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11:54

数字化技术培训篇1

四组XXX

非常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栽培,让我有这个机会进行了一下对自我能力的提升和学习。经过四期为期八天的脱产培训,在团队管理、管理技能提升、前瞻性技术业务、数字化转型、政治理论、廉洁从业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和感触。下面我对以上的内容做一系统性的总结。

一、西安集优老师就管理者角色的认知、效能与沟通能力提升、管理与领导力提升、成就自己的思想与工具等全方面进行了讲授与授课。通过对管理角色的正确认知,有效的沟通激发团队正向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效能运用对目标的分解、分析工具从而达到团队或者企业的目标。实现企业的高性能,高发展。在结合实际情况并结合具体问题的分析,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实现团队的突破。

二、在华为老师讲授的前瞻性技术中,对区块链技术、5G等新技术,结合了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方面,为我打开了世界的新视野,对正在和即将改变世界的新技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和了解,科技改变了世界的发展脚步,也改变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场科技发展的浪潮中,我们做为联通人在其中能发挥出我们哪些作用,毋庸置疑的是,作为运营商我们能提供建设的是5G基站,那么在5G的运用上是否也能引领时代呢,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数字化技术培训篇2

我们机械工程学院为了使我们更多了解机电产品、设备及工作性质,提高对机械制造相关技术的认识,加深机械制造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上海职业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参观实习。这次的认知实习也是为了我们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加强社会活动能力,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以后专业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了能够让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个明确的规划。

二、实习日程安排

1、实习日期:7月4日

实习内容:学习安全守则

2、实习日期:7月5日

实习内容:数控铣床

3、实习日期:7月6日

实习内容: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

4、实习日期:7月7日

实习内容:注塑机及模具拆装

5、实习日期:7月8日

实习内容:现代测量技术

三、实习单位概况

我们本次实习的单位是位于天山路的上海市职业培训中心,即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为提高本市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通过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发展趋势,根据上海产业发展方向,以“以明天的需求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指导思想,坚持“前瞻性、先进性、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通过政府集中投资,建立了一个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无偿使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公共实训基地。

目前,建成并投入运作的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建有综合技术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创意技术中心、数字制造技术中心4个职业门类,可提供79个职业类别、覆盖160多个岗位工种的实训,走出了一条高能级培训设施投资集约化、效益最大化的新路。几年来,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每年完成实训40万人次以上,成效明显。与此同时,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实训体系,切实加强本市技能人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本市劳动者实现素质就业。

数字化技术培训篇3

一、智慧农民工程

智慧农民工程是为加强农民文化服务,培养新型农业人才,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

智慧农民工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技术等手段为依托,把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快捷高效地送到广大农村,可以多快好省解决农民培训问题,特别是新一代移动通讯网络和信息智能终端可以有效地把基层农业从业人员、专家与管理人员连接在一起,形成移动互联、智能互动的基层农业技术培训网络。从而实现基层农技培训与服务手段的创新。

二、打造智慧农民工程的基础与条件

1.农广校丰富的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传播手段

广播资源不断扩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拥有“致富早班车”固定播出时段,每年播出广播节目152小时,在“中国乡村之声”和“乡村大讲堂”每年播出节目365小时,在此基础上,又承办了“中国乡村之声”频率“三农早报”、“科技直通车”和“乡村大课堂”三档栏目,年录制广播节目943集,时长330小时。农村“大喇叭”广播站数量达到12000个。

电视资源稳步增长。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拥有“农广天地”固定栏目,每年播出电视节目550小时;开办全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农业生产经营”栏目,年报送节目907期,时长365小时。

网络资源全面发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了面向全国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卫星通信专用网络,拥有600多个卫星远端站和4个省级直播分中心,可开展远程培训和举办视频会议,每天分4个频道各播出6小时的农业技术推广节目。利用卫星网每月开展2~3期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远程培训,年培训农业系统干部、基层农技人员近60万人次;与《荷斯坦》杂志社合作开办“荷斯坦奶牛卫星大讲堂”,每月举办2~3期直播培训,聘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授课,利用目前流行的微信、3G视频回传等功能与奶牛场管理人员、奶业工人开展交流互动,培训形式新颖,培训效果明显。

2.农广校完备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除具有较为完备的信息技术与多种媒体传播手段,海量的数字化农业知识技能节目资源外,还拥有遍及全国省、市、县四级建制农广校和乡村教学点五级办学体系以及6.5万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未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内容优势、媒体优势和体系优势合理整合,更好服务于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于农家书屋,必将大大促进农家书屋的转型升级,实现文化服务功能拓展,延伸农民教育培训覆盖面,有效满足现代农民的多样化教育培训需求。

三、智慧农民工程实施内容

1.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开展智慧农民数字工程服务的条件和基础。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实用技术、社会文化生活音视频资源点播,实现远程培训课堂进村,实现资源的数字化传输和移动式传播,将搭建高效、便捷、即时互动的数字化文化服务平台,配备互联网电视、卫星远端接收站和移动终端系统对全国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依托云服务平台的移动终端系统包括农民教育培训移动多媒体资源库、农用智能手机、立式触摸屏和平板电脑等多种互联互通移动终端产品。

2.智农惠农数字化资源建设

智农惠农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持续稳步推进智慧农民数字工程的重要内容支撑。为实现进一步拓宽知识传播渠道,实现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即时互动的服务形式,实现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村社会文化资源存储传播的主阵地,将着力开展农家书屋传统媒体资源数字化、中央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资源进书屋、文化生活、基础教育等多种类资源进书屋等工作,将教育培训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实现数字化资源建设。其中,中央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资源进书屋是指将中央农广校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数字资源通过数字基础设施进入农家书屋,进行传播共享,丰富农家书屋资源内容建设。

3.文化服务功能建设

在做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智农惠农资源建设的基础上,为实现文化服务功能的延伸与拓展,为农村的文化生活、农民教育提供学习的多种形式,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供文化功能服务。工程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开展文化服务站点、远程培训课堂、基层教学站点和自助学习平台建设。

4.CCtV—7《农广天地》走进农家书屋

策划制作农业特色节目,丰富资源内容,通过CCtV—7《农广天地》电视栏目走进农家书屋学习场所、走进基层农民培训课堂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社会影响力,促进农家书屋有效使用。

5.职业农民手机报创办

数字化技术培训篇4

论文摘要:该文从信息化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医疗卫生教育信息化实训基地的功能、信息化实验教学课题设计要求、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卫生部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与认证管理中心和上海思博学院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联合创建的“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基地”进行研究,提出建立实训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一个“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的方案,并对“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的设计与实现作了具体的阐述。

0引言

    在医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发展一直是重要推动力,为医学数字化奠定基础,医学数字化过程是指从以往对复杂生命系统的定性判断发展到精确量化,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寻找生命系统中本质的差异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目前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重点是以“医疗数字化”为主,即着重发展医院内与医疗活动相关的各类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综合应用。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基地,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除接受该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如何加速实验室建设与加强规范管理并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的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立足现状,先建立了护理实验室并投入使用;任2008年由卫生部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与认证管理中心和上海思博学院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基地”落户思博,它是长三角地区成立的第一家认证与培训基地。本文对该实训“基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设想。

1 实现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

    数字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应用为基础,主要包括的关键技术有:信息获取技术,超数据技术,信息储存与管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科学计算技术。在实训基地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模拟的数字医院,就是要将整个基地建成一个网络系统,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和实验资源数据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与实验有关的信息、传递信息、学生协作实验、提交电子实验报告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批改电子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成绩记录与分析、学生实验监控等。

实现实训基地的信息化管理,应建立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

    管理中心和各实验室组成一个网络系统,构建高速网络主干,主干设备通过光纤连接并达到几百兆带宽,中心网络设备采用高端路由交换机设备,管理中心设备配置有: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ups、计算机等,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保证局域网的安全、可靠,保证各实验室中的多台计算机在权限许可的条件下,上网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实验作业。实验教师给与最高的权限,只要在能够上网的地方就能对学生传输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建设总体构思

2.1模拟数字化医院的研究背景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信息的处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模拟实验获得的数据处理是信息处理的一部分,应该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数字化处理。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建立实验数据处理系统,使学生的实验数据的处理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由于医院信息系统,特别是大、中医院的系统稳定安全的要求特别高,学生在医院实习,很难进行模拟实训。为此笔者提出:在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基地的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的设想。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教学设计应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引进目前医院应用广泛的如his系统、mis系统等。

    hi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计算机和一系列通信设备组成的,支持对医疗信息和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交换,并满足各授权用户功能需求的医院局域网络。医院计算机网络设施齐全,通讯方便,同时,还可与院外局域网、广域网互联,主要应用于医院信息系统,支持医疗信息的实时处理。整个模拟数字化医院通过集成所有这些在核心层次和科室层次上的各类信息系统,再进一步与负责医院管理和财务的his系统互连,可以实现医院所有业务的全数字化。

    医院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mis )在医院环境的具体应用,也是护理学院打算引进的一个管理系统,因此,具有mis系统共有的特性,比如它们均是以数据库为核心,以网络为技术支撑环境,具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化的系统;都是以经营业务为主线,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和辅助决策为主要目的,可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在系统内部按一定原则划分为若干子系统等。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推出又具有不同于一般mis系统的独有特点和特殊的功能要求。现在,医院信息软件已日益蓬勃发展,其他比如cis/pacs/lis等软件己日益成熟,渐成体系。

2.2模拟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

    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侧重于事物处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目前,在各医院已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的功能子系统有: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计价收费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病房医嘱处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医院大部分的事务性的管理,而思博护理学院己经引进了his系统,但是,还需在功能上不断地完美和扩充,并逐步过渡到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诊疗信息系统,如可加入医学影像系统(pacs)、电子病历功能、计算机辅助诊断功能、科研管理子系统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等。目前我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见图二。护理学院可以模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微型的小系统,各个终端有一两个端口,包括门诊、住院等,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模拟平台,其主要模块功能:

    医生工作站:能按医疗业务流程和规范实现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的开立和管理,实施了解患者费用情况,实时调阅医学影像结果与图像,包括检验、检查报告等;

    护士工作站:完成病房管理、核对执行医师电子医嘱等,自动打印药单,并能录入查询业务甚至包括科室护理工作量排班等;

    门诊医生工作站:医师医嘱产生的相关项目的收入系统自动归集到医师的所在科室,开立遗嘱公开给患者等;

    住院收费:按不同的结算类型灵活结算,出院打印费用、业务报表实时打印等;

    门诊挂号收费:一人一卡,专家门诊排班表,刷卡自动归属费用并产生费用记录、各种日结统计等:

    还有药库、手术麻醉管理、病案与统计、医务管理、设备物资管理、院长查询、财务管理、影像管理等功能模块,在模拟信息系统中也相应完善。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备投入并不很高,关键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验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思博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有护理专业、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医疗电子信息技术方向)和软件技术专业(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维护方向),可以组织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经费,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设计和开发能力。实现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对卫生技术管理系而言,意义非常重大,学生可以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信息化教育,提高信息技术的素质和素养。

2.3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的建设

2.3.1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构建医院信息化局域网平台--一提高实训基地技术档次

    提高实训基地技术档次,是指突破常规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引进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仪器设备以扩充实验室装备规模,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手段和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教学技术、实验技术、管理技术档次;探索性建立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发展并开创与社会进行科研协作的能力和技术条件,使实训基地具备现代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教科研双重职能。建立高档次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大学生,也可以促进专职教师的科研开发,做到教研并重、以研促教,带动学院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2)引进医院信息化主要应用系统

    建立模拟数字化医院(实训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医院信息化环境,模拟各种己有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了解和熟悉各种应用系统,数据从源头采集,按统一格式,实现数据采集标准化实现:信息载体数字化的存储格式以实现信息存储数字化;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通过用户权限和应用程序以保证信息传输网络化等等的一系列模拟实践,模拟系统常见故障发生情况、引导学生查出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故障方案、实施故障修复、评估排除故障的能力。让学生进行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集群服务器配置、存储设备配置、交换机配置、防火墙配置、域控管理配置、网络系统杀毒配置、桌面系统管理应用、网络系统管理使用、ulan配置、vpn配置、虚拟服务及虚拟存储配置等实训。

2.3.2实现资源系统的共享

    资源共享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高性能的中心计算机或服务器、大容量的存储装置、遍布各用户终端设备以及数据通信线路等组成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采用具有面向多用户和多种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以及各种医院信息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资源共享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 )模式和组件程序设计。c/s结构是构成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良好方式,这种结构和运行方式将应用分工,客户机执行前台功能,服务器执行后台功能,有效地发挥了客户机的处理功能和作用,减少了服务器的压力,形成多cpu分工处理的环境,提高了速度和效率。数据库采用oracle,操作平台则采取跨平台方式,能够在多种平台上(如windows, unix> linux)运行,支持微机系统、小型机系统等多个硬件平台,采集点硬件可以分为检查类仪器、检验类仪器、监护类仪器、门诊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收费工作站、统计数据录入工作站等组成,采用光缆、10/100mb网络线路、pstn. ddn等多种通讯手段,以形成高速交换带宽,达到快捷的网络速度,建立以局域网为骨干的资源共享系统网络结构,采集点硬件将医疗过程中的信息数字化,为这些信息的数字化存储、传输和共享提供数字迹出。客户端分布在模拟医院的各个机构部门。通讯协议采用tcp/ip网络通讯协议,能与各种开放网络良好衔接。

    软件开发必须依照医疗行业规范,从实际出发,密切结合当前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势,严格遵循软件工程规范。各子系统互相连接、交织成网,应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模块化和可拆卸性,模块接口简单清晰,充分考虑和医疗保险系统的统一规范,提供与医疗保险系统的收费结算系统的良好接口。由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和应用软件四部分组成。操作系统管理硬件,提供运行环境;数据库系统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安全性,提供信息的共享是数字化医院的“心脏”;网络系统则是前端应用系统与,“心脏”连接的“血管”;应用软件完成具体的数据处理功能,提供接口,是数字化医院的实用工具。采用诱导式编码输入法,并提供编码查询功能,具有完备字典功能。采用的标准及规范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医院管理制度、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his)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及国家、行业及系统级的信息分类与代码。

2.3.3开放培训基地的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也就是培训基地的开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条件,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可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现有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开放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课题型、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型和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推动实训基地内容的进一步开放,学校可以专门设立了培训基地开放专项基金,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培训基地开放活动,鼓励和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积极开展开放实验工作。

    同时进行在职培训,为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颁发医疗卫生信息技术职业资格证书。有了模拟数字化医院,可以更好的进行在职人员的医疗卫生技术培训,促进各级各类医院信息化发展,完成新医改方案中的“尽快建立实用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配合新医改方案的顺利实现。

数字化技术培训篇5

当今时代是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使得人们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企业管理领域,高效智能数字化模型的使用也将推动企业管理的思维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该如何实践数字化企业管理的创新呢?由吴峰教授编撰的《企业数字化学习研究》(2016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阐述和研究。

《企业数字化学习研究》的篇章结构分成了八个章节。第一章和第八章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系统定义数字化企业学习和管理的研究价值、意义和方法,以及数字化企业在线学习和管理的未来变革发展;第二章是企业数字化学习的理论基础,它从人、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数字化学习和管理的意义;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从认知、设计和管理三个角度来传播企业数字化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第六章则说明了数字化企业在线学习和管理的评估原则和模型。从整本书的内容来看,作者更多的是从在线学习的角度来研究数字化对企业的价值,但笔者认为数字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却不限于此。第一点,也就是作者所秉承的观点,数字化为企业在线培训和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作者认为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的培训和发展是其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员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个人绩效和团体绩效,这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通常来说,企业的学习培训体系包括企业文化的培训、专业技能的培训、团队协作的培训、领导力的培训等等,而这些在过去只能依靠口口相传的经验或有限的专业书籍,很显然学习效率并不高,覆盖面也较窄,培训的周期性很长,成果不够显著。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企业的学习和培训变成了一个在线的、高效的、动态的系统性智能工程。

数字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将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培训板块、员工绩效板块、评估板块等集中在在线系统中,让更多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得以共享,让员工培训与工作绩效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员工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的增长,在普及在线学习和终身学习概念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第二点,笔者认为数字化还应该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它对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在企业战略中,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个过程,数字化都提供了创新化的管理方法,它的应用是企业摆脱传统管理模式,实现系统集成管理、人工智能管理、大数据管理和实时动态管理的技术前提。现代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沟通上的高效。数字化技术大大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员工沟通、团队协作上的进步和发展,以当前流行的企业沟通app为例,它所包含的在线视频会议功能、企业流功能、团队组建功能、项目管理功能、周报月报功能等都是数字化企业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沟通和管理上的进步成果。另一方面是企业发展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企业管理而言,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最核心的创新意义就在于企业信息流通方式的改变,统筹管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让企业管理减少在上下级沟通和部门合作协调之间的损耗,让企业的资源都能够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数字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以数字化的模型将企业管理中复杂的经济元素都进行了数据化,针对精确的数据进行统筹分析和管理,从而试图在企业运营的采购、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达到零库存量、高运转率的结果。

企业数字化管理从根本上创新了企业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和营销模式,它从技术的层面加速了信息的沟通和共享,提高了企业管理各要素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它正在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创新来说,《企业数字化学习研究》一书着重于一个侧面,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得出数字化在企业人才培训和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但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却不限于此,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发展价值还有待更广泛地挖掘和应用,它将进一步融入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整个业务流程中去。无论是个人学习、团队协作,还是企业发展,数字化的创新研究和应用都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让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被量化、被数字化,被实时掌控,从而让企业制定的战略能够紧跟市场变化,有效布局,确保企业能够可持续地发展壮大。

作者:劳涛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

数字化技术培训篇6

一、把数字化校园作为学校特色来建设

1.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

目前,人们逐步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加速,否则就会有各级教育和投资者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失去动力的严重风险。数字化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建设的较好方案。数字化学校的建成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也可以理解为成功的标志。在信息化发展已到一定阶段的大中城市的中学,如何进一步通过各种政策的实施,促进和鼓励这些学校进一步向教育信息化的较高阶段――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对于上级主管部门来说,这是一件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首先,是评价问题,改变以教学质量为单一的评价指标。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必要时还应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进行专项督导。贵州省教育厅下发的“贵州省示范性高中评估指标”中关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条款,作为政府督学的依据,从设备管理、队伍建设、实际应用、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教育信息化的专项检查,做到有章可依、常规落实。

其次,教育局应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使一些条件成熟的学校参与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当中。贵阳市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深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保持云岩区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活力,提出了创建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的数字化环境,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加速云岩区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全市中学人机比达到8:1,信息技术教育开课率达到100%的目标。计划建设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教学改革的技术支撑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开辟学校特色凝聚、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网络家庭联系的信息化通道。通过“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师发展数字化”、“社区联系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2.合理制定政策,引导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

根据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中学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指导性意见,明确提出分阶段应达到省级部门要求的相关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由市电教馆牵头为学校定制网络建设、教学系统等校园信息技术环境方案,使各中学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使用。改变当前学校进行环境建设时东奔西走找方案,最终还是以公司的方案为学校的方案,所建系统只见硬件,不见教育功能的现象。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同时帮助学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使之制度化,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自动化,从源头和制度上为学校教育信息化保驾护航。

中学校要制定系统全面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从硬件建设、教学资源环境建设、教学应用目标、师资培训等几个层面分别加以规划,做到系统规划、分步实施。应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学校的建设方案进行审核,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实处,避免盲目建设。在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把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做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师资培训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地发展。

3.数字化校园的构建要体现学校办学的个性特色

数字化校园是现实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平台,由于每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具体而个别化的,在实施“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尤其应强调服务于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因此,建设“数字化校园”不应喧宾夺主,或盲目追逐技术潮流,而应树立数字校园,促进学校个性办学特色形成的观念。中学校应借助数字化校园构建的契机,重新梳理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教育特色,并突出和强化这些教育特色,形成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数字化校园。

构建数字化校园,应注重以学校的发展来引领信息技术应用,而不是以技术引导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有其个性化的一面,尤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更需要保护学校的个性。我们应该更多地以学校的发展为本,在服务学校发展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只有这样,信息技术应用才能贴身地服务于学校发展。这方面的成功案例笔者想借贵阳第六中学在打造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生学习评价研究,突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来说明,其数字化校园组织结构和管理要求如图1。

根据贵阳实验区中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体系和学校的实际,创造性地执行评价改革方案,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上,让评价体系发挥促进作用,全方位地反映中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素质,希望通过研究实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完善并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一套与当前评价指标体系相适应的,科学、有效、可操作的评价工具和技术手段,使其立足现在,又着眼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把网络、信息、计算机、交互技术用于学生评价机制。

第二,从操作层面上进行评价组织、评价过程和评价模式的研究,形成多元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评价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

第三,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目标为依据,按照高中学生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总要求,建立学生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化信息系统。

第四,逐步完善所建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化信息系统,形成适应高中课程改革需要的,合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系统。

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资源库

资源建设是制约教学应用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信息化教学能不能普及,关键在于有效资源内容的匮乏,而有效资源内容匮乏的核心问题是资源内容建设模式。目前资源内容建设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厂家批量提供,二是由学科教师开发。完全由厂家提供的资源由于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大部分是一些旧教材、网上图片、声音等文件的堆积,对教学缺乏支持,从而使得可用性比较差;由教师制作的资源虽然能满足个别教师的应用需求,但难以规模化,而且这些资源散落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就难以共享。

针对有效资源内容匮乏这一现状,贵阳市电教馆向各学校配发了国资源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发动教师和学生在网上收集、整理符合教与学的各种资源,然后按照教学的结构进行管理,组成学校自己的校本资源库,教师和学生都能方便地共享使用资源库中的内容,同时也提高了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发挥信息技术教研组的作用

目前,绝大多数的校园网网管人员都是由信息技术教师兼任的,同时他们还负责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技能的培训、先进教学理念的推广等工作,工作量很大,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能力,是建设数字化校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1.提高认识,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教育者对信息技术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方面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在促进其他学科教学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被教育者对信息技术教育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培养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作用。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正视实际现状,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这一学科,拓宽教学的内容、探索教学的模式、丰富教学的成果,努力在自己的课堂上建立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即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2.采用先进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法

可以采取一些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学生前进。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师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正如我们不能将学生当成一只容器单纯地灌输知识一样。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也不能采取以往单一的传授模式。应从培养教师的目的出发,采取充分体现创造性、反思性、开放性、合作性的多模式相结合培训体系。

目前,几种创新性的培训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如:网络式(net-workmodel)、导师制(tutoringmodel)、情景式(contextualmodel)和菜单式(menumodel)。这些培训模式既考虑了教师的所思所想,也考虑到教师的差异,值得提倡。创新教师的培训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不是哗众取宠,只有结合教师的实际并在实践中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解决教师的供求矛盾,促进教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交流中来,进行自主学习、愉快合作、探究创新才是目的。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师培训模式。

1.个人自修和研究

这是指在职教师为了教学和科研需要,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能力而自发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和进行相关研究的活动,包括利用闲暇研读有关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业书刊、自行参加有关的专业培训或业务研讨会、利用网络资源自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发表教学成果。

2.校本培训

这是指立足于本校资源,以本校为培训基地,由本校发起和规划的、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需要的培训活动。这种培训方式的特点是:时间可长可短,次数可多可少,形式灵活多样,如专题讲座、计算机知识培训、教学观摩、还可以师徒结对等;内容较有针对性,强调实用性,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合起来,使培训活动更具活力和效果。

3.脱产进修

这对于学历、骨干、名师培训比较合适,同时,国家应该规定教师工作一定的时间后可以自主选择脱产学习一次的机会,在访谈中不少教师认为脱产学习的收获最大,并把这种学习看作是学校对自己的一种奖励,如2010年所实施的“国培计划――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

4.短期培训

这主要是指由各大专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或师资培训中心等组织的有计划、大范围、短期集中进行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活动。如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紧缺薄弱学科短期集中培训”就属于这种形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4.7%的教师希望脱产学习,支持个人自修和研究的占14.7%,愿意参加校本培训的占34%,有16.6%的教师希望参加短期培训(见表1)。

到目前为止,各类培训培养了很多骨干一线教师,很多培训过的教师在谈他们的感受时,都谈到这一培训对他们不仅是技术上的帮助,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上的提升,技术如何为教学服务,如何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等。在改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及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学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整合的产物。通过对典型个案学校的研究,提出解决中学教育信息化现存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学教育信息化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胜泉,马宁.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中国电化教育,2007(11).

数字化技术培训篇7

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总体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大力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抓好面广量大、社区居民普遍欢迎的各类短期培训活动。常年开展各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老年人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生存技能培训、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等。积极开展时事政策、法律法规、公民道德、知识技能、文化艺术、卫生保健、科普常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紧紧围绕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加强培训课程和教材建设,推进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丰富和拓展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需求。创新培训方式,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率。

积极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建立较高水平农村人才队伍。以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人才工程、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程,着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创业致富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重点培训农村村组干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镇村涉农专业服务人员、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对象,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守法纪、讲文明、会生活”的新型职业农民。各镇牵头组织实施区域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结合本地产业特色,采取集中授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发放相应资格证书和合格证书。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对各镇培训工作全力提供支持,真正把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灵活安排培训时间,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结合我市产业结构特点和农民学习需求,精心编写新型农民培训系列读本。

加快构建数字化学习网络,提高社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充分发挥各类传统教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数字化学习平台。注重数字化学习手段在社区教育中的推广应用,推动社区教育的创新发展。加快构建数字化学习网络,建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学习在线”网和各镇社区教育网等各类学习型网站。实现与市内外相关学习网站的互联互通,促进社区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拓展社区居民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启动镇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依托各镇社区教育中心计算机教室建立数字化学习中心,引进和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面向居民免费开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加强“学习在线”的推广和应用,引导广大居民注册学习。大力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帮助城乡居民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居民对技术、信息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数字化技术培训篇8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技术;规划

0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工具的不断更新,人类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变得越来越快捷,越来越频繁,基于数字化和计算机化的电子文化的发展给传统的书本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更使教育领域的课堂模式、教学手段、学习方法、课程教材等面临严峻的挑战。其应对策略,是努力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所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举措,更是科学技术和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谁抓住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动权,谁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主动权。

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和特点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凯尼斯格林(Kenne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是数字化校园概念的最早出现。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一次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迅速被全世界普遍接受,并引出“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多种理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包括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以拓展实现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从技术层面看,数字校园的基本特点是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化;多媒化使得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教学信媒一体化。从教育层面上看,数字校园的建设必然导致教育过程信息化。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教材多媒化: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

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可以使全球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及提供帮助。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

活动合作化: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环境虚拟化:网上活动空间是一个空间距离为零、时间维度具有高度弹性的虚拟世界,这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电子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现代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虚拟学社、虚拟出版社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

2数字化校园建设原则和目标

(1)教学创新。依托学院各示范专业群的建设,整合形成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网络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信息和借鉴,同时为各专业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职前培训和职后提升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2)管理创新。以就业为导向,建成一个“双挂牌、双基地”校企合作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承担企业职业能力培训服务等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与企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形成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培训体系,更好地为学院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提供服务。

3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规划

数字化校园的特点是涉及面广、任务重、项目复杂,同时由于与原有系统的整合问题,整个工程时间跨度较长,因此规划在分阶段完成整个系统的实施。

总结以往实施系统的经验和教训,建议整个项目划分为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是基础建设阶段,其总体目标是: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基础平台的建设,同时要选择能在短期来产

生效果的应用系统,从而为为后续阶段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主要任务包括: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校园网主干升级为千兆,建立与中国教育网及其他网络多样化的宽带连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高速通畅的教学办公网络,同时网络覆盖学生宿舍,为宿舍学生访问互联网提供方便。校园网实现全网的安全控制与管理。在校园网的硬件设施建设上满足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并为数字化校园软件应用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成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包括共享数据平台、信息交换平台、综合信息服务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建设,完成主要应用系统与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的整合,同时选择综合性全局应用进行建设。

(3)信息化应用技术培训和制度建设。成立数字化校园管理中心,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加强数字化校园的管理和维护。建立信息化应用技术的培训制度,对教师不断开展网络新技术培训和网络应用培训。

第二阶段的深化建设阶段,其总体目标是:在第一阶段建设成果上,继续深化各应用系统的整合,推动全局性业务系统的建设。其主要任务包括:完成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对其他应用系统的整合,同时全局性业务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

(1)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建立以采购、编目、馆藏、流通及馆际互借等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海量图书资料存储系统,有计划地实现图书文献数字化计划。

(2)综合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应用服务。

(3)教学资源库建设。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模拟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几个模块进行资源的建设。

(4)基础数据库与平台建设。建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项数据资料,形成数据库。开发完成全校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

(5)校企合作的网络平台建设。建成一个“双挂牌、双基地”校企合作的网络平台,通过web服务器技术建立为社会、企业提供职业能力培训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交互式服务平台,实现职业能力在线培训和职业技能在线鉴定等功能;提供职教集团企业人才招聘、人才资源统计、在线查证;向社会、企业提供职业能力发展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资源及相关信息。

(6)校园网络社区服务系统建设。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从学校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管理,充分利用银行的金融服务,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4结语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和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进行系统开发时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考虑,以保证各个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使得数字化校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

数字化技术培训篇9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数字城管;人才培养;政校行企

中图分类号:G640

数字城管是利用3S(GpS、GiS、RS)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分成事件和部件两大类,将城市管理的区域细分成单元网格,由采集员负责巡查,通过信息采集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由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处置问题,再由处置部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由采集员第一时间核实问题,以实现对现代城市的长效管理。数字城管是新兴行业,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外未见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城管。

本文涉及的“政”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管理处及我省11个地级市和90个县(市、区)数字城管主管部门(如城管局、城管委等),“行”是指省城建城管协会及其指导的省数字城管专业委员会,协会包含我省11个地级市和90个县(市、区)数字城管相关单位,“企”指以浙大网新为代表的含杭州越秀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江南电子有限公司、浙大帮德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巾帼西丽有限公司、北京数字政通科技有限公司6家数字城管相关公司。

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管理处的指导支持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新兴行业结合培养数字城管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人才培养、科学创新、专业建设上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这几年政校行企共育数字城管人才的实践,政校行企四方和谐发展。作为我省数字城管建设和推进的省建设厅城建处以及其指导的省城建城管协会急需经过系统培养的数字城管专业人才充实到现有数字城管从业人员中以提升数字城管队伍的整体质量,也需要高校一起来推进和提升我省数字城管工作;省城建城管协会及其指导的省数字城管专业委员会也需要有一支研究团队来研究我省数字城管的建设运行、技术及发展趋势;作业数字城管相关企业也急需大量的经过专业训练的数字城管人才及高水平的师资来帮助企业研究数字城管的新技术;作为学校一方,我们也急需计算机专业改革,特别是与新兴行业结合来进行专业改革。

1专业背景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在行业特色非常鲜明的高职院校中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院一直在探索计算机专业如何与行业结合来进行专业改革,省建设厅和学院对专业改革一直非常重视。近几年浙江省数字城管发展迅速,急需大量的人才从事数字城管相关工作和提升现有数字城管从业人员的水平。在各方支持下,2011年5月,学院和省城建城管协会、相关企业签署了政校行企合作培养数字城管人才的战略合作协议,并于同年9月份开始招生。2年来,学院在专业建设、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所取得的成绩逐渐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与关注。今年下半年将积极申报省级特色专业,并依托学院数字城管研究所,把学院打造成浙江省数字城管技术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

2培养目标明确和课程体系确定

2.1数字城管人才培养可行性分析

(1)数字城管人才培养得到了政策的支持。2005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批示:“数字城管”是“数字浙江”的重要举措,2005年7月,建设部将我省杭州市列入第一批“数字城管”试点城市后,我省“数字城管”工作正式启动。7年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多项通知,截止到2012年12月底,我省100个市、县(市、区)建成数字城管运行平台,并快速向乡镇延伸。2013年上半年建成数字城管省级平台,实现省、市、区三级联网。数字城管使城市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2)需求迫切。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新兴行业,急需大量的专门人才来从事数字城管,特别是提升现有数字城管从业人员的质量。经过调研,浙大邦德科技有限公司等信息采集公司急需信息采集管理人员,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等单位需信息处置、运行维人员,浙江网新创建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需开发、项目实施人员,数字城管人才培养单位岗位分析如图1所示。当然,由于师资、设备等原因,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数量现在还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3)得到了省建设厅和省城建城管协会的大力支持。今年3月份,省城建城管协会专门向各地市、县(区、市)数字城管相关单位印发《关于办助做好接纳数字城管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通知》,各地反响强烈,至4月底,已有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等单位向我们要能解决就业的岗位49个。

2.2数字城管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咨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传统专业与新兴行业结合、政校行企共育的专项综合顶岗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向各地市、县(区、市)数字城管信息处置(指挥)中心、数字城管相关企业的采集管理岗位、信息处置岗位、运行维护岗位培养具有信息采集管理能力、信息处置能力、运行维护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3课程体系

确定信息采集管理能力、信息处置能力、运行维护能力是数字城管人才培养的三种核心能力,并确定了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数字城管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其中信息采集管理能力由《城市数字化管理概论》、《管理学基础》、《应用文写作》三门课程构成;信息处置能力由《城市数字化管理实务》、《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应用文写作》和《统计学概论》四门课程构成;运行维护能力由《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动态网页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C语言》、《计算机网络基础》五门课程构成。确定由《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等6门课程为主干课程。政校行企重点建设《城市数字化管理概论》、《城市数字化管理实务》2门课程。

构成以课内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讲座参观和省数字城管各类培训班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图3数字城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如图3所示。

3政校行企合作具体内容

3.1互惠多赢,制度先行

2011年5月,学院和省城建城管协会、相关企业签署了《政校行企合作培养数字城管人才的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政校行企四方在教学计划制定、教师培养、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科研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2012年4月,成立由政府数字城管领导专家、行业和企业数字城管专家和专业带头人组成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数字城管方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同时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2012年3月,签署了《关于浙江省城建城管协会在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数字城管培训点的合作协议》。2012年11月,制定了《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城管研究所聘任专家工作职责》,这些协议和制度规范了政校行企四方在数字城管人才培养中各方的职责,有力保证了数字城管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3.2互融互通,交叉兼职

为促进我省数字城管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为更深入地进行专业建设,政校行企四方互相兼职,聘请省建设厅城建处领导、省城建城管协会理事长、省数字城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外专业负责人、数字城管研究所名誉所长、政校行企合作部主任等职务。聘请企业专家领导担任数字城管研究所专家,并设立了企业工作室和教师工作室。计算机专业负责人担任省城建城管协会副秘书长、省数字城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

3.3互帮互学,服务为先

互帮互学、互惠多赢,关键是要提升数字城管教学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数字城管教学团队通过到企业挂职煅炼、培训、参加会议、调研、自学等多种手段快速掌握数字城管的核心技术以及发展方向,通过指导、编写标准规范、科研项目、讲座等形式为数字城管行业服务。

3.4紧密合作,各司其职

政府方:起到政校行企合作协调作用,在政策、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在专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实习就业、教师培养等方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校方:依托数字城管研究所和数字城管服务团队,在咨询服务、社会培训、技术研究方面发挥理论研究、前瞻性技术研发和人才资源等优势,为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迈进献计献策。

行业方:浙江省城建城管协会指导省数字城管专业委员会工作,包括学院在内的各成员单位协作进行数字城管的标准、规范制定、科研项目研究,负责制定数字城管人才培养目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及数字城管学生实习和就业推荐等工作。

企业方:共同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数字城管)人才,包括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开发合作课程、共同编写合作教材、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共同指导顶岗实习学生,共同推荐学生就业。科研、技术服务方面的合作,包括共同申报合作科研项目、共同进行技术攻关、共建人员交流机制。在师资培训、技术服务方面进行合作。

4政校行企合作成效

4.1政校行企合作数字城管人才培养模式初具成效

政校行企合作培养数字城管人才的机制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三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尽其能,合作制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数字城管)教学计划》。政校行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数字化城市管理理论》和《数字化城市管理实务》,建成了一批包括学院优秀校外实习基地“杭州越秀科技有限公司校外实习基地”在内的一批校外实习基地。2012年7月份参加由省委宣传部等5家单位组织的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数字城管暑期社会实践队”荣获优秀团队,今年人文与信息系被省建设厅评为“2012年全省数字城管先进集体”。今年七月份,首批35名学生分赴各地市数字城管相关单位和企业实习。

4.2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在双师素质、专兼比例、专兼授课比例与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保持一致。通过培训、企业煅炼等方式着重培养双带头人、兼职教师和骨干教师三类教师。聘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设厅城市建设管理处领导同时也是省城建城管协会理事长及省数字城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校外专业负责人,把双专业带头人培养成既懂数字城管培养模式又懂数字城管运行管理研究在国内有知名度的数字城管专家。聘请了各地市数字城管相关管理部门的10名专家担任任兼职教师,计划在近几年聘请的数量在20人以上,并通过培训等形式把这批兼职教师培养成有丰富实践经验,懂教学规律、能上课、能讲座、能指导学生兼职教师队伍。已选派3名骨干教师到数字城管相关单位煅炼,把他们培养成每年有多项项目、有高水平、能举办培训或讲座的在省内有知名度的数字城管行家。其中专业负责人在2012年7月被浙江省委教育工会授予“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3年1月被评为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2012年度全省数字城管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6月被列为“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

4.3科研教改项目

政校行企合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研项目《浙江省数字城管成效评价及评价体系研究》和《数字城管增值服务及高校数字城管专业设置探索研究项目》2项,政校行企合作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研项目《政校行企合作培养数字城管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等项目4项,其他各类数字城管相关项目6项。组织编写《浙江省数字城管信息采集规范》和《浙江省城市容貌数字化管理标准》,参与编写《浙江省数字(智慧)化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这些项目的研究为提升数字城管运行成效并向智慧城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4社会服务

2012年9月,成立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城管研究所,2013年4月成立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城管服务团队,计算机专业负责人担任省城建城管协会副秘书长及省数字城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通过这些平台参与数字城管建设、运行、管理调研和指导20多次;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内刊《浙江城管》组稿、审稿12期;今年3月份和9月份分别举办了有92名学员参加的《浙江省数字城管高级研修班》和有60名学员参加的《浙江省数字城管通讯员培训班》;主持包括《深化杭州市数字城管协同机制的研究》在内的5项横向课题,到款额将近40万元。

5结束语

政校行企合作培养数字城管人才具有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培养数字城管行业急需的合格的数字城管人才,充实并提升数字城管从业人员的质量,对提高数字城管运行成效具有关键意义。其次对传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对如传统的计算机类专业如何与新行业新兴产业结合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是一种很好的尝试。第三政校行企四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中各取所需、互惠多赢,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晓勇,胡林玲.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2]王向岭.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模型构建与战略思考[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07.

[3]张艾青.高职院校"政校企行合作,产学研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河南教育,2012,12.

[4]陈新业.构建政企校联动平台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8.

数字化技术培训篇10

论文关键词:数字化 信息化 校园网 校校通 网上教研 视频会议

昌邑市共有8处镇、街道,695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7处,在校生73319人,教职工5385人。近几年来,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的紧迫感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建设数字化教育,促进教育的科学、均衡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1.发展数字化教育具有现实迫切性

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实现现代化,教育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建设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中,构建数字化学校成为实现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随着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硬件加软件的校园信息化模式远远不能发挥校园的优势,更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全新教育模式的构建。要想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促进信息化设施的有效利用,实现学校的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建设数字化学校。即:配齐计算机,建成校园网仅仅是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构建数字化学校成为实现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3.数字化学校建设是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化配套项目、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严峻的现实是:信息化设施建设的高投入,并没有带来教育效益的高产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正是从改善信息化建设投资结构、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适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效益评估长效机制以及建设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是适合我市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问题的最佳方案。为此,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二、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扎实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是要从长远着想,制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二是要把数字化学校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渐完善。三是要全体师生积极参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设施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奠定基础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我市从4个方面,加强了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一是计算机的配备。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各界赞助和厂校共建等方式,在不到两年的时问里投资4000多万元,配备计算机11000多台,基本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1机,学生近10人1机。二是“校校通工程”。从2002年开始,全市共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了市教育信息中心和46处校园网,并借助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取“村校”联建的形式为所有农村中小学建设了现代远程教育系统,2005年我市就高质量地完成了“校校通”工程。三是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投资近1000万元,先后建起了300多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四是加强软件建设。借助电教教材收费政策,先后投资500多万元,为教育局信息中心、学校校园网配备了办公平台、信息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库及资源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等软件,建起了全市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搭建起了较好的软、硬件平台。

2.强化队伍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提供保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通力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数字化学校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与协调。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市里成立技术保障和建设应用两个项目组,建立了以相关业务科室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小组责任制。技术保障组由电教站技术人员和各学校网管员组成,负责网络的安全、维护、更新及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和培训等,为其他科室和学校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提供服务。建设应用组由教研室、普教科、政工科、职教科和装备站等业务科室组成。教研室负责教研网站的管理及各学科网上教研工作:普教科主要负责网上学籍管理、中考招生录取及昌邑德育网管理;职教科开展了网上教师学历进修、业务技能培训;装备站开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网上教研。三是建立培训机制。为抓好全方位的培训工作,我市依托教研室成立了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依托装备站成立了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依托进修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各培训中心在每学期的开始,通过教育网本学期培训菜单,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通过面授或网络课堂进行学习,每学期完成60课时的学习内容。在搞好本市培训的同时,我们还组织大量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参加网管员培训100多人次,计算机制作培训200多人次,机器人教育培训100多人次,信息学奥赛120多人次,教材培训l100多人次。另外,每学年我市都要组织一次全市教职工教育信息化技能大比武,比武分教育行政干部、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管员4个组别,内容涉及数字化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件制作、网站建设、常用软件的使用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提供了保障。

3.狠抓设施应用,增强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实效性

以数字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本着“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在抓好信息化常规应用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采取“面向一线教师,立足教学实际,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建设思路,成立了由装备站、教研室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资源建设工作小组。装备站负责主题网站建设软件、网站系统的培训、资源建设任务的分工、收集及合格资源的编目、入库和。教研室负责主题资源内容的审查和评比。骨干教师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制作主题资源。运用阶段性评价和重点点评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完善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先后多次召开点评会和研讨会,解决了栏目设置不科学、资源内容不全面、网站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使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狠抓了主题资源网站应用工作。大部分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骨干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常态课堂教学,许多学生借助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网上自主学习,发挥了主题资源网站在教育教学中作用。

(2)扎实做好网上教研工作。我市在2005年就依托教育信息网建设了教研网站——“昌邑教研在线”。开通了校园网的学校也建立了校本教研网站和学科教研专栏。各学科教研员都建有本学科教研专栏,通过专栏宣传学科课程标准,报道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共享教学方法、教学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等教研成果。所有教研员和部分教师建立了博客网站,开设网上专题研究,实现了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使上级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能够及时贯彻到基层,同时教研员也能得到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信息反馈,发掘教育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推广或纠正,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时效性,促进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3)开通视频会议,实施网上办公。我市在所有市直学校和乡镇驻地小学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利用该系统召开面向全市的各种会议,有计划地组织了示范观摩课、研讨培训等活动。实行网上办公。教育局所有公文、各科室的通知和有关报送的材料都通过网络进行传送,方便了基层,节约了经费,提高了办事效能。

(4)抓好教育技术软件的管理与应用。在征订方面,分学段、分学科成立了由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育技术软件征订专家组,每次征订之前,先由专家组成员组织本校本学科教师,通过目录和公司网站了解软件性能,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实用的软件推荐意见,由教育局汇总后形成我市的推荐意见。然后由学校根据推荐意见和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征订。对于大型软件,采取“先试用,后征订”的办法。在管理方面,实行县、乡、校三级管理体制,各学校都建立电子音像室,做到专人管理,专橱存放,制度健全,账目清楚,账、卡、物相符。对教育技术软件的管理使用实行过程性评价,促进了软件的日常管理与使用。

(5)积极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我市专门设立了机器人教学教研组,由机器人教育教研员和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负责组织、指导机器人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先后共投资120多万元,建成7处机器人教育实验室,6处机器人教育示范校,20多所学校共配备机器人100多台。开展了全方位培训,并按要求开设了机器人教育课程,机器人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有96个代表队分别在国家、省、市获奖。

4.实施课题带动,推动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十五”期间,我市在22处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开展了校园网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课题实验。“十一五”以来,又确立了以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机器人教育、校园一卡通等内容的“十一五”课题实验项目,共立项国家、省、市级课题44个。在实验中学、第一实验小开展了“建立学生成长数字档案”的实验研究,便于家长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学习情况,方便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在第一中学、文山中学开展了“校园一卡通”实验研究,教师和学生可以用“校园卡”在学校内用餐、借书、考勤和身份识别,方便了学校管理。在外国语学校、奎聚小学开展了“家校通”实验,为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渠道,教师随时为家长各种信息和建议。90%的学科教师都确立了自己的实验课题,如:“信息技术与阅读兴趣的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多媒体与问题情景设计”等,使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搞实验的良好实验氛围。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了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的做法,形成了较为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数字化学校建设模式和方法。

5.建立评价体系,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增添活力

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信息化设施管理与应用的关键,为此,我市在2004年制定了《昌邑市现代教育技术考核评价办法》,从“校园网的管理与使用”“资源建设与使用”“网络化办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电教软件的管理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建设”“计算机、多媒体的配备”“竞赛及成果”等几个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结果计入各单位每年一度的综合督导成绩。从2006年开始,为推动创建数字化学校建设,又制定了《昌邑市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从环境建设(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建设(图书、教学设计和课件等)到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和办公等)几个环节实行了多元化评价,针对不同类别的内容分别设定了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领导与管理、环境与条件、应用与研究、成果与效益,每一个三级指标均对应一个工作点,都有相应的评估要点及打分办法。如:学校主页、班级主页、教研网页、教师博客和学生个人网页等采取评选的办法;教师信息素养通过技能比赛进行测试,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抽考和计算机作品来进行评价。将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工作也纳入了全市一年一度的教育综合督导评估。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信息化设施的管理与应用,激发了学校创建数字化学校的热情,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增添了活力。

三、取得的成绩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