓解信息孤岛、重复投资现象。与此同时,通过云计算技术能够有效构建云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利用pC端、移动端时时刻刻享受线上学习服务。

结束语

智慧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逐渐向教育领域渗透,改变了传统教育领域的运作模式与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必须要面对智慧教育带来的挑战、抓住智慧教育带来的机遇,充分分析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扩大智慧教育的应用范围与服务范围,进而保障我国教育领域能够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智慧教育的应用篇5

论文摘要:培养智慧的人需要智慧的教育者,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需要具有创新智慧的教师。教师创新智慧的生成是课程权力、民主决策力和反思洞察力交互作用的结果。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创新智慧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教师创新智慧的内涵及生成进行初步试探。 

 

在“知识文化走向智慧文化,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投向智慧教育的领域。当研究者沉浸于如何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时,却忽视了教师创新智慧的培养;当教师沉醉于使学生成为有智慧的人时,却忽略了自身智慧的凝聚。按照“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只有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的逻辑,[1]是否能够得出“只有具备创新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的结论呢?随着有关教育智慧研究的深入,涉及教师创新智慧相关的探讨却为数不多。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创新智慧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教师创新智慧的内涵及生成进行初步探索。 

一、教师创新智慧概念的提出 

1.创新智慧背景的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anen)的现象学教育学层面的教育机智论的影响,我国教育学界掀起了一股探索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热潮。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智慧的概念探讨、教育智慧的表现与获得、教育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有感于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智慧的缺失,学者开始呼唤教育智慧和智慧型教师。当化知为智成为时下教育的一种价值走向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也愈见清晰。教师需要智慧,不仅需要理性智慧来完善自己对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需要情感智慧来丰富自己对学生的爱和关心,需要实践智慧来充实自己对教学主张的探索和感悟,同样也需要创新智慧来挖掘创造潜能,提升自身智慧素养。理性智慧、情感智慧、创新智慧和实践智慧共同完成了对智慧的“知、情、意、行”四维度的整体把握。因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生成创新智慧来指导学生的创新。 

2.创新智慧内涵的厘定 

“智慧”一词与洞见、知识有关。国外学者理解“智慧是一个很上位的世俗概念,表示一种饱含情感的、统揽性的实践艺术技巧,指向个人和社会的各种产品(goods)。”[2]哲学家冯契认为,“智慧就是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的真理性的认识。”[3]心理学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便是智慧。教育学中界定“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1]智慧的人依托于智慧的教育者。诚如“创造性是每个人所普遍具有的智慧潜能,教育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使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所言,[4]创造性与智慧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最核心的部分是创造性,而“教育劳动原本具有创造性,教师职能本应创造知识,它是以教师的完整智慧观来驾驭与推动的。”[4]教师要想尽职尽能,以完整智慧观来推进学生的学习,必须获得教育智慧,尤其是创新智慧。 

鉴于目前有关创新智慧界定的缺失,观照创新智慧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笔者拟将创新智慧的内涵厘定为:作为生命主体的教师基于已有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依据自身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借鉴吸收,发挥创造潜能并灵活机智、新颖独特地开展教育活动而达到一种智慧碰撞、和谐相生的教育情境的综合性本领。这种本领是教师应对不同的教育情境所复演出来的感知、建构、重组、创造等多种能力优化整合后的高水平综合能力。 

就内容划分来看,由于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集中于课堂,因此,教师创新智慧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智慧、课堂管理的智慧和课程开发的创新。就产生途径而言,“已有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借鉴吸收”是创新智慧的主要来源。有创新智慧的教师善于“以学致学”,巧妙地将国内外优秀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化为己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化地实现智慧教学。 

二、教师创新智慧的生成要素 

“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智慧生成性涵义的表达。[5]有论者指出,“智慧文化综合力”是作为智慧型教师素质生成的母本范式。见下图:有关“智慧文化综合力”的母本范式示意图解。由图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智慧文化综合力”是智慧生成的最主要的“力”,是智慧型教师素质生成的重要动力。八种力的综合促进了智慧的生成,开启了教师以智慧启迪智慧、以心灵感动心灵的教育艺术之门。 

那么,教师的创新智慧又是如何生成的呢?“我们在探讨智慧型教师素质时,最初(《智慧型教师塑造与教师创新智慧生成试探》)提出了创新智慧生成的‘三力’说,即文化力、思维力、审美力。”[6]基于此,参照“智慧文化综合力”的母本范式研究,通过对创新智慧生成的“三力”学说的研读,笔者认为,生成教师创新智慧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的课程权力、民主决策力和反思洞察力三大要素。 

1.课程权力 

教师的课程权力主要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的权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课程开发的权力。课程开发是指通过精心计划的活动,开发出一项课程并将其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方案的过程,它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与评价等阶段。[7,8]换言之,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的主要环节。课程开发的权力就要赋予教师以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权力。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完全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有选择地对教学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规划,那么教师的创造性潜能才有发挥的空间,创新智慧的生成才有可能。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直接影响其课程管理的效果。我国新课改的目标是要不断创造课程管理新机制,用机制来激励教师的教学。当教师拥有较大的课程管理权力时,便能够根据实际及时作出判断,从而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和创造中。 

课程权力下放到教师,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励教师的自我发挥、自我建构和自我创造。如果每门课程的实施都由教师来决定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想状态。所以,“课程权力的分配与管理是影响课程实施水平的重要条件,特别是教师拥有多大的课程权力直接决定着教师创新智慧和潜能的发挥程度。”[9]教师合理、高效地行使课程权力,就可能生成并发挥自己的创新智慧。 

2.民主决策力 

决策力,是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单地理解,决策力就是制定方案办法的能力。善于分析、果敢决断、敢于承担是决策力的三大表现。之所以把民主决策力列为创新智慧生成的一大要素,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也充当着决策者的角色。决策要民主,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激发新思维;民主是平等,只有平等对话才能形成新思想。对话交往式教学保证了师生间对话的平等性。 

然而,在真实的课堂上,如若教师成为“一意孤行”的决策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控制欲,由此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话语权便丧失了。 

学生的反问不应当被视为一种对教师权威的挑战。天地君师的传统原本就扼杀了民主。教师勿须畏惧并拒绝学生的反问,相反学生的反问往往能促使会思考的教师萌生新的教学想法。如果课堂上能够形成一种民主决策的氛围,教师不再以权威自居,那么学生就有更多的自由空间来思考、来质疑,教师就能与学生一同思考、一同学习,从而迸发出创新智慧的火花。 

3.反思洞察力 

歌德有句名言,“缺少知识人类就无法进步,缺少思考就不会有知识。”思考有助于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反思洞察力是思维力的核心部分,它是基于理性思考的前提,通过准确判断、合理推理和正确归因,进行发现并敏锐捕捉到各种问题和矛盾的思维能力。如:richard d parsons和kimber lee s.brow所指出的:“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个人所面临的独特的教学环境”,“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通过过去的经验,结合对这些经验的反思,我们得以体现机智”。[10]针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复杂性,教师可以通过敏锐洞察、缜密分析和批判反思来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突发状况。学生的一个目光、一个手势、一句不经意间破口而出的话语,都是值得教师反思洞察的。当教师的教学不能按照原定计划进行下去时,也许暂时的终止与阻碍能激发教师创造性潜能的发挥。具备了反思洞察思维能力的教师便会不自觉地展现其创新智慧。 

从动态生成的角度来看,课程权力是创新智慧生成的激励性因素,民主决策力是创新智慧生成的发挥性因素,反思洞察力是创新智慧生成的创造性因素。课程权力激励教师去挖掘自己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的能力,在这种激励下民主决策力使教师获得思维发挥的空间和智慧启迪的力量,而反思洞察力的进一步作用,则推动教师创造性地教学。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推动了教师创新智慧的生成。 

三、教师创新智慧生成路径 

热爱智慧——获得智慧——优化智慧是智慧教育生成的三部曲。[4]依循此路径,教师创新智慧就当从提高知识涵养做起。只有提高知识涵养,才能从书本理论中萌生新思维,只有思维优效,才能顺利地实现即席创作,从而在创作中走向创新智慧的持续生成。 

第一,知识涵养是基础。“学高为师”是传统意义上对教师角色的判断。这里的“学高”就是高水平的知识结构。为师者,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来说就是“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创新智慧的源头乃是高深的知识涵养。全面而扎实、科学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技能,不仅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根基,也是教师创新智慧生成的基础。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是复合结构和交叉结构的。专业学科知识、心理学知识、日常生活常识、乃至一些常用的救护知识,都应为教师所掌握。只有满腹经纶的教师才不会惧怕反问和质疑,才能灵活自如地应对教学的不同情境。 

第二,思维优效是关键。一定的行为习惯都会受到一定思维的支配。思维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和风格便形成了思维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每个人的习惯性的思维操作方式以及对意识水平还是非意识水平的思维活动的肯定,乃至偏好使用的思维工具都不尽相同。创新智慧生成的关键是思维的优效,即思维方式的优效。教师要摆脱既定思维操作方式的束缚,破除陈旧的思维习惯,寻找优效思维活动的突破口。 

第三,即席创作是表现。“教学就是‘即席创作’。”[10]在马克斯·范梅南看来,即席创作就是一种临场发挥的天赋。教师创新智慧的外在表现便是即席创作。笔者认为,即席创作其实是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充满创新智慧的教师能够高度灵活地随机应变,将教学活动中的种种矛盾以无声来化解,从而出色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成为教学的资源,呈现即席创作的巨大魅力。 

总之,教师的创新智慧在课程权力、民主决策力和反思洞察力的交互作用下,沿着“提升知识涵养——优效思维——即席创作”的路径生成。即使创新智慧的生成遭遇了诸多现实困境,但只要能够转换教学模式,改变思维定势,营造创新氛围,创新智慧这朵教育智慧艺术中的奇葩便会愈发夺目,智慧教育中的“静水投石”亦能荡起惊人的涟漪。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 

[2](美)henderson,j.g,kesson,k.r,(夏惠贤等译).课程智慧:民主社会中的教育决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刁培萼等.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陶行知.“伪知识”阶级(陶行知文集·修订本)[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6]吴也显.追寻智慧型教师的整体素质与综合能力——“智慧文化综合力”解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7). 

[7]菲利浦·泰勒等,(王伟廉等译).课程研究导论[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8]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智慧教育的应用篇6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英语智慧型教师知识信息

在教育发展不均等的地区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任务更为艰巨,对于素质参差不齐的教师的培训工作,其重要性和关键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最终获得成功,取决于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语言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对小学英语教师而言,新一轮的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原则;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语言学习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强调语言目标的新内涵:知识、技能、策略、文化和情感等等;强调语境教学与综合全面评价理论的引进。同时,国家英语课程改革对英语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研究学生如何学、老师如何教、考试如何考和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我素质已成为新世纪英语语言教学研究的主要焦点。小学开设英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有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而我国中西部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是半路转岗和短期培训,他们自身的英语基础知识很有限,有的教师不但只有在初中时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而且没有其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他们专业思想不牢固,教学技能也不熟练。因此,不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新一轮课改对小学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要成为一名称职的小学英语教师,有效地实施新一轮的小学英语课程,就要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一、何为智慧型的小学英语教师

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广大小学英语教师都应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智慧型教师。何为智慧型的教师?所谓“智慧型”教师,是指通过教育科研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寻求教育实践活动所必须的教育智慧,从而具有高智商、高情商、高技能的一类教师。其显著特征是拥有教育智慧。教师教育智慧是由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研究智慧和人格智慧构成的。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智慧型的小学英语教师应拥有小学英语新课程智慧、小学英语教学智慧、小学英语课堂管理智慧和良好的人格智慧。

1、智慧型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新课程智慧。课程智慧分为解读教材智慧和使用教材智慧,它决定着教师能不能用教材去进行有效的教学,因此,要使小学英语教师要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能有效使用教材去进行教学,实施小学英语新课改,他们必须具有解读小学英语教材的智慧和使用教材的智慧。在深入理解国家新课程理解基本理念和教学思想,了解新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他们就懂得把握好教材,懂得如何对小学英语教材进行分析,为教学设计服务;懂得怎样进行教学评估。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正确的教材观。

2、智慧型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智慧。新的英语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具有教学智慧,也就是上好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施国家新的课程。什么叫做“好课”?叶澜教授说:“⑴一节好课一应该是有意义,扎实的课;⑵有效率,充实的课;⑶生成性,是丰实的课;⑷常态性,是平实的课;⑸真实性,是有待完善的课。

3、智慧型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管理智慧。智慧型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管理智慧是指教师解读学生的智慧、教师把握时机的智慧和教师管理学生的智慧。而解读学生的智慧是指立教师善于走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心灵、善于分析学生和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二、智慧型的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途径

1、智慧型的小学英语教师知性智慧的形成途径。所谓知性智慧是基于对整个新英语课程教学的感知和直接把握。小学英语教师要成为智慧型教师,要深入研究和学习新英语课程的理念和教学思想,把握新英语课程的实质,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我国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和目标,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2、智慧型的小学英语教师理性智慧的形成途径。小学英语教师理性智慧是基于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思考和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成为智慧型教师就要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综合学养。作为一线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加强科研意识,掌握学科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在教中研,在研中教,教研同步相长。同时课余认真通读如小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和小学英语教学论等相关的国内外知名专著和期刊,积极参加各种有益学术研讨和交流会,与时俱进,扩大知识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智慧型的小学英语教师应有课后反思智慧。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真正动力。小学英语教学

反思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即“教中学,学中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及时地、有效地进行反思,科学、全面地分析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更迎合实际需要。这对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

智慧教育的应用篇7

【关键词】智慧校园;总体架构模型;模型应用分析

在网络的不断发展下,云计算、物联网的相应出现,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在传统校园中,逐步向科技化校园转变,步入智慧校园阶段。在智慧校园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主要的管理中心,需要多方面技术的有效支持,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提供智能化的环境,更方便教育、科研和生活等。

一、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分析

(一)智慧校园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遵循统一标准,保证资源共享。工作人员应整理学校相关信息,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合理利用网络,进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是遵守开放性原则[1]。在校园的应用平台建设中,要统一考虑运行方式,进行规范管理,降低系统存在的风险,完善操作平台的开放性,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三是先进性原则。工作人员需要拥有优秀的校园理念,和先进的技术,为建设一个先进、开放的

四是搭建平台框架,维护应用系统原则。在国家教育部门与相关行业标准的指导下,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数据资源的最大化使用,更好的进行数据融合,完善校园的规范建设。

(二)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

校园建设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需要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拥有全新的管理业务和资源共享机制。通过这些内容,提高校园的管理水平,对整体的教育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根据智慧校园的建设原则,总体架构的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图1:智慧校园的总体建设思路

在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模型中,工作人员应通过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保证其得到合理的规范建设[2],具体内容如下:

1、感知层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工作人员要合理应用感知软件,做好校园内的全面感知工作,能够实时分析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感知的内容有人员、设备,还有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学习情境等。

2、网络层

在总体架构中的网络层,工作人员应做好多方技术的应用,充分融合和沟通,做好校园中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互动和互联。在这个过程中,物联网、移动网络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

3、数据层

在数据层中,工作人员对整理收集到数据,并进行挖掘和分析,将其存储在专用的数据库中,更加便于系统应用。在校园中,校园网、无线网、一卡通、mooC、e-Learning系统、社交平台都含有大量的数据,为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创造了便利条件。

4、服务层

工作人员在智慧校园建设中,要保证系统服务性良好,能够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中,根据不同的角色,提供合理的服务,体现个性化的效果。在校园的访问中,能够查询多方面的信息,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保证监控服务质量,增加服务能力。

5、应用层

在应用层中,工作人员合理配置个性化服务,体现智能决策。在多个管理系统中,要构建它们之间的联系,促使其高度融合。

6、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

工作人员在建立智慧校园中,要保证其运行顺畅及安全,建立维护保障体系与安全体系,充分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7、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

智慧校园总体结构模型,要遵守信息标准和规范体系,使信息处理更加规范,在数据结构的应用中,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服务融合与数据融合奠定较好的基础。

二、智慧校园典型应用研究

(一)智慧教育

工作人员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中,要掌握智慧教育的内容,充分实现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等技术的充分融合[3],发挥其重要作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智慧学习,培养智慧人才。

(二)智慧管理

在物联网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影响下,工作人员逐步实现教育管理向智慧管理的发展。通过智慧管理云服务平台,更好的为教育管理提供有利数据,实现数据挖掘、运行情况实施监控,更好的进行智慧决策,实现教育管理和安全预警,完善实时监控,保障教育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三)智慧科研

在智慧科研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建立科研服务平台,主动跟踪其方向、成果以及动态等,实现对科研工作的动态管理,为科研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及典型应用的分析,工作人员在进行建设时,要遵守相应原则,分析不同层次的主要内容,实现科学管理,为广大师生的便捷环境与智能化生活,创造良好的基础,在校园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09:88-99.

智慧教育的应用篇8

关键词: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智慧教室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9-0006-03c

一、“智慧校园”的内涵

(一)“智慧校园”的概念

提起“智慧校园”,应该追溯到“智慧地球”,智慧地球也叫作“智能地球”,其核心目的在于解决当前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短缺、效率低下等问题,它是2008年由iBm提出,2009年iBm颁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揭开中国智慧地球战略的序幕,所谓的“智慧地球”,就是将感应器嵌入到生活中的各类物体中去,基于物联网技术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相应地,所谓的“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各种服务系统为载体的集学习者的学习、生活和学校的各种工作为一体的智慧环境,同时,也是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井然有序的校园管理、高效保质的教学以及谨慎严谨的工作进行充分的融合。

(二)“智慧校园”的内涵

透过国外信息化发展情况来看,当前“智慧校园”走过了设备供给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已经应用到教育创新阶段,在国内,以浙江大学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智慧校园”为代表,其他省市也逐渐在推进“智慧校园”试点建设工作,力争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全面的融合,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

二、X大学的教育信息化现状

(一)数字校园硬件建设现状

1.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室

为了贯彻落实创新教育的有利实施,在教育领域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初期建设中,设计开发基于3D打印的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同时,也设计开发了基于乐高机器人的中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课程。在此基础上,该校创设了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室,实验室设有3D打印机、3D扫描仪及辅助设备、教学用机器人、计算机等设备,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可能。

2.校园网络中心实验室

为方便师生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设置了校园网络中心实验室,建设大容量存储、备份数据备份系统的数据中心以及虚拟化服务器集群,实现数据集中存放和服务器集中整合,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主要的软硬件及设备包括机房制冷、环控报警系统、网络设备、服务器集群与虚拟化、数据中心等。

3.教师专业发展实验室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打造集教学、研究与培训于一体的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可以实现教师网络电子备课、异地协同教学、基于课例的集体教研、网络研修、远程培训等功能。

4.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是当下数字教室和未来教室的必然发展趋势。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人员考勤、资产管理、环境智慧调节、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于一体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推进未来学校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

智慧教室设有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提供电子教材管理与交流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教学评价分析平台,实时追踪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就,还可以通过网络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设有记录平台,以无纸化的形式加强课堂互动功能,提高学习效率;反馈平台可为课堂的教师提供及时反馈,使教师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智慧教室在四种平台分工合作下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

我校信息技术教师,多年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已基本上具备了教学设计、多媒体综合应用能力,并且能够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对于智慧课堂中的教学系统维护,安排有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维护。

2.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基本上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计算机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尽管在课堂上还是有个别学生使用智能设备上网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但总体而言,智慧课堂的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三)与“智慧校园”之间的差距

“智慧校园”是一个多元的、泛在的、多功能的服务支持平台,“智慧校园”也逐渐走向移动化,目前,使用手机借阅书籍已经在很多高校得以实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慧校园将会应用到更多的移动领域,例如:手机开门、手机考勤、手机消费以及手机课堂等移动领域。手机开门是指在许多高校中的寝室和教学楼等地方设置了安全划卡门,将该技术整合到手机当中,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也方便了管理,手机考勤、手机消费以及手机课堂等都与该功能类似,同时,也将建设其他类别实验室,例如:微课优课制作实验室、数字化理科实验室和家校互动实验室,等等。这就使得在促进学校管理的同时也方便了师生的教与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实践路径

(一)需要克服或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规划的前瞻性与调整性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智慧校园的有力支撑,我们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上需要前瞻的规划;另一方面,也不能只顾前瞻性的综合考虑而盲目追求最为先进的技术体系,应该做到全面规划,综合把关。

2.管理制度以及负责部门的建设问题

智慧校园需要有专门的实权部门或者团队进行管理与维护,以便充分调动和调整学校各方面的资源系统。另外,管理制度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大家必须按照严格的管理制度去履行各自的职责,只有这样智慧校园才能有条不紊地工作。

3.智慧校园的后期维护问题

随着智慧校园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智能化应用升级问题显然将是一个挑战,所以,智慧校园的建设将是一个不会停止的工作,我们应该在后期维护上长远规划,以确保智慧校园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

4.智慧校园与教学效率问题

部分教师在智能化应用方面不是特别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面临着更新换代的问题,学生则自控能力不强易导致学习的分心现象,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智慧校园的教学效率。

5.基本措施

就X大学而言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是对现有的教学环境的改造,因此,难免会出现规划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就不得不面临规划的调整,而由于技术的发展,原有规划如果明显落后,也有必要做出新的调整。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坚持需求。

第二,避免改动基础计划。

第三,务必重新评估调整的项目。

第四,确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四、结论

从目前来看,“智慧校园”还是一个新概念、新事物,“智慧校园”仍然处于建设初期,虽然其在当下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是基于“数字校园”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但在某种意义上讲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只有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改进,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向新的高度发展,这其中有许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智慧校园”的建设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引导性的作用,各地区、各高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总体发展,逐步实施、统筹规划,使基于教育信息化时代下的“智慧校园”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6.

[2]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2011,38(B10):18-21.

[3]周彤,刘文.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信息与电脑,2014,(11):86-90.

[4]吴颖骏.浙江大学:基于“云”的智慧校园[J].中国教育网络,2010,(11):25-26.

[5]刘启新,沈李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序i.

[6]徐春林.高校校园物联网的探索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31):23.

[7]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3-6.

[8]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57.

[9]黄荣怀.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75-84.

[10]鲁东明.智慧校园已经不只是理念[J].中国教育网络,2011,(11):29.

[1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黄小卉,黄宇星.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探究[J].中小学电教,2011,(11):8-11.

[13]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15-19.

[14]Z.YangandL.Dan.improvingtheefficiencyofStoringforSmallFilesinHdfs[C].ComputerScience&ServiceSystem(CSSS),2012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eee2012,2239-2242.

智慧教育的应用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策略

0前言

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飞速发展,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智慧的学习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1]。智慧教育理念在教育界不断推进的同时,新技术环境也迅速地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在新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智慧教育如何开展,新形式的智慧课堂应如何构建[2]。

1智慧课堂的概述

“智慧教育”一词起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planet)”的概念。对于智慧课堂的界定,国内外的文献中尚没有统一的论述,智慧课堂由智慧教育衍生而来。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提出智慧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的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国内关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研究主要依托融合于课堂的自主的、泛在的和个性化的智慧学习方式进行[4]。

2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1智慧课堂的技术特征

智慧课堂可以应用资源共享、学习情境采集、实时内容推送、智能学习分析、移动通信互联、合作交流、即时反馈等技术进行教学,形成开放、高效的信息化学习模式,智慧学习满足了多层次教育的需求。

2.2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为“教”与“学”的融合和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基于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增进师生互动和协作交流,使“教”与“学”相互渗透、融合一体,因而对智慧课堂的实用教学流程结构设计,应把“教”与“学”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来考虑[5]。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阶段(课前、课堂、课后)结合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情采集、实时内容推送、探究学习、智能学习分析、课后作业、信息化辅导、反馈测评等教学步骤构成智慧课堂完整的教学过程。

2.3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

2.3.1课前

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放送预习内容、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学生也可以利用此平台进行交流,问题讨论。

2.3.2课堂

课堂上,教师根据学情采集,导入新课,讲解学生课前自学时的疑问,进行探究学习。课上主要为互动式教学,智能学情分析,布置课后作业。

2.3.3课后

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信息化辅导,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利用网络资源采用网络试卷问答、在线提问、作业视频等方式反馈测评。

3智慧课堂实践教学的讨论

3.1技术支持

智慧课堂实现的前提是学校构建的信息技术平台。目前,高校都配备微机室,大多数学生有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这就为实现智慧课堂提供前提。2017年锦州医科大学将实现全校区覆盖无线网络,在技术层面上满足智慧课堂的实施。智慧课堂模式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3.2学习个性化,跟踪智能化

智慧课堂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特点,结合自己时间,自由安排学习,让学习真正个性化。由于移动通信设备的可携带性,使随时学习成为可能,跟踪学习也更智能化,更真实的挖掘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

3.3反馈即时性

智慧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评价,课前预习与反馈、课堂探究学习与反馈、课后作业测评与反馈,反馈信息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即时性反馈形成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3.4互动交流立体化

智慧课堂模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在各种网络平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全时空的实现互通。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畏惧感,创造了平等、融洽的教学环境。

3.5学习资源推送的智能化、便捷化

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媒体资源,如微视频、教学课件、电子图片、语言教学、学习材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智能化的学习资源,便捷的推送方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个性学习、快乐学习。

4结语

随着数字终端的兴起和网络应用的日趋成熟,智慧课堂的设计与应用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6],其核心在于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变革和改进课堂教学“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7]。智慧课堂作为新型学习环境,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能够满足“数字土著”能力倾向、学习风格等方面的要求,在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发展方面具有应用价值[6]。此次,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校教学中,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能力培养,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65-71.

[2]庞敬文,王梦雪,唐烨伟,等.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9):63-70.

[3]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34.

[4]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5]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6]李丽娟,郑晓丹.基于智慧课堂的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数字教育,2015(4):40-48.

智慧教育的应用篇10

【关键词】智慧管理初中阶段“苏派教育”

初中阶段的“苏派教育”在全国影响很大,很值得学习与研究,因为它拥有诸多闻名全国的初中校,这些初中名校支撑起了初中阶段的“苏派教育”。

洋思中学是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开启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先河;东庐中学首创的导学案、讲学稿在全国应用范围之广,效用之大,大有燎原之势;再如海门市东洲中学用智慧管理和情智课堂让该校走出了江苏、走向了全国;还有溧阳市后六中学、扬州市梅岭中学、苏州市景范中学、无锡市江南中学等学校,他们无论在办学条件、办学环境,还是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历经多年的改革探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得到省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成为省内外初中学校学习借鉴的榜样、表率、标本。

当然,初中阶段的“苏派教育”中,好学校还远远不止上面这些,江苏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每一年都要评选“江苏省最具有影响的学校”,至今至少有50所这样全省、全国知名的学校。正因为此,在基础教育界才流传着这样一个评价:“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初中教育。”

江苏的这些初中学校为什么能够这样有名气?为什么江苏能够涌现出这么多知名初中学校?为什么江苏初中的这些学校都别具特色?是什么最终成就了初中阶段的“苏派教育”的辉煌?

原因很多,涉及方方面面。但我以为最根本的一点还是初中阶段“苏派教育”实施的是前瞻性的科学管理——智慧管理:凭智慧管理出成效,凭智慧管理促发展,凭智慧管理成名校。

何谓学校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不是经验管理,不是指令管理,不是长官管理,不是服从管理,不是功利管理,不是设备管理,不是金钱管理,不是今天管理,不是冰冷管理,不是死板教育。

智慧管理应该是科学管理,应该是用心管理,应该是规律应用管理,应该是敬业与专业的管理,应该是哲学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应该是人本管理,经营管理——它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它经营的是人心、人性、人情,经营的是学生的发展、老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经营的是学生的未来、老师的未来、学校的未来;智慧管理应该是关乎人的发展的大策略、大方向、大战略、大思想、大系统的宏观管理、长期管理。

在智慧管理之中,校长是智慧管理的核心,他们的管理智慧促进了学校巨大的变化、宏大的发展。无疑,蔡林森是智慧的——将一个“三个三流”的学校打造成全国知名学校;陈康金是智慧的——将自己的朴实想法变成了可以通行的教学之道;张炳华是智慧的——不仅提出了“智慧管理”,更亲身实践着“智慧”管理,通过智慧管理让东洲中学成为海门教育的一张名片;胡建军是智慧的——他通过细节管理,在细微处见精神,把一个农村学校变成全省一流的学校。当然,其他学校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他们这个学校的灵魂——智慧的校长,智慧管理的校长。

剖析这些具有智慧思想的校长以及他们在学校所实施的智慧管理,我以为“智慧管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实践的智慧管理。

实践的智慧管理是以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管理,意即“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此蔡林森是也。在洋思中学的发展中有很多问题,钱的问题,人的问题,物的问题,学校搬迁的问题,课堂低效的问题,政府支持的问题等。问题之多,问题之杂,问题之碎,没有一点智慧是不行的。最终蔡林森校长依靠自己的智慧,依靠中层领导的智慧,依靠全体老师和学生的智慧,通过大量的富有意义的实践,最终让一个濒临灭亡的学校起死回生,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无穷的青春与活力。

二是理念的智慧管理。

理念的智慧管理不仅是依法、依规、依常进行,更是不断地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育教学理论构建,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理念系统,此陈康金是也。为了找到课堂教学更为有效的门径,为了真正发挥师生在教学的作用,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为了能够变“苦学苦教”为“乐学乐教”,陈康金提出了“导学”的理念,并不断地丰富,最终形成了系统的导学案教学策略,让学习不再困难,让教学不再复杂,让学生发展更好,让教师教得更欢。

三是实践与理念相结合的智慧管理。

最好的学校管理既是实践的智慧管理,又是理念的智慧管理,是两者充分的结合。显然,张炳华是也。张炳华所编撰的《智慧管理》一书是对这两种管理的全方位的总结与提升,这种智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所有学校所应追求的。

无论实践的智慧管理、理念的智慧管理还是理念与实践共生共长的智慧管理,都不是拍着脑袋凭空臆想出来的。它们都是做出来的,都是管理出来的,都是依靠先进的理念、前瞻的理论、科学的指导、丰富的教育教学行为,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脚踏实地地干出来的。如果只是靠自己的所谓的聪明的大脑一时想出来,而没有教育教学的沉淀与积累、内化与深化,没有学校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提升与再造,那这种管理充其量只是小聪明的管理,小技术的管理,而谈不上是大智慧的管理,其管理只能适用于一时,适用于一处,适用于一面,而不能推广、放大、走远。

我们所谈的智慧管理,是一个管理团队对一个组织单位的管理,而非是一个校长对一个组织单位的管理,尽管校长对智慧管理有着核心的引领作用。我以为,智慧管理至少有以下四个重要特点:

第一,人本性。一切的智慧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依从人,服从人,服务人,发展人,提升人。这里的人,不只是学生,而是众人,包括学校里的教职员工,一个都不能少,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要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作为人的自尊,都享受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快乐,让每一个人都能体现与实现作为人的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古人讲:“爱人者,人恒爱之。”这种人本性,就是把人始终放在第一位,把爱人始终放在第一位,把人的发展始终放在第一位,人成了智慧管理的受益者与促进者。人本性,是智慧管理的根基,唯其如此,智慧管理才有意义与价值。

第二,科学性。一切的智慧管理都必须依从科学,服从规律,尊重实践,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问题出发,一切从身边出发,一切从发展出发。智慧管理的科学性要求管理简单而不复杂,因为科学本身并不复杂;要求管理有序而不是随意,因为程序科学才能实现教育科学;要求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因为科学是不断丰富的,不断充实的,不断补充的,“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一个校长的管理智慧是有限的,集大家智慧才能有无穷的发展空间与潜力。科学性要求智慧管理的实施必须不断尝试,不断发现,不断攀高,不断创新。

第三,时代性。一切的智慧管理都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伐,能用敏锐的洞察力明察世界,体察教育,洞察社会,及时、有效地调整与时代不相符的传统管理策略,不断地否定自己,再否定自己,在否定自己中求得和谐、平衡、创新。这种智慧管理是与社会的大气候吻合的,必须符合本校、本地的实际发展状况,它是一种大气的管理,是一种稳健的管理,是一种稳中求变、稳中思变、稳中渐变的管理,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管理,是一种不断产生正能量、积聚正能量、放大正能量、引领正能量、传递正能量的管理。

第四,独特性。即一切的智慧管理都必须是特有的、个性化的、富有特殊文化色彩的管理。智慧管理中有许多共性的内容,本质的思想,体现着智慧管理的规律性、广泛性。但智慧管理在共性中必须有其突出的个性,殊途同归,各具色彩,“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适合自己的管理才是真正的智慧管理,而绝不是“拿来”,也不是稍加变化。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你无我有的管理才有生命力,才有发展力,才有吸引力,才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也就是说,张炳华先生的智慧管理非蔡林森的智慧管理,不能照搬,不能照用。而如果我们的管理是那种千人一面的管理,那这种管理只是管理的复制品,只是管理出来的赝品,缺少本身的特色,缺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的管理绝对谈不上是智慧的管理。

无论是智慧管理的人本性、科学性、时代性,还是独特性,“发展”二字应该是贯穿始终,因为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智慧管理的主旋律就是发展;没有发展,没有真正符合人的发展,没有真正符合时代的发展,没有真正的独特的个性发展,智慧管理就会变味,智慧管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如果智慧管理果真有上面四个特点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试着用这四个特性来审视我们当下的学校管理,来审视我们初中阶段“苏派教育”的发展,我们就会得出另一种结论,那就是我们初中阶段“苏派教育”还那么完美吗?还那么富有成效吗?

其他我们不说,可能也无法说。单说我们江苏初中的“减负”工作,要将“减负”工作落实到位,这可是一项充满着智慧管理的工作,是需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校长、我们的管理团队拿出足够的智慧来管理与执行才能真正推进的工作。无疑,这项工作做得好,的确有利于江苏教育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子孙后代的成长。

但其推进情况又是如何呢?不能用很差来形容,但足可以用“不容乐观”来形容。

试问江苏的初中教育学校有几家不仍以分数为中心,以分数来评价老师、学生?有几家不是分数压倒一切?有几家不是想着法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仍在加班加点?有几家真正做到了开足、开全、上好所有课程,上好大课间,开好体艺“2+1”?有几家真正真心实意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课堂的高效,课后师生负担真正得到减轻?又有几家将时间还给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培养与张扬?又有几家真正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特别是对所谓的差生、对没有“希望”的学生负责?又有几家真正形成并保持了自己的特色而傲然挺立?假如你去调查学生,又有多少学生感到学校是乐园的?……

虽然我未曾对全省所有初中校进行调查,但我清楚,与我交流的诸多学校确实存在“五严规定”执行的无力与无可奈何。为了适应社会,为了适应家长,为了符合上级领导的要求,他们只有变着法子、换着花样、“巧妙”地推行各种“减负招数”,“严格”执行着“五严规定”,其背后所行却是“心照不宣”。一个惊人的事实是,“五严规定”现在对于高中阶段各校已经基本上是“一纸空文”,基本上已经“复辟”与“归位”了——“五严规定”对于高中校来说,可能只是一项摆设了——对上、对下各有一套手段应付。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智慧管理”,“智慧管理”对这些学校而言不正是讽刺与幽默吗?

……

显然,用智慧管理的四个特点来比照初中阶段“苏派教育”的学校管理,就有很多学校不相符合,我们以为,这种所谓的智慧管理是假智慧管理,是秀智慧管理,是形智慧管理。

2013年3月2日晚上十点,我打开电视机,收看了央视“新闻周刊”,主持人白岩松向大家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北京市今年春出台了中小学“减负”“八项规定”。但在其剖析之中,让人充满着各种担心、忧虑——政策出台容易,执行起来可是难上加难,特别是学校的管理,这也引发我的沉思——北京市的“减负令”会不会也如江苏一般只是一阵风,是形式化,是走过场。如果能够执行,那能执行多久?最终会不会也是“虎头蛇尾”“偃旗息鼓”?我衷心期盼着北京市的学校能通过真正的“智慧管理”来完全推进着减负“八项规定”的全面实施。

诚然,我们不能因为没有完全做到就否认我们初中阶段“苏派教育”,更不能因为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就否定我们初中阶段“苏派教育”。事实上,完美无缺的智慧管理是不存在的。但是,“发展无止境,追求无穷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走在全国基础教育界前面的江苏,只有看到真正的问题,只有正视真正的问题,才能引发高位的学校智慧管理,才能全面促进初中阶段的“苏派教育”向更深层次迈进,才能继续引领全国基础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