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如何开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09:08

高三数学如何开窍篇1

在承继前人五脏“开窍于目”、“开窍于耳”、“开窍于口”、“开窍于鼻”、“开窍于二阴”这一思想基础上,理学家一方面深刻挖掘出身体之窍的本体论向度,提出一个完整的“天地之心”的发窍路线图:“天地之心”发窍于人心(“良知”/“灵知”/“虚灵”/“灵窍”)-人心(通过五脏六腑)发窍于耳目口鼻四肢这一连续性的发窍结构,并借助于汉儒身体之“窍”与天地万物之“窍”之间的同构关系思想揭示出天地之心-人心(灵窍)-七窍一体结构的时间性(“七窍”、“灵窍”律动与天地万物律动的同步性),另一方面,呈现出丰富的“七窍”与“心窍”修身经验,这些经验极大丰富了孔孟“四勿”与“践形”功夫。

儒家强调身体之窍、心窍的“虚”、“无”性格,与萨特所代表的意识现象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儒家“通身是窍”的理念折射出儒家的“主体性”乃是扎根于生生不已、大化流行之中与他者、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相互应答的身心一如的存在,这种主体性本身就嵌在身体之中,无论是“惕然动乎中,赧然见乎色”之耻感,抑或是“恻然动乎中”之“不忍”、“悯恤”、“顾惜”之同感,乃至生意津津之一体生命的生机畅遂感、乐感,皆是深深嵌入身体之中“觉情”与“实感”。www.133229.com儒家身体的这种本体论向度,不仅迥异于hansjonas所批评的存在主义的虚无主义精神气质,而且为克服这种虚无主义提供了深厚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七窍;心窍;身体;宋明儒学;虚无主义

以“窍”指涉身体的外部器官,在先秦早已流行。《庄子》中就有“人皆有七窍”(《应帝王》)、“百骸九窍六脏”(《齐物论》)、“九窍”(《达生》、《知北游》)等说法。七窍者,耳二、目二、鼻孔二、口一,此为“阳窍”;九窍者,阳窍七与阴窍二(尿道、肛门)。“九窍”与四肢一起构成了身体轮廓:“人之身三百六十节,四肢、九窍,其大具也。”(《韩非子·解老》)

窍,空也,穴也(《说文》)。“窍”实即“窍门”、“孔窍”、“空窍”、“通道”(《管子·君臣》“四肢六道,身之体也”,直接将上四窍、下二窍称为“六道”)。那么,它又是谁的“门户”、作为“通道”又通向何处呢?

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血气者,五藏之使候。(《文子·九守》)

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韩非子·喻老》)

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而气志者,五藏之使候也。(《淮南子·精神训》)

身体之“窍”成了精神、神明往来活动的渠道。在传统中医观念里面,身体之脏腑乃是人之精神、神明之藏所,五脏亦被称为“五藏”,又谓“五神藏”。人之心理感受与思虑均离不开此生理载体: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灵枢·九针论》

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灵枢·本藏》)

五脏内部的“精神”活动通过身体之窍而反映在身体的表层:“五藏气争,九窍不通。”(《素问·生气通天论》)“五藏不和,则七窍不通。”(《灵枢·脉度》)

当代东西身体论说均不约而同将身体划分为双重结构:表层的身体(运动器官,如四肢)和深层的身体(内器官,如肺、心、肝、胃和肠),这种划分的理论基础是,人可通过意念控制表层身体,如活动手和脚,但无法自由地控制内器官。[1]代谢活动、呼吸、内分泌、睡眠、出生、死亡等等深层身体的活动,属于隐性身体(therecessivebody)活动的领域,处于“隐性”(recessive)状态下,隐退于意识之下的“不可体验的深度”之中,它不再是现象学家津津乐道的“我能够”(ican)的领域,这些领域的活动基本上是属于“它能够”(itcan),或者说是“我必须”(imust)的领域。[2]传统的中医理论则着力强调这两种身体之间并没有绝然的区隔,深度的身体(五脏)通过“经络”而与表层身体相贯通(所谓“外络于肢节”):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精,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灵枢·邪气藏腑病形》)

“五脏开窍五官”成为古代中国人对身体的普遍看法:

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灵枢·脉度》)

鼻之能知香臭、舌之能知无味、目之能辨五色、口之能知五谷、耳之能闻五音,均是五脏之“气”通达之结果。五脏通过目、耳、口、鼻、二阴而开显出的功能,被分别称为“开窍于目”、“开窍于耳”、“开窍于口”、“开窍于鼻”、“开窍于二阴”(《素问·金匮真言论》)。

身体之窍作为“通道”,一端联系着身体内部的五脏,另一端则直接与天地之气相通。这种观念在《内经》中已有系统的表述与阐发: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胃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生,神乃自生。《素问·六节藏象论》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素问·生气通天论》)

这里面无疑已经具有强烈的“人副天数”的思想。这一点承时贤抉发幽微,其中所含天人一贯、身心一如之义蕴已昭然若揭。[3]阴阳五行理论大盛于汉,举凡人之性情、仁义礼智信之价值与阴阳二气、金木水火土五行均与五脏六腑搭配在一起,身体之“窍”与天地万物之“窍”之间的同构关系更加显豁:

性情者,何谓也?性者阳之施,情者阴之化也。人禀阴阳气而生,故内怀五性六情。情者,静也,性者,生也。此人所禀六气以生者也……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也;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常,仁、义、礼、智、信也。六情者,何谓也?喜、怒、哀、乐、爱、恶谓六情,所以扶成五性。性所以五,情所以六者何?人本含六律五行之气而生,故内有五藏六府,此情性之所由出入也……五藏者,何也?谓肝、心、肺、肾、脾也。肝之为言干也;肺之为言费也,情动得序;心之为言任也,任于恩也;肾之为言写也,以窍写也;脾之为言辨也,所以积精禀气也。五藏,肝仁,肺义,心礼,肾智,脾信也。肝所以仁者何?肝,木之精也;仁者好生。东方者阳也,万物始生,故肝象木,色青而有枝叶。目为之候何?目能出泪而不能内物,木亦能出枝叶不能有所内也。肺所以义者何?肺者,金之精;义者,断决,西方亦金,杀成万物也。故肺象金,色白也。鼻为之候何?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山亦有金石累积,亦有孔穴,出云布雨以润天下,雨则云消,鼻能出纳气也。心所以为礼何?心,火之精也。南方尊阳在上,卑阴在下,礼有尊卑,故心象火,色赤而锐也,人有道尊,天本在上,故心下锐也。耳为之候何?耳能遍内外,别音语,火照有似于礼,上下分明。肾所以智何?肾者,水之精,智者,进止无所疑惑。水亦进而不惑,北方水,故肾色黑;水阴,故肾双窍。为之候何?窍能泻水,亦能流濡。脾所以信何?脾者,土之精也。土尚任养,万物为之象,生物无所私,信之至也。故脾象土,色黄也。口为之候何?口能啖尝,舌能知味,亦能出音声,吐滋液。(《白虎通·性情》)[4]

由于身体之窍内根于精神之藏所(五脏),外通于天地阴阳之气,故保持“孔窍”的通畅,无论对“卫生”,抑或对“修身”均意味重要。五脏不和、精神淤滞固然会让九窍不通,反之,孔窍“虚”、“通”,精神亦会畅适,天地“和气”也会与五脏形成良性的互动:“孔窍虚,则和气日入。”(《韩非子》解老)韩非子的这种观念大致反映了当时儒、道、法三家共同的看法。[5]因此,如何保任身体之窍,让天地和气日入,让邪气不侵,让精神凝聚,便成了医家与思想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当然,善于“养精蓄锐”的道家,自然对“精神”的门户(九窍/七窍)最为警醒,庄子混沌的寓言深刻地反映了这种心态:

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庄子·应帝王》)

庄子的这种观念后来直接引发了道家“闭九窍”的设想:

闭九窍,藏志意,弃聪明,反无识,芒然仿佯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际,含阴吐阳而与万物同和者,德也……(《文子·精诚》),另参《淮南子·俶真训》)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扬。(《周易参同契》)

身体诸“窍”中,耳、目、口三窍尤被看重:“耳、目、口,道家谓之三要,以其为精、气、神之门户也。”(王樵:《尚书日记·周书》)而“目”则是三者之中的翘楚,这一点无论是治身的医家抑或修身的思想家都曾特别点出。“夫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素问·解精微论》)“目”指眼睛,“色”指脸色,“目”与“色”反映着人之内心世界。《论语·泰伯》中“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乡党》中孔子之“逞颜色”,以及君子“九思”中“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大致都属于《礼记·玉藻》中说的“君子之容”的范畴(“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其要都是围绕着身体之窍下功夫。至于在孔子津津乐道的“四勿”工夫中,亦是以目窍为先。这一点朱熹在释《阴符经》(“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曾专门拈出加以发挥:“心因物而见,是生于物也;逐物而丧,是死于物也。人之接于物者,其窍有九,而要有三。而目又要中之要者也。老聃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孔子答克己之目,亦以视为之先。西方论六根、六识必先曰眼、曰色者,均是意也。”[6]在孟子著名的“以羊易牛”话头中,“怵惕恻隐之心”也是通过“见”与“闻”目耳二窍活动表达的:“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笔者曾将此称为“形的良知”。[7]

倘若说医家讲身体之“窍”乃旨在由此观察脏腑内部的“精神”状况,那么,儒家更多注重的是个体修身过程之中“诚于中而形于外”的身心一如的特质。“七窍”与“颜色”作为内心世界的表达,与单纯言辞的表达不同,它无法遮掩、伪装。“察言”更须“观色”,儒家的观人之道历来重视目窍。孟子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离娄》)需要指出的事,孟子著名的“粹面盎背”、“畅于四肢”之“气象”描写,应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身-心关系、天-人关系的普遍看法,《管子·内业》亦有类似的描述:“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心全于中形全于外……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和于形容,见于肤色。”医家之“望、闻、问、切”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由“外”观“中”。

这种观人之道甚至还体现在“听狱讼求民情”上面:“一曰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二曰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三曰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四曰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五曰目听(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周礼·秋官司寇》郑玄注)

医家与汉儒有关身体之窍的宇宙论论说在理学家那里得到了创造性的转化:

仁义礼智信为五德,金木水火土为五气,心肝脾肺肾为五脏。五德运为五气,五气凝为五脏,五脏化为五德,故五德者五脏之神也。[8]

季本(彭山)是王阳明的亲炙弟子,他这里五德、五气、五脏的关系说,与医家与汉儒的说法毫无二致,不过他用“天理”、“良知”阐发其中“发窍”机制,则显露理学家的本色:

心也者,天理在中之名也。以其洞然四达、不倚于偏故谓之虚灵。盖仁义礼智,德之所以为实也;聪明睿知,虚之所以为灵也。恻隠、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当其浑然在中,是为仁义礼知之德,实有此理,非实而何?聪无不闻,明无不见,睿无不通,知无不受。聪主魄而发窍于肺,明主魂而发窍于肝,睿主神而发窍于心,知主精而发窍于肾。谓之窍则至虚之体而皆统于心者也。视听思藏有何形迹?故视则无所不见,听则无所不闻,思则无所不通,藏则无所不受,少有不虚,则隔碍而不能通万物矣。[9]

五脏六腑本身也成了“窍”,成了“天理”、“良知”、“虚灵”发窍之处。这里“肺、肝、心、肾”作为发窍处皆“统于心”,显然这个统摄之“心”不是医家块然之心,不是“一块血肉”,[10]“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但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11]这种“心”观与身心关系观应该是理学家们的共法:朱子就反复指出心不是“实有一物”[12]之肺肝五脏之心,而是“操舍存亡之心”,其性状“神出鬼没”,“神明不测”。但这个心并不就是与“身”绝然相对的“纯粹意识”,它是“气之灵”,是“气之精爽”,[13]它是“虚灵”,“万理俱备”、“万理具足”。[14]就心与身之关系看,心是身之主宰:

心之为物,至虚至灵,神妙不测,常为一身之主,以提万事之纲,而不可有顷刻之不存者也。一不自觉而驰骛飞扬,以徇物欲于躯壳之外,则一身无主,万事无纲。虽其俯仰顾盼之间,在己不自觉其身之所在矣。[15]

耳鼻口舌、四肢百骸的任何运动与功能都离不开“心”之存在:心不在焉,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动才有身动。总之,视、听、言、动皆为“此心之用”,“身在此,则心合在此。”[16]

???显然,理学家们不再像汉儒、医家那样热衷于将耳目口鼻这些身体之窍定位化于具体的脏腑,而将之通视为“心”之发窍。

……这视听言动,皆是汝心。汝心之视,发窍于目;汝心之听,发窍于耳;汝心之言,发窍于口;汝心之动,发窍于四肢。若无汝心,便无耳目口鼻。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这性之生理,发在目便会视,发在耳便会听,发在口便会言,发在四肢便会动,都只是那天理发生……[17]

这里,“心”、“性”、“天理”、“性之生理”实是同一所指。“七窍”便成了天理之发窍。[18]甚或人之整个身体也被视为天地万物的发窍:

有必为圣人之志者,须知吾之一身乃天地万物之发窍,固非形质所能限也。是故感于亲而亲,感于民而仁,感于物而爱,或仁覆天下,或天下归仁,总不肯自小其身耳。[19]

???究极而言,“心”也是一种“窍”、一种“灵窍”,[20]它是“天地之心”的发窍处:“天地人莫不由乾坤生,而发窍则在人心,是故人心,乾坤之大目也。”(胡直:《胡子衡齐》卷七)《礼记》中“人者,天地之心”的说法经过理学家的发明,获得了新的表达——人者,天地之心发窍处也:

《记》曰:人者,天地之心。夫仰观俯察,茫茫荡荡,天地何心?唯是虚化形成而人,人便是天地之心之所寄托也。吾人合下反身默识,心又何心?唯此视听言动所以然处便是此心发窍处也。此心发窍处,便是天地之心之发窍也。是故程子曰:视听言动皆天也。大人者与天地合德,只此识取,非有异也。吾侪于此,信得及,味得深,何天非我?何地非我?何我非天地哉?(耿定向:《大人说》,《耿天台先生文集》卷七,另参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十五)

耿子人是天地之心的“寄托”、“发窍处”,这一说法实质上是脱自王阳明的“灵明”说:

“人心与物同体,如吾身原是血气流通的,所以谓之同体。若于人便异体了。禽兽草木益远矣,而何谓之同体?”先生曰:“你只在感应之几上看,岂但禽兽草木,虽天地也与我同体的,鬼神也与我同体的。”请问。先生曰:“你看这个天地中间,什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什么教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21]

这样,一个完整的天地之心的发窍路线图昭然若揭:“天地之心”发窍于人心(“灵明”、“良知”、“灵知”“虚灵”、“虚明”、“灵窍”)-人心(通过五脏六腑)发窍于耳目口鼻四肢。

天地之心-人心(灵窍)-七窍之连续一体性亦表现出时间性的一致性,这一点王阳明及其后学描述甚详:

问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先生曰:“良知原是知昼知夜的。”又问人睡熟时良知亦不知了。曰:“不知何以一叫便应?”曰:“良知常知,如何有睡熟时?”曰:“向晦宴息,此亦造化常理。夜来天地混沌,形色`惧泯,人亦耳目无所睹闻,众窍俱翕,此即良知收敛凝一时。天地既开,庶物露生,人亦耳目有所睹闻,众窍俱辟,此即良知妙用发生时。可见人心与天地一体,故上下与天地同流。今人不会宴息,夜来不是昏睡,即是忘思魇寐。”曰:“睡时功夫如何用?”先生曰:“知昼即知夜矣。日间良知是顺应无滞的,夜间良知即是收敛凝一的,有梦即先兆。”[22]

这样孟子那里的夜气说[23]在理学家这里被发展成为一种天人同步的时间节律观。天地混沌、良知收敛、众窍俱翕,良知与身体之窍随着天地节律而呈现出同步、同调的运动。这种时间性亦具有历史性的色彩:

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中以前,礼仪交会,气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气渐昏,往来杂扰,就是春秋、战国世界。渐渐昏夜,万物寝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尽世界。学者信得良知过,不为气所乱,便常做个羲皇已上人。[24]

这种身体之“窍”、“心窍”律动与宇宙律动的同时性,与现代前卫性的医学家所倡导的“身体的自由”可以相互辉映:

身体的自由就是观察生物节奏,并且尊重生物节奏,与世界同步生活。

我们只有尊重时间性才能更接近自由。自由不是来自反对时间的挑战或对时间的逃避,而是接受时间对我们的束缚,接受时间的节奏和法则。寻求身体节奏与宇宙节奏的同步能使我们真正自由地生活。[25]

修身养性之工夫最终说来,也不过是让“灵窍”(心窍)、“七窍”保持“虚明”的工夫。“声音以养其耳”,“采色以养其目”,“舞蹈以养其血脉”,“威仪以养其四体”,“理义以养心”,[26]是正面的养护之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负面的卫护之功。程子还专门制定了“四箴”(视箴、听箴、言箴、动箴)以“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工夫始终不离各种“孔窍”,程朱是如此,阳明也不例外。“《大学》之所谓身,即耳目口鼻四肢是也。欲修身,便是要目非礼勿视,耳非礼勿听,口非礼勿言,四肢非礼勿动。”只不过,阳明善于抓住要害,先立乎其大,认为“七窍”的根子在“心窍”:主宰在心,“主宰一正,则发窍于目,自无非礼之视;发窍于耳,自无非礼之听;发窍于口与四肢,自无非礼之言动。此便是修身在正其心。”[27]孟子的践形说被诠释为成就七窍的德性说:“实践云者,谓行到底里,毕其能事,如天聪天明之尽,耳目方才到家;动容周旋中礼,四体方才到家。只完全一个形躯,便浑然方是个圣人,必浑然是个圣人,始可全体此个形色。”[28]

而在伴随宋明儒修身过程出现的开悟体验里面,也会展示在“目窍”之中。在这些开悟体验的描述之中,“光”这一视觉现象几乎成了其中的“不变项”,[29]这种内在的光是透过“目窍”而焕发出来:

他日侍坐无所问。先生(陆象山——引者按)谓曰:“学者能常闭目亦佳。”某因此无事,则安坐瞑目,用力操存,夜以继日。如此者半月。一日下楼,忽觉此心已复澄莹中立,窃异之。遂见先生。先生目逆而视之,曰:“此理已显也。”某问先生何以知之。曰:“占之眸子而已。”[30]

从医家五脏开窍于九窍,到理学家天地之心开窍于“心窍”、“心窍”开窍于“七窍”,身体之为“窍”的古老观念,充分展示了传统儒家之“天地之身-天地之心-人心-人身”一气贯通、生理流行的存在观之特色。[31]

“窍”之为“窍”本质在于“虚”,因其体“虚”才有“管道”之用,天地万物才能在人身-心这里开窍。所以理学家非常强调“虚其心”、“虚其窍”:

盖因各人于此坐立之时,一切市喧俱不乱闻,凡百世事俱已忘记,个个倾着耳孔而耳孔已虚,个个开着心窍而心窍亦虚,其虚既百人如一,故其视听心思即百样人亦如一也,然则人生均受天中而天中必以虚显,岂非各有攸当也哉!(《明道录》卷三会语)

在朱熹那里心“虚”才能具“众理”,不过描述“心体”与“身体”作为“窍”之“虚”、“无”、“通”的性质,乃王阳明之胜场:

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32]

先生尝语学者曰:“心体上着不得一念留滞,就如眼着不得些子尘沙。些子能得几多?满眼便昏天黑地了。”又曰:“这一念不但是私念,便好的念头,亦着不得些子。如眼中放些金玉屑,眼亦开不得了。[33]

理学家这种对心窍与七窍的“虚无”性之揭示在结构上颇类似于萨特对纯粹意识的虚无性质的描述,因而具有明显的意向性特征。萨特要将现象学悬搁进行到底,为的是保持意识的完全透明性,而王阳明强调心窍与七窍之“无体”,则旨在保证心窍(心体、良知、灵窍)与七窍的虚明、通透的性质。前者固然亦有挺立自由自主的主体之理论旨趣,但毕竟依然是一种学理性的方法论操作,而阳明这里完全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工夫论。两者更为本质的不同在于,萨特虚无化的意识乃是与自在存在完全异质的,在这一点上,他与二元论的笛卡尔完全一致,生存的意义完全取决于意识的创造性活动,而王阳明“虚灵”与天地万物并不是断裂的异质性的存在,毋宁说,它就是镶嵌在天地万物之中,是天地万物的一个有机环节。“人之在天地,如鱼在水,不知有水,直待出水,方知动不得。”[34]离开了天地,人便动不得,身子便成为死的躯壳。身子活动自如,原来皆是在天地之中方能如此。这人之身活动自如。天人无间断,天-地-人-万物最终亦是身心一如、一气流通之大身子。当然,这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倘若说天地万物是一个大身子,人之虚灵即是这个大身子的“神经枢纽”,这个大身子的活动在这里得到自觉。“良知”、“虚明”在此意义上乃是天地万物的“发窍之最精处”:

朱本思问:“人有虚灵,方有良知。若草木瓦石之类,亦有良知否?”先生曰:“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35]

因此,良知、虚灵、虚明(“心体”)并不是一无所有的空无,它作为天地万物发窍的最精处、作为天-地-人联系的“孔窍”、“管道”,而与“性体”、与天地生生之大德联系在一起。透过这个“孔窍”、这个“管道”,天地生生之大德终于自觉到它自己。人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端在于此。人的“幸运”与人的“责任”亦均在此。

hansjonas慧眼独具,一眼洞穿现代存在主义的虚无主义的本质所在:人与整个宇宙的断裂乃是“虚无主义根本”,“人与自然(physis)的二元论乃是虚无主义处境的形而上学背景”,而“从未有任何一种哲学要比存在主义更不关心自然了,在它那里没有给自然留下任何尊严。”[36]存在主义固然高扬人作为“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的“尊严”与“高贵”,然而这种人的尊严与高贵身份的获得却是以孤独感、疏离感、陌生感、脆弱感为代价,人从“存在的大链条”之中脱落出来,“人的状况:变化无常,无聊,不安。”[37]人成了完全孤零零的“被抛者”,被抛到无边无际的广袤的空间之中,“这些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38]宇宙固然仍有其秩序,但这是一种让人感到陌生的“敌意性的秩序”,人们对它充满“恐惧与不敬”、“战栗与轻蔑”。[39]“那个毫不在乎的自然是真正的深渊。只有人在烦着,在他的有限性之中,孑然一身,徒然面对死亡、偶然性以及他筹划的意义之客观的无意义性,此委实是前所未有之处境。”[40]人在异己、异质的世界之中没有任何的归属感,于是人生的意义便完全局限于人之意识领域,倘若人生还有点意义的话。人之“窍”被塞住了,“一窍不通”的结局只能是精神完全封闭在它自己,皮肤的界限成了所有感受的界限。人与滋养自己的源头活水之间的“管道”淤塞不通了,腔子内的“精神”日趋枯竭,更不用奢望什么“左右逢其源”了。

“满腔子皆恻隐之心,以人身八万四千毫窍,在在灵通,知痛痒也。”(黄宗羲:《孟子师说》卷二)这个扎根于生生不已、大化流行之中的通身皆窍者,深刻地体会到宇宙生命的力度、强度与方向,自觉地将向他者、天地万物敞开他自己,成就自己感通之身、敞开之身、应答之身。这种精神气质与存在主义何止天壤之别!

挺立儒家思想的“主体性”意识,是儒学遭遇现代性自我更生的一个重要路径,毕竟“主体性”哲学、“意识”哲学是现代性的基本精神取向。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忽视儒家主体性哲学、意识哲学背后的身体向度,不能忘记儒家道德哲学的“本体论的根基”,儒家之道德哲学乃是其自然哲学有机部分。儒家的主体性不是封闭于纯粹意识领域之中的存在,而是透过身体的“孔窍”而与他者、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相互应答的身心一如的存在,这种主体性本身就嵌在身体之中,无论是“惕然动乎中,赧然见乎色”之耻感,抑或是“恻然动乎中”之“不忍”、“悯恤”、“顾惜”之同感,乃至生意津津之一体生命的生机畅遂感、乐感,皆是深深嵌入身体之中“觉情”与“实感”。[41]大哉,身体之为“窍”!罗汝芳曰:“盖人叫做天地的心,则天地当叫做人的身。”[42]如此,人身之窍当叫做天地之窍乎?

注释:

[1]汤浅泰雄著、马超、韩平安编译:《灵肉探微:神秘的东方身心观》,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0,页180。

[2]drewleder:theabsentbody,chicagoandlondon: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0,pp.46-48.

[3]黄俊杰先生指出《内经》人气通乎天气的观念,乃蕴涵着“一种人与宇宙关系的认识”,人被视为一个有机体,是一个小宇宙(microcosmos),它与作为大宇宙(macrocosmos)的自然界之间,具有声气互动的关系。杨儒宾先生亦指出,《内经》的这种观念可以归纳为三点:(1)人与天具有某种符应的关系,人身之结构与宇宙结构具有相对应性。(2)人与天具有感应关系。(3)身心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别。参黄俊杰:《孟学思想史论》(卷一),页37-38。

[4]参:“藏府者,由五行六气而成也。藏则有五,禀自五行,为五性;府则有六,因乎六气,是曰六情。”(萧吉:《五行大义》,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页68。

[5]无疑道家对此最为注重,《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奠定了基调,其后这一主题得到不断强化,诸如,“耳目淫于声色,即五藏动摇而不定,血气滔荡而不休,精神驰骋而不守……”(《文子·九守》,另参《淮南子·精神训》)“耳目竭于声色,精神竭于外貌,故中无主。”《韩非子·喻老》“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管子·心术》)

[6]朱熹:《阴符经注》,《朱子全书》(以下简称《全书》),第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页516-517。以下援引该书,只注作者、书名与页码。同经“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朱子注曰:“圣人之性与天地参,而众人不能者,以巧拙之不同也。惟知所以伏藏,则拙者可使巧矣。人之所以不能伏藏者,以有九窍之邪也。窍虽九,而要者三:耳、目、口是也。”(同上书,页513)

[7]拙文《“形的良知”及其超越》,《孔子研究》1997年第2期。

[8]季本:《说理汇编》卷一,性理一。

[9]季本:《说理汇编》卷二,性理二。

[10]《王阳明全集》卷三语录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121。

[11]同上书,页91。

[12]朱熹:《朱子语类》(以下简称《语类》),卷五,《全书》,第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页221。

[13]朱熹:《语类》卷五,《全书》,第14册,页219。

[14]朱熹:《语类》卷五,《全书》,第14册,页219、页230。

[15]朱熹:《御定小学集注》,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参:《语类》,卷五,《全书》,第14册,页232。

[16]朱熹:《语类》,卷九十六,《全书》,第17册,页3238。

[17]王阳明:《王阳明全集》,卷一,语录一,页36。

[18]明儒顾宪成云:“耳目口鼻四肢非他,即仁义礼知天道之所由发窍也;仁义礼知天道非他,即耳目口鼻四肢之所由发根也。”(《小心斋札记》,《顾端文公遗书》卷八)清儒王缙亦有“耳目口鼻是此理发窍处”之断语:“天地间道理,直上直下,亭亭当当,本来无纤毫造作,无纤毫私曲。人在天地之中得此理以生,此理全具在吾心。耳目口鼻是此理发窍处,仁义礼智是此理凝结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是此理流行处,不要污染了他。生理本来弥满,触着便动,自然直达。若火始然,泉始达也。”(《汪子文录》卷十)

[19]孙奇逢:《孙征君日谱录存》卷二十二。“吾之一身乃天地万物之发窍”这一观念直接来自阳明弟子罗念庵:“……吾此心虚寂无物,贯通无穷,如气之行空,无有止极……上下四方,往古来今,浑成一片,所谓无在而无不在。吾之一身乃其发窍,固非形资所能限也。是故纵吾之目而天地不满于吾视,倾吾之耳而天地不出于吾听,冥吾之心而天地不逃于吾思,古人往矣,其精神所极即吾之精神,未尝往也。否则闻其行事而能憬然愤然矣乎?四海远矣,其疾痛相关即吾之疾痛,未尝远也。否则闻其患难而能恻然怵然矣乎?”(《答蒋道林》,《念庵文集》卷四)

[20]王龙溪、罗汝芳、黄宗羲等均曾称王阳明之“良知”为“灵窍”,阳明再传弟子查铎说“灵窍”最为详尽。如,“吾人所以喜怒哀乐、所以位育参赞,皆赖这些子灵窍为之主宰,眞所谓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得之则治,失之则乱。如之何可以须臾离也?”(《再答邵纯甫书》,《查先生阐道集》卷三)“阳明提出良知二字,此乃吾人灵窍。此灵未发窍处,混混沌沌,原自无是无非;此灵应感处,昭昭明明,自知是非。”(《答卢仰苏学博书》)“天地之大德曰生,吾人同得天地之心为心,皆有此生生之灵窍,是为仁。”(《书赵黄冈别语》,《查先生阐道集》卷七)

[21]《王阳明全集》,卷三语录三,页124。以“窍”界说人禽之别,凸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此非阳明学派所专有,实亦亦屡见于朱子阵营之中,兹举顾宪成一例:“或问:‘孟子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何物也?’曰:‘只看几希二字,便令人毛骨俱凛,甚于临深履薄,且不必讨求是何物。’再问,曰:‘此有二义:一就念头上看,一就源头上看。’曰:‘念头上看如何?’曰:‘即本文下二句是也。’曰:‘何也?’曰:‘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存之则人矣,去之则禽兽矣。存与去两者,其间不能以寸,故曰几希。朱子提出忧勤愓励四字,而曰盖天理之所以常存,人心之所以不死也,得其指矣。此从念头上看也。’曰:‘源头上看如何?’曰:‘即书所云,惟人为万物之灵是也。’曰:‘何也?’曰:‘大哉干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人与禽兽都从那里来,有何差殊?其不同者只是这些子灵处耳。’曰:‘何以有这些子不同?’曰:‘理同而气异也。’曰:‘这些子恐亦是理之发窍。’曰:‘诚然,第谓之发窍便已落于气矣。这个窍在禽兽仅通一隅,在人可周万变。自禽兽用之,只成得个禽兽,自人用之,便成得个人。至于为圣为贤,与天地并,其究判然悬绝而其分岐之初不过是这些子。’”(氏著:《小心斋札记》,《顾端文公遗书》卷八)

[22]《王阳明全集》,卷三语录三,页105-106。阳明后学中,罗汝芳发明此义最为精到:“盖良心寓形体,形体既私,良心安得动活?直至中夜,非惟手足休歇,耳目废置,虽心思亦皆敛藏,然后身中神气,乃稍稍得以出宁,逮及天晓,端倪自然萌动,而良心乃复见矣。”(《罗汝芳集》,壹语录汇集类,凤凰出版社,2007年,页21)“天命谓性,分明是以天之命为人之性,谓人之性即天之命,而合一莫测者也。谛观今人意态,天将风霾,则懊恼闷甚;天将开霁,则快爽殊常,至形气亦然,遇晓,则天下之耳目与日而俱张;际暝,则天下之耳目与日而俱闭。虽欲二之,孰得而二之也哉?”(同上书,页57)

[23]对孟子养气观念的系统考察,请参黄俊杰:《孟学思想史论》(卷一),东大图书公司,1991年,页335-415,以及卷二,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7年,页191-252。

[24]《王阳明全集》,卷三语录三,页115-116。另参查铎:“上天下地,往古来今同此一灵窍,即所谓太极也。此窍方其未判之先,混混沌沌,中涵动静之机,摩荡既久,自此生天生地生万物,故太极生阴阳,太极即在于阴阳之中。阴阳生五行,阴阳即在于五行之中。五行生万物,五行即在于万物之中。故此灵窍者包含天地,贯彻古今,无前无后,无内无外,我与天地万物同一窍也。故君子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以古今为一息,非涉夸大,理本如是也。”(《书楚中诸生会条》,《查先生阐道集》卷四)

[25]库德隆著、梁启炎译:《身体·节奏》,海天出版社,2001年,页181,页188。

[26]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二上,《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年第2版,页277。另参朱熹:“五色养其目,声音养其耳,义理养其心,皆是养也。”(《语类》,卷九十五,《全书》,第17册,页3228。)

[27]《王阳明全集》,卷三语录三,页119。

[28]《罗汝芳集》,壹语录汇集类,凤凰出版社,2007年,页50-51。宋儒孙奭释孟子践形特别指出“百骸、九窍、五脏之形各有所践”:“孟子言人之形色皆天所赋,性所有也。惟独圣人能尽其天性,然后可以践形而履之,不为形之所累矣。盖形有道之象,色为道之容,人之生也,性出于天命,道又出于率性,是以形之与色皆为天性也。惟圣人能因形以求其性,体性以践其形,故体性以践目之形而得于性之明;践耳之形而得于性之聪,以至践肝之形以为仁;践肺之形以为义;践心之形以通于神明;凡于百骸九窍五脏之形各有所践也。故能以七尺之躯方寸之微,六通四辟,其运无乎不在,兹其所以为圣人与?”(《孟子注疏》赵岐注、孙奭疏)后来朱熹从“耳目口鼻”释孟子的践形,与孙奭之疏实大同小异。见朱熹:《语类》卷六十,《全集》,第16册,页1968。

[29]理学家特别是阳明学派的开悟体验,陈来与秦家懿均有描述。mirceaeliade在其“神秘之光的现象学”中从世界宗教史的视野全面而系统地描述了世界主要宗教中的光之神秘体验现象,见氏著:thetwoandone(newyorkandevanston:harper&row,publishers,1965)之第一章“experiencesofthemysticlight”,pp.19-77.

[30]《陆象山全集》卷三十五,中国书店,1992,页308。

[31]明儒高攀龙有语:“盖天地之心,充塞于人身者,为恻隐之心;人心充塞天地者,即天地之心。人身一小腔子,天地即大腔子也。”(《高子遗书》卷一)

[32]《王阳明全集》,卷三语录三,页108。

[33]同上书,页124。

[34]程颢、程颐:《河南二程遗书》,卷第二上,《二程集》,页43。

[35]《王阳明全集》,卷三语录三,页107。

[36]jonas:thephenomenonoflife:towardaphilosophicalbiology,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66,p.232.

[37]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思想录》,商务印书馆,1997年,页62。

[38]同上书,页101。

[39]jonas:thephenomenonoflife:towardaphilosophicalbiology,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66,p.219.

[40]同上书,p.282

高三数学如何开窍篇2

清净丹法中,可分为两种,即《道德经精义》第八十章所言:“若论修道,古有两等法,有清静而修者,有阴阳而补者”,所谓清净而修者,乃是自内而出外(此内者,乃内外合一之虚空与元神真息),完全不着肉身,不讲气脉,而是纯以命功炼虚为主,人在中,混然于化之内,直炼不二元神真息,直修玄关一窍的开穴功法而中黄直透。所谓阴阳而补者,即是自外而入内(此外者,乃指色身与气脉及窍位),乃是从人身气脉与窍位着手,先开气穴而使任督畅通、河车运转,补人元之亏损,接后方能使二归于黄道,再力加精进,于是中黄大开,而产大药。

直修中黄直透何其难也,黄元吉先生言:“清静而修者,即炼虚一着……然非上等根器,不能语此,”何谓中黄直透?其《道德经精义》第八十章言:“但只一正其元神,使之不知不觉,无思无虑,那清空一,浩浩荡荡,自然一呼一吸,上下往来……不过清心寡欲,主静内观……以我神炼此一个真汞……然此真汞,须有生发之候。盖心为五脏之中,中一升,五脏之随升,中一降,五脏之随降。其生也,由于真汞之动;其息也,由于真汞之静”,中之升降,即中黄直透,闵一得先生所谓“纯由黄道升降”。中黄一开,任督自开,此法全为“人在中”之无为功里自施功的炼形命功。又谓真空炼形,世称真空丹法,民国万启型所谓“混然于化之中”也!但是,学人对大道根源未能彻底解悟,又无先天真意真息之真实把柄,则怎能内辟而直透入玄窍?或者功修之时,不能真正做到万缘放下而虚寂心身,或身中三宝不足,则有闹黄之患,此皆因中升降纯是先天,不能夹杂半点后天也,所以黄氏云“纯是炼虚一着功夫”。黄氏所论中黄直透丹法散见于《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内。学者细参而集录后,不妨与清闵一得先生所撰之《古书隐楼藏书》一起研究,则最上一乘妙道必可得之大概!

但在实际修炼中,还是破体多于童体,中、下根器之人多于上根之人,所以必须自外而入,以修炼精气及色身二者为基而先开气穴,补足亏损之元,黄氏丹法所谓“阴阳而补者”,为何有此阴阳而补?这皆是因为破体修士之元神不纯,真息不凝,故在玄窍初开,做不到一心不动而被外境所诱;真阳初生之时,做不到真息凝定而神气散乱,所以不能直透入玄窍窍中地位而当下采取真一之,则必须另寻途径,用我先天逆行有作之功,心息相依,将我初生之微阳真息真心入于坤母气穴之中,完全去掉后天五官感受,所谓以阳交阴,自然归于丹田水府之内,而温养之、交媾之、混沌之,久之外药真铅自生,所谓阴中阳生,即《悟真篇》言“依她坤位生成体”之法也。再采此外药接补我身,用河车之功,种入我乾宫虚窍内而阳阴交感,即《悟真篇》所谓“种向乾家交感宫”。如此不断循环反复而行之,渐使元神纯粹、真息坚凝,后接行炼虚一着则无敝病也。此即黄氏丹法所谓阴阳两补之真意,正如其在《道德经精义》中说:“何谓阴阳两补?必先识得太极开基,先天一阳发生(非二阳、三阳),然后将我这点真阳之气,投入丹田之中……合作一团,此为先天真种”。何谓先天真种?最初一点真心真意合真息而成者,此先天一阳之发生,黄氏丹法又叫性阳生、精阳生,乃真正元精发生,将此元精放入坤母水府之内温养锻炼之,方成先天真种。此先天一阳亦可称为最初之真种,此真种对于破体及性功不纯者而言,犹风中之烛,最难把握,必用阴阳交感两补之法,才能化为太阳而长悬虚空,此不比上根童体及性功精纯之人,可直下承当,透入玄窍窍中,当下采取而中黄直透,则精自然化气,气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虚自然归道。黄氏丹法,虽中黄直透亦有揭示,但以阴阳两补为主要之法。学者不可不分辨清楚。

从外而入的阴阳清修之法,玄窍之开,有真有假,对于还虚一功未彻至自然者而言,则假者居多,有认气穴为穴者,有认小药为大药者,更有认穴位为丹田,认震动气感为药生,等等蒙迷,不一而足,或虽得真阳于活子,但无真阴以涵化而失于活午,此皆昧于还虚之旨,所生之阳不是真阳,或无真阴以应,则得而复失,终无成就。更有甚者,不知何谓神气,所动之气乃是后天气。不知真阴真阳在修炼中究竟是何“事物”?是何“景象”?所以,无真种,则是空炼;不识神气真息,则是枯坐。还虚一功,清闵一得真人称为深耕置种,其具体行持规则依循《清静经》三观功法,西派称还虚一功为钻杳冥,当年以李涵虚真人之资质,在洞天中学钻杳冥,历七八年才稍有把柄,而伍冲虚用十数年工夫方得其妙。

对于初学丹道的人如何下手兴工,即最初守何窍?黄氏丹法提出了几种方法,最上一乘守“规中一窍”,前以揭示。二为心息相依而自然守于肉身表面某处,如肚脐表面处,或任脉一路所在皮肉表面。三为心息相依而自然守于下丹田。四为守阴,所谓神光下照阴穴。五为守头部山根一窍,此在《乐育堂语录》内有明示。六是守身外,如鼻空外之径寸虚空,或任脉一路之离肉一寸、二寸的身外虚空。七,纯粹的守呼吸之法,即数息听息之法。总之,依各人之生理状况及环境和性格决定用何种法子,不可生搬硬套,要知变通、自然。需注意的是,守非死守,乃是心息相依入于虚静后的略用一点意思而守,黄元吉先生所谓“如种火然”,亦即其它丹书所说的“似守非守”、“先存后忘”。总括而论,黄氏丹法所言守窍之法有三种,一为守内虚空,一为外虚空,一为不内不外之交感虚空。而守之之时,必须要有息有气(或)相和。否则为死守,为顽空枯坐。

另,黄氏丹法与伍柳丹法相比较,则伍柳一派专讲身内功夫,即丹书所谓“身内成自神功”也,未讲身外得自虚空,只论药归身内后的功法,使人误会可单凭一己一身之静修而能还丹,执着一己,不知外面的人群、天地、虚空之妙用。故近世学者百炼而无成,使人流于形气,静坐孤修气转枯。打个比方,以人道生人作比喻,伍柳者,专讲女子之行为与作用,如只讲女子之产育,只讲女子之怀胎,只讲女子之哺乳,未讲胎中的受精卵从何而来及怎样来,亦未讲哺乳之乳是怎样来的,等等不一而足。使人误会所有阳生之道皆是通过身内神气阴阳的交媾而生成,执于一己,自然不可能做到同类相须。使行者落于孤阴寡阳。须知身内的能量有限,而身外之动力无穷,未得真师传授,学者只照书修炼,亦终免不了生、老、病、死,其最高者亦不过出阴神而已。但其疚不在伍氏,而错在学者执于形气或顽空,及柳华阳和其所传一脉,致失其本来面目矣,且伍柳本为伍谢(此见田诚阳所著《道经知识宝典》)。况伍真人得药后,亦于王昆阳处受天仙大戒而修身世并炼之功。

值得注意的是,伍氏亲著之书,内之法理句句皆是真言,“身内成自神功”之法理致其已是发泄殆尽。因,清修之火候掌握,必竟是“我”之功;持心待时,必竟是“我”之事;结丹更是结在“我”身之中也!所以凡讲到身内法相之时,黄氏亦多引用伍氏之论。

现今伍柳所传丹书未论中黄直透法理,使人不识气穴与穴之异同而凡后夹杂、真假相参。若照书修炼,成功时所出之神经任督而出,则必为阴神。伍柳流传到现今的全部丹书,其所载具体功法皆主论的是开气穴而补足人元的口诀,虽偶有开穴玄窍之诀,而亦是依稀仿佛,未得师传则不能明了书中之真意(而其实,不用身外同类相须之虚空交感,亦很难真正补足人元),所以学者多忽略还虚一步功法,即使未忽略者,然不知还虚积铅的具体功法原则,虽自认还虚功夫做得好,但在真正得药与还丹阶段,必须具备内外护法,否则,不能得药,更不能还丹。而黄氏所传丹法则无此弊,即使功修浅者,还丹之时只要外护足矣。深者,内外之护皆可有可无。

另,黄氏丹法对一刻(或时、或天)四步(所谓一时内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功夫在,吾称之为玄窍周天,此有勉强达到和自然达到之分,用人力强炼还原而到玄窍周天者,则所得为玉液小还丹;纯顺自然而返还者,则所得为金液大还丹。所以,清修无此功法,则绝不可能还丹。)有专门之论述,此见《道德经精义》及《乐育堂语录》内,而伍柳丹书内则无此。现今唯一可行而无偏倚之大道,其在斯乎?

黄氏丹法总的心诀可以用十六字概括,即“凝神调息,调息凝神。一动即觉,一觉即收”,正式修功时是此个心法,日常应事接物亦是此个心法,此法实是奥妙无穷而又简单朴实,修命炼性皆包含其中。吾更进一步发挥之,乃“忘形以养形虚中之初兆气机,忘气以养气虚中的初觉神真,忘神以养神虚中之太和一”,形虚中有动气,其清者乃初兆之气机,神气合相合,故言:“一动即觉”,则气静而虚,气虚中有主宰之神,其净其灵者,乃初觉之真,有无不立,神归太虚,故言:“一觉即无”,方“见”神中之虚,是我非我,全是清空一,到此而知确有太和一,乃神气和虚无二者之本体。没有无气之神,更没有无神之,而真气在息“中”,真息在气“中”,神气虚无皆是对待立名,修炼之道不可使神气二者相离,故言“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形虚方能真正调息,至气静方能真正凝神。其气其神其虚有凡后、清浊、真假之别,稍一不慎,则差之毫厘而缪以千里也。

据我个人认为,《道德经精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皆非黄氏亲作,而是其门人弟子记录其言论,再整理成书,流传世间。故书中言论不免有错乱遗漏之处,但此皆对全书主旨无多大影响。

专就书中丹法而论黄元吉先生师传,黄氏与李涵虚当为同门(或即李涵虚?),同学于张三丰先生门下,学者拿《道德经精义》与李涵虚之《东来正义》、《乐育堂语录》与李涵虚所编之《张三丰全集道言浅近说、玄机直讲等》一起对照参看,即可知其中许多言词及论述何其相似。《道德经精义》中所论之一刻内有四步之功(此为先天一之实具,更是千古未明泄之返还秘旨!善读书者千万注意研究之!)与张三丰师所论如出一辙,甚至许多言词及语气亦相同。而三书中更多处直接引用张三丰师之言。

高三数学如何开窍篇3

一、太极难打在何方

且摘编者文前语:太极之打在“用心”、“敞开心扉”、“沁进你的心灵”、“入所有人的内心”,这是“太极拳无边的魅力与生命力”。

我们问:“心”是什么?“心”在哪里?古有“念兹在兹”之成语,月,有孟子讲的通国高手弈秋授入“弈”技、告诚人们“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的故事。李品银先生用自己的生活与生命的历程谱就了一曲惊天交响乐,再次回答了一个久远而鲜活的话题:打拳在“心”,“心”便是你的信念,你的精诚,你的情感、意志、兴趣。你的内驱力。简言之:精神。“心”在哪里?在天上地下?抑或在神仙、在偶像、在所敬者、所爱者那里?不是,应是在你自己的身体里,在你的世界里。一个已经病入膏肓者通过太极训练与传教,不仅自己身强体壮且身怀奇技,以花甲之年走出国门,闯荡世界,弘扬本土文化,创造医疗奇迹,拥有一方天地,博得八方景慕,这神话般的背后隐藏有多少玄奥?我曾多次思考:一位名师,一个高手,施教者多如牛毛,为何能成其大者总是凤毛麟角?品读李品银系列文章,似有所悟。固然,太极大成者不外乎名师高人之指点,学者自身之资质秉赋、所遇之时势与机遇、学友之切磋与互助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在“己”与“心”二字上。己有所求,必心系一念,从而“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阴符经》),求之则得,不求则失。已有所专,必有精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者学者,心心相印。己有所思,必揣摩琢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必因“己”制宜,日积月累必形成独具的风格与特色,李品银先生的技击与推拿“绝技冠中华”便属此类。故人间事,尽管纷纭繁复,包罗万象,但其主脉还是自己决定自己,自己历史自己写,人做已做之饭靠自己吃,自己觉悟自己,自己完善自己。太极难打在哪里?不言而明――“几人精神似李公”(吴宪民主编诗句)精神之树常青。

二、生活太极与时间节省

李品银先生同常人一样,有大致相同的生理构造,每天也吃饭、睡觉,常人患病,他也患病;常人遇挫折,他也经挫折;常人有学而困惑时,他也有学而迷惘时。看来其奇技也并非与生俱来,不学自会。他拜师几十,访友几百,授徒上千。但他与常人也有不同之处,当他受到冷眼、蔑视、训骂之后,他将“作用力”变为“反作用力”。正如孟子言,反求诸己。他的办法是:坚持再坚持,琢磨再琢磨。暂以他以往学拳一日练拳数遍予以证明:早晨练陈、吴、杨、孙诸套路十余遍,工间操时练两遍。饭后练吴式代百步走。骑自行车上下班,练;爬楼梯,练;晚上休息前,亦练。更可贵的是:坐轮船在甲板上练;乘火车,站在座位旁练;睡觉,在床上意练;看电视,也练。他让生活充满了太极味,让太极进入行止坐卧中,太极与生活融为一体。他的原则是:“一有闲空”就练,不论时间短长,空间大小。这就扩充并扩大了训练太极的时间与空间,所采取之法可命名为最佳节省训练法。恩格斯说,一切节省归根结底是时间的节省。而节省是要靠意志的,所带来的必定是训练的效应。

三、得趣、得法、得窍

欲练太极好,“三得”不可少。“三得”者,得趣、得法、得窍。笔者吟之日:

练到得趣时,招招皆有味;

练到得法中,形神皆兼备;

练出窍门来,运拳似沉醉。

李品银先生将训练太极当一个“大乐子”。故而几十年如几日,几日如几小时,几小时如几瞬间。以得其趣言,李先生至少得其五趣:进取之趣,从套路到劲路,从形意相合到形神兼备,从养生到技击到推拿艺术,从心领神会到体认、觉解;身心和谐之趣,越和谐身体越壮实,病魔越远离;精神境界之趣,求本达真,归璞返真,明心见性,道以一贯,此乃李先生豁达开明,多为善举之根源也;固本培元之趣与培养灵苗之趣。李先生得其真传,使其技艺达出神入化之界。这是李先生推拿技巧高于一般医师的根基。为了说明李先生的得法与得窍,我摘录下一段文字:

“而今不同了,坐着、站着都可以不露形地在练拳,从意行气练‘8’字圈,从定向到不定向地练,如能松得透地练起来一定很有感受……练内外开合……松透,这就是刚柔相济……太极拳是练出来的,悟出来的”(《精武》2009年第6期第14页),概括此段文字中透露的得法技巧为:讲求松透;内外开合,这比平常讲的“内三合外三合”更全面;刚柔相济;练悟结合;以意行气。从概括中,我们得知:李先生基本功扎实、深厚,非同寻常。这里较为特殊的方法是:定向与不定向,“不露形”地练。这是值得我们深究的方法。

得其窍决定太极的大成。明师或名师均注意教人以“窍”,即所谓“指点迷津”、“面授机宜”,否则,即不可称之为明师。练拳中师傅指点的“窍”靠学习者去实施、领悟、体解。不然,指点等于没有指点。学者怠惰或因时机未到,这是一些名师不轻易指窍的原因,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教亦教,让学者揣摩以测试学者的求学之“心”。从李先生所写学与教拳之经过,透露根本之窍的信息较多,暂摘三点:

1 胯正之窍。包括臀稳、胯稳。身中正等。

2 从意行气“8”字圈之窍。我理解的“8”字圈含五项内容:①双手胸前的“8”字圈即外横“8”字圈,如站桩中的“天旋地转”、“磨盘功”、陈、杨武当等式中的“云手”;②胯骨横“8”字圈;③两肾横“8”字圈;④丹田横“8”字圈;⑤以命门为中点的脊椎“8”字圈。此五个“8”字在心意精气神统摄、融会中,随机旋转,久行功可成。

高三数学如何开窍篇4

[关键词]醒脑开窍针灸法;功能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9-49-03

Curativeeffectandcomplicationsofawakebrainfunctiontrainingbegintounderstandacupuncturemethodcombinedfunctionalexercisetopatientswithdeglutitiondisorderafterstroke

wenRuili

Rehabilitationmedicine,GuangximilitaryHonorRehabilitationHospital,Liuzhou545007,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curativeeffectandcomplicationsofawakebrainfunctiontrainingbegintounderstandacupuncturemethodcombinedfunctionalexercisetopatientswithdeglutitiondisorderafterstroke.methods60patientswithdeglutitiondisorderafterstrokeinourhospitalfromDecember2013toDecember2016wereselected.accordingtotherandomdistribution,theyweredividedintojointgroupandconventionalgroup,30casesineachgroup.patientsinconventionalgroupweretreatedwithconventionalfunctionalexercisetreatment,andpatientsinjointgroupweretreatedwithawakebrainbegintounderstandacupuncturemethodtreatmentonthebasisofconventionalgroup.Resultsthetherapeuticresponserateofjointgroupwashigherthanthatofconventionalgroup(p

[Keywords]awakebrainfunctiontrainingbegintounderstandacupuncturemethod;Functionalexercise;Stroke;Deglutitiondisorder;Curativeeffect;Complications

X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由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使脑组供血供氧不足而引起脑组织损伤坏死所致,可导致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功能活动障碍等症状,其中吞咽障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饮水呛咳、进食困难等表现,影响患者的正常营养摄取,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1-2]。目前,功能训练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基础功能锻炼可有效协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有效恢复功能,导致康复效果欠佳[3]。而有研究表明,醒脑开窍针灸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中医针灸疗法之一,具有调神、治神、开窍启闭之功效,已逐渐被应用于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中,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4]。对此,本研究通过给予患者醒脑开窍针灸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探讨其对碍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联合组中男20例,女10例,按卒中类型分为脑梗死20例、脑出血10例,年龄52~78岁,平均(59.4±10.6)岁,洼田饮水实验得分3~5分,平均(4.18±0.69)分,常规组中男18例,女12例,按卒中类型分为脑梗死21例、脑出血9例,年龄51~77岁,平均(58.8±10.4)岁,洼田饮水实验得分3~5分,平均(4.11±0.65)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卒中类型、洼田饮水实验得分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经临床症状、病史、Ct或mRi、实验室、血尿常规等检查证实为脑卒中[4];(2)洼田饮水实验得分≥3分、咽反射存在、有饮水呛咳、进食困难等症状;(3)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拒绝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2)有精神病病史或沟通交流障碍者;(3)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性疾病者。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功能训练治疗,即平卧在床上、抬头将下巴努力靠近前胸至眼可看到脚尖,重复20次为1组,三餐前各做1组,持续30d;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灸法治疗,即取穴为双侧风池、完骨、翳风,患者平卧、75%乙醇消毒后,通过华佗牌30号针灸针向喉结方向斜刺、震颤而缓慢进针2~2.5寸,双手操作同时小幅度、高频率捻转1min(捻转频率为120~160r/min、幅度

1.3指标观察和标准[5-7]

所有患者均通过电话、复诊等方式随访6个月,于治疗前后平静状态下采用洼田饮水实验评估以治疗疗效,于治疗前、治疗后1、6个月采用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SwaL-QoL)评估生活质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并发症及治疗前、治疗后1、6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其中洼田饮水实验为患者端坐、自行饮下30mL温开水,期间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为5分,分2次以上咽下、有呛咳为4分,1次咽下、有呛咳为3分,分2次以上咽下、无呛咳为2分,1次咽下、为呛咳为5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洼田饮水实验得分下降≥2分或得分为1分为显效,下降1分为或得分为2分为有效,下降1分或得分为3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等,SwaL-QoL量表包括心理、生理/认知、经济状况、工作或学习等,采用5级评分法(1~5分)进行定量划分,共有25个条目,总得分为25~125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低。

1.4统计学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waL-QoL得分比较

治疗前,联合组和常规组患者SwaL-QoL得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的SwaL-QoL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51%~73%,可导致自主咳嗽异常、流涎、饮水呛咳、进食困难等症状,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功能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协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但其疗效较为一般,约70%~80%患者可恢复[8-9]。而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祖国医学中,属中风、喑痱、喉痹等范畴,系由脑中风后引起气血逆乱使瘀血与痰浊互结、闭塞不通所致,若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易引起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0]。有研究表明,醒脑开窍针灸法是一种注重操作手法的量化规范的针灸疗法,多选取阴经和督脉穴位,具有调神、治神、开窍启闭之效,已逐渐被应用于多种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中,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11]。

对此,本研究通过给予患者醒脑开窍针灸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发现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前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表明该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这可能是由于功能训练治疗中,可通过牵动与吞咽相关的两对肌肉,可有效促进上食管括约肌的开放、闭合,进而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而通过加用醒脑开窍针灸法治疗,可能是由于风池、完骨、翳风三穴为近脑腧穴,共为少阳、中枢之脉,翳风属手少阳三焦经,灸之可祛风通络、化痰散结,风池属足少阳胆经,灸之可条达阳经之气而治汤水不能入口,完骨为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主治喉痹,灸之可醒脑开窍、化瘀通络[12-13],故三穴共灸,起养脑髓、通脑窍、利机关之效,可有效通调阳经之气,使咽喉络脉畅通、血气和顺、豁痰散浊,继而率十一经气血上升濡脑养髓,髓海充实则利咽开窍,最终达改善吞咽功能的作用;同时,现代研究表明,醒脑开窍针刺法可刺激迷走神经感觉纤维、改善相关血管的血液循环[14-15],故可有效增加脑部血流量使颅底动脉血流异常程度减轻,供血程度趋于正常,进而改善颅脑供血需求,继而为脑神经元、吞咽中枢等提供更良好的恢复条件,从而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有利于降低患者因吞咽功能异常所致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的SwaL-QoL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表明该疗法可有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这可能是由于该疗法有效促进了患者的吞咽功能,并减少了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使患者的身体恢复,进而使患者可更好、更快地负荷日常生活及工作,并减少疾病的痛苦,从而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

综上所述,醒脑开窍针灸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添.脑卒中发病与预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1-134.

[2]陈美云,陈世耕.吞咽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改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141-142.

[3]戴金依.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1例[J].吉林中医药,2013,33(4):418-419.

[4]梁宏业,孙健.足针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2):55-56.

[5]李迪,王文志.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Z2):62-65.

[6]张垣,陈炳,宋丰军,等.高压氧辅治早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4):370-372.

[7]贾晓沛.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43例的报告[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1):229-231.

[8]陈渝萌,刘洁如,张元花,等.早期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3):576-577.

[9]陈香妹,林慧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59例[J].江西中医药,2016,47(8):71-73.

[10]吴寿兴.早期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7):139-140.

[11]王志勇,w见文,杨京花,等.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2):22-24.

[12]何秀花,张丽萍,张春玲.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8):1055-1056.

[13]杨青霞,潘力|,郭文鹏.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术后吞咽障碍康复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7):3902-3905.

[14]李焕林.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8):80-81.

高三数学如何开窍篇5

【关键词】儿童慢性鼻窦炎;鼻渊通窍颗粒;疗效观察

引言

由于现代环境及生活饮食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儿童饱受慢性鼻窦炎困扰,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体健康。而诱发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主要原因就是肺炎球菌,它通过呼吸道进入口鼻腔中,从而引起鼻窦引流障碍。而附带的炎症更是难以彻底根治控制,经常使儿童出现嗅觉减退、头晕头痛、鼻塞、黏脓性鼻涕或流脓性。另外鼻窦的生理功能障碍可以存有可逆性,因此除选用鼻渊通窍颗粒进行治疗外,还需要进行其它的辅助治疗,如此才可以让更多的儿童患者免受慢性鼻窦炎伤害,同时也可通过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分析结果,完善并开发出更多的治疗药物和医治方法。

一、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

1.1临床资料

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50例,其中男孩30例,女孩20例。年龄范围为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岁。另外所有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年龄小于3岁的有20例,占人数比40.00%,大于3岁或等于3岁的有30例,占人数比60.00%。本组5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所有的病情诊断都符合现代儿科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案

对于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通常是采用口服鼻渊通窍颗粒,但这只适用于轻度的患者,对于较严重的患者除采用口服鼻渊通窍颗粒,还要配合鼻腔局部用药辅助治疗。例如采用中西药结合保守治疗,也可以去的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组合式治疗,即先服用鼻渊通窍颗粒,再采用其它的药物治疗或是物理治疗。虽然现阶段已有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能够大大提高治疗的效果,但是通常儿童的鼻窦结构还处于发育不完善时期,贸然实行手术治疗,会增大留下后遗症的几率,所以采用鼻渊通窍颗粒保守治疗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二、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过程

2.1观察的方法

通常是采用鼻窦Ct检查。具体方法是用专业的鼻窦Ct检查仪器对患者的鼻腔进行仔细全面的检查。主要包括检查鼻甲的肿胀程度、中鼻道的粘脓性分泌物以及鼻底窦壁粘膜肥厚情况等其它内容。最后对上颌窦炎、筛窦炎、全组鼻窦炎的人数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2.2观察的结果

通过采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后发现50例患者中已有40例基本痊愈,治疗有效率达80%左右。经过鼻窦Ct检查后发现,大部分患者原有的窦炎都有了大程度的减轻,而且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大大减低。除此之外许多患者窦腔也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而逐渐恢复成正常态。例如鼻腔变得通畅、密度变得合理、窦壁粘膜也逐渐趋于健康状态。这充分说明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还是很乐观的,对患者的治疗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疗效总结分析

在采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过程中,治疗有效率高达80%左右,这能够充分说明使用鼻渊通窍颗粒来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治疗临床表现和医患之间的交流,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治疗方法选择的十分得当。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可以长期服用,也可以减少手术带来的风险、不良反应和其它的并发症,而且口服可以减少患者治疗时的紧张和恐惧,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从而也有助于提高恢复效果,有重要临床意义。(二)药物成分非常有效。通过药理实验发现,鼻渊通窍颗粒种的每一种药物成分都是有着自身的特定功能,没有出现药物药性混乱,真正做到了对症下药。例如辛夷有收敛作用,可以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苍耳子具有杀菌作用,能够很好的抑制真菌繁殖增长。

结语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治质量和效果关系着我国现阶段小儿的健康生活,因此如何提高小儿的生活质量,保证小儿身体健康,就需要对我国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儿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而儿童慢性鼻窦炎又是一种比较危害极大的综合性疾病,许多问题都无法按照常人的方式来进行合理的解决。故而在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多加需要关心和爱护患者。另外在选择药品种类和剂量时,更需要细心准确无误。除此之安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有观察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身体反应的能力,能够根据患者的某些反应动作以及病状表现及时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从本次5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渊通窍颗粒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现,合理的治疗内容和步骤是提高治疗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同时和谐的护理交流也能有助于提高治疗的速度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秦红,鹿子燕,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J],山东省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2013.

高三数学如何开窍篇6

有很多的高中生物理成绩是很差的,其实他们物理差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到好的学习方法,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物理的学习窍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物理的学习窍门一、要养成独立做题的习惯

为什么要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二、弄清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三、认真上课

这个不用多说了,作为学生,上课就是我们的日常。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尽量少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

我们都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因为我们基础差,所以物理学习一定要走在别人前头,建议基础差的同学课前一定要预习,这样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可以复习一下,新知识如果不懂可以标记出来课堂重点去听,这样可以带着问题去听课,已经自学过一遍,听课的时候更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不会出现听不懂而失去信心不愿意听的现象。

四、时间安排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是什么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

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

“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高二怎么学习物理1.正确理解物理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物理基本规律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首先必须很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1)每个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引出来的?(2)定义、公式、单位或注意事项各是什么?(3)其物理意义或适用条件是什么?(4)与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5)这些概念和规律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6)适度训练。

2.独立主动地归纳总结

除课上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外,课下还要在复习基础上重新整理课堂笔记,加强印象和记忆。每学完一章后,都要总结出详细的知识结构,从中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及其来龙去脉、纵横关系,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同学们在分析物理过程中全面考虑问题,克服片面性。

3.强化思维训练

高三数学如何开窍篇7

六岁那年,我屁颠屁颠地跟着妈妈在走乡间小路上,碧草茵茵,蝶飞燕舞,妈妈轻轻地问:“今年几岁了,晓铭?”我不假思索的仰脸答道:“三岁了。”“不对,六岁了,记着六岁了”我迷惑的点点头。过了一会,妈妈又试探着问:“几岁了?”我不知怎么回答但还是说:“三岁了”。妈妈的脸上满是失望,小小的我知道自己又错了,为了不让妈妈失望,开始认认真真努力去记,并边走边一刻不停地小声念着:“六岁了,六岁了,六岁了,。。。。”生怕稍停一下这个数字飞跑不见了。妈妈在悄悄地关注着我,当我停止不语了,她满怀期望的问道:“晓铭,几岁了?”我又一脸的茫然,诚恐诚惶的答到:“三岁了”。。。。。。每当提起这件事,家人就会忍俊不禁。

小学一到二年级上课,我几乎不知老师所云,定格在脑海中的只有0和5,因为一,二年级我的分数一直在与它两者纠缠,以至于好多年回想起来竟怀疑那时的考试分制不是百分制.一年级教我的是李振芬老师,体态微丰,鹅蛋型的脸,齐耳短发,也算和蔼可亲。由于我的愚笨,用妈妈的话说:“总是八窍通了七窍-----一窍不通,感觉你小学也难毕业,把我愁得不成样子”李老师一定深刻的体会到我这块木头是如此的不可雕,更多的是对我的嗔怪,现在还能回想起她肃颜训斥的表情。

到了三年级,任教的是陈献坤和李生远老师,他们两个一庄一谐。李老师教我们语文,四十多岁了,清癯的面孔长长的,总是和颜悦色,面带微笑,如慈母般关爱着我们,他的慈爱使每个孩子在课余的间隙都乐于在他的身边雀跃,犹如幼苗尽情的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可是不知为什么,我的语文还是一塌糊涂。陈老师二十多岁,摄人心魄的是那双大大的眼睛,发着冷冷的拒人千里之外的光,总是板着个脸,仿佛是苦大仇深的“祥子”。上课的时候更加严肃,眼睛睁得好像更大了,婉如两个铜铃,那两个铜铃还不停地环视着教室:眉毛向上挑着,眼睛向左或者向右30度斜视着,不屑一顾似的。上课的时候我很害怕,手脚冰凉,坐着尽量纹丝不动,生怕惊动了他。陈老师教学兢兢业业,每天放学后要把较差的学生留下来补课,我自然也没少吃“小锅饭”,几乎每天被留,也许有一点点效果吧,虽然还是浑浑噩噩,稀里糊涂,分数竟然跃到了二十多分。

终于扼到了四年级,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马书朋老师,中等身材,国字型的脸上,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藏着火一样的热情,花瓣样的笑总在他脸上怒放。他是才毕业的高中生,风华正茂。他的教学风格果然和其他教师不一样,讲台上的他总是有着大地回春般的激情,他始终如一的微笑着,循循善诱着,你可以相信他深爱着讲台,深爱着我们,让我们深信着数学的无穷乐趣和奥妙。最让我惊喜的是,他会经常试着去提问我较容易的问题,我竟然还能够答对,这时喜悦会荡漾在他的脸上,还要表扬我一番。现在还能清楚地记得那次考试,要求列举约数是3的数,记得他曾经讲过一个容易被忽略的111,于是我仔细地演算了一遍,把它认认真真的写了下来。考试结果出来了,马老师在班中“狠狠”的肯定和表扬了我:“咱们班的***这次写了111,这个可难了,真了不起!”我的心如鹿在撞,才发现我不比别人差,我可以做的甚至比别人好。从此以后,我的学习兴趣骤增,脑子也好像突然开窍了,也变得聪明起来了。上课也能听懂了。四年级上学期我的每门功课与日俱增,能达到及格分了。到了下学期,七八十分,还得了平生的第一张奖状。从此,读书和学习成了我最大的乐趣,以至于上了五年级,每天放学后,我会独自一人呆在教室中在题海中遨游,做着父亲从南阳的一个伯伯那里寻来厚厚的一大摞卷子。还会经常感叹:“不过星期天多好,上课学习多好!”我的应用题较好和善思多虑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习惯。

马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的恩师,是他给我开启了丰富多彩的知识之门,使我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尽情的徜徉,流连忘返。

高三数学如何开窍篇8

举一反三,我们的学习也是如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的同学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死记硬背,而不求理解。力求把课文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遇到常规的题目便去死套公式。即使这样,一旦在考试中出现了创新类型的题目,这样同学便束手无策,不知从何下手,满脑子的公式定义此刻却一个也用不上,无数个昼夜的努力全部都付诸东流。

可熟能生巧在生活中也有好处。中学生学习写作就像练习毛笔字一样,初学书法时,首先需临摹字帖,形成完全独立的属于自己的字体风格,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可见,“熟”不一定都能生“巧”,关键在于熟练技艺的同时,要敢于开拓和创新,敢于寻找捷径和窍门,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熟能生巧。

高三数学如何开窍篇9

我首先问道:“听说你的英语成绩在年级里是数一数二的,你能说说你是如何学习英语的吗?”

表哥面带微笑地点了点头,思索了一下说:“我每早起来在洗漱的时候就打开录音机反反复复听英语磁带,边吃早餐边看英语书,有句话说得好:“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是挤出来的。”就算有再多的作业,我都会每天挤一段时间来专攻英语,这样才使我的英语成绩得以保持。”

“除了勤奋,你学习英语也该有些诀窍吧,能透露一下吗?”我迫不及待地问道。

“其实,学习英语并没有什么诀窍,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多读’‘多听’‘多背’。有人会认为‘多读’‘多听’‘多背’很简单,人人都会,其实的确是人人都能做到,但不是人人都能坚持做到,要想做到这“三多”,最直接了当的方法就是制订一个学习计划,再按照计划来学习英语。”

接着表哥又补充道:“制订学习计划,要注意的是切实可行,不要脱离实际。”

“你认为我们五六年级的学生该如何学习英语呢?”我又问道。

“除了以上所说得‘六字经’,我觉得你们还可多阅读一些英语短文、小诗,甚至可以自编几首朗朗上口的英语诗歌、英语故事,这样可以提高我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有遇到阅读英语故事回答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了。”

高三数学如何开窍篇10

怎样选择医院和医生

看病一定要找大医院,找资深专家吗?这样做就一定能享受到更好的治疗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只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才有助于提高看病效率,有助于消病解痛。

事件一:早上七点钟,刘女士风风火火地赶到一家三级医院排队挂专家号,要知道刘女士可是凌晨四点钟就从家里出发了,为的就是能早点挂到专家号,没想到还有比她来得更早的人。等了很久,好不容易挂上号,可轮到刘女士看病时已经是下午两点。

忙了一上午的专家没有看刘女士的病历,只是简单地问了问刘女士哪儿不舒服,持续了多长时间,两分钟就把药单开好了。这让刘女士大失所望。她说,我本以为享受的待遇不是两句话就完事的,漫长的等待,等来的就是两分钟就开好的药单,太不值了!

事件二: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汪女士不久前患了乳腺癌,去哪家医院治疗颇让她和丈夫动了一番脑筋。经过对几家医院的反复比较,她决定到某医院的肿瘤科住院。

因为在了解中得知,该科医疗收费合理,手术质量好,并且医生护士均不接受红包。

住院后,她并不急于手术,也不为医院设立的专家介绍栏所动心,而是巧妙地通过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了解医生的医术医德情况。每位手术后的病人都要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医生的底细护士是最清楚不过的,谁的活儿干得漂亮,谁的医疗事故多等等。

让汪女士意外的是,深得护士赞许的不一定是名气大、职称高、上了年纪的老专家、老教授,而往往是朝气蓬勃、年富力强的年轻医生。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位口碑最好的四十岁的医生,这次手术非常成功,汪女士不久就病愈出院了。

这两个例子真是鲜明的对比,站上几个钟头挂上的专家号,如获珍宝,终于见到了盼望已久的专家,还没有看清专家长什么样,专家的诊断结果就出来了,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呀!而聪明的汪女士不为医院的名气、专家的资格所动,通过多方打听、比较,选定了一个不错的医生,使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大的医院,常常人满为患,而很多病人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又都爱找专家,从而造成了专家号难挂,专家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听取病人的诉说,看病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如今看病一定要“院比三家”,选到适合自己的医院、适合自己的医生,才是最好的。那么对于病人来说该怎样看病,这其中也有不少道道。

一、看病不一定要找专家

实际上,一般普通的病症不一定非要找专家,医院的主治医师就完全可以胜任。特别是初诊,一般都要做常规的检查,找什么级别的医生这些检查都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没有必要浪费那么大的精力去挂个专家号。

二、看病一定要“院比三家”

买东西要货比三家,同样看病也要学会“院比三家”。有的病人一到医院检查,医院就下达了癌症、肿瘤的诊断结果,把病人吓得半死,治疗一段时间也没有效果,换家医院一检查,结果不是癌症,你瞧!这不仅瞎耽误工夫,也让病人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在一家医院确诊病情后,不要急于治疗,应该换家医院再做一次检查,以免造成误诊。

确诊后,就要确定治疗方案。此时,可以问问其他医生这样的治疗方案是不是最合适的,再考虑是否进一步接受治疗。对于常见的、简单的疾病,要是风险小,不一定非要到大医院治疗,在小一点的医院治疗,效果差别不大,而且费用会低得多。

三、不要被广告忽悠

有些医院大做广告,夸大事实,让许多病人上当受骗。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张先生就为此事感到非常气愤。张先生原来只是患有普通的“珍珠样丘疹”,却被一家医院的广告所忽悠,被误诊为“尖锐湿疣”,花费了上万元,可症状依然存在。其实,“珍珠样丘疹”这种病没有传染性,也不是性病,对人体没有危害,外用洗药就可以治愈的。

经过调查发现,张先生就诊的这家医院根本不具有性病医疗许可证,广告中宣传的所谓的“性病门诊”、“性病中心”是被私人承包的,他们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在前来就诊病人的化验单上“下工夫”,把就诊者诊断为性病患者,最常见的是化验单上显示“支原体阳性”或“衣原体阳性”。

不懂医学知识的人常常被这些字眼吓倒。实际上,仅一个“支原体阳性”和“衣原体阳性”指标不能说明就患有性病。还有些黑诊所吓唬病人,说性病毒素已到了前列腺里面,其实,性病是不容易感染到前列腺的,即使感染了,治愈也是比较容易的。

四、不要冲着名气就医

有些病人和家属一到医院,就开始变得茫然无措,因为他们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应该找哪个医生诊治,有些病人只是片面地听取其他人的介绍,不考虑自己的病情是不是属于这位医生的治疗范围,就冲着这个医生的名气去就医,这样收到的治疗效果可想而知了。

五、年龄大的、年资高的未必就好

大多数人在看病时,通常更愿意找年龄大的、年资高些的医生,尤其是看中医,对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缺乏必要的信任,所以在医院里一般都是老医生非常受欢迎。

一位朋友曾经这样叙述他的就医经历:他曾经找一位老专家给五岁的女儿看病,光挂号费就花了六十元,而老专家开的药跟普通医生开的药没两样。让他最不能忍受的是,退烧药按说明书上的以公斤体重来计算用药量时,老专家居然计算错误,这让朋友感到老专家“有点玄”。

往往年资越高,经验越丰富,医疗水平越高,这是一般规律。但医院也有一些年资虽高、年龄虽大,但医疗水平却一般的医生,而年轻医生也有不少技术高超者。所以,在选择医生时不能简单地、过于片面地认为看病就一定得找老医生。

六、选医生要多听

现在大医院的专科越分越细,再好的医生往往也只是对某一些种类的疾病有较高的治疗水平,而在其他疾病上并不突出,该选择哪个医生呢,病人心里没有底。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1.通过医院的询医台,病人说清病状后,询医台的工作人员会告诉病人这种疾病该找哪位医生最合适,或者是通过医院专家栏目的介绍和医院网上资料的介绍来判断、选择。

2.对于疑难、重大疾病,选医生当然先要选口碑好的,这时可以让朋友推荐或让病友介绍,也可以像本文中的汪女士一样,从护士那里打听到准确的信息。有条件的病人,也可以先上网查查看,如今信息发达,很多问题在网络上能有不少好的建议。如果没有这些信息,可以首先看医师的技术职称,临床医师的职称分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一般来说职称越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就越高。

七、切勿随意更换医院、医生

生了病,病人和家属心里肯定着急,刚住进医院,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没有好转的迹象,再一听别人说哪个医院条件是如何的好或哪个医生技术是如何的高,马上又要求换一家医院,或换一个医生再看,这样做未必稳妥。

因为很多疾病,只要不是外伤,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明明白白诊断出来的。初诊的病人,大多是症状在这儿,病因却在那儿。一个医生刚看出点头绪,立马又换另外一个,又要重头来过,这样不但浪费了时间,也耽误了治病时机。

要知道医生在给病人排除其他病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寻找病源。因此,请不要轻易放弃选择的医院、医生,因为医生的确搞不清病人的病因,他也会建议病人另选他人的。不过诊断明确后,多找几家医院了解一下治疗方案,以便进行选择,又是另一回事。

八、孩子看病一定要去儿科

有一位家长,儿子最近发烧、咳嗽了,由于工作繁忙,就带着孩子看了急诊,用了两天药,孩子高烧不退,饭也吃不下了。这位家长只好再次带孩子去看急诊,用药之后仍不见好转,孩子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家长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请假带着孩子去看儿科门诊,儿科医生诊断为感冒引起肺炎,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看看,这多危险呀!如果是严重的疾病,就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儿童的问题一定要看儿科门诊。如果病情比较急,可以先看急诊;如果症状不能控制,就要马上去看儿科门诊。因为孩子的病情变化快,而大部分医院的急诊科多是培训医生的基地,有的科室设置并不齐全,医生是“全科医生”,相对没有儿科专科门诊的医生专业、有经验。

看病也要细算账

一天,柳女士的牙莫名其妙地疼了起来。刚开始没太在意,认为“忍忍”就好了,然而过了两天,牙痛不仅没有好的迹象,而且变本加厉了。于是,柳女士来到一家很上档次的医院求诊。

为放心起见,柳女士特意挂了个专家门诊。排了近半个小时的队伍,一位戴着花镜的专家“接见”了柳女士。专家听了她的诉说,又拿着手电筒照了照说,牙龈上火了,需要消炎。随后大笔一挥开了两个处方的药,一个是中药,一个是西药。

柳女士拿着处方单来到一楼划价,竟然高达一百多元。柳女士被这高额的药费着实吓了一跳,愤然把处方单撕碎了。走出医院,来到紧邻的一家平价药房,向营业员说明情况,买了几元钱的消炎片,回家按照说明书服了两天,竟奇迹般地好了。

那一刻,柳女士像捡了很大便宜似的,为自己的“精明”窃喜不已。没有迷信专家,向医院说了一次“不”,居然省了百分之九十的费用!柳女士为此很是得意。

老话讲,看病的钱不能省。咱老百姓辛辛苦苦赚的钱,就是为了以防不测风云、生病保命用的。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能省的为啥不省呢?不总说看病贵吗?其实,这里面也有你不会看病的因素在里面,记住,看病也要细算账,下面就教你几个小诀窍:

一、挂号

省钱诀窍1:普通疾病别挂专家号

现在,各大医院都在盛行看病点医生、专家号,很多病人都想找专家看病,似乎这样心里才踏实。但专家门诊挂号费远远高于普通门诊,无形之中就加大了病人的看病开支。因此,建议大家如果是一些任何医生都能够诊治的常见病,是大可不必挂专家号的,这不仅是一种浪费,也对及时治疗疾病是非常不利的。

省钱诀窍2:先挂普通号再换专家号

第一次去医院看病,最好就挂个普通号,因为治病的基本程序都要先经过一个基本的检查,包括对病史、病情的了解,进行物理或者生化的检验,所有的结果出来后,才能对病人进行治疗。

而这一步工作,临床医生都能够胜任,所以就没有必要第一次来就挂专家号了,等到所有的检查资料都备齐全后,再去找专家。这样也能节省相当一部分的挂号费用。

二、检查

省钱诀窍:不迷信高档检查

有些病人总是担心自己的病情,就诊时往往对凭听诊器、心电图、B超等简单的医疗检查作出的结论持怀疑态度,甚至主动提出做昂贵的检查,比如:Ct、核磁共振等高档的医疗检查。其实,做什么检查也要因病而异,不要一味地选择做昂贵的检查。

也有些病人不相信小医院的医疗水平,喜欢到大医院去做检查,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有许多病症的诊疗在一般医院就可以完成,尤其是检查这一块儿,到哪里检查没有多大的区别。

三、就诊

省钱诀窍1:多和医生沟通

如果你的经济条件不好,不能支付太多的医疗开支,就不要顾忌面子,应该直接把这些想法告诉医生,请医生为你帮忙想办法,节省开支。这样医生就会从专业的角度为你计划,让你在最合理的价位上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省钱诀窍2:善于听取医生的不同意见

医生间的临床经验不一样,专科知识、诊疗水平都有一定的差别,有时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都是不同的,所以必要时要多咨询几个医生,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取其共同点。

特别是有的医生要求做特殊的辅助检查时,或贵重检查时,或开贵重药物时,或较多药物时更应该多留心,因为有些医院有特殊检查、贵重检查开单提成,医生开药拿回扣的现象。

省钱诀窍3:简化就诊程序

如病情比较明确需要住院或决定准备住院的病人,可直接到相应诊室找医生开住院证,无须再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因为住院后为了医疗文书的完整性还要重新检查。

如一些能在门诊做的小手术,挂号后可直接到手术室预约,不必做过多的检查,但切除出的病灶部分送病理检查还是必要的。又如急诊病人应尽可能看急诊,这样医生看病快、针对性强、检查快、出结果快,处置治疗当然也快了。

四、用药

省钱诀窍1:去药店买药

在医院拿处方,到药店买药是最划算的。现在不少大的药店,质量信得过,价格比起医院便宜很多。因此,对于一般病症的药,病人完全可以要求医生只开处方,然后拿单子到平价药店去买。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惑,拿着医院的处方单去药店买药时,药店经常说没有此药销售。现在,这种情况你大可不必担心了,因为卫生部颁布了处方管理新规,要求医生在为病人开处方时,必须使用药品通用名。通用名就是药品的主要成分。药品的“商标名称”即使再多,只要“通用名”相同,其实质就是差不多的。

省钱诀窍2:不要拒绝中医治疗

在很多人眼里,中药治疗效果比西药要慢,其实,并非如此,而且中药的副作用相对来说还要比西药小。除了药物,中医的刮痧、针灸、拔罐等方法花费少,效果也不错,针对不同的病症,中医治疗也是值得考虑的。

省钱诀窍3:别把贵药当好药

很多病人和家属都有这样的误解,他们认为只要是贵的药就是好药。那么,什么才是好药呢?首先应该是确实有疗效;其次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要小;最后相对价格低廉且便于使用。

由此可见,人们在选择药物时,把新药、价高作为好药的衡量标准是完全错误的。病人和家属千万不要在这上面花冤枉钱。

五、住院

省钱诀窍1:根据病情选医院

病人应该学点医学常识,对自己的病情大概有所了解。感冒、发烧等常见病,不一定非得挤大医院,只要找个技术力量比较过硬的社区医院就可以解决了,而且能省不少的钱呢!比如到大医院做一个阑尾手术,花费要在好几千元,而在地方医院做同类手术,只需要一千多元钱。

省钱诀窍2:做完手术尽量不要久住院

一般的小手术,需要住几天院就可以了,比如剖宫产手术,一般住一个星期就行了,即使是大手术,一旦度过手术危险期或拆了线,就没有必要住到痊愈,也可先回家休养,这样可以节省四分之一的开支。另外,做完手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要住重症监护室,因为这样的费用比普通病房要高上几倍。

参保人员、异地求医者如何看病更省钱

看病难、看病医药费高处不胜寒、异地看病难上加难,已经是大家的共识。虽然参加了医疗保险之后,就医看病有了保证,但是如何既能看好病又能省钱依然是每个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下面就给这两类人群支上几招。

一、参保人员看病省钱诀窍

省钱诀窍1:多选用基本药

按照国家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能够报销的药品必须是“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市场能够保证供应的药品”。目前的药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基础药物目录里有的常用首选药物,还有一类是新药,价格较贵。用药最好是先用基础药物,如果效果不理想,再换新药,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费支出。

省钱诀窍2:注意诊疗项目

诊疗项目不同,所需的费用也不同。按规定,临床必需、安全有效、费用适宜的诊疗项目才属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减肥、整容、矫形、特护等非临床必需、疗效不确定、价格昂贵的诊疗项目,是不在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的,参保者需要自己掏腰包。此外,Ct透视、核磁共振等一些易滥用又费用昂贵的诊疗项目,基本医疗保险虽然支付一定的费用,但选择时也应慎重。

省钱诀窍3:经济适用医保

对于患有慢性病需长期用药的人来说,可能仍感到“吃药钱不够”。如何利用现行医保规定,少花钱看好病呢?

1.对于一些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病人来说,在年初的时候用卡里的钱到指定药房去买药,这样就省去了不少挂号费、诊疗费。而且买药的数量也不受限制,还可以买一些常备药品,如感冒药,这样就可以省下一笔钱。

2.如果到了需要病人负担一部分费用的阶段,病人可以到大医院开药,到一般医院取药,这样病人需要付的费用比例就降低了。因为一般在三级大医院花共负段的医药费时,本人要付百分之二十的现金;在一级地段医院只需付百分之十。

3.如果偶然得大病,花了很多钱,已经进入共负段了,但平时身体健康,估计第二年不会得大病,也应该在年底前准备足常用的康复药品。此时只需付百分之十的药费(地段医院内),为第二年省去大量钱。

4.重大检查去大医院。磁成像、胃肠镜等内窥镜检查、Ct、各种血管造影和胃肠造影等检查最好去大医院。因为目前国家对这些检查及门诊小手术的收费有统一的标准。在大医院接受检查质量肯定会高,但费用不会高,因此重大检查去大医院是值得的。

二、异地看病省钱诀窍

省钱诀窍1:切勿上当

目前,有些江湖郎中利欲熏心,利用人们求医心切的心理,吹嘘自己可以治疗疑难杂症,永不复发,有些病人和家属因为病急乱投医,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去治疗,结果人财两空。

省钱诀窍2:病历切莫常换

有些人看病不喜欢带病历,特别是外地求医者,更觉得带病历费事,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老病历上往往记载着病人以前的病史,和一些重要的检测结果,这些资料是给医生诊治的重要参考。如果没有这些资料,许多检查就要从头再来,这样就会加大看病的开支。

省钱诀窍3:装穷也是好办法

有些医生有“看菜下碟”的毛病,看到有些病人和家属穿着很时尚,认为这样的人应该有钱,就给开名贵的药。那么,该如何装穷的,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衣着应朴素,别露富,这样或许会节省出不少的医药费。

省钱诀窍4:异地巧取款

出远门身上最好少带现金,将现金存入银行卡可以有效地防盗。为了避免交纳更多的异地取款手续费用,就要靠巧用银行卡来省钱。在赶往外地就医前,根据自己的居住环境,办理一张最能省手续费的银行卡也是很重要的。

省钱诀窍5:利用医院设备解决伙食

很多大型的医院,在护士站都为病人及病人家属提供了微波炉,这样方便了大家加热饭菜。很多病人家属为了节省伙食费,都会利用医院的这种人性化服务配备的设备,改变了以前很多家属用塑料袋把饭菜装好放进装满开水的饭盒中,或者是直接把饭菜放在开水房保温的方式。

省钱诀窍6:节省住宿费

虽然医院并没有明文规定限制家属陪床,但是对于一些比如血液病等容易感染的病房,医生一般都建议家属最好不要陪床,担心交叉感染。因此对于无法陪床的家属而言,在附近寻找到一家便宜的旅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对于可以陪住的家属来说,短期陪住尽量与医院商量陪床,虽然条件要艰苦一些,但是每月住宿费用可以节省一部分;对于时间比较长的病人家属而言,通常就选择医院周边的小招待所;而需要一至两个月以上陪护的家属,与其他病友家属合租房子就是再合适不过了,这样既可以省钱,身边又可以有人说话。

说了这么多看病省钱的办法,最重要的就是“有啥别有病”。当然,人吃五谷杂粮,岂有不得病的道理。有病就一定早治,无病早防,有些病人总要等到病情严重了、恶化了才想到医院,这样既受疾病的折磨又增加了医生对疾病的诊治难度,也会增加更多的费用,所以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别让医院忽悠着收费

对任何人来讲,生病都是一生中难以避免的坎儿,因而医院也就成了人们不得不光顾的地方。然而令许多人气愤而无奈的是,近年来收费单上的大额数字常常让我们感到震撼和恐惧。下面的两个例子,也许你还记忆犹新。

案例一:中国最昂贵的死亡

一位老人在哈尔滨某医院住院六十七天,住院费用一百三十九点七万元,平均每天两万多元。而病人家属又在医生建议下,自掏腰包买了四百多万元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急用,合计耗资达五百五十万元。

家属在核对账单时发现。这位古稀老人在医院缴纳的收费账单显示,他最多一天输血九十四次、还有一天注射盐水一百零六瓶。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为输一次血的最小单位是一百毫升,输血九十四次也就输进九千四百毫升血液,一个成人的全身血液总量大概在四千五百毫升,九个四百毫升血液就相当于一天给老人全身置换血液两次多。

案例二:病故后的收费单

一位老人因心脏衰竭在深圳某医院住院一百一十九天后病故,医疗费用九十二万多元。再加上医院推荐家属自费购买的药品费用,病人住院一百一十九天的费用高达一百二十多万元。

家属在核对账单时发现,某一天账单曾经显示过二十六次抽血记录,账单上也有一天抢救六十次,五十九次成功的记录,而家属翻看当时的处方,只有十七次。而更令家属难以接受的是,在死者已经进了殡仪馆以后,医院方仍然打出了十五页的费用账单。

虽然“天价收费单”事件已经过去几年了,我国政府对乱收费现象也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但是乱收费现象依然时有发生,有些医院开始变换花样以掩人耳目,从而达到高收费的目的。那么,针对我们个人来说,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为不合理的收费买单呢?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识破骗局,别被医院忽悠了。

一、巧立名目

比如:按照规定,手术过程中,只有安装或植入留置在人体内的心脏瓣膜等材料可另计费,除此之外,不得向病人收取仪器使用费、一次性卫生材料费等。而有些医院却违反国家规定,巧立名目,向病人收取不该收的费用。

二、重复收费

重复收费是医院乱收费中最常用的手段。比如:有的医院在给病人做Ct扫描时,假设价格标准规定头颈平扫每人次两百元,全身平扫每人次三百五十元,可医院却让病人做了全身扫描后,又将头颈平扫的钱加到里面,共收五百五十元。在做腹部检查时,本应是肝、胆、胰、脾、肾五个器官合一收费为一百元,但医院却肢解开来分别收费,共计五百元。

三、挂错号,再次收费

头一次来医院看病的人,往往不了解自己所患的病应该挂哪个科,也免不了会出现挂错号的情况。本来挂错号是允许更改的,但很多医院却不允许更改,错了就要重新再挂号、再交钱。这种做法也是不合理的收费。

四、未经审批乱收费

有些医院明知有规定,却不按照规定执行,乱收费。比如,按照规定,手术过程中一次性用品本身的价格高于五十元的,应按管理权限报经卫生、物价部门批准,方可加收一次性用品费用。但有的医院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就擅自收费,而且费用高得惊人!

五、利用专业术语,蒙混过关

有时候病人在进行出院结算时,往往会被收费明细单上的术语搞糊涂,比如写上VB6、aFp、aptt等收费项目,这些术语很难让病人和家属看明白,按照规定,收费项目应该全部用汉字标明,让病人一看就懂。否则,很容易让医院忽悠了。

看来,要想不被医院忽悠了,还真要下点工夫学习一番了,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要想避免医院乱收费,还要学会看收费单,在看收费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具体的收费标准

要想不被医院忽悠,首先就要先做到心知肚明。就拿护理费来说,不同等级的医院有不同的收费标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理,收费标准是有区别的,如果就高不就低,付出的钱当然会有很大差别了。

二、注意数量规格上是否混淆

以检查费为例,一般X光片,不同的规格,收费标准不同;经常发生的换药,大、中、小伤口所用的费用也是不同的。所以,病人和家属在收到清单后,应仔细核对所列项目的数量规格,不清楚的地方应该向院方提出查询。如有的时候,十“包”药成十“盒”,这就差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