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26:07

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篇1

阿尔法狗接连打败李世石、柯洁,无人驾驶汽车从科幻慢慢变为现实,人工智能正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跑马圈地”。我们正在被一个前所未有的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社会裹挟着前行。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积极探索,紧跟前沿,才能在这波智能化浪潮中不致被淘汰。本书通过丰富鲜活的企业案例,帮助我们梳理分析人工智能及其相关的机器学习、超级计算、云端服务、网络安全等前沿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方向,总结这些企业在智能时代下的应对之策及成功经验,为之后企业的发展转型等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

余来文,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创业导师、野文投资董事长、文字传媒董事长,《商业智慧评论》和《创业管理评论》出品人,并任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亚洲城市大学等外聘mBa课程教授或创业导师。曾在海王集团、远望谷股份、飞尚集团等公司工作,历任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为大洁王集团、南华西集团、铜川矿务局、陕西煤业集团等公司提供管理咨询。先后在《管理科学》《北大商业评论》《销售与管理》《中国经营报》《CHinaDaiLY》以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等杂志报纸200余篇。出版《智能革命: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与数据应用》《分享经济:网红、社群与共享》《共享经济:下一个风口》《互联网:商业模式颠覆与重塑》《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思维2.0: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企业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的颠覆与重塑》等30多本图书。林晓伟,江西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为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福建省“新世纪”人才。先后在《系统管理学报》《经济管理》《国际贸易》《当代财经》《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现代管理科学》等国内核心刊物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写《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超级计算与网络安全》《电子商务:分享、跨界与电商的融合》《互联网思维2.0: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企业商业模式运营与管理》《物流学》《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等图书。主持福建省级课题4项,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9项,参与诏安县农业和扶贫“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产业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

1第1章智能时代

2开章案例

61.1开启智能时代

71.1.1mrSmart——我的智能生活

131.1.2智能时代之认知颠覆

181.1.3人工智能——工作“终结者”

191.1.4新产业的催生——“智”家帮的兴起

251.2迎接崭新的智能社会

251.2.1“数字化”——智能社会的“快引擎”

261.2.2“信息化”——智能社会的“大动脉”

271.2.3“网络化”——智能社会的“高速路”

281.2.4“集成化”——智能社会的“点金石”

291.2.5“公共化”——智能社会的“新时代”

321.3智能生态——智能时代的终极奥义

321.3.1传统工业逻辑的颠覆式创新

361.3.2人人创造,智能时代新分子

371.3.3用户“双力”:参与力创造力

381.3.4“智”之大器之智能整合

391.3.5未来人工智能生态圈

421.4智能时代的内核

421.4.1人工智能之先发“智”人

451.4.2超级计算之千手“算”音

461.4.3云端服务之无上“云”法

471.4.4网络安全之“安全”卫士

51章末案例

56第2章人工智能

57开章案例

622.1人工智能:让机器更聪明

622.1.1人机大战:阿尔法狗与柯洁

642.1.2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

672.1.3机械思维向左,智能思维向右

682.1.4人机融合:超人类智能时代

722.2人工智能新认知

752.2.1解密人工智能

762.2.2重要的是数据,而非程序

772.2.3淘汰的不仅是工作,更是技能

802.2.4超人工智能时代

822.3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822.3.1数据驱动智能革命

852.3.2数据挖掘:从大数据中找规律

862.3.3大数据的本质:数据化

892.3.4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永恒动力

902.4人机融合:连接未来

932.4.1人工智能之“星际迷航”

952.4.2机器学习与人工神经网络

962.4.3超越未来:人工智能之深度学习

1012.4.4人工智能之前世今生

1022.4.5人机融合:未来inG

104章末案例

109第3章超级计算

110开章案例

1143.1大话超级计算机

1143.1.1超级计算知多少

1153.1.2从数据到超级计算的飞跃

1173.1.3大千世界,“数”在掌握

1193.1.4数据流——“超算流体”

1223.2时代新宠——超级计算机

1233.2.1超级计算,未来国之重器

1243.2.2超算之不得不懂

1263.2.3大国超算之超常发展

1323.3超级管理

1323.3.1数据收集——“超管”之“核基础”

1323.3.2数据存储——“超管”之“核聚变”

1333.3.3数据处理——“超管”之“核爆炸”

1363.3.4超级计算安全

1373.4表演时间:超算之应用舞台

1373.4.1互联网应用:“互联”的二次方

1403.4.2电子政务应用:政务“超算”跨时代

1413.4.3精准医疗应用:超算医疗,快,准,狠

1453.4.4智能交通应用:数据出行,悠哉,享哉

1463.4.5金融投资应用:“超算”致富经

1493.4.6新零售应用:“超”未来,“算”零售

153章末案例

159第4章云端服务

160开章案例

1644.1云服务——“云”上境界

1644.1.1走进“云”化时代

1684.1.2享受云生活

1724.1.3幕后英雄——云计算推动“团队”

1734.2直击云计算

1744.2.1云计算为何物

1784.2.2云计算从哪里来

1794.2.3虚拟化,一切皆有可能

1814.2.4云计算未来规模

1834.3双重界:云计算与虚拟网络

1834.3.1云计算与虚拟网络关系

1844.3.2云服务之“虚化”技术

1894.3.3虚拟服务器——“虚化”技术承载终端

1934.3.4多云大融通——云存储设备

1954.3.5有备无患——云资源备份

1984.4“三云”家族: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1994.4.1公有云——“云”家必争之地

2014.4.2私有云——私享“云端”之上

2034.4.3混合云:公私合并——“云端”最强音

2074.5云应用——“云端”的机智强大

2074.5.1云应用:极致“云”风暴

2104.5.2云应用、云服务与云计算

2114.5.3ai云运用=“云端”最强音

212章末案例

218第5章网络安全

219开章案例

2235.1直击网络安全

2235.1.1计算机安全——21世纪的重点“安全区”

2245.1.2网络安全:居安思危,严阵以待

2275.1.3安全攻击之“四面”埋伏

2285.2不得不知的网络安全

2295.2.1网络安全之认知“大充电”

2325.2.2网络安全风险之危机四伏

2365.2.3网络安全的“威胁危邪”

2415.2.4安全管理“六板斧”

2425.3网络“歪脑筋”:犯罪与黑客

2435.3.1网络犯罪——犯罪“新境界”

2465.3.2黑客攻击:高智商罪犯的攻击

2475.3.3黑客攻击“六”手段:智、快、狠

2505.4无处不在的安全管家——网络安全管理

2505.4.1网络安全“密匙”:加密安全

2545.4.2保密系统:守口如瓶,从一而终

2565.4.3智能防火墙——安全防护之智能乾坤

2605.4.4网络安全未来式:量子通信

264章末案例

270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tp18;tp39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388-01

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不少领域带来了动力,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这项技术在目前的社会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具体来看,这项技术已经不断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娱乐当中,小到生活中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和电视,大到工作中的机器专家诊断系统。这些切实融入智能技术的机械对人们的生活有了颠覆性的改变,也提升工作的效率。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在诸多的全新技术领域得以展开。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优势

人工智能事实上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其融入了统计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具有较强综合性和逻辑性。从目前的应用来看,其通过对机器人赋予相应的智能特点,使之具备能力去完成一定危险性与复杂性较高的工作,从而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其也对工作效率有不少的提升。因此,人工智能在某种程度也被称作是机器智能,现阶段该项技术已经可以通过将设备和系统等来保障人类各项智能活动都可以被模仿,并在系统指令下完成相应的任务。而其作为一项多部门学科融合而成的应用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十分紧密,也将其作为自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发展也很大程度建立在人工智能技术之上,使得过去简单的数据计算升级为信息处理机制,其中很大程度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而人工智能也因此具备五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具备处理不确定性与不可知性问题的能力,第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具备协作能力,第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具备学习、解释与推理是能力,第四是人工智能技术还具备处理非线性能力,第五是人工智能技术还具有计算资源耗费小的优点。

二、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研究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在网络管理与系统评价中的运用

计算机网络管理在智能化的发展中,需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和电信技术作为根基。人工智能的应用,将问题求解技术和专家知识库进行了有机融合,并以此构建综合管理系统,全面保障网络综合管理工作的开展。从目前网络所表现的瞬变性和动态性来看,网络管理和系统评定工作在这方面具有重大的压力,智能技术的融入也确实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专家系统的出现很好融合领域的专家技术和诊断经验,提高了对问题的处理质效水平,是一项相当具有现实意义的产物。

(二)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安全漏洞在目前屡屡发生,不仅用户财产安全受到影响,同时个人隐秘资料安全也面临极大的流失风险,成为目前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通过初步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尝试后,可以发现该技术在网络安全管理的应用更加有利于帮助个人用户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其在网络管理中发挥的主要是以下表现:智能防火墙的构建、智能筛选垃圾邮件以及入侵检测三个方面。

第一是防火墙的构建。智能防火墙的构建后,使之可以通过概率运算、数理统计、记忆识别以及智能化决策来对信息数据进行识别。这样一来,便能够尽量简化在进行匹配检查时所进行的海量计算,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高识别网络行为特征值的能力。最终实现了对于直接访问的高效控制,对网络危害进行有效的降低,防止计算机网络用户受到危害信息的威胁。而智能防火墙的作用则表现在对于黑客攻击的防护性上,同时也有效的阻断了恶意病毒的传播,对于局域网内的监控和管理具有较大的提升,有效防止了恶意病毒和木马的威胁。入侵检测作为智能防火墙的重要组成,被誉为防火墙的二道防护,同样也发挥了维护网络安全的作用。其通过对网络信息和数据的分类、过滤以及检测等方面的操作,并将最终的结果来提供给用户。第二是入侵检验机制。入侵检测并不会影响网络的性能,同时也使得用户计算机免于内部攻击、外部攻击以及操作失误等问题。第三是垃圾邮件甄别机制。智能型反垃圾邮件系统则从用户邮箱这一信息入口进行了防护,通过监测和检查来防止垃圾邮件来影响用户安全。同时,将垃圾邮件进行分类并在集中整合之后,提醒用户尽快处理。

(三)人工智能agent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agent技术作为一种性质的实体,能够通过各agent间的通讯部分、解释推理器、数据库和知识域库来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完成相关的任务。具体来看,该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用户自定义的进行信息自动搜索,并将信息传输到指定位置,是一项具有相当高水平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服务机制。例如,该项技术在应用后,可以通过用户的日常信息行为对用户信息查找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并向用户传递最有可能需要的信息,帮助用户节约信息搜索所需的时间。此外,人工智能agent技术也不断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其他部分,例如会议筹划、邮件归纳以及购物筛选等等。

(四)智能家居方面

在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后,国内居民开始有能力享受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其对于住房家居的要求,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职能家具系统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例如智能化控制门窗闭合;智能空调;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电视;智能诊疗机器人等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中得到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结束语:

科学技术在飞速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上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给该项技术足够的空间影响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相信在未来,该技术的应用会更加广泛而深入,也会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振宇.试析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问题[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1:70+74.

[2]卢昌龙.人工智能及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J].电子制作,2015,05:87-88.

[3]谭仕平.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分析[J].硅谷,2013,18:11+4.

[4]孙晓霞.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03:99+101.

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应用

前言: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部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所衍生出一门独的特技术科学,其实质上是对人意识与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为了能够代替更多的人力操作,将信息技术转化为高效生产力,也正是基于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人工智能技术是基于信息的处理与编辑特征而实现,其与计算机网络在应用中存在着相对较高的可融合性,而两者之间的协调也将会产生更为全面与高新的技术,为此特在本文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展开了全面研究。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实际意义

计算机网络中的海量数据与信息普遍是用数字、符号、文字等文本形式进行展现,在此过程中需要其达到较高的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的标准,而人工智能为加强计算机网络的该方面的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人工智能的出现,能丰富计算机网络的信息表达能力,凭借其独特的编辑、处理、操作技术以及超高的分析能力,实现了自动对信息进行翻译、管理、处理等多方面的工作[1]。人工智能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增加了计算机网络信息表达的图表、图像、影音等形式,依托于人脑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实现了人的行为,同时由提升了人的谨慎、全面与系统等方面相关能力;二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开拓了计算机网络在处理信息的空间与路径,将计算机网络所涉及到的众多工程信息进行有效结合,实现了集中控制的目标,完成智能化的操作。

二、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实际应用

2.1计算机网络多种渠道信息的处理与集成

网络与计算机等现代高新技术参与到计算机网络之后,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种可能,为此改变了人工智能的实现方式与实现方向。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由传统的定向处理,逐渐向大批量、高密度、高频率数据信息处理的工作所转变[2]。人工智能的这一转变体现在多种方面,例如,在现代网络运营安全管理中,可实现预先在人工智能管理中输入防火墙功能,如此能够实现将网络中流传的不良信息等进行自动拦截,且能够对来往传递信息进行自动识别与判断,将存在问题的信息递交到检测中心,对信息进行判断,实现了高等人工智能技术。

2.2人工智能在网络管理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网络管理一直是一项繁重的工作,网络的实时动态以及变化速度快等特点为网络管理工作行程了一定的难度,而为实现更为高效的网络管理,人工智能技术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效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能够利用人工智能专家知识库、问题求解技术,达到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综合管理的效果。专家系统是一种相对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将某种领域中的专家知识以及经验进行累计,将其进行有效的汇总并录入到相关系统中,由此在某特定领域中汇集多为专家的知识与经验,实现系统的高效性与全面性,完成对此领域内各种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解析[3]。

2.3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与教学方面的应用

现代普遍企业管理中均会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在参与了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网络中则更为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管理的安全性与高效性。人工智能能够实现企业管理系统的自动防御系统与健康系统,是企业管理实现高度智能化。在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库,在知识库中定义教育知识内容,并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推理,是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接受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

结论:综合上文所述,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办公安全、信息化教学等多个方面。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有效应用,推动了计算机网络向高效智能化的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熊英.人工智能及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1,03(02):20.

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篇4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1序言

人工智能化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早在十九世纪初期,人工智能就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初期,人工智能被应用于新技术和新工艺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自形研发的人工智能被成功的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中,逐渐的改善人们的生活,并为我国科学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

2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监控网络系统的所有运行功能,以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时获取信息数据,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因为,网络数据信息具备连续性和不规则性能,因此,在处理信息数据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存在问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用,信息数据的安全问题被人们重视,一些网络违法活动导致网络数据信息安全具有一定的隐患。因此,本文采用人工智能管理技术对网络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

3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运行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施监控网络系统中的所有运行环节,能够降低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能够提升网络管理人员的处理问题的效率。人工智能技术同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相比,有着运行速度快、办事效率高、可操作性能强等等优点。如下几点所示:

3.1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处理各种不确定信息问题

互联网的安全运行,给网络运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保证网络资源数据信息的安全,为了有效的管理网络信息数据,人们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来实施网络信息数据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可靠性。由于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变化莫测,因此,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网络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对信息数据进行控制。

3.2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高网络管理者的协作能力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行复杂,因此,人们对于网络技术的使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一体化管理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人们的使用需求,因此,本文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使用轮询检测方式来对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各个阶段的发展进程进行管理和监测,以此来提升各个层次管理人员的相互协作能力,从而发挥出人工智能系统的分布协调管理能力,提升网络运行质量。

3.3人工智能技术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推理能力

网络管理主要指对网络协议进行合理的利用,以此来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但是,我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网络的监管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问题进行管理。因为,人工智能具有很高的学习能力,能够对高层信息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还具备很强的推理能力,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判别,以此来保证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

3.4人工智能技术具备很强的非线性技术处理能力

在网络运行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存在着较为复杂的拓扑结构和网络瞬变性以及不可预测性。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线性运行状态,本文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来对网络设施安全进行管理,通过模拟技术来处理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的非线性问题,以此满足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运行的合理运用。

3.5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降低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成本

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大多都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来对网络设施进行全面管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网络计算问题,还可以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对网络运行效率和管理控制对象进行合理的分配管理,有利于控制网络流量。因此,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成本。

4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4.1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计算机网络实施进行安全管理

人工智能反垃圾邮件系统能够第一时间保护用户的邮箱数据信息安全,还能够在运行的过程中跟踪电子邮件,自动清除垃圾邮件。同时,人工智能系统还可以对用户的邮件进行分类管理,以此来确保用户邮件的安全性。人工智能防火墙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能够对运行过程中的计算机网络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识别管理。为了避免有害信息进入计算机网络中,人工智能防火墙技术还可以监测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能够提高计算机网络软件的安全使用性能,能够拒绝服务器传输的信息数据,避免病毒数据入侵系统,造成网络瘫痪。这种技术有利于确保网络系统资源数据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还能够将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4.2计算机网络管理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网络的全面管理

在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管理,可以实现网络动态化管理,能够对网络系统中出现的网络质量问题进行解决。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对计算机专家的技术经验进行汇总和分类,能够提高网络系统的管理质量和运行效率,有利于解决各种类型的网络管理问题。

5总结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满足当前人们对网络安全管理的使用需求。由此可知,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发人员在研发人工智能技术的时候,需要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以此来满足网络系统的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何玉梅.探析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7(11):38-39.

[2]徐颖.浅析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情况及优化措施[J].数码世界,2017(05):8-8.

[3]谷守军,王海永.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7(06):30,37.

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篇5

【关键词】SD智能存储卡;安全认证平台;3G移动通信

1.项目研究和开展背景

电力系统移动信息化需求日益旺盛。伴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对企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办事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而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及服务水平,则是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供电局部署了生产miS,营销系统,oa系统,eip/eai等系统。但传统的办公室固定办公模式,限制了企业工作人员办事的灵活性,阻碍了办事效率,同时企业办事“移动性”越来越高,出差越来越频繁,对信息的接收及响应难免会出现滞后现象,而重要信息的时效性又很高,因此能够通过手持设备接收业务系统信息并处理业务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3G网络正在普遍,实现远程、无线、高效、快捷的移动信息化成为可能。

目前企业已有的业务系统,可以满足自身在固定场景下的办公需求,比如说公文处理、领导简报、公告通知、电子邮件、通讯录查看等等,但是由于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将这些功能同时支持移动场景下的应用:

领导公务繁忙,经常在外,需要有一种方式可以实时了解和查询单位管理工作的情况;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办事员需要将事情尽快呈报领导,需要有一种可以在瞬间进行多文件、多资料信息传递的沟通工具;领导在外时,需要有一种方式快速有效地处理重要公文和其他政务,避免由于环境、条件等问题贻误工作。

一线工程抢修人修、维护人员能在工作现场第一时间查询权限内的相关信息,回传数据;目前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就是电网的安全性与移动信息化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要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营,另一方面要提高工作效率。如何为珠海市供电局信息化工作解决上述问题,并更加有效的推进?当前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确保各级领导/出差人员/工程维护/抢修现场作业人员通过安全的无线接入方式接入内部电力应用系统,完成公文审批、信息浏览、数据录入等各项业务功能,完成移动信息化接入功能。

2.项目研究内容

开发基于wCDma3G无线网络网络的移动信息化与数字证书(pKi/Ca)结合项目,启动手机中的移动信息化客户端软件,完成数字证书认证后,能登录应用系统主界面,点击不同的按钮,进入相应的办公页面,实现移动信息化,网络结构图如下图1:

2.1移动信息化安全解决方案

本方案采用wCDma3G无线网络,移动办公终端使用专有的apn连接到中国联通wCDma平台,并登录到Vpn服务器;Vpn服务器在验证完移动办公终端的有效性后,为合法者在中国联通wCDma平台和客户内部网络之间建立路由;实际上,鉴于客户内部信息的机密性(对于无线传输网),设计为嵌套的Vpn隧道,建立移动办公终端到客户内部网络的安全通道。客户内部网络的Vpn采用具有内建Ca功能的,这样将数字证书安装在移动办公终端,客户内部网络只与拥有合法证书的移动办公终端建立连接;在wCDma网络和客户内部网络与外界的接入点处提供防火墙以配合Vpn,提供不安全的内容过滤;在移动办公终端采用智能存储卡安全设备,主要用来封装、解封ipSec数据包,其中会用到获取到的数字证书。另外,再提供一定的内容过滤功能,以保障移动办公终端的安全。

移动环境中,终端的安全风险相对较低,而整个网络的开放性、灵活性较高,需要更强的身份认证与鉴权体系以及更加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此外pC机上USB接口较为普及,而移动终端的通用接口是SD接口。

2.2智能存储卡提供端到端的安全

为适应移动环境的特点,本研究采用智能存储卡作为安全设备,提供鉴权认证和数据加密功能。智能存储卡是基于手机SD卡开发的新型移动安全设备,与传统USBKeY一样,内部包含智能卡芯片。智能存储卡存放个人密钥和数字证书,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数据,并限制通过特定接口访问。利用其中智能卡芯片的计算能力,可以在卡上进行密钥对的生成和卡上的签名与验证运算;同时,利用智能存储卡出色的安全机制,能够对存储在其中的数据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证,这样用户的私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处在智能存储卡的保护之下。

2.3手机浏览器

采用智能存储卡为终端浏览器提供端到端安全服务,需要浏览器能够调用智能存储卡的加密和证书功能。

2.4手机中间件

开发访问智能存储卡的中间件接口,为系统提供平台扩展能力。安全中间件基于密码体系思想,对一些基本功能如对称加密与解密、非对称加密与解密、信息摘要、数字签名、签名验证、证书管理,以及密钥的生成、存储、销毁,进一步扩充组合形成新的密码功能逻辑,进而形成系统安全服务接口、应用安全服务接口、储存安全服务接口和通信安全服务接口。

安全中间件向上为应用系统提供多种安全应用模式和不同封装层次的安全开发接口,以适应不同的操作系统安全接口标准,实现跨平台的安全系统,极大丰富可选择的移动终端;向下提供统一的密码算法接口,屏蔽各种硬件之间的差异性,使硬件证书设备升级换代变得更加简便。

从图2中可见,安全中间件可以分为三部分:

业务接口适配层:业务接口适配层主要用来屏蔽对上层业务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业务做协议转换,使上层业务可以方便的调用到下层的安全能力。

安全能力层:安全能力层对一些基本的安全能力比如对称密钥加密解密、对称密钥管理、非对称密钥加解密、信息摘要、数字签名、签名验证、证书管理,以及密钥生成、存储等功能进行封装,供上层应用,同时该层在设计时也考虑到了可扩展性,比如对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算法的支持。

软硬件适配层:软硬件适配层主要用来为下层提供统一的密码算法接口,屏蔽各种硬件之间的差异性。

3.项目研究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

3.1安全设备与证书技术

证书技术是实现安全浏览器体系的基石,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双向身份认证,加密数据传输等等。具体到本项目,则需要在特定安全设备,即智能存储卡上建立标准的pKi证书体系,包括pKi证书、密钥的存储,pKi标准算法的硬件实现等。智能存储卡存放个人密钥、被其直接信任的Ca签名和证书,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数据,并限制通过特定接口访问。利用智能存储卡上的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可以在卡上进行密钥对的生成和卡上的签名与验证运算;同时,利用智能存储卡出色的安全机制,能够对存储在其中的数据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证,这样用户的私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处在智能存储卡的保护之下。

3.2智能存储卡调用技术

安全中间件是一个基于智能存储卡的,为浏览器或客户端提供身份认证、加/解密服务的安全连接中间件。此中间件是对安全网络连接、证书卡调用、密码学编程等接口的进一步封装,为上层应用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接口。

现有移动操作系统提供的安全基础设施接口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开展大规模的移动安全应用。安全中间件是一个通用的、平台化的安全基础设施,可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基于硬件设备的安全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扩展性、兼容性,可供第三方浏览器和客户端调用。

3.3wCDma3G行业应用apn技术

wCDmaapn是基于wCDma3G网络的虚拟专用网业务。利用ip网络的承载功能,结合相应的认证和授权机制,可以建立安全的虚拟专用网络。客户机构出差人员、远程应用程序可以从远程经过wCDma3G网络,通过虚拟的加密通道与客户内部的网络连接。公共网络上的用户则无法穿过虚拟通道访问该客户的内部网络。

4.项目成果及实施成效

4.1项目成果

本项目的目标是开发高效、便捷、安全的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认证平台研究与开发,采用智能存储卡作为硬件安全设备,通过wCDma3G无线网络建立端到端安全的Vpn通道,结合目前正在实施的的pKi/Ca系统,实现对远程应用系统的安全访问。智能存储卡存放个人密钥和数字证书,提供鉴权认证和数据加密功能,并能够对存储在其中的数据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证。终端通过安全浏览器实现对智能存储卡安全证书的管理及调用,并采用中间件技术提高系统的平台扩展能力。联通wCDma平台提供安全、可靠的无线传输网络。

项目产品形态向用户提供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认证平台研究与开发。项目产品特性为“移动互联网安全应用”提供的硬件证书卡,将传统USBKey和Ca证书集成于智能存储卡,内置智能安全芯片,支持数据加解密、数字签名、数字证书、大容量存储等功能,通过智能终端和3G网络可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政务等领域。

项目产品优势融合行业内广泛接受的端到端pKi证书解决方案,与3G手机平台和成熟商用的wCDma3G网络高度集成,使数据传输更加快捷,效率更高、信息安全更加有保障。完成数字证书,手机终端与3G网络的融合,在技术先进性、功能和整体性能上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很好的推广市场前景,引领移动互联网安全认证应用的变革。随着3G网络的不断完善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丰富,智能手机终端的成熟和普及,融合了数字证书和3G网络的应用应用必将凭借其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的优势,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4.2项目实施成效

通过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认证平台的研究,并在我局成功部署和小规模应用,实现与原有业务系统快速无缝链接,完成业务系统的移动信息化升迁,在提升科技生产力的同时,项目成效明显:

领导层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进行事务管理和信息调用,在异地进行任务的同步指令,实现高效管理;

员工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邮件收发、业务汇报和资料调用,并可在异地与系统进行同步沟通,工作效率更高;

便捷的的移动化安全通信网络,可让单位员工摆脱种种环境束缚,无论是在上下班堵车路上,还是在休假出差期间,均可以进行工作,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参考文献

[1](美)andre.公共基础设施pKi:实现和管理电子安全.

[2]戴宗坤.Vpn与网络安全[m].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赵爽(1982—),男,满族,黑龙江绥化人,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篇6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抓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契机,着眼信息化助推“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贴近群众需求和服务改革发展为导向,推动信息化与城市发展全面深入融合。以深化智慧应用为主线,以强化网络安全为保障,营造智慧生活,发展智慧经济,深化智慧城管,建设智慧政务,推进区域示范,依靠企业主体,进一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措施,为上海率先迈入信息社会、努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发挥更大作用。

(二)推进原则。

1.需求为先,惠民为本。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着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立足市民生活、企业生产和运营、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实际需求,发挥信息化对科学高效配置资源的支撑和服务功能,切实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捷、高效、创新的感受度,让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2.创新驱动,深化应用。鼓励各类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各行业跨界融合,培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新产业。以创新促应用,不断拓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各领域应用服务的技术手段和服务模式,形成智能应用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智慧城市建设格局。

3.强化安全,保障有力。牢牢把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作为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的辩证关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加强网络安全,坚持依法管理,提升技术能力,强化信息保护,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4.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范标准、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在竞争性领域坚持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市场化,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培育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力量,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合力推进的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16年底,基本构建起以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为重点,以高速泛在的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绿色高端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自主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为支撑的智慧城市体系框架,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上海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城市软实力的强大支撑和重要基础,上海信息化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率先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效益显著提升。智慧生活初具雏形,信息化应用有效促进信息消费,基于网络的智能化医疗、教育、交通、养老等公共服务基本涵盖全体市民。智慧经济蓬勃发展,信息技术引领带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以下简称“四新”)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达到86.5,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万亿元。智慧城管不断深化,基于网格化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基本覆盖全市域。智慧政务取得突破,信息化助力政府改革创新的效应不断凸显,电子政务建设管理模式进步显著。智慧城市区域示范效应明显,形成一批示范性智慧社区、智慧村庄、智慧商圈、智慧园区、智慧新城。

—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显著提升。全面建成宽带城市,光纤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域,家庭光纤入户率达到60%,家庭光纤用户平均互联网接入带宽达到40兆比特/秒,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覆盖600万户家庭,涵盖城镇化地区。全面建成无线城市,第三代移动通信(3G)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用户普及率达到70%,4G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域,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布局进一步优化,无线接入点突破20万个。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市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数突破5万架。国际网络出口、本地网络网间交换能力显著提升,网络就绪度指数明显提高。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升。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培育一批新模式、新业态企业。上海基本成为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引领区和产业集聚区、信息服务业发展高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占信息产业比重超过70%,从业人员超过80万人,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达到68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

—网络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城域网监测预警、网络安全应急处置、网络空间综合治理能力明显增强,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网络安全防护水平有效提升,市民网络安全意识普遍提高,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智慧城市网络安全态势总体可信、可靠、可控。

(四)任务概要。

3年内,将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作为发展重点,着力实施智慧化引领的“活力上海”(LiVeD)五大行动:着眼城市宜居(Livable),营造普惠化的智慧生活;着眼产业创新(innovative),发展高端化的智慧经济;着眼运行可靠(Viable),完善精细化的智慧城管;着眼透明高效(efficient),建设一体化的智慧政务;着眼区域(District)示范,围绕社区、村庄、商圈、园区、新城,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标。强化智慧城市三大支撑体系: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体系重点推进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功能性设施、通信枢纽、下一代互联网等重点专项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研发及产业化,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研发和示范应用,提升网络视听、数字内容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重点提升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基础支撑和综合治理能力,强化网络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完善安全可信网络环境建设。

二、发展重点

实施“活力上海”五大行动,推动建设28个重点专项。

行动一:着眼城市宜居,营造普惠化的智慧生活。

以建设成果全体市民共享为原则,深入推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整合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

重点专项1:智慧交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水平,发挥交通智能化对综合交通组织、运行、管理的支撑作用。优化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新城、新市镇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和处理,实现与市级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建设公共停车信息平台,采集实时停车泊位信息,停车诱导动态信息,推进停车收费电子化和监管智能化。完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推进公交客流实时信息采集、智能集群调度和公交电子站牌建设。扩大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覆盖面。推进公交卡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扩大公交车wLan覆盖范围。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示范应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交通信息全程服务应用示范。

重点专项2:智慧健康。深化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推进健康信息在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家庭医生和市民之间共享利用,建设覆盖医疗、医保、医药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卫生综合管理平台,推动医疗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加强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平台。深化医院信息化建设,探索新型患者就医、付费模式,探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建设群众体育健身信息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体育场馆查询预订、体育健身指导及体质监测等服务,促进科学健身。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民健康服务,探索市民健康服务新模式。

重点专项3:智慧教育。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现代化支撑作用,建立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支撑系统,创新教学手段和模式。建设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终身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服务。以建设上海教育资源中心为突破口,探索建立资源建设多元评价机制和共享激励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建设上海教育数据中心,汇集整合各级各类教育数据,以教育大数据支撑教育管理决策、教学研究和公共信息服务。推动涵盖校区管理、教务安排、后勤保障等内容的智慧校园建设,深化易班—上海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打造互动、开放、共享的网络平台。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挖掘需求,建设网络服务平台,面向不同人群提供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s),丰富互联网教育产品。

重点专项4:智慧养老。围绕构建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搭建全市统一的养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统筹政府部门及市场机构的各类养老服务信息资源,建立涵盖服务需求、服务项目、服务队伍、服务设施和养老政策的养老数据库,提供一站式养老咨询、申请、评估、分类转接等服务。发展智能化养老机构,推进社区养老信息化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援助、医疗保健、心理慰藉等服务。推进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远程健康监护、居家安防等应用。

重点专项5:智慧文化。围绕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搭建文化上海云平台,汇聚整合全市文化活动、文化展示、文化演出、文化培训、场馆导览、图书阅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公共文化资源,为市民提供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一站式服务。加快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为市民提供触手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到2016年60%的市级博物馆和40%的区级博物馆实现数字化。鼓励企业开发推广各类满足市民需求的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培育互联网文化服务领域龙头企业。

重点专项6:智慧旅游。鼓励和引导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游客提供旅游线路规划和交通、住宿、门票预订购买等一站式服务。推进景区智能化建设,提供电子门票、自助导览、自助讲解等服务。建设旅游市场监测预警平台,开展旅游企业、行业信息动态统计和分析,提升行业运行发展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建立旅游舒适度指标体系,提升旅游公共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置能力。加强旅游行业监督管理,强化旅游行业信用监管和服务。

重点专项7:智慧就业。以整体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智能化水平为目标,整合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海内外人才引进、居住证积分制、社保缴费等人才和就业服务内容,提供面向法人的在线自助经办应用。建立个人和企业就业诚信系统,深度挖掘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社保缴费等方面的业务数据,实现政府就业监管机制创新。开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信息资源,鼓励社会机构积极参与就业服务,推进社会机构与政府之间信息共享。

重点专项8:智慧气象。建设城市专业气象服务平台,建立气象对相关行业影响的预测模型,为交通、卫生、农业、能源等重点行业提供智能化服务。建设个性化、互动式的“我的气象台”,紧贴市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为老人、儿童、疾病易感人群等特定群体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和生活引导产品。拓展气象信息渠道,使市民享受触手可及的气象服务。

行动二:着眼产业创新,发展高端化的智慧经济。

以信息化助推“四个中心”建设,促进产业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为发展目标,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培育发展“四新”为战略重点,全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为打造“上海服务”和“上海智造”提供有力支撑。

重点专项9:互联网金融。鼓励互联网企业面向金融行业开展跨界融合,加快第三方支付创新应用,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支持网络借贷(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创新,加快金融领域网络创新业务发展。提升金融信息和数据集聚度,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财经、证券、保险等大型信息资讯平台。深化智能卡应用,推动银行集成电路(iC)卡的广泛应用,鼓励各类智能iC卡在便民支付领域多卡集成。

重点专项10:智慧航运。推动口岸监管作业智能化,深化口岸通关无纸化,围绕进出口企业通关便利需求,推进监管部门联网核查。建设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单证一口申报、监管状态信息一口反馈。完善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平台,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系统和对外服务窗口,实现口岸监管、码头作业、货物运输、航运服务等信息共享交换。推动多种运输方式及物流资源的信息协同运作、口岸通关税费和港口航运结算的电子支付等功能,提高口岸整体运行效率,降低航运相关单位管理和运行成本。开展亚太示范电子口岸建设,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重点口岸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重点专项11:智慧商务。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鼓励各类跨境电子商务、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集聚发展,培育对接产业链的嵌入式电子商务集成创新服务平台,支持围绕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经营各环节实际需求的创新平台发展,推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加快形成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产业链。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鼓励骨干制造行业加速提升供应链业务协同能力,应用电子商务创新制造、服务模式。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业加快网络购物、网上商城等应用,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互动(o2o)、客户到企业(C2B)等新型电子商务服务模式。深化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业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电子支付、信用服务、安全认证等支撑环境,促进电子发票、电子合同应用推广。构建快递业服务安全评估预警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创新行业服务方式和监管模式,鼓励规模快递企业创新应用,提升全市快递业信息化水平和快件末端投递智能化水平。

重点专项12:智能制造。鼓励发展基于产业互联网及大数据分析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发展云制造和按需制造,推动个性化定制、众包众创等模式创新。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面向产品的在线服务、远程维护等新业态,实施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支持面向行业和区域的公共服务平台、行业性交易平台建设推广。推动绿色低碳制造,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资源管理、能耗监控及生产流程能源优化,推动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产品回收、产品再制造、逆向物流等信息系统建设。

重点专项13:智慧企业。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提高生产设备、制造工艺、生产组织智能化水平,推动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的示范应用,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鼓励服务业企业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提高服务能级和决策科学化。鼓励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大力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指导一批试点企业完成达标认定,建立和完善全市贯标服务和认证体系。

行动三:着眼运行可靠,完善精细化的智慧城管。

围绕城市管理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信息化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深度应用,全面支撑上海城市功能提升和安全运行。

重点专项14: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化。在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并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衔接,与相关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逐步实现非紧急类城市综合管理领域全覆盖。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应用功能。建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指挥平台,实现对市容环境违法行为及时发现、有效取证、依法解决。使用卫星定位技术加强渣土车监管,深化信息共享,提高渣土车监管效能。推动完善“地楼房”基础数据管理和动态监管机制,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物业管理、房屋修缮及安全使用等系统建设。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中的应用,鼓励社会投资的建筑工程项目应用Bim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重点专项15: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推进食品安全许可、监管和处罚信息共享,检验检测结果共享,突发事件协同处置等系统建设,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投诉举报和信用评价机制。建立食品安全数据库,推进与市、区县、街道乡镇监管系统和市法人库、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深化食品信息全程追溯功能,围绕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重点环节,实施粮食及制品、畜肉及制品、禽类、蔬菜、乳品、食用油、水产品、酒类等8大类食品信息全程感知和溯源。推进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企业的跨部门协同监管。面向社会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应急预警等信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

重点专项16:环境保护信息化。完善全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布局,实现对大气、水、噪声、辐射、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监测监控全覆盖。加强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设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实现区域内大气污染综合监测数据实时共享,建立污染源排放量清单,做好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加强环境污染源管理,实现危险废物产生、运输、处置、监管等全过程信息化。加强环境保护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引导企业提供面向公众、企业等不同对象的便捷化环保信息服务。

重点专项17:公共安全信息化。增强公共安全防控信息化建设,加快图像监控、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容,完善各类社会资源共享共用机制,加强重点区域监控,提高视频监控覆盖率。深化应急管理领域业务协同,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采集水、电、气等涉及民生的公共资源运行状况,切实提升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平台体系。全面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和能力。

重点专项18:智能化城市生命线。聚焦水、电、油、气等城市生命线,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智能化,提升管网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拓展新的服务模式,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平稳、有序。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推动智慧照明试点,促进能源生产变革。深化智慧水网建设,推动新兴信息技术在供水安全、防汛、水资源与环境生态一体化管理等方面的深度应用,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和供水调度管理信息平台,提升对全市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的支撑能力。

行动四:着眼透明高效,建设一体化的智慧政务。

按照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总体要求,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共享、系统集成、业务协同、渠道整合、资源集约为原则,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通过感知、整合、分析及智能化响应等方式,实现政府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提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

重点专项19:电子政务一体化。以转变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级和安全防护能力为目标,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现硬件资源、数据交换、应用支撑、资源管理的统筹,有效降低电子政务建设运维成本,提升资源集约化程度。建设面向政府公共服务的大数据平台,向各部门提供基于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汇聚的各类数据资源,为辅助决策、统计分析、业务管理等方面提供大数据支撑。完善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范,形成规范有效的信息共享管理机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统一高效、弹性扩展、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电子政务应用生态环境。

重点专项20:政府公共数据开放服务。建设完善上海数据服务网,形成政府公共数据对外服务统一门户,推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政务应用系统开发。加快制定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的标准规范,探索建立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规范和渠道。深化公共资金、公共资源、食品安全等政府信息公开,全面开放地理位置类、市场监管类、交通状况类等重点领域的政府数据。开发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手段现代化、档案服务网络化,提高档案便捷服务和信息共享水平。采用外包、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获取用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数据产品和服务,促进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和公众信息消费。

重点专项21:优化公共服务渠道。推进服务模式从“一门式”向“一口式”转变,开发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部署于区县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系统,通过后台“一表式”管理,实现社区事务一口受理、办理结果一口反馈。深化政府门户网站网上办事功能,推进政府服务热线整合归并,拓展法人数字认证“一证通”使用范围。鼓励企业开发多渠道、多载体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使公众享受到均等、便捷、规范的公共服务。

重点专项22:提升电子政务网络服务能级。完成公务网骨干网升级改造,实现与国家政务内网网络信任服务系统的衔接,推进公文网上传阅、办理,规范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充分利用800兆数字集群政务共网资源,提高政务外网网络保障能力,全面满足市和区县两级政府部门各类应用的接入需求和云计算、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要求。

重点专项23: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信息记录归集,建立相关标准规范,发挥跨部门信息共享系统渠道作用,信息覆盖全市行政机关及依据法律法规行使公共事务职能的社会组织,实现信息查询比对、信用筛选、信用预警等功能,满足社会对公共信用信息的需求。拓展平台信息应用,促进行政机关在日常监督管理、公共资源分配、表彰奖励等活动中查询使用公共信用信息,发挥信用服务机构作用,分析处理相关信息,推行相对人信用评价和分类管理。以应用为导向,以长三角为突破口,推进区域信用平台共建、信用信息互通、信用管理合作。

行动五:着眼区域示范,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标。

围绕智慧社区、智慧村庄、智慧商圈、智慧园区、智慧新城建设,全面推进创新试点和应用示范。

重点专项24:智慧社区。围绕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和谐,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促进社区服务集成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现代化。根据《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以生活服务、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小区、智能家居为重点,推动50%以上社区开展智慧社区试点示范建设。鼓励建设面向市民服务的云平台,汇聚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资源,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渠道,为市民提供社会保障、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气象信息、文化娱乐、公用事业、智能安防等服务。

重点专项25:智慧村庄。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要求,以信息基础设施高速泛在、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化、村庄治理信息化为重点,在20个村开展智慧村庄试点示范建设。实施宽带进村,实现农村家庭宽带网络接入全覆盖,优化完善3G网络,基本实现4G网络覆盖。围绕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鼓励和支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旅游信息资源和服务推送;支持建设美丽乡村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支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工作开展。围绕村庄治理需求,加快推进村委会电子台账建设,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深化行政村网页建设,加强村务公开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应用,提升村庄治理信息化水平;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

重点专项26:智慧商圈。围绕传统商业能力提升和模式创新,以商品营销和品牌服务为核心、商业企业为主体、商业集聚区为载体,通过信息化提升商圈整体服务水平。加快商圈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推动重点商圈宽带和无线网络覆盖,鼓励商家提供免费无线网络接入服务。推动停车诱导、购物导航、移动支付、基于位置信息服务等在商圈中的应用,提升商圈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实体商圈互动,在有条件的商圈推动搭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以智能终端、商贸联动和会员互动为重点的基于商圈的网络社区建设。推进用户数据管理和共享,推动传统商业模式向基于大数据精准化营销的转型。

重点专项27:智慧园区。围绕园区管理和产业服务,加快信息化助力制造业园区高端绿色、服务业园区宜居宜业发展。推动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实现重点园区固定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wLan等的优化覆盖。鼓励园区管理服务精细化,以办公、招商、物业等为核心,推动形成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园区公共管理服务体系。鼓励产业服务专业化,支持各类产业创新和商务合作平台发展,提供企业信息化、在线产品服务、公共检测、投融资等增值服务,以及园区休闲、便捷支付、智能停车等生活服务。鼓励园区能源环境智能调控,鼓励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园区集聚。

重点专项28:智慧新城。围绕基础网络领先、智慧应用普及、智慧产业集聚、信息安全可控,在嘉定等新城开展智慧新城试点。以新城为载体,加快智慧社区、智慧村庄、智慧商圈、智慧园区试点示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智慧新城建设。推动相关扶持政策向智慧新城倾斜,优先推动4G网络覆盖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医食住行文教旅”等智慧化服务模式创新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率先将智慧新城打造成为上海智慧城市标杆。

三、支撑体系

重点完善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网络安全保障三大支撑体系,推动建设22个重点专项。

支撑体系一:建设具备国际水平的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

按照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适度超前原则,充分发挥电信、广电运营企业主力军作用,以4G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基础承载、枢纽汇聚和网络服务能力,促进“三网”融合,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重点专项1:宽带城市深化。落实国家“宽带中国”战略要求,全面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光纤到户覆盖,进一步提高全市光纤宽带用户普及率,鼓励办公、商业等公共建筑采用光纤入楼技术。加快推进郊区城镇化地区nGB覆盖,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市域光纤到户覆盖和城镇化地区nGB覆盖。

重点专项2:无线城市提升。加快构建以移动通信网络和wLan为主体的无线宽带网络。重点推进4G网络建设,继续优化3G网络,到2016年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4G网络全覆盖,3G和4G用户普及率达到70%。根据布局规划和绿色环保要求,实施基站集约化建设和景观化设置。推进全市wLan布局优化,支持在公共区域进一步扩大覆盖。提升“i-Shanghai”服务质量,鼓励区县开展公益性wLan覆盖。

重点专项3:功能性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上海国际网络节点、骨干网络节点及网络带宽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绿色节能技术运用和已有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在电力、通信资源优势区域推进高端、自给、集聚的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与上海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布局。研究数据中心异地布局的政策举措,鼓励开展异地灾难备份应用,推进上海与国内其他地区数据中心对接合作,探索建立跨区域的示范性项目,进一步增强信息集聚和服务能力。规划整合、改造升级本市现有全球定位系统(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CoRS)和高精度差分站点资源,建设以北斗为主体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多模导航和位置信息增强网络,到2016年完成兼容北斗的GnSS多模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推进上海超级计算中心转型发展。探索建设以4G网络为主体的无线宽带物联网。

重点专项4:通信枢纽建设。增强上海亚太信息通信枢纽服务能力,推进新亚太国际通信海光缆系统(apG)建设和已建海光缆扩容。鼓励基础运营商加大国际网络建设,大幅提升国际网络出口能力,提高与国际运营商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扩容、优化城域网络,推动本市传输网升级及网间优化,进一步完善宽带网络结构,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加强网间直联,扩展各运营商间的互联带宽,不断提升本地互联网业务的网间交换能力和服务质量。

重点专项5: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推动电信运营商加快基础设施和支撑系统升级改造,提升网络功能和性能,到2016年年底实现主干网、接入网、iDC等设施的主要设备全面支持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聚焦访问量较高的政府门户网站及商业影响力较大的网络应用服务商,实施ipv6升级改造。在公共信用服务、网络电子认证、航运、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ipv6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引领全行业对ipv6的关注和跟进。加快ipv6核心设备技术升级和产业化,提升下一代互联网领域技术创新能力。

重点专项6:无线电管理。建设面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普及应用的频率资源综合利用体系,编制频率资源分布地图,建立以频率复用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模式,探索建立频率资源综合利用评估体系和动态储备机制;聚焦700兆赫兹数字红利频谱,做好广播电视与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的组网兼容研究,试点形成频谱释放机制,加快1900兆-1920兆赫兹频谱的再利用,全面完成小灵通清频。完善基于城乡规划的固定无线电台站布局体系,完成基站站址布局规划实施的评估和研究,推动基站区域控详落地;编制重点固定无线电台站保护规划;推进基站室外分布系统标准化建设,编制公共场所wLan信号覆盖系统集约化技术规范,开展测试及后评估。完善无线电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聚焦军民融合、长三角区域联动、重点行业协同的无线电安全保障机制,推进智慧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立项阶段的强制性无线电安全评估。

支撑体系二: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按照技术先进、产业领先、安全可靠、自主可控方针,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培育“四新”经济和扶持龙头企业为主要抓手,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移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产业保障。

重点专项7:集成电路。对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完善组织保障,组建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推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水平和制造业产能规模水平双提升,推进高性能处理器、移动终端关键芯片、高清数字电视芯片、金融iC卡芯片、工业控制核心芯片、光网络核心芯片与器件等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水平提升及国产整机系统应用示范工作。加快完善新建12英寸晶圆生产线项目方案,推动20-14纳米先导工艺技术引导线建设。推动装备、材料业取得突破,促进产业链互动发展。

重点专项8:新型显示。推进新型显示基础器件和应用融合,促进产业链对接和跨界融合,推动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行业对接,创新产品应用和服务模式,加快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产品产业化,推进45代和55代am-oLeD量产线建设。建设发光二极管(LeD)新光源产业基地,聚焦LeD设计、研发、关键制造、服务,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重点专项9:高端软件。推动高端软件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模式创新,力争到2016年上海高端软件经营收入达4000亿元。发展自主可控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网络化操作系统、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大型通用数据库及中间件等关键技术,解决基础软件与硬件、行业应用软件之间的系统适配和协同运行,在电子政务等方面加快形成一批解决方案。提高行业软件在政务、金融、航运等领域的规划、整合和应用水平。聚焦“两化”融合重点领域,提升系统集成能力,推动形成安全可靠、国内领先的工业软件解决方案和服务。

重点专项10:云计算。支持分布式数据存储、虚拟化、海量数据处理等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技术,形成自主可靠的云计算软硬件完整产品链,带动芯片、服务器、终端设备技术和产品创新。全面推进云计算示范应用,打造覆盖市民生活、企业服务、电子政务的城市综合云计算服务平台。加快云计算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定,探索公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认定和评价标准。构建安全认证体系,提升用户对云计算的服务信任度,为云计算服务环境中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到2016年云计算软件服务及硬件产品收入突破1200亿元,培育10家云计算龙头企业,支持百家产业链关键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企业生态系统。

重点专项11:大数据。加快形成覆盖互联网、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的大数据平台,成为国内领先的大数据应用示范城市。加快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处理系统、数据挖掘与分析软件、商业智能软件、多媒体加工处理软件、可视化软件等大数据技术研发。以数据处理软件为支撑,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集成水平、较强市场能力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鼓励各行业企业和机构,以大数据模式构建面向个人、行业、政府的数据服务平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鼓励大型企业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架构建设大数据平台,并对外开放接口,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支持中小型企业使用公共数据服务,降低大数据平台建设成本;推动各级政府开展大数据应用,优化公共服务质量。

重点专项12:物联网。突破一批物联网关键技术,聚焦支持微型和智能传感器、短距离通信、智能系统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具有可持续运营模式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面向消费者、企业、园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政府部门等提供服务,促进传统行业运营模式转变,优化市民生活方式。围绕健康服务、养老照护、药械管理等重点领域引导健康物联网加快发展,在工业物联网、农业物联网、智能交通和车联网等领域组织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在部分物联网应用领域力争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成为国内主要的物联网应用和产业集聚区之一。

重点专项13:网络视听。促进内容、平台、模式、终端协同联动发展,将上海打造成全国网络视听产业高地和优势资源集聚地。鼓励研发原创内容、移动内容、专题内容、高清内容等特色鲜明、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网络视听内容产品。支持建设海量内容加工处理平台、跨屏跨终端跨系统内容流通平台、全高清内容播控平台等满足市场需求的网络视听内容服务平台。推动视频分享、视频直播(点播)、视频门户等网络视听传统模式,通过开放接入渠道、与传统媒体对接等方式提升用户粘性和市场占有率。鼓励网络视听与电视、电影、音乐、互动娱乐等跨界融合发展,培育网络剧、微电影等新兴业态。

重点专项14:网络安全技术产业。鼓励自主可控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加快安全芯片、安全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的技术攻关及产业化。推动可信计算、云计算安全、大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等网络安全技术创新。支持网络安全监测、数据保护与安全审计、容灾备份与数据恢复等安全产品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以网络安全测评检测、认证评估、综合服务等公共平台建设为抓手,促进风险评估、安全集成、监测预警等专业服务集聚,鼓励网络安全与智能安防等服务业态的融合发展。推动建立大数据应用安全研究功能性机构,开展自主知识产权安全产品在政务、金融、教育、卫生、工业控制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支撑体系三:深化网络安全保障建设。

全面构建城市网络安全综合保障体系,加强与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的服务对接。以强化基础网络安全、重要网站和信息系统安全、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互联网内容安全等为重点,提升应急基础平台、灾难备份平台、测评认证平台、网络信任平台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落实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分级保护、应急管理等监管制度,培育发展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安全咨询、灾难备份等社会化服务,加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营造安全可信的网络社会环境。

重点专项15:基础网络安全运行。加强对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基础网络的安全监管和保障,确保安全防护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不断完善基础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防护等技术措施落实,保障互联网域名解析系统(DnS)安全、稳定、可靠。强化无线电安全管理,保障无线城市网络安全。

重点专项16:重要网站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加强政务、金融、税务、电力、铁路、海关、民航、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的重要网站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定期组织开展重点领域网络安全检查,强化对安全风险和隐患的整改。完善城市网络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重点网站运行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形成全市各重点保障单位应急保障常态化机制。研究出台面向重点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的灾难备份工作指导意见,形成多层次灾难备份体系。

重点专项17: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加强石化、钢铁、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及水、电、油、气等城市运行生命线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建立健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标准体系,组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产业联盟。开展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检查,构建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联合实验平台,形成工业控制系统产品检测和安全测评服务体系,保障工业生产和城市运行安全。

重点专项18:完善互联网内容安全管理。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组织实施“扫黄打非”等净化互联网环境专项行动。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建设,规范管理综合商业网站,形成健康有序的网络传播秩序。加强互联网基础数据管理,加大对数据资源的安全保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和新业务安全评估,初步形成与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内容安全监管机制。构建互联网安全监察支持系统,加强网络监测技术手段建设,提升对互联网信息的资源整合、舆情分析和综合研判能力,严厉打击虚假信息、网络欺诈等各类网络犯罪。不断提升对网络失泄密的发现和查处能力。

重点专项19:完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适应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发展趋势,提升城市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保障能级。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基础平台,构建城域网安全综合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体系,完善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技术支撑,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拓展信息安全测评认证平台服务,构建面向云计算平台、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卡的安全检测系统,提升网络安全综合检测能力。完善统一网络信任体系,构建互联网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拓展可信数据保全、可信时间戳、电子签名举证、可信标识等新型信任服务。提升信息安全灾难备份平台功能,完善市和区县两级电子政务灾难备份体系和社会化容灾备份服务,构建面向大数据服务的异地灾难备份系统,满足不同层次的灾难备份需求。

重点专项20:完善网络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建立涉及国计民生重要信息系统和影响城市运行关键基础设施目录,完善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重点行业网络安全保障单位责任制体系,继续强化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分级保护、安全测评、电子认证等基本制度的落实。深化网络安全应急管理,严格执行预案编制、应急演练、事件报告、调查处理等制度安排。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开展政务领域信息技术服务安全审查,完善信息技术产品采购及服务外包的评估和规范。

重点专项21:加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开展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专题研究,创新互联网治理模式,促进互联网行业自律,形成网络自我净化机制,提升网络社会管理能力。严格落实手机实名制,探索推进网络实名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安全测评和监管。推进垃圾短信与网络欺诈监测、假冒网站发现与阻断等技术手段建设,加快在市民日常生活相关领域的应用部署。加强无线电领域安全执法,加强对“伪基站”、“黑电台”的清理整治。推进网络社会征信网、“12321”等网络治理投诉举报平台建设,形成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合力。

重点专项22: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日常宣传,将网络安全知识作为市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市民逐步认识生活中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每年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和技能竞赛,通过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移动应用等加强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法律宣传和案例分析,切实提高市民网络安全保护意识。研究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市民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督,共同维护网络秩序,有效净化网络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法规政策。

对接国家相关政策规划,在放宽信息咨询设计、信息系统集成等领域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电信市场,降低互联网企业设立门槛,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等方面,完善相关地方立法、配套政策和制度规范。加强网络安全综合立法,推动电子交易信息安全保障、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立法,研究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视听、互联网金融等“四新”发展,探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二)加强标准化建设。

围绕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智慧社区、智慧村庄、智慧商圈、智慧园区、智慧新城建设,电子商务发展等需求,推进相关技术、应用、管理规范的建立和实施,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规则的制定修订。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强行业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作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专利池建设,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强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做好专利布局和风险防范工作。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

充分利用政府相关发展专项,推进智慧城市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及其示范性应用,发挥财税政策杠杆作用,加大市场投入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向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领域倾斜。完善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服务外包补贴、融资担保等政府资金支持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探索智慧城市领域政府与企业联合建设运营模式。

(四)鼓励自主创新。

结合“四新”发展,依托企业主体,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和应用,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技术、自主产品和自主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相关科技攻关任务,加快相关创新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推动国产芯片、软件、整机和解决方案的部署和替代,在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率先使用。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鼓励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利用平台加快新技术研发应用。围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子商务、金融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等领域创新机制建设。

(五)保障基础设施。

编制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并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坚持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和资源共享,推动市政及公共设施资源向信息基础设施开放。加强住宅建筑通信设施第三方专业维护,实现电信企业平等接入和用户自主选择。优化4G基站建设审批流程,做好相关4G频段的释放及储备工作。推动电信运营企业不断优化资费结构,促进通信资费合理下降和收费透明。建设“宽带上海”地图工程,引导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六)加快人才培养。

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篇7

????1.1是智慧校园运行的基础。

????无线网络使校园用网更为方便,快捷,智能,因而校园也被冠上了智慧的头衔。现今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无线产品的日益成熟,无线网络也逐渐在全校覆盖,无论师生们走到体育场、食堂、宿舍等地,都能够通过他们手中的移动设备连入校园无线网络之中,这样不仅丰富了师生的业余生活,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和家人的联系,也可以让师生通过网络来学习,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促进师生终生学习。因此必须保证无线网络安全,让智慧校园更好地运行。

?????1?.2是智慧校园质量的保证。

????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时时办理网费,饭卡充值,手机话费,购买往返车票等各种业务,智能又便捷。还可以在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校园内任何地方运用无线网络向老师请教问题、提交作业,再也不需要满世界的找网线了。无线网络极大地推动了信息化校园的构建,使工作摆脱空间时间束缚,效率更高的完成。

????1.3为智慧校园发展提供方向。

????人们对无线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使从事智慧校园建设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技术发展方向。促使他们在我国智慧校园的建设中研发更适应人们需求的技术。作为智慧校园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无线网络相关技术的深入发展,给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方向和可能。

????2智慧校园建设中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

????2.1黑客病毒入侵问题。

????校园中的公共机房开放性强,共享率高,更加方便黑客利用校园网络管理的疏漏来进行攻击破坏,造成及其恶劣的影响。黑客编写病毒代码在互联网上传播,学生长时间的使用电脑加速了病毒在局域网的传播,令人头疼的是这些病毒广泛散播,破坏性强,隐蔽性高且难以清除,因此智慧校园无线网络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法分子通过会话欺骗、拦截等手段入侵网络系统,进而窃取校园中的科研项目、师生论文等数据资料,严重影响了校园网的用网安全。

????2.2网络虚假信息问题。

互联网所营造的是一个没有太多限制的自由世界,是一个不可触摸的虚拟世界,别有用心之人可能会利用虚拟世界编造虚假信息实施假冒攻击,进行诈骗,勒索,迷惑等行为。也许大多数学生都会遵守法律和社会秩序,但有的学生单纯不成熟且易被欺骗,又或者是盲目听从,因此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心理或身体健康。

????2.3网络开放共享问题。

????无线网络是开放的,并没有对其他使用者设限校园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很广,人们同时使用校园网会出现网络传输速低、信号质量不稳定甚至崩溃的情况。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他人共享网络,网络会不流畅或者流量耗损大,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3如何提高智慧校园建设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3.1用户实名制,筛查网络用户。

????实行用户实名制,对入网用户进行筛查,将不法分子入侵的计划扼杀在摇篮里。无线网络的使用的确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给校园师生的数据信息安全带来了威胁。标识每一个用户,防止不法分子鱼目混珠,非法入侵。每个学生入学时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学号或其他身份证明如学号,身份证等,而学号就可以作为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凭证,登录时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并要求用户实名验证,此外,为了有效防止学生盗用他人账号,每人必须自行设计无线密码,输入错误密码则不可使用网络。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3.2确保只有唯一用户。

????为了高效且切合实际地维护校园无线网络的使用安全,最好采用一个实名只能同时登录一台设备终端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知道自己的账号是否被他人盗用,学生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像用户在电脑上登陆了校园网,就不能在另一台电脑或手机上登陆了。用户使用权唯一性制度也能让学生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密码信息,提高安全意识。

????3.3规范网络运营体系。

????提高智慧校园建设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要求我们规范网络运营体系,打造纯洁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上信息的监管,严惩诈骗分子;一旦发现违法入侵行为果断采取措施,立即对异常终端设备进行屏蔽,绝不姑息。定期更新网络安全策略以及安全设备,净化网络环境。在学校建立无线网络运营体系,分配资源维护数据库,实现规范化运营。时刻警惕安全漏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未雨绸缪,要有极强的预见性,降低危险性,以此赢得学生和教师的信任。

????4结论

????构建和谐、安全和高效的无线网络顺应了时展的潮流,智慧校园的建设也需要每一个学生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面对无线网络在智慧校园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并着眼于多个方面,不断调整应对策略。通过本研究的分析,能够提高智慧校园建设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为校内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

引言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进步,在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中汇聚海量信息,人们在网络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均会融入大数据之中,由于海量数据信息容易被掩盖,无法全面发挥数据价值。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模糊神经系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数据,快速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1计算机网络中科学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

智能技术的重要价值(1)增强计算机网络稳定性能。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此项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充分提高计算机网络的稳定性能,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尤为重要,此项技术的良好应用,不仅可以减少网络运行不安全现象的发生,而且能够显著提高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效率。(2)提高计算机网络整体管理水平。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计算机网络结构更加复杂,流程也更加烦琐,面临较多的病毒,所以做好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特别重要[1]。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针对现有的网络进行科学划分,实施分层管理,并以此为核心,促进各个部门间的有效沟通,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核心作用得到体现。

2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特点

2.1大数据技术特点

大数据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对海量信息实施存储和分析,经过严谨的数据分析之后,能够获得满足人们实际要求的计算结果的一项技术。此项技术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但可以保证多项数据信息有效组合,而且能够提升各类数据的准确性。此项技术的全面实现,能够减少数据重复现象的发生,不断增强数据深度。此项技术能够更好地扩大数据信息规模,保证各项数据信息的多样性得到体现。从数据信息的处理和传输角度来分析,此项技术能够明显提高信息处理质量与效率,不断减小外界各项因素信息处理质量的不利影响[2]。

2.2人工智能技术特点

根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现状能够得知,此项技术主要是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确保计算机合理运用的基础之上,通过模仿人类思维与行为能力,各项程序进行完美结合,确保各类数据实现科学处理。此项技术具有人性化特点,从数据信息管理现状能够得知,人工智能技术的科学运用,能够保证数据实现自主管理目标,进一步满足信息处理相关需求。例如,在信息处理期间,应用此项技术,能够减少各类安全问题的出现,确保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功能得到完美体现[3]。

3具体运用

3.1计算机网络检测

结合现阶段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现状得知,合理运用检测技术十分重要,在众多检测技术之中,入侵检测技术最为常见,通过运用此项技术,不但能够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质量与效率,而且可以减少数据资源的浪费。智能防火墙的全面建立,显著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水平,确保系统内部资源结构更加完整,针对重要资源,进行保密管理,减少信息泄露现象的出现。在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过程之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各项网络信息进行高效的处理。经过科学分析之后,将数据进行分类,针对网络中的可疑数据信息,实现快速过滤,确保用户及时获得准确的检测报告,保证各项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的科学运用,能够确保网络系统实现实时监控目标,针对网络的具体运行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控。如果计算机网络运行期间出现故障,能够实现良好防护,避免计算机受到外界攻击,同时也可以显著减少失误操作现象的发生。

3.2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持续性发展,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也是广大用户较为关注的问题。现阶段,最常见的安全问题为个人隐私,为了提升用户的数据安全,保护个人隐私,有关人员要从技术层面着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强化计算机网络监控管理能力的同时,确保网络安全运行[4]。此外,人工智能的科学运用,能够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系统能够进行自我诊断,并了解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故障,针对系统故障问题及时处理,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在数据输入环节,针对输入的各项数据信息,人工智能可以实现自动读取,并且快速收集各类数据信息,一旦发现错误的网络信息,会通知相关人员。同时,如果系统发生故障,运用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快速修复,满足计算机的安全运行需求,更好地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3.3计算机网络管理

在当前阶段的计算机网络当中,运用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实现管理目标。在实际应用环节,针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通过加强数据处理之后,利用知识库并以此为核心,确保系统管理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应用人工智能管理技术期间,一般是用户将有关工作完成后,可以自动进行信息搜寻,针对搜索获得的数据信息,可以直接传送到相关设备,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智能服务。用户在查找相关信息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针对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妥善处理,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并以此为核心,直接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数据和信息,不仅可以缩短信息搜索时间,而且能够显著提高信息利用率[5]。结合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特点得知,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管理技术应用范围特别广泛,在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收发邮件和行程规划均需要运用管理技术,为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提供诸多便利。

3.4网络专家系统

大数据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网络管理水平逐渐提高,正在朝着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可以保证专家系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结合专家系统功能特点得知,通过合理利用网络系统中的专家知识库,以及相应的求解技术,构建稳定的管理系统,确保各项数据更为安全、有效。例如,通过运用网络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具体见图1。伴随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完善,网络系统发生较大变化,在提高计算机网络智能管理水平的同时,运用人工智能可以进一步满足网络管理需求。专家系统作为人工智能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该系统的科学应用能够快速收集专家和学者所提供的各项知识,通过对各类信息进行二次处理,可以保证信息得到良好利用[6]。

3.5智能化防火墙

和常规的防火墙相比,智能化防火墙通过运用先进的识别技术以及数据采集技术,针对各项非法信息进行有效检测,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的防护水平。智能化识别系统中,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可以模仿病毒或者木马攻击模式。经过智能化识别之后,制定出完善的防护措施,将这些病毒快速融入数据库之中。一旦后续系统出现类似病毒,能够实现自动隔离,确保智能防火墙的防护功能得到良好发挥,防止出现新型病毒的大量攻击。

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篇9

关键词:计算机人工智能应用分析

目前由于人工智能的不断成熟,人们在生活方面以及工作的过程中,智能化产品随处可见。这不仅对人们在工作中的效率进行提高,同时还对其生活质量进行加强。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只有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相应的依靠,才能够让人工智能研究出更多的成果。

1计算网络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目前比较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网络管理系统应用中,其网络监控以及网络控制是其比较重要的功能,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取以及正确的处理对其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对计算机技术智能化进行实现是比较必要的。由于计算机得到了不断的深入以及管广泛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用户对网络安全在管理方面的需求比较高,对自身的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的保证。目前网络犯罪现象比较多,计算机只有在具备较快的反应力和灵敏观察力的状况下,才能够对用户信息进行侵犯的违法活动进行及时遏制。充分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相对较系统化的管理,让其不仅对信息进行自动的收集,同时还能够对网络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诊断,对网络故障及时遏制,运用有效的措施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及时的恢复,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计算机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人工智能应用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工智能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不断的跟踪动态化信息,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在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运用人工智能,对网络管理水平进行不断的提高。

2应用分析

2.1安全管理应用

网络安全所具有的漏洞相对比较多,用户在网络中自身的资料信息安全是现阶段人们比较关注以及重视的主要问题。在对网络安全进行管理时,可以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用户自身的隐身进行有效的保护。主要表现为:一是,智能防火墙的应用;二是,智能反应垃圾邮件方面;三是,入侵检测方面等。智能防护墙主要应用的就是智能化识别技术,通过概率以及统计方式、决策方法和计算等对信息数据不仅进行有效的识别,同时还能对其相应的处理,对匹配检查过程中需要的计算进行消除,充分认识网络行为特征值,访问可以直接进行控制,把存在的网络及时发现,拦截以及阻止有害信息的弹出。智能防火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网络站点受到黑客的攻击,遏制病毒传播,对相关局域网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反之就会导致病毒以及木马的传播。在智能防火墙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入侵检测,它属于防护墙后的第二安全闸门,在对网络安全保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入侵检测技术而言,主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把部分数据过滤出去,数据检测后的报告分析报告给用户。入侵检测在对网络性能不产生影响的前提下监测网络,为操作上的失误以及内外部攻击提供一定的保护。针对智能型反垃圾而言,其自身的邮件系统能够对用户邮箱进行有效的监测,对邮箱进行相应识别,把邮箱中存在的垃圾充分的筛选出来。如果邮件进入邮箱后,就会进行扫描邮箱,在一定程度上把垃圾邮箱的分类信息发给用户,提醒用户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给邮箱安全带来影响。

2.2人工智能agent技术应用分析

针对人工智能agent技术而言,它属于人工智能的一种技术,属于不同部分所组成的软件实体,包括:一是,知识域库;二是数据库;三是解释推理器;四是各个agent之间的通讯部分等。人工智能agent技术通过任何一个agent域库对新数据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并且沟通以至完成任务。人工智能agent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用户自定义对信息获得自动搜索,然后将其发送到指定位置。人们通过agent技术得到人性化服务。例如:用户在用电脑查相关信息时,该技术不仅能对信息进行处理,同时还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析,最后把有用的信息出题给用户,充分节省用户的时间。agent技术为用户在日常生活中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在网上进行购物以及会议等方面的安排。它不仅自主性以及学习性,让计算机对用户所分配的任务自动完成,进一步推动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2.3在网络系统管理以及评价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针对网络管理系统来说,其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人工技能的不断发展。在对网络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建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知识库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还能够对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和处理。网络存在着动态以及变化性,所以,网络在管理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困难,这就需要对网络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化进行实现。在人工智能技术中,其专家知识库主要指的就是把各个相关领域专家的知识以及经验进行相应的结语出来,录入系统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库系统,促进智能计算机程序的发展和提高。如果遇到某个领域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专家经验程序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专家知识经验系统促进计算机网络管理得到顺利开展的同时,对系统评价相关进行工作不断的提高和加强。

3结语

科学技术在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提高,计算机在网络技术中得到了比较多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应用范围和领域,因此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其应用发展前景是比较广泛的,人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会在未来开创出更多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周晶.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技术服务研究[D].东北大学,2009.12(08):123-124.

[2]李功新.基于可拓推演方法的调控一体防误操作系统研究与应用[D].武汉大学,2014.13(08):145-146.

[3]任巍.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游戏软件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13(07):145-147.

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篇10

关键词:综合布线;智能布线系统

在构建新的网络系统时,网络安全是广大用户的首要考虑因素。一般情况下,用户都愿意投入巨资来购买高级的防火墙和软件。然而,绝大多数的用户却对网络基础设施即布线系统的安全知之甚少。事实上,大量的调查数据显示,许许多多的网络安全事故来自网络内部。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随着垒球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强烈。这就导致具有楼宇管理自动化(Ba,Buildingautomation)、通信自动化(ca,Commumcation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oa,officeautomation)等功能的智能建筑在世界范围蓬勃兴起。而综合布线系统正是智能建筑内部各系统之间、内部系统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硬件基础。楼宇综合布线系统(pDS)是现代化大楼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高速公路在现代大楼内的延伸。

今天,智能建筑的写字楼、大厦、大学校园、政府部门甚至住宅小区中的绝大多数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在其物理层结构上都是基于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基础架构上。我们知道,在iSo/oSi协议中,物理层是网络系统的基础,所有网络通讯依靠物理层的线缆来将语音、数据传到目的地。

随着结构化布线工程的普及和布线灵活性的不断提高,用户变更网络连接或跳接的频率也在提高,而布线系统是影响网络故障的重要原因,椐调查60—70%的网络故障是由于跳线的不明确,导致整个网络的不可靠或瘫痪,网管人员已不可能再根据工程竣工图或网络拓扑图来进行网络维护工作。那么,如何能通过有效的办法实现网络布线的实时管理,使网管人员有一个清晰的网络维护工作界面呢?这就需要有布线管理。物理层布线管理能实时监视布线的连接状态和设备的物理位置,同时有任何更改的时候,能准确的更新布线文档数据。这样做的好处是连续提供可靠、安垒的连接,防止任何无计划的、无授权的更改,降低整个网络系统的事故时间、运行和维护费用,最终能有效的管理整个网络资源,提高布线管理效率。

目前,结构化布线设计一般采用国际标准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将语音、数据的配线统一在一套布线系统中。系统设计一般按六个子系统进行设计:

1、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线缆(3m左右)所组成。

2、水平配线子系统:各楼层弱电井兼作楼层设备间,由设备间至工作区信息插座采用6类4对8芯utp双绞线,配线电缆长度不超过90米。

3、垂直干线子系统:传输数据的垂直干线采用6芯多模光纤,并采用6类4对8芯Utp双绞线作为备份;传输语音的垂直干线采用5类非屏蔽大对数铜缆。垂直干线沿弱电竖井桥架敷设。

4、设备间子系统:各楼层弱电间作设备间,设置接入层网络交换机、配线架等连接器件。

5、管理子系统:计算机网络中心、电话总机房,是整个大楼的网络、电话交接中心。

6、建筑群子系统:将建筑物中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物群的另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上。

这样设计思路简洁,施工简单,施工费用降低,充分适应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今后办公自动化打下坚实的线路基础。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仅满足布线,施工等的方便,对维护、管理也提出了要求。

布线系统与管理系统通过智能配线架有机的连接起来,使得网络管理和布线系统管理同步,但目前该系统并未大面积推广,其功能,技术并不尽人如意,一个大楼采用智能布线系统将比一般的布线贵50%左右。一般的业主、建设方不愿在此投资。而目前最先进的布线应是在智能布线管理的基础上有自动跳线技术,它是智能布线的发展方向。目前,主要有美国Dynatrax系统。用户只需移动鼠标,就可以进行布线的移动、增加、改变。可在现有的各种网络上运行,并支持现在网络将来的升级。

目前,智能布线系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然而,也有许多用户对于智能布线系统持观望态度。这些用户虽然看到了智能布线系统能方便管理布线设施,但却不能理解智能布线系统能为他们的网络安全带来多少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智能布线系统的好处。一智能布线系统能对网络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网络资产安全。

在没有安装智能布线系统时,用户一般使用单独的数据库来记录他们所拥有的网络设备,如有多少台手提电脑,台式电脑和服务器等。但是,这些数据库只能对用户的网络设备进行静态的管理,而不能了解在某一特定时间有多少网络设备是连接到网络上的或是如何连接在网络上的。也就是说,用户对于他们的网络资产并不能做到了如指掌。如果用户安装了智能布线系统,如美国西蒙公司的maplt智能布线系统,则他们便能利用该智能布线系统的管理功能实时监控每一个信息端口的连接情况及所连接的网络设备,从而能大大提高其网络资产的安全。

二智能布线系统能及时警示针对布线的非法操作.降低网络非法入侵的危害。

当有外人进入电信间并从配线架上拔掉一根跳线时,传统的布线系统用户只能在收到网络不通的报告后才会来到电信间进行相应的检查,同时也很难发现是谁拔掉了跳线。而在安装了美国西蒙公司的mapit智能布线系统后,由于该智能布线系统能支持监控摄像装置并在发生非法网络入侵时能做到:

1、自动拍摄非法入侵者及其操作;

2、自动发送短信或警报来告知网络管理人员相关的网络侵害。

三、智能布线系统能对网络使用情况进行完整的存档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