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38:11

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篇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腾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企业发展也越来越快,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飞速发展,同时,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剧,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的经济效益,各企业也都在其会计成本核算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目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期待我们进一步的解决。本文就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意义、出现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法进行讨论,以期对企业相关的管理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

企业会计;会计成本核算;问题;方法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不得不在其成本方面进行更合理的控制与核算。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成本预算,同时能够保障企业经济的正常运转,还能够降低企业的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的正常发展与运营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企业会计成本是在企业运营中,所产生的包括各类原料、工资、租金等的一切成本。对企业会计成本进行统计和计算就是对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同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就是对企业经营和生产中的所有成本进行的统计和计算。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结果形成对企业运营和生产的反馈,因此,做好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的发展和规划等都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成本与经济效益尤为重视,同时,企业的成本与经济效益也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数据。更好的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不仅能够及时让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更好的把控,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在企业得到了更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1.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不够科学合理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其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核算,在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上不能满足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计量,从而导致了企业经营资源配置不当、经济或资源优势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仅仅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不够,而且企业还应当做到让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内容上更完整和合理,才能更好的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以适应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内容上不够科学合理,一般包括对信息收集不够全面,预判不够准确,缺乏人工归集处理,人工费不精确,技术成本未能完全进行核算等问题。

2.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意识不足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谓是至关重要,在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出现的第二个关键问题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意识不足,认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实际的生产运营中并没有多大的作用。管理人员忽视了会计成本核算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加了企业成本方面的损失。

3.少数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在少数企业中,由于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从而导致了其不能更有效的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往往也会在工作当中出现许多的问题:成本核算不全面、会计行为不规范和严谨、出于一己私利私自修改数据等。同时,由于企业会计相关从业人员对会计成本核算的忽视,从而导致企业相关会计从业人员不能够更严谨的审核和履行职责,特别是企业会计人员对成本核算的审核和监督不力,从而导致企业资金的使用不当,成本支出过大等不良情况,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4.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存在问题

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经营的项目越来越多,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而相对于这样一种飞速发展的形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管理的方法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很多企业仍然沿用比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其核算方法往往相对比较落后,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的具体操作方法不规范,从而导致核算数据结果不能真实的反应实际情况,影响了企业对未来市场的规划和战略部署。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对策研究

1.不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与制度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一个企业,没有制度,就一定不能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上,企业应当不断地完善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与制度,把所有应该纳入核算的内容都纳入进去,并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完善的制度才能保障企业出现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问题。

2.提高企业核算的意识

提高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核算意识是提高企业核算意识的关键,只有企业管理人员意识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才能够加强会计成本核算,细化与完善管理和核算制度,提高核算精准度,促进企业更有效的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3.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人才的素质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就一定要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同理,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面,也应当尤为重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只有企业相关会计成本核算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过关,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其自身的专业水平,能够更全面的考虑各项运营成本,做到无遗漏、不浪费。相关从业人员,应当不断的积极学习,以期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成本核算。只有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更有效的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效率和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4.加强审核检察与监督

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当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检察与监督,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力度。企业会计审核部门应当严格把关,对于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控制等进行重点审查,这样就能不断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管理效果。企业个人或者某些部门在申请使用资金的时候,企业会计审核部门应当充分做好资金的审核,并要求其提供详细的书面申请材料以及资金的详细使用情况说明,根据目前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核算,对于能够通过严格审核后的符合条件的资金申请,才能通过批复。只有加强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监督与审核,才能更有效的去完成核算工作,同时,也为企业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财政的支出,为提升企业效益、加强管理等有非常好的作用。

5.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完善会计管理方式

不断优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长足发展。一方面,对于部分采用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的企业,应当积极通过改革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并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和特点,立足企业个环节流程的运营,采用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成本核算方法。只有适合企业本身的核算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另一方面,对于一般企业,可以适当的采用定额法、分布法、以及品种法等不同的成本核算方式方法,并结合自身具体的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成本核算,从而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综合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升。不断完善企业会计管理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长足发展。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以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还应当保障企业成本核算的可持续性,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企业还应当不断加强自己的技术创新,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先进的技术还能不断节约成本,增创收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诸如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不够科学合理、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意识不足、少数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存在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可以通过不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与制度、提高企业核算的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审核检察与监督、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完善会计管理方式等方法和对策来解决出现的问题,并促进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效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万玲.浅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oL].全球商业经典,2015(08).

[2]梅玉茹.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

[3]孙立道.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4]林霖.企业标准审查: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企业标准审查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标准化,2010(06).

[5]曹苏铁.试论现行财务会计与报表的缺陷及改进———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缺陷谈起[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6]李福香.试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现状及改善措施[J].会计师,2014(03).

[7]郭一桢.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逆向物流的会计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3(23).

[8]王昆琼.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中的问题及加强对策[J].中国外资,2013(18).

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篇2

关键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前言

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成本核算关系着企业的开支与经济效益,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再加上当前市场经济存在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局面,想要提升市场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解决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下面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概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办法入手,对企业会成本核算进行探讨。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概述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即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支出,例如人工支出,物力支出等。在一般情况下,成本核算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以及成本预测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至关重要。进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首先需要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进行审核,审查是否已经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可以计入企业成本,以便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其次,需要对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计算产品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资料,保证成本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1]。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与成本决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计算实际成本的直接手段,通过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清楚的了解产品消耗成本,依照成本核算结果,做出准确的决策,同时还可以确定企业盈利标准,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优化资源配置的直接手段。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能够准确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的资源消耗情况,分析资源消耗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资源消耗大的原因,对症下药,从根源入手,对资源消耗问题进行改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2]。第三,控制企业各部门财政支出,从根本上节约开支。通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可以了解企业财政支出情况,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能够完善企业管理,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企业发展中的投资成本,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的审核及控制不够严格

成本核算的审核及控制不够严格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做好各项费用的事前、事中控制,为事后核算做好准备。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企业对成本核算的审核及控制不够严格,缺乏必要的监督,过于形式化,制定的计划难以实施,往往会超出事先规定好的范围,脱离实际,脱离计划,甚至出现超额支出或者浪费的现象[3]。另外,在成本审核过程中,审核的依据需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并非是企业私自制定的,但是,在实际审核过程中,审核的执行情况不佳,执行力度不够,企业的具体支出不明确,审核依据往往按照企业自己定制的依据进行审核,直接导致企业成本过大,容易造成企业的严重损失。

(二)核算内容不够全面,方法较为传统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会受到核算内容不全面,核算内容不具体,核算方不恰当问题的影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稳步运行发展,严重者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行,同时还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经济收益下降。导致出现核算内容不够全面,方法较为传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化较快,企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每天都有新气象,致使企业成本核算内容变化较快,不断发展,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又无法实时对成本核算内容进行补充完善,难免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导致出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不完善的问题,影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水平。第二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较为陈旧,依旧沿用传统的核算方法,致使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不够科学准确,影响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质量。

(三)相关人员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相关人员素质较差,素质水平有待提高是企业会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技术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企业发展中,企业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必须培养吸引大批人才,注重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合理运用,需要培养出高水平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队伍。但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相关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综合能力较差,无法完全胜任工作。相关人员素质水平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相关人员未接受过严格的考核与培训,大部分从业人员均不是专业人士,不具备会计成本核算能力,专业技能较差。第二,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与自我提升意识不强,未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再加上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无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设备,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无法合理应用先进成本核算方法,影响企业会计核算质量。

(四)核算理论与方法滞后

企业发展变化较快,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模式难以满足企业管理需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形同虚设,再加上在实际管理中,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不够重视,忽视了其管理的重要性,将重心放在企业经济效益上,导致出现企业管理模式滞后,企业核算方法滞后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核算,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也影响着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可见,核算理论与方法滞后对企业具有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解决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方法

(一)对成本核算进行严格的审核与控制

严格审核控制成本核算是解决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主要方式,通过严格控制审核成本核算,可以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降低成本核算的失误率,解决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对成本核算进行严格的审核与控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通过健全监督机制,可以加强监督,加强管理,加大审核力度,从而有效解决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成本核算的科学性[4]。第二,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分工,可以提高操作的可操作性,有效进行成本核算考核,保证成本核算质量。第三,明确审核内容与审核责任,需要使审核人员意识到审核内容包含哪些方面,审核的重要性,一旦出现审核不严格问题,需要对责任人进行追究,从而规范审核人员的行为,提高审核人员的意识,使审核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保证成本核算效果。

(二)不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内容

在企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成本核算管理逐渐完善,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与会计信息安全与企业长远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因而,注重成本核算内容的完善十分重要。不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管理,同时做好监督工作,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成本核算内容的信息化,实现成本核算内容的不断完善,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内容。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多个环节密切联系,并根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的利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5]。最后,引进先进信息技术与设备,对信息技术与设备进行合理的应用,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提供新的管理方法,提供有效的途径。

(三)提高相关人员素质能力

提高相关人员素质能力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关键,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高的情况下,相关人员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作,保证成本核算质量,为企业的稳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节省财政支出,节约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培训力度,开展针对性培训是提高企业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直接手段。通过针对性培训,可以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了解工作内容,知晓自己存在的不足,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第二,制定严格的考核与选拔制度。在员工选拔初期,需要设立一定的门槛,如规定企业人员需要具备会计或者金融类的相关证书,大学毕业,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等,从而选拔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制定考核制度,从而鞭策员工不断学习。

(四)采取科学的、恰当的成本核算方法

做好企业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核算,真实反应企业产品的成本,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其次,需要选择恰当的核算方法,每个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同,发展阶段,发展重点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在制定会计成本核算计划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核算方法,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当前,成本核算方法较多,包括分批法,品种法,定额法,多种核算法等,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此外,还需要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核算方法,使其适应企业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需要意识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需要对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优先地位,在促进企业快速稳步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与时代的要求,贡献自己的力量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洁枝.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4):132.

[2]刘畅.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5):169.

[3]杜晓玲.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4):159+251.

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篇3

【关键词】成本控制及方法作业成本法生产费用

现代企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使得企业只有将管理时刻保持在战略水平上,才能获取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成本控制作为一项应用会计资料和会计技术对各项成本实行系统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日益扩大到企业经营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有效的成本控制,是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改进企业经营管理、完善经营责任制的重要途径。

一、企业成本控制中的生产成本控制

生产过程中对成本的控制,就是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对构成成本的各种要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加以严格监督,发现差异就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从而使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制在拟定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1、制订成本标准

成本标准是成本控制的准绳,首先包括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但是由于成本计划中有一些指标比较综合,不能满足具体控制的要求,这就需要规定一系列具体的标准。确定这些具体的标准大致有三种方法。

(1)计划指标分解法。即将较为综合的指标分解为小指标,分解时,可以按单位、部门分解,也可以按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工艺阶段或零部件进行分解,若更细致一点,还可以按工序进行分解。

(2)预算法。就是用预算的办法来制订控制标准。有的企业是根据一个季度的生产销售计划来制订短期内(如月份)的费用开支预算,并把它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采用这种方法要一定注意从实际出发。

(3)定额法。就是制定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控制标准。在企业里,尽可能地把能建立定额的地方都建立起定额,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实行定额控制的办法使得成本控制更为具体可行。

在采用上述方法确定成本控制标准时,一定要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计算。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成本指标与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如和质量、生产效率等关系),从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出发,经过综合平衡,防止片面性。如果有必要,还应设计多种方案然后择优选用。

2、监督成本的形成

就是根据控制标准,对形成成本的各个项目,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评比和监督。不仅要检查指标本身的执行情况,而且还要检查和监督能够影响指标的各项条件,如设备、工艺、工具、工人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因此,成本日常控制要与生产作业控制等结合起来进行。成本日常控制的主要方面有以下方面。

(1)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车间施工员和技术检查员要严格监督是否是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车间设备人员要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的维修和使用情况,不合要求的不能开工生产。供应部门材料员要按规定的规格、种类、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的执行情况。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投料,监督期量标准的执行。车间材料费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车间材料核算员负责,它要经常收集材料,分析对比,追踪原因,并同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如果企业是一级核算,车间没有设置核算员的,财务材料核算人员应经常去车间收集材料消耗等相关资料。

(2)工资费用的日常控制。主要是车间劳资员对生产现场的工时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组织的调整、奖金、津贴等的监督和控制。此外,生产调度人员要监督车间内部作业计划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产、派工、控制窝工、停工、加班、加点等。车间劳资员(或定额员)对上述相关指标进行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并找出原因。

(3)间接费用的日常控制。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的项目繁多,发生的情况各异。有定额的按定额控制,没有定额的按各项费用预算进行控制,如采用费用开支手册、企业内费用券(又叫本票、企业内流通券)等形式来实行控制。各个部门、车间、班组都由有关人员负责控制和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

上述各项生产费用的日常控制,不仅要有专人负责和监督,而且还要让费用发生的执行者进行自我控制。并且在责任制中加以规定。这样才能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使成本的日常控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及时纠正偏差

针对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查明责任,分别情况,分别轻重缓急,提出改进措施并贯彻执行。对于重大差异项目的纠正,一般采用如下程序。

(1)提出课题。从各种成本超出标准的原因中提出需要降低成本的课题。这些课题首先应当是那些成本降低潜力大、可行性强并受各方关注的项目。提出的课题应包括课题的目的、内容、理由、依据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

(2)讨论和决策。课题选定以后,召集有关部门及人员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对重大课题,可能要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然后在各方案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3)确定方案实施的方法、步骤及负责执行的部门以及相关人员。

(4)贯彻执行确定的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及时加以监督。方案实施以后,还要及时检查方案实施后的经济效益,衡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的生产成本控制

生产过程中的费用是企业成本中发生最为频繁,项目繁多,金额相对巨大的部分,也是工业企业中构成费用要素的重要部分,因而控制生产费用对控制与核算企业成本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而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资金流的角度看主要是从各项支出开始的,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经历了一个具体的确认与核算过程直到归集为当期的费用要素,这实际上是一系列的数据加工过程,所以整个成本费用数据流转过程在会计核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采用作业成本法加强生产费用核算与控制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生产经营中各现场的各项业务、作业链为对象,对成本产生的原因及费用分类计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费用归集、分配、考核方法。加强生产费用的核算与控制可以使用作业成本法。生产现场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各种直接费用与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生产过程中组织管理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费用。生产现场发生的间接费用种类多、地点分散、金额较大,笼统分配主观性太大,核算与控制相对困难。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生产成本中各车间制造费用的核算与控制方面,能够加强对车间制造费用的控制。在生产现场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当密切联系实际。

(1)按部门进行责任核算时,还应进一步按生产部门内的生产线、准备工作环节、维修工作环节、技术与质检工作环节、计划管理工作环节等组织责任核算。

(2)对生产现场的制造费用的核算可以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具体做法主要有:在组织机构上,应更进一步划细责任中心,即在设置车间责任中心的同时,再按作业中各个环节设置下一级责任中心。在会计科目上,应在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之下,按车间设置一级明细账,并进而按作业中心设置二级明细账,将会计科目设置与作业成本法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核算程序上,所有间接生产费用支出除计入制造费用总分类科目外,必须同时在其一级明细账和二级明细账中平行登记。一级明细账归集数据作为车间责任核算备查资料。二级明细账归集的数据作为各作业中心责任核算资料,用于各作业中心的责任考核,并为按作业量分配间接费用做好准备;所有间接生产费用在作业中心归集到制造费用的二级明细账上后,再按各种作业量分配到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上。原始记录可以打破以前按车间设置电表、气表等的原始记录模式,针对作业中心设置各种原始记录,配备计量衡器具,以便配合根据作业环节进行的责任核算。在计划管理上,应当按企业下达给车间的生产计划制定车间生产预算,并分解落实为作业中心的责任预算。通过这样的具体运作使制造费用的核算与控制方式得到创新。

建立生产过程中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系统,还可对生产现场的各项直接费用实行以业务核算为基础的责任核算,并对各生产车间实施车间责任核算。这样,生产成本中的间接费用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责任考核,各项直接费用使用业务核算进行责任考核,整个车间的各种生产费用进行统一的车间责任核算,可以形成一个全车间的分层考核、针对性核算与控制的体系。为了做好这一工作,还应设置生产成本、车间生产成本、产品生产成本组成的三级成本账户体系,并拟定生产成本总分类账户与各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户、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户在平行登记、定期稽核方面的配套措施。

2、对经营费用实行全面的责任核算

对物资供应环节实行责任核算时,针对材料采购费用与仓储保管费之间相互制约的情况,按事权统一加强控制的原则。可以统一材料采购、库房保管等供应工作和责任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按材料采购、库房保管等作业安排针对性更强、更加细化的责任核算。其主要措施是:

(1)物资供应部门设置为一级责任中心,在此基础上设置下一级的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

(2)专门设置“采购保管费”总分类账户,在该账户之下再按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设置明细账,将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明细账汇集的数据作为责任考核的依据。并在考核后分别结转材料采购、管理费用等账户,将按作业成本的责任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

(3)增加一段核算程序。除购买价直接计入材料采购账户外,所有采购间接费用均通过采购保管费汇集、考核后分配到材料采购账户,所有库房存货中的材料保管费用支出均通过采购保管费汇集、考核后分配到管理费用账户核算。

(4)还应当根据企业物资供应工作的新的责任核算方式进行适当的配套改革。即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计划落实物资供应预算,再分解为采购预算、储备预算。特别要注意材料物资与产成品物资等的分库、分点管理,落实相应的责任预算,并与管理费用的责任核算结合起来。

三、结论

总而言之,以全面控制企业成本为宗旨,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方面、各环节按作业成本法原理进行责任中心建设,会计账户设置、核算程序创新等,可使责任核算得到细化和升级,使得费用要素的确定与经营费用、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体系更加完善,提高企业成本的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宋福官: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6(9).

[2]杨公遂、崔伟:新商业环境下的成本控制[J].齐鲁珠坛,2006(1).

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篇4

近年来,医院经济体质改革迫使医院内部经济运行中投入产出的管理产生重大变革,成本核算成为医院内部经济管理和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成本核算既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又能适应微观经营管理的要求,在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就是成本会计的职能。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医院成本会计工作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它是一项综合性高,复杂度大的系统工程,对促进医院管理,增强医院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做好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是医院顺利实行成本管理的关键之一。

二、医院成本会计的重要性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医院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增强经营意识,调整服务结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降低服务成本,建立起医院成本会计工作不仅是简单的资金节约问题,更在于如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经济利益的管理机制。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经济中,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经济实体,医院必须主动地在重视业务总收入提高的同时加强成本控制,才能达到收支节余提高的目的。成本会计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真正执行者是广大医院员工,工作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人员的协调工作程度,因此,应在完善内部各种原始记录,健全各个部门计量、验收等制度,以确保计量数据充分真实、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在医院内部各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从医院主要领导、财会人员,到各个科室的主任甚至是广大医务工作人员,营造出一种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浓厚氛围,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认识到成本会计工作在整个医院运行体系中的重要性,都能亲自参与到成本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三、医院成本会计在核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成本会计对于成本核算的认识模糊,观念落后

医院成本会计人员往往只具备惯用的、基础的会计知识和工作方法,而缺乏高级的成本核算经验,又对成本会计的工作不够重视,很多详细的数据记录分析不完全,不到位。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对现代成本管理理念认识不够,往往固守传统的管理模式,盲目创收,忽视成本控制,出现了医疗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医疗成本快速膨胀的不正常现象,甚至形成了零增长、负增长的局面,管理人员观念的落后也导致了医院成本会计工作上的疏忽,因此,加强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二)目前的成本会计工作多数情况下都只是一种事后的统计核算,其作用只能让管理者明确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状况,而不能对费用的合理性及可控性做出准确的评估及预测,缺失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职能,增加了医院开展系统性成本控制工作的阻力

(三)医院成本会计缺乏一套专业详细的会计电脑系统设备,医院的会计数据档案比较混乱,不便于查看,同时,医院成本会计对电脑操作系统不够熟练,仅仅只会基本的几个会计系统应用程序,为会计工作的进行带来诸多不便

四、改善医院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完善医院成本会计组织,解决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医院所有部门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相关的经营管理,特别是要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全方位的解决管理方面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核算计算机信息系统

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的数据是相当庞大和繁杂的,如果仅靠手工来核算那是十分困难的,这就要求在成本会计核算中要实现计算机系统化、自动化,这是做好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比较关键的一步。要实现成本会计核算的计算机系统化,一是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编程,建立系统;二是直接购买比较成熟的“医院成本核算系统”软件。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内容要考虑全面,应该包含有成本预测、科室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管理、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等内容,还要考虑能否跟医院其他计算机系统顺利连接。

(三)开展成本预测,掌握未来成本水平及变动趋势

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篇5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核算;选择原则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一、会计核算信息化后的改变

1.使得原有的会计核算模式更加多样。会计核算细信息化后的核算模式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仍然遵循了原有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核算依据依然是会计科目,利用会计报表和会计账簿作为提供会计信息的方式,使得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其二,在原来有的会计核算模式上更加详尽,深化了会计核算。比如从序时核算看,传统核算模式大多采用三栏式日记账,而且只用于货币资金科目的序时核算。而在信息化条件下序时核算可同时采用三栏式、汇总式、凭单式、联合式和多栏式日记账,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2.信息化丰富了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核算模式信息化后,核算的内容与会计科目设置的程度、关联程度有关系。我国现行的会计科目的编码对应了不同的会计科目,主要以四级以及四级以上,并且编码的级数越多表示会计科目越详细化,信息化后的会计核算还突破了传统会计报表的结构,它巧妙的将会计报表的结构与棋盘样式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原来单一的一维、二维结构变成了多维核算的会计结构,然后通过电脑来进行复杂的程序计算,最终完成报表的编制,使得生成的报表提供的信息更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3.信息化丰富了会计核算的范围。传统的会计核算的对象主要是根据会计核算尺度的标准进行划分的。然而,在会计核算模式信息化后,这一划分范围被大大的加大了,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会计核算对象,而且还将一些不属于货币信息的数据划入了核算对象的方位,比如对实物量尺度、人力资源信息等进行会计核算。举个最明显的例子,某国际公司,它不仅需要一不同国家的记账本币进行会计核算以满足外部环境对本公司的会计报表的了解的要求,更需要利用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模式来更加详尽、系统、深入、全面的向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反应本公司的资金往来情况。

4.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会计核算信息化后可以随机进行会计核算也可以进行实时核算,可以充分满足不同情况下会计核算的需求。然而,传统模式下的会计核算只能对会计实时核算,不具备灵活性。

二、信息化视角下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原则

1.核算方法的规范原则。鉴于会计核算信息化后,会计信息更加开放,更加智能、信息实时性更强,所以,对会计核算的方法的法则也要更加规范,这样才能使得提供出来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可比。有了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还可以使传统会计工作模式下的与其他单位的会计信息即时传递,办理各种会计往来,增强了会计这一行为对本企业的监管力度;促进了会计处理软件的更新和规范化发展;使得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的人为性被先进科学的电脑程序选择所取代,降低了人为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更加可靠,真实、可比。

2.核算方法的准确原则。会计核算是否准确是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的标杆。真实、准确的会计核算才是人们想要的结果,这样计算出来的会计数据才是有用的、科学的会计数据,才能准确的为人们提供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信息化模式下,全部的会计核算均由电脑计算生成,即使再大的计算量,计算机也可以分毫不差的提供会计数据,并且,利用互联网,可以轻松的达到会计信息共享的目的。所以,此时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的重点是此种会计核算方法是否能够提供会计信息需求者所需求的精准度,而不是会计核算这一过程是否简易。

3.核算方法的及时原则。实时性已经成为信息化的显著特征,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也不例外,对会计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核算信息的、交换、应用都离不了实时特征,要实现实时化、动态化,其核算方法的选择也要考虑动态、及时原则。

4.核算方法的开拓原则。任何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会计处理技术更是如此。它为了不断满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新的需求,本身也必须进行不断的改进,要有一定的开拓性,这样才能准确、科学的提供会计信息,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三、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

1.选择实际成本法进行存货计价。会计核算信息化模式下主要使用实际成本法。其原因主要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遍应用,促使会计核算数据处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数据处理体现出高度集中和自动处理,在这一方面,实际成本法的优势明显,此外,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这是传统计划成本法所不能完全实现的。因此,企业应根据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对存货的计价方法作适当调整,选择实际成本法进行存货计价。

2.选择代数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成本分配。通常,手工会计核算总采用的是直接成本分配法进行产品的成本分配,核算的程序简单,但存在一定的假设性,而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采用的代数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可实现会计信息化,不管被分配产品的类或数目,未知因素等干扰,均可采用代数分配法。因此,在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选择代数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是方法最简洁、结果最精确的分配方法。

3.选择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进行会计程序核算。传统会计程序核算的方法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科目汇总表账务程序核算方法”、“汇总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多栏式日记账账务程序方法”等,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业务种类进行选择。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基础为会计信息的目标,与传统会计以处理会计信息工作量较大为基础不同,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目的为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各种会计信息,因此,传统会计程序核算方法已没有实际应用意义,基于此,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选择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进行会计程序核算。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互联网使得世界各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信息技术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随着这一洪流,会计核算的方法逐渐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也成了必然之势。本文中,笔者将就会计核算信息化后的变化展开论述,并且介绍一些信息化会计核算后如何选用会计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卫娟.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化[J].科技资讯,2005(22):170-171.

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篇6

1.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存在问题

我国大部分企业采用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分别是分步法和品种法。只有相当少的企业采用分批法,除此之外,定额核算法几乎不用。第一,大部分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取并没有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对核算方法的优劣势没有直观了解。第二,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消耗和费用计量不够全面。由于生产过程比较复杂,而会计的考虑不够全面,导致了核算过程出现差错,降低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精确度。第三,企业的少部分人员为了一己私利,私自改动企业的成本,使得企业成本核算的真实性降低,影响甚至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2.企业成本核算内容存在问题

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够全面,一些受企业掌控并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或是特殊财产没有得到适当的计量,例如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对人力、土地等资产缺少合理的计量。另外,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错误地将知识资源归纳到了管理费用中,实际上,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资源也是重要的成本,我国已经规定将知识资源计入企业成本。最后,人力资本消耗不够真实,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由于会计人员对生产过程的考虑不够全面、信息采集方式不够合理,使得真实信息没能得到反映。

3.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存在问题

在我国,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管理人员相对放宽了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要求,这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也相对较低,使得企业成本核算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在企业领导的宽松要求下,成本核算人员在核算时不够科学合理,导致企业的成本核算结果失真,这种现象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其次,社会在不断发展,国家规定的核算制度也在不断变化,而一些会计人员的核算方法没有得到及时更新,造成了核算结果不够准确。另外,一些会计人员为了谋求私利或是减少税收,任意改动企业的成本费用,妄图通过增加企业成本来中饱私囊或是通过减少利润来逃避一部分应交税费。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国家利益都有消极影响。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面临问题的解决措施

1.采用科学合理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核算中优劣势不尽相同,例如:分批核算法、分步核算法、定额核算法、品种核算法。成本核算则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核算对象选取合适的核算方法。此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当前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最后,生产过程中收集资料要科学,由于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可以将信息收集方法分类、合理分配。

2.全面、合理核算企业成本

特殊资产和无形资产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第一,特殊资产和无形资产必须计入企业成本,最好能够将这些资产进行科学分类并选取适合的核算方法,便于最终的全面核算。第二,应当了解知识资源对企业获取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已经规定将其纳入企业成本中,因此,企业须对其进行正确核算,切勿计入管理费用。第三,采用合理的信息采集方式,尽可能减小人为失误,最大限度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减少障碍。这样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真实信息能得到体现,核算结果才能够更加全面。

3.提高企业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素养在企业成本核算中必须得到高度重视。首先,为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企业应该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并且严格要求企业成本核算的质量,尽可能避免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不严谨现象。其次,在企业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提高对会计人员采用核算方法的要求。另外,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采用会计电算化,提高效率,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最后,建立合理体系,追究核算结果不真实的责任,杜绝假账发生。规范经济票据,不合理的不予报销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减少核算中因会计人员的不严谨导致的核算结果失真现象。

三、结语

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篇7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遇到的瓶颈

(一)核算理念滞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生产周期总体呈缩短趋势,制造成本在企业成本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研发、营销等非制造环节的成本支出明显增加。然而,很多企业依然奉行以制造成本为核心的成本核算理念,导致核算结果不真实、不全面。此外,无形资产作为现代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引起会计人员的重视,但很多企业都将无形资产成本以管理费用冲销的方式进行处理,甚至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始终未作资本化、账面化处理,导致企业产权交易中出现了资产流失、资产低估等现象,使企业利益蒙受巨大损失。

(二)核算内容不全

现阶段,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缺乏科学性与完整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ψ陨碛涤械亩嘌?化资产项目未作科学、准确的计量,尤其是对土地、自然资源等特殊资产项目很少进行准确计量,且未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体现,而这部分资产又往往是企业经济效益来源的大头。二是缺乏对人工成本的考虑,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在进行人工成本归集时,未充分考虑到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只把归集对象限定为一线生产员工,而对于研发人员、设计人员、营销人员等未列入人工成本范畴,使得成本核算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人工资本消耗情况。

(三)核算方法不当

当前企业使用较多的成本核算方法有两种,一是分步法,二是品种法,而其他先进成本核算方法使用较少。一方面,企业对不同成本核算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等缺乏详细了解,在确定成本核算方法时未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导致所选取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当,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成本构成。另一方面,企业成本核算具有较高的随意性,相关会计人员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忽视了产品生产的繁杂性,未能准确、全面地对不同成本费用进行归集核算。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低下,在成本核算时随意调整、列支费用,造成企业会计成本信息严重失真。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优化策略

(一)更新成本核算理念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会计成本核算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时树立先进的成本核算理念,为会计人员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导。为此,企业首先要从内部入手,积极宣传全面成本管理理念,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使之严格按照国家会计准则及相关行业规范开展成本核算活动,确保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次,企业在推行全面成本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产品价值链分析,保证成本管理在企业内外同步施行,以真正达到节约资源、缩减成本的目的。

(二)完善成本核算内容

首先,对于与自然资源、环境等相关的资产项目,企业必须进行环境成本核算,并将这部分成本作为企业成本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保呼声日益高涨,企业更要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地确认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并通过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予以体现,以促进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其次,对于无形资产项目,企业应当进行系统的分类与核算,并选取相应的成本核算方法,将无形资产成本列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应注意,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相关会计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合理设定弹性摊销期限。

(三)优化成本核算方法

现阶段,可供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多种,除分步法、品种法以外,还有定额法、分批法等其他多种形式的核算方法,每种核算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短板及适用范围。因此,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必须结合自身经济发展实际,选择与自身产品特点及经营流程相匹配的成本核算方法。此外,考虑到生产过程的庞大性与复杂性,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可同时组合运用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同时,企业一旦确定成本核算方法以后,除非确有必要,否则不得轻易变动,这样才能保证前后成本核算的一致性与可比性。

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篇8

企业会计核算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人员对于资金、资产以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核算,通常就是指算账、记账、报账等工作。随着企业规范化管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治理模式的日益完善,现代意义的会计核算包括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对企业资金和资产进行系统、连续、动态的监测,以整体把握企业运营中的财务状况,为企业提供详细、完整的财务信息。会计核算的特点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全面性、连续性记录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而且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企业会计核算有利于建立相关责任体系,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地明确、落实责任归属;其次,有利于管理者充分利用会计信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范围不全,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

由于利益的驱使和专业上的不足,企业只关注生产制造过程的会计核算,忽视产品设计、开发和后续服务等环节的会计核算。由于成本核算范围不全,造成企业后续发展受到限制,制约了企业的生命力。目前,仍有很多企业停留在传统的成本核算上。

(二)核算方法不合理

目前,从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来看,大部分企业选用的是分步法和品种法两种核算方法,而对于分批法则很少采用。首先,很多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大清楚各种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其次,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没有进行充分详细的考虑,对于各种成本费用归集没有做到准确与完整。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完整

分析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从中可以发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仅仅对所存在的有形成本进行核算。而在企业的运转过程中,会产生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有形成本投入和无形成本投入都属于企业的资源,对任何一部分缺少核算,都将影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企业仅仅对生产经营的过程进行成本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前期准备和后期运营都会产生成本,若单单只对某一阶段进行核算,企业的成本核算总数据将会出现偏差。

三、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企业必须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优化会计核算流程,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会计核算信息化体系,明确工作程序、执行方法、问题处理方式等,并建立财务支出核算、审批、监督和考核的全过程管理制度,以及准确有效的会计报告体系。会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认真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统一的会计科目,对各个科目做好明细管理,及时编制现金收支凭证,保证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并保存记账凭证,以提升核算工作效率和信息精准度。要严控各项支出,明确规定会计开支的范围和标准,清晰记录资金使用的各项明细,让会计核算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有程序可遵循,保障会计核算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二)更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

企业在明确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时,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企业现行的经济状况。企业的现行经济状况能反映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了解,就能确定需要核算的具体内容。其二,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环节,以及企业的核算体系。例如,投资、市场经营等各个环节等。企业的核算体系是企业核算的一个大框架,规定了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大概范围,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方向。以这两个方面为依据,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就不会出现片面性的特征。此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流程也需要进行优化。

(三)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收支审批制度、岗位制衡制度、审计监督制度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核算规范化的保证,也是财务核算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企业应结合自身定位和实际经营状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对制度进行不断的创新,并覆盖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以及岗位,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会计人员要加强资金流向控制,做到资金流向明确,资金流动可控;要加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落实力度,既要兼顾内容的创新,也要抓好落实工作,认真践行制度所倡导的理念和方法,确保内控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性,从而保障核算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四)强化会计队伍建设

企业必须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健全会计机构的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将相关责任落到实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直接决定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所以必须明确用人标准,加强会计人员的资格审查,引进高素质会计核算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强化管理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财务软件、计算机操作、知识能力、基本技能等,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认识。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会计人员制定相关激励奖惩制度,建立绩效考核指标,确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适当加大工作成果考核在会计人员绩效工资中的比例,激励会计人员提升自身能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五)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会计核算工作的结合是很十分复杂的,包含了许多方面,但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推行会计核算电算化,不能让其只浮于核算工作表面,要引入具体的核算工作中。要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以财务系统为核心向周边部门扩散,通过信息传递来使会计信息化发展到整个企业的经济核算工作中。在其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是重中之重,没有管理的技术只能是一项技术。另外还要注意信息技术人才的开发招聘与培养,可以组织会计单位人员去学习会计核算电算知识,定期举行讲座来讲解电算技术的基本操作使每个人都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还要额外注意系统保护,防止未授权的人登录采用资源从而发生事故。

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篇9

关键词:产品成本;成本核算;会计规范

2010年初,财政部下发通知对现行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有关问题开展调研,为制定全国统一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以下简称《成本制度》)做准备,这是进一步完善中国会计规范的重要过程。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制定《成本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成本核算规范的发展

中国成本核算规范形成初步体系始于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财政部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开始明确对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如将“生产费用”科目分设为“基本生产”、“辅助生产”、“自制半成品”、“车间经费”等科目。1984年国务院了《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规定了成本开支范围、成本核算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成本管理制度。其后1985年颁布的《会计法》中也明确了对成本的要求,由此也可以看到,成本核算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国家的重视。1986年为了与《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配合,《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出台,对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和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www.133229.Com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使中国成本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对开创中国成本管理的新局面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后,全国各部门、各行业根据这些法规,结合本行业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行业成本核算制度,如轻工业部颁发的《全国陶瓷工业企业统一成本核算规程》、化工部颁发的《电石成本核算规程》等。1993年中国进行会计改革,成本核算也有了新要求,新会计制度规定不再采用完全成本法,而采用制造成本法。但此后中国没有再对成本核算进行明确的规范和要求。

二、建立统一《成本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统一成本核算制度是完善会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6年财政部重新了39项会计准则后,中国已经建立了以《会计法》为核心,涵盖道德与技术规范两个重要方面,较为完整的会计规范体系,这一体系对规范会计行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在现行体系中也存在一定不足,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成本核算的要求较少涉及,且零散的分布于有关具体准则中,缺乏系统的框架,对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指导和约束性不足。制定统一的《成本制度》则会极大改善这一现状,不仅丰富和完善了会计规范体系,更为企业成本核算行为明确了方向。下页图1体现了增加《成本制度》后会计规范体系的框架结构

2.建立统一成本核算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

会计的根本目标在于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成本核算作为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重要内容也不例外。在中国现阶段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虽然各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了成本开支范围和成本核算方法,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成本核算规范,会计人员在核算成本过程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成本信息的客观性,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决策。通过制定统一的《成本制度》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核算中的随意性加以限制,同时也可以增强成本信息的可比性,进而提高成本信息的质量。

3.建立统一成本核算制度是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必要环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中国企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由此也产生一系列的贸易争端,近年来,一些国家利用反倾销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进行制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认为中国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不完整,未能将全部成本如人工成本纳入成本核算系统,因而取得了成本优势,进行实现价格优势。通过制定《成本制度》可以更好地规范成本核算内容,并与国际惯例协调,减少贸易摩擦。

三、统一《成本制度》的适用范围

要建立统一的《成本制度》,应必须明确其适用范围,从而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按照现行会计规范中对于成本的界定:“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由此可见成本核算既涉及传统的制造业,也广泛涉及现代服务业,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成本核算的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管理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虽然由于不同行业生产特点、组织规模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各行业其成本构成及其核算,但就其成本的本质而言是一致的,因而《成本制度》可以根据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成熟的制造业成本核算为依据建立,其他行业根据各自生产的特点遵照执行。

四、统一《成本制度》框架

《成本制度》要规范企业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而成本管理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建立统一制度时必须要确定其基本框架。这一框架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成本基础管理制度

为保证成本核算质量,企业必须要重视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没有健全的基础工作,成本核算就不能顺利进行,因而《成本制度》中将建立成本基础管理制度作为其主要内容之一。成本基础管理制度是开展成本核算,实施成本管理的基本前提。

成本基础管理制度应明确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建立健全成本原始记录、定额等与成本相关业务管理制度。

2.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成本信息的生成最终受到成本核算方法的制约,任何一个企业都应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确保更加准确、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以供管理决策之需。但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成本核算结果,由此造成企业有可能操纵成本数据,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而为避免企业随意使用成本核算方法,影响成本信息的客观性,就是会计规范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客观要求《成本制度》中必须形成完备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为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选择划定范围。

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是进行成本核算具体手段,体现成本成本核算的最终结果。成本核算方法体系应包括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成本项目、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和成本计算方法等。

3.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

企业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必须要通过归集和分配才能计入有关成本,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的结果。为保证企业在选择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上的科学性,在《成本制度》中必须明确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方式的具体要求。这一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费用归集分配原则、分配标准、分配方法及分配程序等。

4.成本核算业务流程

成本核算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也必须讲求工作效率,明确成本核算业务流程可以保证成本核算工作顺利,避免不必要的环节,因而《成本制度》中应明确成本核算的基本业务流程,便于企业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参照执行。成本核算业务流程主要说明成本核算期间、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账户设置、成本费用归集分配及完工产品成本结转各项内容的关系及其相互衔接等问题。

5.《成本制度》框架各要素的关系

建立完善的《成本制度》框架必须明确各内容的功能,从而才能准确把握基本要求。从外在形式上看用于形成企业成本的原始数据进入成本核算系统后,受框架内容的制约,经过系统加工后生成管理所需的成本信息,《成本制度》框架为成本信息生成提供了技术和质量保证。具体表现为:首先成本核算基础制度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核算环境支持,明确了进入成本核算系统的信息的基本条件,以对原始数据进行检验,即什么样的数据可以用来计算成本,什么样的成本被排除在系统之外;其次,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与生产费用归集分配方式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支持,决定了原始数据的加工方法及最终结果,即原始数据如何转化成成本信息,转化成什么样的成本信息;最后,成本核算业务流程明确了成本核算工作基本顺序,提高成本信息的及时性,确保了成本核算工作效率。《成本制度》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

《成本制度》框架各要素对于企业成本核算的影响是贯穿始终的,它们相互独立,分别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成本核算进行约束和规范;它们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将成本核算联结为一个整体。

五、关于建立《成本制度》几点建议

制定统一的《成本制度》已经成为会计业界规范企业成本核算的共识,但在制定制度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制度的全面性、适用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形成的制度真正发挥效用。

1.提高《成本制度》的全面性

成本核算不是特定行业的管理要求,任何企业都涉及成本核算,因而在制定制度时必须考虑各行业成本核算的特点和要求,尽量避免以偏概全,使《成本制度》真正在各行业起到统一的引导与规范作用。

2.增强《成本制度》的适用性

成本核算由于涉及内容广泛,造成工作环节极其复杂,但成本信息又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因而在制定制度时必须考虑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尽量保证成本核算方法明确、简洁、易于操作,使《成本制度》在规范成本核算过程中更加高效适用。

3.注重《成本制度》的前瞻性

成本核算必须满足企业的管理要求,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企业管理要求也不断发生更新,成本核算也要与此相适应,这就要求制定制度时必须考虑经济发展和管理要求提高的基本趋势,以保证《成本制度》长期有效,避免经常性修订。

4.完善《成本制度》的系统性

成本核算最终成果体现为成本信息,成本信息不仅受成本制度的约束,也要遵守相关会计规范的要求,《成本制度》作为会计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与其他会计规范相适应,这就要求制定制度时必须考虑其他规范的有关规定,避免重复或存在不一致地方,保证《成本制度》与其他法规构成完善的会计规范系统。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2.

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篇10

(一)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1、会计核算已经成为统计核算的基础。统计核算中的很多指标均来自于会计核算资料。所使用的账户体系是根据会计核算帐户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应、总体平衡的原理加以发展而设置的。统计核算推广运用会计复式计账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理和“权责发生制”原则。

2、会计核算是企业核算的基础。企业各类资产和负债的数额及构成、资本金的筹集与运用、收入与成本、费用与利润分配等基础信息均来源于会计核算资料。统计核算则从宏观上观察、分析、推断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3、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相互渗透和借鉴。在核算指标上,会计核算所反映的期末余额和本期发生额分别是统计上的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是统计核算的最基本指标,是统计核算的起点。在核算方法上,会计成本核算中的移动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均来自于统计平均数理论。

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关系密切,两种核算资料如果能够相互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可以使统计指标与会计指标一致。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差异比较。统计核算是以货币、实物或劳动量为计量单位,通过运用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对国民经济活动的规模、水平、结构、速度及效益等数量关系进行汇总和计算,以探讨经济运行的规律性。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货币计价、设置科目和账户、采用复式计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等方法,取得财务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地记录,来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一起组成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作为两种不同的核算方法,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在:

1、核算对象上的差异。统计核算是实物量与价值量的双重核算。它运用特定的方法对企业经济现象进行分类、分组,并运用一系列指标反映企业生产活动水平、发展速度和变化趋势。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分析。会计核算主要是反映微观经济现象,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统计核算的对象相对要比会计核算的对象广泛。

2、计量单位上的差异。统计核算不仅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有时还用实物和劳动量为计量单位,从价值和实物两种形态上考核企业活动过程和结果。而会计核算只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从价值上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及成果。

3、核算方法上的差异。就一般的核算程序而言,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都需要经过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和提供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但在具体核算中,统计核算是通过对客观现象进行大量调查,运用描述和科学推算的方法(如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等)来把握事物的总体特征,推断事物发展的总体概况;而会计核算是根据凭证和账户采用复式计账的方法,对每一笔业务加以登记、分类和汇总。

4、分类标准上的差异。统计核算主要是按产品或产业分类,采用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分组。而会计核算主要是按主管部门分类,如新财会制度把国民经济按主管部门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旅游饮食服务、施工房地产、对外经济合作、金融保险等行业。

5、核算范围与口径上的差异。统计核算一般只包含主营业务成果,包括来料加工的价值;而会计核算包括企业主营和附营业务的全部成果。在口径上,统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以发货为核算依据,对产值的核算是把不合格产品剔除。而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以取得价款或索取价款的凭证为依据,核算产值时包括不合理产品和价值。

6、核算原则上的差异。客观真实性、横向可比性、纵向一致性、反映及时性是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共有的核算原则。而在记帐基础、计价原则和收支划分方面,两种核算有所不同。第一,记帐基础。统计核算按生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来核算。如总产值是以本期劳动耗费所创造的产品来计算,只要是本期生产的都要计入,所以核算时要在期末、期初对产品、半产品进行调整。而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和谨慎原则,要求在核算中对一切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都应合理入账。第二,计价原则。统计核算则以当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基础,会计核算采用历史成本,即实际交易成本作为计价基础。第三,收支划分。会计核算将支出区分为收益性支出(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与当期和以后时期收益有关的支出);而(宏观)统计核算将收支区分为经常性收支(与当期收益有关)和资本性收支(与资产变动有关)。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一体化的必要性

首先,实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实现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必须准确、及时、完整地获得各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统计核算强调及时、概括,但缺乏反映企业收支情况及投资与金融贸易等方面的信息。会计核算强调真实、准确,但对企业投入产出效益及变化趋势反映不够。所以只有将统计的描述与推断和会计的反映与监督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

其次,实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也可以提高企业统计与会计信息的效益,实现企业信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需要。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宏观和微观决策与管理的需要,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综合信息的经济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而实现这一基本要求,就必须实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统一化,以彻底解决统计与会计核算信息的严重重叠、浪费和互相矛盾行为。

再次,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统计与会计的核算必须一体化。从统计核算来看,国民经济核算是统计核算的最高层次,系统的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过程及其结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国民经济核算实际上是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宏观会计核算。而从资料的来源上看出,统计核算的许多数据均来自于会计核算资料。从方法上看,统计核算采用的复式记账法和账户体系都来自于会计方法。

三、实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一体化的途径

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虽然有许多的不同,但其基础数据的来源是相同的。如果将这些资料互相利用、互相借鉴,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使统计与会计的指标统一起来。因此实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讲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1、为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创造必要条件。(1)从外部环境上为会、统核算一体化创造条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建议统管全国财务会计工作的财政部和全国统计工作的国家统计局能够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财务会计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密切配合,从大政方针、法令法规、方法制度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加以规范,为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创造条件。(2)从组织形式上为会、统核算一体化创造条件。在我国由于统计与会计部门机构长期分立、各自为政,造成了核算业务的重复。建议基层的企业部门从组织上解决矛盾,将统计与会计部门的机构与业务合二为一以提高企业工作的效率。机构业务合并以后,凡会计核算过的财务指标统计不必再核算,凡是统计核算过的价值指标和实物指标必须用会计资料计算,不必再另立炉灶从头开始。

2、实践工作为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一体化创造可能条件。(1)原始记录与原始凭证的统一。企业统计核算资料来源于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会计核算的资料来源于原始凭证。他们各自为政搜集资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要求在设置原始记录和凭证时应做到统一要求、统一指标、一证多用以满足各种核算的需求。(2)指标口径的统一。由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统计与会计核算在口径上存在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应该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调整。首先对相同指标的名称要保持一致,避免核算中的混乱。其次对核算中存在差异的指标,因按分工进行调整,如反映生产成果的以统计核算为主,反映经营成果的以会计核算为主。(3)核算方法的统一。加强会计工作管理,把更多的统计方法应用到会计中去。会计核算的起点是在三个静态要素和三个动态要素基础上展开的。静态要素相当于统计上的时点指标,而动态要素相当于统计上的时期指标。这就是说统计的时期、时点指标为会计的存量、流量核算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要改进统计报表,使之在核算内容、方法、范围以及表现形式上与会计报表制度靠拢,更多的利用会计信息以满足统计报表上报的需要。(4)分类方法的统一。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志就会产生不同的组别,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所以两种核算应尽可能的采用相同的分类标准。会计核算要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以解决与统计分类上的不协调,为宏观国民经济提供直接的资料。(5)会计与统计核算一体化应该以会计核算为基础。把企业统计核算的职能归并到会计核算中,作为会计核算的一个分支,以满足于政府与企业统计调查。企业的统计工作人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市场调查、预测分析等管理工作中去。

3、培养会计与统计核算复合型人才,为其一体化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要真正实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一体化关键在于高素质的复合人才。这类人才既能够胜任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还能够使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结合起来;既能够从事宏观核算又能够从事微观核算。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要根据企业客观实际的要求,把企业的统计与会计工作人员知识更新的培训工作及早提上议事日程,不断对他们的的业务能力进行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