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建筑的难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18:18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1

关键词:避难层设计,人性化,安全性,因地制宜

abstract:thehumanizeddesigninarchitecturaldesigninisveryimportant,thesafetyofthebuildingisthefirstconditionofhumanizedreflect,buildingitselfwantstobeabletowithstandsomenaturaldisastersattacks,suchasearthquake,flood,volcaniceruptions,etc.Considerwhenafireinthebuildingofthecrowdtosafeevacuationdesign.Forexample,BinanCengevacuationstairsetting,BinanJian,roofpingtaihelicopter,whichisabletomakethebuildingspacedesigntothesafetyofthetimelyandevacuatepurposeandusefunctiondemand.toBinanCeng(room)thenumber,sizeandfloorpositionhavespecialdesignrequirements,whilebuildingspacesoisthecomponent,suchasfirestairclear,BinanCengbelowthewindowofthesetfiretopickeavesabove,doors,windows,howthestabilityandsecurity,howtoareallimportant.thispapermainlydiscussesthehumanizedfactorsbasedonsecurity,howinhigh-risebuildingsBinanCeng,BinanJiandesign,canbetterreflecthumannatureangleandprofessionalthinking.

Keywords:BinanCengdesign,humanization,safety,adjustmeasurestolocalcondition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现行规范对避难层、避难间概述

避难层定义: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中,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置的供人疏散、避难的楼层。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范6.4.2条中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1.13条中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等规定。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民用建筑因人员密集,在火灾发生时某个楼层暂时可作为等待救援、大火被扑灭、险情被排除前的避难空间以及人员疏散消防通道。避难层、避难间是超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的一种有效便捷途径。安全快速便捷疏散问题在超高层民用建筑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很多住宅居住建筑也超过了100m,住宅居住建筑不属于公共建筑,但属于高层民用建筑,那么在超过100m的居民建筑中应该如何设置避难层、避难间呢?一些二线城市只考虑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没有考虑到安全的长远利益,利用规范球未设计避难层,造成了疏散不安全;或者按规范设计了避难层,但是没有领会避难层的实际含义,将避难层的功能与其他空间功能一样对待,作为清洁室、健身房等,平时锁住楼梯间的疏散门,造成了楼层上下不通畅,不仅没有发挥避难层的作用,反而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还阻碍了整栋大楼内部人群及时疏散。因此,部分大城市就此条规范修补出了地方规范指导政策,严格要求超100m高层住宅建筑必须合理设计避难层。

二、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的设计问题

个人认为建筑超过100m的超高层住宅建筑,当标准层为1梯两户,整个大楼居住人数较少时,当大楼起火时本楼人群完全可通过疏散楼梯进行安全、快速、便捷疏散时,加上现在已有几所城市消防大队登高扑救云梯车已达到了100m的攀登高度,(附注:大多数城市消防云梯车扑救高度仅在54~78m左右。)可根据需要实际情况对是否需要设置避难层进行专家组论断后再进行避难层设计,这样对整个社会节约资源,充分利用工程资金,降低工程造价成本,避免过多资源浪费起到很好的作用。

2.1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的楼层设置

避难层设计中规定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应该因适制宜,根据需要实际情况对是否需要设置避难层进行专家组论断再进行是否需设计。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住宅宜按5.00人/m2计算。在现实情况中,一些人员密集的高达十几层综合大型商场、关口办公联检大楼、人员密集的大型旅馆等(这类建筑均未超100m的建筑高度)出于整个大楼内部人群安全疏散考虑也会设计避难层,这种做法我们应该多鼓励,多支持,多奖励。

如果发生火灾,高度100m以上的建筑物内的人员很难完全疏散到室外地面,根据加拿大有关研究部门使用一座宽1.10m的楼梯,统计将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到室外所用的时间见下表。

表1:不同层数、人数的高层建筑、使用楼梯疏散需要的时间

目前,国内高层建筑确定设置避难层的层数有一定的灵活考虑和依据,如,深圳新都酒店楼层共26层,在第14层、第23层设置了避难间,11层的深圳罗湖联检大厦(附注:整个大楼高度为55米)在第5层和第10层设避难间。同时避难层的设计还需要综合考虑机电设备和管道的布置,为了很好地布置和管理机电设备和管道,目前一般两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跨度在十五层左右为宜。

同时,避难层下面一层的房间与避难层窗之间的窗槛墙的高度不宜低于2m,或在避难层下方的窗上方设防火挑檐,以防止避难层下面一层着火,火苗、黑烟从窗上方窜出,对避难层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2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的地点设置

确定好了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的楼层之后,避难层、避难间的具体地点设置也相当重要。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的作用一方面是人群的疏散,另外一方面还需考虑方便灭火和求援。因此,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的正下方要保证有一定的空地,以便于消防车停靠以及云梯车的靠近;高层建筑物不同楼层的避难层、避难间应尽量朝一个方向,便于救援的时候发现目标后快速展开救援行动,赢出宝贵时间。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与疏散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应标有交通组织流线,以便于分散的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和避难。

三、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设计的人性化体现

建筑空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起居、健康、安全、生活质量、工作效率、舒适度等。建筑空间设计的主体就是对人的设计,空间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因此人就是设计的主要载体和衡量一个建筑设计好与坏的尺度的主体。所以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设计,不仅是时代的潮流和趋势,同样也是出于人性化、安全性设计本质要求,并非是设计师追逐风格和个性的手段。因为离开了对人的需求,设计便偏离了正轨,也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设计商品。因此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的设计已成为当代评判设计优劣的一个标准和法则。

参考文献:

[1]张艳霞.浅谈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疏散逃生[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0)

[2]谢颖川,王金柱.浅谈高层建筑基于火灾下的安全疏散设计[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4)

[3]贺升辉.浅谈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居民的安全疏散[J].科技致富向导.2011(09)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对策

一、抗风结构设计

(一)高层建筑对风振十分敏感,因此抗风压成为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任务之一。由于高层建筑本身楼层建筑较高,其对上层风的阻隔作用也就变得十分明显,风由于高层建筑的阻挡,其空气动力效应也将随之改变,会产生对高层建筑的动力荷载。因此,风压对高层建筑具有较高的危害性,如若风压过大,也可能会直接导致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承受过大的动力荷载,而遭到损坏,甚至发生墙体裂缝、内外装饰物脱落等现象。

(二)解决方法

1.抗高压风设计

高层建筑面临的高风压问题一直是高层建筑抗风设计的难点,由于高风压的作用,风荷载将加大对高层建筑物的内部构件压力,如果此压力超出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范围,加之与水平力的相互叠加必然对高层建筑产生结构性破坏。因此,高层建筑承受高压分的部位一定要进行结构加固设计,根据建筑物具体所在区域的高压风作用特点,设计不同强度的钢筋混凝土,增加高层建筑抗高压风部位的风荷载承受能力。

2.基础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抗风结构设计,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基础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主要在设计中着重注意两个方面:一,采用配比级别较高的沙石进行回填,且回填的要做到密实,切记不可留有空隙,防止风压的水平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威胁;二,在高层建筑基础持力层的底部一定要设置抗拔性锚杆,确保建筑整体具有足够的抗拔强度。

3.耗能减振抗风设计

耗能减震系统是高层建筑抗风优化设计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耗能减震系统最大程度上减少了风荷载对高层建筑的威胁,耗能减震系统主要就是由梁柱、楼板、支撑,以及剪力墙等构件共同组成,耗能减震系统就是各个部件采用合理的设计方式,采用具有高粘弹性的材料连接在一起,从而起到综合性耗能减振的结果。

二、抗震结构设计

(一)高层建筑结构十分复杂,往往在高层建筑中,结构设计人员无法全面的将抗震原理融入建筑结构设计之中。同时地震具有非常发性,高层建筑往往在结构设计上抗震数据分析简便,抗震系数难以得到保障。如若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不能够将地区地震特点融入总体规划布局之中,并合理设计结构局部,建筑物必将难以抵御地震危害,这对建筑物使用者造成的伤害也是巨大和难以挽回的。

(二)解决方法

1.剪力墙抗震设计

在剪力墙的设计中,要着重注意重点设计增加承重构件的抗侧力,必须要满足对建筑物承载的耗能能力和持续性,从而提高各构件的抗震能力。同时,剪力墙的截面设计也是抗震设计的重点所在:一方面,需要设计中确保剪力墙能够与连续梁组组成具有较强延续性的结构体系,从而确保楼板抗震刚度;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剪力墙结构侧面的强度,从而对建筑物水平位移进行控制,防止建筑为因地震导致移位现象的发生。

2.地基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破坏主要来源与地基沉降,如果高层建筑地基出现沉降,其结构必然受到破坏。因此,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首先要对地基抗震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第一,要对建筑物得建筑平面进行简化设计,尽量减少在阴角部位的布局,将高度不同和形状不同的建筑物以栋为单位进行分割,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和刚度;第二,要将桩箱合理埋置在一定的深度,保持建筑物上部结构和群桩受力的合理分布。

三、消防结构设计

(一)高层建筑必然建筑规模庞大,因此其内部结构必然十分复杂,而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结构施工,必然采用各种各样的功能性材料,其中高层建筑的大部分材料均具有可燃性,这就大大增加了高层建筑的火灾发生可能性,也加重了火灾发生后的灭火难度。同时由于上层空气对流性较强,高空中的风力也十分强劲,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可燃性的建筑材料必然借助风势越烧越大。此外,高层建筑的疏散线路必然处于垂直状态,很难以将大量人员及时疏散至地面。再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排烟也成为了一大难题,据相关统计显示,烟熏的致亡率比直接火烧高出许多。这也为高层建筑消防结构设计必须要严格把控,做到万无一失提出了硬性要求。

(二)解决方法

1.安全疏散设计

高层建筑物安全疏散结构的设计其主要困难,在于解决高层建筑的垂直疏散问题。由于高层建筑物的疏散属于垂直状态,而一旦发生火灾,电梯又会紧急断电而无法使用,因此楼梯也就成为了高层建筑的唯一安全疏散通道。所以楼梯必须要具有双重疏散功能,首先能够为楼内人群提供快捷的疏散通道,其次还应当具备防烟防火功能,避免在疏散途中对疏散人群造成二次伤害。另外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还应当充分考虑主要可燃物的性质和具体数量,从而推断出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火灾的最大蔓延速度,通过此速度在楼梯间合理设置火灾避难室,为无法及时撤离的人们提供避难场所。

2.防火间距设计

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设计,应当根据每栋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间距设计,从每栋建筑物最突出的可燃物边缘作为计算始点,但是由于各个建筑物必然存在位置、功能、火灾承受能力、可燃物多少等内在特点,计算方式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是防火间距设计中,必须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物防火安全要求,尤其是为建筑物排烟留出足够间距。

四、结语

高层建筑的抗震、抗风和消防结构的设计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这三个方面也是高层建筑物设计的难点所在,如若存在o计隐患,其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为了最大程度的消除高层建筑在抗震、抗风和消防结构中的设计缺陷。

参考文献: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3

【关键词】小基站;建筑群;协调困难;快速建站;补盲

1.前言

建筑群场景一直是移动网络建设的难点区域,不同建筑具有不同的网络覆盖环境,如何解决不同场景的网络覆盖是规划建设的重点,而传统室分+宏基站的建设方式不同实现快速建设的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小基站设备应用建筑群方案,论证分场景下的覆盖效果。

2.建筑群场景划分

2.1高层居民区

主要指大型高层板楼居民区、大型商务区等建筑物,场景特性如下:

覆盖特点:建筑高度普遍为20米以上,且为板楼结构,内部建筑结构复杂,穿透覆盖难度很大。

业务特点:固定宽带发达,生活类建筑业务量总体偏低,商业类建筑业务量较高。

工程特点:生活类建筑区域内基站建设难度大,室内分布系统难以实施。商业类建筑基站及室内分布系统均具备较好实施条件。

覆盖受限情况:基站因阻挡无法有效覆盖区域内部,低层区域常有弱覆盖与盲区,高层区域窗口边信号质量差。

基础资源局限:缺少传统宏基站天面资源,居民楼内室分无法入户,主要依靠各种杆类和建筑外墙。

2.2低层建筑群

主要指大型低层居民区、一般商务区、科技园区等建筑物,场景特性如下:

覆盖特点:建筑高度普遍为20米以下,且为板楼结构,内部建筑结构相对简单,穿透覆盖难度小。

业务特点:固定宽带发达,生活类建筑业务量总体偏低,商业类建筑业务量较高。

工程特点:生活类建筑区域内基站建设难度大,室内分布系统难以实施。商业类建筑基站及室内分布系统均具备较好实施条件。

覆盖受限情况:基站无法有效覆盖区域内部,低层与室内区域存在弱覆盖与盲区。

基础资源局限:缺少传统宏基站天面资源,居民楼内室分无法入户,主要依靠各种杆类和建筑外墙,传输及电源配套资源有限。

2.3高低混合居民区

主要指高低层混合居民区,场景特性如下:

覆盖特点:建筑高度为10米或以下,建筑物密度极大,内部建筑结构简单,穿透覆盖难度较小。

业务特点:流动人口多,固定宽带普及率低,整体业务量较高,移动数据业务需求强烈。

工程特点:物业协调难度相对较小,具备较好的基站建设条件。

覆盖受限情况:基站无法有效覆盖区域内部,低层及室内存在弱覆盖与盲区,高层信号质量差。

基础资源局限:缺少传统宏基站天面资源,居民楼内室分无法入户,主要依靠各种杆类和建筑外墙。

3.分场景建设方案

3.1高层居民区建设方案

对于独栋或者单排的高层居民区或写字楼,可利用附属裙楼或路灯杆等载体安装,通过对面对打的方式覆盖目标区域,具体如下图所示:

由于小基站内置天线的增益为10dBi,天线波瓣宽度水平为65度,垂直为30度,覆盖距离为50-200米;根据小基站的覆盖特性分析,可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出不同位置所能覆盖的高层区域,具体公式如下所示:

H=C+B/{tan[180°-b-actan(B/C)]};

注:H为小基站的覆盖高度;

C为小基站安装位置的高度;

B为小基站安装位置距需覆盖高层的距离;

b为小基站内置天线的垂直波宽。

图小基站覆盖高层示意图

由于小基站最大的覆盖距离为200米,所以根据覆盖效果分析,建议B值取100米较合适,覆盖效果较理想。可根据覆盖公式,计算出覆盖高层所需要的设备数量,但同时安装多个设备时,需要考虑频率隔离,以减少干扰问题。

3.2低层建筑群建设方案

对于低层建筑群,采用在建筑物上对打安装的方案,实施较方便,覆盖效果也较明显。具体建设方案可如下图所示,在各栋建筑同向安装天线,能有效避免干扰问题。

对于低层建筑,水平方向的覆盖情况,直接影响Lte网络质量,计算具体的水平覆盖距离如下公式所示:

H=C+B/{tan[180°-b-actan(B/C)]}

注:H为小基站的水平覆盖距离;

C为小基站安装位置距覆盖起点处的平行距离;

B为小基站安装位置距需覆盖多层建筑垂直的距离;

b为小基站内置天线的水平波宽。

图小基站水平覆盖示意图

3.3高低混合居民区建设方案

高低混合居民区小基站建设方案,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综合方案,需要同时考虑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覆盖要求。

4.分析结论

通过分析,小基站应用建筑群中,不同场景下应按照不同方式考虑建设方案,主要建设思路总结如下:

高层居民区:

1.优选将小基站设备安装在对面的底层建筑物上;

2.次选安装在路边灯杆上,对高层建筑进行覆盖。

低层建筑群:

1.优先建设在小区内建筑物楼顶,从高往低覆盖;

2.次选建设在小区内灯杆上;

3.最后选址建设在小区地面上,从低向上覆盖

高低混合居民区:

1.优先建设在小区内高层建筑物楼顶,从高往低覆盖;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164-0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用地日益紧张。为了缓解这一问题,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其具有减少市政投资、会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进程等特点。其存在不仅可以节约城市用地,还可大大缩短公用设施、市政管网的开发周期,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虽然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了高层建筑的发展,但高层的功能适用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合理性并不是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增加,当其层数以及高度达到一定的程度上时,这一切都会发生质的变化。同时,高层建筑在我国国内建筑技术仍未成熟,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建筑技术上,都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考虑与解决。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需要攻克的技术要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需要攻克的技术要点与难点有很多,包括:如何合理计算高层建筑体型的高宽比例;如何尽量保持建筑的平面、体型、立面的质量和刚度之间的匀称,保持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在众多结构设计要点中,笔者认为,高层建筑中的抗风、抗震、防火以及建筑的扭转问题这四个方面是当前高层建筑中需要集中力量攻克的难度与要点。

1.1高层建筑中的抗风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楼由于其具有楼层多,高度高的特点,因此相比较其他建筑,在建筑物表面更易改变风的流动性和空气的动力效应。在楼层柔软部分风和空气会产生动力形式和静力形式,并由此产生的震动,会对楼层的墙体、装饰结构以及支撑结构产生破坏,危害建筑的稳定性,所以在进行高层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进行抗风结构的设计,杜绝建筑物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留下隐患。

1.2高层建筑中的抗震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中的抗震结构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建筑业设计的难点,由于地震这一自然因素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并不相同,计算出来的数据并不是每一个地区都适用,在进行地震结构设计数据的计算上存在很多变化的因素,再加上有些设计人员不够灵活,对抗震结构设计不完善。

1.3高层建筑中的防火结构设计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指出,高层建筑结构的消防设计必须合理化、科学化,因为高层建筑楼层多、建筑材料易燃、高层结构不利于火势的控制、当火灾发生时难以疏散、难以设计排烟系统等诸多因素,都是高层建筑中的防火结构设计需要攻克的难点。

1.4高层建筑中的扭转问题设计

要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必须三心尽可能汇于一点,即建筑结构的刚度中心、几何形心、结构重心三心合一。倘若在设计中未很好地做到三心汇聚一点,建筑易发生扭转问题,并在水平力作用下造成高层建筑结构的毁坏。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有效对策

2.1制定合理科学抗风结构设计方案

要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风性。

1)要确保建筑结构基础的稳固,可在基础设计时采用高级砂石,在基础持力层设计时加设抗拔锚杆。

2)增加高层建筑内部耗能结构的设计,如利用耗能构件对剪力墙、楼板等非承重构件进行耗能设计,以减少风能对建筑物的影响。

3)在设计中要控制水平力对建筑的影响程度,同时施工时采用高性能混凝土,进一步减少结构内力的出现。这主要是考虑到高层建筑在风力作用下极产生结构内力,在其与风力叠加时形成更大的水平作用力,对建筑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4)认真验算高层建筑结构的承载力以及抗风力,设定一个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放大系数,进一步保证高层结构的抗风性能。

2.2制定合理科学抗震结构设计方案

对于高层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如今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以及难点,笔者经走访相关建筑工地以及企业发现,要最大程度上做好高层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了提高结构的连续性以及稳定性,在设计中应该合理布置抗测力构件。在设计时,通过改变抗侧力构件的位置,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应力分布系统,同时加强竖直方向上的测力结构性能,形成一套应力分布体系,保证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由于水平方向的对称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

2)通过高性能剪力墙的设计,通过适当增加墙体和楼板的刚度来控制建筑的位移,达到抗震的目的。因为根据研究显示设计高性能剪力墙可大大提高剪力墙在地震过程中吸收建筑内力的能力。

3)在地震过程中,高层建筑的地基很容易遭受毁坏,因此,在抗震结构的设计中,可通过增加桩基埋深(基础施工中),增加桩基和上部结构的联动性,以增加基础的抗震能力。

4)高层结构构件的简化以及一体化对于加强整体结构的连续性和刚度,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对扶壁、筒口、筒脚的简单化处理,达到相应建筑物的对称。

2.3制定合理科学防火结构设计方案

在高层建筑的防火结构设计中,首先应加强防火结构间的距离控制,要符合当地地形条件,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大处理。使用材料时,尽量增加使用耐火材料,减少使用易燃材料,达到防火的目的。另外,在疏散系统上,由于高层建筑的疏散是呈垂直状态的,不利于人员的疏通,在设计中增设双通道,防烟区、或耐火区、避难层等设施,可大大增强建筑的防火能力。同时,可以在高层结构的设计中设置隔离结构,以防止火势的蔓延,提高建筑整体的消防能力。

2.4合理布局平面格局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三心并未合一直接导致建筑物质量分布不均,并由此产生扭转问题。所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尽量不采用L、t、十字形等复杂的平面形式,应更多采用相对规则的正方形、圆形等较为简单,分布均衡的规则图形。在面对特色的环境要求或者某些特定的情况,应严格根据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同时,要尽可能地保持结构的对称性。

3结束语

建筑结构的设计是一个全面、系统而且复杂的过程,对于设计师而言,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作为高层建筑的设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运用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灵活处理实际建筑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参考文献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5

耐火等级规范

一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性。

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性,其它为不燃烧性。

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屋顶承重构件为难燃性。

四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墙为不燃烧性,其余为难燃性和可燃性。

耐火等级规范

一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性。

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性,其它为不燃烧性。

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屋顶承重构件为难燃性。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6

关键词:建筑设备;施工过程;施工质量和效率;重要性

一、前言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项目中,考虑到实际施工难度和建筑需要,建筑设备的采用已经成为了建筑施工项目的重要特点之一。有了建筑设备的辅助,施工效率得到持续提高,施工难度有效降低,整体施工效益得到了可靠提升。从目前建筑施工项目中可以发现,建筑设备的采用已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建筑设备已经成为了建筑施工项目的一个重要支撑,保证了建筑施工方案能够可靠实行,同时也保证了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为此,我们应对施工中建筑设备的来源、建筑设备产生的积极影响,建筑设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建筑设备管理进行深入了解。

二、施工过程中建筑设备的来源及作用

据调查,目前建筑企业的施工设备主要来自三个渠道:1)施工企业自有设备,2)施工人员自带设备,3)从租赁公司租赁来的设备。这些建筑设备按照设备类型和大小划分主要可以分为:大型建筑设备、中型配套设备和小型便携设备。其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企业的自有大型设备及作用分析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具备一定的设备能力,需要具备一定数量的工程机械设备。例如起重设备、运输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混凝土浇筑设备以及工程测量设备等。目前设备数量和种类已经成为衡量施工企业承接工程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施工企业的自有大型设备在工程项目中,对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一些新型的施工技术也是依赖大型设备作为支撑的。所以,施工企业必须配备必要的大型设备。

2、租赁公司租赁来的中型设备及作用分析

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的设备种类多而杂,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对于一些施工中使用频率不高,后期维护保养费用较高的设备,采取了从租赁公司租赁的方式使用,不但满足了施工需要,还降低了工程总体成本,一举两得。从目前工程建设实际来看,绝大多数施工企业都采取了租赁中型设备的措施。中型设备主要以工程车辆为主,在工程中起到了保障运输和特种作业的作用。例如装载机、卡车、汽车吊、挖掘机等设备。

3、施工人员自带便携设备及作用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施工人员会自带便携设备。这些便携设备多数都属于小型机具,属于施工人员的自有工具。这些小型机具主要包括电钻、射钉枪、电锤、开孔器和电动螺丝刀等。虽然这些工具较小,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却便于施工人员作业,对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有着重要作用。从目前的工程建设情况来看,施工人员的自带便携工具已经成为了建筑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三、建筑设备对施工过程产生的积极影响

从目前建筑施工项目的实际开展过程来看,建筑设备已经成为了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筑设备的采用对施工过程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设备对施工效率的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

应用了建筑设备以后,大型的建筑设备可以极大的提高施工效率,例如运用了打桩机,可以实现快速打桩,节约了人力投入,缩短了打桩工期。运用混凝土搅拌机,可以提高混凝土搅拌效率,提高混凝土搅拌质量。运用混凝土浇筑设备,可以缩短混凝土浇筑时间,提高建筑效率。从目前建筑施工的实际过程来看,建筑设备的运用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对满足施工需要,提高施工效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建筑设备已经成为了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2、建筑设备对降低施工难度产生了积极影响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高层甚至超高层的建筑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在这些高难度的建筑中,建筑设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建筑设备,施工过程中许多具体的施工技术得以实施,建筑设备已经成为了施工中的技术保障和有利因素,对施工技术的全面应用和升级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从目前的建筑施工过程来看,建筑设备对施工新技术应用和降低施工难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保证了建筑施工的有效性,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整体效益。

3、建筑设备对保障施工有效进行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目前的建筑施工过程来看,建筑设备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施工的重要依赖因素之一,如果失去了建筑设备的支持,建筑施工将很难取得积极效果,甚至达到无法继续进行的程度。因此,对于建筑施工来讲,建筑设备的运用成为了保障施工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对施工的开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施工的整体进度和有效性。由此可见,建筑设备已经成为了建筑施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正确理解建筑设备产生的积极影响。

四、建筑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基于建筑设备对施工过程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建筑设备本身的重要作用和特点,建筑设备成为了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施工过程中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设备成为了施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建筑设备对施工过程产生的积极影响来看,建筑设备已经成为了施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参与力量,不但保证了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保证了施工的整体质量,降低了施工难度,使施工新技术得以实施。所以,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建筑设备作为施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建筑设备对整个施工过程起到了有力的支撑

通过对建筑设备的利用,施工方案得到了可靠的执行,施工过程也有了强有力的支撑,满足了施工现场的需要,保障了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从工程质量的角度来看,建筑设备对提高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保证工程质量达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这一考虑,我们应正确理解建筑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利用建筑设备。

3、建筑设备满足了施工过程的现实需要

考虑到施工过程的实际难度和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建筑设备的辅助,整个施工很难得到有效进行,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也难以得到贯彻和落实。基于这一考虑,我们应认识到建筑设备对施工过程的积极影响,将建筑设备作为满足施工过程现实需要的重要因素,应充分认识到建筑设备的重要作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发挥建筑设备的促进作用,提高建筑工程的有效性。

4、建筑设备提升了施工过程的整体效果

应用了建筑设备以后,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得到了下降,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得到了提高,建筑新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建筑施工过程得到了重要的保障。从这些方面来看,建筑设备已经成为了提升施工过程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对建筑施工过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但保证了建筑施工的有效进行,还保证了建筑施工的整体效果。因此,我们要对建筑设备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五、如何加强施工过程建筑设备管理

考虑到建筑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应在施工过程中重点做好建筑设备的管理工作,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现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大多数项目部因为成本的压力,一般都不设专职设备管理人员,现场机械设备由安全员兼管,因此切实提高安全员的管理素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应重新审议在大中型建设项目现场设置专职设备管理人员的必要性,切实加强对现有的安全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工作,让每一位C类安全人员通过培训掌握机械管理要求和一般机械常识,使其具备一定的机械设备管理知识,承担起项目部机械设备管理的职责。

2、项目部应健全设备管理体系,配备懂机械设备专业知识的安全管理人员。

要切实认真地重视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工作,项目部必须建立项目设备管理体系,健全完善设备管理网络,制定和落实各项设备管理制度。

(1)项目安全(机械)管理员应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计划的要求,编制项目设备需求计划和进场计划表,确定机械种类,数量和主导机械,对需要对外租赁的设备租赁单位进行调研,及时掌握了解设备租赁单位的资质情况和设备完好状况。

(2)完成设备租赁合同的签订(合同中应明确租赁双方单位所承担的安全职责)。

(3)认真做好设备进场的验收工作,严格审查租赁单位的资质证件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件及相关说明书、图纸资料。

(4)做好现场大型垂直运输设备专项管理工作,大型设备的安装必须遵循“方案在先,交底在前,施工在后”的原则,专项资料的收集内容包含:基础地耐力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资料;基础材料质检报告;混凝土强度报告;塔吊说明书;基础图纸;塔吊安装施工方案、安装单位资质证书、安装单位特种人员上岗证书、塔吊特种人员操作证书。

(5)检查督促和配合设备租赁单位完成垂直运输设备的安装检测工作及使用证备案登记工作。

(6)负责完成对中、小型机械设备的安装验收调试工作。

(7)负责做好现场机械设备的台帐登记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登记管理工作。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设备已经成为了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难度,保证施工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应清楚建筑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推动建筑设备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唐云晨;蒋孝领;;浅谈工程机械的技术保养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1年06期

[2]沈先福;李丽;;初探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2年06期

[3]张宝玉;;浅谈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防范与管理[J];山西建筑;2009年14期

[4]文立环;高速公路养护方案与机械设备的改进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7

众所周知,地下建筑,尤其是地下商业建筑,其火灾特点为“三多”即可燃物多、流动人员多、引起火灾的火源多。一旦起火,呈现出火烟扩散快、火势蔓延快、火烟温度高、毒性大,从而造成地下人员安全疏散难、地面消防人员灭火扑救难,即“二快、一高一大、二难”的火灾特性。势必造成地下人员“坐以待毙”和地面人员“望火兴叹”的危险局面。所以,地下建筑的防排烟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2、地下建筑火灾的特征

2.1 地下建筑火灾烟气的危害性

地下建筑内可燃物多、引起火灾的火源多,发生火灾后,将产生大量剧毒、刺激性、窒息性烟雾。使人们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另一方面,烟气排不出去热量积累,加上地下建筑散热缓慢,发生火灾时烟气冷却程度小,烟气温度上升较快,火烟温度高,这种高温气体的蔓延,加剧了火灾的发展。

2.2 人员疏散的困难性

(1)地下建筑的出入口少,几乎没有直通室外的出入口。出人口发生火灾时可能是排烟口,高温浓烟的流动方向与受灾人员的疏散方向是一致的,而烟气的流动速度往往比人们的疏散行进速度快,使人们逃不脱高温浓烟的危害,给疏散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2)地下建筑无自然采光,平时安全靠灯光照明,发生火灾时,正常电源中断,加上浓烟的烟涩,整个地下建筑内漆黑一团,现代地下建筑虽设有应急照明,但由于浓烟严重影响可见度。使人们的视程大大缩短,严重时将失去辨认逃离方向的能力。

(3)地下商业建筑,一般处于各大城市比较繁华的地带,其流动人员多。发生火灾时,人员的心理行为受地下建筑特点的影响,从众心理、趋光心理比地上更易发生,而且易惊慌失措。特别是顾客,加之对环境不熟悉,导致逃生困难。

2.3 火灾扑救的困难性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出入口少,无孔洞,所以灭火进攻路线少,特别是高温浓烟大量涌出的情况下,扑救人员很难进入建筑物并接近起火点,地下建筑中的可见度也是有限的,扑救人员行动困难,由于屏蔽作用,地下建筑对通讯设备干扰大,给火场指挥通讯联络造成困难t地下建筑一般结构比较坚固,难以采用破拆等战术措施,影响灭火救援进度。

3、地下商业街的烟气控制

3.1 安全疏散设计

安全疏散是指发生火灾后处于危险区域的人员安垒撤离,并抵达安垒区域的过程。疏散设计首先应考虑是疏散时间,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确定疏散时间为3min。其次还要考虑安全疏散通道的宽度,疏散楼梯的数量,宽度和安全口的数量以及宽度。但要做好火灾中的疏散工作,首先要考虑通道中的通风防排烟。由于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烟气采用自然排烟比较困难,应安装机械防排烟设施。由于地下建筑中的人员因生理、心理的影响而趋光性特别突出。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利用自然采光来缓解人员心理影响,疏散楼梯可设在中庭里。

3.2 防排烟分医的划分

目的: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使火场上产生的高温烟气不致随意扩散,二是为了提高排烟口的排烟效果。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地下室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m2。《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中也规定: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干500m2,但当从室内地坪至顶棚或顶板的高度在6m以上时,可不受此限,因此,高大空间的房间只设一个防烟分区,而对于多层的地下建筑,除了水平分区外,还应进行垂直分区,防排烟分区不允许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应用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和挡烟垂壁、隔墙来划分。一般的地下建筑的高度在2.5-3.3m左右,那么一个防排烟分区的体积约为1500m3

排烟时间不宜过常,否则不但不利于受灾人员和物资的疏散,一般排烟时间控制在6-15分钟之内。

3.3 防排烟方式及其选择

3.3.1 目前常采用的防烟的方式

(1)非燃化防烟:即地下建筑材料和室内家具,装修材料等尽量采用非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制成。从而把烟气的生成量降低到最小限度。

(2)密封防烟。是火灾发生时采取关闭设于通道上(或房间)的门和管道上的阀门等措施,达到火区内外隔断,杜绝新鲜空气的流人,让火情由于缺氧而自行熄灭的一种方法从而达到防烟灭火的目的。

(3)阻碍防烟:在烟气扩散流动的路线上,设置各种阻碍,以防止烟气继续扩散。用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和挡烟垂壁、隔墙来划分。

(4)机械防烟;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区域进行机械送风,使其保持一定的正压,以防止烟气的侵入。

3.4 排烟方式的选择

(1)自然排烟方式

在一般情况,地下建筑不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地下建筑面积较小,构造比教简单,重要性也不大,这时可借助平时的垂直通风井作为发生火灾时的自然排烟井。位于同一防排烟分区的垂直通风井的总流通截面积和人防工程中利用采光窗排烟的排烟口的有效面积应不小于该防烟分区地面面积的2%,排烟口的位置应在房间或大厅的上部,并设置有自动开启的装置。

(2)独立的机械防排烟方式

地下建筑物根据其出入口的数量分为单通道和多通道。为了使地下建筑取的较好的排烟效果,《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都有相关条款规定:人防工程排烟区及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有补风措施,且补风量不应小于排风量的50%。因此地下建筑的机械防排烟宜采用全面通风排烟方式,而且排烟和进风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对流循环系统。

1、单通道地下建筑的全面通风排烟,送风机出口的送风管应伸人到远离地下建筑出入口的尽头下部,而排烟机的吸入口则应设置在地下建筑出入口内则上部。这种设置,可形成良好的对流,新鲜空气从里向外驱赶烟气,有利于排烟。

2、多通道地下建筑的全面通风排烟,一般是从一个出入日向里送风,而从一个出入口向外排烟如果有多个出入口的话,作为机械通风排烟的出入口就不能随意选择。也就是说,送风口应尽量远离烟口,以便使送风和排烟形成良好的对流。

3、对于大型复杂的多通道地下公共建筑,防烟楼梯间、避难走道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工程一旦发生火灾,是人员撤离的生命通道和消防人员进行扑救的通行走道,必须确保其备方面的安全。因此在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前室应进行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防止烟气侵入,确保空气质量。人防避难走道的前室机械送风口应正对入门口,且宽应大于门洞宽度。而机械排烟口则设置在地下建筑的工作区或生活区。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工序繁多,工程量较大,建筑结构复杂,使得施工管理较为复杂,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采取科学的管理,对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建设工期,控制建筑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由于其固有的层数多、结构复杂,体量大等特点,建筑地基必需达到一定的承载强度才能承受其上层构造的载荷。因此,高层建筑根基基本上均为深根基。高层建筑除了要满足人防、停车等功用外,还需要处理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构造抗浮等问题,这就要求采用深基坑建造多层地下室,这样的建筑必然会涉及到基坑防水、围护等较为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1.1技术质量方面的问题

高层建筑的科技含量非常高,涉及的专业比较多,安装的质量技术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岗位,既要有特定的技术要求和位置空间,又要满足其他技术施工段的空间位置和时间次第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施工技术上没有充分全面思考,特别是一些穿插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到,就会很容易造成建筑问题。现代高层建筑的个性化设计与施工造成了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个特定的产品,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管线都有特定的要求,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呈现问题与矛盾的可能性[2]。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在建筑行业中的不断应用,建筑施工人员若不能及时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也必然会导致一些新的问题。

高层建筑是向上垂直伸展的,在逐层向上施工中,留给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十分狭窄,加大了施工难度。高层建筑施工到一定高度后,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辅助施工,这对建筑单位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如果不能熟练的操作先进的施工设备,将会延误整体工期。施工中需要认真及时地检查施工质量,如果测量仪器不准确或检查不认真,则会把不合格的工序误认为是合格的,造成施工隐患。施工使用的材料的品种、规格不合要求,就会导致施工设备故障,严重时将造成安全事故。高层建筑对结构稳定的有严格要求,因而基础填埋的比较深,这就导致了项目施工周期较长。而在长期的施工过程中,各种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发生,会给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较大难度,施工的安全隐患也不断积累。

1.2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现行的建筑管理体制下,普遍存在着施工单位分包现象,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详细明白。各施工单位在利益的支配下,希望承包单位能负责更多的施工工作。人为带来了一些问题,常常形成了工序上的遗漏,增加了建筑施工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建筑施工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常常给施工中各单位的协调工作带来了不便和困难。

2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对策

2.1科学合理设计工程施工图纸

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标准的基础是工程组织设计,而工程组织设计的重点则是严密精确的施工图纸。因而,施工图纸的设计必须做到精确、完整、系统,从而保障工程组织设计工作的准确到位。高层建筑施工图纸要有完整的设计内容。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施工图纸,包括电气工程施工、绿化工程施工、主体施工、给排水施工及防震减灾施工设计,这些图纸必须齐全完备。

2.2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工程变更

由于高层建筑设计和工程实践过程不可能完全一致。设计人员的技术程度使设计的图纸未达到开发商的施工深度和要求,开发商会根据工程实践状况对建筑工程进行补充和修正使设计和工程实践变更难以避免。而高层建筑施工与设计的变更又会造成工程造价和工程量的变化,更困难的是出现建筑工程成本难以控制。因此,工程设计部门应做好施工调研工作,弄清开发商的真实工程意图,对施工场地细致勘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量和工程成本。

2.3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监理工作

高层建筑施工监理工作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高层建筑施工监理是确保工程进度、监视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监理工程师在施工阶段在做是否需要工程变更的决议时,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来做出合理的选择,这方面的工作由于建设方代表因其技术、经历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而无法做到[5]。在施工过程中,双方因各自的观念、立场不同,常会出现一些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状况,监理单位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双方的工作关系,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正常进行,这样才能为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2.4积极加强高层建筑施工管理

针对建筑工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些问题,从现有管理程度的根底上,从人事制度、技术上树立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体制,明晰各个施工人员的义务,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两种管理方法:

成本管理方法:高层建筑的成本控制是在高层建筑成本的构成过程中,对消费运营所耗费的机械设备、人力资源、物质供给指导、调整和限制,将各项费用控制在方案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的的完成。项目经理需及时剖析和控制盈亏状况,采取有效措施。质量管理方法:要根据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严格把关资料,制定出严格的质量验收规范。所购买的资料要符合国际标准规范和设计请求,严格执行资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构造质量。在高层建筑施工装饰阶段,要搞好细部处理,控制建筑质量通病。在装饰施工阶段,一定要严格要求,高规范,要有创新特征,要积极推行新技术新资料的应用。

2.5控制好高层建筑施工的施工进度

高层建筑由于其固有的层数多、结构复杂,体量大等特点,涉及到的相关单位部门很多,决定了高层建筑的工程进度将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要科学的控制高层建筑的工程进度,就必须对影响工程进度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进行细致的、全面的剖析,这样一方面便于制定预防措施,采取有效对策,事后妥善弥补,从而减少施工进度和

方案进度的偏差,完成高层建筑进度的静态与动态的监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对有利因素的充分应用与对不利因素的预防。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9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新进展

超高层建筑指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

近几年,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总体建设水平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甚至有的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桩与深基础、地震区的超高层建设、无黏结预应力技术等方面,已经跻身国际领先水平了。

1.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超高层建筑结构超高、规模庞大、功能繁多、系统复杂、建设标准高,致使其的施工的特点鲜明。

1.1基础施工困难

超高层建筑工程的基础一般埋深比较大、工程量多、施工复杂和难度大、作业环境差、技术难度高。如某省电信广场工程地下6层,基坑周长288m,开挖深度约22m,开挖面积约5360m2。基坑施工场地狭窄,建筑群遍布周边。

所以,需要针对周围的特点和施工条件,制定出有效的基础施工方案解决施工中的难题减少基础施工的难度和费用,保证施工工期。

1.2高空作业多

由于超高层建筑高空作业条件差、工作面狭小、施工难度大,人力难于有效运输施工,所以应该最大可能地使用施工机械,使垂直运输体系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垂直运输体系作为超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运输手段,必须安全高效,才能使工程顺利按时的进行。施工时,要合理地选择进行起重运输体系的组合,还要解决好与其他施工机械比如水平运输机械的协作问题。

塔式起重机既能垂直运输,又能水平运输,工作范围大,是高层建筑的关键施工设备。

1.3施工工期长

超高层建筑工程量大、施工复杂、系统复杂,工期一般都会比较长,有的工期甚至达到几年时间,这就不得不面对不同的气候、日照等环境条件的制约,给施工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上海金茂大厦于1994年5月10日动工,1997年8月28日结构封顶历时三年多。

2.超高层建筑施工新进展

2.1GpS在超高层建筑的应用

我国建筑工程常用的测量方法大致有:线锤铅直投测法,经纬仪斜投测法,激光测量法及经纬天顶仪、天底仪竖向投测法。

上面的几种方法有高精度、便操作、高效率等优点,是高层建筑中经常采用的测量方法。但这些方法的实施必须保证通气孔顺畅和排除随着建筑物高度增加出现的风荷载、日照等作用产生的测量困难。与高层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高度更大,由于风荷载、大地潮、日照、温差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对更大,比如竖向高度变化增大、扭转和摆动更强烈等。这些影响显然会对测量方法要求更加严格,常规的建筑测量法较难达到规范的要求。

采用GpS技术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GpS定位技术不受气候条件和通视条件的限制,可在任何恶劣的天气下进行定位。在传统的测量方法中,常因通视而影响施工布置和施工工期,而用GpS定位不要求通视。因此,不需要改变施工布置,从而可保证施工进度。GpS技术长于动态物体的定位,建筑物摆动周期和摆动规律用传统方法是无法解决的,但采用GpS技术却很容易实现。此外,GpS技术测量速度快,劳动强度小,不会产生误差积累。

2.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对于一般混凝土工程而言,使用年限大约为50-100年,但是很多工程在10-20年后有的甚至在9年后,即需要维修。这对于造价昂贵,维修难度很大,使用年限长的超高层混凝土来说,这些问题是不允许出现的。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通混凝土所完成的过程的耐久性不能满足要求,是混凝土材料本身的问题。高性能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基础上,还具有其它不同的性能,比如高强度、耐热、防水、可喷射等等。这也为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提供了更加有效便利的条件。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使材料的性能和施工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这对超高层建筑、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等进行了重点研究。对于超高层建筑施工而言,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使施工的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1994年在“东方明珠”电视塔工程上,一次将C40混凝土泵送到350m高度;1997年在金茂大厦工程上,又一次将C40混凝土泵送到382.5m高度。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是传统混凝土的重大突破,同时对节材、工程经济、节能、环境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2.3钢结构安装技术

我国的超高层建筑一般400m以上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混凝土结构体系,400以上建议采用的是钢结构体系。现阶段,我国正在积极推广应用钢结构体系,200m以上的钢结构体系可以使抗震的强度增大建筑使用面积有效的扩大等等。

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构件体积大、形状差异大等特点,对施工技术和施工精度有非常高的要求;在施工时结构的施工计算分析和施工误差调整的精确与否,对施工进度快慢和质量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在各施工方案实施前,对结构施工进行软件的虚拟计算分析,可以防止安装施工时发生较大的误差,由此可制定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如,大连世界贸易大厦(原云山大厦)作为综合性超高层建筑,地下4层,地上主楼50层、裙楼10层,标准层层高3.18m,建筑物总高度242.1lm,总建筑面积10万m2。塔吊的布置、型号、数量选择,结构构件的选取和安装的顺序步骤都进行了严格分析审核。

钢结构安装作业面广,构件的现场运输和起吊区设置受场地限制。在结构构件吊装时,一般需要多台塔吊同时进行协作。塔吊的设置,不但要计算好各塔吊的使用面还需保证其有效利用率。在多塔近距离的协作施工时,为保证安全顺利,必须预先分析计算所有构件的安装角度位置、连接方式等。

钢结构施工技术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倾斜钢柱安装稳定性控制,钢板剪力墙的吊装与安装,伸臂桁架高空拼装精度的保证等。

结语;

在超高层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中,与其他一般的高层建筑相比有更高的更多的要求,因此随着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工程施工技术也会不断的取得相应的新的进展,如超高层建筑的建筑体积质量大。对基础工程具有很高的要求。对此,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学松.超高层建筑与机械化施工.建筑机械化,2009(06)

[2]何登前.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四川建材,2009.12(6)

[3]叶可明,范庆国,胡玉银.上海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新进展.建筑施工,2006.6(28)

[4]施红兵.全钢结构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2008-4(30)

[5]钱大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势.建材工业信息,2003(04)

一建建筑的难度篇10

关键词:消防管理高层建筑物火灾预防

一、高层建筑物与消防

高层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从火灾的扑救到人员的逃生等,都有着更大的困难和更高的技术要求。我国的高层建筑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发展速度很快。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地加快,高层建筑物在我国会有较大幅度的发展,其安全问题,特别是消防安全,我们不得不给予足够的关注。我国的高层建筑物按照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因素分为两大类,即一类和二类。性质重要、火灾危险性大、疏散和扑救难度大的高层建筑划为一类,其他为二类。

二、高层建筑物的火灾特点

1、燃烧迅速,火势蔓延速度快高层建筑中,火势的发展速度比在普通建筑中快得多,主要原因有:①易形成“烟囱效应”。高层建筑有许多竖向井道,如楼梯间、电梯井、电缆井、排气道等,如果没有防火分隔或防火分隔措施不当,发生火灾时,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形成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②易受风力的影响。

风力对高层建筑火灾蔓延有明显的影响,据测定建筑物10米高处的风速为5米/秒,在30米高处的风速为8.7米/秒,在60米高处的风速为12.3米/秒,在90米高处的风速为15米/秒,风速增大,势必会加速火势的蔓延扩大,因而更加难以控制火势和迅速有效地灭火。③高层建筑自身特点引发火灾传播速度快。高层建筑为了维持其坚牢稳固,通常建筑基地比较大,楼层越高,相对的所要求的基地也就越大,由此单一楼层面积也就比普通的建筑物要大,整体的楼层面积也就更为宽阔,发生火灾时,燃烧的范围也就很大,火灾的传播速度快。同时,高层建筑物多走廊、通道、出口,也会加速火势的扩展。

2、火灾温度高不燃结构的一般建筑物火灾温度大约在900℃,而高层建筑物火灾的温度可达1300℃,人在70℃的条件下,只能承受半分钟左右,所以人在如此高温下进行逃生时,对人的身体会造成很严重的伤害。同时高温高热使外部的施救人员不易靠近,而且因为高热蓄积的结果,一旦外部有大量的空气进人,瞬间就会引起大火。

3、毒气危害大,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在高层建筑物火灾死亡的人中,70%-80%是中毒窒息而死的,烟是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物在装修的过程中,追求美观、新颖,使用合板、塑胶、纤维等易燃材料,火灾时不断燃烧迅速,并产生大量烟雾及有毒气体,危害很大。

4、火灾扑救难度很大①疏散营救难。由于高层建筑物楼房高、层次多、垂直距离大,着火后,被困人员多,疏散距离很大,导致救人与灭火的冲突,特别是在有烟、断电情况下疏散,更易造成疏散营救难的情况。②指挥难。由于浓烟高温,消防员不易接近起火部位,易造成错误判断。在指挥高层建筑物灭火中要立体救火,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技术战术措施必须一致正确,后勤保障力量一定要跟得上,这都是火场指挥员要考虑到的,同时由于受到建筑物屏蔽和火区高温的影响,通讯联系干扰很大,指挥必须要现场调整解决好,才能有效地指挥。

三、高层建筑物火灾原因

1、电气使用引发火灾高层建筑物中用电量大,电气用具种类繁多,安装时为了美观,电线隐蔽式铺设,隐藏在吊顶和装饰墙内,散热条件差,易发生故障,造成事故。

2、用火不慎引发火灾这是高层建筑物火灾最常见的原因。高层建筑物内居民使用明火,如厨房和锅炉用火会引起火灾,一些可燃气体泄漏遇明火会发生燃烧爆炸,也有儿童玩火引起火灾,甚或是抽烟时的不慎,也可以引发火灾。

3、违章操作引发火灾有些高层建筑物在维修建筑物和设备时,进行切割焊接,因操作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火灾事故。

四、高层建筑物火灾的防范

1、规范高层建筑物设施①高层建筑物都必须有火灾自动报警、灭火喷淋系统,消防设施要完备有效。②防火分区要严格控制面积大小,防火分区是用较高耐火极限的墙和楼板等构件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的防火区域,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要严格: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物的每层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1000平方米,二类的高层建筑物为1500平方米,地下室为500平方米。控制最大面积是为了在允许时间内把火扑灭,确保人员疏散安全。③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避难层或避难间是保障高层建筑物内人员在发生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措施。④设置消防电梯。在高层建筑物工作生活的人们最熟悉的交通工具是电梯,当发生火灾时人们会下意识地逃往电梯,若在火灾刚发生时,利用电梯或许可以成功的疏散人员。⑤室内装修应当用不燃材料装修。

2、加强消防管理工作①落实消防制度,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对高层建筑物内的工作人员要制定岗位防火职责,每一幢高层建筑物内至少有一个专职防火人员,每一层最好有一名兼职防火人员,同时这些人员要经过严格的消防知识培训,要做到分工明、责任清、各负其责。②制定灭火预案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演练。这一点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第8章中有具体的要求,高层建筑物火灾作为突发事件,应制定火灾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并按照处置方案进行教育训练和模拟演练,做到发生火灾时按照预案规范处置,临危不乱,从而减少人员伤亡。③定期检查、维修、测试固定消防设施,确保完好有效。这些固定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是发现火灾以及扑灭火灾强有力的保障。④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制度,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很多火灾都是由于隐患长期不整改或没有及时消除而引起来的,每日防火巡查制度的落实,也能有效地预防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