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24:04

大学化学总结篇1

本年度,学校在文艺、体育、学术、美术等各个方面举办了多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社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发挥特长、展示才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广阔空间,树立了良好的校风学风,有效的营造了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号召,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校园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根据学校的要求,同时结合我们人文社会科学院的实际情况,我院积极参加并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以下是我对本院在20**年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表现和成果的总结。

(一)多彩文艺篇

大学如同一个大舞台,充满了挑战和奇迹,我们要在这个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这样我们才会得到锻炼和培养,才会不断的提高和进步。这学期,学校举行了第十四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多展示和锻炼自己的机会。我们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每项活动都认真努力筹备,积极参加评比。下面我对我院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做一下总结。

1.歌咏比赛20**级法学的新生们在开学之初的军训活动中表现得很出色,同学们每天都艰苦的训练,积极配合教官的要求,坚持着把每个动作做到最好。在军训即将结束时,学校组织各个单位进行军歌合唱比赛,法学的新生们认真的准备和练习。在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在歌咏比赛中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为学院赢得了荣誉。

2.绘画大赛为了纪念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校学生总会举办了一次爱国主题的绘画大赛。要求各院系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在地上的白布上绘图,我院同学也积极参见此次活动。参赛者以雷楚芸、冯莹莹和宋奇梅等同学为代表。在比赛之前他们经过精心的设计,构建出了奋斗主题的绘画图案。比赛现场几位参赛同学认真的绘画,一笔一划都展示出信心和耐心,旁边有许多观看的同学为她们加油打气。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三等奖的成绩。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得到了提高,创造性和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

3.啦啦操大赛为了展现医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为校园体育赛事增添活力,增强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为了更好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展现全民健身风采,营造积极进取、乐观拼搏的文化氛围。学校举办了“动感医大、魅力无限”校园啦啦队大赛。由于甲流的影响,啦啦操的比赛时间有所变动,我院在得到比赛通知时距离比赛时间仅有一周的时间。虽然时间很紧急,但是09级法学的同学们还是在仅有的时间里排练出了一段很出色的啦啦操。比赛那天,由12位学生组成的“独一无二”队伍认真的完成了比赛,整齐的动作,自信的微笑,虽然是录制的而且没有观众,同学们依然用心的完成好每一个动作。

4.舞蹈大赛为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展现学生的艺术魅力,学校特举行哈医大第五届“灵韵杯”舞蹈大赛,我愿也积极参加了本届舞蹈大赛。11月7日是复赛的日子,由六个09级学生和四个08级学生共同组成了参赛队伍,经过近一个月的认真编排和训练,在复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最终顺利进入决赛。我院的参赛舞蹈是具有浓厚的藏族风格的《小小格桑花》和《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其中,《小小格桑花》是由贾凯越同学带来的独舞,高原上的小小格桑花,美丽而坚强,柔弱但不失挺拔,它寄托了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和吉祥的美好情感。欢快的音乐,灵动的舞蹈,表达了表演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结,对祖国统一的热情讴歌。《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是由十个女孩子共同带来的群舞。西藏文化是我们祖国文

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个女孩子共同演绎一段藏族风格的舞蹈,表达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赞美。舞蹈生动多情,节奏明快,主题鲜明,反映藏汉民族团结,讴歌祖国统一。此次舞蹈也是对祖国建国60周年的献礼。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总结二涂鸦(Graffiti)的存在可能从原始时代有石墙开始就有了,校园文化涂鸦大赛活动总结。人类早期的历史很多才能都是从那些绘画在石墙上的象征图案所得知。然而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发明了纸张做为书写交流的工具,墙---却成了不可侵犯似的禁地,如果有人在上面涂写就有如亵渎了它一般,或者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这种想法一直以來笼罩着对涂鸦艺术的认知。但作为传递开创性想法的媒介,尽管只是一些标记性的笔画、几笔鲜艳的色彩.涂鸦---从未消失过,它总是很有用也很有乐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尚已生活必需品,成为更多人追捧的话题。作为青春的代言人大学生总洋溢着年轻的活力。充满着狂热的激情‘对新奇刺激活动必定会踊跃参与,全程投入。如何让大学生活过的丰富而又有意义,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自律会及团委宣传部为丰富校园生活,结合专业特点,在校园文化节之际准备了这次的涂鸦活动。部分组成,活动工作总结情况如下:

一、活动概况:

4月7日涂鸦大赛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活动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完善,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前期和期间的宣传工作都做的相当到位,对活动的开展有极大的帮助,活动的流程进行的相当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全院师生的好评。

二、活动时间:

活动早期准备(4月7日~4月15日)分为前期宣传和前期准备。

活动中期开展(4月15日~4月27日)由组织部和自律会积极开展t恤、墙上涂鸦和活动当天的宣传。

活动后期宣传(4月27日~4月29日)以学校的展板借助照片和学习的网站进行宣传和报道以及获奖情况统计并颁发奖品等。

三、活动的目的:

涂鸦的意义是随心所欲地书画自己的小世界,是不受流派和风格所约束的.虽然确实是发源于黑人的街头文化,但当时黑人社会正处于被严重歧视的艰苦年代,在历史的自然条件下生成的独特文化,玩世不恭的对待态度,之后经过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延续下,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绘画风格,这就是当代暂时的涂鸦的定义,但我相信这些基本上没哪个国内自称涂鸦青年会知道,工作总结《校园文化涂鸦大赛活动总结》。艺术类院校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在如今张扬个性宣扬自我的时代,就要敢于表达,这样不但符合学生的才能特长,更符合大学校园的时代气息。我们应当去接触去了解涂鸦文化。举办这次活动不单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涂鸦文化。

四、活动的宣传:

本次活动的宣传工作主要由团委组织部和自律会负责,其他部门配合,宣传工作到位。4月7号开始通过海报,横幅在学校宣传栏上张贴,悬挂,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个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网络部及记者团帮助宣传报道,召集更多的同仁志士参与。深入04,05,06各班级,大力宣传此项活动动员每个班级交上两份t恤或鞋子及两份墙上涂鸦的草稿,题材内容和材料不限。

五、具体内容的总结:

合理的安排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以下工作,布置场地在比赛前对舞台的设计,活动前布置赛场,搭建一个临时舞台。4月29号那天我们在学校操场的墙上开展了墙上涂鸦活动为了不使墙上涂鸦变的简单而乏味同时人人能得到参加的效果。在后操场设置了t恤和鞋子涂鸦的展示舞台。所有展示作品的同学两人一组或者一人一组分成若干组,轮流在舞台上展示,同时我们采取现场采访的方式让作者对自己的作品及想法创意进行介绍和讲解。下午在校园举行一个小型的拍卖会,对所有的作品一一挂出,拍卖展出所有手绘鞋和衣服。

六、活动的不足:

虽然这次活动的影响较大,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宣传,但是能够为我们这次活动提供赞助的厂商却很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大加强活动对内和对外的宣传,希望能够争取更多的赞助商和我院进行长期的交流和合作。

这次活动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他们的自身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在此活动中提升了自我。但考虑到学生还是以学习为主,所以此类活动不宜过多,怕影响到学生们的专业知识的进度。同时此次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这也离不开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还有同学们的积极参加。虽然有些工作我们做的还不够理想,但是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做的更好、更完善。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总结三本次艺术节活动以“阳光与我同在,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亮出了新时代教师的形象,展示了新时期少年儿童的艺术风采;其目的在于丰富学生学校文艺生活,展示学生艺术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从整体来看艺术的组织是很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主体,全员参与。

本学期一开学,音乐美术两组便对照工作计划,认真学习、研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论证,多次调整修改,于3月中旬定好方案。

活动内容包括美术、音乐两大块,美术成果作品展和文艺晚会两部分。校音美小组早着手抓好特长学生的培养,要求编排的节目必须能展示出专业教师的水平。

从活动情况来看,本次艺术节活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首先表现在音乐和美术课堂也成了艺术节的活动领域。音乐学科强化了口风琴、舞蹈校本课程训练,使得大部分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隆重喜庆,展示技艺。

为了增加艺术节的喜庆气氛,使此次艺术节成为孩子们的节日,在艺术节项目的设置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充分尊重孩子意愿,使每项活动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艺术美餐。

项目设计新颖。新增了音乐剧、歌曲串烧、音乐快板等,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尤其是教师节目,老师一上场,台下的小观众个个都是热情洋溢、激情高涨。

氛围营造得好。学校专门租用了舞台、音响、红色大气包彩门;台下学生按年级组成了方块队,各有各得标志,有的挥舞着彩色的气球棒、荧光棒、哈哈巴掌;有的是五颜六色的花束;还有的手执国旗,不停地表达着内心的喜悦;更有不少小演员,还带了自己的亲友团,拿着数码相机、亦或录像机现场拍照录像留念.......

艺术的功能本来就是娱乐身心的,但艺术的表现却必须一丝不苟、勇于创造。舞台上演员们的表现都非常的投入,个个吸引你的眼球,连老师都惊叹学校原来隐藏着这么多能歌善舞的人才。书法、剪纸、折纸、绘画也吸引了大批的家长和学生前来欣赏……艺术节展露孩子们创造的天性和自信的品质,成为他们表现自我风采的大舞台。

三、项目丰富,精彩无比。

大学化学总结篇2

三、实训内容

1.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这是最基础的第一步,让我们熟悉用户、账套、权限、基础档案等的设置和管理的基本流程,具体操作:①增加用户;②建立账套;③设置权限;④账套修改;⑤启动系统;⑥基础档案设置。⑦账套输出保存常见的一些问题:

①各系统时间的设置。很多同学启用的系统时间往往到后面的实训审核凭证的时候,系统会出现"不能超前建账时间"或"不能滞后建账时间",这一错误的根源在于启动总账系统时间时,必须大于或等于账套的启用时间。

②权限的设置。每一个用户(除账套主管外)的权限掌握在账套主管的手中,只有账套主管给予用户权限,用户才能行使他的职责。如果没有设置用户权限,在后面的操作中用户就不能进入账套。

③单据设计。当打开单据设置时,没有出现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等分类,只有启动相应的系统才会有相应的单据分类,此时在系统启用中启动应付和应收,再进入单据设置就会出现应收和应付款管理。

2.总账系统。该节学习了设置系统参数、增加、修改会计科目、设置项目档案、输入期初余额、设置凭证类别、填制凭证,审核凭证等。具体操作,对于不同的设置步骤不需要依次完成,但是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下去!常见的一些问题:①会计科目设置这是一步关键的设置,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刚填制的几张凭证,到了账套主管审核那里就会出现“没有符合的凭证”,出现这样的凭证难道就是这些凭证不需要审核?但是凭证又不能记账。其实这就是没有指定会计科目的原因,将现金总账科目中的待选科目中的现金转到已选科目中,再将银行总账科目中的银行存款选到已选科目中,问题就可以解决了。②凭证类别设置。在填制凭证中会出现“不符合凭证必有”等象,处理此现象的方法在于凭证类别的设置。

3..工资管理系统这一章需要了解和熟悉的有建立工资账套、基础设置、设置计算公式、月末处理等。刚开始时由于对该软件的不熟悉,在财务会计里面找不到工资管理,还认为是软件的问题或书错了,后面才知道是自己的操作问题,需要启动工资管理系统。有先前几章的操练,这章除了启动工资管理外,基本没什么难度。

5.应收和应付款管理系统应收和应付款系统的功能较为全面,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在上面,实训的重点主要在设置基础科目、设置开户银行、处理坏账发生业务等。常见的问题设置基础科目。录入应收科目时出现“本科目应为应收受控科目”,处理这样的现象需设置应收科目其辅助核算内容为“客户往来”,并且其受控系统为“应收系统”,否则不能被选中。同理,在应付款管理中也需要设置。

6.总账期末业务处理目的是熟悉总帐管理系统银行对帐,期末结转,对帐,结帐等业务处理流程。熟悉UFo报表系统中自定义报表和模板生成报表的基本原理,掌握报表格式设计,公式设置,报表数据计算等操作方法。①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个特定日期内财务状况的报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有时表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一般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于没有结转制造费用和期间损益所造成的。②利润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实现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根据“收入-费用=利润”。一个企业的经营情况可以从利润表中可见。

每做一次实训,感觉自己的收获总会不少。做实训是为了让我们对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训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自身所学知识的有限。有些题目书本上没有提及,所以我就没有去研究过,做的时候突然间觉得自己真的有点无知,虽所现在去看依然可以解决问题,但还是浪费了许多时间,这一点是我必须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督促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

另外一点,也是在每次实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东西感觉自己做的是时候明明没什么错误,偏偏对账的时候就是有错误,让其同学帮忙看了一下,发现其实是个很小的错误。所以说,相互帮助是很重要的一点。这在以后的工作或生活中也是很关键的。俗话说:“要想为事业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材”。

此次实训,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在着当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难题,但是经过我们大家的讨论和老师细心的一一指导,问题得到了解决。两个星期的实训结束了,收获颇丰,同时也更深刻的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并非我以前想像的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细致严谨。社会是不会要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所以我们要更多更快从一个学生向工作者转变,总的来说我对这次实习还是比较满意的,它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为我以后的学习做了引导,点明了方向,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定会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美好的天空!

会计电算化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节省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全面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实施电化的过程中,初始化的工作尤为关键,初始化不恰当所导致的后果会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逐渐地显现出来。初始化的工作较复杂,单位的财务人员应与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交流协作,初始化工作包括设置系统参数、设置科目、建立各种账簿文件、定义各种辅助核算、定义报表以及录入各种余额数据或者是发生额数据等。初始化工作只能进行一次,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后的核算工作。不论是从手工核算过渡到电算化处理还是更换会计电算化软件,都需要做初始化的工作。在初始化的工作中,将本单位要采用的核算程序、方法、规则、基础数据录入电脑,使会计软件能适应本单位的核算、管理需要。

会计平衡验证方面的转变。在手工会计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在登帐时,对总帐和明细帐,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等进行平衡登记,目的是对于发生的错误可以利用这种平衡登记方式检查差错。但会计电算化后,由于总帐和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只要记帐凭证审核无误,计算机的内部运算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所以,总帐金额一定衡等于各所属明细帐金额之和。那种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平衡验证”,仍出现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就成为画蛇添足。

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的转变。手工会计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强,业务频度较大,比较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通过日记帐达到日清月结,从而增强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设置明细帐主要是为了归类信息,便于查询。当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较强的运算速度和可靠运算能力,对各种记帐凭证进行统计和求和,并对记帐凭证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如日期、凭证号、摘要、科目代码、单位名称、金额、凭证类型等,针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独特性,我认为改每日登记为每隔5天(或10天)登记一次,而对于明细帐除了年终存档外,平时就没有再设一个模块每月都去登记日记帐的必要了。

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会计职业道德领悟

大学化学总结篇3

为了迎接新生的到来,同时庆祝周末与万圣节,因而于xx年11月6号晚上,在主楼大厅由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举办化妆舞会。

二活动目的:

为了让大一新生体验不一样的学校生活,为了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为了在辛苦学习之余使身心得到更好的放松等原因而开展。

三活动之前的准备:

1.在学姐学长的指导下,各学生会成员齐心协力布置会场。

2.通知参赛者预先彩排。

3.跟学姐学习开场舞。

四活动过程:

1.由主持人宣布舞会开始,由观众喊出开场舞,在学生会成员带领下开始跳舞

2.在几支舞之后,参赛者一次上台展示

3.之后开始“过障碍”游戏

4.又一轮舞蹈狂欢

5.之后宣布比赛结果

6.最后以舞蹈结束晚会

五活动成效:

1.同学们的热情参与避免了晚会的冷场。开始是害怕同学比较矜持,不敢跳舞,但事实上同学们抛开了所有的矜持,尽情舞动,让晚会热闹非凡。

2.参赛者的作品各具特色,不会使观众产生乏味感。各有千秋的作品使观众频频尖叫、鼓掌,是晚会一直处于高潮。

3.“过障碍”游戏即让观众为参加者紧张,又让观众因参加者的滑稽动作而大笑,这一游戏更加丰富了舞会内容。

4.以万圣节为主题的化妆舞会,各色各样的着装,各具特色的面具,使舞会盖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六活动感想:

1.活动中各个环节丝丝相扣,环环相连,向同学展示别具特色的舞会。同学们积极参与是晚会热闹万分。参赛者奇思妙想,为我们展现各式各样的创意,达到了让同学展现自我创意这一晚会目的。

2.但晚会也有些许不足,彩排是没有安排好出场顺序,也没通知出场时间,以至于参赛者出场秩序紊乱。同时舞蹈曲目太少,一直重复。

大学化学总结篇4

2017年我与陈丽菁老师、刘晓月主任共同参加了天津市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课堂实录大赛,均取得二等奖的成绩。通过参赛促使我们不断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德育课堂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 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数字化,通过创建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是一种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教育模式。

(二) 德育课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 适应新时代信息化社会

我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后,信息化教学受到各教育部门普遍的重视。信息化新时代对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出了新的要求,德育工作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此外新时代信息化召唤新型的人才,既要能够拥有与机器对话的能力,又要能够拥有与机器相处的智慧以及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中职德育课堂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探索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研究。

2. 适应新课改

国务院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对德育教育提出新要求,要求我们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的首位,落实在生活当中,实现“树魂立根”。这就要求我们德育教师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进行教学,不再是填鸭式,而是在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应用、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适合德育课教育目标

2008年12月的教育部文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颁发后,新一轮的德育课程改革即开始实行,《意见》指出:“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可见职业学校德育课不仅要承担经济、政治、社会、哲学、法律、职业道德等知识的传承,还需要承担德育工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多种多样的信息化手段来帮助达成这样的目标。

二、 我在参赛过程中对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德育课堂中的应用的研究

目前信息化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类专业技术教学当中,并且各教学平台针对各类专业技术开发了相应的教学工具,但是却没有针对德育课程开发的工具,真是很让人遗憾。以参赛为契机,我广泛的阅读信息化教学文献与国内外关于德育课堂使用信息化教学的最新研究论文,并且学习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前人的教学案例。通过学习与实践我了解到在德育课堂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同时面临许多的局限,以下为我的探索。

1. 教学组织模式

传统的德育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达不到教学效果。经过新课改的洗礼后,德育课普遍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提升。

我尝试用可汗学院的反转课堂的方式来进行德育课改革。课前通过教学平台推送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并设置课前小任务收集自己家庭的消费记录,学生在搜集相应的生活背景知识后再进行课本知识的预习会更加亲切生动。此外我还安排学生用教学平台的直播功能记录自己的一次消费行为,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上,师生共同分析学生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记录,结合小组探究将组内成员的消费分析并形成学习笔记与全班同学共享。我运用互动黑板,与学生共同实时生成思维导图,思维过程可视化。接着以小组合作模拟消费的形式请同学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通过四分屏系统将小组的消费计划投屏,组长边讲解边展示,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辨别理性消费我设置了组间互评。学生在课堂中合作探索发现自己消费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小组共同完成模拟消费的任务,模拟理性消费者,在知识层面掌握如何成为理性的消费者。为了更好的达成德育目标,请学生戴上vr眼镜进入到冰川融化的阿拉斯加,切身体会不理性消费行为给这个地球带来的灾难,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升华出保护地球,理性消费的情感,完成从知识到情感的跃迁。课后我布置一份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坚持使用支付宝记账本一个月,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并将记账本截图发送至教学平台参与理性消费者评选。

2. 信息化手段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实际课堂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如信息化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当出现网络卡顿时,极大的影响课堂进程和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使用手机时容易出现走神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使用学习通教学平台,当我播放ppt时学生的手机屏幕是被锁定的,但当退出ppt播放时则无法控制学生手机,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vr眼镜的使用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过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注意力。

三、 赛后反思

通过这次参赛我们团队每个人都有非常大的成长和收获。首先我们更新自己的理念: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从教﹥学到被动﹥主动到学会﹥会学。秉承新课改理念为以学生为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接着我们立足于学校实际,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把问题变课题,从应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进行有目的、有标准、有成果的新尝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们运用信息化手段做了如下设计:

1使用任务驱动法,运用“生活即教育”理念,课前在学习通教学平台上任务,请学生使用支付宝记账本记录家庭一周的消费,达到了解家庭消费的目的。针对学生喜欢看直播的特点,请学生用学习通教学平台的直播功能记录自己的一次消费,将消费生活融入学习之中。

2课上通过分析家庭消费记账本、学生直播视频使学生掌握分析影响消费因素的方法。小组合作运用该方法分析组员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将探究成果记入电子笔记。为了更好的促进组间交流,我们使用四分屏系统将四个小组同学的手机画面同时投影到交互白板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构建知识框架我们选择使用思维导图,但直接将思维导图呈现给学生与启发式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将两个交互一体机拼接在一起实现拖动文字与图片的功能,与学生一起生成思维导图。学生在操作交互一体机的过程中将思维过程直观的展现出来,反映出学生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的教学。

为了突破难点,我们使用了:

1探究法,小组合作模拟消费,制定消费计划并通过四分屏展示、讲解,在充分的交流后,我们使用学习通评分功能,请学生从理性消费四个维度评选出最理性的消费计划。

大学化学总结篇5

大学生高等院校信仰教育市场经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信仰教育处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体系中终极的和最具整合力的部分。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就是要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信仰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生观成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坚定而科学的信仰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古往今来,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具有坚定、科学的信仰。随着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逐步提高、知识经验的逐步积累以及辨证思维的发展为确立科学信仰、奠定了基础,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仍在逐步形成和巩固过程中。因此,新时期意识形态多元化背景下,如何进行大学生信仰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时期意识形态多元化背景下应该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仰教育,使理想信仰教育真正卓有成效,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信仰的宣传教育。

二、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承担着学习专业知识、传播科学理念、传承先进文化、塑造高尚精神的历史重任,是当代青年中拥有高层次专业知识的群体。要依据大学生的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将信仰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

信仰在不同的条件下与人的精神生活以及政治、经济等物质生活联系在一起,对社会心理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给身处其中的大学生的信仰带来了很大冲击。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等院校当前思想政治建设一项极其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三、多元意识形态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主要是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主要内容是“四信”: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一个国家、民族、阶级、政党只有赢得大学生,才能赢得未来。一个社会的信仰只有被广大大学生所接受,才能真正发挥其社会影响。大学生信仰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决定和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和未来。

高校在培育高素质的人才、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坚持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因此,深入研究如何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探索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四、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途径

1.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思想引领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解决信仰问题。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知识、环境、教育陶冶的结果,只有通过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才能逐渐形成,社会实践活动是信仰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教育引导活动中,让信仰教育以受教育者为中心,我们精心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实践为检验教育效果的标准,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邀请企业行业劳模、先进工作者为大学生做报告、开座谈会,介绍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这些都对大学生树立崇高信仰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2.提倡个性化教育引导。新一代的大学生有着自身的思维方式、个性特点,教育方式上要从灌输向渗透转变,教育向养成转变,把党的高深理论转变成具有强烈感召力和质朴的现实感染力的成果,能够让大学生对党的理论产生认同感和真切感。

3.弘扬民族精神,推崇主流价值观,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总是与该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相联系,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都是对上一时代的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上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应使之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新篇章。

4.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体验人生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献爱心、寒暑期社会实践和“三下乡”活动等,通过他人和社会的评价,使大学生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让他们感到愉悦、充实、高尚,从而激发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同时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特别是对那些在集体中有一定影响的学生,更要深入细致地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发挥其正面影响力。

5.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专门为班级安排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好的教师,深入到学生中,用他们高尚而富有的人格魅力加以言传身教。另外,信仰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阵地,包括学校业余党校、图书馆、社会实践基地等。利用好这些阵地,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一系列的理想信仰教育活动,如组织报告会、座谈会、写读书心得、影评、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理想信念、信仰得到升华。

五、与时俱进开展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需要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更需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方式上要注重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在方法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教育内容要发展。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过程中,不能忽略大学生的思想现实和个体生存发展寻求。因此在教育内容上,我们要着力解答青年学生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分析课内教学过程中和课外学生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提出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解决办法和思路,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时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新实践,联系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实际,在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党内存在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在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多样化,在深刻认识社会变革时期的特点规律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2.教育途径多样化。首先,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阵地。注重发挥两课在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突出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特别是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通过在更大范围内、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懂得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切实改进大学生理论武装的工作方式,教育学生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自己,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自己,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自己,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做到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其次,充分利用第二阵地的作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起作用的,当前,文化市场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渗透力日益增强,高校必须切实强化阵地意识,不断拓宽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渠道,让从上到下的一切思想文化领域,都成为我们宣扬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阵地。组织学生外出参观革命基地、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等最佳党日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等活动形式,通过这些课外实践,让大学生在文化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真理,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再次,教育模式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进培养方案、进授课计划、进课堂。第四,教育手段要随时出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仰教育除了传统的灌输方式之外,还应注意利用高科技手段,采取分层次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除了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这些媒体以及幻灯、影视、展览等手段外,更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观、拓展思想教育的领域。此外,我院大学生党员的“班级培养模式”,通过定期开展班级活动,进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参加校园内外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接受系级和院级的党校培训,参加“党建长廊”的学习,一系列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社会思想观念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多元化背景下,广大青年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为了不断提高团学干部和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高馨,李洪涛.大学生理想信念及入党动机调查报告[J].中国校外教育,2009,(9):31-32.

[2]姜良杰,姜鹏飞.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59-160.

[3]袁�,邱影悦.全球化语境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6):118-121.

大学化学总结篇6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韧性;非理性信念;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111-04

提高大学生的理性信念和心理韧性,增强抗压能力,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拟了解大学生非理性信念和心理韧性的关系,为提高其心理韧性提供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在长江师范学院随机发放500套量表和问卷当场填写后收回,获得有效量表和问卷394套,回收率为78.8%。其中男生111名,女生283名;大一161名,大二63名,大三127名,大四43名;文史类113名,理工类217名,艺体类64名。

(二)研究工具

非理性信念测查选用王玉的《大学生非理性信念问卷》,共15个题目,分四个维度,“采用5级计分,得分越高则非理性信念程度越高”。问卷信效度良好。心理韧性测查选用胡月琴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共27个题目,分5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则心理韧性越好。量表信效度良好。

二、结果

(一)总体测查结果

表1显示,样本非理性信念总分显著低于常模,除概括化评论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外,其余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常模。心理韧性总均分及目标专注和情绪控制2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家庭支持显著低于常模,其余2个维度差异不显著。

(二)性别差异比较结果

表2显示,非理性信念方面,除低挫折忍耐得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外,总分与其余维度无显著性别差异。心理韧性方面,除情绪控制维度得分女生显著低于男生外,总分与其余维度无显著性别差异。

(三)年级差异比较结果

表3显示,在非理性总分及糟糕至极维度得分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经检验,大二非理性总分和糟糕至极得分均显著低于大三、大四(p

(四)专业差异比较结果

表4显示,在非理性总分及低挫折忍耐、糟糕至极2个维度得分上存在显著专业差异;经检验,在非理性总分及低挫折忍耐和糟糕至极维度上,文史类学生得分均显著高于理工类学生(p

(五)大学生非理性信念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分析结果

由表5可知,除绝对化要求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外,非理性信念总分及其余维度均与心理韧性总均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心理韧性总均分及各维度均与非理性信念总分呈负相关。

(六)大学生非理性信念对心理韧性的回归结果

以非理性信念及其四个维度为自变量,以心理韧性为因变量,做逐步回归分析。得标准化回归方程:心理韧性=0.027×绝对化要求-0.07×概括化评论一0.02×糟糕至极+4.123。结果表明非理性信念对心理韧性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有三个维度进人回归方程,其中,概括化评论、糟糕至极起负向预测作用,绝对化要求起正向预测作用,以概括化评论预测能力最佳,非理性信念总体对心理韧性的总解释量为:-15.7%。

(七)大学生心理韧性对非理性信念的回归结果

以心理韧性及其五个维度为自变量,非理性信念为因变量,做逐步回归分析。得标准化回归方程:非理性信念=-4.372×情绪控制-1.113×人际协助+59.559。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韧性对非理性信念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情绪控制和人际f助2个维度进入了回归方程,以情绪控制的预测力最佳,心理韧性总体对非理性信念的总解释量为:-15.7%。

三、讨论

(一)总体状况的讨论

大学生非理性水平较低、心理韧性水平较高;情绪控制水平较低而积极认知水平较高。与赵谦和董亚歌的研究结果一致。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理性水平相对较高;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挫折经验较少,所以情绪易波动,认知偏理想化。

(二)性别差异讨论

男生的挫折忍耐度和情绪控制水平要显著高于女生。可能是由于社会刻板效应和教育塑造、强化的结果:遇到挫折时男生更克制、坚强,而女生更感性、情绪化。

(三)年级差异讨论

结果表明,大二学生非理性信念总体水平和糟糕至极的想法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大一学生目标专注度和大三学生情绪控制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大一新生面临人生重大变化,处于过渡期,因此,定位模糊、目标专注度低;大三、大四学生面临人生选择及考研、就业的压力,因此,焦虑状态较多、情绪控制水平降低;大二学生度过了适应期,生活相对平稳,压力相对较小,认知理解自然相对理性一些。

(四)专业差异讨论

结果显示文史类学生的非理性程度和糟糕至极的想法显著高于理工类,而挫折忍耐度、情绪控制水平和家庭支持水平显著低于理工类。可能是因为相对于理工类学生,文史类学生较为感性,遭遇困境时易陷入深深的挫败感中,放大了自身的糟糕处境,评价就不够理性。

(五)大学生非理性信念与心理韧性相关分析结果讨论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非理性信念与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但绝对化要求维度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绝对化要求”是苛求、也是追求完美的心理趋向,虽被归为非理性信念,但不失为激励战胜逆境,实现“自我完美预言”的强大动力。

与之对应,心理韧性总分与非理性信念呈显著负相关。但积极认知维度与非理性信念相关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积极认知与非理性信念中的两个维度呈正相关、另外两个维度呈负相关,正负相抵后,对总体影响就不大了。

(六)大学生非理性信念与心理韧性回归结果讨论

结果显示大学生非理性信念与心理韧性能相互负向预测,“概括化评论”对心理韧性预测能力最佳,“情绪控制”对非理性信念的预测力最佳。因此,可以通过降低非理性信念及其因子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反之,也可通过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及其因子降低非理性信念。

四、结论

大学生非理性信念程度总体较低;非理性程度大二学生低于大三、大四学生,理工类学生低于文史类学生;挫折忍耐度女生低于男生;大学生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情绪控制水平女生低于男生,大三低于大一、大二学生,文史类低于理工类学生;目标专注度大一低于大二、大三学生;家庭支持水平文史类低于理工类学生;大学生非理性信念与心理韧性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非理性信念与心理韧性有明显的双向负预测作用。

五、建议

加强心理辅导针对性。①注意提高女生的挫折忍耐度和情绪控制水平;②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建立新的人生目标;③加强高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合理期望值,降低绝对化要求、概括化评论,提高情绪控制水平;④加强文史学生的辅导,提高获取家庭支持的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降低非理性程度。

大学化学总结篇7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实验]:演示课本第90页:活动与探究

[板书]:方案一:白磷燃烧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①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②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p

+

o2

p2o5

注意事项:1.密封体系

2.小球起到缓冲作用。

[板书]:方案二:CuSo4与Fe的反应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4

+

Fe

FeSo4

+

Cu

[讲解]:在这两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板书]: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总结板书]: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a.现象:产生大量的气泡。

反应后天平失去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c.表达式:na2Co3+

HCl

naCl

+

H2o

+

Co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na2Co3

)

+m(HCl)

=m(naCl)+m(H2o)+m(Co2)

所以

m(na2Co3)

+

m(HCl)

﹥m(naCl)+m(H2o)

中学教案纸

[板书]:实验5-1

镁条燃烧实验

[总结板书]:a.实验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b.结论: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c.表达式:mg+o2

mgo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m(mg)+m(o2)=m(mgo)

所以

m(mg)

﹤m(mgo)

[板书]:但是,燃烧后有一些氧化镁残留在坩埚钳上,还有一些氧化镁在燃烧时以白烟的形式逸散到空气中,因而反应后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小。

[板书]2.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通过研究不同化学反应,从而揭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定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循的一个定律(注: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运用此定律时其他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教师活动]:(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3.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练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目的]: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结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目的意图]:发散思维,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关键字词(“参加化学反应”和“质量总和”等)的理解和认识。

[板书设计]

一.质量守恒定律

白磷燃烧实验:a.现象:①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②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p

+

o2

p2o5

中学教案纸

注意事项:1.密封体系

2.小球起到缓冲作用。

CuSo4与Fe的反应:a.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4

+

Fe

FeSo4

+

Cu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a.现象:产生大量的气泡。

反应后天平失去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c.表达式:na2Co3+

HCl

naCl

+

H2o

+

Co2

实验5-1

镁条燃烧实验:a.实验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b.结论: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c.表达式:mg+o2

mgo

2.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通过研究不同化学反应,从而揭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定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循的一个定律(注: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大学化学总结篇8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学具:

溶液、溶液、溶液、溶液、溶液、白磷、锥形瓶、玻璃棒、单孔橡皮塞、烧杯、小试管一天平、酒精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复习提问: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化学反应?

投影:反应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氢气+氧气水

氢气+氧化铜铜+水

引言:这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指投影),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物质状态、颜色等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没发生变化;对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原子数目是否发生变化存在争议。

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有同学说改变,有同学说不变,意思不统一,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

设计与实施实验:

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设计方案

评价设计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1.实施实验:

同学们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1.依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汇报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从实验内容,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汇报实验结果

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汇报:

1.实验内容

2.实验结果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3.演示实验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科学家曾做过大量实验,无数实验都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这是化学反应遵循的规律。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课题)

提问:哪位同学试着回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略)

讨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问题讨论: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投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板书: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投影:课堂练习

1.已知12g木炭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质量是_______g。

a.44gB.32gC.22gD.12g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3.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反思研究过程:

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对于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会做的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一、定律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gg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探究活动

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与评价。

大学化学总结篇9

以拓宽与细化为重要特点

历史学内容丰硕,课题浩瀚,便于学者各自选取独特的专题,从事窄而深的研究,做他人不易置喙的探讨,因而专家多而通家寡。2016年,中国古代史研究选题丰富,以题目的拓宽和探索的细化为重要特点。各专题和时段的研究均有新的开发或深化,例如,结合《山海经》探索上古天的观念及其变化,结合甲骨学资料研究先秦宗教信息。又如汉代的封爵问题、汉墓画像系统与《参同契》互证的文化解读、北魏建国与谶纬学说的关系、隋唐法律制度的区别、宋代皇朝的疆土观念、元代军制的具体考述、明代大规模移民、清入关前的文化体系、清代继嗣制度等,不同视角和视点接踵而出。这些研究看似细碎支离,但皆有助于断代史、民族史、文化史、社会史、政治史等领域的学科建设。弥补空缺,积沙成塔,有功无过,对新史料的开发和运用也融会其中。

近年来兴起的中国环境史研究继续前进,并与国际学术界的相关理论及成果形成互动、互补,学术研究进一步深化,提出了运用诗歌、文艺作品及其他资料的理念。这是专门史发育成长、蔚为大观的实例之一。许多专门史研究在充分发展后,都有从其专业角度考察历史的趋向,例如,从文化史角度研究历史动因,从制度视角考察历史变动,从社会史角度解析历史面貌等。在现实需求的推动下,边疆区域史、边疆民族史研究逐步深入。古代舆图研究也多有成果,明清时期东部和南部海域的地图研究是2016年引人关注的课题。多种课题的开拓和研究的深化,不断积累着宝贵的具体成果。在一定阶段,史学界需要对这些成果进行综合梳理、系统整合,促成历史研究整体的更新,不能也不会总是碎金满地、长久铸不成一尊洪钟。

学术史梳理推动史学发展

学术史的梳理和总结,是历史研究的必备功课,更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不二法门。每逢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年份,学术史的总结活动便会大力展开,许多问题得以清理,有助于历史学的进一步发展。在一般年份,学术史总结并未消逝,而是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中国史研究动态》等刊物对上一年各个专门史、断代史的研究状况予以总结,提供的学术信息弥足珍贵,参考价值颇高,这已经形成惯例。

大学化学总结篇10

关键词:高校;专任教师结构;优化

作者简介:刘永林(1978-),男,江西赣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校办公室秘书,(北京 100192)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京 100088)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1GJZD1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103-03

高等学校专任教师结构是指专任教师队伍人员各组成要素的数量构成比例和相互作用形式的相对稳定状态。最优的专任教师结构有利于最大发挥教师群体的优势,凸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达到教师队伍发展的最佳状态。专任教师结构达到最优必须对其构成要素加以适当的控制和安排,使其以科学的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互相配合、协调合作,并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一般来说,组成专任教师结构状况的要素主要有生师比、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这些要素是能够具体量化并直接反映专任教师队伍数量、质量、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基本要素。

本报告在全面总结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十一五”期间专任教师结构生师比、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要素优化取得的主要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校在生师比、高级职称比例、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比例等方面与教育部相关规定和学校预期目标与任务的差距,指出学校专任教师结构优化存在基础较弱、环境一般、能力不高等问题,提出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应当从观念更新、规划引领、制度保证、改革推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结构的建议。

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十一五”期间专任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确立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按照“强化聘任、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造就名师”的工作思路,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精心构筑人才成长机制和事业发展平台,在优化生师比、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较好地满足了学校发展和教学工作需要。

1.生师比总体逐年下降,比例更趋合理

“十一五”期间,在基本完成大学筹建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任务之后,已将重点转移到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专任教师数略有增长,外聘教师规模保持稳定,折合教师数总体略有增长,2006~2007和2010~2011学年专任教师数分别为755人和769人,期间不同年度略有不同变化。同期,学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式,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层次,全日制本科生基本稳定,硕士研究生规模持续小幅上升,成人夜大、业余班学生略有下降,成人脱产班学生逐年减少直至停招,折合在校学生数总体稳中有降,2006~2007学年和2010~2011学年折合在校生数分别为13902人和12541人,5年直降1361人,期间2009~2010学年折合在校生数最少,达到历史最低点,12520人。

“十一五”期间,在折合教师数总体略有增长、折合在校学生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生师比总体逐年下降,比例更趋合理。其中,前4个学年折合在校学生数逐年下降,折合教师数略有增长,生师比从17.8直降到15.4;2010~2011学年生师比略有回升,从15.4上升到15.7(见图1)。

2.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大学筹建后期(“十一五”前3年),高级职称比例延续了“十五”期间的上升趋势,从2004~2005学年的36.06%一直上升到2008~200年的42.78%,快速增长达6.72%;学校正式成立后(“十一五”后2年)的2009~2010学年、2010~2011学年高级职称比例连续小幅下降,比历史最高点2008~200年的42.78%下降了2.99%,但是,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校达到退休年龄的高级职务教师数量较多,总体上专任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不断优化(见图2)。

3.专任教师学位层次持续提升

“十一五”期间,引进高学位专任教师以及提高学位层次教师的数量稳步增长,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6~2007学年的62.12%持续上升到2010~2011学年的73.60%,增长率达11.48%,远远超过教育部办学条件指标中合格标准43个百分点。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从2006~2007学年的15.50%持续上升到2010~2011学年的23.50%,增长率高达8%;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从2006~2007学年的46.60%持续上升到2010~2011学年的50.10%,增长率达3.5%(见图3)。

4.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渐趋合理

“十一五”期间,年龄在3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比例从2006~2007学年的36.2%直降到2010~2011学年的27.3%,下降8.9%;年龄在35岁(不含35岁)至45岁之间的专任教师比例从2006~2007学年的41.9%小幅上升到2008~200年的47.1%之后,又小幅下降到2010~2011学年的43.2%,“十一五”期末比期初总体上升1.3%;年龄在45岁(不含45岁)至55岁之间的专任教师比例从2006~2007学年的15.1%上升至2010~2011学年的21.6%,直线大幅上升6.5%;年龄在55岁(不含55岁)以上的专任教师比例从2006~2007学年的6.9%下降至2010~2011学年的4.5%,直线小幅下降2.4%。

“十一五”期间4个年龄段专任教师比例,其中年龄35岁以下专任教师和55岁以上专任教师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在35岁至55岁之间的专任教师呈逐渐上升趋势,并且有大幅增长,年龄结构呈现“橄榄”形状,总体形成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为主,年富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专任教师队伍(见图4)。

5.专任教师学缘结构保持优良

学校利用地处北京的区域优势和校内政策倾斜,大力引进国内外重点大学、科研机构和著名企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积极支持教师到重点大学攻读高一级学位。从2006~2007学年至2010~2011学年,具有非本校学历的教师比例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缘涉及国内外200多所大学,其中具有“211工程”大学和国外大学学历的占60%以上,专任教师学缘结构一直保持优良。

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十一五”期间专任教师结构优化存在的差距及问题分析

学校“十一五”期末专任教师结构优化取得的成效与教育部相关目标、学校“十一五”规划的任务与目标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差距形成的问题比较复杂,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主要是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基础较弱、环境一般、能力不高等。

1.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基本目标

(1)教育部文件中关于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相关目标。

教育部《关于新时期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人〔1999〕10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05年,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全国高校教师总量基本保持现有规模或稳中略增;在保证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全国高等学校平均当量生师比达到14∶1左右……,教授、副教授岗位占专任教师编制总数的比例,教学科研型高校一般为45~55%,少数学校可以达到60%左右;教学为主的本科高等学校一般为30~40%……,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教学科研型高校达到8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教学为主的本科高等学校达到60%以上……,在校外完成某一级学历(学位)教育或在校内完成其他学科学历(学位)教育的教师应占70%以上。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司函〔2002〕152号,以下简称《方案》)中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内容明确:主要观测点“生师比”等级标准a要求“比附表中合格规定值至少低2,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等级标准C要求“符合附表中合格的规定”。主要观测点“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等级标准a要求“≥50%”;等级标准C要求“30%~40%”。

(2)学校“十一五”规划关于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相关任务与目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校(筹)党发〔2006〕53号,以下简称《规划》)关于在校学生数和专任教师数等任务与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2000人,其中研究生(含博士生)1000人、本科生11000人;外国留学生300人,中外合作和互换交流培养学生年均110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4500人,其中函授生2000~2200人、夜大生1800~2000人。……到“十一五”末,专任教师总数800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职务)分别为15%和4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达到75%、具有博士学位的达到25%……。

2.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基本目标与学校“十一五”期末专任教师结构优化成效比较

根据教育部《意见》和《方案》中关于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基本目标要求,对照《规划》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我们在看到优化专任教师结构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学校“十一五”时期在生师比、高级职称比例、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比例等方面的主要成效与学校的预定目标和教育部的相关标准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到“十一五”期末,与《意见》生师比14左右的目标相比,学校的生师比15.7偏高;与《意见》、《方案》(a等级)以及《规划》确定的高级职称的比例、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比例目标比较,学校的高级职称比例、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比例差距还很远;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见表1)。

3.学校专任教师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现状不容乐观。面对知识经济下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应该清醒认识到专任教师结构中所存在的差距是多方面问题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报告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基础较弱。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原两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一方面,原两校的专任教师队伍与大学的要求相比,在生师比、高级职称比例、学位结构比例等方面客观上偏低;另一方面,大学筹建过程中专任教师队伍总量的剧增,更多考虑的是量上的满足,导致实现了“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缓解严重缺编的状况”的目标,但是专任教师结构的基础无太大的改观。这一因素制约了学校“十一五”时期专任教师队伍的发展,并将持续影响今后更长的一段时期。

(2)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环境一般。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支持的政策优势不突出,尊重知识、依靠人才、鼓励创新的氛围不浓厚,鼓励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教师发展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考评机制等不健全,严重影响人才引进和人才成长,对专任教师结构的生师比、高级职称比例、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等因素造成直接影响。

(3)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能力不高。

学校“十一五”规划中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专任教师总数、高级职称(职务)比例、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等相关目标任务均未实现,虽然其中原因复杂,但仍然反映出科学规划、计划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并严格实施的能力不足;全面统筹考虑建立健全专任教师引进、培养、考核、聘任、退出等机制的能力不高,突出表现为制度建设总是处于被动、滞后、临时状态,缺少主动性、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未能保证具体落实各项专任教师结构优化保障措施;加快推进学校教师职务聘任改革等人事制度改革的能力不足,各项改革工作进展缓慢,严重影响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的优化等等。

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结构的几点建议

在新形势下,针对当前学校面临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基础较弱、环境一般、能力不高等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专任教师结构,从观念更新、规划引领、制度保证、改革推动等方面入手,推动学校“十二五”时期专任教师结构优化再上新台阶。

1.观念更新

“十二五”时期是学校发展的新的战略机遇期,新的形势对学校的专任教师队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不断涌现新的问题。学校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从战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主动适应师资队伍发展的时代要求,最大限度优化专任教师结构,推动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

2.规划引领

科学的规划能够引领师资队伍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时期,学校要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成绩与不足,透彻分析背后的原因,深入研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结合学校实际,科学规划“十二五”期间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目标与任务。

3.制度保证

全面实现规划的目标与任务必须要有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制度作保证,并严格、有效、灵活执行。学校要围绕规划确定的专任教师结构优化的目标与任务,努力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切实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断强化考评机制,建立健全经济、环境、生活保障机制,并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确保制度的约束和限制作用,以保证由科学设计、有序衔接的各项制度建立的系统在临界的范围内规范、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