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53:20

电子商务的必要性篇1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100048)

摘要: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是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电子商务在改变传统贸易方式,给企业提供更多商机的同时,也因其交易虚拟化、跨时空、高流动性的特点及税务征管及其信息化建设跟不上电子商务的进展,造成了网上贸易的征税盲区,网上贸易的税收流失十分严重。本文从电子商务的概念、特征及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的电子商务税收流失的严重性,指出我国应加强税收征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127-02

收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简介:张宇婷(1994-),女,汉族,黑龙江塔河人,在校大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税收与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特征

1.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2.电子商务的特征

电子商务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商务活动,与传统商务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利用了现代通讯技术,因而具有下述特点:

(l)无国界、无地域性,交易的快捷化。互联网本身没有国界和地域范围的限制,电子商务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处理,极大地缩短了交易时间,使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达成交易变得方便快捷高效。

(2)虚拟性、隐蔽性,经营的连续化。电子商务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进行的,它缩小了传统市场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电子商务可以提供每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二十四小时的服务,自动系统可以使网上商店始终连续经营。网上的商店不是有形的实体市场,网上的任何产品也不具有实物形态。买卖双方在网上交易时仅以网址存在,相互之间可能根本不清楚对方是谁或隶属于哪个国家或地区。

(3)电子化、数字化,成本的低廉化。在电子商务的交易中,买卖合同、各种票据等书面的纸质凭证全部被电子信息所替代,大大降低了店面的租金,减少了服务费用、贸易中介费用等。

二、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1.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虽然起步晚,但到本世纪初,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12.3万亿元,增长21.3%,其中网络购物增长48.7%,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渗透率年度首次突破10%,成为推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面图表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率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并以GDp7%-9%的2-3倍的速率在增长。自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万亿以来,每年以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的速度在增长,网络购物迅猛增长,电子商务正在成为拉动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和引擎。

根据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的报告,2014年底中国互联网网民达到6.48亿,接入到互联网上的设备超过了地球上人类的数量,目前活跃网站数量接近9个亿,全球域名注册数量为3个亿。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围绕促进发展网络购物、网上交易和支付服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章与标准规范,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规律的电子商务政策法制环境做出了积极探索。2014年"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更是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预计到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将达80%以上;到2018年,电子商务将会占据中国人消费支出的五分之一。

2.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流失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搬到网上经营,其结果是一方面带来传统贸易方式的交易数量的减少,使现行税基受到侵蚀,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生事物,税务部门的征管及其信息化建设还跟不上电子商务的进展,造成了网上贸易的“征税盲区域”,网上贸易的税收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对于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流失规模,目前可行的估计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平均税负法”,二是“流失率法”。

据专家测算,不考虑所得税和少部分纳税额时,在2010年“窄口径”的税收流失规模约为489亿元,占实体总税收的0.67%;“宽口径”的税收流失规模在2010年约为4419亿元,占实体总税收的6.04%。如果采取“税收流失率”方法进行估算,“窄口径”的税收流失规模在2010年约为647.4亿元,占实体总税收的0.88%;“宽口径”的税收流失规模在2010年约为5850亿元,占实体总税收的7.99%。2014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12.3万亿元,是20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4.5万亿元的近3倍,如果按“平均税负法”法估算,“宽口径”的税收流失规模在1.3万亿元,如果按“税收流失率”方法进行估算,“宽口径”的税收流失规模在2014年将达1.7万亿元。可见每年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流失的严重性,这必将影响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速,同时对传统实体企业也是极大的不公平。

三、电子商务税收的必要性

1.对电子商务征税是税收公平原则的要求。

税收公平原则要求相同境遇的人应当承担相同的赋税,不能因贸易方式不同有所不同。但电子商务交易的特点、各国税收制度的不尽完善以及传统征管手段的滞后性,使得从事“虚拟”网络贸易的企业可以轻易避免纳税义务,偷税、漏税现象非常普遍,税务机关很难获得全面有效的信息,而且世界上许多国家目前对电子商务实行免税政策,这使得传统贸易主体与电子商务主体之间的税收负担明显不公。如果放任此种行为,势必会造成传统交易市场的萎缩,使传统交易市场内的就业等因素遭受冲击。因此,税法的公平原则,要求从事电子商务的主体应当承担纳税的义务,以实现公平的税负。

2.对电子商务征税是促进电子商务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子商务行业已经进入发展的全盛时代。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2014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包括B2B和网络零售)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又以C2C运营模式的淘宝网的交易额最占优势。但引起注意的是,一方面我国的电商市场并没有贡献相应的税收来与其创造的巨大交易额相匹配。另一方面,由于电商行业缺乏必要的监管,进入门槛低,尤其是C2C电子商务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粗制滥造的产品和服务,成千上万的水货、假货正在瓦解着买方市场的信任,挑战着电商市场的道德底线。因此,制定具体的电子商务征税政策,是促进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的需要。在2015年两会上,人大代表对某些电商:“卖假货”还“不交税”提出了质疑,并指出“只有公平的市场环境,才能保护好消费者权益,监管不能在线上线下两个样。”

3.对电子商务征税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税收,不能为了扶持电子商务发展而放弃税收征管权。税收是我国调节经济发展的主要财政手段,同时又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放弃对电子商务进行征税,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会丧失在未来不可估量的税源,造成税款流失严重,将削弱国家经济实力。

4.国际经济大环境促使我们对电子商务征税。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是电子商务的净输入国,遵循国际上已达成共识的税收中性原则,出于保护民族产业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对电子商务征税并强化控管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放弃电子商务征税权,实行互联网零关税,则意味着传统的关税保护屏障将完全失效。

5.大数据等技术为实现电子商务征税提供了现实可能。

目前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交易、资金和数据进行精确而有效的税收征管已经是很容易的事了,只要工商、税务部门的数据进行对接,谁卖的东西,追溯起来非常容易。通过对电商实行税收代购代缴等做法,实行商品质量、税收先行负责制,让电商平台负起监管职责,以实现对电子商务征税。

结束语

电子商务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从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情况来看,对电子商务实行征税是必要的和迫切的,从规范市场公平竞争,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堵塞税款流失,保障国家财政收入面都呼唤和要求电子商务税法的完善,使之成为我国税收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何睿.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税收问题及基本对策.时代经贸,2008,6(9):19-20.

[2]蔡金荣.电子商务与税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3]朱军.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流失问题及其治理措施.财经论丛,2013,第二期.

电子商务的必要性篇2

   相对于电子商务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市场中领先的电商公司的构成在中国和美国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国电商市场中排名最靠前的十家除了亚马逊,都是传统企业,包括零售企业和品牌生产商。美国的电子商务企业前十名分别是:amazon.cninc,Staplesinc,Dellinc,appleinc,officeDepotinc,walmart.com,officemaxinc,SearsHoldingsCorp,CDwCor。通过中美两国电商企业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中国互联网企业占十分之九,美国则是线下公司占十分之九,造成这种鲜明不同的原因除了过去几年互联网在我国的快速普及,以及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相关行业的兴起还有一个原因则是服装行业的供应链所决定的。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国内线下发展还有很多的空间,许多品牌还为普及到一些三四线的城市,所以服装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也可以说明中国传统服装企业转型电子商务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2传统服装企业如何进行电子商务营销

   2.1选择网络销售渠道的方式

   目前市场中电子商务主要分为B2B,B2C和C2C三种模式,对于传统服装企业来说B2C将是未来电子商务的主要发展形式,而B2B和C2C模式仅作为B2C模式发展完善的一个过渡或者说它们是一种非主流形式,完善着B2C的供应链。另外,从传统企业进入网络销售渠道的方式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取建立官方网站商城、借助平台建店等直销的形式;另一种是通过渠道商等分销模式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但是不管是直销还是分销,其电子商务业务最终都是通过官网销售或者平台建店两种方式开展。其中传统服装企业采用官网销售的优势在于品牌商城积累的品牌优势,可以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喜爱的商品。但是官网销售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销售网络,对于每一个环节的要求更高,这就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并且在如何积累网站流量方面也将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转型初期我更偏向使用借助其他优势网络销售平台进行建店,其中天猫商城对于服装企业B2C电子商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天猫商城又称淘宝商城,是一家在国内相对比较成熟的综合性B2C购物网站。它整合了数千家品牌商、生产商,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天猫商城不仅针对知名的企业,而且新兴的小企业用户也可以入驻,它为他们提供100%品质保证的商品,7天无理由退货的售后服务,以及购物积分返现等优质服务。2012年11月11日,天猫借光棍节大赚一笔,宣称13小时卖100亿,创世界纪录。因此,对于有意转型电子商务网站的传统企业来说,选择天猫商城就等于选择了一个成熟的网络购物商圈和数以亿计的潜在网络购物消费者。天猫商城较于淘宝集市更规范的管理模式,也给消费者更加有保证的购物环境,这也使得天猫商城得以迅速发展。对于服装企业来说,选择天猫商城不但可以有效回避新开店铺的信用缺失问题,更能在天猫商城的迅速发展带动下,实现自己的线上销售目标

   2.2网站自己的网络销售团队

   借助成熟的平台,传统的服装企业迅速增加了自己的网络销售渠道,在短期内弥补自己的“互联网缺口”。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服装企业可以培养自己的网上零售团队、订制营销思路和未来电子商务策略,积累电子商务运营经验。在服装企业电商团队的运营之初,我们必须考虑到今后在运营之中每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其中包括品牌运营,产品资源,电商团队,网站流量,时间段目标,客户资源,营销策划,店铺管理,视觉设计,数据分析,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

   2.3李宁从传统线下销售转型电子商务

   通过线上线下复合销售体系,协调服装品牌本身强大的供应链能力,把各种优势资源进行整合,甚至形成全新的商业模式。我们也可以借鉴李宁转型的例子。在拥有了中国最大的线下体育用品分销网络之后,李宁最早在2008年1月成立电子商务部,并开始组建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eRp为起点的信息系统,全面整合产品设计、供应链、渠道、零售等资源,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运作效率和品牌形象。到2010年4月李宁建立综合的网络销售渠道,在独立的B2C官方网站之外,入驻淘宝、拍拍等B2C商城、C2C购物平台。在转型之初李宁电商团队很好的把握了适合自己的营销方案。在运营时李宁没有将商和经销商分级别,而是采取扁平化的策略,让所有的网店都直接对接李宁电子商务部,这样就避免了一级商下面的商互相窜货。以淘宝网为例,李宁的网上店铺还细分为李宁的官方旗舰店、李宁官方折扣店、李宁授权专卖店、李宁授权网店商。另一个方面,李宁还为百度微购、京东、当当、卓越亚马逊等综合购物商城、专业体育商城、社区商城以及搜索引擎品牌专区供货,以便覆盖更广的消费人群。而且为了统一平台下的多家店不互相恶性竞争,李宁对他们实行差异化定位;有的店专卖折扣产品、有的店侧重于女性产品。另外,李宁还按照库存进行差异化分配,保证供给。

   2.4服装电子商务新模式——闪购网站

   李宁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另外现在新兴的闪购网站也可以作为传统服装企业完善多渠道营销模式的一个借鉴。例如聚划算,魅力惠这些流量较高的闪购网站。闪购网站也是最近几年来在我国开始兴起的一种电商网站的型模式,在消费者注册成为会员后将收到网站定时发送的“独家”限时优惠,一般会有几天的时间限制,逾时则失效。闪购网站对于对服装类的激情型消费者很有吸引力,使得闪购模式的自发性和探索性相辅相成。很多闪购网站基于网络和数据驱动的方式能够“让每位会员每天发现符合自己口味的、有趣的新闪购”,正是这一点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进行重复购物。并且闪购大都采取独立运行的方式,对于传统的服装企业来说这样的销售渠道不仅节约营销成本,而且增加了产品的销量。

电子商务的必要性篇3

论文关键词B2C电子商务立法必要性

一、引言

伴随着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且这种模式已日益发展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业态也更加趋于多元化。目前中国B2C模式的电子商务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在金融危机之后很多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网络这种更加低价、快捷的线上购物方式,再加之国家扩大内需等有利的政策扶持,随之而来的便是京东商城、VanCL等B2C网站的崛起和加速发展。

从2008年起,B2C的热度已超过B2B、C2C商业模式。然而,虽然B2C快速成长,成为社会消费和流通领域里较为突出的新增长点,却也滋生出许多其自身难以避免的问题。由于B2C在中国的起步晚、基础薄弱,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在电子商务四个环节——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物流配送方面出现诸多问题,而相关配套的法规法规不健全,严重制约了B2C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维护B2C的良性发展,推进与之相关的电子商务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已迫在眉睫。因此,对B2C模式下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完善的必要性进行研究也显得十分重要及必要。

二、B2C在中国的发展及电子商务立法现状

(一)B2C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B2C,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即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购物环境——网上商店,消费者则通过网络在网上购物、在网上支付。相比传统的购物模式,这种模式为客户和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也大大提高了商品服务的交易效率。

近年来,团购市场的爆发进一步促进了B2C的繁荣,B2C市场已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根据易观智库的《2011年第4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网上零售交易总额达8059.8亿元,同比增长约55%。其中,B2C的快速增长功不可没。从B2C的占有率来看,已由去年的25%提升至近30%。根据艾瑞预测数据计算,2014年我国B2C交易将达到5917.28亿元。同时,B2C迎来投资和上市热潮,各类企业纷纷抢滩B2C市场。

虽然我国电子商务B2C市场取得突破性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网络购物水平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中国电子商务的三大主要问题——市场、信用、配送问题,仍亟需解决。[2]中国的市场体系尚且还不健全、不规范,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坑蒙拐骗时常发生,市场行为主体缺乏必要的自律和严厉的社会监督,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保障。

(二)B2C模式下中国电子商务立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电子商务法所涉及的内容庞大繁杂,其调整范畴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及相关的法律问题,网上电子支付问题、在线不正当竞争与网上无形财产的保护问题,在线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网上隐私保护问题,电子商务安全法律制度问题等。

中国对电子商务立法非常重视,目前,我国主要的电子商务相关法规可以分为与互联网技术相关的法规条例和与互联网提供内容相关的法规条例。在1999年的新《合同法》中,对电子合同和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问题有所涉及。我国于2004年颁布实施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电子签名法》。此外,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民法通则》,知识产权法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以及数目更多的各类行政法法规、规章、条例、单行条例等,均涉及有关信息应用的相关规定。但与世界上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相对比较滞后,国内立法方面直接规范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屈指可数。

2010年5月31日,《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这是我国首个规范网上购物的管理办法,《办法》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了立法之目的在于“为规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就其目前实施情况来看,该《办法》的实际效果似乎并不如人意。

B2C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又有其自身特殊性,更需要与之发展相适应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曾经轰动一时的麦考林与梦芭莎一案,就对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B2C也存在电子商务操作基本规则方面的法律问题,如电子合同成立的形式及效力、电子支付;B2C网络交易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需要一套覆盖全国的诚信体系,进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加强信用法制建设;B2C支付体系的有效运行,就需要第三方支付服务的相关法规作为支撑等等。可见,在我国,目前B2C模式下的电子商务立法仍然存在许多空白领域,需要尽快对立法进行系统完善。

三、B2C模式下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完善的建议

B2C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潜力巨大的电子商务模式,亟需系统、规范的电子商务法去规范交易活动,以促进其蓬勃发展。鉴于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不统一,所以我国在完善电子商务立法时除了政府及相关立法机关从思想及行动上高度重视外,还应该有统一的指导方针及规划,确保法律法规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我国B2C电子商务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为此,笔者基于国外先进的电子商务立法经验、我国B2C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立法现状就电子商务立法完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应遵循电子商务立法原则

电子商务立法原则对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贯穿于整个立法活动中,因而立法应在遵循实施中立、安全等原则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和完成。实施中立原则特别要求不能将传统书面环境下的法律规范(如书面、签名等法律要求)效力,置于电子商务法之上,而应中立对待,根据具体环境特征的需求,来决定法律的实施。电子商务是在虚拟环境下进行的在线交易,其面对面的交易模式及跨国性等对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安全性原则构成了电子商务立法中的强制性规范立法的基础。

(二)注重与全球的电子商务立法接轨

在互联网这个打破地理空间界限、无国界的虚拟世界里,B2C电子商务交易主体虚拟化,交易主体以网址为主要活动场所,电子商务超越地域性和无疆域性的特性使得消费者可以进入任意一个国家企业的网站进行网购。同样,企业也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地域的消费者,那么在出现合同纠纷时就难以确定用哪一个国家的法律进行规制。电子商务的跨国界性使得电子商务法制建设必须适应国际化的需求,因此电子商务立法必须参照国际法律规则趋于完善。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是电子商务立法中的范本之一。

(三)规范B2C电子商务在线交易主体及准入制度

由于B2C的高速成长,吸引了各类行业巨头的强烈关注,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纷纷跃跃欲试,分抢一杯羹。然而,众所周知,虚拟主体的存在对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在线交易主体的确认只是一个网上商业的政府管制问题,我国主要依赖的是工商管理部门的网上商事主体公示和认证制度加以解决。由于我国目前尚未颁布全国性规范电子商务交易主体资格的法律,使得涉及在线交易主体的合法性及信用性问题层出不穷。

基于我国B2C电子商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在适应我国B2C发展的大环境下,完善电子商务立法时首先应明确确保网上交易主体的真实存在,进而在如何认定交易主体资格,特别是自然人的交易资格等问题上加以规制,并且,电子商务在线交易主体的设立条件和市场准入条件的设立仍应遵循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些规则。在对在线交易主体的资格认定上可以借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经验,不必仅局限于只对交易主体进入市场的事前监管,也可以从其从事交易的后果方面进行监管,如强制纳入税务登记等。

(四)加强电子支付的安全保障力度

支付体系的顺利运行对B2C的健康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还没有对电子资金划拨进行专门立法,可以在注重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的《电子资金划拨法》,来保护小额电子资金划拨自然人客户的合法权益;亦或借鉴欧盟电子商务立法,来确定电子支付关系中的合同形式、责任、法律援助、顾客信息等方面的最低要求。

(五)注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目前,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网上出售的产品质量等问题层出不穷,退赔、修理、更换等手续的完成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制定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具体法律规范。另外,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法律对网络隐私权加以保护,使得我国公民的网络隐私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应借鉴当今电子商务最发达的美国的一些经验。美国支持统一商务法律框架(UniFoRmCommeRCiaLLeGaLFRamewoRK),在各州都执行统一商务法规(UCC),并已经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我国应积极借鉴以健全我国有关电子商务法律。其次,我国还应当通过修订法律和制定新法等方式,规定个人对其信息资料所享有的权利。此外,还要对当事人权利遭受侵害时的救济途径、资料收集主体未按所声明的目的使用信息、不当泄漏资料甚至出售给第三方后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予以明确。

电子商务的必要性篇4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早已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它为消费者带来了巨大便利。但网上购物具有相对间接性,消费者遭遇问题时不能直接找商家索赔。我国现有的法律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主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但它已经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是以,加强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迫在眉睫。

二十一世纪是电子商务的时代。2003年,诞生不久的“淘宝网”对人们来说还是新鲜的事物。2006年,它已成为了亚洲最大购物网站。同年,中国网民突破1亿。2011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巡视“淘宝商城”时,曾兴奋地表示“我现在已经开始对明年的这个时候感兴趣,明年我们可能突破100亿。”目前除了“淘宝网”,“当当网”、“京东商城”、“拍拍网”等众多国内知名购物网站亦发展迅速,在国内网络销售中均有一席之地。网上购物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到衣服、日常百货、书籍、飞机票,大到珠宝、汽车、房子,更有商家出售时间等,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近年来,“团购”作为一种薄利多销的销售方式,得到了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青睐,商家看重它的聚少成多、增加人气,而消费者看重的是它的价廉物美。“坐在家中购物,货物自动送上门”早已不再是奢侈的想象,它随着网络销售的出现而成为生活现实。很多大型网站郑重承诺“正品保障”、“7天无条件退货”、“上门退货”、“货到付款”,这让网民们放心地进行网络购物。

然而,网络购物最大的缺点是不能消费者直观地触摸和鉴别商品,而仅仅是通过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和图片,这就决定了网上购物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笔者认为,网购有以下几种缺陷。

1.商品鉴别难

由于无法直接看见和碰触商品,消费者只能通过网站的内容来判断商品的优劣,他们很容易受到商家给出的文字和图片的影响。这使得帮助网络店铺包装文字和图片迅速成为需求广泛的商业行为,商家借此可以用好的网页来吸引顾客。可见,网上商品的广告跟其实际质量并不能等同。有的商品质量很好,却没有上佳的包装,这制约了它的销售量;有的商品质量平平,却受益于好的包装,得以狂卖热销。部分商家的这种过度宣传这对于网络消费者来说等于欺骗。

2.时效性差

网络拉近了整个世界,家在中国南方小镇,可以买到美国纽约刚上市的奢侈品;坐在北京的四合院,可以买到台湾高雄的小笼包。只需要轻动鼠标,人们便能通过网上银行购买任何网店正在出售的商品。然而,网络购物并不能让人们在付款的第一时间内享受到商品,消费者得等待物流公司运送商品。因此,网络购物在推动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了网络消费者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

3.网络诈骗

网络并非绝对安全,钓鱼网站看似同正规网站一样,实则窃取受害者的账号信息,诱导消费者在网页中不断将自己的钱存入犯罪者的账户中,让消费者认为这些钱已经购买了商品。虽然钓鱼网站是可识别且可防御的,但每天还是有数量众多的消费者陷入钓鱼网站的陷阱中,被骗金额少则数元,多则无上限。网络欺诈行为无孔不入,手段五花八门,让网络消费者防不胜防。

我国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主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然而对于网络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还不能非常到位。

4.网络漏洞

前述钓鱼网站是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仿冒真实网站的地址以及页面内容,或者利用真实网站服务器程序上的漏洞,在站点的某些网页中插入危险的网页代码,以此来骗取用户银行或信用卡账号、密码等私人资料。不法分子往往通过窃取真实的网店账号来跟消费者交流,当钱到账后就在网上的世界里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情况在虚拟商品的交易中更为常见。

笔者看到一些相关报道,例如南昌的王女士在网上订购到乌鲁木齐市的飞机票时,误入钓鱼网站,银行卡账号信息被窃取,因此损失了上万元。然而,当她想要讨回公道时,却无奈地发现不知道该投诉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可是,在网络漏洞的情况下,消费者面临着找不到经营者投诉的尴尬局面,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5.网络维权的途径少,效果差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消费者不能跟经营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加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商品有直观的了解,在消费时具有时效性差的特点,很多商品在几天后才能寄到,如果不满意退货,还得再寄回商家,虽然很多商家承诺包退货邮费,但宝贵时间就在来来回回的邮寄中浪费了,一些无形中的损失更是无法量化的。

据笔者所了解,网络消费者在网购时如果权益遭到损害,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维权:一,通过该购物网站的第三方中介,例如淘宝网的“投诉维权”功能,当消费者跟店老板发生纠纷时,通过向淘宝店小二投诉,便会由淘宝公司来调节,并对店老板有一定的牵制作用。二,通过该购物网站自身,例如目前国内的B2C网站,它们都是自产自销,或者是有自己独特的进货渠道,承诺“正品保障”等,如果跟顾客发生争端,它们会以客服的方式跟消费者进行沟通。三,通过315网上投诉中心,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媒体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消费者进行维权。然而,此种方式对大型的经营者较为有用。

总之,网络消费因为其便利性和超越性,已成为无法抗拒的时代潮流,然而,随之带来的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将是国法学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毕竟,这几乎涉及到每一个网民。

参考文献

[1]高在敏.商法[m].法律出版社,2010年02月版

[2]柳彦君.如何保护网上购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3]官国权.网络消费者法律维权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8第10期

电子商务的必要性篇5

将计算机技术用于电子商务,很大程度计算机技术用于电子商务的研究文/汪顺电子商务是现代贸易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趋向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可以拓宽贸易市场,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电子商务的运营与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确实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本文通过研究电子商务的基本情况,分析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摘要上改善电子商务的运行环境,支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可干预电子商务的运作,构建良好的运作平台。分析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如下:1.1计算机技术营造安全交易环境电子商务的交易环境,必须具备高效的安全能力,稳定交易进行,规避交易风险,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安全交易。计算机技术可以为电子商务提供安全技术,加强交易管理,例如:识别技术、加密技术等,充分显示计算机技术的安全能力,提高电子商务的安全能力。以B2C交易模式为例,分析安全技术的应用,首先是身份识别,不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进入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中,都需进行识别,确保身份真实,电子商务交易中,双方参与者是无法实现面对面沟通,只能通过聊天工具,完成洽谈,所以识别是安全认证的必要环节;然后运用防火墙技术,避免双方发送的信息被黑客窃取,还可维护商家的贸易环境,保护商家信息;最后是双方交易,交易的过程牵涉到诸多私人信息,利用数据加密技术,保护用户信息,避免用户被无故钓鱼,引发资金风险。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安全方面的应用,体现出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为电子商务提供安全交易的场所,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价值。1.2计算机技术实现商务的电子化模式计算机技术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必要条件,推进商务电子化发展。电子商务运作过程中,将计算机技术作为实现交易的途径,电子商务各类交易项目,都需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参与。例如:电子商务在支付方面,支付宝、网银属于主要的支付方式,必须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只有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参与下,才可完成各项支付环节的匹配与进行,还可帮助消费者快速查询交易过程中的支付信息,准确判断交易账务是否到达第三方支付平台,一旦出现支付问题,可以通过当下的交易环境,迅速联系客服人员,进行查询,如此,交易商务电子化的支付方式,必须有计算机技术的参与,才可确保正常进行,支持各项事务性的支付操作。1.3计算机技术稳定电子商务的交易市场计算机技术缩短电子商务的交易范围,用户通过pC等终端设备,即可快速访问全国各地的电子商务网站,而且在计算机技术的干预下,各类大型电子商务网站逐步稳定,如:淘宝、京东、当当等,部分企业类电子商务网站也进入和平阶段,如:海尔商城、苏宁易购、1号店等,规范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市场。例如: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epR管理系统,合理分配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信息,包括:采购、物流、资金以及人力管理,提供整合性的管理方式,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建设,epR系统内包含大量管理信息,满易市场的动态需求,epR管理系统可以分析电子商务的市场变化,优化企业的资源分配,符合现代贸易的基本模式。

2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的特性表现

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特性表现,确保电子商务环境的优质性。第一,集成性,计算机技术是各项系统、技术的集成,满足电子商务多样化的需要,为其提供各类服务方式,不仅规范电子商务的交易流程,而且确保电子商务处于高度安全的环境内,着实提高各项电子商务资源的利用率;第二,协调性,电子商务本身具备一定的协调性,需要计算机技术提供协调决策,理清电子商务各项模块的配合方式,提供协调与控制的途径,促进电子商务的协调发展。

3结束语

电子商务的必要性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战略;企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262-02

1电子商务战略概述

战略的概念源于战争实践,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它强调站在宏观全局的角度,分析内外环境、审视当前形势,在充分掌握自身优劣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并借以指导参与全局作战的方略。电子商务战略正是以电子商务为本体,借引战略思想,指导电子商务长远发展的方略。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指在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借助高效便捷的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环境,基于网络方式,买卖双方在保有时空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这种商务模式涉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电子商务战略,则是整合电子商务发展经验,通过对产品、市场、核心业务及各种环境的深刻分析,制定并执行的推进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发展的方略。

我国电子商务战略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多元,以及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并仍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如果说第一代电子商务是一种地盘的争夺,战略的重要性次于战术,战术的重要性次于实验性探索电话,那么这一阶段已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今天的社会正在进入第二代电子商务。在第二代电子商务的语境中,不论是品牌产品供应商、实体零售商,还是电子零售商,现在都必须把注意力转移到以注重战略来获取竞争优势。

我国属于新兴市场国家,市场总体呈现出机遇众多,多元发展迅速的特征。电子商务具有极大的潜力推动企业打破原有企业战略的束缚,从而加快改进企业运作流程的步伐,在新的市场营造更具新意和吸引力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战略应该首要推动企业产品竞争力、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2制定和执行电子商务战略的关键问题

2.1产品分析

商务的核心对象是产品,没有对产品精心推敲,就没有对产品现状及预期的把握,更谈不上制定产品相关的战略。产品分析必须被精确纳入电子商务战略的制定流程中。这是因为,电子商务活动的进程是非常迅速的,信息的高速流动,结合物流、金融、银行等行业的高效常态运作,使得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力极强,包括产品的品牌和口碑。这种超强的流通能力,保证了产品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渗透到市场的细分角落,但也留下了隐忧。如果对于产品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不准,则极有可能使得产品与市场的不恰切性,通过超强的流通力,在整个市场蔓延,这对于一种产品成长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只有将产品分析放在战略高度,才可能保证电子商务效益的发挥。

2.2市场分析

电子商务绝不仅仅属于销售的范畴,而是源于市场对销售模式的探寻,发展为对于市场本身的探寻。在现代企业的市场业务体系中,市场部门与销售部门同样被置于相当重要的地位。电子商务拓宽了产品的生长范围,为产品的销售与更新换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然而,电子商务也使得同一种商品面对竞争对手威胁的机率大大增加。一方面,一种商品的问世,很可能通过电子商务途径快速为他人所获得和熟知,并据以复制。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同质性,使得商品之间的相似性天然增加。这些都将导致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更具不确定性。只有将市场分析纳入战略视野,才可能为电子商务具体形式的发展辨明方向。

2.3目标的契合度

电子商务战略能否被科学合理的制定,并长期有效的执行,必须考虑其与战略目标的契合性。所谓目标契合,是指电子商务战略要能体现推行电子商务的预期目标,同时有助于该目标体系的达成。把握这种契合度,关键又在于目标的明确和战略是否能与目标保持一致。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的模式,来充实和推广业务,最终目的是要借此提升企业业绩。在这里,“增长”是电子商务战略的最终目标。只有把握和维护好这个目标,在反复试错中将战略推进的实际情况同目标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电子商务战略的真正效益。当然,这里的目标不仅局限于企业利润,还包括技术改进、制度完善、设备更新、人才成长、客户满意度提升等多重内涵。维护这些目标,也成为战略不得不思考的内容。

3电子商务战略优化

3.1注重围绕目标配置资源

既然战略核心是企业产品和市场增长点的探寻,那么企业的优势资源就有必要集中到激活增长点上来。探寻企业增长点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能量。对于电子商务而言,就是要在明确企业采用此种商业模式的目标的基础上,将财务、技术、流程、设备以及人力等资源整合式地投入电子商务之中。当资源被倾向性的配置到围绕目标的诸多环节中时,电子商务的顺利推行就成了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必须强调的是,在多大程度上优化电子商务战略资源的配置,也取决于企业对于电子商务本身的认知。如果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经营特色欢迎电子商务模式的引进,那么资源配置的力度会大一些。而如果企业并不需要电子商务,或者较少需要这种模式,那么资源是不会主动流向这一领域的。

3.2突出核心业务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它独特的主营业务,核心业务的运作过程就是企业的主导流程。电子商务战略应该结合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展开,其实施亦有多种力量的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最大的驱动力量在于企业开拓市场的需要。如哈默尔所言,核心能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结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在竞争中起支配作用的最基本力量,也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里的源泉。突出核心业务,优化电子商务战略制定实施,必须旨在使电子商务战略成为有价值且可替代性小的必然选择。

电子商务的必要性篇7

一、农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1.发展电子商务是农业银行服务客户的需要

网络金融的飞速发展、电子支付环境的不断改善,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大量的、不断更新的需求和价值增长机会。农业银行必须顺应潮流,从客户需求出发,为客户量身定制全新的增值产品和个性化支付服务,帮助客户提高价值,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维系客户。

2.发展电子商务是农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大大推动涵盖网上银行、掌上银行等在内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而电子银行的普及,将大量非现金业务分流到电子银行渠道,有效减轻了网点员工的压力,使员工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有力支持网点从核算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化,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3.发展电子商务是农业银行调整盈利结构的重要手段

在利率市场化和内外资银行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思路早已成为历史,各家银行纷纷探寻新的利润增长点。而电子商务就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强大动力和源泉,既能拓宽传统业务服务面,又能提升中间业务收入。

4.发展电子商务是农业银行应对同业竞争的利器

金融服务同质化现象一直存在,各家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方面也基本处于透明状态,银行同业间相互打“明牌”,竞争异常激烈。同时,第三方支付公司来势汹汹,目前已有数百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准入资格,获准办理的支付、结算以及信用卡还款、理财、代缴费等服务。这些都形成了对农业银行业务的冲击,对农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构成严峻挑战。

二、农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所面临的挑战

1.客户认知程度较低

相对于银行营业网点服务和交易,电子商务缺乏健康的信用环境,客户对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心存疑虑,难以改变传统支付结算习惯;频发的网络欺诈事件造成了客户对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的担忧、抵制和排斥情绪,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2.产品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农业银行目前向客户提供的电子商务产品与服务在个性化与针对性方面略显不足,真正创新的金融服务与产品较少,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电子商务产品缺乏与客户的良性互动,往往过于追求安全性,导致申请、使用等环节过于繁琐,影响了客户的使用积极性。

3.内部协调、考核机制不完善

通过电子商务为客户提供服务,本质上是将金融服务业务在功能和流程上实现创新和再造,这必须要依靠农业银行各个部门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协同工作才能够部署运转,必须依靠一致性的认识和一致性的行动,才能顺利进行;新的业务流程与产品也必须匹配适应的激励考核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各环节、各部门的积极性。要想取得电子商务大发展,必须首先解决这两个问题。

4.电商队伍亟需加强

随着电子商务业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客户柜面不断扩大,客户需求也在不断增多,农业银行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队伍都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必须加快电商队伍的建设。

5.盈利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农业银行的电子商务产品主要以在线订购、支付结算等业务为主,大部分属于免费项目,主要目的是通过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同时进行柜面业务的分流,降低运行成本。从总体上看,其自身的盈利能力根本无法维持其生存与发展,持续性不强。

三、健康发展农业银行电子商务的对策

1.营销重点客户

坚持抓大户的营销原则,找出目标客户群体中的“领头羊”,实施产业链营销,占据营销主动性,达到批量锁定客户的目的。同时坚持“客户至上”的市场经营模式,实现电商业务由做产品向做客户转变,以客户为中心,准确识别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提供符合需要的差异化、个性化产品。

2.灵活定价策略

“物廉价美”是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的一大亮点。实际操作中可实行“产品免费,服务付费”,免除客户开通服务费和首年年费,只收取交易手续费。如农业银行目前推出的重点产品“e商管家”就暂不收取开通服务费和年费,通过优惠的价格策略实现“跑马圈地”式营销,达到迅速占领客户资源的目的。

3.提升服务品质

注重对客户市场的培育,在产品服务中放长线,坚持与客户共同成长,培育客户对农行的忠诚度;追求产品售后服务的优异化,坚持用动态的服务内涵来迎合客户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及时为客户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

4.完善内部考核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单单是一个部门的责任,它需要集全行之力,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与配合,传统的部门考核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必须完善内部考核,通过设置联动指标、双向考核等方式,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各责任部门的发展积极性,以适应和促进业务的发展。

5.加快产品创新

电子商务要想取得发展,必须进行产品创新,通过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从客户角度出发创新和完善产品种类,设计差异化的电子商务产品,全面扩大农业银行电子商务领域,打造农业银行网络上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超市”,用创新为电子商务的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提升提供原动力。

电子商务的必要性篇8

(一)电子商务教学的理论储备不足

电子商务教学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设置了电子商务这门学科。电子商务理论研究和传统的学科相比,理论研究十分欠缺,没有权威的理论教学用书,电子商务教学也不成体系,针对就业的电子商务教学理论,更是凤毛麟角。

(二)电子商务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首先,我国的电子商务教学是大学和职高中的新兴专业,电子商务教师并不是电子商务专业出身,只是在已有的理论素养前提下,学习电子商务教学,然后将培训成果与学生分享。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其次,电子商务教师对电子商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并不深入,只是从现有的学科上进行迁移,通过迁移教学让学生对电子商务学科有基本的了解。

(三)电子商务教学的定位模糊,学生的创业情况和创业意识不理想

电子商务教学定位比较模糊,对学生的就业引导不足,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不大。同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创业情况并不理想,学生并没有将已有知识运用到职业发展中去,学生的创业意识不高。

二、电子商务教学对策

(一)加强电子商务教学的理论研究

电子商务教学的理论研究十分必要,需要在电子商务教学的同时,对专业理论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应用,丰富电子商务的理论成果。一是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要自成体系,对电子商务的研究,要从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各国电子商务的研究成果出发,对电子商务的教学理论进行综合与应用。二是电子商务教学的理论研究,要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成果。三是电子商务的理论教学研究,要基于我国的就业大环境,研究对就业帮助大,对学生就业有利的理论。

(二)加强学生的创业实践,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增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引导和帮助。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增加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在学校范围内,举行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创业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电子商务创业课题,对设计的课题进行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查找问题,收获经验。在评比之后设立奖项,对获奖学生进行创业资金的支持,鼓励学生更好地创业。三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创业和电子商务实践的重要性。

(三)强化师资,技术革新

电子商务教学的师资力量还十分薄弱,需要对师资力量进行必要的培养。一是强化师资力量。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素养进行必要的约束,可以引进归国人才,让归国人才注入教师队伍,对教师的素质进行提升。二是进行技术革新。电子商务教学是对网络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技术革新。通过技术和师资的双重保障,让学生的创业条件和创业环境得到改善。

三、结语

电子商务的必要性篇9

关键词:eRp;电子商务;整合

中图分类号:F71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035-02

eRp与电子商务的整合思路基于eRp与电子商务紧密的相关性,更出于现实发展的考虑。eRp与电子商务整合即为eRp与电子商务两种企业运作模式的有机集成,目的是为了把两者的相关部分柔性地结合到一起,使两者优势互补,发挥整体效用。

一、eRp与电子商务整合的必要性

外部商务环境的变化和eRp本身的局限,使得电子商务与eRp整合成为一种必然。企业要生存,就必须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展的要求。所以,两者的整合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1.外部商务环境的变化。以网络、电子商务等为特征的新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但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贸易、生活和学习方式,而且也促使企业的发展趋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大的企业集团强强联合,组成新的跨国战略联盟,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动力和主体力量,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和环境这五个要素已经成为衡量供应链和企业整体水平与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全球企业的竞争趋势已由原来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领域和地域的限制,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等。国际商务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生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资源日益通过国际市场进行配置,也将商业、贸易推向了全球化。通过网络,商务、交易都将趋向无国界化,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间的交往日趋频繁,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业务往来也越来越紧密复杂。如何协调这些企业间众多复杂的业务往来关系,是每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所面临的新问题。这一切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eRp虽然在企业管理方面为管理者提供了不少实用、可靠的功能和工具,但由于现代商业环境日趋复杂和多变,市场情况变幻莫测,企业需要一套更好更全面的系统,能为它们提供更好的功能和工具来及时捕捉商机,快速作出反映,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大的价值,能为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以不断巩固市场,能根据市场信息尽快开发和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去创造新的市场等等。这些都是以往的eRp所不能完全满足的,需要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加入新的功能和工具,这些都对eRp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实现eRp与电子商务的整合成为必要的。

2.现有eRp系统的局限性。尽管eRp的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但是目前大多数eRp系统还主要用于企业内部,集中于如何使企业自身运转更加有效。但是企业的收益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流程的加速运转和自动化,还取决于它的供应商、分销商及客户等。企业间的eRp系统将是高度集成的供应链系统,能够跟供应商和客户形成战略联盟或虚拟组织,实现组织间的协调运作,但现在的eRp系统还达不到这个目标,它的局限性表现在这几个方面:eRp虽然是面向供应链管理,但其重心仍在企业内部;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信息越来越重要,但现在的eRp软件系统还不完善,对电子商务的支持也尚未成熟,电子商务环境下的eRp系统必须要能够支持企业与战略伙伴的信息交流,实现协同商务;eRp与电子商务的整合程度低,尽管很多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但是由于没有后台eRp系统的支持,使得从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后台eRp系统中。

所以要把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系统引入企业。企业首先要在思想上明确集成的目的及所能达到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以最先进的技术为保障,实现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

二、电子商务与eRp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需要有业务流程重组相配合,同时,也要对应用软件各模块进行合理划分和有机集成。而集成就是将原来没有联系或联系不紧密的单元组成为有一定功能的、紧密联系的新系统,它包含着两种或多种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1.eRp与电子商务在整合需求上的可行性。企业之所以提出电子商务与eRp整合的要求,是因为企业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已经认识到竞争是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不能单独依靠传统的eRp来完成,而电子商务的优势正是在对企业的外部管理上。企业管理由内向外延伸是企业发展必然的结果。只有当企业发展到这一步时,企业才会考虑到eRp与电子商务的整合。因此,当企业提出集成需求时,应该已经充分考虑过企业的发展方向,已经对整合的目的及整合后的效果有了充分的认识,整合在需求上是可行的。

2.eRp与电子商务在整合技术上的可行性。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为eRp与电子商务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整合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是eRp与电子商务整合过程中的一大特点。eRp系统是基于企业内部网将企业各部门、各流程联系起来的。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实际上是在企业外部网上架构电子平台,供应商和分销商、客户等通过这个平台与企业进行信息交互。企业将eRp中的库存信息和生产计划提供给供应商及客户,供应商根据生产计划及时提供原材料配给,客户可以根据库存下单并将需求提供给企业,企业在得到客户需求后及时组织生产,以确保产品充足,同时又可降低库存。这样三者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企业与供应商、客户间进行信息共享时,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对于企业间的通信安全可以通过Vpn技术得以保障。在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加装防火墙,确保了企业内部重要信息的安全性。

三、eRp与电子商务整合的策略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使eRp更有效地支持电子商务、如何与电子商务系统整合,是关系到企业成败的关键。

第一,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需要有业务流程重组相配合,也需要运用软件各模块进行合理划分和有机集成。在实现两者的整合时,eRp方面应优先考虑采购、生产计划、市场营销、销售、库存、财务等物流、资金流密切相关的模块,电子商务方面应考虑网站管理模块、网上销售模块、网上采购模块和网上资金收付模块,把两者的这些模块集成到一起,构成一个新的运用系统,可以称之为整合系统。整合系统要为今后模块的扩充留有接口。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传统销售模式和网上销售模式都必须对统一产品库存进行减量,两种模式下的销售额都必须反映到市场销售部,并在市场销售部进行汇总,为市场需求分析提供数字依据;传统采购模式和网上采购模式都必须对同一投入库存进行加量,两种模式下的采购额都必须反映到计划与生产部,并在该部门汇总,为市场供给分析提供数字依据;两种模式可以共享投入品编号或产品编号数据库、供应商数据库、客户数据库和其他相关数据;两种模式下的资金收入与支出,包括应收应付,都必须反映到财务部,在财务部进行汇总,并做一些财务指标分析。

第二,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把系统建成intranet模式。这种模式指企业将自己的intranet有限度地对商业伙伴开放,允许已有或潜在的商业伙伴有条件地通过internet进入自己的intranet,可以访问一些eRp系统模块,如现在已经实现的供应商可以访问仓储子系统。企业的生产子系统也可以向商业伙伴开放。商业伙伴可以有限度的查看本企业的生产计划,甚至可以对生产计划的制定给出建议,也可以查看自己订单的完成情况。这样可以使企业与商业伙伴很好的沟通,最大限度地提高商业信息传输率,可以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第三,电子商务与eRp系统的整合仅仅依靠技术手段是远远不够的,eRp系统应该围绕电子商务进行相应的企业组织创新和企业各部门的优化重组。eRp与电子商务的融合需要整个企业协调运作,企业必须不断对现有运营模式进行改善和重组,更改职能工作部门设置,调整人员配置和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构筑全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同时,企业经营模式的任何改变必将对电子商务体系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推动电子商务结构的不断发展完善,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样的企业重组就形成了“eRp”与“电子商务优化”之间的良性循环,也就推动了双方的协同发展以及企业的良性发展。

第四,为确保eRp与电子商务更好地整合,转变传统观念也至关重要。eRp与电子商务的整合,必然牵动全局,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企业深层次的一场变革。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现行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eRp系统,必须同时推进传统观念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实施eRp系统最关键的因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转变将会引起许多人利益的再分配,因而必然会遇到许多阻力。这就要求最高决策层全力推动企业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转变观念,在思想意识上有正确的认识,以便在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综上所述,eRp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计划和控制,达到优化企业资源,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施网络化管理的目的,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解决了与外部世界的通信、交易的问题,它能增加企业的市场机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些有赖于后方强有力的支持。eRp与电子商务的整合,将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丁飞.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4).

[2]管宝云.eRp与电子商务整合实施企业信息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8).

电子商务的必要性篇10

关键词:erp;电子商务;整合

erp与电子商务的整合思路基于erp与电子商务紧密的相关性,更出于现实发展的考虑。erp与电子商务整合即为erp与电子商务两种企业运作模式的有机集成,目的是为了把两者的相关部分柔性地结合到一起,使两者优势互补,发挥整体效用。

一、erp与电子商务整合的必要性

外部商务环境的变化和erp本身的局限,使得电子商务与erp整合成为一种必然。企业要生存,就必须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展的要求。所以,两者的整合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1.外部商务环境的变化。以网络、电子商务等为特征的新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但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贸易、生活和学习方式,而且也促使企业的发展趋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大的企业集团强强联合,组成新的跨国战略联盟,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动力和主体力量,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和环境这五个要素已经成为衡量供应链和企业整体水平与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全球企业的竞争趋势已由原来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领域和地域的限制,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等。国际商务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生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资源日益通过国际市场进行配置,也将商业、贸易推向了全球化。通过网络,商务、交易都将趋向无国界化,在这种环境下,企业间的交往日趋频繁,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业务往来也越来越紧密复杂。如何协调这些企业间众多复杂的业务往来关系,是每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所面临的新问题。这一切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erp虽然在企业管理方面为管理者提供了不少实用、可靠的功能和工具,但由于现代商业环境日趋复杂和多变,市场情况变幻莫测,企业需要一套更好更全面的系统,能为它们提供更好的功能和工具来及时捕捉商机,快速作出反映,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大的价值,能为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以不断巩固市场,能根据市场信息尽快开发和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去创造新的市场等等。这些都是以往的erp所不能完全满足的,需要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加入新的功能和工具,这些都对erp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实现erp与电子商务的整合成为必要的。

2.现有erp系统的局限性。尽管erp的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但是目前大多数erp系统还主要用于企业内部,集中于如何使企业自身运转更加有效。但是企业的收益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流程的加速运转和自动化,还取决于它的供应商、分销商及客户等。企业间的erp系统将是高度集成的供应链系统,能够跟供应商和客户形成战略联盟或虚拟组织,实现组织间的协调运作,但现在的erp系统还达不到这个目标,它的局限性表现在这几个方面:erp虽然是面向供应链管理,但其重心仍在企业内部;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信息越来越重要,但现在的erp软件系统还不完善,对电子商务的支持也尚未成熟,电子商务环境下的erp系统必须要能够支持企业与战略伙伴的信息交流,实现协同商务;erp与电子商务的整合程度低,尽管很多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但是由于没有后台erp系统的支持,使得从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后台erp系统中。

所以要把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系统引入企业。企业首先要在思想上明确集成的目的及所能达到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以最先进的技术为保障,实现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

二、电子商务与erp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需要有业务流程重组相配合,同时,也要对应用软件各模块进行合理划分和有机集成。而集成就是将原来没有联系或联系不紧密的单元组成为有一定功能的、紧密联系的新系统,它包含着两种或多种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1.erp与电子商务在整合需求上的可行性。企业之所以提出电子商务与erp整合的要求,是因为企业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已经认识到竞争是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不能单独依靠传统的erp来完成,而电子商务的优势正是在对企业的外部管理上。企业管理由内向外延伸是企业发展必然的结果。只有当企业发展到这一步时,企业才会考虑到erp与电子商务的整合。因此,当企业提出集成需求时,应该已经充分考虑过企业的发展方向,已经对整合的目的及整合后的效果有了充分的认识,整合在需求上是可行的。

2.erp与电子商务在整合技术上的可行性。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为erp与电子商务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整合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是erp与电子商务整合过程中的一大特点。erp系统是基于企业内部网将企业各部门、各流程联系起来的。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实际上是在企业外部网上架构电子平台,供应商和分销商、客户等通过这个平台与企业进行信息交互。企业将erp中的库存信息和生产计划提供给供应商及客户,供应商根据生产计划及时提供原材料配给,客户可以根据库存下单并将需求提供给企业,企业在得到客户需求后及时组织生产,以确保产品充足,同时又可降低库存。这样三者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企业与供应商、客户间进行信息共享时,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对于企业间的通信安全可以通过vpn技术得以保障。在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加装防火墙,确保了企业内部重要信息的安全性。

三、erp与电子商务整合的策略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使erp更有效地支持电子商务、如何与电子商务系统整合,是关系到企业成败的关键。

第一,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需要有业务流程重组相配合,也需要运用软件各模块进行合理划分和有机集成。在实现两者的整合时,erp方面应优先考虑采购、生产计划、市场营销、销售、库存、财务等物流、资金流密切相关的模块,电子商务方面应考虑网站管理模块、网上销售模块、网上采购模块和网上资金收付模块,把两者的这些模块集成到一起,构成一个新的运用系统,可以称之为整合系统。整合系统要为今后模块的扩充留有接口。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传统销售模式和网上销售模式都必须对统一产品库存进行减量,两种模式下的销售额都必须反映到市场销售部,并在市场销售部进行汇总,为市场需求分析提供数字依据;传统采购模式和网上采购模式都必须对同一投入库存进行加量,两种模式下的采购额都必须反映到计划与生产部,并在该部门汇总,为市场供给分析提供数字依据;两种模式可以共享投入品编号或产品编号数据库、供应商数据库、客户数据库和其他相关数据;两种模式下的资金收入与支出,包括应收应付,都必须反映到财务部,在财务部进行汇总,并做一些财务指标分析。

第二,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把系统建成intranet模式。这种模式指企业将自己的intranet有限度地对商业伙伴开放,允许已有或潜在的商业伙伴有条件地通过internet进入自己的intranet,可以访问一些erp系统模块,如现在已经实现的供应商可以访问仓储子系统。企业的生产子系统也可以向商业伙伴开放。商业伙伴可以有限度的查看本企业的生产计划,甚至可以对生产计划的制定给出建议,也可以查看自己订单的完成情况。这样可以使企业与商业伙伴很好的沟通,最大限度地提高商业信息传输率,可以减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第三,电子商务与erp系统的整合仅仅依靠技术手段是远远不够的,erp系统应该围绕电子商务进行相应的企业组织创新和企业各部门的优化重组。erp与电子商务的融合需要整个企业协调运作,企业必须不断对现有运营模式进行改善和重组,更改职能工作部门设置,调整人员配置和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构筑全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同时,企业经营模式的任何改变必将对电子商务体系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推动电子商务结构的不断发展完善,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样的企业重组就形成了“erp”与“电子商务优化”之间的良性循环,也就推动了双方的协同发展以及企业的良性发展。

第四,为确保erp与电子商务更好地整合,转变传统观念也至关重要。erp与电子商务的整合,必然牵动全局,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企业深层次的一场变革。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现行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erp系统,必须同时推进传统观念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实施erp系统最关键的因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转变将会引起许多人利益的再分配,因而必然会遇到许多阻力。这就要求最高决策层全力推动企业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转变观念,在思想意识上有正确的认识,以便在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综上所述,erp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计划和控制,达到优化企业资源,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施网络化管理的目的,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解决了与外部世界的通信、交易的问题,它能增加企业的市场机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些有赖于后方强有力的支持。erp与电子商务的整合,将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丁飞.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4).

[2]管宝云.erp与电子商务整合实施企业信息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