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谈谈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十篇谈谈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十篇

谈谈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12:27

谈谈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篇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妇产科教学;临床教学;pBL教学法;CBL教学法

新形势下,临床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部分临床教学内容及操作涉及患者隐私,不适宜面对大批学生进行讲解、操作演示。部分患者拒绝实习医生检查,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操作练习受到限制,学生的兴趣不高,实习变为见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所谓“多媒体”是指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集成化处理的多种呈现形式,如文本,图像、动画等[1]。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生动、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不会因教学而引起医患纠纷,所以现已被广泛应用临床教学中。但是部分临床医学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媒体”与“教”结合不紧,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掌握不扎实,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基于上述问题,我们通过与任课老师和学生的座谈、问卷调查,总结了多媒体技术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利弊,寻找解决办法。供临床教学参考。

1材料与方法

教师方面的调查以座谈会方式进行,参加座谈教师20人,10人为有5年授课经验的副主任以上医师;10人为主治医师。全部教师均采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学期课时20h以上。座谈的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对授课内容的贯彻是否全面,上课演讲难易度,示教效果,备课所需时间及效果等。学生调查形式为问卷调查。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为2011级、2012级医学临床专业(专科班)学生,共69人。发出调查问卷69份,收回问卷69份,回收率100%。调查项目包括学生对多种媒体的教学效果评价、学习兴趣、重难点理解程度,对教师应用多媒体要求,以及pBL、CBL教学与多媒体的认可程度等问题。

2结果与总结

2.1多媒体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优势

2.1.180%教师和74%学生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影像资源,图文并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现代教育倡导“快乐教育”异曲同工。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影音结合,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在充分享受课堂快乐的同时获得知识。在某些教学内容上,比如:妇科检体、诊断性刮宫手术操作、后穹窿穿刺操作等,既往这些操作,是靠教师演示完成。由于操作空间限制,部分内容,不能完全呈现,教学效果不好。通过影像,三维成像技术,将这些操作制作成视频微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供学生随时观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实际操作演示,学生自行模拟操作练习。80%学生认为这种形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易于掌握技能。2.1.290%的教师和83%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清晰呈现。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提供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信息形式,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多重感官刺激,改变了单一的信息形式,有利于多层次呈现教材内容,实现学习的自主性[1]。例如对于《妊娠生理》这一章节的讲解。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来讲解较为困难、内容抽象、枯燥;学生对受精卵从受精到胚胎形成在到胎儿娩出的生理过程以及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理解不透彻,较难记忆。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三维影像将这一生理过程,生动的、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师讲解化难为易,学生容易理解,形象记忆更为深刻,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了教学质量。2.1.370%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有利于集体备课,集全体教师的智慧和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现在网络发达,各种课件以及精品课程及文献都可以在网络查询,可供教师参考。有利于了解当前临床教学的新经验、新技术,扩展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2.2当前多媒体技术在临床教学应用中的弊端

2.2.1“以辅代主”。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2],教学目标是培养临床医师。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有助于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但是如果盲目地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不能发挥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如果多媒体技术与pBL教学法[3]、CBL教学法[4]结合应用,会弥补它本身的不足之处。pBL、CBL教学法都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点拨、促进的作用。pBL、CBL教学法在某些教学环节上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实现,会达到很好教学效果。2.2.2“以模拟演示代替实际操作”。多媒体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5]。医学是应用科学,通过大量的临床操作、实践,才能使学生掌握临床理论及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尤其是手术科室的临床教学,实践操作多于理论。如果热衷于多媒体演示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不利于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模拟演示只能是作为实际操作的前期准备。2.2.3“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可以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那么,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适当的板书及绘图,既有利于学生调整思路,加深印象,有助于学生课后复习[6]。2.2.4“拷贝课件代替自己制作”。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教学课件,包括临床医学课件,在网络上很容易获得。个别教师由于临床工作繁重,拷贝下的课件未经充分备课和重新制作,直接用于教学,忽视了学生层次,影响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尽管多媒体技术在临床教学中有强有力的优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联合应用,才能因地制宜的教学,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尽管当前医患关系紧张,但是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树立爱伤观念,多种教学模式结合,才能更好地引导医学生从善于背书的书生型向综合用脑的医师型转变[7]。

作者:赵秀伶马唯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妇产科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朱文斌.高等教育心理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4-225.

[2]傅树京.高等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4-155.

[3]陈青红,顾红红.pBL结合多媒体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15.

[4]杨祖艳,杨峥,楚国坚,等.C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75-77.

[5]代琳.多媒体在妇产科教学中的运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8):5258-5259.

谈谈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教育;医学影像诊断学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definitionofflippingandapplicationin“medicalimagediagnosis”inthiscourse.throughtheexaminationresultsandthequestionnaireanalysisthatflippedclassroomteachingmodein“medicalimagediagnosis”issuperiortothetraditionalteachingmodeintheteachingeffect,andisworthyofpromotion.

【Keywords】Flippedclassroom;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medicalimagingdiagnosis

1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invertedClassroom),简称FCm,是指任课教师基于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和部分新知识融合,创建相关教学视频;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预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新的课程,实现其知识传递的过程;学生根据教学视频自主完成在线测试,对新知识进行吸收内化,之后再带着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去课堂上参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共享与讨论,实现新知识的完全理解和掌握[1]。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过程,由课前学生预习、课中老师讲解、课后作业转变为课前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如视频文件等自学、自测,课中集中答疑交流、解决问题的新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了自我管理,个性化学习,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现状分析

翻转课堂近几年被广大教育者所关注,已有很多案例应用于中小学、高中及大学等[2]。然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学制不同、学生基础不同是否都适合翻转课堂呢?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的是专业技能型人才,学制3年,通过访谈得知学生认为自己是搞影像技术的,影像诊断不是很重要。再者《医学影像诊断学》内容多而且复杂,而学时数相对较少,且没有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作为桥梁,学生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学》积极性不高,课堂效果不佳。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通过网络在线学习成为可能,翻转课堂逐渐走进了《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课堂。

3翻转课堂在《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应用情况

3.1翻转课堂的应用形式、内容、过程

研究选取两个班级分别进行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模式的对比,翻转课堂组把《医学影像诊断学》中适合拆分成小的单元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10-20分钟的视频,添加任务要求及自测习题,提前到群内网络上供同学们学习。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下载查看,自由组合结成学习小组,有疑问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老师、其他同学进行探讨。另外提供学校医学影像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室供学生随时随地线上练习。课堂上先由同学给大家讲解部分疑问,老师总结补充,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都存在的问题。传统教学组仍然按照课堂上教授、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授课。最后通过考试测评、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形式进行评价比较。

3.2传统教学组和翻转课堂组效果评价统计

考试测评结果、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传统教学组和翻转课堂组效果评价分析

通过测评结果分析翻转课堂组测评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且小班化教学成整体好于大班教学(如表1所示)。传统教学组仅有10.4%的学生对精力集中程度表示满意,而翻转课堂组40%的学生对精力集中程度表示满意(如表2表3所示),可见翻转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精力集中程度,从而提高上课效率。传统教学组中有20.9%的学生对课堂形式表示满意,52.2%的学生表示一般,分析和学生已经习惯传统教学模式有关。翻转课堂组有56%的学生对课堂形式表示满意,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更有意思,根据自身情况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更轻松更自主,知识掌握的也更牢固,44%的学生表示一般或者不满意,调查分析和学生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内驱动力差等因素有关。通过师生访谈了解到翻转课堂可以大大提高老师对学生的满意度,由于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课程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些同学反映课前自学占用时间较长,效率不高等问题。

4结论

本研究将翻转课堂在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应用和传统教学进行对比研究,颠覆了老师为主角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导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推广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有力的证据。通过考试测评、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结果可以看出翻转课堂不仅提高了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精力集中程度,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使学生的学习更个性化、自由化。研究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在高职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特点有望在高职院校中广泛开展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谈谈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篇3

方法:选取50例于我院进行心脏Ct造影扫描检查的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通过获得的数据概括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

结果: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平扫图像可以进行钙化积分的测定,扫描重建像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及容积再现技术重建(VRt),从不同方面显示了冠状动脉的分级,其中前两种重建技术要优于后一种图像重建技术。

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相对较为先进,也较为便捷,可在冠状动脉的筛选和手术以及复查中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体层摄影术心血管造影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204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148-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俗称“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引起血液脂质堆积的疾病,通常在动脉内膜中病变为白色斑块,从而演变成粥样硬化[1]。由于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脂肪摄入量增多,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因此,对冠心病的诊治方法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选取我院就医的50例进行心脏Ct造影扫描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0月到2013年8月于我院就医进行心脏Ct造影扫描检查的患者50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17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8.9岁。其中冠状动脉支架搭桥术后3例,冠状动脉血管内支架术后8例,带有心脏临时起博器患者2例,15例被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5例健康体检者,剩下的皆为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

1.2方法。对50例研究对象,采取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平扫图像可以进行钙化积分的测定,扫描重建像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及容积再现技术重建(VRt),通过所得影像进行比较,分析影响成像的因素。

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64排128层螺旋Ct机(SomatomSensation128),先做定位像,然后行冠状动脉平扫加增强扫描。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p

2结果

2.1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50例心脏Ct造影扫描检查的患者中,采取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其中,无冠状动脉钙化23例,少量钙化4例,轻度钙化6例,中度钙化10例,重度钙化7例。所占比例见表1。

2.2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冠状动脉不同分支显示情况不同,其中左右冠脉显示情况良好,冠状动脉1、2级全部显示。mpR&mip图像对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VRt图像要好。对角支(D)10段以及钝圆支(om)12段等显示不好。

2.3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冠脉成像的因素有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与主动脉根部造影剂浓度、心率以及患者的心律和屏气情况有关。并且相比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多层螺旋Ct造影技术较为安全可靠,操作更简单便捷,是一种检查结果准确的无创技术。

3讨论

螺旋Ct造影扫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除了可以检查颅脑、腹部、脊椎脊髓、盆腔之外,在心血管疾病的检查中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尤其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一大助力[2]。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临床意义,而多层螺旋Ct造影技术近年来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能显示钙化斑块,还能显示非钙化和混合斑块。

多层螺旋Ct能够检测出血管中斑块之间的密度差异,根据密度的不同反映斑块的主要成分,从而对冠状动脉做出定性诊断,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可信度和准确性。除此之外,多层螺旋Ct造影技术还可以对斑块进行量化的分析。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理和生理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一直以来,在对冠状动脉斑块的量化研究上,专家学者们做出了很多努力,因为精确量化斑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程度的分级有很大的裨益,在最新的研究中表明,多层螺旋Ct造影技术在斑块量化中与血管内超声(iVUS)有很好的相关性[3-5]。

总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相对较为先进,也较为便捷,可在冠状动脉的筛选和手术以及复查中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文辉,吕滨,蒋世良,等.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结果及与超声结果的比较[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1(10):1027-1031

[2]周恩汉,刘元斌,胡曙东.浅谈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9(01):124-126

[3]萧毅,田建明,王培军,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36(04):357-361

谈谈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篇4

1.调查资料

1.1调查对象

对莆田学院医学院的在校专科生和本科生共40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专业包括护理、药学、助产和影像。剔除无效问卷有19份,有效问卷总共有份381

1.2调查方法

采用匿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1.3调查内容

从伦理道德、心理、公平等角度,调查在校医学生对遗体捐献的看法

1.4统计学方法:

问卷回收后,对数据进行审核,利用excel统计处理。

2.结果分析

2.1对于遗体捐献,赞成的有275人次,反对的仅106人次。大多数医学生赞成遗体捐献,大多数医学生从伦理道德角度认知,然后依次是心理、公平的角度。②从伦理道德角度认知的医学生赞成的占多数;从心理角度认知的所有医学生均持否定观点;从公平与其他角度进行认知的医学生持否定观点的也更多。详见表1.

表1在校医学生对遗体捐献的态度及认知情况大类目态度小类目伦理道德

(280)赞成(224)救助他人;贡献社会;体现死者价值;展现高尚品质与道德修养;积善行德;不赞成(56)违背传统伦理道德;有违精神需求心理(70)赞成(53)延续死者生命,相当于死者重生不赞成(27)费用、代价、风险大,极可能被遭踏而不是真用途公平(31)赞成对死者无伤害;家属获利其他(63)赞成(40)死者生前同意;家属同意;不赞成(23)造成不良社会后果;自然死亡不捐2.2调查结果表明,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救助他人,贡献社会,体现死者价值,展现高尚品质与道德修养,积善行德等肯定的观点占主导位置,但是这又与伦理道德,精神需求发生矛盾。

2.3本校的医学生伦理道德意识强,思想道德水平较高.本调查显示,对于遗体捐献,75%的医学生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进行了认知,大部分医学生认为它是一种求助他人、贡献社会的高尚举动,能够展现高尚品质与道德修养,是一种积善行德的行为。这表明我校医学生伦理道德意识较强,思想道德水平较高。

谈谈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篇5

1.利用电视录像教学优势,搞好伦理教学

为了充分发挥电视录像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电教中心与护理伦理教研室的授课教师密切协作,用电视录像、VCD等形式进行教学,除了用现有教学录像片、VCD影碟外,我们还利用工作关系,到其他院校去租借相关资料,并经常注意收集电视媒体上有关伦理正反两方面的报道,给同学们播放。配合传统的理论授课,使传统授课中的说教,变成了有血有肉,历历在目的生动画面,让同学们在电视录像教学中,通过电视或投影画面的表现形式,激发同学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感。加深了同学们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为了上好电视录像教学课,课前准备、课后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1.1课前准备上电视录像课前,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安排,制定上课方案,根据理论教学的进程和课时安排,合理选出电视教材,并给同学们留出重点和讨论题,使他们在观看伦理教学片时,留意老师提出的问题,集中精力,边看边思考,在教学片中找答案,从教学片中受到启发。

1.2课后总结观看后,对老师课前所讲的重点拿出一定时间进行简单的讨论,让同学们在电视录像这种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电视录像教学,内容详实,人物形象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优化了教学效果,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2手机、整合声像资料,以适应伦理学教学需要

高职院校的医学学生,是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未来。他们毕业后,大部分将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他们今后服务的对象是人,直接对人的健康及生命负责。医德高尚与否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也体现了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技能,而且要有高尚的社会主义医德。为了使学生向这个方向发展,电教中心与伦理学教研室密切配合,经常收集、整理适合教学、并且具有一定思想性、代表性的正反方两方面的声像资料。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法制在线》及地方台《社会关注》、《真情》等其他专题栏目中,录制了与伦理课的相关资料。并根据教学需要,共同与伦理课教师,精心编辑制作了一些教学系列短片,给同学们播放。由于这些发生在医疗单位、医务人员身上的反面事例中得到警示。与当前形势非常切近,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现有的伦理教学片,或新购进的教学片,虽然内容很好,但由于教学片的时间长度与授课课时有一定的矛盾,即片长大于授课时间很多教学片同学们都看不完,下课时间就到了。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我们与授课教师共同研究,对有些时间长、内容乏味、重说教的教学片,我们利用非线编系统进行剪辑,剪掉一些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非实质性的片段。对于多集系列片,我们选出几集具有针对性,适合教学内容及当前形式的,对其进行整理,使得每部片都保持在教学时间内。

对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定期的让同学们谈一谈观后感,开展师生间的双向交流,通过交谈、讨论使同学们深刻的感到,医德应该具有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体、更严格、更完备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

3.从我们身边找素材,制作伦理教学片

我们的教学医院,每年都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非常感人。我们经常深入到教学医院,对模范护士进行采访、摄像,挖掘他们的事迹。许多医护人员工作兢兢业业,在手术台上经常一站解释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餐。对经济上有困难的患者,我们不但热心照料,有时还解囊相助。为了工作,他们不能细心照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虽然他们愧对于自己的亲人,但是他们却不愧于这个神圣的职业。这些感人事迹是我们护理伦理课的最好的教材,我们从他们中间选出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典型人物,制作成医德教育片。片中所表现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就在我们身边。

4.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课件,强化护理医德教育

网络及多媒体教学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网络具有丰富的资源、文字、图片以及多媒体素材等。一个好的网站,就是我们教学的资源库。如:中国职业道德在线网,中华生命伦理学网,及各省市的有关道德的网站等等,为我们上好伦理课提供很多很好很新的实例。

谈谈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篇6

血管疾病,不仅仅只关注心脏

记者见到姜铁民教授时,正好有一位冠心病患者要出院,家属特地来向姜铁民教授表示感谢。姜铁民教授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患者家属,并给他讲一些护理病人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在养护心脏方面,一定要注意保暖、动作和缓、心态平和、避免过劳等等。“先说注意保暖,在慢性病的急性发作中,冠心病可以说是跟气温变化最密切相关的;此外,气温冷暖不定还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造成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梗;其次是动作和缓,日常生活中的剧烈运动、突然发力或持续用力等都可能让心脏病人,尤其是老人濒临猝死险境,这是由于突然或过于用力可导致血管压力过大、血流速度增快,易使附着在血管壁的斑块破裂,堵塞血管或血管痉挛致急性心肌缺血,从而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即萨翁的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和猝死;至于心态平和,大家都能理解的,许多心脏病发作都是在情绪大受刺激时发生的,这些剧烈的情绪反应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令体内儿茶酚胺等血管活动物质增加、心跳加剧、血压升高,冠状动脉出现痉挛,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在过劳引发的死亡中,心脏病占主导地位,且并非只发生在已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身上,这是因为血压极易受情绪和体力影响而波动,高压、劳累势必导致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从而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因而正常人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也可引发猝死……”

见记者听得很认真,姜铁民教授在送走患者家属后解释说:“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动脉硬化性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相应的血管疾病也越来越多,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因此,这类疾病的防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直以来,心内科医生非常关注冠状动脉疾病,其他血管的疾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我们,应该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既要关注心脏,又要关注全身的其他血管。”

就这样,采访伊始,姜铁民教授便直接切入主题,谈到了内科医生治疗血管疾病的现状。姜铁民教授认为,近20年来,全世界的血管疾病治疗领域都这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微创治疗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技术得到蓬勃发展,完全改变了传统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格局,而几年的实践也确实证明了,最先掌握熟练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心内科医生,在这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因为这个原因,充分考虑到外科在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成立了由介入医生和外科医生共同组成的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为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为患者带来更多利益的同时带来了诸多新问题,姜铁民教授认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血管疾病始终是最为凶险的疾病,丝毫的差错就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我们只有在脚踏实地做好临床工作的前提下,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能使我们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在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领域,一定会赶上国际上发展的步伐。”

人才培养是首要问题

据记者了解,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是武警医学院的重点学科,在姜铁民教授的带领下,不仅担负着繁重的临床诊疗工作,而且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果,同时还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取得了很多荣誉和成就。但当记者就此话题采访姜铁民教授时,他却很少提到自己,谈话间说得较多的,基本上都是他对学科发展的思考,其中包括我国血管腔内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于这一点,姜铁民教授直言不讳地说:“人才培养是首要问题。也就是说,人才是关键,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非常重要。”

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姜铁民教授说:“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我院这几年就广泛开展国内外协作,始终坚持对中青年医师进行培训交流,不断壮大我们队伍的实力与水平。一是通过请国外专家来指导手术以及派专人出国进修学习,使我们在这方面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国内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尤其是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学术讨论,也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能够开阔思路;第三,在国内血管腔内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多学科参与的健康教育普及工作非常重要;还有一点,血管腔内治疗的手术器材,可以先引进,但如果想要最终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还是要创新,研制我国自己的器材。”

接着,姜铁民教授对记者介绍说:“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是一个教学医院,担负着比较繁重的医疗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反复的学习和训练,也会使我们医生的知识更加扎实,对医疗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在我们武警部队的心血管病研究所,为了保证研究课题的完成,我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物力,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小到医院的课题,大到部级的课题或国家自然基金方面的课题,我们都完成的很好,其中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及靶器官损伤综合防治基础与临床研究’项目获得了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谈到经验,我们要求所有医生在完成医疗工作的同时,都要参加到科研的过程当中,临床医生都要定期在研究所做一些基础研究。临床和基础科研有时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选题经常是以基础带动临床,以临床促进基础科学研究的。”谈到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姜铁民教授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加深高血压机制方面的研究,这是我们的一个重点。另一个是干细胞基础方面的研究,科研结合临床,做好冠心病综合防治的大课题。”

记者此前了解到,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是卫生部及总后卫生部批准的首批军队系统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在武警系统中获此殊荣的,只有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武警总医院。当记者由此谈到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介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时,姜铁民教授结合培训基地目前的建设情况,也向记者谈到了该项工作在人才培养上取得的进展:“在天津市综合性医院中,pCi例数我们一直是排在第一的,介入技术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在完成一定的介入例数的情况下,我们要求术者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分析每一例手术病人,制定好每一例手术方案及策略,把握和遵从指南,规范技术操作的意识明显提高。如今我们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中心具有2400平方米的面积,四台数字平板血管机及相关的先进设备。作为一个培训基地,我们认为首先是人才的培养。现有8个能独立开展介入治疗手术的医生分为六个组,各自完成病区的医疗工作及介入手术,并且严格专业划分形成特色。其次,作为基地,我们逐渐扩大有资质的介入人才培训教师来源,争取打造中国规范化的高水平培训基地。天津市现在共有三个国家卫生部认定的冠脉培训基地,包括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我们已经达成联合培训学员的意向,力争做到资源、人才、技术、学术共享。施行统一授课但在不同的医院实习的方法,更好地利用天津市的人才资源。今年我们内部也要大力抓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加快培养二、三线医生,使科室梯队更加完善。在培训过程中,除了培训技术注重介入水平上的提高外,始终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医德规范,才能培养出医德高尚、技术全面的医学介入人才。”

基础结合临床,让课题更有生命力

据记者了解,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尤其是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领域,也有很大的突破,当问及糖尿病足介入技术的主要适应症以及这一治疗手段与保守治疗相比有哪些优势时,姜铁民教授说:“糖尿病足从机理上分为神经性足和缺血性足两种类型,我们主要针对缺血性糖尿病足采用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腿部的血管狭窄甚至闭塞所致,膝下动脉病变一直是腔内介入治疗的。近几年来,由于介入治疗技术和器械的改进,尤其是随着冠状动脉球囊、导管和导丝的研制、开发以及应用于下肢,使原来不可能完成的手术成为现实。我们心内科医生能熟练掌握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一方面减轻了患者痛苦,挽救了患者肢体,另一方面也存在其局限性。由于糖尿病足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再闭塞,使得部分患者的临床疗效受限。因此,我们在治疗前应该仔细评估病人的病情,慎重选择病例,制定全面而周密的治疗方案。只有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能使我们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

作为心血管科专家,姜铁民教授接着这个话题又谈到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他说:“欧洲心脏调查及中国心脏调查一致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普遍合并糖代谢异常,因此心血管科医生必然需要关注糖代谢问题。oGtt是早期发现糖耐量异常的敏感性指标,而且简易oGtt试验操作简便,可用于糖代谢异常的筛查。我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应进行oGtt筛查,而不仅限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患者。我科要求对所有住院患者在出院时都要评估其糖代谢状况,以便给予合理的治疗,这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对于门诊患者而言,我认为明确冠心病或高度可疑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oGtt筛查。”姜铁民教授认为,糖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糖管理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国外控制糖尿病心血管风险行动(aCCoRD)研究并未证实血糖干预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但临床上心血管科医生仍然不能忽视血糖管理的重要地位,首先要加强血糖管理的意识,及时了解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并且需要掌握血糖管理的技能。

鉴于“降低餐后血糖是否能改善患者的心血管获益”这一问题尚无确凿的循证证据,正在进行的aCe研究对此进行了循证探索。据了解,aCe(acarboseCardiovascularevaluation)研究是由牛津大学与中国的糖尿病及心血管专家协作,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进行餐后高血糖干预的研究。姜铁民教授告诉记者:“aCe研究纳入我国75家心血管研究中心的7500例明确心血管疾病合并糖耐量患者,旨在验证早期血糖干预能否改善其心血管预后。对于在糖尿病病程晚期才给予积极的血糖干预能否带来心血管获益,aCCoRD等的研究并未得出明确的结论,那么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即给予积极的血糖干预能否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呢?这正是aCe研究将要回答的问题,因此aCe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尽管aCe研究规模很大,随访时间很长,且至少要随访4年,这使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我们仍然十分乐于参与其中,与其他研究者一道,通过我们细致严谨的工作,分享研究的成果。”

积极推动oCt技术的普及

据了解,光学相关断层成像(oCt)是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模式,近年来,这项技术在冠心病介入领域中的应用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但因为此项技术对介入医生的要求相当高,所以,目前在我国的发展非常不均衡。谈到这个话题,姜铁民教授告诉记者:“目前oCt技术主要用于针对冠状动脉内膜及斑块的科学研究,在临床上的应用还未普及,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oCt技术在国内尚未普及,在操作上还不太方便,需要阻断冠脉血流才能清楚显像,虽然有时采用特殊方法可以不使用阻断球囊,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我认为与这项技术的操作熟练程度有关,随着此项技术的开展及普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会被认可。第二,oCt图像的解释经过大量动物实验及尸体解剖的对比观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于有些图像的解释仍持有不同观点。我认为oCt技术与其他的血管内超声影像相比,分辨率提高了很多,可以观测到血管内膜的微细变化及支架贴壁情况。不久的将来要推出的第四代oCt成像设备,将完全改变红外光这种检测导管方法,采用激光检测导管并且在器材方面也会有所改进,提高引擎的速度,可在很短的时间检测很长的一段血管,而且无需阻断球囊,从而使患者的风险减低,图象显示更加清晰,解释更加准确,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也会更加方便。”

姜铁民教授认为,作为新一代成像技术,oCt是利用波长近似于红外线的光波能够以极高的分辨率对冠状动脉血管壁的超微组织结构进行成像,是目前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技术。它说:“我认为oCt的发展前景主要包括:第一,oCt的分辨率非常高,他对内膜、斑块的撕裂、支架的结构都检测的很清楚。这对于支架安全、准确的置入以及置入后的安全性、长期预后都是非常有利的。第二,oCt对临界病变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是否需要置入支架的诊断,在临床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稳定性病变的患者能不进行支架治疗的尽量不置入支架;破裂病变的患者最好置入支架;而对于置入支架后晚期的、经常在9个月左右进行的复查,使用oCt技术来评价患者晚期置入支架的影响、支架内皮覆盖及内膜增生程度的评价或是否需要再进行介入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该领域的资深专家,姜铁民教授在Cto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带动了武警系统的pCi的学科发展。他说:“Cto确实是介入治疗最难攻克的堡垒,手术的成功具有很多不确定性,无论在介入治疗的手术技术水平上、经验上及体力上都对介入治疗医生是严峻的考验。我国的很多介入医学专家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甚至是身体健康和生命。正是他们坚忍不拔的努力和实践,使我国的Cto治疗水平占据世界的前列。但全国各地的Cto治疗发展还很不平衡,我们要根据自己介入治疗的技术水平,量力而行,在借鉴别人的经验、充分掌握熟悉Cto治疗特殊器材使用及特殊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逐步提高Cto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采访将要结束时,姜铁民教授补充说:“对于Cto一类的复杂冠脉病变,不仅需要新的设备器材和技术经验,更需要医生的奉献精神。”

谈谈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篇7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理教师接受微格教学培训后的体会,为快速有效地培训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技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开放性、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0名接受过微格教学培训的临床护理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运用质性研究资料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从访谈的内容中提炼出4个主题:带教教师认为自身教学技能得到了较大地提高;微格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必要建立一套系统的临床护理微格教学培训模式;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法是教学技能培训中评价工作的关键。结论:临床护理老师的教学技能及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建议建立一套系统的临床护理微格教学培训模式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师;微格教学;培训;质性研究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71

作者单位:518052深圳市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护理部

李文红: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JCYJ20140411094009926)

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强、技能水平要求高的专业,其临床教学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有很大比重[1]。当前临床护理教学中,带教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护理实践技能,还要承担学生的理论授课任务。临床护理教师由于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训,缺乏对各类教学技能的掌握,作为教学两大要素之一,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对教学质量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临床护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教学医院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技能非常关键。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培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优化模式[2]。笔者通过质性研究访谈法,采集本院接受过微格教学培训的临床护理老师的真实体验,为快速有效地培训临床护理老师教学技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接受过微格教学培训的临床护理教师10名进行访谈。纳入标准:(1)大专及以上学历。(2)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3)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4)承担我院实习护生理论课1年以上。(5)热爱护理临床教学。(6)自愿参加本次研究。10名受访者均为女性。年龄30~42岁,平均(36.4±9.41)岁。工作年限5~16年,平均(16.1±3.64)年。职称: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4名。学历:大专2名,本科8名。样本量根据访谈资料的饱和原则确定[3]。

1.2方法

1.2.1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4],资料收集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经过课题组员的多次讨论,形成访谈提纲。提纲内容:“请您谈谈在接受微格教学培训过程的感受”“请您谈谈将微格教学应用到临床教学是否有必要”“您们当时具体是如何进行微格教学培训的,您对此还有哪些建议”等。访谈前先向受访者说明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获得受访者同意并严格保密。每次访谈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访谈过程中鼓励受访对象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及体验,并对访谈的内容进行同步录音,同时客观记录访谈对象的反应、表情等。

1.2.2通过反复阅读记录,回忆访谈中的细节,将资料整理成誊本。按照a-J依次给10位受访者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进行分析、反思、编码、归类、提炼主题。

2结果

2.1教师认为自身教学技能得到了较大地提高10位带教教师都认为自身教学技能得到了较大提高。如个案a,e:“我们带教老师都是临床的护士担任,尽管我们有着较扎实的专科理论及临床知识,但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培训,出现不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问题。运用微格教学法,通过对课堂教学情景的回放,及时发现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规范的环节,同时,团队中的其他人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整改建议,使课堂教学技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提高。”个案F,H,J认为:“微格教学法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使我们更愿意去探索教学中的新方法,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更积极主动,使我们的教学技能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个案i:“我的导入技能,讲授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前只是生硬地去讲解知识,现在我会通过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讲授时也会通过举例子,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个案C:“微格教学注重各个方面技能的培养,发现了平时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不易发现的一些问题。比如纠正了我以前的很多口头语,如“我们的...”“咱”等。同时,我对组成护理教学的要素和环节有了更精确的意识和控制能力,奠定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2.2应用微格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微格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个案B,D:“运用微格教学法后,不仅自身的教学技能得到了提高,学生也更愿意听我的课了,以前给学生讲课大部分同学没有什么回应,但是现在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非常活跃,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个案C:“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缺少互动性。微格教学法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利用一些数字声像等资料,创造了逼真的教学情景,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愉快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2.3建立一套系统的临床护理微格教学培训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微格教学在教学医院临床护理师资培训中的应用,目前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如个案G:“起初微格教学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近几年才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护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跟师范生与在职教师所需教学技能培训方面不同。建立一套系统的临床护理微格教学培训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个案a,H:“同一教学技能,专业不同,其培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在运用微格教学时不断的总结经验,找到适合我们临床护理教学的培训模式,使培训更规范科学化。”个案D:“护理教学分为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教学,这两种教学的教学培训模式、采取的方法需不同。”

2.4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法是教学培训中评价工作的关键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法是教学技能培训中评价工作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临床护理微格教学建立系统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如个案a,C:“临床护理教学必须制定符合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同一教学技能,由于专业特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其培训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我们需要找到适合我们本专业的评价方法。”个案J:“用微格教学方法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没有考虑进行综合训练。我们需探讨对评价对象进行完整、系统的评价,同时,不同的评价对象其评价指标也不同。比如参与评价的是临床教师,他们有一定的评价理论知识和评价实践经验,所以评价指标可以笼统。而相对学生,评价指标要明确、具体。”个案D:“临床护理与其它专业不同,其操作和实践性较强,我们应根据临床护理教学的特点构建评价体系。”个案F,i:“科学严谨的评价对于促进微格教学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制定一个完整全面的评价方案,需注意考虑参与评价的对象、考虑专业的特点及建立综合评价指标。”

3讨论

3.1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技能及带教意识得到提高微格教学是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方法指导下,按照教师预期的教学行为目标,充分利用真实记录下的教学情景实况录像,然后通过反馈和反复的训练调整,使教师的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的动态平衡过程[5]。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普遍存在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护理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技能及其他技能得到了提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6]。同时,通过微格教学的培训,临床带教老师对组成护理教学的要素和环节有了更精确的意识和控制能力,临床护理教师的带教意识得以强化,也规范了临床教师的教学活动。

3.2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由于临床护理教师都是从事一线的临床工作,对学生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同步进行,有时因为工作的原因,很难系统地教授,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微格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通过微格教学应用,临床护理教师的各项带教技能得到了提高,利用新颖多变、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具灵活性、创造性,避免了过去那种机械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特别对于实践性与逻辑性强的护理学教学,微格教学更能体现它的优势。

3.3建立一套系统的临床护理微格教学培训模式教学培训模式对培训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培训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培训效果,微格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早期微格教学法应用于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但由于专业特点不同,培养的对象也有所不同,培训师范生及在职老师的培训模式不能照搬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因此我们必须探索适合在教学医院开展的护理微格教学培训模式,从而促进临床护理教师成长,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3.4建立一套适合临床护理微格教学的评价体系微格教学是以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为中心的活动,在这种教学技能的学习和形成的动态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教学技能训练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带教老师质量的保障。目前我国微格教学缺乏综合、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难以对微格教学训练对象进行完整、系统的效果评价等[7]。因此在结合参与评价的对象,专业的特点,制定一个完整全面的评价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在今后的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建立完善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推广和应用微格教学在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中,会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质量。

4小结

微格教学法主要通过摄录设备将受训教师的技能训练过程录制下来,并将这些资料通过分析评价,使受训教师正确认识自我,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技能分解,分步示范及录像技术手段,进行卓有成效的技能训练。微格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使护理教师的教学技能如教学语言能力、提问能力、组织能力等得到了有效提高,带教意识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临床护理教学应用微格教学法中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建议继续探索微格教学培训临床护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新方法,建立一套系统的临床护理微格教学培训模式和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巩小军.应用微格教学法提高护理实践教学质量[J].医学信息,2010,23(12):4464-4465.

[2]陈克东,刘翠玉.我校实施"微格教学"模式培训青年教师的实践[J].高教论坛,2008(1):88-92.

[3]绳宇,赵盈盈,赵培,等.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初步研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39-43.

[4]刘明.护理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0-124.

[5]庄凤娟,孙桂荣,孔凡红.微格教学法在"护理美学"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8):1677.

[6]郭华,巩小军.微格教学法在青年护理教师教学技能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6):1580-1581.

[7]张勤,张室玲,文刚,等.微格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用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7):74-75.

谈谈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篇8

从医四十多年的老肖医生一谈起中医便拉开话匣子:中医药老百姓认为实在,怎么实在呢?一是简便,不像到医院去看病,脑壳都转晕还看不出个道道来,用不着检查这化验那的;二是便宜,一般的一副药几块钱的事,在村卫生室像扎银针、拔火罐之类基本根本不收钱;现在稍贵的抗生素几块钱只能买一粒;三是有效,对于一些慢性病和西医搞不清原因的病疗效明显;四是副作用少,从医几十年来,很少有服中药出什么大事的;五是成本小,不需要添置什么特殊设备,特别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也难怪肖老医生感受如此之深,因为在他心里那都有一个个病例留下的印记。本村村民黄同志,因第一腰椎粉碎性骨折造成截瘫,术后两个月未见恢复,到卫生室就诊后,采用针灸治疗两月余,病人大小便恢复正常,病人居然可以自主行走,村民无不称奇。团罗村戴某,全身肌肉痿软无力,多方求医并在湘雅医院住院治疗一段时间,都无明显效果。没抱什么希望到卫生室就诊,肖老医生指导儿子肖卓精心辩证,先用补中益气汤,再用健步虎潜丸加减,月余痊愈,总共才花药费三四百元。村民李金湘,患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辗转求医,效果不佳,到卫生室后,肖卓医生先给他消炎,再连服黄芪建中汤加味十副,病人痊愈,至今未复发。诸如这些病例,实在是不胜枚举。

由于传统医药技术的有效应用加上经济实惠,村民们都愿意到卫生室看病,在新利村卫生室,中药处方和中成药销售都在业务量的五成以上,这与大多诊所以西医为主,以输液为主的情形不同。肖老医生说:从生意角度考虑,中医药许多时候利润确实不如西药,特别是一些新特药,利润高,但价格也吓人。一方面村民承受不起,二是当医生的赚了点钱也内心不安。肖老医生感叹:都乡里乡亲的,心太狠,对自己都对不住啊!“但一算细帐,我们仍赚了人气。”说到这里,肖卓医生呵呵一笑。

谈谈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篇9

【关键词】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存在问题

1、远程会诊系统的定义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就是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利用先进的通讯设备,实现远距离医疗会诊。远程医疗会诊应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方式多种多样、方便快捷,不必携带大量病史资料,既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又节省患者的就诊时间,从而免除了长途奔波、挂号排队的劳碌之苦。

2、我院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从2011年,我院开始对远程会诊系统进行调研、谋划,在2012年建成边防部队内部网络的远程就诊系统。2014年底,在边防局的支持下,与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全军卫星网络,建成边防部队远程会诊中心站点。下面从站点接收选址、基础建设、室内建设以及系统各功能等方面谈谈我院的远程会诊系统。

2.1站点接收选址

对于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的选址非常重要。一是对卫星轨道的视域要宽阔,卫星天线应尽可能架设在开阔空旷地最高处,避开高层建筑物、铁塔、高压输电线等对天线波束的阻挡;二是各种干扰要小,卫星天线周围不应有干扰源。对卫星地球站的干扰主要是指落入地球站接收频段内的微波干扰,这些干扰主要来自地面微波接力系统、雷达系统、电气线路及设备、飞机等。为保证在干扰情况下,地球站仍能正常工作,一般要求干扰电平低于信号电平25dB。三是地形环境适当,站点天线朝向卫星的方向上,必须毫无阻挡并且有足够的净空;如果天线仰角过大,或者说净空角过小,将使天线噪声温度增加,地球站品质因数G/t下降。根据以上三点原则,我院天线位置放置于门诊部顶层,偏离高压线,并且选好适当的仰角,从实际运行中测试干扰非常小,基本对图像传输没有影响。

2.2卫星天线基础设施建设

确定好天线位置后,制作水泥平台,做好避雷措施。天线塔顶部安装尖端放电的避雷针装置,避雷针顶端与天线顶端的连线与避雷针本身所在垂直线的夹角小于45角。由于避雷针本身即构成引雷器,当其遭受强大的雷电袭击时,会在其周围产生巨大的感应场,产生很大的浪涌电流,该电流经馈线引入机房可击毁设备。因此,在考虑45°保护角的同时,还使避雷针与天线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m,既防直接雷击又防感应雷击。

2.3室内建设

考虑到我院营房实际情况,机柜以及会诊设备都放在会诊室。会诊室选在门诊部五楼,与卫星接收器距离不超过100米。室内结构简洁大方、色彩协调舒适、采用亚光材质、减小光线干扰;墙面采用米黄色调,并安装吸音材料,创造良好的建声环境;地板采用浅色亚光地板;天花板采用600mmx600mm乳白色矿棉吸音板吊顶,方便布线和安装视频;灯光采用两组色温(4000°K和6500°K)的三基会议专用灯具照明;视频会议终端统一安装放置在机柜中;电话会议终端放置在会议室桌面上。

2.4远程会诊系统各功能

(1)远程医疗会诊功能。医务工作者在接诊过程中,如遇疑难病例,由经管医师填写远程会诊申请单,提出会诊目的,经科主任签字,并请病人或家属填写请求远程会诊同意书,准备如下资料:病历摘要按标准申请单打印,各项检验、检查及影像报告单可以是复印件、各种影像片、病理片,向全军相关专家申请远程会诊。通过远程会诊,既可以与现场的医生“面对面”展开讨论,又可以指导和观察现场医生进行医疗操作,还能够立即送达诊断和治疗方案,犹如专家亲临现场会诊,共享了医疗资源,保障了病人利益,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

(2)远程培训功能。通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全军专家每周固定时间对全军医护人员进行专题讲座,让医务人员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技术知识的发展,学习到最新、最权威的医学知识,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院远程会诊系统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医患双方认识不足。患者受传统医疗方式的影响,认为不见医生的面心理不踏实,从而不愿意轻易尝试这种技术;很多医生对远程会诊不太了解,甚至有些人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而不敢为病人选择远程会诊。

(2)由于远程会诊工作涉及医疗、计算机以及管理等专业,这就要求远程会诊中心的工作人员是复合型管理人才。现阶段,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学计算机专业,这就要求这批人员需要学习掌握医疗知识。

(3)病人资料不完善。由于我院医师的技术水平与医疗条件与会诊医院有一定的差距,而双方医生在会诊前一般比较少进行沟通,导致在采集会诊病历过程中遗漏了会诊方认为比较重要的资料,导致病人病例不完整。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积极做好远程会诊宣传工作

远程会诊是一项新型的业务技术,它的目的、形势及应用特点、优越性对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都很陌生,为此,无论是对医务人员,还是对患者都要做好宣传工作,以吸引更多的医生和患者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医院定期在院会以及平时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医务人员讲述了远程会诊的先进性、重要性、可行性,让他们加强了对远程会诊的认识。对于患者或普通的群众,我院医务部门定期在门诊、住院部进行广泛宣传,并向家属发送有关远程医疗会诊的宣传资料,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2)建立一套完整的远程会诊工作制度

为了保证远程医疗会诊工作的质量,我院远程会诊中心制定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如远程会诊实施细则、远程会诊中心工作人员职责、远程会诊中心日常管理制度、远程会诊知情同意书等等,明确了远程会诊的申请、会诊、回访等方面的要求,方便病人得到有效的会诊。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进修培养

远程会诊是一门医疗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开展,对医院人才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远程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即要熟悉医疗业务工作,了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又要精通管理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近几年,医院加大了投入,让远程会诊中心工作人员到总医院进修培训,全面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4)完善会诊病例资料,保证网络传输稳定性

谈谈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篇10

时光荏苒,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单用户应用,到部门级应用和全院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医院信息系统从早期以财务、药品和管理为中心的初级应用,发展到今天以患者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业务支持和电子病历应用。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信息化从院内应用发展到区域医疗信息化。

医院需要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顾名思义,应当是提供数据服务的中心。

数据中心的建设应当至少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包括底层的供电、制冷、网络等机房环境建设以及服务器、存储、备份等设备和机制的建设与管理。其中心目标是安全、可靠、高性能、可管理。主要的技术热点有服务器集群、存储网络、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备份手段、灾备方案、重复数据删除等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主角是服务器和存储系统。在这个层面上管理数据中心的目标归结到一点就是安全、可靠。要保证数据中心安全可靠,保证它的性能;第二层是数据服务能力的建设与管理。包括数据集成与融合、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服务平台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其中心目标是数据的可管理、可用性、利用能力。数据中心主要的技术热点有数据抽取(etL)、数据集市、数据挖掘、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等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对医院数据中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早期的信息中心只有一台或者几台服务器,数据量也很少,主要参与的是医院收费业务,比较简单;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深入到医院业务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费用信息,以及患者的诊疗信息和医院物流管理信息、成本分析控制信息和绩效管理等信息。其中以患者的诊疗信息最为复杂,有文字、数字、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多样。而且医院的临床信息系统也非常复杂,有医嘱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检验报告系统、麻醉监护系统、门急诊输液系统等等,这些系统都需要信息的互联互通,系统需要集成。”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信息中心主任黄刊迪从多年实践经验角度谈了对医院数据中心的认识:“数据中心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向临床专业化方向的深入,医院内部必然会出现众多临床信息系统,也必然会面临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外部需求和医院临床数据集成的内部需求,医院数据中心是满足这两方面需求的唯一解决方案。没有数据中心,电子病历无法保证临床资料的可及性、完整性和归档性,患者在某些科室的检查资料,可能会因为科室机器的关闭或数据迁移而不能在任何时段访问,也难以解决患者资料被检查科室有意或无意修改的问题。”

“随着医院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设数据中心很有必要。不过首先要对数据中心概念进行正确理解。目前很多人是侧重于硬件及平台架构建设,认为把全院服务器、交换机、存贮及数据库等统一建设,数据集中存储,就是建数据中心,而对数据的分析、整合、共享等应用缺乏考虑。甚至一些人把网络中心机房建设认为是建数据中心,还不乏此类的文章介绍。此外,还必须认清建数据中心与数据仓库的关系。”福建省立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琼瑶表达了自己对数据中心概念的见解。

对于数据中心的概念,武汉同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晓祥认为:“临床数据中心是所有的医疗信息的静态文档存储仓库。它既可以实现患者医学信息纵向的长期保存和管理,又可以实现不同专业、不同系统、不同业务流程中患者相关医学文档和信息横向的抽取、整合和归档。”

联想大客户业务服务器营销经理李亚杰谈了自己对数据中心的理解:“一般情况下,企业业务达到以下两个层面才会建设数据中心:业务逻辑越来越复杂和数据量激增。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it手段简化业务流程,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利用。随着医院存储电子病历和影像数据量的逐渐增多,数据大集中成为必然趋势。”

英特尔数字企业部客户平台集成专家丁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对于医院数据中心而言,核心是数据,其建设目标是数据的利用。而软硬件基础设施正是为医院的数据和应用提供支撑服务的。”

医院数据特点

众所周知,医院信息化已步入快速发展期。从过去单一的HiS系统,向临床信息化发展,系统专业性越来越强、分工越来越细,涉及的系统和厂商越来越多,服务器数量急剧增长、数据量越来越大。

当前,医院数据具有异构系统多、数据量大、关联性强、在线时间长等特点。“医院拥有大量异构系统是由医学学科专业分工决定的。现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医院都会有几十个开发商的系统在运行,不同系统平台的数据如何集成将成为一个问题;第二个特点是数据量较大,医疗数据从结构化发展到自由文本,比如患者的病历,再到医学影像以及动态影像等等。医院数据量以tB计,总医院仅医学影像数据存储已经达到数百tB,所以医院数据存储量越来越大,由此对数据管理和利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个特点是关联性。医院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患者展开的,‘以患者为中心’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因此,尽管各个医疗业务系统是异构的,但这些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有着很强的关联性。‘以电子病历为核心’正是诠释了医疗信息关联性,无论是影像、检验、病理、超声、内窥镜,还是手术、急救等产生的数据都是电子病历的组成部分;第四个特点医疗数据保存时间长。”薛万国主任总结道。

iBm系统科技部解决方案销售代表齐昕表示:“现阶段的医院数据中心基本达到了数据逻辑上独立,即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分离,数据库服务器向上扩展,应用服务器向外扩展,实现了企业级的存储和信息管理,这种架构消除了资源的争抢,易于实现管理和维护,数据成为医院临床和运营管理资产,但是,数据还没有做到跨应用的整合,不能有效的为医院的运营决策提供支撑。医院的数据特点一是数据量大,大型医院每天可产生超过10G的数据,如果包括2~3个的数据备份,就要存储超过30G的数据。而且大型医疗影像设备产生的数据还会以几何级数增长;二是数据类型复杂,有数字和文字,还有大量的图形和影像等信息;三是既有对安全性、实时性和并发用户数要求很高的HiS数据,也有对安全性和实时性要求相对较低的数字图书等信息。因此,未来的数据中心必须通过高度的虚拟化实现简化,共享和动态调配it资源,提供面向服务的it交付。”

丁华指出:“医院的数据主要有系统异构、数据量大、关联性强三大特点。因此,给医院数据的利用和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此外,医院的数据往往要求保留较长时间,以支撑贯穿患者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医疗数据整合与应用

随着医院数据量的日益增加,如何实现数据的整合,更好将数据为临床所用成为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对此,薛万国主任谈了自己的经验:“要把数据中心的数据利用好,首先是建立一个很好的数据存储管理方案。我认为医院将来的数据存储可以采用数据集中和分布相结合的数据平台。所谓集中不是说把服务器集中,而是把数据集中。而所谓数据集中主要是指不要让数据过度分散到各个系统中,然后以HiS系统为基础形成一个中心数据库。实现数据集中后,医院对数据的使用更为方便。在HiS系统内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模型,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把异构的问题也解决了。在使用数据的过程中只用这个数据库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的医疗数据都适合集中,比如影像数据就不必集中起来。总医院的影像中心有多个科室不同的信息系统,薛万国主任在带领团队进行数据集中的过程中,通过影像中心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通过采取集中和分布相结合的数据分布平台,总医院的数据提取更为方便。

黄刊迪主任表示:“医院数据中心的存储模式将由集中式存储向分布式存储和集中式存储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数据集中模式具有数据管理方便、访问性能高等优点以及存储空间利用率低、数据源部门不易接受、数据归档效率较低等缺点;分布模式正好与集中模式相反,两者结合实质上就是将数据量小、结构化程度高、格式简单、特别是索引类数据集中存储,将数据量大,结构化程度低、格式复杂,特别是影像数据分散存储。这种方式虽然克服了集成存储和分布存储各自的缺点,但还是存在着数据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的问题,因为索引数据的集中存储,实质上意味着数据源部门失去了数据的控制权。集中式存储具有集中与分布结合模式的优点,并且克服了数据过度集权的缺陷。”

iBm软件部资深it经理杨秀合指出:“在医院的信息化过程中,由于系统的特征不同、系统的提供商不同等原因,往往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系统中,如:HiS、paCS、emR。就paCS系统而言,出于存取性能的需要,本身就需要分布存储。因此,数据的分布存储是必然的。不过,为了将大量的医疗过程信息作为‘知识资产’进行管理和再利用,有必要围绕患者、以emR为中心进行集中存储,将诊疗信息(含费用信息)归档后进行集中存放。另一方面,从数据的类型来看,患者的身份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字典有必要集中存储。因此,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平台是一个‘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平台。”

丁华认为对于医院来说,集中与分布相结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他谈到:“数据平台的建设可以围绕临床服务与医院管理两个主要方向进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载体,来建立患者诊疗数据组织与共享模式。数据存储的建设,则为医院各业务系统的协同、医院管理提供支持。在数据存储的分布方面,物理上应采取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集中的临床数据存储库是必要的,但是无需在数据平台上复制所有的数据。例如,影像数据等大容量的数据,可以分布存储在原有系统中,并提供调用的方式。”

更好地利用数据服务平台

医院要建立数据利用的服务平台,它能够提供数据的检索服务。“在利用数据服务平台方面,我想到了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是做电子病历的浏览服务。因为电子病历浏览相对而言模式较为固定,是以人和以病历为中心去看,将不同来源、不同时间的医疗数据以患者为中心进行组织和展现,只要有了电子病历浏览服务就能解决很多临床上的需要;第二是解决数据的自由检索服务,这必须先实现数据的整合,然后通过整合后的数据库,开发一个自由条件的查询。在医院内科研和管理会对自由检索提出要求,我们正在寻找一些产品支持此项服务能力建设。”薛万国主任介绍道。

黄刊迪主任指出:“建立数据利用服务平台的工作主要有:建立数据中心,集成和整合医院内部各类数据;采取某种安全方便的技术,比如网闸,连通内网和外网;建立门户网站;完成界面集成;建立数据仓库;建设各种主题数据库;培养或引进数据分析人员,需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数据分析利用能力;建立健全和落实数据管理制度,技术代替不了管理,管理代替不了激励。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鼓励数据共享和利用;提高认识:数据只有用才知道有没有价值,只有用才知道有没有问题。”

建立历史数据管理机制

在数据中心建立一个很好的历史数据管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历史数据管理非常必要。

薛万国主任认为:“要想建立历史数据管理机制,有两条重要途径:第一条途径是把这些数据库里的数据变成文档,使文档变成静态的内容,方便数据迁移。这样它既可以满足临床科室工作人员阅读的需求,也能把数据从数据库内提取出来,从而减轻数据库的负担;第二条途径是建立历史数据库,把所有数据都倒在历史数据库内。”

作为医院的重要信息资源,历史数据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不过利用难度很高。对此,黄刊迪主任认为:“在克服利用困难的前提下,建立合适的历史数据管理体制,是提高历史数据利用率的根本手段。历史管理体制应该鼓励对历史数据的利用,适当放宽历史数据的访问权限,应该鼓励跨学科、跨医疗机构、跨地域的医院历史数据的利用,应该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提高数据源部门共享历史数据的积极性,对数据利用者制定适当收费标准,收入用于维护数据源的不断丰富。历史数据的利用需要严格管理,不能违反各种相关法律。有必要建立专题历史数据库,针对一些专题对原始数据进行适当处理,既可以提高数据安全,也可以提高数据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医院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

由于医院数据的特点以及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医院数据中心面临着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机房环境、管理与监控、可靠性保障、备份与恢复、数据管理、用户管理、数据集成、数据服务等。

机房环境管理包括空调的可靠性、供电的可靠性、网络可靠性等。过去的机房放几个机柜绰绰有余,而现在机房由于设备大量增加,设备非常密集,使得剩余空间小,带来的问题就是散热效果差,对空调的可靠性、供电的可靠性等问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此,薛万国主任指出:“大量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给管理与监控带来严峻挑战。医院希望能有集中的管理系统,对整个数据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主动报警的管理体系,解决诸如数据存储空间监管、CpU性能利用率监管以及多个服务器时钟协调管理等问题。”

数据集成的问题非常复杂,如何将直接异构平台的数据集中在一个平台下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医院拥有就诊人次和收费情况的数据,而且它们来自不同的系统,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对数据做统计分析是数据集成面临的问题。

数据服务也是令很多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头疼的一个问题。诚然,数据积累的越多是一个财富,如何发挥这个财富的价值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建立一个数据的利用平台,让临床科室工作人员自己检索数据,则会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薛万国主任表示。

医院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对于医院数据中心未来将呈现何种发展趋势这个话题,张晓祥主任谈了自己的看法:“现在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三大主题是电子病历、数字化医院和区域协同医疗,这些都将推动医疗行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医院数据中心将从单个医院医疗信息整合归档存储发展成为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归档存储。”

对这个问题,王韬主任认为:“各个系统之间数据库类型可能不一样,很多数据和信息的交换标准还没有明确,因此,对一个大型的医院数据中心,它的管理难度很大。医疗信息系统有自己的特点,对于门急诊系统来说,稳定可靠最重要,不能出问题。而且,一旦出问题以后,如何在10分钟以内提供应急方案非常重要。随着卫生部电子病历规范的出台,电子医疗文档在医院将越来越普及,除了采用Ca认证、数字签名、修改记录、查询使用追踪等技术外,如何有效的保障医疗文档和数据本身的安全也很重要,天坛医院的数据都至少保留三个备份,并且在不同的办公楼。这些数据不仅要有技术的备份,同时也要在管理机制上建立完善的制度,安排专职工程师每天进行巡检,而且主任还要监督,抽查。信息的加工和利用是信息化管理的高级阶段。信息中心不仅是采集和存储数据,还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数据为医院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目前天坛医院信息中心每年都有专题信息分析报告提供给医院管理层,就医院运行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提供分析意见和改进措施。”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医院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指一体化集成,即一个软件开发商。对此,薛万国主任谈道:“当时的想法是希望医院的管理、临床等系统通过一个系统平台支持医院的日常运行。不过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发现对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细。临床系统只解决医生下医嘱的问题还不够,我们要把检验、影像包括进来。不过,将检验包括进来之后我们发现检验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囊括。再比如医学影像,paCS把放射科影像管理起来之后,医学影像还有更多细分领域,如核医学影像、导管影像管理。总之,医院信息系统发展带来的问题是业务领域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专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专业的信息系统不可能由一家厂商全部承担。每一个专业系统都有包括服务器在内的自己的平台。最早,医院使用几台服务器就够了,现在很多医院的服务器多达几十台,如我们医院现在共有80台服务器在同时工作。服务器数量的增长带来了基础设施管理的问题,并使数据的利用越来越困难。因为这些系统都是异构的,各个系统平台五花八门。诸如此类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