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十篇乡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十篇

乡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31:51

乡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篇1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乡村项目建设资金监管,提高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项目建设资金是指用于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自然生态环境、教育、医疗、文化条件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资金、乡镇站所(含学校)房屋维修改造及新建项目资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资金、乡镇敬老院建设项目资金、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资金、乡村道路建设项目资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其他用于乡村的各类建设性项目资金等。

第三条乡村项目建设资金监管是财政部门依法履行财政监督职能,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和本办法规定对乡村项目建设资金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乡村项目建设资金监管应遵循“上下联动、统筹安排、分类监管、专款专用、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先易后难,先松后紧,抓大放小,逐步规范”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乡村财政项目建设资金监管工作。

第五条乡村项目建设资金监管分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事后监管。事前监管主要包括项目筛选、项目申报、项目公示;事中监管主要包括参与订立项目承包合同书、在建项目的实施检查、资金拨付、竣工验收、财务核算;事后监管主要包括资料归集、跟踪问效、绩效评价。

第六条县局相关业务股室(局、中心)要切实搞好信息沟通,在收到用于乡村的项目建设资金及资金管理政策文件时,应及时转交给县乡财局,县乡财局尽快以邮件形式将信息和监管要求下传给有关乡镇财政所,乡镇财政所在接到项目建设监管信息后,按照监管要求在3个工作日内组织专人深入现场核查,并将监管信息以邮件形式向县乡财局和局相关业务股室反馈。

第七条乡村项目建设资金的拨款要坚持按预算、按进度拨付。局属各相关业务股室在办理拨付用于乡村项目建设资金时,继续坚持原有的拨款审批程序不变,但要借助“乡财县管乡用”这个平台,实行“一个漏斗”向下的资金拨付办法。即先由相关业务股室按程序核定项目建设资金拨付数额,再由国库股把资金拨付到县乡财局“基本结算户”,县乡财局项目资金监管股根据各有关乡镇财政所提供的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和工程竣工决算验收等有关资料,经审核后,据实将资金拨付到有关乡镇财政所。

第八条乡镇财政所在支付项目建设资金时实行报账管理,转账支付、项目建设工程竣工并经验收合格后,项目施工单位在向乡镇财政所报账时必须提供:经项目实施单位领导、民意代表、乡(镇)长,财政所长签署意见后的《县乡(镇)项目建设资金支付审批表》;经项目实施单位领导审批,施工方经手并注明事由的真实、合法、要素完整的凭证;“项目批复”“项目施工承包合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单”等。报账原始凭证由县乡共同审核把关,即先由乡镇财政所对有关支出发票进行初审,经县乡财局项目建设资金监督管理股复审合格后,乡镇财政所方可付款。项目建设资金应以转账方式直接支付到项目施工单位或商品、劳务供应商约定的账户。验收不合格和群众有意见的或存在其它他问题的,乡镇财政所应暂停支付项目资金,并主动查明原因及时向项目主管部门和县局相关业务股室报告,待做出处理意见后再付款。对资金没有通过乡镇财政所,实行县级报账制的工程项目,乡镇财政所也要根据有关部门的委托和监管要求提出资金拨付意见,县直相关部门要把乡镇财政部门提出的意见作为资金拨付或报账的依据。

第二章财政直接管理的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

第九条财政直接管理的乡村项目建设资金是上级和乡镇本级安排并由乡镇财政直接管理使用的项目建设资金。

第十条财政直管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一)从乡村项目库中筛选项目进行申报;

(二)已批复项目进行公示;

(三)参与签订项目建设承包合同书;

(四)不定期到实地进行检查,并制做检查报告;

(五)组织人员参与项目验收,制做验收报告;

(六)进行财务核算,按有关规定拨付资金;

(七)归档资料,跟踪问效进行绩效评价。

第三章上级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

第十一条上级主管部门直管的项目资金是指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并直接管理的工程项目,但资金通过财政所帐户支付的项目建设资金。

第十二条上级主管部门直管的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程序

(一)财政所及时与县乡财局或财政局各业务股室进行信息沟通,全面掌握了解本乡镇范围的已批复项目和在建工程项目情况。

(二)根据信息沟通和掌握的情况,乡镇财政所要公示、审核合同、建设检查、竣工验收已批复的工程项目。

(三)项目资金到达财政所后,付款前项目承包人必须提供合同复印件,乡镇财政所根据合同复印件进行实地检查和评估,并制做检查评估报告。评估结果与合同及下拨资金相符的,按规定及时付款;评估结果与合同及下拨资金差距较大的,暂停拨付资金。财政所应及时将评估报告送县乡财局监管股,由监管股再将评估报告反馈给主管单位,由主管单位和财政局业务股室及乡财局协商定案后再据实付款。如协商意见不一致的,可以委托专门机构进行评估,以专门机构评定结果再进行办理。

(四)台账登记,资料整理归档、跟踪问效并进行绩效评价。

第四章报帐制项目资金的监管

第十三条报帐制乡村项目建设资金是指由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并直接管理实施且资金不通过乡镇财政所的项目建设资金。

(一)县局相关业务股室要协同县直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及时将项目文件和资金信息告知县乡财局,乡财局以邮件或文件复印件形式传递给乡镇财政所,乡镇财政所要做好信息沟通反馈工作,按照监管要求,协同参与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等方面的工作。

(二)台帐登记、资料整理归档。

第五章违规责任

第十四条乡村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截留、挪用乡村项目建设资金,严禁违反规定提取管理费。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财政不予拨付乡村项目建设资金:

(一)所批复项目系虚假项目的;

(二)所批复项目没有动工建设的;

(三)同一项目重复立项的。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停拨付项目建设资金:

(一)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合同纠纷的;

(二)项目实施承包人不按项目规定要求施工的;

(三)财务手续不齐全的。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已拨付的资金必须依法追缴并上解县财政:

(一)虚报冒领乡村项目建设资金的;

(二)乡村项目建设资金被挪作他用的;

乡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篇2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对策探析

乡镇是基层政权组织,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对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状况备受社会关注,上级部门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乡镇政府在财政、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现象。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是每一个财政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答的课题。笔者对此展开探讨。

一、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政预算约束不严格。从近年来审计反应的情况来看,乡镇在预算批复、调整及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违反《预算法》的行为。表现为预算编制不科学。实行“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方法,预算既不全也不细,操作性不强,资金分配不透明。乡镇其他收入未完全纳入预算,大量预算外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不高,预算调整不规范。有些乡镇追加预算没有严格履行报同级人大审批的程序,超出预算部分脱离了同级人大的监督。

2.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导致乡镇专项资金管理分散,情况不明。尤其是对项目多、资金量大的乡镇,未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大部分支出在经常性科目中核算,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很难有效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此外,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突击性检查多,且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具体的处罚和整改措施,使监督流于形式,致使乡镇普遍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代管资金的情况。

3.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乡镇政府机关财务管理模式五花八门。有的是财政所做账,有的是经管站做账,有的整个乡镇政府机关一套账,有的却多达四套账。乡镇财务人员的分工不科学。有些财政所长既是所长,还是会计兼出纳,有的乡镇一年做一次账,出纳成了事实上的兼职会计,内部管理控制基本失效;有些乡镇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手续交接不清,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4.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负债现象严重。目前,大部分的乡镇在农村基金会、财政周转金、商业银行贷款等方面普遍存在数额大、沉积多、偿还难的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是有的工程项目缺乏科学论证,没有因地制宜,没有可行性研究,结果一些企业效益不好、长期拖欠,资金收不回来;二是有的乡镇盲目搞建设,不根据本乡镇实力、财力、借钱上项目;三是个别乡镇机构臃肿、人员过多、入不敷出,靠借款来维持日常的费用开支。

二、乡镇财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体制运行缺陷,没有约束机制。缺乏综合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管理不规范,预算约束力弱化,预算编制程序不到位,支出预算编制粗糙。

2.经济利益驱动,法制观念不强。财务收支活动不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不严密,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许多乡镇没有制定规范性管理制度,缺乏制度约束。不少乡镇在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支出凭据的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等环节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一些财会人员未能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4.乡镇领导和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乡镇领导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培训教育,部分乡镇的财会人员岗位变换频繁,影响了工作开展。

5.个别部门对乡财信息化管理存在虎头蛇尾现象。个别部门未能继续对乡财信息化建设方面给予经济和人员的大力支持,后续管理不够。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层财政职能日益强化,地位愈加重要,作用越来越大。要做好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在经济建设中的主战场作用,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1.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推行“乡财县管”或“镇财县管”模式。按照公共财政的管理要求,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通过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或“镇财县管镇用”,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对实行“乡财县管”或“镇财县管”的乡镇,坚持“五不变”原则。一是预算管理权不变。乡镇财政所负责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执行本级预算。二是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各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三是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财务审批程序按各乡镇目前实行的审批制度执行。四是独立核算主体不变原则。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财务核算,结余归各乡镇所有。五是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

(2)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治理方式。一是预算共编。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具体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二是账户统设。统一开设乡镇财政收支账户,各乡镇财政所按县财政局的批复在镇金融机构开设“国库基本结算户”、“工资专户”、“非税收支专户”等财政银行专用账户,办理乡镇财政资金的收支业务。三是集中收付。即乡镇财政税收收入全部上解县级库,纳入预算管理,乡镇收取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直接缴入县财政专户,由县财政根据乡镇收入类别和科目,分别进行核算。支出由财政专户拨入乡镇财政收支账户,以年度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原则进行分配。四是采购统办。即镇采购支出凡属集中采购范围的,由镇提出计划和申请,报县财政局审核后,交县政府采购办按有关规定统一办理,采购资金从“财政专户”直接拨付给县政府采购办或供应商。五是票据统管。即乡镇使用的财政票据,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票据由镇会计核算所到县财政局领取,发给各预算单位使用,严格实行“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票款同步、以票管收”的办法。

乡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乡镇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建议对策

近几年来,乡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更好的维护农民利益,农村财税体制也作出了相应变革,促使乡镇财务管理提上日程。随着基层组织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乡镇财务管理现状有所改善,然而通过审计工作,笔者仍发现财务管理还存在某些问题亟须解决,现根据个人的实践经验,将乡镇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加以总结,分析其原因所在,并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一、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金管理混乱

现金是重要的流动资产,在乡镇财务管理中现金管理将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仍有较多乡镇存在现金管理混乱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第一,部分小额现金被个人所占有,致使零散的现金资产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与利用;第二,库存现金严重超标,乡镇财产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加重现金管理难度。

(二)专项资金滞留严重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乡镇存在较为严重的“重要钱,轻管理”现象,对短期利益过分追求,对专项资金的利用不合理,影响资金发挥应有的实效作用,造成专项资金滞留严重的不良问题。与此同时,受到项目建设影响也会造成一定的专项资金滞留问题,比如说项目设计发生变更、施工存在难度等,以及项目资金的拨付方式不同,或按进度拨款,或待工程验收后拨款等,这些资金拨付方式也会造成一定的资金滞留。要想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建立严格的立项机制,对建设项目严格把关,同时转变资金管理理念,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利用,保证其发挥应有的价值效益[1]。

(三)财政预算问题

为保证财政预算的合理性,我国出台了《预算法》及其他相关法规,然而审计过程中却发现乡镇财政预算与规范要求相差甚远。乡镇存在严重的预算问题,具体表现在预算编制、调整、批复、执行等方面,尤其是财政预算方面问题更加突出,不仅编制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编制内容更是多有遗漏,预算不全不细问题严重,常见的有项目资金不够细化,尤其针对年初资金;非税资金公开透明度低,在预算中无明确体现等。

(四)乡镇项目建设存在不规范管理

乡镇发展需要借助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乡镇项目建设与日俱增,因项目建设必将涉及资金往来,成为乡镇财务管理较为重视的问题。在进行乡镇项目建设时,多采用承包、协议建设等方式,在订立项目合同时为了减少工程结算款,出现了随意抵扣税款的不良现象,对规范化管理造成消极影响。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领导重视不足

乡镇财务管理工作往往会受到领导意识影响,如果领导重视该项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管理规范性,然而较多乡镇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忽视财务预算作用,乡镇财务主要由上级部门下划,政府拨款是乡镇财务的主要收入,乡镇领导往往遇事随机决策,不对财务进行提前预算;其二,乡镇领导变更频繁,而新上任领导往往对过去财务不追究,致使财务问题累积得不到解决;其三,领导在动用财务资金时,没有较强的交接意识,而管理人员往往顾及领导情面不能及时追回资金。

(二)财务基础差

当前,诸多乡镇面临专业会计人员不足问题,致使财务管理基础较差,严重制约了乡镇财务的规范化管理。财务基础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员结构不合理,部分乡镇财务管理工作由办公室人员兼任,专业会计人员较少,甚至有些乡镇财务管理人员无从业资格;其二,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在具体的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比如说会计对出纳不进行监管,或者不能对财务工作及时处理等,甚至有些财务管理人员产生贪念,私吞政府钱财等[2]。

(三)乡镇财务管理暂不适应农村税改

近几年来,农村税改不断得到推行,对乡镇政府而言既有利也有弊,由于各项涉农税费有着明确的规范要求,乡镇上划款项受到限制,导致乡镇政府明显的入不敷出,当遇到大金额开支时只能挪用专款,然而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违反政策纪律要求。

三、乡镇财务规范管理的建议对策

(一)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可对管理工作有所制约,为此健全管理制度是实施规范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制定并健全管理制度应从多方面入手:第一,规范现金管理。严格记录现金的进出账记录,并规定现金使用范围,若支出现金超出范围要求应做好把关;第二,职责分离制度。乡镇财务的各项支票、印章等应将由多人管理,尤其是将会计与出纳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两者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并共同核对各项账目;第三,规范收据管理。如采用自制收据,应明确收据填写要求,并对各项收据进行核实,保证收据规范。

(二)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乡镇财务管理水平高低会对农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应对乡镇领导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宣传等方式,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告知相关领导,增强其财务管理意识。一方面,向乡镇领导灌输财务管理理念,使其掌握更多的财务管理知识,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将财务管理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重视法律法规教育,增加乡镇领导的遵纪守法意识,自觉遵守财务管理法规,减少违纪现象发生,降低专款挤占、挪用等事件的概率[3]。

(三)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当前乡镇专业财务管理人员不足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技术培养,并严格规范持证上岗要求,保证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其一,可聘请专家授课,对财务管理知识与实战经验进行传授,使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熟知管理制度、财经法规等;其二,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应加强思想道德培养,提高人员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乡镇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针对乡镇财务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现金管理混乱、专项资金滞留严重、预算约束不够严格、乡镇项目建设存在不规范管理等,应对造成问题的原因加以具体分析,找出病因有针对的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赵江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当代农村财经,2015,02:48-50.

乡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篇4

关键词:财政;乡镇;现状;对策

乡镇财政整体的收入因实行的税费改革新政策产生逐渐下降的现象,以农业税为中心的乡镇财政遇到了超乎想象的经济危机。由于,目前财政存在逐渐减少的现象,所以,农业发展基础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支出或者是收益的经费影响。目前来看,乡镇财政存在资源短缺的现象,我国社会农业经济面临转型困难,国家对于此等现象也不会给予特殊的经济补贴,但是三农的棘手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甚至将导致乡镇财政陷入寸步难行的艰难境地。

一、现行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水平较低从乡镇财政整体的预算编制经济的现状来看,乡镇财政的编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甚至有些粗糙,明显可以看出,政府收支项目只是进行了简易的列举,整体程度上欠缺完整性。其间接性的影响了预算编制工作,进而导致执行的项目存在执行能力不到位的弊端,而且在预算方面,由于执行的力度和年初预算编制之间的差异甚大,加之没有及时的进行详细的情况掌握,导致其十分欠缺约束力。然而,乡镇政府的监督程度直接决定了乡镇政府预算和支出项目的准确性,并且有效地强化了乡镇政府项目收支出的工作效益。

(二)涉农补贴监管不到位对于各级财政系统所发的惠农补贴,通常来说乡镇财政会都会切合实际情况参与其中,并展开相应的监督,其管理的方式较为规范。但是对于其各个部门发放的涉农补贴中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一些问题。考虑到发放农补贴时的程序较为繁杂且成本较高,但是如果采取单独针对性的发放又会造成监管效率低下,严重的又会导致发放的补贴成本浪费,并且,发放的补助资金到账的时间也不一致,所以资金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分散,进而直接导致了财政监督失去效果。这最容易导致发生虚报或者是他人冒领资金的现象,甚至产生挪用资金的动向。

(三)资金管理分散从目前政府部门的在农项目来看,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存在着较多体制不顺、职能交叉等矛盾,不良现象的存在导致其乡镇专项资金的管理较为分散相对来说资金的支出存在比较混乱的现象。例如,针对于某些项目较多、资金量流动较大的乡镇单位来说,并没有及时的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其中一大部分支出通常会在经常性科目中核算,从而严重的导致各项目之间互相的交叉和挤占,针对其则很难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对其的绩效评价也不能有效的落实到实处。专项资金被迫受到了挤占和挪用,这都是由于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所产生的不良现象。

(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不合理现在乡镇财政管理正处于收支相互矛盾的危险境地,乡镇财政的收支矛盾在日益增加其农业税更难在短期时间内取消,财政资源寻找起来不是特别顺利,很有可能导致财政的增收陷入停滞的状态,由于财政增收方面极度困难,所以在财政收支方面很难保证平衡的状态,可以通过有效的改善财政管理方式来改变乡镇财政收支的现状。

二、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管理的相应措施

(一)加快农业经济的转型针对乡镇财政相关的问题要从长计议,其主要呈现的问题还是在于乡镇经济整体的发展趋势,可以明显的看出只是单方面的针对经费增加只能短时间内维持其作用。要考虑持续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改变,现在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中心的农业经济结构,乡镇通过财政可以有效的利用先进的技术转变传统的农业,有效的应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和设施来提升传统的农业水平。

(二)促进财政体制的改革在对财政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以乡镇收入为主体,建立稳定增长机制。在撤销农业税之后,对乡镇财政提出了要求,要以土地使用税为中心,根据增值税以及个人所得税为基本的征收税的新结构,由此以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不要增加农民的负担,以此为基础保障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对于相关的扶贫开发和水利建设以及农业大规模等等都要给予合适的倾向。有效的规范财权事权的管理范围,合理的针对相关的事态进行相应的对策,从而进一步的推进了财政事权统一性,从本质上充分的解决了乡镇基层财政相关的税负状况,有效的预防发生上级财政过于集中的现象。

(三)提高相关人员的监管能力在进行乡镇财政管理的过程中,对相关人员提出了要求,要具备较高的监管能力,然而乡镇财政的具体监管范围针对乡镇财政农业综合资金和项目十分重要,因此针对乡镇财政下方农业综合相关的资金和项目一定要明确相关的监管,尤其是监管的具体范围和详细的资金量以及监管的相关任务等等都要十分注重。乡镇财政需要针对项目申报的真实性进行实地考察进而决定其可行性,针对申报的项目要及时的向有关部门进行意见发表,然而对于项目的实施要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监督检查工作一定要落实到项目开工建设的实地现场,依据项目施工的建设进展和有关的情况积极的向上级部门进行有效的反馈,进行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后,关于然建立乡镇方面的农业税,相关干部则要充分考虑农民自身的负担为主,进而要确保农民的基础乡镇财政的充足来源。

(四)建立长效机制,实施财政与编制在开展财政和编制政务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可以为政务工作的公开性提供保障,把所有关于财政专项资金的流动方向在网站上进行,并加强相应的宣传工作,在各个乡镇设立网站免费查询专项资金的网点,此利民的方式十分符合农民的心意,农民从此拥有了资金动向知情权。由于财政局针对农资金的管理分配权都配备了相应的科室,针对财政政务政策要在管理监督下使用好涉农资金的同时要时刻对农资金进行监督和核实,资金运行过程中任何问题都要了如指掌,进而有效的总结了相关的经验为今后工作开展顺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乡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篇5

一、调查活动开展情况

本次调查共分6组,每组由1名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1-2名局技术人员作为成员,分组对全县14个乡(镇)开展调查活动。调查采取实地踏看水利工程项目现场和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的方式进行,并在座谈会上发放了征求意见表,请参会人员对我局落实“三严三实”工作要求,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我县“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对今后我县水利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邀请了乡(镇)分管领导、水利站长、村组干部、县党代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和部分群众代表参加座谈,人数达到160人。

二、对我县“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项目的意见建议

从总体来看,各乡(镇)对我县“十三五”规划项目思路和大方向表示十分满意,认为“十三五”规划符合我县水利实际,项目规划全面,并希望我们以此为基础加强向上争资争项力度,使“十三五”规划期间有更多的水利项目落地我县。同时,各乡(镇)也结合自身实际,对一些具体水利需求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防洪减灾工程已引起乡村群众的重视和关注。目前全县农村河流普遍存在淤塞严重、河道狭窄,水体污染、生态退化等诸多问题,河道采砂中超采、过采、乱采等行为,破坏了河道的自然状态,降低了河道的防洪抗洪能力,农村河流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防洪标准不到五年一遇。针对上述问题,与会人员认为在做好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建议加强乡(镇)防洪工程建设,规范河道采砂管理,采用疏通、加固堤坝等方式,确保河道泄洪畅通。

2、有部分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新建小(2)型水库的需求。建议对有条件实施的乡(镇),新建一批小(2)型水库,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田或果园产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如社溪镇江头村南门小溪坑水库、东山镇彭洞村遥罗坑水库库容大、效益好。

3、各乡(镇)对山塘整治需求强烈,提出了一批急需维修的山塘工程。建议在搞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基础上,下一步重点做好山塘整治和新建山塘工作,解决好一些坑里田的灌溉问题。

4、各乡(镇)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需求仍然迫切,需在原有基础上巩固提升。特别是安和乡、紫阳乡两个乡(镇),是我县目前仅有的两个未实施集中供水工程的乡(镇),群众意见反映强烈。同时,由于我县地处山区,集中供水工程管网无法延伸至一些山区农户家中,建议谋划设计一些小型供水工程,分片分散供水到户,采取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的形式实现“十三五”农村自来水工程全覆盖。

5、建议继续加大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已建项目的维修养护投入,第一轮的小农水重点县工程解决了约50%的农田渠道问题,第二轮解决了80%左右。建议在后续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和支持之前实施较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且农田灌溉需求迫切的村和组。

6、建议对一些确实有需求的乡(镇)实施抗旱应急引调水工程,以解决当地水源缺乏问题。较为典型的如油石乡,提出了石崇—油石跨流域调水工程,可有效解决油石河流域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三、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各乡(镇)对我们过去的水利工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作为在全县机关单位中最深入实际,与乡村走得最近的单位之一,水利局干部在工作中能真正做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切实做好乡村水利工作,乡镇基层经常能看到、碰到我们县水利局的干部和领导。

2、近年来实施了众多水利工程,使各乡(镇)的水利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变,农村生活饮水、灌溉等条件大为改善,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特别是通过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农田灌溉保证率和覆盖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如安和乡富湾等村覆盖面达到90%以上,东山镇中稍等村达到80%的面。

3、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越来越好,通过加强工程监管,发动组织乡村农民义务监督员进行监督,改良施工工艺流程,实施渠道浇灌双面立模等,不定期进行工程现场抽检、飞检等多种方式,对工程质量严格要求,工程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一些渠道建设质量真正达到了三十年可用的标准。

4、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更加注重细节上的问题,能够积极征求乡(镇)政府、村组的意见,使水利工程建设能对症下药,把钱花在刀刃上,工程建设做到了全方位与农民群众需求对接。

尽管各乡(镇)对我们的水利工作总体表示肯定和满意,但是在项目建设中仍反映出一些问题:

1、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各乡(镇)灌溉问题,但在项目安排中存在“三个不平衡”的问题。一是乡与乡之间项目不平衡,投资金额有大有小;二是村与村之间存在安排实施不平衡,一些村项目安排偏少;三是农田较为集中区域与农田较为分散偏远区域项目不平衡,施工单位在实施时,只做交通便利的,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就不实施,村民意见较大,给乡村也带来很大的群众工作压力;

2、农田水利工程总体质量有很大提高,但前几年的工程渠道底板把关不严,影响总体效益发挥,有部分村反映前几年修建的渠道目前由于渗漏无法灌溉,要求加强对质量的监管。同时第一批实施的少量U型槽渠道由于存在质量缺陷,存在漏水问题;

3、农田渠道建设要结合现场实际确定合理断面,存在渠道断面过大、过小的双重矛盾。有些地方需兼顾防洪排洪功能,在建设农田灌溉渠道的同时,应考虑同时建防洪排洪沟渠或加大渠道断面;有些地方渠道是纯灌溉渠道,不用兼顾排洪功能,渠道断面超大,占用和浪费了群众耕地。为更好发挥渠道灌溉效益,还需完善一批水陂、山塘、小(2)型水库等渠道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灌溉水源问题。

4、应急水毁工程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近年来不少水利设施因洪水而冲毁未能及时修复,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如一些水陂被冲毁后,只有采取临时措施抽水浇灌,影响了农耕生产,如中稍村蛇头

5、水利项目下达时间较迟,有些项目下达后已经进入汛期,错过了黄金施工季节,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

6、项目重建轻管现象较严重,例如一些渠道长期无人清淤,堵塞严重;一些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由于管护不到位,后期水质不达标;山洪预警系统村设喇叭普遍遭雷电击坏,无法使用,诸如此类等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

7、在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业主、施工单位与乡(镇)、村组的沟通不够,特别是施工单位存在不接受乡(镇)、村组提出的意见建议,遇到问题不予乡(镇)、村组及时反映等情况,使项目实施后,未达到群众满意的效果,甚至出现损坏群众利益的情况,乡(镇)、村组对此意见较大;

8、乡(镇)水利技术力量薄弱,各乡(镇)均希望多分配一些水利专业毕业生充实到乡(镇)水管站,以便更好的推进乡(镇)水利工作进行。

四、解决方法及对策

1、对各乡(镇)提出的项目进行分门别类列表统计,能处理的及时交有关股室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在今后一段时间,相关领导股室注意重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进行落实;

2、对各乡(镇)提出的“十三五”规划项目进行一次补充修改:

(1)将一些漏项的好项目要及时补上,尽量把项目做全;

(2)对“十三五”规划项目投资进行放大,争取更大的投资,把项目做大;

(3)对“十三五”规划项目特别是一些水库项目,引调水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一些研讨,把项目做优。

3、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调查研究:

(1)质量管理。重点抓好小农水重点县双模实施,提高细部结构质量。注重工程的配套齐全,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把质量标准熟记于心,每个项目都要明确质量监控标准,统一按照标准管理建设;

(2)进度管理。尽量争取上级部门配合支持,项目做到早设计、早招标、早施工。抓住黄金季节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3)项目实施安排要进一步深入实际,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一定要先征求群众意见,平衡好群众利益,使群众满意,避免矛盾;

4、加强乡(镇)项目库建设,在我们搞好“十三五”项目的基础上,建议组织乡(镇)做出水利项目库规划。对县规划进行具体化,有利于今后水利项目的落实。乡规划要充分调查,使其符合本乡(镇)的水利实际需求;

5、把握住当前水利工作的重点转变

(1)小农水项目要以山塘、水陂建设作为重点之一;

(2)在完成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基础上,重点做好山塘整治工作;

(3)河堤建设,特别是局部河堤应急处理是当前群众的迫切需求,“十三五”规划今后要大力争资做好河堤建设工作;

(4)重点抓好骨干安全饮水项目的实施,当前建议重点做好安和、紫阳、兰田、中稍四个较大安全饮水项目的争取工作。下一步要做强做大我县农村自来水项目,条件成熟还可以实行全县农村自来水骨干工程一体化管理,统一供水、统一检测、统一标准供水。

6、加强小农水项目的建后管理工作,建立一种让群众能够投工投劳,自我管理的水利管理建立制度,对管理好的兑现奖励,优先安排项目资金;

7、加强水毁工程的修复力度,很多重要的水毁工程如不修复明年将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引发社会矛盾。需对全县水毁工程进行一次统计,争取县、市拿出部分资金进行修复;

8、对全县防汛设施进行一次普查,特别是预警系统完好率很低,必须联系联系上级修复,否则将直接影响水利形象;

9、加强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乡(镇)水管站人员专职专用的问题:

(1)争取人事权在收回至水利局;

(2)争取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场所;

乡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篇6

一、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土桥镇不断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大力开辟乡级财源,加强收支管理,使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乡镇财政收入逐步增长。

1、提高思想认识,全面推进乡镇财政工作,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向乡直部门和村级组织延伸牢固树立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是财政管理基石的观念,充分认识加强“双基”工作的重要性,深入调查研究,梳理相关工作,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基层财政工作的指导考核,培训提高基层人员业务能力,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实际困难,有力地推动了乡镇财政各项工作的开展。乡镇财政所充分发挥政策熟、业务精、力量强等优势,成立了“村账乡(镇)代管”办公室,帮助村级组织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制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审核村级财务收支的执行情况,做好村账务、财务“双代管”和村级债权债务的化解工作,促进了村级财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2、强化对涉农专项资金监管,乡镇财政由资金管理向资产、债务管理延伸,乡镇财政监督向用款单位、具体项目等全程监督延伸,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以查促管,规范管理。建立完善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做到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乡镇财政不仅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而且建章立制,及时制止新债,定期盘活资产,清收债权,定期上报,实现了乡村债权债务实时信息化监控。针对每年都有大量资金投向农村、监督难以到位的情况,通过改革,乡镇财政实行了全方位监督。一是乡镇财政从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再到工程的验收、资金的拨付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确保了专项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提高了项目资金的效益。二是对各类涉农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及其他项目资金,设立专账和专户,实行专人管理和负责,保障专款专用。

3、规范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乡镇预决算制度,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增强预算约束力,解决预算编制随意、执行不严肃问题。加强乡镇非税收入监管,实施以预算内外资金统管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管好用好乡镇政府性资金。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不断强化税源管理,定期协调部门收入征管工作,搞好协税护税,努力做大蛋糕。

4、做好民生服务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向保运转、保民生、保农业农村发展延伸根据服务三农、改善民生对财政工作的新要求,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充分利用乡镇财政贴近农村、直接服务农村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基层财政的公共服务水平,实行“一折通”、“一站式”服务等方式,将各项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把国家的涉农补贴、家电下乡等各项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对乡镇财政预算指标的控制和财务核算的监管,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优化乡镇支出结构,保证民生等重点支出。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努力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土地流转等问题,理顺农村经济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的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土桥镇财政所严把涉农资金监督管理“五个关口”,确保涉农专项资金安全有效运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1、严把涉农专项资金“公开关”在涉农专项资金安排后,将涉农项目的名称、资金来源、资金数量、项目安排等情况,采取会议宣传、政务公开栏、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让人民群众知晓,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2、严把涉农专项资金“备案关”涉及涉农专项资金,财政部门及时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特别是将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包括本级匹配)、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项目安排后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让纪检监察部门了解财政部门涉农专项资金落实情况。

3、严把涉农专项资金“拨付关”严格按照不同涉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把好涉农资金的拨付工作,按时、足额拨付财政涉农专项资金,切实杜绝因财政部门原因导致涉农项目工作不到位的情形发生。

4、严把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关”加强对资金的跟踪管理,做到财政“支农”资金支付到哪个环节,财政监督就跟踪到哪个环节;财政“支农”资金支付到哪里,财政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促进涉农项目的实施。

5、严把涉农专项资金“检查关”除支持和配合纪检机关、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做好涉农专项资金检查外,每年财政所都自行组织对涉农专项资金落实情况的自查和检查工作,严格查处和纠正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套取、贪污和私分涉农专项资金的行为,保障农村群众的利益。

三、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增加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户到人,农户一般要得到多项补贴,这些最终都要靠财政所来落实,加上“村财乡”,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甚至几倍、十几倍地增加。由于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致使任务十分繁重,工作量比税改前增加两倍。由于涉农补贴涉及到农民个人的直接利益,发放工作做不好,影响较大。同时,会计核算业务也大量增加。2、经费短缺,随着财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例如下乡所需的交通工具开支,需要印刷大量的分户补贴清册,需要大量增加计算机的纸张、墨粉消耗等,而这些都是乡财政正常经费预算难以保证的。乡镇财政所自身没有经费预算,支出靠上级补助和镇政府支持,随着业务量的增加,经费短缺问题突出。

四、对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和资金监管工作的政策意见和建议

基于实际调查和分析,结合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职能。

1、加强乡镇财政体制建设要充分认识乡镇财政的重要性,将县乡财政建设纳入国家财政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当前乡镇财政的特点,转变职能,科学定位乡镇财政职能,由原来的抓收入转变为加强对支出的监管和跟踪,完善区乡财政体制。在合理划分区乡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对不同类型的乡镇实行不同的财政体制。

乡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篇7

一是“无限小”的权力艰难支撑“无限大”的责任。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通过乡镇去落实,乡镇干部形象的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责任重大,但赋予乡镇政府履职尽责的权力却很少。乡镇党委、政府没有一定的干部人事调动权、调整权、任免权,无法有效激发干部活力;没有项目和资金审批权。乡镇政府手上没有任何项目、资金和资源,要实现一方发展只能靠一次又一次地上报文件、一次又一次地说好话。一些项目和资金上级批准了,但建设资金却掌握在部局手里,立项、招标、付款乡镇不能管,但工程质量乡镇要监管,施工环境乡镇要协调,工程验收和报帐单据乡镇领导要签字,这种脱节的管理方式,让乡镇很无奈;没有行政审批权。乡镇辖区的厂矿、企业,其涉及的登记注册、用地审批、环保评审、安全审批、爆破器材审批等乡镇没有审批权,但属地管理责任在乡镇,一旦发生任何不安全、不稳定等责任事故,乡镇必受追究;没有执法权。现在乡镇的执法单位,比如国土所、派出所、计生办、林业站等,都没有独立的执法权,执法只能是调查取证、整理资料,最后报上级主管局依法处理。

二是政事不分“一锅搅”的工作模式影响肩负全面建成小康的历史重任。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包罗万象,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乡镇“七站八所”设置不能顺应发展变革。近几年乡镇人才进口封堵,人员进退流转不畅,出现交叉任职现象,造成乡镇干部成为“万能干部”,在工作落实上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或“顾头不顾尾”,出现“不务正业”或越位、错位行

使职权,政事不分,该服务的没服务好,该行政的没行政好。

三是“吃饭财政”满足不了群众期盼发展的强烈愿望。乡镇一级政府没有一级财政,经费由县财政年初预算,按季度下拨。“吃饭”财政状况造成乡镇固步自封,艰难保持正常工作运转,一旦有机关建设、突发灾难应对、群众急需诉求解决等硬任务、硬要求,背上沉重债务包袱是难免的。机关干部和受乡镇管理、考核的单位干部的工资、津贴、奖金由县级预算,直接打入干部个人工资折子,上挂站所干部的工资由主管局发放。工资发放权的无法掌控造成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难以实现奖罚分明。

四是程序化的检查考核难以激发与时俱进的工作激情和活力。有人把乡镇形容成:残缺不全的政府、残缺不全的职能和包罗万象的责任。可在对乡镇的指标检查考核上并没有因天生“残疾”而放松。各级对乡镇制定各种各样的严格考核标准,造成乡镇无自,无自由空间,成了“机器人”。硬性考核乡镇产业发展面积的做法造成了镇村干部的强迫命令,对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的硬考核造成了乡镇拆东墙补西墙债台高筑。

五是对乡镇干部认识上的“偏见”影响优秀人才积极投身农村这方热土的热情。乡镇干部工作环境艰苦,地位不高。乡镇有一半以上的干部家属没有工作,其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乡镇干部的工资,且享受政策待遇没有上级部门干部优越。社会地位不高,群众不理解他们,上级部门不能很好听取他们的意见。大部分乡镇干部在乡镇一呆就是几十年,有的直到退休,进城工作率低,缺乏城乡交流。社会舆论缺乏对乡镇干部和乡镇工作的正确认识,丑化乡镇干部形象的问题还很突出。

六是干部能力和素质的缺失难以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乡镇干部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是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宣传者、推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党委、政府工作的贯彻以及惠民政策的落实和基层政权的稳定。目前,乡镇干部大体可划分为两代:“老一代”和“新生代”。“老一代”是多年来一直在乡镇工作,仍然是乡镇的主体,这一代人拥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但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不知不觉蜕变成了新的“文盲”,涉猎前沿科技信息知识基础乏力、掌握和应用吃力。这一部分人,大多缺少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工作只求稳,得过且过,认为自己年龄偏大,追求上进无门、无机会,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新一代”是乡镇干部队伍的新“血液”,是“凡进必考的

公务员”、“三支一扶”人员和选调生,他们拥有新知识,新技能,但缺乏农村经验,社会根基浅,还不能独立的开展工作。同时,部分的年轻人,大多娇生惯养,吃不了苦,静不下心,工作浮躁,缺乏进取精神。这两代人新旧交替,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中间出现了断层,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二、对改革的建议

第一、适当下放“三权”,着力解决权责不一致问题。科学划分职权范围,进一步明确乡镇责任。适当赋予乡镇履行职责相匹配的人权、财权和事权,做到人权、事权与财权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对于县级部门设在乡镇的机构,应尽可能下放人、财、物和事权,由乡镇统一管理;对于上级部门需要乡镇配合的工作,坚持“条块结合,以条为主”进行管理,应赋予相应的权限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要尊重乡镇,让乡镇有发言权。比如:国家在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生项目建设、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等,应该以镇为单位全面做好设计规划方案,坚持“整合资源、资金捆绑、整村推进或整片推进”,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全局后局部、先支持积极性高”等原则,镇报县审县确定,建立项目规划、申报、审批、实施的科学合理机制,避免争资金跑项目过程中的无序性、盲目性、重复性和不正之风,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撒胡椒面”工程、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腐败工程等。比如:乡镇辖区内厂矿、企业及工业项目建立等,其规划审批、项目审批、用地审批、安全审批、环保审批等涉及事项,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共同研究审批共同负责。如果审批过程中乡镇没有发言权,就不能让乡镇管他们管不了的事。

第二、合理设岗定责,着力解决政事不分问题。结合乡镇工作实际,科学调整乡镇编制,合理调配使用人员,整合乡镇职能站所,使乡镇承担的工作和拥有的人员相一致。要做到“因事定岗,因岗定人”。要优化整合乡镇涉农单位,按照职能定位,赋予服务职责,使其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流通服务等上来,切忌乱拉乱用、施予行政职责、搞行政命令。对于行政干部,要加强各项政策法规的教育培训,促进和引导其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加强对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监督,严禁瞎指挥、不懂装懂。

第三、加大财税改革,着力解决“吃饭财政”问题。积极探索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科学机制,或者建立对乡镇财政合理预算决算机制。属于乡镇管理的社会事务,要预算必要的财政支出,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要把乡镇维护农村稳定、应对突发事件和突发自然灾害工作经费列入预算,专款专用;在乡镇的重点项目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项目建设等,必须要有项目和资金保障,否则超越乡镇财力的建设项目让乡镇去实施,必然对乡镇造成巨大的债务压力和“寅吃卯粮”的恶性循环。把乡镇机关和单位干部职工工资的发放交给乡镇党委、政府,以便乡镇灵活掌握、奖优罚劣。

第四、科学设置考核,着力解决“疲于应付”问题。在考核工作中,要把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作为乡镇的主业,加大考核力度,不要把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乡镇没有能力不能起决定性作用的任务作为硬性指标去考核。当前考核乡镇工作的主要指标应该体现在:一是农业。主要考核政府对于产业发展的引导能力、示范能力和典型带动能力。考核政府为农民提业发展技术、致富技能和信息掌握的服务能力,不能以面积、数字论英雄;二是农村。主要是农村的社会稳定及社会转型期大量出现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新的社会矛盾的如何化解,村容村貌的治理、村庄的长远规划和布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在农村公平、公开、公正的实施,党的执政基础如何在农村不断强化等问题;三是农民。重点解决农民思想的解放、道德素养的提升、文化生活的活跃、生活方式的转变、文明程度的提高、积极关心支持集体事业的热情等。“三农”工作需要乡镇干部去认真探索和化解的问题还很多,任务还很重,乡镇干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陷入跑资金要项目、保安全抓稳定、迎考核搞应付之中,造成忙忙碌碌而碌碌无为,“硬”任务干“软”了,“软”工作没干“硬”,到头来老百姓并不买帐。

乡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篇8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化过程中,乡镇担负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对其所管理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监督职能愈显重要。本文从明确审计目标、整合审计资源以及深化审计内容几个方面入手,就新常态下如何做好乡镇财政财务审计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常态;财政财务审计;审计目标;审计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具有四个显著特征:调增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要遵循引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认识新常态三大规律。乡镇审计是促进乡镇防范潜在风险、深化乡镇财政管理改革、强化领导干部权力制约、促进乡镇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要措施,审计过程也必须充分考虑新常态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一、以新常态特征为指引明确审计目标

新常态是一个平稳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乡镇政府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不能再以经济发展速度为唯一考核指标,在均衡发展的同时要强调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结构优化、防范债务风险,审计目标的制定要以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作为基础依据。

(一)强化乡镇财政决算审计,提升预算的科学性。重点审核预算编制程序的合规性、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推进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等现代管理体制在乡镇的实施,为提升乡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发挥作用。

(二)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审计,提升收入的完整性。重点审核非税收入收取的合规、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提升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为乡镇财力的集中发挥作用。

(三)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提升管理的全面性。重点审核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能发挥的充分性,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为乡镇从资金管理向资产资产全面管理发挥作用。

(四)强化重大项目建设程序管理审计,提升运行的规范性。重点审核重大项目的立项、招投标、竣工验收等建设程序的合规性,为促进乡镇重大项目建设的良性运行发挥审计作用。

二、以发挥最佳效果为目的整合审计资源

乡镇财政财务审计作为一级政府审计,必须整合审计资源,在创新审计方式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一是注重将将乡镇财政审计与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制度相结合。还要把政府现金收入、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统一规划到审计监督之内,其中,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归政府管理的财政资金、上级拨款也要列入审计监督范围之内,还要提高完善乡镇政府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乡镇财务预算管理、财政拨款、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产权使用等方面的审计审查力度增加,审计审查力度要有高效性、针对性,对国有固定资产要进行保值管理,保护资产被破坏,确保国有资产受到损失。二是在审计乡镇财务状况时要根据乡镇领导干部管理职责进行审计。制定新的立项时,要积极向县委组织部进行汇报,将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查与乡镇财务审查统一进行。审查审计不仅要对乡镇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常规检查,还要对全部乡镇领导干部任期内决策部署权、资产管理权、履行经济职权以及内部管理制和自身的清正廉洁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审计,要根据乡镇财务的审计情况,制定出乡镇财务决预算审计于与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两个报告,分别执行提高效率。三是要对涉农资金进行审计。要重点审计农民增收开发项目、植树造林、农畜牧业养殖、土地补偿款等相关涉农资金。在审计乡镇财务涉农资金时,审计人员要深入农村进行核实调查,落实农民是否有相关项目的开发,农民是否得到乡镇资金补贴,相关资金是否被截留占用。充分发挥乡镇审计在专项资金审计中的作用。

三、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审计重点

(一)乡镇财政审计。

乡镇多存在预算编制执行不严肃、决算反映不真实、预算外资金记录不符等问题,乡镇财政审计应集中关注这些方面。乡镇财政支出预算审计重点:主要是审计预算收入进展、出库与入库、预算变化和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审计预算支出的合法性与正规性。乡镇财政决算审计重点:审计本年度的税收进展情况,有没有违规的税收优惠情况,相关税务部门是否按要求进行费用提取,相关税收税款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交财政。乡镇财政预算外审计重点:审查预算外的资金收支情况,审查预算外资金是否按照规定管理,审查预算为最近是否按照规定的收入与支出进行下帐。

(二)村级财务审计。

部分乡村会计业务水平较低,一些入账票据达不到规定要求。乡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执行不到位,出现一些不合格发票入账会引起官员的腐败问题发生,丧失了乡镇财务审计工作的真实性。主要通过对村级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内部监控制度的完备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来监督村级财务。如何针对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定期审计:主要是审查财务账本、发票、相关报表,在进行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时,要有针对性的对村级财务状况中出现的不符合规定的财务报表、会计行为是否按照规定来入账,是否具有真实性。

(三)乡镇政府债务审计。

财务审计人员要根据会计账目、相关发票、相关资料来进行审计审查,用事实说话,将查处的违法违纪财务问题进行上报。审计发现,乡镇普遍存在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挂账数额过大、时间过长的问题。村级内部监控制度的完整性和高效性审计:审查村级会计人员的工作安排,并对村级财务人员进行会计行为的集中审查,审查其职务是否与工作相关,是否违背内控管理制度,是否违规使用会计权利。

(四)涉农专项资金审计。

大多数乡镇财务专项资金都是县级以上多个相关部门拨款而组成的。通过审计发现很多没有按照规定来执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上下级财务部门沟通不协调,资金拨付不到位;一些乡镇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没有落实到位,存在一些不符合规定的专项资金申请费用,造成了国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及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对专项资金的审查的审计,主要是审查审计专项资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是否存在违规使用的问题。一旦出现违法使用、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必须将相关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政府投资审计。

近年来,基层乡镇政府,特别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乡镇政府加大了对本辖区范围内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及民生工程的投资力度。这些投资极大地提升了乡镇政府的便民服务水平。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项目投资还存在着诸如招投标流于形式,管理督查不到位,建设程序不严格,成本核算不规范,规划不科学盲目投资、重复投资,劳民伤财标新立异,因此加强乡镇政府投资审计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刘和涛.刍议乡镇年度决算审计.金融财会,2012(7):150.

[2]周桂君,任艳芬.浅议如何加强乡镇政府投资审计.中国集体经济,2011(下)(2):200-201.

[3]钟大生.乡镇审计审什么.审计与理财,2011(11):22.

乡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篇9

1、专项资金未实现专款专用

目前,上级财政各项涉农补贴大多通过“一卡通”兑付,农民的个人利益可以得到保障。但各种项目资金由一般由乡镇财政所直接拨付到村委会账后,再由村委会安排使用。但是,对于这些资金,究竟如何使用?资金究竟用于何处?农民是否能从中得到政策的实惠?对这些问题的监管既不充分、也不到位。有的乡镇甚至还存在一些胆大妄为的村干部将专项资金挪用或套取财政资金行为,更有甚者在资金管理上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严重损坏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有的乡镇对拨付到村级的专项资金缺少有效监督,不能使专项资金使用做到公开、透明,使农民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感缺失,偏离了各级专项资金投向“三农”建设的政策导向;有的乡镇将项目资金进行逐层分解,哪头紧就顾哪头,使项目建设资金缩水,项目无法如期完工。在实际中,各级乡镇、村改变资金用途、不专款专用的方式层出不穷、五花八门,更有甚者居然巧立项目或者将已经完工的项目再申报一遍来套取财政资金。

2、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职能未能独立发挥

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部门主要是乡镇财政所,但是,乡镇财政所的监管职能并不独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财政所的隶属关系没有垂直,乡镇财政所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因此,在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中,很多乡镇财政所的工作人员主要把精力用在配合乡镇领导发展经济、筹集资金及管理机关正常运行。由于资金监管意识不够强,精细管理做得不到位,普遍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建设、轻效益”问题,认为乡镇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只要能给镇、村争取到上级财政专项资金,缓解了地方资金缺口,就会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就能“当好家,理好财”。所以,即便知道项目申报程序不合规,资料不完备,也不预制止,最终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无法从源头进行有效的监管。

3、监管缺乏约束力

目前,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虽然已经建立了专门的部门,并由专人进行管理负责。但是,由于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人员在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过程中并不具备处罚权,一旦发现财政资金的使用不当行为也无从下手,从而降低财政资金的监管约束力。在农村建设中最常见的是一些农村基础建设项目竣工后,需要对其财务决算进行严格的审核,但是财政所的工作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时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实际的处罚权,而将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同样,经常在农村发生的虚报、冒领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也使得财政监管人员束手无策。

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建议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新形势下做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确保乡镇财政资金高效运行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三农”政策、规避财政资金风险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监管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与高效。

1、完善资金监管制度,加强对支农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在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上,乡镇财政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的规定加强对支农资金的使用监督,实现专款专用,切实解决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建设的民生大事,确保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另外,还必须加强对基层财政资金的合规使用,坚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的争取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农村产业扶持等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从而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最后,乡镇财政部门要对资金实现阳光管理,监督村委会使用各种项目资金的公开情况,达到项目申报、资金拨付、使用公开、绩效考评等深层次监督。这样不仅使农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专项资金的政策依据、拨款来源、使用进度等情况,还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责任感,积极参与资金的监管,加大了对支农资金的关注力度,密切了干群关系,避免贪腐事件的发生。

2、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动态化监管模式

乡镇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篇10

关键词:乡镇政府;采购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一、政府采购的含义、作用及本文研究意义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财政支出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随着该制度的广泛实施,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明显。然而,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国实施较晚,各项法律、程序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乡镇级,更加是政府采购制度实施过程的一个盲点。本人在乡镇一级政府采购机构工作多年,对乡镇级政府采购制度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有深刻的了解,并结合某镇在规范政府采购工作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此作为其它乡镇在推行政府采购工作时作参考,推动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更快、更健康发展。

二、乡镇级政府采购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配套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政府采购法》实施已10年,与之相适应的、操作性较强的配套性法规相对滞后,现行法律体系仍然存在关键条款难以适用等问题。并且,《政府采购法》当中很多要求只规定到市、县级,对乡镇级根本没有提及,因此,乡镇级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亟需完善。

(二)机构设置混乱

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实施“管办分离”原则,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为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政府采购的执行机构包括集中采构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可设立集中采购机构。这就意味着镇级只能设立政府采购监管机构,设立政府采购执行机构没有法律依据。但目前,某些乡镇管办不分,政府采购监督和执行均为同一套人马,如果乡镇政府采购业务全部委托上级执行机构去操作,加大了采购成本不说,乡镇级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该如何行使其监管职责呢?因此,乡镇级政府采购执行机构该如何设立,是当前困扰乡镇政府采购的一大难题。

(三)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粗糙,采购计划性差

乡镇级采购预算编制意性很大,采购预算与实际采购经常脱节。由于采购预算编制粗糙,采购监管部门不能制订年度采购总体计划,导致突发采购、零散采购居多,无法形成集中规模。分散多次采购增加了采购成本,降低了采购效率。供应商认为采购项目规模小,而不愿意参加竞标,导致投标竞争性不够,降低了节约率。

(四)政府采购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

《政府采购法》虽然颁布实施,但很多乡镇尚未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政府采购操作规程,采购人对政府采购不够重视,规避采购等乱象时有发生。由于《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使得某些乡镇在采购方式的选择上缺乏科学性,公开招标操作流于形式,邀请招标滥用,谈判、询价等采购方式应用也不规范,单一来源应用率高等。

(五)政府采购专业操作人才缺乏

目前,乡镇级政府采购工作人员理论水平、操作能力整体上偏低,对政府采购有关的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等知识欠缺。并且,从事政府采购的专业人员相对不固定,人员流到性大,不利于整体水平的待续提高。

(六)政府采购监督乏力

乡镇级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只着重于对评标过程进行监督,但对采购项目前期参数制订、项目合理性论证、合同签订、合同履行过程以及供应商售后服务等环节基本上不参与,政府采购制度执行过程存在漏洞,政府采购监管力度亟需加强。

三、完善乡镇级政府采购制度的建议研究

(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配套措施

在《政府采购法》的基础上,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以弥补现行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中的行政法规缺位问题。并结合乡镇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例如《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规定》、《政府采购工作规程》、《采购文件示范文本》等,这样,既有国家法律支撑,又有地方规章制度的配套约束,才能更好地规范乡镇政府采购行为。

(二)因地制宜,完善采购执行机构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地域差异较大,因此,本人认为乡镇级政府采购执行机构设置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允许经济发展良好,支出总量大的乡镇设立集中采购机构,或者,设立公共资源统一交易平台,负责工程项目、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和土地交易四大类交易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对于条件不成熟的乡镇,可将政府采购操作推向市场,通过招标的形式选择政府采购中介机构,同时,还要健全财政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管职能,从而有效避免采购环节的不规范行为。

(三)强化预算管理,推进规模采购

首先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制度,将现行财政支出专门用于单位或部门货物、服务和工程等资金,按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在总预算中单独编制,使采购管理部门拟定年度采购计划,克服零星采购和无序采购的弊端。同时,要提高采购预算的可操作性,要求采购人在编报部门预算时要将项目进行细化,将项目金额划分到采购的各种货物、服务和工程中,使其能与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相对应。最后,采购预算一经乡镇人大批准,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不得任意追加或者改变采购计划,对确需调整的政府采购计划必须按法定程序报批,否则,采购资金将不予支付。

(四)加强采购宣传,狠抓规范操作

首先要加大对《政府采购法》的宣传,使政府采购法律、政策宣传到每个采购人。并通过走访、讲解、答疑以及对单位领导和采购人员实地进行采购操作培训等形式,使其提高理论水平,掌握操作要领,又增强对政府采购的认知度。参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尽快制订乡镇级《政府采购操作规程》,严把政府采购报批程序,有效杜绝随意变更采购方式,影响采购结果的现象发生。

(五)完善采购培训制度,保障专业人才需求

首先,要建立全面、系统的政府采购人员培训制度,明确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形成定期培训、定期考核和优胜劣汰的培训制度体系。同时,还应建立政府采购岗位责任和培训上岗制度,形成特定的职业规范化机制。最后,可建立政府采购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进行行业宣传、行业培训,实施行业维权和行业交流等行业性管理职责。

(六)多方配合,严格监督管理

首先要完善法律监督,以《政府采购法》和乡镇级政府采购法规对采购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同时,建立多方配合、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采购监管部门与采购人应对供应商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纪检、监察部门要对政府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及合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采购监管部门要定期采购信息和采购结果等定期在指定的媒体上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另外,要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有效维护政府采购的正常秩序。同时,还要加快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政府采购预算网上报批、采购计划网上报送、采购方式网上审批、电子评标、合同网上签订等各项操作,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加强对政府采购各环节监管,提高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四、实例分析

自我国2003实施《国政府采购法》以来,某镇是全国首批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乡镇,实施政府采购制度10年来,共完成采购项目6300项,完成采购金额共28.6亿元,节约采购金额达6.42亿元,平均节约率达18.3%。政府采购的范围涵盖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人范围包括机关、事业单位、镇属各中小学、医院及镇属集体企业共128个。政府采购制度在某镇取得良好经济及社会效益。经过10年的不断完善,某镇采取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政府采购制度在全镇快速、健康发展。

(一)制度建设

为确保依法采购,某镇结合《政府采购法》和广东省实施《政府采购法》办法等法律,先后制订了《镇政府采购实施办法》、《镇政府采购工作规程》、《镇行政事业单位办公设备标准化配置管理办法》、《镇政府采购保证金管理办法》、《镇政府采购供应商管理办法》、《镇政府采购验收管理办法》、《镇政府采购当事人行为规范》等管理制度,为规范全镇政府采购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机构设置

某镇严格执行“管办分离”制度。在镇财政分局下设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是全镇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镇政府采购相关管理制度的制订、采购项目的审批、采购方式的确定和政府采购过程监督。由于《政府采购法》规定乡镇一级不能设立集中采购机构,某镇以设立社会中介机构的形式设立政府采购执行机构,负责全镇政府采购项目的组织实施。

(三)操作流程

一是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预算制度,要求各采购人将全年用于单位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等资金详细列出,并要求对项目预算信息进行细化,没有编制预算的采购项目,原则上不予支付;二是拟定全年采购计划,将同类项目合并采购,克服乡镇项目过于零星和无计划采购的弊端。例如,将全镇30家中、小学分散多次的多媒体设备合并采购,一次就完成了全年60多次的零星采购,而且,增加了采购项目的标的额,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参与竞争,节约了采购金额;三是镇采购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镇政府采购项目的监督,每个采购项目严格按照《镇政府采购工作规程》要求操作,对规避采购和随意改变采购方式的项目,采购资金不予支付;四是全面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利用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建立起采购项目从资金落实—项目审批—组织采购—资金管理—项目验收等每个环节的动态监控机制,每个环节有严格的审批和操作时间要求,切实强化对每个环节的监督管理。

(四)人员管理

为保障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某镇要求全镇每个采购人的采购从业人员进行登记备案。每年分批举行采购从业人员业务培训班,定期向采购从业人员传达政府采购最快信息,并且,建立采购从业人员业务档案,劣汰不合格的从业人员,对表现优秀的从业人员进行表彰。

(五)监督管理

某镇将整个政府采购过程分阶段实施监督,明确每阶段监督要求。预算制作阶段由采购人负责,镇采购管理办公室严格把关;项目阶段,采购执行部门及时将采购信息和采购结果在指定的媒体上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项目评审阶段,镇采购管理办公室和纪检监察部门按预算金额的不同分别实行监督,每年镇采购管理办公室和纪检监察部门进场监督的采购项目金额均占全部采购项目金额的90%以上;项目验收阶段,镇采购管理办公室对采购项目组织联合验收;合同履行和售后服务阶段,镇采购管理办公室就每个采购项目在镇采购网上开展供应商合同履行及售后服务网上评价,有效地实现了对供应商的监督。

参考文献:

[1]许彩霞.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现状分析.商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