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土地管理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04:52

最早的土地管理法篇1

关键词:北方西瓜地膜覆盖早熟栽培培育壮苗整地铺膜膜面管理田间管理

西瓜早熟栽培技术就是在不适宜的栽培季节,采用保护设施,选择适宜的条件进行栽培,以实现早栽植早采收的目的。早熟栽培多为冬、春季栽培,北方栽培西瓜在早春易受北方低温影响,前中期常因少雨而受干旱威胁,早熟栽培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利用塑料薄膜覆盖,形成适合西瓜植株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促使西瓜早熟。北方西瓜地膜覆盖早熟栽培经验如下。

一、培育壮苗

1.种子消毒

西瓜种子可能带有多种病菌,育苗前应进行种子消毒处理,方法如下。

(1)温汤浸种。将55℃―60℃的温水倒入盛有种子的容器中,边倒边搅拌,水量大约相当于种子体积的3倍。待水温降至室温,静置浸种4―6小时。这种方法可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但对种子内部的病菌不能彻底杀死。

(2)药剂消毒。药剂消毒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①用40%的甲醛100倍液浸种30―60分钟;②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50―70分钟。还可用福美双等药剂消毒浸种。种子消毒后立即用清水冲洗2―3次,并在常温下浸种4―6小时,使其充分吸水,然后洗净种壳上的粘膜杂质与药液,准备进行催芽。

2.催芽

把经过消毒处理并浸种的种子用湿沙布包好,外包一层塑料薄膜,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催芽,也可将种子与湿沙子按1∶1的比例拌匀后放入恒温箱内,上盖湿毛巾或纱布保湿。调节并保持育苗箱内的温度在28℃―30℃,24小时后大多数种子都可露白,即可选出播种。

3.育苗方法

目前生产中加温育苗的方式有三种,即电热温床、火炕育苗和酿热温床。苗床位置应选地势高、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营养土必须疏松透气、肥沃、无病菌、无虫卵、无杂草种子、保水保肥能力强、移栽时土坨不易破碎,并富含有机质。其配方为6份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园土,4份腐熟圈肥,捣碎搅拌,在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尿素0.5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硫酸钾0.5千克,混合搅拌并过筛。最好采用营养钵育苗,这样可以在定植时减少伤根,提高成活率。营养钵的种类有塑料钵、纸营钵、塑料薄膜营养袋,直径8―10厘米,装好营养土排于苗床内即可(营养土不要装的太满)。播种前两天苗床开始加温,晴天中午播种。保证适宜的床土湿度。覆土厚度不能太深或太浅,覆土太深出苗慢,太浅易出现幼苗“戴帽”出土现象。

4.苗床管理

(1)温度:从播种到出苗要求较高的温度,一般要求苗床内须达到30℃,以保证早出苗。出苗到心叶长出要求低温管理,床内气温白天为22℃―25℃,夜间为14℃―15℃。如此时气温过高,尤其是夜温过高,则易引起“高脚苗”、“徒长苗”。心叶长出到定植前7―10天,要求相对较高的温度,以促进幼苗的生长。这个时期要求白天苗床内气温为25℃―28℃,夜间为15℃―18℃。定植前7―10天,是炼苗阶段,要求幼苗逐渐适应定植环境的温度条件,管理上要使苗床温度逐渐降低。

(2)光照:苗床保护良好的光照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增加苗床光照的措施是早揭、晚盖覆盖物,即使在阴天情况下,白天也应揭开草苫子,以增加苗床的光照时间。

(3)通风:苗床通风可与苗床温度管理相结合进行。当苗床内温度达到所需温度时,就于背风处将苗床薄膜揭开数个小洞,让苗床内热空气散发出来,达到通风的目的。

(4)肥水:育苗期间一般不用追肥,但应及时浇水(前期以浇温水为宜),因加温苗床易出现床土落干现象。苗床营养土相对含水量保持在80%左右。一旦缺水,就会出现“僵苗”,即真叶变小现象。

二、整地铺膜

整地铺膜质量的好坏是地膜西瓜成败的关键,应具体抓好以下几点:

1.畦面平整

地膜的增温保墒效应,只有在膜面与畦面紧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一般在开春后,墒耕翻,耕翻后立即耙平整细做畦。由于地膜下土壤浅层(10―20cm)的温湿度条件好,西瓜主要根系的分布层也就较浅,以20―25cm为宜。瓜行畦面以整成圆头型最佳,因这种畦面与地膜紧贴最好。畦面要求光滑无大喀拉,无碎石和残留根茬,整好后立即覆膜。

2.膜紧贴畦面

瓜地铺膜大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铺膜后播种(或定植),另一种是先播种(或定植)后铺膜。

先铺后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覆盖密度(依地膜宽度而定)拉线开沟,沟深10cm左右,地膜通常在两边各留10cm埋入土中。铺膜时由两人把地膜随畦面延伸方向展开,再贴紧畦面拉直拉紧,同时由两人分别在两边把膜边绷紧埋入土中压实,两头也同时绷紧压实,压实后再在四边培土,并用脚踩实。先铺后种存在一定缺陷。播种式定植幼苗时往往因操作不慎容易破坏膜面平整,影响膜面的紧贴程度,从而降低膜面效果,所以在播种和定植时应特别小心。

先播种(或定植)后铺膜,可确保畦面完整而不受破坏。由于膜面紧贴,覆膜效果较好。但此法需播种(定植)与覆膜同步连续进行,需足够多的劳力。此外,此法的覆膜时间晚,低温升高略迟,所以幼苗出土或返苗时间相应也就晚些。先栽苗后铺膜要开膜口,掏苗后膜要铺平铺紧,比较费工。铺膜方法与先铺后播相同。

3.要选用适宜的地膜

北方要选用普通透明地膜(高压聚乙烯地膜),厚度为0.014±0.002mm,幅宽80―100cm。近年来,高密度膜(超薄膜)使用较快,此膜厚度为0.007―0.009mm。草地多的瓜地可用黑色膜或黑色银灰双色膜。

三、膜面管理

为持久发挥地膜的增温保墒效应,加强膜面管理非常重要。膜面管理能使膜面一直保持紧贴、密闭和光滑的最佳状态。春季刮大风时地膜容易上下松动,应随时检查,随时踩实压膜的四边,或在地膜上面压土堆或大土块。为了保持不透风、不透气,幼苗出土或幼苗定植后,应急时封好封死,并在以后随时检查,发现未封严漏气的应急时培土封闭。膜面上破洞漏气的地方,可补铺小块地膜或盖土封死。膜面要经常保持清洁、光亮,以便充分接受阳光,更好地发挥增温效应。膜面上有尘土时,等土干后用扫帚轻轻扫干净。播种的培土不宜过大,镇压防风用的土块或土堆在大风过后应及时去除。

四、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大部分与露地栽培相同,其特殊之处有以下几点:

1.减少浇水施肥

由于底墒足,保墒好,一般生长前中期不用浇水,果实膨大期需水量大,是否需要补充灌溉,则应视当时商情而定。地膜西瓜的施肥量一般可略少于露地西瓜,并一次使用(基肥)即可,后期可根据果实膨大情况和是否接二次瓜,灵活使用叶面喷施。

2.明压膜早垫瓜

整枝压蔓时在膜面上不能暗压,只能明压,以免茎蔓埋入膜下土中感病烂茎。幼果坐在地膜上时,应在瓜下垫土垫草,以免因膜面高温造成果实着地面而腐烂。

3.及早防治地下害虫

地膜下的土壤温湿度条件好,地蛆、蝼蛄等地下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比露地栽培要早且比较严重,因此应加倍小心,及早防治。

最早的土地管理法篇2

关键词:道路基层技术水平综合管理

在近几年的道路施工过程中,体会到先期控制工程质量,推广新技术,加强综合管理,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是十分重要的。道路基层的质量控制好了,就可以保证整个路面的质量,使道路工程质量等级达到预期目标。

一、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

施工队伍的技术素质,不仅体现在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上,而更突出的是各级人员均需具备不同层次的基础理论知识。道路施工的特点是线长面广,受自然及人为的干扰因素较多。在施工中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采用一些不太符合科学规律的施工方法,如倒排工期(按某领导特定日期为竣工日,将工程量从竣工日向前排,用此方法来完成政治任务);见缝插针,使质量不易控制。在施工现场,质检人员往往东奔西跑,加之素质不高,造成现场管理上的顾此失彼。另外,工程质量与施工操作者没有必要的相互制约关系,质检员与施工操作者也没有切实可行的相互制约关系(管理方法造成的)。再者,施工队大量雇佣民工,原来的操作者变成了管理者,造成了管理水平的降低。

根据以上种种状况,要提高工程质量,必须先抓好施工队伍的自身的提高,从自控自检入手,按不同管理及操作层次分别进行培训,使施工操作者都能撑握各自所需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路基工程师的选才,应当从有经验的工程师中提拨;对于民工,应尽量保持长期雇佣,如有可能,将技术过硬的骨干改为合同工。在管理上,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及管理保证体系,自上而下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应在施工现场设立由上一级管理部门管理的工地试验室。在此基础上,通过监理工程师的外部监督、监理,内外结合,全方位管理,以此来提高群体的质量意识。

二、材料的选择

由于出厂石灰质量不稳定,在运输、贮存消解过程中的方法不得当,石灰中有效钙镁的含量会有大幅度的降低,故应在临近使用前测定活性,并以实际有效钙镁含量为准,调整施工剂量。

采用磨细生石灰可取得较好的早强效果,也能避免有效钙镁含量的降低。西安公路学院曾有一组实验数据,他们采用西安的有代表性普通黄土,按轻型击实标准分别由磨细生石灰与消解熟石灰制备成相同配比的石灰土试件,在常温27℃与低温0℃养生条件下测得各个龄期的饱水抗压强度数据(见下表):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磨细生石灰不仅可以提高常温养生条件下的3d与7d龄期的早期强度,而且可以显著地提高低温养生条件下的早期强度,同时对后期强度也表现出增强的作用。采用熟石灰的试件3d龄期的低温强度为零,试件饱水时在2小时内全部崩塌。而磨细石灰土的强度为0.192mpa;7d龄期强度则比熟石灰土提高33.1%。根据这一试验结果,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磨细石灰,以提高石灰土类基层的早期强度,还可解决拌合(熟)石灰土时剂量不准的问题,达到降低消耗,提高道路基层的强度,确保工程质量。

另外,在实际中为提高基层的早期强度,在石灰稳定集料中可掺拌适量的水泥,即水泥结集料。具体方法是,在石灰稳定集料的最上层向下0-10cm范围内掺拌4%-6%的水泥,然后经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测定,可通过计算法确定。从理论上讲,水泥结集料的组成原则是密实的最大密度的集料,以水泥浆胶结并填充其部分空隙而成。因此,用水泥结集料提高道路基层的早期、甚至长期的强度是可行的。但应注意的是集料应具有一定的级配。而水泥最佳使用量可直接通过试验确定。据经验,当水泥含量为5%时,抗温缩、抗干缩的性能都较好;当水泥量为7%时,抗裂性反而降低;当水泥量为3%时,抗温缩性能急剧下降。因此,水泥结集料的水泥含量一般应以4%至6%为宜。

众所周知,土在筑路中是重要的材料。而在石灰稳定土中,土的性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灰土的强度随土中粘粒含量的增多和塑性指数增大而增大,并随土的pH值增大而增大;但随土中机质含量的增多而减少。因此施工中取土时应有所选择,取有利质量,又有利施工的粘粒含量多的,并最好是碱性的土为最佳。

三、注意石灰土类层材料的拌和均匀性

从近年施工中的教训和对早期损坏旧路开挖检验来看,多数质量不合格的原因是由灰土拌和不均匀引起的。由于离子交换是在石灰和土的微粒的接触上进行的,所以灰、土团粒越小越好,接触越紧密越好。因此“均匀度”就成为保证灰土强度最主要的施工操作要求之一。实践证明,集中场拌优于路拌,这是因为路拌时往往容易在层底残留素土层,而素土层中的素土块就等于“定时炸弹”,一遇毛细水作用后,就易造成路面的翻浆,而成为柔性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所以石灰土类基层材料拌和时应注意(人工拌和时)过筛和剂量,以及拌和的均匀性,否则质量无法控制,而且后患无穷。

四、压实标准及碾压效果

在谈压实标准前,先回忆一下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容重的基本原理,以及含水量与压实效果的关系。

我们知道,土在液限与塑限之间的塑性状态下,是无法压实的。因为塑性状态是指不管如何搓揉,土的体积不变,因此含水量在塑性范围内压实就要产生弹簧现象。土的含水量达到收缩界限时也是无法压实的,此时对土压实只能对土体起到破坏作用。当土的含水量较塑限略小时,即可以最小的功压实到最大密实度,但压路机重即压实功大时,可达到最大密实度的含水量小些,压路机轻即压实功小时,可达到最大密实度的含水量大些,对应所用的压实工具以最经济的压实遍数达到最在密实度的含水量,即称为最佳含水量,只有在最佳含水量时,才能得到最大干容重,也即压实效果最好。

以多大的击实功代表工地压实工具的有效压实状况,是确定室内试验法的关键问题。当压路机约为8-10吨时,葡氏(RoRproctor)规定了室内求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的方法。

击实筒内径10.16cm、高11.63cm,试样体积943cm3,以锤载25n、落高30.48cm,分3层击实,每层25击。则其单位击实功以mJ/cm3为单位时等于:

25×0.3048×25×3=0.606mJ/m3

0.000943×106

以前认为这样的标准试验可以代表现场压实工具的最佳压实效果,由此试验所得到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量称为最佳含水量。

随着压路机的加重,特别是重型压路机的出现,人们发现按原来试验所得的最佳含水量偏大,而含水量适当减小些则更为合适。此时若仍按原规定的压实遍数进行压实,可使土基达到更大的干容量,从而提高土基强度,减薄面层厚度,以充分发挥重型压路机的优越性。

为此,又根据一般重型压路机的最佳压实效果,修正标准击实试验方法,把锤载改为45.45n,落高改为45.72cm,分5层击实,每层击数扔为25击,这样其单位击实功为:

45.45×0.4572×5×25=2.754mJ/m3

0.000943×106

较原标准击实功提高了4.55倍。

最早的土地管理法篇3

关键词:水稻;旱育壮秧;技术措施

1选用良种

选择丰产性好、分蘖性强、抗病,抗倒、质优品种。

2旱秧苗标准

中稻宜用中苗。壮秧的形态指标:叶龄5~6叶,苗高15~18cm,带蘖1~3个,带蘖株率80%以上,第一叶鞘高度小于3cm,基部扁平,秧龄约30~40d。茬口矛盾大的地方可选用中大苗,叶龄5~7叶,中稻秧龄40d左右。

3苗床准备

3.1苗床选择应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质地良好、深厚疏松通气的菜地或水浇旱地做苗床,要求地下水位在30cm以下。

3.2苗床面积一般小苗(4.0叶龄以下)移栽的10m2左右,中苗(4.0~5.5叶)移栽的12m2左右,大苗(5.5叶龄以上)移栽的17m2左右。

3.3播前施肥播种前10~15d,每平方米苗床施入腐熟农家肥20~30kg,硝酸铵40~50g,过磷酸钙100~150g,硫酸钾(或氯化钾)20~30g,硫酸锌3~4g。按耕翻施肥碎土的程序进行,再翻锄3次(深度为10~15cm),将所施肥料与10~15cm深的表土充分搅拌均匀,否则易产生肥害。

4种子处理

4.1晒种选择晴天晒2~3d。

4.2种子消毒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种衣剂拌种、温汤浸种等。

4.3浸种经过消毒的种子,如已吸足水分,可不再浸种,未吸足水分的,在播种前仍需浸种,稻谷吸水量达到谷重的30%左右时,就能正常发芽。

4.4催芽催芽要求早、齐、匀、壮,可用塑料薄膜、木桶等进行,先加50℃左右温水预热15~20min,然后加覆盖物,使谷堆温度保持在35℃~38℃,破胸露白即可播种。

5播种

5.1适期早播适期早播秧苗素质好。特别是旱育稀植栽培主要是以分蘖成穗增产,更应争取有较长的有效分蘖时间,所以必须适期早育早插。播种期要根据种子发芽最低温度、秧龄和插后秧苗成活最低温度三个生物学指标来确定。中苗的秧龄期30~35d,成活温度为13℃,而大苗的秧龄期40~45d,成活温度为14℃。而发芽的最低生物学温度为10℃。而床内温度为6.2918+1.0445χ(χ为当日平均气温)。因此,当温度6℃时可作为安全播种的气象指标。全省各地均可在4月播种。第一、第二积温带,4月1~25日;第三、第四积温带4月15~25日。

5.2适当稀播稀播能育出壮秧。但在实际生产中,秧田播种量普遍较大。播量标准:手插中苗(3.5叶龄),每平方米播90%,播以上发芽率的湿种280g,干种225g;手插大苗(5.0叶龄),播湿种190g,干种150g。机械插秧,必须加大播量,每盘播湿种120g,干种96g。

5.3播种方法苗床应浇足底水后播种:为准确掌握播量,人工撒播应按床定量播种,按每床面积一床一床地称量。为下种均匀,做到不留空地,不重叠,把每个苗床的种子分2次播种。第一次播70%,第二次用剩下的30%找匀。播种时最好选择晴天。有条件的最好用苗床播种机或播种器播种。播完后,要用平板锹或特制的压种器把种子均匀压人土中,使种子三面入土,一面朝天。为防止农具沾土,可将塑料布铺在床面上进行。苗床压种后覆土盖种,用筛子筛覆土或用手均匀撒覆土。覆土厚度以盖严种子为宜,一般为0.5cm,不能超过lcm。

5.4化除及防治地下害虫每平方米用呋喃丹4g和二嗪农0.3g或杀草丹0.4~0.6g,兑水1kg喷施,防治地下害虫和化学除草。

5.5盖膜方式一般可采用平铺薄膜和低拱架盖薄膜的方法,低拱架盖膜法是用竹篾搭起高20~30cm的拱架,然后盖上膜。

6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的重点是温度和水分。

6.1温度管理播种—齐苗应保温保湿,促进齐苗。低于35℃一般不要揭膜,高于35℃,应揭开两头通风降温,以防烧芽,但在下午3~4点后要及时盖上。齐苗1~1.5叶:应开始降温炼苗,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揭开部分,保持膜内在25℃左右,3点后要盖上。1.5~2.5叶:是控温炼苗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性立枯和青枯病的危险期,要经常揭膜通风,晴天可从上午9点至下午4点,使床土干燥;阴天可开口通风,膜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

6.2水分管理播种至现针前,以保温、保湿为主。

现针后,严格控水,促进根系下扎,早上揭膜,傍晚盖膜,进行炼苗。

2叶期即可揭膜。一般晴天下午揭,明天上午揭,雨天雨后揭。

揭膜后.若秧苗发生立枯病,发病区每平方米苗床再增施50g壮秧剂(叶面无水株时均匀撒施),然后浇水,可有效防治病害;另外如出现脱肥,每平方米秧床可用硫酸铵或硝酸铵20~30g,兑成10%的溶液喷施,施后喷清水举重洗苗。

揭膜至移栽前的水分管理。一般在出现秧苗叶片早晚无水株或早晚床土干燥或午间叶片打卷时,选择傍晚或上午喷浇水一次,以3cm表土浇湿为宜,但对土壤不太肥沃,较板结的秧床,以每次浇透水为好。

最早的土地管理法篇4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64-1

1选地深耕与栽种

种马铃薯最好选择土质肥沃,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中性土壤或沙壤土,盐碱地或地势低洼的粘重地块均不宜栽种马铃薯。茬口的选择也很重要,不要重茬,一般前茬以豆类,小麦、瓜类较好,其次是玉米,谷茬。

马铃薯的根系分布和块茎的形成都在疏松的活土层中,一般活土层越厚、根系就越发达、越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是马铃薯丰产的重要条件。

马铃薯的栽种方法有以下几种,以吉林省为例:

第一种:将土豆栽子点在原垄沟内(有的为了引墒先趟一犁),随后滤粪,破旧垄合成新垄,压磙子保墒。第二种:豁垄台开沟点种,滤粪,用犁趟或拉子覆土,压磙子保墒。第三种:多在城郊蔬菜区,采取畦田挖埯或刨沟种,质量好,活土层深、种法比较细致。第四种:秋耕地起垄或种老沟。

上述几种方法以后两种比较精细,点老沟或豁台种,主要缺点是耕层不能加深、活土层浅,因而产量不高。

近年来,一些地区还采取深趟沟加深松土“或一沟两犁”加厚活土层的耕作方法,效果都比较好,增产幅度为10%左右。

2施肥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每亩增产1000斤块茎,需增施氮素5.5斤,磷素2.2斤,钾素10.2斤,可见马铃薯需要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较少,氮肥充足能使马铃薯提早出苗,促进茎叶生长繁茂,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块茎中的蛋白质含量;钾肥能促进各种酶的生化作用,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促使植物生长健壮,薯块膨大,增强抗病,抗退化能力;磷肥能促进植株生理过程正常进行,提高块茎品质和耐贮性,施用铜、锰等微量元素,有延缓茎叶衰老和抗倒伏的效果,并能增强对疫病的抵抗力。

根据马铃薯需肥的特点和多种肥料元素的作用,在施肥上应掌握合理搭配、科学施用,播种时以腐熟的有机粪肥为主,其中腐熟的猪、羊粪最好,肥分高,肥效持久,增产显著。施用量每亩3000~5000斤为宜,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增产效果更大。在黑钙土上试验,亩施有机肥1500斤,加硝铵20斤,增产14.8%,亩施有机肥2000斤,加施硝铵20斤,可增产24.8%,而单施效果较小。

3种薯处理

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要认真做好种薯的处理。

严格挑选种薯,剔除病、烂、梢形薯,留用健薯,然后困种。

一般在播种前20~25天,将困种的种薯从库房内取出,再经过细心挑选,然后放在阳光充足,温度12℃~15℃的温室或温床,摆三、五层,白天晒,晚间盖好,防止霜冻,称为晒种。每隔5~6天上下翻动一遍,等薯块上的芽子长的黄豆粒大小,变成绿色粗壮芽时就可以切栽。在同样栽培管理条件下,晒种比不晒种的马钤薯早出苗5~6天,增产显著。

4播种

在马铃薯栽培中,播种是很重要的一环,其中以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保全苗尤为关键。

4.1时间

根据群众多年的经验,北方马铃薯播种适期,以吉林省南部为例,南部和平原地区,以清明到谷雨为宜,北部和东部丘陵山区,以谷雨到立夏为宜;从土壤温度看,只要耕层10厘米土温达到7℃~8℃时,就可以进行播种。

4.2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的特性、水肥条件来确定,一般行距为1.8~2.1尺,株距为6~7寸,亩保苗5000株左右为宜。另外,为了做到苗匀,避免空埯缺苗,可以采用带尺播种,即播种时带一株距尺棍进行等距播种,效果很好。

5田间管理

马铃薯是中耕作物,播种后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才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发育。

5.1出苗前适时耢地

栽种马铃薯一般覆土比较厚,在发芽出苗前气温和地温较低,而草籽却已发芽,此时用木拖子拖一遍,则有利于消灭杂草,提高地温,但必须掌握火候,在马铃薯幼芽离地面尚有1~2寸时进行,过晚易伤苗,过早则不易起到灭草的作用。

5.2抓紧中耕、铲趟培土

一般地块应进行三铲三趟,第一次在拖地后3~5天趟地,有耕地习惯的地区,可以先用三齿或七齿耘锄耘一遍,或铲一遍,然后趟头遍,这次趟地要求深趟浅培多坐土,为以后趟地培土打下基础,为了防止第一次培土压苗,一般在犁旁带拉棍,并将垄顶拉平,以利于出苗保苗。当苗出齐以后耘第二次,开始铲头遍,铲后及时趟第二遍。在现蕾期耘第三次,铲第二遍,接着趟第三遍,这次趟地要求高培土,可在铧子上加大草把,趟成四平头垄,为后期排涝和防止晚疫病创造有利条件。田间铲趟作业都应在开花前结束。

5.3适时浇水

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量大,特别是进入现蕾期,植株对水分的要求逐渐增多,开花盛期也是薯块开始进入膨大盛期,需要水分最多,如水分充足就能获得增产,因此,有水利条件时,应根据土壤墒情,在现蕾到开花期间,浇1~2次水,并及时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6适时收获

最早的土地管理法篇5

关键词:樱桃;大棚;栽培技术

1园地选择

樱桃园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不易积涝、土层深厚、土壤透气性好、保水力较强、pH值为6.0~7.5的沙壤土或砾质壤土地块。樱桃是喜水果树,建园时要充分考虑水源和灌溉条件,把园地选择在离水源近,有水浇条件的地方;同时,樱桃成熟期集中,耐贮性较差,因此,要把园地选择在离销售地近、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2品种选择

大棚樱桃设施栽培品种应以需冷量较少的早熟品种为主,如红灯、早大果、芝罘红等,也可在以早熟品种为主的前提下,适当选择优良的早中熟品种,如先锋、美早、意大利早红等,以延长上市期。

在选择主栽品种的同时,要配置好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或接近、授粉亲和力强、丰产、优质的授粉品种。授粉比例为1∶4。宜隔2~4行主栽品种栽植1行授粉品种。

3栽植

樱桃栽植一般分冬栽和春栽2个时期。在冬季多风、干旱的地方,冬栽苗木易失水抽干,成活率降低,因此,可春季栽植。春栽宜在土壤化冻后至苗木发芽前进行,一般以3月上中旬最为适宜。

大棚栽培樱桃,一般要进行合理密植,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株行距宜采用4m×4m,或4m×5m,栽植510~630株/hm2,为了增强大棚的采光性能,宜采用南北行向。

4扣棚

大棚樱桃设施栽培投入大、成本高,为了缩短回报周期,实行设施栽培樱桃的树龄最好在5年以上,产量稳定在7500kg/hm2左右时进行。

樱桃的低温需求量一般为7.2℃以下1440h。一般休眠早的地方,扣棚早,采收早,有利经营销售。以早销售为主要目的时,可在12月开始扣棚。

5棚室管理

5.1温湿度调控

5.1.1温度调控。①大棚增温:主要是棚内配备电暖气设备,或利用酿热物提高土温,促使气温升高。常用酿热物主要是鲜马粪和鲜厩肥等,施入土壤中酿热。②大棚降温:天气晴朗、光照充足的中午,大棚内的温度高于樱桃生长的最适温度,必须通风降温,主要采取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2种方法。③大棚防冻:可采取棚外盖草帘、寒流期间棚内加热水、霜冻前棚外熏烟等方法防止冻害的发生。

5.1.2湿度调控。①空气湿度: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太大时,可采取通风的方法降低空气湿度;但应以不影响棚内温度为准。也可升高气温以适当降低空气湿度。棚内相对湿度为100%时,温度每升高1℃,相对湿度降低5%;在5~10℃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相对湿度降低3%~4%。②土壤湿度:大棚内土壤湿度可通过控制灌水的措施调节。大棚内灌溉宜采取分次轮流穴灌的方法进行,以免因灌溉引起棚内空气湿度增加过大,或因灌溉大幅度降低土温。

5.2花果管理

5.2.1疏蕾疏果。疏蕾一般在开花前进行,主要是疏除细弱果枝上的小花和畸形花,每花束状果枝上保留2~3个饱满健壮花蕾即可。疏果一般在生理落果后进行,要把小果、畸形果和着色不良的下垂果疏除。一般1个花束状果枝留3~4个果即可,最多留4~5个。

5.2.2促进果实着色。①摘叶:在合理整形修剪、改善冠内通风透光条件的基础上,在果实着色期将遮挡果实浴光的叶片摘除即可。果枝上的叶片对花芽分化有重要作用,切忌摘叶过重。②铺设反光材料:果实采收前10~15d,在树冠下铺设反光膜,增强果实的浴光程度,促进果实着色。

5.2.3防止裂果。①稳定土壤水分状况:在樱桃果实硬核期至第2次速长期,要使10~30cm深土壤的含水量稳定在12%左右。②采收前喷布钙盐:采果前每周喷布1次0.299%氯化钙液,共喷3次,能增加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裂果率。

6撤膜后管理

最早的土地管理法篇6

紫菜薹播种育苗的时间应从严把握。如播种过早,软腐病、病毒病发生严重,容易“翻蔸”;播种过迟,病害虽然可以减少,但是由于生长后期温度降低很快,植株生长速度变慢,从播种至采收的时间延长,有效采收期变短,致使产量下降,也达不到早上市的目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播种期以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宜。近年来,由于紫菜薹早上市的价格较高,不少菜农为了抢高价钱,将播种期提早至8月初甚至7月下旬,结果经常因死株多而遭受很大的损失,加上此时正值各地高温干旱季节,管理难度大,因此,菜薹早上市应从选择早熟品种入手,不应采用中熟品种提早播种的方法。

2.播种育苗方法

①苗床准备。用于紫菜薹播种苗的苗床,应选在通风凉爽、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段。播种前15~30天进行翻耕炕土,播种前再耕耙1~2次,以达到土壤松软的目的。播种前最后一次整地时,按每亩施人畜粪尿、最好是猪粪尿1500千克或进口复合肥100千克做基肥,如果苗床土比较黏重,每亩还应施用充分腐熟的厩肥5000千克,将肥料均匀撒于土表后再翻入表层土中。

②苗床规格。苗床的长与宽,各地规格不尽一致。但为了操作管理方便,苗床面积一般为1.7米2,保证床面宽1.2米,床长则视排灌和走道的需要而定。少雨、地下水位低的地方沟可以浅一些,湖区多雨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畦沟深需在20厘米以上。畦开好后,将畦面整平,但不宜将土整得太细,以免浇水后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

③播种。育苗一般都采用撒播方式,每亩用种量0.8~1千克,约供20亩大田种植。播种后用浅齿耙轻轻耙1遍,将种子耙入土中,切忌覆土过厚(以不超过1厘米为好),以免造成出苗困难。覆土后浇足水,盖上遮阳网。

3.苗床管理

①浇水。播种后,如土壤水分适宜,3天便可出苗,应注意及时将遮阳网揭掉。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则应及时浇水,以保证出苗的需要。出苗之后,要根据幼苗生长情况进行水分管理,如幼苗子叶发暗,表明水分不足,须马上浇水;如幼苗脚高,子叶色浅绿,则应控制水分。需要浇水时,要一次浇足,不要反复浇。

②追肥。育苗期间一般应追两次肥,第一次追肥于第一片真叶长出时进行,第二次追肥于第二次间苗后进行。追肥可用腐熟的稀薄粪水,也可用尿素对水结合浇水进行。

③间苗。间苗是培育壮苗的技术措施之一,一般分2~3次进行。第一次间苗在第一片真叶期,将过密处的苗间掉一些;第二次间苗在3叶期,间掉部分拥挤苗;第三次间苗在定植前5天进行,间掉拥挤处的弱苗,并注意去杂,最好按5厘米的间隔留苗。不间苗或留苗过密,会育成高脚苗,定植后不易成活,对以后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间苗时应将有毛的、颜色及形态不正常的劣苗、杂苗拔干净,并结合进行除草。

④病虫害防治。紫菜薹出苗后,黄条跳甲为害特别严重,随后可能发生菜螟、菜青虫和小菜蛾等害虫,有时还有蚜虫,应随时注意观察,及时防治。

最早的土地管理法篇7

【关键词】新疆克拉玛依;枣树;矮化密植;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对于枣树的种植环境,一般冬季气温必须要高于-20℃,而对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冬季温度最低可能会达到-35℃~-45℃,这种环境中在常规情况下无法种植枣树。为了能够提高新疆克拉玛依地区枣树的高产种植,笔者将对多个枣树品种进行实验研究,根据枣树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因素来调整传统的栽培管理模式,采取矮密早丰产栽培管理技术,以此来提高克拉玛依地区的枣树栽培成活率、产量以及经济效益。

1土地要求

1.1栽培土质

枣树栽培的土质中的含盐量需要小于0.3%,而栽培区域的低下水位最好地下1m左右;选取的栽培环境需具备良好的灌溉环境,土壤最好以壤土或者沙壤土为最佳,在种植前需要对栽培区域进行深翻,施基肥(一般可施用45~75t/ha2厩肥)。

1.2栽前准备

为了能够适应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栽培环境,笔者尝试采用“矮、密、早”原则。由于本地区冬季气温极低,为了提高培土的防寒效果,最佳株行距应该保持在1~1.5m×1.5~2.0m,而每株的种植密度最好为3400~6500株/ha2;若嫁接部位较高,则可采用开沟栽植技术(这样过冬时培土保温),若嫁接部位较低,则可采用平畦栽植技术(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表土的养分);植株的树坑大小一般在50cm×40cm为宜,而挖出的表土与底土需要分开堆放,其目的是在植苗时需要在坑低垫上10cm左右的虚土以及在放苗后用于封土。

2栽培要求

2.1选择优良品种

笔者在实践研究中,在品种选择方面充分考虑了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因素,进而选择早熟以及利于鲜用、制干的品种,例如:骏枣、壶瓶枣、灰枣、胡杨枣、圆枣等。

2.2假植

将枣苗运至种植地后若不马上种植,则需要采取假植措施,以此来保存枣苗的生命力。在假植时可将枣苗摊开在土沟里(土沟的深度一般在5cm左右),然后浇灌适量的水,盖上湿土并将其踏实,这样可使枣苗的根系能够密接土壤,充分吸收水分;在假植期间需间隔4d浇一次水,水量以保持土壤呈泥浆状为宜,这样利于恢复枣苗的根系[1]。

2.3枣苗定植

枣苗定植时间一般选择温度上升至10℃左右为宜,而在克拉玛依地区大概在每年的4月下旬左右。定植前的开沟主要根据种植地势采取南北方向(这样利于透光、通风),沟宽为55cm,沟深为45cm,在开沟后可酌情给予浇少量水,然后回填沟面(但是需保持20cm的沟深),然后在沟的中心放线,株距保持至1.0m,而行距则保持在1.5m,使用白灰标明定植点(一般采取“品”字形打点),然后在定植点上挖坑(大小50cm×40cm为宜);在定植前需要将枣苗从假植沟内刨出,以10株为一捆从其根颈部进行捆绑,另外在离根颈部55cm处再次捆绑一次;对枣苗实施催根,将枣苗的根部侵泡在aBt3号生根粉溶液在中,在侵泡过程中需注意不能将根颈以上部位置于溶液中[2];在定植坑内先垫上10cm左右的虚土,土堆形状呈馒头状为宜(即:中间高四周低),将枣苗利于坑中并将根系理顺向四周散开,然后使用细土将根部压实,最后再使用表土进行封坑,封坑土壤的高度应该达到原土印以上约15cm左右为宜,将封土周围土壤踏实。

3栽植后的管理

3.1铺膜和截干枣

在枣苗定植后需要铺设地膜,其主要作用是保持地温、保墒以及减少生长杂草,进而保证枣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另外,在春季需要对高杆枣树进行剪截,以此来减少蒸发水分,但是在剪截时位置应该选择在嫁接茬以上20cm处为宜,若太矮或者太高都会对枣树的产量产生影响。

3.2定期灌水

在枣苗定植之后需要及时给予灌水且需灌透水,浇水时间一般在定植后30d左右,每间隔一周浇灌一次,之后视土壤湿润程度浇灌即可;若种植地为重盐碱地,则需要增加前期浇灌量,进而预防盐碱对枣苗的损伤;在盛花前期和幼果膨大期需要分别浇灌一次,这样可预防因干旱而导致生长水分不足而引起花、果掉落现象[3];而导致每年的9月下旬则需停止浇灌,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壤的抗寒能力,进而达到土壤合墒,方便培土过冬。

3.3科学施肥

在枣苗定植成活之后,在当年需要施2次肥,第一次施肥在初花期,第二次施肥在幼果膨大期;枣树施肥主要采用穴施,具体方法为在距每株树体约30cm处施入6~8kg腐熟农家肥,幼果膨大期施肥采取刨开培土穴施有机肥方法,一般施肥量为4~6kg/株;除上述几个时期以外,分别在每年六月中下旬和八月中上旬追加一次有机肥。

3.4除荫与摘心

在每年的五月份,植株萌芽及生长期,需要及时清除砧木部分所萌发出来的枝条,以此来减少对嫁接枝的生长发育;在定植的第二年(即:平茬第一年),每株枣树可保留2个萌条,而当根系发达且呈丛状时可保留3~5个萌条[4];为了有效控制植株的生长发育营养需求以及促使枣树开花、坐果、早熟,需要在定植之后第二年及以后生长过程中的盛花期(六月中下旬)对萌株主枝进行打顶,果膨大期(八月中上旬)对侧枝进行打顶。

4病虫害防控措施

目前,新疆克拉玛依地区枣树病虫害主要为红蜘蛛、梨笠圆盾蚧、大球蚧等,其可能会对枣树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1红蜘蛛防治方法

枣树红蜘蛛防治一般可采取人工与化学防治方法。其中人工防治是在早春越冬时,将树脂上的粗皮、翘皮以及果园内的杂草、枯枝败叶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每年春季,对果园进行中耕并清除杂草,翻刨树盘,通过上述方法来清除越冬雌成螨;化学药物防治则是在每年的四月中旬向枣树喷洒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者200倍液的50%硫悬浮剂,这样可有效消除越冬雌成螨。而到了每年的五、六月份,当果树的红蜘蛛达到0.5头/叶片,可选用奥美特、害极灭等药物进行喷雾,为了增加效果最好反复喷雾2次。

4.2梨笠圆盾蚧、大球蚧防治方法

枣树梨笠圆盾蚧、大球蚧防治采取人工、天敌、化学、挖沟根埋防治方法。其中人工防治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即:两蚧雌成虫抱卵时期),使用硬物将抹去树枝上的雌成虫或者刺破雌体;天敌防治方法,梨笠圆盾蚧的天敌为普通草蛉、介蚜小蜂、孪斑唇瓢虫,而大球蚧的天敌则有异色瓢虫、球蚧花角跳小蜂,因此平时需要保护上述天敌虫类;化学药物防治方法,主要以阿克泰、强力杀蚧(30%乳剂)药物为主,均采取喷雾方法,其药效期较长(可达到两个月左右),为了提高药物防治效果,笔者建议最好是选在卵孵化初期进行防治[5];挖沟根埋预防方法,此方法是在距树根约40cm处挖一条环形沟,然后将呋喃丹颗粒剂均匀的撒入环形沟内并覆土浇水即可。

【参考文献】

[1]杜红霞,孙克芹.北疆寒地枣树种植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2(1):30.

[2]袁世荣,杜万涛,崔艳娇.寒地栽培枣树的初步探讨[J].北方果树,2006(05):642.

[3]李林华.枣树平茬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9(7):67.

最早的土地管理法篇8

关键词:白瓜籽;地膜覆盖;栽培

1栽培技术

1.1选地

最好选地势比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及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高沙壤土、沙壤土、黑壤土、轻粘土的朝阳地块,不适合在低洼易涝、遇雨易积的地块种植。开发比较晚的地块也比较适合种南瓜,而且往往产量很高。南瓜喜欢偏酸性土壤,土壤pH值在5.5~6.8最好。

1.2茬口选择

选茬以玉米、高梁、谷子、小麦等禾本科茬等均可,大豆、瓜类茬次之增施磷肥50%;不宜选择甜菜或蔬菜茬种植。

2整地施肥

2.1伏秋整地

地膜覆盖栽培,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严格。在垄作条件下,垄向要直,垄体大小均匀,底墒好,土壤细碎,地面无硬块等。

伏秋整地或秋翻18~22cm,秋施肥起垅,未秋翻起垄地块,早春要及时顶浆起垄,起垄后随后镇压,防止失水跑墒。

2.2施足底肥

籽用南瓜根系发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氮、磷、钾等元素比较多。白瓜籽高产田一般每公顷需施优质腐熟农家肥60~75t、草木灰3t、尿素150kg、普钙450kg、硫酸钾300kg或施含n、p、K三要素的复合肥750kg。将上述肥料于播前结合浅耕整地一次施入。

3品种选择

籽用南瓜品种比较杂,固定品种比较少,一般的从瓜的外观看不整齐。北方寒冷地区,选品种时一定要看当地的有效生育期能不能满足品种成熟的要求,千万不要越区种植,不然瓜子成熟度不好,将对商品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其次要选择侧枝少而且弱,适合密植、容易管理、籽大、籽多、产量高的品种。可以根据品种介绍,因地制宜选择适于当地条件,至少要选能在霜前5~7d充分成熟的品种。

4播种与覆膜

4.1播前准备

4.1.1覆膜增产原因白瓜籽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地温,保蓄土壤水份,改善土壤物理条件,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和抑制杂草等良好生态效应,能大幅度提高其产量,比露地白瓜籽增产300~450kg/hm2。可提早成熟10~15d。产投比(1∶1.3)~(1∶1.6)。但要求垄面平整、余茬清理干净,防止扎坏膜。覆膜时拉紧、封严。

4.1.2备好薄膜为了避免资金积压,计划用膜,应在购货前,根据覆膜面积计算出地膜用量,一般厚度为0.008mm的地膜,每亩地需3.66kg左右。

4.2播种

4.2.1播期确定覆膜栽培技术能提高地温,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早春土壤水热状况,为种子萌发创造良好条件,因此覆膜白瓜籽可较直播田提早播种。一般可较当地正常直播期提早3~4d为宜。

4.2.2播种

4.2.2.1干籽直播特点是省工,一般没有灌水条件、墒情比较好的可以。播种方法有两种:播种机播种和人工刨埯播种。无论采取哪一种播种方法必须保证种肥隔开,防止肥烧芽;覆土厚度根据墒情而定,墒情好的情况下,覆土厚度在2cm左右,墒情差的情况下覆土厚度适当加厚防止跑墒、吊干芽。人工播种,由于大部分地区春旱,为保墒出全苗各地可以采用“两踩一压”方法,也就是顺垄刨一个长5~20cm、深10~15cm的坑,踩一脚起到引墒作用,随即把种子和肥料放在坑的两边,每埯放2~4粒种子,覆土后再踩一脚,然后镇压一遍。

4.2.2.2座水直播为了保证全苗最好座水播种。如果采取地膜覆盖需要催芽座水种,这样可以一次保全苗。要刨大埯,土不落垄沟,埯与埯之间形成高塄,起到支撑膜的作用,防止膜烤苗。座水等水渗后点籽、点肥、覆土不要踩实,以不透气为好。

4.2.2.3育苗移栽一般苗龄在25~30d,育苗移栽可以躲过病虫害高发期,促进早熟高产。

4.2.3播种密度一般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2000~18000株,早熟、分枝及生长势弱的品种要密一些,反之要稀。最好采用130cm大垄栽培,垄垄种,垄上双行,株距45~60cm,这种种植方式既便于通风透光,雨后及时降低田间湿度,防治疫病,又便于田间管理,比垄垄种的传统方式增产20%左右,直播一般每公顷播种量15~16kg。

4.3覆膜

覆膜质量是发挥地膜效应的关键。采用先播种后覆膜方式时,覆膜一要及时,二要覆好。为尽早发挥覆膜的增温保水作用,最好采用播种覆膜连续作业。

5田间管理

5.1及时放苗

覆膜栽培由于增温、提墒、保水效果好,种子萌发快,大约10d左右即可出苗,对于这种播种方法及时开孔放苗,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一般两片叶子出土后就立即开孔放苗,放苗后,立即用土将孔洞周围地膜埋严,勿留空隙,保持地膜处于封闭状态,以充分发挥覆膜的生态效应,开孔放苗,要抓住“早”字和“严”字,即出苗后提早放苗,苗穴覆土严密。

5.2适时揭膜

一般白瓜籽出苗后50d左右,为揭膜适期。揭下的地膜要运出田间,可收回或用土埯埋,防止残膜飞扬,污染环境。

5.3适当追肥

当第一个瓜座稳后,于果实膨大期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长势每公顷追施颗粒磷肥300~375kg、尿素120~150kg;初花期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2~3次。距瓜苗10cm处刨坑点肥培土。

5.4顺蔓整枝

瓜秧甩蔓以后,蔓70cm长时要求在瓜后两片叶的叶节处,顺风压蔓。将瓜蔓朝顺风的方向理顺,并在根的基部迎风面培定向土,防止大风将瓜秧吹倒翻秧。南瓜采用单蔓整枝,每株只留一个主蔓结瓜,把侧枝全部去掉。

5.5辅助授粉

籽用南瓜为同株异花植物,虫媒传粉为主。在6月中旬开始进行人工放蜂辅助授粉,弥补天然虫媒的不足,提高授粉率和坐瓜率。放蜂数量以每公顷2箱蜂为宜。如果蜂源不足可在早晨6~9点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摘下健壮雄花,掰掉花冠,用柱头往雌花蕊上涂抹,一朵雄花可连续涂抹2~3朵雌花。

5.6留瓜掐尖

留瓜的原则是早去根瓜,最好一瓜,最多两瓜,杜绝多瓜,消灭嫩瓜。一般情况下,距根部50cm以内的根瓜较小、多畸形,应及早摘除。当瓜蔓伸长1m左右时,进行第一次覆土压蔓。结瓜以后在瓜的前后3~4片叶蔓处分别覆土压蔓。当瓜形成后,在距瓜前方5~6片叶子处,将生长点掐掉,用土埋上。

5.7追施叶面肥

在南瓜生育期追施两到三遍叶面肥,特别要重视硼肥的叶面追施。硼肥可与其他叶面肥混施,施用时期在甩蔓期、开花期,每亩用量50g硼肥。其他叶面肥可在开花期、果实膨大期追施一遍。特别注意要选择硼含量高、可溶性好、有效率高的优质硼肥。

6收获

6.1收获时期

收获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初为宜,一般年分白露后白瓜籽植株干枯,瓜壳硬,表皮一层蜡状物质,有许多小瘤状凸起,手指甲掐不进去,标志成熟即可采收。留种瓜和不十分成熟瓜要带柄采收,将其分别贮于通风干燥处,不致遭冻的室内,下面垫干草,10~20d切瓜取籽。

6.2收获方法

最早的土地管理法篇9

【关键词】砼冬季施工准备阶段控制过程质量控制施工重视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7-5123(2010)04-066-02

混凝土冬季施工是质量事故的多发期。具资料分析,混凝土工程有75%以上的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在冬施时期,由于冬期施工工程质量事故的滞后性及隐蔽性,施工后很难及时发现,加大了冬季工程的管理难度。而冬期工程负温混凝土的施工又难以避免,因此,如何保证冬施混凝土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冬期施工和常温施工气候环境有本质不同,对于混凝土工程来讲,为使混凝土能在负温环境中能继续凝结硬化、强度正常增长,就必须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保温、防冻、防风、防失水措施,给混凝土创造正温养护的内部环境。近年来,为加快混凝土浇筑速度,提高劳动效益,确保混凝土质量,泵送技术的发展应用是必然的。

1施工准备中的质量控制

冬期施工管理准备工作复杂,这就要求施工人员提高质量意识,制定详尽的冬施防冻保温措施,实行冬施方案会审制度,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及时做好冬施工程的准备工作。

1.1计划要冬期施工前,需对上岗人员进行冬施培训,有关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基本知识及用法、用量作用都要有初步的掌握了解。

1.2对使用的化学外加剂(抗冻、早强、引气、减水、阻锈剂等)的使用量严格把关,检查生产单位提供的说明书与合格证,生产单位对该批产品的自检报告及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并取样由试验室进行现场试验及负温混凝土试验。

1.3根据天气温度高低、运输距离和混凝土入模温度,计算混凝土的出机温度,然后根据出机温度对拌合料的温度进行控制。

1.4按入模浇注砼的实际温度,现场的气温状况,计算所需的保温材料,并对保温材料进行精心准备。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1做好施工记录和检查工作。

2.1.1冬季施工日志及报检单,必须详细记录当天的施工部位、人员材料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等施工实际。尤其要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及工程测温、覆盖保温、防风等情况,记录天气情况1天不少于4次,最好现场测试当天8时、14时、20时、24时的温度变化,掌握昼夜温度变化,采取对策并填写记录,做好技术档案的归档工作。

2.1.2冬施混凝土负温下强度增长缓慢,应做好同条件的混凝土试块养护,确保到期及时试压,应通过实验确定能否进行上一层工程的施工,切不可盲目施工,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2.2质量过程控制。

2.2.1严格控制防冻剂的用量,防冻剂多为复合型,既有减水早强的作用,又有防止浇注后的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混凝土内部自由水的结冰,免遭冻害的作用,因此冬施混凝土要择优选用减水早强剂等复合外加剂控制好掺量,应小于1.8Kg/m3。

2.2.2为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应大力推广使用引气型高效减水剂,使用早强水泥。引气剂对提高混凝土抗盐蚀的效果非常明显,它可以使混凝土达到高耐久性的目的。冬施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是其重要的技术指标,因此要求施工时掺入引气剂,但应注意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完整而不被破坏,有些因素(w/C、环境温度、搅拌方式)会明显影响混凝土含气量但不影响气泡间距系数,因此在掺加引气剂时,应尽量采用不破坏混凝土内的气泡间系数的措施为好,如运输远距离将影响混凝土的气泡稳定性。

2.2.3混凝土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用非破损检查方法确定混凝土强度,用成熟度推算混凝土早期受冻临界强度是常用的方法。同时,集中搅拌系统的设置和原料加热方法直接影响拌和料的质量。提高和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是控制冬期施工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2.2.4混凝土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慢。为消除这种不利因素及早获得早期抵抗冻害的能力,运用综合畜热法施工就应选择活性高、水化热高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冬期施工的混凝土一般采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p42.5,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m3,水灰比不宜大于0.6,利于提高混凝土自身水化反应热和早强性能。冬期施工时,作为大宗材料的砂、石料,水洗工作很难进行,因此要注意应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及杂质量,骨料中更不能含有冰块,雪团和有机杂质等。

冬期施工当采取泵送混凝土时必须掺用外加剂,其作用是减少拌合用水增加塌落度,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以及在负温下使混凝土液相不结冰或部分冻结前能够达到规范的临界强度,以确保在后期能继续增长强度避免水化受冻而造成强度的较大损失。因此,采取综合蓄热法泵送混凝土中外加剂的选用是关键环节之一。外加剂种类和品牌的选用要根据工程需要和混凝土组成化学性质,认真进行技术指标对比和实验测试无误后再确定。

2.2.5混凝土的泵送及布料方式。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浇注时的混凝土热量损失,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和装拆式水平布料杆使料布在浇灌位置,泵管由下至上用保温材料包裹以保温。在墙体、柱浇筑过程中配备手动布料机将混凝土输送至浇注点,梁板浇筑时直接利用混凝土泵管浇筑,保证混凝土一次泵送到位以提高冬期施工速度,混凝土浇筑前先用热水冲洗混凝土输送泵及泵管。

2.2.6控制混凝土浇注时间。北方地区冬季白天大气的平均温度一般在-5℃以下,因此要求安排中午浇注混凝土,因此时大气温度逐渐上升,对混凝土早期正常养护非常有利。夜间温度下降时混凝土内水化热使温度上升,从而保证早期有一个较好的温度环境,避免受冻,并可加快硬化速度。在白天浇注混凝土,因环境温度高,与出机温差相对较小,还可以减少温度损失,确保初始养护温度。白天负温只在少数大风降温寒流期间出现,当遇五级以上大风或混凝土浇注时环境温度低于-10℃及浇注期间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若采取用相应技术也难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则不得进行混凝土施工。

2.2.7混凝土的表面覆盖养护。综合蓄热法掺入负温防冻剂,在使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高于5℃时仍要考虑保温养护措施。在浇注施工完成后,混凝土结构表面应立即覆盖养护,防止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失,以避免混凝土表面微裂和使其尽早达到抗冻临界强度,免遭冻害。采取保温养护措施同样是保证冬季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保温措施。对于钢筋密集或个别大直径钢筋的梁柱结构来说应适当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以抵消钢筋引起的温度损失和保证结构使用质量。此外,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把钢筋、模板上的积雪、冰屑清理干净。

2.2.8墙柱模板拆模后禁止浇水。应及时用毛毡将其外露表面封严,当混凝土内外温差>20℃时不能拆模。墙柱模版外用保温材料保温性能将成倍降低,因此必须保证保温材料干燥,注意不要同冰雪混在一起。浇注时要尽可能避免弄湿保温层,已弄湿的保温材料要干燥后才能使用。

2.2.9加强测温及试件留置养护工作。对大气温度、混凝土原材料加热温度和浇注后的温度变化均要求检测。测定浇注后混凝土的温度变化须绘制测温孔布置图,且将全部测温孔编号。测温孔设置在混凝土温度较底、有代表性和易受冻的部位。浇注中按测温孔布置采用pVC管设置孔,用温度计在测温孔内测量温度,每次测温时间不少于3min。在浇注完毕24h内,每2h测一次,以后每6h测一次。测温人员应同时检查保温覆盖情况。

对冬施混凝土试块留置,至少比常温增加二组同条件养护试块,其中一组用于测定混凝土是否达到临界强度,一组用于确定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同条件试块按混凝土现场实际状况进行保温。现场设养护室,养护温度20℃±3℃,湿度90%以上,进行试件的标准养护。

3冬期混凝土施工要注意的问题

3.1防止新拌混凝土早期受冻。由于拌和水冻结会使新拌混凝土内部产生冰夹层而导致混凝土在没有硬化前即产生内部裂纹,这些裂纹的连通即造成新拌混凝土内部损伤,而在转入正温后,混凝土中的水泥进一步水化时,产生的水化产物也无法弥补这些损伤而造成混凝土强度损失50%之多,这即为新拌混凝土早期受冻。这种早期受冻应注意防止。

3.2满足施工要求的强度质量控制内容。

3.2.1满足施工要求指在合理配比条件下的施工混凝土的合适坍落度,对于分散性搅拌的工地,可按钢筋的配筋程度及浇注方式确定,对于集中搅拌的商品混凝土,供应站在上述确定坍落的基础上加以单位时间内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量,以工地施工要求为准,此为混凝土质量控制内容之一。这是混凝土强度的间接表征值中能直接测试得到且为可控指标度的控制值。

3.2.2控制混凝土不受冻害的早期强度,或抗冻临界强度,严格地说,各类混凝土的抗冻临界强度值是不相同的,它的大小只有从工地的试块中进行实测。此为混凝土质量控制内容之二。

3.2.3控制混凝土最终强度值必须满足工程要求,有些施工要求,有些施工人员错误的认为混凝土强度越高越好,事实上,对于某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强度超出控制范围,同样说明该批混凝土质量不好,因此,最终验收强度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基础,必须做好其控制图及其指标。

通过上述浅介,施工技术人员应以实验为依据,以规范为准则,坚持用数据说话,不合格的产品不能进入施工工地,不合格的项目不能进行验收,这样才能保证现场冬期混凝土施工的工程质量。加强管理监督力度是确保质量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最早的土地管理法篇10

关键词 树莓;选地整地;适期栽植;棚架搭设;辽宁法库

中图分类号S663.2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7-0092-03

介绍了法库县及周边地区环境相近地带,树莓栽培在地块选择、整地、栽植、绑架、园区管理、特别是水肥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品种选择、防寒措施等方面具体技术要求;旨在规范法库地区树莓生产以及供同行参考。本规程没制定相应标准前可代替企业或地方标准使用,使用时参考行业标准或国标。

1选地整地

树莓对土质要求不是很严格,一般要求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砂壤土、黏土、壤土均可,但不能是低洼积水地带;如果是低洼积水的地块,要采取台田栽植法,或设置排水沟。对比较黏重的土壤最好掺砂改造。栽植树莓前最好施有机肥,然后深翻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1]。

2适期栽植

对处在休眠期的根蘖苗,选择秋栽和春栽均可。秋栽,在停止生长营养回缩后选择木质化程度高、成熟度好的苗,在土壤上冻之前的1个月内栽植为宜,一般在10月25日至11月10日;春栽,土壤解冻到苗木萌发初期均可栽植,一般在4月5—25日栽植。组培苗在5月10日至6月末均可栽植。

栽植前要对苗木进行修理,一般情况下根系保留10cm,过长的剪除,枯根、烂根除掉,修剪好的苗木放在清水中浸泡3~5h,然后栽植。对栽植量大,一天栽不完,把苗存放在背阴、凉爽的地方,将苗木喷上水、盖上草帘子等覆盖物,保证苗木不风干、霉烂、萌芽,如时间过长,最好存放湿度不超过90%、温度在0℃以下冷藏库内。如栽组培苗,用打眼器在定植垄上按株行距要求打眼,将去掉营养钵的组培苗置于穴中,然后浇足水,水渗下后用土将苗眼封严,以防通风跑墒,降低成活率。

一般夏果型红树莓行距为3.5m,株距0.6~0.7m,栽苗4500株/hm2左右。双季莓行距为1.8m,即3垄栽1行,株距0.5~0.6m,栽苗10500株/hm2左右。一般采用沟栽法,沟深20cm,栽植时坑底下垫1层土,根系四周舒展,覆土踏实,然后浇水,水渗下以后,在薄薄埋1层土。覆土一定不要超过原土深度,埋土厚度在2~4cm为宜,有利于根状茎芽萌发出土、成活。如果栽植过深,芽萌发后根系中蓄积的营养不足,造成闷芽不成活。如果秋栽,上冻前将地上部分埋上,春季4月初扒土。

3棚架搭设

秋果型树莓栽后至7月末立杆,架型为双篱壁型。在种植幅(幅宽1m)两侧立杆,中间过道40cm,杆高1.5m,地上部分留0.9~1.0m,每隔35m立1根,然后在杆顶部拉1道钢线[2]。夏果型树莓栽植后在枝条生长到60cm高之前立棚架,架型为单篱辟式,每隔10m立1根水泥柱,水泥柱高2m,地上部分留1.5m,杆要立稳、立直,然后在顶部拉条钢线,钢线一定要拉紧、绷直。

4土壤管理

栽后前2年,管理的重点主要是确保成活率,消灭草荒促进枝条生长,形成株丛,使之尽快进入丰产期。疏松土壤,浇水或下过雨后,除草松土。除草禁用除草剂除草,除草剂对根粟茎芽有抑制作用。对秋季栽植的树莓,第2年在4月初扒掉埋的小土堆。扒土时要把土扒净,以不露根为宜;不要晃动树莓,以免根系透风影响成活。树莓栽植最初2年行间距较宽,可以种1~2垄豆科作物及矮杆作物,但不能种玉米等高杆作物,以免影响树莓枝条生长及第2年产量。栽植双季莓,行间最好不种其他作物。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及培土,在树莓生长期一般进行4~6次中耕除草,结合施肥、灌水、除草等进行,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无杂草,利于保墒。随着地下根状茎每年不断抽生新的植株,其根系也不断向地表上移生长,前4~5年不明显,但以后株丛的根系容易在外,在中耕时结合松土进行根际培土。

5合理施肥

树莓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同时注意氮、磷、钾肥配合,增施磷、钾肥。有机肥、磷钾肥早施,氮肥分期施。有机肥可选择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工厂化生产的绿色有机肥;化肥可以施氮、磷、钾比例高的长效复合肥(如树莓专用肥等),也可以施尿素、二铵、硫酸钾。树莓栽植成活后6—7月,为促进树莓枝条生长健壮,尽快形成株丛,为丰产打下良好基础,施尿素150kg/hm2,开环形沟施入根系分布区。然后浇水、松土。树莓栽植第2年开始结果,第3年进入丰产期。丰产期可持续10年以上。

施充分腐熟农家肥45~75t/hm2,或工厂化生产的绿色有机肥施1200~1800kg/hm2,加上长效复合肥600~750kg/hm2,或尿素150~225kg/hm2、二铵150~225kg/hm2、碳酸钾150~225kg/hm2。

施肥方法有沟施法、平辅法等,沟施法适于夏果型,早春在树莓株丛一侧,30cm左右开沟,一次将有机肥和长效复合肥(或磷、钾肥)施入,然后浇水;尿素结合浇水分2~3次施,第1次在早春4月中旬左右施1次,施量为总量的3/5,开花初期施1次,果实膨大期施1次,这2次的量均为总量的1/5。果实膨大期视植株长势,如顶部叶片发黄、变薄,适当喷施0.3%~0.5%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2~3次,以提高果实品质,缓解果实和一年生枝条争水争肥的矛盾。平辅法适于秋果形(双季),早春将有机肥或部分化肥平辅在株丛中间,然后结合松土,将肥混入土层。尿素分2次施入,2/3的尿素在初生茎生长10cm左右时施入,其余1/3的尿素在开花前7d施入,采用撒施的方法,最好在下小雨时施,或施后立即浇水。

6科学管水

树莓是喜水小浆果果树,喜湿不耐涝,对水分状况很敏感,树莓开花至果实成熟时5—7月需水量较大,而此时正是干旱季节,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水分不足则浆果小、产量低,基生枝弱,根粟也弱,易引发病害。同时在适量水的情况下,肥才能发挥作用,提高利用率。随时检查园地土壤干旱情况,如干旱及时浇水,浇水以湿润干土层即可,不宜过量。浇水后结合除草浅层松土,提高地温。雨季防止积水,影响土壤通透性,发生烂根。在夏季雨水多且易积水的地方应设置排水沟,及时排水防涝。树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般浇4~7次水。第1次浇返青水,出土后根据土壤墒情,结合施肥适当浇1次返青水,特别是法库地区春旱比较严重,这次返青水十分重要。第2次浇抽枝水,萌芽后,正是春季土壤缺水时期,此时正值花芽深度分化和结果枝萌发生长,应及时适量浇1次抽枝水,此水要在新植株长到7~10cm高时进行,此后保持见干见湿的程度。第3次浇果实膨大水,树莓果实在膨大成熟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最多,应经常浇水,直到果实采收完。同时对空气湿度比较敏感,适宜的空气湿度为60%~70%。如空气干燥、气温高,结果枝易出现烧伤,果实果个小、色泽灰暗,此时如在傍晚在株丛行间喷一些水对产量和果实品质都有很好的作用。空气湿度过大也不好,如超过80%,则会影响树莓的光合作用,同时果实含水量过高易破损或发霉[3]。第4次浇越冬水,在埋土防寒前7d根据土壤墒情,适量浇1次越冬水,水量不宜过大,特别对保水性差的砂土地尤为重要。

7植株管理

树莓初生茎生长60cm左右易弯曲伏地,需立架绑缚。这样对枝条生长,成熟度影响很大,它直接影响第2年产量。秋季莓在当年即可结果,结过果后于早春未萌发之前,将地上部分的枝条紧贴地面平茬。树莓枝条丛生,树高2m左右,无主干。树莓在一年中宜进行2~3次修剪。第1次修剪在早春解除防寒之后,将二年生枝顶端干枯部分剪去,促使留下的芽发出强壮的结果枝,同时从基部疏去破伤、断折、干枯及有病虫害枝及多余的弱枝。在一延长米内保留10~12条发育健壮的枝条[4]。第2次修剪在5月中旬进行,主要把距离地面30cm以下的下部侧枝保留3~5片叶剪掉,同时将过多的根粟苗留强去弱。第3次修剪在浆果采收之后进行,这时株丛内有许多基生枝及根粟和结过果实的二年生枝,从基部剪去结完果实的枝条,同时剪掉过多过基生枝,在一延长米内保留12~15个,留强去弱,把病残枝剪掉,结合土壤管理,除去过密的根粟。整理越冬后的枝条,然后将基生枝引缚上架,枝条在架面上按10~12cm距离,均匀地绑缚在架面上,绑缚要牢固,防止风吹再聚到一起。

8埋土防寒

10月中旬,把破损枝、病残枝修剪掉,按同一方向将枝条压倒,在基部弯曲处堆好枕头土,防止压倒及埋土负重使基部折断,然后在其上及左右两侧盖1层25~30cm厚的土。埋土防寒工作做不好,枝条冻害直接影响翌年产量,严重甚至绝收,因此一定要做好埋土防寒工作。树莓埋土防寒时间不宜过早,一是树莓植株没有得到抗冻锻炼,在土层保护下会降低其越冬抗冻能力;二是当时土层内温度较高,促使防寒土堆内滋生霉菌,使树莓基生枝受害。埋土防寒过晚,土壤一旦冻结,埋土困难,冻土块之间易出现空隙,降低埋土保湿及防止基生枝散失水分效果,从而易造成植株冻害。

埋土防寒的原则是“不折、不露、不透”,枝条不折断、不在外、不透风。埋土防寒前7d要根据土壤墒情适量浇1次越冬水,浇水量不宜过大以湿透干土层为宜,尤其对保水性差的砂土尤为重要。灭菌,喷4~5°Bé的石硫合剂,对灰霉病、茎腐病等病菌进行杀灭,减少病菌滋生和蔓延。埋土时先在基生枝两侧培土,要边培土边拍实,埋土厚度以10cm以上为宜。如果在枝条上盖1层彩条布,然后埋土防寒效果会更好。整理枝条,10月中下旬开始进行修剪枝条,剪去过长、过嫩的枝,然后对每丛枝条上、下捆扎2道,然后在基部垫好枕头土,按同一方向将枝条慢慢压倒在地面。应当注意的是,当早晨温度低时枝条较脆易折断,应在温度升高后进行[5]。防寒取土时应在距植株1m外取土,以免伤根太重。

树液开始流动后至芽眼膨大前,即4月上中旬(即终霜前7~10d)必须撤除防寒土,并要及时上架。出土过早根系未开始活动,花芽因易遭风吹而失水,过晚则芽眼在土中萌发,出土上架时易被碰掉。一般是在当地桃花含苞待放时撤防寒土。撤防寒土时要先撤两边,后撤中间,撤土之后解开捆绑,将枝条扶起,再用细绳将其均匀绑缚的架面上,一般10cm一个枝条,不要将多个结果母枝捆绑在一起。上架后将防寒土撤净,以不露根为宜,结合施肥浇1次返青水。然后再喷1次4~5°Bé的石硫合剂。

9病虫害防治

随着种植面积扩大、种植年限增加,病虫害将越来越重,因此一定要加强病虫害的防预、防治,严禁果实采收期用药。灰霉病是树莓的重要病害,每年在生长期高温、高湿季节大量发生,特别是红树莓以为危害花和果实为主。在防治上,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修剪,株丛和棚架间避免过度密集,改善通风透光。修剪时把受害的叶、果、枝收集一起深埋处理,减少病原菌。在开花初期和果实形成期用灰霉特克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采收期不能喷药。

茎腐病主要危害树莓的初生茎,病菌从伤口、皮孔、节间处侵入,感染初期,在初生茎上布满细小的黑色病斑,继而延伸感染茎的木质部,感病后变成水浸状,暗褐色,易纵向破裂,表皮翘起后成块状剥落,叶片变小枯黄,最后整株枯死。在防治上,防止初生茎受伤,避免造成不易愈合的伤口。在修剪时选择在晴天干燥气候下进行,修剪后7d内无雨以利伤口愈合;采果后彻底消除结果老茎枝、病枝、病叶等,减少菌源;保持土壤疏松、通透,加强水分管理,排湿、排涝。花初期喷药防治,可喷0.3~0.4°Bé石硫合剂1~2次;休眠期喷药,越冬埋土防寒前喷4~5°Bé石硫合剂1次,春季上架后发芽前,喷4~5°Bé石硫合剂1次。

危害红树莓的金龟子有多种,主要为东方金龟子,又名黑绒金龟子或天鹅绒金龟子,以成虫危害嫩芽、新叶、花朵和果实。以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假死性。金龟子以成虫取食树莓的嫩叶、花蕾和果实,重者叶成网状,花朵被死光,果实受害不易成熟。幼虫危害树莓主茎基部的幼芽及韧皮部。在成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于傍晚将其振落捕杀[6]。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的发生期可设置黑光灯诱杀。利用成虫的入土习性,于发生前在树下撒低毒高效农药,施后耙松表土,使部分入土的成虫触药而死。也可用毒饵拌切碎的白菜、萝卜及菠菜等,于傍晚撒在树下,进行毒杀。

10适时采收及采后管理

充分成熟的浆果具有独特的风味、香气和色泽,如采收过迟浆果变色,易霉烂变质,如采收过早,果皮发硬,果肉发酸,果味差,口感不好。树莓果实成熟期不一致,要分批采收。通常第1次采收后7~8d大量成熟,以后每隔1~2d采收1次,盛果期每天采收1次,要尽可能在早晨采收,雨天不采收[7]。采摘时将适度成熟的果实全部采净。夏果型树莓采收期一般为20~30d,秋果型采收期一般在40~60d。采摘时轻捏花托,使之与果实分离,采摘用具要选用小塑料筒、筐等,不要过大,一般装2.0~2.5kg。装满后立即将果实倒入专用的树莓盒中。清理树莓园,首先将结完果实的枝条紧贴地面不留残桩全部剪除,然后将枯枝、烂叶、病果彻底清理,清除园内及四周杂草,减少病原菌、害虫等栖息、越冬场所。加强对一年生枝条管理,促进枝条生长成熟。保留合理的枝条密度,增加通风透光性。

11参考文献

[1]刘德喜.高原地区树莓繁殖与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4):170,177.

[2]信国彦.树莓繁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果树,2011(1):20-21.

[3]徐榕,王华,李娜.树莓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0):158-159.

[4]李竹林.无公害树莓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11(5):34-35.

[5]信国彦.树莓繁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