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金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十篇金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十篇

金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11:17

金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篇1

企业资产一般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发展支持的设备、环境、仪器、办公场所等支持企业正常运作的硬件设施和规范设备,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在运作中借助银行、客户、金融机构进行的资产合作和企业实际运作中创造的具有生产价值的商品等。固定资产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流动资产是工资发展的保证。加强对企业资产制度的管理,必须深入彻底和加强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管理。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证企业运作所必需的硬件设施的安全有序,支持企业运作的健康发展,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必须对硬件的使用流程、维护流程、报废流程、检验流程以及创新流程都进行全面的规定强化,并保证制度合理。

(二)对固定资产的购入流程进行详细跟踪到位

在固定资产购入过程中,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控,保证固定资产在购入过程中细节入账,有领导签批,会计统计,财务收账,工程认领环节的记录,并能够对整个记录进行追踪,在固定资产分批使用之前,要保证每一个资产有编号,能统计,争取入系统,由系统对其使用寿命和使用年限进行设计规划,对整个固定资产使用流程进行检测。

(三)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进行管理

固定资产在日常的使用中须有专人负责,对固定资产的借出、使用受损状况进行监督,产品跨区域借出时需有专门负责人进行跟踪,须有使用人签字确认,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须有专人负责,不允许未经同意非专业人士破坏或者损伤工具,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损失。资产使用损伤维修情况需经过财务部门签批,财务方面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记录管控。

(四)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管理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维修、保养,保养时需按照产品编号对整个固定资产进行跟踪,确保每一个固定资产到位,保养完毕后,有专门负责人按照产品编号将固定资产返回到使用方,如果在保养过程中发现固定资产编号受损,应该及时通过系统补全,避免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流失。固定资产需要外发维修的情况,应该有领导签批、财务跟踪,保证资产不丢失,使用完毕后能原样返还。

(五)固定资产的报废流程

固定资产达到使用寿命后,应该及时安排报废,企业应该设定单独的负责报废的部门,对固定资产报废进行监收,资产报废需经过财务和技术部门签批认可,确保资产已经达到使用寿命,无法再为企业服务,对于没有到达使用寿命但无法正常服务的产品,应该有报废部门进行二手处理,为企业挽回损失,申请报废需要补充资源的情况,应该在产品报废处理结束后由领导签批,划给财务会计部门,对后续流程进行跟踪。

(六)固定资产的点检和创新

固定资产进行点检,是保证固定资产不丢失,不损坏的有效办法,能够及时更新固定资产使用方式,对损伤的资产进行更新维护,恢复其使用,应该给予改善方适当奖励,产品点检工作应该由专门部门全面负责,要确保点检内容所有产品到位,产品规格准确,产品能够继续使用并能持续为企业服务。

(七)完善流动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制度,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资产借贷,资金回流、政府税务等问题进行及时监督,保证企业在这方面的最大利益,能够为企业创立很多无形资产。

(八)完善担保体系,扩大融资担保路径

按照市场发展需求,完善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根据企业特点,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模式的信用评级体系,明确信用担保机构的职责、收费标准、行为规范、业务范围等,确保企业良好的投资环境,化解出资方的顾虑,降低贷款风险,保证企业担保制度的有效作用,并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绩效考核,促进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健康发展。

(九)跟随市场走向,调整走资环境

根据政府对企业发展所进行的法律、政策的调控,提高自身融资需求,扩大融资产品规模,改进信贷审批制度,优化信贷审批环节,试用和推广企业金融产品,加强资金流通速度,为企业融资不断创造机会。把握多方位的融资渠道,根据国家实际发展模式转变,适时调整企业金融产品,跟随商业银行调整步伐,争取吸引融资机会,扩大融资规模,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供应,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十)理性把握企业资金运行,掌握核心资金稳定

及时回流企业核心资金,把握企业资金运行比例,保证企业运营内需保证。企业内部存在的资金链能够保证企业日常运行稳定,是企业应对危机,处理内部矛盾的工具,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和平时的发展需求中,为扩大融资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有时候需要将企业稳定资金进行投入,来博得企业的短暂快速发展,适当时机,缩减外流金额,回收稳定资金,把握整体平稳,能够让企业拥有应对危机,处理挫折的能力。

(十一)理性分配资金去向,化解刚性需求矛盾

工人的工资,设备的维护,这些是资金分配中的刚性需求,是资产流动中所必须要顾及的稳定资金。银行把握固定资金走向,规律性的把握一定的稳定资金定期回流,保证企业刚性消费需求。企业融资模式和投资环境的改变,随时随刻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大局和流动资金的稳定,财务部门应该对其特殊局面提前处理好应对策略,保证稳定局面不失衡,刚性需求不落空。应对企业突发需求,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争取资金回流,外发投资应该有一定可以及时回流的资本作为支撑,处理特殊融资变更时,要及时预留资金缺口,优势时往前推进,劣势时及时收拢,松弛有道,保证平衡。

二、结语

金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篇2

关键词:两法一指引;企业集团;监管当局

中图分类号:F830献标识码:a章编号:1003-9031(2010)12-0051-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12.13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未平,为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贷款实行全流程风险控制,强化对贷款资金支付的管理,保障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连续出台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以下简称“两法一指引”)[1]。“两法一指引”的和实施是对我国银行业信贷资金支付管理的一场重要变革,而企业集团作为信贷资金的最大客户群,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那么采取何种措施以减小这种不利影响自然成为企业集团所关注的重点。

一、企业集团的特点

企业集团是多个法人企业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通过资产等联系纽带,以实力雄厚的企业为核心组建的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及多种经济功能的大型法人企业联合体,其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组织形式为多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它们在产权关系、契约等力量的作用下联结成为一个企业集团。

二是组织结构具有多层次、立体型的特点。企业集团多是通过兼并、控股、参股、联营等方式形成的。企业集团是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从这个角度上说,企业集团的多层次结构表现为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等一系列的多层次结构,企业集团少的有二、三层,多的则达六、七层,从而形成立体型的企业网络。

三是以资本联结纽带为主,多种联结纽带并存。资本纽带使各成员单位间建立起最为持久稳固的关系,同时也是其它联结关系的基础。在资本纽带的基础上相互建立起人事纽带、技术纽带、信息纽带以及文化纽带等多种联结纽带,使各企业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是采取多元化经营。企业集团形成的动因之一就是为了抵御日益增加的市场风险,提高竞争能力,获得更多的市场营销机会。因此,企业集团在其形成过程中成为具有生产、流通、科研开发、多角化经营和国际化经营等多功能的综合体,目前世界各国企业集团大多采用相关多元化经营。

五是产业与金融相结合。企业集团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许多企业集团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核心,还有许多企业集团资金融通的需要,经批准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就是产业与金融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产业与金融相结合是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2]。

二、“两法一指引”的推出和实施

1.两法一指引”的和实施。银监会分别于2009年7月18日和7月23日下发了《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随后又于7月30日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10年2月20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宣布,《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至此,包括此前已经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在内,标志着统称为贷款新规的“两法一指引”开始进入全权实施阶段。

2.与原有制度的对比。“两法一指引”前正式实施的贷款类管理制度主要有三个,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的《贷款通则》①,以及银监会2008年的《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和2007年的《银团贷款业务指引》。《贷款通则》出台后,各行都根据其规定,制订了相应的贷款管理办法。本文比较中国建设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国工商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对两家银行的规定与本次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进行了对比,主要的不同点有以下两点。

一是账户管理。“两法一指引”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贷款人应在合同中与借款人约定对借款人相关账户实施监控,必要时可约定专门的贷款发放账户和还款准备金账户”;第二十三条规定“合同约定专门贷款发放账户的,贷款发放和支付应通过该账户办理”。建设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规定“借款合同生效后,借款人即可办理贷款开户手续,并按借款合同约定的用款计划,一次或多次将贷款转入在建设银行开立的专用存款账户,在此账户中支用贷款。”[3]工商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对开立专用存款账户没有特别要求,且从实际情况来看,建设银行各分支机构在操作中也未非常严格执行专用存款账户的管理规定[4]。

二是受托支付管理。“两法一指引”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受托支付管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资金支付,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中规定“贷款人应当按照《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贷款发放与支付的有关规定,对贷款资金的支付实施管理和控制,必要时可以与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中约定专门的贷款发放账户”,其实质就是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资金支付,也要求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具备所列条件之一的贷款资金必须采取贷款人受托支付②。而类似规定在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办法中未作具体要求,两家银行的办法中对贷款用途也仅规定了一些原则性的条款。如建设银行规定“不得将建设银行固定资产贷款作为资本金、股本金和自筹资金使用”;工商银行规定“借款人应按项目工程进度和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

三、“两法一指引”对企业集团的影响

企业集团具有与单个企业显著不同的特点,“两法一指引”的和实施将对其带来不同于一般单个企业的影响。

1.放慢企业集团扩张速度。企业集团新建、扩建项目贷款大部分符合《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中规定的项目融资,即企业集团大部分新建、改扩建项目贷款需要遵循《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的规定。而这与大部分企业集团近年来以较少资本金撬动大量银行贷款进行新建、改扩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资产负债率较高的现状不符,如严格执行新规定,就需要项目资本金按时到位,相应的可能放缓集团公司的扩张速度。

2.增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费用。“两法一指引”正式实施后,从短期和单笔贷款来看,因按需提取可能会起到部分节约财务费用的作用,但其严格的专款专用要求将迫使各单位申请更多的贷款资金,降低资金流转效率;从长期来看,会增加各家单位的财务费用。

3.造成一定的融资困难。“两法一指引”中要求贷款人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来源才能取得贷款,因此,各家单位“借新还旧”类的流动资金贷款将更加困难;对于一些未核准项目来说,取得项目搭桥贷款也将变得比较困难。特别是在融资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企业集团取得贷款将更加困难。

4.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加大。“两法一指引”实施后,对于缺乏流动资金的企业集团来说,如各家单位不能及时将款项支付到收款方,可能造成资金链条的断裂,直接影响生产经营活动。

5.削弱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力度。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和银监会近年来要求中央企业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的精神相违背。国资委要求强化中央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鼓励成立财务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承担着“归集内部资金、服务集团发展”的功能定位,其运营资金均来自集团内成员单位。“两法一指引”实施后,一旦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广泛应用,企业包括融资资金在内的所有资金就将分散在各银行回笼、周转,大大削弱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力度。

5.预算管理需更精准。“两法一指引”中提出的按需提取的原则以及必须向贷款行提供相应单据才能支付的要求,与原有的贷款资金一次性提取相比,对各单位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也要求企业集团的预算管理要更上一台阶。

四、企业集团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1.整合企业集团现有的内部资源。企业集团应对企业集团内部的单位、账户、资金进行彻底稽查,整理现存的网络外账户和资金,将原有分散的账户和资金尽可能的进行整合。此外应建立账户管理和资金集中的长效机制,对新账户的开立、贷款资金的发放建立严格的报告制度,遇有新的贷款账户开立,优先考虑由企业集团所属财务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或者组织银团贷款。

2.统一企业集团融资管理。《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第十九条规定“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同一项目融资的,原则上应当采用银团贷款方式。”企业集团应统一整个集团一定量贷款额以上的融资安排,在增加与银行谈判筹码的基础上,争取成为银团贷款的牵头行和行,即将集团公司融资管理权统一上收,成员单位所有的融资需求由特定的融资管理部门统一调配,每一份贷款合同的签订均需经过审批,在合同条款里争取对成员单位和集团公司整体有利的条件。

3.加快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企业集团应积极探讨通过内部财务公司作为银团贷款行的可行性,并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公司作为第一行,自主选择商业银行作为辅助行,共同完成贷款支付、监管。通过信息化建设,财务公司实现部分承担银行原有的贷款贷后管理职能的目标,也减少监管当局对贷款资金由财务公司上收后可能流向不明的担忧。

4.拓展多种融资渠道。企业集团一方面应从融资来源上下功夫,考虑除银行借款外的其他融资,如公司上市、发行信托计划等;另一方面应深挖负债融资潜力,争取长期、稳定的融资来源。

5.做好筹融资预算。企业集团应着手进行筹融资规划,尤其是新建项目,必须提前做好与项目进度相应的筹融资计划,安排好提款进度,保证项目不因贷款资金未及时到位而影响进度。

6.与各家银行总行沟通协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均规定“贷款人应依照本办法制定固定资产贷款管理细则及操作规程”,“贷款人应依据本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及操作规程。”因此大型企业集团应积极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总行就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事宜进行沟通,及早获得银行方面的信息以便找出应对措施。

7.争取监管当局的理解。企业集团应积极向监管当局和国资委呼吁考虑企业集团整体的生存发展,正确理解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和意义,不要将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简单等同于贷款资金挪用,积极争取监管当局同意由企业集团下属财务公司协助贷款行进行贷款资金的监控,财务公司在其中担任“监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R].2009.

[2]龚庆.根据三办法一指引完善贷款管理[J].中国农村金融,2010(6):75.

金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篇3

1、涉及面广。首先就企业内部而言,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资金不发生联系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其次,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涉及到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融资、投资以及收益分配的过程中与各种利益主体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包括:企业与其股东之间,企业与其债权人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企业与其客户之间,企业与其内部职工之间等等。

2、综合性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管理是一个由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诚然,其它管理都是从某一个方面并大多采用实物计量的方法。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某一个部分实施组织、协调、控制。所产生的管理效果只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局部起到制约作用,不可能对整个企业的营运实施管理。财务管理则不嗣,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这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正因为是价值管理,所以财务管理通过资金的收付及流动的价值形态,可以及时全面地反映商品物资运行状况。并可以通过价值管理形态进行商品管理。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渗透在全部经营活动之中,涉及生产、供应、销售每个环节和人、财、物各个要素,所以抓企业内部管理以财务管理为突破口,通过价值管理来协调、促进、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灵敏度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是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投入资本实现保值增值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所决定的。因为,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能蹦收抵支、到期偿债。企业要发展.必须扩大收入。收入增加意味着人、炯、物相应增加,都将以资金流动的形式在企业财务上得到全面的反映,并对财务指标的完成发生重大影响。因此,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管理的中心。抓好财务管理就是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牛鼻子,管理也就落到了实处。

4、财务管理是一种法制管理。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要依据国家的经济法规、财经政策,尤其要遵循《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及部门财务管理法规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地进行。

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

1、资金筹集和管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行了多层次、多渠道集资办电的政策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这些措施对壬新建电厂和电力设施、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更新、电力企业的生产和建设、多种经营产业都带来了极强的推动力。也提出了开发资金、生产经营资金的筹措与管理的重要课题。

1.1筹资渠道和方式。电力企业的筹资管理.赢按照电力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准确预测资金需要量,坚持合理运用筹资方式,讲求经济效益,熟悉并通晓国际、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制度程序,严格执行各类合同条款。电力企业的筹资渠道有:国家拨给、银行借入、企业内部形成、社会集资、利用外资等。还可采用企业债券、股票、商业信用等。

1.2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也是电力企业筹资管理的主要内容。由于电力行业的绝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有同时具有资金密集性、设备性特点,在短期金融市场上,必须加强票据的承兑、贴现、再贴现和银行同业拆借等业务的管理。

1.3筹资决策。筹资决策是筹资管理的核心内容,应注意方法和内容的配套。此外,还要考虑筹资结构的选择和还款方式的选择。不同的资金来源有不同的资金成本.筹资结构的最优组合才能始终资金成本率最低。对于不同的还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利息支出,子哟啊进行不同还款方式的测算,就能选择出最低利息支出的还款方式。

1.4流动资金管理

1.4.1电力企业流动资产的构成。电力企业流动资产由现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构成。

1.4.2流动资金的特点。流动资金具有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形态多样化、其占用数量的波动性等特点。

1.4.3流动资金的管理内容。流动资金的管理内容有现金的管理、货币资金及有价证券的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存货管理。

1.5固定资产管理。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由于种类繁多、规格不一、金额大、较为分散的特点.如果不加强管理,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固定资产管理要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归口管理与分配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做到谁使用,谁维护,谁保管。对设备管理要逐级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定期检查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卡物相符情况。

1.5.1固定资产的基本特征。固定资产的基本特征有:使用年限长、单位价值大、价值转移与实物更新是分离的、周转时间长。

1.5.2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内容。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内容有:固定资产需要量的核定、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加强资本支出预算、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建立固定资产的日常控制和管理体系。

2、成本管理。

电力产品成本概念及构成电力成本是指电力企业中发电、供电、输电变电等环节发生的全部劳动消耗.也就是说为了生存和销售一定数量的电能而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它包括发电成本、供电成本和售电成本。电力企业由于电热产品的特殊性如单一性,电力、热力产品成本项目一般划分为燃料、购人电力费、税费、材料、工资及福利费、折旧、修理费用和其他费用等,而供电局的成本项目中不包括燃料和水费。

2.1成本管理的原则

成本管理的原则有:经济性原则、责权结合原则、全面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例外管理原则。.2.2电力成本管理的的特点2.2.1成本计算对象单一。

2.2.2成本计算按生产经营不同环节分别进行。

2.2.3电力成本的高低不完全取决于生产者,而且受到用户用电条件的影响。

2.2.4电力成本的购成按要素与生产费用要素是不一致的。

3、销售收入与利润管理

3.1基本概念

3.1.1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它由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销售收入组成。

3.1.2利润是指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

3.1.3电力企业营遂收入构成。主要包括:售电收入、售热收入、修造产品销售收入,修造企业对外承担的修理、试验等工业性劳务收入、非公也行劳务收入、其他销售收入等。

3.2销售管理

3.2.1电力企业销售收入的原则:政策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盈利性原则。

3.2.2收入管理的基本要求:编制和执行电力企业的营业收入计划、加强对营业收入的日常管理。

3.2.3电力企业收入管理的内容。电力企业产品特点是产、供、销瞬时完成,没有中间产品,而且产品不能储存。电力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电力企业收入管理的复杂性。电力企业收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电价及电力销售收入管理、热力销售收入管理,即售热收入的管理、修造产品销售收入管理、其他销售收入管理。其中其他销售收入包括材料及燃料转让收入、技术转让收入、治理三废产品销售收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收入和其他工业性劳务收入。

3.3利润及分配管理

3.3.1利润分配管理的内容。企业实习的利润总额,要按一定的原则进行分配。利润分配应兼顾国家、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具体有: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缴纳所得税、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

3.3.2电力企业增加利润的途径安全多发点多供电是增加销售收入.进而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降低产品成本,以增加企业利润;加强销售管理,搞好电费的回收工作:减少流动资金占有量,节约流动资金借款利息,严格控制营业外支出,增加营业外收入,都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

金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篇4

发电企业融资途径分为内部融资、外部融资和租赁融资,现对三种方式进行比较,以期探讨化解当前发电企业发展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所谓内部融资,是依靠企业内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的新增资金需求。内部融资的两种基本方式就是留存的税后利润和计提折旧所形成的资金。由于电力企业的连年亏损,这种方式难以有效解决发电企业的资金需求。外部融资主要渠道是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但由于目前发电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经营效益的下降,让银行出现惜贷的现象。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电源投资建设也不断增长.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资本市场门槛较高,大部分发电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来满足资金需求。火电企业在经营困难时期和新电源项目建设等情况下,银行可能会由于发电企业经营困难导致亏损或者资本金不足而不愿意贷款。面对发电企业资金相对不足的局面,发电企业应该采取新的融资模式来融资。

融资租赁是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在发达国家相关行业得到很好的应用。本文尝试通过对融资租赁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我国发电行业的实际情况,探讨出适合我国发电企业的融资租赁模式。解决发电企业面临以上资金不足的问题。

一、融资租赁的基本概念

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一租赁》里将要求,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在租赁开始日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不需转移。符合下列一项或数项标准的,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接受这种选择权。

3.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但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

4.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可使用。我国会计准则对融资租赁的定义和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的定义相类似。本文将采用我国会计准则的定义来展开,所讨论的租赁均指融资租赁而不涉及到经营租赁。

融资租赁常用模式有如下八种:直接租赁、转租赁、回租租赁、委托租赁、杠杆租赁、捆绑式租赁、风险融资租赁和合作租赁。

二、融资租赁模式在发电企业的应用探讨

1.发电企业融资租赁市场空间

(1)存在潜在的出租人

融资租赁公司主要分为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外商投资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内资融资租赁公司三类。随着我国电力行业改革深化以及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一些资金力量比较雄厚、融资能力比较强的大型电力设备生产企业,为了增加设备的销售量,也会逐步进入融资租赁市场从事融资租赁业务,以扩展其市场价值链的深度和广度,逐步成为融资租赁的重要出租人。

(2)存在潜在的承租人

针对火电企业在经营困难时期和新电源项目建设等情况,发电企业会乐于采取融资租赁来融资,解决自身资金相对不足的难题。此外,由于银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较大,银行业信贷呈现周期性,电源投资也受其影响,融资租赁有利于保证电源投资项目建设的稳定性。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财务管理观念加强,发电企业从优化财务结构、税收优惠和现金流管理等角度考虑,会选择融资租赁进行融资,也会逐步成为电源项目融资租赁的潜在承租人。

(3)融资租赁相关法律法规日趋健全

纵观全球融资租赁发展较好的国家,无一例外都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束推动融资租赁发展。为了确保融资租赁业务在我国的开展,国家制定了各项法律、法规。并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2.融资租赁的优势

(1)拓宽资金融资渠道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能否及时筹措所需资金,加快设备的更新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在银行信贷业务中,借款人必须有足够的自有资金,在降低银行风险同时才放贷。如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一般要求自有资金比例达30%~50%,银行进行融资的比率为50%~70%。现代租赁交易的融资,承租人并不需要为租赁标的额外准各一定数量的自有资金,租赁标的价款由出租人自有资金或借入资金支付。从承租人角度看,租赁融资的理论比率可高达100%,在其扩大再生产的当期只需少量投资并且不用直接投资即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这样就能让有限的资金实现生产目标并产生显著的财务杠杆效应。

发电行业资金用途集中在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融资租赁为发电企业电源投资提供新的资金来源渠道。

(2)盘活固定资产

发电企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普遍在60%~80%左右,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资产报酬率,也导致内部融资过程的缓慢。售后回租是融资租赁一种方式,是指承租人将一项自制或外购的资产出售后,又将该项资产从买主租回。通过售后租回交易,资产的原所有者在保留对资产的占有权、使用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将固定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在出售时可获得全部价款的现金。而租金则是分期支付的.从而获得了所需的资金。因此,售后租回在发电企业的应用必然会盘活资产,提高发电企业的资产报酬率。

(3)税收优惠和灵活支付方式

我国对融资租赁采取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发电企业也享受一系列减免税收优惠政策。发电企业可以通过所得税筹划,加快折旧,延迟缴纳所得税,改善发电企业现金流。此外,承租人和出租人根据双方税率差异,采取调整租金方式来分享税收优惠。发电企业前期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般需要运营数年才能盈利。通过融资租赁融资,则可以采取灵活付款方式,如租金逐期支付或延期支付、递增或递减支付等,发电企业可根据自身经营资金流量来制定付款额,减轻发电企业投资前期财务压力。

(4)改善发电企业经营状况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发电企业寻求融资时,融资租赁公司和银行贷款考察的重点不同。银行贷款侧重考察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融资租赁公司则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融资租赁业务实际上体现了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结合,比银行信用具有更强的制约力。承租人在租赁期限内只有设备使用权,而且要定期支付租金,不得不对生产设备的投资方式和使用管理做出最佳选择和优化配置,这在无形中也强化了发电企业的约束机制和动力机制,使发电企业自觉加强企业经营的管理和租赁项目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银行贷款资金不一定会使用在设备购买上,有可能被发电企业投资于非增值资产上,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并增加资金风险。融资租赁的资金只能用于设备的购置和建设,能够确保资金得到有效使用。

(5)回租租赁模式在发电企业的基本分析

回租租赁最大的特点是将固定资产流动起来,适用于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发电行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高,资产流动性差,不利于扩大发电企业的发展归模。通过回租租赁,可以将发电企业的资产流动起来并投资于新的投资项目。由于回租租赁的固定资产是承租人自身购买并且是发电企业赖以创造效益的基础,发电企业违约代价高。回租租赁项目风险低.租赁公司参与的积极性会很高。回租租赁本身并不能解决我国租赁公司资金不足的现状,由于回租租赁项目的效益好,风险低,银行系租赁公司会优先满足这一租赁需求,此外也必将吸引更多的资金加入该租赁模式,因此本文认为回租租赁将是融资租赁在发电企业应用的一种重要的模式。

三、回租租赁在发电企业的应用

1.回租租赁在发电企业的适用性

回租租赁,是指企业将自身拥有的固定资产卖给租赁公司,然后再作为承租企业将所出售的固定资产向租赁公司租回使用,并按期向租赁公司交纳租金。在回租租赁中,固定资产的产权产生转移,但是固定资产使用权和实物并没有转移。回租租赁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融资租赁方式,与普通融资租赁相比,其特点在于它是承租人和出卖人为同一人的特殊融资租赁方式。当企业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或流动资金不足时,可以利用售后回租的融资租赁方式解决所需资金需求。在实现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同时。国外企业一般会结合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回租租赁来为企业获得更大的节税效果。

回租租赁模式的应用有利于解决发电企业以下两种资金需求:

(1)满足扩张性资金需求。发电企业目前仍处于电源项目快速建设期,且发电企业固定资产比率高,通过回租租赁,在合理安排租金支付的前提下,可以筹集扩张性资金,满足新项目的开展,实现了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并且能够盘活固定资产。

(2)满足临时经营性资金需求。发电企业普遍存在高负债率的状况,在当前煤价等原材料价格波动性大,电煤联动机制没有得到很好执行的同时,部分发电企业也出现资本金支付不到位的状况,银行由于发电企业效益不好和资本金不到位而不愿意向银行贷款,导致部分发电企业的后续建设难以进行并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当发电企业面对流动资金不足时,采取回租租赁模式,承租人既可以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又可以继续使用原有设备。租赁到期后,承租人一般以低于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或很低的名义价值来办理产权转移,一般设备在租赁期满后仍归承租人所有,而回租租赁则已为发电企业发展提供及时的资金,避免资金链的断裂。

2.回租租赁在发电企业实际应用的案例

某发电企业2*600mwH基建项目,工程总投资45亿元。该企业火力发电运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邻近煤源、水源,交通便利,一二三期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项目为四期工程,投产即可实现盈利,这样的优质电源项目,基建期核心问题是解决工程资金需求,由于工程总投资较大,除资本金外其余资金如果完全依靠银行贷款,受到银行贷款规模及授信额度的限制。该企业与某财务公司签定了融资租赁合同,将四期工程中的三大主机(锅炉、汽轮机、汽轮发电机)作价10亿元出售给财务公司,然后由该企业将三大主机租回,租期10年,租期届满后,以0元留购价购回。租金按分期需偿还本金和银行基准利率下浮10%的利息支出约定,同时合同约定贷款利率随同期人民贷款利率调整而进行相应调整。该企业采用融资租赁中的售后回租模式,实现融资10亿,成功的完成了工程融资工作。

金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篇5

【关键词】集团企业;子公司;内部融资;融资风险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电力行业是一个资产密集型的产业,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庞大可靠的安全电网作支撑,加大对电网建设、改造,必然要有相应的资金作为保障,资金对企业来说如同身体里的血液,注入新鲜的血液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企业筹集资金是实现扩大再生产的价值载体。因此,如何融资,如何构建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较低的风险获取资金,就成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央行货币政策紧缩及加息的影响,对电力融资结构、融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研究电力企业的多渠道融资方式,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本文以广东电网LD供电局实例为数据支持,针对县级供电企业融资渠道及子公司内部融资、进一步盘活盈余资金,解决子公司融资难、可行性及存在的风险等问题进行论述。根据财政部1997年10月21日《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若干问题的规定》中“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占用要坚持有偿使用原则,资金占用费率不得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规定,企业集团内部有偿使用资金是允许的,采用结算中心进行内部资金融通并不违法。项目权益融资属于创新的融资方式,并没有查找到相关规定,但从融资管理原则上讲是完全符合按需融资、逐级监督及优化债务原则的一种融资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二)子公司融资现状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筹集资金无非有三大目的:企业要扩张、企业要还债以及混合动机(扩张、还债混合在一起的动机)。电网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中央企业,要承担起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电力支撑的社会责任。1999年,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加快对农村电网改造的指示,全省50个县级子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对原属镇一级管辖的农村电网、个人经营电网收归由供电企业统一规划建设,改造消灭无电村,实现了同网同价。对于省委、政府这一重大决策,以LD供电局为例,从1999年至2010年投入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融资达4.59亿元,其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是电费收入,如按投资渠道及资产形成划分,大部分偿付资金来源只能是一般居民住宅电费收入,导致电网投资成本回收期较长。按投资的价值测算,子公司要收回电网投资成本一般需要15―20年以上。正如2010年LD供电局万元固定资产购电量满分值为8.41千千瓦时/万元,而2010年固定资产购电量省内最优值为25.36千千瓦时/万元,相比之下子公司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是很低的。2008―2010年累计配网基建、技改及小型基建资金支出达2.41亿元,这部分的资金来源属于自筹资金。由于LD供电局一直以来都处于亏损状态,维持正常经营的资金只能来源于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非付现成本部分,所以用于电网建设改造的巨大资金缺口80%~90%是通过银行融资解决,借款出现了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借款额度不断增大,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资金紧缺已经成为了老生常谈的问题。在2010年广东电网公司排名的第一梯队的19个县级子公司中11个子公司总资产内部报酬率是负数,由此推断由于历史原因及体制的问题,50个县级子公司中至少有一半以上也处于负利润状况,电网建设资金需要依靠银行融资解决。

就银行借款这种单一的融资方式而言,给子公司带来了沉重的借款成本。例如LD供电局累计近三年利息支出达1829万元,平均每千千瓦时售电量承担36.7元的利息费用,受金融宏观调控加息的影响,企业融资难以按省公司规定贷款利率下浮10%的条件向银行取得贷款。子公司面临到期的流动资金被银行收回后无法办理续贷手续的问题。子公司依靠借款建设的资产逐步划拨到地市局,而这部分资产产生的负债尚未还清,电网建设规模扩大导致了负债增速大于资产增速,子公司逐渐剩下了借债的空壳,试问哪家银行还敢贷款给子公司?扩展子公司融资渠道,为电网企业经营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将是电网企业未来战略发展的重要部分。

二、子公司内部融资可行性及利弊

(一)内部融资可行性分析

对一个企业来讲,资本是经营和发展的一大要素,资本来源于内部资金和外部资金,外部资金是内部资金的补充。与单个企业相比,子公司有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作为核心,在经济上统一调控,在法律上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子公司的融资方式应以企业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综合考虑和权衡,发挥财务集中管理下的集团账户资金活用优势。针对目前融资渠道单一依靠外部资金的现状,相比内部资金具有原始性、自主性、抗风险性和低成本性的特点。从整个集团来看,有留存利润及非付现成本可以支持电网建设。企业内部的折旧累计受《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折旧政策的影响,留存利润的大小则主要受到企业盈利性和成长性的影响,因而影响电网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的主要因素即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要实现内部资金融通,需要借助一定的管理模式。在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融通中常见的有三种管理模式:内部银行、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内部银行应用于中国移动通讯公司、中国电信等单一法人企业集团。南方电网集团采用了结算中心及财务公司的管理模式。由于集团内部关联单位的资金拆借存在着法律风险,目前一般是通过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规避了此项风险,所以利用集团内部资金资源,增加内部融资量是子公司财务融资管理的一大任务。

(二)内部融资的利与弊

1.内部融资的优点

建立内部融资机制,降低子公司资本成本,提升企业集团总价值,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重大的价值:

(1)降低融资成本。融资成本实质是资金使用者为了能够获得资金使用权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在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时,可以签订协议给予资金所有方高于银行存款活期利率,而低于现行银行贷款利率。由于省公司资金结算中心时时监控集团账户变化情况,更加及时准确掌握各子公司、分公司闲置资金,并加以充分利用,从整个集团看,可以降低闲置资金的存量,从子公司角度来减少外部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2)利用借款费用减轻所得税负担。广东电网公司在地市级分公司层面已经开始实行“统还统贷”的融资方式,由于子公司是独立的企业法人,所以没有纳入其执行范围内。国税函[2002]837号文件指出“凡集团公司能够出具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证明文件,其所属企业使用集团公司转贷的金融机构借款支付的利息,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的部分,允许在税前全额扣除。”假设集团内子公司通过南方电网财务公司贷款则也符合上述税法规定。实现相互间融资所产生的利息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3)沉淀资金的有效利用。在广东电网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软约束下,要求资金支出的预算准确率达到95%以上。经营效益好的子公司留存利润及非付现成本大量资金滞留在账户中,实现内部子公司间融资可以盘活这部分闲置资金,也为资金紧缺企业解决了暂时的困难及化解了无法预见的违约风险。

2.内部融资的风险

内部融资机制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

(1)公司的债务违约风险。子公司间内部融资使得债务类融资的债权人由银行转向集团内部,由于同属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如果承担债务的子公司到期不能及时偿还借款本金,那么可能影响债权公司预期计划的实现、可能面临与第三方违约的风险,并且难以对债务公司实施账户查封或等约束,从而危及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机制的顺利运行。

(2)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统一实行“统还统贷”,虽然满足了子公司发展的资金需要,但也意味着承担子公司债务偿还的风险,很可能子公司所产生的违约风险、信用风险也转嫁给了集团公司承担。

纵观全球500强的大企业集团,他们都整合了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源。广东电网公司也可以尝试将50家县级子公司在集团公司管控下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建立内部融资的机制,拓展子公司间内部融资的空间。

三、子公司之间内部融资的两种模式

子公司之间的融资模式可以考虑通过两种模式:一是债务融资;二是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最大的特点是借入资金方要通过到期还本付息方式补偿给借出资金方。同时应该注意子公司之间资金运作必须明确使用用途,规定资金使用时间,所有资金必须有偿使用。

而权益融资不是贷款,不需要偿还,权益投资者成了企业的部分资产所有者,通过利润分配得到投资回报,由于子公司之间都隶属于同一个母公司权益融资,不存在控制权的转移问题。

(一)子公司之间的债务融资

1.闲置资金的借贷

目前南方电网公司拥有财务公司和以省级为单位的资金结算中心,应该充分发挥资金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各自优势,财务公司是系统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它的重要职能之一是融资。资金结算中心开设集团账户,为一级账户;成员单位为二级账户,通过账户管理了解各单位的资金收支情况及剩余资金总额。财务公司一方面通过资金结算中心,挖掘闲置资金;另一方面通过每月融资计划,提供资金给有融资需求的子公司,发挥金融中介作用,使资金有效利用发挥最大效益。资金借贷期限可分为3个月、6个月和1年期,视融资需求企业短期内经营能力分别确定期限,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2.子公司之间的转借贷

在此笔者做一个案例假设:一个地市供电局下属2个子公司a(亏损)与B(盈利),a公司需要一笔借款m,年利率为i,由市供电局向省公司提出申请,由结算中心进行融资,以B的名义贷款,再以下浮10%的利率转贷给a,通过结算中心完成集团账户内部交易的结算工作。在这里计算一些通过这种融资方式带来的效益:a公司要支出利息为(1-10%)*i*m,节约资金为10%*i*m。而B公司的利息支出为i*m,利息收入为(1-10%)*i*m。上文已经提过所得税可以得到扣除,资金节约为25%*i*m,B公司通过这笔贷款节约资金为15%*i*m,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在财税字[2000]7号文件中规定:“对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等单位(经下简称统借方)向金融机构借款后,将所借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包括独立核算单位和非独立核算单位),并按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不征收营业税。”这笔利息收入不需要缴纳营业税。根据2011年7月利率,总结a、B公司通过转贷融资节约资金(见表1)。

通过计算公式及表1不难看出,节约资金与融资额及借款年限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见实行转借贷是一种双赢的做法,上文没有预计a公司的净利润是多少,假设借款利息可以完全扣除,当然在实际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进行操作。广东电网公司财务部下设的结算中心核心职能是资金两条线管理、对外筹资及内部结算,目前“统还统贷”并未把子公司纳入其范畴,可以试行在结算中心的总管控下以市级或区域间建立固定的子公司资金转借贷,以使操作及控制更加容易。

(二)子公司之间的权益融资

项目的权益融资。项目融资在南方电网公司融资渠道中处于空白点,省公司的融资管理办法中也未提到相关内容,项目融资主要适用于资本密集型企业、投资回收期较长的工程项目,正符合电力企业电网建设的特点。承接上一个案例,假设由于a公司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政府决定在一个区建立工业园项目,预计此区的用电量将大幅增长,a公司在短期内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建设一个35KV变电站增容工程及线路改造项目。B公司经营稳定有盈余资金,在市局的协调下由B公司提供项目之初的投资,形成资产后由a公司进行维护工作。由于此项工程产生的投资效益在项目形成固定资产的第二个月开始计算,考虑到单一电网项目是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的,只有发挥其整体性才能产生效益的特点,笔者的观点是每年年末分配给B公司收益,计算公式是:此项工程资产总额占全局平均固定资产的比例*(售电净单价-购电单位成本)*计量装置电量-代维护成本。这里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在建工程+工程物资-500kv固定资产原值-500kv在建工程;代维护成本包括巡检人员工资、设备维护和抢修的材料费及人工费等。通过负荷测量装置及电量计量装置可以综合测算出确定此项目的在区域内发挥效力。在项目初期B公司得到的收益可能很小甚至是负数,但项目权益融资可以产生长远利益,对B公司有一定吸引力,并且B公司可以通过折旧规避部分所得税并带来部分留存收益。而a公司牺牲了一部分利润但缓解了还款压力,节省了利息支出,增大了整个县级的供电容量。

四、子公司内部融资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子公司现金持有量问题

集团企业针对各个子公司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标准,是降低内部融资风险、确保子公司资金流转顺畅的一个关键问题。一般资金流动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反映,也可以通过收支两条线账户管理确定。在年度经营预算平衡后,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一是要有历史数据支持;二是要对业务发展进行预测。从原理上讲,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应该着眼于企业一个时间段内的现金需求,依据上期(月度、季度、年度)期末现金余额和投融资收益成本对比,按照成本最小原则来确定。

(二)子公司允许内部融资规模

子公司的内部融资实质是集团成员间的资金流动,考虑到子公司融资后的违约风险,应该确定一个具体的债务融资限额。当发生内部债务融资时应确定资金的去向和回报,并作出专项说明。内部融资限额要从偿还能力及盈利能力两方面着手,相关战略指标涉及资产负债率和万元固定资产购电量,目前子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子公司不在少数,结算中心及财务公司要充分考虑其融资期限,尽量避免违约风险。由于电网建设投资回收期很长,融资规模增幅应低于售电增速。

【参考文献】

金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篇6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融资策略;宏观调控;融资创新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转变为以“稳”为主,更关注民生保障和顶层制度设计,由单一抑制房价转变为促进房地产行业稳步发展。2017年以来,在强调“房住不炒”的背景下,限购限贷力度及各项监管措施频频加码。同时,国家加强了房地产行业金融监管,逐步全面收紧信贷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办公厅、银监会及保监会等相继出台一系列信贷业务政策法规明确金融机构不得违规向房地产行业提供融资。2020年7月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又进一步提及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在房地产企业融资端日趋收紧的情况下,“明股实债”、“明股暗债”的通道型融资以及信托、资管计划、私募基金等都已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显然,传统融资渠道和方式已无法满足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开拓、研究及运用多元化融资创新策略已成为房地产企业长足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当前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和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贷款是房地产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方式,占绝对主导地位,占比近90%,其中以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和信托机构融资为主。银行固定资产贷款以房地产项目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设定抵押、股权质押、第三方担保等,向银行融入资金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以项目自身的销售回款为还款来源,该类贷款模式成熟,融资成本低廉,但受政策影响,“432”是银行发放贷款的红线。“4”是指该项目在进行贷款审批时需要保证至少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齐全;“3”是指该地产类项目的总资金中必须至少有30%的资金来自于融资方;“2”是指该地产类项目的融资方或其控股股东至少拥有二级以上(包括二级)的开发资质。且银行须对该类贷款实施穿透监管并进行受托支付,导致资金使用范围和效率受到较大影响。信托融资由信托机构发起设立信托计划,为项目筹集资金,房地产企业提供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抵押、股权质押、第三方担保等。信托融资相比其他融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周期短、成本适中,资金使用较为自由,但因同受“432”政策的限制,无法解决项目开发前期的资金需求。此外,贷款型信托模式由于受到管控几乎已经无法运转。(二)股权融资。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开发商对未来房价上涨仍有较大的预期,土地成本仍在持续上升,获取土地资源占用资金的规模逐渐扩大,仅凭单个房地产企业的存量资金难以取得,引入股权融资的合作开发模式被房地产开发企业广泛运用。但是,该模式容易分散企业的股权,带来一系列影响决策效率以及股权如何退出等法人治理层面的问题。目前,信托机构仅用信托资金中很少的一部分入股房地产企业,之后将剩余的信托资金按照股东借款的形式进入并劣后偿还的“明股实债”、“明股暗债”等通道型融资已被明令禁止。(三)房地产开发债券。发行债券可以聚集社会闲散资金,为房地产开发带来大规模的长期资金。房地产企业发债对企业性质、信用评级、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近年来,沪、深交易所、国家发改委也先后出台监管新政,前者对拟发债房地产企业的性质、财务指标设置了更多细化的限制性条件,后者则对除保障房、棚改和安置房项目之外的所有商业性房地产项目进行了“一刀切”。仅就债券而言,很多房地产企业的发债之路面临被“中止”甚至是被“终止”的局面。(四)ipo及定向增发。ipo及定向增发融入的资金使用具有规模大、期限长、成本低、使用自由、无还本付息压力以及能够降低资产负债率,保存企业后续债务融资能力等一系列优势。但是ipo融资对房地产企业自身的业绩、开发资质、信誉度以及企业规模等有相当高的要求,且ipo审批时间长,资金需求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2016年至今仅有南都物业一家房地产企业ipo成功上市,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尚不具备ipo上市的能力。同时,国家已上市房地产企业定向增发的监管和审核明显趋严,2016年7月,证监会发行部明确规定,不允许房地产企业通过再融资对流动资金进行补充,募集资金只能用于房地产建设而不能用于获取土地和偿还银行贷款。2017年之后,定向增发房地产企业的数量下降到个位数。

三、宏观调控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创新

2020年,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仍在收紧,银行贷款、信托融资、发债融资、私募基金等房地产企业传统融资渠道受限。融资收紧叠加疫情之后,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将面临资金荒,加上自身的债务压力,资金链安全面临较大压力。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2020年截至7月30日,已有297家房地产企业破产,仅7月破产房企多达51家。根据房地产企业经营实际,为确保顺利融资,可选择采用以下几种融资策略。(一)权益型信托融资。房地产企业结合信托公司的买入返售业务模式,以特定资产收益权转让和附加回购承诺等方式与信托公司开展合作,一般利用的特定资产收益权包括项目收益权、租金收益权、应收账款收益权、股权收益权等方式。这种方式以“基础资产预售、销售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和处分所形成现金收入的权利”作为信托基础财产,并通过管理、运用、处分获得收益。由于信托融资受“432”限制,如果是多项目运作的房地产企业,实际运用时可以使用一个满足“432”要求的项目作为资金用途和借款主体,另一个仅取得土地证的项目土地作为抵押物,实现错位抵押,提前获取资金。这种模式灵活快捷,提高了融资资源的使用效率,为项目开发建设和获取资源提供资金保障,解决了项目开发前期的融资困境。从资金成本上考虑,此种模式资金成本偏高,适宜弥补项目开发前期的短期资金缺口,后续需要尽快周转资金进行偿还,待项目满足“432”要求之后使用低成本的固定资产贷款和预售资金进行置换。(二)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房地产企业目前外部融资渠道受限较严重,资产证券化却是目前政策所鼓励的标准化融资方式之一,能够给房地产企业带来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房地产企业将自身持有的基础资产出售给金融载体实现现金流入。目前比较常用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有“类Reits”、CmBS、aBn、aBS等,分别以不动产、商业地产抵押贷款、租金、购房尾款等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作为基础资产进行搭建,由金融载体将其设计为不同的金融产品,并在交易所上市发行,募集到的资金具有成本低期限长的特点,可供房地产企业长期发展使用。这种模式能够实现风险隔离,给予众多投资者参与和选择的机会。由于此类融资产品对应到基础资产层面来控制杠杆率,是一种比较稳健的融资工具。2020年至今,我国总共已经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超过678亿元,同比增加68%,目前申请总额仍在增加。资产证券化产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较为看重的融资方式。(三)股权型融资。投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直接入股房地产企业、受让股权、参与增资扩股等,成为其股东,在期限等条件满足时,由房地产企业或者其它第三方根据约定价款,收购金融机构的持股部分。这种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股权融资,融入的资金具有期限长、限制少等优点,且可以改善房地产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但金融机构作为股东在参与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因其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不能完全一致而导致的各方面成本增加、效率降低等问题。(四)融资租赁及商业保理。在目前房地产企业普遍融资难和融资贵的大环境下,为了充分使用现有资源,保障企业现金流安全,采用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可以解决企业短期资金需求。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房地产企业以筹措资金为目的,将其拥有的与自持物业不可分割的配套管线、通风等设施、设备作为租赁物转让给融资租赁公司,再由融资租赁公司出租给房地产企业使用。采用商业保理的方式,房地产企业可以将附有政府回购商品房、承诺给予的补贴的批文形成的实质应收款项或将其销售商办类产品形成的应收账款转让给商业银行或商业保理公司,从而获取流动资金支持。相对而言,这两种融资方式简单易行快捷便利,融入的资金使用自由成本适中,但融资规模小期限短,可以作为日常经营中的周转资金补充。(五)供应链融资。房地产开发具有产业链条长,上下游企业数量多的特点,工程支出在房地产开发中所占资金的比重往往仅次于获取土地,其中总包所占的比重又可达工程支出的90%以上,房地产开发企业往往采用银行固定资产贷款解决工程建设资金,但是固定资产贷款的使用受限较多,另外如土地先期已设定抵押无法申请固定资产贷款等情况下,可以采用由总包施工方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形成的应收款项作为基础资产集中发行反向保理aBS,这种模式利用信用替代机制,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替代供应商信用,实现供应链上下游资金融通的目的。反向保理aBS比较适合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收集各子公司应付款项打包统一进行发行,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反向保理模式有助于缓解支付大额工程款时的资金压力,确保工程进度不受资金周转的影响,而且便于管理数额巨大的应付账款。反向保理适用于供应链金融管理意识强且配合度高、需要加强对其上游供应商的金融支持以保障稳定安全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一般选择具有一定的资产规模、财务实力和信用实力的行业龙头。(六)融资性保函。融资性保函是商业银行应借款人申请向贷款银行开具的,保证借款人履行借贷资金偿还义务的书面文件,具体分为借款保函、透支保函等。房地产企业可凭该类保函向缺少项目但授信额度充裕的银行申请贷款,融资性保函具有银行间信用,属于最高等级的信用担保,因此贷款银行据此贷出资金的可能性极高,开具保函的商业银行依据保函的金额和申请人的信用级别按年一次性收取1%~2%的手续费,对申请人来说融资成本由保函手续费费率加资金成本构成。开具保函的商业银行根据申请人的信用级别要求增加,如股权质押等增信措施,实际运用时可以由信誉、资质均良好的房地产企业总部作为申请人,由实际使用资金的项目公司作为被担保人,相当于房地产企业总部为子公司进行担保增信,一定程度上能给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资金成本。这种模式灵活自由,但因开具保函的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较大,融入的资金额度有限,期限也较短,因申请人还需支付保函手续费,故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且商业银行对申请人的信誉、资质、背景等有较高的要求。(七)预售资金监管现金保函。预售资金监管现金保函是某些商业银行针对房地产企业特有的预售资金监管制度推出的一项金融产品,银行主要针对房地产企业为了满足政府监管需求沉淀在资金监管专户中暂时不可使用的预售资金开具现金保函,房地产企业凭保函可向监管银行申请提前释放沉淀在资金监管专户中的资金,目前预售资金监管现金保函业务只在北京市开展,其他地区暂时无法使用。这种产品适用于销售节奏紧凑而开发进度相对较慢的项目。北京市现行规定要求房地产企业在申请预售时同时出具现金保函,且银行开出保函的同时根据保函额度按年收取固定比率的手续费,年费率大约在1.2%~2%之间不等。使用预售资金监管现金保函可最大限度使用房地产企业自身的现金资产,但使用时需对项目的销售开发进度有合理准确的预估,否则反而容易造成现金资源的浪费。

四、结语

综上,我国为了抑制房地产投机,防范房地产企业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未来持续一段时期之内将继续严格对房地产金融的监管,银行贷款、发债融资、私募基金等房地产企业传统融资渠道进一步受限。未来房地产企业融资将围绕符合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向真实的股权融资、标准化融资等方向转型,融资资源也会逐渐向业内优质企业倾斜。为了实现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目标,根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保障资金安全,进行地产产品及服务升级,进而才能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取胜。

参考文献:

[1]张建成.我国房地产市场融资策略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6):106-107.

[2]曾燕.房地产企业融资策略和融资风险控制分析[J].财富时代,2020(01):128+130.

[3]徐天辰.房地产企业融资策略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5):120-121

[4]张野.房地产业的融资策略和融资风险控制[J].黑龙江科学,2019,10(19):112-113.

金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篇7

【关键词】陕西;县域金融;金融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对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并且这种良性影响在经济上的体现尤为突出。当然这种促进关系在县域金融发展中也是十分显著的。近年来,县域金融机构对地方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功能的服务与资金支持并且改善了县域人民的生产节奏与生活方式和质量,总的来说是大大推动了县域的发展。但是从县域金融发展现状来看也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如果这些不足得不到及时地改善与整治,必然会制约县域金融的发展,从而影响县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本文以城固县县域金融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县域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与对策建议,以希望更好地推动城固县县域金融发展,使其对县域各个方面的促进作用发挥至最大化。

一、县域金融一般理论

1、县域金融发展

“金融发展”一词在金融资本家戈德史密斯的著作《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涉及过,戈德史密斯对其做出了解,他认为一国的金融结构由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组成,这些金融工具、机构的种类越多、分布越广、组合越复杂就促成了金融发展。在麦里金的著作《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提到了“金融深化论”,又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对金融与经济发展问题做出了研究,丰富了金融发展的内涵。综合上述理论,县域金融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县域金融资产和机构数量的增长;二是金融体系的完善建立,制度的改进与创新;三是金融效率的提高。

2、县域金融发展的条件

(1)县域金融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县域金融体系的完整构建将会引领所有金融机构的正常发展与相互促进,顺畅的体系运行机制会促进各金融企业之间的联系密切程度,增强信息沟通与资源互补,同时完善的产业运行规律和市场规则为规范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相关准则,也能防止恶性竞争,使其良性发展。

(2)民众的金融观念。民众的观念影响思维模块,作用于金融观念。由于县域信息传递与发展有限,并且大部分民众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于金融观念也是似是而非的,从而影响到了他们的金融行为,因此只有增强民众的金融观念即机会成本意识、金融风险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广,缓解金融产业的融资来源狭窄问题,同时也能为人民带来新的收益途径,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

(3)提高社会的信誉环境。在证券市场上交易的投资者都清楚,信用评级越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融资才能更顺畅,由此可见信誉会影响交易成本。如今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的经济,更是诚信的经济,只有诚信的市场经济才可能是高效的市场经济。如果融资主体能诚信的将应有的信息告知于金融机构、市场,贷款机构就能充分分析,从而做出理性判断,避免“逆向选择”,同时,如果在投融资方面双方都能诚信相待,实现信息的充分对称化,整个社会的诚信氛围会十分融洽,县域金融的高效发展就能一直持续下去。

二、陕西省城固县县域金融发展的现状

1、城固县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其现状

(1)县域金融机构的构成类型。目前城固县县域金融机构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大致七类:一是中国人民银行,二是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三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是城市合作银行:陕西信用合作社;五是国有以及股份制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泰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六是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七是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及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机构。

(2)县域金融机构的作用。①促进了城固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各种金融机构通过积极、活跃的直接投资、贷款等方式广泛的参与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去,活跃了当地资金的流动,开发了很多项目,特别是一些大规模的资金投资项目,对城固县当地的工业企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更好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如表2-3列示城固县2010-2015年的地区生产总产值,其中金融业对当地GDp占比总体在逐步上升。可见金融的发展对于县域生产总值及其经济的推进作用。

资料来源:城固县统计年鉴

②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一些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体系,通过对农户、个体户、小微企业等提供的小额贷款和政策性贷款,极大地缓解了他们的资金短缺问题,使他们的生产生活得到了保障。保险公司推出的各种类型的保单也为企业、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有效的提高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总的来说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城固县县域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县域金融机构构成不完善,缺乏部分金融机构

目前,根据城固县县域金融机构的构成现状,结合城固县在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各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经济指标的反映可知道,在金融机构构成方面还是很不完善的。

在工业企业方面,根据表3-1可知,工业、企业有内资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这些企业都在根据城固县经济的发展状况在不同程度上逐年增加投资,并且也在扩充着企业数量,然而纵观县域金融机构的构成来看,城固县县域内的财务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的数量却十分有限并且发展的不够成熟,难以胜任企业的发展要求,不能为企业很好的规划财务资金、提出投融资计划。

资料来源:城固县统计年鉴

在民众投资理财方面,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和民众理财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倾心于在证券市场做投资,证券公司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中介机构,然而在城固县县域金融的发展中并没有见到证券公司的身影,根据调查走访,大多数居民都是通过电话联系证券中介机构和网上操作等来投资,这样不仅会减缓金融资金的活跃程度,不利于县域金融的快速发展,而且更严重的还会让不法分子抓住机会,行使金融诈骗等,让民众蒙受损失,不利于社会安定与和谐。

2、县域各产业对金融资金的需求与县域金融机构资金的供给不平衡

(1)城固县县域金融资金的需求主体。主要包括:农民、个体工商户、小型微利企业主、各工业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及机关组织。

①农民。城固县域内以农户居多,农民也成为了金融资金的最大需求者之一。虽然单一个体需求规模较小,但是随着近年来城固县关于加强农业发展,改善并增强相关农产品产量政策的推行,农民创业基数在不断扩大,从而推动农业总产值也在逐年增加。如表3-2所示

表3-22010年-2015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及其占比情况(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城固县统计年鉴

②个体工商户及微小型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及微小型企业主也是县域金融资金需求的主力军之一,其数量多、集中度低、涵盖的行业广,主要包括:小型工厂主、零售批发业主、餐饮业主等。

③各工业企业。县域内大型的工业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的运作和投资方面也是离不开对资金的需求,并且需求量是巨大的。

④国家有关组织。主要为县域政府的有关部门及机关组织。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推动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县域范围内必然要进行大规模交通设施、电力设施、通信o施、教育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笔资金仅依靠国家财政是不能解决的,因此需要加注金融机构的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完成。

(2)金融机构资金的供给。城固县县域的金融资金共给主体主要是各大金融机构,通过城固县统计年鉴列示可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陕西信合等以及一些保险公司是城固县县域金融资金的供给主体。具体的借贷情况如表3-3所示。

表3-32010-2015年城固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额变化情况(单位:万元)

在城固县县域内各个产业可以说都需要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然而结合几大金融机构的借贷情况来看,存入的多而真正贷出的少,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失衡,资金调节十分不合理。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1、根据城固县的具体状况调整并完善县域金融体系的构成

高效率的金融组织体系是支持县域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城固县县域金融机构体系中,县域金融机构虽然数量较多,但是实际上其分工体系并不完善,一些必须的金融机构有缺失,金融体系布局部分失衡。为了促进城固县更好的发展,必须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的高效服务金融体系。具体如下:

(1)在工业企业方面。为了适应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城固县更好得投资与发展,城固县可以建立几家组织完善、制度成熟、技术过硬的财务公司,帮助企业分担财务工作,分析和调整财务风险,帮助企业避开财务困境的威胁。同时,城固县也可以在企业融资方面引进几家融资租赁公司,缓解众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2)在民众投资方面。随着城固县民众投资热潮的高涨和理财意识的增强,在县域金融体系中应该增加一些证券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使人民可以亲身参与进来,更切实的接触到股票、债券、基金的投资活动中,更新他们的理财观念,改变县域落后的文化观念,活跃资金的流动性,让钱真正的“活”起来。

2、完善县域企业自身融资条件,提升各产业信贷环境,同时做大信贷总量以此来满足县域各个方面的资金需求

一方面县域内的中小企业要对自身加强合规管理,完善企业制度,规范项目风险评估,努力提高其信誉水平;另一方面,县域的企业发展要践诺持续稳步发展的原则,对每一个项目的资产结构、融资方式以及收益水平等指标进行分析、论证其适应性,减少盲目投资的损失。与此同时,县域政府在提升县域信贷环境方面,积极协助县域金融机构创立金融安全区,推进县域中介担保机构的建立,同时还要对相关的登记、公证等机构予以监督管理。

在解决了资金需求方的融资条件,改善了社会信贷环境后,作为资金供给方的县域金融机构也应该适当的制定相关政策来扩大信贷总量,也可以通过制定一些信贷产品等来满足信贷需求,使资金的需求与供给达到相应的平衡。

总之,建立健全城固县县域金融体系的难度十足,因为涉及两个复杂的因素,即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在解决时,应该协调好各个影响因素;在调节各行业资金需求与金融机构资金供给方面,应该充分调动县域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县域政府应该结合自身县域发展现状以此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与监管体系,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有利于县域金融的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城固县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良性互动,使县域各产业享受到金融发展所带来的利益与支持,从而更好的推进城固县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东明、蔡为求.县域金融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n].金融时报,2007.7.15.

[2]刘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J].价值工程,2010.29.29-31.

[3]钟世和.西部地区县域金融支持城乡统筹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14.9.94-97.

[4]蔡则祥.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3.7.31-36.

[5]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中文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7]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8]王双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97-101.

[9]陈宏.我国农户借贷需求特点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中州学刊,2010.5.5-7.

[10]尹龙.当前金融创新的发展与管理[J].中国金融,2008.8.43-51.

[11]吴志.中国地方金融体系的改革与重构[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2]张永春.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探析-以青海省为例[J].生产研究,2010.2.23-26.

[13]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课题报告[R].中国经济信息网.

金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篇8

[关键词]会计政策经营成果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制度发生了大的变化:如大量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更加注重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允许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对会计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等。而会计政策和方法的可选择性将对企业的利润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学习和研究会计准则,规范、合理选用会计政策,从而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成为财务人员的职责所在。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仔细研究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会计政策,尤其是可供选择适用、且对企业经营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几项会计政策,提出一些见解和看法,以供参考。

一、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

1、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差异对利润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合理确定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内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

新《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就各类资产的使用寿命作出规定,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给出了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这就表明,企业在不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最低年限的标准上,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对企业而言,折旧费属于非付现成本。企业可以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在能够承受的经营压力下,尽可能地缩短折旧年限,加速资产折旧,加大折旧费用,减少前期的利润,将税金负担向以后年度转移,从而减少现金流出,减轻资金压力,降低资金成本。

2、修理支出的性质划分对利润的影响

新准则规定,确认固定资产应具备以下条件: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同时也规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符合上述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不符合的应当在发生时记入到当期损益。

新准则并没有规定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明确划分标准。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确认,即:“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满足上述条件的修理费用开支,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分期摊销并允许税前扣除。

由于新准则没有明确大修理支出的性质划分标准,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放宽了企业大修理支出费用化的条件,这将对经营成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可以工具自身经营管理需要,自主划分修理支出的性质,在修理支出未达到资本化条件时,可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将税务负担向后期推移;则选择将修理费用确认为资本性支出,或直接进行更新改造,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并将大修理或更新改造支出分摊在以后会计期间,从而减少当期费用,将经营压力向以后期间转移。

二、无形资产的核算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展的研究开发项目,应当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分别进行核算: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应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有关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新准则对无形资产成本的确认较原企业会计制度发生了重要变动,具有着质的区别。

原企业会计制度对研究开发支出资本化的规定过于狭隘,在重视谨慎性原则的同时忽略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使得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全部记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价值仅为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导致无形资产的价值被严重低估。而新准则明确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对与无形资产有关的支出区分费用划和资本划进行处理,有利于企业正确计量资产价值,合理确认当期费用,同时,也为存在大量科研项目的企业自主进行科研项目的阶段划分,确认当期费用或无形资产价值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对于每年都有大量科研经费投入的企业而言,合理划分科技项目支出的阶段,将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在经营环境宽松、经营压力小,有足够资金支持科技投入的情况下,可以多选择些计划性和探索性的项目,加大研究阶段的开支,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反之,应减少科研阶段的支出,将资金更多的投向那些进入开发阶段,很有可能产生成果,并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从而将研发支出记入无形资产价值。

三、借款费用的核算

新准则在借款费用方面与原会计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扩大了允许资本化的资产范围;2、扩大了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即: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也允许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3、改变了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即对于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费用允许全部资本化,但需要扣减尚未动用的专门借款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这一规定避免了专门借款利息费用在资本化和当期费用化之间调整的可能性。

需要指出的是,新准则允许将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的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却未就企业确定是否占用一般借款作出相关规定,这就给企业自主划分资本性支出的资金来源提供了可选择性,即:在企业资本性支出超出专门借款金额,企业也存在一般借款的情况下,超出专门借款的资本性支出的资金来源划分就存在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确认为首先动用企业自有资金用于资本性支出,不足部分才占用到一般借款,企业一般借款利息较少或没有被资本性支出占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将更多或全部记入当期损益,从而降低企业的当期利润;另一种选择是确认为超出专门借款的资本性支出首先动用了一般借款,不足部分才占用到企业自有资金,企业一般借款的利息更多或全部资本化,其余部分记入当期损益,从而减轻了企业当期的经营压力。

四、金融资产的核算

金融资产是新准则新增加的内容,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将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部分金融资产的分类完全取决于管理当局的意志,且分类的不同对企业各期的利润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按新准则规定,一些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基金等,既可被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可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项金融资产被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再重分类为其他金融资产,即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只能计入当期损益,其他金融资产也不能再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一项金融资产被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变动暂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所有者权益。只有在处置该项金融资产时才转回当前损益。这就表明,若企业将一项金融资产划分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异在持有期间不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只有当其部分或全部处置时,才会转回到当期利润中,对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产生相应的影响。

五、营业外收入的核算

原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价值的处理方法是,先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在计算缴纳所得税后最终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新《企业财务通则》第十七条对企业资本公积作出了新的规定:“对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出资超出注册资本的差额(包括股票溢价),企业应当作为资本公积管理。经投资者审议决定后,资本公积用于转增资本。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新会计准则没有设置“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也没有要求最终计入“资本公积”科目。因此,新准则关于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价值的核算规定较原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具体如下:

1、取消科目,在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价值的会计处理上改变思路

新会计准则不仅取消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取消了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的要求,而且整篇准则没有出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和“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等相关概念。新准则不仅取消了对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价值“待转”的概念,而且改变了原企业会计制度对该问题的核算思路。今后不再对接受捐赠资产区分是否“待转”的问题,不再将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

2、改变去向,计入损益

新准则改变了原会计制度将接受捐赠资产价值最终计入“资本公积”的规定,并在新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帐务处理》中对“营业外收入”科目增设“捐赠利得”明细科目,规定将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作为“捐赠利得”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这一会计处理方式的改变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金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篇9

关键词: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模式融合

从传统视角来审视财务管理的职能,其主要是针对资金监管而存在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诸多作者在讨论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时,习惯于从会计流程方面进行优化策略选择,而忽视了财务管理与企业业务环境的融合性问题。那么着重强调后者的意义何在呢。众所周知,目前各类型企业普遍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这不仅来自于国际经济大环境,也受到我国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疲软的现实所扰。从而,若要增强企业的环境适应性能力,则需要建立起财务内控模式下的关联效应,而这种关联效应之一就体现在与固定资产管理的融合下。

固定资产作为支撑企业经营的物质基础,对其的有效管理将提升企业的“产出/投入”比,这也使得企业管理层普遍重视这一事项。然而,在缺乏动态性、全面性的管理活动下,仍存在着诸多不利于生产的方面。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二者融合的内在机制分析

严格来说,财务部门应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但在实践中却因企业的职能型组织结构,而存在着资产监管缺位的现象。因此,分析出二者融合下的内在机制则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事情。

具体而言,内在机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管理对象的统一性

从经济学视角来考察二者的管理对象可知,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资金,体现为价值层面的企业资产,并构成了企业资产类别中变现能力最强的部分。而固定资产则体现为实物层面的企业资产,其根据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着折旧。这样一来,二者就因聚焦在资产这一类别上而形成了统一。这种统一性,为最终构建起二者的融合态势提供了可能。

(二)管理流程的贯通性

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得,企业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先后经历了采购、生产、销售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成本转嫁等三个方面。这就表明,财务管理的优势在于贯穿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始终,而建立起了动态和整体视阈。

(三)管理效果的控制性

将视野转换到企业管理之中可知,管理的对象最终还是人。也就是说,促进企业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关键还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从而,借助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激励和约束机制,则能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控制性问题。

二、分析基础上的模式定位

作为具有指导性的模式构建,首先就需要满足可行性、易操作性原则。因此,这里就财务管理的模式定位进行讨论,进而为具体的模式构建提供路径指向。

(一)采购中的模式定位

企业固定资产采购成为了对其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将企业资金抽离循环领域的重要方面。因此,若固定资产采购不当既不能有效提升企业资产有机构成,还会因挤占大量资金而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对此的模式定位可界定为,财务部门通过组织形式的创新而参与到采购环节中。

(二)使用中的模式定位

如何提升企业的“产出/投入”比,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频率,从而稀释折旧成本。另外,延长通用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也构成了提高上述比值的方法之一。这就意味着,建立起资产维护、安全管控的长效机制极为关键。从而财务管理的模式可定位于,通过绩效考核来强化部门负责制。

(三)控制中的模式定位

此时,就切入到对人的管理了。因大部分企业的组织结构呈现出直线职能型,这就导致了各业务部门在固定资产购置申请中,无法全面考虑企业的整体需求状况。因此,是否能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出各部门来年的资产购置计划,并前置性配比额定好的资金,则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定位驱动下的模式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二者融合下财务管理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资产采购方面

针对资产采购中的使用价值位于第一考虑因素,因此需要业务部门根据业务开展需要,向单位管理层提交采购申请。申请书中应详细分析该资产对未来工作的意义和使用计划,并列出资产造价的明细表。单位管理层根据该申请书组织专家给予可行性论证;然后还要组织财务部门人员进行资金配置方面的测算,以免为影响到其它工作开展的经费安排。

(二)资产使用方面

对资产使用方面的监管主要包括:使用频率、日常维护、常规保管等环节的内容。由于受资产使用专用性的影响,使得财务部门人员无法切实获得准确的信息。因此,在建立资产制度管理和人员考核的同时,还应成立由财务部门牵头、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监管小组,从而能通过不定期抽查和定期检查的方式,来督促业务部门有效开展资产使用管理工作。

(三)组织结构方面

二者契合态势的优越性还在于,通过财务管理视角为单位资产监管提供优化建议,并全面提升资产的配置效率。正因如此,还需要对二者契合模式的组织结构进行讨论。一般而言,可以设立三级组织结构:以主管单位资产监管的党委为一级,以具体落实资产监管工作的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为第二级,以实际完成资产监管的班组为第三级,实施三级责任制。这样一来,就能在组织上保证二者契合模式的运作。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结束语

本文认为,在模式构建上,财务部门可围绕着采购、使用、控制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金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现状分析;原因分析;解决途径

中小企业融资是指由其他企业筹集资金,并完成项目的投资建设,都不出现新的独立法人无论项目建成之前或之后的一种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独特途径。贷款和其他债务资金是用于项目投资,但是债务方是公司,整个公司的资产和现金流量都可用于偿还债务,和提供担保;也就是说即使项目失败也必须由公司还贷,债权人对债务有完全的追索权,因而贷款的风险程度较低。

一、发展现状分析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为一体

一般来说,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企业目标与经营者目标较为一致时,会使企业灵活多变,富有活力,同时企业的组织结构会相应的较为简单,管理权集中在经营者一人手中,拉近了管理者与职员之间的距离,且经营者与从业者一般具有一定的关系,如血缘等,组织、监督、协调等工作的执行也较为迅速。

(二)依靠自身积累,多为家族企业

创办中小企业的一般是由朋友或者家庭成员合伙投资的,因此一定量的资本是必须的,如果仅有极少量的创业资本,连一点本钱都没有,而把大量的资金需求依托于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方式,那么企业也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中国现有的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且经营对象单一,因此,中小企业融资大都依靠自己积累,依靠自身力量发展。

(三)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且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资金缺乏、人口众多的经济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多集中在人口密集型产业等一些传统产业。根据对全国多个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单位其固定资产吸收劳动力的统计分析,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总比例的94.66%,是其单位固定资产所吸收的劳动力相当于1000万元以上企业的4.3倍;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占全部独立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20.9%,而吸收的劳动力达到全部独立核算企业劳动力的53.3%。这组数据很明显的突出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设备的落后。

(四)无创新意识,人才极度匮乏

一些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缺乏自身特点,难以吸引一些具有远见观点的高级人才加入,导致企业很难发展壮大,同时由于一些所谓的老板情节、企业文化以及管理问题等其他原因,也无法发掘已有人才的能力与潜力,因而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一般都固步自封,缺乏创新意识,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很难发展下去,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二、融资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有所改善

今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1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7%,同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6558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56.8%,比同期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出28.2个百分点。新三板的出现,是历史上第一次让中小企业有比较便捷的通道进入资本市场,使企业的资本金有所增加,不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以满足,而且从整体来说,近年来新三板挂牌企业总股本增加了50多倍,数量增长了20多倍,满足了中小企业一直以来对金融压抑的释放需求。

(二)直接融资效果不理想

根据我国《证券法》第五十条,要求股份有公司的股本总额必须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才能申请上市,而证交所的要求就更高了,须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从而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借助于股权融资;而《证券法》第十六条规定公司公开发行债券的条件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6000万元人民币,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而言是很难做到的。[1]

(三)信贷种类少,融资数量大且成本较高

目前为止,中小企业的融资大多数依旧依靠金融机构贷款,且融资成本较高,由于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存在极大地困难,中小企业进而趋向于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等一些非正规渠道,而民间借贷利率普遍偏高,因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有效地满足。据一项调查显示,72.4%的中小企业反映资金有缺口,融资有困难。银行的制度安排与中小企业的需求不相符,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

一方面,中小企业没有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没有系统的学习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因此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企业的各项投资行为短期性特点较为突出。同时,中小企业家族化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不健全,资金、管理混y,只有流水账,且无法确定账务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使得大多数的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给中小企业。另一方面,缺少可供抵押的资产。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资产少,资金大多是用于购置原料与流水线的生产,很少投于固定资产的购置且原有的机器设备价值较低,从而无法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得到有效的融资。

(二)外部金融市场的原因

其一,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认为中小企业的贷款数量较小且贷款频率较低,资金流动速度也较慢;其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抵押贷款门槛较高。中小企业一般很难提供满足银行要求的高价值的抵押物,例如厂房、价值较高的机器设备等;其三,小型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机构不健全。小型金融机构的客户多半是由于各种原因被大型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企业,使得小型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大大的增加,但在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方面目前是参照一般金融企业执行,而且也未建立与之平稳较快发展相适应的风险补偿机构。

(三)政府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关于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政策制度不够完善。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应对策,去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但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复杂性,使得政策不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扶持惯性,且缺乏对中小企业行之有效的担保机制和狭窄的融资渠道,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途径

(一)中小企业自身而言

首先,中小企业自身应努力提高信用。中小企业应树立诚信的观念,做到无不良信贷记录,为自身在金融机构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其次,提高自身的市场认知度。中小企业应增加研发投入,增强品牌意识,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市场认知度。最后,要善于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等情况反映给银行,与银行建立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

(二)就金融市场而言

其一,建立新的信誉评价和风险评价体系。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评价标准,降低企业资产总额、销售收入等项目对企业评估的影响,对一些虽然规模小,但是有大的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一定的支持政策,帮助其尽快成长。其二,改进贷款管理方式。在贷款管理方式上,完善信贷资金的授权授信制度,给予地方分支机构更多的权利,使地方中小企业能够得到有效的融资,为中小企业发展打开便利之门。完善信贷人员的考核制度,鼓励并调动他们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客户,提高交易效率。

(三)对政府而言

一方面,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管理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促进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一个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进行统一规划,而且依据我国国情来说,如果不确定主管部门单位,就没有人很好的督促法律的落地实施,也不能负责该法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担保方式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建立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目前来看,实现担保贷款是企业信贷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造成大多数企业难以得到足够的融资,因此,政府应依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提供更多的担保方式,使满足条件的企业能够得到融资,从而更好地发展。还有,减轻企业的负担。许多中小企业都反映自身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负担重、维权难是很难解决的两个问题。既然想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那么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就应规范各项许可事项,依法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检查、评比等行为,另外,法律也应该为中小企业的权益保护做出明确的规定,使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中小企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乡镇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近几年的发展尤为迅速,己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复杂的但也是迫切和必需的。解决这一问题,主要从中小企业自身、金融机构和政府三个方面着手,核心部分在于中小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基础则在于金融机制的改进配合相适应和政府积极且恰当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应该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给予重视,从各个方面着手力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G].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

[2]龙春丽.筱丽公司融资问题案例分析[D].2016.

[3]胡旭宾.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2017.

[4]王超峰.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相关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0.

[5]梁君屏.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探究[J].中国商论,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