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23:08

城市规划要素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绿色容积率;建筑节能

abstract:thispaperfromtheoverallarrangementofcityplann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design,greenbuildingsystems,buildingenergyconservationmeasures,andmanywerediscussedtoguidedesignersincityplanningdesignholdcorrectdesignconcepts,maderationalandefficientdesign.

Keywords:cityplanning;greenplotratio;energyefficiencyinbuilding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4-0093-02

1引言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辨其优劣,只能相对来看,城市设计亦是如此。当今,衡量一个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的营造是否先进合理,从宏观角度上来分析主要是看它的自然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实施的结果。而从微观角度上度量主要是看它的绿化系统营造和建筑节能措施是否高效。以上要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依赖、互相补充,有机结合的整体,共同作用于城市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接下来本人将针对各要点详细阐述。

2城市规划的自然生态平衡设计

规划的生态平衡设计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采用高新技术、适宜技术、传统技术,使城市工程技术、建筑技术为自然生态平衡服务。过度开采资源,污染破坏环境,人口迅速增长,过多侵占自然,100年前、甚至50年前,还没有如此严重。现在人们认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要对有限的地球负责,首先要树立起保护地球自然生态平衡的大理念,由此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设计营造。200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号召全世界行动起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我们认为具体的理念和作法有:

2.1分散、多中心,建立网络化城市群

在肯定大城市、特大城市要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如何发展问题,存在着两种思想和作法,一种是“大饼式”或带状无限延伸,另一种是分散、多中心形成的网络式城市群。前一种实践的结果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失衡,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热岛效应强烈,环境污染,同时还存在许多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弊病。因而后一种逐步被人们理解并付诸实施,如长沙市的规划建设,已将城市核心从河东密集区迁至河西高新区与南郊开发区,并与星沙工业区共同形成分散的四个重点城区,沿湘江大道和潇湘大道再发展一些新城区,以环形路相接组成多中心的网络化城市群,这样分散式的城市发展,使得长沙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并缓解了旧城的矛盾。2007年按照新的发展需要,对长沙的城市规划进行了修编,确立了长株潭城市群远景规划设想。根据省会历史文化古城的性质,搞好综合的生态平衡,按分散、多中心形成网络化城市群的理念去发展规划,构筑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格局,建成有一流环境品质和现代化城市运转效率的城市连绵区。长株潭三市城区及中间地带共同构成城市连绵区的核心区,核心区面积约4500km2,其空间布局为以湘江和现京珠高速公路为主轴的带状组团式结构。预计至2050年,核心区城市人口将达800~1000万。

2.2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城市规划

工业时代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城镇的建立与发展侵占着大量的自然空间,现在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知识时代过渡,城镇的规划建设应是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共生、互融,我们应该明确提出“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城区内部,应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提高城市自身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在大力推进长沙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的过程中,长沙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为推动长沙市生态城市建设,宜采取以下对策:(1)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2)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旧城的生态改造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3)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率;(4)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是人类住区的理想形式。对生态城市的测度即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卫生5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生态城市的测度方法,并以此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推动长沙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合理系统的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城市的测度研究将会更进一步展开,测度方法也将会更加科学。

2.3城市中空气污染的控制

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汽车尾气是其中一大项,其他污染源还有工业废物排放、家庭生活废气等。汽车排放尾气,污染大气,汽车行驶,产生噪音,飞扬灰尘,影响人身健康与安全,并造成市区交通堵塞,这是大城市中常见的通病,城市居民都在无奈中承受着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侵害。如何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呢?国外已有很多经验,就是控制城市中心区小汽车的数量,现在发达的先进城市,其城市中心区的小汽车数量不是在增加而是在减少。在城市中心区的设停车场,汽车不能驶入中心区,人进入中心区步行或乘公共交通。北京完全可以采用这种作法,控制旧城中心区小汽车的数量,在一环区域内,一般的小汽车不能进入,公共交通和在此区域内居住与办公的车辆可以通行。中国发展小汽车过多,如果大量出口可以,若大量投放到中国城市中,则是战略上的失衡。因为发展一辆城市私人小汽车,城市要增加一定数量的道路面积和停车场面积,现在的问题是,只看生产一辆汽车增加多少国民经济产值,而没有计算相应增加的配套设施开销,汽车发展很快,配合的城市设施跟不上,所以长沙交通拥挤、堵塞,满大街小巷都成了停车场。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不能让小汽车交通控制着,而要反过来,城市控制小汽车交通。

3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近年来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施建筑规划时都会将绿化结合进他们的设计之中。将植物与建筑结合有许多优点,由植物提供的浓荫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建筑的降温负荷,有助于减少建筑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在水文方面也有一定益处,不仅植物自身能够承接降雨,而且它们所生长的土壤也会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余下的雨水可以被收集以供我们在建筑中使用。植物还可以被用做燃料,与地面上的绿化作用相比,建筑内部的植物对于污染的控制同样有效。

绿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需要一个通用的标准。如果我们需要分享、比较研究结果和经验数据,一个通用的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来自不同项目的经验将会更容易被整合并应用于新的项目,不同的研究数据会有助于形成一个共同的知识基础。所选择的指标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以往的许多文献中,绿化的最主要指标是绿色覆盖率,而绿色容积率的概念是通过结合叶面积指数和建筑容积率而发展的,被定义为总的可居(或可租)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目前这一指标已为大多数人所接纳,并实施于各种规划设计方案中。绿色容积率能够作为一个城市工具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也可以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具被应用于单体建筑中。适合的容积率值的确定可以从如下3种方式中选择:(1)它可以是设计师或使用者所期望的绿化程度。(2)绿色容积率值也可以根据地块预设的功能来确定。(3)绿色容积率的价值也可能通过生态学来决定,或者以地块在未发展之前的叶面积指数值为依据,通过对地块绿化的恢复来反映其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绿化状态。也可将其视为生态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该规划对于不同地点的叶面积指数值有不同的要求。

建成环境绿化的一个最主要措施就是引入植物。将绿色容积率的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或设计中去有希望成为迈向城市可持续发展未来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

4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思想与措施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从资源消耗来看,全球约1/6的资源消耗和建筑行业直接相关。因此,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偿还原则”;(2)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3)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所谓优秀的现代建筑,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追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舒适指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指向建筑的建造与运行成本,节能指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节能措施中,建筑的密封性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密封性不好,保温层内空气变冷变湿,就会失去保温的效果。在封闭的基础上,外墙的保热是护系统性能的重点。在建筑物耗费的能源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用得越多,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越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必须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则可以节省大量常规能源,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我国目前建设量巨大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务之急应在较大程度的建筑中采用成本较低,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节能措施。

5结束语

总之,良好的城市规划是当前和今后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然条件,是高城市素质,城市文明的重要因素。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既已确定,设计者就应该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研究其发展规模和方向,确定适合城市远景发展的规划设计,指导城市建设逐步实施。

参考文献:

[1]张祖刚.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营造的基本理念[J].建筑学报,2005年特刊.

[2]代琳.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山西建筑.2005年10月.43~45.

城市规划要素篇2

城市规划的好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什么样的城市才叫规划的好呢,谁去评判一个城市的好坏呢?好的规划中体现一种人本主义思想,所以本文探讨城市规划中的人文要素。主要通过城市规划与人文精神、城市规划与人文关怀、城市规划与人文社区、城市规划与人本主义四个方面阐述了城市规划的人文要素从而告诉人们城市规划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没有了文化,就必然会失去其独特性和传承性,也只能被“淹没”,注重人文要素对于加强城市特色十分重要。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文关怀、人本主义、以人为本

前言:

城市规划的好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什么样的城市才叫规划的好呢,谁去评判一个城市的好坏呢?城市是为人们生活,工作提供服务的,所以城市规划的好坏应由城市居民去评判,但是城市居民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如何才能在市民心中得到应有的分数呢,我们必须将居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处处为居民着想,要想做到这一点很难,必须要求规划者们去体现一种人文关怀。规划中体现一种人本主义思想,所以我们有必要去探讨一下城市规划中的人文要素。人文因素,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空间秩序的最主要因素。

正文:

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化过程中的最重要的问题。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决定人和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就是以科技为先导的世界历史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这两大问题必然汇聚到“主体的人”这个焦点问题上。城市规划作为人与空间的作用手段,应该为人的自由、全面和充分的发展创造条件。这是城市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的发展必然。

当今中国的城市建设形势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未曾遇见的,一方面,城市有了极大的变化发展的动因和契机。另一方面,思想尚未经过清晰的沉思,在缺乏理论武装的状况下,就要迅速投入急遽的变革洪流之中,城市化缺乏理想的模式。而所谓的全球化,既为中国建筑和现代化注入了新生力量,带来了新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建筑技术,也影响淡化了中国建筑和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由此而引发了城市空间和形态的趋同。

在这样的形势下,建筑方面表现为城市空间的趋同和建筑文化的国际化。无论是北京、上海、南京,还是杭州,许多城市的很大部分都失去了个性,相似于某些世界级发达城市的一些片段。城市空间与城市建筑的趋同性与无个性化,城市中人文因素和历史建筑的消失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城市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个城市的成功当然取决于很多因素,而人文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世界上许多城市当局和城市发展机构正越来越多地运用人文相关因素作为城市设计中提升城市形象或城市复兴的手段。这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显得至关重要。

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因素表现在人文精神、人本主义、人文社区、人文关怀等诸多方面。

城市规划与人文精神

城市规划的人文精神是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中提出的,里面提出的城市功能分区原则影响了现代城市规划将近半个世纪。它刻板地分区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多方面联系,破坏了城市的地方特性,其结果是使城市形态单调、布局混乱、建筑雷同.尤其是功利主义的影响,城市空间因最大限度的商业性开发,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污水、废气、噪声、交通事故等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城市在抛弃了人文精神的同时,便从“文明中最伟大的创造”变成了“文明中最大的破坏”,也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

20世纪60年代,重新关注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城市规划中的人文理念开始复苏。与此同时,国际规划、建筑界人士开展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研究,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城市人民”。这表明,城市人文精神将得到完全意义上的复兴与再生,人文因素将是21世纪城市文明的灵魂。

人文因素在中国的造城运动中是历史悠久的。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就是中国城市运动中的代表作之一,彰显出皇权的气势和霸气。现代的城市建设也需要这种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在继承与发扬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城市打造一种文化的底蕴。

城市规划与人文关怀

我们知道,城市规划应当“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这就涉及到一个哲学的指导思想,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规划城市的时候就应当注意整体的布局、局部的表现、景色的和谐、绿化的维护、物业的管理等等。

市民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因为在交流过程之中市民的素质会有所提高,增加了市民的知识含量,开阔了市民的眼界,所以增强市民之间的交流是从根本上体现人文关怀,这一点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各大城市都有一些公共的设施,公园也已不要再是高墙林立了!这其中上海做得就很有代表性。

地方性文化的表现也是体现人文关怀的一个表现之处,例如在人们印象之

中,一提到拉萨,人们就会想到布达拉宫,想到喇嘛。

城市规划与人文社区

由于人们最放松最舒适的时刻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里,因此社区的要求应该十分苛刻的。城市的物业管理是城市的装扮者,所以加强物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增强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因为物业管理以致使居民不满意的地方,这主要因为物业管理人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问题。目前我们的国家正在倡导建立人文社区,作为物业管理人员,提高个人修养是建立人文社区的基础力量。建立人文社区还要靠居民,所以物业管理也不仅仅是物业公司的问题,也是居民的问题,居民必须提高自己的觉悟,能够爱护社区大环境。保护自己的居住环境的清洁。为建立人文社区奠定好群众基础,保证自己的同时去引导他人,建立良好的社区环境。

城市规划与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通常指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这种学说对很多学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主流思想之一。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人本主义虽然不能等同于以人为本,但是在思想上可谓异曲同工,他们分别强调了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在最近几年编制的规划,从文本和说明书中几乎毫不例外能找到“以人为本”四个字。

目前的城市规划理论几乎全部来源于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特别是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更进一步的说来源于西方近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所以人本主义规划思想为现在城市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

城市规划要求我们这个过程之中不能以个人的喜好来左右着城市规划,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集大家的思路于一身,并且还考虑一下市民的感受,因为最后决定权还在市民的手中,在进行一项工程之前最好做一次民意调查,把方案及建成后的成效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告诉给市民,看一下市民的支持率到底怎么样,最后再决定是否实施这项工程,还有,要有团队精神,面对一项工程我们要和众多的规划师们一起来讨论,大家拿出几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然后再优中选优。

目前,城市规划越来越考虑人的行为,“以人为本”、“人本主义”的字样在各种规划法规和项目书中都能见到。但是这些落在书面上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具体措施,而且我国很多规划师只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去谈城市规划与人本主义,很少有人真正去探讨城市规划与人本主义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

城市规划过程中的人文问题还有很多,但是无论有多少,我们的规划者必须心中装着民众,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让城市规划处处有人文要素的存在,处处闪耀的人性的光辉。

结语:

面临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处于‘劣势’的地域文化如果缺乏内在的活力,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自强意识,不自觉地保护与发展,就会显得被动,有可能丧失自我的创造力与竞争力,淹没在世界‘文化趋同’的大潮中。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了文化,就必然会失去其独特性和传承性,也只能被“淹没”了。

伊利尔・沙里宁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刘易斯・芒福德也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这个容器中,各种文化在其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同时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进行着融合、异化、蜕变、创新。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过程中人文要素的研究》――张传亮

《城市设计中人文因素的重要性》――董依

《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论》――李阎魁

《让人本主义在现代城市规划中闪光》――王中

《城市设计与人文关怀》――徐进刚、马永莉

《人本规划体系的建构及意义》――李阎魁

《城市设计中的以人为本》――马力、田大方、李智博

城市规划要素篇3

本论文从自然生态平衡、绿化容积率和节能等方面研究了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平衡;绿化容积率

引言: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辨其优劣,只能相对来看,城市设计亦是如此。当今,衡量一个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的营造是否先进合理,从宏观角度上来分析主要是看它的自然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实施的结果。而从微观角度上度量主要是看它的绿化系统营造和建筑节能措施是否高效。以上要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依赖、互相补充,有机结合的整体,共同作用于城市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城市规划的自然生态平衡设计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侵占了大自然的大部分区域,有限的资源已经被开采殆尽,野生动植物逐渐灭绝,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目前,人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过错,为了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地球资源,人们已经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首先考虑到是否能够维持该区域的自然生态平衡。现有的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规划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自然生态平衡的城市规划理念

全球经济的发展是以自然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城镇的建立与发展是以占用大量自然空间为代价的。长此以往,地球的资源终究会被用光,地球的空间将会全部被钢筋混净土的城市所占据,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树立自然生态平衡的城市规划理念,使我们能够保护自然资源,与大自然空间共生、共融。在城市的内部,应该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保证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在城市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安全的水源,安全的燃气资源以及安全的空气质量。

2.使用经济激励手段提高有关部门的技术创新和旧城区生态环境改造的积极性,刺激各部门树立自然生态平衡的城市规划理念。

3.利用太阳能、风力、潮汐等可再生能源,它们可再生、无污染,对生态平衡有着极大地好处,此外,生活垃圾的废物利用也要提到工作日程当中。

4.提高生态意识,加强生态教育,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生态城市是人类居住区的理想形式。对于生态城市的度量来说,要从生态意识、生态卫生、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生态安全等5个方面来设计生态城市的度量方法,并以这种度量方法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推动城市建设。合理系统的生态城市度量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城市的度量研究将会更进一步展开,度量方法也将会更加科学、合理。

(二)建立多中心、分散的网络化城市群

以往我国在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规划中大多采用大饼式或带状无限延伸的方式。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导致了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城市交通堵塞严重,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了极大地破坏。与此同时,这种规划方式还引发了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这种城市规划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掉。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多中心、分散的网络化城市群。这种城市规划方式极大地消除了以上出现的弊端。由于这种规划方式可以使城市内部的运作更加灵活,城市的新陈代谢更加流畅。因此,它有效地保持了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

(三)城市中空气污染的控制

城市中的空气污染主要包括汽车的尾气排放、工厂的废气排放以及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汽车尾气排放。虽然目前国际知名的汽车协会已经对汽车尾气VoC的含量做了强制的规定,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私人用车的数量不断增加,总的尾气排放量已经相当可观。应当如何解决这些严重的污染问题,国外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那就是尽量控制市中心私家汽车的数量。但是,目前我国政府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导致尾气污染和汽车噪音以及交通堵塞越来越严重。因此,我国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应当适当限制市中心的私家车流量,在城市的建造停车场,在个别地区设立禁止驶入的通告牌。

二、绿化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把植物和城市建筑相结合有许多的优点,例如:植物的绿荫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减少城市建筑的降温负荷,有助于降低城市建筑的热岛效应。植物对城市的水文也有一定的益处。它们能够直接承接降雨,生长的土壤也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余下的雨水可以被收集以供我们在城市建筑中使用。建筑物内部的小型植物也可以有效地净化室内空气。绿化容积率可以作为一个城市工具应用于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也可以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具被应用到单体建筑中。容积率值的可以从如下三种方式中选择:

1.它可以是设计师或使用者所期望的绿化程度。

2.绿化容积率值也可以右地域预设的功能来确定。

3.绿化容积率的价值也可以通过生态学来决定,或者以地域在未发展之前的叶面积指数值为依据,通过对地块绿化的恢复来反映其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绿化状态。也可将其视为生态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该规划对于不同地点的叶面积指数值有不同的要求。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思想与措施

(一)城市规划低碳节能化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从资源消耗来看,全球约1/6的资源消耗和建筑行业直接相关。因此,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改善建筑护构件的保温性能,尽量避免热桥,同时采用新技术,加强外墙保温。如复合夹心保温墙体、外贴聚苯板保温墙体等。改善门窗设计,尽可能将窗面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采用高效节能玻璃加强密封,尽量减少热量损失。在墙体建筑方面,不得使用实心黏土砖,应逐步禁止使用其他黏土制品墙体材料,应用目前新型墙体材料,如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砖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砌块、石膏砌块和条板、非黏土类烧结砖、轻质墙板复合保温墙板、整体式墙板、高掺量的利废制品、其他不含黏土成分的新型墙体材料

(二)城市规划中节能思想

1.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2.在城市生态环境的利用和保护中提倡偿还原则。

3.城市布局的规划要紧凑,要提倡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

四、结束语

总之,城市规划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最终发展结果,它可以增加社会文明、提高城市素质。只有合理的把以上三点要素纳入到城市规划中来,才能使城市规划更加合理,使人类城市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共同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西蒙兹(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2000,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代琳.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山西建筑.2005年10月.43~45.

城市规划要素篇4

关键词:城市;强制性要素;城市规划;编制

一、引言

我们在对城市规划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的时候,总是习惯在原有体系的局部进行渐进式的改进,而在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与矛盾分析时,发现原有的体系已不能承受这般变化,建立起一个新的规划体系已大势所趋。认识到强制性要素提出的重要意义,如何建立一个强制性要素的规划体系,是现代城市规划发展中根本性变革的一种较为理性的选择。把强制性要素在城市规划中得到贯彻落实,从而对规划管制能力得到强化,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强制性要素的概念

城市整体的强制性要素,既不同于强制性内容,也不同于强制性条文,它是对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中刚性最强的部分进行了提取,是对城市健康、安全、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包括了强制性的措施与要求(包括技术措施、组织措施、方法等内容)。

三、强制性要素对城市规划转变的作用与意义

加强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与科学性是规划体系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一定要遵循法治的原则,使一般政治行政与规划技术行政适度分离与互相制约,最大限度对各级政府首脑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盲目决策得以制衡。强制性要素的产生不仅只是为了约束被管理的一方,而更加重要的是约束了管理上存在的随意性,使管理者的责任得到明确。把城市发展职能和控制职能相分离,通过引入强制性要素,建立起一种更加清晰职能的城市规划体系,由强制性规划进行编制,建立城市规划的管理底线,而具有充分灵活性与未确定性的具体建设项目的管理,需要吸收建设者更多的看法,使建设者设计的权利得到保障。

我国现在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发展时期,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革,对面临的变化与挑战已有充分认识,理解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对推动城市规划纳入强制性要素转变非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基于强制性要素的总体城市规划体系构想

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体系中,最为常见的划分方式是根据行政区域或空间区域划分,另外一种为法定规划体系与非法定规划体系的划分,其中的法定规划体系是根据规划层次划分,除此之外,也可根据规划涉及的专业划分为综合性规划和专业性规划,而基于强制性的城市规划体系可分为强制性规划和非强制性规划,而并不是在原有规划体系的基础上出示强制性内容,即是把规划中的灵活性和限定性相分离,避免原有规划体系内容的涵盖不断增加、体系日趋复杂等问题,促使强制性要素规划能够真正站在公众的立场上进行编制。

强制性要素的规划层次需限定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中,对城市宏观长远发展影响的战略问题有明确控制,而不把详细规划的内容涵盖在内。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法定图则,特别是法定图则是在详细规划阶段引入相关法律要求,促使城市规范管理在详细阶段的控制能力强过城市总体阶段,引起城市局部控制僵硬过死,反而在把握城市全局上失控,并导致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规划管理委员会忙于应对具体事物,在应当发挥城市自主发展能力方面管制过度,经常有规划赶不上时展之感,而编制强制性要素规划却能够起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功效。

五、基于强制性要素的总体城市规划的编制方法

1.以目标为导向的城市规划编制逻辑体系为转变

在现有的规划体系中,它具有十分明显的主观色彩格调,其强调通过人类的理性思考,建立一个属于未来的发展蓝图,并通过各种建设活动使未来发展目标得以实现。是人类通过主观能动性实现未来城市发展的唯心思想,具有静态性与单一性,否定未来的难以预测性,所以其修编之日就是规划编制完成之时,由于人们思想的变化及任意一个外部条件的改变,均会导致大幅度的修正规划,从而本身的合理性与稳定性将不复存在,而违反规划反而成为一个合理的选择。其通常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现行规划逻辑体系强制性要素规划逻辑体系

2.建立地方城市发展的技术准则与政策

法律法规是强制性要素制定的基础来源,而省级的法律法规或国家对于空间的管理上,是难以适用于每一个不同的城市,所以有必要针对不同城市制定出技术标准与政策,在目前各个不同城市出现的各种白皮书,显然代表了城市发展政策的相关要求,所以,该项工作一定要有一个涵盖了城市规划、法律、社会学等多方面人员参与其中,并符合法律的制定程序与要求,这些都是城市执行强制力的法律依据。

3.强制性要素体系和控制指标的建立

在强制性要素统一的框架下,建立起城市的强制性要素规划体系,体现城市发展控制的差异化与各个发展时期的城市的控制要点,促使强制性要素的制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与针对性。按照不同的强制性要素能够进一步划分不同的强度,实现更加精准的控制,例如对建设用地的控制,考虑可划分为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对城市发展的边界进行划定,从而加强约束城镇空间的增长。城乡规划一定要发挥对规划区域范围划定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与引导开发的功能,该三个方面的功能是同等重要的,不能重开发、轻管制。该体系不包括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城市职能等发展性要求,而应体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控制性指标。

对强制性要素的控制一定要明确,需寻求能够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对该项强制性要素的控制效果,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可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如对生态间隔区的保护,可以用空间功能有效性、完整性等指标衡量,并可以对导致损害后进行评估,使得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实施该项的要素。

4.强制性要素数据库的建立

可以运用现代先进的空间管理手段,利用成熟的地理信息系统强制性要素纳入数据库的组织之中,第一它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管理的工作效能,以及提高对各种信息的管理能力;第二是可以通过数据库本身的特性提高强制性要素的唯一性与统一性,减少成果之间的互相矛盾与混乱,同时能够实现动态更新成果,保持持续有效的数据库;第三可以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网络把城市强制性的信息与要求对外公布,便于市民的查询与使用,从而使城市规划的公正性有所促进,减少管理工作中的自由裁量权,对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腐败得到有效避免。

5.建立持续改进的编制程序

规划设计是一个相对较稳定的动态过程,外部情况总是会发生实时的变化,改进现有的编制模式,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实现强制性要素的稳定更新,促使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密切的结合起来,避免规划从编制到实施出现脱节,应当对规划改进的周期进行缩短,每年可以进行检讨强制性要素的规划实施情况,制定对应的改进计划,有效的实现要素的动态管理。

城市规划要素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大众需求人文素养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城市的梯级发展,影响到城市的人文素养,佐证到城市历史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规划的巨大洪流中蓬勃发展。快速的发展模式,给城市带来了诸多问题,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城市规划下所形成的人文素养。

一、城市规划下的人文困境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的空间环境是城市文化的有形载体。[1]在城市规划下,人文素养的发展,也是一个决定性的杠杆。然而,在不同的城市规划中体现了不同人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诉求,从而进一步解释形成地域性差异的构造原因。

(一)城市规划下的文化热

城市规划下的文化热,形成于城市规划构建之中。其展现了人们对城市规划的一种探索性诉求,传播开来,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文化思潮,这也是构造地域性文化的一个重要方法。

城市快速发展,人文素养却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其使得城市规划产生了诸多问题。如:1.新旧的埋没。旧的风土人情在城市规划中消失,新的却从未诞生。2.混合型的借鉴。在中国设计中,借鉴已经成为一种习俗,然而在无数借鉴中规划出的城市,不得不让人对其产生质疑。3.诉求与追求的平衡。每一个人对于城市都有着自己独有的诉求愿望,而城市规划也存在一定的追求目标,两者之间的平衡就在人文素养之中。从根本上说,城市规划所涉及的是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而对于资源配置来说,在社会整体层面上,其终极准则是公平和公正。[2]其展示的文化热潮的表现,在于城市规划下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城市规划下的人文诉求

对于城市规划来讲,每个人对其都有着各种不同的诉求。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一个当事人必须最少了解到有关当事人的信息和需求,以便能够形成一致的行为,并且这种知识可以传递给其他人。[3]由个人到集体,由个人诉求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就构造出一种人文的共同意识理念。

现今的城市规划,脱离了大众的诉求理念,被少数人的意愿所取代。有的开发商认为,城市人的居住环境是自己安排和制造的。这完全脱离了人民大众的共同文化诉求,更不用说这样的城市规划能够形成怎样的人文素养,形成怎样的人文理念。

(三)城市规划下的主旨理念

每个城市在规划前,都有一个主旨思想理念,打造一个怎样的城市环境,构建一个怎样的人文桥梁,形成一个怎样的城市主题,这都是城市规划前的必修课。

西安的历史古城、上海的现代都市繁华之城、厦门的夜景之城以及南昌的红色英雄之城,这一系列的城市主旨都体现了城市的特色所在。但也有不足之处,如长沙这个拥有独特文化的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城市规划上却摒弃应有的娱乐元素与红色战争区域。

文化的主旨是历史的一个象征,它代表了一个时代文化的特点,展现了那时的人文素养。

二、城市规划下人文素养的展现

清晨,喧闹的嘈杂声将人从睡梦中唤醒,这就是南昌人的展现,其具有南昌独特的魅力。而山西太原则反之,安逸、休闲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看到了城市规划的开阔性。这两个城市规划的对比,足可展现其文化素养。从而也进一步解释了城市规划下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一)城市形象的展现

规划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定位一个城市形象。一个城市的形象不只是靠富丽堂皇的建筑来展现的,更多的是靠人民大众的文化素养来体现。因此,在城市规划下,应该从人本主义出发,结合人文需求和历史发展展现其内在的城市形象。

走在城市大街上,感受本地的风土人情以及生活方式,感受城市中应有的特色风韵,这就是一个城市本该拥有的形象特点。如四川的泼辣型、上海的居家型、桂林的水灵型以及南昌的喧闹型。城市文化正是依靠这些元素展现的,同时这也是一种人文素养的表现形式,只有这样的城市规划才能成就一个城市的完美形象。

七八年的南昌生活,让笔者深深了解了这个城市的特色。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不是安静,而是一种喜悦的谩骂,其展现了南昌人的另一种生活。所以说,南昌是动感之城,因为其展现了南昌人的人文素养。文化形成与城市规划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当人们为一个狭小的楼道而抱怨,为绿地率而争吵,为仅存的建筑空间而谩骂时,是否想到,正是这样拥挤的城市布局才形成了喧闹的“都市之音”。

环境造就性格与素养,而城市规划正是塑造环境的方式,其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也影响着人文素养与人们的审美世界。

(二)城市人的展现

城市规划强调人文关怀,从人本主义出发去研究个人需求。因此,一个城市最好的展现,就是人的展示,因为人是自然的主宰、社会的主宰与城市的执行者。其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是巨大的。只有先有人,后有城市,才会有所发展。

设计规划在哲学思想上属于上层建筑群体,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人们只有满足一切物质需求后,才会开始追求精神需求。”也就是说,只有物质达到一定标准,才能充分展现这个城市的美丽文明,才能进行城市规划。

怎样的城市养育怎样的人才,这是自古以来的话题。临川的才子之乡、温州的老板之列、山西的商旅之范等一切历史行迹,都代表着一种城市人文素养的存在。笔者曾对两个不同大学的学生文化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在商学院的学生已经无法平静地读书,存在其脑海里的只有商道;而在另一所高校却恰恰相反。这就是一种校园文化下的人文素养,但其形成归根结底是离不开城市文化这个大熔炉的。因此,城市人是城市规划最好的展现载体。

“十里不同型,一塑亦深情。”[4]这展现了晋南、晋北的人文素养,这也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

(三)城市环境的展现

人与建筑的桥梁是情感,而人与城市的交流纽带是环境。对于城市规划来讲,个人文化素养体现了一种内心精神,但更多的却展现于周边的环境之中。人可创造环境,环境也可影响人文。总体来说,环境在城市规划中是人文素养的一种表现产物。

保罗·索莱里于1969年提出城市生态学理论,主张将城市进行微缩化设计,使城市具有合适的高度与密度,在最小的占地面积上,容纳最大限度的人口,并认为“紧凑的设计符合进行化的复杂人类,紧凑意味着效率”。这鲜明地展现了人文素养在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并反馈于人的情感世界,最后形成完美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案。

城市很好地诠释了人、自然与环境的关系。而当今我们在所处的时代中,更应以人为本,进一步挖掘内心需求,从而满足在城市规划下所付出的情感。

三、城市规划下的人文素养研究价值

城市规划有自己的学科核心,即土地与空间资源的安排,但这种安排要研究具体人的需求,而不是从形式或僵化的“规范”和“指标”出发,只见物不见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寻求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5]一切的规划设计从人的需求开始,这也使我们不得不关注人文素养。

(一)有助于发展城市的特色之路

研究城市规划下的人文素养,有助于今后城市的修缮工作。同时,保留这种人文素养也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色的传承方式。

南昌的街头艺术虽不是一种文明的行为,但终究是一种人文特色。而地道的南昌方言也正是延伸于这种“街头斗嘴艺术”的开始,形成这种文化特征最大的原因就是城市规划。因为密集的空间让人产生了抱怨的心灵,日积月累的压缩逐渐成为一种宣泄的过程。在城市规划下,这种人文素养的发展渐渐成为了一种本地特色文化。

太原城市布局相对宽松,偌大的街道与安静的城市环境造就了人们悠闲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文素养,这也许不是这个城市的特色,但这种生活方式同样值得传承。

城市给人的不仅是一种历史与负担,更多的应是一种传承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在城市规划的背后需要处理很多人文关系,要真正了解人们的内心需求。

(二)有助于发展城市的和谐之道

城市规划是一个巨大的话题,其融入了各学科的知识探究与分析。单从需求角度分析,机械化的改变也很难让各个阶层的人形成一种物质需求,而只是寻找一种和谐之道的发展模式。

研究城市规划下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城市的发展和谐化。只有充分尊重个人素养在规划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够很好地探究其需求的目的,才能并肩和谐地发展。人本主义者认为,任何事物都必须从人的意识开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而意识决定人们在城市生存的动力,只有共同发展,才能达到和谐化。

(三)有助于发展城市的持久之行

在城市规划中,人们都希望其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论持久战》告诉我们,革命是一场持久的战争,而城市规划不亚于一场革命,更需要一种持久的发展模式。

对于城市规划,要提倡进行性的规划发展路线,一部分是人力规划,而大部分采用原来本身的物质,甚至包括后期的发展,也随自然变迁而变化。而发展城市中的人文素养是保留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手段。只有充分认识到城市规划下的人文素养,才能熟知这条规划的持久之行。

一个城市的规划,不是靠一代人来完成的,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其是经过数代人的传承组合而构成的。个人的人文素养在这个大集体中展现了重要的作用,应重视城市规划下的人文素养与大众需求,才能完成一个城市的规划,才能延续传承一个城市的特色,才能发展一个城市规划的持久之行。

结语

通过研究城市规划下人文素养的作用,分析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展现,最终分析出价值意义(特色之路、和谐之道、持久之行)。充分认识人文素养对于一个城市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让我们将一个城市的特色文化保留下来。

参考文献:

[1]李恒.基于城市文化背景下的公共空间艺术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3).

[2]孙施文.城市规划不能承受之重——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之辨[J].城市规划学刊,2006(1).

[3]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4]闫晓华.十里不同型,一塑亦深情——晋南与晋北地区民间面塑艺术特征的比较分析[J].装饰,2013(3).

[5]赵民.在市场经济下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4(5).

城市规划要素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地域性设计;人文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现阶段,很多城市在规划的过程中,都会大力模仿其他城市的规划设计思路,某些规划环节过于强求,失去了城市自身的特色,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规划策略,对此,本文主要对城市规划中地域性设计进行分析。

1城市规划中地域性设计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保护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每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这是自然形成的杰作,而且,各地区的地域文化也有着相互的差异[1]。城市规划中的地域性设计主要是根据地域性的文化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对保护地域文化有着重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保护形式,对促进城市地域性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

1.2促进城市形成独特的形象标志

现今有很多城市在规划的过程中,都会形成统一标准的规划,呈现出千城一面的现象,城市规划基本相同,失去了城市地域性的特点[2]。而城市规划中的地域性设计,主要是根据各个城市之间地域性的差异而进行不同的设计,能够充分凸显出城市独特的形象标志,将城市文化底蕴充分的展现出来。

1.3有利于城市长期持久的发展

众所周知,城市只有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品质完美的地域性文化,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群,以此来壮大该城市,在诸多投资商加入的情况下,也更有利于城市长期持久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做好城市规划中的地域性设计,充分展现出地域性文化,为人们营造更良好的生活、工作以及生产的环境,因此说,以地域性设计作为基础的城市规划,更有利于城市长期持久的发展[3]。

2城市规划中地域性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

2.1地理环境因素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地域性的设计要求,应重点考虑城市地理环境的因素。每个地区的地势、地形、水体等地理环境的分布情况都有所不同,这些因素都将会对城市规划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合理考虑和利用地理环境因素,对提高城市规划效果有着重大的作用[4]。在以地域性设计为基础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遵循着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的原则,重视地理环境的应用,并将其转变成城市的特色,将自然环境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另外,通过地域性特色的体现,才能张显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人文景观,对城市规划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而且,在以地理环境为基础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也能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扬长避短构建更优秀的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作品,这不仅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更是对设计师能力的一项重大考验,对提升设计师自身的设计水平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2.2气候条件因素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地域辽阔,每个城市在进行规划时都能彰显出自身的特色,尤其是在气候条件因素的利用上,更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单从这一点就能证明,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区域性设计不仅要重视地理环境的运用,更要掌握气候条件,这对地域性设计的城市规划也能起到直接的影响,例如,地域的温度、风向、日照、降雨、温度等各项气候条件的差异,决定城市规划不能统一而论。设计师在对城市规划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了解并掌握地域性气候因素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在对街道以及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的采光问题,也就需要掌握每日该城市的日照情况;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就要考虑到该城市的降水情况,应抓住这些因素对城市规划进行不断的优化;在对道路两旁景观植物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绿色植物的生长是否适应当地的气候等。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的,这样才更有利于城市规划地域性设计的发展,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作用。

3如何做好城市规划中的地域性设计工作

3.1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

每个城市的在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都会有很多公共空间的存在,例如,公园、水域、广场等,从某个角度来讲,这些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主要将城市原本存在的地质地貌、水文等作为基础,对其进行有效的设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将自然环境与城市规划有效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出城市公共空间的特色[5]。在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着以下几种原则:生态性,主要是在规划的过程中,要尽量将原有的生态环境充分的利用起来,发挥出生态环境的优势,同时也展现出城市的发展特色;舒适性,公共空间人流量较大,要让人们在来到公共空间之后,感受到放松、愉快的心情;整体性,公共空间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因此,要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结合为一个整体,并且,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规划原则,在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的情况下,积极做好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促进城市的经济以及环境协调发展。

3.2有效利用地区人文特征

每个地区的发展,都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人文精神上更是有着鲜明的对比,在对城市进行区域性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地区人文精神,将其用实物直接或间接的表现出来。例如,可以在建筑上印上相应的符号、结合民族风俗,这些元素符号不仅赋予了建筑新的生命,更是将地域民族文化、人文精神充分的展现出来,彰显出城市地域性规划独有的特色。当然,在达到这个目标的同时,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对某个城市进行规划设计之前,必须要了解和掌握这个城市人们的生活习惯,民族风俗,地质地貌等相应的元素特征,这样才能将其充分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对城市长期持久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是每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做的重要环节,而在现阶段很多城市规划中却存在多城一面的现象,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本文对城市规划中地域设计的分析,作者主要对城市规划的地域性设计存在的重要性以及设计原则进行剖析,并提出几点以地域性设计为基础进行城市规划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给予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欧阳斌,夏荣科.城市中的绿色传奇――浅谈“锦官新城”规划设计特色[J].城市开发.2012(05)

[2]王成武,王玉欣,武卫国,李玉明,谢荣厚,王心,史娜.加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升旅游城市魅力[J].山西建筑.2011(02)

[3]陈林,李永强,师文庆,熊正烨,殷红.浅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3(26)

城市规划要素篇7

关键词:以人为本景观原则规划原则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的形象工程,是一个城市在积极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发展的,正确认识现代城市发展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是从全局的角度学习、探讨,不断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使我们的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和谐、美丽。

2、规划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

现代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的发展速度的推进,城市的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升,使得人民对城市规划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景观规划就是解决人民生活与环境关系的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要追求以人为本就是注重人的需求,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不仅是在人的理性需求上更是在人的感情需求而进行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2.2城市人文精神原则

一个城市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要遵循的规则,在注重景观规划符合城市发展的进程之外还要注重一个城市发展的人文精神。城市的人文精神很多时候是一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和认知,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城市发展的人文精神,不断加入城市发展的其他元素,在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把人文精神的涵义引进规划与设计当中,规划设计出有城市特色的景观环境,为人民的生活服务。

2.3生态性原则

新城市建设中,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景观规划设计既要满足城市的发展现经济增长,也要满足人民居住环境的生态性原则。在生态型原则的指引下,把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按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依据法定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这样一来不仅注重城市的发展,更是把生态性结合于城市的发展中,城市的景观规划的合理性就是解决城市发展中景观规划的生态原则,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出更好的环境。

2.4效益协调原则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注重效益协调原则就是要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在一起,在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注重效益协调原则就是把握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有利因素,避开和协调可能出现的影响城市规划发展的因素,为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服务。

2.5“人”参与原则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是城市的发展进程中的主导,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是为了人民规划设计更好的居住环境,我们在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人参与到规划设计当中,通过人的参与及时吸取人的具体要求,把现在进行时的人们的需求作为景观规划设计良好参照原则,适时吸收一些好的建议,为人的参与和社会的整体规划做好准备。

3、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城市的建设中,大气,水,土地,动物,植物等,这些环境中的要素都是在环境担当着自己的角色,在大的环境中,他们这些要素都是有承受污染物数量的最大容纳量,一旦超过了最大的容纳量,那么我们生活的环境将遭到破坏,所以说一个城市的建设是重要的,一个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是更加重要的,只有将城市的发展和我们的景观规划设计结合在一起,在考虑到我们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交通条件等,才能把我们城市建设规划好。

4、绿色植物的规划原则:

4.1景观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循景观原则,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新城市建设就是现在城市建设的基础之上,对部分区域或者新规划设定的区域进行建设而设计。而新城市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在城市建设当中引入景观规划的概念,提高人民的居住环境。中国的园林景观规划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城市建设中,我们要遵循景观设计原则来对我们的城市规划进行设计,尊重人的需求,自然地和谐发展,文化的积淀和继承,把景观规划原则用到我们的新城市建设中。

4.2乡土树木

乡土树木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树木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4.3经济适用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运用手段,一般情况下要遵从经济适用原则,在注重城市具体规划设计的前提下,减低应用成本,运用新的科技和材料使得我们的景观规划设计经济化,合理化。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重复建设,为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做好储备。

5、城市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

城市的建设,城市的美丽,城市的特色体现,不仅仅是具有优秀的公共建筑,宽阔的道路,风景秀丽的公园,和谐的小区,更加重要的是在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美的体现,它要遵从自己的规划设计中的原则,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城市大的人文景观当中的形式美,注重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当中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和谐与韵律的关系,把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当中的道路,公园,小区,公共建筑,公共设施规划成具有美感但又有城市本身的人文特色,这样体现出来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才是有生命的,具体的,是可以让人民在这样的城市环境当中去体会生活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易,城市建设中可继续发展理论―城市规划专业系列教材,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城市规划要素篇8

关键词:城市照明;夜景;景观设计

照明设施的功能并不只限于夜晚照明,其设计还需注意白天的效果,灯具与建筑、环境空间的关系和尺度适宜,各种功能环境必须采用不同的照明设施及手法。

一 夜景规划的原则

城市夜景规划的设计主要建立在以下三条原则之上:1)表现城市的整体结构,突出各重点景观地区的形象。2)创造明亮、安全、悦人的城市夜间休闲、娱乐环境。3)烘托繁荣的城市夜间活动气氛,体现蓬勃的商业活力。

二 夜景规划要点

在城市夜景中,通过山、水、城的夜景设计,表现城市的整体结构。通过对建筑、道路、绿化,以及桥梁的灯光设计,并利用水中的灯光倒影来表现自然河道的轮廓线。通过城市主要道路、标志性建筑物和新市区各片建设群的点点灯光表现城市的骨架和建成区轮廓。在城市夜景中,通过重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主要建筑物的灯光,反映城市夜景的重点。沿河道路和绿带的照明强调出的优美线形及其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符合空中和高处俯瞰的要求。可以考虑多种柔和色彩灯光的照射,形成变幻的水景;同时,河面上的大桥也可以作为河面景观和延伸。

城市广场、公园、公共绿地的照明光源采用柔和的白炽灯,选用特殊、美观的灯具、路灯、射灯、彩灯等多种类型的结合运用。

三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构想

要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城市夜景观的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的详细规划、城市夜景观的景点设计,其中每一步又均可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融。

(1)总体规划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从宏观上解决城市夜间景点的分布,景点之间的联系,主次的确立,性质特征及照明技术上的和人文活动的宏观问题,以及节假日夜景观系统问题,即在宏观上对艺术、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限定。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直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以下内容进行:1)城市人口、用地规模、规划区范围;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市中心区位置;3)城市道路系统、道路等级和干道系统、广场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4)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总体布局;5)需要保护的自然地带、传统街区等的有关保护措施;6)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中,包括总体规划文本和图纸。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时,应对城市夜景观实现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经济问题也有所涉及,并提出其实施步骤和方法建议。

当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与框架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调整或修改时,对有关的夜景观总体规划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因为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是城市夜景观规划实施与实践的直接影响因素。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还有一部分内容反映在城市分区规划中。当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分布;城市主、次干道形式;绿化系统、河湖水面、风景名胜的用地界限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后,要对城市夜景观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这一部分成果也应纳入分区规划文件和图纸中。

(2)详细规划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一景区(商业街、校园、居住区……)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到景区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建筑、设施、环境及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根据属性确立要创造的气氛,根据特征创造特色,根据重点确定主景,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配景、底景等创造整体效果。在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过程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就是:结合城市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及历史背景,充分考虑到人对夜生活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成果相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和图纸中;在当前开发修建地区,则是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3)具体景点设计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是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对景区景点的夜景观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景点设计要以造型、美学等为出发点,但与前两部分内容相比较,它更需要与电气工程师的紧密配合。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成果可以作为城市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每一步工作应在充分尊重以下五点原则的基础上进行: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即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受: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2)城市整体美的原则;3)以人为本的原则;4)经济性原则;5)环境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四 总结

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是城市设计理论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同于城市景观照明设计。虽然夜景观离不开光,需要通过合理的照明来表现,但光的因素只是景观空间特性中的一种,而且单从光的特性来讲,它又包含了美学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传统城市夜景观照明往往会由于景观设计师与照明工程师之间的互不理解与让步而带有令人遗憾之处。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与规划设计师、电气工程师的协调合作分不开。规划师在考虑城市各方面因素基础上对照明提出适宜的要求,电气工程师则需做出相应的配合,提出具体实现方案,但规划师所提出的要求应建立在经济因素与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要素篇9

[关键词]城市消防规划;消防安全评估;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火灾是城市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灾害,建立完善有效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城市防灾抗灾体系的首要任务。城市消防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中的消防设施建设计划,是形成城市防灾体系,提高城市防灾、抗灾和救灾能力的重要手段。按程序审批通过的城市消防规划,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和管理依据,是城市灾害预防体系建设发展规划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1]。

1城市消防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市消防规划是由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由城市公安消防机构会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并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城市规划设计资格的设计单位具体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三部法律法规是城市消防规划实施的主要法律依据和实施指南,它规定了规划实施的主体和内容,但缺乏规划的实施方法和检验标准等方面的内容,致使规划编制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编制规划的依据不充分,随意性大,规划师缺乏消防专业知识。我国城市消防规划的数据、经验和案例的积累有限,消防人员又不直接参与消防规划的具体制定,规划过程由规划师完成。这导致了部分规划目标既缺乏消防实际工作支撑,也缺乏科学推导的过程,而且无法分解为阶段实施的目标,或指导实际工作。

第二,现行的城市消防规划法律法规对消防规划成果质量控制的规定相对缺乏,消防规划通过评审后,其实施的实际效果不需要通过任何的检验程序,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因此,规划师几乎不需要应对规划实施的考验,自然也对城市消防规划的可行性缺乏足够的关注。

第三,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很多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不断出现,城市消防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要想实现城市消防规划的稳定、持续的自我完善,避免出现“规划无用论”和“过时论”,必须对城市消防安全状况和规划的适应性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并根据反馈结果指导消防规划目标和实施策略的调整和优化。

我国的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除了三部主要法律法规规定外,主要依靠经验积累,而富有经验的消防部门又不具备规划编制的能力,规划师编制城市消防规划的主要依据是有限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难以对整个城市的综合消防安全水平给出一个定量的描述,这是目前我国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消防安全评估正是解决城市消防规划所遇问题的最佳途径[5]。

2积极推行城市消防安全综合评估

城市消防安全综合评估以消防安全工程学基本理论和安全评估技术基本原理为基础,对城市整体消防安全水平进行的综合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火灾危险性评估和消防保障能力评估两大部分,其中火灾危险性评估需要量化的参数主要是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火灾后的危险程度,消防保障能力评估是对现有消防力量、消防装备及其管理机构在火灾预防与扑救、社会抢险救援等防灾、抗灾能力进行评判。评估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的消防安全环境,其评估方法是在借鉴安全领域已有的较为成熟的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选择和改进,以适应城市消防安全的特点和评估要求。城市消防安全综合评估最直接的作用在于全面掌握城市区域或现有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现状,主要目的是判断消防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或城市消防规划的完善程度,判断评价结果是否满足消防安全目标要求。评估结果对于优化消防系统,制定、实施和适时调整城市消防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全面辨识和分析影响城市消防安全的因素,设计科学合理的城市消防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和模型,是实现城市火灾充分预防和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是城市消防规划必不可少的程序。

2.1城市消防安全综合评估的一般程序

城市消防安全综合评估是当前城市消防规划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由于城市环境非常复杂,城市消防安全综合评估的实施过程涉及的因素多,难度大,但评估过程所遵循的程序基本相同:

(1)确定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城市消防安全综合评估对象是整个城市或城市某个区域。

(2)确定“评价指标(U)”。评价指标是指城市消防安全的具体影响因素,即综合指标体系中提到的各种指标。为了便于权重分配和评议,按评价指标的属性将其分成若干类,例如:城市火灾危险性和城市抵抗火灾的能力,再将每一类都视为单一评价指标,并称之为第一级评价指标。第一级评价指标可以设置下属的第二级评价指标,例如,第一级评价指标“城市抗灾能力”可以有下属的第二级评价指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专业消防力量、建筑消防设施等。第二级评价还可以设置下属的第三级评价指标,依此类推。

(3)确定“权重(w)”。权重是指评价因素的地位和重要程度。同一级评价因素的权重之和等于1。

(4)确定“评价值(e)”。评价值是对评价指标的赋值,反映了评价因素的优劣程度。评估指标通常按照预先约定的评分范围进行赋值,既可以由评估专家给出评议值,也可以通过统计计算得出评价值。

(5)计算“加权评价值(ew)”。加权评价值是指加权后的评价值。加权评价值(ew)=评价值(e)×权重(w)。

(6)计算“综合评价值”。综合评价值是指同一级评价因素的加权评价值之和,即。综合评价值又是对应的上一级评价因素的评价值。依此类推,计算出最终的评估结果。根据得分情况,将最终结果与等级标准比较,得出评估对象的安全等级。

按照以上程序完成消防安全评估,可以得到城市消防安全水平评估报告。

2.2建立城市消防安全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完成城市消防安全综合评估需要构建综合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设计是综合评估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核心内容。城市消防安全综合评估是对影响城市消防安全水平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最终将主要影响因素转化为各级评价指标,从而构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影响城市安全的各种因素就是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影响城市消防安全的因素复杂多样,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城市火灾危险性;二是抵抗火灾的能力(如图1所示)。城市火灾危险性方面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城市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的危害程度,通常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场所越多,生产、储存的量越大,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程度越大,重点保护的单位越多,城市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就越大,火灾后的损失也越大,那么,该城市的消防安全水平就越低。城市抵抗火灾的能力主要是指城市总体防消能力,城市布局越合理、公共消防设施越完善、消防力量越充足、公众的消防意识越强,城市的总体抗灾能力就越强,城市消防安全水平就越高。构建城市消防安全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就是将各种影响因素按照隶属关系组合成多层次多指标的复杂结构。

图1城市消防安全综合评估内容

2.3权重确定

在应用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时,各个指标所起的作用和程度是不同的,要使综合评估的结论能够比较准确、合理,在设计评估方法时,除了必须选择好综合评估的指标之外,十分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权重的作用就是表示出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权重系数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客观性和可比性。

目前,用于确定综合评估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家咨询法,即向一批有经验的专家发调查表,让他们对每一项指标在综合评价时应占的权重分别填写自己的意见,回收调查表后,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多数专家的意见来确定权重。另一类是数理统计法,即通过测试一批数据后,用多因素统计方法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来确定权重。对于城市消防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可用于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专家一次测定法、专家预测法、德尔菲法、秩和比法、两两比较法、指数法、实验统计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

3结语

城市消防体规划是政府引导消防发展建设的法定依据,是政府重要的调控手段,是保障城市消防安全与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这就要求规划编制过程中就必须忠于科学,尊重客观实际。保证城市消防规划顺利开展,必须做好规划制定和调整两项基本内容。引入消防安全评估技术是强化规划编制和调整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消防安全评估与城市消防规划的结合点,加强消防安全评估对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和调整的指导作用,及时反馈规划实施效果,适时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优化,将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城市消防规划程序,促进城市规划的稳定和自我完善,推动我国的城市消防规划工作逐步迈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冷启贞,惠学俭.城市火灾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规划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2006,(3):41-45

[2]张志勋.城市总体规划中消防规划的地位、作用及其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J].规划与设计,2002,23(3):51-52

[3]吕晓蓓,伍炜.城市规划实施评价机制初探[J].城市规划,2006,30(11):41-45

城市规划要素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

1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

每个城市的发展都必须以城市规划为基础,在明确城市发展目标的前提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到城市的布局与发展,增加绿化率,为公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城市规划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资金,克服土地开发中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带来较好的城市风貌,能够吸引更多的招商投资,从根本上降低土地开发使用中的成本。同时,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环境,目前随着工业经济技术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阻碍,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将工业区与城市生活区有效隔离开来,合理的布局城市所处地域,并将环境污染的处理措施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待。

2城市规划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2.1协调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的好坏制约着城市建设的成败,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经济、安全、美学的原则,城市建设主要是在规划的指导下,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这也是当代人类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2.2发展的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美德,城市规划应当符合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保护好城市中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古迹,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城市建设与管理要不断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推广无障碍生态设计,为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策略

3.1建立高标准的城市规划编制

城市规划编制可以使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城市规划要着眼于勇于探索,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来指导,控制好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环节,把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作为基础,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融合。

3.2生态规划设计方法

生态设计中如果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城市规划方法要避免把园林、绿地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来进行,要求在城市景观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强化其地方特色。城市规划设计需要融合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生态设计必须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协调好土地的利用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城市环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生态设计的实践主体,体现出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景观的改造与更新,注意划分景观空间不同层面的渐进关系,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借助于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优化原有景观要素,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城市整体功能发挥出最优的效益。

3.3遵循城市建设的规划体系

城市建设要符合城市规划的标准,建设活动必须遵循城市规划的要求,城市规划的各项建设必须从城市规划管理的角度出发,坚持并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结合建设工程的项目性质、资金投入等因素,把建设项目合理划分,整合建设工程作为规划设计中的重点工作,抓好规划项目工程的建设,城市建设要分缓慢紧急,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开发程序和部署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重点项目,优先建设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基础服务设施,尤其是重要城市的框架结构先建起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要根据项目建成后,是否有经营性项目来确定运作模式,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便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