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十篇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十篇

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04:55

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篇1

关键词:项目管理质量验收安全管理

前言

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某些重要环节;个别管理流程不明确,致使有关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流程颠倒,使得施工项目管理流程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并结合笔者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核心gbd商务区的工程项目管理,根据从业经验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施工项目管理业务流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建设投资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基建管理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规范立项报批与投资管理、工程款支付、技术管理、施工管理、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管理。作者总结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若干重要环节的管理流程进行汇总。要求基建单位必须严格履行职责,加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办事程序,依法建设,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一、严格按基本建设的程序报批,完善项目建设手续

立项前应组织人员,并委托咨询机构进行市场调研、划策;对项目建设标准、规模、功能进行科学定位决策;建立健全组织,制定制度及工作流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委派中介机构进行跟踪审计;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工程项目和材料设备的招标,并按招标文件和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严格按基本建设的程序进行报批,完善项目建设手续。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规范和阳光操作

在项目决策的同时,提出了“建好一幢楼,培养一批人,不倒一个人”的总体要求,从组织上、制度上着手,防患未然。针对基建项目建设实际,专门制定了若干制度,从项目决策、招标组织、材料设备的招标、现场管理、工程款的支付、工程变更的审批等各方面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制度及操作流程,使工程建设的每一步都在阳光下规范进行。项目重大事项由基建项目指挥部研究决定,对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研究决策。指挥部下设招标机构、现场机构、监管机构。招标机构负责工程和材料招标;现场机构负责项目的建设及推进,下设质量组、安全组、材料组,分别负责质量、安全及材料供应等监管和组织;监管机构对项目招标和资金使用等进行监管。基本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管各司其职、协调一致、运作有序、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规范和阳光操作。

三、依法依规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施工队伍

确保项目在阳光下操作,首先在阳光下选择承包商,制定了项目招标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的所有承包商必须依法招标确定,招标工作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机构进行,并受项目监管机构监督。严格按规定执行。首先办理项目的报建手续,确定招标项目内容、范围、规模;其次公开招标公告;再次对各单位进行资格预审,这也是招标工作的重点,事先制定了预审办法,对报送各单位进行打分、评审,择优确定入围单位;编制详细针对项目特点的招标文件,招标前工作充分,详细,确保招标工作平稳执行。通过各项工程招标工作推进,可合理节省工程投资。

四、严把材料设备采购及质量验收关,择优选择材料和设备

工程项目建设除工程外,材料设备占一定比例,材料、设备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建成后运行的好坏。材料设备采购成本直接影响到项目成本,材料设备采购是否顺利及时,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能否顺利推进。为了确保材料、设备采购及质量,制定项目材料、设备质量验收管理制度,规定了材料、设备采购活动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规定了依法招标的必须进行招标。对一部分难以招标的材料、设备以公开竞争方式,进行市场调研,确定合格供应商,按公开竞争工作要求择优确定。通过公开招标,充分竞争,降低投资,排除人情关系,同时也减轻了工作压力。

五、加强项目施工组织、质量、投资控制及安全管理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对工程建设实施有效管理,制定项目施工质监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设工地例会、建设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等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现场管理工作,并且在开工前明确了廉洁责任合同,明确廉洁自律要求。

(一)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1、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的要求,对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建立档案资料,严格执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督促施工单位按投标文件的内容,完善、健全项目部,明确项目部人员的职责。

3、责成承包商按项目的特点进一步修改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实施。对质量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施工方案要报专项方案,经施工单位质量安全部门审查批准,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再实施。

4、督促监理部按项目的特点编制监理计划,并在监理计划的基础上编制监理实施细则,确定工程建设关键点,进行重点控制。

5、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较重大的技术问题,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技术人员召开专题会,充分讨论,明确实施方案后再施工。

6、建设单位专门成立现场质量督察组,独立行使质量检查职责,确保施工质量。

(二)加强投资控制,尽量节省投资。

工程建设的同时,应专门委托中介机构进驻现场,对工程造价进行跟踪审计和实时控制,确立了甲方现场部、监理部、跟踪审计三位一体的现场投资控制体系。现场部对事、量进行控制;监理部对方案(施工)、工程量进行控制;跟踪审计根据合同规定,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三方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范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在工程款的支付中在正常程序中增设了跟踪审计审核,项目财务部审查关,严格控制资金使用。

(三)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人是施工企业,监管人是监理单位,但安全生产事故的最大受影响人是建设单位,因此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把对安全生产的监管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成立现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小组,督促施工单位和监理部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同时责成监理部与施工方联合组成安全生产管理协调小组,每旬组织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并及

时整改。同时甲方做到:1、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及时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地下管线资料并保证真实、准备完整。2、建设单位保证按时支付工程款,保证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的投入。3、对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物资不得用到工程上。

六、规范开展项目决算审计,严把项目决算关

建设单位应成立决算审核组,配合现场决算,重点开展对照合同变化部分审核把关工作,严把项目决算关。现场部组织监理、跟踪审计等单位对工程建设过程中资料、变更签证进行梳理,进行竣工决算,有力控制工程项目投资。

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篇2

关键词:小型基建项目;十统一;流程化管理

一、背景

国家电网公司在2013年-2014年先后4次对清理规范小型基建项目建设进行专题部署,要求小型基建项目建设必须依法合规。可见小型基建项目建设受监管力度加大,同时电力公司小型基建项目建设受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关注度高,安全、质量、舆情等风险加重,且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小型基建项目管理机制建设,是推动公司依法治企,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必然要求。

加强小型基建项目管理机制建设,是响应中央政策,适应“两办”对小型基建项目建设依法合规的需要;是依法治企,落实国网公司小型基建项目管理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要求的需要;是防控公司部分单位小型基建项目建设风险,加强小型基建项目流程管控,健全管理机制的需要。

二、管理机制探讨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法治企业建设“全员守法、全面覆盖、全程管控”的总体要求,结合小型基建项目管理特点,以小型基建项目管理“十统一”为基础,引入流程化模块管理理念,构建小型基建项目流程化模块管理机制,加强对小型基建项目主要模块和关键节点的全过程管理,促进工程项目精益化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确保小型基建项目依法合规,努力实现工程管理效率、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一)积极落实“十统一”,推进项目管理统一规范运行。在对公司小型基建项目清理核查和整改规范的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小型基建项目“十统一”管理为目标,着力夯实基础,全面加强小型基建项目集约管理。

(1)统一管理制度。废止公司及所属单位2013年度之前自行编制的小型基建项目管理有关制度、办法,统一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小型基建项目管理办法》等一批通用制度。严格依据制度相关要求开展小型基建项目建设各阶段工作,制度要求执行的事项坚决执行,制度暂未明确规定但又确需开展的事项,要求须逐级履行审批程序后方可实施,杜绝方法变通和“球”现象发生。

(2)统一建设标准。废止公司2011年度编制的小型基建项目建设标准,统一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小型基建项目建设标准》,对公司调度控制、运行检修、营销服务、物资仓储、乡镇供电所等类别用房的建筑标准、造价标准实施统一管理。

(3)统一业务流程。遵循小型基建项目建设基本规律,结合公司内外部关于小型基建项目建设管理要求,对小型基建项目规划、计划、立项等业务流程进行统一规定,明确全过程、各阶段及其关键节点的业务流程。

(4)统一评估审查。完善小型基建项目规划报告、项目建议书、可研、初设等评审标准,对同一类小型基建项目统一评审标准。

(5)统一变更审批。禁止工程建设随意变更。确因客观原因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按原设计方案实施的,根据变更事项内容,由对应的项目建设相关方提出变更申请,监理组织开展变更初审,业主项目部将监理初步审核意见报送至项目建设单位审核,项目建设单位依据变更内容和变更规模确定是否向上一级单位报送变更申请。

(6)统一监督检查。在公司内部遴选一批小型基建项目管理专家,成立小型基建项目管理专家团队,负责对公司小型基建项目各阶段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7)统一里程碑计划。公司年度综合计划下达后,专题召开年度小型基建项目建设进度编制讨论会,听取项目单位项目建设进度安排意见,统一项目进度标准,细化项目建设里程碑。

(8)统一应用基础数据管理平台。依托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建设并深化应用小型基建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全流程控制、全信息收集、全风险研判,为实施项目科学管理提供辅助决策。

(9)统一考核评价。将小型基建项目建设纳入公司同业对标评价、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项目建设专题通报,考核评价范围涵盖项目计划、预算、招投标、许可手续、安全、质量、进度、隐患整改、工程变更、“三超”、竣工验收、审计结算、决算转资、档案资料归档、权证办理等。

(10)统一业务培训。公司按年度统一组织小型基建项目管理业务培训。以举办培训班集中培训为主,邀请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就公司小型基建项目建设有关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地方政策和国家电网公司制度标准等进行讲解。

(二)以流程为导向,实行项目模块化分解。小型基建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较多的专业领域,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按照项目建设阶段、专业类别和作业内容,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模块化分解,并按照某种特定方式建立逻辑关联,以便加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有序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针对性和项目管理效率。

(三)细化项目模块内容,厘清项目建设流程。小型基建项目作为建筑类项目,从需求提出到建成投运,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国网公司制度要求和施工工艺、标准等,均对其建设过程相关模块工作开展先后顺序进行了规定和约束,如果违背,轻则违规,重则违法。因此,固化小型基建项目4个模块顺序及其所含子模块工作开展先后顺序,对保证项目建设依法合规和质量进度管控等都尤为重要。

(四)加强流程节点管控,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小型基建项目规范有序建设,即要求有关模块严格按照先后顺序推进实施,同时也明确了对应完成时限,以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投运。

(五)建立流程管控的保障机制,加强过程监督力度。基于模块化管理,建立二维责任体系。基于信息平台,实施项目流程管理的在线监督。通过分模块核查手续,确保项目依法合规。通过固化管控程序,建立流程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建设成效

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篇3

【关键词】公立医院体制改革资金量

一、前言

医院的基本建设包括购置、新建、扩建、拆建项目,基建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医疗设施,扩大医院的服务范围、科研和教学的规模,改善病患人群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改善医院职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1]。医院基础建设发展作为医疗行业竞争硬实力的一种体现,其项目设计及项目财务管控对医院的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和战略性的作用。实践证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医院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为医院建设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等一系列项目建设提供经济保障。本文就近几年公立医院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现状和问题,结合笔者本院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经验,做出如下分析和对策建议。

二、医院基建项目财务管理问题及风险隐患

(一)缺乏科学立项论证的项目筹资与投资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卫生医疗事业的重视和开放,各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随着医院自的扩大,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和基本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在着力发展卫生医疗事业的过程中,医院求基本建设发展,就必然考虑资金的筹集和投资。在实际操作中凭感觉和旧有经验行事,用行政命令代替严谨的科学论证,盲目投资,盲目筹资造成严重资金损失的案例时有发生。

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项目申报需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为获取相关部门的审批,公立医院就必须做好报建工程项目的调查、评估和可行性报告论证工作。而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不确定因素和资料的不完善,导致大多数报告材料流于形式化,对项目的真实性、可操作性评估不足。这个问题可以说很普遍存在于许多公立医院的项目立项中。据笔者了解,一些大型公立医院在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的申报以及建设过程中,就出现过几例因立项论证不符合实际,后期对项目的可操作流程和预算进行大修大改和二次报建的情况。这样做,既浪费人力又浪费资源。

(二)内部管控执行不力

比方说,医院基建项目招标环节管理不到位,超概算、超投资的事例时有发生。根据国家制度规定,医院委托机构负责招标,机构负责编制文件,清单及投标限价,多数医院为了图轻松,将一切事务都交给机构负责,不监督不把关。如机构出现的工程项目招标文件条款不全、清单缺漏和预算编制误差等一些不规范操作,给投标人提供了不平衡报价赚取超额利润的机会。

还比方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纰漏问题。当前的大环境下,一些为了追求短工期、省建材、高利润的豆腐渣工程出现在医院建设工程项目里并不鲜见,有人叫他“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这些存在质量问题的纰漏工程的出现,为医院的长期发展带来隐患,甚至带来严重的声誉影响。

(三)资金监管力度不强

医院的财务内部管控极其重要。医院的一项工程建设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必须有严格的资金监管措施。当下,资金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在一些公立医院都依然存在,这严重阻碍了医院基建项目的顺利进行。比方说,有些医院的工程建设项目部门在获得上级政府给予的资金拨款后,不根据预算和规划来,肆意使用,使这些资金不得其当地花掉流掉,得不到科学的支配和使用。还有些情况,由于缺少对建筑材料、各种水电设备、医疗设备等精确的市场价格及品质的了解,造成工程费用增加,更严重的是造成工程项目费用超预算和资金短缺的情况。

(四)基建管理与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分离现象严重

医院普通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医院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财务管理与现场管理相分离,就是说财务管理人员在项目具体核算工作中,不便深入建筑工地,难以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只是对各项费用、大额款项的支付进行审核,工作造成被动和隔离,不能及时发现医院工程实际操作各个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难以充分发挥专业基建财务人员对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效能和监督职能,这是目前各大医院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一个弱项和隐患所在。

(五)医院基建财务人员缺乏基建专业知识

财务人员并不熟悉医院基建工程专业知识,也不具备建设工程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医院财务人员在财务方面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财务核算比较熟悉,但对于本专业外的如医院基建工程业务知识、医院基本建设流程,医院工程预决算、医院工程定额,医院工程合同管理、医院工程招投标、医院工程标准化管理程序和关键控制措施等基建基本知识严重匮乏。没有足够、全面的基建工程知识,可能对医院建设工程费用的核算以及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精准核定造成财务数据失真。以上这些为增加工程财务风险,加大基建工程成本埋下隐患。

三、医院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领导改变观念,提高对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视

医院领导应提高医院基建工程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安排熟悉基建财务管理的财务人员从事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并制定和健全基建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尤其重视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具体的基建工程规划、设计、招标、合同签订、工程施工、竣工等流程中,对这些流程和环节中的资金进行严格把控、审核,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资金的支出。

(二)改变专业人才缺乏的现象,提高项目的总体驾驭力

医院的基建财务部门应选择专业素质高,掌握基本建设的政策法规及基建工程财务体制,具有工程预算、工程造价知识的人才来执行基建工作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人才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对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不断强化,随时更新专业知识面,在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中积极主动。

(三)改变基建管理与基建财务管理分离现象,树立项目全程管理的财务管理理念

对于参与具体负责项目的全体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和服务观念的培训,主动参与到项目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去,建立全程财务管理的理念。抓住项目招投标文件和合同这一核心管理项,将目标工期、工程质量、工程成本等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合同条款和工程进度要求来把控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在服务意识上,应做到“不断跟进、不断管理、不断落实、不断防控”,既要保证工程建设投资的安全性,又要提高投资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公立医院的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是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增强财务部门和各岗位财务人员的综合水平,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创新财务管理办法,提高收入和支出的能力等。加强医院基建财务管理,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实现医院基建项目管理科学、合理化,提高基建工程质量和效率,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篇4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流程管理;概况;内容;重要性;岗位职责;施工流程;管理目标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200-02

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通过系统工程理论、观点及方式,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建设项目的管理活动。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其正常运行都离不开一定程序及流程,由此可见,流程对施工项目管理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质量、工期、投资为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其意义为在合理时间内项目以较低成本将质量良好的产品提供给客户。如不具备合理的工作流程管理,施工人员无法做好职责内的各项工作,将出现严重的责任推诿现象。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改进施工项目流程,对运营成本降低及工作时间缩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施工项目流程管理的概况

“将业务流程定义为一系列业务活动,其中包含投入一种或多种东西,并进行对顾客有价值产品的创造。”这是业务流程再造倡导者哈默与钱皮的观点。由此可见,一项流程就是一个由投入到产出的转换过程。顾客为流程的中心,出发点为顾客需求,以此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大部分建设项目都存在隐性流程,记录该流程,优化施工项目管理,降低成本。

流程管理的出发点应定为建设项目目标、满足客户需求等,在规划、建设流程后,应进行流程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并进行流程管理责任的明确,对流程现状进行分析,做好施工项目流程监控和评审工作,为改进优化施工项目流程管理提供便利。

目标、流程与职责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分析对比项目实际目标和状态,选用先进技术方式,对流程管理内容进行调整,为项目施工的正常运行提供便利。所有项目都需要设置管理目标,为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重视流程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职责划分,避免管理弊端的出现。

二、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实施流程管理的背景

近年来,物探测量队市场形势一直向好,项目较多,为了完成任务,各个单位都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人员参与项目的生产管理,项目经理为全年项目的顺利完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经验相对不足也造成了管理的粗放,效益、安全、质量上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问题,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项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要求项目经理具备更高的技能,需要成为全面的人才。

实施生产施工管理流程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一个规范化的要求来促使项目经理更为全面的组织实施项目生产,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质量控制、减少安全管理漏洞,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

为什么要实施项目管理流程?主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项目受控程度;二是通过流程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三是通过制度或规范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四是通过流程化管理提高资源合理配置程度;五是快速实现管理能力和经验复制,快速培养出具备全面技能的项目经理。

三、施工项目流程管理的内容

相比项目管理,流程管理必须具有计划性与组织性,在管理实行中应进行有效评价及控制。建设项目管理的开展必须建立在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上,在管理方式、管理内容确定中,流程管理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随着施工项目进度的加快、环境状况的改变及施工人员的调动等,施工流程也会产生相应的改变。遵循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大中型或以上工程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施工管理,如施工项目流程管理中,应严格遵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与行业或地区发展规划规定相结合,进行项目建议书的建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应在勘察、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按照咨询评估情况,对施工项目进行决策。遵循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设计文件编制。批准初步设计后,应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建设项目后,投料试车可运用。最后进行评价。

各个阶段交付成果完成情况为建设项目的标志。利用市场调研、环境分析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提出,勘察成果报告可在勘察阶段提出,设计阶段应进行设计文件资料的交付。建设项目的一次性对其项目组织具有决定性,但项目人员流动性较强,为此,必须进行流程管理建设,并进行相关岗位职责的编制,遵循计划进行各个环节施工,做好流程管理工作。

选用正确的工程流程管理理念与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并能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完善与规范流程系统的同时,应重视质量管理,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好各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为实现工程建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供有利条件。

对于建设单位其流程管理的关键在于施工阶段,也就是承包单位选定后的工作流程。施工阶段流程组成机构,分别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在施工流程质量控制中,先对施工单位提交的记录资料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与标准规范要求相符合,此环节进行输入流程信息。在施工流程管理中,监理单位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质量进行把关,如平行检验、旁站监理等,并利用试验对施工质量进行鉴定,确保其与施工合同相符合。

四、施工项目流程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代管理经营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提升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做好流程管理工作,是实行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因素,在管理过程中只有确保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有效提升项目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一)缺乏流程,管理脱节

在实施项目管理时,缺乏流程,将无法明确各个部门、单位的职责。遵循施工合同专业技术人员可宏观管理项目质量、进度及造价,但在各方职责划分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进度协调工作,监理单位负责具体质量监督工作,上级主管与财务负责审核与最终报送等。在项目决策环节,因建设手续较为复杂,如手续办理流程缺乏,将导致管理秩序混乱等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对政府主管部门工作程序进行明确,做好自身工作,规范管理流程,以此提升施工项目质量。

(二)流程缺乏,沟通不畅

作为一个活动开展的过程,流程管理可向相关部门提供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及造价等多方面的详细信息。如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单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将导致施工项目难以进行。在组织内部不同管理者、员工思维里,流程存在极大的不同,如负责人从自身直觉判断、评估及进度等方面看待流程管理。如缺乏流程,参建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将仅限局合同,无法对合同界定的各种关系进行深入挖掘。通过流程管理,可加大各方沟通交流的力度,规范施工流程,为施工项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流程是推动岗位履行的有效机制

在职责履行中,不仅需要岗位职责描述,还需要驱动事件与实际操作程序。在岗位职责履行中,流程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项目管理造价控制中,其组成要素包含哪些,遵循合同需求进行工程款审核,材料用费的有效控制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必须通过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安排,如施工流程不合理,将严重影响岗位职责的分配,并降低施工质量。

(四)流程是成本控制的保障

现阶段,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工程成本消耗降低、资金节约与企业效益提升都是施工单位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流程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做好流程管理工作,合理定制实施方案,都是成本控制的保障。为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流程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在工程项目流程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循成本目标,对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所有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并对出现的偏差进行预防与及时处理,在目标规定范围内有效控制项目成本。为全面实现控制目标,应确保施工人员素质及施工机械设备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加强人工费管理,是做好人工成本有效控制的基础,在工程建设中,只有做好流程管理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才能为建设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要求工程建设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国家相关文件指出,作为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必须对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进行积极推行,这也是我国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深化的基础,通过施工工程流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规定。流程管理作为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提升流程管理水平,才能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美娜.基于流程管理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孙彬,李正中,王春梅,程棋锋.基于流程管理特性的施工成本管控研究[J].公路,2013(3).

[3]王继华,刘涛,裴正广,王俊强,郭志绥.基于itp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2).

[4]孙彬,李正中,王春梅,程棋锋.基于流程管理特性的施工成本管控研究[J].公路,2013(3).

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篇5

关键词:结构化分析施工流程图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0引言

软件工程所要解决的问题极为复杂,尤其是在重新设计并实现一个全新的软件系统时。这与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完成所需要的精力颇为相似。大型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错综复杂,如何有效地协调相关资源,成为管理者的一大难点。在软件工程中,我们通过结构化需求分析,将各种模块、数据展示在数据流程图中,使得各类资源一目了然。将此方法运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可以更科学地实现资源配置和劳动力管理。

1结构化分析方法的相关概念

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analysis,Sa)是由美国Yourdon公司提出的适用于分析典型的数据处理系统,以结构化的方式进行系统定义的分析方法。其通常与L.Constantine提出的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Design,SD)方法组合使用,即SaSD方法。Yourdon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后最广泛使用的软件开发方法。SaSD首先使用Sa对整体项目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利用SD方法进行总体上的设计,最后根据项目分析需求进行结构化(标准化)编程(Structuredprogramming,Sp)。

1.1结构化分析方法定义: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analysismethod,Sam)是强调开发方法的结构合理性以及所开发软件的结构合理性的软件开发方法。针对软件生存周期各个不同的阶段,它有结构化分析(Sa)和结构化程序设计(Sp)等方法。结构是指系统内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框架。结构化开发方法提出了一组提高软件结构合理性的准则,如分解与抽象、模块独立性、信息隐蔽等。

1.2Sam的基本思想:Sam要求项目系统的开发工作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使用一定的图标工具,在结构化和模块化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化是把项目系统当成一个大的模块,然后再根据分析、需求和设计等不同要求,进行模块组合或者分解。其主要注意力在于如何将项目复杂的各个要点通过“分解”和“抽象”的两个基本手段降解为开发人员可以顺利掌握的程度。可以将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不同属性的小问题,然后分别解决,这就是分解的目的。通过分析问题的本质属性,可以考虑略去细节,以后再逐步添加细节,直到涉及到问题的本质,这就是“抽象”。

1.3Sam研究方法:①数据流程图(DataFlowDiagremDFD),数据流程图由数据流、数据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源/宿四个基本部分组成。数据流是有一组固定成分的数据组成,表示数据的流向,用箭头表示,是描绘数据流程图中各种成分的接口。数据加工是对数据执行某种操作或变换,是把输入数据变成输出数据的一种变换。数据存储并不等同于一个文件,它可以表示文件、文件的一部分,数据库的元素或记录的一部分等。数据源又称终点代表系统之外的人、物或者组织。②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定义的集合。数据字典是结构方法的核心。③e-R图包含实体、关系和属性等3种成分。这三个成分来理解现实问题,接近人们的思维方式。④判定表、判定树。判断树是判断表的变形,一般比判断表更直观、易于理解。判断树代表的意义是:左边是树根,是决策序列的。

2建筑工程项目结构化分析

2.1建筑工程项目基本流程。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流程由以下几个过程组成:①建设单位在办理开工报告之前向负责质量监督的质监机构办开工手续,取得合法的开工手续。②项目正式实施前的方案设计、报审。③建设单位将相关工程文件提交到建委后,质监机构审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同时核查开工条件,通过之后,核发施工许可证,施工单位开始正式施工。④基槽开挖完毕后,建设单位通知质量监督机构验收事宜,并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基槽土质(桩基)情况进行验收、签证后,转入基础工程施工。⑤基础工程完成后,建设单位通知质量监督机构验收事宜,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签证后,转入上部主体结构施工。⑥建筑主体工程完工后,通过验收、签证后,进入装饰工程施工。⑦工程全部完工,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自验后提出报验申请,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协商同意后,由建设单位组织初验合格后,将质量评定文件和该全部工程竣工技术资料报送质监机构,质监机构对竣工技术资料进行核查,并与建设单位协商确定工程竣工验收时间,经现场核验质量问题整改完毕后,签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书。

2.2建筑工程的特点:①复杂性。建筑工程项目属于资金、人力密集型项目,其所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极为复杂,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②系统性。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由多个不同阶段的子项目组成,具有良好的可拆分性。③顺序性。建筑工程子项目一环一环紧扣,决不允许跳过顺序施工,否则就会形成空中楼阁。④时间性。建筑工程具有极度的时间效应,在不同的时段完成不同的子项目。

2.3建筑工程项目有多个子项目组成: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楼宇智能系统等。这些子项目还可以拆分成多个下级子系统,具有非常完整的独立性。

3结构化分析方法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软件工程项目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都是以完整系统或项目为基础,通过结构化分析方法或施工方案达到完成项目目的。

3.1软件工程项目和建筑工程项目的统一性。①产品实体化。软件工程项目产品是软件,建筑工程项目产品是建筑物。二者都是由相关实体组成。②系统复杂化。软件工程产品是多个复杂的子系统组成,建筑物是由多个复杂的子项目组成。③独立性。建筑工程项目和软件项目一样各个部分可以独立划分,如建筑工程可以划分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等独立子系统。④模块化。可以将建筑工程各个子项目看作是软件系统中的子系统,然后将子系统又划分为不同模块。⑤使用工具相似性。工程项目使用网络计划制定各种施工节点和进度,制定施工流程。

3.2应用分析。通过引用结构化分析中数据流程图的模式画出建筑工程施工流程图,以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业务流程为例,图1。

如图所示,通过画出质量监督管理业务流程图就可以使管理者能更为清晰地了解其业务流程,可以使建设单位通过一张图表便捷地解决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

4结束语

通过将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引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中来,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便捷的图表浏览,舍去了更多繁琐的文字。

通过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可以使建筑工程流程更加顺畅,为建筑工程走向科学化、标准化、便捷性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郭宁.软件工程实用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7.25-56.

[2]朱少民,左智.软件过程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7.56-82.

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篇6

关键词:eRp工程;转资;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在财务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提出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工程项目全过程包括投资阶段、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运营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了若干个环节和步骤。工程项目完工转资是项目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衔接的关键点,意味着项目管理寿命周期的结束,同时又是固定资产管理的起点,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eRp系统的工程完工转资是把项目建设看作资产形成的过程,从建设源头抓起,将资产管理前移到项目设计阶段,实现从设计到报废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基于eRp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eRp系统实现的管理功能: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者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主要特点是集成性、模块化、功能性、开放性、适应性。在项目管理的整个链条中,涉及的系统模块有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和物资管理等四大模块。

财务管理模块实现了项目成本的自动归集,在工程物资发料、劳务服务确认服务进度后项目成本自动归集到项目中,实现了物流与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

项目管理模块实现了项目从前期立项阶段创建项目编码,便于项目信息的跟踪与追溯。项目前期费用纳入全面预算管理,明确了与规范前期费用处理流程。对项目立项、施工设计、施工管理和竣工结算全过程管控,加强了项目的事前预算、事中管控和事后分析。依据项目需求发料,实时进行项目成本归依,实现物资、服务与财务的信息联动,从而实现项目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统一。

设备管理模块实现设备和资产集成,实现了资产账、卡和物的一致。

物资管理模块与项目模块集成,采购的全过程受项目预算控制,采购执行过程的信息在物资部门和使用部门实现共享。与财务模块集成,在系统中收发货后,自动生成财务凭证,确保物料账与财务账一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行工程财务管理不适应eRp系统精细化要求。企业在应用eRp系统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工程财务管理实际情况不适应eRp系统的工程完工转资要求。例如存在待摊基建支出中相关费用没有核算到具体管理对象;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相互混淆;在工程竣工决算报表编制方面,竣工决算报表编审时间过长;待摊基建支出和辅助设施工程中的费用分摊规则不明确;竣工决算报表编制不规范;在工程成本控制方面,财务部门对工程成本过程管理和控制缺乏有效措施,财务部门参与工程投资估算、招投标方案及合同等审查程度低,对工程成本的动态监控较弱。通过eRp系统实现的工程完工转资存在工程项目形成的大量固定资产卡片要如何快捷进行主数据维护,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发生的设备及费用如何结转到固定资产卡片上,费用分摊方式如何选择等问题。

二是转资过程中各职能部门权责不清。在工程完工转资过程中涉及到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物资供应部门、施工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设备运行保管部门等。各项目相关部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未意识到在eRp系统中企业内部上一个环节业务会对下一个环节业务所产生的影响。存在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转资资料传递迟缓、集成数据失真,工程完工形成的资产清册与设备系统中的设备对应关系不够等问题。

三、基于eRp系统的工程项目完工转资管理提升

1.加强前端业务协同,推动工程管理关口前移。eRp系统实施后,除收付款凭证外,许多业务凭证将直接在前端业务模块中产生。工程管理部门录入的业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物资部门提供的设备清册要与固定资产目录建立对应关系,对于不形成固定资产的附属设备、备品备件要能正确区分。这就要求财务与业务部门紧密配合,做好知识的相互转移。财务部门人员要加强对前端业务操作人员的指导,甚至共同参与一些规则和标准的建立,推动基建成本管理关口前移。

2.规范工程项目核算,夯实工程财务基础。财务部门要按初设概算口径设置会计核算对象,并根据不同的费用内容设置明细科目;要规范项目核算的内容;对待摊基建支出费用,要按照管理对象进行归集和明细核算,不得相互混淆。推行执行概算管理,严格工程资金支付。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的工程部门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录入能够反映项目工程量的业务数据。

3.科学定义各类费用的分摊标准,通过系统生成竣工决算报表。为通过eRp系统完成竣工决算报表的编制和最终资产价值量的确认,工程财务人员应事先依照预规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于构成资产最终价值的建筑费用、安装费用及待摊基建支出的各项内容,定义具体的分摊对象和比例,在eRp系统中进行设置,实现工程目竣工后生成竣工决算报表。

4.优化工程项目转资流程。eRp系统运行实施后,工程完工转资由原来的“完工-投运-工程决算-财务决算-工程转资-资产清册-建固定资产卡片”,变更为工程完工转资前先由资产专责在eRp系统中维护固定资产主数据,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后,再由工程专责维护转资结算规则(即分摊工程费用到资产卡片上),通过成本结转,完成固定资产价值维护。

5.明确转资过程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项目管理部门:检查项目定义、wBS,及影响项目竣工决算的其他参数;完成建筑合同申请及合同的创建;完成设备采购申请及审批;完成其他费用的服务合同录入;及时编制工程决算书;提供竣工决算报告;与设备管理部门协同,准确提供资产清册。

物资供应部门:确认工程领料完毕并与施工单位及项目管理部门核对确认,在eRp系统中完成收发货。

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工程项目验收投运后,在eRp系统设备管理模块中维护设备数据,使系统内生产运行设备具有唯一设备iD号;配合项目管理部门完善固定资产移交清册数据维护。

财务部门:审核项目部门提交的固定资产清册,对完工项目物资收况进行审核;全面掌控完工工程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工程成本费用发生情况、工程决算情况以及审计报告、审计调整情况等;对工程费用在eRp系统中按一定规则进行准确分摊,准确形成的固定资产价值。

参考文献:

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篇7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体制

【abstract】astheconstructionprojectgainsitslarge-scale,complexandinternationalmomentum,theinformationexchangeandtransmissionbecomemorefrequentdaybyday.inrecentyears,theprojectmanagementinformationlevelincreasedyearbyyear,themainreasonisthatthisfielddrewgreatattentionfromstate,governmentandbusinesses,sotheinputincreasewithyears.However,thesituationisnotoptimistic,thepromotionfor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cannotachievedthedesiredresults.thisarticleanalyzedthepresentsituationofprojectmanagementinformation,themanagementsystem,thebasicworkofmanagementandtheproblemsandsolutionsinorganizationandorganizationalbehavior,weaimedtosetupascientificandrational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organizationsystemandstrategies,thefinalpurposeistoensuretheimplementationofprojectmanagementinformation

【Keywords】Constructionproject;projectmanagement;information;implementationmodel

1.引言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日趋大型化、复杂化和国际化,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日趋频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已引起国家、政府部门和许多企业的高度重视,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使得近年来我国建设管理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实际应用状况却并不乐观,对建设项目管理的促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既不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也不是在项目管理系统技术和方法上,而是在项目管理的系统的运行、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协调、企业的项目组织文化和人们的习惯势力等方面。所以亟待解决的问题已不是管理技术方面的障碍和计算机系统方面的障碍,而越来越集中在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障碍。有必要分析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研究,采取一定的策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施。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含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作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使信息交流速度可以大大加快,减轻了项目参与人日常管理工作地负担,加快了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人们能够及时查询工程进展情况的信息,进而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2]由于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强、发展快,以及工程项目自身的复杂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内涵极为丰富,信息交换网络化,信息检索工具化及信息利用科学化等特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不仅意味着利用信息设备替代手工方式的信息处理作业,更重要的是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工程项目增值的目的。

2.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已引起国家、政府部门和许多企业的高度重视,大部分大型企业建立了信息网络,并将其作为建设工程项目信息交流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有的企业开发应用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有少数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了监测和自动控制技术,更多的企业则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使用了各类专业软件、进度计划管理软件、合同管理软件、材料管理软件等。具体而言,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体现在几个方面:(1)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2)信息门户pip(projectinformationportal)的应用。(3)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4)先进检测系统的应用。(5)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应用。[1]2.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现代项目管理的推进,我国的许多企业尽管在企业内引进项目管理方法,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项目管理系统。国内许多大型的企业,以及大型、特大型项目也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投入,购置了很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项目管理的应用软件,并应用了很先进的信息技术。但据笔者调查和与一些房地产公司、设计院、施工企业一起研究开发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其中成功的,即能够有效运行的并不多。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有的设计院有完备的内部网络系统,有很强的项目管理与业务管理应用软件(如p3,eXp等),但管理状况依然落后。网络系统的基本作用仍然是邮路的功能,许多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后仍需要人工处理。院内的职能部门之间依然相对封闭。在网络平台上项目管理的各个职能并没有被集成起来,许多信息依然混乱。(2)有的大型建设项目投资近千万美元与国外某项目管理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系统的功能是先进的、完备的,但目前仅有约20%功能获得使用,而且仅有一些单个功能的使用,并没有在相应程度上提高项目管理水平。(3)一些房地产公司、设计院、施工企业在开始时,对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充满信心,但在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又不能接受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企业管理方式方法和对企业组织文化改进的要求。结果有些企业在途中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有的企业虽然努力向前走,投资购置了设备、软件系统,但效果不显著。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最终仅成为一种形式。所以,在现代社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问题已不是管理技术方面的障碍和计算机系统方面的障碍,而越来越集中在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的障碍。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1)许多领导对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存在偏见。他们认为,项目管理信息化就是高级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以及购买高级的项目管理的应用软件。而在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有效运作、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等方面不愿意花时间和费用。(2)在企业内和工程项目上尚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项目管理系统。许多企业在业务管理上只引进项目的管理模式,但在企业管理方面仍采用过去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方式运行,企图在企业组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引进现代项目管理。(3)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没有标准化,包括工作流程、组织责任、信息的整合等。(4)企业缺少现代项目组织运作所必须的组织文化,如公开化、公平、民主管理、透明度等。(5)人们缺乏对项目管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没有养成项目管理信息化运行所必须的认真的、按程序、按规定工作的习惯。

3.达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对策略在现代高科技时代,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成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项目管理系统技术等已不是主要的因素。在我国经济体制、人们的组织行为、传统文化方面的障碍反而影响更大。所以,更应注重体制和组织文化方面的改进。

3.1重构企业管理系统,使之符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由于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在一定的行业和企业中运作的,特别是为企业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多项目的管理系统和大型特大型项目的管理系统,必须解决企业的管理系统对项目的影响问题,并且要将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纳入企业管理系统中通盘考虑。那么就必须在企业内和在大型项目内推行现代项目管理信息化方法和制度;必须改革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改革企业的管理组织和管理职能的分配,明确分离部门业务与项目业务,使之符合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必须对企业的管理系统最新构造。

3.2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包括项目管理模式的确定、项目管理组织设置、项目管理组织职能分解、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和项目管理信息流程。在网络平台上的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还必须解决企业和项目的信息交换、企业和项目信息整合与标准化(如wBS、CBS、oBS编码的标准化)问题。这套系统有效的运作是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而不仅仅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项目管理的应用软件。过于追求计算机、网络和项目管理应用软件的先进性,而不在项目管理系统上花时间和费用是无法实现项目管理现代化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目标的。

3.3建设项目管理的标准化。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问题已是抑制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抑制网络平台项目管理的效率的主要因素。在发达国家,建设工程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例如德国的国家标准Din273是建设工程费用结构的分解,它是德国最早颁布的国家标准。现在不仅形成了国家标准,而且有几个国家统一的地区标准,如北美有统一的工程分项标准,并将更进一步地逐渐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如由iSo开发建设信息分类系统(CiCS)的基准体系的UniCLaSS系统。而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连一些基础性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标准都没有,如建设工程费用分解结构、全国统一的建筑工程项目划分方法和编码标准都是没有的。

3.4建立适合现代项目管理的组织文化。在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的组织文化必须作相应的改变。现代项目管理的模式、组织和运作模式是基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文化和法律背景形成的,它们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这种不相适应已形成我国发展现代项目管理的最大障碍,而人们在这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结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虽然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但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已不是管理技术应用、计算机系统等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而越来越集中在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的障碍。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越来越集中在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因此,有必要分析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研究,采取一定的策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国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准接轨。高标准、高效能地达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篇8

关键词: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有效管理

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高校的建设发展进入新阶段,各高校迫切需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规范高校内部治理体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公共机构,硬件设施是实现这些职能目标的基本保障,校园基本建设对教学、科研、校园形象、招生、引进人才等至关重要。如何加强基建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是本文尝试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基建项目的特点

(一)投资数额大

基建类投资项目周期长、数额大是个普遍现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配套设施,所以高校在提升软实力建设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基建等配套硬件设施的建设,增加基建投入是形势所需。据高校公开信息显示,某些知名院校每年有几亿资金用于基本建设,甚至某个年份基本建设资金支出占教育支出比例高达10%。

(二)资金来源多样化

我国高等学校众多,据统计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738所,按管辖分类有部属高校、省属高校、民办高校。对应的高校基建项目资金来源有所不同,有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政府资金、高校自筹资金、银行贷款资金、社会捐助以及其他渠道融资等,各个项目因资金来源不同,在管理模式、成本分析以及绩效评价上有所差异。

(三)质量要求高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高校内部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最核心的基础力量,是双一流建设的支撑平台,因此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要求高。尤其是科教中心、实验楼建设,更要秉承创新发展的理念、走在时展的前沿,在前期规划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都要慎之又慎、精益求精。

(四)工期紧张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随之各行各业进入史无前例的变革,高校的教学、科研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要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快速作出反应,不管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都不容忽视。基建项目从前期规划到立项审批、项目实施到交付使用等环节众多,加上财政资金安排的时效性,对项目工期要求比较紧迫。

(五)建筑类别多

高等院校就像一个小社会,师生生活、学习、文体娱乐、医疗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基建项目类别多,包含教学楼、科研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公寓以及校医院等,不同功能的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方面有不同的标准,建设的难易程度和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为高校内部基本建设的管理水平带来了考验。

二、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预算重投入、轻绩效

高校基建项目的资金大多数来源于财政拨款,因高校的公益性和公共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缺乏绩效理念,只重视表面的“花钱是否合法合规”,没有正确树立“花钱值不值”的思维模式,部门预算普遍存在“重投入、轻绩效”的问题。而基建项目一般投资数额大、周期长,工程专业性强,影响因素多,这就给高校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基建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的规范

高校涉及基建业务的职能部门较多,包含基建处、财务、招标、审计、纪检、资产处等,这些部门一般分属不同的校级领导,每个部门对各自的领导负责,各个部门制定内部控制规范时大多重视部门内部的管理规范,学校层面的系统性规范不够完善,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职责划分方面有时存在脱节、“打架”现象,严重影响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三)基建财务重核算、轻管理

为防范基建工程财务风险,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分离,财务人员工作内容偏向于日常核算等琐碎的报销业务,在整个基建项目周期的参与度较低,即使参与了某些重要环节的流程如核价、验收等,工作比较被动,对全过程的工作进展渗透性不够,缺乏常态化动态监管,造成资金划拨和项目进度不匹配、各种原因超合同超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基建内部审计能力不足

基建审计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以前审计工作只负责工程结算审计,业务量相对较少,近年来审计部门加强内控管理,开始重视全过程跟踪审计,覆盖基建项目各个阶段,包括工程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招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结算审计等,程序复杂、内容繁琐,审计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另外,基建项目按照竣工财务决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完工可投入使用或者试运行合格后三个月内应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对结算审计的时间要求紧迫。而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业务能力有限,某些重要的审计工作外包给校外咨询机构,审计咨询成本明显增加。

(五)基建项目招投标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高校基建领域是廉政风险的重灾区,而招投标阶段更是重中之重,为整治招标乱象加强风险管控,近年来很多高校相继成立了专门的采购招标机构,相关的制度规范也在不断完善,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招标阶段问题依然存在:高校基建工程招投标中“围标”“串标”现象时有发生;相关部门以工程建设时间紧、规定流程繁琐为由,采取直接指定、肢解发包等方式变相规避公开招投标;招投标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因信息封闭和暗箱操作,招标结果“价高、质次、效率低”也普遍存在;招标评标制度不够完善,学校层面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管实施细则,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力度欠佳。

(六)基建相关各职能部门缺乏有效衔接

基建项目管理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所有环节都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需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而有时候某些部门又各为其主、各行其是,相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遇到麻烦相互推诿,存在协调工作难、沟通效率低的问题。具体现象有:基建处在项目前期阶段与使用部门沟通不深入,在项目实施阶段出现重大设计变更或者施工变更;基建处督促施工单位送审资料不及时不完整影响审计处的审计进展;审计人员专业性不强或者粗心大意造成审计数据不准确,最终决算金额超预算,影响学校财务资金安排;审计工作拖沓导致竣工决算不及时,相应地固定资产移交推迟;招标机构根据基建需要安排招标工作,基建处报送资料拖延、不完善影响招标进展,反过来招标机构的组织形式、制度规范、工作效率又影响合同的签订实施以及工程进度;纪检监察部门对各个环节的参与渗透不够缜密,增加了项目的廉政风险;档案部门对项目档案的归集整理不科学、缺乏信息化保管手段,不能全面快捷地为各部门提供查证服务。

三、基建项目全过程有效管理的建议

(一)分阶段按资金来源开展绩效评价

基建项目周期相对较长,短则两三年,长至六七年,期间影响因素多,牵涉部门广,项目前期、中期、后期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不同,因此应分阶段实施全面绩效管理,对不同的责任主体设计合适的考核方式。比如项目前期立项、设计阶段,应重点对建设管理部门参与人员的工作进程监督考核,是否按计划时间完成了相应的工作;中期项目实施阶段,重点考核施工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尤其是出现变更签证时对工程造价、工期、质量等的影响程度;后期竣工决算阶段主要对审计部门的审计能力、工作效率等考核,有审计外包业务的项目考核要把审计咨询成本考虑在内。另外,各个项目的资金来源可能不尽相同,应按类别分别进行成本分析、绩效考核,比如基建项目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应按照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安排资金使用,不得截留、挪用、骗取专项资金;使用贷款或者其他融资方式筹建项目的,应把资金成本列入绩效考核。

(二)完善内控制度的系统性规范

要规范基建项目的全过程有效管理,必须制度先行。高等学校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是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高校制度的必然要求。内部控制规范要注重系统性、有效性、时效性的基本原则,基建管理内部控制规范应在遵从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基建相关职能部门各自负责部门内的内控制度建设,确保制度规范责任到人、执行到位。学校层面,内控制度还要特别重视系统性的规范,要求各职能部门之间在工作流程上做到优质高效的衔接配合,用细则明确责任,避免“踢皮球”的现象。

(三)发挥基建财务的管理作用

高校的基建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分离,归不同的上级领导管控,执行工程款支付“两支笔”会签制度,这种分权制度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必要手段,反过来分权的实施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进展。基建财务的日常工作重核算、轻管理是个普遍性问题,财务的首要职责是保证资金使用安全规范,“不出问题”是基本要求,往往忽视了资金的时效性。基建财务需要加大对基建项目全过程的渗透性参与,应加强资金安排和项目进展的联动性,不因资金拖延影响工程进度,也不因工程进度缓慢浪费资金,日常工作形成“支付申请——审批——支付完成——反馈实时数据——督促进展——支付申请”这样一个闭环流程。

(四)加强基建专业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员建设

高校基建工作人员需要有建筑、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背景,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设效益。因高校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属性,工作人员没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学习性,所以基建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交流学习非常必要。基建相关各部门应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不同,有针对性地实施专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鼓励青年员工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工作一线的技术人才注重“专”的高度,而管理人员则需要超越专业的界限着眼全局,高校应重视基建复合型管理人员的培养,打造高素质的领头羊队伍,保证国家和学校利益最大化。

(五)加大基建项目招投标监管工作的宽度和深度

基建工程的数额大、工期长、技术复杂的特点使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环节繁琐、内容繁重,从而监管难度更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监管应实施招标前期、开标评标过程、中标后签约的全过程监管,除了对正常程序的合法合规性监督,还应加大监管的宽度和深度。宽度方面包含对投标单位资格审查的方式方法、招标机构的资质审查和行为、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对恶意投诉的处罚、对评标专家的考核、网络评标的原则设置、中标后合同签约是否符合招投标文件条款、实施中合同变更是否公平公正等所有环节的监督审查。还要加大监督的深度,科学识别围标、串标行为,对某些关键环节需要专业能力鉴别考察的应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审查,从深层次杜绝招投标违法违纪的行为。

(六)构建高校基建项目协同管理系统

“协同学”是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协同学主要研究了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内的结构、性质不尽相同的各子系统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时,利用自身内在的协同作用,自发形成新的空间、稳定的时间以及有序的功能结构。协同管理是指基于所面临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运用协同学原理,根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期望目标对系统实现有效管理,以实现系统协调并产生协同效应。协同管理的理念主要体现为三大基本思想,即“信息网状思想”“业务关联思想”和“随需而应思想”,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正契合了该三大基本思想,因此有必要建立协同管理系统。各职能部门内部提升业务水平、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部门之间还应密切协作,不搞信息壁垒,加强各个环节的信息沟通和必要的数据共享,以实现基建项目的有序有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图1所示为基建项目协同管理系统结构图,根据各个部门业务分工不同,对建设管理等八个信息模块设立子系统,子系统包含项目各个阶段重要的办公数据,按照管理权限和工作需要对使用者设置录入权限和查询权限。建设管理模块包含项目基本信息、造价管理、质量安全控制和工程变更签证这些重要信息,相关工作发生时要实时反映在系统里面,为之后资金控制和绩效考核提供重要依据。招投标模块包含招标、投标、评标、中标信息,所有阶段的重要工作文档记录在内备案待查,相关部门和领导随时关注到工作进展以推进后续工作。合同管理模块除了保存合同电子文本,还应特别记录合同重要内容如合同金额、支付条款、结算计价方式等方便查询。财务管理模块包含项目资金监管和合同付款进度,财务系统在支付工程款时应联动合同管理系统,实时更新项目资金情况和项目内合同执行情况。基建审计模块包含过程审计和结算审计,过程审计的审计工作报告应实时记录在项目协同管理系统内,结算审计工作的开始结束时间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及时完成影响重大,审计工作进展的信息公开有利于督促尽快完善竣工决算手续。资产管理模块包含竣工交付信息和运行维护,竣工交付手续办理完善时应录入项目概况如面积、造价信息等,交付使用后的运行维护信息应包含维修时间、维修内容和维修费用,作为建筑物的终身使用档案。纪检监察模块包括投诉纠纷和廉政建设,纪检监察部门把接收到的该项目的投诉和干部违反廉政工作纪律的行为以及处理结果作为保密事项登记在系统内。档案管理模块包含项目工程资料档案和财务报销档案,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和电子资料的存储容量合理上传电子档案,为项目竣工决算和交付使用后的维护管理提供清晰的信息支撑。结语当前高校“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基建投资作为科研教学的配套设施建设亟须跟上时代步伐,要加强基建项目全过程有效管理,高校不仅要重视绩效评价、发挥财务的管理作用、深化招投标阶段的监管、内控制度的系统规范以及人才建设,更要关注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同,所有职能部门做到内外兼修、协同共进。

参考文献

[1]李明.高校基建管理效能提升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2018(5):102–104.

[2]陈思宇,龙雪娇.浅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8(4):188–189.

[3]知仁.工程招投标监管将发生12大变化[J].中国招标,2019(40):19–21.

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篇9

目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www.133229.com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3.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姚建明、蒲云、周国华、赵正佳。多品种供应的多供应商选择模型及分解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8vol(40)4:521-527

「2江伟、赵振宇、朱莹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

2003.5:23-25

「3叶少帅、杜静。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关键因素[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3.8:5-8

「4李效廷。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山西水利科技[j].2005.8:89-90

「5glennballard.leanprojectdeliverysystem.[j]leanconstructioninstitute.2000.9

「6hermanglennballard.thelastplannersystemofproductioncontrol.theuniversityofbirmingham.2000.

abstract:thematerialcosttakesupagreaterproportioninthetotalcostofconstructionenterprise,throughreducingthematerialcosttoreducethetotalcostofconstructionenterprise,andleansupplymanagementisoneeffectivematerialmanagementway.thispaperfirstlyanalyzedthedisadvantageoftraditionalconstructionenterprisematerialmanagementpattern,basedonthisfoundationproposingmaterialleansupplychain;secondlyanalyzedthefoundationofmaterialleansupplychain:constructionenterpriseinformation,constructionprocessesreengineeringbasedonleanconstructionandleanconstruction;thirdlyanalyzedthemodelandkeyfactorsofleanmaterialflowmanagement;finally,givesomeconstructiveadvicetoimplementthematerialleansupplychain.

keywords:constructionenterprise;leanconstruction;leansupply

作者介绍:

1.祁神军,男,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博士;

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篇10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管理

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各单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部门也积累了不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的先进经验,但对于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项目档案管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个现象伴随着项目档案管理相关规定的出台而得到了很大转变,各个单位也在不知不觉中重视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只是苦于不知如何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也叫工程准备阶段文件,是指工程开工以前在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以及工程准备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前期档案是工程项目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的凭证性和基础性文件材料,是一个主体单位永久保存的法律原始性凭证。只有规范前期档案管理,明确归档范围,保证前期档案的齐全、完整,才能为主体工程档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

一、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面对发展机遇,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也颁布了一系列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档案管理法规、标准,在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时产生了问题和困难。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具有工程周期长、流程长、阶段多、涉及部门多等特点,使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成套性等特点,由于经济利益或赶工期等原因,人们只重视工程本身,轻视工程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与工程建设不能协调开展,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滞后,反而影响了工程各方面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文件资料处在分散、损坏、丢失等情况下,制约了单位经济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2.档案管理意识不强,领导和档案人员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的学习宣传力度不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队伍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使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严重脱节,档案资料流向不清,工程各参建部门缺乏相互沟通交流,档案管理职责没有落实到具体人员。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档案的专业性,工程人员和档案人员互相不了解专业和技术知识、工作程序,缺乏工程档案管理的实践能力,使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及时、规范。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的观念和认识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目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适应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新要求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3.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能采取规范标准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各环节不符合质量要求,由于工程参建单位多,档案工作标准得不到统一,如归档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质量不一,格式和内容不相同,给档案部门带来一定的负担。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程序不规范,没有履行监督、检查、指导等职能,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措施不完善,对当前的改革形式和管理方法缺乏研究和思考。

4.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工程建设单位人员和经费的原因,许多单位没有建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不健全,档案人员由其他管理人员兼职,没有设立专职档案人员,没有专门的档案工作场所,档案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档案管理需要,如没有专门的库房,档案保管达不到“八防”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不能适应单位和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机应用仅是打字的水平,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充分认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的重要性

根据国家档案局、国家发改委联合的《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验收办法》规定,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项目档案验收或项目档案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不得进行或通过整个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的竣工验收。由此可以看出,项目档案验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具有一票否决权,充分体现了项目档案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竣工验收中的重要性。此外,项目档案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日后的管理、使用、维护、改建、扩建、技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保管不安全都会直接影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发挥最大效益。

三、如何做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管理工作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同样是百年大计,有了工程没有档案将后患无穷。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主管领导就要指定专人负责文件、图纸、计算数据、声像记录等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进行考核并与奖惩挂钩。

2.加强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人员网络体系,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加强考核,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切合实际的项目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

3.定期召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会议。项目建设单位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对本单位各部门和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确保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定期召集有关参建单位及档案管理人员参加项目档案工作会议,汇报项目档案工作进度,安排布署下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