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11:05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篇1

一、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仅仅做到了账内资产的账、卡、物相符,至于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存在状况,各项资产的使用效率及维修费用的管理,资产优化清理工作等还有一定的差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心集中放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事后维修阶段,忽略了对资产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未能用系统的观点去解决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管理是一种局部式的管理。只是资产管理部门和部分专业人员的工作,忽视了企业全体人员尤其是设备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管理。资产管理仍然停留在单纯地为生产、经营服务的阶段,忽视了资产管理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开展自己的工作。

(三)固定资产管理是一种片面的管理。在资产的技术、经济、管理三者关系上,往往把工作的重心集中在技术上,忽视了资产管理中的经济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如果把该资产的寿命周期视为资产的物质运动形态,则对资产全过程的管理形成为技术上的管理。也就是说人们比较重视的或观念上比较狭隘的资产管理。资产还有另一种运动形态,表现为设备初始投资,维修费支出,设备折旧,设备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积累和支出等,同时也忽视了与企业外部环境的联系与信息反馈。

(四)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一是固定资产的相对过剩,表现为推动固定资产正常运行的流动资产不足和固定资产的内部结构不合理,资产之间规模不匹配。二是固定资产的绝对过剩,表现为固定资产流量规模过大、设备利用率不高。

二、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加强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一)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它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显著特点是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能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保持其实物形态不变,但它的价值则随着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转移,若能让固定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以最低的费用支出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这才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目的所在,所以对照账、卡、物,建立固定资产三级动态闭环管理模式(见图1列示),搞好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

(二)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分清职责。制度,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掌握固定资产的构成与使用情况,确保公司财产不受损失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财务部门设置资产总账及明细账簿,运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将企业的资产分门别类的核算清楚,按财务制度计提折旧,正确核算企业固定资产。每年终了打印两套完整的固定资产台账,一套留财务,一套给资产管理部门,便于资产管理与核对。

资产主管部门一要根据台账,切实按资产卡片的填写要求将每一项资产的资料登记清楚,随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负责监督配合使用单位做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提高利用率,并定期组织设备的清点,保证账、卡、物三相符。二要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搞好固定资产的分类,统一编号,建立固定资产档案,登记账卡,负责审批并办理验收、调拨、报废、封存、启用等事项。三要根据使用部门的使用情况,组织编制设备大中修维修计划,按期编报设备更新计划。四要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登记簿,逐一登记资产卡片的开设和注销情况。五要严肃财经纪律,对违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擅自赠送、变卖、拆除固定资产的行为和破坏固定资产的现象,要严格追查责任,视情节给予处罚。

资产使用部门一要负责本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设备管理员,各生产班组要设置工人设备管理员,每台设备要明确使用、保管、维护的责任者。二要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的完好、清洁、和安全使用。三要建立本单位固定资产登记簿,固定资产的领用、调出、报废必须经主管部门及总经理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动、报废,更不能自行外借和变卖。四要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的盘点。

(三)资产实行归口管理,资产使用部门要为本部门每项固定资产建立一个资产使用管理档案,改变以往相对静态的资产管理模式。

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要建立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并根据本部门资产台账填制固定资产维护记录单,记录单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卡片相对照,便于资产管理部门清查核对。另外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还要建立资产使用管理档案,资产使用人员要及时给本单位资产管理员报告资产的维护、修理、运转、使用、大修理情况,单位资产管理员要及时把这些情况对应记录到本部资产使用管理档案里去,包括修理时间、修理部位、修理程度、修理费用、修理人员等相关内容,改变以往的相对静态的资产管理模式,为资产管理部门提供最基础的资产管理分析资料,将资产管理动态化。

(四)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将各单位设备管理员上报的资产维护、运转、修理,增值、减值、调拨、租赁、转让、拆除、重组、报废情况进行归纳、汇总,呈报财务管理部门及上级主管领导。让企业领导者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上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存在状况、新旧程度、先进水平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三、加强固定资产存在状况及结构的分析,确保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结构合理化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是企业管理水平上的需要。做好资产优化清理工作,加强固定资产存在状况及结构的分析,是确保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结构合理化,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前提。可以为企业领导人在固定资产的资本化投入决策上提供全面的、可靠的数据资料,将有用的资产予以保留,将无用的或利用率较低的、留用价值不大的及时处理,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优良率。

(一)盘活闲置资产,搞好资本运营。资产盘活是指闲置资产、低效资产即效率低、效益差、利用率低,通过合理调剂,优化配置、投资入股、租赁经营及变现处理,达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资产效能。对现有闲置的资产和利用率很低的资产,应充分利用这部分资产搞好资本运营,有些设备可以对外出租、出售、盘活部分资金。有些生产线,应采取联营、合资或者整体出租等形式利用其使用价值,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资本的良性循环。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资产的盘活调剂利用。企业内部调剂,采用资产无偿调拨划转的办法企业与其他单位调剂,按有偿转让办法进行。投资入股、资产经评估后,以评估价值进行投资,由授权机构实施股权管理。租赁经营,有租赁价值的资产,由授权机构组织对外租赁。对外租赁资产的租赁价格根据市场行情及财务资产部有关规定办理,租赁合同由授权机构组织签订。网站作为新的传媒在现代社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独立的企业租赁信息网页,实现租赁资源的共享,是促进盘活闲置资产的一个可供参考的做法。

(二)增量调控和存量调控相结合,建立动态的装备配套体系。在资金短缺的今天,利用增量和存量的互补性盘活存量资产尤为重要。以加强存量管理作为增量投入的依据,通过加强资产存量管理,定期对存量资产进行清点盘查,分析企业存量资产的配置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闲置资产的原因,存量管理的信息是增量投入的最好依据。要想利用好投资,盘活存量,只有把资产盘点制度化,定期分析存量资产结构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全局的高度,宏观调控投资方向。发现闲置或低效资产,严格控制同类设备新的投入,加大内部调剂力度。对于低效资产,经过论证可以考虑采取租赁,减少投入。对同类产品的使用性能、经济效益进行比较,为增量选择作依据。

(三)实现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统一。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形成了庞大的存量资产,在管理上偏重于实物形态的管理和生产过程的管理。而随着市场的变化,资产价值是动态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重视资产的价值管理,并且实现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统一。在企业庞大的存量资产中由于种种原因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账面价值大,市场价值小的资产;账面价值大,维护正常设备运转费用更大,造成投入大于产出。为此企业的各级资产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与资产使用人员及时沟通,掌握资产的运转状况,发现上述现象及时上报处理,实现企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统一,物有所值。

总之,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就是对每项资产要实施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要像关心孩子健康成长一样,监护每项资产自始至终的运转情况,让企业的每项资产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充分得到利用,使企业的固定资产存在结构、使用状况时时处于最优化状态,用最少的资金投入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篇2

摘要:固定资产是行政机关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机关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要素,是其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保障自身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通过对社区(街道)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提出加强街道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希望对街道或行政管理机关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街道街道固定资产管理

近年来,随着街道业务的迅速发展,文化中心、受理中心、居委会、老年活动室的达标建成,街道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原有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街道改变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加强资产精细化管理,从而达到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的目的。

一、街道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上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的加强,街道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管理职能,财力也逐步下沉到街道层面,街道的固定资产呈现几何级的增长,原有的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越发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意识不强

针对固定资产的现状,部分街道认识不足,没有专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往往由财审科或办公室代管。从表面上看,上述这些部门都履行管理固定资产的职责,实际上流于形式,管理不到位,无法做到对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全面管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缺少统筹协调的部门,造成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

在日常管理中,出现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街道只注重对购置时的审核,对购置后的固定资产疏于管理,放松监管。从而导致:1、职工对固定资产不爱惜。粗放使用、不注重日常维护,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就损坏或丢失。2、缺乏统筹协调部门,信息不对称,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由于没有监管部门,往往项目开始时购置的固定资产,项目结束后或是封存在仓库或是下落不明,开展其他项目时再次重复购置,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3、由于职责分工不明确,对于丢失或损坏的固定资产各方推诿、扯皮,无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三)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规范,资产家底不清

街道固定资产大多数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不核算盈亏,由财政部门拨款购置,以及部门之间相互调剂构成。因此,购置时审批比较规范。购置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流程,保管、使用、维护、转移监控不力,处于管理不到位的状态。部分固定资产没有达到报废年限,就已经丢失或损坏;部分固定资产到了报废的年限,不办理报废手续,长期挂账。不能做到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报损、报废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二、加强街道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街道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该做到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并重、购置和使用并重,资产管理的意识要深入人心。结合街道的相关实践经验,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一)完善管理制度

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关键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街道应根据国家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制订和完善一整套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包括:

1、规范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转让、处置权限,明确制度和要求,严格审批程序,不得随意处置固定资产。

2、建立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购置、核算和使用的权限和责任。

3、强化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加强维修、保养,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延长使用年限。

4、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管理,处置固定资产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规范操作程序。

5、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员的考核。

以殷行街道为例,在资产盘点结束后,为使街道固定资产常态长效管理,修订了《殷行街道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街道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专人管理”体制,细化各层面的职责,规范了日常管理的流程,建立了资产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健全了街道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二)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

街道要创新管理手段,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使之逐步形成固定资产的申请、购置、使用、调拨、报废全程监控模式,分阶段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具体要做到:第一步,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引进一套网络版的固定资产系统,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该系统结合条形码技术,赋予每个实物唯一的二维条码标签,明确使用人、保管人,形成责任追究机制。第二步,由动态管理变为实时管理。从固定资产购入到报废的生命周期中,对固定资产跟踪管理,分析资产的使用状况,及时处置不能报废、报损的资产。解决了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不符、闲置浪费和资产流失问题。并可以实时查询资产的状况,为资产管理提供全方位的决策依据。第三步,由实时管理变为精细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随时了解闲置资产的状况,对于闲置资产能有效的调配使用,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三)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盘点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生命周期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尤其在电力企业,固定资产是电力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总资产价值的50%以上[1]。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营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的问题,主要是固定资产管理不全面,只注重一方面、一个时间段,而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全方面、全过程、全生命的管理。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对固定资产的采购、维护、出售、转让、报废、损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当前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正是能够全面记录从投资决策、资产获取成本及预算控制、资产经营状况、资产维修与改造、直至资产处置的全程生命轨迹,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报告的方法。本文就是在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利用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管理电力企业固定资产。

一、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属于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尤其是固定资产总额巨大。固定资产管理就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不全面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大、价值高,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大,具有种类复杂、资产分散、使用部门多、更新快、使用地点范围大等特点,这造成电力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时,经常出现卡、账、实不符的现象。电力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时不全面,只注重设备固定资产实物属性和价值属性的一部分,特别是历史的价值,而比较忽视的是固定资产的费用属性、收益属性以及价值属性的几个方面。

(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1.固定资产转资,账实不符。在电力基建、更新改造工程中,由于采购部门和工程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协调,设备出库时出库清单不够完善;同时财务人员对设备型号不够了解,不参与竣工验收,只是根据工程管理部门报来的资料转资[2]。这两方面造成固定资产转资后,设备型号、生产厂家与现实固定资产不相符。2.固定资产退出,调账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3.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结构分类复杂、资产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给企业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状况及其变化带来了许多困难,造成固定资产实物与账务难以核对。

(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责任不明确、产权不清晰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在使用上,没有把设备管理落实到人,存在责任不够明确等问题。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分布十分广泛,部分地区资产的产权比较复杂,如一条线路由于历史原因有可能既有地方资产,又有农网改造中电网企业投入的资产,还有用户投资形成的资产。

(四)固定资产维护不及时

固定资产一般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有一定损耗,需要维护,这样可以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五)固定资产废旧物资处置不合理

不少人认为报废的固定资产其价值已在使用中消耗,已无多大价值,因而对废旧物资的处置管理不够重视。有的废旧物资残值十几万元,一次性报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另外有的企业对报废固定资产的残值评估偏低,售价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

二、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含义

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是静态和局部的。大部分电力企业所谓的固定资产管理基本是已建好的固定资产,其管理主要是固定资产的卡片、盘点。但是,固定资产是有生命周期,是一个动态的东西。在固定资产的整个过程当中,是一环紧扣一环的,静态和局部的管理不是一个闭环的管理,如果不是闭环的管理,管理一定会产生大的漏洞。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数量、金额的庞大、资产结构分类复杂、覆盖面大,一般一个地级市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额往往是以亿为单位,有的甚至达到上百亿,固定资产管理面对众多的资产,实现静态管理很难对固定资产的状况全面了解。所以,在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引入生命周期理念,实现动态、全过程、全生命的管理。

三、加强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对策

(一)实行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固定资产管理要树立精选化管理理念,以“资产优良”为管理目标,以“优化资产结构”和“提高资产质量”为重点,以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资产结构的改善和相关资源配置的优化;加强存量资产的管理,促进资产的有效增长,控制不良资产的形成,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实现由资产总量最大到资产质量最优的转变,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引入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牢牢把握固定资产的投资可行性研究、前期购建、运行维护、流动调配、减少处置等几道关口,加强动态监控,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

(二)开发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

电力企业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建立全方位信息大平台,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资源共享,将固定资产生命周期数据纳入信息系统,实现资产实时、在线管理,为经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作用是在于利用信息系统规范资产从设备前期的选型、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等前期管理,以及资产与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情况与设备的移动、调动、封存、借用等资产运行后活动,直至设备报废或者变更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价值链管理。

(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制度和清查制度

1.企业应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建一张卡片,财务部门按每一项固定资产对应一张卡片入账,尽量做到“一卡一物”,并根据固定资产卡片建立“固定资产目录名称”、“固定资产现场命名”字段,既满足财务管理和生产管理的需要,又便于卡、实的对应。同时应注重固定资产的附属设备录入,以满足固定资产的部分变动、部分报废的账务处理需要。2.财务部门和资产使用管理部门要密切合作,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盘点方法,对单位的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掌握资产使用状态,做到账、卡、物相符,填制固定资产盘点表,由相关人员签字后存档,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若有问题,依据资产清查资料及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时按相关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并进行账务处理。

(四)建立强有力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在电力企业实行固定资产集中核算、三级管理制度。在电力企业的一级单位由财务资产、设备管理、规划计划、基建工程管理部门共同组成固定资产管理组织体系,组织指导下一级机构的固定资产技术及价值管理。下属二级单位的财务、设备管理等部门是各二级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在主管厂长的领导下,行使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基层所作为固定资产的三级管理机构,应设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实行实物管理[3]。赋予该部门一定的权限,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授权,并将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序传递给企业的相应人员。

(五)建立资产实物标示(rfid)跟踪固定资产维护全过程

由于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分散地点比较广,可以通过建立资产实物标示(rfid),资产实物标识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工具,相当于资产的“身份证”。通过在资产上贴上含有资产相关信息的标识,把实物和资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准确及时的采集和更新资产信息,支持资产管理和工作管理的决策,从而提高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通过资产实物标示不断提供与所有资产相关的地点、描述和历史的实时的信息,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跟踪、调控、清点实物资产。只有清楚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才能够对其很好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固定资产维护对于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增加其价值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深入,财务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固定资产的状态,并及时维护。

(六)建立固定资产责任、惩罚机制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之间、资产使用单位与管理部门之间职能,使资产管理有人负责并有权管理。建立健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固定资产损失,谁负责就追究谁的责任。对违反国家和企业行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责任人,按照违规必究,有错必追,预防、惩治、教育并重等原则实行责任追究。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经营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挂钩,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奖惩机制。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科学。通过指标设置对新增固定资产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清查盘点、生命周期成本、减少处置等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与领导班子薪酬、部门业绩、岗位考评、工资分配挂钩,引导固定资产管理向规范、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1]。

参考文献:

[1]杨东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探索[j].商业文化,2008,(11):38.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篇4

关键词:公安机关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建议

随着全国第二十次公安工作会议的召开,各级政府对公安机关的投入逐年增加,目前,各级公安机关的办公业务用房、专用器材装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不断增多,而且资产类别也越来越多。在固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公安机关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一、公安机关固定资产的特点和管理现状

公安机关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在使用过程中能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是公安机关履行职能,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因此,公安机关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具有不同于其他部门固定资产的特点和状况,具体表现为:

(一)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资产管理非专职专业人员

根据《公安部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公安机关的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及量具、衡器、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办公家具等十大类。这十大类中又分别包含了很多小类和多种设备,尤其是公安专用设备按照《公安业务专用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划分又有近20个小类,如此庞大繁多的资产种类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许多公安机关没有专职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无法在完成繁重工作任务的情况下,有效实施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固定资产存放、使用地点分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未健全

为了更好地履行使命,完成职责,国务院设公安部,领导全国的公安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公安厅(局),省辖市及市辖区、县、自治县、县级市设公安局。市辖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需在辖区内的镇、街道及社会治安情况比较复杂的地方,设立公安派出所。各级公安机关机构布局分散、管理层级多,导致固定资产分布也比较分散、固定资产的添置调配渠道分散多样,增大管理难度。同时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又没有有效理顺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同级或不同级的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三)固定资产流动性大、购置更新快,资产信息更新不及时

近年来,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公安机关有不少部门进行合并、增设,人员流动性增大,固定资产的购置、更新、调拨频率也加快。而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帐、卡、物的管理各自独立,相互分离,就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现状、变动情况、分布状况的跟踪和统计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甚至还会出现固定资产帐实不符的情况。

因此对固定资产实施集中统一管理,有效做到固定资产实时调配、动态跟踪固定资产的来源及去向,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地杜绝管理漏洞,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保证固定资产的有效调配就显得尤为重要。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就应运而生。

二、加强公安机关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改变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实行网络化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更加有效、快捷、科学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及日常管理信息。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要对固定资产实施信息化管理,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让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清晰规范可操作性强,使每个环节都清楚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明确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使用部门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

(二)建立动态、网络、实时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公安机关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当具备资产图片库、自定义编辑平台和审批流程等功能,能实时反映固定资产数据动态、使用状况等信息。

目前虽然固定资产的资产的管理、配置、使用都有具体责任人,但是由于信息不畅,有时容易出现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三张皮”现象,缺少应有的联系和制约,不能将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可以通过信息化的功能将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有效地沟通起来,不仅便于各个部门、各个责任人对自己使用和管理的固定资产信息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大大方便各责任主体的管理;又能促进各级资产管理责任人的责任意识,有效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重钱轻物”、“重供轻管”的现象,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有效落实到位。

(三)运用条形码技术使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更便捷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容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条码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可靠性高、采集信息量大、使用经济便宜、灵活实用、自由度大易于制作的优点。

将条形码应用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实物从购置、领用、转移、盘点、维修、报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准确监管,结合资产分类统计等报表真正实现“账、卡、物”相符。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为每一个实物都赋予一个唯一的条码标识,使资产管理员只要鼠标轻轻一点或用条码扫描器轻轻一扫,就能查询到各项资产的实时信息情况。通过对条码进行解读,可以准确识别每一个实物资产;通过将经识别的实物详细信息储存并转入到计算机中,准确地完成对该实物的盘点工作;通过条码识别的自动纠错实时报警功能,从根本上杜绝了以往人工盘点时,难以避免的错盘、漏盘、重盘现象,确保了资产数据资料的完全真实和可靠性。

(四)运用信息化技术将财务管理系统与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防止出现财务数据、资产数据两张皮现象

固定资产登记工作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最基础性的工作。如果登记不能做到合理分类,及时登记,就可以会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漏洞。为此,充分利用信息化将财务管理系统与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确保两个系统的数据能实时关联同时更新,彻底解决财务数据、资产数据不符的两张皮现象。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和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运用现代化高科技管理理念指导公安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公安机关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全面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公安机关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将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变得轻松、准确,快捷和全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资产的流失,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保障公安机关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刘明望.公安财务管理[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篇5

现针对目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开展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一些简单论述。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

一、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以及国家专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规范的购置、保管和使用制度,在管理上无章可循;一是固定资产不能做到及时入账,尤其是房屋建筑物。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购入的固定资产或接受国家无偿划拨,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级单位根据相关规定利用自身专项资金为相关单位购买固定资产,相关单位使用固定资产,但账目却记在本级单位,例如卫生事业单位利用精神卫生专项为街道社区购买的精神病人活动及使用用品;对于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送的固定资产,在添置固定资产的同时,由于没有发生资金往来关系,在接受固定资产时没有做增加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有的即使增加了固定资产但金额不详。单位在购入固定资产时,由于单据书写不详,在财政核算中心入账时造成一些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固定资产,被做为费用列支,同时也就没有记入固定资产账目,形成账外资产;更有一些专业性仪器及设备和相关用品,由于财务人员了解很少,所以造成入账仪器名称有误,甚至有的专业仪器与辅附设备分入两个固定资产。

(2)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一些单位固定资产账目不健全,要么没有固定资产金额账,要么没有实物账,不能从价值、实物形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反映,不有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存量、结构和存在状态,不能把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固定资产管理实行以后,要求固定资产账目必须对应使用科室和使用人,同时还要有管理人,但这两次固定资产清查在实行上有一定困难,由于要求固定资产与资产时点报表的数值相符,一些不相符的固定资产和一些由于特殊原因不存在的固定资产,由于账目上还要显示,所以必须与实际相符,这就使固定资产清查流于形式。

(3)监管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存在固定资产的盘点不及时,出售、转让固定资产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以至于有部分固定资产早已不存在,单位领导却一无所知,形成长期挂账。单位机动车辆或其他固定资产出售、转让或报废时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具体表现在:不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或虽已报废,也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有账无物,在财产清查时形成财产损失。

(4)一些固定资产利用率低。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使得一些单位固定资产大量闲置,而另一些单位又重复购置固定资产,这样就一方面造成了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下,另一方面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压力。

二、针对以上情况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1)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购置的监督管理,包括产权登记、界定、变动和纠纷的调处、资产的使用、处置、评估、统计报告等。要建立国有资产清查登记和闲置资产统一调剂制度,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考核办法。

(2)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及时、系统、全面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数量金额核算,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总量、结构、存在状态以及增减变化情况。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对于单位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等应专人负责,及时维修,确保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3)采用过程化、作业化的管理固定资产。过程化、作业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法的关键是将固定资产划分到各个作业中心,落实管理责任,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业务操作,科学地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完善档案保管体系,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各个管理过程记录下来,形成固定资产电子档案,留下可便捷追索的线索。具体内容是:对固定资产实行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管理。财务机构要在固定资产账下,按照资产分类账户进行金额核算,资产管理或专管员要按照资产的类别、品种、规格、型号、存放地点或使用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和实物卡,在进行价值形态管理的同时,做好实物形态的管理,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维护保养、大修、处置、内部转移等,都要在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输的同时,在固定资产金额账、实物账、固定资产卡片上作及时、系统全面的反映。及时做好对账和盘点工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一次账,盘一次点,以便做到账账相符(财务金额账与资产管理部门实物账核对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对于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以严肃财经纪律,同时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按管理权限报经国资局或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调整固定资产账目。

(4)国家审计、监察、财政等部门要把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检查的重点内容,发现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以此促进单位领导的财经法纪意识的提高,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三、真正能贯彻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

(1)法制化原则。健全制度,法制先行,这一原则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同样适用。与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各方面的的规范,以及国外对非营利性组织会计核算的严格规范,我国的事业单位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要想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大幅度提升,首当其冲的就是健全法制规范,从总体上进行规范。

(2)宣传贯彻原则。态度决定一切。仅仅有制度作为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是不够的,人员的态度尤其是管理层的态度,在整个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审计和《会计法》的新要求,已经对管理层形成一定的约束和压力,这一规定已经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单位负责人乃至整个管理层的重视,但是这互通情报单位事业的发展速度,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这样就要求管理层对此给予更多的关注。

(3)责权利划分原则与风险收益原则。管理学要求在设置岗位分工时要遵循责权利统一原则,这样才能够发挥人员的最大能动性,同时在经济学中要求贯彻风险和收益对等原则。这两项原则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要求资产的使用者与管理者分别就其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相应的也获取不同的收益。因此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中对人员的责任进行划分,据些实现对人员的管理和对资产的监管,责任的划分将使资产使用人更加重视自身在资产使用以及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制度约束力,也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力度。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篇6

[关键词]中小学固定资产;计算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06.006

[中图分类号]F1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06-0011-02

固定资产作为中小学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实现各项教育和科研计划以及培养基础人才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难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管理新形式的需要。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小学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信息化环境下管理的必经之路。以信息化管理为支撑,实现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财务管理真正的统一,对推动学校教学管理和各项教学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固定资产系统应用及管理作一个简要的阐述。

1传统模式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端

1.1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账实不符

传统模式下,一般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分为实物管理和财务管理,财务部门负责核算资产的价值,实物部门负责建立实物卡片,管理实物资产。实物部门侧重于资产的运行及技术状况管理,财务部门主要侧重于资产的价值管理。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实物部门主要关注报废资产的手续是否齐全。财务部门主要关注残值的回收情况,等等。由于两者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结果往往会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验收手续完成后开具资产验收入库单,登记账册,开出固定资产卡片,使用部门投入使用。而财务部门的核算往往由于报账人报账时间的推迟或发票到账的延迟而无法及时入账,抑或由于资金紧缺未及时付款而导致会计核算的迟滞性,造成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账账不符,信息不对称。

1.2固定资产信息不易沟通,容易产生信息失真

传统模式下,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由实物部门和财务部门提供。由于不同部门缺乏信息直接沟通的媒介,使其信息沟通不及时,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充分发挥共享。尤其是不动产,实物部门往往在改变资产使用或存在状态时,不能及时将信息传递至财务,造成财务未能及时反映其财务状况。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电子产品、软件产品在市场上的更新换代较快,使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其经济价值一落千丈,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产生了固定资产的减值,目前在高校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却未充分披露,信息可能严重失真。

2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2.1固定资产信息共享,便于管理与控制

信息化环境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将传统的静态管理转化为动态管理,体现实时化的信息交流,交互式的工作模式的应用,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加人性化。以往固定资产传统的管理是人工账册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变动情况缺乏信息交流,是一种单向的静态的管理模式。而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互联网传输的优势,数据库强大的数据处理平台,固定资产信息一旦录入系统,即可实时控制,事中监督,实现资源共享,尤其对上级主管部门,此模式更能体现其优越性该模式分工严密,由专门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领导、统筹分配,二级部门即归口管理部门分块管理,三级部门即使用部门分散管理,具体实物管理落实到具体人员,层层把关,从采购验收到计价调拨、报废,每一个环节均落实责任人,透明公开地记录在资产信息系统上,从而建立一种有效监督的约束机制,避免了主观因素的人为操控和管理上的推诿现象。

2.2保证了固定资产数据具有完整性、唯一性、规范性、科学性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数据信息是数据库技术支持的,格式统一,字段定义统一,标准统一。当管理员在初始录入固定资产信息时,必须遵循系统流程的严格要求输入规范化的信息记录,系统即自动科学地分类整理,产生唯一的数据条形码编号,有条不紊地记载和完整保存着所有固定资产的信息,大大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有效地避免数据的重复、丢失和缺失,减轻工作人员的审核工作负担,为财务部门会计核算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做出切实的保障。信息化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了手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信息孤岛、数据多样性、信息沟通慢等问题,实现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财务管理真正的统一,最终达到强化管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办公效率的目的。通过流程化、效益化、信息化的资产管理思路,保证了固定资产数据具有完整性、唯一性、规范性、科学性。

3信息化环境下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3.1创建并维护完整的固定资产主数据

信息化环境下,利用固定资产系统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全程管理,首先必须建立中小学的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应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首先必须按资产类别和使用部门建立了资产类别编码和部门设置编码,并给每一个实物资产都建立一个资产编号,这个资产编号是唯一的,从资产构建开始到最后的报废,会伴随着该项资产经济全寿命周期。将设置好的编码和固定资产的相关数据录入到固定资产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录入的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应包括固定资产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量单位、所在地点、用途、技术状态(设备运行情况)、资产类别、主要技术参数、使用单位、产权归属、制造商、使用年限、原值、折旧方式、折旧码等。录入完成基础数据后,资产管理人员还应根据实时资产变动情况对其数据进行实时的维护,以便可以随时查询全部资产主数据。资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固定资产数据查询的关键字,查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资产的各种详细信息,如资产所处的位置、资产的状态、资产变动的情况、资产的运行情况等各种关联信息,了解其设备运行状态是完好运行还是带病运行,待修、封存、闲置、备用、待报废状态,还可以对其使用效率进行分析,通过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分析,能够发现闲置资产的数量与分布,进一步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的调剂或调配,为设备管理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提供有效的保障。

3.2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管理的数据自动集成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篇7

摘要:对当前高速公路企业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扼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动态管理网络化管理

1、引言

固定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企业产生效益的源泉,固定资产的结构、状况、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运营与发展。

企业科学管理和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有利于促进企业正确评估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财政部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高速公路系统的企业这些年来普遍非常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并总结出许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经验。但据笔者了解,相对于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完善而言不少高速公路企业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方面还有待加强和改进。

2、目前高速公路企业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高速公路企业没有统一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管理体系,只是由财务部门登记后每年做账务处理,这样就无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实物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情况。此外,部分高速公路企业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工作由多个职能部门展开,各部门岗位职责有交叉,管理手段也不统一,不能对固定资产使用进行统一、有效监督,容易形成管理“真空”。

2.2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大多高速公路企业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有些制度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很好的落实,有些制度因为执行不力,对固定资产受损或损失一般也无法进行责任追究。

2.3管理过程出现的问题

(1)高速公路企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能入账,基建或大中修工程新增设备未及时入账,部分资产由于未能及时办理报废从而影响了资产残值的最大化。

(2)日常管理力度不够。有些高速公路企业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重视不够,“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疏于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管理,导致部分固定资产来源不清,去向不明。加上目前有的高速公路企业尚没有进行正式的营运管理时期,缺乏定期清查核对机制,不能及时发现“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情况,造成有的固定资产账物不符。

3、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对策

3.1对管理工作加大投入。随着高速公路企业的壮大与发展,资产数量和价值日益增加,其管理工作任务也逐渐繁重,但部分高速公路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人、财、物投入没有随之增加,与其工作量不相符。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往往还有其他工作要做,无法投入固定资产这项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上去。另外有些高速公路企业虽然采用了计算机管理,但功能单一,以统计为主无法实现业务流程管理,因其没有网络化,相关部门和单位也难以参与和衔接管理,这种封闭单一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要实现网络化管理,加大投入势在必行。

3.2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制度建设包括完善和健全采购公开招标制度、购入资产验收制度、资产登记制度、资产保管制度、资产的维修、报损、报废制度,资产出租转让制度,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同时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3.3组织学习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水平的关键。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义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4改进管理手段,推行网络管理。运用专业的信息化软件科学的管理高速公路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管理工作更趋规范化,采用条形码等手段建立实物资产“户口本”,为每项实物资产建立资产管理卡片,不仅记录实物资产名称、编号、类别、规格、型号等信息,还记录保管人变更、维修保养、出借归还等重大资产事项,以便于对各种资产进行监督,防止浪费。这样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实现了资产信息共享,变资产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3.5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实现资产动态管理。为彻底扭转部分高速公路企业以财务账代替固定资产实物账、“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要在建立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和实物卡片的基础上按土地、房屋及建筑物、路产、运输设备、机器设备(即公路机电设备)、其他等固定资产分门别类建立实物管理台账,做到总账与明细账相符,明细账与固定资产卡片相符,固定资产卡片与实物相符,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监管。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目标和理念是管理行为必须与企业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优化配置,确保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实现生产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的优化组合。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篇8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类别与核算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类别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大体上可以将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高校固定资产来源渠道较多,但不管其形成的形式如何,都应当纳入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如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预算拨款购置、预算外资金购置、社会捐赠、上级部门调入及用其他方式形成的固定资产。

(二)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

高校资产核算的目的,一是便于学校领导及国有资产相关管部门及时了解高校资产的真实价值;二是便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正确核算教育成本,进一步提高高校资产使用效益;三是为了客观反映高校资产的占用形式及结构,便于相关管理部门强化管理重点。因此,固定资产核算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

二、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对高校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而很大一部分资产都是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固定资产规模越来越大,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着若干有碍整个高校管理与发展的问题,如权责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理念落后、账实不符,以及使用效率不高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

(一)管理体制没理顺,管理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学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一直没有理顺,存在着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导致职能交叉、分工不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谁都负责,谁都不负责”。由于管理中的这些漏洞,“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成了学校固定资产账务管理中又一严重问题,导致家底不清,账实不符。同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系统管理水平低下。因而,各个环节、部门都不同程度存在财产损失浪费现象,而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来正确、规范“如何管”的问题。

(二)资产利用效率低,清查管理工作不及时

高校的固定资产因其开展业务的差异性质而导致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缺少完善的评价制度,更没有相关有效合理的奖惩激励制度,因此资产利用效率低,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学校内部各部门,资源共享的意识并没有真正完好地落实到具体行动过程中,结果导致资产的多次重购。同时,对于固定资产,清查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到实时到位的落实。譬如,固定资产的报废、有偿调出、捐赠必须严格履行报批手续,但是许多学校固定资产报废随意性很大,科室、部门或个人报废时根本没有履行必要的报批程序,会出现一些价值大而远未达到使用年限的设备提前报废,造成极大的损失。另外,许多学校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没有正常开展,年末不按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全面盘点。即便有盘点,也是流于形式。对于清查结果,财务部门未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与入账。

(三)核算不规范,资产及其效益反映不真实

首先,会计预算管理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粗放。其次,已投入使用的资产不及时结转或不完全结转固定资产,在“在建工程”和“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究其原因,一是部分项目没有经过批准,没有项目建设计划,手续不健全,无法结转资产入账;二是项目建设过程中超计划、超预算,致使部分资产不能入账;三是由于核算不规范,部分费用没有进行合理的摊销,形成挂账。最后,资产出租出借收入不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在其下属企业和后勤管理部门核算,这是高校目前国有资产使用中比较普遍的问题。长期以来,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已形成功能齐全的“小社会”,后勤机构庞大。

三、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为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其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便能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针对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出以下对策。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资产管理意识

学校管理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增强广大教职员工主动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自觉性。

(二)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有效的管理,必须要靠流程制度来管理。学校要想管理好国有资产,就必须有一套科学性强、体系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将制度落实到位,也就是说要责任到具体岗位人。学校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校长、分管校长、国有资产管理专门机构、各科室负责人和国有资产专兼职管理员等若干层级的责任制。一级管理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学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一系列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相关的财经法规,制定出切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做到科学、合理、有效,既有总的管理要求,又有分类管理的细则。一般说来,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国有资产购置和验收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统计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

(三)改变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提高全程动态管理

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学校固定资产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建立定期分析,促进学校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同时,改变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提高全程动态管理。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各自履行好职责,把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工作的总目标,利用最新固定资产软件对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科学化管理。这样,各部门间统计数据、统计报表“资源共享”,核对极其方便,统计结果准确性增强,大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更全面详细地反映资产信息。这种全程动态管理方式,除了需要注重系统安全性外,还需要工作人员整体高水准的业务素质。

(四)建立固定资产电子档案

建立详细的固定资产电子档案便于相关人员随时了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状况,使管理和监督工作进一步深化。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篇9

关键词:军队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完善措施

严谨科学的固定资产界定是完善军队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制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基础条件。假若没有对军队的同定资产实施严禁科学地界定,尤其是系统性地划分,那么我们就不能依据会计科目与和账户对其进行登记与核算。尽管曾经下发过关于财务会计法规的条文,尽管条文中的的指示和规范比较具体,但是综合看来仍然是属于指导性的文件,而非关于军队固定资产界定和管理的标准。

因此,总体看来,我军当前实行的军队固定资产界定问题依然比较模糊,军队的的某些资产能否属于固定资产的范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参照我军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军队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项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1-2]。由此可以看出,关于军队固定资产的界定与确认,尤其是固定资产金额的确定方面就仍然比较模糊,缺乏可操作性,这直接导致我军各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认识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鉴于此,完善军队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构建科学严谨的军队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

构建严谨科学的固定资产界定标准是完善军队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制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制度保证。依据现有的军队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尽管概括了军队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以及固定资产的特征,但是其金额金额依然不是非常明确,导致会计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过程有比较大的制度空间。举例来说,某些价值较低的军队资产(例如办公桌椅、电话等)在有些单位为按照军队的固定资产进行统计,而某些单位却纳入了固定资产核算的范围之内。所以,一定要构建科学严谨、清晰明确的固定资产界定制度。

笔者建议根据建制单位或者级别大小来确定固定资产的金额,确定之后便必须执行。具体说来就是,当确认军队固定资产的时候,第一,确认固定资产产权主体,假若确定是属于集团军的固定资产,则根据集团军的级别进行价值确认;假若确认是师团的资产,则根据师团的级别进行价值确认。在进行资产使用年限以及资产价值的确定过程中,建制和级别越高,则标准相应地适度增加;反之,则标准相应地适度降低。例如,某些价值较低的军队资产(例如办公桌椅、电话等)在师团单位为按照军队的固定资产进行统计,而集团军单位则不纳入了固定资产核算的范围之内。

二、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核算责任制

要把军队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管理分配到各个部门,落实到个人。仓库保管人员以及各个单位资产负责责任人,一定要做好固定资产的保管登记工作,实现固定资产的一物一卡制度,把人和物管理结合起来。领用和增加的固定资产一定要做好登记造册,负责人必须在上面签字盖章。在人员变动时,要做好移交工作,并在固定资产记录上做好移交时间、变动原因等注明,为军队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提供最原始凭证。对于军队固定资产的核资清查必须成立专门小组,由各个业务部门选派人员组成,填写固定资产盘存表与实账对照表,并有负责人签字,实现“定人定位、专人专户、责任到人,分户管理”,为固定资产的核算清理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三、动态监控军队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实现对军队固定资产准确、及时、有效、全面的动态监控是完善军队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监控,笔者首先建议严格执行资产登记与核销制度,与此同时,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借此来进一步解决一下问题:第一,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必须经过资产管理人员与事业部门的相关管理人员分别登记挂账之后才可以办理经费报销;第二,核算账务上的固定资产时,应该监控资产的使用寿命,以此为更新、报废资产提供了相关依据,财务、事业部门共同组织评估的资产报废、报损,经共同批准后才能够依照程序报批;第三,上级调拨、奖励或者外部捐赠而增加的固定资产,事业部门的相关管理人员出具资产增加报告单之后应该到财务部门登记挂账。

落实以上方法之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军队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动态监控以及跟踪核算,实现军队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全数额、全方位的动态监管,是完善军队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环节。

四、配备综合素质较高会计核算人员

尽管体制存在诸多的组,但是制度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在不改变现有体制的前提下,尽量在财务机构选配综合素质较高会计核算人员,用来暂缓因为当前财务人员编制降低导致的对军队固定资产管理乏力的状态。同时,高度重视对会计核算人员的后续培养问题,以期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与综合素质,在最大程度上适应军队固定资产不断扩大的现实,同时降低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固定资产流失问题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孟王庆哲.军队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J].科教创新,2010,(2):23-25

[2]张友军,张伟,谭新建.军队固定资产管理新探[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9):36-39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篇10

关键词: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建议

科研单位固定资产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科研单位固定资产总量及其占总资产的份额越来越大。由于管理粗放,固定资产家底不清、重复购置、低效运转、账实不符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如何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控制总量,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对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资产底数不清

家底不清、资产不实是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单位财务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固定资产的存量情况。有的单位基建项目完工多年,交付使用资产已处于报废状态,竣工财务决算却迟迟未办理,资产长期不入账或估价入账,资产管理出现“真空地带”,国有资产存在潜在的流失风险;有的单位实物资产处置后不及时销账,已毁损报废资产长期挂账,账面资产“水分”过大;有的单位不按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核对、定期盘点,出现财务账和资产账、资产账和实物账“两张皮”现象,账账、账实不符,资产的盘亏、毁损以及有效资产的存量底数不清。

(二)使用效率不高

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较多,除了基本建设项目、修缮购置项目投资形成固定资产以外,科研项目以及部分财政专项可以购置相关固定资产。目前,我国基建等项目资金实行归口管理,预算统筹协调机制以及固定资产存量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完善,预算安排与资产存量不能有效衔接,资产占有使用考核机制不完善,造成固定资产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科研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从方便单位内部科研单元(课题组、研究室或创新团队)工作考虑,科研平台越多越好,固定资产多多益善。固定资产共用共享率低、内部使用效率不高,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比较普遍。

(三)管理基础薄弱

一是不少科研单位未单独设立资产管理机构,也未配备专职的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职责不明,管理界限不清,管理工作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二是许多兼职资产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资产管理工作,导致日常管理粗放,管理水平不高。三是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形同虚设,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脱节,资产从配置、使用到处置缺乏过程监督,重复购置、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问题比较突出。

二、原因分析

(一)管理意识不强

不少科研单位的主要领导由科学家或科研骨干担任,管理和科研“双肩挑”,重科研轻管理、重钱轻物、重购轻用的思想比较普遍,对固定资产的“入口”(资产配置)、日常管理到“出口”(资产处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估计不足。导致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专兼职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责任意识弱化,管理水平不高。

(二)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科研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缺乏科学论证和审批程序,加之资产底数不清等原因,预算安排与资产存量衔接不够,采购验收以及共享共用、绩效考评等使用监督机制不完善,致使固定资产重复购置比较普遍,资产低效运转、闲置浪费等问题突出。

(三)监督检查不到位

日常管理中,科研单位很少定期组织(自行开展或者委托中介机构)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检查评价资产配置标准是否合理,购置程序是否规范,使用保管责任是否落实,资产盘点是否定期进行等等,制度缺陷和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很难及时发现并得以及时纠正。此外,上级主管单位的各类监督活动中,检点通常侧重于财务管理,更多关注的是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是否规范,对于资产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的实际家底、使用效率等方面的专项监管力度不够。

三、加强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意识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有利于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和保障能力,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基础和前提。科研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应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通过健全机构,细化分工,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单位法人、分管领导、职能机构负责人以及购置、保管、使用、处置等相关环节责任。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与班子任期考核、管理人员年终考评相结合,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通过开展分类业务培训,促进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重点加强对固定资产政策法规、管理流程的培训以及固定资产配置、审批、采购、验收、信息化管理等关键环节的专题辅导;对于资产使用人员,侧重于专业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维护保养以及如何延长使用寿命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二)完善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1.完善配置标准体系,盘活存量资产,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衔接。一是从国家层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按照通用资产和专用资产分类制定符合科研单位特点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明确各类固定资产的配置数量、价格上限和使用寿命,为预算编制和新增资产配置提供依据。二是从单位层面优化资产配置。下大力气摸清家底,并严格执行配置标准,严把资产“入口关”。结合资产存量情况,本着厉行节约原则,编制新增资产预算,促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三是强化内部统筹调控。建立长期闲置或低效运转资产在单位或者系统内部调剂机制,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促进资产高效利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探索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加强实物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完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积极探索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认真梳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将内部控制要求嵌入信息系统管理模块,对重复购置、财务账和资产账未定期核对、实物资产未定期盘点等问题或关键事项设置预警提醒,倒逼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范运行,确保资产配置依据充分,存量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补充采集固定资产图像、技术参数、使用状态等基础数据,使固定资产身份信息更完整、更精准,为共享存量资产信息、盘点实物资产奠定基础。增加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用户终端,进一步强化使用人管理责任,由使用责任人定期录入盘点信息、资产使用及其状态信息,动态跟踪固定资产的实物状况、使用状态,全面掌握资产使用环节的各类数据,为资产合理配置、维护保养和报废处置提供依据。3.建立共用共享机制,强化绩效评价,促进资产高效利用。对于科研单位存量资产,通过建立使用奖励机制,推动共用共享,促进资产高效利用。特别是大型科研设备,结合其购置成本高、运行维护费高、使用不均衡以及需要专人管理等特点,探索按地域建立共用共享基地,实行集中管理,强化绩效评价,推动共用共享与运行费配套,构建长效运行机制,避免资产重复购置、盲目购置造成的闲置浪费。

(三)强化监督,降低管理风险

科研单位固定资产增速快、规模大,从配置到处置管理链条长,风险点多,管理难度大。一是要扎紧制度篱笆,强化内部控制和约束,将日常监督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及时发现并堵塞管理漏洞。二是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重点关注资产配置是否合理,审批是否规范,购置、验收、领用、登记等环节是否符合内控的要求,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处置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处置收益是否按规定处理,是否定期盘点,账实是否相符。三是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价监督,重点是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及落实情况,资产管理全过程流程是否规范,账账、账实是否相符,是否达到绩效目标,认真整改存在问题,推动科研单位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京凯.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财务与会计.201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