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课题申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23:36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篇1

本人李华,2005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英语专业,同年8月至今任教于启东中学。其中,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脱产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13年6月取得教育硕士学位。2014年10月取得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在启东任教以来,我虚心学习,工作兢兢业业,成绩显著,特别是近五年来在师德表现、教学、育人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2016年被评为区骨干教师;2016被区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2016年11月获得省级优课;2018获得区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0年被区教育局和区教育工会评为“师德模范”;2017被学校评为“管理育人能手”。

在潜心教学的同时,我积极参加教学科研工作。2021年4月,我主持的市级课题《“智慧课堂”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策略研究》通过市科规办结题评审,目前正在办理证书;2020年5月,论文《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英语写作评价模式初探》发表于省级期刊《英语教师》;2017年2月参与的省级课题《互联网应用于课堂教学研究》结题;2017年3月,论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获市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另外,还有多篇教学研究文章发表于校刊《学海指津》。与此同时,我关心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在我的帮助下,陈东琴、黄绿等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开展2021年中小学“名师”评选的通知》精神,本人符合申报第二层级学科带头人的基本条件,现申请参加2021年第二层级夷陵名师评选,请予批准!

本人承诺所提交的全部申报评审资料(包括学历、职称、考试、奖励证书及论文、业绩证明等材料)均为真实。如提供虚假、失实的申报资料,本人愿三年内停止申报资格,并接受处理。

此致

敬礼!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篇2

一、工作推进情况

1.开源节流,完善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充分利用政府云计算资源资金,于XX年X月建成了县教育城域网中心机房,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网接入提供了核心的基础条件。二是组织技术团队制定统一的校园网升级改造技术规范,节省中央、市级财政资金近XX万元,开展校园网升级改造工程,杜绝了贪大求洋和盲目建设,目前已有初中等XX所学校完成升级改造并接入教育城域网,统一互联网出口,实现师生实名认证、上网行为审计。三是借助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为部分城区学校、区域中心小学和初中学校更换互动式多媒体教学设备XX套,极大改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四是积极申报项目,云阳县中小学电教教仪站上报的“5G+高清远程互动教学应用项目”被列入市大数据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项目库(第二批)名单(全市教育仅3个),正在制定建设实施方案。

2.多方努力,启动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一是制定《XX县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方案》,平台建设总方案中对构建教育系统主题数据进行详细规划,并对平台的功能和需求提出具体方案。平台建成后,即可作为“教育云”无缝对接市级“渝教云”平台,下联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横向与智慧云阳相互融通,为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开展协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建设方案由县大数据局组织第三方公司完成了评审评估等工作,我委按照“架构完整、目标明确、急用先上、突出实效”的原则,充分听取市级部门行业专家建议,多方征求意见,根据平台实施的整体关联性和实效性,已经拟定首期建设清单上报县大数据局。二是与重庆幼专联合启动学前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开启我县云计算资源向周边区县延伸的步伐。

3.稳中求进,推进智慧校园示范校试点建设。一是率先启动实验中学、紫金小学等学校“智慧校园”试点建设。目前,实验中学、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等5所学校硬件建设基本到位,实验中学智慧阅卷、智慧考务管理、一卡通,XX小学创客教育、智慧阅卷,XX幼儿园机器人晨检、4D互动游戏、自然智趣课程,XX实验学校“同上一堂课”等初显成效。二是按照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情境化、多样化的模式试点智慧场景建设,“智慧环境、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课堂、智慧学习”等5个智慧场景建设试点工作已经在XX小学、初中、XX中学、实验学校初步展开。

4.共建共享,聚合县(校)本资源。按照全县智慧教育建设总规划,积极充实本地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目前,已聚合XX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制作的小学数学人大版1-6年级云课堂资源(微视频个,试题160道);2018年威海市小学名师送教活动系列资源(2个课件);2017年威海市初中名师送教活动系列资源(2个课件);课改实验区典型课改案例4个;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等教育资源。待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后将集中上线推送。

5.化危为机,探索“在线教育”线上服务新模式。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年度重点任务,探索“在线教育”线上服务新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立全县线上教育技术服务团队,多次对县级骨干信息技术员进行线上培训,并集中优势技术力量分片分层对全县学校线上教育进行指导,保障全县线上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1.持续加快推进校园网升级改造工作,按照教育城域网建设技术规范要求,突出针对性,下狠心、出实招打通校园网络与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网络带宽千兆到桌面,突破教育信息化网络瓶颈。10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和接入工作,全面启动教育城域网运行。

2.大力推动智慧教育云平台落地部署,加快推进云阳县云教育管理指挥中心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后,一是通过对接上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实现云阳智慧教育体系加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与重庆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并基于此构建云阳县教育大数据平台。二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实现项目建设集约化、资源利用社会化,将智慧教育打造成云阳重点示范工程,实现智慧教育与“智慧云阳”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和群众幸福感,促进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云阳智慧教育产业。三是通过全县智慧教育的建设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整体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落实全县优质校与薄弱校的发展政策措施,解决“学校差距大、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四是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技巧、科学的教学方法,辐射到全县教师的教学中,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全面准确的掌握教育基础数据,实现教育大数据的准确分析,监测云阳教育发展情况和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成长发展和教师发展提升水平。六是通过指挥中心的展示大屏,展示智慧教育、校园监控、标准化考场、城域网应用及网络安全管理场景,同时实现决策指挥、应急指挥与实时调度,大幅度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篇3

123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123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部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篇4

【关键词】智慧课堂;课程基地;校本课程;社团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1-0045-04

社会发展需要现代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下的教育生态中,存在着轻视乃至忽视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的严重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造成的阻碍是显而易见的。三年前,在南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通大附中”)办学伊始,学校首任校长成锦平同志和他的管理团队就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促进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的重要性,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学校教科部门的同志在系统学习与研究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J.S.Bruner)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C.R.Rogers)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以及弗拉维尔(JuddFlavell)的元认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众多知名教育学者对现代教育的正确认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理念,明确把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发展作为通大附中必须坚守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办学理念,并以此引领学校今后的教育教学的办学实践。三年来,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办学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紧紧围绕课堂与课程两大建设重点,以努力促进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发展为根本旨归,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通大附点的课堂和课程建设之路,并使之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特色优势,已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智慧课堂:让学生站在学习的中心

通大附中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在课堂建设方面的抓手就是构建具有附色的智慧课堂。建校三年以来,在汲取当代课堂教学范式之精华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以关注学生学习进程、完善学生人格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智慧课堂。通大附中智慧课堂建设坚持让学生站在学习的中心,建构创造性、智慧性、交互性的学习进程。在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智慧课堂构建了以“自主先学组内研学交流促学反馈评学”为环节的学习策略,融合了以现代技术手段革新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设计了以促进师生情智交流为本体的课堂评价,最终实现学生公民素养、学术素养和生命素养同步提升的育人目标。

1.构建学生乐学的“智慧课堂”

学生自主性学习成功的前提在于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也即乐于学习,在乐学的状态下愉快地体验知识、接受教育。课改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而且在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较教师满堂灌显然要高,也比完全让学生个体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效果要好。而且,小组合作学习对通大附中而言,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优势就在于通大附中是一所以“小班额”为特色的学校,每班学生不超过40人。小班额下的小组合作的效果肯定要比班额在60人左右的班级的小组合作要好,因为它不仅有利于小组间的充分交流,而且也便于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比较充分的指导。因此在通大附中,每个班都组建了学习小组。依托学习小组,推行以“自主先学组内研学交流促学反馈评学”为基本环节的智慧课堂。

在通大附中智慧课堂上,课前,教师会根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导学案”、实验、阅读等自主先学任务。学生借助“导学案”“校园微课”“实验视频”“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等,通过阅读、实验探究、观看微课、网上查阅等形式独立完成“自主先学”环节的任务要求,同时整理发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教师依据学生自主先学的学习情况,确立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各小组会依据学习任务,在“组长”统一组织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倾听―质疑―探究―交流”的方式展开“组内研学”。在通大附中的智慧课堂上,因为是小班额,所以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无处不在。交流内容涵盖学习心得、拓展问题、实验发现等。交流展示的方式也丰富多彩,有口头、板演、数字化呈现、操作演示等。在一个个小组争相登台展示中,你会折服于通大附中智慧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教师教学的技艺。通大附中的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引领者,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步提升。而所有这些,如果放在大班额的班级上,其最终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2.构建教师乐导的“智慧课堂”

所有优质的课堂教学,不仅有学生的乐学,也必然伴随着教师的乐导。通大附中的智慧课堂也是如此。在小班额下,不仅学生学得充分,而且老师导得也更为有效,因为有效,所以教师也就越来越乐导,也因此导得越来越有成就感。通大附中领导班子深知,要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就必须有一批优秀骨干教师的善导,所以通大附中办学伊始就把善导作为教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大附中在建校初就引进了大批骨干教师,为进一步发挥他们在智慧课堂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依托这些学科骨干教师,组建了“智慧课堂实验教师团队”。通过外出学习、沙龙研讨、专家讲座、实验课展示等活动,不断完善各学科“智慧课堂”的实施策略。学校每学期均以智慧课堂建设为专题举办大型的对外公开教研活动,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共同切磋智慧课堂中的教学技艺与智慧。在这些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各学科的其他教师迅速成长,一大批教师获得市直以及大市一、二等奖。随着乐导教师的队伍不断壮大,又进一步浓郁了学生乐学的氛围。

目前,通大附中各学科经过三年的修订和完善,编制完成了“智慧课堂导学案”。学校将导学案(含课后作业)上传到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选择学习内容,遇到问题可以在线与教师或同伴研讨商量,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通大附中的每一个教室都配有交互性极强的“电子黑板”,每位教师都拥有教学ipad,全校实现无线网全覆盖。借助电子黑板、教学ipad的交互性,师生可以轻松调取“学科资源库”或互联网资源,交流探讨课堂生成的问题,即时反馈学习成效,教与学的时空被无限放大。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技术,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体验,成为“互联网+”背景下幸福教育的先行者,实现了教师专业提升与学生幸福成长的同步卓越。按照教育的双主体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通大附中的智慧课堂,不仅促进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发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师生互促,教学相长。

3.构建资源丰富的“智慧课堂”

要构建学生乐学、教师乐导的智慧课堂,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离不开对一定课程资源的利用以及开发。因此“智慧课堂”建设,除了需要教师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到课堂,同时需要教师积极参与数字资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通大附中配备有堪称“五星级”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这使得“智慧课堂”在数字资源和平台建设方面较其他学校有着更为优越的硬件基础。

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积极录制微课,此项工作三年来一直在进行之中,学校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建立健全各学科微课资源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观看教师的微课视频来突破学习的重难疑点,开展自主性学习,促进自主性发展。除了数字微课,学校还建有微格教室,每学期都组织教学视频录制,在学校任何地点可以随意点播,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学校依托“数学与科学”“人文与社会”“艺术与传媒”“体育与健康”“工程与技术”五个学院,建设了覆盖各学科的特色数字功能室。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现象、感悟自然规律、开启思维之门,并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接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如:数学学科利用数字建模室让学生感知数字与模型的魅力;理化生学科利用数字传感器教室、数字显微镜室实现实验数据的即时采集和共享;地理学科利用数字气象站和数字穹顶激发学生探究宇宙的奥秘;技术学科利用创客中心的“3D”打印、激光雕刻、机器人制作等打开学生创新的思维……各个数字功能室为促进学生智慧型学习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空间。

另外,通大附中的“智慧课堂”建设特别关注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和“生成性”,教学资源的“选择性”和“开放性”,教学策略的“自主性”和“合作性”。重视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展示和创新,让学生体验到求索的愉悦和求知的快乐。让学生通过生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体验过程、习得知识、丰盈智慧,同时接受教育,实现立德树人。

通大附中通过构建智慧课堂,让学生始终站在学习的中心,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这一成功的实践经验在省内主流媒体《新华日报》首次刊发后,再经由中国网、凤凰资讯、凤凰财经、华龙网、新民网等全国各大网站纷纷转发,已在省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课程基地: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

通大附中在教育教学的管理机制上也进行了全新的尝试,学院式建制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依托学院建设课程基地已经成为通大附中促进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学校的教学设施按照“人文与社会学院、数学与科学学院、工程与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和体育与健康学院”等五大学院的组织架构进行配置,建立五大学院的目的就是依托学院打造课程基地,通过努力把五大学院建设成五大课程基地,进而让这五大课程基地变成学生的课程超市,在这些课程超市中,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张扬、兴趣的挖掘与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实现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发展。

1.五大学院已经成形,两大基地傲视群雄

经过三年建设,目前通大附中的“人文与社会学院、数学与科学学院、工程与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和体育与健康学院”这五大学院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结束,各大学院的大批功能教室已经建成,其中大部分功能室如3D打印、沈绣、三模、攀岩、击剑、琴房、演艺大厅等都已经正式投入使用。五大学院的组织架构也已建立,学校的部分中层干部兼任各学院的院长,各学科的部分骨干教师被聘为五大学院的副院长、院长助理,学院内部一些大的功能室配有专任老师具体负责,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了学院内校本选修课和社团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

在通大附中的学院制构想中,五大学院理论上就是五大课程基地,而具体的建设抓手或者说是建设目标就是建成五大省级课程基地。目前在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办学内涵品质的一大显性表征,各个学校均投入很大的精力、物力、财力进行省级课程基地的创建工作,都把建成省级课程基地作为一项学校重要工作予以落实。目前,越来越多的省属重点和市属重点学校都已加入了申报省级课程基地的行列,因为申报成功后,将获得省级及市级财政的较大的资金投入,这对快速促进学校的发展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通大附中的领导班子在建校伊始就响亮提出建成省级课程基地的目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建成了一项省级课程基地――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2015年下半年,该课程基地接受了省教育厅组织的视导调研,以南通市总分第一的骄人成绩顺利通过验收。经省厅推荐,江苏教育电视台还专程来到通大附中对学校的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作了专题采访报道。

学校首个省级课程基地――数学与科学课程基地建成后,通大附中没有停止继续建设省级课程基地的脚步,第二个省级课程基地――星火创客空间的创建立刻上马,又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基地建设初具规模,2015年12月,学校的星火创客空间正式启用,成为江苏省内首家普通高中创客中心,中央人民政府网站等全国多家新闻网络平台对此进行了报道,反响强烈。学校又不失时机地就星火创客空间进行了省级课程基地的申报工作,由于学校准备充分,超前建设,该课程基地顺利地通过了省评。至此,通大附中作为一所建校才刚刚三年的新校,已经拥有了两项省级课程基地,这在全省的老牌重点中学中也是极为少见的,作为一所新校,在江苏也是独一无二的。

通大附中的课程基地建设在不到三年时间内所取得的跨越式发展引起了江苏省教育厅的关注,2016年5月13日下午,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省基教所承办的全省首次高中课程基地培训活动在通大附中隆重启动,此次培训活动汇聚了来自省教育厅、省基教所的领导以及全省近60所高中课程基地学校的120多名专家,与会领导专家在参观了通大附中的两大课程基地后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通大附中的课程基地建设,显然为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平台,同时也为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高考改革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十分契合的物质环境。

2.校本课程不断扩容,社团活动异彩纷呈

通大附中的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与其他学校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课程与活动是依托五大学院,由五大学院作为五个独立的主体去开发、领衔、管理各自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群。由于五大学院分属不同的知识视阈,故而各大学院的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项目一般不会有重合之处,即便有内容相近的课程,也必然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解读与内部架构。如此,五大学院成为学校对全校学生开设的五个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的超市,每学期一开始学生可以在这五大超市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与社团,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由于学校建校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对通大附中而言,在校本课程的设置和社团活动的开设上没有任何基础可言,三年来,各个学院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数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质量水平由低到高,品质不断提升,有一个不断扩容、逐步壮大的过程,各大学院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数目与质量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到目前为止,各大学院的校本课程数目加起来已经超过100多门,各项社团活动项目也已达到近50个,已成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之势,随着五大学院各大场馆以及功能室的相继投入使用以及使用率的不断提升,学校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项目的数量与质量必将有一个更大规模的提升,届时将大大扩展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时空。

通大附中的那些依托学院的校本课程开设与社团活动的项目设置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不少的课程与社团活动都是围绕学校的“博雅、勇毅”的校训而展开的,这样使得学生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有机融入了通大附中的特有元素。如:围绕“博雅”主题,人文学院开设模拟联合国、经典阅读课程;艺术学院开设国画、西画研修、合唱艺术选修课程;数理学院的生活中的物理、技术学院的创客空间、机器人社团等。围绕“勇毅”主题,体育学院开设了篮球、击剑、攀岩等运动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

通大附中的五大学院十分注重对依托其而开设的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的评价问题,通过开展准确评价,一方面科学检测课程与社团开设的显性效果,这个效果主要表现在知识层面,主要通过笔试的方式加以检测;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了解其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等相对隐性的一些维度的状况,从而保证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全面性、有效性。比如学校将选修课程、社团活动纳入学分管理,开展勤勉博学之星,和融雅正之星,诚朴担当(责任)之星、坚毅卓创之星的评选。通过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鼓励创新实践,营造灵动的校园学习态势,这已经成为通大附中创新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3.基地建设对接高考,走班教学值得期待

对于目前的中学教育教学特别是高中教学而言,高考改革无疑是牵动所有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之心的头等大事,研究一些地方先行先试的高考改革方案可以看出高考改革的整体方向,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下,教育教学的组织形态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走班制将成为各校组织教育教学的必然选择。

通大附中是一所新校,新建学校就宛如一张白纸,在白纸上能够画出最美丽的图画,新建学校就可以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现实与趋势进行整体设计。所以,学校在按照学院制进行建构的时候就考虑到高考改革将带来的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五大学院的一大批场馆与功能教室的建造,不就是在为即将开始的走班制教学提供了一个个特色鲜明、功能配对的空间吗?目前依托学院的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的开设不就是即将开始的全面走班制教学的预演吗?尽管目前在国家课程这一版块,通大附中的走班制教学还没有真正启动,但学校已经为走班教学做好了物质上的、技术上的种种准备,只要江苏省的高考改革一启动,学校的走班制教学就可以立刻实行,从而与新的高考在第一时间实现无缝对接,确保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平稳过渡。

走班制教学所强调和关注的当然是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这和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所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一样,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这种旨在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的走班制教学,在全国不少地方试点后,其受欢迎的程度以及对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程度都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尚未实行走班制教学的学校而言,这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期待。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篇5

教育科研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改变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质。

学校教育科研定位

学校特色发展只能在学校文化传承中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也在于学校文化的重建和完善;一个学校的发展既是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也是在学校文化继承与创新中的持续发展,而教育科研正是激活创新精神、激发学校活力、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追求教育理想,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工具。

我校教育科研的定位是成为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引领、指导机构;教科研事务的服务和管理部门。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校本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在职学习培训相结合(研究—实践—培训三位一体),使教育科研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一种深入到学校文化内核层面、能够深刻领悟名校的教育思想精髓和教育实践智慧、能够真正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巨大助力且被教师接受和欣赏的“真研究”。

学校教育科研文化

倡导每一位教职员工、每一个工作部门都大兴思考之风、研究之风,坚持“持续改进”地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创造新业绩,为我校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做出贡献。

提倡教师开展“身边的教育科研”,鼓励教职工立足本校、立足本职、立足现实问题的解决、立足短平快,开展课题研究,使“以研促教”落在实处。

强化“四四四三”式管理模式(体系),保障科研有效实施并形成科研梯队。“四四四三”式管理模式(体系):四类行政管理者、四类教师根据工作需要、自身理想和兴趣能力,在四级课题和最贴近的三个发展区(阶段)中选择申报课题,学校通过教育科研的三级管理,最终培养三类人才(形成三级科研梯队)——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和后备人才。(见下表)

搭建教科研展示舞台

学校提倡“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就是要为师生搭建发展和展示的平台,包括学习平台、体验平台、实践平台、研究平台、交流平台、活动平台等,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学校教育行为的背后蕴含的不仅是对师生现阶段发展的引导和呵护,更是对其一生发展的切实关怀。

教师的教育智慧决定学校的教育智慧,学校教师的水平决定学校教育的水平。为此,学校每学年主办二至四次教育科研系列培训会,从展示“智慧教师”的风采——谈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魅力,到论“教学智慧”——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到“我身边的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智慧,展示教师的教育追求和智慧,呈现科研在工作中的作用,体现学校教育科研文化,使全体教师在教育的理解上达成共识,行动上形成合力,推进教育理想的实现!

各行政处室、教研组和各级各类教师均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和范围,以课题的形式规划本部门或本人的工作,使行政管理、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融为一体,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目前,我校立项的部级课题或项目有4项,市级课题或项目有10项,区级课题和区后备人才资助项目有14项,待批16项,校级课题或项目40余项。

我校的部级课题《持续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创建的实践研究》,负责人是校长、领衔执行人为副校长和各处室主任,这样既保证行政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又能促进科研和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效结合;学生处依据部门工作的性质,确立市级研究项目“生涯规划”,涉及必修课、选修课、电影课堂、精品导读、班会、实践活动等6大方面;曾经获得市第三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的《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管理)模式实践研究》是教学处基于工作需要立项的科研课题;市级课题《项目实践教学:还原技术课程本色》,受到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的极高评价和大力推广;语文组汪文龙老师作为备课组长,带领备课组老师研究如何增强“学科魅力”,建立了语文学科若干项目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模式,编写了适合学生需要的系列语文学案,而汪老师本人也迅速成长为在全国语文信息化教学领域有影响的青年教师……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科研课题的支撑,由此可见科研在学校各层面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的感悟

科研不是摆设和花瓶,而是在传统中找灵感,在现实中求突破。良好的科研氛围会助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篇6

成立“学术委员会”,构建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创新共同体

管理的本质是寻求合作,而不是让人服从。优秀的管理者总是让人感到自由自在而非感到受控制。在学校管理中,权力只有置于教育教学最需要的层级,才能让教师感到自由自在。

教育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的人必须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准。因此,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必须分开,防止外行领导内行。

我们首先成立了课程委员会,课程委员会由学校四个学部的教育教学管理干部、科研干部、特级教师、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组成,校长任课程委员会主任,对课程委员会工作负责。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课程委员会”升格为“学术委员会”,着力打造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创新共同体。“学术委员会”既是校长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专家治校发挥了重要途径。

“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术委员会”强化了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大家思维碰撞与智慧提升,更利于我们从15年整体、全面的角度看待教育,打通基础教育链条,更好地促进学生生命的连续成长。

学术体系创新撬开了管理变革之门。我们对办学理念与思想、行动研究、制度建设、文化氛围进行了一体化思考,加强了纵向管理,成立了德育、教学、后勤工作领导小组,体现了一体化办学的优势。

聘任制改革:“有为”才能“有位”

一年一度的教师工作岗位的调整安排,如何体现人本性、公平性、选择性、科学性?这是令许多校长头疼的事情。我们对此进行改革,本着“有为”才能“有位”的原则,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

每一学年度工作结束时,进行下一学年度的聘任工作。我们的聘任工作分六步走:

第一步:校长聘任组长及以上干部,公布各位干部的分工。

第二步:在教职员工大会上,学校公布各年级、各部门的聘任计划。

第三步:教师填写岗位申请表(教师有三个岗位申请,分别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

第四步:学部领导、年级组长协商聘任教师。

第五步:未聘任上教师岗位的教师与职员填写志愿岗位申请表(职员有三个岗位申请,分别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

第六步:学校部门聘任职员。

原则上,只要年度考核合格的员工,都会有聘任的岗位。确实没有受聘的员工,需要在人力资源部进行三个月的学习,三个月后再接受聘任。

这样,评聘分开、双向选择,每年一次岗位聘任,学部、部门自主聘任。聘任改革,推动了人力资源有效搭配,推动了学部、年级、部门的和谐发展,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快速发展。

建立与现代学校相适应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

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必须对由职称、工龄、教龄、工作量多少决定待遇的传统方式进行大改革,取而代之由承担工作的责任大小、数量多少、质量高低决定个人薪酬的分配体系。

我们的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成立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研制小组,研制绩效工资改革的基本方案。领导小组由9人组成,成员兼顾各学部、部门、教代会代表。

经过近一年时间,通过反复研究绩效工资改革政策,调研考察、认真分析研究我校的具体情况,在征求群众意见,数次报校委会讨论修改的基础上,领导小组初步研制出绩效工资改革基本方案。

基本方案分为四个系列:管理系列、教师系列、班主任系列、职员系列。其中教师系列分为六档:学带1、学带2、骨干1、骨干2,基础1、基础2等;班主任系列分为三档:班主任学带、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基础岗等。

第二步,成立教学与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研制教师六档、班主任三档所对应的基本条件,各档对应比例等。经过反复研究、不断征求群众意见,报请校委会多次修改,最后研制出对应各档的基本条件及比例。

第三步,召开教代会,凝聚智慧、听取意见、修改完善。教代会采取了灵活多样的会议形式,大会解读、小组研讨、个别沟通、问题回复、集体协商,努力凝聚教代会代表的智慧,真心听取教代会代表意见,校务委员到各小组去认真倾听意见、沟通解释,收集整理意见。

第四步,教代会批准。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学校进行系统设计、整体思考、反复推敲,全面、不断听取意见,深度研究与改进,最后绩效工资改革方案获得教代会代表100%的支持。

第五步,召开全体教职员工大会,宣传发动,全面推进绩效工资改革。

第六步,个人申请、部门申报。每个受聘于教师岗位的教师、班主任,个人严格按照自己所具备的条件进行对应档次的申请,一式两份。申报教师档位的两份申请,一份交年级组、另一份交教研组,申报班主任档位的两份申请,一份交年级组、另一份交教育处。年级组长及年级的主管领导、教研组长及教研组的主管领导、教育处领导,从整体角度按照各档次的条件认真把关,确立每一位教师、每一位班主任档次,申报到学校绩效改革领导小组。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篇7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妹恳唤诳危虾妹恳惶每危妹恳环葑饕担逃妹恳桓鲅θプ鲆桓錾钍苎鹬睾托爬档睦鲜Α?nbsp;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20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部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2002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

本人于1994年毕业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96年8月分配到东莱中学,98年调到庆东小学,99年到东莱小学,一直工作至今。98年9月经张家港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小学一级教师,同年获教师资格证书,99年1月,参加苏州市办公自动化考核,成绩合格。99年12月取得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合格证书,2000年11月参加普通话培训考核达到二级乙等。2002年5月,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录取江苏省扬州大学科学与计算机系,现本科在读。2002年10月参加了江苏省职称计算机考核,成绩合格。共通过三篇论文鉴定,其中二篇达到良好。现任三到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20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部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2002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

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部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200*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篇8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部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部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篇9

本人于1994年毕业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96年8月分配到东莱中学,98年调到庆东小学,99年到东莱小学,一直工作至今。98年9月经张家港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小学一级教师,同年获教师资格证书,99年1月,参加苏州市办公自动化考核,成绩合格。99年12月取得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合格证书,XX年11月参加普通话培训考核达到二级乙等。XX年5月,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录取江苏省扬州大学科学与计算机系,现本科在读。XX年10月参加了江苏省职称计算机考核,成绩合格。共通过三篇论文鉴定,其中二篇达到良好。现任三到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XX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XX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部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 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XX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部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XX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1)

推荐同主题文章相关于:教师职称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能和同事友好相处,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向每一位老师学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同事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吸收他们好的教学理念,力求做到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结合。在学校教研活动中,能够积极指导季冬老师的信息技术课和黄珍老师的数学课,就如何上好课经常和他们进行坦诚的交流。我始终相信,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什么论资排辈,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我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XX年,朱思颖同学在张家港市小学生电子报刊比赛中获三等奖,今年黄晓春同学获二等奖。当然比赛结果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是要让比赛带动更多的学生来参与,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2)

推荐同主题文章相关于:教师职称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智慧教育课题申报篇10

本人于1994年毕业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96年8月分配到东莱中学,98年调到庆东小学,99年到东莱小学,一直工作至今。98年9月经张家港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小学一级教师,同年获教师资格证书,99年1月,参加苏州市办公自动化考核,成绩合格。99年12月取得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合格证书,2000年11月参加普通话培训考核达到二级乙等。2002年5月,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录取江苏省扬州大学科学与计算机系,现本科在读。2002年10月参加了江苏省职称计算机考核,成绩合格。共通过三篇版权所有论文鉴定,其中二篇达到良好。现任三到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20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部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2002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版权所有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部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2002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