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能源项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39:06

环保新能源项目篇1

半价液化气

――小投资、回报快

生物醇油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燃料,无毒、无残液、无积碳,使用安全方便,成本仅为其它燃料的1/3左右。可以替代柴油、液化气,用于宾馆、酒店、学校、工厂、工业窑炉或锅炉。由西安老科协研发的生物醇油系列产品现已大量投放市场,为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开辟了一条高速发展的黄金大道;本着“跟踪前沿、立足市场、研发先行、创新创效”的理念为创业者带来了无限财富商机!欢迎到我单位实地考察,免费参观生产基地,现场考察用户情况,满意后再合作!背靠权威机构合作百分百放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欢迎交流合作,共同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江西宜黄的王胜利原经营一家小饭店,生意很一般,一次偶然机会他从杂志上看到生物醇油即将全面取代石油液化气的报道,经过了解他发现:生产生物醇油的原料广泛,成本低廉。配制原料甲醇各地化工市场都有销售;可就近采购加工,就地销售;热值可高达8600到10000大卡/千克,与石油液化气的热值相当,成本仅为石油液化气或柴油的1/3左右,利润空间极大。于是他去西安朗博全面学习了生物醇油技术,投产仅两月,就赚了四万多,是他开小饭店一年的收入!现在,王胜利转让了小饭店,一心一意地做起生物醇油的生意!

技术领先

――赢在技术、胜在创新

醇基柴油是国标轻柴油中按体积或重量比加入一定比例(15%,30%)的变性燃料醇配制而成的一种环保节能燃料。1、动力性强:醇基柴油助溶剂配制过程中,复配了提高热值、增强动力的组分,使“m15醇基柴油”与同类产品比较,动力性增强。2、排污量少:使用甲醇基柴油会明显降低有害物Co、HC和noX的排放,排放烟度下降幅度超过80%.3、滤点降低:该产品的凝点和滤点可比同标号柴油降低7-9个单位。4、通用性好:无需改变柴油发动机结构及参数的情况下,直接使用能满足发动机的要求并稳定运行,且与同标号成品柴油具有等同的适用范围和效果。5、适用范围广:清洁醇基柴油(m15)适用于各种柴油发动机、机动车辆;(m50)适用于工业窑炉;(m90)适用于灶炉。6、保持期长:醇基柴油在水份含量不超标或正常温度范围内,可稳定保持3个月以上,可以解决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各环节所需的时间长的问题。最新开发的三元复合添加剂更具市场竞争力闪点、十六烷值完全可以达到国标要求,拒水性好、与水不分层、不乳化,利润达1000元以上。

甲醇汽油升级最新推出―甲基汽油。经过多年市场检验开发出新一代高效添加剂,和传统甲醇汽油相比较其优点:1、无毒性,甲基汽油的毒性比甲醇汽油的小10倍。2、甲基汽油对金属完全无腐蚀性。3、甲基汽油高温40℃无气阻,低温-25℃不分层,甲基汽油完全解决了甲醇汽油、乙醇汽油尚未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排除了甲醇汽油、乙醇汽油在储存、运输、使用上大量的困难。不用改车,无需对车辆进行任何改装,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

细节决定成败

打造行业规范

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使你的操作有章可循。规范化的操作不只是在你的基本操作上体现、配置中出现,分层、乳化如何处理及日常灶具的维修中也不可忽视,要杜绝生产使用中的各种问题的发生与发展。专业细致的技术服务打造规范的行业技术培训服务。

来人可免费参观灶具样品、燃烧效果,查看相关证件,也可以自己到市场购买原料,当场试验、核算成本、实际考察客户使用情况。车用燃料可自选原料现场配置,当场试车,也可带车实际测试。西安朗博实事求是的为客户提供客观公正的技术信息,并为客户做好售后技术服务工作,长期一如既往的把技术升级改进工作落得实处,永葆市场领先地位,不断的增强客户的市场竞争能力!欢迎实地考察!

西安朗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势力强大,信誉有保障!西安朗博衷心地提醒广大读者在进行项目投资前:多电话咨询、多考察市场、多实地参观,如有需要可免费赠送人工合成液化气配方!

西安朗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市雁塔路南段99号(省科技大院)北四楼

西安火车站:5、30、41、500路到大雁塔站下车即到

电话:029-8552502385538190

15891738148

免费咨询电话:4006029135

传真:029―85525023

QQ:16777723195836092102

环保新能源项目篇2

关键词:节能环保技术;水利建设;技术优势

水利事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水利事业为农业、工业发展提供直接的支持,更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保障。重视水利设施建设是我国的一项悠久的传统,早在上古时期便有“大禹治水”等人类战胜自然界的壮举,更留下了都江堰等一大批水利设施建设的杰作,堪称人类历史上的经典。到了近代社会,社会动荡、列强入侵、经济凋敝给水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水利基础设施损失殆尽,天灾连年,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水利事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兴修了一批大型的水利工程,如三峡治理、南水北调工程等等,使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特别是农村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我国农业事业发展的要求和农民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落后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一批节能环保新技术相继问世,节能环保产业应运而生。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以其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国计民生的各行业和领域之中。水利事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发展水利事业的关键在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用现有的水利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技能环保技术在我国水利建设和水利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节能环保新技术主要特点和技术优势

节能环保产业和节能环保新技术是一个泛指的概念。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其六大领域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1]。节能环保新技术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节能环保新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的能效性。节能环保新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的一项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效率。技能环保新技术多以能源和资源为对象,注重提高能源和资源使用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例,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1亩水浇地的收益是1亩旱地的2倍至4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2]。通过新型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增产的目标。而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使用可降解材料和环保型材料,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的建筑材料对水资源的污染,又能够降低施工项目的建设成本。

2)节能环保新技术能够促进循环经济的加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政府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发展方针,也是政府施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利用和再利用。在节能环保新技术中,许多技术都是建立在资源的循环利用基础之上,例如风能技术、生物可降解技术等等,利用资源的分解、重组实现再利用。水资源是一项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一方面要充分注重现有水利资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已使用水资源的充分回收、净化和再利用,通过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就可以充分地实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

3)节能环保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所采取的系列政策之一,其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为了国内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的重点。我们发现,在以往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许多施工单位沿用了一些传统的建筑设计技术,不但增加了建设施工的成本,而且许多传统的建筑材料耐腐蚀性差,对周围自然环境,特别是水质污染和破坏较为严重。近年来,一些地区在新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相继采用了一些较为先进的节能环保新技术,许多建筑材料都是再加工利用的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大大降低了建筑项目的施工成本,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

2当前我国在水利建设中利用节能环保新技术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虽然一些地区开始尝试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节能环保新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普及,许多地区在水利建设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许多地区对于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虽然我国政府始终强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倡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存,但是仍然有许多地区对发展节能环保新技术的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和规模效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速度的短期提高,这种做法是极为不可取的,也违背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本质规律。特别是对于水利事业来说,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乎紧密,更需要提倡合理保护和充分利用。还有一些地区受到传统观念的束

缚和影响,不愿意尝试新生事物,因循守旧,导致了节能环保新技术难以应用于水利建设等重要的领域,客观上影响到了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

2)节能环保产业自身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加速发展,但是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当前节能环保产业自身仍然存在着技术不完善、行业发展模式不成熟、技术覆盖面较窄、社会应用性不强、技术研发到使用转化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节能环保新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水利基础设施属于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于现阶段节能环保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应用程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3)现有水利设施建设招投标制度没有为节能环保新技术的运用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在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严格的招投标程序,相关建设单位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例如具有与施工建设项目相匹配的设计建筑资质、财务状况良好并在当地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等等,但是没有硬性规定将施工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是否应用环境保护措施和运用节能环保技术作为考核指标,这样一来,许多具有相关资质的建设施工单位便不会主动进行技术革新,许多新技术和新材料很难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得到应用。

3对于如何更好地运用节能环保新技术发展水利事业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笔者认为,为了更加有效地运用节能环保新技术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加速发展,我们主要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政策制度。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水利事业发展,特别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投标、项目管理、项目建设水平考核等一系列政策和制度措施,为节能环保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纲要,编制相应的项目名录,并要求所有参与招标的建筑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在新项目设计规划中运用这些节能环保技术。此外,对于一些以节能环保技术为主的施工建筑企业,可以优先考虑给予招标。通过政策的刚性导向作用,将会对节能环保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加快完善节能环保产业内部结构。要尽快完善节能环保产业的内部结构,对于一些涉及到民生的重点技术要优先支持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新技术新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提高新技术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让更多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技术和新材料投入到水利建设之中。

3)充分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发达国家在节能环保新技术开发和应用领域起步较早,具有较为成熟的经验。我国应当充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实际,尽可能多地引进和学习一些国际先进技术,丰富我国技能环保产业,又为我国水利事业持续可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环保新能源项目篇3

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允许工业化国家的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来履行工业化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所承诺的限排或减排义务①。我国CDm项目从开始立项到最后实施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速度较快,从总体上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一)总体趋势

1.获批项目总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看,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批准436个CDm项目,同比增长21.8%。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节能与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三大领域。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358个,占总数的82.3%;其次为节能与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项目,占比分别为8.0%和6.9%。从减排项目所在地看,排名前三的是内蒙古、宁夏和辽宁,项目数分别为61个、29个和29个,占比分别为14.0%、6.7%和6.7%②。

2.注册和签发项目总体大幅上涨

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有396个CDm项目在联合国注册成功,同比增长52.9%;633个CDm项目获获得核证减排量(CeRs)签发,其中226个为首次获得签发,签发项目数超过去年同期三倍①。

3.我国在联合国注册签发项目数与减排量均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1年10月10日,我国一共批准3,283个CDm项目,其中1,613个项目在联合国注册成功,占全球注册项目的45%,预计年减排量超3亿吨,占全球注册项目减排总量的64%。我国566个项目获得签发,总签发量约4.3亿吨Co2当量,占全球CDm项目签发总量的58%。注册签发项目数和减排量均居世界第一②。

(二)区域分布

近年来,受国家能源政策引导,各地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及经济优势积极开发CDm项目,初步形成以环渤海区域为核心的沿海风电集聚区,以云南、四川为核心的西南水电集聚区,以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等西北部省区为核心的陆上风电集聚区(如图2所示)。其中,云南、四川、内蒙古、湖南、甘肃等中西部地区利用水利、风能等自然优势,项目开发一直处于前列。2011年前三季度获批项目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辽宁、四川、河北、甘肃、云南等省。从减排量分布看,四川减排量居全国第一。具体比较见下述图表。

(三)行业分布

2011年前三季度获批项目集中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节能与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三大优先领域。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359个,占总数的82.3%;其次为节能与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项目,占比分别为8.0%和6.9%。随着《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有关鼓励发展新能源政策的出台,CDm项目将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进一步集中。在国家各项能源政策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存在如下投资空间。

1.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规划主要目标

我国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思路已基本清晰,“十二五”期间,全国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要达到9.5%以上。(1)水电方面:政策将着力推动西部8个千万千瓦级水电基地建设,至2015年底,常规水电利用规模要达到2.6亿千瓦,年发电量要达到9100亿千瓦时,抽水蓄能利用量要达到3000万千瓦。(2)风电方面:至2015年末,并网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要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要达到1900亿千瓦时。其中,分布式风电累计装机要达到2500万千瓦。(3)太阳能发电方面:至2015年底,光伏发电装机要达到900万千瓦,光热发电装机要达到1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推广面积要达到4亿平方米。(4)生物质发电方面:到2015年末,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建成规模要达到1300万千瓦。其中农林生物质发电将占主导地位,规模将达800万千瓦,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的规模次之。

2.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布局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来国家的大力发展,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集聚特征。(1)太阳能光伏产业:形成了以长三角为制造基地、中西部为原材料供应基地的产业分布格局。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最早的光伏产业基地,随着产业链延伸,江西新余、河南洛阳和四川乐山等地已经成为国内硅片制造和原料多晶硅基地。(2)风电产业:环渤海区域是国内外知名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的聚集地,长三角区域也形成了一批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而西北区域是风电场建设的集中区。(3)核电产业: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核电装备制造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地区。中国以建成的4座核电站与在建的13座核电站均分布在沿海地区,而主要核电常规岛、核电供应商及其制造基地则主要分布在四川、黑龙江。(4)生物质能产业:我国2/3以上的生物质资源集中在内蒙古四川、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12个省区,约70%的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和气体燃料产业分布在这些省区,其他省区相对较少。

二、我国在CDm项目上的绿色信贷投放同业比较

自1995年起,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委就对绿色信贷业务高度重视,我国商业银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相继出台环保和节能减排信贷政策,扎实推进绿色信贷业务,特别在推动CDm项目发展中做出了许多积极贡献:

1.农业发展银行:重点支持农村能源开发及环境改善项目农发行集中信贷资源,重点支持符合农发行业务范围的农村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及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利用等以改善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的重点工程项目。截至2010年底,农发行涉及节能减排贷款余额437.01亿元,比年初增加114亿元,增幅35.29%。

2.工商银行:将推进绿色信贷作为长期重要战略工商银行2011年4月正式向全行下发《绿色信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将推进绿色信贷作为该行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之一,并且提出了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绿色金融机构的发展目标。截至2010年末,工商银行绿色经济领域项目贷款余额已超过5000亿元,同时环境友好及环保合格客户数量及贷款余额占该行全部境内公司客户数量及贷款余额的比例均在99.9%以上,其余的不到0.1%的客户和贷款也正在环保达标评审的过程中。

3.中国银行:加强合作,绿色金融服务规模快速增长中国银行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截至2010年底,中国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1900亿元,全年新增绿色信贷400多亿,同比增长27.8%。中国银行因在绿色金融方面的突出成绩荣获2011年度中国金融高峰论坛“绿色银行创新”奖。

4.建设银行:鼓励信贷资源向绿色倾斜,强化绿色审批建设银行遵循赤道原则,采用更高的信贷标准、更系统的信贷流程,在项目融资业务的风险评估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和社会风险因素。出台《中国建设银行绿色信贷营销指引》,指导全行优先考虑绿色客户项目,鼓励信贷资源向绿色倾斜。为强化绿色信贷审批,制定54个审批指引,涵盖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将环保节能作为贷款项目审批的硬性条件。截至2010年末,建设银行在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诸多领域的贷款投放已超过3300亿元,绿色信贷业务在近三年里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高速增长①。

5.交通银行:对信贷客户和业务实行环保分类管理交通银行《2011年行业信贷投向指引》,深化绿色信贷在行业准入中的应用与要求,努力追求对环保优秀客户的精细化管理。截至2010年末,交行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类客户数占比98.83%、授信余额占比99.48%,分别比上年末提高0.56和0.16个百分点。以低碳经济、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为显著特征的环保优秀客户达700余户,授信余额达1023亿元,贷款余额达675亿元②。

6.浦发银行:创新绿色信贷合作,积极支持建筑节能浦发银行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不断推出绿色信贷服务。2008年,浦发银行在全国商业银行率先推出针对绿色产业的《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为国内节能减排企业提供全面高效的综合金融服务。2011年5月,该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顺利签约,在国内同业中率先推出建筑节能融资特色金融产品;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在上海分行试点成功并批量发展,多个大型项目正稳步推进。

7.兴业银行:进一步拓宽绿色信贷服务区域与行业领域兴业银行通过进一步探索绿色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再造,将绿色信贷创新理念逐步渗透至全行各个相关的管理与业务条线,先后推出“8+1”种融资服务模式,并为碳交易前中后各环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该行全国所有分支机构均已开办绿色金融业务,项目遍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中部、西部和海西等主流经济区域;涉及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碳减排、污水处理和水域治理、二氧化硫减排、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领域。截至2010年12月末,该行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1012笔,金额478.68亿元③,其中为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利用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的贷款余额为119.11亿元。

三、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投放空间

从我国CDm项目的发展现状、国内主流银行对CDm项目的投资布局以及我国银行监管机构把绿色作为信贷的考核重点三方面加以判断,建议我国商业银行在“十二五”期间,根据我国绿色信贷的需求方向抓住以下机遇:

1.全球碳交易供小于求

据前不久正式的《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1):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预测,目前在全球碳交易供小于求,缺口在45,266,854吨左右。即使已获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注册的项目只有50%得到签发,未来每年收入也可达到10亿美元①。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我国投资的重点领域

我国即将出台可再生能源规划,国家将把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与产业投资。预计到2020年,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5万亿人民币。建议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密切关注以下产业聚集区域:环渤海与东部沿海风电聚集区、西北风电-太阳能聚集区、酒泉-嘉峪关新能源基地、西部8个千万千瓦级水电基地等。

环保新能源项目篇4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环境监督执法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今年全省环保局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一步我省的环境监督执法工作。就环境监督执法召开全省规模大、规格高的会议,这在我省环保系统是第一次,期间还同时举办环境监督管理培训班,目的就是在总结前段工作的基础上,提高各级环保部门对监督执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整合力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发挥监督执法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逐步建立污染源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我省环保监督执法工作的水平。

一、近年来我省环境监督执法工作的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环保系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保护与改善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进环保审批制度改革和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工作,加强环境监督执法,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等多项环保专项行动,取得了环境监督管理和环境执法新突破,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法制建设,为建立污染源长效管理机制打基础

我省环境立法工作不断加强。去年,省人大先后颁布了《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和《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深圳市颁布实施了《深圳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各级环保部门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做好环境行政许可的清理工作,修订环境许可工作程序,制定工作规程,规范行政许可行为。

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在监督执法过程中积极探索,在健全完善执法机制方面有新进展。一是初步建立了与其他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依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环境保护执法部门除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包括公安、经济主管部门等行政机关以及各级政府,因此,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明确各环境保护执法部门的职责,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将可以堵截环保违法行为查处的漏洞,形成打击违法行为的合力。各地在执法年活动中,根据本地的实际开展了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的积极探索。如深圳市环保局联合安监部门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评估,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预案;联合工商部门开展了对无证经营单位的清理行动,将23宗无牌无证企业移交工商部门进行处理;联合公安部门,大力查处收集、运输、使用剧毒化学品的企业,并将案件移送制度和联合执法活动相结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有毒化学品、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案件,在依据环保法律法规进行查处的同时,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据统计,全省建立了环保案件移送制度的有15个市,共移送案件430个。

二是环保部门整体执法机制已初步形成并已显示出其威力。环保系统内部互动,上下级联动的整体执法机制已经形成,执法力度明显加大。如省环保局加大了直接查处环境违法案件的力度,对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受地方保护主义干预不能查处的案件直接查处,有效地遏制了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预执法的现象。而深圳市则建立了市、区环保部门整体执法机制,开展市、区、街道办三级联动,定期开展市、区环保部门联合的执法检查和交叉检查,以统一市、区环保部门的执法标准和执法尺度。与此同时,为全面掌握各区环保部门监督管理情况,市环保部门还组织开展了对各区环保部门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的稽查,通过稽查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环境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是内部执法及执法监督程序日趋完善。大部分市、县环保局均按照行政处罚案件查处分开的原则健全、完善了行政处罚案件的查处程序。如省环保局修改完善了案件查处程序,明确了职能,缩短了办理的时限,提高了案件查处的效率。完成了《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技术指引》系列之一的《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查处技术指引》的编写工作,加强了对地方执法的指导。一些以前执法较为薄弱的地方环保部门也通过制定程序,明确职责,使得整体的执法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珠海市环保局颁布了《合法性审查制度规定》以及《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的规定》,建立了合法性审查机制,避免作出的行政行为出现违法。汕头市环保局则在市政府的指导下,开展了环保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试点工作,目前,试点工作已经顺利完成,通过市政府验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的开展,为确保执法人员依法执法提供了保障。

四是创新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在环保执法年活动中,各地环保部门除了加大日常巡查的频次,加大对排污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之外,还创新执法方式,执法力度明显加大。如佛山市采取了“驻厂监管”手段,提高执法的有效性。佛山市禅城区环保局成立专责小组,对区内40家印染类重点污染企业采取驻厂监管措施,将监管责任落实到执法个人,从“管帮促”三方面入手,既当“警察”又当“医生”,有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而河源市环保局在查处一些大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领导通报有关执法情况,加强联系沟通,取得市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减少行政干预环境执法。深圳市环保局在环保“子夜行动”中,邀请新闻媒体参与策划和连续报道,新闻媒体追踪报道了不法企业的各种违法伎俩并对违法企业进行曝光,对心存侥幸心理的违法排污企业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佛山市环保局联合新闻媒体组织“零点行动”,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排污企业及时曝光,对违法排污企业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我局还以工业园区、火电厂和重大环境问题为重点,深入调研,分别报请省政府同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意见》、《全省化学制浆、电镀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意见》,向省政府提出了《关于促进电力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报告》、《促进南沙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工业污染防治的意见》、《关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情况的报告》等专题报告。这些工作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既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了一些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又理清了加强我省环境监督执法的思路,相得益彰。同时,还印发了《省重点污染源全面达标方案》、《省控重点污染源信息分布方案》和《关于加强污染源监督管理的意见》等文件,统一思想、协同作战。

(二)污染源监督管理力度逐步加强

我省环境监测和监察能力不断加强。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实现了空气质量日报,与香港合作建成了包括16个子站的珠三角空气质量监控网络,新建成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同时还组建了泛珠三角区域水环境监测网络。我省自2000年开始安装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其中深圳1998年开始安装),2000~2003年处于初步实施阶段,20年此项工作开展迅速。120家省控重点污染源中,去除列入“两控区关停名单”的6家企业和另外2家已经关停的企业,安装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的企业有62家,省控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安装率为55.4%,仅安装废气中烟尘或废水中流量监控指标的有15家,已实现与环保系统联网的企业有32家,联网率为28.6%。全省有19个地级以上市、78个县(市、区)环境监察机构已更名和纳入依照公务员管理系列,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如期推进,深圳市监察支队率先通过了国家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验收。

对重污染行业和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加强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管理和重污染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工作,逐步加强重污染行业监督管理,去年经省政府同意分别下发了电镀和纸浆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实施方案,目前已有多个市按省里的要求启动了其它重污染行业的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工作。同时,积极推动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工作。制定了全省120家重点污染源全面达标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布了占全省污染负荷50%以上的95家省控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污情况。佛山市对37家重点污染源安装了在线监控装置,广州市56家重点企业中有22家46台锅炉安装使用了脱硫设施,东莞市关闭拆除水泥企业34家,云浮市完成了24家水泥企业和2000多家石材企业的污染治理。

针对我省公路、电信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环保问题,我们会同省交通厅联合召开了首次全省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会议,联手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省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地级市通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称号;还召集了省级三家电信公司有关领导召开了加强电信项目建设环境管理座谈会,督促他们切实依法执行建设项目环保法律法规与要求。

(三)各项重点执法行动卓有成效

我们以省控重点源全面达标为突破口,以环保专项行动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清理为重心,以钢铁、水泥、电解铝、高尔夫球场等重点行业清理和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为重点,深入研究、精心组织、积极协调,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行动,深入开展“环保执法年”活动,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

为实现我省环保执法工作的新突破,加强环境监督执法力度,省环保局将20年定为“环保执法年”,印发了《广东省“环保执法年”活动工作方案》,并于20年5月召开全省环保局长座谈会,对全面开展“环保执法年”活动的工作作出了部署。各地按照省的部署积极开展工作,普遍成立了环保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环保执法年活动工作方案,认真扎实地开展环保执法年活动各项工作。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局)的决定在全省范围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和开展“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的专项行动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项专项执法检查是去年“环保执法年”的重要内容。这次专项行动的重点就是查处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建设项目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地方政府出台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土政策”以及蓄电池行业污染等问题。省政府于去年4月和6月份别召开了全省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和首次全省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布置。全省各级环保部门按照“环保执法年活动”的工作部署,在全省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等多项环保专项行动,依法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建设、违法排污企业,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去年,全省共出动检查人员86000多人次,检查企业44000多家,取缔、关闭、淘汰企业7家,停产、限产、限期治理企业388家,立案查处企业2600多家。为了扩大专项行动的影响,各级环保局及时公布了一批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对30个环保老大难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公开曝光违法案件447宗。全省各级环保部门积极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工作,充分发挥环境监管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我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清理工作共对9755个列入清理范围的项目进行了清查,其中在建项目6264个,总投资7149亿元,拟建项目3491个,总投资4847亿元。对清查出的40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有7个项目作“停止建设”处理,26个项目作“暂停建设、限期整改”处理,7个项目作“取消立项”处理。

执法年活动方案布置的固体废物管理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也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对全省原有的108家进口废五金定点企业进行了检查、考核、验收,经整顿,各定点企业共投入五亿余元,整改厂房,完善有关制度和废物处理设施。经验收考核,对10家验收不合格的定点企业取消了定点资格。经过整顿,全省进口废五金利用经营和环境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二是对持有广东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110家企业按国务院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有关标准重新核发许可证,对21家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取消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通过核发新证,促使危险废物经营企业认真整改,防治污染的水平得到了提高。三是会同省卫生厅开展了医疗废物专项检查,打击非法回收医疗废物行为,查处吴川市非法回收一次性医疗废物单位11家,将收缴医疗废物进行安全处置。

由于各级环保部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全省环保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解决了一批反映强烈的环保问题,查处了一批典型的环保违法案件,清查了一批违规开工的建设项目,清理了一批违反环保法的“土政策”,促进了环保执法机制的创新和完善,全省环保执法队伍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基本实现了环保执法年活动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省的环保专项行动工作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的充分肯定,省环保局等5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先进集体,全省有21位同志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

(四)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新污染源

近年来,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加强。2003年9月1日《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国家环保总局也出台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等规章制度,省环保局也为适应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规范和强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对涉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环评单位管理、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三同时”验收、上市公司核查及省重点源全面达标等五方面工作的制度、规范、程序、指引等进行了增订、修编,共制订相关制度文件16项(件),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效能。并着手修订我省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级审批管理规定》。今年1月报经省政府同意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意见》,对于全省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健全公众参与、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的管理等方面对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我省各级环保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实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前置审批,坚持依法从严审批的原则,坚持建设项目管理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以清洁生产、优化产业结构为条件,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相结合,采取“以新带老”、区域削减等措施,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增产减污的目标,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加强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促进集中功能和集中治污,避免因布局不合理造成环境影响。我们还加强施工期环保管理,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试点,清理多年来为完善验收手续的项目,严把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关,从而加强全过程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同时,各级环保部门结合国家和省的审批制度改革,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积极推进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在提速增效方面下工夫,提高办事效率。

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和决策的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省局去年4月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的意见》,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加强自律,并提出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制度、加强环境影响报告质量的监督、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信息、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违法行为举报和通报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构建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监督机制。

(五)强化社会监督,加强行风建设,工作作风明显改进

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认真贯彻“两个条例”,积极开展“三树立、五落实”和“行风评议回头查”等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把学习教育活动与改进机关作风结合起来,与加强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去年全省环保系统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环保审批、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等各项制度,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结果公开、重大建设项目审批前公示和验收公示等制度,以增加信息披露和环境监督的透明度为手段,通过曝光典型违法案例、典型环境问题、公开环评单位考核信息、重点工业源排污达标状况、审批听证等形式,促进公众参与,强化监督。强化环保社会监督。推行窗口办公制度,负责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查询和回复。省局开发研制了建设项目网上审批和办公自动化软件,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增加工作透明度。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全省环保系统广大干部进一步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改进。

我省污染源监督管理和环境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存在,监管不力,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预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环保管理中,违规审批、越权审批和漏管漏批建设项目、违法排污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次四会南江工业园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就是典型。上个月,北江发生了一次水污染事件。事件发生后,省、市、县三级政府和环保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迅速查明了污染源,有效的控制了污染,并且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防止了污染事态的蔓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在这次事件处理过程中,两地四方积极配合,迅速查明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原来是四会南江工业园一个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化学品处理不当而引起泄漏所致。同时,通过这次污染事故,也查出了一铝材厂、一稀有金属有限公司、一电镀厂及污水处理站有直排、偷排行为,一环保公司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违法回收利用电镀污泥。这次污染事件暴露出我们环保监管不到位,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的问题。二是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较为普遍。项目审批后,未能及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对“三同时”的监督检查不够,特别是项目施工期的环保管理更为薄弱,大部分建成投产的项目没有办理环保验收手续。如茂名热电厂和云浮市粤鹰水泥厂等违法违规行为。茂名热电厂1号和2号锅炉燃烧水煤浆工程项目未经环保部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也没有经过验收,主体工程已正式投入运行,环境违法行为严重,我局已现场查处,并令其停止1号锅炉和2号锅炉工程项目。云浮市粤鹰水泥有限公司一条日产2500吨的新型干法旋转生产线申请试验收,县环保局没有到现场核查就出具了同意试产的意见,并且市环保局也同意试产,但省环保局到现场检查时发现工程正在施工,主体工程和环保设施均未完全建成,居民的搬迁问题也未解决,不符合试生产的条件。三是一些重大环境污染案件仍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如10个国家挂牌督办环境问题之一的韶关市大宝山地区违法采选矿污染等问题,由于历史原因,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尚需狠抓落实。四是污染源环境监督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污染源基本信息管理、环保队伍自身监管能力有待提高。揭阳市电镀工业园的环境管理问题就暴露出这些问题。揭阳市电镀工业区建设前没有认真做好规划,选址不合理,并且也没有做环评手续。该工业区于96年投产,电镀废气无治理设施,废水超标排放,群众多次投诉。去年9月,许德立副省长对揭阳市电镀工业区环境污染问题作了重要批示,李清局长还亲自到了现场,提出了近、远期的整治要求。今年3月,我局再次组织监察总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揭阳市电镀工业区进行了突击检查和废水采样分析,9项监测指标有4项超标。该工业区选址不当,我局将督促揭阳市政府和环保部门依法责成其易地搬迁。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要逐步加以完善和解决。

二、今后要重点抓好的几个方面工作

按“规划调控、环评规范、监督到位”的执法思路,结合《广东省环保条例》、《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和《广东省环保规划纲要》的实施,以强化工业园区、重污染行业、重点污染源监管为突破口,通过信息化建设推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为建立起以排污申报为基础、排污总量控制为主线、排污许可为核心、排污在线监控为保障、日常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污染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实现工业进园、产业进区、集中制污、总量控制的目标,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重点:

(一)完善法制建设,落实各项制度,规范监督管理,建立污染源长效管理机制

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法规与制度,结合我省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经省府同意、我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意见》,以区域、专项规划环评为重点,完善法律法规,落实各项制度,加大政务公开与信息公开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督管理、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等有关环境监督各方面的制度、规范、标准等,推广施工期环境监理试点经验,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同时,抓紧修订我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级审批管理规定》,并积极配合国家环保总局制定排污许可证和总量控制法规及地方的实施细则,逐步建立和完善污染源长效管理机制。

(二)突出重点,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的监管

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重点行业统一规划及定点工作。要做好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重污染行业定点基地的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督促国家和省批准保留的开发区(102个,去年为490多个)在20年底前完成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并报有审批权的机关审批。凡是不符合经批准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建设项目和开发行为,一律不得审批。理顺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体制,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应由所在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无论多大的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环保局、环保办都是不合法的,因为法规上没有赋予其环境监管的职能。各地要依法收回违法委托、下放到开发区管委会及其下属部门的环境保护管理权限。

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的环境管理。切实做好山区、水源保护区和珠江、韩江、鉴江、榕江、练江等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防止产业转移造成污染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转移,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制定并组织实施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方案,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控制区城区、近郊区电厂项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支持在有环境容量和条件的地区建设大中型电力骨干项目。

加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管,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意见》的要求,加强对化学制浆、电镀、纺织印染、制革、化工、建材、冶炼、发酵和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或处置等重污染行业的环境管理,做好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工作。各地级以上市20年底前完成除化学制浆外其他重污染行业的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实施方案及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经省环保局审查(批)后由当地政府批准实施。加强对放射源、输变电、通讯等电离、电磁辐射项目环境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老百姓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几年对放射源、变电站、通讯设施辐射的投诉也日益增多,因此,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应切实做好可能产生辐射环境影响的公路建设、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土地开发利用等的辐射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工作。

(三)严把建设项目审批、验收关,严把环保准入关

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以下不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环境标准以及清洁生产要求的10类项目不予审批:①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②列入国务院清理整顿范围,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电石、铁合金、焦炭、平板玻璃、13.5万千瓦及以下火电机组等项目;③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生态环境敏感区等区域,影响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的项目;④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项目;⑤位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项目;⑥占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或者建设在自然保护区地带,但损害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的建设项目;⑦原有设施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不能通过“以新带老”、“以大代小”的措施,实现“增产不增污”的项目;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⑨在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无法通过区域平衡等替代措施削减污染负荷的项目;⑩被明令限期治理的企业,以及“两控区”污染防治规划、珠江综合整治、治污保洁工程和碧水、蓝天计划及主要江河、重点流域规划中污染治理项目没有按期完成污染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的新、扩、改项目。同时,对环境质量超标的地区,实行超标污染物总量削减的项目审批制度,不批准建设导致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的项目。

去年国家实施投资体制改革,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使我们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在制度上、程序上都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面对问题,克服困难,理顺关系,配合和尽快适应新的投资审批决策体制,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质量和审批效率。

(四)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完善执法机制

中纪委五次全会将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作为今年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继续开展打击违法排污专项行动,下大力气整顿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重点查处违法建设、违法排污、污染饮用水源等突出问题。要认真贯彻实施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为党纪政纪处分的暂行规定》,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不仅要追究违法单位的法律责任,更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责任。要不断完善执法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与其它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健全环保案件移送制度,堵截环保违法行为查处的漏洞;要健全环保系统互动、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要加强上一级环保部门对下级环保部门执法情况的稽查工作并完善制度。要重视环保执法队伍的建设,通过加强行风建设、法律知识培训、执法人员操行考核、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和加强社会监督等措施,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现阶段,在环保执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县一级执法的力度、水平不够,希望各级环保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不要违反省纪委、省监察厅的有关规定。

(五)加强和完善基础工作,提高监管能力

全面实行排污申报登记。积极推进环境统计、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收费申报“三表合一”工作,统一采用国家统计部门制定的企业编号,全面实行污染源排污申报登记工作,摸清工业污染源排污现状,建立污染源排放污染物动态管理档案和动态管理系统,对污染源实行动态管理。在全面申报登记的基础上,认真核定排污量,足额征收排污费。

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实行联网监控。按照全面达标的要求,20年底前完成120家省控重点源在线监控(监测)设备安装,同时建立省环保局污染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省联网监控;珠江三角洲地区占当地排污量80%及各地级市占当地排污量50%以上的企业,2007年底前逐步安装在线监控(监测)设备,全省联网;全省125mw以上火电厂全部安装二氧化硫在线监测设备,建立在线监控系统,与省环保局污染源信息管理系统联网。

(六)推进信息化和廉政建设,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环保新能源项目篇5

新奥煤基低碳循环生态产业示范基地一期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是新奥第一个投资建设的大型煤基清洁能源项目,总投资超过24亿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单套气化、合成装置项目。项目自2006年6月开始全面建设,经过800多名员工以及参建队伍的共同努力,2009年7月24日凌晨2:30分,生产出合格甲醇。60万吨甲醇项目的投产,标志着煤基清洁能源生产进入规模化阶段。经过半年的试运行,项目于2010年3月底完成装置技术性能考核。

目前,新奥达旗60万吨甲醇项目立足国内,逐步扩大销售规模,逐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未来几年将着眼全球市场,通过战略联盟与合作,为集团战略发展做出贡献。新奥达旗60万吨甲醇项目的战略目标是确立以能源开发和利用方式的创新为基础,生产煤基清洁能源,拓展煤化工产品组合,成为成本和技术领先的能源化工行业标杆企业。

新奥以达旗60万吨甲醇项目全面达产为目标,保障原料煤自主供应,构建具有区域优势的市场网络,形成技术领先和低成本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盈利水平,积极推进煤基低碳能源循环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形成煤基能源化工产业的清洁生产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奥达旗60万吨甲醇项目一方面强化运营管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强化合作管理,确保安全运营,提升项目的运营管理水平,形成大型煤化工企业的精益管理模式,确保安全、稳定、满负荷运行,同时依托自有煤炭资源,建立甲醇低成本竞争优势,提高盈利水平;强化市场分析,完善市场规划,优化客户结构,建立具有区域优势的甲醇市场网络,并形成覆盖甲醇和煤炭市场的物流体系,确保产品稳定供应,提高甲醇、煤炭贸易的综合盈利能力;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实现新突破。以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为目标,优化技术发展策略,聚焦支撑集团战略的五大核心技术,并分别实现重要突破,积极推进煤基低碳能源循环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先进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加快自有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构建战略联盟平台,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环保新能源项目篇6

然而,因该宗地块距离周边居民小区仅100余米;又靠近深圳市三个水源地:铜锣径、炳坑、三洲田水库;且工厂群的兴建规划先实施再环评,环境影响报告书在不足七天内通过,使该项目引发了周边居民的强烈质疑。

迫于民意及舆论压力,比亚迪于11月14日公示,拟对项目进行重大修改,且重新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但鉴于前度不合常规的项目审批过程,新环评报告合理与否、新能源电池污染的界定争议等问题,仍值得政府、企业与民众共同商榷。

电池厂突然而至

2009年中旬,深圳市龙岗区南约社区最大的小区――振业峦山谷的一期业主们,乔迁新居后不久,喜悦心情很快被打消了。半夜,刺鼻的气味将居民们呛醒,那气味像油漆,恶臭难闻,吸入后胸闷,并伴有头晕、恶心、似乎要窒息的感觉。

小区业主们很快查明,臭味来源于与小区间隔约1公里的比亚迪公司喷涂车间。

业主们对此投诉抗议,在尚未得到圆满答复时,2010年8月,令他们更不满的消息传来:与小区仅隔100米的空地,编号为G02113-003的地块,被据此1公里之遥的比亚迪收入囊中,其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锂电)将在此地块兴建一座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厂”,且工程即将开工。

比亚迪锂电成立于1998年,公司董事长王传福以电池生产起家,该公司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高新技术企业。

拟建项目全称为比亚迪新能源材料基地项目,被列入深圳市2011年重大项目。根据项目环评报告,项目并非新建,而是比亚迪锂电一期工程的改扩建项目。

此项目主要新建铁动力锂离子电池、电源系统生产线、太阳能电池组件、新能源及车用高端零部件等产品的生产线以及配套工程。落成后,主要建筑物有生产工厂19座,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研发办公楼等附属建筑物各一座,总占地面积为50万平方米。

新厂群包括三个系统的电池工厂群:第一为锂电池组装厂;第二为锂电池材料厂;第三为太阳能电池厂。其中铁动力锂电池厂在2013年、2014年分两期投产。

振业峦山谷的业主们认为,这个厂群所在地恰位于深圳市供水网络系统的来源和上游处,距离深圳市铜锣径水库860米、炳坑水库460米、三洲田水库2100米,三个水库分别隶属于东部供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为深圳、香港两地水源地。

但比亚迪锂电否认新基地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根据深圳市生活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范围,项目选址附近涉及的水源保护区主要有“炳坑水库水源保护区”和“铜锣径水库水源保护区”。从项目选址和水源保护区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看出,项目的选址位于水源保护区集水范围的山脊线外,不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

但接近水源地,已足够让周边居民担忧。振业峦山谷业主根据网上收集的材料信息,制作了一份《比亚迪公司拟建大型电池厂化学原料或污染物估计》,推测:该项目建成后或将产生苯类甲醛有机溶剂、盐酸、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等21种有害污染物,造成有毒致癌、腐蚀并污染土壤、水源、空气等影响。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曹国庆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与铅、汞电池相比,锂电池可以说无污染。

所谓污染,主要源于重金属铅、铬、汞等,但锂电池基本不含这些重金属。

另外,电池生产的废水一般都要经过循环、处理,电池生产过程不应该有恶臭味产生。在比亚迪项目中也列有污水处理厂建设一项。

但是,汕头大学医学院分析细胞学实验室主任霍霞对《财经》记者分析,涉及化学物品的电池厂或多或少对人体及环境都有所危害,关键是看企业对污染物的投入及处理。

中国科学院环境生态研究中心研究员、工程环境专家张付申亦对《财经》记者表示,一般小企业,由于资金原因,管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问题,但大企业不太会存在较大问题。总体来说,环保部门对大企业的环评和监测相对严格,且锂电池生产过程是可控的,不会有太大环境影响。

评审四天完成

一位振业峦山谷业主代表对《财经》记者指出,比亚迪项目的环评报告打造时间仅为七天,若除去端午节法定假日,实则为三天时间。就程序而言,比亚迪项目审批及环评报告出炉,有悖于常规审批手续。

达尔问环境研究所创办人冯永锋向《财经》记者介绍,常规的环评审批过程,首先由申请人提出环保行政许可事项,在环保部门受理后,申请人可委托一家有资质的机构为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制作完成后,公示一周的时间。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并在承诺的期限内予以批复。

这其中,向公众公示并征求意见,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回看比亚迪项目环评过程:在环保部门受理申请后,2010年4月,其委托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制作环境影响报告书。此后,2011年6月3日,深圳市人居环境网公告了开始环评的信息,当日下午即召开《比亚迪新能源材料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下称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技术审查会。五天后,按专家意见修改,经专家组长和市人居环境技术审查中心复核、出具专家技术审核意见。6月10日,编号为深环批函2011045号的环评报告就审批通过。

从时间跨度上看,整个环评报告通过评审虽为七天,但由于恰逢端午假期,实为四天。“四天评审过关并不合规。”冯永锋说。

而哪些专家对此评估、出具报告,至今未有公开信息。经振业峦山谷业主多方要求,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一方仅提供报告书简本,截至《财经》记者发稿时,索要该正本无果。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第十二条“建筑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10日”。且相关信息应处于公开状态。

北京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曾祥斌对《财经》记者说,根据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保部门的环评规范,轻度污染和重污染工业需经过环评审批,但是没有具体的时间要求,可以说法律上存在空白,因此,具体到每个项目审批时间,存在长短不一的情况。但是,信息必须向公众公布。

由于比亚迪项目的整个环评程序并不透明,情况不为外界掌握,因此很难评说其是否合理。

建设方自制民意调查

环境影响报告书公告时间为2011年5月26日至6月9日,报告简本中,亦有135份调查问卷,其结论显示:“收集135份调查问卷,根据调查,83.7%的受访者支持本项目的建设,16.3%的受访者表达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受访者反对项目的建设。调查的各个单位均支持本项目的建设。”

针对以上说法,振业峦山谷业主委员会表示,业主均反对该项目,该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问卷调查存在弄虚作假。

“据我们了解,除居住在小区内的比亚迪本厂员工存在可能外,其余无一人被调查和收集过有关意见。”一位振业峦山谷业主代表说,“没人愿意自家门口装颗炸弹。”

众多业主表示:没有见过所谓的问卷调查,也不知这一调查结果从何而来,且多次向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申请看问卷原件,对方行政复议竟然以涉及相关机密拒绝。

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回收的135份调查问卷是建设单位比亚迪收集整理后所得。这说明,作为环评报告专题组和撰写者,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没有直接参与调查问卷程序中。

对此,一位中华联合环保组织环保公益律师称,让建设方代为进行问卷调查,涉嫌违规操作,其公正性和法律效力亦由此受到质疑。

界定用地难

双方争议的焦点还在于,振业峦山谷业主们认为:涉及电池生产的企业都应是m3类工业用地,比亚迪此块土地却为m1类,因此怀疑其变更了土地用途。此前多数媒体报道也赞同此种说法。

中国工业用地划分为三类:一类工业用地(m1)是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电子工业、工艺品制造等用地;二类工业用地(m2)是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食品、医药等用地;三类工业用地(m3)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采掘、冶金、化学等用地。

据深圳市国土资源局网站上显示:G02113-003地块使用明确为m1。

通过竞拍,比亚迪锂电从深圳市龙岗区贸易工业局获得G02113-0032地块。在编号为深龙产发协2010第7号的《深圳市产业用地发展协议书》上显示,其土地用途是新能源材料基地地块,准入产业为电池制造。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于2010年9月25日“审批通过”上述项目用地用途。

深圳市人居委是环评审批机构,其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地块性质由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定夺,一直以来新能源电池项目就被放到m1中,若是普通电池可直接归为m3,但新能源材料产业属于新事物,目前尚无界定。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敬忠认为,锂电池最多能归到m2,肯定不能归到m3,正常应归到m1。其理由是,锂电池属于新能源电池的范畴,新能源电池生产是完全可控的,基本没有污染。与国外相比,中国国内的电池生产企业是按照食品级的企业进行规划和管理,属环境友好型。

何谓比亚迪的新能源电池?相关媒体在采访电池专家、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境专家董良杰时,其指出实际上即是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中添加了钴,所以科学叫法应该是磷酸铁钴锂电池。比亚迪生产的虽是新能源电池,但锂电池自身含有、特别是生产过程中分解产生的重金属污染依旧无法解决。

王敬忠称,电池生产添加这些物质是常有的事。添加之后主要是改变电池性能,但不会涉及污染问题。记者也了解到,由于钴价格较贵,一般添加量少,且基本都被回收了。

客观地说,由于锂电池技术刚刚起步,以后它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业界并不十分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北京东华鑫馨废旧电池回收中心主任王自新认为,如果比亚迪这种电池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按照技术标准、工艺等严格执行,且选址、环境评估符合规范,应该说即便存在有害物质,也在可控状态下,但是,不能排除隐瞒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目前,国内企业偷排废水、废气,或者瞒报数据的现象,比比皆是。

由于锂电池技术的环境影响还不明确,关于新能源电池用地的归类在中国的相关条例中也就无法定论。

因此,比亚迪电池厂群及水源地受污染程度如何,亦没有研究数据支撑,且缺乏权威评估报告证明,目前仅为维权居民及相关律师可能性的推论。

环保部污染控制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记者,目前相关法规正在起草中。

应选择信息公开

但在民意及舆论压力下,2011年11月14日,比亚迪锂电了对新能源材料基地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称由于公司发展规划变更,比亚迪新能源基地建设有重大改变,需重新编制项目影响环境报告书,并将重新申报。

不过,此次环评报告的制作方仍为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从公示内容中可知,此项目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均有所改变:铁动力锂电池生产过程去除了污染可能较多的原材料生产工段,仅保留部分配件的生产和组装环节、去除了电源系统的生产、保留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和新能源及车用高端零部件的生产,均以组装为主,环境影响较小。

另外,对选址平面布置进行了彻底调整,将员工宿舍建设在振业峦山谷小区一侧,将厂房设置在远离敏感点一侧,以进一步降低污染。

更具体的布局方案及环境影响分析接下来将在第二次公示中。

公示中还提及,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要求,比亚迪将对环境影响相关情况进行信息公示,关注项目和周边环境影响的居民对项目带来影响、现有选址态度、环保措施等都可提出建议要求。

环保新能源项目篇7

关键词:滨海新区;节能减排;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3-0018-04

一、滨海新区节能减排项目资金来源

(一)财政拨款

由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项目的外部性强、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各地主要环境保护设施、节能减排项目的建设均为政府行为,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以滨海新区核心区域的开发区为例,2008年开发区用于减排的财政资金为450万元;再以区内减排的主要项目之一――开发区化工区污水处理厂项目为例,总投资2100万元,全部为财政拨款。

(二)政策性银行贷款

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对影响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但因其具有严重外部性,商业银行不愿参与的行业项目进行政策指导,设定瓶颈行业指标,分支行对相关项目优先考虑,利率上则以风险投向为基础,严格遵从评审机制。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对滨海新区节能减排环保相关项目贷款余额达6.04亿元,占其向滨海新区发放人民币贷款余额的3.33%。

(三)商业银行贷款

截至2008年9月末,滨海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余额290.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58亿元,增长33.98%。以国内绿色信贷的先行者――兴业银行为例,其在国内创新推出“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这一“绿色贷款”品种。截至2008年10月末,兴业银行天津分行对滨海新区节能减排环保相关项目贷款余额为4.35亿元,占其向滨海新区发放人民币贷款余额16.23%。

(四)国际金融机构支持

目前,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先后与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开展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合作,iFC为其提供部分本金风险分担。目前,兴业银行与iFC合作项下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已在新区“落地开花”,天津钢铁有限公司率先获得4390万元节能减排专项贷款,将支持其在5年限期内进行一系列技术改造,实现“绿色”效果。其中第一年为宽限期,企业只需归还利息,无需归还本金。

(五)Bot(建设――运营――转让)模式

Bot模式是一种国际通行的投资运营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将民间资本引入城市节能减排项目领域,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目前,滨海新区开发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均采用Bot模式。以西区污水处理厂为例,总投资约为2600万元,政府将其委托给某专业公司,由其筹资金建造,建成后该公司拥有污水处理厂20年的运营权。运营期内,该公司通过收取1.09元/吨的污水处理费逐步回收成本,实现收益。

(六)企业自筹

除了全额财政拨款的政府行为,由企业投资建设的节能减排环保项目获得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贷款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一定的自筹资本金。以兴业银行天津分行为滨海新区两家客户提供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为例,两家客户的自筹资本金与商业银行贷款比例分别为1:1.1和1:2.2。又如:中新生态城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约2.7亿,其中世界银行贷款2000万美金,国家水污染治理基金7600万,其余由项目投资开发公司自筹。

二、现行配套政策及设施

(一)政府支持性政策

1.2007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首次提出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根据政策要求,人民银行、银监会和环保总局联合下发文,建立“绿色信贷”机制,《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引导金融机构做好节能减排金融服务工作;财政部、商务部、国税总局、海关总署、电监会等相关部委也通过文件、采取具体措施落实政策,为建设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2.天津市政府于2008年11月初,下发实施了《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年实施计划(2008―2010年)》,将“建立节能减排和市场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进中新生态城制度创新,深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创新”列入新区未来建设发展的重要日程。同时,滨海新区规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严格实施环保的一票否决制,在源头上杜绝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项目进入。

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于2007年9月设立每年预算1亿元的“泰达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开发区开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工作;分批《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重点鼓励项目名录》,按名录中确定的额度和方式对区内节能减排项目给予财政补贴。

另外,2008年,开发区管委会已与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达成协议,将区内企业的环保信息纳入企业征信系统,商业银行可将企业信用报告中的企业环保信息,作为贷款审批的重要参考依据,严控环保不达标和高能耗企业的授信总量。

(二)银行支持性政策

节能减排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对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如果能够做到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信贷控制,也就阻断了这些企业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使其难以再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因此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被誉为是增强环境保护手段、减少银行贷款风险、引导企业走向正确发展方向的一举三得的措施。目前,滨海新区大部分商业银行注重履行银行社会责任,主动融入并服务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1.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行严格的信贷准入管理和风险控制。针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制定贷款投放的风险限额,严格控制其信贷投放,并适度上收分支机构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信贷审批权限。加大对节能减排不达标客户的信贷退出力度。

2.提高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的业务办理效率和金融服务水平。部分金融机构为节能减排贷款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优化贷款流程,提高放款效率,及时解决在办理节能减排贷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拓展节能减排融资渠道的同时,吸取世界先进经验。目前,兴业银行与iFC开展的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合作项目,已在滨海新区“落地开花”。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区具备建立节能减排市场机制试点的政策优势,因此必将成为各商业银行将国际经验用于国内实践的创新基地,为推动全国节能减排事业向纵深化发展提供经验。

以上措施表明,滨海新区商业银行在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的发放上,严格执行政策和规定,新区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信贷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能源环保交易市场加速形成,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设立

继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之后,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已在滨海新区成立,其定位是利用市场化手段和金融创新方式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通过排放权交易平台,鼓励有能力节能减排的地区或企业在满足自身需求外,将剩余指标在交易市场上出售;而节能减排空间有限的地区或企业可通过在市场上购买配额,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最低的成本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三、制约因素

(一)财政资金有限,投融资机制落后,环保产业资金吸引力弱

作为城市建设主要投资主体的城市政府,在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下,普遍存在财政资金不足,市政债券等政府商业融资手段受限的问题,建设资金不能得以满足;目前,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筹资机制没有形成,不能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资金的合理配置,闲置资金很难流入环保产业。

(二)节能减排市场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融资效果

节能减排行业具有市场大、技术性强、风险点分散等特点,难以满足一般性的贷款融资条件,当前,节能减排市场主要面临的有三方面风险:一是节能企业对于节能技术的实际效果没有把握,很大程度上是在尝试创新;二是节能技术服务公司的应收账款过大,融资缺乏第二还款来源;三是在节能减排结果的认定等方面存在风险。以上这些风险对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银行等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金融危机加大了企业节能减排的困难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为应对危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已提高了3700多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取消了部分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关税,使节能减排约束有所降低。滨海新区很多外向型企业受危机影响,处境困难,投资节能减排项目或购买环保设备的积极性降低。同时,地方政府在抉择重大项目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遵循节能减排要求时,更加困难。

(四)信息不对称及环保公益性制约银行对环保项目的贷款支持

1.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畅通的信息获取渠道,环保审查难度较大。目前金融机构在企业贷款审核中都对环保审核作出严格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所需的完整环保审核材料难度很大。金融机构掌握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企业获得的,其中不排除企业恶意隐瞒而造成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虽然人总行与国家环保总局达成了有关环境执法信息进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协议,但这项工作在各地的开展还需要一个过程,比如目前滨海新区中只有开发区启动了这项内容。而且协议仅约定环境执法信息进入系统,尚缺乏对企业发展内外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完整信息,银行无法进行持续跟踪和监测;对能耗、污染虽然达标但不稳定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的企业情况难以及时知晓。

2.银行盈利性和环保公益性矛盾。相对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而言,节能和环保项目规模较小,投资收益不明显,资金筹集相对困难;同时,节能减排的实施、循环经济的正常运转与发展,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工程投资,时间周期长且前期投资的公益性强。许多商业银行受盈利性指标驱动,信贷投放的短期行为日益明显,不愿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启动和完善环保循环经济的意愿较低,导致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产业链启动难。

(五)合格Bot投资人有限

由于节能减排项目有投入资金大、回收期长、技术资质要求高等特点,合格的项目投资人相对有限。目前,市场上存在投资人良莠不齐,运作过程不规范,特许经营协议不够详尽完整等问题。一些缺乏运营、管理和建设经验的企业通过压低价格或非正当手段获取项目建设、运行权,扰乱了市场。

四、政策建议

(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1.财政政策支持。不断加大对环保项目的财政投入,增加环保项目的预算开支,一是构建支持节能减排的税收体系,通过提高高能耗产品的经济成本对企业能耗进行约束,同时,对生产环保设备及使用环保技术的企业给与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贴息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入节能减排企业和项目,还可以通过创建、表彰节能减排示范企业,与节能贴息、节能贷款相结合。

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一是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要帮助、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多角度拓展直接融资渠道。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上市后备资源信息库,积极鼓励和推动符合节能减排条件企业通过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尽快实现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二是支持节能减排项目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推进节能减排主体的市场化与规模化发展。要加强债券市场政策宣传和产品推广,鼓励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增强其直接融资能力。

3.规范发展Bot融资方式。政府在选择节能减排Bot项目投资人时,应避免只注重[前利益、把引资作为唯一目的,而使项目运作过程不规范,从而造成特许经营协议粗糙、法律漏洞多、运营期收费过高,以及超出政府职能的不合理承诺等。特许经营协议及运营期投资公司的收费水平,应在充分考虑政府和使用者的承受能力,及投资人的成本收益及回收期的基础上制定,实现三方共赢。

(二)人民银行政策支持

人民银行及其基层机构应积极支持节能减排、推进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风险提示,加强对商业银行支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二是继续做好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的相关和后续工作。督促和引导所辖商业银行在为企业或项目提供授信等金融服务时,把审查企业信用报告中的环保信息、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沟通协作,提高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效率。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探索建立辖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工作机制。加强与银监会、金融机构、环保局等部门的联系,及时通报节能减排工作进展,共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商业银行信贷支持

一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加强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通过开发新的金融工具降低节能减排项目的融资风险,可适当降低节能减排领域的金融准入条件,开发与节能减排项目相适应的信贷类产品,建立适用于节能减排企业的贷款审查、信用评级、资金定价机制和贷后管理等信贷管理制度,建立节能减排贷款“绿色通道”。

二是金融机构之间要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联合贷款、转贷款、票据融资、综合授信等多种合作方式,为重点节能环保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三是加强与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密切关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的调整,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原则。同时,把企业信用报告中的环保信息作为是否为其提供授信等金融服务重要依据。

环保新能源项目篇8

20__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意见》精神,至力于流域、城市、工业、畜禽业污染治理和环境违法行为的整治,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能力,积极打造海西区绿色腹地,实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得到有效削减,重点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保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工作目标,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继续坚持把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摆在突出的位置,建立和健全“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部门分工合作的环保工作机制。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三不”原则,认真把好环保关,禁止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出现污染转移。认真实施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环保一票否决权,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举,严格环境执法,努力实现辖区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环境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持续保持良好状态。认真抓好“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工作,坚持科学管理,依法治污。二、突出重点,加大污染治理工作力度认真实施《南平市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重点抓好以下三项整治。1、狠抓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一是抓规划布局。根据《南平市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规划》,对养殖业发展总量、养殖结构、养殖场所、养殖规模、养殖密度等进行科学的界定,严格把关,使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量控制在当地环境容量范围内,努力实现畜禽养殖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二是抓源头控制。新建、改建、扩建规模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禁止在禁建区建设规模畜禽养殖场。在其他区域新建养殖场要在选址等方面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新的污染纠纷,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三是实行分类指导。大力推广清洁养殖,淘汰水冲粪、水泡粪等落后清粪工艺,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大力扶持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制肥企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削减水环境污染负荷。四是抓督查落实。实行污染治理工作责任制,加强监管,定期组织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对等待观望,不上治理设施,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进行处罚,屡教不改的给予关闭或停业处理。同时依法征收排污费,运用经济杠杆促进业主进行污染治理。2、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一是加大整治力度,制止污染反弹。实施污染源达标排放工程,严格执行“三同时”管理制度,加强老污染源环保设施现场检查,加强和完善污染源单位的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对老大难的污染企业实行挂牌督办,采取派员蹲点、领导分片包干、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措施全方位进行监管。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分年度下达整治任务,倒计时安排工作。二是积极进行污染控制,努力消减污染负荷。继续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辖区化学需氧量、氨氮等6种污染物的排放量要控制在年度下达的总量指标内。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均要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超过环境容量或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区域,应限期削减总量,不再新建、扩建加重环境污染的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总量。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对市区原有布局不合理的污染企业,应因地制宜地用好土地级差地租和扶持发展政策,分别采取技术改造、搬迁转产或退二进三、异地发展等办法,解决治污问题。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小的行业和项目,支持优势企业优化重组和产业升级。三是要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到增产减污节能降耗。促进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路子,鼓励企业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科研工作,争取到20__年底,建成一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形成资源循环的工业链、产业群,切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3、加快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南平城市污水处理厂技改和污水管网配套建设要加快进度,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进一步完善文田垃圾处理场设施,对焚烧及制肥系统进行技改,强化管理。县(市)也要加强对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的领导,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认真组织实施。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等城市积极筹建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努力在20__年底前建成。闽江南平段沿岸乡镇要按照省上治理规划的要求,全面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置,努力在20__年底前完成治理任务。三、标本兼治,扎实推进生态建设一是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认真贯彻《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积极开展部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切实加强部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广泛宣传发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工作。按照《南平市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强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恢复工作。重点抓好生态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对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力争20__年底前建成生态示范区并经国家验收。二是严格资源开发管理,综合治理“青山挂白”。要以提高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为目标,突出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要加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治理整顿矿业秩序,科学划定矿产资源禁采区、限采区和可采区,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不得颁发采矿许可证、不得批准用地。取缔关闭不符合最小开采规模规定的矿点,抓好“青山挂白”专项整治工作。三是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力度。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管理规定。抓好武夷山自然风景保护区、顺昌华阳山自然保护区等4个自然保护区的新建工作。对老区加强管理,实施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区划、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申请部级自然保护区和加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武夷山保护区竹林扩大连片、将石自然保护区规划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全面禁止销售和在经营中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加强对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指导,制定并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施用计划,努力削减面源污染负荷。五是加强水能开发监管。进一步加强水能资源规划和开发监管,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关于加强南平市中心城区饮用水备用水源保护的若干意见》,依法对饮用水源各级保护区进行严格管理。四、强化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严格环保审批,加强源头把关,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建设项目要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开发区、工业园区必须进行总体环境影响评价。加强源头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审批制度,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无污染或轻污染的项目发展,严禁污染重,能耗高,效益低的项目建设,认真把好项目选型和选址关。2、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继续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加大不法企业挂牌督办力度,对污染严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要依法进行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污染物仍然不能达标排放的要给予停产或关闭处理,防止工业企业污染反弹。3、严厉打击污染回潮。继续保持对死灰复燃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高压打击的态势,发现一家取缔一家,严防“十五小”、“新五小”回潮。五、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环保资金投入1、用足用好排污费政策。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为污染防治筹措更多的资金。污染治理资金优先安排并重点支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闽江流域水环境整治重点项目,确保重点治理项目的如期完成。2、引导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的产业化运作。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经济成份进入环保领域,实现环保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六、提高环境自动监测监控水平。按照省政府关于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要求,完善南平市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的建设。实现南平市各县(市)水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和环境信息传输的联网,并与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联网。通过一个覆盖全市的环境自动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系统,形成一个交互式的环境监测、监控和环境保护动态信息平台,为各级政府提供环境质量状况,向社会环境质量简况。20__年底前,所有省、市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武夷山、建阳市区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工作。七、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载体和渠道,进一步加强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环保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积极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环境警示教育,增强社会资源危机,生态恶化的忧患意识。继续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对热点、难点环境问题加强新闻监督。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和环保企业的评选活动,通过榜样带动作用,引导社会逐步形成关注环保,支持环保,积极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八、抓好精神文明和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一是认真抓好文明单位升级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重点工作来抓,在硬件、软件上加大投入,力争年底取得好成绩。二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对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实行局领导挂点基层单位制度;建立“平安单位”建设责任制,把工作任务以责任书的形式,分解到各科室、各直属单位;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监管,完善节假日安全检查、值班制度,计划聘请保安,加强对局机关大楼的安全保卫工作;抓好重点部位的安全工作,如抓好电脑房、财务室、档案室、监测站危险药品库等部位安全工作,经常组织检查,发展问题及时整改;做好内部矛盾调解工作,工会调解委员会要深入群众,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交通安全、用火用电的、“打黄扫非”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出专刊、发放宣传单、组织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宣传工作,坚决打击“黄”、“赌”、“毒”、__功和传销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安全设施建设。三是加强机关效能、行风评议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按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好全年的工作。效能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工作效率上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的整改。打造环保队伍高效、廉政、团结、上进的新形象。行风建设要紧扣环保特点,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认真实行“六条禁令”、“六不准”。对出现的政风行风问题,要分析根源,认真对待,大胆进行处理。要敞开大门,广泛征求、听取社会各届、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意见。通过召开听证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搜集群众的意见,努力提升工作水平,推进我市环保系统的行风政风建设。

环保新能源项目篇9

做好农村新能源管理工作,不仅能有序推进新能源使用效能,着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能为改善农村地区的能源结构,对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村;新能源;管理;措施

在农村实施新能源项目能全面提升生活质量,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有效缓解能源紧张的情况。伴随新能源项目建设数量的增加,管理难度也日益增加,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所以,做好农村新能源管理工作,对提升农村能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农村新能源地位

基层政府相关部门要全面认识到农村可再生资源在科学转变农村发展中重要方式,全面维护农村生态环境,推动解决民生问题,提升新能源发展的地位与作用,将农村新能源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引起高度重视。将农村新能源项目管理作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展深入的研究,提升农村可再生资源在能源结构中所战略的比例,提高对农村新能源工作的管理水平,将其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大任务,将各级责任逐一落实,提升工作的内生动力。

2坚持建管并重,实现自我发展

2.1农村能源管理坚持建管并重新能源项目在建设完毕后,开展管理与服务,是确保新能源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向管理要效益,坚持精细化管理,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开展新能源项目是基础,但是做好管理工作才是核心,需要从原来的建设专项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方向转变,将服务工作放在优先的位置,将其抓好抓实。

2.2推动实现自我发展新能源项目在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能保持长期的生命力,通过完善农村自我的运作体系,扩大现有业务范围,壮大并能实现自我发展。也就是发挥好典型示范的作用,来带动农村地区新能源管理实现新发展。

3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政府在农村新能源发展项目中要适当划拨一定的财政资金来全面支持农村新能源项目的发展,既要关注前期的资金投入,也要注重后期管理的投入,提高支持的力度,根据农村新能源项目的需要,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科学使用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生命周期内的农村新能源项目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实现既要注重开发,也要加强管理,确保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4做好培训工作,引入物业化服务管理

政府需要制定开展农村系能源技术普及的策略,对技术人员开展有效培训,提高科学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改善新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情况。对有的新能源项目,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可以尝试引入物业管理模式,比如对沼气池能源项目的管理。因为考虑到沼气池具备物业的基本属性,在后期管理中也呈现出物业管理的特点。沼气物业服务模式是通过政府来开展切实有效的引导,企业、个人或者政府来进行承办,创建沼气服务站或者专门的服务企业,通过招聘的形式聘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采用现代化的运作模式来对沼气和相关的模式来开展全面的维护与管理,并且定期收取一定的费用,来确保项目实现健康运作。通过上面的论述发现,这实际上实现了市场化与公益化的有机结合,既能全面提升沼气池后期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高沼气的使用效能,还能有效增加农村的工作岗位,运作该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5做好教育宣传工作,提升科技环保意识

在农村推广新能源项目中,强化新能源宣传教育过程中,全面提升农户使用新能源、维护新能源设施的积极性。让大部分的农户能全面参与到新能源建设中,并不只是依靠上级政府的力量才能完成。对制定的有关新能源政策,政府应做好宣传工作,向广大农户宣传精神。让其全面了解到政策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广大农户发送科普资料等形式,全面提升广大群众的科学知识与环保意识。

总之,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新能源项目,是进一步完善当地能源结构,实现农村地区能源发展的转型升级,有效推动当地新能源项目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做好农村地区新能源管理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既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提升科技环保意识,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引入物业化服务管理模式,还要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坚持建管并重,实现自我发展,最后提高思想认识,全面提升农村新能源在农村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农村地区新能源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环保新能源项目篇10

(一)坚持宣传引导,加强环境文化建设

以“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线,深化环保法制宣传,着眼环保科普知识普及,提高全民环保素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法制宣传月”时机,采取上街设点散发资料、悬挂标语横幅、发表电视讲话、播放电视专题节目和字幕宣传等方式,面向社会开展环保法制和科普知识宣传,共散发宣传挂图800余幅、环保书册300本、节能减排宣传卡片和传单20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30余幅,开展电视宣传10余次,组织环保志愿者210余人次;组织企业法制培训4场次,增强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举办环保法制讲座2期,组织环保知识“进厂矿、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10余场次,着力环境文化建设,不断强化全民环保意识,

(二)咬定约束指标,总量减排工程有序推进

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按照20*年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强化减排项目建设”的思路安排,我县认真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积极研究措施,全力推进管理减排、工程减排、结构减排“三大减排举措”,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有序开展。今年总量减排任务项目有四类:一是完成城有纸业公司、安溪纸业公司废水治理工程,童寺化工建材公司废气治理工程;二是完成远大富源公司废水治理及清洁生产审核;三是力争于20*年底完成富顺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最迟2009年6月投入运行;四是完成永年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截止目前,城有纸业公司、安溪纸业公司废水治理工程、童寺化工建材公司废气治理工程已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远达富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已经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正在报省级有关部门审批,预计年底前能够完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基本能保证在2009年6月建成投入运行,目前总投资601万元;永年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已完成可研究审批及工程详堪工作,由于资金筹措困难,土建工作未启动,今年难以完成,县政府已书面报告市政府请求调至明年完成。

(三)坚持惠民利民,环保“民生工程”取得实效

1、加强企业污染整治。今年城有纸业、童寺化工建材两户企业列入省政府限期治理企业。富顺县城有纸业公司生产废水整治工程采用动静平静、封闭循环、综合利用的术,工程累计投入180万元;童寺化工建材公司烟尘粉尘治理工程总投资255万元,机立密、生料磨、水泥磨、原料破碎、水泥磨破碎、熟料库、打包机等工序粉尘回收点颗粒物浓度均达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规定。两户企业于9月5日通过了市目督办、市环保局、市经委代表省级部门组织的现场验收。

2、切实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对县城饮用水源(镇溪河流域)按新的保护区划分规范,进行了重新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并编制了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和环境保护规划;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按要求对乡镇水源划定保护区范围;加强了水源地日常巡查执法,会同有关镇乡和部门清查、整治和取缔二级饮用水源的排污口,使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开展了每月1次的镇溪河水质监测和每半年1次的25个镇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镇溪河水源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水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25个镇乡饮用水源受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影响水质多数较差。

3、加强县城环境综合治理。认真开展城镇煤(油)烟整治、噪声控制。一是实施餐饮业准入管控,在清洁燃料使用、油烟有组织排放方面严格把关,在规模酒店、火锅店安装油烟处理设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二是开展环境秩序专项整治,会同城管、工商、卫生、药监开展联合执法,整治县城区夜市摊点。三是加大县城区噪声控制力度,对钟秀路等音乐茶座、歌城,继续实施专项整治,落实夜间专人值守、处理投诉;配合文化等部门开展娱乐场所“阳光工程”工作,倡导健康文明的娱乐生活方式;开展“两考”禁噪,加强了建筑施工行业噪声监控,严格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扰民,对居民住宅区内产生噪声污染的企业,及时查处整改,圆满完成了“两考”禁噪任务。四是参与县城区扬尘整治,在县城管委安排下合理布设监控点,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五是切实做好省级卫生县城复查迎检中的环保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复查。

(四)坚持依法行政,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1、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有效控制新增污染。全面贯彻执行《环评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在项目建设管理上,执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制度,把好企业环保准入关。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规划调整工业布局。坚持战略环评制度,落实产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进步要求为导向,促进工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合理选址,严格审批,引导企业选择优良工艺和设备,促进污染治理技术进步。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有效防治环境污染,截止目前,共审批建设项目119个,其中审批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工业类25户,第三产业74户,其它类20户;建设项目办理竣工验收手续12户;“三同时”执行率为100%。

2、执行排污申报、排污许可和排污费征收制度。按照《环保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我局执行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并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对排污企业开始新一轮《排污许可证》核发。实施排污费征收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努力做到征收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3、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和“环境安全百日专项检查”。在“环保专项行动”中会同县安监局、经商局、监察局、人大城环资委等单位,集中检查了富世镇片区10个企业、东湖镇片区10个企业、安溪镇片区4个企业,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了口头和书面要求,对11户企业提出了口头要求,对9户企业发送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对2户企业进行了处罚。在“环境安全百日专项检查”中,以食品、化工、造纸等危化品生产使用行业为重点,已对全县8个化工企业、4个造纸企业、12个加油加气站、1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晨光工业园工内已投产的5户企业、6个煤矿和7个危化品使用、储存企业的环境安全进行了检查。

4、加强环境安全监管,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一是加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了县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应急预案》、《应急监测方案》,督促重点企业完善自身《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和试用,提高可操作性;严格执行污染事故报告制度,确保污染事故能得到及时处理,将损害降到最低。二是加大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监管力度,对涉源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督促办理环评审批、验收手续,指导企业做好换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全县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申报登记工作。今年8月,完成了富江水泥公司3颗废用辐射源的顺利送储工作,消除了重大辐射环境安全隐患。三是加大对企业的巡察力度,坚持对重点污染源企业每周两次、一般企业每月一次的巡察,严格执法,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316人次,对84户工业企业66台套治理设施进行了巡查,从巡查情况来看,治理设施运行率达到94%,达标排放率达到97%。四是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发挥自动在线监测平台作用,远达富源化工公司、富江水泥公司两户企业新安装的烟气在线监控系统已完成了的安装调试。

(五)强化环境服务,维护企业、群众合法权益

1、开展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为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单位形象,我局积极开展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落实一个窗口对外,将本单位履行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审批职能,调整归并到了一个股室——综合业务股。行政许可项目规范为5个,其中即办件3个,承诺件2个。切实落实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2、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做好项目协调服务。在建设项目严格审批的同时,注重对企业在项目环评手续办理、项目选址、工艺选择等方面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一方面,对自身审批的项目,寓服务于审批当中。另一方面,对省、市审批项目,积极协助做好环评单位联系和省、市局相关处室的对接汇报工作,如威力富戎公司技改项目、吉泰龙迁建项目、县城垃圾处理厂项目、顺麒公司技改项目、2500吨/日干法水泥项目等,通过衔接,促成了项目推进。

3、积极为企业、乡镇争取上级资金,筹措本级资金,加大治理投入。今年,积极帮助指导企业、镇村编报国家、省、市环保补助项目,涉及工业企业治理、场镇污水治理、小流域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5大类项目,总投资1762万元,申请补助805万元,相关项目资金逐步到位。同时,县财政加大治理投入力度,今年已先期安排企业治理补助资金15万元,年底县级环保资金将向治污大户、减排大户企业倾斜安排。

4、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环保热、难点问题,切实为民办实事。一是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邀请相关部门座谈,共同商量如何集中处理我县医疗废物,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参加“大接访”和“下乡”活动,今年共接待来访群众93人次,收到群众来信来电205件次,环保热线电话投诉80件次,办结率为98%,群众比较满意。

(六)坚持城乡统筹,生态县建设和农村环境建设启动

按照全国农村环保会议精神和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我县抓住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和生态县建设试点县契机,将环境保护的重点逐步向农村转移。根据生态县建设要求,着手编制全县生态建设规划,完成了小康环保行动试点县规划、部分环境优美乡镇规划制定。坚持实验示范和典型引路,开展“生态细胞”创建,今年被确定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试点镇2个(永年镇、板桥镇),共创建成省级生态示范村1个(东湖镇卷坝村)、省级生态小区1个(宝庆乡天池湖)、省级人居活动生态小区1个(西湖人居活动小区)、创建成省级绿色学校1所(代寺三中)、省级绿色社区1个(富世镇金山社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市级生态示范村5个、生态家园30户、生态示范区1个。板桥镇吴庙村、干竹湾村2个省级人居环境村庄治理试点工作启动。在农村环保方面逐步加强,着手开展了农村污染源调查,谋划河流、湖库环境保护措施,包装上报重点场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实施了重点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整治。

(七)狠抓基础建设,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1、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全员素质。按照学习型机关建设要求,坚持每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学习政治理论和环保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制订了环保人员“十不准”规定,增强了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进一步宏扬了环保精神,增强了全体党员和职工拒腐防变能力。

2、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服务环境管理。狠抓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推进仪器装备配备和更新升级,今年预计可获得省级环保能力建设补助资金50万元,加大环保执法硬件设施和监测仪器设备投入,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和监测能力。县环境监测站按计量认证评审准则要求,顺利通过了计量认证复查工作,编修制订了4.0版《质量手册》、《质量文件》、《程序文件》的质量转版体系。

3、狠抓监测技术服务。一是完成了重点流域沱江河三个断面三个水期31个项目的水质监测和1月、5月16个项目的加密监测工作,完成四川省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富顺县高硐断面每月31个项目的监测工作;二是完成了城区3个大气监测点每季度一次,连续五天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任务,以及每月4个监测点的隆尘、硫酸盐化速率监测和每月1个监测点的降水监测任务,承担了全县城区全年两次4个监测点的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监测任务以及全年一次32个测点的交通干道噪声和204测点的区域环境噪声监测任务。共采集有效数据样品1319个,获得有效数据1048个,编制19份环境质量报告。开展了委托、比对、监督、现状、污染纠纷、应急监测,今年共对今年共对225个污染源进行了废水、废气、噪声监测,共出据监测报告242份,及时为党委、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提供了科学、翔实、准确的数据体系。

4、继续开展了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在去年污染源清查基础上,在全县全面开展入户调查和数据审核、录入、上报和分析评价、总结等工作,通过调查,彻底摸清了污染源状况,据统计全县工业污染源356个、生活污染源1184个。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环境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相关单位和镇乡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优良人居环境认识仍有较大差距,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一些企业看中短期效益,片面追求效益最大化,有逃避环保监管倾向,在污染治理上不愿投入,即便是投入,也想方设法节约成本;个别企业在新、改、扩建项目上,存在办理环评手续不及时问题;排污费征收困难,部分企业不愿意承担缴纳责任,千方百计偷逃或少缴排污费,缺乏强制手段。

2、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艰巨。工业减排进展有序,年底前能全面完成,但是城市、集镇生活CoD、氨氮等生活减排指标中水污染物的削减难度大。一是县城污水处理厂虽然已开工建设,但仍要在明年6月才能投入运行,县城生活污水目前无法处置;二是永年镇场镇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资金(249.2万元)尚在筹措当中,虽然已作为环保治理项目上报,但难度大,资金缺口较大;三是乡镇生活污染面宽量大,难于治理。

3、执法力量较为薄弱,执法人员结构老化,素质参差不齐,力量严重不足,执法水平不高。特别是因人员少,建设项目监管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难以及时到位。

4、环境管理、监控面宽量大,执法压力巨大。县内的重点污染企业近20家,中小企业几百家,而且大多是老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能较低,污染治理投入严重不足,治理设施运行不稳定,监察难度较大。大量的餐饮、娱乐、服务等三产业店数量大,铺遍布城乡,油烟、煤烟、噪声、污水扰民时有发生,各类纠纷、投诉不断,环保部门应接不瑕,鞭长莫及,牵制了大部分执法力量。

5、农村环保形势严峻。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薄弱,投入严重不足,镇乡工业发展有时“饥不择食”,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有向农村转移趋势;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普遍存在,乡镇场镇饮用水源保护形势严峻,环保部门力量有限,农村环保监管措施落实难。

三、二〇〇九年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阵地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基础环保知识,强化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的环保法制培训,增强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抓好减排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抓好减排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按照《十一五减排工作规划》和年度减排计划,分解减排目标,落实减排“一岗双责”责任,力争将总量减排任务入纳镇乡、部门、单位党政目标考核范围,营造全县上下抓减排,社会各方促减排的良好氛围。切实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减排措施”,确保“十一五”和年度减排目标实现。

(三)强化饮用水源保护,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一是建设富顺镇溪河流域、饮用水源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植树造林,确保水源涵养;二是会同相关乡镇、部门加大农村水体特别是集中式饮用水源的保护力度,重点防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渔业污染;强化对水源积雨区内群众水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积极力争沼气池建设计划,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三是继续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影响区范围内的农家乐进行清查,对不达标的制定整治方案,限期达标排放;四是加大对县乡饮用水源的监测力度,对水源水质有严重影响的达标项目进行跟踪监测;五是加大巡查力度,确保饮用水源水质逐步好转。

(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和生态建设。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一是围绕“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能源”目标,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重点规模养殖企业实施限期治理。三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配合农口部门推进农村沼气能源工程,减少柴料燃烧和人畜粪便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施用,四是继续深入开展生态县细胞建设。五是加强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坚持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

(五)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营造优良人居环境。强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强城乡油烟、煤烟、垃圾、污水、噪声为重点的污染防治,积极稳妥处理好群众投诉,构建和谐厂群关系、商(家)住(户)关系;配合城管部门和乡镇推进县城垃圾处理厂建设和场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工程建设;配合相关部门和业主加快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重点场镇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

(六)严格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严控新增污染源。深化《环评法》的宣传、贯彻、落实,消除环境隐患,推行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切实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都应符合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二是加强晨光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区及其建设项目的监管,督促晨光工业园区启动污水处理、工业渣场工程建设,协助晨光工业园区做好“省级园区”、“生态园区”申报、创建工作。三是严格执法,对所有违法建设项目,依法处理。

(七)加强环境监管,严防污染事故发生。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重点监管化工、造纸、制革、建材等行业,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对企业的巡察力度,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转。加大执法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对屡查屡犯、恶意排污行为严厉打击,顶格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