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网络课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28:44

高二数学网络课堂篇1

当前,英语第二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全国各地的多所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由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实现了各种媒体的优化组合,它集图像、文字、图形、静态和动态影像为一体,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它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新、最快、最全面的资源。因此,各校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设网络英语第二课堂,它包括网络数字学习平台,网络数字外语调频台以及网络语言实验室和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第二课堂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束定芳认为“课堂之外的大量学习和实践是外语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1]。张忠德认为“中国成功的英语学习功夫在课外。”[2]王凤霞也认为“第二课堂可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地培养某些能力与素质,并可以针对人才的个性因材施教,从而有效配合第一课堂,达成培养人才的最佳模式。”34]“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并由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主动式学习”,很显然,以上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第二课堂的理论方面,实证研究偏少,且主要关注的是第二课堂活动对普通学生的影响。对于网络第二课堂活动是否会给那些本来就对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带来积极有效的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学困生参与网络第二课堂活动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研究工具为有关学困生参与网络英语第二课堂情况的调查问卷,研究内容为基于网络多媒体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否会对学困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促进作用。研究对象是某中学高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困生,所谓学困生是指其中考入学成绩英语科目(总分为150分)低于70分或平时期末考试成绩低于年级平均分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18份。问卷共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1)学困生是否了解网络第二课堂活动(2)学困生对网络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3)学困生是否认为网络第二课堂活动对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有促进作用。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1.学困生是否了解网络第二课堂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困生对网络第二课堂的了解度比较高,其中非常了解第二课堂的学困生占总人数的43%,比较了解的占21%,一般的占17%,不了解的占10%,完全不了解的占8%。可见网络第二课堂活动的宣传工作做得较好,在学困生中的知名度还是比较高的。

2.学困生对网络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

(1)对于学困生是否愿意参加网络第二课堂活动

其中非常愿意参加的学困生占总人数的19%,比较愿意的占32%,,不太愿意参加的占11%,一般的占34%,完全不愿意的占4%。这说明网络第二课堂所开展的相关活动形式对学困生是比较有吸引力的,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

(2)对于学困生是否经常参加网络第二课堂活动

其中经常参加的占9%,有时参加的占58.7%,从未参加的占32.3%,通过访谈得知大部分学困生还是喜欢网络第二课堂的,他们有参加网络第二课堂的主观愿望,但是在实际活动中却因为部分活动如英语听力比赛、网络英语口语角等对英语应用能力难度要求过高而只好放弃。

3.学困生是否认为网络第二课堂对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

(1)网络第二课堂对学困生的总体影响

其中网络第二课堂对学困生影响非常大的占27%,比较大的占45%,影响不大的占5%,没有影响的占9%,完全正面的影响占48%,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的占38%,没有影响的占13%,没有人认为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也没有人认为有负面影响。这表明网络第二课堂的学习,对于大部分学困生来说产生的是积极正面的影响,他们普遍认为网络第二课堂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开拓了有效的途径,注入了全新的内容和形式。

(2)网络第二课堂是否有助于增强学困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其中认为有助于增强对英语学习兴趣的人数占77.7%,无助于增强英语学习兴趣占22.3%,有助于增强对英语学习信心的占78%,无助于增强英语学习信心的占22%这两组数据的相似度非常接近。由此可见学困生普遍认为网络第二课堂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网络第二课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困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此项为多选题)

其中认为网络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听的能力的占68%,有利于提高读的能力占42%,有利于提高说的能力占38%,有利于提高写的能力占12%,有利于提高译的能力占5%。由此可见,网络第二课堂对于提高学困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尤其有利于提高学困生听的能力和阅读的能力,特别是网络数字外语调频台所播放的节目给他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听力世界,对其听力能力的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但从访谈得知,学困生普遍认为网络第二课堂对他们写的能力和译的能力作用不大。

4.网络第二课堂是否有助于备考高考

其中认为有助于备考高考的人数占79%,无助于备考高考的人数占20.4%,由此可见网络第二课堂对于提高学困生的考试成绩是有益的。高考是学困生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如果他们的成绩提高了,那么将极大程度地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如果没有明显的进步势必会影响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心。

5.网络第二课堂对学困生英语成绩是否有显著提高

高二数学网络课堂篇2

关键词: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4.21

人类步入信息时代,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普遍、最便捷的学习方式。但在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中,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需利用好哪有几种网络环境?到底又该如何运用?

我们西安育英小学承担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效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数学课题组,针对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利用好的几种网络环境,进行了实际的调研与分析,并对到底又该如何运用提出了几点方案。网络环境主要是师生家庭网络环境和学校网络教室两个方面,应用的方案主要有课前网上预习、课堂网络资源演示、课后网络作业以及师生家长的网络评价。在这中间还有一个重要工具就是家校互动的班级QQ群。

一、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网络环境主要有学校网络教室和师生家庭网络环境。学生课堂教学离不开学校的教育设施的建设。学校网络环境建设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多媒体网络教室,二是微机网络教室,三是每位教师的网络单机辅导站(教师个人办公网络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是在普通教室里安装一套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其主要用途在于演示教师教学课件、演示学生搜集资料、现场上网调阅资料等,以演示功能为主。微机网络教室主要是为学生每人提供一个网络终端,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上网学习,可以浏览共享资源,也可以自由搜集学习资料,可以进行网上交流互动,以实际网络教学为主要功能。教师的网络单机辅导站主要用于教师针对少量学生的单机网络辅导学习,教学的针对性强。

师生家庭网络环境指学生和老师家庭的网络环境,其活动时间主要是课外时间,家长参与程度高。

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网络环境的应用方案主要有课前教学设计和网上预习、课堂网络资源演示和网络远程合作学习、课后网络作业以及师生家长的网络评价。

1、课前教学设计和网上预习。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对学生的学情要有所了解,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现在孩子们家庭基本都有了网络环境,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在上课前我给学生提前布置一些与三维目标相关的一些网上资料查找任务。比如学习“克”、“千克”、“吨”这一课等前,我们设计了几道预习题:1.通过网络查找表示物体有多重的一些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2.世界上最小的鸟与世界最重的动物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大约有多重?3.在网上查找至少3种重量分别是1克、1千克、1吨的东西。从孩子们网上预习的实际情况看,他们大部分人已经进入到重量学习的氛围里了,程度好一些的孩子,已经对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基本掌握了,程度弱点的,也对蜂鸟和鲸鱼的重量差距比较感兴趣。

2、课堂网络资源演示和网络远程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微机室进行不同的授课实践,增强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指过程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实施过程,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体验”,在数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乃至人的发展等方面实现多少教学的价值,而且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我们主要通过把老师和学生提前准备的网络资源,演示给大家讨论、提升。网络微机教室主要提供学生们专题学习网站等网上共享资源的浏览和学习,以及网上讨论交流活动。这样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具有情境性、有序性、参与性和实质性。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度,参与度深,学生就能不断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共同参与解决问题,加深了合作与交流,从而使思维不断深入,感悟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3、课后网络作业以及师生家长的网络评价。课后网络作业,是运用家庭网络资源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的有效渠道。比如学习完“克”、“千克”、“吨”这一课后,我给孩子们布置了“网上查找表示重量的还有哪些单位,他们与克、千克、吨之间有什么的关系?”等网上作业,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学习有效性网络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利用网络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家长也希望参与到师生教学环境中来,了解学校如何让学生绿色上网,关心孩子的网络学习效果。所以网上评价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微机室交流讨论之机,即时开展网上评价。评价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和研究功能,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可以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申请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本身和师生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也可以在课后通过浏览课堂交流记录发表评价。

三、一个重要工具就是家校互动的班级QQ群。我们在班上建立了班级QQ群,班主任是群主,全体家长和科任教师都参加进来。我们公布作业,谈论学生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相关交流家教经验,相互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深入。这也是提高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J]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2]李克东、谢幼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J]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高二数学网络课堂篇3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效率

随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日益完善,网络教学慢慢地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代表了现代教育发展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用现代网络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改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即学会学习。

一、网络丰富了数学教学资源

目前,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在进行“数字校园”的建设,这也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利用网络技术能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传播,更加有效地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既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无穷的魅力!

二、网络改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近年来,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不仅是教育技术上的一场革命,更是教学理念、教育思想上的一场革命。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内部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孕育产生,根据教学实际,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总结为以下几种。

1.演示模式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向学生演示各种教学信息,它们可以是教师装载的Cai课件,也可以是来自校园网、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

2.发现式模式

发现式模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包括的步骤有:(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2)学生在利用教师及网络教材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提出假设;(3)教师引导学生对假设进行验证;(4)教师帮助学生提取原理或形成概念。

3.自主学习模式

由于网络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控制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关系,因此它为学生创造性地提供了多途径、多方式学习知识的开放式教学环境。自主学习主要包括:(1)查找课程计划;(2)查询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3)同教师、专家或其他学生直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4)访问网上各种信息资源。

4.个别化模式

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和兴趣爱好,利用电脑软件和网络上的虚拟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类似于聘请高水平的家庭教师,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网络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打破地域和数学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其超文本的功能,更方便、更快捷地实现远程、开放乃至交互式的教学,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1.运用网络教学优化数学课的教学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

2.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认知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网络资源教学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3.利用网络优化探索过程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网络为学生引导铺路,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技术,通过的画面,向学生展示生动有趣的实例,给学生足够的感性认识。

4.利用网络优化课堂训练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利用网络资源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是游戏、绘图、选择、拼图、填充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变。

四、利用网络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网络教学的优势及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一些教学内容均可利用网络资源,如进一步了解电脑、下载科技短片,可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增加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声、形、光、色具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既能很容易地激发学生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并维持一段相对较长时间的对学习对象和活动的注意。

高二数学网络课堂篇4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二外韩语;混合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网络覆盖率的不断扩大,利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目前我国有很多高校都开始使用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再加上高校学生信息化素质不断提高,这些都为高校进行混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此条件下,笔者立足于本校学生的特点及二外韩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整合各种资源,积极探索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结合混合教学理论及学科特点,进行混合教学实践。

一、二外韩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设的二外韩语课程性质为公共必修课,教学时长较短。二外韩语的周学时为4学时,教学周为18周,共开设2个学期,总学时为144学时。二外韩语的课程设置一般比较单一,课程教学一般会兼顾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教学任务,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要让学生达到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熟练掌握韩语语法使用语境,并达到基础对话流利的教学目标难度较大。

其次,我校选修二外韩语的学生主要是英语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跨院,跨专业的学生较多,每一届大概有200人左右。由于师资的限制,每个班上课的人数较多,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开展困难,课后交流不便。

再次,目前大多数二外韩语教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教师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只注重语法的讲解,忽略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课堂学习感到乏味,不能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最后,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单一,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网络在线学习,具有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时间自由,沟通渠道多样的特点。学生通过在线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课堂学习,能有效地改善课堂学习时长不足,师生互动交流不充分等问题,并能给学生很好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于网络学习的一系列优点,笔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了二外韩语的混合教学改革。

二、二外韩语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1.课程设置

二外韩语课程探索的是“课堂”+“网络”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设置了学习的四个模块,即基于课程任务的网络自主学习(线上)、课程内容学习(线下)、课堂实践活动(线下)、网络自主学习(线上)。其中课堂的线下教学设置了2学时,网络的线上学习设置了X≥2的学时。因为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长,所以设置了X≥2的学时。具体课程设置的形式如表1所示。

2.学习活动的设计

本课程的混合学习是由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两部分构成,整个过程强调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体验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设置混合教学时,对线上线下的内容充分设计。

根二外韩语的课程特点在线上部分的学习专题是以学习主题单元为单位。每一主题的下面会设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资源、交流讨论四个板块。在每一课的第一课时教师会以课程通知的形式明确学习目标,在播客单元设置学习任务,即把课程的重点、难点与新知识相结合创建教学视频,并提出问题或根据课程内容建立在线测试。在这一学习活动中,教师负责设计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在第二课时的课堂学习部分,教师可以针对在线学生学习测试的结果进行有重点,有取舍地讲解,能极大地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内容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第三课时的课堂讨论时间,教师事先在网络平台上给学生分组设立不同的情景模拟任务,学生在课堂时间完成情景模拟任务,并互相评价。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分组练习的过程中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在第四课时阶段,学生可以在线学习和课文相关的文化,进入试题库进行自我测试练习。在讨论区进行话题讨论,教师通过讨论区答疑解惑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指导作用。

在二外韩语的混合教学中,体现了人机交互的学习。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获取学习任务及学习资源,并完成学习任务。体现了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分组互助学习,也可以通过讨论区进行交流学习。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在线批改作业、答疑、讨论等。新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教师完全主导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思想。

3.动态化的管理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对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首先,学生在每个模块的学习情况均被记录,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时长和学习次数。其次,利用数据库设置了信息反馈系统,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网络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最后,网络详细地记录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较为科学的教学管理保障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4.混合教学的评价

混合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从注重知识内容的考核转变为注重学习者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评价机制中采用综合评价机制。包括形成性评价(50%)和终结性评价(50%)。在混合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中包括自我测验评价,小组评价、讨论互动评价、教师评价等综合评价模式。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中,以全面检测学习者的自我学习水平。

5.学习资源的建设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必须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网络学习资源。所以在开发学习资源的过程中,教学团队重新编排了教材,并增加了情景韩国语的自编辅助教材及配套的网络试题库。录制和教材配套学习的视频和音频。

三、影响混合教学实施的因素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影响混合教学的实施

对于教师而言,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不同。教师在考虑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做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要考虑混合教学实践中哪些内容适合在网络上学习,如何分配网上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比例。如何做到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在线给予辅导及交流反馈等。上述这些环节都要提前做好设计,否则就会影响混合教学的实施。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软件应用,视频剪辑等知识。所以,网络学习环境下对教师的教育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影响混合教学的实施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是一种全新的体验,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和学习热情。但是由于一些学生对于网络教学平台使用不熟练,导致对任务流程、测验方式、如何讨论等基本常识无从下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网络学习也是个逐渐熟练的过程。此外,网络学习对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也是一大挑战。一些在线测试以及一些视频教学内容,学生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在调整了试题库的建设以及测试方式之后情况有所好转。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显示,那些积极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与不积极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相比,学习绩效更好,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除此之外,网络环境和师生互动交流也是影混合教学实施的因素。网络的升级换代,师生网络环境是否统一会影响混合教学实施的效果及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师生互动交流方面,师生在网络上交流越频繁、讨论越深入,学生对所学内容了解就越充分,深刻,学习效果也更好,也有利于建立更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结语

通过二外韩语的混合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二外韩语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学时不够,教学手段单一,师生交流不畅,学习评价体系单一等弊端。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同时,该系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当然,在教学改革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我们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以期望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红春.基于Blackboard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1(2).

[2]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

[3]杨文婷,何伏刚.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技能的新要求[J].中国远程教育,2008(6).

高二数学网络课堂篇5

关键词: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4-0012-03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为此,我校吸收课堂教学改革的已有成果,充分整合软硬件资源,架构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发、使用微课等教学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了适用于全部学科的“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初步研究,奠定基础

1.作业网络指导阶段

(1)接触网络教学:利用QQ群组织在线指导

2009年暑假,针对学生假期作业讲评滞后、学生假期作业得不到及时反馈的现状,我们尝试利用QQ群组织假期在线指导。从此,网络教学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

(2)构建网络平台:利用学习平台在线讲评作业

自2010年暑假开始,在利用QQ群组织在线指导的基础上,与山东省出版集团合作开发“阳光第二课堂”学习平台(http://),通过网络平台对假期作业进行在线讲评,学生在家通过网络在线学习。

(3)开发微课资源:作业讲评视频微课化

2011年,我们根据学生需求,尝试将50分钟的作业讲解视频改为5段10分钟的视频,以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使作业讲评视频具有了微课的性质。

2.微课研究与理论探索阶段

(1)多种途径学习

2011年2月起,受网络辅导视频的启发,我们开始研究微课,并尝试利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通过阅读相关论文,搜集网络学习资源,研究网易公开课等在线视频资源的特点,借鉴山东省暑假远程培训学习模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并付诸实践,很快掌握了微课的特点及制作技术。

(2)进行理论研究

在学习阶段,我们加强了理论研究,认为在网络环境下,用微课指导学生学习的翻转课堂,符合掌握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

二、实验先行,扎实推进

1.架构支撑体系

继承集体备课、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构建由数字化学习平台、校园镜像服务器、千兆校园网、教室无线ap和学生个人平板电脑组成的在线教学系统,自主开发微课等教学资源,发挥上述各要素的优势,使其达到1+1>2的效果,整合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搭建网络平台

2013年4月,学校与山东省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阳光微课”平台(http://vkt.51duokui.com),实现微课等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在线观看功能,实现在线测试和数据分析处理功能,为翻转课堂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3.编写配套学案

2013年7月、2014年2月,学校利用暑假寒假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按照“研究学案模式编制学案目录编写学案初稿学案集中修改”的程序,将本学期各个年级的学案全部编写完毕并形成资源,为实施翻转课堂做好充分准备。

4.培训教师,建立模式

2013年9月,学校在高一、初一分别随机选取2个实验班级,在所有学科中实施翻转课堂实验。同时,通过集中培训和“昌乐一中翻转课堂研究”QQ群,加大师生的校本培训。

通过实验班教师逐科举行研究课,全体实验班教师逐节评课,在2013年10月中旬提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模式。

在此期间,潍坊教育局刘海涛副局长、苏州市电教馆金陵馆长到校指导,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5.细化环节,总结培训方案

2013年11月中旬,学校调整规划,第二批实验班开始翻转课堂实验,实验班级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28个。同时,结合第一批实验班的经验、教训,研究出适合翻转课堂的课程表,并初步形成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体系(如集体备课程序、研究课听课评课程序、微课录制要求、教学设计要求等)与课堂教学评价量规。

在此期间,我校翻转课堂实践引起更多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和各类学校的关注,山东省教科所刘吉林副所长、山东省教研室卢巍科长、潍坊市教科院刘智华副院长、崔秀梅副院长等多位领导、专家到校指导,特别是潍坊市教育局曹红旗主任通过连续两天的听课,为我们的翻转课堂推进指明了发展方向。

同时,《基于学校特色的翻转课堂实施探索》一文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3年第12期上发表。《大众日报》于2014年1月8日以“‘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的一剂良方”为题,重点介绍了我校的翻转课堂实验研究。

6.总结反思,逐步推广阶段

2014年2月,第三批实验班开始翻转课堂实验,实验班级增加到52个,高一、初一所有班级进入翻转课堂实验。4月20日,第四批实验班开始翻转课堂实验,实验班级增加到68个,初二、初三所有班级全面进入翻转课堂实验。计划在2014年9月,高二、高三全部实施翻转课堂实验。

在此期间,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刘名卓主任、魏非主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信息化》主编董晶处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课程》主编韩江萍副研究员、山东省教科所李文军所长、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祝令华处长、信息中心仲红波主任、山东省教研室张可柱老师等到我校指导,潍坊市教科院多次组织初高中全体教研员到我校调研指导翻转课堂,促进了我校基于学科、基于学生的翻转课堂研究。

同时,《中国教师报》于2014年5月7日以“‘洋为中用’的翻转课堂”为题,介绍了我校的翻转课堂实验研究。《中国教育报》于2014年5月19日以《求新谋变,翻转课堂迎势而上;稳步推进,课改之舟扬帆远行》为题全面报道我校翻转课堂实施经验。

三、初步收获

经过探索与实践,我校充分利用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将翻转课堂成功用于常态课堂教学。目前,我校已成为全国翻转课堂实验规模最大、实施科目最全的实验学校,2014年3月,我校《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翻转课堂探索与实践》获山东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山东省教科所将我校作为省教育厅批准的重大攻关课题《山东省中小学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实践基地学校。半年来,来校调研指导的教育界领导专家、学校、教研部门共2000余人。

1.实现了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架构了实施翻转课堂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创立了适用于所有学科常态课堂教学的“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模式,使课堂教学走进了数字化学习时代。

(1)架构了实施翻转课堂的数字化教学系统

依托“阳光微课”数字化学习平台、校园镜像服务器、千兆校园网、教室无线网络、学生个人便携终端(平板电脑),和针对重难点录制的微课资源,组成翻转课堂教学系统,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现了最前沿的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2)创立了具有普适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探索了“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学质疑阶段和训练展示阶段共十个环节组成完整教学循环,适用于中小学所有科目的常态课堂教学,适于大面积推广。

2.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1)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学习

翻转课堂利用网络突破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自主选择任何一位教师的微课学习。微课视频可快进、暂停、重复,可以帮助学生摆脱靠声音信息传递教学信息的局限,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2)可以进行更多的一对一教学

相比以前,微课视频使教师课上从集中讲授中解脱出来,平台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使教师课下从批阅作业等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并掌握了更多精确的反馈信息,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更精准的一对一教学。

3.促进了教师角色的改变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需要规划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任务,围绕重难点设计微课,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学生日常学习数据的积累,为学科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同学科不同年级教师可以共享数据,使学科研究摆脱了依赖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和模糊性。上述工作的开展,促进教师主动研究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材整合的目的及操作方法,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提高了微课制作等信息化教学技能。教师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反思与规划

我们期望通过翻转课堂,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减轻教师负担,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翻转课堂,最终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因此,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研究。

1.以数据支撑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

怎样用平台自动分析数据指导教学,怎样基于翻转课堂合理规划课时内容,组织教材整合,将是后段学科教研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我们争取在三年内,完成各学科基于数据的、符合翻转课堂模式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具体方案。

2.进一步加强基于学科特点翻转课堂流程研究

(1)进一步加大基于学科特点的各种课型研究

在“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架构下,各学科要积极主动地研究各种课型的课堂具体流程,逐步形成适合各学科的各种课型。

(2)进一步加强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流程研究

在“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架构下,各学科要研究各个环节中学生的具体学习流程和教师指导要求(特别是教材自学、评价点拨等环节),并不断训练、指导,直至形成习惯。

3.逐步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学校课程资源库建设

目前,我们的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远没有达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微课设计还没有充分考虑情境、学生基础等诸多因素,微课的录制质量有待提升,微课的呈现方式有待研究,今后,要以提升微课设计和微课录制质量为核心,体现学科特点和内容特点,提高微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建设我校课程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真正落实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4.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支撑体系和翻转课堂普适性的研究

高二数学网络课堂篇6

【关键词】网络;效率;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对于网络的应用现已成为每一位现代人的必修课,合理地使用网络技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讲具有重大优势。以往的教师只需在课堂上讲好课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教师所面临的考验越来越严峻。在讲好课的同时,必须接受新时代的新要求,利用好网络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更加重要的是教师们得从思想上改变,现在的教育不单单是以前的应试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认真听讲已经不是学生唯一高效获取知识的方式,有了网络这个工具,不管是老师的传授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可以更加的多样化。人们越来越关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教学效率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点问题。

一、结合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教育

现如今网络为同学们学习知识提供了便捷的环境,通过网络孩子可以学到很多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不论是在校园还是在家里,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地进行学习。孩子在课堂上听讲遇到不懂的地方时,回到家中依然可以利用网络来解惑,自主研究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们在网络的大环境下教学可以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很多以前必须人工的教学工作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所代替。在网络上指导学生做实验研究,教导同学们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当网络与教学相结合时,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不同地方向进行学习,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在现实的课堂中老师没有精力完全做到一对一点对点地教学,但是在网络上同学们和老师的交流可以比现实中更加频繁,使老师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同学的情况从而选择因材施教。有了网络技术这个强力的工具,老师们可以将在课堂上没有讲清楚或者没有拓展到的知识分享给学生,学生进行下载浏览后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这对学生对老师都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二、利用网络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搜索引擎

网络上有很多搜索引擎,如我们常用的百度和谷歌都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我们想要得到的资源。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好的自己解决问题。对于一些难以记住的数学公式,同学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可以随时上网浏览温习。

(二)教师个人资料库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养成整理教学内容的习惯,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们查漏补缺。这里面的资料有一部分是可以和学生共享的内容,比如老师的课件ppt,学生可以从中更加直接地获取老师的想法,汲取知识。同样老师之间也可以互相进行交流。

(三)教师微博

微博是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新平台。老师们在微博上可以开设视频直播授课,让学生在家里就可以进行学习和交流。同时老师会分享学习心得以及好的学习方法我们都可以通过微博借鉴学习。同时还有很多视频资源供我们学习。

(四)专业学习网站

这里的资料更专业,更全面。这里的资源非常优秀,同时还有很多高效的学习方法供我们借鉴。老师和同学都可以利用专业学习网站进行学习提升。

三、利用网络进行交流,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数学

老师们通过日常对同学的观察了解,依照思维敏捷和思维迟缓,性格稳重和容易激动等学生内在因素,合理搭配,创建学习讨论小组。利用网络手段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指导比在课堂上互动更加快速便捷。对于数学的学习我们需要灵活的思维方式,例如在解决平面几何的证明问题时,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思路,同学们在小组中互相交换想法,对于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互相学到了更多的解题方法。或者是在解决一道难以攻克的三角函数问题时,自己很难一个人解决,通过网络交流,合众人之力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毕竟一个人的智慧有限。同学们团结协作,既学会了知识,又增添了兴趣。

四、网络技术助学生开发想象力

很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想象力,作为老师,帮助学生开发想象力是一件具有责任而且伟大的事情。利用网络环境,创设想象情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很多在传统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教学,在现在的网络技术下,都可以实现。在传统教学中数学的图形只能是平面的,但是利用网络技术,我们可以给同学展示三维立体的图像。数学中含有很多曲线的图形,由于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图形都是以平面静态的形式出现,学生们很难领悟曲线的变化。举个例子,同学们在学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时,课堂上我们不论是在课本上还是黑板上看到的图形都无法表现二次曲线形成的过程,更不用说知道离心率就能立刻得出二次曲线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制作课件,同学们在电脑上上网进入老师课件的界面,按要求输入数值,就可以得出清晰直观的动态图。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实现独立探索问题,自由想象问题。

五、结语

加大力度使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时展的需求。在网络环境下,将高中数学教学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对于学生和老师都具有巨大的好处。教师积极开发网络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势,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来提高课堂中笛Ы萄У男率,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作者简介:戴碧莹(1974-),男(汉族),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一级教师(数学专业本科),从事数学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高二数学网络课堂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着眼于翻转课堂模式的使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水平落后

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着眼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当前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硬件水平配置落后。翻转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是要借助庞大的网络资源和相对便捷的计算机服务终端展开的。学生们需要借助网络和计算机终端来搜寻他们所需要的互联网教育教学视频和有关的资料,而学校也需要借助相关的技术设备来对优势的数学教学资源进行上传。传统意义上,以老师为媒介来进行知识传输的传统课堂模式,正在被计算机和网络所取代,而当前的情况是,由于学校的硬件水平相对落后,学校一方面无法随时地将大量的优势数学课堂资源上传到网络,学生和家长也无法便捷地接触到有关的知识,无法通过相对便捷的硬件设备来对有关资料进行下载。

(二)教学节奏安排不合理

当前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教学节奏不合理,由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可以在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依然受到期中期末考试的限制,老师和学生们不得不围绕着其中期末考试来展开自己的学习计划,而这种僵化的考试体制极大影响了翻转课堂这种教学体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节奏安排不合理,还体现在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老师还习惯于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对课堂上的相关步骤进行约束,给学生安排固定的时间来接受网络课教学,尽管从表面上看学生们也是通过了网络下载了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但从宏观上来看,学生并没有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解放自己的时间,自由学习的目标。

(三)教学理念不适应时代

当前存在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教学理念并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为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培养是直接指向是应用的,我们在培养学生人才的时候,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他们在职场上有更好的发展,为祖国的尽快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但是当前,特别是在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当中的应用,老师依旧沿用着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僵化的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当中必须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而不根据学生实际专业需求和个人诉求来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规划进行有力有效的调整。在这种错误理念的影响之下,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考核是相对僵化的,很多在本身的能力和智力构成上,并不擅长数学学习的学生,受限于整体数学制度考核的缺陷,失去了接受更高层级教育和深造的机会,这对于我们整个人才市场而言就是一种人才的流失。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应用路径

(一)加强投资,改善硬件条件

在西师版小学数学课堂当中,为了凸显翻转课堂这种模式的优势作用,首先学校应该考虑加强投资,改善硬件条件。

例如:在进行应用题部分讲解的时候,为了解决学生们对于关键问题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应该给每一个班级都配备适当的用于教学计算机,还要通过畅通学校的校园网络,加派人手,整理和收集翻转课堂上所需要的数学教学资源,将它们实时快速,准确地上传网络,供师生下载,交流学习。

与此同时,学生要想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家庭电脑的配备也必不可少。由于当前我国计算机产业飞速发展,电脑的价格持续走低,这家庭中,小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笔记本电脑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应该想方设法避免学生们由于拥有的个人笔记本电脑,从而沉溺于网络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安排,合理安排教学日历

第二个方法就是要改进教学安排,合理安排教学日历。应该破除以往的期中期末考试的僵化考试体制。要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和氛围当中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

例如,在西师版数学教学小学三年级这一学年中,因为学生们的学习知识的强度和难度都增大了,为了更加凸显翻转课堂,强化学生们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考虑取消期中考试,给老师和学生们更多的空间来自主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

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应该通过在学习,开始之初与学生的深入沟通和彼此了解,来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且在学习整个的开展过程当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来敦促学生来完成自身的进化。与此同时,我们在这里强调改变教学计划和编排教学日历,并不意味着放弃考试,而是要经常考试的密度,不要让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当中根据考试进度跑。

(三)改革教学理念,改变考核方法

第三就是要变革理念和方法。因为每一个个体不同的现实情况,当前的学校在践行相关模式的时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过程当中,应该考虑每个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和今后人才市场于学生整体素质的需求,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进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的接受习惯和接受情况,依据翻转课堂灵活的特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课堂知识配比,有对在数学方面的后进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照,引导和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和制定适合自己实际状况的有关规划。

三、结语

在小学阶段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开展的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帮助学生提升其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职场生涯做准备的过程。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对于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高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初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02).

[2]肖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高二数学网络课堂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的核心要义在于,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更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数学思想与学习方法,凸显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长远性。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每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多年来,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现加以总结,望大家不吝赐教。

一、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与传统的数学课堂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精神,主张给学生“一把猎枪”,而不仅仅是“猎物”,教育学生做“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仅仅是“盛桃子的筐子”。对此,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革新教学模式与措施,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在复习第一册第三章关于“数列”的知识时,采取了师生合作、生生互动的复习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刚刚学过的九大函数的七大性质,不但扩大了课堂复习的范围,而且提高了课堂复习的有效性。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了数列、函数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了自主复习、积极归纳的意识,形成了具体的数学知识网络,深入了解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了自学能力。又如,复习第二册“平面”这一章节知识时,笔者引导学生自行列表,按照平面的识别、画法、性质、计算等方面进行整理,并口头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手、脑、口并用,给学生的知识迁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另外,由于高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是十分完善,在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积极引导不容忽视。我们要通过启发、鼓励、引导、创设情境等种种措施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与效率。如笔者在讲授第一册上第三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知识时,就帮助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现在有n台不同功率的抽水机给一蓄水池注水,第一台单独注满需要2个小时,第二台单独住满需要4小时……第n台单独住满需要2n小时,现在需要你们设计一种方案,能够保证在1小时之内将这个蓄水池注满水。”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大胆尝试,极力探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强化合作,合理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与创新精神,倡导积极开展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所谓合作学习,即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学习小组,或者固定的学习团队中相互合作,为达到学习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互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自主搜集、处理信息,针对某一主题积极研究、探索,并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致力于将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发挥团队的力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团结合作的学习习惯与品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在讲授第一册上“集合”的内容时,针对教材中安排的“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阅读材料展开了合作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第一小组研究小卖部进货,两次一共进了几种货的问题,重在研究集合中元素个数间的关系;第二小组研究班里学生多次参加运动会的人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当集合元素个数较少而不具体是,应画出韦恩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第三小组研究班里学生参加运动会项目的问题,重在促使学生掌握利用集合间的关系,设适当的未知数,建立方程求解的解题方法;第四小组研究比较集合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了解概念内涵的派生。活动中,学生充分运用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还在图书馆、网络上积极查找,广泛求助,很好地开展了第二课堂学习活动。他们相互合作,科学分工,不但巩固与拓展了“集合”这一章节的知识,而且有效地培养了集体协作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得到了有效培养,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与时俱进,有效借力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多媒体技术以其信息量大、动态感强、声光电多种感官技术的综合应用带来了极强的直观性与便捷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将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条分缕析。兼以网络技术在班班通教学设备中的逐渐使用,更将数学课堂的外延无限扩展,给师生互动、拓展研究等课堂环节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新意。

数学是一门集严密性、精确性、创造性、逻辑性与想象力为一体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极高。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地逐步解决,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革命性的意义。如函数知识,一些学生对于不同情况下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影响了学习信心与热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讲函数y=asin(w+φ)的图像时,便在多媒体设备上改变两条线段的长度,改变三角函数的φ和w,拖动点a改变其振幅,让学生看得直观明白,深化了对于函数变化的理解,灵活而简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如,笔者在讲解棱台的概念时,运用电脑技术制作了一个Flas,生动地展示了由棱锥分割成棱台的过程,学生兴味盎然,在轻松随意中深刻把握了棱台的内涵,甚至还由棱锥的性质推衍出了棱台的性质。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了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

此外,很多家长和教师都对高中生痴迷网络深恶痛绝,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其实,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要求学生与网络隔绝显然是不现实的,不如合理运用网络技术,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帮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比如,引导学生进入高中数学网站联盟QQ群,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了结交全国各地的同龄学子,相互交流交流,切磋探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提高教学效率,都有很多好处。此外,让学生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整理学习笔记,查看当前数学知识的前沿动态等,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总之,时间就是财富,效率就是生命。数学教师需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有效,甚至是高效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与时俱进,在有限的实践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高二数学网络课堂篇9

【关键词】网络资源;备课模式;教育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难度增加,尤其是课程改革后,提高教学质量,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十分重要。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许多传统行业提出了挑战,教育教学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许多学校适应时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网络技术和教师教学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备课模式的转变。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一、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备课

备课是每个老师上课前必然经历的过程,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传统的备课主要是手写教案,为每堂课设置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面对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化冲击着传统的备课模式,教师不再手写教案,而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策略,制作自己的备课文件。

利用网络资源备课,需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而不是简单的几个图片几个文字代替传统的板书。优秀的教师会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出最好的对学生学习有利的课件。好的课件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更能活跃课程气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数学在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以初中数学为例,七年级数学课本中《生活的立体图形》这一章,备课时要根据本章的主题,制定备课计划。备课时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更能说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老师需要在网上大量搜索图片,既要有生活中普遍的立体图形,也要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立体图形,需要学生全面把握,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本章内容的教学程序。利用网络资源备课,除了可以大量搜集教学资料,同时教学的程序也体现其中。

二、网络资源环境下备课的优势

(一)整合利用网络资源,与时俱进

传统的备课模式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资源信息,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变化,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经常一本教案可以用几年甚至几十年,具有滞后性,对教学中的重点和敏感点不能及时更新把握,使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教师正在依靠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模式的转变。网络资源内容丰富,随着时代的变化更新速度快,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资料,得到最新的教学信息和最新的教学成果。

例如初中数学课本中《轴对称图形》一节,传统的备课需要教师自己查阅有关的学习资料,进行书写编辑,由于教师工作的限制,信息来源渠道十分单一,主要靠书本进行备课,得到的教学资源依旧是过去的几种图形。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许多新事物已经出现,轴对称图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过去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而网络资源素材丰富,且时效性强,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网站、网页、实际案例利用等资料内容广泛,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教师在备课中整合利用网络资源,能够获得最新最优质的教学资料,使教育教学、学生的知识内容与时俱进。

(二)节省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

就初中数学而言,教师备课时需要大量的图形作辅助,手写教案费时费力,经常有“秉烛夜书”的时候,许多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不能及时得到大量的材料进行备课,加上学生考试分数的压力,使备课成为一种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备课效率,甚至教学质量。网络资源的方便快捷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备课,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备课所需的资源。数学中经常用到的图形、图形的变化、二次函数的左右平移等等,教师只需要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需要,利用网络搜索资料,对得到的素材整合开发,便能快速有效地完成备课,节省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同时提高了教师备课的积极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有效果,学有所成,培养学习兴趣十分重要。传统的上课模式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在上面写,学生在下面写,趣味性不多。网络环境下有了新的备课模式,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备课时有了大量的素材来源,备课课件可以设计得更加贴合实际、生动有趣,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二次函数一节课,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学习过程枯燥,对教师来说,画图占用了太多上课时间。数学组的一位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备课,通过资源搜集,设计的课件上采用了许多平移等动画效果,不仅减少了课堂的书写过程,而且图文结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节课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现在许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已经普及,计算机网络促进了备课模式的转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利用网络资源备课有传统备课无法比拟的优势,增强了知识的时效性,节省了备课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传统的课堂不再乏味无趣,调动了教师的备课积极性。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发挥计算机网络备课的优势,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宝菊.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网络化的效果和模式探析[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6(1)

高二数学网络课堂篇10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一、信息化教育的理论背景

与将学习者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并做出相应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习者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下进行主动性的知识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搜集并分析各种学习资料,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从而进行个体认识结构的构建。另一方面通过与学习伙伴和导师针对学习任务的探讨,学习者将自身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群体内共享,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联系,并不断修正独立学习过程中初步构建的知识体系,顺应和同化新的知识,使得知识结构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最终高度内化。由此可见,在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学习者学习质量的高低和所学内容的多少并不取决于其对教师思维的重现能力的强弱,而是决定于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能力的强弱。

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云技术和大数据等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得到即时的共享传播,这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形成创造了有力保障,也使得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真正成为可能。自2008年以来,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国内也称慕课,从美国和加拿大迅速兴起并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

以Coursera,edX,Udacity为代表的国际性mooCs教育平台和我国的中国大学mooCs平台所涵盖的网络课程数量逐年增加,优质免费的教学资源借助mooCs平台得以广泛传播,这使通过mooCs平台获取教学资源的平台用户数量急剧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逐步成熟,mooCs平台能够提供高度仿真传统课堂的学习体验,高效获取学习者的行为数据,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可以在广义上得知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网络学习活动轨迹。在狭义上还可以分析出针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时长,停顿次数,对课后测验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群体的交互情况。随着课程数量和平台访问者数量的增加,后台数据也会随之得到丰富,从而对学习行为得出规律性的存储和分析。

2015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于管理的意见》,将利用迅速发展的在线平台,确保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确立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的mooCs课程学习存在不同于欧洲证书认证模式的特点,同时缺少成熟的学习反馈体系,并且受东方社会文化背景影响,学习群体和师生之间在虚拟空间的交互水平较低(孙洪涛,郑勤华,孙丽,2016),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建构主义理论下自主学习动机的形成,因此起源于西方社会的mooCs在线课程学习并不完全适应中国高等教育环境,在此基础上,我国高校开始尝试基于mooCs在线教学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的发展

2000年,美国迈阿密大学在“经济学入门”课程中首次尝试转换传统教学方式,即尝试了最初的翻转式教学方式。J.wesleyBaker则首次正式提出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的概念。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强调的就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自主学习,抛弃传统教学方式下课堂教育的时空限制,学习者自行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甚至掌握教师事先布置的学习任务中的内容,并将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带到实体课堂中与学习群体及教师进行讨论,并解决问题形成知识内化。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教师自主学习资料及学习任务清单更加及时方便,也使学习者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获得大量优质的学习资源,同时使大数据技术下网络平台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行为追踪分析更加便捷可信。

借助互联网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世界各地的多个学科中得到广泛运用。我国目前在高等教育教学一线对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尚处于尝试阶段,学者将更多的重点放在对国外翻转课堂教育成果的分析研究及对本土化教学实践模式的思考方面(潘国清,2015)。其中桑新民提出了结合中国社会文化特征的“太极学堂”教学实践模型。钟晓流则受到“太极学堂”思想的启发,在此基础上将翻转课堂、太极思想及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相融合,在理论层面构建出太极环式的翻转课堂模型。潘国清以唯物辩证法和认知科学为理论依据,提出了将支架学习策略应用于自主协同学习方式中的教学设计,提出了翻转课堂的螺旋模型并验证了可行性。

我国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实际高等教育教学环节中的尝试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各高校只是针对某几门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试点,对于翻转课堂这一颠覆传统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学模式仍然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成效都有待观察和总结。通过研究我国mooCs在线平台中的课程可以看出,大部分课程的教学视频都是与某一知识点相关的教学片断,时长在10分钟之内的视频占主要部分。也就是说,“微视频”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在线资源的主要部分。自此,基于mooCs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明确的具有微课程特征的翻转课堂模式。

三、微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

(一)微课的发展

国外学者所提出的micro-lecture概念是指10分钟以内的针对某一单一话题的视频或录音。随后发展出micro-course,即以微视频为中心制作的微型学习资源包。2004年,美国教师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首次使用录制10分钟内的简短视频并上传分享到社会化媒体――Youtube上的方式对数学中的片断知识进行讲解。可汗的短小视频在社交网络上获得高度认可和使用者的高强交互。基于此,可汗于2007年成立非营利性的“可汗学院”网络平台,向使用者提供在线学习、自我评估及进度跟踪等网络学习工具。2010年,可汗学院得到比尔・盖茨和谷歌公司的重要赞助,在此基础上,包含多国语言、多门课程的教学视频在可汗学院平台上进一步拓展。可汗学院提供的面对公众的教学视频在美国多所公立学校得到应用并获得学分认可。需要认识到的是,可汗学院以单一知识点的讲解为出发点,短小视频的方式虽然有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但仍然属于被动学习的范畴,学生在学习视频内容的过程中依旧遵循的是以教师对内容进行阐述、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

基于微型教学资源包的micro-lesson是一种任务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借助以微视频为主的微型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平台中与此相关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随后会在实际课堂中对学习者的学习问题进行具有强烈交互性质的讲解,进一步帮助学习者内化知识,构建深层认知。2013年国家教育部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将微课定义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由此可知,我国高校教育翻转课堂中所指的微课程是micro-lecture,micro-course和micro-lesson三者的结合。

(二)微课在我国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与可汗学院不同的是,国内的高校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教师自我探索性质的教学方式,视频的不似美国广泛运用社会化媒体资源,而是由学校和教育部门集体对教师开展培训,利用公共资源集中录制视频进行市级、省级、部级层面的竞赛,以筛选出最优秀的微课课程。在政策导向上有明确的由国家到地方的自上而下的政策一致性和连贯性及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我国高校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基本应用的是“微视频+任务型课程设计+网络交互+课堂交互+课后反馈”的教学模式。其中的任务型课程设计围绕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辅助资源,在每个主题的教学辅助资源下,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学习清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针对课程性质的区别,国内教师倾向于在微课程的视频中涵盖课程的主要理论性知识,但是在实践、实验性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微课程只能起到情景引入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学习内容仍然要留到传统课堂中进行讲解。同时微课程中包含的其他辅的教学资源,课件、练习、测试,既针对一般接受能力的学生,又考虑到高水平学生的需要,难易结合。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通过对教师在网络平台的微教学资源的学习,学习者将普适化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放在课堂之外,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对微资源性内容的学习时长,学习过程中的暂停次数和对重难点内容的重复性学习活动,这也符合布卢姆的“精熟学习理论”(masteryLearning)。其次是当回到传统课堂中时,教师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提供基于自主学习内容的教学交互型的进阶式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养成。

围绕微课程展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填鸭式、公式化、教师主导型课堂授课方式的挑战,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现代教育的一场数字海啸。这种教学方式促进了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使得学习者得以建构个性化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过程,并深度内化其所获取的学习内容。这种结合了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符合我国高校学生个性差异大、对教学质量要求高、对学习内容与未来就业有强相关性要求的特点。

四、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微课程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首先表现在对教学水平的高要求中。首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资源设计能力。教师的教学角色在发生转变,他们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完全领导者,而是更要承担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启发学生高阶思维的角色。其次,即便是讲授同一门课程,教师也不再适合采用重复既定内容的行为主义教学方式,他们需要更高的学术水平和更强的交流能力,以应对翻转课堂中面对面课堂环节里学习者提出的各种个性化问题并给予启发性解答,以保障基于网络学习、移动学习效率的较强交互水平。

以微课程为基础的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计算机使用水平提起了较大挑战。教师除了要在传统课堂中应对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他们要借助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技术进行课程开发、录制教学微课视频、教学任务清单、进行及时的网络交互,甚至需要在网络平台中批改作业、进行课程考核,反馈学习结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能力对现有数据进行维护,及时更新新知识、新理论。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技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挑战并没有削弱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而是提出了更高要求。离开教师的指引,即便是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行为,也会因为时空的间隔而缺乏深度交互,进而弱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此外,信息时代中网络平台和社会化媒体中充斥着各种质量的教学资源,缺乏一定学术素养的学习者往往即便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网络教学资源搜索,也无法对优质教学资源进行定位,这极易降低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教师必须能够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并起到引导网络层面学习群体交互的作用,以确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紧密围绕微教学资源内容进行,而不是进行浅层次或不相关的网络交互。

(二)网络平台的数据维护和挖掘能力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网络教学平台的依赖较大,需要借助平台开展学习者的线上学习、网络交互进行自主选择性认知建构。最重要的是网络平台不仅仅是教师上传微教学资源,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进行互动的媒介,它应该能够运用当前的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对已存在于网络平台的微课程资源进行维护,其次应针对学习者的学习轨迹,搜集学习行为相关数据,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得出规律性结论。如果不注重平台数据的维护、挖掘和分析,网络在线教育平台最终就会走向衰弱。

我国的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基本都属于官方或校方集体组织的,有总体设计、界面设计的特定学习系统。在在线学习发展初期,这一稳定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向探索性的学习者提供较利于搜索优质学习资源的网络途径,但是它并不是由学习者出于自身的学习需求主动聚集的在线教育平台。随着在线教育及翻转课堂应用的普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应能够支持学习者基于共同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而自发聚集,从而形成具有自组织性质的网络社区性学习平台。

(三)多维度评估体系的确立

翻转课堂能否成功发展,取决于课程评估体系能否结合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授课形式进行变革。传统的课程评估体系指标主要由学生的课程考核结果构成,其中包括一部分对作业质量、出勤情况的考核。但是翻转课堂的课程考核应结合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对有规律性的、有强烈学习动机的、有较好交互行为的学习者在课程评估体系中给予认可。在课堂中能够进行较好的协作式学习,对课堂交互贡献度较高,课堂测试有较高准确度的学习者也应得到较好的评估结果。最后,不论是通过传统方式进行课程考核还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中建设的课程进行在线考核,学习者的课程考核结果也应被纳入课程的整体评估体系中。

参考文献:

[1]石小岑,李曼丽.国际mooC研究热点与趋势―给予2013-2015年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6,(2):90-99.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3]J.wesleyBaker.the“ClassroomFlip”:UsingwebCoursemanagementtoolstoBecometheGuidebytheSide[J].Selectedpapersfromthe11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llegeteachingandLearning,2000:9-17.

[4]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2):9-21.

[5]孙洪涛,郑勤华,孙丽.中国moCs教学交互状况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6,(2):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