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简报十篇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简报十篇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简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35:51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简报篇1

幼儿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预案

为了我园科学、有效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提高疫情的防控能力,减轻或者消除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及荣昌区教委要求等文件精神及上级的指示和部署,结合我园实际,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全园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实施群防群治。 

(二)确立园所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领导小组的成员及其职责,确保应急工作科学有序。

(三)明确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准确处置,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四)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将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工作原则:

坚持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联防联控、分级负责,加强宣教,全员参与的原则,全体工作人员保持通讯24小时均畅通。

三、组织架构及职责:

(一)成立春华贝艺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 长:李开英

副组长:刘平玉

组 员: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做好宣传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完善应对预案和重大措施,统筹协调幼儿园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共同依法开展各项预防控制工作;

组织开展对疫情防范和应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等。

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强化与家长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疫情防范和应对工作。

(二)成立春华贝艺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排查组(以下简称人员排查组)

组 长:陈惠

副组长:康芮

组员:各班班主任

人员排查组主要职责:

各班班主任负责对全园幼儿是否接触武汉返溪人员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进行排查、登记;

副组长负责对全园教职工是否接触武汉返溪人员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进行排查、登记;

组长统计上报每日教职工和幼儿健康监测状况相关数据。

(三)成立春华贝艺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信息报道组(以下简称信息报道组)

组 长:张清清

副组长:黄馨

组员:各班班主任

信息报道组主要职责:负责全园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防控和应对工作的信息宣传、总结报送、舆情监控等工作。

【开学准备工作】

(一)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急预案

1、完善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开学后加强师生的晨检、因病缺勤师生的登记与报告等;

3、发现疑似病人,及时报告、妥善处置,做到传染病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

(二)落实后勤和卫生设施保障

1、在开学前应做好全园饮用水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营养员的每日晨检工作;

2、食堂进货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不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或野生动物;

3、储备足量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外科口罩、手套、洗手液)和含氯消毒片、体温计,洗手间必须配备肥皂或洗手液;

4、幼儿返园前,整治幼儿园环境卫生并做到日常通风换气;

5、全面做好除四害工作;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简报篇2

—医院手足口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传染病的档案同人事、财务、病历档案一样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足口病属丙类传染疾病,建立健全其档案是预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医院科研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医疗机构管理好.利用好这一资料,不仅有助于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减少疾病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同时还能为医疗系统广泛开展应对传染性疾病的科技攻关活动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手足口病档案管理

1、手足口病档案管理主要的内容

手足口病属丙类传染性疾病,其档案内容从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标准、住院出院指征,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措施,会议记录,上级批示、宣传材料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样和声像记录等不同的材料。手足口病患者的档案应包括患者姓名、家长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居住环境、联系方式、诊断依据、治疗措施、疫情报告及转归情况。

2、手足口病档案资料的收集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生,并可暴发和流行,因此其档案收集归档范围也较广,据其有传染性、流行性、暴发性,可造成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可以从医院、社区、学校来收集资料。

2.1、医院手足口病的档案收集

(1)医院按上级部门的统一布署成立手足口病领导组成员及分管领导的职责和相关科室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2)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治疗工作的标准、指导原则、方法及上级有关部门与本单位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收发文件、内部会议文件、记录、简报、统计报表、重要的电话记录、宣传材料、照片、录像带、录音带、电子文件等。

(3)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方案、工作总结、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疫情报告、隔离、消毒、护理、治疗等资料。

(4)对门诊就诊病人、住院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筛查、确诊、隔离、消毒处理、治疗形成的材料,其中住院病人形成的病历由病案室保管,门诊病历则由患者本人保管,以便复查时查阅,但医院应有详细的登记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家长姓名、联系方式、住址、治疗、隔离措施等、对疑似病人、接触者要进行跟踪观察,并有相应记录。

(5)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情况,考核的记录,及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医院各项经费的开支,相关设备的利用,如呼吸机、监护仪等。

2.2学校手足口病的档案收集,(尤指托幼机构)

(1)婴幼儿每日的体温监测记录,对玩具、用具、餐具清洗、消毒登记。

(2)对孩子可触及的进行消毒,专人负责记录。

(3)流行期间教室、宿舍进行通风、清扫的记录。

(4)发现患儿及时就诊的时间,并对其所有用品消毒记录。

(5)患儿增多时采取的措施、报告、上级指示的记录。

2.3社区手足口病的档案收集

(1)社区居委对手足口病的宣传材料、以及相互间交流的材料。

(2)对预防传染病发生所采取的措施的记录。

(3)社区患儿的就诊、治疗及转归,以及接触者的预防消毒情况。

(4)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报告记录以及接触者家长的心理反应。

3、手足口病档案的归档

(1)手足口病确诊病例需住院治疗的形成的住院病历则由病案室归档保存,保存30年。

(2)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的调查、疫情报告、手足口病防控领导组、电话会议记录、重要的电话记录及统计报表、简报、各医疗机构、社区、托幼机构的各种宣传材料、预防措施、工作总结、反映防控工作的录像、电子文件、照片等。卫生部关于手足口病的诊断预防指导原则、标准方法、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消毒、隔离措施、接触者、疑似病人的处理记录均由档案室保存,文字材料实行一文一件整理归档,声像、照片使用专用装具归档,电子文件则按国家并实施的《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规则》的相关要求整理归档。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简报篇3

一、指导思想

依法做好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监督工作,切实履行传染病防治监督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检查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检查。

三、检查对象

(一)医疗机构: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负责:县直各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卫生局负责辖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检查。

四、检查内容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废物处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剂使用等情况,详见表1。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疫情调查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情况,详见表2。

表格使用:每个受检查的医疗机构填写附表1;受检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填写附表2。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09年4月)为动员部署阶段。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9年4月—7月)为组织实施阶段。卫生监督所要按照本实施方案开展监督检查。

第三阶段(2009年9月)为总结阶段。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卫生监督所要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于2009年9月15日前将附表3和工作总结书面上报市卫生监督所,同时报卫生局疾基妇股备案。

县卫生监督所联系人:张昌华

卫生局疾基妇股联系人:李国燕

六、为确保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工作顺利完成,特成立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监督工作组:

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成员:

*

卫生监督工作组设在卫生监督所,由卫生监督所具体负责。

六、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配合,突出重点,严格按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辖区内的监督检查。

(二)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纠正,依法严肃查处。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简报篇4

暨××年工作计划

××年工作总结

××年我站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以省加建设疾病控制网络为契机,以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思路、深化改革。全面落实省、市防病工作会议精神,及市局下达的卫生监督、防病灭病工作指标。扎实开展各项综合防病措施,巩固无脊灰和碘缺乏病防治成果。突出做好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现将今年我站卫生防疫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切实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⒈利用固定宣传栏,开展季节性染病的宣传。到月份止,

我站共制作宣传专栏期,有效宣传了“人禽流感预防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以及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等。

⒉通过电视网络,加大卫生防疫工作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防病工作的认识。—月份,我站共在漳平电视台制作新闻专题篇,分别是:《漳平市青年志愿者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漳平市开展职业卫生专项体检工作》、《漳平市艾滋病知识进校园活动》、《漳平取缔地下食品加工窝点》、《漳平市举办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培训》等。版权所有!

⒊利用法定宣传日上街开展宣传咨询活动。今年在“”计划免疫日,“”世界助残日等宣传活动日上街开展义诊宣传咨询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总计余份。

⒋开展亿万农民健康教育——“健康面对面。乡村行”活动,—月份共完成个乡镇的入村宣传,对农民面对面宣传近人次,发放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资料、结核病防治知识资料、非典及人禽流感防治知识资料、计划免疫宣传资料共计约份。发放“漳平市卫生防疫站联系卡”近张。

二、帮教结合加大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严格执法,有效地开展食品行业监督、监测力度。

⒈根据要求,我站积极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一年来共培训各类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人,举办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学习班两期,受训人数达人。举办大中型酒家(餐馆)主厨、管理人员学习班一期,培训人。印制、发放《食品卫生法》宣传单、小册子计约份。

⒉认真开展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我站食品卫生监督科全体人员本着廉洁、奉公、勤政执法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的规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蝇,公平公正、公开执法。—月份共查处违法案件例,罚款人民币元,没收销毁、过期、变质及“三无”食品公斤,取缔非法经营食品生产企业户,查处食物中毒案起。今年—月份开展大检查次,共出动监督员累计多人次,抽检各类食品份,其中包括食用油、调味品、肉类、粮食及其制品、豆制品、直饮水、消毒奶、鲜奶、冷饮、含酒精饮料、酒类、水发产品、甲醇含量检查等。餐具消毒效果检测每年两次(月份、月份各次)共检测份、食品抽检合格率比往年均有提高。依据《行政许可法》,—月份共审理发放卫生许可证户,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户;办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健康证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人,共查出“五病人员”人,均己督促调离原岗位。

⒊积极做好各种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根据上级的布署,我们除了做好日常的工作以外,积极配合工商、技术监督局、教育局、城管、经贸局等部门,开展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相关健康产品,整顿学校食品卫生及周边饮食安全活动,开展餐桌污染治理工作以及各种专项治理整顿工作(如直饮水治理、豆腐生产行业、调味品行业、保健品专项整治等等)。

二、加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力度,规范、有效推进我市计划免工作的实施。

⒈在市卫生局、市防疫站的指导和本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采用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硬软件设计的方式,按规范要求完成了永福、双洋、拱桥、新桥象湖等五乡镇的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并于今年七月底顺利通过验收。为我市今后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⒉加大指导力度,确保全市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实施,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至月份止,我市共出生人,周岁儿童入保人,入保率,卡介苗,小麻糖丸,百白破,麻疹,乙肝疫苗,“五苗”接种率和及时率均列全市前列。今年除了认真完成“五苗”接种率外,还积极开展有价苗的推广接种工作,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

三、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加强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

⒈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规范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今年—月份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例,报告发病率十万,其中:肝炎例、菌痢例、伤寒例、淋病例、梅毒例、肺结核例,腮腺炎例、风疹例、非淋菌性尿道炎例、尖锐湿疣例,生殖器痰疹例,其它疾病(如手足口病、水痘等)例。

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完成全年鼠疫监测任务。今年四、五、六、七、八、九月我站组织专来人员在芦芝乡东坑口、芦芝村进行鼠疫监测,共布笼笼、次,无效鼠笼笼、次,捕获老鼠只。监测结果表明,我市芦芝乡的鼠密度,印鼠客蚤指数。鼠密度接近鼠疫流行的警戒线,印鼠客蚤指数超过警戒线。对此,我们已向政府汇报,加强鼠疫防控的各项工作。

⒊加强病例、麻诊、新破监测工作。—月份完成例病例的监测工作,粪便采集率、及时率达,个案调查率达。病例监测报告达到部颁标准(十万)。

⒋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高肺结核病的发现率,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治效。至月日止我站共接诊疑似肺结核病人例,完成×线检查人,×线检查异常人,免费拍片张,查痰人,其中查次痰人,查次痰人,查次痰人,初诊查痰总次数人次,随访查痰人次,痰涂片片,完成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登记病例例,其中涂阳病人例(初治涂阳例,复治涂阳例),重症涂阴例,涂阴病人例,结核性胸膜炎例,完成年涂阳新登记率万,完成新发涂阳新登记率万(××年度总人口数为人)。对所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按规范要求实施了规则治疗,投药率达,我们严格按“”方案治疗项目病人,共治管项目病人例,全程督导例规则治疗例,规则治疗率,个月末痰菌转阴例,痰菌转阴率(),三个月末痰菌转阴例,痰菌转阴率(),今年上报满疗程项目病人例,治愈例,治愈率达(),完成疗程例,拒服例、死亡例。

⒌加强宣传,有效预防艾滋病在我市发生及流行。××年—月份,我市利用中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预防艾滋病知识进校园活动、亿万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对全市城乡居民开展了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共计出动宣传工作人员人次,发放各类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万余份,在社区、交通要道刊登艾滋病知识宣传共计板。继续做好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月份,共出动干预工作人员人次,对城区各娱乐场所的高危人群开展性病艾滋病防病知识教育,累计发放宣传资料余份,各医院累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余份。完成全年性病就诊就诊者血清学监测任务人份,完成高危人群行为学调查份。

四、根据安全生产责任书,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今年共完成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有害因素申报企业户,完成接尘、接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人,在龙岩市职防院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个企业有害因素监测。配合市经贸局及乡镇企业局等部门开展劳动生产安全专项治理整顿活动二次。

五、多方筹资,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进度。

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建设情况:在省、市有关部门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疾控中心大楼建设列入了××年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年月,防疫站开始临时办公场所的简易装修和搬迁;月份完成了旧办公楼的拆除、地质钻探、图纸设计及会审等工作;月份完成疾控中心大楼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月日正式开工建设,于月日封顶,完成主体结构的建设,完成总投资近万元,明年月份即可竣工并投入使用。省级专项建设经费万元,到位万元,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专项建设资金万元,已到位万元。

⒉实验室的建设情况: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建成后,—楼为实验室,根据国家计委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我们现完成了实验室用房规划及仪器设备布局设计。

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疫备仪器简陋、陈旧是阻碍我站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站现有用于卫生监督、监测及疾病控制的设备大多是年代配置的产品,其功能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防病的工的需要。根居国家计委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我站的仪器设备更新、添置的量很大,因此设备购置资金是我站实验室建设进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卫生执法工作任重而道远

随着我市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流动性大、经营品种多、涉及面广的街头食品摊点越来越多,是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其次公共场所卫生执法工作(尤其是美容、美发、电子游戏厅等)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经营业主确认困难。

.疾控中心在楼建设资金缺口大

我市疾控综合大楼占地面积平方米,六屋半框架结构,总投资约万元,根据现有的资金来源共有万元(省计委万元、市政府万元、自筹万元)因此还有缺口万元。

.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工作难度大,阻碍因素多,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职业卫生监测监测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我市的些企业,由于对此项工作的不理解,在某些部门的支持下,对我们的监督工作不支持,因此使我们的监督工作无法按计划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监测措施无法全面落实。

××年工作计划

××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依据“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克服困难,群策群力,做好全年的防病工作,把我市的卫生防疫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版权所有!

(一)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防病意识。

明年的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将以市政府申报省级卫生城市为契机,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加大健康教育的投入,从人员培训、传播设备配备、健教网络建设几方面入手,重点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宣传工作:

⒈做好基层健教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工作,在各乡镇建设健康教育机构,做到有专职人员,有专业水平,有开展工作。抓好抓实农村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农村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

⒉继续做好亿万农民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做好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的防病知识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意识。同时根据季节性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做好防病宣传工作。

(二)继续开展二次供水监督监测工作

根据治理“餐桌污染”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对全市二次供水情况进行摸底建档,开展监督监测工作,力争二次供水四项指标合格率达以上,确保我市居民饮用水安全卫生。

(三)加强疾病控制。

⒈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一是要落实预防接种措施;二是要加强接种安全管理,推行和完善乡镇卫生院集中接种,预防接种点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一人一针一筒”;三是力争全市各计免门诊符合《规范》要求,加强冷链的建设和管理,力争××年全市各乡镇计免门诊规范化建设全部通过达标验收。

⒉认真做好消灭脊灰强化免疫工作。消灭脊灰强化免疫要在做好脊灰疫苗基础免疫的基础上,按省地统一部署,全力以赴完成查漏补种工作和消灭脊灰证实工作。

⒊抓好重点传染病监测与控制。

()结核病控制: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将继续采取防、查、治管的办法,落实卡介苗接种,实施结核病归口管理,重点开展现症涂阳病人的治管工作,不断探索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高发现率及高治愈率的结核病控制体系。同时接受和国家卫生部对结核病控制项目的考核验收,对结核病防治经验和控制体系进行总结和推广,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性病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

加强卫生×项目的机构、人员建设,派人外出进修学习,添置必需的检测仪器、设备和试剂等。严格按照卫生×项目《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扎实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同时,建设好站内规范化性病门诊充分发挥艾滋病初筛试验室的作用。在全市推广性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并加强各人群性病艾滋病的监测工作。

()做好肝炎的防治。肝炎发病率已为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我们要继续开展我市肝炎发病规律、分布规律和各型肝炎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我市肝炎的发生和流行。

()做好号病防治。要严格按照《霍乱防治方案》,在每年月份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各医疗单位开设肠道门诊,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落实“早、小、严、实”措施,严防号病的发生和流行。

⒋抓好地方病及慢性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继续贯彻实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加强监测工作,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加强地氟病的监测管理,巩固防治成果。

()继续做好麻风病的监测工作,做到早期发现病人,规范有效治疗病人,减少畸残的发生。按省、地的统一部署,做好全省基本消灭麻风考核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四)加大卫生执法力度。

重点抓好《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提高饮食行业卫生水平和食品卫生监督执法水平。食品卫生许可证发证前审核率,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覆盖率≥,从业人员体检率≥,从业人员培训率≥,食物中毒调查率,“五病”调离率,认真做好重要活动和重大节日的卫生监督检查,同时,加大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化妆品、保健食品的监督监测力度。

(五)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提高疾病监测监控能力。

根据国家计委办公厅和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我站必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按规范要求添置仪器设备,并实施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在争取中央、省地拨款及市财政配套资金的基础上,我站将全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筹集资金,逐年完成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套,并在取得法律资质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检测数据,为保障我市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六)争取资金,完成疾控中心大楼的建设。

为改善我站的硬、软件环境,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根据省、市的要求,我站正多方筹资,加紧疾控中心大楼的建设,明年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

(七)做好突发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各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必备应急物质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尽可能地降低由此产生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简报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范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根据豫卫监[2004]85号文件精神,2005年8月20日-2005年9月22日,市卫生局开展了对全市传染病防治的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简要情况如下:

一、精心布署、认真组织

为做好三门峡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保障这项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卫生局成立了以传染病检查领导小组,抽调预卫生监督中心业务骨干及相关责任人组成这次检查领导小组。通过认真研究当前的形式和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三门峡市的实际情况迅速制定了检查方案,根据传染病防治的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三大体系的不同特点,进行了责任分工。由预防保健中心监督人员负责对市区医疗机构进行现场监督,卫生局牵头组织对市级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及各县传染病防治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二、检查情况通报

(一)、医疗救治体系的传染病防治情况

各医疗机构积极采取行动,成立传染病防治组织、配备了传染病检查员,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各级医疗机构对传染病医疗救治的应急预案、救治人员、传染病防治培训、演练都基本得到落实。市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门诊布局基本合理,消毒隔离措施基本符合规范。医院所用血液制品、生物制品采购、储藏、管理基本符合国家要求,各医疗机构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有一定的储备量。乡级以上医院疫情报告基本规范,所有门诊全部有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目也基本齐全。

存在问题:

1、市区中小型医院的医疗废弃物、污染物品大多未经严格消毒、毁形处理,直接由湖滨区环卫局特种垃圾处理厂焚烧销毁,医院医疗垃圾回收人员的个人防护、健康检查普遍还未能落实。污水处理设施只有黄河医院能正常运行,且监测达到国家要求。

2、县一级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上岗证的人员缺乏,在乡镇卫生院更是空白,没有设置院内感染管理科室。

3、各县无医疗垃圾集中处理机构,县一级部分医院没有有效的污水处理系统。

4、县一级医院大部分供应室布局、消毒管理达不到规范要求,乡一级更差。重点科室的消毒监测频次少,部分医院不能正常开展消毒自检工作。

5、部分企业医疗机构私自设置皮肤性病门诊,由社会人员承包管理,使诊室门诊日志登记项目登记不全,无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易造成梅毒、淋病等传染病疫情漏报。

(二)、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机构的传染病防治情况

县(市)级卫生行政、卫生监督及疾病控制机构均有明确的传染病防治目标,并能认真完成上年度的传染病防治目标,能按上级要求成立相应的防治领导小组和有关的专家组,均能按要求开展相关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活动和宣传活动。必要的设施,物品储备也基本符合要求,并组织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活动。

存在问题:

1、卫生监督机构不健全,没有独立的监督体制,监督设置在防疫站,形不成合力。缺乏专门的传染病监督科室,没有专职传染病监督人员及办公经费,传染病病监督设置跟不上工作的需要。执法手段落后,取证困难。

2、县级防疫站监督与疾病控制不分,对本单位的疫情报告,生物制品、消毒管理不能按要求监督。

3、县、乡一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消毒管理知识普遍缺乏,设备相对落后。

三、今后工作

1、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相关知识宣传贯彻,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法律意识,达到自觉依法防治传染病的目的。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简报篇6

防市卫生监督所2004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所在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注重卫生执法队伍业务培训,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树立卫生监督新形象,认真开展各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在把好卫生许可准入关,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大力整顿个体医疗市场,开展职业病预防工作,防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逐步走向正轨。现将2004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强化内部管理,建章立制,促进效能建设今年初,为了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制订了《防市卫生监督所综合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保证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否定事项报备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同岗替代制、政务公开制;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简化办事程序,缩短申请*时间,为群众*提供方便,使*效率大大提高,得到群众的好评。二、加强卫生监督员培训,提高卫生监督人员业务水平今年以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先后选派12人(次)参加自治区级举办的培训班。单位也举办了4次业务培训,其中一次还聘请自治区卫生监督所专家到所对全市卫生监督员进行培训,收到良好效果。今年单位参加业务培训的人员共108人次,大大提高了卫生监督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三、大力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为了让群众更多地了解卫生法律法规,配合专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宣传车、设咨询点等宣传形式,大力开展《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和“食品安全行动”、“禁止散装白酒生产销售”等专项宣传活动。3月中旬,结合“非典”和禽流感防控工作,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法》执法宣传,出动宣传车3辆次;4月上旬,出动宣传车到防城区、港口区部分乡镇开展《食品卫生法》及食品安全行动宣传;4月25—30日,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万份,悬挂横幅标语23条,出动宣传车4辆次,咨询活动1天;5月下旬开展禁止散装白酒上市销售宣传,出动宣传车2辆次,挂横幅1条。为配合各项卫生监督执法活动,先后向防城日报社投稿三次,利用市电视台《今晚播报》宣传13次,广西人民广播电台1次(10分钟)。通过大力开展宣传,使广大群众更多地了解卫生法律知识,更好地配合我们的监督执法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四、业务工作(一)卫生行政许可7月1日《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为了作好实施前准备工作,依法开展卫生行政许可,5月份,全所业务人员认真开展学习《行政许可法》活动,了解《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明确本级卫生行政许可条件、程序、期限,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对卫生行政许可实行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否定事项报备制、公开卫生许可审批程序、审批期限、准入条件和收费项目,为申办者提供须知等材料,热情接待申请人,耐心解释和指导申办人填写有关申请材料等,一年来受到群众的好评。同时,严格把好准入关,逐步提高准入条件,使生产经营场所、卫生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今年共受理卫生许可1809件(其中食品卫生许可1492件,公共场所卫生许可317件),审批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1492家(其中防城区957家,港口区535家),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317家(其中防城区204家,港口区113家)。(二)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为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防控工作,今年2月份,在卫生局组织下,对全市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卫生、保健机构进行执法检查,全市共检查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4个、疾控(防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简报篇7

目次

一、抗SaRS措施涉及人身自由

二、抗SaRS措施与合法性

三、抗SaRS措施与正当性

四、合法性抑或正当性:如何选择

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正考验着我国的法律制度。这是非常状态的考验着平常状态的法律制度,考验着平常状态的法律制度能否以及如何应对非常状态的问题。

一、抗SaRS措施涉及人身自由

自SaRS发生之后,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对抗疫情。这些措施的法律效果分别涉及到的营业自由(注1)等方面,其中留验观察、隔离治疗等抗SaRS措施涉及到人身自由。人身自由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我国宪法的保护。因此在应对非常状态问题的背景之中如何认识具体的抗SaRS措施与人身自由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一个急需考虑的法律课题。

二、抗SaRS措施与合法性

1.抗SaRS措施与法律保留

作为抗SaRS措施的隔离治疗等强制措施涉及到公民的人身自由。我国宪法第37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因此,如需要对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时,必须符合法律特别的要求。对此,《立法法》作了相应的规定。该法第8条限定的只能制定法律的各项立法事项中,其第5项将“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也列入其中。因此,可以看出,任何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都属于法律保留事项,即如果需要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施加限制,必须具有法律上的依据(注2)。

就抗SaRS而言,毫无疑问,行政机关最应该,同时也是最可以直接适用的是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传染病防治法》(注3)。因此,检测抗SaRS措施的合法性,首先应该考察这些措施与《传染病防治法》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

2.实施抗SaRS措施的前提——法定传染病和疫区的宣布

基于上述法律保留的要求,检测SaRS疫情发生之后相关行政机关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具备合法性就必须从该法中寻找基本的答案。

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迄今为止采取的措施看,主要是《传染病防治法》第24、25、26条所规定的各种控制措施。其中直接涉及到人身自由的是第24条和第26条。第24条规定了隔离治疗、强制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等控制措施(以下简称“第24条措施”);第26条规定了对人员、物资和工具实施卫生检疫和疫区封锁等措施(以下简称“第26条措施”)。

必须注意的是,运用这些措施对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时,都必须存在一个前提要件:实施第24条措施的前提要件是相应的传染病必须属于法定传染病(事实要件);实施第26条措施的前提要件是针对已经被宣布为疫区的地区(地域要件)。

但是,考察至今为止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今为止采取的措施,可以说,都缺乏上述两项前提要件,换而言之,各项措施在合法性要件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瑕疵。具体如下。

(1)第24条措施的法定前提要件——作为事实要件的“法定传染病”

第24条措施的实施前提要件是发生了《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具体而言,可以实施隔离治疗或者强制隔离治疗措施的对象是“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该条第1款第1项);可采取医学观察的对象是“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该条第1款第3项)。归纳而言,实施这些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前提要件是存在甲类或特定的乙类传染病这样的事实。

然而,事实上,至今实施的上述措施并不具备这项法定的前提要件。

用排除法作分析,SaRS不属于艾滋病或肺炭疽病,因此,当排除了这两项特定的乙类传染病之后,第24条措施可实施的对象便只有《传染病防治法》第3条规定中剩余的甲类传染病了。也就是说,只有SaRS属于第3条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时上述措施才可被用作抗SaRS之用。

在法定的传染病种类中,《传染病防治法》第3条第2款并没有将SaRS列入明文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列。因此,只有当国务院根据该法第3条第5款的规定,增加SaRS为甲类传染病并且予以公布之后,第24条措施才能够成为合法的抗SaRS措施。

但是,SaRS至今没有被宣布为甲类传染病。回顾卫生部的有关文件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

4月8日,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呼吸道综合症)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的通知》(卫疾控发[2003]84号)(以下简称为“48通知”),宣布将SaRS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范围进行管理,并规定对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人等可以采取的诸如隔离治疗等强制措施(注4)。“48通知”开头部分是这样表述的:

根据国务院会议精神,为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防治工作,经,决定将其列入《在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

从这段表述看,“经研究,决定”的主体是卫生部,是卫生部决定将SaRS纳入法定传染病的。但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所设定的权限看,卫生部只能增加乙类或丙类传染病(第3条第5款后句)。换而言之,卫生部宣布增加的法定传染病不能构成适用第24条措施的前提要件。

4月12日,卫生部、财政部、交通部、民航总局联合《关于严格预防通过交通工具传播传染病非典型肺炎的通知》(注5)(以下简称为“412通知”),宣布设置病人留验站,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实施留验观察和隔离治疗等措施。“412通知”的开头部分表述如下:

国务院决定,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为传染病,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管理。

从“412通知”中反映出了这样一项信息:在“48通知”之后,国务院已经作出了将SaRS列入甲类传染病。然而,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3条第5款前句的规定,这项决定只有经公布程序之后才能对发生效力。但是,在国务院至今已公布的各项文件中未见这项决定(注6)。

(2)第26条措施的法定前提要件——作为地域要件的“疫区”

上述要件瑕疵的问题,同样在实施第26条措施时存在。

自SaRS疫情发生之后,各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卫生检疫措施,“严防死守”,抗击SaRS。例如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强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决定》(注7),该决定的第四部分规定:

对通过民航、铁路、公路进出北京的乘客实行防疫检查。

由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公安局、民航华北管理局、北京铁路分局组织,在北京行政区域内的机场、火车站、省际长途汽车站和公路检查站设立联合检查组,实行防疫检查;所有进出北京的乘客要按规定填写《健康登记卡》,并接受体温测量;发现有发热症状的乘客,要送留验站;对疑似病人由卫生部门及时送定点;对与疑似病人同舱或同一车厢的乘客由流行病学调查队进行造访和医学观察。对拒不接受体温测量或留验诊断经劝阻无效者,由公安机关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全市各宾馆、饭店、旅馆、招待所要严格执行入住旅客填写《健康登记卡》制度,并对住店客人每天测量体温,发现问题,及时向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再如,上海市人民政府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据报道(注8):

上周开始,上海在所有关口实行双向防堵,改变了前期仅对入沪旅客检查的做法,既控制“非典”的流入,也防止流出。所有空港、水上航运码头、陆路道口和铁路列车等对到沪和离沪的旅客统一实行测量体温、填报健康申报表制度。4月29日起,民航部门对所有从上海出港、离境的旅客进行体温测量,异常者必须出具有关医疗证明,方可办理登机手续。以公路为例,4月26日起,在32个道口由医务人员对旅客进行检查,发现有高烧等症状的进出人员就地进行复试,如果仍然不能排除,一般15分钟内送到区县中心医院观察。

上述这些地区所采取的各种强制性的检查措施,只有在以《传染病防治法》第26条为依据时才具备合法性。但是,实施第26条措施的一项前提要件是被宣布为“疫区”的地域要件。该条第1句规定如下:

甲类、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在疫区内采取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紧急措施,并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质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

从可见的媒体资料看,世界卫生组织曾分别于3月16日和4月12日将北京列入SaRS的疫区。在国内,尽管许多地区的政府事实上实施着第26条措施,但是,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政府将实施措施的地区宣布为疫区(注9)。因此,在缺乏宣布“疫区”这项前提要件之下实施的第26条防疫检查等措施,其合法性显而易见是存疑的。

三、抗SaRS措施与正当性

如上所述,目前正在实施中涉及人身自由的抗SaRS措施存在合法性方面的瑕疵,并且有关的问题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注10)。

但是,上述对抗SaRS措施合法性分析是以实定法为根据进行的。而目前SaRS疫情中的很多情况则显然并非是可从既存的实定法中寻找到有效的对应措施。在相当大程度上,既存的实定法并不是能够全然预测到各种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正是实定法的局限性。SaRS突如其来的发生,寻找其病原体的艰难过程以及至今尚未研究和生产出能有效治疗的药物等事实说明SaRS本身与《传染病防治法》第3条所列举的35种法定传染病不同,法律体系并未预设其发生之后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总而言之,至今支撑抗SaRS措施的,尤其是其中涉及人身自由的措施的,并不是适用于平常状态的实定法体系,而是在非常状态下的其他因素。因此,分析和评论抗SaRS措施与人身自由之间的关系,就不能仅仅以既存的实定法为唯一依据。

观察目前使抗SaRS措施发生效力的各种因素,可以看到,人们对“必要性”的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如果不采取现行的抗SaRS措施则难以预防或遏制SaRS的疫情。处于非常状态的当前,是人们对采取抗SaRS措施“必要性”的认识为这些措施提供了正当性基础,使其有效的作用得以维持。以下的两个方面可以说明抗SaRS措施具有正当性。

其一是各级政府和市民对实施抗SaRS措施“必要性”的共识。由于人们对SaRS在知识方面缺乏充分的认识,由于人们对SaRS流行方式的感到束手无策和恐惧,为了尽最大可能免除SaRS威胁,人们需要政府的公共权力积极介入以弥补社会和个人力量的软弱。事实上也只有政府独有的公共权力介入之后才能够取得效果(注11)。

其二是人们在成为抗SaRS措施的对象时所表示的自愿同意和接受。这种同意和接受当然也是建立在对上述必要性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如有的市民表示:“每个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市民都应该主动隔离,不到处乱跑,这样可以避免更多的人感染。这是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表现,也是文明的标志”(注12)。

四、合法性抑或正当性:如何选择

概括上述几个部分对当前抗SaRS措施的整理分析,可以说,对照《传染病防治法》,目前以具有限制人身自由内容的第24条措施或第26条措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抗SaRS措施在合法性方面均存在相当的瑕疵,但另一方面,事实上维系这些措施有效运作的则是基于“必要性”产生的正当性。

“必要性”是应解决非常状态下问题之需要产生的。当“必要性”并不是构成某项措施形式方面的合法性要件时,其直接反映出的是社会对法律,对公共权力的实质要求。当前人们期待的是各级政府能够实质性地解决由SaRS造成的公共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危机,真正承担公共卫生职责。因此“必要性”支撑的正当性也只有在这类非常状态之下,即当实定法无法或者难以提供有效的法律资源实质性地满足社会需要时才具有真正的法律意义(注13)。

但是,非常状态不会永远持续,即使非常状态依然持续,那么,无论采取哪种措施,不能总在事实上的“必要性”中寻求和维系效力。SaRS给人们的启发是应尽快建立能够在平常状态中充分预测和对应诸如公共健康和安全危机等问题的法律制度,从而使“必要性”成为采取法定措施的一项前提要件,而不是仅仅是事实上的,孤立于实定法体系之外的“赤裸裸”的客观存在。总之如何通过法律制度建设,在合法性中去整合“必要性”和正当性是目前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注14)。

其实,尽管至今抗SaRS措施得以维持的基础是其在此时此刻所拥有的正当性,但从卫生部的“48通知”和“412通知”中可以也可看出,中央政府将SaRS列入法定传染病范围,这表明其已经意识到并且也开始着手依据法律实施控制措施,即所谓要“依法抗‘非典’”。卫生部也随即开始起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注15)。而此前,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就有代表提出建立《紧急状态法》以对付包括灾难事件在内的重大突发事件(注16)。在这方面,国际社会也已经为我国这方面的制度建设提供了许多可的样本(注17)。

总之,在法律制度中有效地处理“必要性”,将正当性转化为合法性,使合法性中蕴含正当性是今后法律制度建设的应有走向。当然,在具体的制度建设时还必将面临许多极其复杂的问题,本文无法具体展开。在此想唤起注意的是,如何平衡有效地满足“必要性”手段与法治国家对包括人身自由在内的人权的保障要求之间的紧张关系,寻找出两者之间的“中道”是这方面法律制度建设的关键所在(注18)。注:

1例如北京市文化局通知暂停全市文化娱乐场所经营活动。参见cyc7.cycnet.com:8090/cycnews/index_3.jsp?n_id=40363&s_code=0201。

2有关构成法治行政基本部分的保留原则的具体,可参见俞子清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6-39页(朱芒撰写)。

3在zgxl.net/sljk/crb/ygfg/ygfg.htm中,可以见到经系统整理了的有关传染病的法规体系。在这个法规体系中,《传染病防治法》是最为综合性的法律。

4参见卫生部主页中的moh.gov.cn/zhgl/zt/1200304110026.htm。值得注意的是,该项通知在公布程序方面存在一定的瑕疵。具体情况参见李咏、吴小亮:《SaRS催促行政透明》,《财经》2003年第8期,第47-49页。

5参见moh.gov.cn/zhgl/zt/1200304130005.htm。

64月19日《北京青年报》的评论《“非典”隔离不是歧视》提到:“此次中央和地方对“非典”的防治工作,包括隔离措施,正是比照了《传染病防治法》中对“甲类传染病”设定的标准”(下划线为笔者所加)。因此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到此日为止,媒体也并不知晓国务院是否已经公布此项决定。参见bjyouth.com/article.jsp?oid=2277175。另外,《中小学生读本非典防治手册》提到:“这次国家对非典的防治工作,包括隔离治疗措施,正是了对‘甲类传染病’设定的标准”。《中小学生读本非典防治手册》,上海出版社2003年4月,第14页(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7《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决定》,参见《青年报》2003年4月28日;另参见beijing.gov.cn/Resource/detail.asp?ResourceiD=63390。

8参见moh.gov.cn/zhgl/xgxx/gndt/1200305010003.htm报道:《上海市:强化、深入防治非典型肺炎各项措施》。

9北京市人民政府于4月23日《关于对非典型肺炎疫情重点区域采取隔离控制措施的通告》。参见beijing.gov.cn/Resource/detail.asp?ResourceiD=62734。纵览该通告全文可知其中“非典型肺炎疫情重点区域”是指“受到非典型肺炎扩散污染的场所”,具体是指“受非典型肺炎污染的、工厂、饭店、写字楼、居民住宅、村落、学校及其他场所”。因此,即使这里将“非典型肺炎疫情重点区域”解释为“疫区”,这依然不能构成本文中引用的那些覆盖整个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卫生检疫措施的合法要件。

10例如在“法律思想网”上进行的关于“防治非典与个人自由”的讨论。参见law-thinker.com/cgi-bin/yadian/dispbbs.asp?boardiD=32&RootiD=27608&iD=27608。再如,“行政法论坛”上进行的关于“‘非典’的延伸”的讨论。参见china1laws.com/bbs/showannounce.asp?id=398360&boardid=27&page=1。

11例如news.sina.com.cn/c/2003-05-01/10351026434.shtml上所登载的《聚焦:上海为何至今未大范围爆发非典》一文指出了上海在抗SaRS方面取得的效果与上海市政府及早采取了第24条措施和第26条措施有紧密的关系。

124月19日《北京青年报》的评论《非典”隔离不是歧视》引用了市民杨先生的上述话。据报道,北京市民杨先生的女儿感染了SaRS作为密切接触者,杨先生主动向单位和街道提出了隔离的要求。参见bjyouth.com/article.jsp?oid=2277175。

13陈淳文在行政权介入人民自由的状态分为两种,一是行政主体在宪法及法律的规范下行使其警察权;一是在非常态的法制环境下,行政主体之警察权基于维护秩序与安全之“必要性”,可以暂时超越实证法之规定,额外地增加人民自由之限制。陈淳文《再論國家緊急權》,《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十三卷第一期,第112-113页。

14在抗SaRS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借此“必要性”的名义滥用职权的现象。具体见程洁:《“非典”时期为政府防疫法律体制把脉》,211.100.6.6/execute.asp?path=/content_files/sars-003.htm20030430/sars-003.htm&luntantitle。

15《中国青年报》2003年4月23日报道。参见new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48/20030423/class014800003/hwz930302.htm。仅从“条例”这一名称难以判断出其最终形式是法律还是行政法规。如果其内容中设定的措施涉及限制人身自由,则该“条例”只能是法律。

16参见zgrdxw.peopledaily.com.cn/gb/paper402/2/class040200001/hwz231754.htm登载的报道:《关于制定紧急状态法的议案》。议案由童若春等34名代表提出。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简报篇8

辽源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吉林辽源136200

[摘要]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发挥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向群众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群众卫生意识,预防传染病发生,为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该文重点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旨在能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提供参考。

[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2(b)-0019-02

[作者简介]胡继伟(1969-),男,吉林辽源人,大专,中级,主要从事流行病健康教育工作。

传染病防治过程中应当保证预防为主,通过广泛开展防治传染病的活动,普及预防知识,促使群众增强卫生意识与防范意识,建立起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万里长城”。这样即使出现突发疫情,由于当地群众已经具有防病意识与预防知识,能够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实施各项控制措施,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最大程度的保障群众生存安全,稳定社会秩序。

1健康教育基本原则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应当面向群众,通过有感染力、通俗易懂的宣传方法,坚持娱乐性、广泛性与科学性原则,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首先,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应当保证科学性,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任意夸大或者缩小事实,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教育。有效结合理论内容与实际,针对不同的宣传群体适当调整宣传内容,注意宣传中内容与语言是否合理,避免产生负面影响,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其次,宣传需注重群众性。依据群众对心理与医学的需求,针对不同人群与不同地区,针对性的给予健康教育,避免专业化的知识语言在理解上给群众带来困难。善于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与习俗制定宣传内容,保证宣传知识适合群众需要。最后,重视宣传方式与宣传内容的感染力。可以通过适当的艺术加工,以形象化、具体化与生动化的方式活跃气氛,结合道具进行讲解,帮助群众尽快接受[1]。

2健康教育宣传对象

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活动应当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采取不同方法宣传,有效、科学、合理的宣传能使健康教育效果事半功倍。针对领导干部群体与媒体,由于此类人群自身素质相对较高,防控意识明显较强,对群众思想可以起到一定的影响性与引导性。因而,此类人员应当坚持以身作则,在群众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认识到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应当保持健康教育工作的连续性与持续性。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引导开发此类人群的防控意识。针对社会公众的宣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经常性健康教育与疫情突发健康教育。经常性的教育宣传主要面向所有的城乡群众,包括医院、社区、学生、公会等人群,健康教育内容侧重于早期的传染病表现、基本知识、传播路径等,使其明白传染病可防可控,一旦发生可疑症状立即就诊。突发疫情的健康知识宣传对象主要包括人群密集区,例如车站、码头、宾馆、网吧、影院、舞厅、农村居民等。尤其需要注意疑似病例与相关接触人员的表现,并且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向其告知加强自我保护、按时服药、遵守治疗的重要性,增强传染病防控信心。

3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内容应当包括传染病对精神文明、物质文明造成的影响、对群众健康造成的危害,宣传加强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性、宣传党和政府关怀重视人民群众的法律法规,提高群众预防控制传染病的责任感。充分说明传染病发生原因、传播方式、表现症状、药物治疗与影响等基础知识。明确科学的可防可控观念,介绍当前国家在防控传染病方面取得的优越成果。告知群众常见的传染病症状体征、防治方法与就医地点,及早发现、早期治疗是防控传染病的根本举措。同时,引导已经患有传染病的人员坚持合理治疗、自我防护、定期检查,树立战胜疾病、早期治愈的信心。面向广大社会团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认识到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性,消除对传染病的恐惧心理[2]。

4健康教育宣传方式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宣传方法多样,常用的有书面教育、口头教育、综合宣传。口头教育主要包括报告、随访、演讲、讲座等。作为常用的健康教育方式,口头教育经济灵活,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人群、生活习惯、社会风俗进行灵活调整。书面宣传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报纸、图片、广告、传单、摄影等。由于不会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而且真实感与形象感强,因而能够带给群众深刻印象。形象的绘画、图片结合语言文字能够得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一般来说,综合性健康教育的涵盖范围相对广泛,例如电影电视、流动宣传、展览等。通过充分结合影像、文字与教育形式,合理加工宣传内容,创作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宣传方式,影响力大、覆盖面广、贴近生活、易于理解、优势明显[3]。五、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①加强政府部门重视程度,动员文教、科技、广电、卫生等各个部门协同合作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指导工作,针对性、计划性的开展宣传活动,针对不同地区随时调整实施策略。坚持向广大群众普及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为核心,借由各种宣传途径、宣传工具与宣传方式开展工作。依托于媒体,充分利用覆盖面范围广,例如广电、网络、电视电台等开展教育教育宣传工作,动员民间团体、协调各个部门、鼓励社会参与。将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政府重点工作中来,积极开展适应社会群众与各个部门的健康知识宣传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②动员在群众中有一定领导力的人群,例如居委会人员、政府人员。在取得相关政策支持与政府部门支持的基础上,正确得到居委会、各级领导与宗教领袖的支持。鼓励群众想参与,运用形式不同的教育工作增强单位、社区、街道、医院等群众防控传染病的认识。按照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重点宣传传染病的危害与预防控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4]。③通过多元化的宣传途径与宣传方式开展教育教育。不同地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均有其不同特点,教育途径同样具有互补与无法代替的明显特征,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时应当按照当地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宣传途径,随着媒体网络的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活动逐渐向偏向于媒体平台宣传。网络媒体覆盖性广,有利于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顺利进行,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目的。而宣传形式应当保证当地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有效结合媒体与各种方式,更好的提升宣传效果。例如,通过小品、漫画、短剧与快板等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此外,根据不同场所采取差异化的宣传方法[6]。针对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学校的传播形式,例如广播、课堂、板报等,向学生普及传染病知识。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适当穿插部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要点,结合生物、思想道德、体育等课程渗透防控知识[7]。针对医院,做好医护人员培训工作,在医院中张贴宣传海报、设置相关咨询点,为公众提供行为指导与健康咨询[5]。

5讨论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持续、长期、坚持开展,通过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消除面对传染病产生的恐慌心理,利用多元化的宣传手段与教育的方式增强群众防治传染病的信心。

[

参考文献]

[1]柴燕.湖北省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居民重点传染病预防素养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6):179-181.

[2]苏晓婷,姜戈.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1):224-225.

[3]吴敏,申惠国,王丰,等.上海市某社区人群相关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0,24(8):169-171.

[4]付文亚.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21(18):115-117.

[5]李劲松,何艳娟.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4):125-127.

[6]曹丽.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24):188-189.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简报篇9

2014年,在市疾控中心、***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根据《2014年***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市2012年度中央补助地方艾滋病项目管理方案》有关要求,深入贯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大艾滋病宣传教育、行为干预、监测检测、治疗关怀等工作力度,进一步推动我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积极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艾滋病防治项目,8eH]8@3b63=-i

a)LF[d"^Vm$%;Hm全面提升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经过努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机构

防治艾滋病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协、人民安康、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区充分认识到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卫生局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公安、司法、民政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各医疗机构设置一名艾滋病防治宣传员,我中心建立了“HiV抗体初筛实验室”使我区艾滋病检测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

按照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五进”活动方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形成共识,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9izt);aX& 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三下乡活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等宣传日开展宣传活动,疾控中心举办了大型宣传、咨询活动,累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万余份;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立宣传栏50个,刷写标语56条,使宣传深入到村、到户.宣传形式多样;一是在农历十二月,组织乡镇防疫专干、村医,深入返乡的打工户,向其进行重点的、面对面的宣传、咨询;二是在乡村医生诊所放置艾滋病防治宣传小册子,向每一位就诊的村民发放。利用义务献血日和“科技、文化、卫生、法制”宣传月活动向流动人口及农民宣传艾滋病防治常识。在娱乐场所等高危人群集中的活动地点,摆放、张贴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特别是在今年12月1日是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区疾控中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咨询活动。通过悬挂横幅、设置展牌、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进行了广泛宣传。各镇卫生院、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有关医疗单位也以入企业、上集市、下工地等多种形式开展了“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材料40000余份,安全套5000余只,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国家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关怀救治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群众参与艾滋病防治积极性以及自我防护的意识。

三、加强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HiV监测及自愿咨询检测

疾控中心建立健全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和信息收集管理机制,对看守所新入所羁押人员147人免费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检测率100%。我们十分重视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使之能得到及时的咨询帮助,为这类人群克服心理负担、纠正不良行为,避免感染他人和报复社会。疾控中心设有HiV咨询室,有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和随访咨询工作,2014年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和人民医院共计为920人开展免费HiV抗体检测、梅毒检测咨询服务,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四.积极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感染者随访服务及关怀救助

区疾控中心定期对12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进行随访,随访情况全部进行网络直报。并按时对其进行CD4+t细胞、病毒载量采样送检,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和CD4+t细胞水平,使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工作中做到一切为了病人、一切围绕着病人,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给病人。通过艾滋病治疗专家组、艾滋病防治科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鼓起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活勇气,提高了他们的依从性,唤起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有效地杜绝了艾滋病的报复性传播。

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工作中还有一些的难点还没克服。相信随着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区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越来越好。

四、加大高危人群干预工作。

继续开展以推广安全套使用为主的预防艾滋病性病传播和性病综合干预工作,扩大干预覆盖面。将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简称男同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和多性伴者作为干预的主要目标人群,动员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安全套推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发放宣传教育材料等干预活动。2014年暗娼干预1066人,综合干预措施月均覆盖暗娼人群比例达到65%以上。干预男同934人,男同人群综合干预措施月覆盖率均达到65%以上。为接受综合干预的暗娼、男同提供每年至少1次的HiV检测,暗娼、男同HiV抗体检测率达干预总人数的63%。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简报篇10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政策法规;特点

[作者简介]陈仲丹,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2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1-0102-03

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不仅严重威胁着我国国民的健康状况,而且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艾滋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

一、制定艾滋病防治条例,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2006年1月29日,国务院颁发《艾滋病防治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艾滋病防治方面的专门法律。该条例把国家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方针、策略、各个部门的防治责任等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包括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政府的责任、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等。条例明确禁止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确立了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方针;确立了自愿咨询检测制度;确立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隐私权;确立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救助制度;把政府、医疗卫生机构、检验检疫机构的职责明确化、具体化、罚责化;明确了侵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合法权益的法律后果。条例还将“四免一关怀”政策制度化。《艾滋病防治条例》将我国的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纳入了法治的轨道,使得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法可依。

《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了艾滋病防治的财政支持措施。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和完善艾滋病预防、检测、控制、治疗和救助服务网络的建设,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负责艾滋病预防、控制、监督工作所需经费。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艾滋病流行趋势,确定全国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宣传、培训、监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应急处置以及监督检查等项目。中央财政对在艾滋病流行严重地区和贫困地区实施的艾滋病防治重大项目给予补助。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和艾滋病流行趋势,确定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项目,并保障项目的实施经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扶持措施,对有关组织和个人开展艾滋病防治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便利条件。有关组织和个人参与艾滋病防治公益事业,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二、制定治疗支持政策,加大对艾滋病患者的救助力度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关怀支持与治疗的政策。2003年12月1日,国务院宣布了防治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即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2004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国家将抗艾滋病病毒药品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目录和城乡医疗救助支出范围,向农民中的艾滋病患者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对经济困难艾滋病患者相关疾病治疗药品费用给予适当减免。2004年4月13日,卫生部、财政部正式下发了《艾滋病及常见机会性感染免、减费药物治疗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经济困难艾滋病病人可获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该办法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地区和各种类型、各种途径感染的艾滋病病人。2004年5月15日,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和患者遗孤救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给予必要的经济救助和医疗救助。2004年5月3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了《关于落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在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时,要保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其他疾病患者一样,能够平等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公平地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不允许对参保的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采取任何歧视性的政策,各地要将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费用列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以切实减轻这部分人群的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同时还将3类6种艾滋病治疗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明确了6个抗病毒药物为甲类药物,并在乙类药品中新增5个抗病毒药物,扩大了参保人员临床治疗用药的可选范围。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表明了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对艾滋病人的关怀和救助工作。

三、制定反歧视法律法规,依法保护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艾滋病人和患者作为普通的公民应当享有公民的基本权利,他们的合法权利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艾滋病人和患者是艾滋病病毒的受害者,他们不应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无论是从保障人的基本权利还是从控制艾滋病病毒传播的角度,我们都不应该歧视艾滋病人,而应通过各种形式保障艾滋病人的合法权利。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不断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删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条款。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不得歧视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将艾滋病从原来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改为按乙类管理,取消了隔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禁止结婚等条款,同时修改后的《传染病防治法》取消了限时实名制报告的内容,明确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权益,增加了反歧视的条款,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和病毒携带者。这一修改有利于保护病人的隐私、保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保险方面,新保险法废除了对艾滋病人歧视的条款,2009年7月8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向全国人身保险会员公司公布了《人身保险产品条款部分条目示范写法》。新保险法规定,在保险合同中的“责任免除条款”内,不再单列艾滋病项目,废除了施行十多年的“被保险人患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毒期间,保险公司对所投保内容(包括意外保险)不予理赔”的不合理的旧条款。

在修改和删除了对艾滋病人的歧视性条款的同时,我国增加了对艾滋病反歧视、保障艾滋病人权益的法律。2006年颁布实施的《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

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第四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因此《艾滋病防治条例》从法律的角度明确规定了不准歧视艾滋病人,艾滋病人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利受到法律保护。1994年lo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九条规定经婚前医学检查,对患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当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而艾滋病被认为是指定的传染病。因此艾滋病人的结婚权被剥夺,但是《艾滋病防治条例》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艾滋病人的结婚权利,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2007年10月3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通过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都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这些法律条款为保障艾滋病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艾滋病人的个人隐私权也应受到法律保护,我国的法律法规一直重视保护艾滋病人的个人隐私。有关政策法规都明确规定要保护艾滋病人的个人隐私,任何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或者其家属的信息,否则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艾滋病防治条例》再次重申了应该保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或者其家属的信息。同时在检测过程中,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都明确表示对艾滋病病毒的检测要坚持自愿的原则,艾滋病人有选择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权利,任何单位不得强制进行艾滋病检测。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和《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管理办法(试行)》都规定咨询检测服务应遵循方便、保密和人性化服务,咨询员要为求询者提供检测前咨询,只有在求询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而且检测后要提供检测后咨询,同时规定检测单位和医务人员要依法保密检测结果。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口岸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检验检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相关信息。否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支持救助力度,保障艾滋病患者的生存与发展

艾滋病致孤人员(孤儿和孤老)是艾滋病人中的弱势群体,我国政府加强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支持关怀力度。2004年5月15日,民政部下发

五、制定宣传教育政策,加大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