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十篇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十篇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31:58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篇1

为手术保驾护航

“手术改变状况,麻醉保障安全。”采访伊始,朱教授坐在记者对面,似乎还沉浸在刚刚结束的微笑列车25万例的手术中,他若有所思地说,“我们可以想象,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就意味着痛苦、流血,甚至死亡。而且,外科医生要细致、完美地完成自己的手术,也需要病人安静、放松。于是,麻醉学科便逐渐发展起来了。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明确地知道,麻醉,就是要为手术‘保驾护航’。”

这样的开场白不由得让记者叹服:果然,深厚的学养只会让人更谦逊。据记者了解,朱也森教授196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六年制口腔医学系,1996年晋升教授、主任医师,2001年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麻醉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学科带头人。从事口腔麻醉工作40多年来,朱也森教授在口腔麻醉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各方面都造诣深厚。因其在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外科麻醉及各类重大危重疑难病人的麻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麻醉操作技巧,在该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深得同行、患者和学生的信赖。

朱也森教授告诉记者:“很多人都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由于病人无法忍受外科手术所带来的痛苦,先贤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这种世界上最早的,病人喝了之后昏昏欲睡,痛觉大大降低,外科手术得以实施。1846年之前,在西方国家曾有医生使用过乙醚麻醉,以其解除手术中病人的痛苦,还有医生用笑气麻醉进行牙科手术,但能开展的手术很少,而且都必须把病人捆住或者按住才能进行。1846年,一位名叫Dr.williamt.morton的美国牙医,当着许多外科医生和记者的面,给病人施以乙醚吸入麻醉,然后,由著名外科医生Dr.JohnC.warrn将病人下颌部的一个肿瘤成功切除……”

朱也森教授在简要回顾了中外麻醉术的发展史之后接着说:“一千多年过去了,从最开始极不稳定的‘麻沸散’发展到现在的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类等一百多种常见药物,应用范围也从外科手术发展到内科、剖腹产等几乎所有需要手术的领域,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麻醉学逐渐发展成一门研究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急救复苏、疼痛机理和诊疗的独立学科。而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动脉血气、肌松、肌电、气体监测、体温监测、凝血监测等各种监测手段的建立及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判断,更使麻醉医生对器官及整体生理、病理生理、药代药效学等方面的观察达到了空前细致和全面的效果,对临床治疗学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在为外科手术提供了良好条件的同时,还推动了外科手术的发展。”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谈到这里,朱也森教授又回到了他刚做完的微笑列车的25万例手术之一的再次修复手术上,他说:“麻醉随外科的发展而发展,哪个外科强,相关专业的麻醉也强。10年来,我做过近4万例唇腭裂手术。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据记者了解,朱也森教授是一位非常高超的麻醉大师,他曾于2007年联合日本和韩国口腔麻醉专家组建亚洲口腔麻醉学会联盟并担任轮值主席,于2008年组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届主任委员。他在危重医学领域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富有各类重大危重和疑难病人的抢救经验,曾在没有特效药物“丹曲林”的情况下,两次成功救治“恶性高热”患者,且均未遗留明显后遗症,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其中一次,是在2003年6月的一天,一名“上颌骨发育过度、下颌骨发育不足、颏后缩”的患者躺在九院口腔颌面外科的手术台上,手术刀才一划破他的皮肤,他就突然面部肌肉突然出现强直,如同足球运动员腿部抽筋一样,肌肉瞬间失去了弹性,无法动弹。接着,强直现象蔓延开来,患者全身400块骨骼肌全部“抽筋”了!与此同时,他浑身发烫,不仅体温计上的水银柱冲上了顶端,而且呼吸加快,呼出的热气连续5次“蒸”烫了相关的麻醉设备。手术于是被抢救代替,当时直接指挥抢救的专家,就是朱也森教授。

在此情景下,朱教授立即下令进行肌肉活检、血液检查等;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全身敷冰,静脉输冰生理盐水,再用冰生理盐水洗胃。检查数据出来了,朱也森教授迅速作出判断:恶性高热!这是一种迄今为止唯一可由常规麻醉用药引起围手术期死亡的遗传性疾病,全麻患者中碰上恶性高热的几率只有50000分之一,但死亡率却高达80%!

当记者提及这则往事时,一向严谨的朱教授乐了。他笑着说:“‘恶性高热’是一种基因性遗传性疾病,易感人群使用全身后即被诱发,而且这些易感人群平时很难被辨认出来。那一次,我们整个医院上上下下都行动起来了,大家都围绕这个病找资料、想办法,但是,毕竟患者出现了心衰、脑水肿、肺水肿、全身血管凝血障碍、肝功能损伤、肾衰等多种高危症状,哪一样都足以致命啊!两个半月后,通过各学科间的通力协作,患者终于苏醒了。这件事情之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恶性高热救治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我后来经常和学生们提及的――只有小手术,但没有小麻醉!”

也许是因为角度不同,记者从这个病例中看到的,却是麻醉医生的技术和经验。当记者把这个观点告诉朱教授时,他很认真地说:“是的,麻醉是否安全,首先依赖于麻醉医生的技术和经验。从本质上说,麻醉是为了避免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和应激反应,而患者的病史不同、体质不同,自然对各种物的耐受程度就不同;加之手术种类繁多,有的需要浅度麻醉,有的需要深度麻醉,有的需要局部麻醉,有的需要全身麻醉……任何一次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否则,就会发生意外。我们为病人实施麻醉,必须根据病人的基本病情和手术要求,结合医生的操作水平和医院的设备条件,本着安全、有效、减少创伤的原则进行,才能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

朱教授告诉记者,麻醉医师除了在手术前为病人作麻醉前评估及施行麻醉外,在外科医师进行手术的同时,还必须负责处理病人因为接受麻醉和手术而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维护病人在麻醉状态中的基本生理功能,像心跳、呼吸、血液循环及氧气输送等重要功能的维持;同时还必须注意病人的麻醉深度是否适当,预防及紧急处理麻醉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以免发生并发症及严重后遗症。他说:“患者在全麻状态下,通常没有意识、无痛觉、全身肌肉松驰,呼吸的维持是靠麻醉医师插入病人气管内的一根气管导管,由人工或机械完成通气功能的;而且,这些操作实施起来风险很大,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麻醉医师才能胜任。在手术过程中,通常患者的感觉和意识都暂时消失,全身生命体征如心跳的快慢、呼吸的次数、血压的高低等,是由麻醉医师进行调控的,直到手术结束,停止用药,经过一系列复杂程序的处理,患者逐渐醒来。这就需要在手术中麻醉医师必须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患者身边,密切观察他们生命体征的变化,随时进行相应的调节。因此,我们说,麻醉是否安全,首先依赖于麻醉医生的技术和经验。”

“另外,麻醉是否安全,同时还要看其所在的医疗机构是否具备完善的抢救设备。”朱教授说完这话,停顿了一会儿,然后总结说,“由此可见,无论在任何手术中,麻醉的潜在危险都是一样存在的,所以说,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做一名优秀的麻醉医生

据记者了解,作为一位博士生导师,朱也森教授的精力大多放在了临床和教学上,其中,包括对基层医院的唇腭裂医师的培养。十多年来,他通过微笑列车等公益活动,在全国各地举办过数十次培训班,培训麻醉医生数千人。

“这些公益活动不仅让患者获益,也通过对医生的继续教育等,推动了学科发展;我国的临床唇腭裂麻醉也因此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说到这里,朱也森教授的话题又转到了历史的长河中,“在中国古代,说到好医生,就会提到一个词――仁心仁术。现在我们依然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麻醉医生,也应该具备这两点;而参加公益活动,对这两方面的提高都有裨益。”

朱也森教授认为,麻醉医生所面对的,是失去感觉的病人。这需要麻醉医生寸步不离地观察和监护,及时处理一些突然发生的意外。鉴于这些行业特性,就要求麻醉医师在任何情况下面对病人,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心”;此外,手术是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护士全力配合完成的,在手术内外都要谦虚谨慎、尊重同事,这就是“虚心”。有了这“三心”,距离有“仁心”就不远了。

至于“仁术”,朱教授认为,就是指的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能力。如种种穿刺技术、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呼吸道的保持和呼吸支持治疗、麻醉深浅的辨识、各种监测技术的应用和所有急救方法的施行等,都应熟练掌握,操作纯熟而且规范。只有在麻醉基本功纯熟后,才能在以后的麻醉工作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同时,由于现代医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朱教授还鼓励年轻的麻醉医生边实践、边学习、边提高,开阔眼界,多做一些研究工作……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篇2

新乡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体检中心,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该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门诊手术患者600例,纳入该研究当中。据统计学分配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患者,对照组麻醉选用丙泊酚、芬太尼,实验组则选用丙泊酚、芬太尼联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情况,比较所有研究对象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种麻醉方式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均展现出了良好的麻醉疗效,但是实验组患者展现出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p<0.05),麻醉不良反应两组均有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麻醉中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妇产科;疗效与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1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2(c)-0104-02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妇产科门诊开展的手术种类及数量在逐渐增多,和其他外科手术一样,术前麻醉是手术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1]。由于门诊手术的特殊性,手术实施时对麻醉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单一的麻醉用药或许不能满足手术要求[2]。在该研究中,该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应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妇产科门诊手术患者,观察其麻醉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通过与对照组患者(丙泊酚、芬太尼麻醉组)做比较分析,借此评估探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需要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0例,纳入该研究当中。所有的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居于20~69岁,平均年龄为(39.8±3.4)岁;其中398例患者为行无痛性人流手术,26例患者为锥切宫颈患者,176例患者为取环,46例患者为诊断性刮宫,54例患者为输卵管注水。据统计学分配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麻醉组)、对照组(丙泊酚、芬太尼麻醉组)两组,每组300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即确诊,综合评估患者病情,根据其结果及相应的需要积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吸氧、解痉、镇痛、抗炎等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选取本手术,积极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具体用药为: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13508),采取静脉缓慢注射的方式按照1μg/kg体重给药,丙泊酚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1843),采取静脉缓慢注射的方式按照1.5mg/kg体重给药。实验组在此麻醉用药基础上给予咪唑安定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6703),采取静脉缓慢注射的方式按照0.02mg/kg给药。所有麻醉过程严格按照外科手术麻醉相关指南进行。所有研究对象给予积极的检测生命体征,如有紧急情况及时给予抢救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综合以上数据评估各麻醉方法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当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术前应用不同麻醉方式,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术中疼痛情况结果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疗效上两种麻醉方式均显出了一定的麻醉疗效,在麻醉用药量上,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疼痛,腰麻组次之,硬膜外麻醉组最次,全身麻醉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上短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在术前应用不同麻醉方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在手术结束,麻醉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恶心呕吐、头晕,两组均出现了这些不良反应,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妇科产手术在整个外科手术当中占有相当大大比例,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进步,带来的是一些妇科产手术可以安全有效的在门诊开展实施。这些病种主要包括无痛性人流手术、节育环的取放、诊断性刮宫等等[3]。这些门诊手术在节省医疗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妇产科门诊手术麻醉问题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常规的麻醉方式选取往往选择单一的麻醉用药,效果并不明显,常常可能因为麻醉效果差而导致手术失败。而选取多种麻醉用药就不得不面对麻醉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丙泊酚(propofol),其化学名为2,6-双异丙基苯酚,是目前临床上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iCU危重病人镇静的一种新型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它具有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迅速且功能恢复完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但是丙泊酚也存在缺点那就是其镇痛作用差,麻醉超量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等严重问题发生[4]。芬太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属强效麻醉性镇痛药,镇痛作用产生快,但持续时间较短,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也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5]。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应用则可以相关补充,作用更加。咪唑安定是一种抗焦虑、镇静、安眠、肌肉松弛、抗惊厥药物,药理作用特点为作用快,代谢灭活快,持续时间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6]。在该研究中,尝试三药联合应用到静脉麻醉当中,观察其麻醉疗效及安全性,通过与对照组的对比,得出了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麻醉中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陈菲,谢健.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50例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1):101-102.

[2]曹晓芳.咪唑安定联合丙泊酚及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11):2095-2097.

[3]周木香,李祥奎.芬太尼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1,8(2):1183-1185.

[4]周科耀,黄科,刘凯,等.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3(2):136-138.

[5]曾志锋.丙泊酚注射液+芬太尼+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0,29(20):134-135.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158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系因妊娠囊破裂导致急性失血,严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急行手术是治疗之本,为此所施麻醉也颇有独到之处,对宫外孕手术的麻醉,本研究室于1991年和2003年曾作过回顾性研究总结[1],现将7年来急诊宫外孕1466例麻醉问题作如下探讨。

资料与方法

2003~2010年收治因宫外孕而行开腹探查或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466例,依入室时休克指数的大小决定所施麻醉方法[2]。休克指数<1的患者采用联合阻滞麻醉(CSea组n=1220),休克指数>1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Ga组n=246)。

一般资料,见表1。

术中监测指标:收缩压,脉搏,麻醉至手术开始时间(i-D分钟),血氧饱和度,阻滞平面。术中输液种类有乳酸钠林格氏液,血浆代用品(佳乐施、万汶),血液(全血)。低血压指标:收缩压下降基础值的30%或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以(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组内自身前后比较采用自身对照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以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

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均≥94%,椎管内阻滞平面上界均t6~8,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麻醉并发症,痊愈出院,病死率0。

两组监测结果,见表2。

讨论

麻醉选择:异位妊娠的麻醉选择与处理,主要取决于失血量的多少。而休克指数可以帮助施麻医生对患者的失血量迅速的作出粗略估计[3~5],本组以休克指数为麻醉方法选择的依据,<1用椎管内麻醉;≥1选全麻。

本组资料提示宫外孕患者均宜首选全麻:其主要依据异位妊娠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血,尤其行急诊手术的患者,失血量最少>200ml,且有活动失血,只有全麻诱导占时最短,可为迅速止血赢得更多的宝贵的时间,且对循环干扰也较轻,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最低(与术前比较),又可主动管理呼吸、尽快改善微循环、增加末梢氧供和消除患者精神紧张及不适。其管理要点:除一般全麻注意事项外,在麻醉时应避免或慎用有明显循环抑制作用的、交感神经阻滞药和血管扩张药,根据病情诱导可选用异丙酚、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等,且在麻醉手术的同时抗休克。麻醉维持期间采用n2o-o2(1∶1)、醚(异氟醚、七氟醚)瑞芬太尼、辅以肌松药来满足手术的要求。

其次可以选择联合阻滞麻醉:主要依据:①患者术前SBp>90mmHg(休克指数<1.0)。②术前禁饮时间<6小时。③施麻者均有熟练的硬膜外操作技术和术中管理经验。其管理要点是:①患者麻醉前需开放粗大上肢静脉(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快速补充血容量,以补充代血浆(500~1000ml)和平衡液为主,这一点至关重要。②备好抢救用具。③严格控制麻醉平面≤t8。④开腹后如失血量超过全血量(按体质量的7%计算)的>20%或(和)HCt≤25%时必需输血。该法之优点:①麻醉操作简单。②对于饱食者,其反流误吸的危险性较全麻小。缺点是施麻者必须熟练掌握抗休克的综合方法和复苏措施[6]。

综上所述,宫外孕手术虽然可以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手术,但要从安全角度来看还是全麻最好。

术前监测血红蛋白(Hb)的意义:两组的资料都表明,血红蛋白值高的病例病程都较短,血红蛋白值与休克指数间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这是因为,机体对出血量的自身调整和代偿需要一定的时间(30~40小时),而且,术前Hb只对那些慢性宫外孕出血且病程>30~40小时的患者的出血量的估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所以不能以Hb的高低来估计失血量,而应主要看休克指数。但Hb的连续监测对动态观察和估计输血输液的效果和血容量的补足情况有一定指导意义。

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对于椎管内麻醉,因其阻滞感觉、运动神经的同时,交感神经亦被阻滞,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对于这种原因引起的血压下降,处理方法可采取加快输液(血)速度,如血压仍不回升,可同时静注麻黄碱15~30mg;如因术中探查或牵拉导致低血压,可采取静注麻黄碱15~30mg。而对于全麻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只需减浅麻醉即可,一般不应用血管活性药,但对通过“大量”、“快速”输血输液仍不能维持有效循环(收缩压<90mmHg),为使患者不长时间处于严重低血压状态,可采用间断、小剂量、低浓度血管活性药提升血压至>90mmHg,同时再继续补足血容量。

本组资料表明全麻是确保宫外孕手术安全实施的首选麻醉方法。尤其是术前Hb<60g/L(HCt<30%),或患者入室时SBp<90mmHg(休克指数>1.0),及躁动不能配合麻醉操作的患者。倘施麻者的经验能够胜任椎管内麻醉管理又由于其他因素(如有全麻的禁忌症等),而必须施行椎管内麻醉时首要的是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忠汉,崔健君.严重宫外孕休克病人手术的麻醉管理.实用妇科手术与产科杂志,1989,5(5):243.

2李力.休克指数与平均动脉压在宫外孕中的临床意义.中级医刊,1990,35(4).

3张振均.妇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救治.实用妇科手术与产科杂志,1990,6(2):60.

4沈七襄.危重疑难病患者的麻醉[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8-40.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篇4

【摘要】外科手术疾病处理过程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段时间发生的问题不尽相同,麻醉工作不再单纯为手术镇痛麻醉,而是涉及到围术期麻醉监护的各个方面,这就给麻醉护理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麻醉科建设和完善麻醉护理队伍。

【关键词】围术期;麻醉;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78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148-02

1.前言

围术期是针对需要外科手术疾病的处理过程的一个专业名词,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段时间,由于疾病在这三个时段的表现、变化和常发生的问题等都不尽相同,处理技巧也是不同的。外科医学由于重视了围术期的处理,使得现代的手术安全性得到了巨大的提高。随着麻醉学科深入发展,麻醉不再单纯为手术镇痛麻醉,而是围术期临床治疗、危重急救、心肺复苏、重症监测(iCU)、麻醉术后监护等方面领域的重要学科,这必将给护理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新的课题。尽管麻醉科建设在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有些医院麻醉科建设有专门麻醉护士队伍,然而仍然还有很多医院,围术期麻醉护理大多仍是手术室巡视护士承担这一工作,下面就围术期麻醉护理浅谈手术室工作多年的经验及体会。

2.围术期护理

2.1麻醉前护理:麻醉前护理要注意心理护理、室内环境准备、麻酸用药、物品准备几个方面。多数手术患者缺乏与手术、麻醉相关的一般常识,大多存有恐惧心理,临床表现有精神紧张、坐立不安、失眠、头晕、血压升高等。巡视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的手术向患者介绍有关麻醉、手术的一般常识,麻醉方法,配合麻醉、手术的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放松思想,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接受麻醉和手术,安全渡过手术期。手术室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45%~50%,两者过高或过低都将给患者麻醉手术后带来不利康复因素。药品方面,隔日准备好麻醉所必需的常用药和抢救药品、用具(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穿刺针、胶布等)。氧气、麻醉机、吸引器、紧急抢救复苏设备(气管导管、牙垫、挺芯、喉镜、通气道、含有1%丁卡因汽雾喷器、面罩、头带、呼吸囊等),根据患者体质状况,手术要求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手术前日准备好麻醉物品;如连续硬膜外麻醉准备连硬穿刺包,脊髓麻醉准备蛛网膜下腔阻滞包,全身麻醉除准备上述用品外还得准备呼吸机、吸入品、吸痰管、吸痰杯等。危急重大手术要准备心电监测仪、除颤器等。

2.2麻醉护理:手术当日麻醉前要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入手术室前去除所有佩戴饰物如耳环、项链、戒指以防术中应用电凝器静电灼伤。清除面部、口唇、指甲等处化妆,有利于术中观察患者肤色。敏试验有否迟缓反应,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摆好实施麻醉方法的正确,有利于麻醉顺利进行,为使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鞍区麻醉实施时要扶住患者以防摔倒,婴幼儿、昏迷、休克、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给予必要的护栏以防坠床等。同时要建立和保持静脉通畅,这是麻醉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和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除一般小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外,原则上凡需麻醉手术患者都应建立一条静脉通道,重大危急手术常需多条通路以保证麻醉手术的安全顺利紧急抢救之用。在输液时,输液速度一般为2ml/(kg・h),儿童为2~4ml/(kg・h)。在有失水、失血休克、高热、选择椎管内阻滞麻醉引起的血压下降时可以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对老人、婴幼儿、有心肺肾疾病患者则应严格控制速度和输液总量。另外,要经常观察穿刺针的局部情况,如有无肿胀、滑针、导管脱节、扭曲、堵管、液体流空等。由于所有的物都对中枢神经、循环、呼吸系统机能等均有显著的干扰,围术麻醉期除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外,要认真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以及患者神态、肤色等变化,除了熟悉各种抢救药物的剂量、用途、用法,还应对各种抢救仪器操作娴熟应手。

2.3麻醉后护理:麻醉结束术毕应等麻醉医生护送患者离开手术室后再整理好麻醉物品等归还原位。切忌手术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即整理物品甚至离开患者整理其他物品,尤其是危急重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或病情极不稳定时更应特别认真负责,态度有始有终。由于个体差异有患者术毕麻醉不能很快苏醒者,仍需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引流管及伤口渗液。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还应注意患者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遇有危急重患者应邀请麻醉医生一同将患者送回iCU或病房向有关人员交接班,所施手术、麻醉方法、术别用药、手术和麻醉过程中基本情况、麻醉后有关注意事项。

3.结论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对麻醉护理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麻醉学科领域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方面。就围术期麻醉护理护理而言,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麻醉前护理: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保持手术室内温度和湿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按拟定麻醉方法,手术前日准备好常用物品、仪器、抢救药品。②麻醉护理:手术前日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麻醉方法。要求患者清除面部、口唇、指甲化妆,有利于术中对患者肤色观察。婴幼儿、昏迷、休克、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给以必要的护栏以防坠床等。重大、危重症休克患者手术,应作深静脉穿刺置管;经常观察穿刺针的局部情况,有无肿胀、滑针、导管脱节、扭曲、堵管、液体流空等。根据手术、失血量、病情、血压、心率等调整输入量和输入种类,注意输血常见过敏反应。③手术结束等待患者麻醉苏醒,生命体征稳定后护送回病房,危急重患者随同麻醉医生将患者送回iCU,向有关人员床边交接班。

参考文献

[1]吴珏.实用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42.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泌尿外科;微创手术;老年患者

微创外科是通过微小创伤或微小入路,将特殊器械、物理能量或化学药剂送入人体内部,完成外科手术操作,以达到治疗目的,其特点创伤明显小于传统外科手术。近年来微创外科在泌尿外科的发展迅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及泌尿结石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术方法[1]。但是该类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合并症较多,心血管调节功能较差,因此选择用量小、效果好、范围广的麻醉方法对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笔者选取90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泌尿外科微创伤手术的老年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80例病例均为2008年10月~2010年10月于本院行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的老年患者,男132例,女48例,年龄63~79岁。其中前列腺增生患者9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53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16例,膀胱肿瘤电切19例。全部患者术前aSaⅡ~Ⅲ级,严重心肺疾病,术前合并高血压108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21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90例,硬膜组(行硬膜外麻醉)90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两组患者术前患者麻醉前30min常规肌内注射苯巴比妥纳0.1g,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2~3L/min吸氧,开放静脉后15ml/(kg·h)补平衡液,硬膜组行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给予2%利多卡因4ml试验量,观察5min后,根据需要追加全量局部麻醉药0.5%罗哌卡因6~10ml,调节平面t10以下。联合组,取L2~3间隙硬膜外穿刺,腰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脑脊液回抽通畅后,注入0.5%等比重罗哌因10~15mg,向头侧植入硬膜外导管3cm,平卧后调节麻醉平面置t10以下。术中检测患者血压心率情况,血压较低或下降幅度较大可给予麻黄碱,心率低于55次/min可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以及局部麻醉药用量。记录两组头痛、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及平面固定时间明显短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局部麻醉药用量少于硬膜外麻醉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组别手术时间(min)麻醉起效时间(min)麻醉完全时间(min)局部麻醉药用量(mg)联合组75.6±32.5②1.8±0.4①8.2±3.8①20.5±4.5①硬膜组76.3±31.84.2±1.317.9±4.5102.6±19.7注:与硬膜组比较,①p<0.05,②p>0.05            

全部患者围术期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6%以上,联合组出现1例患者心率低于55次/min,给予阿托品0.3mg静脉推注后缓解,硬膜组2例患者因术中出血较多输血200ml,术后观察两组均无恶心、呕吐、头痛寒战等并发症出现。

3讨论

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是经尿道对膀胱、前列腺和尿道疾患诊断和治疗的技术,术中需要尿道、膀胱松弛充分,便于手术操作;容易出现电切综合征、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术中需要一种安全、迅速、有效的麻醉方式[2]。传统的硬膜外麻醉虽然可以完成手术,但是容易出现阻滞不全或失败,需要增加麻醉药及辅助用药或改全身麻醉,同时由于前列增生、泌尿系结石老年患者较多,多合并心肺血管疾病,辅助用药的增多进一步增加了低血压呼吸抑制出现的危险性。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起效时间短,达到完全阻滞的时间短,且局部麻醉药的用量较少,相对于传统的硬膜外麻醉,效果更好,更适用于老年患者。有研究表明,对于术前无严重心肺疾病的老年患者,术中严密麻醉管理的情况下,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是安全的,特别是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此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患者术中处于清醒状态,有利于发现早期并发症,及早进行处理[4-5]。低血压和呼吸抑制是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较长出现的并发症,与其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下降有关,CarpenterRL等研究认为,蛛网膜下腔麻醉阻滞平面向头侧扩散与腰骶部脑脊液的容量有相当大的关系,提示老年患者麻醉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与脑脊液容量和局部麻醉药剂量及其向头侧的扩散有关[6]。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术中心率血压的监控越来越严密,可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本组患者术中出现血压过低者给予麻黄碱注射,心率过慢者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两者均得到很好的控制,未出现严重的意外。此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出现头痛的发生率,至于椎管内麻醉后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原因,可能与麻醉穿刺损伤或感染或肿物压迫等有关[7]。文章麻醉组患者术中尿道膀胱松弛充分,机体干扰少,对心肺影响轻,局部麻醉药及辅助药用量少,手术过程顺利,麻醉效果很好,术后未出现头痛、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总之,文章全部患者麻醉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未出现明显异常,联合组麻醉起效迅速、用药量少、安全性高,是老年泌尿外科微创手术麻醉的较好选择。

4参考文献

[1]陆惠元,于 礼,崔 虹.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J].齐鲁医学杂志,2006,21(3):241.

[2]裘剑波,赵清振,仲 琴,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价值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3):377.

[3]GlantzL,DrengerB,GozalY.perioperativemyocardialischemiaincataractsurgerypatients:generalversuslocalanesthesia[J].anesthanalg,2000,9(8):1415.

[4]刘艳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中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1,17(9):722.

[5]梁治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07,2(5):498.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高龄患者;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031-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也不断改善,社会人口老年化问题越来越严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由于高龄患者生理结构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身体各项器官组织功能逐步呈现衰退及老化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手术麻醉风险,极易因麻醉引发各类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据相关报道高龄患者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的几率是年轻人的3倍,因此在术前必须充分了解高龄患者的病理和生理特征及其手术的特殊性,从而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本文回顾性分析100例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表现从而探讨有效的用药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高龄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患者的年龄在65-9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78岁左右,大部分的患者在手术前均存在一种或以上的内科合并疾病,其中心电图出现异常有的3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25例,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肺部疾病患者有20例,糖尿病患者8例,冠心病患者7例。现在对所有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两种方案,全身麻醉适用于阑尾穿孔剖腹、妇产科子宫切除、胆道胃十二指肠手术、肠梗阻探查以及下肢、髋部骨科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适用于循环呼吸良好的高龄患者下腹部以下的手术。将100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患者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对照组55例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身体状况等基本资料上没有明显区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对所有患者采用监护仪对高龄患者进行常规的全身检查,包括心率、呼吸、X线胸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尿常规等各项身体指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用药方式及药量。同时因为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是高龄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因此在术前还应针对一些可能会影响手术的合并症进行对症处理:(1)对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或病情严重的,请求心内科主治医师协助监护心电图并采取及时的对症处理;心房颤动严重或传导障碍的患者,术前应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2)高血压患者应持续服用降压药直到术前的早晨,使患者的血压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3)肺部感染患者及时给与化痰、抗炎治疗,并采取雾化吸入来净化呼吸道(4)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水平在8.5mmol/L以下,最高不能超过12mmol/L。(5)伴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患者为预防严重的心律失常,必须尽可能的控制。(6)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及营养不良,必要时输血或静脉高营养。

1.2.2用药方法

(1)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常规采用静吸复合的麻醉,诱导时使用0.5-1.5mg/kg的咪唑安定、2μg/kg的芬太尼及1.5mg/kg同剂量的丙泊酚、琥珀胆碱等诱导药缓慢静脉推注,用0.1mg/kg维库溴铵或氯化琥珀胆碱静注进行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术中尽量让患者持续吸入浓度较低的异氟醚维持麻醉,其用量应是青壮年的1/2。若手术时间比较久可以使用适量的镇痛药或肌松药,针对身体非常差或手术难度特别大的高龄患者,应先进行气管内插管进行全身麻醉,有利于控制术后患者的呼吸从而确保充足的供氧,同时可有效的降低心肌的耗氧量以及因手术刺激或牵拉而引发的不良反应。术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麻醉效果及患者的身体体征的稳定。

(2)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主要采用的是直入或侧入法进行穿刺,先给予2-3ml小剂量的1.5%利多卡因,观察患者的麻醉阻滞平面及身体体征在5-10min后的变化再考虑是否追加剂量,因为高龄患者的反应较慢,对血压及脉搏的稳定控制比较难,因此在追加麻醉剂量时主要以少量多次为主,同时高龄患者的麻醉性镇痛剂应该是正常成人的1/2。术中针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适当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输血和输液的速度和用量,患者的生命征尽量维持平稳,确保血压波动在术前的20%以内。

1.3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比资料用具体数值和百分比来表示,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处理均比较恰当,麻醉效果理想,大部分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对比手术前的血压情况,其中有很多的患者的血压变化超过了术前的20%以上,但是经过术中及时有效的处理,在围术期并未发现因麻醉死亡的患者。具体情况如表1。

3讨论

高龄患者由于身体各项组织器官功能的逐步衰退和老化,在术前大部分的患者已经患有1种及1种以上的合并症,麻醉后的围术期的各种刺激也极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的麻醉风险大大的提高,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的几率是青年人的3倍,为了确保围术期患者的安全,术前首先应积极做好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术前准备,充分的评估、了解高龄患者的生理结构及特征,针对不同患者的手术区域以及身体状况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案,对于阑尾穿孔剖腹、妇产科子宫切除、胆道胃十二指肠手术、肠梗阻探查、下肢、髋部骨科手术及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可以减轻围术期带来的不良刺激,对于循环呼吸良好下腹部以下的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的维持麻醉过程中的循环稳定。同时应对可能影响手术的合并症进行对症处理,加强术中的监测,尽量选用一些对心血管抑制作用不强的药物,以少量多次为主的用药原则严格控制药量。术后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总之,为了确保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安全性,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及药量,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参考文献

[1]邪均.高龄患者临床麻醉初探[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0).

[2]常庆文.高龄患者手术中的麻醉处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

[3]王凤鹿,王青浩,任宏远,侯军华,高龄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68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9).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篇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08)-3-0013-02

【摘要】本文从麻醉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管理、非住院病人的妇科内镜手术的麻醉处理等方面论述妇科内镜手术中麻醉选择和监测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心肺功能不全病人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对策及手术与周围神经损伤的关系,旨在指导麻醉科医师提高麻醉与监测水平,以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关键词】妇科内镜手术麻醉监测

妇科内镜手术因其微创的优点,有关技术和适应证现已得到深化和普及,麻醉科医师不仅要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还要在提高和(或)改善麻醉与监测水平,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上下功夫。

1麻醉选择与监测

1.1麻醉选择首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有鉴于内镜手术需要气腹(Co2)和头低位,倘病人术中意识完全清醒,则不仅可能导致其精神紧张和引发的不适感,而且还因膈肌高位引发呼吸频率骤增,呼吸作功增加,血Co2分压增加,甚至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此时如果椎管内麻醉的效果不确定,则更加重了病人精神、肉体上的负担,同时给施术者带来干扰。气管内全麻则可将上述不利影响一并消除,只有在施术医师不具全麻的知识和技能时,或病人坚持要求术中保留意识时,或有全麻禁忌症时,才考虑选用局麻或椎管内麻醉。

1.2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管理

1.2.1麻醉原则加复合麻醉应遵循浅麻醉―肌松剂―“过渡”通气―尽快苏醒的原则实施。

1.2.2麻醉监测腹腔镜妇科手术Co2气腹,术中除常规eCG、Bp、Spo2(脉率气饱和度)监测外,无创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对判断肺通气和循环血流变化有特殊意义,可同时反映p、Co2的变化。妇科腹腔镜头低位时,全麻机械通气控制呼吸在气腹15―30min后,可出现petCo2明显升高,监测过程必须分析查找除气腹,以外的其他原因(见表1)。在气腹引起罕见危重的气栓时,如多量Co2进入血液,由于Co2溶解度高,可使petCo2明显升高,一旦因气栓逸入腔静脉及右心房时,导致腔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致心排出显骤降发生严重的心血管系统异常时,petCo2监测曲线在短时间内骤降,预示出现循环骤停,气腹前后及注气过程必须监测并记录petCo2的变化,有资料显示:上海市14所医院妇科内镜手术18306例,其中宫腔镜手术有1例因空气栓塞致病人死亡(发生率0.05‰)。因此,petCo2对监测妇科内镜手术麻醉时呼吸循环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国内麻醉监测的现状,petCo2尚未全面配置在所有手术室内,但有条件的麻醉科应将petCo2如同eCG,n2Bp(无创血压),Spo2一样,将妇科内镜全麻手术列入常规监测项目。

2心肺功能不全病人对气腹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2.1心肺功能不全病人能否接受腹腔镜妇科手术

取决于4个方面,(1)术前对心肺功能的全面评估,诸如心脏病的诊断(由心脏内科医师诊治),心功能分级,心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心血管系统就病理生理而言是否调整到满意状态;(2)气腹时对心脏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反应;(3)肺疾患本身对呼吸功能导致影响的程度及气腹和对呼吸功能的干扰程度;(4)如何处理及其对策。

腹腔镜气腹对心肺功能不全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和平均动脉压(map),心排出量(Co)及外周血管阻力(SVR)的影响较为明显,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是反映组织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指标,对心肺疾患,aSa(美国麻醉学会病人情况评分)Ⅲ一Ⅳ级病人通过肺动脉心导管连续测定(SVo2),尽管术前血流动力学已处理至满意状态,但仍有50%的病人气腹后有SVo2降低,提示气腹后组织能用氧的能力下降。

2.2心肺功能不全病人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对策术前扩张心脏前负荷不补偿气腹所致的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map及SVR升高,Co2)减少,对心脏病人腹腔镜择期手术可静注(滴注或泵注)硝酸甘油,尼卡地平或多巴酚丁胺,处理气腹腹内压增高的循环系统反应。硝酸甘油适用于Co减少伴肺子动脉楔压(panp)和SVR增高者。尼卡地平作用较硝酸甘油更优,前者选择性扩张,动脉阻力血管而不影响静脉回流,因气腹增加心脏后负荷对心脏病人不利,该药尤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

3非住院病人的妇科内镜手术

非住院病人择期手术能够满足病人需求,适应让日益得到拓展,在发达国家已占择期手术的70%左右,其进展基于三个先决条件:(1)微创手术技术及设备的推广。(2)麻醉方法和药物的改进,要求快速可控,恢复快,麻醉方法和药物的改进,要求快速短效可控,恢复快,麻醉副反应轻微或有防治措施。(3)良好的麻醉监测硬件和技巧是非住院手术和麻醉安全的保障。非住院手术不局限于门诊部手术。如门诊部不具备必要的麻醉和监测及术后苏醒室治疗条件,而病情及内镜尤其是治疗性手术应安排在住院部手术室(或争取专用手术室)为妥。

根据病人体格条件应参照aSai一Ⅱ级为优选,按国情及目前开展内镜手术情况,aSaⅢ级病人对非住院手术可考虑“不宜”。

禁饮禁食:aSai一Ⅱ级病人(成人)禁饮时闻可缩短至3-4h,但仅限于水,低糖等清流汁,应荣食等。

监测下的麻醉处理(maC)工作内容如下:麻醉前评估,制定麻醉计划,给适量镇静剂,(咪达唑仑50―100mg/kg静注)以至静脉麻醉(丙泊酚)及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术中麻醉医师始终在病人身边监测,酌情处理应急情况。为避免全麻不良反应及避免全麻过量,maC常与局麻药结合,maC基本监测标准与全麻相同。

术后恶心呕吐(ponV),腹腔镜妇科手术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气管内麻醉,ponY发生率较高,因此会延迟离院时间,可用甲氧普胺(胃复胺)10mg静注,奥丹司琼4―8mg术中静注予以防治,但后者价格较贵影响普及应用。

4手术与周围神经损伤

妇科内镜手术需头低(有时达极度)截石位。长时间外展肩肘关节。截石位时助手医师如不经意的压迫屈膝屈髋外展的下肢,可加剧膝部下肢血管及以外于伸展状态的神经压迫致发生缺血性病损。如缺血持续30min以上可致神经麻痹,因此手术安置不当时,术后可能并发:(1)腓总神经损伤;(2)尺神经损伤,将延长住院时日,引发医疗纠纷,故应重视正确安置。

参考文献

[1]冷金花,郎景和,杨佳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53.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

Doi:10.14163/ki.11-5547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具有较为广泛应用,其采用何种麻醉方式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1]。本文选取98例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析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98例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数字抽取分为硬膜外组与全身麻醉组,每组49例。年龄34~46岁,体质量45~69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在术前均常规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常规建立上肢静脉通道开放静脉,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硬膜外组患者紧闭面罩吸氧,将L1~2或L2~3作为硬膜外穿刺点,穿刺成功后应用2%利多卡因3ml,然后用0.75%罗哌卡因10ml进行维持。阻滞平面上界控制于t6~8,若未达到可继续追加2%利多卡因5~8ml,当麻醉平面出现后则及时肌内注射杜氟合剂2ml,当麻醉平面满意后则静脉滴注50mg哌替啶。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前予以咪达唑仑0.04mg/kg,麻醉诱导则予以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静脉滴注,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其频率保持12~20次/min,潮气量8~12ml/kg,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0mmHg(1mmHg=0.133kpa);术中均持续泵注0.05~0.3μg/(kg・min)瑞芬太尼。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气腹后20min和放气后20min时血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后,硬膜外组患者中1例发生恶心、呕吐症状,1例出现躁动症;全身麻醉组2例发生恶心、呕吐症状,1例存在呼吸抑制现象,均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即缓解消除。两组患者在气腹后20min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比麻醉前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其麻醉方式具有一定争议性。妇科腹腔镜手术所需麻醉效果较高,其与麻醉平面需高等存在相关性。硬膜外麻醉作为早期腹腔镜手术主要应用的一种麻醉方式,能够阻断大部分刺激传入,阻滞交感神经活动,避免儿茶酚胺大量分泌,防止肝脏急性反应蛋白大量合成,对于应激反应下降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硬膜外麻醉无法避免由于气腹而引发的恶心、胸闷等不良反应,使得患者在手术过程出现不安及躁动症状,且血氧饱和度(Spo2)出现轻度降低情况,因气腹使得膈肌上升,患者难以自主呼吸,极易引发高碳酸血症。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采取机械呼吸,能够确保有效通气及氧合,对膈肌运动予以控制且加强Co2排除,防止Spo2降低[2];全身麻醉时因机械通气,及时调整呼吸参数,经合理过度通气,避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上升,缓解高碳酸血症,确保理想麻醉深度,保证良好通气,防止膈肌运动,促进手术顺利,保持生命体征稳定;但采取全身麻醉正压通气使得气腹严重,导致呼吸及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气道压上升显著,极易引发呼吸道气压伤,且全身麻醉后麻醉深度高,物剂量大,极易使得苏醒时间过长,术后出现烦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3]。

经本文研究,气腹后20min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方面与硬膜外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应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一定程度上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相比较硬膜外麻醉更具有优势,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琼,张永福,金宇林,等.妇科腹腔镜手术不同麻醉方法效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0,25(5):699-701.

[2]赵立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气腹和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11,26(5):777-778.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篇9

安徽籍患者黄某,患有严重的主动脉瓣疾病多年。近来经常出现胸闷、气急和心绞痛,并有早期左心衰症状。我们仔细检查后,发现患者早年有过肺结核病史,且伴有老慢支、肺气肿等肺部疾病,若采用常规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方式,心脏手术后很可能出现严重的肺部并发症。

经过心胸外科与麻醉科、针灸科多次讨论,我们决定对黄某采用无气管插管的针刺麻醉方式进行心脏手术。经过10天的术前准备,我们成功地为黄某施行了针刺麻醉下的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针刺麻醉的优势凸显,患者恢复迅速,未出现任何肺部并发症,医疗费用也比常规全身麻醉手术节省了一万多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针刺麻醉技术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且在海外引起轰动。但因种种原因,“针刺麻醉”后来渐渐退出手术舞台。如今新的时期面临新的医疗形势,国家号召大力挖掘传统医学优势,努力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针刺麻醉技术又开始步入医学前沿,并且旧貌换新颜。

我院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大力开展针刺麻醉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截至2007年底已实施了300余例手术,其中针刺麻醉心脏手术已突破10台,手术矫治的心脏疾病病种由单纯的先天性心脏病,扩大到单瓣膜和双瓣膜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患者年龄最大可达70岁。

“伪科学”还是“真技术”

上世纪70年代以后,针刺麻醉手术走入了一些误区。当时,过分强调患者的“完全清醒状态”,将手术中病人能“喝水”、能与医务人员对话作为针刺麻醉效果显著的标志。同时,有些地区对适应证的选择不够谨慎,对患者勉强采用针刺麻醉,造成部分手术麻醉效果不佳,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心理创伤。

由此,原本极有发展前景的针刺麻醉手术逐步陷入彷徨之中。甚至在本行业,一度将针刺麻醉心脏手术视为“伪科学”。到上世纪90年代中叶,全国针刺麻醉心脏手术的工作基本停顿。

随着对针刺麻醉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刺麻醉心脏手术的理念得到更新和发展,原来“术中力求患者保持完全清醒”的传统理念逐步改进为“保持患者在无痛苦、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下”接受手术。也就是说,过去的单一针刺麻醉方式改变成了针药复合麻醉。具体方法是,在针刺麻醉的同时,辅以适量的和镇静镇痛药物,但其剂量只有原来的1/10。

由于针刺麻醉理念的改进,针刺的穴位和强度有了调整,辅助药物的选择和注药时机也有了改进,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时间大大增加,以前针麻手术中心脏停跳时间不易超过30分钟,现在则已达一小时以上,从而保证了复杂手术的顺利进行。

针刺麻醉是如何进行的

如今的针刺麻醉技术,还包括了术前腹式呼吸锻炼、专项心理指导、针感和手术耐受性测试等方面,更加人性化,更加安全高效。术前准备时间约需一周。

心脏手术过程中,针灸科医生将约6根银针对称地扎在患者手臂内侧的郄门、尺泽、中府等穴位上。银针底部连接着的仪器,以0.2毫安培电流频率持续刺激穴位,在神经和经络的共同作用下在体内组建了一张镇痛网。手术时,病人除痛觉变迟钝外,其他各种感觉和运动功能仍正常。因此,病人可与医生合作,有利手术进行。针刺麻醉手术后,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一般都比较平稳,手术后并发症少,伤口痛也较轻,因此术后康复较快。

针麻因为无过敏、麻醉意外等顾虑,应用比较安全。一些心、肺、肝、肾等功能不良或年老体弱、休克等不宜采用药物麻醉的患者,依靠针麻技术也可放心接受手术。

优势独特前景广阔

针刺麻醉虽然安全、有效、生理扰乱少、术后恢复快、简便易行,但针麻对某些部位手术或某些病例还有镇痛不完全、内脏牵引时有不适反应、有时肌肉不够松弛等情况。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针刺(药物)复合麻醉是一条可行的方法。这样,无论从伦理上还是从麻醉效果上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极大地减少了麻醉剂量,减少了副作用和并发症,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

针麻使用的工具比较简单,不需要复杂的麻醉器械,操作较易掌握,在特殊时期如灾难救治时还具有独特的优势。

背景资料:我国针麻基础研究重新启动

由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韩济生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的基础研究”,已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浙江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参与。

麻醉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麻醉;硬膜外;脊髓;椎管内联合阻滞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059-02

由于硬腰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麻醉剂用量少,手术操作顺利,能有效地消除牵拉反射痛,且硬膜外可追加麻醉剂,麻醉时间可延长,当今广泛应用于临床[1~6]。我院2003年11月~2007年5月采用硬腰联合麻醉行下腹、下肢及会阴手术共3789例,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所有病人aSa分级为Ⅰ~Ⅲ级,其中,男658例,女3131例。年龄60岁以上者187例,最大者86岁;年龄12岁以下者72例,最小者5岁。体重最重者122kg,最轻者18kg。产科1460例,占38.53%,妇科1259例,占33.23%,骨科手术478例,占12.62%,普外科337例,占8.89%,泌尿科255例,占6.73%。

1.2麻醉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给予输液及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监测其心电图(eCG)、脉搏(HR)、血压(B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取右侧卧位或患侧在下侧卧位,于L3~4或L2~3椎间隙常规硬膜外穿刺。用16号硬膜外穿刺针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导引25号联合腰穿针进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溢出后,注入0.5%左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75%左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液1ml)1.0~3.0ml,拔除腰穿针后,硬膜外头向置管3cm,平卧(需要单侧阻滞时可稍迟平卧),用手术床进一步调整所需的麻醉平面。硬膜外阻滞采用碳酸利多卡因或盐酸利多卡因。术中老年、儿童及产妇常规面罩吸氧,氧流量3~4L/min。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均数表达为均数±标准差,计量资料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计数资料显著性检验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麻醉效果

3789例中,腰麻效果完善达手术要求者3718例,占总数的98.13%;有71例在给予腰麻药后15min内平面不能达到手术要求,占1.87%,需从硬膜外导管追加麻醉剂,以达到手术所需的麻醉平面。全部病例中只靠腰麻完成手术者2853例;单纯腰麻持续时间不能满足手术要求,须硬膜外给药者936例,手术持续时间最长者6.5h。麻醉过程中,腰麻药用量最少1.0ml,最多3.0ml,平均(2.51±0.48)ml。腰麻持续时间平均(1.23±0.31)h。平均一次硬膜外药量为利多卡因(5.26±2.58)ml。给药前平均输入液体量为(532.76±70.53)ml,术中总输液量平均为(1453.41±317.57)ml。术毕病人均安返病房,无意外与死亡。

2.2并发症

并发症情况见表1。

与其他科相比,产科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较多,*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

3讨论

硬腰联合麻醉时,腰麻失败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穿刺时病人的、进针点及方向不当导致硬膜外腔穿刺失败;②硬膜外穿刺针虽在硬膜外腔,但是方向偏斜使腰穿针难以穿透硬脊膜,或硬膜外腔注入了生理盐水被误认为是脑脊液,导致判断失误;③腰麻针固定不牢固,脱出蛛网膜下腔或穿过蛛网膜下腔到达对侧硬膜外腔;④注药时,腰麻针与注射器衔接不严密,遗漏了过多的;⑤硬膜外腔置管困难,置管时间过长,导致麻醉平面过低或单侧阻滞。硬腰联合麻醉时硬膜外阻滞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置管失败和导管误入血管[1]。

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认为: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导引腰穿针之前,不要向硬膜外腔注水,以免导致判断失误。待腰麻成功后,再向硬膜外腔少量注水,以利于硬膜外导管的置入及减少导管进入血管的概率。

低血压是硬腰联合麻醉中发生率最多的并发症。出现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有:①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被阻滞,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导致体循环阻力降低,麻醉平面内的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②脱水或低血容量;③麻醉剂量偏大、注药速度过快,使脊麻阻滞平面过高;④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等[2]。

对低血压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脊麻前给予适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扩容治疗,晶胶比例1∶1;②对于产妇及aSa分级Ⅱ级以上的病人,药量相对要小、注药的速度不要过快,尽可能控制阻滞平面不要过高;③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④产妇要抬高右臀向左侧斜位20°~30°,以防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引起回心血量减少[3,4]。

剖宫产术是硬腰联合麻醉运用最广泛的手术。在本项总结中,产科病例共1460例,与同年龄段非产科女病人比较,产科病人血压下降的例数、幅度及麻黄碱的用量明显高于非产科病人。对于产妇的血压下降要及时处理,以免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及呕吐误吸。

恶心、呕吐也是硬腰联合麻醉较常见的症状,多见于血压下降者、饱食、产妇及麻醉平面上界不足者,牵拉腹腔脏器时有反应者。处理措施:对非急诊者,要严格要求术前禁饮食;对急诊饱胃者,术前插较粗的胃管,并给予抑制胃酸的药物,以免发生呕吐误吸,引起门德尔逊综合征。

硬腰联合麻醉头痛的发生率较过去的腰麻明显减少,神经并发症也少见,笔者所见均为女性。头痛可能与反复穿刺、过早下床、血容量不足及精神因素有关。术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4例,表现为在进联合腰穿针时,单侧下肢有明显异感,虽有脑脊液溢出,但注药时病人疼痛难忍,注药阻力较大,其中,3例即刻停止注药,术后表现为单侧下肢局部麻木,经治疗1周左右症状消失;另1例出院后仍有明显症状,再入住神经内科治疗,2个月后痊愈出院。为避免脊髓的损伤,穿刺的间隙绝对不能高于L2~3。

综上所述,硬腰联合麻醉可广泛应用于下腹、下肢及会阴手术,只要掌握好适应证、禁忌证、正确的操作方法及处理措施,从幼年到老年的各年龄段aSaⅠ~Ⅲ级的病人,均可较安全地应用[5,6]。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94-1100.

[2]毛文虹,李树人.2516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临床总结[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2(3):459-462.

[3]陈千煌,朱素珍.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急诊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7(11):1515-1518.

[4]赵文君,唐辉毅.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或单纯腰麻剖宫产对母体循环功能及新生儿的影响[J].临床医学,2006,8(8):52-53.

[5]吕金英,张建华,任祖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7(12):1662.

[6]陈信发,张舟,郑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小儿下腹至下肢手术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8(1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