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指标十篇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指标十篇

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指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49:49

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指标篇1

关键词: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业绩;考核;管理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核心问题是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公司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是履行出资人职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必要措施。在基本完成系统内部资产整合重组的基础上,我市于2010年8月下发了《常熟市市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主要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常办发[2010]60号),自2010年开始,对市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主要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进行考核。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和完善,取得了较好的考核激励效果,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一、我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工作情况

根据市委市政府深化市属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市国资办作为市国资委常设办事机构,代表市国资委对市城市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江苏江南商贸集团有限公司三大市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进行主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了公司负责人“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两大相互融合、配套并相互制约的制度体系,并在实践中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为健全我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激励资产经营公司经营者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价值,推动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制度环境。

(一)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制度体系较为科学统一

在吸收借鉴上级国资监管部门对国资经营公司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及本市原有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经营责任监管考核办法的基础上,我市结合当时市国资经营公司实际运行情况,研究制定了《常熟市市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主要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实现了统一办法,统一考核和统一奖惩。该办法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建立一套考核体系实现了经营业绩与奖惩挂钩的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原则,规范了过去各考核单位自定薪酬、薪酬标准不一,高低悬殊、能升不能降等不合理状况,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化发展方向。

(二)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制度指标较为全面合理

《暂行办法》从出资人监管职责出发,结合资产经营公司实际,对经营业绩实行百分考核,总体指标体系分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两个部分,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考核公司的综合经营、管理状况。基本指标主要包括年度利润总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三大经济基础指标,一方面体现了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经营效益最优化原则,能够反映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规模和管理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出资人追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反映出资产经营公司长期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这些指标能够体现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基本经营状况,并且能够实现不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间的相互比较。

考核体系考虑到不同资产经营公司各自所承担的社会职责确定了不同的分类指标,其主要包括社会公共责任和公司年度工作管理目标两项考核指标,从而既能反映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综合经营情况,又比较科学地体现不同资产公司运营特点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另外,考核对在公司上市、发债、创建名牌产品和受到市级及以上表彰的项目给予加分设置;对超额完成任务及在自主创新、资源节约、扭亏增效、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做出重大贡献的经营管理负责人设置了特别嘉奖项目。

(2)考核指标规范实用。考核体系中的基本指标多为财务核算中经常用到的指标,表达的范畴简单易懂,经济数据以会计师事务所年度报表审计结果为准,易于取得;分类指标、加分项目及表彰嘉奖项目则根据公司提供的自评得分依据对照考核要求公开审核评定,体现了考核的规范性和可量化原则,保证了业绩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三)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操作体系较为规范实用

(1)建立了多部门协调配合机制。考核工作由市国资办牵头,成立了以市国资办、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监察局、市安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业绩考核小组,负责开展业绩考核工作。各职能部门根据分工,结合日常职能工作掌握的管理信息,分别对执行法规制度、收益收缴责任、组织劳动人事工作、安全生产及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分别开展考核工作,既强化了考核结果的权威性,又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协作,确保了数据信息质量。

(2)建立了业绩考核结果审核工作机制。业绩考核基本指标中经济数据考核的真实、准确、完整是确保业绩考核工作质量的关键要素,也是国资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基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财务核算现状,市国资办对负责资产公司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报表审计明确了具体工作要求,审计结束后,还须对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结果进行复核;对分类指标中各公司的年度目标管理情况,须逐项进行现场了解核准;对加分项目、特别嘉奖项目,须在听取专题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对照考核要求进行复核验证。业绩考核结果审核工作机制,保证了考核数据信息的质量。

(3)建立了考核薪酬同考核业绩挂钩的薪酬考核管理制度。资产经营公司负责人的考核薪酬,以市国资委确定的年度标准考核年薪及百分考核评分计算确定,真正实现了薪酬同考核挂钩,同时又建立了考核风险保证金制度,将考核薪酬的10%作为当年风险金上缴国资办专户存储,考核期满三年后,滚动发放,形成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薪酬考核管理制度。

二、我市市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存在的难点与问题

市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工作既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又离不开本地区和资产经营公司自身的发展实际,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我市市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制度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考核指标体系的针对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我市市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功能定位各有不同:市城市经营投资有限公司主要是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信息化产业、城市交通建设等城市发展方面的投资,承担政府发债、项目融资和担保平台等功能;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是全市性的以投资管理为主的公司,主要履行国有资产的功能性投资,实施政府提出的国有资产和资源的战略投资,承担政府融资担保平台功能;江苏江南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则是以实体经营为主。同时三家公司规模不一,管理难度各异,共用一个考核办法缺乏针对性。

(二)考核指标体系的长期激励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

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业绩影响往往不能当期显现,特别是当前经济形势下,由于客观环境以及市场形势的复杂多变,公司在特定时期的经营战略和业绩导向也会有所变化,而业绩考核工作又相对稳定和滞后,这就带来了一定的矛盾,使业绩考核工作的矛盾和压力进一步集中。目前的考核方式缺乏长期的考核指标设置,这样会导致公司只注重当前短期效应,以使公司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

(三)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评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目前考核体系中的基本经济指标比较注重利润指标绝对值和相对值的考核,基本上只考核利润总额、资产保值增值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三项指标。应该说,在现阶段强调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比较必要的,但它并不能完全反映出资本经营的效率和价值创造。而作为出资人,不仅需要关注企业实现的利润,而且需要重视关注投入的资本,创造的价值,同时带来的风险。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实施经济增加值指标考核,以更好地综合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进一步完善市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的建议

为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充分发挥经营业绩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效应,就需要改进目前资产经营公司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更好地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探索“一企一策”考核方式,提高考核针对性

针对三个公司不同的功能定位,最为理想的考核方式是实行“一企一策”,根据各资产经营公司不同实际,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重点,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短期内却难以做到。因此,目前只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制度框架,从宏观上对考核体系和方式做出规定,按照统一的考核体系和标准进行业绩评价。考虑到精准考核,建议可以先从易于着手的方面开始,例如设置管理难度系数等方法探索科学合理的考核路子。

(二)探索公司战略规划和中长期激励机制,建议增加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内容

我们现行的年度考核制度,激励手段偏重于短期激励,这有可能导致公司负责人短期行为的产生。为确保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减少公司短期行为,建议建立中长期薪酬激励机制,增加公司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公司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以五年为一个考核期,具体考核内容可以参照年度考核的方式,对连续完成任务的公司负责人可设立期权奖励、任期奖励等激励方式,在负责人任期届满经考核后兑现,以防止追求短期效应。

(三)探索试行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收入和利润类静态指标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一个企业的全面了解,而经济增加值是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企业价值的变化情况,可以弥补静态指标的不足,有利于企业绩效的全面评价。2012年1月,苏州市国资委也调整了原有资产经营公司考核的经济指标,改用经济增加值指标替换原有的利润总额指标,但考虑到经济增加值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考核指标,需要调整的因素比较多,在当前会计核算水平条件下,可在维持现有考核体系不变的基础上,单独作为一项指标进行考核评价。

(四)探索分类考核新路子,完善企业负责人薪酬体系

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指标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行评价日益占有突出的地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为各类财政资金及项目专项经费购置形成。但由于事业单位资产一般不计算折旧,不进入单位运行成本,所以单位资产管理存在只重购置实物而不注重资产使用效率的现象,相应的资产配置标准不严格、不规范、尚未建立科学的资产使用效率等的考核评价机制,导致单位资产存在整体配置不合理,部分资产使用率不足,效率低下等现象。因此,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中引进绩效评价机制,以真正提升资产使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显得日益迫切。

一、对资产进行考核评价的意义和必要性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已成为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优化资产管理的主体在于人,若要增强其岗位意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让资产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则需要通过绩效评价体系来实现。在实践过程中,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是激发单位资产管理的动力之一。因此,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优化与绩效评价二者的契合则显得更为重要。

1.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考核评价是规范资产管理,实行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是新形势下国有资产管理的新要求。由于受旧体制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影响,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配置不合理,部分资产使用率不足,重复购置等现象,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缺乏对资产配置、使用的考核机制,盲目求新、追求高端化,重增量资产的扩张,轻存量资产的管理。一方面不断购置资产,另一方又对资产的重复购置、闲置问题避重就轻、疏于管理,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只有对国有资产从配置、使用、处置等环节加强绩效评价,明确资产的绩效目标,建立考核机制,才能真正从根源上解决目前资产重购置轻管理、重分配轻效能的现象,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2.加强对国有资产进行绩效评价是财政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客观要求

科研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类政府财政拨款以及科研项目经费,由此形成的资产为国有资产。近年来,财政部门提出要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公共财政管理的资金和资产都是国家的资产,只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目前,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相脱节,并滞后于资金管理。资金一旦转化为资产,其受重视程度就被弱化。财政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制度的出台,使绩效管理过程中的绩效目标、绩效预算、绩效指标成为绩效审计的重要评价依据,如何使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使用效率更高、效果更优,建立和健全资产监管和考核评价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必由之路。

二、考核评价在资产管理中的运用

1.合理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应贯穿于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资产管理各个环节。考评内容应包括制度建设、管理机构、资产购建、处置、评估、报告、奖惩等方面。因此,对资产进行绩效考核,首先应合理制定《绩效考核评价表》及相关指标说明。根据资产管理环节设置考核项目,根据单位实际,合理确定目标值,并确定各考核指标所占比例权重,各项指标应简明、易懂。

事业单位的资产一般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评价指标可主要分为资产安全指标,资产质量指标以及资产使用效率指标等,以明确考核项目。在资产配备购置环节应对资产购置计划编制、购置的必要合理性、配置标准以及政府采购执行情况进行考察。考核该项资产的专用性水平及采购资金节约率,使资产配置真正公平、合理、高效,最大限度地解决资产配置不均衡和重复购置问题,减少浪费。

在资产使用环节侧重于对资产进行日常管理、使用、保值等的运作考核。重点考核资产的验收入库、定期清查盘查、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资产的使用效率。这不仅涉及资产本身的安全完整,还包括对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考核时主要以“设备状况”、“资产完整率”、“仪器利用时间”、“仪器功能利用”、“使用记录是否完整”、“维护、维修记录是否完整”、“科研成果产出”等作为考核指标。尤其要推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与共享。对列入评价范围的仪器设备,进行日常考核评价和检查总结,尤其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年度绩效总结,督促各单位加强对大型设备的使用管理。

资产处置环节主要对资产处置标准,处置审批手续、处置公示情况进行考核,关注资产处置前进行相应评估及处置残值占比。

2.采取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绩效评价的手段一般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资产绩效的评价方法应采取使用部门自评与单位评估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定性评价,即针对当事人管理国有资产的效果给予:优、良、合格、差等评价。如设备状况、资产完整率、使用记录是否完整、维护、维修记录是否完整等。定性评价的优点在于,能简单、快捷地考核当事人的管理效果。但缺点在于,对同一部门的人员管理效果评价中,对同等评价下,很难区分他们的具体排序。

定量评价指标包括:仪器利用时间、科研成果产出等。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单位资产性质及部门的差别,采取不同的指标评价。对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等情况进行业务考评,通常采取定性评价;对资产安全性指标的考评可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资产使用效率指标则应采取定量评价的手段。通过考评考核,促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增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

3.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覆盖范围广,基本单位所有员工均有涉及,因此,对资产进行绩效考核,需要取得单位领导层的重视,全员参与。加强资产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建设,成立专门的绩效评价小组、并对评价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做好资产绩效评价管理在每个环节的组织实施。做到自查与单位自评、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合理确定考核范围,科学选择考核方法。纳入考核范围的资产选择遵循效率原则,并不需要将所有资产纳入其中,而主要选择单位价值达到相应标准以上的资产即可。针对农业科研单位来说,对各研究所通过项目经费购置的资产,在考核过程中,可以首先应由项目组对本项目组的仪器设备年度绩效情况进行总结,依照《绩效评价表》,认真做好填报数据支撑材料的收集和统计工作,并如实、准确填报。然后由研究所对本单位资产的年度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总结、评估。最后由院里进行抽查考核,核实数据及确定得分,并对考核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对由院统一购置的大型公用仪器设备如中心实验室的设备,则直接由院对其绩效进行考核。保证对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今后对资产购置与否或个人绩效考核的参考之一。分析资产的运用和管理,做好绩效跟踪。针对存在问题情况,及时反馈、整改,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和意见,这样同时也是为以后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工作程序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陈玲芬.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与绩效评价研究[J].市场研究,2012,04:32-34.

[2]王建军.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探讨[J].中国外资,2009,2:74-75.

[3]林迎秋.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23:60.

[4]邹光华.国有资产管理初探[J].财政监督,2011,06:51-53.

[5]贾媛婷,李改伟.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出路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0,09:47.

[6]刘柏林.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的路径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2010,02:77-78.

[7]黄曦施,赵善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8:266-268.

[8]张艳梅,郑国军.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9:168-169.

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指标篇3

论文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评价

 

一、建立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制度的背景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总体思路,并将其明确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互分离。然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最终也导致了委托问题的产生。国有企业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那么,在如今的这种情况下,作为国有资产出资者代表即“大股东”定位的国资委应该如何正确的评价与考核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实现出资人财富的最大化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了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于经营性国有资产而言,没有国企负责人经营业绩的考核,也就无所谓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作为国有资产出资者代表的国资委,必须通过考核国企负责人的经营业绩来掌握国有资产的收益和保值增值状况,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的业绩考核,是为了提高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国有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率。其目的是要把国有资产经营的责任落实到企业负责人,对国有出资企业实现的国有资产经营目标进行考核。

二、相关的理论依据

(一)委托理论

信息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把整个社会经济关系归结为委托—关系。即在执行契约的过程中人获得某种私有信息企业管理论文,而委托人无法获得这些信息,导致人的行为对委托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国有企业出资者并不直接支配资本的运用,而是委托专门的管理人员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决定其资本营运。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经营者的财务目标会偏离出资者的目标。为了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经营者激励机制,而激励机制的基础问题就是业绩评价。

(二)超产权理论

泰腾郎(1996)、马丁和帕克(1997)等学者,以竞争理论为基础提出超产权论(Beyondproperty-Rightargument)。超产权理论认为企业效益主要与市场结构有关,即与市场竞争程度有关。在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上,企业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有显著提高;在垄断市场上,企业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改善不明显。国有企业是一种适应适应市场经济制度的产权安排,效率的决定与产权形态、组织形式无关,只与信息的充分程度有关,而信息是否充分,不是由产权决定的,而是由竞争决定的。竞争可以让企业经营者的努力与努力程度更加充分公开,从而做到更有效的监督经营者。

因此,根据超产权理论的观点,只有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经营业绩评价,将其置于一个相互竞争的环境之中,做到透明考核,明确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责任,使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努力成果和最终的考核结果相符,才能真正的将国有企业处于一个竞争的环境当中。如果没有竞争,高效率企业的负责人和低效率企业的负责人都不会被淘汰,最终只会导致国有企业的停滞不前以及国有资产的流失,也无法实现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

(三)激励理论

哈罗德·孔茨认为,激励是指挥与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摘要把企业负责人的报酬和公司的经营目标联系起来企业管理论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降低委托成本,最大可能的为股东创造财富。

三、我国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的现状

2004年1月1日,国资委颁布实施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二号)国资委按照此《暂行办法》以出资人的身份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进行业绩考核。这一业绩考核制度体现了:明确了评价主体是国资委———它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角色;考核对象是企业负责人;确定了“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相挂钩”的制度规范;考核内容为年度经营业绩与任期业绩相结合。其中,年度业绩核心指标为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任期业绩核心指标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等。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的全面推行,结束了中央企业负责人“有任命没有明确任期,有职务没有严格考核,薪酬同业绩不挂钩”的历史,使业绩考核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上了规范化和良性发展的道路。部分地方国资委也建立了相似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从而扩大了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发那位,促进了地方国有企业的发展。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第17号令)。该办法中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中的基本指标都没有变化,分类指标由国资委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综合考虑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创新投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确定。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增加值将被引入业绩考核。新的《暂行办法》更加突出发挥业绩考核在国有资产监管中的导向功能,注重把考核导向的重点放到提高目标管理水平、推动战略管理、引入价值创造理念、提升可持续发展等能力方面。2010年1月1日又颁布实施了新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第22号令)。年度经营业绩指标仍然包括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但基本指标有所变化,包括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正式将经济增加值作为一项业绩考核的指标。分类指标由国资委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针对企业管理“短板”,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创新投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确定。

四、我国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财务指标,忽视非财务指标

一般情况下,财务指标无法涵盖影响企业业绩的所以因素,尤其不能涵盖那些对企业业绩具有重要影响却又难以量化的因素。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企业财务报表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企业会计信息发生严重异常的情况(如数据失真等)或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程度提高的情况下,如果只偏重财务指标,所得的结果必然有很大的片面性。此外,目前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多以盈利能力指标为主企业管理论文,这会刺激管理者操纵盈利指标,比如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在利润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管理者有动机操纵分母,通过发行更多的债券和回购股票等方式,大幅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财务指标过分依赖会计数据,容易引起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不实。而采用非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可以从外部环境和非财务角度对财务指标评价结果进行修正和补充。

(二)考核程序不够完善

考核指标确定后,如何科学地确定目标值是考核能否达到效果的关键环节。实际工作中,考核目标确定主要依据企业历史数据,进行环比,并没有真正与企业战略、年度预算相挂钩,更不用说向行业标准、国际标准靠拢。为确保完成业绩指标,企业存在“雪藏”部分业绩的可能性很大。此外,还缺乏严格的动态监管机制,对企业经营的具体过程缺少关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不是目的,而是出资人履行权利,落实资产经营责任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考核不仅是对考核期经营情况算总账,更要加强日常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企业经营业绩动态监控,对于促进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三)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化

各地国资委对其管辖地区的国有企业都采取了统一办法,统一考核的方式,但由于企业所处行业不同,规模不一,发展阶段千差万别企业管理论文,所有企业共同运用一个考核办法,按照统一的考核体系和标准进行业绩评价,很难做到合理科学的考核。处于不同环境的国有企业业绩其结果的差异可能来自于行业差异,而不是管理者的经营能力和努力程度差异。如果国资委不区别所辖企业在垄断性领城与充分竞争性领城的巨大不同,而以‘一刀切’的考核指标来奖惩,科学公正的目标肯定会打折扣。现有考核指标容易出现“鞭打快牛”的问题,各个企业行业、规模、现实条件、市场环境和业务起点等都不一样,但面临的基本考核指标都是一样的。实际考核的结果,往往出现效益好的企业因起点高而达到的绩效得分不高、起点低的企业绩效得分反而高的现象。

五、对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评价的改进建议

(一)对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评价改进的必要性

效用是指对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满足的一个度量,可以解释一种经济行为是否带来了好处。国资委所辖的各个国有企业有其自身性质、所处行业以及竞争状态等的差异,同时目前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业绩评价基本上都采用了统一的考评办法,缺乏差异化的评价,很多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有一些就职的偏向,导致一些没有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出现了人才缺乏的现象。因此,国资委只有对当前的业绩评价体系做进一步的改进,才能够让在不同国有企业中任职的负责人获得的效用在同一条无差异线上,使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获得相同的效用,以遏制有的国有企业人才缺乏的现象,促进国有企业全面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改进的建议

1、重视对非财务指标的运用

非财务指标可以弥补财务效绩评价导致的短期行为,有利于实现企业长远利益最大化。非财务指标的设定考虑了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等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的因素。同时,非财务指标受会计政策的干扰较少,也能够更加顺应现代经营环境的需要。非财务指标的外延比较宽,但大致可分为客户、员工、市场、内部业务流程、创新、社会责任等方面。在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业绩评价时可以引入一些诸如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技术创新、社会生态环保等的指标,将其与财务指标相结合,才能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给出综合全面、科学严谨的评价,克服国有企业短期行为。

2、完善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考核程序

国资委应对国有企业负责人报送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建议值严格把关,了解是否存在低报目标值的现象。国资委在核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值的过程中,应根据“相同行业、相同尺度”的原则企业管理论文,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周期、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等,对其目标建议值进行严格审核。此外,应加强对考核具体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建立相应的动态监控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激励被考核者超额完成目标。

3、促进考核体系的科学化

了解各个行业以及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情况是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进行业绩评价的前提,国资委在制定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引入差异化业绩评价的策略。在制定具体的考核方式时应当考虑被考核企业的特点、发展阶段、战略目标等因素,并结合行业的差异,建立能够满足不同需求主体、体现行业差异的多重权重的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应明确规定每种具体权重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情况,并要求评价者在公布企业绩效评价结果时,充分披露所采用的权重体系。

4、构建基于eVa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现代企业制度下,要求建立一种符合资本效率有效发挥的新型激励机制。即要在保证所有者财富增加的前提下,将价值创造的部分奖励于经营者。eVa是经济增加值的英文缩写。它是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它可以全面地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反应管理价值的所有方面,是为股东创造财富的关键驱动因素。目前新出台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已在年底考核的基本指标中引进了eVa指标,使对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进一步的客观化、合理化。各地国资委也应根据当地的情况积极的引入eVa指标,在对其经营业绩做客观、公平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王化成.企业业绩评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毛程连.国有企业的性质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Z].2009,(12).

【4】徐敏.出资人视角下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7.

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指标篇4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者绩效考核综述

我国对国企经营者绩效考核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并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国有企业改革而逐步走向成熟。国有企业经营者绩效考核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一、计划经济时期以实物产量为核心的考核办法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主要以实物产量考核国企经营者。这一时期较早的政策法规有,政务院1951年的《关于国营工业企业生产建设的决定》,1961年国务院制定的《国营企业工作条例(草案)》。

1972年,我国颁布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七项指标,这些指标较为准确地衡量了企业运营活动的整体情况。1975年,国家在七项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流动资金占用量指标。1979年,相关部门又将原有八项指标调整为产量、质量、利润和供货合同四项。

这个时期的考核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企业按照行政计划组织生产,厂长(经理)没有经营自,运营过程中投入要素以及产品的价格均由国家统一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考核主要是拿年终实际完成情况与年初计划相比较,并以此确定企业和经营者的业绩。如此,在国家定要素、定产品价格的前提下,以实物产量为主进行考核并不能够真实衡量企业和经营者的绩效。

二、改革开放初以产值和利润为主的考核办法

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对国企经营者的考核以产值和利润为主。1982年,国家经委等六部委联合《企业16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要求企业从总产值和上交利润等16项指标中选取10项进行自评。1988年,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设计出了包括劳动生产率在内的8项企业绩效考核指标。

这个阶段,国家开始探索实施的多指标综合指标考核方法,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单一指标考核的片面性。随着以放权让利和利润承包为主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行,国家更多地强化了对企业利润完成情况和上缴情况的考核,考核方法是拿企业实际完成情况与承包指标、标准对比,超额完成部分与企业工资总额和福利挂钩。这种做法在短期内提高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但是,考核办法未考虑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只是进行简单的历史对比,存在“鞭打快牛”的现象。并且,由于指标的选取没有考虑行业差距、同一行业内部标准的设置不够细化,以致无法对企业业绩开展横向比较。

三、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的考核办法

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初步形成了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的国企绩效考核指标体系。1992年,国家计委等部门制定出工业企业经济运行效益考核指标体系。该体系弥补了以往指标权数相同做法的不足,按照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权数排序,再经过指标的实际值与全国统一制定的标准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考核企业的得分。

1995年3月,国家经贸委、劳动部规定按照资产经营责任书中的约定内容考核企业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确定经营者年度奖惩的依据;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印发《关于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要求以经营业绩为考核重点,从六个方面考核企业领导班子。

1997年,中组部、人事部等部门发出《关于做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对国企领导班子进行了一次普遍的、认真的考核。

这一时期,国企绩效考核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考核对象上,一是在继续开展行业和区域业绩考核的同时,开始重视对某个具体企业的考核。二是强化了国企高管的监督机制,在依据企业绩效考核经营者绩效的基础上,首次实现了对国企领导班子的普遍考核;在考核方法上,采用同业比较法,将实际考核数值同标准值比较,改进了80年代以当期情况对比上期情况的做法,有利于客观地反映企业绩效;在考核指标上,由单纯的绝对总量指标,转为系统性的以相对比率指标为主的指标。但是,这个时期的考核方法与80年代的做法有着共同的缺陷,即缺少非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缺失,一方面,忽略了国有企业实际承担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极容易引发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

四、考核办法的创新时期

1.国有资本金绩效考核体系

1999年,财政部等部门制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操作细则,规则列出具体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设有全国统一的、分行业的、分规模的考核标准,由财政部每年定期公布。

2002年,十六大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建立“两级三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6月,财政部颁发《企业集团内部绩效评价指导意见》和《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企业绩效评价业务暂行办法》。

在实施国有资本金绩效考核体系时期,国企绩效考核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有:第一,“两级三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国企经营者绩效考核的考核主体问题;第二,在考核财务、定量指标的基础上,增加对非财务、定性指标(评议指标)的考核,初步形成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非财务指标用于衡量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营者素质,使考核结果更为客观、全面和真实;第三,定期公布考核标准,为不同规模和行业的企业确定统一的“度量衡”,有助于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不足之处在于这些考核都属事后考核,并且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值,考核的最终结果与经营者的薪酬也缺乏必要的联系。

2.现阶段的国企经营者绩效考核体系

2003年3月,国务院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履行出资人职责。11月,国资委公布《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标志着国资委正式以所有者的身份对经营者进行考核。

2006年,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中央企业综合业绩评价中的考核指标包含财务指标和管理指标,考核结果用于诊断企业运营状况,推动企业发展。同年年底,国资委又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进行修订,鼓励企业使用经济增加值(eVa)指标作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新方法。

2008年,国资委制定《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补充规定》。补充规定首次引入“行业对标”原则,引导经营者以同行业先进企业为标杆,不断提升企业绩效水平。

2009年,中组部提出《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要求各级党委组织部和国资委综合运用多维度测评方法,对中央企业领导班子的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人员晋升和职务调整的依据。

2009年年底,国资委颁布《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首次将eVa纳入央企负责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作为确定经营者薪酬和奖惩的依据。

这个时期,考核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国企经营者绩效考核创新和国企绩效考核创新两个方面。国企经营者绩效考核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为明确了国资委的出资人地位,改变了过去“多龙治水”的混乱做法。而且,研究设计出了国企经营者的考核办法,扭转了以往以企业考核代替经营者考核的局面。另外,经营者考核中引入eVa指标,有助于引导经营者像股东一样思考,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国企绩效考核方面的创新主要是建立起全面化、系统化、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除此之外,国资委还吸收360度考核的理念,设计出了全面的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并明确指出考核结果要与经营者职务晋升和调整挂钩,从而在考核结果应用上区别于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但是,国企经营者考核仍然存在考核方法没有结合企业的动态发展和战略、考核目标主要依据企业历史数据,目标值的确定与企业综合绩效考核结果联系不足、缺乏科学性,非财务指标标准设置不够具体准确、财务指标计算复杂,社会责任指标体现不够明显;指标之间关系比较松散,缺乏内在联系;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采用同一套考核指标体系和标准,很难做到合理公正等不足。另外,国企综合业绩评价的考核主体局限于外部专家,国企领导班子和经营者业绩考核的考核主体局限于上级部门和内部员工,都没有未充分发挥多方主体考核的优势。而且,上述考核办法只针对央企,不具有普遍性,大部分国企经营者的考核处于空白,企业存在较大的操作空间。

如上所述,国企经营者绩效考核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不断走向成熟,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辅相成,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经营者绩效考核工作,还需要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纵观国企经营者绩效考核发展历程,评价国有企业及其经营者多采用目标管理考核法。目标管理考评法主要包括目标确定、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利用三部分内容。本文认为,现今,国企经营者考核目标确定以及考核结果利用这两部分的主要工作已经完成,今后,应在考核过程管理方面下足功夫。强化考核过程管理,关键在于创设良好的环境,主要是创设制度环境和用人环境,注重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强人才管理,确保各项制度、举措能够及时落地生效。

参考文献:

[1]陈明.国企改革历程回顾与展望[J].商业时代,2009

[2]李业昆.绩效管理系统研究[m].华夏出版社,2007

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指标篇5

关键词:绩效;考核;评价

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全员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切实加大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并指出,各中央企业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考核方法和理念,鼓励使用eVa、BSC、360度反馈评价、关键绩效指标(Kpi)等先进的考核方法。中央企业从2010年开始全面引入考核方案,经济增加值(以下简称eVa)将成为国企负责人业绩考核的最核心指标。云南省国资委也随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并建立和完善了企业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同时将eVa纳入省管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指标中。

一、BSC与eVa概述

传统的平衡计分卡(以下简称BSC)作为一种战略绩效管理及评价工具,主要是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评价和改善公司的绩效管理,紧紧围绕企业制定的长期战略目标,展示业绩改进与业绩动因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将财务评价指标与体现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但BSC也存在指标太多,易分散管理者的注意力,需要不断研究和发展,确立核心指标,完善评价方法。eVa是指公司在扣除了投资者的机会成本后所创造的价值,它主要通过测算投资资金的“机会成本”,突出强调企业真正的利润和价值。从根本上看,eVa关注的是企业是否真正盈利,是否创造了财富和价值,并更多关注投资者是否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得到价值增值和回报。BSC注重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综合平衡他们的利益最大化,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eVa强调股东第一,但不否认利益相关者;其认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虽然存在短期利益冲突,但两者的利益最终是一致的、互补的。规范国有企业的运行需要有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eVa与BSC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且会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将BSC和eVa整合构建企业的价值管理体系,提出eVa和BSC能够互相取长补短,两者的结合,可以实现股东价值创造与企业战略的融合,使企业战略落地,做强做大,持续发展。

二、BSC和eVa在m集团的应用实例

(一)战略与绩效传递途径

m集团是一家省属的大型生产制造型企业,m集团对所属二级单位的绩效评价及管理过程为:“中长期规划年度董事会工作钢要总经理年度工作计划年度预算制定各项责任书分解签订绩效合同绩效考核与评价评价反馈考核兑现”。形成了以业绩评价引导战略执行,通过战略逐层分解,进一步明确新管控模式下的岗位要求和业绩期望;通过科学设定关键业绩指标,实现对运行过程和结果的控制与掌握。具体体现为:一是将集团战略逐层分解到子公司、部门、岗位的重点工作措施,通过以计划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实现战略自上而下的拆分、岗位自下而上的支撑,保证战略的有效落地;二是在指标设计上通过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分析手段,突出部门和岗位的重要工作,使业绩期望和考核更具针对性;三是规范业绩管理各个环节,强化业绩辅导和绩效沟通意识,促使考核双方在考核目标和结果上达成一致;四是将评价结果与薪酬对接,强化绩效管理的正向激励作用。

(二)评价考核依据

m集团对所属二级单位的评价考核依据包括:基本制度—职能管理制度—考评办法及标准(包括单项重点工作评价及考核办法)—计算规则。1.企业基本制度包括公司章程、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工作规则。2.职能管理制度包括人力资源、财务核算、项目规划,产品营销、安全环保、纪检监察、内部审计、行政管理、党群工作等一系列管理规范。3.考评办法及评价标准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工程管理、薪酬管理、市场营销、节能减排等若干专项工作及任务的考核管理办法。

(三)指标分级及权重确定

年度目标:大类—分项指标—1级指标—2级指标(Kpi)。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内部各指标对评价目标重要程度,采用层次分析的权重确定法(aHp),确定各项指标权重。

(四)组织保证

1.集团薪酬与绩效考核委员会确定权重结构。2.指标对应的责任部门分别制定各自的评价考核依据、评分标准及办法、计算规则等;年终根据年度评价及考核办法进行评分。3.人力资源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复核和汇总等工作。

(五)绩效评价和考核结果

m集团对所属二级单位的绩效评价经历了从单一指标到综合绩效指标,再从参照BSC的综合指标到BSC与eVa相结合ÁÁ表3m集团所属二级单位2010至2013年绩效考核得分汇总表Á表2m集团所属二级单位2010至2013年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及eVa计算情况汇总表Á表1m集团2010年度所属二级单位绩效考核表(“BSC+eVa”表)注:各部门要对负责的指标提出具体考核办法并提交人力资源部,年终依据办法考核评分,并将考核结果报送人力资源部汇总、审核、确认。的,不断优化评价指标的过程。1.参照BSC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2009年以前m集团还没有引入eVa考核指标,绩效评价及考核表是参照BSC原理和上述原则确定绩效指标体系及权重,指标层级单一,指标项目相对较多,考核以利润为导向,这一时期的绩效评价一级指标为:利润总额(20%),净资产收益率(10%),销售收入(15%),工业增加值(8%),资产负债率(2%),销售回款率(4%),预算管理(4%),资金管理(4%),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管理(7%),工资总额调控(4%),安全责任目标(5%),节能减排(5%),制度执行(3%),党建工作(3%),稳定工作目标(3%),党群工作(3%)。2.BSC与eVa相结合的综合绩效评价。2010年起,m集团分别构建了包含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以及eVa五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非财务方面(指标有职能管理、对标管理、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领导班子评价等),和财务方面(财务维度和eVa)结合在一起,逐步系统地构建了“BSC+eVa”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将绩效评价和战略管理的理念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弥补了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传统业绩管理系统的不足。经过改进,出台了“BSC+eVa”构架的绩效评价及考核表。当然,由于是第一次引入新概念,集团及所属企业有理解和接受的过程,eVa的权重值初定较低,采取的是逐年提高的方式。经济增加值(eVa)从2010年开始纳入集团对所属二级单位的考核指标,2010年至2013年共四年的指标权重分别为:8%、10%、12%、15%。并统一规定了计算公式:经济增加值(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资本成本率原则上定为5.5%,资产负债率在75%以上的单位资本成本率上浮0.5个百分点)。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m集团优化后的绩效考核表如表1所示。3.近4年以来的经营业绩及绩效评价考核结果。(1)m集团2010至2013年所属单位资产总额、净利润及eVa计算如表2。(2)依据所属企业的实际情况,按BSC及“BSC+eVa”两种模式进行绩效评价考核打分,2010至2013年m集团所属单位绩效考核得分如表3。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随着m集团的eVa计算值在BSC考核中所占的指标权重不断增大,从2010至2013年,m集团的资产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利润总额却在不断下降直至亏损,若从单一指标利润总额看,整个集团的盈利能力已呈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就单一eVa指标看,集团所属的二级单位从2010至2013年的eVa计算值也均呈下降趋势,整个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再从BSC及“BSC+eVa”两种模式考核计分结果比较看,m集团经营考核得分也在趋同下降;并与国务院国资委每年的《企业绩效标准值》,进行同行业对标后,e集团处于全国同类化工行业的中偏下水平,整个集团企业经营绩效明显欠佳。通过对比,进一步验证了“BSC+eVa”考核模式的得分更接近企业的真实情况,具有更高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特别是三家核心生产制造单位(a、B、C公司)的eVa负值趋势相当明显,在企业总资产不断增大的同时,其资产负债率也不断提高,利润总额大幅下滑,充分表明m集团的经营业绩已向不利形势发展,企业在借用外债加速膨胀,有盲目扩张的迹象,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新投产项目在短期内未实现实质效益贡献,m集团已无竞争核心力和长远发展优势,公司价值不够理想,应遏制好投资冲动和规避风险,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多投入研发,尽快调整产业布局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BSC+eVa”绩效评价考核的启示

从BSC综合绩效评价再到“BSC+eVa”综合绩效评价考核模式的演变。m集团对所属二级单位的绩效考核已实现了“BSC+eVa”结合的绩效评价尝试,并以四年实践数据对“BSC+eVa”计算方法在实际绩效评价工作中进行验证,得出“BSC+eVa”评价方法比单一指标及BSC评价方法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公司的整体状况,体现股东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期望。加入eVa考核指标,意味着国有企业的考核导向从重利润到重价值的重大变化,避免企业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此前的业绩考核主要体现为以财务指标为主,而财务指标最终又体现为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导向,这样的结果,容易造成国有企业不计成本,盲目扩大规模,追求做大,大肆的施行收购、兼并、新建等行为,形成了“看数量,重规模,轻质量”的现状。换而言之,企业如果不能获得超出资本成本的利润,不能具备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即使其会计报表利润为正,对股东而言实际也是处于亏损的状态。eVa指标的引入将有助于国有企业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取向,更重视质量和长远发展,以巩固其在市场经济舞台上“做大、做强、做久”。

作者:李良单位: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海云,王海翔.平衡计分卡与eVa之比较.商业研究,2005(10)

[2]康健.基于BSC和eVa的战略业绩评价体系构建.财会月刊,2007(10)

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指标篇6

关键词:通信设备资产;精益化管理;账卡物一致;对标预控

1主要做法分析

公司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强化管理,夯实基础,以对标为工作导向,实现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精益化管理,将原有账卡物一致中的eRp系统设备模块与资产模块内部对应,拓展至了eRp与tmS(通信管理系统)/i6000(信息管理系统imS的升级版)的联动对应,实现了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的协同管理,并进一步构建了以tmS/i6000设备信息更新eRp资产信息、以eRp资产信息核实tmS/i6000设备信息的“双环绕”闭环管控机制,大幅扩展了设备资产考核指标的内涵,实现了实物流、信息流、价值流“三流合一”的集中管理,实现了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的精益化管理。

2夯实基础,加强管理

2.1开展账卡物一致专项治理,做实信息通信设备资产基础数据

为深化电网核心资产管控,夯实管理基础,2016年山西公司组织公司各部门等共计50余人次,集中开展账卡物一致专项治理工作,治理范围为公司现有账面信息通信类固定资产存量数据,共有eRp账面资产68305万元,其中信息类13562万元、通信类54106万元、运输和工器具类等637万元,信息类资产需和i6000系统统一联动,通信类资产需和tmS系统统一联动。信通公司按照财资部要求,坚持高质量、保进度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工作,期间共计eRp信息修改456条;i6000系统新增设备信息1348条、总计对应2189条,占比100%;tmS系统新增设备信息1023条、删除4条,修改对接关系862条,总计对应2871余条,占比100%,确保了tmS/i6000系统与eRp系统的数据合规性及一致性,做实了信息通信设备资产基础数据,建立了以tmS/i6000设备信息更新eRp资产信息、以eRp资产信息核实tmS/i6000设备信息“双环绕”的闭环管控机制。

2.2开展500kV变电站通信设备资产调拨工作,消除资产归属与运维错位

在开展通信设备资产调拨工作前,500kV变电站通信设备运维管理方在省信通公司,但设备资产归属方在省检修公司,造成站内通信设备技改、大修及日常运维困难。为实现通信资产管理与运维管理的一致性,消除通信资产归属与运行维护错位的状况,山西公司成立专门的工作推进小组,在财资部、科信部、核算中心、检修公司等部门单位的有力配合下,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分析工作难点,收集整理各类决算报告30余份,依据决算报告和检修公司账面信息,认真核对资产信息,坚持线上线下流程齐头并进,相互衔接,协同有序推进资产调拨工作,分5批次共接收省内500kV变电站通信资产1.43亿元,涉及500kV变电站18座,并持续开展了对新调入通信资产设备信息优化调整工作,同时还明确了在建未投运500千伏变电站通信资产,在决算阶段直接划拨给省信通公司。

3对标预控,提升管控

3.1规范设备资产考核指标信息,提升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管控水平

根据《关于国网资产设备考核指标数据清理操作指南》等文件要求,自2016年5月开始公司对资产和设备主数据进行清理,考核指标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主数据规范率、设备资产对应率、资产设备对应率和资产设备联动率,山西公司首先完善了操作人员eRp账号管理权限,熟悉系统业务操作方法,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顺序,开展系统数据信息调整工作,分4批次共计清理调整111条设备未对应资产信息,2条资产未对应设备信息,1条资产对应多个设备信息,621条资产设备联动信息,进一步规范了设备资产考核指标信息,提升了信息通信设备资产管控水平。

3.2落实同业对标考核指标,促进公司业绩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根据《省公司2016年度内部对标指标体系》及《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关于印发通信专业同业对标指标评价细则的通知》(科信〔2016〕005号)等同业对标考核指标要求,组织制定了《国网山西信通公司2016年通信专业同业对标考核指标提升细则》(试行),分解有关设备台账和资产考核指标,落实到相关部门、地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确定了奖惩原则。另外,国网信通部已于8月底以邮件形式下发同业对标变更内容(正式文件尚未下发),其中在四级指标“横向集成完成率”中对tmS和eRp联动提出了更高要求,省信通公司多次组织地市公司采取预控措施对tmS系统台账录入完整性、台账命名规范性等考核项进行重点提升治理,并利用账卡物一致专项治理工作提前达到国网要求,促进公司业绩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4成效亮点

4.1破除壁垒,实现信息通信设备资产实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三流合一”

将设备资产管理与“五位一体”协同机制紧密结合,有效破除了业务横向协同障碍,深化了业务融合,提高了跨部门、跨专业、跨层级业务运行效率,消除了管理壁垒。大幅改变了以往通信设备资产粗放的管理模式,将原有的账卡物一致延伸至了eRp与tmS/i6000系统的联动对应,通过eRp资产账目与tmS/i6000设备台账的联动管理,实现了省信通公司技术发展部、运检中心与省公司核算中心的协同管理。

4.2优化资源,减轻了基层负担,大幅提高基层人员的认同度

公司的资产信息准确度大幅提升,设备资产对应率、资产设备对应率、资产信息规范性等指标更加易于实现,原有的项目转资、项目提报、报废等问题迎刃而解,固定资产的查阅、盘点等工作难度明显降低,避免了数据来源口径不一致、多次核对、重复报送带来的弊端,从而大幅减轻基层负担,提高了基层人员的认同度。

4.3提供样板,为大规模资产管理工作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以决算报告为依据,先以报告找设备,再以设备找资产;再到剩余资产与剩余现场设备比对差额,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分批次开展调拨工作。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扬“吃苦、吃亏、吃气、担责任”精神,积极与财务管理部门沟通协调,了解财务资产管理的业务方法和接纳程度,从而获得跨部门、单位的理解和支持。该方法可复制,易推广,可落地,为实现资产精益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卓越绩效体系应用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6,6.

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指标篇7

关键词:绩效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139-02

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全员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切实加大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并指出,各中央企业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考核方法和理念,鼓励使用eVa、BSC、360度反馈评价、关键绩效指标(Kpi)等先进的考核方法。中央企业从2010年开始全面引入考核方案,经济增加值(以下简称eVa)将成为国企负责人业绩考核的最核心指标。云南省国资委也随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并建立和完善了企业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同时将eVa纳入省管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指标中。

一、BSC与eVa概述

传统的平衡计分卡(以下简称BSC)作为一种战略绩效管理及评价工具,主要是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评价和改善公司的绩效管理,紧紧围绕企业制定的长期战略目标,展示业绩改进与业绩动因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将财务评价指标与体现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但BSC也存在指标太多,易分散管理者的注意力,需要不断研究和发展,确立核心指标,完善评价方法。eVa是指公司在扣除了投资者的机会成本后所创造的价值,它主要通过测算投资资金的“机会成本”,突出强调企业真正的利润和价值。从根本上看,eVa关注的是企业是否真正盈利,是否创造了财富和价值,并更多关注投资者是否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得到价值增值和回报。

BSC注重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综合平衡他们的利益最大化,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eVa强调股东第一,但不否认利益相关者;其认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虽然存在短期利益冲突,但两者的利益最终是一致的、互补的。规范国有企业的运行需要有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eVa与BSC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且会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将BSC和eVa整合构建企业的价值管理体系,提出eVa和BSC能够互相取长补短,两者的结合,可以实现股东价值创造与企业战略的融合,使企业战略落地,做强做大,持续发展。

二、BSC和eVa在m集团的应用实例

(一)战略与绩效传递途径

m集团是一家省属的大型生产制造型企业,m集团对所属二级单位的绩效评价及管理过程为:“中长期规划年度董事会工作钢要总经理年度工作计划年度预算制定各项责任书分解签订绩效合同绩效考核与评价评价反馈考核兑现”。形成了以业绩评价引导战略执行,通过战略逐层分解,进一步明确新管控模式下的岗位要求和业绩期望;通过科学设定关键业绩指标,实现对运行过程和结果的控制与掌握。具体体现为:一是将集团战略逐层分解到子公司、部门、岗位的重点工作措施,通过以计划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实现战略自上而下的拆分、岗位自下而上的支撑,保证战略的有效落地;二是在指标设计上通过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分析手段,突出部门和岗位的重要工作,使业绩期望和考核更具针对性;三是规范业绩管理各个环节,强化业绩辅导和绩效沟通意识,促使考核双方在考核目标和结果上达成一致;四是将评价结果与薪酬对接,强化绩效管理的正向激励作用。

(二)评价考核依据

m集团对所属二级单位的评价考核依据包括:基本制度―职能管理制度―考评办法及标准(包括单项重点工作评价及考核办法)―计算规则。

1.企业基本制度包括公司章程、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工作规则。

2.职能管理制度包括人力资源、财务核算、项目规划,产品营销、安全环保、纪检监察、内部审计、行政管理、党群工作等一系列管理规范。

3.考评办法及评价标准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工程管理、薪酬管理、市场营销、节能减排等若干专项工作及任务的考核管理办法。

(三)指标分级及权重确定

年度目标:大类―分项指标―1级指标―2级指标(Kpi)。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内部各指标对评价目标重要程度,采用层次分析的权重确定法(aHp),确定各项指标权重。

(四)组织保证

1.集团薪酬与绩效考核委员会确定权重结构。

2.指标对应的责任部门分别制定各自的评价考核依据、评分标准及办法、计算规则等;年终根据年度评价及考核办法进行评分。

3.人力资源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复核和汇总等工作。

(五)绩效评价和考核结果

m集团对所属二级单位的绩效评价经历了从单一指标到综合绩效指标,再从参照BSC的综合指标到BSC与eVa相结合的,不断优化评价指标的过程。

1.参照BSC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2009年以前m集团还没有引入eVa考核指标,绩效评价及考核表是参照BSC原理和上述原则确定绩效指标体系及权重,指标层级单一,指标项目相对较多,考核以利润为导向,这一时期的绩效评价一级指标为:利润总额(20%),净资产收益率(10%),销售收入(15%),工业增加值(8%),资产负债率(2%),销售回款率(4%),预算管理(4%),资金管理(4%),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管理(7%),工资总额调控(4%),安全责任目标(5%),节能减排(5%),制度执行(3%),党建工作(3%),稳定工作目标(3%),党群工作(3%)。

2.BSC与eVa相结合的综合绩效评价。2010年起,m集团分别构建了包含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以及eVa五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非财务方面(指标有职能管理、对标管理、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领导班子评价等),和财务方面(财务维度和eVa)结合在一起,逐步系统地构建了“BSC+eVa”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将绩效评价和战略管理的理念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弥补了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传统业绩管理系统的不足。经过改进,出台了“BSC+eVa”构架的绩效评价及考核表。当然,由于是第一次引入新概念,集团及所属企业有理解和接受的过程,eVa的权重值初定较低,采取的是逐年提高的方式。

经济增加值(eVa)从2010年开始纳入集团对所属二级单位的考核指标,2010年至2013年共四年的指标权重分别为:8%、10%、12%、15%。并统一规定了计算公式:

经济增加值(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资本成本率原则上定为5.5%,资产负债率在75%以上的单位资本成本率上浮0.5个百分点)。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m集团优化后的绩效考核表如表1所示。

3.近4年以来的经营业绩及绩效评价考核结果。

(1)m集团2010至2013年所属单位资产总额、净利润及eVa计算如表2。

(2)依据所属企业的实际情况,按BSC及“BSC+eVa”两种模式进行绩效评价考核打分,2010至2013年m集团所属单位绩效考核得分如表3。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随着m集团的eVa计算值在BSC考核中所占的指标权重不断增大,从2010至2013年,m集团的资产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利润总额却在不断下降直至亏损,若从单一指标利润总额看,整个集团的盈利能力已呈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就单一eVa指标看,集团所属的二级单位从2010至2013年的eVa计算值也均呈下降趋势,整个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再从BSC及“BSC+eVa”两种模式考核计分结果比较看,m集团经营考核得分也在趋同下降;并与国务院国资委每年的《企业绩效标准值》,进行同行业对标后,e集团处于全国同类化工行业的中偏下水平,整个集团企业经营绩效明显欠佳。通过对比,进一步验证了“BSC+eVa”考核模式的得分更接近企业的真实情况,具有更高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特别是三家核心生产制造单位(a、B、C公司)的eVa负值趋势相当明显,在企业总资产不断增大的同时,其资产负债率也不断提高,利润总额大幅下滑,充分表明m集团的经营业绩已向不利形势发展,企业在借用外债加速膨胀,有盲目扩张的迹象,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新投产项目在短期内未实现实质效益贡献,m集团已无竞争核心力和长远发展优势,公司价值不够理想,应遏制好投资冲动和规避风险,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多投入研发,尽快调整产业布局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BSC+eVa”绩效评价考核的启示

从BSC综合绩效评价再到“BSC+eVa”综合绩效评价考核模式的演变。m集团对所属二级单位的绩效考核已实现了“BSC+eVa”结合的绩效评价尝试,并以四年实践数据对“BSC+eVa”计算方法在实际绩效评价工作中进行验证,得出“BSC+eVa”评价方法比单一指标及BSC评价方法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公司的整体状况,体现股东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期望。加入eVa考核指标,意味着国有企业的考核导向从重利润到重价值的重大变化,避免企业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此前的业绩考核主要体现为以财务指标为主,而财务指标最终又体现为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导向,这样的结果,容易造成国有企业不计成本,盲目扩大规模,追求做大,大肆的施行收购、兼并、新建等行为,形成了“看数量,重规模,轻质量”的现状。换而言之,企业如果不能获得超出资本成本的利润,不能具备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即使其会计报表利润为正,对股东而言实际也是处于亏损的状态。eVa指标的引入将有助于国有企业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取向,更重视质量和长远发展,以巩固其在市场经济舞台上“做大、做强、做久”。

参考文献:

[1]王海云,王海翔.平衡计分卡与eVa之比较.商业研究,2005(10)

[2]康健.基于BSC和eVa的战略业绩评价体系构建.财会月刊,2007(10)

[3]张欣.基于平衡计分卡的HC公司绩效考评研究,2010(5)

[4]郝风雷.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的比较研究与应用探讨.中国证券期货,2010(8)

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指标篇8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委托理论

一、委托理论的引入

委托理论是是契约理论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所得到的重要发展,其中心任务就是在利益互相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委托人如何设计出最优秀的契约激励人的研究。世界上普遍存在着委托的关系,在这些稳妥的关系中,由于委托人和人的效用行数不一致,委托人所追求的是将自己的财富扩大,而人则是追求自己的薪酬津贴以及休闲时间的变化,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若是没有有效机制对双方进行约束,那么最终将会导致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情况发生。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现在企业管理中资产所有者一方面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对其人进行激励;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充分发挥经理人市场的作用。通过激励和监督来对委托人进行行为约束,使得人的效用函数不断向委托人靠近。

二、委托理论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1)建立起健全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就是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同时资产使用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一切行动的指南,只有制定出复核单位管理现状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够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其中不符合规定,有违制度的做法进行整治。(2)建立与内部组织机构相对应的责任考核体系。固定资产制度建立并不是为了建立而建立,这只是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起点,在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之后就需要将其实行,要让每一个部门的职工都能够遵守所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所以,一定要建立起健全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控制度,在制度中对每一个岗位和个人的职责都进行明确的规定,再根据这明确的规定对人员的管理以及对资产进行监督,将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不仅可以让单位的人员对资产的管理更加重视,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力度。通过建立起与内部组织机构一致的责任考核体系,能够更加明确资产管理的思路,在行政责任中体现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的责任,实现责任、权利以及利益的统一。(3)设立资产管理指标体系。设立资产管理考核指标,并将这些指标作为是部门主管人员的一个指标,这需要与其他的指标一起进行考核。制度的建立,只有加上考核,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是如此。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包括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指标、制度遵循情况指标等等。事业单位本身就是在替国家的资产进行委托管理,事业单位的法人与国有资产所有者就是存在着委托与的关系,所以事业单位的法人作为者就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和考核,可是这也只是外部考核机制,在事业单位内部这还只能作为一个开端,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立以及内部组织机构人员的相关考核,本质上都是在对委托关系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在单位内部,将考核的指标进行细分,制定出总体目标以及局部目标,在单位内部利用局部考核目标进行管理监督,这样就可以通过实现局部目标来实现总体的目标。(4)对考评结果进行评价反馈,激励与惩罚并举。管理学中对岗位的设置具有严格地要求,需要按照责任权利统一的原则来进行设置,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单位人员的积极能动性,同时在经济学中还需要贯彻风险和收益对等的原则,这两项原则是需要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遵循的,这同时也要求资产使用管理者都能够承担起各自的责任,这样也能够获得相应合理的收益。所以,在进行了资产管理指标考核之后,需要再结合年终绩效考核,对部门中每一个员工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并将最终的评价结果及西宁反馈,肯定其中积极的行为,给予奖励,而对于消极的行为就需要作出一定的处罚。在委托理论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约束机制的同时还需要对人进行激励,让人能够不断改进,最终使得人的效用函数不断向委托人靠近。通过对考评结果的奖励和处罚,实际上就是对委托人进行激励和监督,从而控制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委托的风险,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亮华,胡兴华.浅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北京质量.2007(1)

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指标篇9

关键词:盐湖钾肥;内部经营;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123-01

企业内部经营考核体系作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建立科学的经营考核体系,是企业创建目标责任、建立激励机制的核心内容。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地处举世闻名的察尔汗盐湖,是亚洲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公司主营氯化钾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兼营光卤石、低钠光卤石及其它矿产品的开发、加工等。为了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从1999年开始实施以考核为中心的内部经营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法的应用给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使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1盐湖钾肥企业内部经营考核体系的内容

实行以考核为中心的内部经营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效益为中心,以内部经营承包的管理方式,从任务、质量、成本、节能降耗、安全、设备、基础管理及6S现场管理等细节入手,合理配置企业资源,调整分配关系,实现矿源、产品、员工的和谐与发展。采用和推行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建立既符合我公司实际又便于操作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一是公司各二级单位在公司授权范围内,依照公司有关规定开展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二是以董事会确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目标和公司年度《综合计划》为依据,通过分析、核算,确定各单位各项责任指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工段、班组和个人;三是指标确定后,全部纳入授权经营目标责任书中进行严格考核。内部授权经营管理有效地将各单位、工段、班组及个人的责、权、利真正统一起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公司的管理工作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一是把公司的责任指标由过去的行政性指标变为完全的经济指标进行管理;二是将各二级单位的行政性管理者逐步转变为经营者。

2盐湖钾肥推行企业内部经营考核体系具体做法

(1)合理界定二级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盐湖钾肥属资源开发型企业,构成公司最终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基本上由本企业生产。这样企业内部按照专业分工就形成了相互提品、相互提供服务的各二级单位,并明确各二级单位的权力与义务,①组织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权利;②劳动用工权;③人事管理权;④考核工资奖金分配权。

(2)健全目标责任体系。

在制定年度目标时,依据公司中长期规划、设计要求、历史最好水平和近三年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能量化的指标量化到人,不能量化的指标,细化到人,并层层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主要特点:①具有针对性;②可操作性强;③全面性:公司上至管理者,下至员工每人头上都有指标。公司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有工作内容的地方,就有考核指标;④强制性:指标确定签字认定后,一年之内不再改变;⑤严格考核,坚持原则,一切指标处在考核之中,一切指标处在监控之中,一切考核指标处在被考核之中,相互考核,一切考核者处在被考核之中。只有严考核、硬兑现,才能引起管理者和各级员工高度重视,才能实现公司预期的目的。

(3)建立激励机制。

一是公司对经营者的激励考核,经营者头上有自己的考核指标,主要有产量、质量、成本、廉政、安全、设备、基础管理等指标,对经营者业绩采取年考核的办法;二是公司对员工的考核,主要是公司根据每月各二级单位实现经营产品与考核工资总额挂钩,再与其经营责任指标完成情况共同考核兑现的经营形式,这个考核工资的总额由该单位经营者再根据自己单位考核细则进行核算考核分配。经营者不准在本单位领取任何形式的考核工资性收入,杜绝了过去经营者给自己发考核工资的现象。在分配形式上,根据各单位的不同情况,采取部分计件考核工资制(核出一部分考核工资作为工资基数,剩余的按计件考核工资制分配),无法量化采取计件考核工资制的单位,采取岗位责任制工效挂钩以及同岗同酬的分配形式。

3实施内部经营考核效果

内部经营考核的实施,给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产量、质量不断提升。

公司推行内部经营考核前,公司主要生产装置20万吨冷结晶生产线一直未能达产达标,在内部经营考核推行当年即完成任务。现公司氯化钾的生产能力已达到50万吨。考核前,公司产品平均品位一直在85%徘徊,考核后,产品品位连续超越90%、95%大关。产品产量质量迈上了新的台阶,基本上适应了市场需求。

(2)公司整体素质提高,外部形象不断上升。

①盐湖钾肥自上市以来,企业连续八年进入上市公司潜力股50强,盐湖钾肥进入上市公司综合业绩前30名,被权威机构评价为可持续发展实力强、经济增长前景看好的企业,成为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

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指标篇10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优越性;治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在推行经济增加值(eVa)的管理方式,国资委也准备对下属的中央企业采用eVa的评价体系。

一、经济增加值的涵义及计算

1.涵义

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简称eVa)是由美国学者Stewart1982年提出,并由美国著名的思腾思特咨询公司(SternStewart&Co.)注册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它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

思腾思特公司认为:企业在评价其经营状况时,通常采用的会计利润指标存在缺陷,难以正确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因为它忽视了股东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企业赢利只有在高于其资本成本(含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才为股东创造价值。经济增加值高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好企业。

2.eVa的计算

eVa的基本计算方法: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资本成本=(R-C)×a=R×a-C×a

式中,R:资本收益率,指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本的比率;

C:加权资本成本,指企业权益资本成本与债务资金成本的加权平均值;

a:投入资本,指所有者在企业注册资本的范围内实际投入的资本。

在eVa的体系中,资本收益率的高或是低并不能作为评价投资和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唯一标准,关键在于所取得的收益比资本成本是更少还是更多。一般情况下,当资本收益大于资本成本时才做到资本增值,当资本收益等于资本成本时视为资本保值,当资本收益小于资本成本时资本就发生了贬值。

二、经济增加值评价系统优越性

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存在两个缺陷:(1)没有扣除股本资本的成本,导致成本的计算不完全;(2)计算以会计报表信息为基础,而会计报表信息对公司业绩的反映本身就存在部分失真。因此,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无法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与传统的业绩评价系统相比,经济增加值评价系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1.客观反映企业经营业绩

经济增加值考虑了全部资本的成本,计算的是经济利润,而会计利润只考虑债务资本成本,将权益资本成本排除在外,无疑虚增了利润。经济增加值比会计收益指标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促进企业树立正确的成本观念,遏制企业不计成本盲目增资扩股,不断圈钱的欲望,有利于规范企业投资行为,谨慎投资,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以经济增加值作为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有助于更好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较准确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价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更好地协调各部门的行动

经济增加值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囊括了对发展创新、风险等因素的考虑。同时也涵盖了关于基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制度性的要求,企业员工的收益只有在经济增加值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才能提升,这就把员工利益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利益冲突,使企业内部上下朝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奋进。

3.促进技术创新

在现有的会计核算模式下,研发费用、无形资产摊销作为期间费用抵减当期利润,无疑影响经营者的当期业绩,所以经营者不希望把钱投到研究和销售推广上,其结果迫使经营者在项目投资时首先考虑其对会计利润的影响,而不是考虑以此带来的高于资本成本的收益。经济增加值把对研发费用、无形资产投资作为资产负债表中一种需要培育的新型资产,这些资产会在将来的经济增加值中相应摊销,从而鼓励经营者进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活动,促使企业经营者自始至终注重长远效益,通过技术创新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经济增加值在央企应用及效果

为进一步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促进中央企业层层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2009年12月28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2号令,以下简称新《考核办法》),自2010年1月1日开始执行。

与原《考核办法》相比,新《考核办法》的主要变化是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基本指标中的利润总额指标保持不变,eVa取代了原有的净资产收益率成为业绩考核的核心指标,并占到40%的考核权重。可以说,eVa指标的考核是此次修改完善业绩考核办法的重点,它意味着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从重利润到重价值的重大变化,即从今年的第三任期开始,全面推进eVa考核,实现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从战略管理向价值管理阶段的转变。这种改变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国内3年eVa考核试点工作卓有成效。国资委有关负责同志在2010年年初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指出,eVa考核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了3年,自愿参加试点的中央企业逐年增多,2009年已达到100户,超过中央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三。3年的试点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eVa考核在引导企业科学决策、控制投资风险、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等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中央企业全面推进eVa考核工作已经具备相应条件。

2.强化中央企业资本成本和价值创造理念的必要性。长期以来,中央企业的业绩考核体系主要以财务指标为主,而财务指标又以利润等绝对量指标为主,其结果是有些中央企业只注重账面业绩和经营规模等指标,忽视资本成本,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亏损了,国家、老百姓买单;盈利了,企业自己花,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采用eVa考核后,如果一个企业的eVa为负,即使利润大幅增长,也只能说明该企业在考核期内是“虚盈实亏”。因此,引导中央企业注重资本使用效率、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源.经济增加值的效用分析[J].广东经济,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