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程评价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15:49

初中课程评价体系篇1

【关键词】班主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初中英语教学的有力保障。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状况,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改善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概述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两种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方式,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而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对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途径做出评价,这也是我国传统教学所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形成性评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直接关系到初中英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需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人才观,才能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内容单一

评价内容单一是初中英语教学评价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和评价,但是目前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仍以考试成绩为主,注重对词汇、句型、语法等的运用和掌握,忽视了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运用和评价。

(二)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很多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尝试运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但限于教学课时少、教学任务繁重等方面的因素,这种评价方式已经流为一种形式,毫无实际意义可言。目前,初中英语的教学评价活动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这种评价往往还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

(三)评价方式单一

重视成绩的提高、忽视能力的培养是以测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的评价方式所造成的一大恶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这种评价方式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授课形式,导致教师在授课时只重视学生测试成绩的提高,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扩展和能力的提高。

三、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原则

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评价原则。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积累过程,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不仅仅是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其次,初中英语教学评价要注重发展性原则。初中英语的首要教学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而学生在学习过程认知、能力、思想等都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教学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连续、变化的,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和指导。最后,教学评价要重视科学性原则。制定的教学评价目标与评价方式要符合实际的发展需求,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明确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建立合理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其目的是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进步,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确立教学评价体系时,要切实保证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体系应该依据科学的教学理念,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反映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丰富初中英语教学的评价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发展,因此,初中英语的教学评价内容也应该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平等、开放的心态,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无论是期末考试的成绩,还是平时的测验成绩,抑或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讨论交流,都应该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以此来实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策略、智力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

加强对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监控是确保教学评价体系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对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进行科学的监控,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规可循,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防止出现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例如,教学评价体系可以规定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必须有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活动、教师讲解占用时间不得超过课程时间的三分之二等等。

【参考文献】

[1]黄卫民.浅谈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中的几点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21):88.

初中课程评价体系篇2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优化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与感悟的培养,还应该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考虑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见。语文教学评价应该由重结果向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转变,从而实现语文教学评价的优化。

一、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意义和目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需要对教学的评价给予高度重视。语文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的课程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对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等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通过语文教学评价,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教学评价还能够充分了解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目标及任务的完成情况,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此外,教学评价还能够帮助语文教学了解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与优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有三方面:首先能够全面、准确地对教师的语文教学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对语文教学的业务能力进行有效地考核;其次,对于语文教学中的各类信息能够通过教学评价及时进行获取,有利于教师准确地发现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并且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

二、准确定位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对初中语文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就需要准确定位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设计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够使教学的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全面地对语文教学进行评价。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而言,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1.评价执教者能够充分对语文教材的意图进行领会。为了能够有效地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准确评价,就需要根据教材的研究进行分析,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全面地分析。

2.评价执教者所具备的教学艺术与组织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在设计及运用的过程中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所以需要对教学的设计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要不断深入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从而进行教学的全面评价。

3.对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和表现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初中生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想要对教学评价进行有效优化,就需要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详细地观察,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全面、合理。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学的互动活动中,还应该针对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情况进行分析,并且需要对学生的课堂检测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科学、准确地评价。

4.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度进行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应与制定的教学目标及任务紧密结合。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5.对语文课堂的改革创新程度及实际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评价中,理念创新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评价时,应该全面落实新课程的创新理念,针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情况进行合理地评价。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优化实施的策略

1.转变课堂教学评价观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通常只是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并且将其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而在教学评价中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评价需要得到不断地优化,从而适应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评价时,需要转变教学评价观念,从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转变到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全面发展的评价。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有效地掌握学习方法。只有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进行转变,才能够实现教学评价的优化,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此外,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还应该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氛围及教师的教学效果结合并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标准。

2.评价主体多元化。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评价而言,主要是由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及校长评价等几部分组成,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中,只是重视教师评价与校长的评价,这就导致教学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不利于得到准确、合理的教学评价。为了避免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就需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地对语文教学评价进行优化。重视学生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使得教学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评价时,需要将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以及教师评价进行有效结合,同时语文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评价及同学互评等。学生的评价能力对教学评价的优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掌握评价的主动权,从而实现学生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

初中课程评价体系篇3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学评价

所谓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和一定的客观标准为依据,通过可操作的手段对系统收集的有关教学信息和资料的分析,从而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做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都应有相应的调整和创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评价体系的目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本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初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及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概言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归纳为知识技能、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德育、美育等几个方面。

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与传统课程标准在培养目标上的重大变化在于其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体而言,新课程标准不再一味地强调知识技能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而是同时强调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生活的哲理,养成端正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与之相适应,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目的也应做相应的调整。它不应仅仅为了测试学生的知识积累、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而应同时也包括情感、人格品质等方面的内容。即,评价的目的需要由知识、能力扩展到道德情操和人文修养,由简单的测试工具理性向综合的测试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转变。

二、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

既有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侧重于对教学结果单向度的测评。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而不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注重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而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为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符合,真正培养知识、能力、德行全面健康发展的学生,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改进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具体来讲,我们要由只注重结果向过程和结果并重转变;由单维度评价向多维度评价转变;由单向静态评价向多向互动评价转变。

1.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要由注重结果向过程、结果并重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方式是一种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是指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通过纸面测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能力进行评价。一般而言,这种评价方式的目的在于甄选和选拔,难以体现出学生的综合提高和教学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它带来的是高分崇拜的片面导向。形成性评价是指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观察、记录、聊天、问答等形式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扬长补短,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综合提高。同时,形成性教学评价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和处理问题,从而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初中教学评价体系需要由单维度的评价向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转变

如前所述,之前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拘泥于对学生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其所导致的是对教学的片面导向。新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了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也要相应的做一些必要的调整,要从单纯注重知识积累向知识、能力和人文修养并重的方向发展。简言之,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格健全的人,因而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既要体现到教学中,又要体现到教学评价的体系和过程中。只有对道德情操、情感、性格的评价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检验教学成果、诊断教学问题、反馈教学成效、引导教学方向的作用,不断改进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并最终达到培养性格健全、知识牢固、能力突出的学生之目的。

3.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要由单向静态评价向多向互动评价转变

我们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基本是单向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但是,教学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仅仅单向地老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对教学过程的反映是不全面的。如果要对教学的过程有更客观、准确的反映,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老师与学生相互评价的机制。老师不再仅仅充当评价主体,而是也要扮演评价客体;学生不再仅仅被动地扮演评价客体,而是也充当主动的评价主体;同学之间不再是毫不相干的平行关系,而是互为评价的主客体。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个方向的评价相结合,形成一套多向互动的评价网络,更全面、客观、准确地检验、诊断和反馈教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师生家长多方合作,共同解决,将数学课堂真正打造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健康成长的“大课堂”。

三、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

在教学评价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准确理解和深入贯彻。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对评价目的的认识,客观冷静地看待各种评价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评价工作。

1.改变教学评价是为了甄别学生、筛选老师的片面认识

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为的是了解、诊断师生教学互动的过程。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及时予以有效的解决。教学评价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过程的控制和互动的优化,而不是为了比较学生和比较老师。不可否认,教学评价具有“比赶”和“激励”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也万不可走向偏激的选择。

2.要尊重传统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我们强调指标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并不是要否认传统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积极意义。实际上,传统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改进,已经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一些试题的设计甚至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尽管这些方式有静态、固化等种种缺点,但其对人综合素质的考查也是非常有效的。道理很简单,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体现到解决任何一个细微的问题之中。同时,通过教学老师的精心设计,静态的问题并非不能考查人的德性、修养等内容。因此,我们切忌舍本逐末,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最核心的理念是要求师生弱化竞争、比赛的理念,心态平和地去探究知识的本质及蕴含其中的人生智慧。事实上,这一要求仅靠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是难以完成的。它需要的是我国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丰富、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公民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提升。但无论如何,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正是沿着这一方向在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李芹.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8(04).

[2]施笋娟.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8(10).

[3]刘贤俊.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方法.教育科学研究,1987(3).

[4]靳芙蓉.寓教于乐:实施“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一些体会.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8(10).

[5]刘琍.突出思维能力培养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对实施“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体会和探索.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8(10).

[6]卢彰.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简论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必要性与首要性.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8(10).

[7]孙君.浅析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科技信息,2010(24).

[8]王娟霞.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思考.现代阅读,2011(10).

初中课程评价体系篇4

关键词:意义;弊端;对策

在新课改已经逐渐深入的今天,建立起符合课改要求、促进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十分重要。但是,如今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1.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不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会让学生感到痛苦,而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则会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与他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各种智力因素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同时也与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课堂教学评价则是侧重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我发展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评价途径来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以及其他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看法,以此来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度、方法等进行不断的调整,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

新课改的深入,使得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十分快速,相应的建立了各种新的教学体系,教学评价体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如今仍然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只有不断地解决、突破这些桎梏,才能够真正地建立起全新模式的评价体系,让评价能够成为促进学生与教师同时全面发展的动力,成为学生的快乐,这才是新课程评价的精髓。

1.评价主体具有单向性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师生之间的评价关系并不是平等的。评价只能够是教师说了算,没有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种单向评价中学生仅仅是评价的客体,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动地接受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错误的导向作用,进而导致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就成为做作业、做试卷的代名词,通过大量地做题来事自己获取考试成绩的提升;在外,这样的评价会逐渐地抹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种评价过程是痛苦的、被动的,并不适合新课改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要求。

2.评价的内容与过程单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单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评价功能较为单一,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甄别与选拔,它还应该包括激励性、导向性,但是如今的评价却还没有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也没有能够包括评价的人文性;第二,评价的途径较为单一,在进行评价时,基本就是对学生的作业的批改与对试卷的评价,基本书面评价已经成为了唯一的途径,简单来说就是“数学=做题”;第三,评价的内容过于单一,一部分教师因为对教学目标缺乏足够的认识,评价时往往仅仅是针对传统的“双基”进行评价,而没有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评价体系;第四,评价的过程过于重视定量评价,缺乏定性的评价,学生因为这种评价逐渐地成为考试的机器,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都被逐渐地湮没在了题海之中。

3.评价方法过于机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还呈现出一种机械性的特点。这种特点首先就体现在学生只有通过机械的做题训练才能获取较高的成绩,只有在获取了较高的成绩后才能够得到老师的激励。同时,这种评价违背了学生的天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因此,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感觉。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效率的对策

1.让评价过程变得更加愉悦舒适

教师需要建立起平等的评价关系,不能够再作为评价的主

宰。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生态的基础上,去逐渐地建立起评价的生态观念,使得评价不再是教师的“裁决”,而应该是一种“协商”的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师针对学生的行为与结果给予自己的看法,还应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形成一种互动性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评价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是一个思维与情感转换为自我反思与激励的过程。

2.让评价的形式更加灵活生动

评价的方式会对评价的效果产生影响。初中生的心理比较敏感,对那些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较为敏感,为此,不仅需要提升评价过程本身的舒适度,还应该要让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让学生对评价充满新鲜感以提高评价的效率。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或其他学者对如何在初中数序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做更为深层次的分析,将对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作出更趋完善的诠释。

参考文献:

[1]梁虔.如何搞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S2):182.

[2]黄诚.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在评价上存在哪些问题[J].中学教学参考,2009(26):4-5.

初中课程评价体系篇5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评价同样需要以学生为核心。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管理中,我们应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堂要“以学生为本”,但是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很多与课程标准不符的情况,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1.教学评价的意识跟不上时展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更多考虑学生的课堂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比较忽视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注重成绩,忽视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2.教学评价标准缺乏专一性和学科性

据了解,现今很多学校不同学科使用的教学评价表格是一样的,根本没有表现出学科特征,所以没有很强的专一性和有效性。学校虽逐渐改进了相关评价标准,但所有科目的教学评价表格都是一样的。

3.教学评价更多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但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因为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比较注重教学效果,看重学生教学内容是否掌握,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新知识获取过程中的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却不受重视,知识的引入过程往往只是走形式。但这些知识的探索过程其实非常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特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须秉着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把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当成教学评价的终极目的。评价的标准是将学生的“学”看成中心,设置促使学生学习与各种能力发展的标准,带领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课堂教学评价的结论也可促使老师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有利于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进而完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凸显学科课堂的区别

学科的不同,就意味着有不一样的学习内容、学习标准与学习需求。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逐渐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方法和理论,它与自然、科技、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相通却又不同。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其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同样具有显著的不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侧重课堂对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内容在发展学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的作用,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的进步和发展。

2.彰显课堂教学的互动

从“教学”二字可以看出,这是个包含“教”与“学”以及二者互动程序的完备体系。“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突出对过程的评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间进行深度探讨、相互交流沟通,其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敢于向教材及老师的教学提出疑问。老师可定期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评判,从而改进并完善,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3.关心学生的个人成长

当前初中学校内,更多是对学生各科成绩的关注,而忽视学生个人成长与综合实力的培养。这种应试教育下培育出来的学生往往属于考试型的高手,其他技能十分欠缺,动手能力也很差,并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因此,“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把学生的发展当成根本,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的成长,真正实现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4.关注评判标准的多元化

当前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围绕的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课堂效果的评价。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堂评价中学生也不应该总是处于被动者的地位,在课堂评价中也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评价要包括师生的民主参与和自我反思。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时,不应该只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更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评价教师的工作情况时,也应该考虑他评者和自评者的意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鼓励教师和学生民主参与、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三、“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

“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将学生当成教育的根本,一切为了学生,同时关注老师的导向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实现积极性格的培育、综合素养的发展。该评价标准的构建主要通过“以学论教”“以学论学”的原则体现出来

1.以学论教

以学论教的评判标准,不但关注老师的教学方式,但更多是对于学生学到东西的重视。这种方式体现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通过展现学生的学习与进展情况,来映衬老师的教学实况,从而表现出教学的根本。通俗讲,以学论教便是用学生的学来判定老师的教。此处的“学”,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指学生数学知识是不是学得很轻松自由,重点指课堂教学上的情绪和交往情况;另一种指学生是不是学会了知识及学习的方法,指教学的目的实现及思维情况。

以学论教标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老师的专业进步。该评价标准的具体对象目标是学习和教学的展开及结果,而不是指哪一个人,所以说,其评判的关键点不是评判老师,而是对于数学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诊治,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该方式对于初中数学课堂进行评判时,不仅要关心老师的做法,还要重视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最后的效果,由此体现出学生学习的成效。

2.以学论学

以学论学指的是用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来评判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效,从而评判全部的教学水平。该评判标准是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深度弥补与改善,其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意,形成良好的创新观念,提升综合素养。此外,以学论学的课堂评价标准更多关心的是学生课堂表现,善于带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重视对于学生自我性格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开发。

同时,以学论学的评判标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针对学生学习来说,以学论学看重的是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为了促使学生实现全面综合发展。以学论学还凸显出评判必须维护学生的自信心与尊严,彰显出对于学生性格的关心和尊重,重视所有学生的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系统,这一复杂的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诸多要素构成,但核心要素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关系及变化,其中又以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活动最重要。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实践中,评价者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去审视教学中学生、教师的活动状态以及教学过程的发展状态,从而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真正做到有效沟通数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深化新课程的改革理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伟,庞丽丽.“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3):100-102.

[2]李钰.浅谈初中数学课堂评价[J].商南教育信息网,2015(12):29.

初中课程评价体系篇6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评价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将重点放在数学知识点的取舍上,注重的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虽然我们也提到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最后的结果是,我们的教学除了在知识点删增上的变化外,并无实质性的改观,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没有真正纳入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之中来,考试制度也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换汤不换药而已。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将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作为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枢纽,成为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

一、构建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是进行构建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体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前面提到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改善数学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偏离了评价的目的,我们可能转向为了构建评价体系而构建,或者刻意追求、标新立异,或者视构建工作为负担,不一而足,从而构建工作迷失了方向。坚持目的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在构建评价体系时,牢牢把握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这一中心,构建工作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我们心中便会涌起使命感,责任感,激发起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2.实践性原则。评价工作是一件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了使这一工作做到科学有效,我们有必要寻求评价理论的指导,而评价实践总是评价理论的直接基础,构建评价体系,就是架构一个理论框架,没有评价实践作为坚实基础,评价体系无异于空中楼阁。我们一再强调,作为身居教学实践第一线的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不要抱着“拿来主义”的想法,等着上级部门或专家学者拿出一套评价体系,事实上,有些评价方案主要是凭空设计的,即使有些评价方案是他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但由于时空变迁,也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灵丹妙药。所以,广大教师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摸索,让实践去检验,构建评价体系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

3.点面结合原则。坚持点面结合原则,要求我们在构建评价体系过程中,应用整体的方法,即从整体出发,然后分为部分研究,最后又回到分析的整体,这是否定之否定方法的具体应用,同时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既分工又合作,首先大家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共识,从整体上把握体系的框架,然后将其中的若干课题分给专人负责,再整合成初步方案,如此反复改进,最后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

二、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建议

1.对考试的建议。减少考试次数,强化课程作业,把经常性的形成性评价同若干关键年龄段所举行的校外统一考试相结合,以便在较宽松、自主的环境下全面落实教育目标。无论是考试制度向来比较严格的国家,还是考试制度向来较宽松的国家,对于考试这根弦的拔弄,基本上呈现出小学阶段较宽松,初中阶段次之,高中阶段相对绷紧的趋势。表现性测验和实验技能教学考试在课堂教学及学生课业发展评价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和广泛的采用。所谓表现性测验指的是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能较好地展示学生口头表达力、文字表达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操作演示技能等方面的测验;实验技能教学考试,是结合教学过程对学生要求操作仪器设备或处理材料组合去直接感知事物的一种特殊考试。重视培养和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把本课程的学习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鼓励学生把所学的内容同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结合起来,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并与日常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最后,在对学习成绩和学生心理发展评价中采用测量手段和非测量手段相结合,并大量使用等级评定量表。尽管有批评家的反对,但给学生评分仍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无疑会继续如此。前苏联不少学者和教师也认为,分数是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没有它,教师和学生就会可能变得疲疲塌塌,对工作和学习敷衍了事。

2.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自我评价的建议。树立现代的

评价观,使评价从外部的转化到内在的、从形式的转向实质的、从被动的转向主动的,是当前教育评价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学生的自我评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布鲁姆在其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中,把评价作为认知的最高层次,这就是说,只有学生达到了评价水平,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价值,并能正确地把握自己,自我评价就是衡量自我价值,一个学生能否准确地评价自己是这个学生学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问题的研究,试图给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一些启发,并引发数学教育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讲述了构建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以及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建议。

初中课程评价体系篇7

新课改背景下,课程评价体系对强化初中英语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多元化、开放性的英语评价体系,使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践阶段需要以新课改格局为基础,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在本次研究中以新课改背景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如何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作分析。

关键词:

新课改;课程评价体系;初中英语

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门,英语课程的实施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是选择教学手段,包括教材和教学方式等,根据教学案例的具体化要求,制定有效的评价标准。评价形式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重要的影响,能准确反映出学生的当前学习现状,对后续指导教学有重要的影响。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整体评价过程中,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标准,采用评价和测试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一、建立学生互评体系

根据新课改形式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在现有约束标准下,对英语教学形式进行分析,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互评体系对具体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与实践者,反思该标准的意义。教师应在教学中从不同渠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现有教学方式加以改革。首先要建立学生互评体系,学生互评的形式能让学生对各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学到《Canyouplaytheguitar》你会弹吉他么?在实践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对乐器的了解,可以采用同类型问答的形式,具体如下:a:Canyouplaytheerhu?(你会拉二胡么?)B:Yes,ican.(是的,我会)a:Doyouliketheerhu?(你喜欢拉二胡么?)B:Don'tlike,mymotherletmelearn.(不喜欢,我妈让我学的)在对话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需要对对方的语法进行分析,仔细分析是否存在语病或者发音严重不准的情况。如果存在问题,在问答过程中可以及时纠正。学生互评的形式属于非测试性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主要是以语法和语言应用能力考察为主。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要取长补短,了解其他同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要引起重视,在日常学习中引起重视,避免犯同类错误。

二、教师评价的形式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和引导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从当前教学现状入手,考虑到评价形式的具体要求。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强化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所在,评价体系不是脱离实际的纯理论研究,而是需要从教学实际中发现评价体系中的不合理成分,及时对评价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此外建构有效的评价体系,实际上行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发现具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教材定位、评价格局等。其次要按照评价体系科学性和原则性的要求,形成系统有效的评价模式。而后是拟定评价实施计划,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保证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最后是评价体系的实施,要及时确定有效的操作方案,对评价内容和具体方案进行分析,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观察和反思。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学到“wheredidyougoonvacation”中,为了让学生对goonvacation有明确的了解,可以让学生自主对句子进行分析,并举出相类似的句子。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教师要选择符合实际要求的描述性评语,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力,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必要时可以采用课堂组织谈论的形式,结合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

三、对新课改背景下评价体系改革的反思

新课改标准的实施,为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阶段性教学中,需要教师从实际教学现状入手,明确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必须突破现有教学格局的限制,将具体教学形式落实到实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引导性的作用,教师必须致力于创新教学实践中,结合“反思”和“合作”教学内容的要求,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学会反思,学会合作”,就是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师角色”转型,英语老师要确定自身角色定位,按照强化体系的具体要求,完善英语教学指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改革教学中,实施课程的改革对优化组织形式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学习和活动,指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和实践参与的形式,投入到学习中。外语的应用能力越发明显,在初中教学中需要落实教学体系,发挥评价体系的最大化作用,促进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营造轻松、民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达到扩宽学生学习范围的目的。

四、结束语

基于新课改课程体系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从实际情况入手,掌握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对课程改革指标和改革格局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评价系统。根据新课标改革课程的具体化内容,为了形成合理的评价体系,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的改变,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提高语言教学效率。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形式是评价体系的重要表现,在阶段性评价过程中,必须灵活应用课程改革模式,突出改革教学的重点,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金凤.浅谈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课程教学[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145-146.

[2]陈忱,王爱华,李丹梅.中美中学教学评价对比研究——也谈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08):112-114.

初中课程评价体系篇8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即初中生所具有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积极态度。由于成长阶段和社会身份的差异,初中生与小学生、高中生或大学生等社会群体相比,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因而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培育对策的提出和构建必须从初中生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初中生自身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出发,从而增强培育的针对性。

1完善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方法体系

1.1改善榜样示范法

所谓榜样示范法,“也称典型示范法,是指通过具有典型、榜样意义的人或事的示范引导、警示警诫作用,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方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榜样示范法在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育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就目前来讲,这一方法在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在今后运用过程中,应当着力做好如下两点:一方面,注重所选榜样与初中生现实生活的紧密性。就目前来讲,教师所选榜样与初中生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状况较为突出。在许多情况下,教育者所选的榜样只是贴近了教育者自己的现实生活,是教育者所关注的榜样,而并没有站在初中生的视角下去选择榜样,从而使榜样的示范意义大大降低。因此,今后在榜样的选择上,不仅要避免将榜样树立成为“高大全”的形象,还要避免选择“教育者自己的榜样”,而应当选择那些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在初中生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关注的榜样,如同班同校的同学、儿时的玩伴、邻居、亲友或者初中生所敬佩的某类人,在榜样的选择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初中生个体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教育者本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在众多榜样中,教育者本人事实上是最好的榜样,但调查显示,教育者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教育者,特别是与初中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家长和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有注重自身行为习惯对初中生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负责任行为有意识的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1.2强化实践锻炼法

所谓实践锻炼法,“就是指教育者组织、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同榜样示范法一样,实践锻炼法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之所以再一次提出,原因在于实践锻炼法多年来处于理论上重视、行动上轻视的尴尬局面,而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在实践当中才有可能真正培育起来。因此,在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中,实践锻炼法并不是一种新的方法,但却是一种最需要强化运用的方法。首先,要祛除妨碍实践锻炼的保守观念。例如,针对有些教师认为“实践锻炼法费时费力”的观念,应当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提升负责精神;针对有些教育者认为“实践锻炼法安全隐患大”的观念,一方面要使教师明确实践锻炼的重要性,以及不能因噎废食的道理,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关的安全保障制度,减少教师的后顾之忧。其次,要适度增加实践活动的“量”。既要适当增加实践活动的次数与时间,又要增加实践活动的类型和方式,同时,还要保持课堂实践、课下实践与课外实践在频次和时间上的合理比例。再次,要注重提升实践活动的“质”。对教育者来讲,就是要做好实践活动的事前规划、事中执行、事后总结与反馈工作,建立学生的实践活动档案,对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做针对性的解决。

1.3整合咨询辅导法

所谓咨询辅导法,“就是指教育者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体,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和咨询、指导的专门技术,对教育对象在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以帮助、启发和引导的方法”。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我们常常将咨询辅导方法局限在心理咨询上,将咨询辅导法等同于心理咨询。事实上,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来看,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过程不仅受到纯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会受到各种思想因素、道德因素、政治因素或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咨询辅导法在其结构要素上应当摆脱局限,从多个方面入手开展咨询辅导。首先,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处于最为基础的层面,如果初中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或具有相应的心理障碍,社会责任感培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要通过心理咨询解决初中生遇到的压力、焦虑等心理问题,帮助其提升心理适应能力,完善其人格,为社会责任感培育奠定心理基础。其次,开展道德咨询。帮助那些在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或困惑的初中生明确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从而推动其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再次,开展法纪咨询。通过对法纪的了解可以使初中生明确在集体和社会中的某些行为标准,而开展法纪咨询就是要帮助初中生在思想品德课之外建立一条全面了解法律和纪律的渠道,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优化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基本路径

2.1优化“显性课程”路径

“显性课程是指列入教学计划的正式课程”。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讲,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显性课程即在教学计划当中明确规定要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正式课程,目前在初中阶段,这些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等。而要优化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显性课程路径,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好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做好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持续优化。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在充分考虑初中生年龄特征及心理接受能力的情况下设置教学内容,尽量避免向初中生灌输“假大空”的理论教条。其二,做好地理、历史课中社会责任感培育资源的开发。与思想品德课相比,地理、历史等课程中的德育目标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事实上,地理课通过对我国地理情况的讲解,对于培育初中生的民族责任感、国家责任以及环境责任感有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而历史课通过对我国历史进程的梳理,特别是对我国近现代史的阐释,更能够激发初中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三,做好各显性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通过对课程内容编排顺序进行调整,或者对同一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等方式,使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等课程间的相关内容能够实现相互照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有学者提出要开设专门性的社会责任感培育课的问题,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从显性课程的整体设置来讲并不合理,只能加重学生负担,而对现有德育显性课程进行优化则为上策,而笔者进行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调查显示,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大多数人均对开设专门课程持反对态度。

2.2开拓“隐性课程”路径

“隐性课程”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杰克逊(p.w.Jackson)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提出,它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指“那些存在于教学计划之外,隐藏于显性课程内外的非正式课程”。具体而言,它既存在于教材、课堂活动当中,也存在于师生关系、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各类教育要素当中。与“显性课程”相比,它发挥作用的方式更加隐蔽,不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抵触,而且其作用范围更加广泛、作用时效较长。由此可见,“隐性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显性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但长期以来,在“显性课程”在我国德育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隐性课程”开发相对不足,而要改善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实效,必须大力开拓隐性课程路径。首先,注重通过物质环境创设隐性课程。即要做好教室环境布置,校园绿化清洁等工作,一方面使学生受到熏陶,自觉形成维护班级、学校整洁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良好的物质环境保持学生的愉悦心情,从而增强教育实效。其次,注重挖掘师生关系中的隐性课程。即在教师热爱学生、关怀学生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激励力量,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并更好地接受教育内容。再次,注重探索文化活动中的隐性课程。即在与他人、与集体成员共同的文化活动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学会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最后,注重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衔接。即要树立“大课程”观念,认识到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各自的缺陷及二者间的互补性,采取措施实现“显隐”结合,形成培育的合力。

2.3发展网络培育路径

随着网络对初中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日益增强,对其所进行的社会责任感培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现实社会层面,而必须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开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网络路径。首先,要运用网络优势强化网络课程建设。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师资力量,并借助网络多媒体手段录制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等课程,而由于网络课程并非学生必修课,因此,还可以进行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专项课程建设。同时,要做好课程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最大限度吸引学生主动听课。其次,开展以强化社会责任感为主题的网络文化活动。例如通过电子邮件、QQ、mSn、微博、社交网站等网络交流工具进行网上主题辩论、主题征文等活动,或者充分利用初中生热衷网络游戏的特点,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维护公共秩序等社会责任观念渗透到网络游戏的情节设置当中,例如开发环保主题的游戏或在普通游戏中设置问题回答环节等。总知,要尽可能运用最先进、最流行的网络应用调动实中生的参与热情,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性虚拟实践活动。最后,要建立综合性的的网络信息资源库。一方面,将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各类素材汇集其中,方便学生和教师浏览、下载和上传。另一方面,注重收集各类教育主体在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经验、教训以及具体培育成效等信息,提供给其他教育主体参考和研究。

3构建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长效机制

3.1“家校社”三位联动机制

在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过程中,学校是主要的教育主体但并不是唯一的教育主体,也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教育主体。初中生社会责任感能够最终形成并能够持续强化,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综合作用的过程,因此,必须建立教育主体间的联动机制,使家庭、学校、社区保持密切沟通与联系,共同推动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取得实效。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信息联系与沟通体系。要开通学校与家长、家长与社区、社区与学校的短信、电话及网络联系渠道,使得各方主体能够方便畅通的进行信息沟通。在此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网络互动平台,三方教育主体可以及时、查阅相关信息,并在需要时,实现双方或三方互动,共同商讨培育问题与对策,当然,商讨的形式既可以在网络互动平台内进行,也可以视情况开展家长会、座谈会、研讨会等进行面对面交流。其次,在畅通联系与沟通渠道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三方联动模式,特别是要明确各教育主体的职能定位和权责分配,避免产生教育主体间的矛盾冲突或者培育的空白点,实现主体间的协调配合。再次,在实现日常沟通与互动的同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在某一教育主体或初中生发生特殊情况时能够启动预案,实现快速响应。例如建立社会实践的安全保障预案,当初中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安全问题时,能够有效保障其人身安全。(下转第29页)(上接第12页)

3.2社会责任感培育评价机制

社会责任感培育评价是指评价主体运用一定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过程和实效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反馈方案的过程。就目前来讲,包括社会责任感培育在内的整个德育领域都存在忽视德育评价的倾向。一方面,评价的内容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利用程度较低,许多学校的评价活动甚至只是“走过场”,“走程序”,在每年发放和回收一定表格后,对评价结果不做分析。因此,今后要构建和完善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评价机制,具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评价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主体。应跟据不同的评价范围和级别确立相应的主体,如校内评价可以建立评价委员会统一组织和实施评价,而更高级别的评价则由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由评价专家、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家长、学生代表等组成的评价委员会。其次,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设立反映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指标,而且要设定能够测评培育态度、内容、方法、途径的指标,同时,还要将指标进行多级细化并建立配套的评价标准。再次,要重点做好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反馈。一方面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对评价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评育经验,发现培育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将分析的结果真正反馈给各培育主体,并监督培育主体的改进情况。

3.3互联网环境净化机制

如上文所述,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互动性、反权威性等特征,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空间中各种腐朽价值观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对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形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对初中生的影响,建立完善的互联网环境净化机制。首先,要建立网络信息的技术检测体系,完善消极信息的收集、分类、举报、处理系统。一方面,对于各类垃圾信息、黄赌毒信息以及反动信息进行及时的清理,另一方面,对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有消极影响的其它合法信息进行分类管理,限制其传播的受众范围。其次,要完善有关互联网的政策法规体系,用法律制度来规范各互联网主体的行为,并定期或不定期依法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使各种影响初中生成长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无处藏身。最后,注重网络舆论引导体系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前期调查了解初中生的网络活动轨迹和网络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正面信息引导,如在初中生常用的QQ空间、微博、论坛当中引导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遵守舆论引导的“第一时间效应”规律,在某一相关的网络事件发生时做到快速反应。另一方面,网络引导主体不能只作为“外来者”的身份出现,而应当有意识的培育初中生所信服的“意见领袖”,使舆论引导的主体成为初中生群体的“内部成员”,然后通过意见领袖的言论引导初中生养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初中课程评价体系篇9

初中体育教学参与性解决策略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使我国的初中体育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有的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应转变教学观念,促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使学生真正热爱上体育这一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教会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现阶段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来看,一些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还停留在浅显的认识上,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此类教学方式使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不高,阻碍了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一、学生自主参与性不高的原因

(一)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是以讲授为主,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显然在学生当中是不受欢迎的。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说,长此以往,教师的积极性也会慢慢降低,同时这也是教师没有认真贯彻学习新课改的实际教学要求的具体表现,是对学生主体的不尊重,显然教学质量不高。

(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基层初中学校,在教学上由于受到场地与教学设施的限制,很难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同时,还有很多初中体育教师将升学考试内容作为体育课的重要内容,通过应试教育的方式,反复地加以练习,使很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大大降低,使初中体育教学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很有必要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主动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模式与实际不相符的实际问题,这很容易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降低。教师教学过于单调,也是学生热情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学习,运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热情。

(四)课程评价体系单一

无论是哪一门课程,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努力以及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差异给予必要的关注,进而学生在体育项目中即使取得了好成绩,也没能得到教师应有的评价。学生在体育项目中没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也没能及时进行总结,更没有对学生进行鼓励,这些因素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现有的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着单一的课程评价问题,关注的问题主要还是体现在单一的体育测评结果与教师的评价,而这种单一的课程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评价,学生在这种体系中无法得到应有的科学评价,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性的方法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体育教学在教学中由于是双向活动,这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设置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采取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在开展教学之前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从而建立动作的表象,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上主动性提高,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自由小组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通过这些灵活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体育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由于比较单一,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应通过各类教学手段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高。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参与的热情。例如,可以通过追逐跑的游戏,来练习学生的奔跑能力;通过听信号的方式,练习学生的反应能力与反应速度;还可以通过不同高度的橡皮筋游戏,来对学生进行障碍跑方面的练习。在游戏结束之后,可以通过放音乐的方式来缓解学生的肌体,使整个初中体育教学都丰富起来。

(三)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结合教学计划的要求,再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有效地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真正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来有效地开展教学。教师在讲授新的知识内容时,可以先通过让学生自由组织小组,各小组长之间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的形式积极参与到新的知识结构当中来,使学生参与教学的自主性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前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分成小组之后,可以让各个小组进行监督与评估,相互发现各自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实际中得到解决,这种相互评价的方式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大大提高,同时教师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解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四)建立多种教学评价体系

现有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不高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无论哪一门课程,教师对学生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例如,在进行400米跑测试之前,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并将该成绩进行记录,进过一段时间之后,通过测试的方式进行复查,通过前后对比来对学生的跑步成绩进行合理评价,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而且更加注重了对学习过程的整个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先进行示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科学的评价,建立师生间的情感,能有效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性,能够有效提高初中体育教学。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了,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提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用更加富有高效的形式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无论是体育成绩还是身心健康发展上都能有所提高,使整个初中体育教学都能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初中课程评价体系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92-02

初中生物学,主要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如何帮助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准确掌握生物学概念,并从概念中找出规律,进行融会贯通,是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也成为每一位生物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初中生物教师需解放思想,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来构建开放式课堂

1.初中生物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质及价值观的养成。生物学包罗万象,内涵丰富,新教材也安排了丰富多样、形式各异的学习活动。所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该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创造自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树立信心,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维护生态平衡。在平时的授课过程当中还不要忘记了对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转换,跟上素质教育的潮流,更新教学理念,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的艺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重视学生的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个性打造和品质培养。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真正做到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2.初中生物课堂要构建师生和谐互动关系,强调师生间平等交往,注重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体系。传统的生物课堂是填鸭式教学法,教师照本宣科现象严重,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明显。那么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一定要注意到课堂不单纯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人际交往、师生交融、思想共鸣的过程,现在的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凸显主体性,张显个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心态要开放,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出创造性见解。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切入课堂,上课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师生同享教学过程。

二、初中生物教师的语言要机智活泼,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去探究学习,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具,做好新课的导入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尽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多设置一些情境,语言也要做到风趣幽默,有吸引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生物课的部分内容难免有枯燥的感觉,这样课堂的学习也会比较沉闷,教师在课上就要运用一些激活课堂的技巧。如在给学生讲激素调节一讲时,讲到了人体的内分泌腺及激素时,学生听了没有兴致。笔者就把当下正在热播的某电视剧中的太监长胡须一事引入课堂,指出其中的失误。太监是受过宫刑的,那什么是宫刑?宫刑后会产生哪些现象呢?很自然地引到了人体的内分泌内容上,并幽默地说:“看来,如果写剧本不懂得生物学知识,还会闹出太监生儿育女的大笑话呢!”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兴致高涨,这次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

三、初中生物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路线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学生物,用生物”的意识,这样课堂上就不会只是空泛地讲理论了。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时,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教学效果也会很好。比如,在讲解食品安全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吃的零食的包装袋带到课堂上来,并带领着学生对这些零食进行研究,各个学习探究小组对这些食品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后,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进行了交流,发现有很多食品中都添加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如何做到食品安全呢?”学生提出了要看一看有没有“三包”,是否未加杂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等见解。一节课下来,学生个个收获不小。其实,笔者认为,初中生物课的每一章节都可以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学习菌类知识时,可以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生植物的生殖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呼吸体统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吸烟有害健康等。这样,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就会高涨,其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也会增强。通过课下的生物学调查,学生的能力更能得到全面提升。

四、初中生物教学要求教师改变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