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营养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4:29

早产儿营养护理篇1

关键词:早产儿;静脉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605.97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63-01

新生儿的生长所需能量和各类营养物质相对其他人群要高,而胃肠功能短时间内并未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甚至超出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早产儿发育更为缓慢。倘若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补给,将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引起早产儿生长停滞,甚至威胁生命。尤其是高危早产儿往往不能耐受经口肠道喂养,加大了临床上营养支持的难度。自1986年Dudrick首次报道应用静脉营养以来,静脉营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高危患儿抢救成功率,提高小儿生存质量[1],但并发症尤其是肝胆并发症仍没有完全解决。且静脉营养液的配制及输入技术要求高,临床使用应要求规范与合理操作。本文综述关于早产儿临床静脉营养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132例进行静脉营养的新生儿,其中男54例,女78例,平均胎龄28~36周,体重853~2367克。超低出生体重儿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78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12例,危重新生儿37例。表现营养不良56例,低血糖21例,吸入性肺炎45例,新生儿窒息12例。

1.2护理方法

1.2.1营养液配制

静脉营养液原则上现配现用,其基本成份包括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的液体、热卡、脂肪乳、葡萄糖、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通常使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及20%脂肪乳。护理人员根据当日医嘱在配制室洁净工作台内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配制。配液完成于4o以下保存,使用前1~2小时取出置于室温下。

配制顺序:将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溶液入营养袋;再配入氨基酸;脂溶性维生素配入脂肪乳再配入营养袋,以保护脂肪乳剂的完整性,配制过程注意摇匀。在23h内把配置好营养液输入完毕。

具体配方:每日液体需要量依胎龄、日龄、体重而异,一般需要量为130~150ml/kg;早产儿一般每日是需要375~385KJ/kg热量,其中40%~45%由碳水化合物提供;脂肪乳的第一次剂量为0.5g/kg,此后每日增加0.5~0.25g/kg;氨基酸第一次日剂量为0.5~1.0ml/kg,此后每日剂量增加0.5~2.5ml/kg;葡萄糖配制为6~8mg/(kg.min)。

1.2.2输液护理

根据早产儿的体能特征与病情进行外周浅静脉(ppn)输液。输液速度控制在4~8ml/min内,维持恒速输注,可以减少并发症且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2],保证在23小时内输液结束。输入营养液时选择稍粗一些的血管,因为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都有可能引起患儿血糖水平明显波动及影响营养物质的利用,过快可能引起患儿烦躁、发绀、呼吸暂停、呕吐或小便量增加等,过慢则可能无法完成一日剂量。同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并且输液更换要及时,应用输液泵时,确保有可靠的安全报警系统,以防空气进入泵内。

1.2.3输液监测

进行静脉营养输液的患儿需密切注意监测各项体能指标。输液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呼吸、脉搏及体温变化进行严密观察,记录每日体重、输液出入量等。输液前期每6小时进行一次尿糖检测,每天测一次血糖,患儿适应营养液的剂量并表现相对稳定后可1天测量一次尿糖,3~4天检测一次血糖。配合医师监测血常规、血气、电解质及肝功能、肾功能及血脂等,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营养方案,可以合理调配营养液各成分的比例和调整输液速度,防止患儿的代谢紊乱,保证患儿的输液安全。

1.2.4并发症监测护理

对早产儿在使用抗生素时严防霉性口腔炎,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工作。对注射部位,进行适当的消毒清理。特别要注意保持输液部位完好,防止局部渗漏,静脉高营养液渗透压高,而早产儿皮肤又娇嫩,一旦有渗漏,易导致局部皮肤坏死。尽量避免注射时可能引起皮肤损伤的行为,若出现损伤,及时给予处理,防止细菌的感染。代谢性方面注意观察患儿的发热、高血糖、高血脂、低氧症、液体潴留、肝内胆汁淤积、高渗性脱水、肝功能异常、低磷血症等代谢紊乱症症。如出现低氧症及肺部疾患的患儿慎用脂肪乳,防止低氧血症加重及引发血管栓塞;长时间输入氨基酸可能造成肝内胆汗淤积;水分不足则可能导致高渗性脱水,从而引起尿素n含量升高[3]。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性质,及时上报医疗医师,讨论调整营养液成分及其配比。

2结果

132例早产儿经过静脉营养护理,出院前体重较入院时增长明显,平均每日增长体重13.2g,且没有护理并发症或代谢并发症等发生。具体数据统计见表1:

3讨论

早产儿生长的营养需求量大,营养不仅关系其生长发育,同时会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合理应用的前提下,对经口喂养营养摄取不足的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输液,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营养补给,同时有助于减少吸入性肺炎、出生后体重增长停滞、代谢合并症的发生率。通过采取科学有效地护理策略,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规范的导管置入操作、严密观察和监护等营养支持护理,对早产儿早期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护理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乔玉芝,马丽芳.新生儿静脉营养现状及其肝胆并发症的防治进展.[J].医学综述,2002,8(6):532-533

早产儿营养护理篇2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生长发育

abstract:theprematureinfantreferstotheageof37weeksandlessthan28weeksofneonatal[1],prematureinfanteachorgansystemdevelopmentisnotmature,thesurvivalabilityispoor,manycomplications.especiallypreterminfantnutritionproblemalsohasbeenpaidmoreandmoreattention,nonnutritivesucking(nns)referstotheunacceptablebyoralfeedingofpreterminfantsandbyanasogastrictubefeeding,inthebaby'smouthplacednoholepacifiers,toincreaseitssuckingaction,withoutbreastmilkandformulamilkintake[2].

Keywords:nonnutritivesucking;prematureinfant;Growthanddevelopment

本文将我院自2012年1月起入院的80例早产儿的喂养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分娩的体重符合孕周的产后转入新生儿科住院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16例,女24例,胎龄(31.4±3.5)w,出生体重(1589±210)g;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胎龄(31.5±2.9)w,出生体重(1600±212)g。两组患儿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出生体重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奶量根据体重而定,体重1000g者50ml/kg・d。喂奶间隔时间为2h,每天每次增奶量体重1000g者每天每次增奶量2ml/kg。①观察组患儿开奶后,于喂奶前30min给予nnS,6~8次/d,15min/次。②对照组患儿人院后,间断胃管喂养,喂奶前不给予nnS。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以下情况:①生长发育情况,观察两组患儿入院第6d及第13d的体重增长状况。②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情况。出现胃潴留,即胃残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的1/3[3];出现腹胀、呕吐及呼吸暂停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见表1。从表l可看出,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为(3.5±0.5)d,而对照组为(8.0±2.0)d,较对照组短,人院后第6d及第13d的体重增长分别为(98.1±3.0)g和(280.1±2.5)g,明显优于对照组(47.1±3.0)g和(210.±3.0)g,两组比较p

2.2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情况见表2。从表2可看出,观察组出现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暂停共6例,而对照组22例,p

3讨论

近年来非营养性吸吮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对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中,早产儿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差,加之各种疾病的影响,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造成喂养不耐受,影响生长发育和生命质量[4]。董梅等[5]报道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55%,尤其是早产儿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较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本研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患儿体重增长快,睡眠时间长,出现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暂停的情况少。本研究提示nnS可使早产儿安静,容易进入睡眠状态,从而减少不安活动,增加能量储备,促进了早产儿体重的增加,减少了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讪.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9-65.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89.

[3]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6.

早产儿营养护理篇3

关键词:早产儿;微量喂养;静脉喂养;营养支持

婴儿在未足37周孕育期之前出生即被视为早产儿,早产儿的身长和体重随着孕育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发展。早期微量喂养与静脉营养注入等方式是弥补早产儿提前出生的一种护理手段,通过该种营养支持方式加之保温箱的效果能够令早产儿获得与其在母体当中孕育的相似环境,对于补足婴儿孕育期是一种常规的护理方法[1]。现通过对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儿营养进行支持的疗效进行研究,得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正规检测方式,排除该150例早产儿当中出现身体状况良好、能够自行靠吸吮获得营养支持的状况,在获得其家属的同意之后,将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当中男性早产儿48例,女性早产儿27例,体重在1650~2170g之间,平均(1910±260)g,身长在27~31cm之间,平均(29±2)cm,胎龄在30.2~34.5周之间,平均(32.35±2.15)周;对照组当中男性早产儿36例,女性早产儿39例,体重在1690~2080g之间,平均(1885±195)g,身长在23~28cm之间,平均(25.5±2.5)cm,胎龄在30.2~34.5周之间,平均(32.35±2.15)周。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在基线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在出生24h小时内开奶,对其进行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令产儿能够获得基础的营养。进行喂养时,依照产儿体重与胎龄对其进行能量消耗的标准计算,以此确保产儿对于营养的吸收能够起到最佳的效果。喂养次数保持在7次/d,保证两个小时对产儿进行一次喂养工作[2]。观察组采用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护理的方案,在产儿出生24h小时内开奶,对其进行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通过借助微泵的协调,对产儿一天所需能量进行24h匀速滴入的喂养方式。与此同时,进行静脉营养的护理方案,将产儿所需各种营养进行综合,然后将其液体状态注入到含量为10%的葡萄糖液中,令综合营养物质与葡萄糖液完全融合,然后利用输液泵进行匀速滴入[3]。

1.3疗效判定

分别在第10、20、30天测量喂养后产儿的体重,对产儿体重的数据进行认真的记录。与此同时,对产儿产生并发症的情况加以记录,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结果

2.1两组产儿喂养过程中的体重增长对比

观察组早产儿喂养到10d、20d、30d的体重在增长幅度要高于同期对照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幅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产儿在喂养过程当中发生并发症的次数对比

观察组早产儿在喂养过程当中出现腹泻人数7人,腹胀人数6人,低血糖情况2人,呕吐4人,喂养并发症总发生率25.33%;对照组早产儿在喂养过程当中出现腹泻人数11人,腹胀人数8人,低血糖情况4人,呕吐6人,喂养并发症总发生率38.67%。通过对比,观察组喂养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喂养并发症发生几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相比较正常的新生儿而言,早产儿在身体系统的发育方面还不够成熟,对于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要远远低于正常新生儿的标准。当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能够超过2500g的只是极少数,而身体的长度基本上都要少于标准婴儿体长,即便在体重以及身体长度方面满足正常婴儿的体重以及身长要求,但是早产儿在身体机能与器官成熟度方面仍要弱于足月出生的婴儿[4]。因此,对于早产儿的护理应该更加讲究科学化与有效化,通过合理的方式为早产儿的身体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期能够为其以后的茁壮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在早产儿出生之后应在24小时之内对其进行开奶,进行母乳或者配方奶的方式喂养,令早产儿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自身的生存。通过喂养其身体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实现其身体向足周新生儿发展。对于未获得营养支持的早产儿而言,其在存活方面并没有任何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对早产儿进行更加细腻的喂养护理是对其将来身体能够健康成长的保驾护航行为。早产儿进行标准的营养物质喂养能够令自身生长发育进一步趋近于正常新生儿的状态,若在该阶段未进行科学有效的喂养方式,对于新生儿而言会在身体与智力上造成缺陷。其身体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肠胃能力上,早产儿若未能获得营养物质的喂养,其肠胃活动能力将存在一定的功能性缺陷,无法确定将来的成长过程当中能否自行修复。若早产儿获得营养喂养护理,能够快速提升其自身的抵抗力与免疫力,从而令其将来的成长过程更加顺利[5]。微量喂养与静脉喂养都能够为早产儿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但是二者当中进行单一的喂养方式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二者联合的护理方案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升早产儿体重的成长速度,并且在喂养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喂养并发症几率也有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喂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方面较之常规喂养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适合于在早产儿喂养的临床护理当中进行广泛性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小慧.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方式对危重早产儿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6(05):41-42.

[2]穆春.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7(18):3553-3554.

[3]吴来燕,朱彩霞,黄水燕,等.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3,7(06):406-408.

早产儿营养护理篇4

【摘要】目的:从早产儿微量喂养对其不成熟消化道功能的护理作用角度进行调查,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增加早产儿胃肠道耐受性,使新生儿尽早到达营养满足的足量喂养阶段。方法:选取出生24h内的新生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他们体质的不同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步增加奶量实行微量喂养,同时实行奶前非营养吸吮的方法.结果:从两组的指标对比为标准,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客观上证明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减少肠胃不耐受,提高肠胃防御机制,激活肠道酶系统,减少住院天数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早产儿微量喂养观察护理肠道酶系统临床效果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于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有了历史性的提高,我国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关于早产儿的营养护理问题日益成为摆在儿科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难题。相关研究表明,早产儿的早期营养直接关系其远期的成长发育,消化系统功能成熟的早晚直接关系到其成年后的许多疾病,我们必须予以特别重视。

本科从2006年开始,针对早产儿的微量喂养的护理观察进行了详要的临床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对早产儿的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减少肠胃不耐受、缩短静脉营养时间、进一步提高肠胃防御机制、激活肠道酶系统,同时降低neC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有显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科从2006年4月开始到2010年9月期间选取入住我院新生儿监护中心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象体质量为>900g28周

1.2方法: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对照组依旧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在早产儿出生72h后实行鼻胃管喂养或口喂养,待其病情相对稳定后实行胃肠道喂养,治疗组采用微量喂养的新方法,在早产儿出生12h内开始按照他们体质的不同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步增加奶量实行微量喂养,同时实行奶前非营养吸吮的方法:体质量>1500g,2ml,3h,2ml,3h,3ml,4ml;体质量>1000g,

在具体的护理观察过程中,如果新生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现象,比如说呼吸不协调、发绀、扭头、等压力表现,适当减少喂养量同时给予1适当休息适应时间。

1.3临床观察指征:观察新生儿微量喂养耐情况,对于呕吐(1d大于3次);胃储留(大于上次微量喂养总量的三分之一);腹胀等情况皆为胃肠功能障碍或喂养不耐受现象,一旦上述情况出现并不停止微量喂养,可视胃临床状况暂空奶一次,而后继续坚持微量喂养进行观察。同时对以上新生儿病例情况与住院时间做详细的回顾性分析。

1.4统计学方法:对于早产儿微量喂养护理与观察的具体统计,采用χ2检验与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

2结果分析

在对治疗组与对照组喂养结果对照过程中,我们对两组的neC发生例、率;静脉营养时间;到足量喂养时间、早产儿住院天数等指数进行了结果对照分析,如表:

表早产儿微量喂养对照结果

对照结果显示:从两组的指标对比为标准,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3讨论

从当前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早生儿出生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营养问题,客观上早生儿胃肠道功能明显不成素,相比足月儿消化酶活性低、胃肠激素水平低,再加上早产儿尚未正常建立肠道微生态系统,所以合理的喂养方式对于尽早达到其全胃肠道的足量喂养,更好的降低院内感染概率、较好的降低静脉营养时间,降低住院时间尤为必要。微量喂养的方法利用新生儿生物学特点,通过食物刺激尽早的使早产儿胃肠道激素分泌提高,有效的激活胃肠道免疫防御机制和促进其胃肠功能的健康发育,减少肠胃不耐受,提高肠胃防御机制,激活肠道酶系统,从而更快的减少住院天数。

4结论

综上所述,早生儿的微量喂养对于促进早产儿更好的营养适应、更快的建立起健全的消化系统、尽早的获得早期的营养支持尤为必要,是一种适宜的值得推广的喂养方式。

参考文献

[1]唐小岚,文琼仙.微量吸吮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04).

早产儿营养护理篇5

[关键词]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喂养进程;喂养表现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11(c)-0177-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differentoralmotorinterventionsonoralfeedingofprematureinfant.methodsFromJanuary2015toJune2016,76prematureinfantswithgestationalagetreatedbyprematureinfantwardwereselectedasobjectinourhospital.afterrandomlynumbering,theywereeven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n=38)andcontrolgroup(n=38)basedontheparityofthemantissa.inthecontrolgroup,non-nutritionalsuckinginterventionwascarriedoutonthebasisofroutinenursing,and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oralmassageinterventiononthebasisofcontrolgroup.therelatedindexoffeedingprogress,feedingperformance,andbodyweightgrowthwerecomparedbetweentwogroups.Resultsintheobservationgroup,thetransitiontimeandtubefeedingtimeweresignificantlyshor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

[Keywords]prematureinfant;non-nutritivesucking;oralmassage;Feedingprocess;Feedingperformance

S着助孕技术的普及应用,早产儿发生率逐年增长,且大多早产儿出生后均需要住院接受支持治疗。国外早产儿发生率为4%~9%,我国为4.9%~10%[1]。早产儿治疗费用较高,给家庭经济和社会医疗体系带来巨大负担。由于早产儿特殊的生理解剖特点,再加上系统发育不成熟,可能出现肺炎、肺透膜病、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我国早产儿病死率高达12.7%~20.8%,因此在对早产儿给予及时治疗和处理的同时还应当实施全面的支持疗法为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命质量奠定基础[2]。近年来研究指出[3],充足均衡的营养供给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营养及行为发育状况,还可提高免疫力。本研究探讨在非营养性吮吸基础上联合给予口腔按摩对适于胎龄的早产儿经口喂养状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早产儿病房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适于胎龄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对其进行编号后根据编号尾数的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①适于胎龄儿的早产儿,且胎龄29~34周,出生体质量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干预。①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变化,定时测量体温、体质量等数据并做好记录,若患儿出现心动过缓、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干预,注意做好保暖,给予对症支持护理;②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在喂养前30min给患儿吸吮灭菌的安慰奶嘴,3次/d,3min/次,直至管饲喂养完成。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腔按摩干预。①口腔按摩概述:采用Fucile口腔运动干预方案给予口腔按摩干预,分为面颊C型伸展、口唇滚动、口唇卷曲、牙龈按摩、舌根伸展、舌体伸展、诱导吮吸、刺激吮吸等分别对脸颊、上下嘴唇、上下牙龈、舌尖、舌头边缘等部位给予刺激,按摩时间为3~5min,依据患儿情况可在完成口腔按摩后将无菌安慰奶嘴放置于患儿口中,刺激自主做反复吸吮练习。②口腔按摩具体方法:将食指置于鼻翼根部采用C形向耳朵方向边轻压边缓慢移动,注意保持弧形向下,每侧面a需要反复按摩4次;将食指放于患儿唇角并对其轻柔按压,并以圆周运动形式向另一侧唇角移动,循环往复4次;将食指置于下唇角并对其轻柔按压,并进行圆周运动重复从下向上嘴角按压;将手指置于上牙龈中央位置,均匀用力持续用力进行按压,从牙龈后方缓慢移回至上牙龈中央,重复2次;下牙龈按压方法同上;脸颊口腔内侧按摩方法时首先将手指放于唇角内侧的位置,然后采用C形手势向脸颊外侧缓慢移动按压,再返回至唇角内侧,每侧均需反复按摩2次;将手指放在磨牙牙龈周围的舌边缘与下牙龈中间位置,对舌头均匀、轻柔用力将其推向对侧,将手指移回后对脸颊部进行按摩;中间舌尖位置按摩时应当注意需要对硬腭按压持续3s,反复按摩4次;待上述步骤完成后将食指放置于硬腭的中心位置,对其实施轻柔的刺激,然后将无菌安慰奶嘴置于患儿口中刺激吮吸。③口腔按摩干预时间及注意事项:应于经口喂养前15~30min进行干预,每天按摩1次,每次按摩总时间为15min,直至管饲喂养完成。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喂养进程,包括过渡时间与管饲时间;统计两组喂养表现,包括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开始经口喂养时摄入奶量比、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比较两组体质量增长情况:将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作为统计终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喂养进程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过渡时间和管饲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喂养表现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开始经口喂养时摄入奶量比、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体质量增长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完全经口时喂养时体质量[(2.23±0.32)kg]明显高于对照组[(1.99±0.17)k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3,p=0.000)。

3讨论

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功能均较差,甚至有部分患儿常伴有呼吸窘迫症状,此时经口喂养很有可能给其造成很大危险,影响生活质量。目前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或鼻饲喂养方法对早产儿实施干预,既能保证患儿机体能够得到并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又能避免经口喂养对其造成的可能性损伤[4-5]。研究发现[6],多数早产儿往往需要时间方能完成从肠外营养向经口喂养的过渡,且开始和完全经口喂养完全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另一方面,尽管采用管饲喂养方法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代替经口喂养,但是长此以往也会对其口腔功能产生严重损伤,甚至有部分病例发生刺激超敏反应等不良情况,导致喂养时间不得不延迟[7-9],因此,在进行管饲喂养的同时,除做好基础护理保证患儿正常摄入营养元素外,还应当同时给予口腔干预和刺激,方能恢复并维持患儿的正常口腔感觉运动功能,帮助其更好地向完全经口喂养过渡。

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管饲喂养过程中运用主要通过对其上下唇、牙龈、口角、颊面部、舌尖以及舌头中间等位置通过不同的按摩手法进行刺激,然后给予非营养性吮吸干预促进口腔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及保持[10-11]。通过口腔按摩手法对不同部位的组织和神经给予轻柔的刺激和干预能够刺激患儿自主进行吮吸锻炼,且通过采用无菌安慰奶嘴也能够刺激患儿吮吸,两者协同作用以便更好地完成管饲喂养向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12-13]。相关研究指出[14],对早产儿管饲喂养过程中在非营养性吮吸干预基础上联合应用口腔按摩,患儿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增长、营养状况以及行为发育情况均较单纯非营养性吮吸干预显著改善,且前者过渡时间及管饲时间均较后者显著缩短,证实了非营养性吮吸干预联合口腔按摩在早产儿从管饲喂养向完全经口喂养过渡过程中的显著的推动和刺激作用。另有研究指出[15],对管饲喂养适于胎龄的早产儿在常规非营养性吮吸干预基础上联合给予口腔按摩,患儿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开始经口喂养时摄入奶量比、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均较常规干预明显改善,说明口腔按摩对于早产儿口腔感觉运动功能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喂养进程、喂养表现和体质量增长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与上述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在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基础上另实施口腔按摩能够显著改善管饲喂养早产儿喂养进程和喂养表现相关指标,且在促进体质量增长方面也存在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在早产儿管饲喂养过程中引入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干预能够起到显著积极作用,应用及临床价值均较高。

[参考文献]

[1]李玉坚,周应玲,丘小奎,等.口腔按摩与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促进作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3.

[2]李江红,李江平,钟颖.母乳鼻饲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营养支持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5):52-53,56.

[3]陈喻萍,谢映梅,洪维,等.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680-683.

[4]张芳.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干预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118-119.

[5]maronJL,JohnsonKL,DietzJa,etal.neuropeptideY2receptor(npY2R)expressioninsalivapredictsfeedingimmaturityintheprematureneonate[J].pLoSone,2012,7(5):378-380.

[6]阙秋萍,吴芸.口腔按摩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4):40-42.

[7]吕天婵,张玉侠,胡晓静,等.口腔刺激和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干预效果[J].护理学报,2014,21(1):54-58.

[8]汤晓丽,杨江兰.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行口腔运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21(13):42-46.

[9]陆美英,陈燕,洪爱莲,等.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临床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7):629-632.

[10]柯燕娜,郑银梅,林明晓.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护理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2):186-187.

[11]陈琳,何淑贞.口腔支持对经口奶瓶喂养早产儿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9):1060-1064.

[12]李优聪,林晓华,李惠玲,等.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对经口喂养的效果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4(6):606-608.

[13]李凤妮,李小容,韦琴.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行为状态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9):885-887.

[14]梁惠冰,陈宝英,张慧玲,等.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促进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1):4808-4810.

早产儿营养护理篇6

早产儿是指孕满28周不满37周,体质量1000g至不足2500g,身长

1.临床资料

2012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死亡率为8%。在2013年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加强保暖、喂养、温度、湿度等基础护理,早产儿在重症监护室较适宜的环境中生长,使早产儿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2.加强基础护理

2.1注意保暖早产儿衣着以轻柔温暖、简便易穿为宜,尿布也要柔软容易吸水为佳,监护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28℃,室内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婴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体温1次,若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

2.2精心喂养

2.2.1哺喂方法按早产儿成熟情况不同而异,早期足量喂养,对出生体重2000g以上吮吸反射良好的可直接哺乳,反之用滴管或胃管喂养,并保证早产儿每日吸入量。一般出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乳,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可适当推迟喂养,先给予静脉补液。

2.2.2摄入量随早产儿出生体重及成熟程度而定,早产儿对热量的要求高于成熟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热卡110~150千卡。可参考早产儿摄入量计算公式。喂奶间隔时间:可根据奶方和体重安排,一般体重1000g以下者,每小时喂一次;1001~1500g,每1.5小时喂一次;1501~2000g,每2小时喂一次;2001~2500g,每3小时一次,或具体情况分别对待,使体重每日增加10~30g。

2.2.3各种营养的摄入量早产儿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正常儿必需氨基酸为9种,早产儿为11种,胱氨酸、酪氨酸为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无机盐早产儿比成熟儿需要的多,因为胎儿的最后阶段是无机盐增加的阶段。早产儿吃配方奶和母替,既可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e,又可吸取母乳中的免疫物质。

2.2.4静脉营养支持早产儿进食量不足,可将剩余部分由静脉给予营养支持。保证早产儿的生理需要量,以免发生脱水或营养不良,使免疫力下降而发生并发症。

2.3非营养性吸吮无法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在胃管喂养的同时,给予吸吮空的橡皮,能刺激兴奋口腔迷走神经,使胃肠激素水平发生改变。

2.4保持呼吸通畅根据缺氧和呼吸困难程度选择不同的给氧方式,如鼻导管、面罩等,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的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多时,采取勤翻身、拍背、吸痰、更换氧管和超声雾化吸入等护理措施。

2.5暖箱的管理根据早产儿的体重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维持患儿皮肤温度在36.0―36.5℃,肛温37℃,24小时温差小于1℃。湿度一般选择70%―75%。

2.6皮肤护理早产儿不要洗澡,每天更换衣服,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保持皮肤清洁。

2.7采取合适的护理,可使早产儿身心达到舒适状态,减少并发症。俯卧位时pao2比仰卧位明显增加,新生儿及早产儿期选择俯卧位可有效减少胃管反流[2]。护士在工作不太忙的时段给早产儿俯卧位,要密切观察早产儿变动时是否阻塞呼吸道。

2.8监护室管理严格消毒隔离,保证安静、安全、舒适环境。

2.8.1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差,较微刺激可引起早产儿惊跳、拥抱反射、哭闹不安等反应。可引起早产儿血氧饱和度降低。监护室应保持安静,避免周围环境的噪音干扰。

2.8.2早产儿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非常容易受感染,而且一旦感染很容易造成败血症,甚至脑膜炎。喂奶、换尿布前应认真洗手,奶瓶、用具天天消毒,床褥每天更换,平时随脏随换,注意监护室每天通风两次。

2.9早产儿抚触抚触给早产儿带来触觉上的刺激会在脑中形成一种反射,当脑细胞的这种反射联系时,使早产儿活动增多,就促进了早产儿智力的发育。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早产儿消化吸收功能增强。每天给早产儿抚触10分钟。

3.结果

2013年重症监护室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后,早产儿的并发症减少,死亡率降低至5%。

4.讨论

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器官发育均不成熟、体质弱、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差,在护理早产儿时,千万不要急躁,要认真负责、细心观察,精心施护,多观察孩子变化。这样的早产儿,体力、智力都不会比正常人差。护理质量对早产儿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加强和重视对早产儿的护理,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早产儿营养护理篇7

关键词:早产儿临床护理喂养方法健康教育

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analysisofprematurefeedingexperience.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theclinicnursinginfants82casesdata.prematureduetodigestabsorbafunction,gastrointestinalmucousmembranebarrierfunctionandpowernotmature,suckingforceandswallowingabilityarerelativelyweak.Dependingonthefeedingmethodforprematuretocircumstances.workweadoptthenutritionsucking,comfortbubbupaccommodativefed,mouthearlytracegastrictubefeeding,massagingmouth,demonstratetoprematureintegratedfeedingtechnologyclysterofprematurecare.Results:82casesiralingmilksupply,prematureinstoolfrequency,weresignificantlyincreaseoutreachmassfeedingandthroughthemouth,achieveobviouslyreducedhospitalizationtime,nocasewasfeedingintoleranceoccur).Conclusion:scientificandrationaluseofcomprehensivefeedingtechnology,prematureearlypromotegastrointestinalfunctionmature,toimprovesurvivalandqualityoflifeofprematurehasremarkableeffect.

Keywords:premature;Clinicalnursing;Feedingmethod;Health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042-03

早产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g,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1】。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故早期的护理和喂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及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2-3】。本文回顾2009年6月-2010年6期间我科对82例早产儿的临床护理和喂养情况,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6期间我科共收治了82例早产儿,其中男43例,女39例,体质量1250-2450g,平均1700g,孕周为30.0-37.0周。临床表现:早产儿一般表现为体温不稳定;呼吸浅快而不规则;哭声低弱而无力,吮吸能力差。经过综合护理喂养82例早产儿日增奶量、排便次数、日增体质量均明显增加,达到经口喂养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无一例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发生。

2喂养方法

2.1合理喂养,保障充足营养

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4】。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不同,由于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吞咽动作慢,吮吸能力差,母亲早产体内激素未达到正常水平以及孕妇凹陷,因此常出现喂养困难,应特别重视早产儿喂养护理。

2.2开喂时间及喂奶间隔时间

一般开喂时间根据出生儿体重而定。若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上者,则于出生后4-12小时喂10%葡萄糖水,24小时后喂养母乳或牛奶;出生体重在1500-2000g以内者,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喂糖水;出生体重在1500q以下或有青紫分泌物多者,则于出生后36-48小时开始喂10%葡萄糖水【5】。如有低血糖现象,可静脉供给10-25%葡萄糖水。喂奶间隔时间:若体重在1500g以上并有吸吮能力者,则每3小时喂奶1次;体重在1000―1500g以内者,每2小时喂奶1次;体重在1000g以下者,每l-1.5小时喂奶1次。如在病理情况下,间隔时间可酌情缩短,喂奶量亦可相应减少。天气热时,应在喂奶中间给予2-3次相当于奶量50%的开水或糖水。

2.3早产儿喂养的

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因胃肠收缩幅度、传播速度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均下降,易发生胃食道反流、乳汁吸入,所以喂奶后应将患儿头部、肩背部垫高3~5cm,取右侧位,促进胃排空,同时防止乳汁吸入致吸人性肺炎或窒息。

2.4早产儿喂养护理方法

2.4.1早期微量滴喂配合口胃管间歇喂养根据体质量

2.4.2非营养性吸吮:运用早产儿安慰奶嘴或柔软的无孔奶嘴,在喂奶前15min,胃管喂养时及在腹部按摩的同时给予吸吮,每次5-10min。非营养性吸吮,以感觉的刺激兴奋口腔迷走神经,不仅使胃肠道激素水平发生改变,胃肠蠕动能力增加,刺激胃肠黏膜发育成熟,尤其是胰岛素水平升高而促进营养物质储存,生长抑素减少则促进胃肠排空。

2.4.3腹部按摩:腹部按摩要在早产儿适中性温度下,操作者要温暖手,并且要涂油,以食指加中指或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以脐为中心,由内向外按顺时针方向按摩。

2.4.4肛管开塞露灌肠每日2次。选用5ml注射器抽吸1.5ml开塞露加0.9%氯化钠溶液1.5ml(预热38℃),连接合适的肛管,前端开塞露,插入3-5cm深注入,拔出肛管后保留3-5min,同时按摩腹部。

2.5做好健康指导

正确指导母亲合理喂养,由于孩子、母亲及家属缺乏早产儿的养育知识。

3讨论

早产儿由于各器官生理功能发育未完全,病情变化快,为了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护士应严密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进食、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温度及大小便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精心护理新生儿。耐心喂养,做好患儿父母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增强患儿父母育儿信心。护士也必须由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爱心、较高专业技术水平、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耐心细致地护理早产儿的同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迅速采取抢救措施。总之,科学合理的运用早产儿综合喂养技术,能及早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巧芬.早产儿2种喂养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18.

[2]李昕.早产儿的护理及喂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0,5(36):214-215.

[3]丁月荣,谢秀平.早产儿的临床护理及喂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6):119.

[4]王冬梅.早产儿的喂养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6):65-66.

早产儿营养护理篇8

河南省南阳市豫西协和医院河南省南阳市474500

【摘 要】目的:评价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5年6月,对照组纳入新生儿62例,常规暖箱监护,观察组纳入新生儿63例,给予鸟巢式护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开奶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出生后1周反射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新生儿给予鸟巢式护理,有助于加速早产儿恢复至足月儿生理状态。

http://

关键词早产儿;鸟巢式护理;应用效果

新生儿护理一直是儿科护理重点、难点。早产是一种不正常妊娠,我国早产发生率约为5.6%,早产儿预后相对较差,死亡率约为13%~21%[1]。早产儿组织器官发育尚不成熟,易并发新生儿疾病,若护理不当,极易引起出现哭闹、不安,早产儿护理质量还可能影响长远预后。鸟巢式护理是一种针对早产儿的仿生护理方法,相关研究较多,但关于其对早产儿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我院试将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之中取得一定成效。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妇产科分娩出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一般状况尚可,无需进入niCU监护,无niCU指征,如先天性缺陷、颅内出血、胎粪吸入性肺炎;②家属知情同意;③未参加其它相关研究;④未接受其它专业性的新生儿护理,如母婴同室、新生儿游泳。共纳入对象135例,其中男70例、女65例,孕周30~35周、平均(34.1±0.4)周,体质量1641~3125g、平均(2288±125)g。择期剖宫产104例,意外终止或催产31例。apgar1min评分5~10分、平均(8.2±1.1)分。采用随机队列插入法,对照组纳入新生儿62例,观察组纳入新生儿63例,两组患儿胎龄、性别、体质量、出生孕周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温箱内监护,临床护理以新生儿护理、喂养、温箱管理为主。将箱内温度控制在33℃~35℃,湿度控制在55%~65%。以早产儿配方喂养,2h/次。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鸟巢式护理:(1)鸟巢制作:选择特供的柔软、光滑全棉布料,裁剪成1m×1m大小棉垫;以新生儿枕骨为长轴、肩骨为短轴,预先测量,将棉垫围拢,做一围拢高约10cm(折叠口处最短约5cm),呈椭圆形“鸟巢”围垫,放入温箱,预热5min,待温度达33℃~34℃即可;(2)放入:将早产儿放入暖箱,适当调节“鸟巢”周围领,使早产儿四肢、头颈与棉垫微微接触,适当调整小儿体位、棉垫褶皱,避免患儿伸展受限,使患儿颈下垫软枕、护肩可自由活动;(3)管理:试棉垫污染情况,可更换“鸟巢”棉垫[2]。

1.3观察指标

胎便出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日数、开奶时间、出生1周后反射积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录入,转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开奶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出生后1周反射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早产儿孕周越短、体质量越低,则身体组织器官功能越差、预后越差。有报道称,肺出血、侵袭性细菌感染是早产儿最常见死因。此外,即使早产儿及时转归,仍可能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后遗症。故,有必要提高早产儿护理质量,尽快使早产儿机体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研究发现,早产儿肠道功能恢复对于改善早产儿临床、远期预后非常关键,肠道功能恢复越早,早产儿肠内营养供应时间越短,有助于及早恢复神经、内分泌功能,帮助早产儿及早开奶、获得最理想的营养物质“初乳”,早吸乳还有助于新生儿吞咽放射等神经功能恢复[3-4]。

研究显示,鸟巢护理有助于加速新生儿肠道功能恢复,缩短肠内营养供应时间,提早开奶,新生儿体重、神经放射功能恢复更明显,对于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鸟巢式护理是一种仿生新生儿护理方法,通过模拟子宫环境,以减轻外界刺激对早产儿的不良刺激,满足新生儿舒适感受,帮助早产儿及早适应宫外环境。

http://

参考文献

[1]张巍,童笑梅,王丹华等.早产儿医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金二丽.早产儿鸟巢式护理的临床观察与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4):194-196.

早产儿营养护理篇9

1(略)

2方法

2.1干预方法对照组患儿在不能经口喂饲情况下给予鼻饲奶液,并做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鼻饲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口运动训练,观察两组患儿由鼻饲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口运动训练方法参考李君等[5]及权戈等[6]报道的脑瘫患儿口运动训练方法,根据新生儿特点稍作改动。

2.1.1口腔感觉刺激为增加患儿口腔感觉,护士食指戴上清洁消毒的指套(可以用一次性塑料薄膜手套代替)根据患儿的体质采取适宜力度对患儿口周、双唇、舌、牙龈、颊黏膜及咽岬部做点状按摩,每日2次,每次2min。

2.1.2口面肌群运动训练为增强患儿口轮匝肌、颊肌和咬肌的功能及运动协调性,护士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按摩双侧面颊肌,指尖反复按压唇周、面颊肌;用手掌和手指自患儿口周围向口作有节律性的坚定、温和的触摸;拇指和食指提拉唇周皮肤,每日2次,每次2min。

2.1.3舌肌运动训练为增加患儿舌对食物的控制能力,防止食物过早通过口腔,导致吞咽前误吸,护士戴上清洁的指套或薄膜手套,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患儿的舌体,进行左右、上下运动,然后松开舌体,使其恢复原位,反复进行,每次2min,每日2次;用压舌板或食指对舌中央部位施行反复按压,每日20次。

2.1.4吞咽能力训练为增强患儿吞咽反射,诱发吞咽动作,提高吞咽力度,避免因吞咽反射减弱或延迟所造成的吞咽前吸入,护士洗干净双手,戴薄膜手套,用食指指腹碰触舌的中部,对舌骨施行触压,向下压舌4~6次,1~2次/s,停顿数秒后再重复做,每次2min,每日2次。

2.2评价方法观察两组患儿从出生到完全经口喂养(无吸吮吞咽功能障碍)的时间,无吸吮吞咽功能障碍评价标准为:患儿经口吃奶吸吮有力,能及时吞咽奶液,无呛奶及吸吮时无血氧饱和度下降[4]。

2.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aS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早产儿营养护理篇10

【关键词】剖宫产;母乳喂养;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70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140-02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wHo和UniCeF的联合宣言促使国际社会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保健的全球战略。根据wHo提供的资料,在发展中国家每天有4万儿童由于营养不良和腹泻导致死亡,而4~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婴儿患病机会低于母乳代用品的2.5倍[1]。近年来,随着剖官产适应证的扩大,剖宫产率也随之急剧上升。剖宫产术后产妇由于受疼痛、禁食、活动不便、心理负担重等因素影响,乳汁分泌较顺产产妇少[2],因此剖宫产术后新生儿母乳喂养率较顺产新生儿低。为提高我院剖官产术后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加强和完善剖官产术后相关护理工作,我们针对剖官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采取了术前宣教、术中早接触、术后早吸允及选择舒适哺乳等促进母乳喂养的护理措施,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32例,占到我院分娩产妇总数的54.5%,剖宫产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8岁,孕周36~42周。手术方式为子宫下段剖宫产,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母乳喂养指导率100%,成功率91.7%。

2.护理措施

2.1宣传教育。要尽早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孕妇,让其意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3]。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待产的产妇,我们都会通过录像、图片、模型和宣传资料和等方式对其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鼓励孕妇及家属建立母乳喂养的决心和信心,为产后成功的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基础护理:剖宫产后,先要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房清洁、舒适、安静,合理安排治疗护理时间,病房每日通风1~2次,定期病房空气消毒,为产妇母乳喂养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2.3心理护理:母亲的情绪直接影响母乳喂养质量,产后休息不好、生气、忧虑等因素能抑制脑垂体分泌催乳素影响母乳喂养,因此哺乳期要尽量避免这些不利因素。要及时对孕妇及家属进行心理咨询,消除她们焦虑、紧张情绪,使之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让剖宫产术后产妇有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进行母乳喂养[4]。

2.4护理:产妇平坦和凹陷、皲裂、过度育盈、乳腺管阻塞和乳腺炎等都可影响母乳喂养,因此,孕产妇的护理也很关键。产前即可开始纠正扁平凹陷,产后保持泌乳畅通,预防皲裂及乳腺炎。发生皲裂时,暂停哺乳,涂红霉素眼膏,及时排空,预防乳腺炎的发生。

2.5护理:母亲喂奶直接影响婴儿的含接姿势,因此要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婴儿的含接姿势。剖宫产术后的产妇惧怕疼痛,在切口愈合前鼓励其采取坐位环抱式授乳,减轻产妇抱婴儿的负担,使腹部肌肉放松,防止切口受压,减轻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5]。正确的含接姿势下保证每次哺乳时间必须超过20min,双侧交替吸吮,哺乳后尽量排空奶汁,这样才有利于乳汁的产生[6]。

2.6营养护理:母乳来源的物质基础是有足够的营养素摄入,产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及营养。剖宫产产妇术后6小时便可开始进少量流食,无腹胀等特殊不适1小时后再进少量流食,12小时后改半流质饮食,这样促进排气,并可增加泌乳量。

2.7“三早”护理:“三早”即早吸吮、早开奶、早接触[7]。母婴早接触、早吸吮,能增进母婴感情,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消除术后疼痛和烦躁不安带来的负面情绪,促进乳汁分泌。

3.结论

母乳喂养对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及抗病能力增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剖宫产术后产妇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进行母乳喂养,因此在护理上我们采用了针对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方法和手段。护理经验表明,恰当的护理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剖宫产产妇身心的不适,增加泌乳量,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有效地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彭刚艺,林焕.健康教育在促进母乳喂养活动中的作用[J].护理进修杂志,1996,11(6):6-7.

[2]卢丽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障碍及其护理干预[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4):157-158.

[3]高海霞,陈京立,高洪莲.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50):13l7-1319.

[4]马巧真.健康教育在促进母乳喂养中的作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1):90-91.

[5]何秀影,段红霞,齐亚欣.孕期按摩对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7B):184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