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养猪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14:19

专业养猪技术篇1

按养殖规模分类按照《中国畜牧业年鉴》对生猪养殖规模的规定,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等4种养殖模式。其中,散养年出栏生猪1~49头;小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499头;中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0~9999头;大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10000头以上。从稳定生猪生产、改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的角度看,小规模养殖和中规模养殖的优缺点具有相似性。因此,本文将从农户散养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大规模养殖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农户散养模式农户散养模式是指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生猪分户饲养模式,主要存在于全国各地的广大农村地区。近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生猪散养户数量及其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逐年减少。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散养户数由10433万户减少到5909万户,散养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62.6%下降到35.5%。与规模化养殖相比,生猪散养模式具有如下主要优势:能够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副产品,生猪饲养的饲料成本低;能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资金、设施、技术等投入少,易规避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但生猪散养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精力投入不够,饲养管理不规范,疫病防控程序不完善;饲养方式传统粗放,饲料利用率低;地域分布较分散,信息传递、技术服务和监管难度大。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指专业化水平较高、生猪养殖数量较大、商品率较高、年出栏生猪在50~9999头之间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103.40万户增加到264.47万户,中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猪出栏量比例由54.09%增加到57.87%。其中,年出栏生猪在500~2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2.75万户增加到19.91万户,年均增长率28.08%,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比例由2.94%增加到19.14%,年均递增率26.39%。这说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我国主要的生猪养殖模式,年出栏生猪在500~2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未来发展的主导模式。与散养模式相比,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新的饲养技术,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实行专业化生产方式,提高了生猪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但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由于饲养规模较大,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环境污染较严重。大规模养殖模式大规模养殖模式是指饲养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一般指年度商品猪出栏量在10000头以上,生产经营趋向于集约化、专业化,以高投入求得高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大规模养殖户数由890户增加到3679户,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1.49%增加到6.63%。这说明大规模养殖模式在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相比,大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生产效率高;规模大,不会轻易退出,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稳定生猪的生产;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提高了商品猪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中大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养殖相对集中,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风险水平高;产生的污染物多,环境维护难,据有关数据统计,万头养猪场日排放污水60~90t,粪便8~10t[1]。1.2按养殖阶段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不同阶段,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仔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饲养母猪生产仔猪,仔猪断奶后饲养到一定体重时销售给育肥猪饲养户饲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母猪主要从附近的大型规模猪场或种猪场购得,或从自家母猪所繁殖的母猪中挑选,所生产的仔猪主要提供给周围的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仔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种猪群确定后,只需购买所需的兽药和饲料,流动资金需求较少;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从外界带入疫病的机会减少,疫病发生的机率小。但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不但要建造怀孕母猪舍、哺乳母猪舍、仔猪保育舍,而且猪舍结构要求高,需较高固定资金投入;种猪的饲养和仔猪的培育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到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进行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采用该模式的养猪户大多数分布在我国粮食主产区,是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结构中的主要力量。与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饲养周期短,从仔猪投入到商品猪出栏一般只需3~4个月;经营方式简单,猪群全进全出,猪舍结构相对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固定资金投入少;市场风险较小,可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随时调节饲养数量。但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从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仔猪的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由于饲养周期短,养猪户要不断购买新的仔猪,需要流动资金较大;仔猪的购买和商品猪的销售都要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收益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专业生产种猪出售给其他需要种猪的养猪户特殊的饲养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非常专业的饲养模式,它不仅要求饲养者掌握较高水平的育肥技术,而且还要求饲养者对种猪系谱有较好的把握[2]。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利润水平较高,种猪售价一般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商品猪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质量有保障,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保障了猪场安全卫生。但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劣势,主要是:固定的猪群会导致猪场缺少杂种优势,出售种猪的总数量可能较少,同时在选种、育种、系谱保存和性能记录等方面要花费饲养者很多的时间和精力。1.2.4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历经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是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和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的综合。与其他养殖模式相比,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收益水平高,可获得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两部分的收益;卫生防疫有保障,采用自繁自养的生产方式,减少外购猪带入疾病的机会。但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猪舍的建设和仔猪、种猪的饲养,需要大量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投入;生猪生产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需要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饲养人员。

按养殖特征分类从养猪户的养殖特征来分类,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传统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以世代相传的直接养殖经验为技术基础,单纯依靠有机物质循环,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的一种“小而全”、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养殖模式[3]。传统养殖模式是在原始养殖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以兼业形式存在,以农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一般是满足家庭需要,主要存在于偏远落后的山区。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养殖所需劳动力来源于农户家庭自身,土地为农户自有土地,饲料主要来源于农户家庭的种植业所得,降低了生猪的生产成本;养殖规模为1~3头,养殖规模远远低于环境承载量,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但传统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技术主要来源于农户自身的长期摸索和积累,技术水平较低;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人居环境较差。过渡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部分采用现代养殖的相关技术和投入品,把直接经验和现代养殖技术相结合,专业化程度明显高于传统养殖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3]。过渡养殖模式是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养殖收入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过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规模较大,而且部分采用了现代养殖的技术和投入品,大大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自我积累、滚动投入的资金投入方式,每次投入较少,而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反应灵敏,市场风险较小。但过渡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改变饲养数量,不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过渡养殖模式的粪污部分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肥料,其余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大。现代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通过大量接受农业生产以外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依靠现代工业装备来完成由人力操作到机械化、电气化甚至自动化操作的转变,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速度,提高商品猪生产效率的一种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生猪养殖模式[3]。现代养殖模式以企业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现代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以工业化方式开展生猪生产,技术水平高,饲料转化率高,提高了生猪的生产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疫病防控体系健全,生猪产品质量比较稳定。但是现代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饲养人员、设备等的专用化程度较高,使得养猪户的进入、退出壁垒较高;所产生粪污中的大部分需要单独处理,容易造成养殖集中区域的环境污染。生态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畜牧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适度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和良性循环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4]。生态养殖模式以企业、合作社或专业养殖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生态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能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作物废弃物,而且养殖产生的粪污经处理后成为有机肥,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投入品,形成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注重生态效益,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人畜分离,生猪很少发生疫病,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但生态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生产率相对较低;生产技术以外部引进为主,主要为生物技术,对饲养人员要求较高。健康养殖模式健康养殖模式是以动物生理学、营养学、生态学、系统学以及供应链管理为依据,采用有利于生猪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集成技术、材料、方法、装备、设施和工艺,为生猪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和安全营养饲料,使其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发生,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生猪产品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3]。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健康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充分利用现代养殖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猪的生产效率;人畜分离,通过采用精确的环境调控技术和良性可循环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了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但健康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采用各种先进的饲养装备、设施和工艺,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设施、工艺等先进,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按经营方式分类依据养猪户的经营方式,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自主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和产业化经营模式。

自主经营模式自主经营模式是指养猪户能够独立自主地对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做出决策和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养殖模式。其特征是养猪户自负盈亏,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统一。目前,从事自主经营模式的养猪户在中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养猪户数量庞大,规模不等,不仅包含专业仔猪养殖户、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专业种猪养殖户等专业养殖户,还包含自繁自养养殖户。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自主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独立做出决策和行使经营管理的权利,减少了决策时间;根据其养殖对象的特点,具有相应的养殖优势。但自主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谈判能力较低,交易费用较高,降低了规模收益的水平;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比较低,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大。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集团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是指由一个公司独立开展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独立分享养猪的利润和承担各种风险[5]。该模式多被大型养猪企业所采用,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管理高度集中,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仔猪、饲料等原料的采购活动和商品猪的销售活动都发生在公司内部,降低了交易费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普遍较高,而且规模较大,有利于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独立开展生猪养殖过程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资金需求量大,而且不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单独面对生猪养殖各个环节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风险水平较高。产业化经营模式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指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生猪的生产和经营,以国内外生猪及其制品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生猪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6]。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养猪户”模式、“公司+基地+养猪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衍生形式。与自主经营模式和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相比,产业化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合作分工,从事最擅长的核心业务,有利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五统一”管理(统一供应良种、统一供应兽药和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养模式、统一组织销售),不仅降低了养猪户所面临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而且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产业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构成主体多而复杂、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监管成本高;利益协调难度大,关系不稳定,违约现象较多。按经营范围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多元化养殖模式和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应,是指只从事生猪养殖产业,而不经营其他产业的一种养殖模式。无论规模大小,绝大多数的养猪场都采用这种模式。只有少数人、财、物等资源雄厚的大集团或公司采用多元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殖模式相比,专业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生猪养殖业,有利于生猪养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只涉及生猪养殖产业,所需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但专业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专业化养殖模式由于只涉及生猪的养殖环节,综合竞争与盈利能力较差;由于无法通过相关产业分摊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多元化养殖模式多元化养殖模式是指以养猪业为主,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有种猪、仔猪和商品猪,实行自繁自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7]。该模式不仅要求公司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要求公司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该模式比较适合于有实力的大集团公司。与专业化养殖模式相比,多元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包含生猪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盈利能力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但多元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涉及生猪养殖的整个产业链,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和管理过程复杂,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要求高。其他养殖模式除了以上几种养殖模式外,现实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养殖模式,例如:150标准化养猪模式、生猪“4450”养殖模式、三级闭环养猪模式、六马精细标准养猪模式等。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机制

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不同,下面分别从养殖规模、养殖阶段、养殖特征、经营方式和养猪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五个方面来分析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1)养殖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大规模养猪户具有较高的退出壁垒,对其退出生猪养殖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大规模养猪户具有其他养殖模式养猪户所不具有的健全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疫病防疫程序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而且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无论是饲料、疫苗的采购还是饲养环境和过程的控制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猪肉的质量安全。2)养殖阶段越全,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全程饲养养殖模式的养猪户从事生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各个阶段都有很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包含了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相对于其它阶段性的养殖模式来说,能够保证生猪饲养的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水平,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外购猪所带来的疫病风险。3)健康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健康养殖模式以供应链管理、系统学为依据,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健康养殖模式从动物生理学、营养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不仅为生猪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的营养饲料,而且保护了人类身体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有利于保障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4)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公司对市场需求信息有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包含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不仅保障了生猪养殖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而且通过对屠宰加工和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了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5)多元化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多元化养殖模式由于涉及多个产业,能够根据其他产业的市场情况调节生猪的生产,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多元化养殖模式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不仅保障了生猪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投入品的质量安全,而且保障了生猪在屠宰加工和最终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

专业养猪技术篇2

现代化养猪是提高猪肉质量。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既要养出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猪,又要做到内外部环境相统一。

养猪最大的成本是饲料,饲料占养猪总成本70%以上。采用JSS专利生物养殖系统技术养猪,饲料成本能够节省10%~25%。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一度提到。所谓“实干兴邦”,并不是一味蛮干,必须以核心技术为支撑。

在新一轮国际信息产业大发展过程中,如何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重庆杰比西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以还原绿色生态农业为己任,立足西南、布局中国,以生命科学产业发展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优秀团队为保障,以科技促农业,让百姓生活更美好,让绿色生活不是梦!

技术革新的顶尖猪肉

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在食品展会上有幸认识了重庆杰比西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海归科学家江声先生。江声先生善于健谈,在谈到饮食方面的问题时,江声不禁有很多感慨。他说:“小时候,人们都很爱吃猪肉,特别是农家猪,吃起来很香,也很放心。随着时代的变迁,为什么现在的猪肉吃起来却不是那么香,原因是什么?”

为了找出答案,并改善这种现象,江声创建的重庆杰比西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究科技养猪技术,历经生命科学领域二十余年理论与实证的探索与追求,厚积而薄发,最终成功在国内外拥有数十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其中“JSS生物专利养殖系统技术”首次成功实现微生物及微电子技术在养殖行业的交互技术乘数效应,堪称全球养殖技术及无农残生物饲料之革命性变革。该技术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广东等地成功示范实践养殖,达到了高于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内外检测标准的品质水平,赢得了国内广大养殖户的高度赞誉。

江声表示:“现代化养猪的关键是如何提高猪肉质量。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既要养出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猪,又要做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统一。投入饲料是否科学、生态环境是否健康是影响猪肉质量的直接原因。”

科技引领健康养殖

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养猪方式已由家庭副业式的散养猪迅速向规模化、专业化养猪转变。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迅速提高,圈舍由开放式向半开放式、封闭式转变,饲养管理方式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型,品种遗传性生产性能迅速提高,猪对营养、饲料、环境等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与苛刻。

传统的养猪场,都存在着普遍的问题: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苍蝇满天飞。对于传统模式的养殖业来说,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研发的‘江氏专利生物养殖系统技术’(以下简称JSS技术)是在不改变养猪场原本的猪种、饲料、猪舍的前提下,彻底解决猪喝水、吃饲料、呼吸空气的三大源头问题。”江声强调,这项技术就是让猪“吃得好,睡得香,活得舒服”。从科学上解释,“JSS”技术就是将水和空气净化,把饲料中的药物和化肥等残留剥离开,让猪享用高品质的饲料和水,还能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JSS”技术对猪的尿粪处理,可以让细菌总量下降99%以上。猪粪便中的硫化氢、氨气和吲哚三种构成神经毒气的气体被大幅度地削减。利用共生微生物对残留的尿粪进行处理,可以将养殖所产生的污水处理成零排放的干净水。而这种零排放的水完全可以在农场中循环使用,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投入少、经济效益高,与现行的养殖场沼气处理方式有着天壤之别。

江声表示,通过水还原系统量子物理生物分子新材料技术的应用,让猪也能喝上优质的“矿泉水”。而采用“JSS”系统养殖技术喂养出来的猪肉,18种氨基酸(总蛋白)含量可达到19%~22%,猪肉的风味物质肌酐酸比普通猪肉高7倍以上,比一些世界名猪,如日本鹿儿岛黑豚猪、三元麦猪、西班牙依伯利柯猪等都要高出4~5倍,而日本鹿儿岛黑豚猪的里脊肉在日本售价高达每公斤6000日元(约480元人民币)。同时,江声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国家权威部门技术检测报告,证明猪肉质量之高,检测部门包括中国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日本和欧盟最权威的食品检测中心等。

科技养殖更实惠

“养猪最大的成本是饲料,饲料占养猪总成本70%以上。采用JSS专利生物养殖系统技术养猪,全过程都不需要使用任何药物和抗生素,而且饲料成本还能够节省10%~25%。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主要在于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江声说。JBC共生菌与无抗生素饲料通过专利发酵技术发酵后,再进行分子高频共振发酵。在饲料的发酵过程,不仅能降低农残、药残,而且,由于在特定的时间内有机酸的大量产生,饲料中常见的大肠杆菌、威尔氏菌和霉菌被有效地“解除武装”,这就能够抑制各种病原菌的生长。同时,这也是一个将猪饲料中的玉米、大豆中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转化为低分子蛋白的过程,使得发酵的饲料更有利于猪的消化吸收。饲料的发酵,不仅降低了饲料的成本,防止了饲料中粉尘对猪呼吸系统的不利影响,完全去除医药成本,而且提高了猪的免疫力和养殖经济效益。

带领农民发家致富

除了自己投资兴建养猪基地外,江声希望能够与更多的养殖户合作,帮助他们消除环境污染和提升猪肉品质,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养猪场用了这项先进技术后,整个中国的养猪成本会大大降低,这就意味着老百姓都能吃得起高品质的猪肉。

专业养猪技术篇3

一、基本情况

湘潭市的养猪协会是随着生猪产业的发展,由农民和龙头企业自愿发起,政府引导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各种类型的养猪协会l26个,共有会员5.4万多个,占全市养猪农户的13%,年出栏生猪138万头,占全市出栏生猪总数的30.25%。

从调查情况看,湘潭市的养猪协会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湘潭市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生猪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全市拥有伟鸿、港越、先锋、三旺、金锣等生猪加工企业13家,年加工能力170万头。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养猪协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市由龙头企业带动创办的养猪协会74个,占全市养猪协会总数的59%。如以分割肉加工外销为主的湘潭伟鸿食品有限公司带动发展的养猪专业协会有40个,拥有会员3000余个,建立了年产优质安全生猪近80万头的供应基地。2003年该公司出口创汇85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逾750万美元,预计全年可创汇近2000万美元。二是基层组织举办型。全市由基层组织创办的养猪协会21个,占养猪协会总数的l7%。湘潭县青竹村养猪协会就是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牵头成立的,村支两委成员既是协会骨干,又是养猪大户。这种协会的形式深受群众欢迎。目前除了本村272户养猪户入会外,还吸引了周边9个村的800多户加入协会。2003年,协会出栏生猪3.8万头,预计今年该协会出栏生猪5万头以上,农民人均新增纯收入400元左右。村支书卢国良带头养猪致富,2003年他家出栏生猪325头,养猪纯收入3.8万元,预计今年出栏生猪380头,养猪纯收入6万元左右。三是专业大户牵头创办型。全市由专业大户牵头创办的养猪协会22个,占全市养猪协会总数的17%。湘乡市东郊乡新塘村养猪协会由5个养猪大户牵头创建,发展会员165个,2003年协会共出栏生猪2.96万头,会员人均养猪纯收入过20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0%。四是技术服务部门领办型。全市这类养猪协会有9个,占全市养猪协会总数的7%。湘潭县石潭镇畜牧站与镇信用社联合创办的养猪协会,拥有会员758个。2003年协会出栏生猪7万头,创产值5000多万元。通过创办养猪协会,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畜牧防疫部门的服务功能。

湘潭市养猪协会的宗旨是为会员从事生猪产业化经营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1)统一引种。为确保生猪品质,协会帮助会员搞好生猪品种改良,统一引进种猪,并提供技术服务。(2)统一质量标准。协会印发《无公害生猪生产技术规程》,要求会员严格实行科学化、标准化养猪。湘潭县青竹村养猪协会实行联保户之间互相监督,对出栏生猪进行登记标志管理,强化了会员养猪的安全质量意识。他们还注意创建生猪品牌,申请了注册商标、无公害基地认定和无公害优质农产品质量认证。(3)统一贷款。协会一般都建立了信贷联户担保制度,实行会员贷款联保责任制。由3—5户会员自愿组成联保小组,再由协会向银信部门申请贷款,协会和联保小组监督贷款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有效地解决了会员养猪贷款难问题。湘潭县石潭镇信用社通过这种方式今年已向养猪协会会员发放贷款1200万元。(4)统一防疫。协会和龙头企业形成了自己的生猪疫病防治体系与制度。韶山市三旺公司聘请兽医,分片就近为l200多户养猪户提供服务,不收出诊费,只收药品成本费,兽医工资由公司负担,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一例生猪烈性传染病,其它病死亡率也控制在2%以下。(5)统一饲料。协会组织供应的饲料不仅价格较低,质量有保证,而且会员还可享受赊销优惠。正大、正虹、汉德利等饲料加工企业与当地养猪协会签订饲料供应合同,降低了会员的养猪成本。(6)统一培训。协会注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养猪技术培训服务。今年全市养猪协会已举办技术培训班324期,培训会员2.8万人次。(7)统一销售。协会发挥外联市场的优势,统一对外签订生猪销售合同,减少收购环节的工作量,防止收购商对养猪户压价、卡秤,保护了会员利益。

二、主要成效

调查表明,湘潭市围绕壮大发展生猪产业,引导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养猪协会,对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1.促进了生猪产业发展。近几年来,湘潭市生猪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产业不断壮大。生猪养殖规模扩大。2003年,湘潭市出栏生猪457万头,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出栏2.24头。全市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在养猪协会的带动下,全市规模养猪户明显增多,其中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专业大户有32家。岳塘区摇泉村党支部书记、养猪协会会长李国清今年已出栏生猪2000多头,全年可出栏生猪5000头。生猪外销出口增加,市场开拓能力增强。全市共有11家出口注册活大猪猪场,4家自营出口大中乳猪分割肉加工企业,l9家皮革加工企业和肠衣、骨粉等企业。2003年共加工出口生猪24万头,创汇1400万美元,其中由协会组织供应l9万头,占出口总数的79.2%。生猪产业链得到延伸。生猪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运输、饲料、兽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雨湖区砂子岭饲料、兽药批发市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有大小批发商50多家,年交易额达4亿元。目前,湘潭市已成为全省中仔猪出口、猪肉加工、猪皮加工、种猪生产、兽药生产的重要基地。

2.提高了生猪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生猪产业服务体系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普遍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手段落后、功能不强等问题。养猪协会的组建,通过对会员养猪提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养猪户普遍面临的信息难寻、疫病难防、资金难筹、生猪难销等问题,完善了生猪产业服务体系。湘潭县青竹村的群众说:“协会对我们喂猪实行一条龙服务,特别是解决了我们喂猪怕死猪怕卖不出的难题,养猪协会真是好!”

3.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协会的发展,使分散的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起了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使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成专业生产联合体或大规模的生猪生产基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发展生猪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养猪协会组建后,一家一户不再直接面对市场,由协会统一承担生猪购销任务,解决了养猪户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他们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全市近三年来通过协会收购、外调生猪485万头。湘潭市的养猪协会大多与伟鸿、心连心、三旺等公司签订了长期的生猪购销合同,解决了协会会员绝大部分生猪的销路问题。

4.增加了农民收入。2003年湘潭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66元,新增收入中有50%以上来自生猪产业。湘潭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8元,增长7%,其中以生猪为主的畜牧水产增收148元,占农民新增收入的69%。青竹村成立养猪协会前的200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l930元,到2003年达到3680元,增长90.7%,其中养猪收入由380元增加到1130元,增长1.97倍。今年由于生猪价格好,养猪规模效益增加,农户出栏一头生猪一般获利200元以上,养猪已成为湘潭市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三、几点启示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湘潭市引导扶持养猪协会发展的做法,为我们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与壮大优势产业相结合。只有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才会有稳固的基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湘潭市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做大做强生猪产业,引导扶持养猪协会的发展,通过协会的发展,变传统产业为优势产业。各地在引导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品来进行。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优势产业得到壮大,农村经济得到繁荣,农民收入得到增加。

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湘潭市发展养猪协会注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协会发展的“双赢”。各地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各类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企业带动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对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要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靠龙头企业的品牌优势、信息优势和销售渠道,提高进入市场的能力,实现良性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专业大户等在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专业大户,他们或者掌握一定的销售渠道,或者掌握生产技术,或者有较强的外联能力。通过他们领办专业合作组织,能较好地解决信息、技术、资金、销售渠道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支持他们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湘潭市养猪协会在发展过程中,注意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体现了农民的主体地位,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在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民办,就是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坚持自愿的原则,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民管,就是要由农民自己参与协会的决策与管理;民受益,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突出为会员服务,为会员增收。

专业养猪技术篇4

一、争取党政政策支持,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合作社积极争取党政对生猪养殖的高度重视,将其作为畜牧业的主导产业来抓,制定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每年提供贴息、担保贷款3000多万元专门用于支持养猪业发展。场镇党委还免费为合作社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备,为社员提供外出学习考察机会,每年为养殖户提供优质优价棉粕等饲料。

二、加强技术培训服务,创造社员学习条件。合作社每年举办“科技之冬”培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与新疆泰昆集团公司合作,举办生猪饲养与营养饲料技术培训班;与正大公司联合,举办生猪市场行情分析与规模化猪场标准化管理培训;邀请华中科技大学生物饲料公司、成都畜牧机械设备公司的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三、加快品种技术引进,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合作社每两年进行一次品种更新换代,近几年累计引种8400头。合作社种猪场每年提供优良种公猪2800头、良种祖代种母猪5200头,每年可改良母猪4.5万头、优良商品猪60万头,增加父母代种母猪4万头。合作社在西北地区率先引进了荷兰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配备了全自动喂料系统、智能化全程监控系统、粪污无害化干湿分离系统等先进设施。

四、搭建产品营销平台,拓宽生猪销售渠道。针对近两年生猪市场波动起伏的现状,合作社多方协调,疆外至河南、、甘肃、陕西等地区,疆内至乌市、克拉玛依等地,积极搜集周边地区市场信息,搭建社员生猪销售平台。合作社拿出部分资金,作为生猪销售市场开发活动经费,为社员们的生猪销售提供保障。

五、发挥团队集体优势,提供社员担保贷款。为了解决部分养殖户的资金困难,合作社利用现有注册资产,与农村信用社和担保公司进行协商,2011年先后为35户规模养猪场进行抵押担保贷款550余万元,2012年又为37户规模养猪场进行抵押担保贷款670余万元。

专业养猪技术篇5

关键词生猪;科技入户;实践;成效;上海市;金山区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2-0263-04

2004年10月11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标志着以提升农户科技示范能力建设为重点的“科技入户工程”正式拉开了序幕。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扶持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辐射带动能力。”而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重点聚焦了“农业科技创新”这一重大的课题。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探索创新农技推广机制,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金山区生猪科技入户工程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上海市农业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作为上海市科技入户试点区县从2005年起开始实施的,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和全面推进,该项工程已经成为了金山区畜牧业的一项民心工程、富民工程。

1项目实施的背景

2004年农业部启动了“科技入户工程”,计划到2010年,力争实现培育科技示范户100万个,辐射带动农户2000万个,发展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1万个。同时,使重点示范区内主要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以上。同年,上海市启动科技入户工程项目,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生猪科技入户工程也在南汇区正式启动,南汇区作为农业部生猪科技入户工程试点区率先打响了带领养殖户走致富道路的第一枪。2005年,金山区也作为上海市试点区县开始启动生猪科技入户工程。金山区是上海市的农业生产大区,辖9个镇、1个街道、1个工业区、124个行政村,人口75万人,总面积586km2,畜牧业产值10.3亿元,截至2011年底,农户数9.7万户,常年存栏生产母猪2.5万头,年出栏商品猪45万头,现有规模猪场13个,具有一定的生猪生产发展基础。随着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推进,生猪生产已经由原来的散户式饲养转到了相对集中饲养,养猪生产的内涵和要求同步发生着变化,但由于规模不同,养殖户的观念及技术掌握差异,全区养猪生产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近年来疫病的增多,许多小规模专业养殖户接触和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较少,再加上有些小型场、专业户对品种改良、规范饲养、防疫消毒的意识比较差,使生产遭受较大的损失,普遍存在产仔少、成活率低、长势慢、产品质量不适应市场要求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推动金山区养猪生产更上一个台阶,帮助广大养殖户提高生产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本着科学发展观要求,以科技示范点建设为核心,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点带面,全面提升金山区的养猪生产水平。

2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

2.1生猪科技入户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科技的作用不断显现,但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仍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生猪生产作为农业的组成部分,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畜牧科技转化能力薄弱,养殖技术进村入户难度大,“种、料、管、防”4个方面的技术在广大养殖户的使用水平低等问题,依然束缚着金山区生猪生产的发展,科技入户工程旨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推广措施,建立农民获得先进实用技术的便捷通道和机制,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让科技这一农业增长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发挥出强劲的支撑与推动作用。

2.2生猪科技入户是迅速转变科技与生产结合方式的迫切需要

在全区选择培育一批科技示范点,以示范点带动广大养殖户,组织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培训与面对面技术传授,科技入户工程实施的思路设计可谓匠心独具,对增强科技与生产的有效结合,解决养殖户生产中面临的问题,提高养殖户生产技能,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3生猪科技入户是加强畜牧科技部门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

推进生猪科技入户工程,是在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巨大号召下,积极响应农业科技创新的一项重大工程,可以促使畜牧技术推广部门根据新阶段行业发展需求,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推广机制和有效途径,促使畜牧技术人员与农户建立稳定而长期的联系,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焕发技术推广体系新的生机和活力。

3项目实施的概况

金山区地处上海市西南,是浙江入沪的第一门户,生猪饲养情况呈现西多东少、西片多散养户,中片多规模场,东片多专业户的格局(图1)。金山区生猪科技入户工程自2005年4月正式实施以来,实施范围涉及全区10个乡镇(表1),从最初的6个规模示范场79户养殖户,覆盖生产母猪7874头,到2011年底培育4个核心示范场27个科技示范户,带动169户科技辐射户,覆盖生产母猪13952头,7年选聘市、区、镇3级技术专家和指导员共计155人次,主推各类先进技术7项,分类推广技术22项,开展各类培训116期,培训人数5576人次,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总天数达到12287d,养殖户年平均增收5%以上,生猪科技入户工程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热烈欢迎,基本实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

4项目实施的主要措施

4.1健全组织保障,完善工作制度

专业养猪技术篇6

一、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一)政府配套服务力度加大。在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相关规划、计划、决定的指导下,我县畜牧部门和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围绕贯彻落实国家生猪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万头村、千头社”和全年新发展500个养殖大户目标,集中技术、物力、财力,从良种、良法、圈舍、防疫和市场入手,帮助专业村、社、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解决发展中碰到的问题。一是出台优惠政策,在用地、修路、用电、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办、督办畜牧大户,鼓励社会资金,尤其是返乡农民工创办畜牧专业户;三是采取多种形式予以扶持,“以奖代补”,工作在前,奖励在后,激励农民养猪。去年,县政府奖励给养殖大户生猪出栏、引种、补栏等方面的资金达到万元;四是能繁母猪保险业务的良好运行,为畜牧健康发展增添了亮点,为广大养殖户开辟了一条新的安全通道。

(二)农民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在养猪基地和养猪大户中,农民自发地组织了养殖专业学会、合作社、协会等组织,主要作用是为产供销提供一体化服务,其中部分的养猪协会作用较大,它们有健全的制度和运行程序,结合本地实际,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规格建圈、统一饲料配方、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将千家万户连成一片,实现了“协会+基地+农户”的格局,收到了降低成本,减少疾病、抵御风险、增加效益的多赢效果。

(三)科技服务发挥了支撑作用。一是良种服务初见成效。全县建有、、温氏、等四个良种猪扩繁场,乡镇建立三元商品代繁育场106个。县畜牧局大力实施生猪良种化补贴项目,完善了31个良种猪供应站的基础设施,添置了31套猪人工授精器械和设备。输送了部分项目站人员参加省改良总站举行的技术培训,上半年完成猪只人工授精万余窝。良种服务纵横交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供种网络,生猪良种化率达到了98%以上。二是强化了疫病防治。重点对猪瘟、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鸡新城疫等实行强制免疫,尤其是对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杜绝了疫病的传播。三是加强了执法工作,严厉打击了经营伪劣兽药、饲料和违禁添加剂。严格畜禽产地、屠宰、市场肉品和出入境的检疫,基本保证疫病不传入扩散,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到有效服务。四是开发了畜产品深加工技术。以食业公司、集团“”公司为代表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缓解了群众卖猪难的问题,而且还增加了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人才培育引起了高度重视。一是村级动物防疫人员,是经过了县乡畜牧部门选拔、培训而成,是一只稳定的队伍,负担着本村动物疫病的防治。二是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经过多年的培训、实践,狠抓继续教育工作,政治思想和业务技能显着提升,专门负责畜牧发展,技术指导,疫病防治,技术普及等工作。以上两类畜牧人才被历届政府所重视,人员众多,机构稳定,贡献突出。三是农村专业户、重点户的人才培育,各级政府借助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和“阳光工程”等项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养殖大户、养殖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据统计,目前已有万多农村群众掌握了畜禽养殖发展技术,有不少能人大户已脱颖而出。

(五)信息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一是中介组织。“猪贩子”是一只活跃在市场与养殖户之间的生力军,市场行情由他们传递,在畜牧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二是龙头企业,如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四川公司分公司等,它们依托各自母公司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物流等多方优势使产供销有机的结合起来,效益较为显着。三是加工企业。如公司和,都与国内众多加工、经营企业建立有营销关系,有宽畅的销售信息渠道。四是网络服务。部分专业大户,通过网络与外面厂家建立供销关系,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状态。

二、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配套服务中的问题

1、资金紧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很多缺乏周转资金。一些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虽然得到政府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水电价格矛盾。各级政府明文规定,对养殖大户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性用水用电价格,但时至今日,全县上千家规模养殖场(户)仍然在支付高位水电价格。养殖业是微利行业,加之用水用电量巨大,养殖成本的居高不下,使许多农户对养殖望而却步。

3、急功近利。在畜牧产业中,极少部分群众在一无技术、二无资金的情况下,单凭热情在银行袋款匆匆上马养殖项目。市场波动剧烈时,这些大户便一夜返贫,成了举债大户。

(二)农民组织服务中的问题

在众多的农民组织中,除极少数养猪协会实行“协会+基地+农户”,依靠利益把养猪户连接起来外,多数专业组织徒有虚名,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科技服务中的问题

1、良种供应不足。目前,县、乡两级良种繁育网络虽已建成,但良繁速度缓慢,未能跟上发展步伐。一些大户盲目引进“良种”,造成了较大损失,极个别大户仍然利用本地混杂品种。

2、标准化饲养管理水平低。一是饲料配方粗放,二是科学喂养程度低。据专家反映,如果严格标准化饲养管理,每头商品猪相同日龄可多增长×公斤,每头母猪窝平可增收元以上。

3、疫病预防不到位。由于报酬较低,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责任心欠缺,出工不出力,使许多村社畜禽免疫、消毒等工作未达到预期目标。

4、深加工企业吃不饱。众品公司年分割肉需生猪万头,而现在每日屠宰量不过来头,猪源的不足,将会使深加工企业较长时间“缺饭吃”。

(四)人才培育体系中的问题

1、兽医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乡镇动物防疫监督人员、村级动物防疫人员专业理论素质不高,与畜牧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急需进行专业理论系统培训。

2、专业大户技术培训“支离破碎”。由于技术人员缺乏,各乡镇对农民大户的培训往往是打急抓,培训主要是靠教材或影像,缺乏临床实践,等到问题出现又不知所措。不系统的培训和缺乏实践的指导,是农民人才产生的难点所在。

(五)市场信息服务中的问题

1、信息不灵。据专业人士调查,、年生猪市场波动,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其根本原因是信息不灵,缺乏科学预测,大家被动地依赖市场,当市场猪价上涨,大家一哄而上,市场价格下跌时,大家一哄而散。市场波动首先冲击的是母猪价格,仔猪不值钱,就杀母猪,价升,仔猪值钱,又大量地喂养母猪。一头母猪从培育到产仔需要一年半时间,这样,就形成了多了多,少了少的波浪式循环。目前都说生猪存栏不足,实则是母猪繁殖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群众信息不灵的问题。

2、中介组织的无序化。“猪贩子”功不可没,但在风险到来时“罪难轻饶”,他们错误地传递消息,制造群众的恐慌心里,为风险推波助澜,从中牟取好处,他们挑大捡肥,压级压价,每头猪平均赚取多元,群众说“养猪的不如贩猪的”,利润分配不公就是指此。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政府管大不管小,只对畜牧龙头企业和良种繁育场、较大规模养殖场(户)给予帮扶,对千家万户只给政策和小额贷款及贴息贷款扶持,不做大额扶持。新发展大户要视其基础资金状况,一般要具备万元基础,再予以帮助发展,同时,坚决制止“白手起家、强行上马、一浪”的做法。

(二)降低水电价格。对全县规模养殖场(户)用水用电统一执行最优惠的农业生产用水用电价格,减少成本支出,增加养殖效益。

(三)发挥专业协会作用。以县内外发展较好的养猪协会为模板,总结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以现场会的形式,组织各地农民专业组织前去参观学习,使各处的农民组织功能化,时效化,为畜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四)引进优良品种。为保障群众对良种的要求,建议技术部门组织群众有计划的从外地正规厂家调运良种猪,但一定要搞好检疫和疫病防治工作。同时,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杜绝他们的单独“调种”,单独“引病”,以免造成损失。

(五)加强人才培育。制定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划,落实继续教育培训经费,组织县级以下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到大专院校轮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乡镇专业人才问题解决了,农村专业户、重点户的人才培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六)强化畜禽强制免疫。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提高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七)加强牧业行政执法。依法加强饲料兽药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伪劣兽药、饲料和违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确保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特别是畜禽产地、屠宰、出入境的检疫,力争疫情不传入,疫病不扩散。

(八)大力扶持畜牧龙头企业。继续培植壮大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公司等养殖龙头企业,坚定不移的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企业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实现互利双赢。将温氏养猪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现代农业(生猪)项目结合,加大在建的个“生猪万头村”项目力度,完成新发展生猪养殖大户500户目标。二是加大对食业有限公司和公司的扶持力度,促进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增加企业和养殖户效益。

(九)加强中介组织管理。仿照外地经验,对“猪贩子”队伍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持证上岗、执照营业、守法经营,为畜牧业发展发挥正面作用。同时,充分发挥龙头加工企业和“产供销一条龙”模式,让生产者与销售者直接见面,减少或缩小中间环节,以增加农户收入。

(十)建立市场信息预警机制。各级可利用现有信息机构,充实专业人员,专门从事畜牧市场商品信息、价格变化、饲料发展、疫病动态等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利用“电子农务”,及时、准确地将信息反馈给各级政府、养殖户、加工企业等,帮助他们提高预防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使畜牧业稳步发展。

专业养猪技术篇7

掌握全局和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依照县委关于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部署,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近期,带领畜牧局机关局部同志通过检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先后深入到等乡镇的村社和养殖户,对如何推进畜牧产业突破问题,特别是养猪业的发展进行了调查。调查课题包括良种繁育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三个方面,现专就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情况简述如下:

一、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效果

一)政府配套服务力度加大。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相关规划、计划、决定的指导下。围绕贯彻落实国家生猪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万头村、千头社”和全年新发展500个养殖大户目标,集中技术、物力、财力,从良种、良法、圈舍、防疫和市场入手,协助专业村、社、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解决发展中碰到问题。一是出台优惠政策,用地、修路、用电、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办、督办畜牧大户,鼓励社会资金,尤其是返乡农民工兴办畜牧专业户;三是采取多种形式予以扶持,以奖代补”工作在前,奖励在后,激励农民养猪。去年,县政府奖励给养殖大户生猪出栏、引种、补栏等方面的资金达到万元;四是能繁母猪平安业务的良好运行,为畜牧健康发展增添了亮点,为广大养殖户开辟了一条新的平安通道。

二)农民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养猪基地和养猪大户中。主要作用是为产供销提供一体化服务,其中局部的养猪协会作用较大,有健全的制度和运行程序,结合外地实际,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规格建圈、统一饲料配方、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将千家万户连成一片,实现了协会+基地+农户”格局,收到降低本钱,减少疾病、抵御风险、增加效益的多赢效果。

三)科技服务发挥了支撑作用。一是良种服务初见效果。全县建有、温氏、等四个良种猪扩繁场。完善了31个良种猪供应站的基础设施,添置了31套猪人工授精器械和设备。输送了局部项目站人员参与省改良总站举行的技术培训,上半年完成猪只人工授精万余窝。良种服务纵横交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供种网络,生猪良种化率达到98%以上。二是强化了疫病防治。重点对猪瘟、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鸡新城疫等实行强制免疫,尤其是对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杜绝了疫病的传达。三是加强了执法工作,严厉打击了经营伪劣兽药、饲料和违禁添加剂。严格畜禽产地、屠宰、市场肉品和出入境的检疫,基本保证疫病不传入扩散,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到有效服务。四是开发了畜产品深加工技术。以食业公司、集团“公司为代表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只缓解了群众卖猪难的问题,而且还增加了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人才培育引起了高度重视。一是村级动物防疫人员。一只稳定的队伍,负担着本村动物疫病的防治。二是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经过多年的培训、实践,狠抓继续教育工作,政治思想和业务技能显着提升,专门负责畜牧发展,技术指导,疫病防治,技术普及等工作。以上两类畜牧人才被历届政府所重视,人员众多,机构稳定,贡献突出。三是农村专业户、重点户的人才培育,各级政府借助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和“阳光工程”等项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养殖大户、养殖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据统计,目前已有万多农村群众掌握了畜禽养殖发展技术,有不少能人大户已脱颖而出。

五)信息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一是中介组织。猪贩子”一只活跃在市场与养殖户之间的生力军。畜牧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二是龙头企业,如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四川公司分公司等,依托各自母公司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物流等多方优势使产供销有机的结合起来,效益较为显着。三是加工企业。如公司和,都与国内众多加工、经营企业建立有营销关系,有宽畅的销售信息渠道。四是网络服务。局部专业大户,通过网络与外面厂家建立供销关系,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状态。

二、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政府配套服务中的问题

很多缺乏周转资金。一些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虽然得到政府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1资金紧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养殖大户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性用水用电价格,2水电价格矛盾。各级政府明文规定。但时至今日,全县上千家规模养殖场(户)仍然在支付高位水电价格。养殖业是微利行业,加之用水用电量巨大,养殖本钱的居高不下,使许多农户对养殖望而却步。

极少局部群众在一无技术、二无资金的情况下,3急功近利。畜牧产业中。单凭热情在银行袋款匆匆上马养殖项目。市场动摇剧烈时,这些大户便一夜返贫,成了举债大户。

二)农民组织服务中的问题

除极少数养猪协会实行“协会+基地+农户”依靠利益把养猪户连接起来外,众多的农民组织中。多数专业组织徒有虚名,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科技服务中的问题

县、乡两级良种繁育网络虽已建成,1良种供应缺乏。目前。但良繁速度缓慢,未能跟上发展步伐。一些大户盲目引进“良种”造成了较大损失,极个别大户仍然利用外地混杂品种。

二是科学喂养水平低。据专家反映,2规范化饲养管理水平低。一是饲料配方粗放。如果严格规范化饲养管理,每头商品猪相同日龄可多增长公斤,每头母猪窝平可增收元以上。

局部村级动物防疫员责任心欠缺,3疫病预防不到位。由于报酬较低。收工不出力,使许多村社畜禽免疫、消毒等工作未达到预期目标。

而现在每日屠宰量不过来头,4深加工企业吃不饱。众品公司年分割肉需生猪万头。猪源的缺乏,将会使深加工企业较长时间“缺饭吃”

四)人才培育体系中的问题

与畜牧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1兽医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乡镇动物防疫监督人员、村级动物防疫人员专业理论素质不高。急需进行专业理论系统培训。

各乡镇对农民大户的培训往往是打急抓,2专业大户技术培训“支离破碎”由于技术人员缺乏。培训主要是靠教材或影像,缺乏临床实践,等到问题出现又不知所措。不系统的培训和缺乏实践的指导,农民人才发生的难点所在

五)市场信息服务中的问题

年生猪市场动摇,1信息不灵。据专业人士调查。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其根本原因是信息不灵,缺乏科学预测,大家主动地依赖市场,当市场猪价上涨,大家一哄而上,市场价格下跌时,大家一哄而散。市场动摇首先冲击的母猪价格,仔猪不值钱,就杀母猪,价升,仔猪值钱,又大量地喂养母猪。一头母猪从培育到产仔需要一年半时间,这样,就形成了多了多,少了少的波浪式循环。目前都说生猪存栏缺乏,实则是母猪繁殖的问题。从根本上说,群众信息不灵的问题。

但在风险到来时“罪难轻饶”错误地传递消息,2中介组织的无序化。猪贩子”功不可没。制造群众的恐慌心里,为风险推波助澜,从中牟取好处,挑大捡肥,压级压价,每头猪平均赚取多元,群众说“养猪的不如贩猪的利润分配不公就是指此。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只对畜牧龙头企业和良种繁育场、较大规模养殖场(户)给予帮扶,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政府管大不管小。对千家万户只给政策和小额贷款及贴息贷款扶持,不做大额扶持。新发展大户要视其基础资金状况,一般要具备万元基础,再予以协助发展,同时,坚决制止“白手起家、强行上马、一浪”做法。

减少利息支出,

二)降低水电价格。对全县规模养殖场(户)用水用电统一执行最优惠的农业生产用水用电价格。增加养殖效益。

总结推广他胜利经验,

三)发挥专业协会作用。以县内外发展较好的养猪协会为模板。以现场会的形式,组织各地农民专业组织前去观赏学习,使各处的农民组织功能化,时效化,为畜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建议技术部门组织群众有计划的从外地正规厂家调运良种猪,但一定要搞好检疫和疫病防治工作。同时,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杜绝他单独“调种”

四)引进优良品种。为保证群众对良种的要求。单独“引病”以免造成损失。

五)加强人才培育。制定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划。组织县级以下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到大专院校轮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乡镇专业人才问题解决了农村专业户、重点户的人才培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六)强化畜禽强制免疫。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提高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七)加强牧业行政执法。依法加强饲料兽药市场的监管。确保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特别是畜禽产地、屠宰、出入境的检疫,力争疫情不传入,疫病不扩散。

八)大力扶持畜牧龙头企业。继续培植壮大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公司等养殖龙头企业。推动企业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实现互利双赢。将温氏养猪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现代农业(生猪)项目结合,加大在建的个“生猪万头村”项目力度,完成新发展生猪养殖大户500户目标。二是加大对食业有限公司和公司的扶持力度,促进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增加企业和养殖户效益。

九)加强中介组织管理。仿照外地经验。为畜牧业发展发挥正面作用。同时,充分发挥龙头加工企业和“产供销一条龙”模式,让生产者与销售者直接见面,减少或缩小中间环节,以增加农户收入。

专业养猪技术篇8

一、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一)政府配套服务力度加大。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相关规划、计划、决定的指导下。围绕贯彻落实国家生猪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万头村、千头社”和全年新发展500个养殖大户目标,集中技术、物力、财力,从良种、良法、圈舍、防疫和市场入手,帮助专业村、社、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解决发展中碰到问题。一是出台优惠政策,用地、修路、用电、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办、督办畜牧大户,鼓励社会资金,尤其是返乡农民工创办畜牧专业户;三是采取多种形式予以扶持,以奖代补”工作在前,奖励在后,激励农民养猪。去年,县政府奖励给养殖大户生猪出栏、引种、补栏等方面的资金达到万元;四是能繁母猪保险业务的良好运行,为畜牧健康发展增添了亮点,为广大养殖户开辟了一条新的安全通道。

二)农民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养猪基地和养猪大户中。主要作用是为产供销提供一体化服务,其中部分的养猪协会作用较大,有健全的制度和运行程序,结合本地实际,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规格建圈、统一饲料配方、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将千家万户连成一片,实现了协会+基地+农户”格局,收到降低成本,减少疾病、抵御风险、增加效益的多赢效果。

三)科技服务发挥了支撑作用。一是良种服务初见成效。全县建有、温氏、等四个良种猪扩繁场。完善了31个良种猪供应站的基础设施,添置了31套猪人工授精器械和设备。输送了部分项目站人员参加省改良总站举行的技术培训,上半年完成猪只人工授精万余窝。良种服务纵横交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供种网络,生猪良种化率达到98%以上。二是强化了疫病防治。重点对猪瘟、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鸡新城疫等实行强制免疫,尤其是对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杜绝了疫病的传播。三是加强了执法工作,严厉打击了经营伪劣兽药、饲料和违禁添加剂。严格畜禽产地、屠宰、市场肉品和出入境的检疫,基本保证疫病不传入扩散,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到有效服务。四是开发了畜产品深加工技术。以食业公司、集团“公司为代表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缓解了群众卖猪难的问题,而且还增加了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人才培育引起了高度重视。一是村级动物防疫人员。一只稳定的队伍,负担着本村动物疫病的防治。二是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经过多年的培训、实践,狠抓继续教育工作,政治思想和业务技能显着提升,专门负责畜牧发展,技术指导,疫病防治,技术普及等工作。以上两类畜牧人才被历届政府所重视,人员众多,机构稳定,贡献突出。三是农村专业户、重点户的人才培育,各级政府借助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和“阳光工程”等项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养殖大户、养殖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据统计,目前已有万多农村群众掌握了畜禽养殖发展技术,有不少能人大户已脱颖而出。

五)信息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一是中介组织。猪贩子”一只活跃在市场与养殖户之间的生力军。畜牧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二是龙头企业,如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四川公司分公司等,依托各自母公司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物流等多方优势使产供销有机的结合起来,效益较为显着。三是加工企业。如公司和,都与国内众多加工、经营企业建立有营销关系,有宽畅的销售信息渠道。四是网络服务。部分专业大户,通过网络与外面厂家建立供销关系,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状态。

二、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政府配套服务中的问题

很多缺乏周转资金。一些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虽然得到政府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1资金紧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养殖大户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性用水用电价格,2水电价格矛盾。各级政府明文规定。但时至今日,全县上千家规模养殖场(户)仍然在支付高位水电价格。养殖业是微利行业,加之用水用电量巨大,养殖成本的居高不下,使许多农户对养殖望而却步。

极少部分群众在一无技术、二无资金的情况下,3急功近利。畜牧产业中。单凭热情在银行袋款匆匆上马养殖项目。市场波动剧烈时,这些大户便一夜返贫,成了举债大户。

二)农民组织服务中的问题

除极少数养猪协会实行“协会+基地+农户”依靠利益把养猪户连接起来外,众多的农民组织中。多数专业组织徒有虚名,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科技服务中的问题

县、乡两级良种繁育网络虽已建成,1良种供应不足。目前。但良繁速度缓慢,未能跟上发展步伐。一些大户盲目引进“良种”造成了较大损失,极个别大户仍然利用本地混杂品种。

二是科学喂养程度低。据专家反映,2标准化饲养管理水平低。一是饲料配方粗放。如果严格标准化饲养管理,每头商品猪相同日龄可多增长×公斤,每头母猪窝平可增收元以上。

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责任心欠缺,3疫病预防不到位。由于报酬较低。出工不出力,使许多村社畜禽免疫、消毒等工作未达到预期目标。

而现在每日屠宰量不过来头,4深加工企业吃不饱。众品公司年分割肉需生猪万头。猪源的不足,将会使深加工企业较长时间“缺饭吃”

四)人才培育体系中的问题

与畜牧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1兽医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乡镇动物防疫监督人员、村级动物防疫人员专业理论素质不高。急需进行专业理论系统培训。

各乡镇对农民大户的培训往往是打急抓,2专业大户技术培训“支离破碎”由于技术人员缺乏。培训主要是靠教材或影像,缺乏临床实践,等到问题出现又不知所措。不系统的培训和缺乏实践的指导,农民人才产生的难点所在

五)市场信息服务中的问题

年生猪市场波动,1信息不灵。据专业人士调查。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其根本原因是信息不灵,缺乏科学预测,大家被动地依赖市场,当市场猪价上涨,大家一哄而上,市场价格下跌时,大家一哄而散。市场波动首先冲击的母猪价格,仔猪不值钱,就杀母猪,价升,仔猪值钱,又大量地喂养母猪。一头母猪从培育到产仔需要一年半时间,这样,就形成了多了多,少了少的波浪式循环。目前都说生猪存栏不足,实则是母猪繁殖的问题。从根本上说,群众信息不灵的问题。

但在风险到来时“罪难轻饶”错误地传递消息,2中介组织的无序化。猪贩子”功不可没。制造群众的恐慌心里,为风险推波助澜,从中牟取好处,挑大捡肥,压级压价,每头猪平均赚取多元,群众说“养猪的不如贩猪的利润分配不公就是指此。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政府管大不管小。对千家万户只给政策和小额贷款及贴息贷款扶持,不做大额扶持。新发展大户要视其基础资金状况,一般要具备万元基础,再予以帮助发展,同时,坚决制止“白手起家、强行上马、一浪”做法。

二)降低水电价格。对全县规模养殖场(户)用水用电统一执行最优惠的农业生产用水用电价格。增加养殖效益。

三)发挥专业协会作用。以县内外发展较好的养猪协会为模板。以现场会的形式,组织各地农民专业组织前去参观学习,使各处的农民组织功能化,时效化,为畜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四)引进优良品种。为保障群众对良种的要求。单独“引病”以免造成损失。

五)加强人才培育。制定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划。组织县级以下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到大专院校轮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乡镇专业人才问题解决了农村专业户、重点户的人才培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六)强化畜禽强制免疫。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提高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七)加强牧业行政执法。依法加强饲料兽药市场的监管。确保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特别是畜禽产地、屠宰、出入境的检疫,力争疫情不传入,疫病不扩散。

八)大力扶持畜牧龙头企业。继续培植壮大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公司等养殖龙头企业。推动企业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实现互利双赢。将温氏养猪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现代农业(生猪)项目结合,加大在建的个“生猪万头村”项目力度,完成新发展生猪养殖大户500户目标。二是加大对食业有限公司和公司的扶持力度,促进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增加企业和养殖户效益。

九)加强中介组织管理。仿照外地经验。为畜牧业发展发挥正面作用。同时,充分发挥龙头加工企业和“产供销一条龙”模式,让生产者与销售者直接见面,减少或缩小中间环节,以增加农户收入。

十)建立市场信息预警机制。各级可利用现有信息机构。专门从事畜牧市场商品信息、价格变化、饲料发展、疫病动态等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利用“电子农务”及时、准确地将信息反馈给各级政府、养殖户、加工企业等,帮助他提高预防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使畜牧业稳步发展。

专业养猪技术篇9

当年,刘家满因家境贫寒而早早放弃了学业,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学知识、学技能以及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为人诚实厚道、敢闯敢干,一直从事生猪养殖,通过自学及参加石泉县农广校开展的阳光工程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职业农民培育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取得了农广校畜牧兽医大专学历,成为当地有名的生猪养殖致富能手。如今,刘家满还成为了池河镇明星村党支部书记、石泉县康旺牧业有限公司经理,同时也是石泉县职业农民培育中的明星级的代表人物之一。 

 

年轻时的刘家满和许多青年一样,外出打工,拥有了一定的积蓄以及丰富的经历。但他没有满足于现状,毅然返乡创业,走上了畜牧养殖之路。刚开始由于技术不精,没有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但刘家满坚信,只要自己不怕吃苦,充分运用科学养猪经验和技术,就一定能在养殖上做出大文章。此后,刘家满边学边干,他参加了石泉县农广校中专后继续教育畜牧兽医专业的学习,虚心向养猪专业技术人员请教。例如,从仔猪一产下来打什么疫苗、生病用什么药,到之后的如何预防、如何配制饲料配方等问题,每一个环节他都不放过,必须把问题搞懂,把知识吃透。他还经常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取经学技,慢慢掌握了猪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

 

2007年,勤劳奋进的刘家满抓住“低潮发展”的有利时机,新建圈舍800平方米,当年获利28万多元。2011年,刘家满的猪场已累计修建标准化圈舍7000平方米,拥有建设母猪繁殖产床150套、自动化上料系统,实现了科学圈养,并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对圈舍的生猪生长和母猪的繁育进行实时监控,了解生猪的生长和母猪的繁育情况。2012年饲养量达到12000头,存栏母猪650头,出栏9000余头,获得纯利润300余万元。

 

刘家满靠辛勤的双手走上了养猪致富之路,也带动了明星村村民养猪的热情。他一直将“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真富”挂在心头。村民不懂技术找他、缺少资金找他,他还帮助协调贷款,对特别困难的村民他就垫资金、赊仔猪。在刘家满的示范引导下,明星村共发展万头猪场4个,千头猪场13个,百头猪场102户,明星村成了省市远近闻名的生猪养殖大村。

 

在刘家满的带动和政府的组织协调下,原明星村、大阳村、草庙村三个村进行了资源整合,成立了跨区域的养猪专业合作社,共发展会员287多户,下设物资服务部、技术服务部、销售服务部,对参社的养殖户用入股资金按照“存一贷五”的形式,解决养殖户资金短缺的问题并提高了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现在合作社的生猪远销湖北、四川、西安等地。

 

通过养猪专业合作社畜牧产业“百、千、万”模式的科学布局和示范带动,2013年,明星村生猪饲养量预计将达到10万头,出栏8万头,母猪存栏4500头,明星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00元。从而形成一个产业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提升明显、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活环境优美的“畜、沼、桑”循环经济综合示范区。

专业养猪技术篇10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畜牧技术推广工作扎实

市畜牧水产局高度重视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按照要求,成立了以胡宏同局长为组长,康维兰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此次活动开展指导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宣传和落实,同时印发了《市2012年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落实我市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的通知”,三县也成立相应机构,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市局成立了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专家指导组,专家指导组下设三个专业工作组,中心畜牧兽医科负责联络全市畜牧科技推广工作。5月16日,市局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全市畜牧科技推广会议,布置具体推广工作任务,将我市100名畜牧专业人员名额分解落实到三县四区,确定帮扶对象,每名专业技术人员帮扶对象不少于5个。确定了活动开展重点:猪人工授精技术与品种改良技术;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母猪繁殖障碍与疫病防治技术;奶牛细管冻精冷配与改良技术;推广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与tmR日粮科学配制技术;农作物秸秆利用与青贮技术等,要求在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和奶牛快速扩繁方面开展较大范围的试验示范工作,要取得较好成效。同时确定了示范推广户数、实施地点、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联系人等。

二、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畜牧技术推广成效显著

1、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开始试验示范与应用。自今年4月省畜牧技术推广现场会后,我局确定在、两县重点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两县各选定5家规模养猪场进行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试验、示范。对于这项先进技术,我市各级畜牧部门采取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请进来、派出去,组织参观考察等方式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目前该技术在我市、两个全国养猪大县部分养猪场得到了应用,发挥了很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已经有31家猪场采用这项先进技术,养殖面积大约有0.7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80多万元。县杨庙丰塘养猪场存栏2000多头生猪采用了发酵床生态养猪,吴山镇夏守山猪场进行试点,效果也十分明显。八斗王国其养猪场扩建280平方米建发酵床,石塘镇土山生态养猪场也兴建了370平方米发酵床开始试验与示范。利用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每头保育猪可实现新增经济效益20元,每头育肥猪可实现新增效益45万元,较好地发挥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猪的抗病能力和饲料转化率也得到了提高,节能增效,实现了健康养殖的目的。

2、奶牛性控人工授精和性控胚胎移植从试验示范即将得到推广应用。为实现我市奶牛养殖业跨越式发展,寻找出奶牛快速扩群扩繁的有效途径,早在2006年底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就在我市鑫华养殖公司开展了奶牛性控人工授精和性控胚胎移植试验,并取得了性控胚胎移植受胎率43%,性控人工授精的性控比例达到92%的良好成绩。从2008年开始,在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下,在安农大的协助下,我市在县的九牛、皖江奶牛场,鑫华、汇丰、桂王等奶牛场开展性控人工授精推广应用,出生性控母犊500多头,多生母犊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50万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目前,全省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现代牧业()有限公司也开始使用奶牛性控冻精,以实现快繁的目的。2012年初,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又在九牛奶牛养殖场开展性控人工授精推广应用,目前新增母犊125头,直接经济效益38万元,大大加快了奶牛更新速度。此项先进成熟的技术已经被广大奶农所认知和接受,深受奶牛场户的欢迎。在开展性控人工授精推广应用的同时,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安农大的大力协助下,在鑫华、九牛奶牛场开展了多次性控胚胎移植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为改变我市传统的奶牛饲养方式,大幅度提高奶牛日粮的利用率和奶牛单产,增加养殖效益。还在存栏200头以上奶牛场大力推广与应用奶牛tmR饲养技术(全混日粮饲养技术),目前已经有6家奶牛场使用了该项技术。

3、奶牛标准化饲养技术正在得到快速推进。我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坚持不懈狠抓奶牛标准化饲养工作,通过组织人员参加国家、省里举办的奶牛标准化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奶牛专家开展讲座,组织较大规模奶牛场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推广奶牛标准化饲养技术。在政策扶持上,将有限的奖补资金投放给规范化养殖场(小区),鼓励散养户自建或合伙建立标准化奶牛小区。市里和每个县确立1-2名奶牛技术推广人员,指导和督促养殖户开展工作,使我市奶牛饲养业在牛场建设、布局、环境控制、饲养与疫病防控、繁殖育种、牛奶质量安全控制与人员管理等各方面全面实行标准化,以现代化奶牛饲养理念进行生产。2012年我市新建、扩建标准化奶牛场(小区)近30家,大部分场(小区)符合奶牛标准化养殖条件要求,其中有23家得到省、市两级的验收和奖补。

4、奶牛良种冻精补贴项目全面实施,人工授精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是一项对广大奶农的“普惠”政策,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发挥政府在奶牛繁育、品种改良和冻精供应方面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对加快我市奶牛品种改良进程,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养殖效益等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11年和2012年省里分别安排我市良种补贴冻精2.9万支和2.7万支,为了项目顺利实施,使国家采购的优良奶牛改良物资用到实处,我局确定了有丰富奶牛繁殖技术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这项工作,并印发了《市2012年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安排部署我市奶牛良补工作。市、县两级畜牧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手把手传授直肠把握人工授精技术、不孕症诊疗技术和妊娠诊断技术,同时组织奶农共168人次参加省、市举办的奶牛繁殖与饲养技术培训班学习。近年来共培养乡土人工授精技术人员21人,他们正在全市100多户奶牛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力地保证了我市奶牛良种补贴项目顺利实施。

5、大力推广优质牧草种植与玉米青贮制作技术。随着我市草食家畜饲养量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奶牛存栏量的不断增加,“养牛先种草”已经形成共识。面对当前高产奶牛群普片缺乏优质牧草,外购牧草价格高、质量难以保证的尴尬局面,市、县两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大力推广种草养牛工作。一是有条件的奶牛场按照每头牛年5吨的标准种植或收购青贮玉米秸制作玉米青贮,市里组织制定《市玉米青贮制作技术规范》,并得到推广应用,使每个奶牛场都会制作青贮玉米,以保证奶牛全年的稳产高产;二是利用自家或租用冬闲田种植黑麦草,按照每存栏一头牛种植1亩黑麦草的标准,以解决冬春季青饲料匮乏的局面;三是推广紫花苜蓿种植面积。据统计,我市2011-2012年种植饲用玉米、黑麦草、紫花苜蓿、饲用甜高粱等8000亩,仅白龙的现代牧业()有限公司就种植黑麦草1500亩,做到有奶牛饲养就要种草。同时,大力推广玉米青贮技术和微贮技术,基本解决了奶牛饲养中“稻草+精料”的粗放饲养模式。

6、开展猪人工授精技术与品种改良技术。我市的、两县都是全国生猪养殖大县,被列入国家生猪良种改良示范县,建立了生猪品种改良人工授精站(点)5个,2012年我市举办各类培训班6期,受训人员350人次。受益养猪(场)户75家,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85%,生猪养殖效益得到了较大提高。

7、开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民培训和畜牧科技下乡活动。今年春季,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我局组织市、县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到有关乡镇、集市开展畜禽养殖、动物防疫、畜牧兽医法律法规方面宣传活动,开展养殖技术咨询等。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明白纸共5000多份,现场提供咨询服务1200多人次,使农村老百姓更全面科学了解畜牧、水产健康养殖等科技知识。同时,邀请省、市畜牧专家到县梁园镇、县吴山镇和肥西县花岗镇政府礼堂和学校举办三元杂交猪生产技术、科学养奶牛、禽病防治等专题讲座。三县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邀请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知名专家教授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82场,重点围绕生猪标准化养殖、发酵床养猪、猪病免疫程序设计、高产奶牛饲养技术、兽药安全使用技术等。受训农民达到5000多人次,普及了科学种田和畜牧水产养殖知识,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县里还利用有线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手段普及科学种田与科学养殖,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宣传,加大投入,畜牧技术推广特点明显

一是抓宣传,大力营造浓厚的学科学与应用科技的氛围。通过多部门联合,分工负责,广泛开展动员、宣传、培训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及各类培训会议等方式,结合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对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对取得的先进经验、典型事例和实施效果等,进行跟踪报道宣传,推动了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市结合畜牧技术推广实际,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局编写的《畜牧业三大集成八项技术》丛书,该书的出版发行,将对我省畜牧科技推广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及时将这100册丛书和80个DVD光盘分发到推广人员手中,为进一步做好三大集成八项技术推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抓培训,提高养殖场(户)生产技能。根据确定的主推技术,活动办公室组织编写技术资料,利用各种形式对养殖场(户)负责人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通俗易懂的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我市养殖场(户)的生产管理与技术水平。

三是抓指导,全面落实责任和任务。为确保列入结对帮扶的畜牧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指导到位,市活动办细化任务,分解落实责任,要求每位专业技术人员要直接到结对帮扶的养殖场(户),进行全程跟踪服务,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除推广主推技术外,同时有针对性地向养殖场户传授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见成效的实用技术。积极抓好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倡导发展循环经济,促使更多的养殖场(户)生产方式的进一步转变,不断提高养殖业的综合效益。把建设规范、技术成熟的场(小区)作为培训农民、指导农民的大课堂。

四是树立典型,示范带头。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影响一片,带动一片的办法,重点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牛冷配技术和农作物秸秆利用与青贮技术等。

五是加大投入,确保我市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顺利开展。县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拿出近100万元,用于畜牧科技推广资金。以奖代补方式奖励给使用畜牧新科技的农户,其中奖励给建标准化发酵床养猪的农户资金近80万元,极大提高农户使用畜牧新科技积极性。为了推进生猪发酵床养猪技术,县出台了每新改建1平方米猪舍,县里奖励70元的奖补政策。县奖励给建标准化发酵床养猪的农户资金近80万元。

六是加强督查,确保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取得成效。我局活动办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工作,重点检查专业技术人员进场入区(户)到位率和帮扶效果。要求市、县畜牧科技人员与结对帮扶对象按照“与帮扶对象随时联系,随叫随到,每周上门指导一次”,做到技术服务到位,不厌其烦,耐心指导,确保帮扶取得实效。同时要做好活动的各项工作记录,实行定期汇报与交流,及时总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一些好的做法予以总结推广,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