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产业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43:41

渔业产业发展篇1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是高效渔业产业带。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三个行政辖区的北海、钦州、防城港市,濒临北部湾,有海岸线1595km,20m等深线以内海域面积66·7×104hm2多,潮滩面积1×105hm2,非常适合海水鱼、虾、贝类的养殖,目前已经开发养殖的面积只有近海滩涂6×104hm2多,发展的空间和开发潜力巨大。渔业经济在北部湾经济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我区渔业经济呈快速增长之势,渔业已经成为大农业的有力支柱,水产养殖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2004年与1994年对比,全自治区水产养殖总面积26×104hm2,增长53·2%,年均递增4·4%;水产养殖总产量1·78×106,t增长4·42倍,年均递增18·4%;养殖水产品占水产品总产量的64·4%,增加了21·3个百分点;捕捞渔船的艘数和马力分别由1176艘、7·9×104kw,发展到1·9万艘、7·23×105kw,分别增长15·2倍和8·1倍;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为11·36%,增加了4·48个百分点。全区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03个。其中有直接出口权的企业18家,获出口欧盟资格的企业7家,获美国HaCCp管理认证的企业7家。年水产品加工能力3·3×105,t实际加工量1·5×105t。

2004年底全区仅水产畜牧龙头企业就达335家,其中有部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自治区级的21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25家,从而使广西水产畜牧业较快形成新的产业优势。2005年底,我区水产品总量稳定在全国第八位,人均水产品总量稳居全国第七位。水产业已经成为我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它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广西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水产职业技术教育是渔业经济的有力支持。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是实现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加速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途径。广西渔业要在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关键在于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创新技术。“十五”以来,广西大力实施科教兴渔战略,为全区渔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十五”期间,全区投入渔业科技经费2806·8万元,组织实施渔业科技项目55项,获得科技成果28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1项。广西渔业的当务之急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出人才培养的政策与规划。在渔业人才培养上要敢于花本钱,以在短期内满足广西重点产业、战略产业、支柱产业以至政府管理部门的需要。

1广西水产职业教育亟待发展与渔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培养水产业初、中级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停滞多年得不到发展,全区水产业者中相当一部分的文化和专业素质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要求,这将成为制约广西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如何与时俱进,加快水产职教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拥有职高文化水平且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促使行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广西水产行业主管部门和职教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家不包毕业生分配后,水产职教出现了招生不足,生源偏差,专业资源分散,实训基地没有自,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等尴尬局面,这种局面是当初行业主管部门、职教主管部门所不曾想到也不愿看到的。广西渔业要发展,利用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初、中级行业人才,促使现有从业人员更新观念、升级技术,搞活水产品养殖、加工、贸易才是出路。政府部门理应办好水产职教,为本区渔农民增产增收和渔业经济建设服务。

2水产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堪忧

2·1水产类专业削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

2000年以前,广西水产学校水产类专业有淡水养殖、海水养殖、名特优养殖、多种养殖、水产品加工、轮机等,相邻的专业还有渔政管理、渔业经济管理等,每年招生人数达450到550人。2000年以后,水产类专业逐年削减,至今仅设水产养殖一个专业,水产类其他专业全部废除,2001-2008年,每年仅招1-2个班,40-80人。

2·2职校水产专业学生素质逐年下降

2000年以前,学生大部分主动选择水产专业,对水产有兴趣,有热情。学习上比较主动,专业素质较高,毕业生大多是合格的初级水产人才,优秀毕业生甚至能独当一面,深受用人单位好评。2000年以后,所招学生大多是被动选择专业,对水产行业缺乏热情,或存在不当认识,毕业生大多意志不坚,仅有少数优秀者能成为行业人才。

2·3职校水产专业师资、实习基地和养殖专业教学资产逐年减少

由于专业不兴,随着老教师逐渐退休,中、青年教师纷纷改行,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多年建立起来的专业师资队伍渐趋消亡,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20多名专任教师逐年减少,至今不到10名。学校多年建设的6·7hm2多的养殖实习基地大部分被挪作他用,现仅余不到6667m2,并且不能全面配合专业教学使用等。

3我区水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困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怕艰苦,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思想受社会影响,观念较差,就业工作困难,家长不放心,不愿就读、从事水产专业。究其原因,一是水产行业属于第一产业,经常水里水外的户外作业,日晒雨淋,工作辛苦。农民子女读书很多都是为了跳出农门,在城市找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对毕业以后继续留在农村从事养殖生产不感兴趣;二是水产行业需要高投入,有一定的风险。家长对子女从事该行业感到不放心,很多数家长和学生不愿报名读这个专业,即使读了,将来也未必从事这种艰苦行业,因而缺乏学习主动性。

(2)水产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凸现,未形成普遍受重视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水产行业有一个怪现象,很多企业需要学校提供大量的水产专业毕业生,但是,学生却非常不愿意就读该专业,即使毕业后工作不对口甚至很难就业,也宁愿读其他名称好听的专业。这主要是由于专业相对冷门,社会上对水产行业了解不多,没有充分认识到该行业的重要性。

(3)入行的门槛低,职业教育被架空。只要有资金,谁都可以搞水产,根本没有所谓技术资格的“门槛”限制。不懂行业知识和技术,违反操作规程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相反,很多有专业技术的毕业生却因渔业用地已被人家“割据”等原因而无用武之地,且搞专业的毕业生在承包,贷款,税收等方面不能享受优惠政策,所以,有无经过职业教育关系不大。市场混乱,导致竞争低级化,影响产业升级,不利于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4我区水产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渔业经济的发展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策略同样对渔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按“十一五”规划,我区渔业经济将取得长足进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要与这样的渔业经济地位相称,水产职业教育必须受政府重视、优先发展、与时俱进。区主管厅局、区中职教育主管部门应就我区水产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明确的规划。为了加快广西水产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当地水产业提供数量更多素质更好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在此建议如下几点:

(1)要重视水产职业教育的发展,将水产职业教育纳入养殖业支撑体系的建设之中。主管厅局成立专门的职教办公室,进一步加强全区水产业的规划制定、行业管理、技术指导、科研服务和人才培养的指导协调工作。可以招聘水产专业优秀毕业生到县级水生动物病害防治中心站担任技术员等相关工作。

(2)加强养殖行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入行“门槛”。在全区全面实施养殖许可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养殖业要有总体规划,对新老养殖区域要实行统一、合理布局,适度开发。要实施养殖区域许可证制度,规范养殖水面,滩涂,围塘使用权和经营权的流转机制。所有水产从业人员(包括水产专业毕业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入行搞养殖,并实行年检制度。呼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对取得资格证书的养殖户(包括水产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承包,贷款,保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渔业产业发展篇2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积极发展现代渔业、繁荣农村经济”和“优势集中”的发展理念,结合我县渔业实际,以发展高效生态渔业和促进渔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为重点,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加快现代渔业建设,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构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产业集群日益壮大,竞争力显著增强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和现代渔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推进我县现代渔业建设步伐。

二、工作目标和重点

(一)主要目标

至2015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8万吨,总产值26亿元;水产品加工量达到9.5万吨,产值14亿元;渔业科技贡献率达65%,养殖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年渔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渔业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有明显提升。

(二)工作重点

以标准化养殖基地池塘改造、养殖设施更新改造、现代渔业苗种场和水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为建设重点:

1、标准化养殖基地池塘改造建设。期间,全县增加完成1万亩池塘标准化改造,达到全县标准化养殖池塘2万亩。以梅岭镇前江埭、悬钟埭虾池养殖区、金星乡田朴围垦养殖区,桥东甲州埭、仙塘埭、含英西埭围垦养殖区,西山农场养殖区,四都镇港口渡池塘养殖区、梅州乡梅州港口渡池塘养殖区,金星乡湖内池塘养殖区,西潭乡新春洋养鱼区连片海淡水养殖池为主要建设区,每年完成2-3千亩的标准化池塘改造任务。

2、现代渔业苗种场建设。根据我县水产苗种生产状况,力争到2015年,重点改造配套建设2-3个培育石斑鱼、对虾、鲍鱼等主导品种和特色优质种苗的规模化繁育场,使全县主导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

3、水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建设。根据我县水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现状,结合市场需求导向,重点扶持新建和新增投资规模的水产加工企业,以梅岭镇安邦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深桥镇市燕锋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梅洲乡海利水产有限公司为建设重点,突出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主题,提高加工自动化和质量安全水平,打造3-5个新的规模化、标准化、上档次水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

4、养殖设施更新改造建设。重点突出池塘养殖设施的更新改造,逐步实现养殖生产节能、生态、高效,促进养殖生产的持续发展。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措施

切实加强对现代渔业发展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及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现代渔业发展的规划、组织制定及方案实施,支持和指导各乡镇、企业开展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确保现代渔业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的落实。

2、多级联动,形成合力

现代渔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及今后一段时期渔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抓住机遇,将现代渔业生产发展作为全县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乡镇联动、整体推进的要求,形成联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加强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金融部门要加强资金支持,每年安排一定贷款额度,加强对现代渔业产业投资项目的资金扶持;国土部门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在项目用地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在项目用水、用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方面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支持和优惠。

渔业产业发展篇3

(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石家庄050011)

1明确定位

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职责是法定的。2012年修订后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第十一条规定了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一)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二)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四)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五)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服务;(六)农业公共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教育、培训服务;(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今天上午听了各站的汇报,各站都在新技术推广、疫病防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做出了贡献。各站也在争取主管部门和财政支持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我们各级站的办公条件、基础装备建设也有了一些改观。但是,与法律规定的要求,和产业发展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有一些职责还未履行或还没有纳入我们的工作范畴。如第(四)款“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有的我们还做得不够,如(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有的站开始尝试着做了,但多数站还没有开展,原因是还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各站要认真研读《农业技术推广法》,进一步明确定位,明确工作目标。首先将法定职责全面纳入我们的工作范围,其次争取各方支持,尤其是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逐步将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等经费纳入预算,为我们各级站全面履行职责创造条件。

2履职尽责

明确了职责后,就要谋划如何履职。我认为主要路径是:第一,研究所在地的产业发展形势和关键技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及当地渔业发展的重点;第二,根据轻重缓急和客观条件等做出规划,研究出思路、措施等。第三,抓好落实。工作布置下去后,要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抓出成效。

3开拓创新

3.1创新发展思路

一是技术推广工作要紧紧围绕着产业发展需求,着眼于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要改变旧的思维模式,不能就推广说推广。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工作之所以得到渔民的欢迎和产业主管部门的肯定,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今后,我们在谋划项目时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二是转变项目小而散的局面,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强化技术集成配套,提高渔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三是加大示范区建设力度。依托创新团队建设的示范场点,集中人力、财力等,建设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示范区。发挥示范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渔业发展模式,大力促进渔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努力打造现代渔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通过典型拉动、技术辐射和人员培训等,带动产业加快发展。

认真研究今后产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养殖模式,研发和集成集约化、清洁、高效、节能等养殖技术,重点发展工厂化养殖、生态养殖、循环水养殖、休闲渔业、海洋牧场等;二是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研发和集成水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重大疫病防控、安全用药、产品质量风险评估技术以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等;三是加大水产品加工技术、渔用饲料、渔药、渔业机械等研发与推广力度,同时加快推进渔业规模化养殖的步伐;四是加快渔业现代化种业建设。别人现有的优良新品种我们引进来试养,如果可行就推广,不行再结合当地实际,依靠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企业联合搞研发。对我省主要养殖种类进行规模繁育、对优良养殖种类的繁育和选育技术等研发集成与推广;五是加大浅海渔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如海洋牧场建设、贝类增养殖、海水网箱养殖等。

要注重发挥我们推广体系上联产业主管部门,下联企业、养殖者、农民,横向联合大学、研究院所等优势,搭建起先进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的平台,成为先进技术传播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3.2创新工作方法

3.2.1要改变过去技术推广部门一家做推广的做法要善于借智、借力,要充分发挥体系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这个方面我们是有成功经验的。我们做的对虾项目,就是和中山大学、黄海所共同做的,极大地促进了我省对虾产业的发展;唐山市最近就谋划了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保定市与河北大学合作等。这样谋划出的项目站位高、项目实施的水平高、取得的效益好、为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大。同时,又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

3.2.2要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我们的推广经费有限,只能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要做大项目就要紧紧依靠有实力、有积极性的企业共同做。如泥鳅、青虾人工繁育技术研发都是与企业合作成功的典型。

我们还可以借鉴企业家的智慧,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有体会。有一些先进的技术或者是生产亟需的技术,是企业先做出来的,我们再总结完善,使之成为成熟的、可复制的新技术加以推广的。借企业家的经营经验将技术与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等形成规模、形成产业。近期,淡水团队就在探索泥鳅产业化运作办法。只有将技术集成起来,才能使之形成规模化生产;只有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将产销加一体化,才能形成产业化;只有产业化才能实现现代化。

3.2.3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搞研发、做推广近几年的重大技术成果的取得,都是各级站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干出来的。李中科、肖国华岗位专家连续3年率领团队成员在一线研发出了泥鳅、青虾等繁育技术;王凤敏副站长、岗位专家带领团队在丰南研发集成出了设施养虾技术;保定站长期在一线研发中华鳖、冷水鱼高效养殖技术;衡水站在一线推广大宗淡水鱼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技术取得了成功,有力地促进了渔民增收,今年推广面积达到300hm2。离开了一线,我们技术推广站就失去了优势,也就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3.2.4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在这方面唐山站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第一,给科技人员定方向,使技术人员有主攻的目标;第二,派技术人员到一线去实践,学会研究方法,掌握关键技术,带着农民干;第三,回站后认真总结。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肯定会成为专家。

4全力做好下半年的工作

4.1各站要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是我们的行动目标和纲领,我们在编制规划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与各级主管部门搞好衔接,力争将我们的规划内容和工作重点纳入本地的渔业或农业的“十三五”规划中。

4.2谋划好明年的重点项目

科技成果登记改革后,凡是需要登记的成果,在鉴定或验收时都需要有当地科技主管部门或省直厅局科技主管部门立项方可。这就要求我们提前做好项目立项申请工作。一是正在实施的项目未立项的,要做好项目申请;二是结合当地的重点工作准备研发和集成示范的项目,要组织专门人员编写,有计划地向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申报,争取纳入明年的预算。省站将在大宗淡水鱼循环水养殖(节能减排技术集成与示范)、设施养虾、重大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积极谋划。

4.3高标准完成今年工作

4.3.1做好疫病防控工作7-8月进入高温季节,是水生动物疫病高发季节,各站要密切关注,做好疫病防控工作。一是要及时发现疫病苗头及时做好预防;二是发病后要及时指导养殖者采取措施。有重大病害和疑难问题及时上报省站,省站将组织专家会诊,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

4.3.2继续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我们的技术推广工作要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工作结合起来,针对年初布置的工作计划,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并注意积累和收集数据。

渔业产业发展篇4

现代渔业是相对于传统渔业而言的,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水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出来的。现代渔业建设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设施装备为支撑,用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经营渔业,不断提升渔业的科技水平,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现代渔业又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有着不同的内涵与要求。现代渔业与传统渔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明确地说,现代渔业应该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渔业,以现代管理方法管理渔业,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运作渔业,提高渔业机械作业效率、劳动生产率,使渔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体来说,现代渔业与传统渔业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

(一)技术特征

现代渔业是以现代的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传统渔业的捕捞或养殖来自渔业劳动者直接生产的经验积累,局限于渔业资源及自然环境因素的现象观察。现代渔业则遵循科学原理,在渔业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代替直接经验。另外,随着渔业商品经济的发展,渔业逐渐形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捕捞技术、养殖技术和水产品加工工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必然大大加快渔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促进渔业机械化和自动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现代渔业要求严密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这是因为先进技术、先进渔业装备的应用和能源动力的使用及机器效率的提高,要求生产各部门各环节有节奏、连续、有序地进行。

(二)经济特征

从经济特征来看,现代渔业存在明确的分工,并且以天然捕捞和增养殖共同发展。传统渔业的生产规模比较狭小和缺少明确分工,商品交换不发达,社会化程度不高。现代渔业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达。因此,在现代渔业中,不仅渔业企业内部存在着严密的分工,而且在企业之间甚至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分工。随着分工的细化必然要求彼此之间加强协作,才能进一步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另外,传统渔业是以天然捕捞为主,人工养殖不发达,现代渔业由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渔业更发达,渔业专业化程度更高,在积极拓展天然捕捞,发展远洋和外海渔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增养殖。

(三)渔业管理先进性特征

现代渔业能够理性地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在摆脱以生产为先导的渔业形态下,以科研成果来指导生产,如水产资源调查成果、渔业区划成果、渔具标准化研究成果等等,从而使组织和管理渔业生产的理念理性化。

二、发展现代渔业的意义

渔业现代化的实现过程,简单地说就是由传统型渔业向现代型渔业转变的过程,也就是由经验渔业向科学渔业转变的过程。渔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推进的。因此,发展现代渔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是提高渔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

传统渔业发展主要靠利用优势资源、外延性扩张以及大批渔业农民劳力的参与,产业的科技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当前,渔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增添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生产动力。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可以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推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掌握,提升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可以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协同科技攻关能力,增强发展的后劲;可以强化种苗、技术、信息、金融以及产品的配送销售服务,可以大幅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使科技成果在渔业发展上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高。

(二)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是实施产业化经营,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

当前传统渔业仍然以捕捞船主和养殖户经营为主,上规模的企业较少,产销分离,资源利用率低,环境代价大,经济粗放增长型。实践证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现代渔业发展了,就可以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将分散的养殖户和捕捞船主组织起来,推进土地水面渔船向经济联合体、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转移,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通过培植龙头企业、发展水产品加工、搞好市场建设,推行订单渔业、合同渔业,将渔业纳入理性增长轨道,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提高渔业的科技水平和现代化管理,可以实施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精细分工,紧密合作,发展精细渔业,从而形成低投入、低排放、高效益的机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是广大渔(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渔业作为传统渔区的主要产业,渔业的发展在引导渔(农)民脱贫致富上起了重要作用,一大批渔农民通过发展渔业率先脱贫走上了致富。在面对新的形势,渔业如何紧跟新的形势,在引导渔民实现小康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则是一项新的任务。实践证明,通过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向现代科技取效益,以优质名牌产品向市场争效益,用保护和改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求效益,建立长效机制,就可以使广大渔(农)民增收,率先实现小康的目的。

(四)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是成熟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传统渔业仍处于不成熟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的计划性、协调性较差,“生产第一、市场第二”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盲目发展、一哄而上、无序竞争十分激烈,宏观调控难度相当大。带来的后果是,产品的价格波动加大、一些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大起大落、渔业的比较效益下降、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而通过发展现代渔业,就可以达到观念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变新、行业行为规范、宏观调控加强,从而将渔业导入高效发展轨道,提高发展质量,推进现代渔业向成熟市场经济迈进。

三、衡量现代渔业的指标

通常主要采用下列指标来反映现代渔业水平。

(一)渔业生产总量、渔业生产总值指标

渔业产量、产值是衡量渔业的产出能力的总量指标,是整体生产能力的标志,在现代化指标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渔业劳动生产率

没有高度的渔业劳动生产率,就谈不上是渔业现代化。渔业劳动生产率是用渔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水产品数量,或者是生产单位水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而通常是指渔业劳动者在一年生产中生产水产品的数量。这是渔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从而反映了渔业现代化生产水平。

(三)渔业人均收入指标

目前,世界年人均收入为3000多美元,渔业劳动力收入也在这一水平上,而发达国家已超过4000美元。相比较我国渔业生产者的收入明显偏低,渔业劳动力年平均收入为800多美元,只具备了达到1/4世界平均水平的条件。

(四)渔业灾害减少指标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渔业灾害的发生将会逐年减少。因此,把渔业灾害的减少作为渔业现代化的一个指标。

(五)渔业技术装备水平

渔业现代化一般统计渔船建造量、主机及动力装置、渔捞机械、助渔仪器、导航仪器、通讯设备以及制冷保鲜及加工机械等增长情况。

(六)非渔产业产值占渔业中的比重

随着渔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渔业生产不仅仅包括渔业捕捞和养殖,还将越来越多地发展渔业第二产业,如渔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渔业第三产业的休闲渔业。因此,非渔产业产值占渔业中的比重也是衡量渔业现代化的一个指标。

(七)渔民文化人口占渔业总人口比例

随着渔业的现代化,渔民基本消除文盲,渔民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达到70%以上,渔民的素质进一步提高。

四、现代渔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现代渔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经济条件、资源条件的约束,也会受到渔业自身发展条件的约束,如生产力约束、劳动力约束、体制约束、管理约束以及发展的不均衡等,而这些都需要从政府的角度、政策的层面一定程度上保障其快速和谐的发展。因此,现代渔业的发展可实施以下发展战略。

(一)大力实施科技兴渔战略

我国的部分渔业加工企业科技含量低、成本高、加工设备陈旧、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偏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能力差,经营管理方式僵化,无品牌优势,难以承受进口水产品的冲击,水产品加工品和制成品在技术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地位。要促进现代渔业的发展,首先要实施科技兴渔战略,积极引进国外水产品方面的科技成果,推进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企业科技中心,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依据;积极开展先进渔船、鱼具的研究,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努力实现装备现代化;加大水产品科技新品种的引进、培育、推广、应用力度;组织开展科技攻关,重点解决渔业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加强与国内科研机构的联系合作,不断增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我国水产品企业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成果应用于渔业生产的转化率;造就一批整体素质较高的渔业科技队伍,提高开发水产品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国外水产企业的加盟和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海洋渔业的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建立健全科研机构,积极推进科研与生产的全方位对接;集中力量抓好科技项目的联合攻关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中试、孵化和推广工作;加强海洋渔业信息化服务,鼓励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及渔业推广部门参与产业化经营,为海洋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提供服务。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是我国海洋渔业产业化和渔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只有提高渔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渔产品的附加值,渔民收入才能有效地大幅度增加。只有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改造渔业,用现代化物质技术装备渔业,用现代化管理方法经营渔业,才能实现渔业的现代化。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大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渔业经济发展的角度,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鱼类资源衰减,养殖品种的品质严重退化,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等。海洋渔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和其鱼类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为了保护渔业资源,近年来,我国在沿海实施了“伏季休渔”制度,在内陆重点渔区实行了“休渔期”制度,并提出捕捞产量“零增长”计划,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已经受到重视。为了对渔业实施更有效的管理,我国必须实施渔业资源限额捕捞制度和渔船强制报废制度,逐步缩减渔船数量,控制捕捞强度,以实现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严格执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实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推行高产优质高效渔业发展战略,即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兼顾人类的长远利益和现实需要制定社会发展战略。在制定目标时,要以高价值含量、高环境效益、高技术含量为发展目标,坚持高价值含量和高环境效益并重,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海洋渔业的现代化进程。

(三)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

渔业的发展不是所有的从事渔业生产的企业、个人都能够同步调的引进先进的生产装备,提高渔业科技水平。因为企业和个人的资金、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渔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状态。对于有资金实力的从事渔业生产的商业企业,因为拥有较为先进的渔业捕捞、养殖或加工生产技术,能够有较高的渔业生产效率,先发展起来。而对于传统渔民,其生产装备、生产技术都不高,资金不足,渔业生产效率低下,发展较为缓慢。从政府的层面,先重点扶持行业的龙头企业,促进其更好更快地发展。在鼓励商业渔业发展的同时,带动生计渔业的发展,最后实现渔业的共同发展。

(四)特色和品牌发展战略

实施特色和品牌发展战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整和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市场畅销的名、优、新、特水产品,积极抓好水产品加工,增强水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声誉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大力发展水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发展设施渔业、健康养殖模式和名、优、特、新品种放在首位。加强产品质量意识,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规划建设一批精准养殖示范区,探讨渔业高产高效养殖模式,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和效益水平,增强养殖竞争力,积极推广特种养殖,推出特色拳头产品,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优势和垄断效应。水产品加工业应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在加工产品的深度上,要加大精细加工的比重,实现加工产品品种的规格系列化。推行水产品品牌经营战略,创出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水产主管部门积极引导水产企业重视商标注册,增强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重视维护产品信誉,不断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成为推动渔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渔业产业发展篇5

abstract:thecentralfishingporthasanimportanteffectinthedevelopmentoffisheryeconomyindustrycluster.thispaperproposescountermeasuresforconstructingcenterfishingportbasedonanalyzingthedeficiencyofthetraditionalfishingport.theeffectofcenterfishingportinfisheryeconomyindustryclusterisdiscussedfrombuildingcenterfishingportindustrialclusterplatformtopromote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optimizationandformingscale,thusdrivingthedevelopmentofrelevantindustriesand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fisheryeconomy.wehopethatthispaperhasreferentialsignificanceforacceleratingtheconstructionofcenterfishingport.

关键词:中心渔港;渔业经济;产业集群

Keywords:centerfishingport;fisheryeconomy;industrycluster

中图分类号:F3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019-03

0引言

中心渔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整个渔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渔业生产的重要依托。渔业产业集群的形成要以渔港的发展和渔业经济繁荣为先决条件,其内容涵盖三大产业,并且与旅游、交通、市场诉求与规模有紧密关系,核心的价值在于以中心渔港为主体的经济聚集体。中心渔港的建设在渔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渔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把中心渔港的建设与整个渔业产业经济发展进行有机结合、有效规划,以利于渔业产业的集群;在中心渔港带给产业集群的效应,激发渔业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1传统渔港

传统的渔港,依托码头满足渔轮进港卸货、补给、修整、出海捕捞生产,单一渔轮生产,同时设施不健全,规模普遍偏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综合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不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单一生产的传统渔港被拆迁的案例时有发生,对渔业产业经济发展、产业人员生产与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2中心渔港

21世纪初国家提出了中心渔港概念,并在全国主要沿海城市布局。中心渔港由传统的单一向多元综合的发展,在传统渔港功能基础上增加鱼货交易、活鱼暂养交易、深度加工、休闲渔业等功能。使中心渔港汇集了三个产业,形成集海上渔轮捕捞回港卸货、生产补给、修整维护、安全避风、活鱼暂养、产品仓储与交易、物流配送、休闲渔业、旅游餐饮等为一体产业集群平台,引领产业链延伸的相关产业集聚,起到产业集群的效应,从而形成渔业产业经济圈。

3中心渔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3.1着力于中心渔港建设针对传统渔港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的现状,为加强中心渔港促进渔业产业的发展的作用,我国的渔港建设应该着力于中心渔港的建设,对于构建渔业产业化平台、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推动渔业产业发展和渔业产业集群经济效益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加大对中心渔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基础功能;拓展渔港功能的多元化;通过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和产业集聚,发挥中心渔港渔业经济产业集群效应,即以中心渔港为平台、渔业为基础、渔业产业链为依托,集渔船避风、补给、水产品集散物流配送和深度加工、休闲渔业、滨海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以及产业链延伸企业的集聚,拉动渔业经济三大产业的发展,构建中心渔港的渔业产业经济圈。

3.2中心渔港经济建设要与社会发展相统一中心渔港已发展为多元化的产业聚集,是集渔业捕捞、养殖、加工生产,补给与避风相结合,信息服务、休闲旅游、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渔港。其建设不是单一渔业方面的问题,而是涉及交通、物流、旅游等,多行业、多方面互相联系的整体工程。因此在中心渔港建设中,必须发挥中心渔港的带动效应,宏观调控,加强多主体的沟通协作,使中心渔港的建设与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的建设配套体系融为一体,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路径融合、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统一。

3.3建设要致力于渔港经济发展中心渔港的建设,除了应该完善其基础设施,与相关产业相协同,以此来提供给渔业生产更全面的服务保障;还必须注重对其经济功能的强化,加速渔港经济的发展。中心渔港是城市建设社会发展、渔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市场需求、渔业经济和渔港发展的必然;是渔业产业人员从事渔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基地,涵盖渔业的一、二、三产业,涉及交通、旅游、城市建设等领域;集合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要把中心渔港建成以渔港为平台,渔业为基础的经济、城市功能区。如:新兴建设中的天津中心渔港,将成为地区的地标、渔业产业经济的标杆,它所带来的产业经济集群效应在推动所在区域的城市发展、经济的繁荣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渔港经济发展:一是“以港兴渔”。以中心渔港的建设为依托,加速渔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二是“以港兴业”。以中心渔港为依托,加速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包括海洋运输、渔机修造、渔船、餐饮旅馆、物流配送、中介服务等。三是“以港兴城”。合理利用港区周围的土地资源,推进渔区的城镇化建设,使群众性渔港的渔民逐步转到中心渔港港区并逐步向城镇转移,解决转产渔民的再创业、就业问题,从而加速渔区城镇化进程。

3.4规划的文化性在中心渔港的规划、建设过程中除了注重其经济效益的提高外,还要注重打造文化港口的观念,让文化在中心渔港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文化港口的建设的特色化和个性化能进一步促进渔港的建设和渔港经济的发展,对其产生很强的辐射力和聚合力。在中心渔港建设过程中,融入我国丰富而悠久的海洋、渔业文化,将其发扬光大,将成为国内渔港建设上的重大突破。

3.5规划的生态性生态渔港是渔港建设的必然趋势,也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主题,在渔港规划设计上,必须遵循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注重“社会、自然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生态导向的作用,以长远的眼光规划中心渔港建设。

4中心渔港的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是美国学者波特提出的,将其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实际上产业集群是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运营的便利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运营组织方式,是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在中心渔港产业集群中涉及如下行业的企业:

捕捞业的渔具、设施、船舶制造与航修;渔获物的交易、物流配送、保鲜、等;养殖业的种苗,饲料、药业、物流等;加工业的加工保鲜技术、生物技术、包装业、仓储、物流配送;休闲渔业的旅游观光、餐饮业、购物,涉及电子、机械、化工、物流、旅游等领域的行业。中心渔港的建设奠定了渔业产业集群的基础,推动渔业产业及产业链延伸相关企业入驻集聚运营,促进运营的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提高了生产、运营的效率,促进集群内部资源整合,提升了区域经济竞争力;在集群中的主体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临近性,中心点是渔港,其余集群内的各主体分布在这个中心周围;各个主体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集群内的资本、信息、基础设施等为各个企业所共享;集群内的科研机构、组织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汇集的优势使中心渔港在渔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产业集群的效应。

4.1规模经济效应中心渔港的渔业产业的集聚效应,聚集着大量相关且专业化的企业,同时吸引着产业链延伸的关联企业集聚,集聚的发展又产生了扩散效应,促进企业间运营的交流和传播,由此又推动了企业的入住经营。如此形成的产业集群,在进行了自我完善合理布局之后,进入内部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又将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向该集群集聚,伴随着关联企业的集聚,促使行业企业之间密切而广泛的双向关联关系;同时,由于剧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将更加重视运营、技术的创新,以此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扩大,带动产业链中其余相关环节的生产、运营。产品市场会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资本市场的资金运作更加灵活,企业从信息市场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成本更加低廉,集群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也会有显著提高等。在中心渔港经济产业集群内部,规模经济日趋合理、完善。专业化的生产、运营与专业化的分工形成大规模的经济效应。

4.2竞争效应中心渔港经济产业集群中的各个主体,分享细化分工而带来的高效率,在地理位置上的邻近性,降低了运营成本;核心骨干企业在集群内部获得资源高效整合平台与空间;创新能力高、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的核心骨干企业有机的联合在一起,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利于集群企业对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特性进行相互比较,形成了一定的标准,由此将给企业带来竞争效应。企业为了在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必须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式来达到目的,或者通过提高本企业产品与其他同类型产品之间的创新获取竞争优势。企业产品的制定往往是依据市场需求,即用户接受程度而来;而同类企业面对的用户往往没有区别,因此,如果一个企业要在同类企业中获得市场认可,就必须生产出差异性产品。另外,经济集群的形成也给消费者带来利益,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快速的在众多产品中的寻求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市场接受程度高的产品激励着企业控制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竞争能力。中心渔港的产业集群为企业创建了竞争的平台与空间,由此带来提升竞争效应,为集群中各个主体提供创新的条件,促进其发展。

4.3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中心渔港渔业经济的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与其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渔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离不开渔业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渔业结构的优化也离不开渔港渔业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海洋新兴产业涉及种苗培育、水产品深度加工、海洋生物制药、信息服务等产业,集群内部的创新和细化分工可以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可以衍生新企业,从而带来集群结构优化效应;对于规模小、低水平生产与运营、结构简单布局不合理的主体,推动其转型升级或淘汰;促使集群的各个主体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业生产与运营能力和水平、提高产业资金量和追求附加值最大化的经济;甚至更大跨度、更多范围整合产业资源,使产业链延伸更长。以中心渔港为平台,以渔业为主导的产业链延伸推动了第三产业发展;产业集群企业的集聚、市场的需求促成专业市场和服务型行业的形成。中心渔港渔业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会使渔业结构低附加值区提升到高附加值区,从单一化的渔业运营转变到多元化的综合性运营;另一方面,中心渔港的产业集群效应提升渔业的经营利润和经营方式,传统渔港以扩大规模为主的粗放型生产逐渐转变为以提高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为主导的集约型运营。由此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结构合理。

由上所述,中心渔港在渔业经济产业的集群效应显而易见,集群效应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扩大,产业在资源整合、转型升级优化结构,引导企业规模、效益扩大及渔业产业经济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

5结语

中心渔港在渔业经济产业集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渔港建设时要着力于中心渔港的建设;中心渔港的建设要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建设要致力于渔港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心渔港的规划、建设要注重我国的海洋、渔业文化性极其内涵,注重生态性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的美丽。规划、建设好中心渔港,为渔业经济产业集群奠定好基础,在中心渔港带给渔业经济产业集群效应所带来了渔业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推进渔区的城镇化建设,使城乡一体化逐步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卢昌彩.提升渔港对保障和改善渔民生计作用的探讨――台州渔港建设的案例研究[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3(03).

[2]范东华,高莹.地理信息系统在天津中心渔港建设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2010(S1).

渔业产业发展篇6

一、渔港小镇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渔港是渔民生产生活最主要的后方基地和渔船最重要的避风场所。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渔港的功能日趋多样化。最初,渔港只是作为渔民生产活动的场所,是渔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装卸渔获物和补给渔需及生活物资的功能。随着渔区第二产业的发展,渔港逐步成为渔获物加工、冷冻、储运及渔船渔具修造的产业集聚地。此外,渔港还兼具防台减灾、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发展渔业生产、消化剩余劳动力、繁荣地方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渔港小镇,顾名思义即依托渔港或临近渔港而形成的人口聚集的小城镇。渔港小镇多由其特殊的地理条件而来,依附渔港发展并形成各具发展特色的生产模式。按照现行规定,县及县以上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10万人以下,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0%以上的居民点都是城镇。渔港小镇是联系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重要纽带,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载体和平台,是将经济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提高相关效率的桥梁纽带,更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海洋渔业尤其是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海洋渔业已成为我国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全国海洋渔业增加值达到365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4%,占海洋产业总增加值的16.98%,仅次于海洋交通运输和滨海旅游业,居各海洋产业的第三位。海洋渔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渔港小镇的发展并形成了自身发展的独有特性。

从地理位置上说,渔港小镇多位于海岸线上或江河入海口处,也有一些依河而建(主要见于河道密布的欧洲)。渔港小镇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相对而言,对海洋资源的依赖性也十分强烈,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形成过程的自发性。渔港小镇一般是由渔村自然发展而来的,其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自发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加,渔村的规模逐渐扩大。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产业聚集的出现,渔村逐渐具有了生活之外的生产、服务、组织管理等功能。由此,渔村自发地演变成了渔港小镇。

2.与渔港的关系密切。在地理位置上,渔港与城镇相依相偎;在发展关系上,渔港与城镇互动发展。从历史来看,上海、厦门、深圳都是从渔村发展而来的,是“以港兴城”的典型范例。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发展以多功能渔港为基础、具有海滨特色的小城镇是开发海洋资源、实现沿海地区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3.依赖海洋渔业资源,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渔港小镇的居民以渔为生,当地劳动力以从事渔业及相关产业为主,渔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海洋渔业特别是捕捞渔业的固定成本很高,渔民转产转业困难,导致当地产业结构单一,并且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都比较困难。

二、世界渔港小镇的发展现状

从近代社会的发展史来看,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先发展优势。许多沿海大城市都是从渔村发展而来。分析世界著名渔港城镇的演变历程和发展现状对我国建设渔港小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重视长期规划和合理布局

在渔港和渔港小镇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制订科学的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渔港的地域分布。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一共进行了五轮国土综合开发规划,使沿海开发实现了从“据点”开发到“沿线”发展、“圈层”建设、“多核”网络整合等阶段性转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韩国也进行了四轮沿海开发规划,引导城市体系从“两极”向“圈层”、“走廊”等形态演变。另外,渔港经济发达地区的渔港分布也比较合理。日本海岸线长达34758公里,现有大小渔港2900多个,全国渔港海岸线总长为6132公里,平均每个渔港占有2.1公里海岸线,如沿日本全国海岸线平均计算,则每12公里海岸就有一个渔港。从1951年起,日本平均每隔5年就制订一个渔港建设计划。国家拨出大量资金补助渔港建设(1951~1985年国家共拨出18697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约486亿元)。

(二)注重多功能化发展

渔港小镇突破传统渔村功能单一的困局,重视渔业、渔港、城镇一体化建设,逐渐发展成为集渔业、环保、旅游、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海洋生产和消费场所。从世界渔港小镇发展经验来看,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联合恶魔岛、金门大桥等世界著名的景点,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和完善的旅游设施,借助旧金山市区便捷的交通条件,形成了世界知名的休闲渔业区。日本的长崎县南风泊渔港是一个以传统渔业为主要产业的离岛渔港,通过人工投放渔礁、增殖放流并辅以建设海滨浴场、连岛大桥及渔货直销中心等举措,发展垂钓旅游,利用高岛特有的煤矿产业建立博物馆,形成了集亲水、海钓、海鲜餐饮、文化观赏等于一体的旅游产业,实现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重视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的完善

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世界发达地区的渔港的管理法制相对完备,管理机构健全,各部门职权划分明确,在渔港建设和渔区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早在1950年,日本就通过并颁布了渔港法,渔港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渔港统一规划、建设和维修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此外,与渔港相关的还有海岸法、国有财产港湾法、港测法、河川法、道路法、海半岛振兴法等几十种法规来支持和规范日本渔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韩国在渔港规划、设计、建设、工程监理、开发管理、日常维护等方面,都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依据,职权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依据《渔村渔港法》等法律法规,渔港规划由海洋水产部的有关部门负责,渔港设计由专门的设计部门负责,建设工程通过公开招标采取最低竞标的方式委托建筑公司完成。

功能多元化是世界渔港小镇发展的共同趋势。除了海产品供给的基本功能外,休闲渔业、滨海旅游、蓝色生物技术等多重产业正成为未来渔港小镇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此外,生态文明建设也逐步纳入到渔港小镇建设的范畴。

三、我国渔港小镇的演变历程

(一)雏形阶段(1949年之前)

渔业是随着近代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形成的。渔业发展之初,捕捞技术落后,渔船渔具简陋,渔业生产能力低下,主要作业方式是利用定置网、小拉网等小型渔具开展随潮水涨落的简单渔业生产,且作业范围局限于近海浅水区。虽然早在1904年中国就引进了第一艘渔轮“福海号”,但旧式风帆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主体地位,渔港也尚未成形,渔船多停靠在附近的村庄或避风条件较好的天然港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机动渔船只占全国渔船的1%左右。随着沿海地区商业的发展,特别是沿海盐业的兴起,渔盐码头和早期商港相继出现。从社会形态上说,由于渔民的捕捞作业范围相对集中,渔民聚集而居,形成了最早的渔民生活聚集地,但在自然形成的渔民聚集地中,捕捞技术落后,渔业生产力低下,渔民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当时的渔民聚集地还不属于完整意义上的社会组织形态,因而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

(二)起步阶段(1949~1959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发展,保障工业建设,渔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取缔渔行、渔霸,实行渔民自产自销政策,鼓励渔民自愿成立渔业合作社,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渔民生产积极性。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各级行政管理机构,渔业小镇成为我国基层行政组织。在20世纪50年代,渔港小镇先后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发展历程。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政府对渔民生活和渔业生产的行政管理日益加强,渔港小镇基本形成并得以进一步发展。与渔业小镇的快速发展相呼应,渔港的发展也顺势而起。一方面,在发展渔业经济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另一方面,频繁的自然灾害使当时落后的渔业遭受重创,因此激发了群众发展机帆船和建设渔港的积极性。这一阶段,各级政府比较重视渔业生产,为了更好地满足机轮渔船的作业条件,各地开始在重点渔业乡镇建设渔业码头。与此同时,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渔港的学术研究。1958年,孙元龙发表《渔港十化》,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对渔港发展的构思。随后,关于渔港建设技术和避风技术的研究受到了专家学者的重视,为这一时期的渔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三)规范化发展阶段(1960~1989年)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我国社会经济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动乱,渔港小镇发展也经历了波折和起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渔港小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显著提高,我国渔港小镇也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建立联产承包为主的渔业责任制,渔业包产到户,发展商品经济,加快了渔港小镇的发展进程。

渔港小镇的发展往往是与渔港建设相伴而行的。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大部分渔港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渔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搞好渔港的规划和建设,国家通过投资建设综合性群众渔业码头并提出了“自力更生、民办公助”的建港方针,促使沿海地区形成了一批国营渔港和渔业基地及小型渔业码头,极大地满足了当时渔业发展的需要。这一时期,包括高兰生、张锡良、徐大才、张达昌、徐年强等多位学者针对渔港建设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论述。1984年举行了第四次全国渔港建设技术交流会,总结和交流了各地渔港建设的经验并对渔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设想。

(四)渔港小镇的探索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

随着改革重点转移到城市,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农村人口进城和设立新城镇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国小城镇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渔船数量持续增加,渔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渔港小镇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1991年国务院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强群众渔港建设的报告》,要求各地高度重视渔港建设,增加投资力度,制订相关的渔港改造和扩建规划。把渔港建设纳入到地方法律轨道,使渔港建设有法可依,加强了渔港管理,促进了渔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多功能渔港的建设开始受到重视。多功能渔港不仅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渔业生产顺利进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带动了渔业相关产业和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渔港小镇建设。“十一五”以来,全国各地继续重视渔区经济发展,渔港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渔港小镇内部产业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渔业综合生产力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四、我国渔港小镇发展的启示

“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地加大了对渔港的建设,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产业化水平大幅提高,渔港小镇已成为渔业综合生产力发展的平台,也是多种海洋产业的主要聚集区。分析梳理我国渔港小镇的发展历程,跟踪渔港小镇发展趋势,为今后我国渔港小镇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科学管理,重视长期规划

渔港小镇的形成具有自发性,在发展过程中缺少科学管理,区域规划几乎空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聚集、产业发展和要素规模逐步扩大,区域内的生产生活功能越来越复杂,渔港区和生活区夹杂在一起,功能区分不明确,各产业用地杂乱无章。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加强科学管理,制订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在今后的发展中,各地应因地制宜地强化政府组织管理职能,合理规划渔港小镇的发展。首先,完善地方管理法制,健全机构,明确权责。其次,从区域整体角度出发,做好城镇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科学协调好职能分工。

(二)打造生态渔港小镇

过度捕捞和环境破坏已经敲响了全球范围内的渔业资源衰退的警钟。海洋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是有限的,捕捞业不是“永远的朝阳产业”。目前,国内很多渔港小镇对海洋的开发程度超过了海洋的自我修复能力,一旦海洋资源枯竭,依附于海洋的渔港小镇必将消亡。海洋生态环境制约渔港小镇的发展。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行。对此,一是要制订具体的城镇开发和整治计划,设立监管人员,严格按计划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二是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积极发展产学研联盟;三是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观光渔业和休闲渔业。

(三)建设多功能渔港小镇

从功能上看,目前的渔港小镇功能单一,主要表现为以渔业生产为主的水产品供给功能。单一功能定位显然不能满足渔港小镇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城镇功能多元化是时展的新要求。以渔港为基础,建设集渔船补给与维修、渔业养殖、渔业加工、水产品流通与贸易、渔业休闲与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渔业产业基地,是我国渔港小镇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在大力发展渔业第二产业的同时,应注重打造“渔”文化小城镇,以海鲜美食、渔港观光、海滨度假为特色,积极引导特色旅游,使渔港小镇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小城镇。

(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升级

目前,我国渔港小镇的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主要包括捕捞、养殖和苗种繁育等。产业结构层次低,城镇发展过分依赖于海洋渔业资源。由于产业链接短,产品单一,使得区域内经济发展缺乏竞争机制,产业升级缺乏动力。渔港小镇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延伸渔业产业链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在优化提高渔业第一产业效益基础上,合理布局渔业第二产业,大力促推进渔业第三产业发展。

(五)加强海陆联动,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对于渔港建设和产业聚集的快速发展,渔港小镇的城镇化进程稍显滞后,在此背景下,推进“港产镇”联动发展对渔港建设、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一是要加强渔港建设。渔港是实现渔区发展的主要支撑,渔港建设要尽量使渔港与城镇建设联系起来,实现空间上的联动发展;二是发展有海滨特色的产业,针对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诸如观光度假、休闲旅游业,海洋知识教育、生活性服务业等优质产业,促进海洋产业和城镇化的联动发展;三是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推进渔港小镇的水电气网建设,加快滨海道路和防潮堤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和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力。

(六)尽快制订和实施“沿海地区渔港城镇建设规划”

渔港小镇作为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有重要意义。在建设渔港小镇过程中,应坚持以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资源有序开发为中心带动城镇化发展的方针,特别是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实现渔港小镇的健康发展。为此,建议尽快制订和实施“沿海地区渔港城镇建设规划”,统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渔港小镇建设,促进沿海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于龙梅.我国渔港发展现状及等级划分.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05).

国家统计局.2012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韩立红.试论海洋渔业型小镇的产业发展路径——一种基于生态产业链视角的分析.中国渔业经济,2013(01).

欧海若,鲍海君.韩国四次国土规划的变迁、评价及其启示.中国土地科学,2002(04).

渔业产业发展篇7

这次全市海洋与渔业暨“十百千万”工程工作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市委五届四次五次全会、市两会和全市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研究部署今年和今后几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任务。刚才,**同志作了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报告,总结了2008年工作,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部署了2009年具体任务,我都表示同意。会议还通报表彰了去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各类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代表**区政府、**镇政府、**乡政府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我很受启发。会上还签订了2009年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希望各县(区)政府和**认真抓好落实。

对于海洋管理工作,今后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抓好国家海洋局《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的贯彻落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措施,提高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水平。具体就不展开了。下面,着重围绕现代渔业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清现代渔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渔业对于**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渔业是**的传统产业,也是建国以来很长一个时期的支柱产业;现在来看,依然是重要的优势产业,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不可替代的民生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新的趋势,一是海洋开发全面推进,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船舶工业迅速崛起,其经济规模超越渔业,成为全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二是渔业经济受到作业空间、渔业资源、海洋环境、宏观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进入了产量“零增长”的发展新阶段,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在出现两大趋势的同时,在具体工作思路上,我们也经历了从“渔港景”到“港景渔”的变化。当然,这是我们对海洋资源优势的认识和价值取向的判断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向前的必然趋势。但这绝不是我们忽视和放弃渔业工作和渔业发展的理由,更不能说明渔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下降和作用的弱化。虽然,我们已经告别了单纯依赖渔业资源的“渔兴则兴、渔衰则衰”的历史,但渔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渔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渔业在全国的独特优势和影响力。

首先,从文化力上看,渔业是**城市对外形象的金字招牌。**是一块福地,大自然赋予了**独特的地理位置,把**造化成了世界著名的“海上鱼仓”。**5000年的渔业史积淀了深厚的渔业文化,孕育了世界三大群众渔港之一的沈家门渔港,铸就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渔都”和“中国海鲜之都”。渔业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具有不可估量的无形价值,成为推动**发展进步的文化力量。可以说,**就是这个城市,就是“城因渔名、渔因城兴”,渔业和岛城交互辉映、相得益彰。**渔业的历史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中止,**渔业的美誉必须再继续发扬光大。

其次,从民生观上说,渔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支撑。全市现有渔业人口**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仍在20%以上。现有的渔业规模创造了**万个就业岗位,解决了近**万渔民的生产就业问题,目前全市的渔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渔业,仅捕捞收入占渔民总收入的比例就高达**以上。因此说,渔业仍然是渔民最主要的就业门路,是渔民最可靠的生计产业。渔业还是粮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品是“菜蓝子”不可或缺的特色品种,对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动物蛋白供应、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渔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没有渔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市的稳定,渔业是稳社会、安天下的基础产业。

第三,从经济学上论,渔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渔业已经从过去一种纯粹的生产方式,逐步演化为一种消费方式、运动方式、休闲方式,甚至文化方式。现在的渔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产业,它已经逐步衍生出了许多新的产业类型,如休闲渔业、游钓渔业、观赏渔业、美食渔业、渔家乐等,这些衍生出的新兴产业成为了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渔业与全市二、三产业的融合性、关联度也更加凸现,对水产加工和出口贸易、海洋休闲旅游、港口发展、城镇建设、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带动和贡献也更加突出。渔业不仅是一个传统产业门类,而且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现代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

第四,从生态论上讲,渔业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对于**城市建设,我们提出了****目标,这都有赖于拥有一个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的特殊区位,再加上这几年我们自身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市海洋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重。渔业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实施增殖放流,建设海上牧场等手段,科学利用和合理养护渔业资源,不仅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提高海洋净化功能,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总之,渔业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可以借用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扩大市内需求,最大潜力在渔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渔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渔民。今年的市“两会”上,一些代表和委员对进一步重视**渔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代表、委员的呼声,就是群众的心声。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战略的角度、长远的深度重新审视和认识渔业,坚持渔业在**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发展现代渔业的信心不动摇,坚持加强对渔业工作的领导不动摇。

二、进一步把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渔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刚才,**同志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渔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想,**渔业发展必须明确一个总的目标,这就是要继续巩固和提升**渔业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坚持发挥优势、错位竞争,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里,我就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几项重点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全面实施渔业“十百千万”工程

“十百千万”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根据新阶段**渔业发展的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渔业工作的总抓手。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就是要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创建十个渔业特色强镇(乡),培育百名渔业发展领头人,打造千艘捕捞示范带头船,建设万亩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基地。“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市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对于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区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充分认识实施这项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力量凝聚到工程建设的目标上来,认真组织实施,努力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为全面推动“十百千万”工程的组织实施,市里将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一是成立渔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等工作。市里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办公室挂靠在市海洋与渔业局。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二是建立领导专家联系制度,每个渔业强镇(乡)要有一名市、县(区)领导和渔业部门领导作为直接联系人,每个渔业发展领头人有一名市、县(区)的渔业部门和乡镇干部作为直接联系人,每个养殖示范基地有一名市、县(区)渔业部门的科技专家作为直接联系人。三是加强资金、政策重点扶持,市渔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各类资源要素要向“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倾斜,并实行“一乡一策”、“一镇一策”。四是建立考核奖励机制。从今年起,市里将建立“十百千万”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渔业特色强镇(乡)、养殖示范基地、渔业发展领头人、捕捞示范带头船,以及其他作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希望通过多措并举、上下努力,在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后,渔业“十百千万”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初显成效,为我市现代渔业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抓好渔业三大安全建设

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生态安全是渔业工作基本的保障,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渔业生产安全事关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海岛千家万户的平安与和谐。水产品质量安全是群众关心、领导关注、进口国关切的重大敏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渔业生态安全是海洋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我们打造港口宜居城市、海上花园城市的重要基础。对于水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有反映、代表委员有建议提案,市里还要专门召开会议强调部署,这里不展开了,就讲一句话,水产品质量安全决不能出问题,哪里出问题追究哪里的责任。今天着重强调渔业生产安全问题。

渔业是高风险产业,是安全事故易发多发领域,是全市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对于渔业安全生产,全市上下一直都是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工作成效尤为明显,我市渔业安全主要指标已连续多年控制在省控渔业安全指标内。但是也不可否认,我市的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类渔业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重特大责任事故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渔业安全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渔业安全生产的警钟要始终长鸣,抓渔业安全生产的弦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作为渔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始终长抓不懈。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2008〕113号),各级政府和渔业部门要根据各地渔业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真正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特别要重点围绕“三基”抓好落实。去年,衢山镇接二连三发生渔业生产安全事故,其中有很多的因素,但主要的原因是“三基”工作没有抓到位。一要抓基层,就是要健全基层管理网络。渔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困难和问题也主要在基层。今年要大力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基层建设年”活动,全面推广嵊泗黄龙渔业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经验,重点在完善乡镇、村级渔业管理机构和强化管理责任下功夫,做到“人员、经费、设备、责任”四到位,争取通过1—2年的努力,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运转协调、管理高效的基层渔业安全管理组织和运行体系。二要抓基础,就是要提高渔民船员的整体素质。渔业安全生产关键在渔船“老大”。衢山发生事故多,事实证明对“老大”教育管理不到位,不良的社会氛围又助长了“老大”违规作业的风气。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渔船“老大”队伍建设,围绕渔船“老大”抓安全,把对渔船“老大”的教育、培训、管理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真正坚持好针对渔船“老大”的面对面安全教育制度。要严格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触犯刑法,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要研究制定外来劳力培训、使用和管理的相关规定,提高外来劳力技能素质,规范外来劳力用工管理。三是抓基本,就是要完善渔业管理制度体系。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渔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必须继续抓紧抓实抓好。比如,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渔船动态报告制度、渔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渔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渔政船巡航护渔制度、渔船自救互救制度等等,这些都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我们要始终坚持并不断深化。此外,对于渔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涉外渔船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我们要不断完善,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对于渔船签证制度、渔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等,我们要逐步建立并全面实施。要通过建立健全渔业管理制度体系,切实提升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加快推进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去年的渔港建设工作会议上,我作过强调,在我们**,渔港是最重要的渔业基础设施,要把加快渔港建设摆在首要的位置,重点加以推进。近年来,我市渔港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渔业防灾减灾、服务渔业发展、促进渔民增收、繁荣渔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渔港设施薄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与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当前一个阶段是渔港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中央和省政府对渔港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加快渔港建设步伐,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全面完成本届政府任期内渔港建设规划任务,初步建立起与现代渔业发展相适应的渔港保障体系。一是要进一步落实渔港建设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各县(区)政府要把渔港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和相关部门,细化任务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二是要切实抓好渔港建设要素保障。要优先保障建设资金,重点保障建设用地,科学保障技术力量,确保渔港建设进度。同时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坚决杜绝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生产事故。三是要积极探索渔港建设管理机制创新。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渔港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对一些配套设施项目尝试实行市场化运作,吸纳社会民间资本投入建设,缓解政府财政资金压力。

(四)进一步深化渔业经营体制改革

生产经营体制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是渔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渔业现行的生产经营制度是在渔船股份合作基础上的家庭分散经营,是上世纪90年代初对集体渔业经济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后的重大成果。经过近20年的发展,渔船股份合作制在有效解决效率问题后,逐步出现了公平的矛盾,主要是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问题呈普遍化、严重化趋势,若任其发展下去将反过来影响效率问题,从而丧失渔船股份合作的制度优势。家庭分散经营则愈来愈显现出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渔业发展、渔民增收的瓶颈制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推进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是摆在我

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在思想上切实加以重视,在政策上强化支持力度,在工作上把握正确方向,努力推动建立适应新阶段渔业发展新要求的新型渔业经营体制。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渔船股份合作制。要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出台渔船股份合作规范化意见,强化渔船内部的分配结构、财务支出、民主决策等制度,着力解决效率与公平矛盾,保持并焕发渔船股份合作制的生命力。渔船股份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今年我们一定要有突破,切实予以解决。二是大力支持发展渔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以产品或服务为纽带,以相同作业方式为对象或以社区(村社)为单位,联合渔运船只,组建渔业专业合作社。鼓励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或水产贸易市场与专业合作社的紧密联结,形成“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或水产贸易市场+专业合作社+渔船”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要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构建一体化经营模式,大力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业和水产加工是渔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托、共荣共衰,但现在分属不同口子管理,要多加强沟通衔接和统筹协调。我个人考虑,也可以在管理体制上作一些探索。三是积极引导培育公司制渔业企业。要根据渔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市场竞争的外部需要,对有条件有愿望的,要引导组建公司制渔业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要加大对公司制渔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使之逐步成为我市渔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此外,要加强渔业行业协会建设,支持、鼓励建立各类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产业发展、行业自律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五)不断规范渔业基础管理

加强渔业管理是政府及渔业部门的基本职责。规划是宏观的管理和引领,当前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抓紧调整、完善渔业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结合实施渔业“十百千万”工程,按照“有保有弃、助强削弱”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聚要素、整合资源”要求,重新明确渔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要加强捕捞主体地位,突出海水养殖特色,做大休闲渔业产业,提高海洋渔业综合发展能力。在具体的渔业管理工作中,要抓好三个重点。一是要加强“渔船双控”管理。“渔船双控”是渔业的基本政策,自实施以来,我市一直实行市级统筹调控。实践证明是有效果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县以下没有自,缺乏积极性。为了进一步形成合力,提高双控效果,适应“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实际需要,今年起“渔船双控”指标下达到县(区)政府,由县(区)政府直接实施管理,市里负责调剂平衡和监督考核。与此同时,要以换发新版捕捞许可证为契机,探索建立渔船规范管理新制度,如建立渔船即时申报制度,及时掌握渔船变化动态。二是要加强渔业信息化管理。要尽快完成渔业安全监控、渔船防碰撞、渔港实时监控、渔业视频会商、渔业环境预报、海上应急救助系统和渔业信息库的“一库六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渔业规范管理和“平安渔业”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三是要加强执法监督管理。要突出资源与环境保护、渔业安全生产、渔场生产秩序、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坚持日常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统一,强化公开、公平、公正执法,保障渔业健康发展。

三、切实加强领导,把渔业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级各部门重视渔业、关心渔业、支持渔业,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渔业发展的重要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对渔业工作的领导,确保渔业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促进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加大对渔业工作的领导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渔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体现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各县(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渔业工作,经常听取渔业工作汇报,定期研究渔业发展问题;分管领导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渔业工作上。重点渔业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抓渔业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渔业工作,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合力兴渔”的良好氛围。要完善政府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将有关渔业重点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实行渔业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要建立各级领导定点联系渔业制度,经常深入渔区基层调查研究,破解难题,总结经验,推动面上发展。

二是要加大对渔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各地要进一步增加对渔业的资金投入,财政专项支渔资金要逐年有所增加,支渔资金占各级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要逐年有所增加。重点保障渔业重点建设工程、发展项目的资金投入,标准渔港建设、渔船安全设施设备配备和“十百千万”工程等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要确保落实到位。要强化科技对渔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与教育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关键领域、重要产品、核心技术的攻关,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研究开发渔业节能高效、水产品保鲜保活以及良种繁育、病害防治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渔业的质量和效益。

渔业产业发展篇8

(1.琼海市博鳌镇农业服务中心,海南琼海571434;2.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海口570206)

摘要:休闲渔业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朝阳产业。博鳌发展休闲渔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庞大的游客数量等众多优势。发展休闲渔业一定能为博鳌本地渔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渔民收入,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本文运用Swot方法对博鳌镇发展休闲渔业进行分析,并针对发展休闲渔业过程中面临的形势提出对策。

关键词:博鳌;Swot方法;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运行项目(水产种质资源平台运行服务)。

作者简介:符梁(1984-),男,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服务。e-mail:979034071@qq.com

通讯作者:杨守国,男,工程师,研究方向:海水增养殖及遗传育种。e-mail:yangshouguo82@163.com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12.019

休闲渔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渔业生产设备、渔业作业空间、水产生物、渔业生态环境及人文历史资源等渔业元素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1];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一个优美、和谐、舒适的渔村、渔业的体验环境,迎合人们的消费需求。

博鳌位于万泉河入海口处,无论是淡水渔业资源还是海水渔业资源都相当丰富,游客在当地渔民配合下,可体验到下水撒网捕鱼、海上垂钓、收网拣鱼等乐趣。

1博鳌发展休闲渔业的意义

1.1有利于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2012年全国休闲渔业产值297.88亿元[2],已成为我国渔业第五大支柱产业,在第三产业的占用比重中逐年升高。

1.2有利于合理利用本地资源

博鳌有着优越条件的地理位置,具有丰富的淡水渔业资源和海水渔业资源,为开发休闲渔业提供了发展前提。

1.3有利于渔业增产增收

目前博鳌直接从事海洋捕捞业的渔民约2万人,由于渔民自身文化程度不高,自谋出路的能力有限,再加上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渔民收入逐步下降。充分利用博鳌的海洋资源优势发展休闲渔业,壮大渔业经济,将渔民从捕捞业为主的经济模式转变过来,实现渔民“出海不捕捞,转产不离船”的转产转业,实现“渔民增收、渔业增效”战略目标。

1.4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

休闲渔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和促进诸如交通、通讯、旅游、餐饮、造船、渔具、水产品加工销售等行业的发展[3]。

2博鳌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

2.1优势(Strengths)

2.1.1博鳌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地处东经110.5度、北纬19.3度,位于海南省东海岸,以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为圆心,4小时的空中距离可以覆盖亚洲20亿人口。博鳌,就像亚洲的中心。博鳌距离市府嘉积镇仅19km,距离博鳌火车站和正在建设中的博鳌机场16km,从“南海风情小镇”潭门镇经潭门大桥仅有7km车程。

2.1.2博鳌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博鳌融江、河、海、山麓、沙洲于一体,集椰林、沙滩、奇石、温泉、田园风光于一身。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

2.1.3博鳌拥有淳朴的人文环境博鳌本地居民大多是移民。博鳌有百家姓,从来没有械斗,从来没有以大欺小,人们世代和睦相处过日子。社会治安常年保持稳定的良好态势。博鳌具有浓厚的海洋特色文化[4],从“博鳌”两个字就能体会得出来,其含义是鱼类丰硕,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就是“鱼多鱼肥”的意思。

2.1.4博鳌拥有渔业码头和旅游专用码头游客们可从码头乘船到近海、内河进行垂钓观光和水上用餐。博鳌近海水质清晰,海底下游动着各种鱼类。部分区域磊有大量礁石,藏有青斑、老虎斑、金钱斑等名贵鱼类,可供游客海上垂钓、拖网。

2.1.5博鳌水产养殖业发达距离博鳌镇墟中心10km的东海村委会有近200hm2水产养殖基地,常年养殖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东风螺、老虎斑等水产品种,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博鳌各餐饮场所提供新鲜的水产品,满足众多游客的口味。

2.2劣势(weakness)

2.2.1难以避免的自然因素博鳌地处江河出海口,近海海底漩涡错综复杂。海滩上常见竖着的警示牌提醒过往游客“禁止下水游玩”。这对于一个滨海小镇发展海上各类项目非常不利。而三亚市大东海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游玩是因为大东海是个海湾,湾里常年保持风平浪静。由于博鳌地处出海口,河道经常变动,泥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堵塞码头,妨碍渔民出海捕捞,对发展休闲渔业带来很大影响。

2.2.2种类单一,吸引力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博鳌虽然是亚洲论坛所在地,但是长期以来以观光、垂钓等形式的休闲渔业项目显现单一特点[5],未能与相关行业或者产业相结合。博鳌休闲渔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转产转业渔民或社会的闲置人员,文化程度低,也没有受过培训,造成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服务意识淡薄,应对市场化的能力差,严重影响休闲渔业的服务质量。

2.2.3配套基础设施跟不上一是游船过小,设备太差,不成规模、不够档次、品位不够;二是码头规划与建设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多功能性,现有码头配套功能和设施无法适应休闲渔业的发展;三是海区缺乏专业规划设计,难以适应现代化休闲渔业发展的需要,难以对相关产业形成有力的支撑[6]。

2.3机遇(opportunity)

2.3.1琼海市政府努力构建田园城市,为博鳌休闲渔业发展带来契机琼海正在加紧田园城市建设,博鳌在建的自行车绿道,美雅阿叔农家乐、滨海酒吧一条街等项目,吸引着四方游客。依托博鳌亚洲论坛带来的国际知名度,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博鳌平均每天接待中外游客约2000人次,年接待60万人次以上,这对发展休闲渔业是机遇。

2.3.2其他方面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我国法定节假日调整为发展海洋休闲渔业提供了大量的客源。海南省政府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政策支持。

2.4挑战(threats)

2.4.1三亚发展休闲渔业势头迅猛海南省三亚市将休闲渔业发展策略定位在国内领先。据悉三亚已率先推出了几项新的休闲渔业项目:一种是用仿古游船夜游三亚;一种是推出了包船方式为主的游艇游船,游客可以三五成群出海休闲、垂钓、烧烤、拍婚纱照、做婚庆;第三种是面对散客推出的海上休闲、垂钓、烧烤、娱乐相结合的旅游方式。

2.4.2潭门的崛起势在必行自从习见平主席到潭门渔港参观后,潭门的发展更上了一个新台阶,不管是街道还是码头都焕然一新;潭门大桥通车后,潭门的发展将更加快速,潭门有大型码头,渔船配备齐全。而潭门挨着博鳌必将是博鳌发展休闲渔业最大的挑战。

3博鳌发展休闲渔业的对策和建议

3.1尽快出台管理办法,规范博鳌休闲渔业发展

依据《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有关海洋或渔业法规、政策和发展规划,借鉴《三亚市休闲渔业发展规划》,尽快适合博鳌发展需要的休闲渔业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7],制定实施观光渔业、休闲渔业支持计划,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博鳌人民的幸福家园,实施“绿色博鳌大行动”。

3.2制定积极优惠政策,保障休闲产业发展

一是政府每年从财政中安排一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示范点、休闲渔船改造、政策性扶持补贴、重点项目的投资补助、培育休闲渔业品牌[8],支持与休闲渔业相关的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是大力扶持具有高品位、高附加值和带动性大的休闲渔业项目,符合条件的给予贴息支持,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

三是加强金融机构对休闲渔业项目的资金支持。

四是加大对发展休闲渔业企业的政策性扶持[9],特别是企业的水电收费定价,应与农业水电价格一样。

五是加强互助担保体系建设,降低渔民转产转业发展休闲渔业的融资成本,引导保险机构加快研究,推出针对休闲渔业发展的险种,促进渔业互保协会把休闲渔业互保纳入渔业互保中[10]。

六是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用海的管理制度,制定优惠休闲渔业项目用地与用海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减免相关费用,特别是在用地上建设硬性设施占地比率,要借鉴台湾的相关经验。

3.3产学研相结合,促进休闲渔业发展。

重视先进技术在休闲渔业产业中的应用,建立休闲渔业的科技支撑系统。调动科研力量,利用科技手段,对重大休闲渔业项目的决策进行咨询、评估和可行性研究;运用现代高科技网络技术,建立休闲渔业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休闲渔业服务的效率与水平。

3.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休闲渔业服务质量

一是做好人才引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的高级休闲管理人才,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流动与收入分配机制,促进休闲渔业的创新发展。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创立渔民从业人员教育基地,重点进行渔业、法律、卫生、旅游、安全防范、服务、风土人情、诚信意识与行业服务规范等知识培训[11]。在加快渔业转产人员知识培训的同时,将休闲渔业技能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工程,不断提高休闲渔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提高博鳌休闲渔业的整体素质。

三是开展产业研究。成立休闲渔业学会,与国内外专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界携手,借助我省建设国际旅游岛优势和博鳌亚洲发展论坛,开展渔业休闲领域的国际性研讨与交流。

3.5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

发展环境友好型休闲渔业是持续发展长久之计。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发展休闲渔业也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

3.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休闲渔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

加强休闲渔业景点景观的形象宣传,增强休闲旅游区的企业间合作,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培育和扩大休闲群体,营造全民休闲的优良环境。

总之,休闲渔业对博鳌旅游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博鳌发展休闲渔业的优势在于优美的海洋环境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如今尚有许多人对渔民的生产生活充满好奇,总希望自己能体验原汁原味的渔民生产生活,现在人们用于旅游休闲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大,休闲渔业必将成为博鳌发展旅游业的特色产业。

参考文献:

[1]

严飞,周雪秋.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2(01):12-13

[2]董金和.《201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解读[J].中国水产,2013(07):19-20

[3]陈明宝.我国休闲渔业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发展方向[J].中国水产,2008(05):76-79

[4]任怀锋,邓章扬.海南省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J].海南金融,2009,244(3):81-83+88

[5]郭旭,曹敏.舟山休闲渔业发展浅析[J].渔业经济研究,2009(2):44-49

[6]柴寿升,王刚.现代休闲渔业与传统渔业的比较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9-13+9

[7]李长生.甘谷县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02):58-5

[8]张英,钟天明.舟山市发展休闲渔业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城市,2007(03):42-44

[9]孙吉亭,R.J.morrison,R.J.west.从世界休闲渔业出现的问题看中国休闲渔业的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2005(01):50-51

[10]方海,谢营梁,李励年.国外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现状及我国休闲渔业管理现状[J].现代渔业信息,2008,23(10):16-18

渔业产业发展篇9

   关键词:乌梁素海;水质污染;渔业资源渔业

    标准化是农业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渔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渔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生态环境养护,同时也在源头上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温家宝总理指出:“优势农产品的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此可见,渔业标准化既是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现代渔业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

   1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渔业标准化是以渔业科学技术和实践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的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并将标准加以实施及监督实施的活动过程[1]。渔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渔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在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高渔业产业素质和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为此,推进标准化作为现阶段现代渔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无疑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紧迫任务。

   1.1推进渔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渔业的迫切需要现代渔业是相对传统渔业而言,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形成渔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2]。建设现代渔业,不仅要求生产工具和设施装备现代化,而且要求生产方式、经营手段和内在运行机制现代化。传统渔业和现代渔业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渔业生产是否按标准进行,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海洋捕捞渔船的钢质化进程加快,鱼塘的标准化生态型改造和设施养殖的快速兴起,以及骨干水产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渔业设施和物质装备的现代化步伐加快,使渔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渔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相对物质装备等硬件设施来说,分散经营的体制决定了渔业标准化等软件建设还比较滞后,甚至有些生产环节还没形成规范的生产操作规程,这就无法绝对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日本、欧盟等发达渔业国家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因此,推进渔业标准化已是发展现代渔业的生命线,是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必然条件。

   1.2推进渔业标准化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客观要求“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从国内来说,中国人均gdp已进入3000美元的行列,尤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大关。在这样的社会发展条件下,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多样型转变,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愈发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目前中国各大城市都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设定了准入门槛。从国际市场来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水产品的出口越来越受到国际“绿色技术壁垒”的严格限制,水产品质量安全成为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焦点,前几年虾仁氯霉素含量超标事件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为此,只有完善渔业标准体系,把渔业标准化渗透到渔业生产的全过程,规范渔业投入品管理,控制面源污染,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化学、生物及环境污染的危害,保障水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可以有效应对绿色技术壁垒,扩大我国水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1.3推进渔业标准化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国渔业发展面临更加严峻形势,资源衰退、空间缩小已成不争的事实。近年来,传统捕捞对象占渔获物的比例逐年下降,渔获物小型化、低龄化和性成熟提早的现象日趋严重,海涂大面积围垦和沿海产业带建设的推进,传统海水养殖成为挤压的对象,继续依靠粗放型的渔业发展方式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新时期渔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一个重要途径是推进渔业标准化。把生产健康优质水产品作为目标,科学进行产业布局,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与管理,在生产、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标准化生产,可以促进渔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切实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1.4推进渔业标准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举措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建设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更加引起举国的重视。渔业既是资源性产业,又是个高耗能产业。虽然在渔业资源合理利用上,中国主要采取渔船“双控”管理等投入控制制度,但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建立渔船和主机标准,渔船船型的随意性,主机功率“大机小标”现象较为普遍,渔具问题也较为突出,致使海洋捕捞强度远远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同时渔船多且部分主机老旧落后,渔船废气排放和传统养殖方式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现,渔业资源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为此,大力推进船机标准化,推广标准健康养殖技术,控制捕捞强度,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为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2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随着渔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或数量质量兼有型转换,标准化作为推动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已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注。台州是浙江省乃至全国渔业大市,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40.38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出290.07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15.73亿元,占全国的2.61%、2.24%和1.71%,渔业在大农业和国民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虽取得许多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欲通过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情况,分析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渔业标准化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2.1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现状

台州历来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从2001年开始,市政府实施“358”绿色行动计划,2003年实施“台州农业标准化年”,2005年出台《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2008年,市政府成立了农业标准化协调小组,建立了农业标准化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各县(市、区)也成立了标准化推广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推广工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产值占大农业比重50%以上渔业产业紧抓当前机遇,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渔民参与”的方针,依托部门合力,争取上级支持,积极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1.1渔业标准化体系逐步完善在水产加工领域,台州市学习借鉴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经验,推广应用国际通行的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危害分析关键控制(haccp)体系;在水产养殖领域,主要推广应用无公害养殖技术标准;在渔港建设方面,参照实施港航或水利工程技术标准,使防波堤建设标准达到百年一遇、护岸码头建设标准达到50年一遇[3]。近年来,还结合台州实际,制定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5项,如台州金潮渔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伞式大棚还申请获得国家专利技术,成为大跨度鱼塘大棚建设标准典范。目前,台州市已基本形成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辅的渔业标准体系,内容涵盖了渔业基础设施、产业环境、生产技术、渔业投入品、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产品加工等环节,为发展现代渔业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2.1.2渔业标准化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从2003年开始,台州组织实施省级渔业标准化推广项目22项,示范区面积达1947公顷,直接增收4521万元,覆盖面积16880公顷,占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的41.71%,带动渔户或渔民9720多户(人)。项目实施单位能够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责任制,落实资金,保证了项目的正常开展。同时项目实施单位能及时对渔业投入品实行有效管理,建立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有效的标准化推广模式和质量管理运行机制。此外,项目实施单位还积极联系市级或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定期开展标准化技术培训和水产品检测。通过项目的示范和推广,不仅提高了示范区的养殖效益,也带动了周边养殖户的增产增收。如温岭金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实施的《2009年无公害南美白对虾标准化养殖省级推广示范项目》,核心区示范面积47公顷,带动农户25户,覆盖面积413公顷,带动农户110户,项目实施后,实现总增收244.5万元,其中示范区户均增收2.5万元,辐射区户均增收1.65万元。

   2.1.3渔业标准化推动了品牌建设随着渔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带动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普遍提高,涌现出一批品牌水产品,提高了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全市已认定获得无公害产品产地111家,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96个,无公害产地规模约8667公顷,获得认证绿色食品29个,获认证的有机农产品为17个。“三门青蟹”成为全国首个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的海水养殖产品,三门还获得“中国青蟹之乡”称号。另外还获得了一批浙江省、台州市名牌产品,“大陈岛”大黄鱼、“海の梦”和“兴旺”海鲜大礼包、“龙生牌”鱼糜及制品等,在浙江省内外家喻户晓。

   2.1.4加强依标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围绕标准化生产和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台州市重点开展了养殖证、苗种生产许可证、养殖生产“三项记录”的监督检查,严查养殖生产违法用药、苗种无证生产、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及海捕虾滥用保鲜剂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了初级水产品抽检和送检制度,实施源头追溯。同时针对水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的要求,全市建成市级水产品检测中心一家,县级水产品检测机构三家,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网络初步建成,具备了对初级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全过程和质量安全的检测检验能力。

   2.2台州市渔业标准化建设存在问题台州在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方面虽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应当清醒地看到,部分初级水产品药物残留和个别指标超标依然存在,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些领域的标准建设尚未起步。这些情况表明,台州渔业标准化工作与现代渔业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2.1渔业标准化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台州实施渔业标准化主要以推广为主,而没有进行强制性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渔业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当前台州部分渔区、渔村对于渔业标准化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淡薄。许多渔民在捕捞、养殖等各个环节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生产,导致产品药残超标事件时有发生。如2007年的海捕虾事件就是因为渔民不按正确的生产标准进行操作,使得海捕虾体内焦亚硫酸钠超标,导致当年海捕虾价格大幅下跌,致使捕虾船增产不增收。

   2.2.2渔业标准化建设极不平衡目前台州渔业标准化实施主要以养殖、加工业为主,而在其他领域,标准化建设则比较滞后,特别是在渔船、渔机、渔具方面,由于缺乏相关标准或没有严格参照标准化要求执行,致使海洋捕捞强度失控,破坏了渔业资源,严重影响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渔船方面,主尺度和主要技术参数没有强制性标准,新建渔船五花八门,对安全稳性也造成一定影响。渔机方面,据调查如一艘主机铭牌功率257kw的渔船,其实际功率有700kw,隐性增加主机功率。渔具方面,如流刺网长度目前达到几十公里,有的甚至上百公里,而且多使用三重刺网;帆张网渔船携带网具数量目前都至少有5项,多的有15项之多;蟹笼作业渔船也有同样情况。还有不少网具没有规定最小网目尺寸标准,虽拖网囊网的最小尺寸规定为5.4cm,也没有很好执行。

   2.2.3渔业标准化人才及资金短缺渔业标准化从制定、实施到推广对人才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台州渔业标准化人才却比较缺乏,据统计,全市从事渔业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只有20多人,真正从事标准制定的人员则更少。另外,渔业标准化工作一直经费匮乏。目前主要依靠省政府的以奖代补资金,每年补助的项目和资金有限,市、县两级政府没有专门设立用于推广渔业标准化项目的资金,推动全市渔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力度有限。

   2.2.4渔业标准化宣传工作不到位要真正实现标准化生产,宣传和推广工作是关键。任何标准只有通过实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但由于目前渔业标准化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很多渔民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加上渔民文化素质较低和法制意识淡薄,渔业标准知识和标准化生产经营理念还较缺乏。

   3加快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的思路和措施“十二五”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对于台州渔业乃至全国渔业来说,是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跨越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渔业,对渔业标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渔业标准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

   加快推进渔业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渔民参与”的方针,以制标执标、基地建设、产品认证、品牌培育和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渔业标准化体系,强力推进渔业标准化工作,使渔业标准化在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建设现代渔业和国家生态文明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1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渔业标准化工作做好渔业标准化工作是发展现代渔业的一项主要任务。要提高对渔业标准化工作的认识,牢固树立“没有渔业标准化,就没有现代渔业,也不可能有渔业现代化”[4]的理念,把渔业标准化工作纳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大对渔业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在海洋与渔业专项扶持资金中,建议切出一块用于渔业标准化研究和技术研发,主要用于重要渔业标准的制(修)订、实施推广和监管。除做好部级、省级渔业标准化项目的奖励和推广工作外,要建立激励推动机制,争取市、县两级资金扶持地方渔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通过实行扶持、奖励等政策,提高渔民、渔业企业实施标准化的积极性。要把渔业标准化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畴,量化工作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层层抓落实,确保渔业标准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2完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现代渔业标准体系渔业标准化是现代渔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代表着现代渔业发展方向。要围绕发展现代渔业这一重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加快地方性渔业标准的制(修)订进程,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现代渔业标准体系。船机网标准制订滞后是困扰当前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笔者建议上级部门,积极推进渔船渔机标准化,尽快实行渔船和柴油机主机技术参数标准化,解决渔民和船厂随意造船、柴油机厂随意生产标注柴油机铭牌等问题,对船用柴油机实行型谱和机号管理,对柴油机型号及其额定功率实行标准化认定和准入,还渔船主机功率本来面目。同时建议上级渔业部门尽快制订渔具渔法准用目录,实施渔具渔法的审查认定和准入制度,规定各种渔具的最小网目尺寸和限制使用措施。与此同时,要根据养殖模式向大棚覆膜养殖、设施养殖和向外海拓展的新动向,总结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实践经验,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地方性渔业标准规范或养殖模式图,为发展现代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3.3强化示范带动,推进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渔业标准化,实施是重点。要围绕虾蟹等特色优势养殖品种产业带,继续做好渔业标准化项目的储备培育,选择重点水产养殖基地和出口水产品基地,继续争取省级扶持资金,加快推进省级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渔业标准化示范县(市、区)。总结渔业标准化推广项目实施的成功经验,发挥一些示范性好、带动性强的标准化项目的辐射作用,扩大渔业标准化实施推广覆盖面,提高渔业生产的标准化率,提高财政项目资金的乘数效应。通过典型示范引路和辐射带动,全面提高渔业各生产环节的标准化覆盖率,推动建立基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和流通品牌化的现代渔业发展模式。

   3.4落实监督管理,实施水产品认证和名牌认定要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通过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带动,认证认可促动,行业自律联动、市场准入拉动等多种形式,强化渔业标准在执法、生产、贸易中的作用。要完善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继续严查养殖生产违法用药、苗种无证生产、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及海捕虾滥用保鲜剂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初级水产品抽检和送检,建立水产品原产地标签制度,实施源头追溯,确保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5]。同时要继续加强市域水产检测检验机构建设,延伸监测区域,扩大监测范围,建立渔业水域环境评估机制,探索对渔业标准化实施的监管机制。要以实施渔业标准化为抓手,加强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业的认证。针对水产品和渔业投入品生产加工特点,在质量管理领域推行iso认证,在渔业生产领域推行gap认证,在渔药生产领域推行gmp认证,在水产品加工领域推行haccp认证,促进渔业标准化的全面实施[6]。

   3.5搞好宣传培训,全面树立标准化生产理念推进渔业标准化是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和建设现代渔业的过程,也是渔民群众一个认知过程。要高度重视渔业标准化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开展渔业标准化宣传,在全社会普及渔业标准化知识,提高全社会对渔业标准化的认知度。深入渔区、渔村开展“送标准下乡,送技术下乡”活动,通过广播宣传,在渔村、渔港张贴标准化资料,挂标准化宣传横幅,进村、入户、上船,将渔业标准化有关读本送到渔民手中,指导渔民掌握虾类保鲜剂合理使用等渔业标准化常识,切实提高渔民理解、掌握和使用标准化的能力。要针对渔业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渔业经济组织、渔业龙头企业的各自特点,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分层次对基层推广技术人员、标准化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特别是要从渔民中培养渔业标准化工作技术骨干和带头人,普及标准化知识,使其成为渔业标准化推广实施的中坚力量。同时,发挥省级渔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的吸引、凝聚和影响渔民的作用,在项目实施中全面贯彻和实施渔业标准化。

渔业产业发展篇10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teve”为你整理了这篇渔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台州是全国主要渔区、浙江渔业大市。全市有25个海洋渔业乡镇、157个海洋渔业村,拥有海洋渔业户口73578户,海洋渔业人口227414人,其中传统渔民32032人。据2018年度台州渔民收入与支出情况调查,调查样本户数100户,其中海洋捕捞60户、养殖40户,家庭总收入2556.53万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006.3万元、工资性收入438.51万元、财产净收入0.32万元、转移性收入30.62万元;渔民人均收入26500元,同比增长8.26%。

一、台州市渔业系统扶贫政策

(一)关于渔民转产转业。2014年在全省“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启动后,我局在台州市海洋与渔业综合管理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每年专门安排100万元用于大陈生计渔民的转产转业,着力增强生计渔民的自我造血能力。

(二)关于渔民养老保障。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3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海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浙人社发〔2016〕65号)的文件精神,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3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海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台人社发〔2016〕140号),并在台政办函〔2018〕74号文件、台政办函〔2017〕69号文件、台政办函〔2017〕92号中对海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工作进行强调,全力督促推进渔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温岭、临海、三门、玉环等地均出台相关政策。全市参保渔民总数约3.6万人,同比增长10%,参保人数、险种、保障水平均走在全省前列。

二、台州渔民收入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台州渔民收入不断增长。渔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41.7元增加到2013年16850元,增幅为403.08倍,平均年增长18.71%。分析35年来的渔民收入变化,大体可分为6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1983年,全市渔民人均收入从41.7元增加到189元,平均每年增长35.27%,是我市渔民收入增长的启动阶段。第二阶段为1984年—1992年,全市渔民人均收入从356元增加到2217元,平均每年增长25.69%,是我市渔民收入快速增长阶段。第三阶段为1993年—1995年,全市渔民人均收入从2934元增加到6547元,平均每年增长49.33%,是我市渔民收入高速增长阶段。第四阶段为1996年—1999年,全市渔民人均收入从6456元增加到7675元,每年仅增长4.05%,是我市渔民人均收入增长趋缓阶段。第五阶段为1999年到2003年,全市渔民人均收入从最高的7675元连续下降到6976元,每年减少2.36%,是我市渔民人均收入滑坡阶段。第六阶段为2003年至2018年,全市渔民人均收入从6976元增加到26500元,平均每年增长9.36%,是我市渔民收入恢复性增长阶段。

三、渔民收入增长趋缓的原因

渔业是弱质产业、渔民是弱势群体,与城镇居民和农民横向相比,渔民收入增长趋缓。从表面看,造成渔民收入增长趋缓是渔业内部多年矛盾的积累形成。

(一)海洋捕捞产能严重过剩。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和渔民转产转业步履艰难,我市海洋捕捞产能严重过剩。据年报统计,2018年,全市海洋捕捞生产渔船4895艘、67.16万吨、99.73万千瓦,平均吨位137吨/艘,平均功率204千瓦/艘。与此同时,国家虽然实施了捕捞渔船控制制度,但违反国家“双控”政策,违规建造海洋捕捞渔船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导致涉渔“三无”、“三证不齐”渔船不断产生。加上“大机小标”、船证不符现象较为普遍,不仅使海洋捕捞渔船控制效果大打折扣,也进一步加大了海洋捕捞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近几年来,渔获物运销船和水产冷藏船快速发展,从延长海洋捕捞渔船生产时间和提高捕捞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以及捕捞社会分工的角度看,有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但也进一步放大了海洋捕捞强度,强大的捕捞能力与有限的渔业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二)“东海无鱼”几成事实。渔业资源是公有资源,渔民往往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出发,安排自己的作业结构和作业方式,导致选择性差、对资源破坏较大的拖网、张网作业比例过高,而围网和钓业等选择性作业的比例过低,作业结构极不合理,“公地悲剧”发生不可避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业时间减少,因资源衰退,2018年起我国各海域全面进入史上最严的伏季休渔期,伏季休渔期比往年延长1个月,单位时间、单位功渔获物量呈现递减态势,如单位能耗渔获量(每kw功率年捕捞量)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1.3t/kw,下降到目前的0.7t/kw,下降幅度高达46.15%。二是部分经济鱼类消失或渔获量减少。由于敲罟作业的影响,大黄鱼资源早已枯竭已成为不诤事实。近年来大规模发展大型灯光围网作业,继大小黄鱼、墨鱼资源枯竭后,带鱼资源也开始衰退。三是渔获物营养级逐渐走低。捕捞渔获物营养级已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3.5下降到1990年的2.8,1991年后有所上升,但基本维持在3.0水平。四是渔获物日趋低龄化、小型化。渔获物组成由以原剩余群体为主,转变至以幼鱼和低龄鱼为主。

(三)渔业发展空间不断缩小。新一轮沿海开发的浪潮,许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养殖滩涂被围垦或其他海洋开发项目占用,海湾面积不断变小。城市化、工业化迅猛推进,一些企业将海洋或内陆水域作为天然的排污场所,使得渔业水域不断恶化,隐性减少水产养殖面积;一些大中型水库成为城市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丧失了水产养殖功能。受航运业快速发展和、海底管线的大量铺设以及中日、中韩协定水域的渔船逐步退出,海洋捕捞的作业渔场也在缩小。受海洋督查、环保督查整改要求的影响,我市的养殖空间特别是海水养殖空间大幅压缩,一些规划外的滩涂、围塘养殖都将在近期内逐步清理,如至2018年三季度,温岭海水养殖面积减少1.5万亩,同比下降17.5%。随着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国家海洋督察整改全面铺开,海上的紫菜养殖、滩涂养殖和围塘养殖缩减显著,养殖业将面临着养殖空间大为缩减的困境逐渐显现。

(四)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不乐观。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产业在重要海洋生态区域布局,产业布局与环境承载力不相协调的矛盾较为突出,局部海域生态功能退化,季节性海水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赤潮灾害时有发生,海水环境质量形势依然严峻。受围涂造地、港口建设、倾废排污等的影响,港湾淤积、海岸侵蚀现象频现,自然岸线保有率接近极限,鱼、虾、蟹和贝藻类产卵场、育肥场及越冬场逐渐减少,海域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2017年台州市海洋环境公报》显示,全市近岸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比在11-29%之间,海水中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如椒江口滩涂养殖区及邻近海域底栖生物的数量和密度与1998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9.7%和69.8%。

(五)渔业生产成本直线上升。渔业生产成本直线上升。燃油成本快速增长,生产物资也普遍上涨。劳动力成本保持高位运行,普通船员工资伏休后上升到1.2-1.3万元/月,对渔民的增收产生一定的困难。水产养殖成本方面,除饲料、人工成本上升外,养殖塘租金不断刷新,这也提高了养殖成本和风险。

但从深层次分析,制约我市渔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为:

(一)渔业经营体制机制不完善。一是渔区改制已久,渔船股份合作制的规范化工作不进反退,影响正常的渔业生产。二是渔船股份合作制承担无限责任,老大权力过大,又没有任何法律加以约束,经营单位小散弱,组织结构松散,渔船股份合作制制度本身存在着诸多缺陷。三是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较低。渔业龙头企业不强,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些发展规模偏小,自我发展能力较差,没有真正结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二)渔业现有扶持政策不协调。渔业柴油补贴政策和转产转业政策作为近年来中央出台的两项重要的支渔惠渔政策,其设立的目的、政策定位、受益范围各不相同,政策设计初衷是好的,但在实践中由于渔业柴油补贴政策的实施,使每艘机动渔船每年可拿到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补贴资金,造成减船转产“不划算”,渔民和企业想方设法保留渔船以获取高额补贴。

(三)渔民转产转业举步维艰。由于渔民文化素质和渔区的经济结构等多种因素,过多的渔业劳力只能长期滞留在海洋捕捞业上,争夺有限的海洋渔业资源。同时,单一的渔民弃船转产转业收效不太明显,特别是部分年老和文化素质较低的转业渔民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新的就业岗位,往往又重操旧业。

(四)渔区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台州渔区大多数处在偏僻的海岛和边远,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祖祖辈辈渔民以海为生,以捕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渔区还远未完成工业化、城镇化。

四、促进渔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促进渔民增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着眼于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又要促进产业发展和资源养护;既要眼睛向内要潜力,又要跳出渔业求发展。为此,我们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促进渔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渔民增收的体制机制。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渔业领域改革,建立渔民增收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渔业生产力。要积极推进养殖权、捕捞权制度的落实,保障渔业生产者依法享有长期而稳定的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维护渔民的合法权利。要加快新型渔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进一步扶持壮大渔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渔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民专业、供销、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鼓励渔民、渔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加工流通企业等开展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有效的对接。要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饲料、种苗产业、病害防治技术的解决,推动近海渔业资源基础调查和评估研究工作的深入,为海洋渔业科学发展和渔民增收提供支撑。

(二)完善渔业产业政策。深入调查研究,完善和落实支渔惠渔富渔强渔政策,促进渔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保护传统生计渔业的基础上,引导工商资本加快进入水产养殖业和远洋渔业,提高产业开发能力和素质,促进渔民在发展和壮大产业中增收。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调整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标准,重点提高拖网、帆张网等收费标准,减免钓具等作业类型的资源费。通过实施政策“组合拳”、多管齐下,为渔民增收提供“正能量”,同时通过补贴的治标,为促进渔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治本赢得时间和奠定基础。

(三)推动渔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运用政策推动和依靠科技创新,坚持内涵挖潜和质的提高基础上推动外延拓展和量的增长,积极拓宽渔业发展空间,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发展渔业产业中促进渔民增收。一要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按照产业做精、层次做高、规模做大、实力做强的要求,加快发展高标准生态型围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培育创新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环保装备的应用,加快推进原有设施养殖的生态化改造。二要积极拓展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在加快沿海围垦区的高效设施养殖开发的同时,要重点放在发展浅海贝藻类和大型深水网箱、围网养殖,积极推广农渔结合、生态循环的农作制度模式和浅海立体养殖的碳汇渔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展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空间,助推“五水共治”。三要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抓住国家加大对远洋渔业的支持力度的政策机遇,加快远洋渔船的建造,尽快实施远洋渔业项目,推动我市过洋性和大洋性渔业发展,实现远洋渔业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