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近几年的网络安全事件十篇近几年的网络安全事件十篇

近几年的网络安全事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36:24

近几年的网络安全事件篇1

关键词 新媒体;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网络推手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尚文静,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50044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居全球第一位,而多数网民的网络媒体接触时间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迅猛发展和进步,博客、视频、即时通信、社交网站、微博客等新型的互联网应用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传播渠道,与此同时也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重要大众媒介,也成为民意表达、汇聚舆论的重要平台。分析目前各大网站的舆情板块,有关舆论热点事件的传播,更多的依赖于新媒体中的微博和网络论坛。截止2011年年底,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几个大型网站微博注册数量约8亿个,而利用微博信息的数量每天就多达2亿条。而诸如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的注册用户数维持在2亿以上,腾讯网、豆瓣网、朋友网等,也都汇聚了大量的用户。随着近两年各大网站手机版的普及,使得新媒体的传播能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源头,而在众多的网络舆论事件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事件是影响面最大、传播速度最快、舆论点最多,食品安全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从2008年的“婴儿奶粉”事件,到近两年的“一滴香”、“瘦肉精”、“硫磺姜”、“染色馒头”以及近期出现的“酸奶”、“果冻”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都在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波及国外。一方面,新媒体为食品安全的舆论监督提供了更便捷,更有效,更畅通的途径,另一方面,新媒体的特性使得舆情的发展增加了更多的不可预知性,网络的开放性和网民素质的多层次性,也带来了情绪型舆论、负向舆论易于滋生和扩展等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负向舆论不但会扰乱民心,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所以,在新媒体时代,怎样更好的引导食品安全舆情的发展,使之朝着有利于民生和国家建设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论传播现状分析

(一)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论形成的规律

从“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酸奶”事件等近期几个比较重大的“食品安全”网络舆论的生成分析,符合一般网络舆论的生成规律,即传统媒体报道或网友爆料(微博异军突起)——网友讨论(新闻跟帖、论坛发帖等)——形成网络舆论压力(“意见领袖”作用突出)——媒体跟进呼应、挖掘新的事实(新老媒体互动)——有关部门应对一一再掀波澜(假如应对不当)一一再次应对——网友注意力转移一一网络舆论消解(流行语、视频等娱乐化的尾巴长期流传)。

由于食品安全本身的特殊性,由此引发的网络舆论相对于其他公共事件而言,消解的过程相对慢些,舆论热潮过去后,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网民讨论的话题,而且一旦有新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网络舆论往往会再次将之前的舆论事件翻出来重新讨论。“瘦肉精”事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笔者近期在网上论坛和微博中仍发现有不少网民针对这一事件留言跟帖,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论相比是一个连续性较强,持续周期长,会反复被提及的话题。

(二)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论发展趋势

从新闻价值来看,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性、接近性、影响力和敏感性更让其在众多的公共事件中凸显更高的新闻价值。近年来,我国已进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期,冠生园月饼过期、“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光明牛奶变质、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事件等屡屡出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为起始,有关食品安全的网络舆论引起了空前的关注。之后,有关食品安全的网络舆论热潮此起彼伏。从《2012年全国两会舆情蓝皮书》中有关五年来“两会”调查十大关键词看,“食品安全”三次入选十大关键词,特别是在2011和2012年连续两年都位列其中。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等更是成为各大门户网站及微博等新媒体舆论热点事件,并成为网民关注和议论的热点,呈现出持续升温之势。

(三)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信息多而杂。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表达载体的多样化,网络与手机结合的日益明显,使得消息来源更加庞杂,数量也非常庞大,但“把关人”的缺失使得网络中虚假信息得以滋生,尤其是对谣言的传播呈放大态势。截止2012年4月3日,笔者通过百度引擎搜索到相关“瘦肉精”事件报道相关结果1280万条,搜索“染色馒头”事件报道相关结果235万条,搜索“老酸奶”事件报道相关结果208万条,搜索“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相关结果698万条。通过网络论坛、微博等新媒体进行舆论传播的数目也相当惊人。以新浪微博为例,截止2011年4月30日涉及“瘦肉精”的微博达407万条,涉及“染色馒头”的微博达83万条,涉及“老酸奶明胶”的微博达100万条,涉及“食品安全”的微博更是多达1495万条。然而在海量信息的表象中,诸如无用信息、浅表性信息占据了大多数,真正深入性的意见和评论只占了冰山一角。

其次,网民成分复杂,网络舆论非理性因素多。相比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程序化以及对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的要求,网络信息传播要自由的多,“把关人”角色的缺失导致网络不良信息的产生。而网络热点问题通常又是网站提升点击率的重要手段,社会矛盾往往能成为网上最惹眼的话题,也成为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关注的热点。对于社会矛盾,客观的讲,互联网上的公众意见表达往往是理性和非理性的混合体,网络舆论常常会以过激的语言和负向情绪表现出来,这种情况一旦形成规模和影响后,很难得到控制。我们从“染色馒头”事件和“瘦肉精”事件的网民评论留言中可窥一斑,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已经成为公众宣泄情绪的最佳渠道。

二、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传播更加迅速便捷,更加多元化。网络舆论传播特点决定了网络舆论引导的难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网络话语的“草根性”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愿景。然而在网络社会中,许多网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在发出自己的声音,而是把网络当做一个情感的宣泄点,大量无聊的口水贴,甚至是谣言,既浪费了网络资源空间,又污染了舆论环境。有效的实现空间言论的正常化,避免网络话语的肤浅和情绪化等问题已迫在眉睫。

(一)尊重网络舆论传播特点,并进行科学引导

尊重网络舆论传播特点,在此基础上科学引导是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前提。当前网络管理的主要方法,一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无效和恶意信息进行筛除;二是通过论坛管理员或版主对垃圾信息进行删除,以维护论坛的有效秩序;三制定发帖规则,对不良信息的网民进行有效限制也是各大网站控制负向舆论的有效手段。然而网络舆论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强制”措施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从“非典”开始,我们已经认识到“堵”绝不是引导舆论最好的办法,我们应该在尊重网络舆论传播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引导。类似于“食品安全”的公共事件对民众来说是天大的事情,一旦事发,应该首先从受众需求出发,力求信息透明,提供科学知识,传递各方声音和态度,在此基础上并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力量,对民意进行安抚和疏导。例如现在许多政府部门和传统媒体都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并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有效的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网民利用新媒体来表达和汇聚民意,政府管理者和大众媒体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来疏导和化解民众情绪。

(二)加强主流媒体网站建设,充分结合新技术,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把握和引导

加强主流媒体网站建设,包括新闻网站和政府网站,充分发挥它们在网络上的作用,向公众提供有效信息,引导舆论。人民网的“观点频道”和“强国论坛”,新华网的“新华言论”,中青在线的“青年话题”以及新浪、腾讯、网易等各大网站的论坛,已成为当前网民参政议政、发表言论的重要网络媒介。新华网“舆情”专栏中开设有社会有关各方面公共事件的舆情最新分析,其中就有“食品安全”专题,我们不仅可以在上面查看最新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消息,而且可以了解民众对于当前事件的言论。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也已经成为网民对当下热点和重大问题激烈讨论的平台,成为上传下达的一个重要通道。在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后,新浪、网易、腾讯都以专题形式进行了跟踪报道。新浪网在专题开设中分设了几大板块,其中包括“最新消息”和“微博热议”,一方面向民众传递最新的事件进展情况,一方面又可以传达舆情,通过“聚焦”、“各方评论”、“专家解析”等相关消息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为民众提供了科学理性认知的途径,为正确的舆论引导奠定了基础。

(三)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网络舆论理性化发展

“二级传播理论”认为,大众传播中的信息和舆论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的,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环节。所谓意见领袖,是指最先得到信息或创造意见并向周围人士传递,在传播活动中可以影响其他人的核心人物。在许多场合,意见领袖可以再自己影响力所及的圈子里,拥有相当大的号召力,他们的观点和见解对周围的群众来说,有着领导者、管理者或新闻媒介所无法企及的作用。在网络媒体中,传统“把关人”的角色淡化了,作用也大大削弱了,但并不是说把关人不存在了。在网站、博客、微博等公众意见表达平台里,网站编辑、版主、博主等一直都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负责对网络舆论进行把关、编辑,而且往往这样一类网民,他们的知识面、责任感、人际交往能力等都强于一般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意见领袖”,在一些重大的“公共事件”发生时,他们的一些观点意见可能会被成千上万次的复制、转帖。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成为真正的“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传播中形成主导的意见流,引导舆论走向理性。

另外,在网络传播中,主流网站更应该担负起“意见领袖”的角色,运用自身优势,汇聚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及当事人的声音,用主流、权威的声音引领论坛舆论走向,使论坛上杂乱无章的信息,逐渐趋于稳定和正常。关于这点,在近两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人民网、新华网以及各大主流新闻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都扮演了“意见领袖”的作用,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四)控制虚假信息传播,防止“网络推手”恶意炒作

网络媒体的开放平台,使得舆论具有聚合放大效应。网络社会中,网民个人素质不一,责任意识相对淡薄,经常在没有确认言论真实与否的情况下,情绪化的盲目跟风,导致一些虚假、不实信息经过网络迅速扩散,形成巨大的舆论“泡沫”。2012年4月,一条未经证实的微博称“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一时间将“老酸奶”变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短短几分钟内,微博被转载5000多次,各种说法竞相出现。这一方面证实了新媒体时代,言论传播的迅速和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得出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缺乏“把关”。腾讯网就这一事件做了一期专题,标题是《“皮鞋变果冻”是真的吗》,专题从各方面剖析了这一事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科学的解释了明胶在食品中的使用情况,使受众得以解疑,也防止了由此而引发的一连串负向舆论的传播。而2007年的“国家馒头标准”、“致癌香蕉”等的虚假消息,更是让我们看到了网络虚假信息是如何扩散和由此造成的恶劣舆论影响的。

近些年,随着网络舆论影响力的不断增大,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网络推手”,他们执行着从策划话题、撰稿到发帖、顶贴的一条龙服务,甚至可以在网络舆情中充当“意见领袖”,制造各种话题,进行网上炒作,导致负向舆论的升温,增加了控制的难度。“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也成为“网络推手”利用的话题,2010年的“蒙牛诋毁案”、“深海鱼油”事件以及“圣元奶粉导致婴儿性早熟”事件就是有关人员利用“网络推手”有目的的策划、恶意炒作的结果。

虚假的信息和舆论炒作最终损害的是公众的切身利益,违背了民意,且会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对于此类事件,有关部门和大众传媒应该首先从信息人手,利用新媒体便利的传播特点,将真实的信息传递给受众,及时正确的引导舆论,并配合法律部门对此类事件进行有效的控制。

(五)打通两个舆论场,加强后期追踪报道

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公信力和权威性是新媒体所不具备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络传播的非理性缺陷。所以,对于类似于“食品安全”的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应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舆论的力量,形成互动。传统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对网络事件的介入、跟进、关注事态发展,用真实、详尽的报道弥补网络传播的不足。与此同时,与新媒体相结合,发挥其“意见领袖”的作用,共同引导公众舆论的走向,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

近几年的网络安全事件篇2

亚特兰大Secureworks公司的研究主任JoeStewart表示,从人们视野中消失的僵尸网络是Srizbi和Storm,他把这两种僵尸网络分别列在去年僵尸网络调查的第1位和第5位。

Stewart是当初竭力抨击mcColo的研究人士之一。两个月前,由于研究人士指责长期托管僵尸网络服务器的mcColo公司藏匿网络犯罪活动,该公司最终被上游提供商从互联网断开,Srizbi和危害较小的Rustock也随之销声匿迹。

mcColo与互联网的连接被断开后,由于垃圾邮件发送者无法使用Srizbi或Rustock僵尸网络来发送垃圾邮件,垃圾邮件数量立即直线下降。

但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Stewart认为,“僵尸网络的数量曾经一度在减少,我们夺回了一些阵地。”而现在,其他僵尸网络又冒了出来。其中一些僵尸网络在mcColo被关闭之前就赫赫有名,只是规模相对较小;而另一些在这之前则默默无闻。

现在的结果是,“垃圾邮件的数量不如mcColo被关闭前来得多,但很可能也在80%到90%这个范围。”他列举的数字与其他公司的估计相一致。比方说,赛门铁克公司估计,1月份的垃圾邮件数量是mcColo被关闭前的80%。

Stewart表示,僵尸网络卷土重来的原因有几个,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有利可图。他最近重新制作了近4个月的调查表,得出了新的僵尸网络排名。

Cutwail在Stewart经过修订的排行榜上占据榜首。Stewart说:“这个僵尸网络声称被其控制的pC估计有17.5万台,以前还只有12.5万台。mcColo被关闭后,Cutwail制造的垃圾邮件实际上增加了,可能是获得了其他僵尸网络的一些客户。”

Stewart估计僵尸网络规模的办法就是,先通过每个僵尸网络实施的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来获取其“指纹”,然后,再从每个僵尸网络提取一天的垃圾邮件流量作为样本,推断出被每个僵尸网络感染的pC总数。

虽然Rustock也受到了mcColo被关闭事件的影响,但它死灰复燃了,而Srizbi没有。Rustock目前排名第2位,它控制着约13万台计算机,比去年一个月最高峰时所控制的15万台有所减少。

除了Cutwail和Rustock外,Stewart的僵尸网络排行榜上多出了两个新面孔。就在不久前,Donbot和Xarvester在垃圾邮件发送生态系统中都还是小角色。Steweart说:“我们注意到有些僵尸网络的流量出现了大幅增长。”他认为这两个是今年需要重点监控的僵尸网络。

他说,Donbot曾经只向俄罗斯的收件人发送垃圾邮件,如今“它向全天下的收件人发送垃圾邮件”。Stewart估计被Donbot控制的pC有12.5万台,排在Cutwail和Rustock之后,名列第3位。他说:“这个僵尸网络在2008年还不为人们所注意,但现在一下子壮大起来。”

另一个榜上有名的是Xarvester,这个僵尸网络控制了大约6万台机器,显然也是在垃圾邮件发送者因mcColo事件而改换电信服务提供商后获得垃圾邮件客户的。

Stewart表示,一度臭名昭著的Storm可能死灰复燃了,只是名字不一样。

他认为,名为waledec的僵尸网络与现已灭亡的Storm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这绝非巧合。Stewart说:“就算不是同一伙人所为,他们也肯定全面研究过了Storm,才会有相似的功能。两者太相似了,不太可能是另一伙人所为。”

waledec的规模相对较小,到目前为止只控制了1万台计算机,不过很可能会壮大起来。Stewart强调,这个重新编写的恶意软件采用的加密技术比Storm强大得多。这样一来,调查人员几乎不可能探究这个恶意软件的内幕。

一些僵尸网络消亡了,另一些又层出不穷,所以消除它们是一项艰苦而又没有尽头的任务。Stewart承认,有时候这让人泄气。他说:“要真正重创那些发送众多恶意软件和垃圾邮件的人,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问题的一方面在于,不法分子只需要一个大范围存在的安全漏洞,他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漏洞,让僵尸网络迅速壮大起来。

Stewart以微软的两个“零日”漏洞为例,微软分别在去年10月和12月为windows和ie浏览器打上了相应的补丁。实际上,使用Downadup蠕虫的攻击者一直在大肆利用windows的这个安全漏洞,在过去几周被这个蠕虫感染的pC估计多达900万台,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个蠕虫在组建僵尸网络。

Stewart说:“我们必须不断给予打击。”他说,研究人士惟一能做的就是对不法分子施加高压。“僵尸网络发起者下一次可能没有另一个容易得手的漏洞了,我们也许能打败他们。”

链接

蠕虫同样凶猛

芬兰一家安全公司声称,Downadup蠕虫攻击在短时间内感染了900万台pC,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感染。

F-Secure公司的安全研究人士近日表示,650万台windowspC已在最近被Downadup蠕虫感染;在短短两周多一点时间里,近900万台pC中招;他们称这次攻击的严重性“让人震惊”。

这家芬兰公司对被该蠕虫感染的计算机的估计数作了改动,并解释了估计数是如何得出的。

F-Secure的首席研究官mikkoHypponen说:“我们好多年没有见过这么严重的爆发了。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的‘情书’(Loveletter)、‘梅丽莎’(melissa)、‘震荡波’(Sasser)和‘冲击波’(Blaster)等蠕虫。”这些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几起恶意软件攻击。

Downadup(又叫Conficker)利用了windows2000、Xp、Vista、Server2003和Server2008所使用的windowsServer服务中的一个软件缺陷。据另一家安全公司Qualys声称,虽然微软在去年10月底用其中一个“非常规”的更新版堵住了该漏洞,但还是有约三分之一的pC没有打上补丁。这些pC成了这个蠕虫劫持的对象。

一旦Downadup潜入一台pC,就会生成潜在域列表,选择某个域,然后利用该URL联系某台恶意服务器;随后从该服务器下载另外的恶意软件,安装到被劫持的计算机上。不过F-Secure观察到了其中一部分域,从而能够监测通过这些URL的流量。

通过分析记录了企图连接至域的活动的日志,F-Secure发现了数十万个不同的ip地址――截至今天已超过35万个,还发现每个ip地址被嵌入了一个计数器,详细显示了被感染的机器另外感染了多少台pC。

Koivunen解释:“这个数字告诉我们这台机器自上一次重新启动以来另外感染了多少台计算机。”F-Secure提供的样本日志显示仅仅一台最早被感染的计算机就成功感染了另外116台机器。

Koivunen说:“我们编了个分析日志的程序,得出了ip/用户-对(ip/User-agentpair)的最高值……然后加起来得出了我们的估计数。大家现在也看到了,这个数字很保守。”

数量众多的机器被Downadup感染促使微软把对该病毒的检测技术添加到了恶意软件清除工具(mSRt)中,微软每个月都会更新这个反恶意软件实用程序,并分发到windows机器上。

近几年的网络安全事件篇3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威胁;主动防御技术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各领域重要的信息获取、交换和传输手段。虽然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研究是目前网络安全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目前的技术研究重点仅放在了某一个单独的安全技术上,却很少考虑对各种安全技术如何加以整合,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安全防御系统。

2.网络安全的现状

    随着1988年11月2号由RobertmorrisJr编写的一个基于BSDUnix的"internetworm"蠕虫出现到2001年8月5号的红色代码"CodeRed"蠕虫发作,直至2003年8月12号的冲击波"Blaster"蠕虫的大规模爆发。互联网的安全威胁正逐渐逼近每一个普通用户。

    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人们在计算机技术上不懈努力,但网络安全形势越发令人不安。在网络侵权方面和各领域的计算机犯罪,数量、性质、手段、规模已经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据统计,每年美国由于网络安全问题而遭受经济损失超过了170亿美元,英国、德国也都有数十亿美元,法国则有100亿法郎,亚太地区的新加坡、日本的问题也非常严重。在国际法律界所列举的现代社会新型犯罪的排行榜上,计算机犯罪已名列榜首。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20秒就发生1次网络入侵事件,一旦黑客寻找到系统的薄弱环节,用户将会受到相应的损失。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6年初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网站有近百万家,上网用户达1亿多,宽带上网人数和网民数均居全球第二。同时,各种网络安全漏洞大量存在以及不断地被发现,网络安全风险也无处不在,计算机系统受病毒感染和破坏的情况非常严重,计算机病毒表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

3.网络安全的含义

网络安全(networkSecurity)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密码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科学。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会遭受破坏、更改、泄露,系统可持续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的相关理论和技术都是网络安全所研究的领域。

4.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对于整个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到国家,小到公司,企业,甚至个人,其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都需要得到充分的保护。网络安全体系脆弱将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1)互联网面临大面积瘫痪的危险。引发新一轮利用身份盗窃的网页仿冒和病毒攻击狂潮,从而导致全球互联网瘫痪,从而对通信、金融、交通、广播和众多其他行业带来灾难性影响。

(2)国家利益将蒙受巨大损失。如果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电子政务的便利与效率便无从保证,对国家利益将带来严重威胁。此外,政府网站被攻击、无法访问、网页被篡改等问题的发生都会影响政府的形象。

(3)电子商务将遭受严重打击,用户在线购物积极性下降。日前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出于安全考虑,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表示将减少在线购物,四分之三的购物者表示在网上购物时将更加谨慎。

(4)电信运营商形象可能受损,造成电信用户可能流失。计算机系统被入侵是目前电信行业安全状况中比较严重的现象,而计算机系统的受损,将极大地影响运营商的品牌形象,从而导致客户流失。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信息安全问题己经突出的表现在了网络安全方面,即如何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保证信息的安全,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5.目前主要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

    一般讲,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硬件(设备)的威胁;二是对软件(数据和程序)的威胁。这些威胁的产生可能是自然的、故意的或非故意的,可能来自于外部人员,甚至是内部人员所为。网络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实体摧毁。实体摧毁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面对的"硬杀伤"威胁。主要有电磁攻击、火力打击和兵力破坏3种。

    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将自己的账号与别人共享或随意转借他人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病毒破坏。来自于互联网上的大量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高,而且用户很难以防范。如众所周知的"爱虫、"CiH,以及"震荡波"、"冲击波"等病毒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这些病毒以几何级数在互联网上进行自我繁殖,导致大量的计算机系统在短时间内瘫痪,损失惨重。现在,互联网上病毒的种类繁多,不计其数,其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更是令所有的互联网用户以及网络安全专家面临巨大的挑战。

    黑客攻击。预先没有经过同意,就使用计算机资源或网络被看作非授权访问。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在未授权情况下进行操作等。某些新兴的信息技术在方便使用者的同时,也为"黑客"的入侵系统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安全漏洞,令系统外部或内部人员可以轻易地对系统进行恶意操作。

    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漏洞和无缺陷的,然而,这些缺陷和漏洞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另外,软件的"后门"都是软件公司的程序员为了自便而设置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但"后门"一旦被打开,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网络滥用。在一些企业的内部网上,对不恰当的weB站点进行访问、收发垃圾邮件、利用网络与其他员工或网络用户进行非正当通讯等情况普遍存在,导致大量网络资源的无谓消耗,使网络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能大大降低,甚至影响正常的网络通讯。

6.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分析

    面对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通过以上网络风险分析可以了解网络的薄弱点,从而利用安全技术手段有针对性的去防御。根据近几年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情况,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传统防御和主动防御。

6.1传统防御技术

    传统防御技术主要包括防火墙、访问控制、认证技术、病毒防范、漏洞扫描、入侵检测、信息加密技术和灾备恢复等技术。

6.2主动防御技术

    主动防御技术是针对传统防御来讲的。传统防御技术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本身固有的缺陷制约了它在网络安全建设中不能更大的发挥作用。其主要缺陷为:防御能力是被动且是静态的,其防御能力主要依赖于在接入系统之前的系统配置,只能防御系统配置中有涉及的网络安全攻击,而网络安全防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新的安全漏洞会不断出现,黑客的攻击手法也不断翻新,传统防御技术是难以识别、检测和处理新产生的网络攻击手段,且只能被动的接受网络的每一次入侵攻击,不能在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主动防御技术是网络安全领域近几年新兴的一个热点,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主动防御技术是指能够预测和识别潜在的攻击,及时发现正在进行的网络攻击,并能采取相应措施使攻击者不能达到其目的的技术手段和各种方法。主动防御技术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防御技术的思想和技术,克服了传统防御技术的不足。主动防御是未来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发展方向,使网络安全防护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主动防御技术是以传统网络安全防御为前提的,是在保证和增强基本网络安全的基础之上实施的,主要包括入侵防护技术、取证技术、蜜罐和蜜网技术等。

6.3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防御技术也成为了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善待解决。一是防火墙技术还需要提高,近年来有关防火墙被攻击成功的事件越来越多,给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带来了极大威胁,二是入侵检测技术的检测效率不高,具有较高的漏报率和误报率;三是网络防御系统自身的安全性也面临考验,四是日益增长的网络流量导致检测分析难度加大,五是缺乏统一的网络防御术语和概念框架,缺乏客观评估信息的与测试。

7.结束语

    主动防御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在最近几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虽然目前防御技术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但这并不能阻碍网络安全防御技术的发展道路。近年来,随着生物免疫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和遗传算法等新的概念不断引入到入侵检测技术中来,检测技术也得到很大的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基于生物免疫、基于神经网络、基于协议分析、基于数据挖掘等多种入侵枪测技术研究热点,随着对网络防御技术的深入研究,防御技术必将在网络安全防护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成为应对网络威胁、保障网络安全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苏燕电,浅谈构建校园网网络安全,知识与技术[J].2007

[2]严望佳,黑客分析与防范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1999;

[3]黄家林,张征帆.主动防御系统及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

近几年的网络安全事件篇4

关键词:网络犯罪动向防范对策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给人类社会许多好处,在人们惊叹互联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同时,却不要忘记,网络世界也有其黑暗的一面,那就是网络犯罪。所谓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或利用其居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互联网信息供应商(iCp)、应用服务供应商(aSp)等特殊地位或其他方法,在因特网上实施触犯刑法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网络犯罪不仅破坏了网络本身,更严重的是,由于网络作为一个强大的信息传播和产生途径,一旦瘫痪或者被犯罪分子所掌握,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正常秩序。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其动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和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网络犯罪的动向

目前全球互联网可以在瞬息间传递巨大的信息,它在给人类带来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因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出现新的动向。

(一)网上制作、复制、传播色情、物品,如供色情网络链接、设立色情和黄色网页等

电脑网络上各种多如牛毛,利用网络进行色情犯罪的活动十分突出。这类案件的违法犯罪分子有的利用互联网非法提供色情网络链接,有的直接设立色情和黄色网页,有的利用互联网出售色情和黄色光盘,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这类案件几乎占所有网络犯罪案件的一半。现在网络的互动性、广泛性更为传播黄毒制造了有利条件。网上黄毒较之传统黄毒危害性更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危害面广,网络传播迅速,用户遍及全球,因而利用网络传播色情信息,其消极影响远远大于一般的贩黄案,用户可以在家中无所顾忌地调阅色情信息。作案人员也难以查找,证据又难以搜集。网上一些色情、暴力和其他有害信息的传播,对人民群众尤其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

(二)危害网络安全,如制造或传播计算机病毒和电脑黑客等

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已和人类本身疾病所造成的危害一样惨痛。从计算机病毒出现到今天,每次新的病毒和黑客程序的出现以及每起黑客攻击事件都会引起一阵不亚于瘟疫来了一般的恐慌。我国也于1989年首次发现计算机病毒感染,并出现了国产病毒如“中国病毒一号”、“中国炸弹”,尤其是“红色代码”二型、“尼姆达”等恶性病毒,造成一些政府机构、教育科研单位等行业的网络通讯阻塞,甚至出现了服务器瘫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近4,000种,著名的如“黑色星期五”、“米开朗基罗”等,都曾造成过世界性的恐慌,其造成的损失根本无法估量。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另一个方面来自电脑黑客,由于电脑黑客是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人他人计算机系统的,因此,社会上普遍认为黑客的存在是计算机安全的一大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难怪有人把黑客对网络的入侵看作是21世纪人类要面临的仅次于核武器、生化武器的第三大威胁。

(三)利用网络侵犯公私财物,如网上作骗、贪污、娜用公款、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墓改电脑程序等

盗窃、诈骗等传统犯罪被犯罪分子移植到计算机网络后,高科技给这类犯罪带来了更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通过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篡改电脑程序等手段来欺骗和诈取财物的犯罪行为。据报道,全球使用假信用卡的非法所得金额每年都超过了几百亿美元。美国因这类犯罪造成的损失已在千亿美元以上,年损失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英、德的年损失也达几十亿美元。我国从1986年开始出现类似犯罪,近几年也快速增长,平均每起金额都在几十万元以上,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犯罪分子还可以利用电子技术伪造政府文件、护照、证件、货币、股票、商标等等。这类犯罪活动对银行、保险公司、电子邮政和通讯公司等的危害更大。

(四)利用网络截获、窃取和盗用各种信息情报

利用网络截获、窃取和盗用信息是网络犯罪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尤其在经济领域里,这类犯罪活动十分猖撅。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美国公司仅在1992年一年就因经济信息与商业秘密被窃取和盗用而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特别是近一两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各国信息被窃取和盗用活动也愈演愈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在计算机窃取和电话网络的盗用上。如德国的一起发票盗用案,一个程序员通过改变公司的工资数据、账单和结算单的程序,窃取了19万多马克。而另一位法国电脑高手从1994年8月起的4个月中,进人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通讯网络线路,利用联邦调查局账号,拨打国际长途电话以及在电脑网络上和全球各地的电脑迷聊夭,使美国联邦调查局蒙受了高达25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五)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作等

在全球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诈的案件时有发生。一个名为“塞巴网络”的国际电脑匪帮,就专干设置“逻辑炸弹”的勾当,他们通过破坏各网络公司的电脑系统来敲诈勒索。据报道,一家公司为了让这伙清除其埋藏在该公司电脑系统中的“软件炸弹”,不得不向匪徒们支付1,950万美元。据统计,这伙国际电脑匪帮自1993年以来,先后作案40余起,共勒索各电脑公司6亿多美元。欧洲一家大银行接到某恐怖组织的警告,如果不在24小时内将1,000万美元的现钞送到指定地点,通过互联网安装在这家银行网络系统中的电子炸弹就会发生爆炸,所有数据将会全部消失。这个幻想中的未来故事可能很快就会变成现实,专家们已经给了它一个名称:“电子讹诈”。由于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使得警方对这类计算机犯罪的侦查非常困难。

(六)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知窃取国家机密和利用互联网宣传煽动、组织指挥非法活动等

随着社会的日益信息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知识、财富、机密情报等大量信息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目标。犯罪分子可以通过并非十分复杂的技术窃取国家机密、绝密军事情报等各种信息。美国的计算机“黑客”还定期闯人政府的计算机系统截取保密资料,甚至干扰或改变系统。据美国国会总审计署报告,五角大楼计算机系统受到的袭击达上百万次。法国国防部最近证实,法国海军行动力量参谋部的计算机所存储的军事机密于1995年7月底被人盗窃。在我国有些组织及其顽固分子利用互联网宣传煽动、组织指挥、相互勾结,进行非法活动;有的民族分裂分子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组织指挥境内民族分裂分子从事破坏活动;还有一些违法人员受境外敌对组织和敌对分子的蛊惑和影响,在网络上传播恶意攻击我党、政府以及国家领导人的反动有害信息等。另外,境外某些反动分子通过网络对网民进行政治宣传,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七)利用网络侵犯公民民事权利,如侵犯公民姓名、肖像、名誉权和隐私权等

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大量存储快速传输、多方利用个人数据变得非常容易,也更难以控制。这样,便极易对公民个人的信息网络数据构成威胁。目前,网络行为对公民民事权利的侵害主要表现为“黑客”的非法人侵行为。在世界各地分布着1,000万个网址的开放性网络,为人们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黑客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黑客通过非法登录进人网络中他人的个人数据库,这样,网络用户的个人计算机数据资料便完全掌握在黑客手中。这种非法人侵行为就如同非法侵人他人住宅一样,是对他人个人财产的一种侵犯,侵犯个人通信内容的安全。网络个人通讯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发送电子邮件作为公民隐私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网络中传递的安全性“甚至不如明信片”,网络黑客可以轻易下载网络用户文件并破译其个人电子邮件密码。在网络中冒用他人身份,使用他人姓名、肖像、信息等广告,这都对公民个人的姓名、肖像、名誉等人身权利构成了危害。

另外,利用互联网进行和从事传统犯罪活动,如贩卖、洗钱等。近几年,网络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美国1996年只有15家网络,到1999年底已暴涨至700多家,现在超过千家,年收人达几十亿美元。由于网络鼓励赌客使用信用卡下注,欺诈等犯罪行为经常发生。由于这种网络太普遍了,而且的手法多种多样,很难追踪和查证,所以,执法机构禁止网络难度非常大。网络还为贩毒、洗钱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只需在键盘上敲几个数字就可以使大量的货币流动,交易成功。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内外勾结、遥控走私、贩毒等非法活动也很容易得逞

二、防范网络犯罪对策

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及巨大的危害性等特点,要根据它的特点采取“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法,积极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社会控制。

(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首先,要让广大网民爱国为民。爱国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调整个人与国家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人生价值准则。这一准则体现在网络道德上就是指不在网络上有关损害集体、国家和民族的言论;不做任何危害集体、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坚决同一切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和破坏、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作斗争。其次,要让网民文明诚信。提倡网络实名制,反对虚伪欺诈,不在网络上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不在网络上宣传封建迷信、庸俗、、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有害信息;不在网络上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和伤风败俗的不良信息;不得用侮辱性的语言、文字、图像等对他人进行讽刺、谩骂甚至人身攻击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每一个网民都要坚决反对种种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再次,要让网民自觉守法。自觉守法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网络道德最基本的要求。要遵守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不对网络系统功能或储存、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等破坏;不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擅自进人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不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及从事其他侵犯网络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同时能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网上自我防范能力。

(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犯罪是以网络为依据的,计算机系统越安全可靠,违法犯罪的发案率就越低。首先,要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典型的计算机犯罪是那些被认为忠实、可信任的雇员,他们不一定有很高明的专业技术,但是能发现和利用计算机或监控系统中的一些弱点。能利用高技术进行犯罪的人绝大多数是能从事或接近这些工作的人,因此对人的管理是防范这类犯罪的重要环节。在管理中要分工明确,严格规章制度,形成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计算机机房、终端室、网络控制室等关键场所应加强安全保卫;重要的部位或区域要用电子门锁,用计算机控制人员出人,并登录姓名和出人时间;对高度机密的部门或区域应有核对指纹、声纹的设备;要害部位应有电视监视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上网用户已达1.690万,上网计算机650万台,www站点27,000多个,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体系。但是我国网络的从业人员和网络用户对信息安全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许多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加快网络安全技术的科研开发

高技术在现代社会被认为是国家竞争力的标志、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当代的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高技术的突破。fxl所以,加快网络安全高科技的研究开发也是遏制网络犯罪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在保护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上取得显著成绩。然而,相对于保护网络安全的需要,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科研开发。科研部门应将保护网络安全当作走向市场的商机,加大投人,集中优势科研力量,研制适应保护网络安全需求的各类软件和其他网络安全产品,并积极搞好推广应用,为防范计算机违法犯罪提供技术保障。改进技术、堵塞漏洞,加强物理和技术安全防范,例如,加设电磁屏蔽、加强机房管理等;在信息的输人、处理、存贮、输出过程中完善加密技术,开发各种加密软件和更可靠的密钥;在通讯过程中加设口令、用户鉴别和终端鉴别等。另外像在各种磁卡的制作中注意保证图案的唯一性和密码的不可更改性等等。

(四)加强网络立法建设

网络安全专家说:“目前,我国网络安全的保障主要依靠技术上的升级。但是,单纯从技术角度提供的保障,只能被动地解决具体问题,却不能全面地规范和保障网络安全。要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必须依靠法律的权威。通过制定规范网络管理打击网络犯罪方面的法律,充分利用法律的普遍性和强制性,才能真正对网络的破坏者起到震慑作用。”所以,网络立法势在必行。因为无论从世界各国的网络立法趋势来讲,还是从我国的网络发展潜力来看,都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网络法律,来填补目前的空白。因为我国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法律监管,还只是停留在某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部分条款上,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为更好地依法打击网络犯罪活动,保护网络安全,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办法,制定一部专门法律,通过增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依法治理网络违法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五)加强网络执法队伍的建设

目前,网络替察是我国专门的网络执法人员,是主要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包括打击犯罪,管理防范等多方位实战警种。它的全称是国际互联网安全监察专业警察,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警种。网络警察除了侦破案件之外,还负有监控公共信息,参与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网站删除有害信息,加强公安部门科技建设等重大职责。由于网络犯罪是高智能犯罪,所以网络警察必须有较高的素质,不仅要政治素质高、懂得法律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较丰富的信息网络知识,否则想做好这项工作是很难的。由于我国在信息网络领域没有人才沉淀,真正的网络人才供不应求,在警察队伍中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一定要把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工作摆上战略位置,采取多方面措施加紧推进。可以在高等政法院校设立高科技与犯罪专业,探索研究预防和治理各种高科技犯罪的措施和方法,培养高科技知识与法律知识兼备的双重知识人才,逐渐充实网络警察队伍。也可以通过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警察进行信息网络知识的专业训练,使他们掌握网络犯罪的特性及规律,使之具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能力。

(六)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信息网络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的网络安全事件篇5

论文摘要: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它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犯罪形式。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密切注视网络犯罪的动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以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给人类社会许多好处,在人们惊叹互联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同时,却不要忘记,网络世界也有其黑暗的一面,那就是网络犯罪。所谓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或利用其居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互联网信息供应商(icp)、应用服务供应商(asp)等特殊地位或其他方法,在因特网上实施触犯刑法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网络犯罪不仅破坏了网络本身,更严重的是,由于网络作为一个强大的信息传播和产生途径,一旦瘫痪或者被犯罪分子所掌握,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正常秩序。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其动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和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网络犯罪的动向

目前全球互联网可以在瞬息间传递巨大的信息,它在给人类带来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因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出现新的动向。

(一)网上制作、复制、传播色情、物品,如供色情网络链接、设立色情和黄色网页等

电脑网络上各种多如牛毛,利用网络进行色情犯罪的活动十分突出。这类案件的违法犯罪分子有的利用互联网非法提供色情网络链接,有的直接设立色情和黄色网页,有的利用互联网出售色情和黄色光盘,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这类案件几乎占所有网络犯罪案件的一半。现在网络的互动性、广泛性更为传播黄毒制造了有利条件。网上黄毒较之传统黄毒危害性更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危害面广,网络传播迅速,用户遍及全球,因而利用网络传播色情信息,其消极影响远远大于一般的贩黄案,用户可以在家中无所顾忌地调阅色情信息。作案人员也难以查找,证据又难以搜集。网上一些色情、暴力和其他有害信息的传播,对人民群众尤其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

(二)危害网络安全,如制造或传播计算机病毒和电脑黑客等

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已和人类本身疾病所造成的危害一样惨痛。从计算机病毒出现到今天,每次新的病毒和黑客程序的出现以及每起黑客攻击事件都会引起一阵不亚于瘟疫来了一般的恐慌。我国也于1989年首次发现计算机病毒感染,并出现了国产病毒如“中国病毒一号”、“中国炸弹”,尤其是“红色代码”二型、“尼姆达”等恶性病毒,造成一些政府机构、教育科研单位等行业的网络通讯阻塞,甚至出现了服务器瘫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近4,000种,著名的如“黑色星期五”、“米开朗基罗”等,都曾造成过世界性的恐慌,其造成的损失根本无法估量。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另一个方面来自电脑黑客,由于电脑黑客是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人他人计算机系统的,因此,社会上普遍认为黑客的存在是计算机安全的一大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难怪有人把黑客对网络的入侵看作是21世纪人类要面临的仅次于核武器、生化武器的第三大威胁。

(三)利用网络侵犯公私财物,如网上作骗、贪污、娜用公款、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墓改电脑程序等

盗窃、诈骗等传统犯罪被犯罪分子移植到计算机网络后,高科技给这类犯罪带来了更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通过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篡改电脑程序等手段来欺骗和诈取财物的犯罪行为。据报道,全球使用假信用卡的非法所得金额每年都超过了几百亿美元。美国因这类犯罪造成的损失已在千亿美元以上,年损失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英、德的年损失也达几十亿美元。我国从1986年开始出现类似犯罪,近几年也快速增长,平均每起金额都在几十万元以上,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犯罪分子还可以利用电子技术伪造政府文件、护照、证件、货币、股票、商标等等。这类犯罪活动对银行、保险公司、电子邮政和通讯公司等的危害更大。

(四)利用网络截获、窃取和盗用各种信息情报

利用网络截获、窃取和盗用信息是网络犯罪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尤其在经济领域里,这类犯罪活动十分猖撅。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美国公司仅在1992年一年就因经济信息与商业秘密被窃取和盗用而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特别是近一两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各国信息被窃取和盗用活动也愈演愈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在计算机窃取和电话网络的盗用上。如德国的一起发票盗用案,一个程序员通过改变公司的工资数据、账单和结算单的程序,窃取了19万多马克。而另一位法国电脑高手从1994年8月起的4个月中,进人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通讯网络线路,利用联邦调查局账号,拨打国际长途电话以及在电脑网络上和全球各地的电脑迷聊夭,使美国联邦调查局蒙受了高达25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五)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作等

在全球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诈的案件时有发生。一个名为“塞巴网络”的国际电脑匪帮,就专干设置“逻辑炸弹”的勾当,他们通过破坏各网络公司的电脑系统来敲诈勒索。据报道,一家公司为了让这伙清除其埋藏在该公司电脑系统中的“软件炸弹”,不得不向匪徒们支付1,950万美元。据统计,这伙国际电脑匪帮自1993年以来,先后作案40余起,共勒索各电脑公司6亿多美元。欧洲一家大银行接到某恐怖组织的警告,如果不在24小时内将1,000万美元的现钞送到指定地点,通过互联网安装在这家银行网络系统中的电子炸弹就会发生爆炸,所有数据将会全部消失。这个幻想中的未来故事可能很快就会变成现实,专家们已经给了它一个名称:“电子讹诈”。由于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使得警方对这类计算机犯罪的侦查非常困难。

(六)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安全,知窃取国家机密和利用互联网宣传煽动、组织指挥非法活动等

随着社会的日益信息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知识、财富、机密情报等大量信息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目标。犯罪分子可以通过并非十分复杂的技术窃取国家机密、绝密军事情报等各种信息。美国的计算机“黑客”还定期闯人政府的计算机系统截取保密资料,甚至干扰或改变系统。据美国国会总审计署报告,五角大楼计算机系统受到的袭击达上百万次。法国国防部最近证实,法国海军行动力量参谋部的计算机所存储的军事机密于1995年7月底被人盗窃。在我国有些组织及其顽固分子利用互联网宣传煽动、组织指挥、相互勾结,进行非法活动;有的民族分裂分子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组织指挥境内民族分裂分子从事破坏活动;还有一些违法人员受境外敌对组织和敌对分子的蛊惑和影响,在网络上传播恶意攻击我党、政府以及国家领导人的反动有害信息等。另外,境外某些反动分子通过网络对网民进行政治宣传,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七)利用网络侵犯公民民事权利,如侵犯公民姓名、肖像、名誉权和隐私权等

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大量存储快速传输、多方利用个人数据变得非常容易,也更难以控制。这样,便极易对公民个人的信息网络数据构成威胁。目前,网络行为对公民民事权利的侵害主要表现为“黑客”的非法人侵行为。在世界各地分布着1,000万个网址的开放性网络,为人们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黑客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黑客通过非法登录进人网络中他人的个人数据库,这样,网络用户的个人计算机数据资料便完全掌握在黑客手中。这种非法人侵行为就如同非法侵人他人住宅一样,是对他人个人财产的一种侵犯,侵犯个人通信内容的安全。网络个人通讯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发送电子邮件作为公民隐私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网络中传递的安全性“甚至不如明信片”,网络黑客可以轻易下载网络用户文件并破译其个人电子邮件密码。在网络中冒用他人身份,使用他人姓名、肖像、信息等广告,这都对公民个人的姓名、肖像、名誉等人身权利构成了危害。

另外,利用互联网进行和从事传统犯罪活动,如贩卖、洗钱等。近几年,网络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美国1996年只有15家网络,到1999年底已暴涨至700多家,现在超过千家,年收人达几十亿美元。由于网络鼓励赌客使用信用卡下注,欺诈等犯罪行为经常发生。由于这种网络太普遍了,而且的手法多种多样,很难追踪和查证,所以,执法机构禁止网络难度非常大。网络还为贩毒、洗钱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只需在键盘上敲几个数字就可以使大量的货币流动,交易成功。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内外勾结、遥控走私、贩毒等非法活动也很容易得逞

二、防范网络犯罪对策

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及巨大的危害性等特点,要根据它的特点采取“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法,积极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社会控制。

(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首先,要让广大网民爱国为民。爱国为民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调整个人与国家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人生价值准则。这一准则体现在网络道德上就是指不在网络上有关损害集体、国家和民族的言论;不做任何危害集体、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坚决同一切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和破坏、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作斗争。其次,要让网民文明诚信。提倡网络实名制,反对虚伪欺诈,不在网络上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不在网络上宣传封建迷信、庸俗、、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有害信息;不在网络上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和伤风败俗的不良信息;不得用侮辱性的语言、文字、图像等对他人进行讽刺、谩骂甚至人身攻击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每一个网民都要坚决反对种种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再次,要让网民自觉守法。自觉守法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网络道德最基本的要求。要遵守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不对网络系统功能或储存、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等破坏;不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擅自进人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不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及从事其他侵犯网络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同时能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网上自我防范能力。

(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犯罪是以网络为依据的,计算机系统越安全可靠,违法犯罪的发案率就越低。首先,要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典型的计算机犯罪是那些被认为忠实、可信任的雇员,他们不一定有很高明的专业技术,但是能发现和利用计算机或监控系统中的一些弱点。能利用高技术进行犯罪的人绝大多数是能从事或接近这些工作的人,因此对人的管理是防范这类犯罪的重要环节。在管理中要分工明确,严格规章制度,形成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计算机机房、终端室、网络控制室等关键场所应加强安全保卫;重要的部位或区域要用电子门锁,用计算机控制人员出人,并登录姓名和出人时间;对高度机密的部门或区域应有核对指纹、声纹的设备;要害部位应有电视监视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上网用户已达1.690万,上网计算机650万台,/dangdai/">现代社会被认为是国家竞争力的标志、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当代的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一些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高技术的突破。fxl所以,加快网络安全高科技的研究开发也是遏制网络犯罪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在保护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上取得显著成绩。然而,相对于保护网络安全的需要,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科研开发。科研部门应将保护网络安全当作走向市场的商机,加大投人,集中优势科研力量,研制适应保护网络安全需求的各类软件和其他网络安全产品,并积极搞好推广应用,为防范计算机违法犯罪提供技术保障。改进技术、堵塞漏洞,加强物理和技术安全防范,例如,加设电磁屏蔽、加强机房管理等;在信息的输人、处理、存贮、输出过程中完善加密技术,开发各种加密软件和更可靠的密钥;在通讯过程中加设口令、用户鉴别和终端鉴别等。另外像在各种磁卡的制作中注意保证图案的唯一性和密码的不可更改性等等。

(四)加强网络立法建设

网络安全专家说:“目前,我国网络安全的保障主要依靠技术上的升级。但是,单纯从技术角度提供的保障,只能被动地解决具体问题,却不能全面地规范和保障网络安全。要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必须依靠法律的权威。通过制定规范网络管理打击网络犯罪方面的法律,充分利用法律的普遍性和强制性,才能真正对网络的破坏者起到震慑作用。”所以,网络立法势在必行。因为无论从世界各国的网络立法趋势来讲,还是从我国的网络发展潜力来看,都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网络法律,来填补目前的空白。因为我国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法律监管,还只是停留在某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部分条款上,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为更好地依法打击网络犯罪活动,保护网络安全,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办法,制定一部专门法律,通过增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依法治理网络违法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五)加强网络执法队伍的建设

目前,网络替察是我国专门的网络执法人员,是主要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包括打击犯罪,管理防范等多方位实战警种。它的全称是国际互联网安全监察专业警察,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警种。网络警察除了侦破案件之外,还负有监控公共信息,参与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网站删除有害信息,加强公安部门科技建设等重大职责。由于网络犯罪是高智能犯罪,所以网络警察必须有较高的素质,不仅要政治素质高、懂得法律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较丰富的信息网络知识,否则想做好这项工作是很难的。由于我国在信息网络领域没有人才沉淀,真正的网络人才供不应求,在警察队伍中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一定要把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工作摆上战略位置,采取多方面措施加紧推进。可以在高等政法院校设立高科技与犯罪专业,探索研究预防和治理各种高科技犯罪的措施和方法,培养高科技知识与法律知识兼备的双重知识人才,逐渐充实网络警察队伍。也可以通过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警察进行信息网络知识的专业训练,使他们掌握网络犯罪的特性及规律,使之具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能力。

(六)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信息网络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的网络安全事件篇6

概括最近几年来关于计算机犯法的各种定义,可以分为广义以及狭义两种。

?广义的计算机犯法是指行动人故意直接对于计算机施行侵入或者损坏,或者者应用计算机为工具或者手腕施行其他背法犯法行动的总称。

?狭义的计算机犯法概念认为,计算机犯法是以计算机系统内的信息作为犯法对于象进行的犯罪或者与计算机数据处理有关的故意背法的财产损坏行动。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计算机犯法法案》第八一五章第二条规定:“计算机犯法系通过计算机,将虚伪的资料引入计算机,未经授权使用计算机装备,更改或者毁损计算机中的信息或者档案,偷盗财物证券、资料及其他资产;此种行动在金融机构、政府的计划、政府的记录及其他工商企业间产生的机会极大。”

从犯法学角度讲,所谓计算机犯法是指损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网络和系统的正常运行状况)的完全性、保密性以及可用性,或者者以计算机为工具或者手腕,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知识施行的犯法行动。计算机(网络)与传统媒体(播送、电视、报纸等)最大的不同点是在传统媒体中无从下手作案的不法份子而在计算机网络中却可等闲找到施行其背法犯法行动的空间以及/,!/手腕。因而自从计算机网络发生以来,网上背法犯法行动便相伴而生并与日俱增。网上背法犯法已经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1个凸起的问题,要有效的减少以及禁止计算机背法犯法流动,就必需首先认识清楚其发生的本源,这样,才能依法从根本长进行防范以及治理。

1、计算机犯法的缘由

应用计算机进行背法犯法行动的缘由是多种多样的:

一、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以及虚拟性

有人认为网络空间是相对于于领陆、领水、领空、浮动领土的第5空间。在现实的陆水空世界里,到处布满了“边界”以及“卫兵”,小到家庭有铁窗防盗门,大到国家有国防扞卫兵,此间大大小小的单位都有围墙以及岗哨。这些设置的目的只有1个:避免非法侵入、偷窃以及损坏。网络空间是1个开放的空间,信息资源是公然的、同享的,人们很难应用传统的手腕维护自己的信息资源;与现实的世界相比,网络的世界是虚拟的,它没有现实世界的围墙,这就给不法份子提供了10分便利的前提以及工具。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无界线特征也致使了法律效率的衰减。正如尼葛洛庞蒂所指出的,在网络世界里,人类社会现存的法律,就好像1条条“在甲板上叭嗒叭嗒拼命喘气的鱼”。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懦弱性

网络这类高科技的通信手腕却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末可靠:二00六年一二月二七日在台湾南部海域强震影响下,亚太地区互联网严重瘫痪。多条中美海缆受损,网络走访不通、电话路线受阻、国际金融交易中止或者受限。严重依赖互联网的it、国际贸易、媒体、金融等行业遭到极大影响。亚太地区各国电讯运营商纷纭租借其它路线的光缆临时传输数据,致使有限的网络走访通路异样拥塞。《华尔街日报》2108日说,“这就好像主路上产生交通事故后,车辆纷纭绕上辅路造成大塞车1样,速度几近像爬行”(《2101世纪经济报导》,二00六年一二月三0日)。例如,用来在金属桌面上固定便条的磁铁,可以损坏软盘上的数据。在软盘左近六至八英寸内的强永远磁铁,会引发数据无可挽回的丢失。溅到计算机键盘上的咖啡或者者饮料,可能对于计算机或者者软盘造成几百或者者几千美元的损失。(詹姆士a范根《计算机犯法:1个技术缺点》,载《比较与利用刑事司法国际杂志》第一五卷第2期)

计算机技术的最大特色是信息同享,由此抉择数据交流格式必需具备规范性,从而使患上计算机信息系统拥有相对于的开放性。因而,计算机中所有信息不但对于直接操作人员是完整公然的,而且对于进入网络的其他成员也是完整开放的”;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懦弱的另外一首要缘由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日益繁杂所致使的安全机能日趋降低。网络犯法者中多数是熟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士以及精晓计算机的未成年人,他们对于计算机的爱好到达了痴恋的程度,能够洞悉计算机网络的漏洞,从而应用高技术手腕突破网络安全系统的防护,实现其犯法目的,所以,1种安全软件极可能在使用几天后就被电脑高手破译了。二000年初,微软公司、亚马逊、雅虎等有名网站遭黑客繁重攻击,这充沛暴露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懦弱性。

三、计算机背法犯法侦破、取证难题

1般犯法案件都有现场、血迹、枪弹等实体的迹证。然而,网络犯法留下至多仅是电磁记录,而且作案的直接目的也常常是为了获取这些无形的电子数据以及信息,犯法份子作案后常常不留任何痕迹。因而这类犯法

行动不容易被发现、辨认以及侦破。据1项统计显示网络犯法大约只有一%被发现,而且只有大约四%的案件会被正式进行侦察。(《虚拟财产亟待维护》,二00四-0二⑵七3湘都市报)因为网络的时空跨度超过了传统的限制而且操作拥有长距离、大规模、易修改、不留痕迹等特色,因而网上背法犯法行动在侦查以及取

计算机犯法是跟着计算机的运用而呈现的新型犯法,自世界上第1例计算机犯法于一九五八年在美国硅谷产生后,计算机犯法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对于此进行了广泛的钻研,并对于计算机犯法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界定。但是,至目前,国际上尚无统1的计算机犯法概念。

概括最近几年来关于计算机犯法的各种定义,可以分为广义以及狭义两种。

?广义的计算机犯法是指行动人故意直接对于计算机施行侵入或者损坏,或者者应用计算机为工具或者手腕施行其他背法犯法行动的总称。

?狭义的计算机犯法概念认为,计算机犯法是以计算机系统内的信息作为犯法对于象进行的犯罪或者与计算机数据处理有关的故意背法的财产损坏行动。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计算机犯法法案》第八一五章第二条规定:“计算机犯法系通过计算机,将虚伪的资料引入计算机,未经授权使用计算机装备,更改或者毁损计算机中的信息或者档案,偷盗财物证券、资料及其他资产;此种行动在金融机构、政府的计划、政府的记录及其他工商企业间产生的机会极大。”

从犯法学角度讲,所谓计算机犯法是指损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网络和系统的正常运行状况)的完全性、保密性以及可用性,或者者以计算机为工具或者手腕,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知识施行的犯法行动。计算机(网络)与传统媒体(播送、电视、报纸等)最大的不同点是在传统媒体中无从下手作案的不法份子而在计算机网络中却可等闲找到施行其背法犯法行动的空间以及手腕。因而自从计算机网络发生以来,网上背法犯法行动便相伴而生并与日俱增。网上背法犯法已经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1个凸起的问题,要有效的减少以及禁止计算机背法犯法流动,就必需首先认识清楚其发生的本源,这样,才能依法从根本长进行防范以及治理。

1、计算机犯法的缘由

应用计算机进行背法犯法行动的缘由是多种多样的:

一、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以及虚拟性

有人认为网络空间是相对于于领陆、领水、领空、浮动领土的第5空间。在现实的陆水空世界里,到处布满了“边界”以及“卫兵”,小到家庭有铁窗防盗门,大到国家有国防扞卫兵,此间大大小小的单位都有围墙以及岗哨。这些设置的目的只有1个:避免非法侵入、偷窃以及损坏。网络空间是1个开放的空间,信息资源是公然的、同享的,人们很难应用传统的手腕维护自己的信息资源;与现实的世界相比,网络的世界是虚拟的,它没有现实世界的围墙,这就给不法份子提供了10分便利的前提以及工具。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无界线特征也致使了法律效率的衰减。正如尼葛洛庞蒂所指出的,在网络世界里,人类社会现存的法律,就好像1条条“在甲板上叭嗒叭嗒拼命喘气的鱼”。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懦弱性

网络这类高科技的通信手腕却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末可靠:二00六年一二月二七日在台湾南部海域强震影响下,亚太地区互联网严重瘫痪。多条中美海缆受损,网络走访不通、电话路线受阻、国际金融交易中止或者受限。严重依赖互联网的it、国际贸易、媒体、金融等行业遭到极大影响。亚太地区各国电讯运营商纷纭租借其它路线的光缆临时传输数据,致使有限的网络走访通路异样拥塞。《华尔街日报》2108日说,“这就好像主路上产生交通事故后,车辆纷纭绕上辅路造成大塞车1样,速度几近像爬行”(《2101世纪经济报导》,二00六年一二月三0日)。例如,用来在金属桌面上固定便条的磁铁,可以损坏软盘上的数据。在软盘左近六至八英寸内的强永远磁铁,会引发数据无可挽回的丢失。溅到计算机键盘上的咖啡或者者饮料,可能对于计算机或者者软盘造成几百或者者几千美元的损失。(詹姆士a范根《计算机犯法:1个技术缺点》,载《比较与利用刑事司法国际杂志》第一五卷第2期)

计算机技术的最大特色是信息同享,由此抉择数据交流格式必需具备规范性,从而使患上计算机信息系统拥有相对于的开放性。因而,计算机中所有信息不但对于直接操作人员是完整公然的,而且对于进入网络的其他成员也是完整开放的”;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懦弱的另外一首要缘由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日益繁杂所致使的安全机能日趋降低。网络犯法者中多数是熟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士以及精晓计算机的未成年人,他们对于计算机的爱好到达了痴恋的程度,能够洞悉计算机网络的漏洞,从而应用高技术手腕突破网络安全系统的防护,实现其犯法目的,所以,1种安全软件极可能在使用几天后就被电脑高手破译了。二000年初,微软公司、亚马逊、雅虎等有名网站遭黑客繁重攻击,这充沛暴露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懦弱性。

三、计算机背法犯法侦破、取证难题

1般犯法案件都有现场、血迹、枪弹等实体的迹证。然而,网络犯法留下至多仅是电磁记录,而且作案的直接目的也常常是为了获取这些无形的电子数据以及信息,犯法份子作案后常常不留任何痕迹。因而这类犯法行动不容易被发现、辨认以及侦破。据1项统计显示网络犯法大约只有一%被发现,而且只有大约四%的案件会被正式进行侦察。(《虚拟财产亟待维护》,二00四-0二⑵七3湘都市报)

因为网络的时空跨度超过了传统的限制而且操作拥有长距离、大规模、易修改、不留痕迹等特色,因而网上背法犯法行动在侦查以及取

近几年的网络安全事件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操作种类安全举措

中图分类号:tp31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004-01

引言

在我国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计算机网络呈现出铺天卷地的席卷态势,并且展现出绝对高傲的姿态,各行各业之所以如此追捧计算机,是因为计算机网络不仅仅便利、而且开放、自由,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时代下最重要、最典型的代表。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计算机网络工作经验,就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种类与安全做出自己的几点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种类分析

1.分时系统

何为分时,主要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件根据时间划分来轮流使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某一个特定资源。何为分时系统,顾名思义,便是指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如果多个用户分时使用一个计算机,那么,这种计算机系统就被称为分时系统。分时的时间单位是时间片,一般而言,一个时间片大约为几十毫秒。在一个分时系统中,需要连接的终端有几十个或者上百个,每一个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运行自己的作业。

2.批处理系统

批处理系统的基本特征便是批量,何为批量,就是要交给计算机处理的若干个作业组织成队列成批地交给计算机自动地按作业队列逐序逐个进行处理。批处理系统可以分为单道批处理系统和多道批处理系统。单道批处理系统与多道批处理系统最大的区别便是单道批处理系统一次只能调入一个处理作业在计算机内运行,而其余的作业只能放在辅助存储器上,与单用户操作系统有着非常大的相似之处。

3.实时系统

何为实时系统,即实时处理并且快速给出处理结果。通常情况下,实时系统采用的是时间驱动的设计方法,系统能够及时对随时发生的事件做出响应并且及时处理。实时系统共分为两种系统,一是实时控制系统,二是实时处理系统。一般情况下,实施控制系统被更多地应用在工业控制和飞行器、导弹发射等等军事方面的自动控制。而实时处理系统被常常用于航班查询、预定机票或者银行之间账务往来等等系统当中。

4.网络操作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不同地域的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施互联,实现资源共享,组成计算机网络,成为一种更开放的工作环境。而网络操作系统也应运而生。网络操作系统除具有单机操作系统的所有功能以外,还具有网络资源的管理功能,支持应用程序运行。

二、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安全性能的对策分析

1.漏洞扫描探查

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安全规划而言,漏洞扫描探查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漏洞扫描探查,能够模拟黑客对系统进行攻击测试,提前找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这种自动检测远端和本地计算机系统安全弊端的方法,能够对响应主机运行信息做好记录,确定计算机系统弱点,从而为保护计算机安全奠定信息基础。

2.加密信息数据

加密信息数据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对计算机中的信息增加密钥来提升相关数据信息以及一些重要资料在实际的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密方式有对称加密和不对称加密两种方式,通过一个共同的程序,对数据信息增加密钥,只有依据所设置的密钥才能够解开密码的方式称为对称加密。而在信息加密和解密环节中使用的密钥是不同的,这两种密钥之间相互呼应的方式成为不对称加密。不对称加密能够更好地避免信息数据的丢失和篡改,提高安全性。

3.增设防火墙

防火墙便是给计算机安全壁垒增加隔离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护和控制好网络内部信息和外部环境。增设防火墙能够有效地避免网络内部信息被外部非法用户随意访问,此外,防火墙不仅仅安全方便,而且使用也非常简单,就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发展来说,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最重要手段。

4.入网访问控制

通过科学限制入网访问渠道能够有效防范网络非法入侵和非法读取信息,主要可以依靠对身份认证来对资源访问请求加以控制,能够有效避免内部网络重要数据信息不被外界非法修改、盗取。入网访问控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第一,验证识别用户。用户一般是系统管理员,拥有最高级别权限,能够随意访问内部资源,可以创建用户,管理文件资料,并授权修改系统安全员的相关属性。第二,验证识别用户口令。系统管理员可以设置相应验证口令,包括口令内容、长度,口令唯一性,修改口令时间,口令过期后允许入网次数等等,登陆口令都要加密,ip层要设置屏障,这样才能够确保用户登陆安全。第三,查看用户账户权限。用户名和登陆口令验证后,也要对系统用户账户的默认权限进行检查,这样能够达到控制用户登陆入网位置、控制登陆时间和登陆主机数量的目的,有利于控制用户安全操作。

5.网络系统还原备份

众所周知,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使正处于运行过程中的计算机硬件产生故障,比如突然断电、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等原因都会对网络系统数据产生破坏作用,要想快速恢复计算机网络系统,就必须要利用到系统还原和备份,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转。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何一件事物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有利有弊的,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事物的本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扩大事物有利的一面,而让事物的弊端趋近于零。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发展势头越强劲,就意味着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承受着更大的威胁,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安全防护意识,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议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种类与安全,姚占国-《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

[2]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其保护对策,邵煜明-《商业》-2015

近几年的网络安全事件篇8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按照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从总体上来说,其类型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几大类。从一些研究者归纳的来看,具体来说,其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然灾害譬如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台风、暴雪等。2008年年初南方的冰雪灾害、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害、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以及近期发生在黑龙江等地的洪涝灾害,就是自然灾害方面的突发事件。另外,东南沿海地区每年都有几次的台风(又名热带风暴),对沿海地区的高校来说,也是常见的突发事件。还有南方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的山洪暴发带来的滑坡、地面沉降等自然灾害,也都属于校园突发事件的范畴。2、公共卫生事件高校人口高度集中,因此很也容易发生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当今世界因为环境污染等原因,食品安全存在着居诸多的隐患,食品中毒等高校卫生事件频发。另外,沙尘暴、雾霾等环境因素也容易诱发公共卫生事件。3、事故灾难。由于人口密度大,在高校的实验室或学生宿舍发生的电器火灾、爆炸、楼舍倒塌等突发事件时,学生因为慌张等原因,互相推搡,更容易诱发人员踩踏等事件。这些灾难性的事件都是事故,有线路老旧、消防器材失效等客观因素,但也有人为因素。4、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在高校的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发生在高校内部或者与高校师生有直接联系的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民族宗教事件、人身及财产安全事件、治安刑事案件以及其他不和谐因素造成的影响社会法治的突发事件,它带有破坏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稳定以及校园的正常秩序的恶劣影响。最近几年,统计表明发生在高校或师生中的集会、游行静坐示威等有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12年日本政府企图以非法手段窃取我国在的领土后,许多高校师生满怀一腔爱国热情,自发通过集会、示威游行等方式表达爱国热情。我国的大学生有着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因此发生上述事件是完全合情合理的。5、非正常死亡事件非正常死亡包括自杀、他杀和意外死亡。目前这些都是突发率较高并且高校难以合理应对的事件。可以说高校中发生的每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都属于突发事件,都必须妥善应对和处置。虽然中国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并不像美国高校那样经常出现枪击、暴力等事件,但有资料表明:近年来,大学生因为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或其他一些原因导致自杀的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受到了媒体、教育界、社会尤其是社会舆论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同时,也时有发生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人身安全及财产损失的校园突发事件。师生的非正常死亡,极易引发聚集事件和过激行为。从近些年的新闻报道和媒体讨论的情况来看,由于大学生的非正常死亡而造成的死者亲属在校园内聚集甚至发生过激行为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几乎每一起学生家长在校园内聚集甚至发生过激行为的事件都是由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引起的。因此,如何预防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发生以及事件发生后如何正确处置,是教育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6、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主要是指高校主管或主办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的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施设备故障和灾害性事件。对此,我们不能轻视,特别是招生以及学生就业时,或者是在一些特别敏感事件发生时,高校的信息系统遭到破坏,信息内容受到篡改,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7、教育考试安全事件教育考试时高校的一项经常性的大量的工作,这方面的安全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在国家考试或者学校考试中,在命题管理、试卷印刷、运送、保管、评卷组织管理等环节出现的试卷安全保密事件,考试实施中出现的舞弊(特别是群体舞弊)、阻碍考试等突发事件,以及网络有害信息等影响考试及社会稳定的其他突发事件。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从其定义中可以看出,高校突发事件包含着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无法预测性。大多数的高校突发事件都是不可预测的,这也给我们处理此类事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少,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探寻解决之法。第二,不可控制性。当突发事件发生后,给社会、个人造成的伤害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很难控制突发事件的发展方向,很多时候是在“被动挨打”。第三,广泛参与性。高校由于人员密集度高,因此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伴随着的发生,涉及人员较广,覆盖面大,影响也视参与度大小而有所不同。第四,不同程度破坏性。不论突发事件的规模与性质,其发生必然将会造成国家的政治稳定,人民的经济和精神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损失。第五,深远影响性。很多突发事件因其影响非常恶劣,甚至会对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产生深远影响。

(三)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风险形成的特点1、传播迅速。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再加上具有传播信息量大,迅速的特点,往往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到两个小时,网上就可能出现相关的新闻,6小时后就会各大网站转载,一天后网友的讨论与跟帖就会蜂拥而至。2、全员参与。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7亿多人,通过互联网这一渠道,配合手机等新媒体,可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了解突发事案的发生,并参与其中。3、互动性强。网络具有很强的流通性和交互性,在校园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相互交流。4、影响深远。(1)积极影响:有助于公众知晓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可以通过相互交流,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消极影响:对于突发事件,很多是由旁观者向外界发出消息,旁观者对事件本身存在误解,由此诞生了很多谣言,再加上对于公众危机,校方信息对外不透明、闭塞,容易引起公众的恐慌的心理,甚至会引发盲动、骚乱、暴乱等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行为。

二、与高校突发事件相关的网络舆论的传播模式

突发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内,各种主观猜测与谣言就如同病毒在社会上肆意传播。公众为了弄清事情原委,必将从权威媒体那里寻找事情的真相。可是媒体也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会报导,有时也会出现“装聋作哑”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产生公众危机,首先应当将信息及时公开。如果出现信息公开不及时,阻塞等情况将极易引起公众的恐慌心理,甚至引发盲动、骚乱、暴乱等社会负面行为。当高校突发事件不断发酵时,媒体就得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如果高校主流媒体在面对高校突发事件时犹豫不决,不能给学生一个明确、满意的答复,学生就会感到焦虑、迷茫和彷徨。再加上青春期躁动不安的心理,他们会想法设法去打探各种小道消息,轻信网络谣言,并在其蛊惑和煽动下做出一些极端行为而触犯法律法规。因此,高校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高校主流媒体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及时公开信息,报道事情真相,表明学校的立场以及应对方案、处置措施,最大程度上保护学生的知情权。学生只有在了解事情真相之后,才会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自觉参与事件的处置工作,使事件朝有利方向发展。

三、高校如何应对网络舆论对突发事件产生影响的相关研究

近几年的网络安全事件篇9

关键词:有线电视地下管网科学设计规范建设安全防范监测

中图分类号:tn9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4-0246-02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城市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需要,并且依照现代化城市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镇平县加大了对城市一些维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新建了居民区、发展了新城区、并逐步对以往的老城区进行了诸如自来水,通信,电力等一系列管网的改造、将影响镇平县县容县貌和城市发展的电信、电力和有线电视架空线路均转移到地下进行敷设。并拓宽旧有的城市主道路,增设绿化景观带。

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建设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相应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地下管网建设规范标准,作为一个县级广电局,如何解决利用镇平县县城大规模建设这一历史性机遇与科学合理地建设适应有线电视事业长远发展的标准地下管网结合起来,我们镇平县广电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部署。

1依据镇平县县城规划,科学地设计地下管网路由和容量

1.1有线电视地下管网路由设计

镇平县城市规划部门根据镇平县长远经济发展状况,作了10年左右的城市远景规划,由于城市规划材料是根据我县经济发展的具体条件结合国内外发达城市市政建设的先进经验,并有许多方面有权威的专家学者经过研讨论证得出的方案,如果付诸实施建设,数十年乃至几十年都不会有大的变动,这些条件就为我们设计有线电视地下管网路由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依据。

镇平县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起步于1993年,经过将近20年的建设,有线电视网络已经深入到城区的居民区、商业区、学校园区、工业园区、企事业单位办公楼等各个角落,覆盖面几乎将整个城区全覆盖,面对如此大的覆盖网络,我们依据镇平县城市规划并且根据有线电视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了管线路由,做到了地下管网覆盖面广并且施工造价低廉两方面的兼顾。

镇平县城道路主要由中山街、工业路、涅阳路、雪枫路、杏山大道、校场路、健康路、幸福路、泰山路、将军路、紫禁城路等十几条纵横交错的直通大街和312国道、207国道、北环城路等几条环线组成的辐射全城的干线公路网,这一特点与有线电视网络星型传输方式极为相似。我们先根据纵横和环线公路勾画出镇平县城市有线电视地下管网的主干轮廓,充分抓住县城道路拓宽之际,结合其它施工部门,沿街敷设有线电视主干管线,设置充足的接力井、地面交接保护箱等硬件设备。同时根据镇平县城市发展的条件和速度逐步向小区敷设管线,做到有线电视地埋管线敷设与城市建设同步。新区根据城市建设规划与建设单位合作,在小区建设过程中直接敷设,一步到位实行线缆全部隐蔽敷设,小区有线电视地下管线是根据小区的具体环境做到尽可能地将管线敷设到楼房根,老区则是利用现有条件结合小区今后环境建设标准一步步敷设到位。所有有线电视地下管网建设全部按照镇平县城市有线电视路由的总体规划逐步实施。在路由规划设计时,我们还要做到有线电视地下管网与电信、自来水、电力、热力、煤气等管网不要靠得太近,一是避免煤气等有危险性管网对有线电视地下管网的腐蚀,二是重点避免其他管网在维护时对我们管线的意外损坏。

1.2有线电视地下管网容量设计

我们的用户逐年大幅度增加,并且随着信号模拟向数字整体转变,现今的网络已不单单是提供模拟有线信号,数字化交互式等新的技术决定了有线电视事业会有长远迅猛发,,根据我们实行的星型网络传输方式及我们将光纤入户拓展增值业务的发展目标,在管网容量设计方面更应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要求,根据镇平县城市目前的总户数及经济发展后城市户数增长量和增值业务量作出管网的设计容量,并留出必要的预留,以满足今后有线电视发展之需要。若我们不从有线电视发展的长远考虑,将来待到管网容量不够,电缆或光缆必将很难穿入,到那时拆房掘路是不可能的,即使这种办法可行,到那时敷设管线的重复建设费用将远远超出现在预留容量的费用,这些经验教训我们必须吸取。

2科学规范地建设有线电视管网

2.1参照电信管网建设的规范标准

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与电信网络相比,虽然网络功能有所差异,但网络的构建形式没有太大的出入,都是从局端向用户星型辐射,并且都是距离局端越接近缆径越粗、芯数越多。但不同的是,有线电视网络需要加设许多有源设备如放大器、供电器、光接收机及终端控制器等。它们均分布在网络之中,而电信网络的有源设备则全部集中放置在局端机房,从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制定有线电视地下管网建设规范标准时,除有源设备的安置外,其他的相关规范标准均可参照电信地下管网的技术标准,例如工作井的规格、管线的深度及回填要求等等。我们根据有源设备工作的特定环境要求及有线电视网络运行自身的特点,对于有源设备的安置,考虑到工作井下长期潮湿环境条件恶劣,会严重影响有源设备的电气性能和寿命,故应将其安置于地面,可采取的措施是,在井口建一地面交接保护箱(笔者认为地面交接保护箱在临近建筑物或杆路的地方最佳方案是上墙或固定在杆路上),将稳定的不间断电源,有源设备、光缆接续盒以及其他易进水怕潮湿损坏的器件放入其中,这样既能很好的防潮,并且有利于设备运行和正常维护检修工作。

2.2认真学习有管网建设经验相关单位的施工标准

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所用的器材和电信网络有所不同,为了科学合理参照电信的地下管网建设规范制定适合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及避免与其他管网碰撞、相互干扰的网络标准建设方案,必须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与我们的有线电视技术人员共同研讨论证标准的可操作性。对网络中管道的走向,工作井的位置、交接保护箱的架设以及不同线路管网的标高均要作出明确的规定,从而保证管网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此外,在有线电视地下管网建设施工中,与有多年管网建设的市政,供水,电信等部门相比,广电的施工经验要匮乏许多,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应聘请有相关经验的城建专家组成的工程监理队,结合有线电视地下管网建设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理施工并对具体问题予以指导。

3增强对有线电视地下管网的安全防范

有线电视网络从架空转入地下敷设后,由于建有许多地面交接保护箱和工作井,这也增大了有线电视地下管网的安全隐患。针对此情况,在有线电视地下管网敷设建设过程中还应重点考虑到地下管网的安全防范功能。

3.1建立有线电视地下管网网点监护安全等级

通过近几年来我们防范不法分子破坏有线电视线路的经验,要将管网中的关键点划分安全等级,分别加以保护。重点做好管网中供电器、放大器、光接收机等有源设备的安全防范工作,像接力井一般开启较少并且只有光缆的点,安全等级设得低些,可在井盖上下点工夫,增加开井盖的难度或将其设计得笨重些,如仅能用大型机械才能打开。而像地面交接保护箱这样内设重要有源设备且频繁使用重要的点,安全等级设得高些,这样才可以使系统更为牢固。可以在安全措施上做得先进些也可参考电力部门所设置的路边变电箱。地面交接保护箱中放有光接机、放大器等容易受攻击的有源设备,我们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防盗技术将保护箱做得复杂牢固,箱门采用多门栓防盗门技术利用光电、电磁和电子元件制作稳定的开关检测控制报警电路,多重控制箱门的开启。目前功能强大、技术成熟的我国8位单片机C—51系列开发应用得比较广泛,可利用它作为地面交接保护箱的自动防范安全电路的微处理器,将箱门开关、箱体震动等检测报警电路与之结合,构成一个自动检测报警的全自动电子控制防范系统。

3.2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硬件和软件协同下来完成管网的远程安全管理

有线电视地下管网建成运行后,由于传输的性质决定,我们城市里将分布大量的工作井、地面交接保护箱等,这些设备极易受攻击破坏,怎样保证这些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运行安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可以建立像电力部门检修线路必须向调度室申报那样严格的网络检修制度,诸如打开工作井、地面交接保护箱检修有线电视网络设备必须要求有一套规范的网络安全操作程序,维护人员不能随意自行打开,事先必须先向机房申请线路检修工作票,线路检修完毕必须向机房交票,这样就可以使有线电视地下管网自始至终处于机房的监测之中。并且在现阶段我国自行研发的网络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得比较广泛,我们可利用这套软件并配合使用安置在各个监测点的设备。通过成熟的设计,从而在在机房远程监控,实现循环监测各点的安全状况,如果遇到异常情况,机房监测用计算机会立即发出异常警报,并且会在计算机网络图中显示出异常情况的事发地点,以及判断出故障类型。这样就可以向相应的应急部门发出告警通报,命令他们立即前去检查。

4结语

目前,广电行业正处于三网融合的历史发展机遇期,镇平县作为一个县级城市,随着中央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一有利的历史契机,也为了更好的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我们必须要把握好时机,下大功夫建设好有线电视地下管网,从而来拓宽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空间,用优质的信号,方便快捷的接入点,增强有线电视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只有此有线电视网络才能在日趋激烈的三网融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近几年的网络安全事件篇10

当咱们还沉醉在迎接新年的喜悦的时候,咱们或许已经经放松了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警惕性。最佳仍是惦念1下吧,由于今年的网络安全问题形势逼人,特别是对于于专做网络安全业务的软件公司们更是如斯。固然咱们也相信,通过各大网络安全软件公司们的协同努力,到二00三年年底时,咱们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必定会晋升到1个史无前例的高度。下面就是预计在今年网络安全领域将面临的五大挑战:

一、垃圾邮件数量将变本加厉。

依据电子邮件安全服务提供商messageLabs公司最近的1份讲演,预计二00三年全世界垃圾邮件数量的增长率将超过正常电子邮件的增长率,而且就每一封垃圾邮件的平均容量来讲,也将比正常的电子邮件要大患上多。这无疑将会加大胜利狙击垃圾邮件的工作量以及难度。目前尚无安装任何反垃圾邮件软件的企业公司恐怕患上早做有备无患的工作,否则就患上让自己的员工们在今后每一天不停地在键盘上按动“删除了键”了。此外,反垃圾邮件软件也患上不停进级,由于目前垃圾邮件传布者已经经在履行“打1枪换1个处所”的游击战术了。

二、即时通信工具照样难逃垃圾信息之劫。

即时通信工具之前是不大受垃圾信息所干扰的,但现在情况已经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垃圾邮件传布者会通过种种手腕清算收集到大量的网络地址,然后再给正处于即时通信状况的用户们发去信息,诱导他们去走访1些非法收费网站。更使人头疼的是,目前1些推销合法产品的厂家也在使用这类让人厌烦的手腕来让网民们上钩。目前市面上尚无任何1种反即时通信干扰信息的软件,这对于软件公司来讲无疑也是1个商机。

三、内置防护软件型硬件摆布难堪。

现在人们对于网络安全问题受注重的程度也比之前大为提高。这类意识提高的表现之1就是许多硬件装备在出厂前就内置了防护型的软件。这类做法尽管前几年就已经经呈现,预计在今后的几年中将会成为1种潮流。但这类拥有自护功能的硬件产品却正遭受着1种尴尬,即在有人欢迎这类产品的同时,也有人反对于这样的产品。往益处讲,这类硬件产品更易安装,总体价格也相对于低廉1些。但它也有本身的弊病:如果企业用户需要更加专业化的软件服务时,这类产品就不会有很大的弹性区间。

四、企业用户网络安全保护规模的从新界定。

目前各大企业公司的员工们在家里通过宽带接入而登录自己公司的网络系统已经经是1件很寻常的事情了。这类工作新方式的呈现一样也为网络安全带来了新问题,即企业用户网络安全保护规模需要从新界定。由于他们都是远程登录者,并无纳入传统的企业网络安全保护的“权势规模”以内。此外,因为来自网络的袭击愈来愈严重,许多企业用户不能不将自己网络系统内的每一1台pC机都装上防火墙、反侵入系统和反病毒软件等1系列的网络安全软件。这一样也扭转了以往企业用户网络安全保护规模的概念。

五、如何看护好个人的信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