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十篇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十篇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56:00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篇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随之而来的企业并购、破产、重组等现象越来越多。同时,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加的因素也在增多,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绩效的波动上,所以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有着紧密的联系。关于经营风险,许多国外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能影响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对社会责任管理也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了新的风险管理模式[1]。但是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在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研究时,较少将企业社会责任考虑在内。所以,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影响,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尽管在国外实践中许多企业把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经营风险管理范畴,但是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在风险管理与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上[2],较少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近年相关文献发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分析上,通过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研究得出结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正向影响企业财务绩效[3-8]。大多数学者在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时很少结合企业其他指标,分析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而经营风险作为企业能否正常运营的重要指标,对企业社会责任、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三者关系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那么,企业社会责任是否会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产生影响?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两两之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以期能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的研究内容,完善现有的研究体系。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目前,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研究主要集中在与财务绩效关系的探讨上,而对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兼顾社会形象和公众利益,产生良好反馈效应的同时,是否能减少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这一问题研究较少。

企业风险种类繁多,直接研究企业风险比较困难。因此,国内外学者通过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特有风险、社会风险的角度分析企业经营风险与社会责任关系。HustedBw[9]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风险的关系,发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有较低的经营风险。mishraSetal.[10]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对特有?L险影响的分析,表明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减少风险,消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增加风险。无独有偶,杨艳等[11]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特有风险的关系,发现社会责任表现越好的企业,特有风险越低。这与mishraSetal.研究结论趋同。Boschbadiamtetal.[12]把社会风险当成企业经营风险中声誉风险的一部分,从社会风险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认为企业较好的社会形象可以对冲社会风险。

另外,从企业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一方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高公众对利益相关者的认可,积累相应的社会资本,降低企业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企业对外公布社会责任信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全面的企业经营情况,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基于此提出假设1。

H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风险与绩效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广泛研究的对象,尤其是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使得企业整体风险水平提高,导致公司市场价值降低[13]。所以,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认清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高效运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BowmaneH[14]在检验美国85个产业9年样本期间的方差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后得出风险与绩效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他发现财务绩效好的企业和财务绩效不好的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都存在负相关关系,经营良好的企业能够增加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另外,经营风险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影响企业财务绩效,从负债的角度讲,财务绩效较好的公司,其资产负债比例管控的也较好,流动资金留存较充足,进而规避风险、分散风险的能力也更强[15]。财务绩效不仅是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之一,也代表着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估,有利于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基于此提出假设2。

H2: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关系的影响

从2008年三鹿集团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致使婴儿得肾结石事件到2016年非法经营假疫苗使接种者无效免疫甚至死亡事件,使得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对于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其社会声誉扫地,甚至破产,社会责任的缺失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所以,在探讨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关系时,也应当考虑企业社会责任对二者关系的影响。

卢秀锋[16]指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能通过降低财务风险来提高公司绩效。该观点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思路。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一旦被曝光,其产品会遭到整个社会严厉抵制,大大增加了经营风险,降低了销售收入。相反,那些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无形中增加了公众对企业的好感,使得企业在更稳定的环境下运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扩大了企业品牌影响力,提高了顾客对其产品购买力度,增加了企业销售收入。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较好,可以降低经营风险,企业在较低的经营风险下运营更有助于提高财务绩效,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在经营风险和财务绩效之间起到部分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假设3。

H3: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削弱经营风险对财务绩效的负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考虑到一些非上市公司的数据信息难以获得,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12―2014年作为考察时限,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St和*St上市公司,数据不全与异常的公司,从润灵的644家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数据中最终选取了509家上市公司共1527个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企业社会责任数据来自润灵环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财务绩效和经营风险的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和excel统计软件。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通过搜集财务绩效相关文献发现,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是对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时选用较多的指标[17-18]。其中Roa=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反映了企业总资产获利能力和利用情况。而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不仅是衡量股东资金使用效率的财务指标,也是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epS=企业净利润/总股本,该指标越大,企业越有能力发放股利,财务绩效越好,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Roa和Roe反映企业资金运作回报能力,反映企业盈利的会计价值。epS从股东等投资者方面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本文选取Roa和epS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用Roe进行稳定性检验。

2.解释变量

(1)经营风险

现有文献对经营风险(Risk)的度量指标主要有:经营杠杆、应收账款比例、资本密集度等指标[19-21]。关于经营杠杆,杜媛等[22]在研究经营风险程度的度量方法一文中把企业经营风险分为经营收益波动性风险和亏损风险,她提出经营杠杆系数只能衡量企业亏损风险,而不能衡量企业经营收益波动性风险,用经营杠杆来衡量企业经营风险是比较片面的。所以本文用应收账款比例和资本密集度来衡量企业经营风险。应收账款比例=应收账款/收入,比例越大,企业营业收入中现金流含量越低,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资本密集度=总资产/营业收入,在不考虑资本性融资的情况下,营业收入不变,总资产大幅增加,使企业负债水平提高,说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大幅度下降,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因此应收账款比例(Reclrate)和资本密集度(Fixed)越大,说明企业经营风险越高。因为应收账款比例和资本密集度两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中的p值小于0.05,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所以为了便于进行回归分析,现把应收账款比例和资本密集度两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统一为一个指标来衡量经营风险,用字母Risk代表。

(2)企业社会责任

不同学者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做法不尽相同,本文采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权威第三方评级机构“润灵环球责任评级”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级结果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指标[23-24]。润灵环球评级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将上市公司分为22类行业,该评级体系分四部分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进行评价,每一部分根据重要程度赋予不同分值,总分为100分,其中整体性评价(m)30分、内容性评价(C)45分、技术性评级(t)15分和行业性评级(i)10分。所以其的社会责任评级报告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能较好地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

3.控制变量

考虑到重要控制变量缺失会给结果带来偏误,参照相关文献[4-5,17]的研究,本文主要设计了企业成长性(Growth)、资产流动性(LiQ)、偿债能力(DaR)、盈利能力(pRo)等作为控制变量。其中企业成长性(Growth)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示,资产流动性(LiQ)用流动资产比例表示,偿债能力(DaR)用资产负债率表示,盈利能力(pRo)用销售净利润率表示。表1列示了所有?量及其定义。

(三)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假设1―假设3,以财务绩效变量“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和每股收益(epS)”作为被解释变量,经营风险(Risk)和企业社会责任(CSR)作为解释变量,由此将待检验模型设定如下:

Risk=a0+a1CSR+a2Growth+a3LiQ+a4DaR+a5pRo+ε

(1)

Roa(或epS)=a0+a1Risk+a2Growth+a3LiQ+a4DaR+

a5pRo+ε(2)

Roa(或epS)=a0+a1CSR+a2Risk+a3Growth+a4LiQ+

a5DaR+a6pRo+ε(3-1)

Roa(或epS)=a0+a1CSR+a2Risk+a3CSR×Risk+

a4Growth+a5LiQ+a6DaR+a7pRo+ε(3-2)

在以上回归方程中,控制变量为企业成长性(Growth)、流通股比例(pSo)、资产流动性(LiQ)、偿债能力(DaR)和盈利能力(pRo)。a0为常数项,a1、a2、a3、a4、a5、a6、a7分别为解释变量和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如表2所示,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均值较小,说明样本企业总体上财务绩效较差。经营风险(Risk)标准差较大,说明变动幅度较大,样本企业总体经营风险管控较差。企业社会责任(CSR)均值不高,标准差较大,最小最大值差距较大,说明样本企业总体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情况不稳定。另外,财务绩效、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风险25%分位数、中位数和75%分位数都呈递增趋势发展,其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涨幅最大。

(二)相关分析

为了检验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对样本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双侧显著性检验对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样本企业的经营风险(Risk)与企业社会责任(CSR)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企业成长性(Growth)、资产流动性(LiQ)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DaR)、盈利能力(pRo)显著负相关。财务绩效(Roa或epS)与经营风险(Risk)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企业成长性(Growth)、盈利能力(pRo)、资产流动性(LiQ)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DaR)显著负相关。财务绩效(Roa或epS)与企业社会责任(CSR)在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三)回归分析

1.对H1的检验

如表4模型1所示,相对于经营风险(Risk),解释变量企业社会责任(CSR)回归系数-0.0113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做得越好,经营风险越低,即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经营风险有负向影响,这一结果支持H1。从控制变量来看,企业成长性(Growth)、资产流动性(LiQ)与经营风险(Risk)显著正相关,盈利能力(pRo)、资产负债率(DaR)与经营风险(Risk)显著负相关。

2.对H2的检验

如表4模型2所示,当财务绩效用Roa代表时,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为-0.0136,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当财务绩效用epS代表时,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为-0.1538,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经营风险降低可以提高财务绩效,这一结果支持H2,从控制变量来看,企业成长性(Growth)、资产流动性(LiQ)和盈利能力(pRo)均和企业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较高的企业成长性(Growth)表明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较高的资产流动性(LiQ)表明企业资产周转速度快;销售净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好,财务绩效越高。而偿债能力(DaR)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当资产负债率(DaR)较高时则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低,企业经营风险逐渐加大,导致企业财务绩效降低。

3.对H3的检验

表4模型3-2在模型3-1的基础上加入了两个解释变量之间的交互项,由于两交互项多重共线性值达到19(>10),因此对解释变量中涉及的交互项进行了去中心化处理,以避免多重共线性。此外本文对所有进入模型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了方差膨胀因子检验(ViF),结果显示ViF均小于2,可以排除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如表4模型3-1、模型3-2所示,无论财务绩效用Roa还是epS代表,经营风险(Risk)的回归系数都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企业社会责任(CSR)回归系数也都在0.01水平上显著为正,这又一次证明了前面的H2。另外,以模型2为基本模型,在模型2基础上加入企业社会责任(CSR)变量后(模型3-1),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回归系数变大了。若把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风险的交互项也加入模型3-2,不仅交互项本身显著,而且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进一步?大,这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和经营风险共同作用于财务绩效,且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有削弱作用。这一实证结果支持H3。

五、稳健性检验

由于变量的选择和取值将可能对结论稳健性产生影响,为此进行了以下敏感性测试,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替换净资产利润率(Roa)。由此对H2、H3回归分析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如表5所示。

从表5中的模型2结果可知,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为-0.0505,在0.05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负相关,与上文对H2研究结论一致。从表5中模型3-1经营风险(Risk)回归系数-0.0293大于模型2中的-0.0505,模型3-2中加入交互项后回归系数为-0.0006比模型2和模型3-1经营风险回归系数都大,也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风险与财务绩效的负向关系有削弱作用,与上文对H3的结论一致。

以上的稳健性检验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靠。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降低经营风险。社会责任表现好的企业,具有较好的社会声誉,赢得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降低企业经营不确定性,进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2)企业经营风险负向影响财务绩效。一般,较高的经营风险使得企业亏损增加,降低财务绩效。(3)企业社会责任能削弱经营风险对财务绩效的负向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通过降低经营风险来提高财务绩效。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篇2

1.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负债性与外部性。财产保险公司是负债经营,自有资本只占资产负债的很小部分,并且其净值越小、错误决策导致的公司损失就越小,公司就会越倾向于采用高风险的经营策略。

2.财产保险合同的不完全性。财产保险合同的不完全性使得公司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风险。一方面,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合同交易前后可能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财产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有限理性主义和事后机会主义,以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财产保险市场的不确定性得不到完全解决。

3.财产保险公司的委托关系。财产保险公司内部存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公司经营者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可能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在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和业绩评价机制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经营者更多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谨慎的经营原则。

构建科学、完善的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警系统

(一)建立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是防范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的有效保障,它能在可能危害公司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预先发出警告,及时找到产生风险的关键原因,从而采取有效地措施以避免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1.财务风险全方位预警机制。财产保险公司应当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管理、统一监测、分级监控”的全方位财务预警机制,在保监会和各财产保险总公司建立全方位预警部门,以分析公司面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时处理所接收到的预警信息,从而采取防范财务风险的各种决策和措施。

2.财务风险传导预警机制。传导预警机制按照行政区划可以在保监会驻各省(市)的派出机构和财产保险公司的省级分公司建立,并具体负责本辖区财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以及及时传导总公司和分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的各种决策和措施。建立与总公司相衔接的区域性传导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实行内外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反馈网络,不仅能有效地监督、管理分公司和抵制来自各个不同层次的干预,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导致的损失。

3.财务风险终点预警机制。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终点预警机制是对公司终点活动的监测预警,公司建立财务风险终点预警机制应在各分公司实施组织规划,以稽核部门为核心并由主管、会计和企划等部门联合参加,从而更好的与全方位预警机制和传导预警机制相配合,从而形成一套自上而下、全面有效的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和实现风险监测预警的动态循环,以促进公司财务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设。

(二)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系统建设

1.组织体系建设。财产保险公司需要成立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功能的实现,并通过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和会计统计检查制度等来确保预警系统的正常运作。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一般由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组成,还可能包括一定数量的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当预警监测指标处于基本正常或低度危急状态时,预警部门要提供相应的预控方案给决策层,由决策层下达给各职能部门执行,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财务风险预警管理部门由专门行使财务风险管理职能的人员组成,是具体实施监测和预警的牵头组织部门,对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负责。该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公司预警管理战略的要求来传导、落实和执行各项具体的预警措施,即监督和管理预警执行部门各项财务风险决策的实施情况、调查财务风险环境、整理分析财务风险信息,从而向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反映财务风险的具体情况,为财务风险预警决策提供依据。

财务风险预警执行部门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组织架构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制定基本的财务风险预警细则和办法、组织实施本系统的财务风险预警和管理活动,并及时向财务风险预警管理部门反映财务风险的实际状况。财产保险公司的其他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必须接受同级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的检查管理,并有义务积极配合其工作以共同促进保险市场的有序发展。

2.信息管理体系建设。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再加工发现异常变动数据,并及时传递到各相关管理部门,从而为财务预警系统提供充分的预警信息数据,使其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以降低财务损失。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应不断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子系统资源的共享和功能集成,以保障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

(三)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配套措施的完善

1.预警的财务风险及其采取的对策。预警的财务风险包括误警和漏警,它是预警结果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在高度财务风险状态下,财产保险公司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各指标的风险评价结果采取财务风险避免策略、合并或兼并策略和冒险策略等措施;在中度财务风险状态下,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财务风险抑制策略和分散策略来防范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恶化;在低度财务风险状态下,财产保险公司可有意识的采取财务风险预防战略和适应战略来防止和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在正常财务风险状态下,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财务风险准备与补偿战略,以增强公司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2.提高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一方面,通过加强公众的财务风险知识和风险意识,为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财产保险公司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依据信息技术建立上下配套的管理体制,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与内控水平和资金实力的匹配,实行严格的分级授权授信制度和内部稽核以规范经营活动程序,从而实现内控制度与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机结合。3.保持预警系统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并适度公示预警系统。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应在追求相对稳定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灵活可调整性,即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确定每个阶段的重点监测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补充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负债经营资产负债率

债务资本是一把“双刃剑”,与利润既有正相关关系,又有负相关关系。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也指出:在有效市场前提假设下,资本结构的变动会影响企业价值和企业的财务风险,债务融资方式相对于股权融资方式而言对企业更有利。本文分析了相关理论,并结合案例这件事上市公司实证分析,研究样本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否影响公司绩效和财务风险以及怎样影响公司绩效的财务风险,检验国外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适用性,对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aghion.Boloton(2008)认为企业利用负债融资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可以降低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但是同时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agrawal.a(2009)认为不论财务杠杆如何变化,企业综合资本成本都是固定的,因而企业的总价值也是固定不变的,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无关。allen.m.p(2011)加权平均成本取决于权益成本和负债成本,当企业用负债来减少发行在外的股票时,权益资本成本上升缓慢,负债成本平稳不变,而且比权益资本成本低,所以加权平均成本逐渐下降。当负债比例加大,权益资本成本加速上升,虽然负债在全部资本结构中比例增加,但不能抵消权益资本成本快速上升的影响,结果使加权平均成本下降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二)国内文献肖游(2006)从财务风险的特征、成因入手,提出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原则和程序。而关于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在结合之前研究的结果,引入了财务杠杆系数作为控制筹资风险的风险。吴井红(2005)认为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盈利有关。肖作平(2007)认为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和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比率有关。沈根详(2005)主要以权衡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资本结构与破产成本以及税盾效应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应该是资产负债率在60%至70%之间,大于百分七十,破产成本将急剧上升,超过了税盾带来的效应。刘星(2011)放宽了mm定理关于所得税率恒定的条件,考察了在中国特殊国情下所得税率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资本结构与所得税率成正相关的关系。

多数学者研究的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很少学者考虑到负债收益与财务风险之间权衡利弊的关系,本文研究是基于负债收益和财务风险之间权衡的关系,以期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理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企业负债规模越大,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也就越大相应地财务风险也就越大。企业的负债规模越大,要偿还的本金及利息就越多,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也就越大,因而其财务风险就越大。尤其是当企业经营不善时,到期债务的还本付息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会使企业破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企业财务风险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

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负债越多,则所需偿付的利息费用也越高。高的利息费用增加了企业可能因无法偿付债务带来的风险,故提高了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财务费用比率的高低也与营业收入密切相关,与营业收入成反比。如果企业具有较高的营业收入,则财务费用比率低,而其将具有较多的资金流用于偿还负债,因此财务风险也会相应较小。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2: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费用比率正相关

从理论上说净资产收益率(Roe)受三个因素驱动:资本回报率(RoiC)、RoiC与R的差异即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DFL),资产收益率(Roe)高的公司往往是因为资本回报率(RoiC)比较高,拥有着极高的经济商誉和较强的经济特许权,具备着较高的行业壁垒,往往不需要通过高的财务杠杆来获得负债收益,因为这样往往也会同时增加财务风险。而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不盈利,资本回报率(RoiC)低下,那么企业要偿还借款的本金及利息就会非常困难,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偿还债务的压力也可能使企业信誉受损,不能有效的再去筹集资金,导致陷入财务风险。盈利是支付长期本金利息所需资金的最可靠、最理想的来源。企业投资回报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其偿还债务的保障也就越大,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3:企业财务风险与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的研究样本为我国2011年浙江省在沪深两市a股的上市公司。剔除了以下特殊样本:(1)金融类上市公司;(2)研究期间内为特别转让和特殊处理的公司,以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过否定或保留等审计意见的公司;(3)净利润小于零,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4)数据异常的公司。最终得到12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的所有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以及新浪财经网上公布的各上市公司的年度报表。

(三)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本文的研究变量主要包括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即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本文用综合杠杆(简称DtL)作为评价指标。综合杠杆是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共同所起的作用,用于衡量销售量的变动对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影响程度,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财务风险越大。运用综合杠杆来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能综合全面的考虑到企业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综合杠杆等于财务杠杆乘以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的高低和企业的筹资风险有紧密的联系,财务杠杆越高,企业的筹资风险越大,因为高的财务杠杆往往会导致企业较高的筹资成本,导致企业偿债压力加剧,经营杠杆的高低与企业的投资风险有精密的联系,经营杠杆越高,企业的投资风险越大,因为高的经营杠杆往往要求企业投资的项目的净现值也要较高,一旦投资项目净现值不如预期,企业的经营就会遭受风险。(2)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即上市公司的负债经营效益,根据企业成长效益的指标,综合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共选取了3个解释变量来衡量上市公司的负债经营效益: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用DaR表示)。企业的负债经营效益首先要确定的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其表示公司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企业财务费用比率(用Fe/iFm表示),企业财务费用主要包括企业为负债经营所支付的利息费用,财务费用比率描述企业财务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是描述负债经营大小及效益的一个双重指标。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用Roe表示),描述企业在剔除负债效益之后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是企业资产对企业的收益最直接的贡献,描述企业的经营效益指标,结合上述两个指标,能很好的对企业的负债经营效益进行分析。(3)控制变量。财务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了上述提出的3个变量之外,还会有其他的因素,如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的管理效率等等。为控制上市公司其他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且基于数据的可取得性,引入企业的成长性(CiGR)、企业的所有制性质(ownSp)、企业的规模(SiZe)作为控制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企业负债经营效益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根据以上假设,建立模型如下:DtLi=β0+β1*DaRi+β2*Fe/iFmi+β3*Roei+β4*CiGRi+β5*SiZei+β6*ownSpi+Ui,其中,βi为待估系数,Ui为随机扰动项,i表示第i家上市公司的数据。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本文选取了我国2011年浙江地区在沪深两市a股的304家上市公司来研究企业负债经营效益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通过筛选,最终选取了127家上市公司共计127个样本的数据。样本数据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综合杠杆与资产负债率、财务费用比率和企业资产规模显著正相关,与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增长率成显著负相关,与公司的所有者性质关系不显著。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企业资产负债率、财务费用比率和企业规模显著正相关,净资产收益率与主营业务增长率也呈显著正相关,这可能对实证分析的结果的有效性产生影响。但是根据统计分析的原理,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0.8,一般就认为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从表中各相关系数值可以明显得出数据样本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不明显。

(三)回归分析为了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在回归结果中计算了各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各变量的ViF值都接于1,通常情况下,当ViF值大于等于10时,共线性才会在变量间显现,所以本文模型中的各个变量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另外,从表中可以得到,除主营业务增长率和所有制性质外,其他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均通过了0.0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可以发现:(1)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对其财务风险的影响最大,在1%(sig=0.00

四、结论

从本文分析结果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财务费用比率对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有着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而资产收益率对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代表着的是公司的资本结构,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水平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内,一个公司资本结构越高,获得的税盾效益也就越高,但是必须要承受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要在可控的财务风险水平下,采取合适的资本结构。公司的财务费用比例代表着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一个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越高,财务风险也就会相应降低,公司必须要学会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降低自己的财务费用率,这样就能其他条件的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财务风险水平。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代表着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公司的财务风险越低,这给我国的上市公司带来的启示是,要从根本上在保持一定盈利能力的前提下,同时也承受不过高的财务风险水平,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净资产收益水平,而要提高公司的净资产收益水平,必须引入优质资产,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能力,加强公司的营运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德芳、曾慕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6期。

[2]吴井红:《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初探》,《经济周刊》2006年第8期。

[3]肖游:《试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商业研究》2006年第13期。

[4]沈根详:《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风险》,《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5]刘新:《上市公司所得税与财务风险关系研究》,《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6]李春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6期。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篇4

民营企业是私人投资、经营、享受投资收益、个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其特点是: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由于我国民营经济起步较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才克服基础薄弱的劣势。现如今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体系的支柱[1]。但近些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营企业发展中不仅竞争越来越激烈,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财务风险已开始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财务风险客观存在,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且无法消除不可回避。按照财务活动可分为: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信用风险四大类。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与扩散机制大致可分为: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内部”是指企业内部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由企业决策、管理失误造成的财务风险。“外部”是指市场环境、国家政策、货币利率引起的财务风险。由于企业财务关系着企业各项财务活动,几乎每项财务活动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联系,因此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发生非常容易扩散,风险会通过关联资金,使相关企业和项目陷入风险中,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并且扩散过程中不相关的实体经济部门间,也可能发生财务风险扩散。企业财务风险扩散的构成中风险通常来源于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例如啤酒花事件就引发德隆集团财务危机,可见财务风险扩散性。只有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确保收益,避免企业蒙受损失。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把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建议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所有经济活动中,不同风险类型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程度不同。从筹资方面来讲,若企业因集资,导致债务数额过大,从而超出自身偿还能力范围,带来严重的预期罚息,企业运营无疑会受到影响,甚至会使企业面临破产。从投资方面来讲,投资是一把双刃剑,能够带来收益,但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投资风险是最大的财务风险,若投资回报小于负债利率或因投资周期过长,使企业发生资金周转不灵,造成企业亏本经营,盈余不足,无力承受债务,同样要面临破产的局面。并且近些年,民营企业投资规模和扩张规模越来越大,财务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多,且内容越来越繁杂,所以财务风险也随之提高,一旦财务管理不当,极易发生财务风险。然而,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大多不重视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有效性较差,管理方式十分粗放,且缺乏相关制度和规章,台账不健全问题十分突出,这十分不利于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寿命短和财务风险高有着直接关系。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企业财务风险的危害性,民营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站稳脚步,必须要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控制。首先,应尽快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制度能够为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提供依据,指明方向。另外,应构建动态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实时的财务管理控制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动态财务管理不仅能够保障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有效性,更实现了高效、精准,低误差的财务管理。另一方面,应加强财务监督,建设财务监督部门,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及制度执行情况,企业投资、融资活动进行监督,对每一个项目严格把关,保障财务风险控制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应构建风险应急措施,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应对和抵抗能力,避免财务风险发生时手足无措,无法应对。只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才能使企业处于良性财务环境中,才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三、结束语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篇5

1.1强化财务风险控防意识,降低财务风险。

针对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活动的特性,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风险。为了降低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风险,我国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控防意识的强化。以财务风险控防意识的树立、相关体系及制度的建立,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通过财务风险意识的强化,避免资金链断裂、财务负担过重等问题的发生,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造成的破产问题。通过企业对财务风险意识的强化,降低企业生存及发展问题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2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防体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针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控防需求、针对企业经营活动财务管理需求,现代企业必须加强财务风险控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针对企业财务风险控防管理需求就、针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财务风险控防重点与内容,以此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针对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问题、针对企业资金链及成本管理需求,现代企业在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防体系的同时,还应对相关岗位职责进行补充。以企业财务风险控防目的为中心,建立全员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明确各岗位工作内容及职责权限,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1.3构建科学的资本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中,资本结构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发展,我国企业必须构建科学的资本结构。根据企业资本构成及资本使用情况,确定企业风险控制要点,实现最低资本、最小风险、最大效益的投资目标。针对企业投资构成情况,调整资本结构及资本构成,以机动灵活为基础、以风险控制为重点,强化财务风险控制内容及执行情况的监控,确保风险控防目标的实现。

1.4建立资金链控制机制,降低财务风险。

在我国现代企业经营发展调研中,企业资金链断裂是造成企业破产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应建立资金链控制机制。根据资金链管理需求及资金筹措渠道,确定资金链控制、管理方向与内容。针对影响企业资金链通常的因素建立应对措施与控制机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例如:银行贷款运行项目中,企业应针对还款周期、利息等问题制定相应措施,避免贷款拖延等问题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及项目风险,保障企业经济效益。通过类似问题的对策制定与执行,保障企业资金链的通畅,减低财务风险的形成。

1.5强化财务决策验证,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在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中,财务决策失误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现代企业必须建立财务决策验证机制。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层所作出的财务决策分析与验证,保障财务决策科学性与可行性。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等问题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保障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受我国企业董事、老板一言堂现状影响,我国多数企业的财务决策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管决策问题,进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加快财务决策验证机制的引入与完善。针对财务决策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加强企业财务决策的验证与评价,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1.6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提高财务信息时效性,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在现代企业经营中财务信息滞后是造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是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策略制定与执行的重要因素。针对财务信息时效性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现代企业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与完善。利用信息技术为依托,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及经营管理工作中的财务信息时效性,进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实现企业风险控防目标。利用健全的网络管理体系及企业信息渠道的建立,实现扁平化信息渠道及分级信息管理体系,以此提高企业财务信息时效性,促进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

2强化企业团队建设,降低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篇6

关键词:金融体系财务风险防范成因对策

一、金融体系下财务风险与防范基本概念

所谓风险,是一种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指在一种不确定或者无法预计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种可能性损失。金融体系下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中种财务经营活动中,由于内部和外部各种金融环境的变化以及一些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金融因素的影响,财务经营主体所面临的一种风险。而这里所指的财务经营主体,主要是指企事业单位而言。金融体系下能够有财务经营活动状况的主要是指具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个体,而这些个体则是通过企事业单位的形式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讨论的金融体系下财务风险防范的主体就是企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在金融体系下的财务风险成因决定了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的必然性。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提出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为什么为发生财务风险呢?什么样的风险才算是财务风险呢?财务风险就是企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过中各种风险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微观和量化的风险。在很多情况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问题并不是由于财务自身出了状况而造成的,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更多的是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在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带来的问题。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因为采购成本过高,技术不到位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营销渠道没有打开导致销路受阻,公司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不完善出现管理混乱等等造成的企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风险。这种风险与财务自身并没有太大关系,更多的是产品、市场、管理等问题造成了财务的压力。财务只是以量化的形式,从价值的角度准确的表现了风险的大小,以及风险的影响程度等。企事业单位只有在经营过程中处理好方方面面,财务风险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族中从从根源上控制财务风险。换言之,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不仅仅是财务的风险,更是整个企事业单位的风险,它是和企事业单位的整体经营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金融体系下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

(一)各种自然因素对财务造成的风险

在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形成有各种原因,自然变化是最难琢磨和最难以控制的一种。因为自然界始终处在一种运动变化之中,这种运动往往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对企事业单位的经营产生影响。而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变化中,有些是规律化的运动和变化,比如一年四季的交替等等。但是有些运动和变化是难以预计的,而且是无法抗拒的,我们称之为不可抗力,面对这种自然规律运动变化时,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就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比如沿海城市每年夏季的各种台风,地震、洪水灾害、各种突发性火灾等等。季节性更替和气候变化容易造成很多企事业单位生产商品的淡季旺季,从而带来财务上的风险;而自然灾害更多的是对企事业单位造成灾难性的破坏,无论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自然影响因素,最终都将通过财务的形式反映出来,而这种财务反映的结果就是财务风险。

(二)社会因素对财务造成的风险

企事业单位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始终在不停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也会有明显影响,最终形成财务的一种风险。社会因素涉及广泛,包括国际格局的变化、国际关系以及国内政治发展形势、社会制度的变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宏观微观经济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改变等等,和谐社会因素的发展变化都会造成企事业单位财务在金融体系下出现各种风险。

(三)市场因素对财务造成的风险

市场是企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市场总是处在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市场供求关系随时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而发生的变化、各种汇率之间的差异与变动、价格水平的升降、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的调整以及市场上各种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与增加。

(四)企事业单位内部自身的各种因素影响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内部的各种管理模式以及对社会外界变化的应变机制也是影响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事业单位内部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造成了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活动的频繁化和复杂化,在对资金进行筹措、对资金进行投放管理、对活动资金进行合理运用等各个方面财务活动变得十分活跃,随着财务事件的发生频率加强,自然也就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增加。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事业单位所面临的一系列管理水平、产品销售能力、生产能力、员工工作效率等等都会给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新的风险。

三、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我们从以上几点的分析不难看出,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如何才能够做到有效防范与控制。可以从以下方面重点着手实施:第一、加强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能力,促进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收入,从而让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降低。第二、强调企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一旦涉及财务问题时要更加关注实质问题,只有牢牢掌控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与本质,才能够有效监督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从而做到不被表象所迷惑,能够及时而精准的发现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隐患,及时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确保将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第三、加大力度完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公开制度,从而做好群众监督管理,保证人力物力和财力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群众监督的有效性和严谨性。在监督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企事业单位每一次处理财务资金额度及涉及范围的大小情况而采用不同等级的监督管理。第四、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力度,出台各种对企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制度;第五、完善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有效防止内部管理失控的局面而引发财务风险。具体操作,可以根据以下内容完善:

(一)加强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能力,增加企事业单位经济利润空间

在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经营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也只有让企事业单位更好的盈利才能将财务风险控制到最低。所以,减少和防止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最好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其盈利能力。内部通过完善管理办法控制经营成本而间接提升企事业单位的利润空间,有效拓展企业的销售渠道和途径,将企事业单位的产品更好的推向市场赢得市场份额,通过技术研发增加企事业单位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争抢企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等等,这些方面的完善和提升都可以促进盈利而间接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降低。相反的,如果企事业单位如果无法增加经济利润,甚至出现难以维持正常运营,在运营过程中就会增加财务的风险。在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更多的是企事业单位经营情况的一种直观反映。在这样的情况下,防范财务风险最有效的办法自然是增加企事业单位的盈利能力。

(二)在金融体系下财务风险应该更加关注实质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可以更加有效的防止企事业单位在金融体系下发生各种经营状况,从而更加有效的减小财务的风险发生率。在我国的会计准则里虽然规定了企事业单位如何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方法,而且会计准则也针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概念和范围做了相对严格的界定,但是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因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很多企业总是因为各种客观或者主观原因而在无形中将一些财务风险扩大化,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无法控制。企事业单位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应该更加重视金融体系的核心本质,从根源上做好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从一定意义上讲,在金融体系下通过实质性的关注更容易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三)建立等级制财务的监督管理办法,做到有效及时的监督

企事业单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的将财务透明化,透明化的财务管理更加有助于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的透明化,应该根据财务涉及的范围及资金额度的大小而确定不同等级的监督管理机制,让政府部门或者相关机构参与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过程中来,至少企事业单位内部应该实现透明化,让更多的人群可以通过监督而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风险,从而做到及时防范控制。企事业单位在对外发生各种经营性活动时,财务必然会发生变化,让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或者范围内变得更加透明,可以减少各种不合理的经营状况发生。而且这种监督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公开,只是根据需要,让政府部门、社会机构或者企事业单位内部一部分群体参与进来,对一部分人公开,从而一方面确保了财务管理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一方面又可以起到监督作用,最终将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强化财务风险的防范作用。

(四)完善行业的各种准则和管理模式

在要求公司内部做好管理的同时,政府部门和社会行业也应该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会计准则,只有社会行业整体风气上去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才能更加可靠有效。毕竟,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发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只有整个社会环境信息的真实可靠,才能实现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社会建立合理而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公平公正的中介咨询管理机构、独立健全的外部监督和执法机构、合理而健全的会计准则等行业各方面共同行动予以有效保障。

(五)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的管理风险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升级

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完善和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被无限放大,从而让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难度增加,造成了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增加。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减少企事业单位因为内部管理方面的不足而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事业单位首先应该完善企事业单位治理机构。企事业单位治理结构是企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基础性的组织结构,它的完善与否预定了企事业单位组织整体效率和经营的风险,最终决定了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总体情况。因此,只有在一种良好的组织机构治理机制下,企事业单位按照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要求,进行合理的各种制度建设,才是防范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最基础的。也只有做好了这些方面的制度建设,才能更好的防患于未然,做到事前就将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降低。其次,做好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是企事业单位为了规范财务行为、处理企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企事业单位与相关利益群体的一种具体操作规则。一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发生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内容。最后,企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预防、转移机制。通过财务风险的预防、分散和转移而合理的为企事业单位自身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总而言之,在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在面向市场经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关键就在于企事业单位如何通过分析财务可能存在风险而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而且,金融环境始终在变,企事业单位所处的背景也始终在变化,这就导致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管理一日不能停,从企事业单位开始面向市场经营的那一天开始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它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就不可能一日停止。换言之,金融体系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是贯穿与企事业单位经营过程始终的,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必须加强金融体系下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先进.浅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

[2]梁文昭.浅谈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与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国际化与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

[3]孙殿文,王晓丹.优化资源筹集配置努力确保财务安全――集团化财务(资金)运作模式下财务风险防控问题研究[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

[4]赵永年,卢彬,吴春敏,于富珍,李虹.企业“走出去”财税、金融、政经等问题与对策――兼谈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J].现代会计,2013

[5]程学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148-01

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之中,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的不完善问题,导致企业在财务和相关工作中容易出现风险,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识别,不坚持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将会出现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类问题,进而使企业财务风险得到迅速地放大,进而产生对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资金和财务方面的影响,制约企业的发展,影响企业对资源和市场的有效利用。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环境和经济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独立面对市场和竞争方面越来越多地挑战,出现企业财务风险就成为一种必然,如果不控制此类风险,企业的资金和财务就必然出现困难,不但不能够使企业走向扩展和发展的通途,反而会制约企业现实与长远的进步,因此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研究。

1企业财务风险的本质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微观风险中重要的组成类型,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因为在企业融资或筹资过程中,因操作、政策、市场而产生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的根源是企业的负债经营策略,负债经营是企业利用财务杠杆,通过各类筹资和融资手段以负债的形式来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而实现扩大经营和市场占有,企业负债经营在合理条件下可以取得低成本、高收益的效果,而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造成企业经营情况、资本状况的恶化,给企业带来破产的风险与经营的负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当的企业财务风险是允许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和财务工作者要防范财务风险的积累,通过各类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来达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抵御,进而实现为企业迅速扩大市场、实现长期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危害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无法履行债务义务时,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各类资产将会以抵消债务的形式转移到债权人名下,这会对企业产生经营上的困难,甚至会造成企业的破产。企业破产对于企业来讲无疑是一种灾难,正常的企业经营将得到终止,企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将不会继续产生,同时企业破产对于社会来讲也是一种伤害,资源和资金在重组中会出现巨大的浪费,劳动力人力资源将会出现贬值,还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就业和稳定的问题。所以说,企业和社会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特别是我国企业,由于企业经营经验少、融资环境恶劣、负债率长期居高不下,这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财务风险。维护企业的经营,实现社会的稳定,应该从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控制好企业财务风险方面入手。

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的构建措施

3.1建立和完善企业全面的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制度性基础,新时期,要建立起企业全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组织,设立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机构,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3.2加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识别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特点,通过系统的方法、规范的途径和有效的测度可以做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企业应该完善财务风险的动态指标,通过指标的波动来预测企业财务风险。企业也可以利用动态Z指标模型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分类与警示,这样可以直观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财务杠杆的动态计量,要建立起动态的风险系数标准,及时调整各项风险的占比,以达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

3.3加强企业财务风险过程管理

企业应该从加强现金预算管理方面入手,编制现金预算、调整现金收支以更为规范的手段实现对现金的全面控制。企业应该建立起与资金流有关监督制度,根据社会经济条件和融资环境的变化来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还应该理顺财务工作的相关关系,使财务工作更为顺畅、清晰和透明,进而做到对企业财务工作全过程做到管理和控制,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3.4建立企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应急对策

企业应该在资金充裕的时候就开始着眼的财务危机应急对策的建设工作,企业应建立财务危机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财务危机管理小组,负责财务危机控制、财务危机处理以及损失评估等工作。财务危机管理小组应独立于各个职能机构,直接受企业最高决策层的领导,出现财务危机时应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处理机制,迅速设立统一和公开的信息方式,保证信息源头的唯一,以免因传闻和猜测使危机进一步扩大,在危机事件出现后及早举行新闻会,向企业内外公众介绍真相以及正在进行的补救措施。企业在发生财务风险后应该主动进行重整和补救的措施,企业可以采取企业财务风险危机重整的措施,对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债权人和整个社会经济都有重要的意义。危机重整既能制止企业经营失败带来的对社会财富的浪费,又能避免破产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又能减少因企业破产而失业的人数。

4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和财务工作中必然存在的风险,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伤害是企业主管和财务人员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的机制性保障。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工作要建立体系,要在制度和组织的基础上识别企业财务风险,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在更好地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同时,建立企业全过程、全方位财务风险的控制机制,以达到对企业财务工作和企业经营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18-20.

[2]卢文莹.金融风险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42-378.

[3]赵春菲,王统林,张宁.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86种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3-72.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篇8

关键词:预算;风险管理;电力财务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电力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电力企业已然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型企业之一。在电力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风险,传统的预算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而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电力财务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电力企业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概述

财务预算实质上属于对财务活动的规划,是电力企业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财务预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益。电力企业为了确保自身的收益,必须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不仅需要加强控制企业运营成本,还需要分析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一系列财务活动的可行性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在进行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预估财务活动风险,并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另外,财务风险在电力企业运营中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很多时候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因此,财务风险管理也应该在预算管理中有所体现。

作为电力财务管理中另一个重要的内容,风险管理贯穿于电力企业运营的过程,存在于企业各项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工作中。基于对电力企业运营性质的分析,电力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处理。其中风险识别属于风险管理的初级阶段,主要责任在于察觉与判断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这一阶段不仅需要识别出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风险,还需要将造成风险的原因以及风险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主要是根据风险识别得到的结果,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风险,降低风险造成的后果或延迟风险爆发的时间;风险处理是财务风险管理的终极阶段,主要指的是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控制以及爆发过程一系列工作的总结,为类似工作积累经验。

二、电力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通过对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在预算管理中参杂着风险管理的内容,只有将财务预算管理以及风险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提升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因此,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财务风险管理与预算管理的作用,从而提升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

基于对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的性质与目的分析你,两者之间存在共同的终极目标,即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正是由于这一共同点将两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财务预算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控制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风险控制措施,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尽可能避免企业因财务风险而造成经济损失,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风险管理可以算作预算管理中的一部分,贯穿于预算管理工作中,如果说财务预算管理是对电力企业财务活动的系统性规划,那么风险管理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说两者不仅最终目标相同,在行为上也相互结合,是电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必然的趋势与手段。

三、加强电力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电力企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的提升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帮助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加强电力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不断的完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是电力财务预算管理、风险管理实施的基础,是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在具体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不仅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范,提高电力财务风险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可靠性,同时还需要分析电力行业市场发展前景以及电力企业运营内外部环境,借鉴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出符合电力企业发展、适应时展的财务管理体制。基于完善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实现监督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功能,促进电力企业整体财务管理质量提高,为电力企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大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其管理水平与自身的素质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需要帮助财务管理人员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与预算管理意识,提高其具体工作的能力。具体培养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电力企业自身性质的特殊性,企业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拓展融资渠道、融资预算以及风险控制的能力,同时需要其能够在市场变化中敏锐的辨析风险,从而实现对风险的规避。第二,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工具,为电力企业重大决策提供依据;第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深入改革电力企业管理机制,改进现有的管理模式,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便利。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电力企业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只有加强对两者关系的分析,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不断的提升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完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与预算管理水平,为电力企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秋.浅谈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在电力财务管理中的关系[J].经济论坛.2012,26(2):125-126.

[2]张勇.简论电力财务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J].科技与创新.2014,36(20):99-100.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篇9

关键词: 酒店管理;财务风险;财务预警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是以酒店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其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监控和预报。酒店财务风险预警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预警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财务预警是度量某种财务指标偏离预警线而发出的预报,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准确预警财务风险的关键。

本文所阐述的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基于预测功能而建立的,它的建立可为酒店财务风险预测提供科学直观的基本预警方法及预警标准。有助于酒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高酒店财务管理水平。

一、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特征及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依据酒店经营特点确立的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及相关数值的集合。具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敏感性,一旦财务风险因素萌生,就能够在财务指标值上迅速得到反映;二是较强的预测性,它们是财务风险萌生时的先兆指标。而非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的结果指标。能预示财务风险可能或将要发生。

确立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财务数据与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反映财务及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不科学的指标体系会导致预测结果的错误及调整措施的不当,甚至给未来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二是系统性原则。从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人手。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检测酒店财务运行及经营活动状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必须能在实践中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易于取值、易于计算、易于预警。四是重要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根据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有侧重地选择、确定能够揭示酒店财务运行规律和如实反映重大潜在风险的指标。五是预测性原则。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该指标体系应有依赖历史财务信息分析预测未来的特性,能够及时预测到引发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的变化,及早提出预警。六是动态性原则。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不断更新的特性。其设计不仅能满足静态截面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财务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二、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基础财务指标及一定时期的基础财务指标预警数值组成。这些指标及相关的预警指标值能从整体上说明酒店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其主体指标应包括现金状况、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的预警指标及预警标准值(见图1)。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

酒店经营与其他行业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差异。正常经营酒店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现金管理在酒店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特点。其现金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基本现金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和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1)基本现金置存标准。该标准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基本现金置存的最低标准值。酒店应依据自身经营规模和财务活动要求进行确定。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当实际现金存量低于这个最低标准值时可能引发现金风险,应发出预警。

(2)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现金流入量除以现金流出量。表明酒店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有保障;小于1时,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流出量,持续下去,将引发财务风险。

(3)营业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现金流出量。营业现金流量是酒店整体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良好现金支付能力存在的保障。营业现金流量指数是对整体现金流量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现金支付保障基础较好;反之,表明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支付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营业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现金流出量具有刚性特征,因企业一旦取得应税收入或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保障。都必须及时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否则将受到处罚。因此,该比率应大于1。如果小于1,企业将不得不通过借款或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现金支出的方式来上缴税款,这势必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危害,增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机率。

(5)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应纳税款)/到期债务本息。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额是指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额度。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大于1,说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

(6)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它等于自由营业现金流量除以营业现金净流量。自由营业现金流量=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须追加资本性支出一到期债务及利息。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的保障,企业对其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2.盈利状况预警指标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篇10

摘要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经营中所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彻底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可能的。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本文就如何构建企业的财务监管系统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防范风险治理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经营中所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彻底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可能的。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而财务风险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必须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监管系统,保障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实现预期财务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经常有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历史情况表明,财务风险并非在一朝一夕内形成,而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时期,因此有必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信息反馈,在财务危机的萌芽状态预先发出危机警报,促使经营者及采取有效对策,改善管理,防止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以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与自身历史水平、同行平均水平、行业先进水平指标对比挖潜。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等各项财务指标及现金流量动态;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预付账款增加,成本上升。要分析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首先要切实做好财务风险治理组织系统。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治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治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熟悉到财务风险治理对于企业的作用。为了有效地监督与控制财务风险,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专门负责风险治理的组织机构,配备专职的风险治理人员,对企业风险治理整个过程进行总体协调与具体规划,集中处理和消除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财务风险。针对企业规模、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风险治理也不同,以大型企业的风险治理为例,在董事会下可以设立“风险治理委员会”,由风险治理部门主管及其他业务部门主管参与,专门负责日常的风险治理工作,并定期向董事会报告风险治理方面有关问题;在风险治理委员会下设风险治理部,它通常设有治理信息系统部、战略部和监控部,主要职责是负责风险治理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传递、报告等工作。同时,风险治理部门还应该与财务、研发、人事、数据处理等部门密切合作,各业务部门认真执行风险治理部门下达的指令,并向风险治理部门报告。

其次要切实做好财务风险治理信息系统。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FRmiS)是在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对企业各部门的日常业务活动的风险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和反馈,做出预警显示和提出应付风险的基本策略的一个动态风险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搜集企业风险的内、外部信息,及时、准确地识别,分析、预防和控制风险,做到有备无患,将风险损害降至最低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数据库、硬件、软件和人员四大要素。其中数据库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软件主要有数据库软件、通讯软件、分析软件等,人员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最终的风险决策。

再次要切实做好财务风险治理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数据,并加工、处理、分析,与预定的风险预警指标比较,度量某种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对不同程度的风险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决策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防范措施的系统。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是现代企业预测和防范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