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十篇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十篇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47:05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篇1

调查表明,2003,年总体合格率为,24.,7%,2007,年合格率为,68.,7%,各项消毒隔离工作的合格率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调查表明,通过监督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平,均总合格率由,2003,年的,27.,8%,上升到,2007,年的,70.,4%合格率提供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公立医院合格率提高最为显著,从,2003,年的,33.,3%,提高到,2007,年的,84.,4%,。

结果显示,医疗机构消毒状况各项检查合格率,2007,年比,2003,年有了显著提高。公立、民营、个体,医疗机构消毒状况检查合格率均有大幅度上升。,2003,年,新疆医疗机构的上岗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消毒和医疗废弃物处置等各项工作的检查,合格率均低于,50%。至,2007,年除医院Ⅱ类环境空,气消毒配置的合格率仍低于,50%,外,其余各项工作,的检查合格率均超过,50%。抽查的医疗机构基本,能按要求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并对人员进行培训,并,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要求,对诊疗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及诊疗用品进行相应的消毒或灭菌处理,对,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也有明显的改善。

出现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有:①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国家出台,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处置、医疗卫生机构,消毒隔离、实验室生物安全一系列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文件,对已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法律法规做,了重要的修改及补充,完善了开展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所需的法律依据。②卫生监督执法进一步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进行行政处罚,并按要求,责令立即改正,同时提供相应服务,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消毒知识培训及,考核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③法律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规范,对各地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相关业务人员进行现场带教指导,同时,在当地组织对医务人员、卫生监督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供信息平台,增加相互工作经验的交流,积极,推动当地医疗机构的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④促进,各医疗机构内部转变观念,加强自我管理,建立健全,了培训考核制度,设置专门组织、人员落实培训考核,制度的实施,并将该项工作列入到医院重点工作的,内容,使其经常化、规范化。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中民营医院、个体诊所检查的合格率虽然有较大提高但与公立医院合格率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由于民营医院及个体诊所医务人员流动性大,机构,内部变动频繁,对上岗医务人员难以进行有效的培,训和约束,管理效果相对较差。同时由于地域分布,的关系,新疆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难度较大,在民营,医院、个体诊所尤为突出。,因此,建议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法律法,规、消毒知识培训机制,通过不断的强化培训,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自律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卫生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审批管理,把好,医疗机构基本设置、设备及人员的准入关,规范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行政管理的监督和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的业务管理,促进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制度的规范化。,综上所述,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使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更加制度化、法制化,同时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不断深入,服务指导的范围加大,使得,新疆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该项工作的发展,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本文作者:路翔魏明远匡谊吕媛阿依夏木·阿布都拉工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卫生监督所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篇2

【关键词】新增护士岗前培训护理纠纷医疗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284-02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及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医疗纠纷日趋增加。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工作改革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岗前培训,是新到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从理论到实践,从护理专业知识学习到护理治疗工作转化的重要阶段,而新参加临床护理工作护士常因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医疗法律法规知识或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护理差错引起护理纠纷。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护理部在对近3年来新增护士的岗前培训中,加强护理安全教育,确定“患者第一,安全第一”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服务为目标,培养了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2008年-2010年来我院应聘的护士162名,男3名,女159名,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2.6岁。学历:本科3名,专科96名,中专63名。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141名,待考证21名(培训后在工作期间考得护士执业资格证18名)。

1.2培训方法

1.2.1培训方式和时间:采取统一培训计划和岗前培训制度,统一规划和集中训练的方法,培训时间;备为录用护士进入临床工作前2周,培训方式有多媒体讲课,操作演示,模拟操作,案例分析等。

1.2.2.1职业道德教育:讲解护理职业道德的概念,现代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组织学习医德规范,护理道德行为规范,使他们对自己必须遵循的职业行为标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

1.2.2.2医疗安全和法律法规教育:组织学习与医疗卫生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以及护理专业与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在岗前培训中我们特别强调护士的法律法规责权个体。使其明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角色的位置,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万一发生问题怎样处理,怎样报告。

1.2.2.3各种护理规章制度的学习:组织学习护理工作制度,如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分级管理制度,执行医嘱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制度,护士管理制度,报告制度及各种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并以实例讲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规章制度培训过程中,我们把查对制度列为培训的重点内容。要求参培护士必须熟记“三查八对”的内容,实行背诵验证过关。

1.2.2.4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我院备为录用的护士来自不同学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学历亦不完全相同,在技术操作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在校以理论学习为主,实际操作机会较少,其操作熟练程度较低,要适应繁忙的临床护理工作,难度较大的这一特殊性,我们实行统一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培训,以《以国家执业医师、护士“三基”训练丛书护理学分册》基本技能篇为标准。严格按程序进行训练,要求人人过关,并进行严格考核。不达标者,要求其反复训练直到达标为止。

1.2.2.5护理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组织学习《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用药安全管理措施》,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种报告制度和程序。要求护士将护理安全制度落实到每一项护理工作和护理操作中,有效防范身边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2.2.6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在培训中,结合我院医疗服务人群的风土人情及风俗习惯,制定了一套医患沟通技巧方式方法,将其摆在护患沟通的重要位置,要求护士应用良好的语言修养和适应技巧,对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护患交谈中用适当的提问技巧使患者感到关怀感,恰当的反应技巧得到患者信任感,实在的科学技巧取得患者的合作等,要求在护理操作前有“问候,解释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操作结束有“关心,致谢声“。并在考试考核中把护患沟通技巧列为重点记分。

1.3考试考核方法。

每期培训结束,均对参陪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试考核,理论考试≥60分为合格,技术操作考核≥90分为合格,对考试考核不合格者,要求再次学习及训练,直到考试考核达标后方为录用对象。

2结果

对3年来每期岗前培训结束后,均对参培护士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其考试考核结果为,理论考试平均合格率为92.5%,技能操作考核平均合格率为87.3%。追踪临床护理工作期间其护理差错发生4起,无护理过失而发生护理纠纷和医疗事故。

3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患纠纷的日趋增加,对新增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是防范医患纠纷及医疗事故,整合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在患方自我维权意识日渐增强,医患纠纷日趋增多,医患纠纷处理难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对新增护士进行岗前培训,特别是对新增护士的护理安全防范和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培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岗前培训,既能提高增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又能提高新增护士的整体护理服务素质。我院对每期备为录用新增护士通过岗前培训,理论考试合格率为92.5%,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为87.3%,临床工作追踪6个月―3年,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起,无因护理过失而发生护理纠纷及医疗事故。我们在对新增护士的岗前培训中,采用如下措施加强了她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一、岗前培训是新增护士从护理学校走入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桥梁,亦是理论上升为实践的初步形成期,。我们在岗前培训中,注重她们的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提高科学专业思想意识和医疗服务意识,使其具备一个良好的从事护理工作基础条件。二、通过医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医疗安全的意识教育,以填补刚走出学校对相关知识的匮乏,从而懂得守法、遵规、医疗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能在护理工作中,注意以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养成依法对事,依规办事,随时注意医疗安全的思维方法和行为习惯,有效避免护患纠纷发生,从而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质量。三、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规范是防范医疗安全的根本保证,过硬的技术操作是架起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通过岗前培训,强化理论学习,训练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全面撑握护理规范、常规、规章制度,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在岗不履行职责,不严格遵守制度,无熟练的技术操作技术,是直接导致护患纠纷发生的根源;遵章守纪,科学办事,规范操作,尽职尽责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亦是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四、经过岗前培训使他们知道护理是服务于社会特殊人群的专业,协调和处理好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对从课堂走到病床旁的护士来讲,面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风俗生活习惯,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经济环境的患者,不知该如何沟通和交流,常因语言过简或不当而引起护患冲突,或因不知道该说什么而无言寡语,而使护患者关系淡漠,从而导致护患沟通障碍。和谐的护理环境,和蔼的护患关系可以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通过岗前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就能在工作中协调和处理好各层面的人际关系。

4小结

岗前培训对新增护士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也是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开始,新增护士常因缺乏足够医疗安全防范意识,医疗法律法规常识,操作技能熟练技术,护患沟通技巧学识,会导致护理差错而引起护患纠纷甚致医疗事故。我们通过对新增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护理安全意识,护理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短期岗前培训,认识到对新增护士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是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保证。也是防止护理差错,减少护患纠纷,避免医疗事故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篇3

目前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现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心理模式”转变,但在很大程度上我国医学教育仍以专业训练为核心,忽视了全面技能的培养。随着学校的扩招,医学实习生成倍增加,但有规范化实习条件的医院较少,为了缓解此矛盾,各教学医院的实习生人数大量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带教老师的负荷,超负荷的教学量,势必影响教学质量。随着就业难度加大,大部分医学实习生选择考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考试复习方面,而淡化临床实习,自觉性、主动性差,不愿深入病房多接触病人。新的医疗法律法规的出台,使实习生失去很多动手机会,导致病史询问不熟练,体格检查手法不正确,遗漏检查内容,病历记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而导致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精细。医院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纠纷,带教老师为不惹上麻烦,多数情况下不让实习生动手,从而导致实习生本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不能实践,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青年教师临床教学经验不足,部分带教老师本身基础训练不过硬,查体操作不规范,加上繁重的医疗任务,导致医生对临床带教积极性低。

2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我们在前期的高等院校教学评价中,进行了相关的岗前培训,收到较好的效果。目前的医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都促使我们必须积极推行岗前培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

3岗前培训的方法和内容

3.1入院下科前培训

3.1.1爱院教育:首先由医教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和相关科室概况、医院特色项目、医疗设备、科研学术水平等情况,通过介绍使学生们明白他们已是一名真正的实习医生,让实习生热爱所在医院。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融入到大集体生活中,并释放他们的热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1.2规章制度的宣教: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医院工作秩序、防止医疗差错或纠纷、提高医疗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法规[1]。将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具体详尽的介绍,让实习生明确各个环节人员的职责,并让学生起监督作用,促进教学工作的落实,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整个实习过程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1.3医疗安全教育:近年来,随着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医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结合典型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让实习生认识到医疗安全、医疗风险、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和防范、医患法律关系的重要性,明确在医疗过程中自己及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安全及风险意识,提高工作的责任感,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另外,在医疗过程中,医生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情况,会接触被污染的器械等,通过典型的例案,让学生在医疗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

3.1.4医德医风教育:要使医学实习生完成从一个医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转变,必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加强实习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使实习生深刻领悟到“救死扶伤”的内涵,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在医德医风教育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让学生明确医德医风的基础、重点、方向和核心等内容[2]。同时组织实习生观看先进医务工作者生平事迹的电影或录像,讨论观后感,让学生感受到先进医务工作者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3.1.5病历和处方书写规范:病历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对实习生进行病历书写的培训,可使实习生掌握病历书写的相关要求,明确正确书写病历的重要性,加强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重视及规范病历书写。另外通过优秀病史和差的病史的展示,让学生亲眼目睹病例的优劣,对其实习期间的病史书写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处方书写质量也具有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通过对处方书写规则及注意事项、及品管理条例等相关内容的讲解,可普及处方书写相关知识及管理规定,提高医疗质量。

3.1.6计算机操作培训: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电子病例和电子处方。电子病例和电子处方同样具有法律效应。进行相关操作的培训,可以使实习生尽快进入到临床实习医生的角色,避免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电脑操作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医疗诊治上,对提高医学生实习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1.7礼仪培训:礼仪是医患双方赢得尊重和爱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最佳形式[3]。优美的仪态可以给病人以亲切的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医疗工作质量[4]。通过对实习生的礼仪形象培训,可让实习生给患者以良好的印象,增强患者的信任感,给患者以值得信赖的印象,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对防止医疗事故或纠纷的发生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3.1.8基本技能的培训: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是每个医学实习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医学实习生刚学完相关课程,马上就进入到临床实践工作,大量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无法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另外,由于相关课程较多,大部分的课程在实习前已学完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内容已忘记,在实习前熟悉相关基本技能显得尤为重要。组织相关临床经验丰富,临床操作基本技能好的临床医生进行讲解和示范及学员之间的相互练习,可使其较快的将所学知识熟练并用在临床实践中。另外,通过组织实习生观看《临床操作基本技能》和《体格检查》等光盘,使实习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规范操作,保证医疗质量。再有,通过临床模拟训练中心,使实习生再次在模拟人身上进行相关操作和无菌观念的训练,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篇4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临床输血;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c)-083-02

输血是现代医疗的重要手段,在临床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尤其在对外伤、大出血、血液病等出血、贫血患者的救治中,输血是其它药物所不能代替的[1]。但输血实际上是一次组织移植的过程,输血可引起不良反应,甚至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还可能引起输血相关疾病。所以输血安全成为社会和病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护士是输血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执行者,对安全输血起着重要的把关作用[2]。良好的输血理论基础和能力是做好临床输血工作,保障临床合理安全用血的重要前提。然而低年资护士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知识掌握不够,实际操作少,输血文书书写欠规范,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有必要对低年资护士合理安全输血知识和能力进行系统培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8月~2009年5月医院招聘新毕业护士31名,其中,本科2名,专科18名,中专11名,年龄20~24周岁,在临床护理工作岗位上都未满2年。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编印相关教案,集中授课20学时,输血相关法律法规人手一册,聘请输血科专家、护理部专家、医政管理专家进行授课等,集中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文件和相关输血专业知识和理论。选用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带教能力强的护理老师带帮教,要求熟练掌握临床输血法律法规,成分输血、输血相关程序、输血相关疾病、急性失血患者输血、输血反应应急措施、输血相关医疗文书书写、输血过程中与患者的沟通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1.2.2评价方法护理部组织成立考评小组,聘请临床和输血专家参加。取输血相关知识和能力8个项目,自行设计答卷,每个项目全部正确为10分,取31名护士的平均分为统计成绩。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检验。

2结果

实施培训前后31名低年资护士临床输血知识能力比较

见表1。

3讨论

正确地使用输血能抢救生命,反之则危害生命[3]。随着医学科学发展,社会的变革,新治疗方法、大手术不断开展,创伤患者增加,输血量逐年大幅度增加,输血工作量越来越大。今天的临床输血工作与过去相比较越来越科学合理化,效果更好。为了保障科学地安全合理用血,新的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新技术、新手段、新材料日新月异,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医疗纠纷明显增多,护士是输血工作的直接操作者和最后把关者,责任重大,所以低年资护士应加强临床输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输血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工作,输血医学与免疫学、传染病学等相关边缘学科高度相关,由于国情的原因,护士的培养层次还比较低,大多以大专生为主。护士培训教材上提及的输血内容篇幅不是很大,实习工作中带教老师考虑到输血医疗安全问题,让实习护士亲自动手的机会不多,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欠缺,所以参加临床护理工作的低年资护士应加大临床输血知识技能的培训力度,落实培训计划[4-5]。

采取多种形式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输血知识和技能规范化培训[6],包括专家讲课、示范指导、护理查房提问、专门老师带教、考试考核等综合措施。系统学习《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案例》,规范输血医疗文书的书写。制定严格规范的输血操作程序,严格执行输血制度,增强输血危急意识。改变服务理念,明确护士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职责,掌握输血技巧和关键,保证临床科学、合理、安全、有效输血。

[参考文献]

[1]唐光中,李慧文,洪文,等.实用临床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

[2]王金茹.外科护士安全输血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7,24(6):30-31.

[3]刘列明,陈蓉.成份.输血不合理现象浅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6):486-487.

[4]温春良,谢佩珠,杨有娟,等.实施“一对一”培训模式提高低年资护士护理操作技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5):35-36.

[5]姜丽娟.加强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培训管理的实践[C].《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八卷护理分卷)》,2006:74.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管理,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着力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推进卫生依法行政;紧紧围绕社会和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强化以医疗机构、生活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等为重点的公共卫生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大卫生行政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二、工作目标和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紧贴发展大局,着眼民生需求,强化队伍建设,完善体系建设,健全监督体制,增强执法能力,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工作水平,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一)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卫生监督体系

贯彻落实《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改善卫生监督工作条件,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和运行机制,推进卫生监督内设机构规范化。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管体系,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推进卫生监督体系管理体制建设,充实执法力量,重点加强乡镇卫生监督协管机构建设,完善被监督单位卫生信息建档,健全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及业务系统,推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将卫生监督工作窗口前移,功能下沉,进一步完善、明晰、细化卫生监督协管员监管职责和工作要求,指导协管员对管辖区域内医疗机构、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托幼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强化培训,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素质

贯彻落实卫生部《2010-2020年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切实加强人才培养。一是制定培训计划。制定近三年的人才培训方案,找准薄弱环节,把住实际需要,分清轻重缓急,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加强学习新知识。逐步丰富卫生监督员相关的基础业务知识,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我所拟于2014年继续举行卫生监督员内部培训和考核工作。

(三)严格管理,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加强效能建设和行风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对照问题找差距,端正工作作风,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规范卫生监督队伍管理,提高卫生监督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开展卫生监督专项稽查,推进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树立卫生执法新形象。

(四)严格卫生许可,抓好源头把关工作

1、严把卫生行政许可准入关,严格按照“一申请、二受理、三审查、四核准”的程序操作,并实行电子监察行政审批业务。在审查工作中一是要认真审查申请单位所提交的资料,二是要认真做好卫生学现场审查。

2、抓好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督促从业人员取得有效的健康证。

 (五)深入开展日常监督工作,加强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

填写公共场所监管被监督单位信息卡,建立公共场所纸质和电子档案。对辖区内住宿场所、沐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全年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2次以上,查处无卫生许可证营业、从业人员无有效健康证上岗等违法行为。对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住宿场所、沐浴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监督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和顾客用品用具消毒措施落实情况。

(六)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根据学校特点,重点对学校、托幼机构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学校、托幼机构按照卫生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重点检查晨检及病因追踪调查工作的落实,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课程安排有健康教育课,提高广大师生的健康意识。加强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等基本卫生条件的建设管理,对影响学生健康的学校、托幼机构教室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以及黑板、课桌椅等教学卫生环境开展监督检查。会同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检查,探索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七)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全县集中供水单位的监督检查,一是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每年2次(枯水期、丰水期各一次),监督覆盖率达100%。主要检查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情况,人员持健康证明情况,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制订及落实情况、制水工艺流程、涉水产品索票索证情况等。对县城集中式供水单位实行每次重大节会活动前监管。二是开展水质检测,县城集中式供水单位出厂水、末梢水每月抽检一次,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每年抽检二次。三是对集中式饮用水单位违反《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或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八)加强持证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检查

1、依法执业监管。加大对全县232家持证医疗机构的依法执业监督检查力度,力争检查频次达到2次/年,检查覆盖率达100%。重点检查医疗机构内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及注册情况,以及各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包括超范围执业、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的行为等等。按照《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试行管理办法》(粤卫[2011]1号)的文件精神,完善好各医疗机构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安全。

2、加强医疗卫生行业自律意识。加强医疗机构依法依规执业监督,增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守法执业意识,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实际情况,拟1月份与乡镇村卫生站签订《医疗安全告知书》及《承诺书》,以推动医疗机构自觉改进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切实保障群众医疗安全。

3、医疗机构校验工作。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及要求,拟9-11月份对我县持证医疗机构一年一次的考核校验工作,实行现场校验制,同时建立医疗机构信息登记制度和管理档案,及时记录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状况和校验结论,做到检查与指导相结合,根据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并追踪落实整改情况。

4、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医疗卫生法律及业务知识学习培训。进一步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拟5月份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和安全、医德医风教育、法律法规、合理用药、医源性感染、诊疗技能和医患沟通等等相关方面的培训。培训后对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医疗卫生法律及业务知识考核,增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诊疗水平和急救水平,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体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5、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宣传,建立“黑名单”及曝光制度。探索建立医疗机构行业信用体系,促进医疗机构诚信守法,规范执业,同时建立“黑名单”及曝光制度。通过新闻媒体、横幅标语、宣传栏、宣传手册、张贴告示等形式进行宣传,广泛深入宣传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卫生监督动态。建立卫生行政处罚大案要案公告栏,对大案要案查处要加大曝光力度,扩大社会影响,震慑违法行为,努力为卫生执法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卫生监督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

(九)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

1、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严厉打击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黑诊所”;严历打击无任何医疗资格的游医、假医,及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非法行医活动;严历打击隐藏在居民家属区及“走街串巷”的无证非法行医活动。

2、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的行为。重点查处医疗机构将科室或房屋出租、承包给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或者其他机构,打着医疗机构的幌子利用欺诈手段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超范围执业、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等不良行为。

3、严肃查处利用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重点查处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非法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

4、严厉打击药店内“前店后诊所”的无证行医行为,依法取缔“药店内坐堂行医”或以“义诊”、“医疗保健咨询”等名义非法开展的医疗活动。

5、严肃查处非法从事性病、妇(男)科诊疗活动和其它未经审批擅自从事性病诊疗的违法行为。

(十)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消毒效果监测及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1、继续抓好《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贯彻,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法律职责、公民应当履行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全社会依法防治传染病的观念。全面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保健机构疫情网络报告情况,严肃查处隐瞒、缓报疫情,造成传染病扩散传播的典型案件。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监督检查工作,特别是冬春交替期间,可能出现的“非典、甲流、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化各医疗机构、学校及公共场所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应急方案,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增强意识。

2、拟在7-8月份联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对全县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监测各医疗机构的消毒剂、消毒器械、紫外线辐照强度、治疗室、主要功能室空气是否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拟建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腔镜诊疗设备和牙科器械消毒措施和手术室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监督检测,做好消毒剂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监督工作。严肃查处违反《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医疗单位。

3、检查各医疗机构的废物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医疗废物的处置途径等情况。医疗废物处理是否符合《广东省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监督检查县城区域内各医疗机构将医疗废物交由梅州市金川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统一回收处理。并按实际情况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扩大统一回收范围。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篇6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20-03

医院感染包括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水平,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效果有重大影响。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卫生法律意识,强化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发生、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举措之一。为此。2010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专门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并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了《朝阳区医院感染管理基础课程培训班》,对辖区内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骨干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现将培训班人员结构、培训需求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掌握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0年9月240名学员参加培训班,分别来自朝阳区辖区内公立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健康体检机构、医疗美容整形机构、民营医院、诊所等148家单位。由三级甲等医院、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从事消毒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多位专家编写《朝阳区医院感染管理基础课程:培训班》讲义,并根据讲授内容编制结业试题,试题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选择、问答等多种题型。培训结束后。给所有学员发放不记名培训评估表并进行结业考试,其中,共回收培训评估表191份,并对240份结业考试试卷,采用统一阅卷标准,以保证成绩的可靠性。1.2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学员的考试成绩和评估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试卷和评估表数据库。将结业试题得分情况和评估表项目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结果2.1人员基本情况

参加培训班学员的基本情况。如学历、职称、专兼职情况、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年限等信息。见表1。2.2学员对培训班的评价

125名学员(654%)认为,培训班的授课内容是其希望了解的;184名学员(96.3%)认为,通过此次培训收获很大或较大;186名学员(97.4%)对授课教师讲授内容表示满意或很满意;177名学员(92.7%)对培训班使用的教材表示满意或很满意。2.3考试成绩

K-S检验,表明成绩呈偏态分布(p85分,表明学员对知识的总体掌握程度达到优秀水平。2.4得分较低试题的分析

对各题的答对率进行分析,并将答对率由低到高排序。完全答对的标准为该题得到满分,基本答对的标准为该题得分≥题目分值的60%且未得满分。答对率较低的5道题。及考察的相应知识点,见表3。3讨论3.1朝阳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骨干基本情况分析

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12项具体职责,包括组织管理、科研培训、检查指导、监测分析等多项任务。因此,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才能胜任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高度责任意识,掌握足够专业知识,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长期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5年)人员仅占14.1%。说明基层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不够稳定。80.6%的人员仅有大专以下学历,近一半(49.7%)人员仅有初级职称,提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3.2举办培训班的必要性和学员素质分析

研究显示,基层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低于大医院,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培训力度至关重要。因此,本次培训特别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组织专家编写讲义,内容覆盖了法律法规、技术指南、合理用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等各个方面,培训分14次进行,每次3学时。共52学时。学员的不记名反馈普遍认为,参加此次培训班收获很大,学到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结业考试成绩显示,绝大多数学员掌握了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具有胜任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

3.3学员知识掌握薄弱环节分析

通过对试题的分析表明,学员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主要有:大型灭菌设备的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洁净手术室的使用管理、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处理等。本文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绝大多数学员为护理专业。学员的专业背景决定了其对抗生素使用原则缺乏掌握。②学员均来自二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基本没有配备洁净手术室,学员主观上不重视洁净手术室使用管理方面的内容。③来自于诊所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学员。单位较少配备大型灭菌设备,虽然之前进行了理论学习,但学员无直接操作经验,使用方法生疏。以上几点提示我们,将来培训内容上,应进一步根据学员的专业背景进行调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现场参观、操作观摩等教学方式,以提高培训效果。3.4切实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实战能力

本次考核中,特别设置了案例分析题,目的是考察学员对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医院感染发生时的职业敏感性和综合处置能力。学员考试成绩显示,此题的失分率最高,仅30%的学员完全答对此题,凸显了在应对突发医院感染事件时,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实战能力的不足。因此,今后培训中,不仅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讲授。更要注重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从培养学员职业敏感意识上下功夫,只有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学员才能及时发现医院的感染隐患,尽早发现医院感染的局部流行,避免医院感染大流行或暴发流行的发生。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篇7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理活动具有很高的风险。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和每一项操作,稍有疏漏,就有可能在护理过程的某个环节上出现问题,导致护理差错或事故发生,使病人遭受不应有的不良后果,构成护理缺陷。护理缺陷不仅会给病人造成组织器官损伤、残疾、死亡等严重后果,而且给医院、科室及当事人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甚至承担法律责任。护理行为涉及到法律问题已引起护理界的高度重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新颁布的《条例》对医疗事故有了明确的概念: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其构成要件之一就是行为的违法性所导致的人身损害后果。因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避免或减少医疗事故的措施之一首先即要人人懂法:深刻认识和理解相关的医疗护理法规,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然后自觉的守法、用法、依法行护,在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了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从法的角度来审视护理行为,防范护理纠纷,并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做到人人懂法到依法行护,我院护理管理部门认识到对医院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医疗安全强化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通过各种教育、规范、培训等手段,使护理人员进一步明确自己应具备的条件、行为、规范及法律身份,以及如何防范医疗纠纷等。

1强化法律制度意识和法规教育、对护士进行卫生法律、法规的培训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是调整人们在医疗卫生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是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程。在我院护理人员中,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不很了解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护理人员法制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与患者明显增强的法律意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成为导致护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护理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强化意识和法规教育,掌握其内容和要求,明确与护士直接的关系及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和权利,深刻认识实施护理服务是在依法履行护士的义务。从法律角度理解提高护理质量的意义,正确履行职责。我院采取各种途径对新老护理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的培训。新进护士上岗前积极做好医疗法律法规岗前培训,采取先集中学习医政法律中护理法规、有关的法律规范及规章制度,如《医院护理工作制度》、《医院护理工作人员职责》、《医德医风规范》、《药品管理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缺陷管理制度》、《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护士礼仪规范》、《护患沟通规则、制度》等规章制度,然后分组讨论,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法律问题,分析当前医疗市场形势,护理差错事故典型案例讨论活动,并写出总结、再考核、评定、合格者作为录用要求之一。对在职护士,定期组织院内、科内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和讨论,要求人人参与,从自身角度谈差错的成因和预防,如对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格,不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程,擅离职守等案例,进行分组讨论,以使每一位护士都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日常护理工作生活表现出的缺乏耐心、情绪不稳定、操作粗糙、做事粗心大意的护士,各级护理管理者通过谈话、教育等予以具体指导,尽可能消灭发生差错的诱发因素。学习讨论结束后,科室或个人书写小结、体会、建议等书面文件交护理部,同时采取理论考试、抽查抽问等形式对护理人员法律法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评定、汇总,其结果作为科室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2加强护理基本功能训练、规范护士行为

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位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护士技术操作常规、专科护理常规等是长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护理操作的准确、规范以及护士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病人的身心。事实证明,护士行为不规范,业务生疏,技术不过关均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重要原因。因此,我院护理管理部门通过制定全院护士“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有计划地组织对全院护士进行护理基础行为规范训练,抓好全院护士的护理业务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的巩固和提高,认真做好“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并为护士参加继续教育提供条件,使护士的行为逐步熟练化、规范化、科学化,使护士对常用护理操作技术更准确、熟练,进一步增强护士的职业信心,并能有效地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

3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护理缺陷是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的,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防范护理缺陷的一个重要方面,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美誉,必须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抵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热爱护理专业,用保障人类健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护生命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在奉献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时刻以护理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我院护理管理部门则通过组织各种形式:文艺表演、心连心活动、基层义诊等提升护士姐妹的职业情操,在具体工作则做到奖惩分明,对那些“兢兢业业、爱岗敬业、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视病人为亲人”,为病人提供满意医疗护理服务的“优秀护士、爱心天使”给予表扬奖励,对那些职业道德素质差,为病人造成伤害的护士以惩罚。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篇8

一、经验作法。

(一)加强法规宣传教育,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学习。

为了使人民群众能够知法、懂法、守法,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提高社会认知程度。在每年的3.15、12.4等法制宣传日,我们都要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教育。首先是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通过举办电视法制讲座、报纸开辟法制专栏进行宣传教育;其次是在县城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横幅标语、散发宣传资料、举办“打假治劣大课堂”、出动宣传大篷车进行宣传;第三是开展法律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将法律法规直接宣传到监管对象、服务对象,使他们更真实、准确、及时地掌握到相关法律知识。第四是多次组织对一线执法人员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培训,同时,通过开展个案点评、以案说法等活动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素质和执法能力。第五是加强对行政相对人的培训,增强管理相对人守法意识。每年组织各经营、使用单位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重点放在学习法律、法规和增强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意识。

(二)帮促涉械单位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备案管理。

一是制定了医疗器械日常监管明细卡,对医疗机构和经营企业从购进、验收、销售、使用、销毁各个环节分别做出了具体的监管内容,使执法人员有的放矢,让行政相对人心中有数。

二是加强各种制度落实,不断规范经营使用行为。重点对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符合实际和落实不到位的医疗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指导、帮助其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所经营使用的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三是严格医疗器械质量标准,促使购进记录完整。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完整的购进质量验收记录,尤其对国家重点监控的植入人体Ⅱ类、Ⅲ类医疗器械等高危产品、一次性注射(输液)器、采血器等耗材的采购、验收、使用、销毁,必须建立购进、验收、发放、销毁的规范的具有可追溯性的完整记录。

四是严格医疗器械备案制度。各医疗机构的在用医疗器械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到分局进行备案登记,包括购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料,经营企业资料,所购设备的合格证明、出厂检验检测资料、使用情况等。

(三)严格执法,坚决查处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一是开展重点品种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县级医疗机构使用的Ⅲ类植入人体高风险医疗器械和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器、采血器的管理,重点检查乡镇一级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无菌输液器、注射器的购进、验收、储存等是否符合要求。

二是对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开展纵向监管。对批发企业着重查处违规采购、销售,违法出租、出借转让证,造成经营管理混乱的问题;对零售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严格规范其采购行为,建立健全必要的制度,严禁采购无证和不合格产品上市,对医疗机构重点是管好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的使用后销毁,严禁一次性医疗器械的重复使用。监督的重点是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

三是加强医疗器械广告监管。针对当前器械广告宣传极为混乱,超许可范围宣传,擅自扩大适应症范围等普遍问题,我局指定了专人负责违法器械广告监测,一经发现就及时移交工商行政机关查处。

二、基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法律法规方面的不健全。

《条例》实施六年来,医疗器械市场秩序得到了根本好转。但是,在基层执法实践中,我们遇到不少具体问题,《条例》没有明确规定。

一是有关医疗器械方面的一些概念缺乏权威解释。如在一家医院药房检查发现过期导尿管110具,但该院负责人称:这些器械过期后未给患者使用。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概念,是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过程,包括订货、购进、验收、储存、管护、对患者使用以及使用后处理等多个环节。如果把“使用”单单理解为在患者身体上实际应用这个瞬间行为,则不仅无法反映医疗机构整个诊疗活动的本来面目,而且也背离了《条例》的立法宗旨。但这方面缺乏明确的司法解释,使正常执法有点无所适从。

二是法律对医疗器械的“超功能使用”没有阶定。在农村经常有擅自扩大一些医疗器械功效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属于“超功能范围使用医疗器械”,而《条例》却没有这方面的法律规定,致使我们在立案和定罪时显得苍白无力,当然可以以擅自扩大宣传向工商部门移交。

三是医疗器械违法案件的罚款额度问题。在农村的小诊所,小卫生室经常可以遇到对一次性使用器械后该毁形不毁形的现象。根据《条例》第

43条,除对当事人警告和责令改正外,可以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但是,事实上很难办到,因为无论村卫生室还是个体诊所,其经营总资本也不过数千元。在广大农村基层,类似这种不大不小的医疗器械违法案例屡见不鲜,处理起来颇费周折。若不按《条例》处罚则无从体现法规的严肃性,若按《条例》处罚则对方根本就没有这个承受能力,因而很难操作,如果在《条例》规定的罚款幅度底线以下确定某一个适当的数值,又难免出现随意性,导致个别执法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二)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和严重不足。医疗器械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高科技产品,涉及到电子技术、光学技术、信息技术、工程学、生物学等多学科领域,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掌握多学科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员,才能有效地对各种医疗器械的质量、性能实施监督检查。而目前,在基层从事医疗器械监管的管理人员多是从事药品专业技术或相关专业技术的人员,对医疗器械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很难适应相应的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且绝大多数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未设置专职的医疗器械监管机构或监管人员。

二是在基层严重缺乏与从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相适应的专业技术标准、专业技术资料和相应的检测、检验机构。在基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中遇到一些医疗器械质量问题时,很难找到有关医疗器械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来对照检查。从而给基层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基层监管部门在对涉嫌假劣医疗器械案件的调查处理中缺少相应的检测、检验机构的技术支撑,在案件定性上经常遇到很多难题。

(三)基层涉械单位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事基层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要性和相关法规的学习不到位,有“重药轻械”的思想,没有充分意识到医疗器械和药品一样是一种需要进行特殊管理的商品。在日常管理中随意性很大。

二是相当部份的“涉械”管理相对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管理概念模糊。目前有相当部分经营、使用医疗器械的单位将药品与医疗器械混为一体,造成了只要有经营或使用药品的地方就有经营医疗器械的现象,导致无证经营医疗器械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管理上更是将药品和医疗器械混为一谈,有的将一类甚至是二类医疗器械当作普通的一般商品进行管理和经营使用。许多基层单位甚至把医疗器械管理部门作为一般的技术科室或后勤科室对待,而从事医疗器械管理工作的人员也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简单“确保供应与维修保养”的技术工作。

三是医疗器械的管理过于粗放。由于在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均没有像药品那样制定并实施相应的GLp、GCp、Gmp、GSp等一系列的质量管理规范,至使医疗器械的管理过于粗放。从而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经营和使用医疗器械的单位不能辨别进货对象的合法性,有的对医疗器械产品“三证”索取资料不全,入库、出库记录不规范,产品包装、使用说明书不符合要求,致使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不能保证。

三、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监管的长效机制。尽快出台《医疗器械管理法》,明确医疗器械流通领域的监管问题、未标明有效期医疗器械的处理问题、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未及时毁形的问题、对使用不合格医疗器械单位的处理问题、超功能范围使用医疗器械的处理问题等等。尽快制定《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对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管理实行强制性质量认证,提高准入门槛。将大型医疗器械和高风险医疗器械档案在药监部门备案。在现有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基础上,根据使用风险进行分级管理。

(二)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及监管相对人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将基层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决不能把基层医疗器械的监管工作处于从属地位。在人员配备上,逐步实行专人专岗,努力造就一支熟悉医疗器械监管知识的专业队伍。这就需要上级有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集中学习培训,同时还要增强“涉械”管理相对人的守法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培训重点应放在学习法规、规章和增强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安全有效意识>:请记住我站域名/<。

(三)继续完善对“涉械”单位医疗器械的检查和建档工作,重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对医疗器械的检查和建档工作是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对其使用的医疗器械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档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生产企业许可证号、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号、合格证、说明书等有关事项。在实际工作中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医疗机构为单位,按照医疗机构的规模及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以及《国家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目录》、高风险性三类医疗器械、存在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医疗器械,特别是对导管、骨科器材等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进行登记建档。同时还要对照相关手续核查医疗器械的规格型号是否与注册的产品相一致,是否在注册证有效期内生产的产品。具备电脑和数码摄像机的单位,应对相关的医疗器械实行数码摄像和电脑化储存管理,并建立相应的专用资料档案,以进一步提高档案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加深对医疗器械的感性认识。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篇9

【关键词】医学院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重要性;途径

近年来,随着医学卫生知识的普及和病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及其家属状告医疗卫生机构的案件层出不穷。概想原因有二:一方面的确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医护工作者使然。另一方面,大量医疗事故的出现也与医护人员执业法律意识不强有关。笔者认为,广大医护工作人员在走上医疗工作岗位之前,就应加大对其相关执业法律意识的培养。但遗憾的是作为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重要途径之一的医学院校,并没有在医学生执业法律意识培养方面予以重视,导致数以万计的执业“法盲”医护人员走上工作岗位,为以后大量的医疗纠纷的爆发埋下隐患。作为医学院校法律工作者,笔者认为,医学类院校不应只顾及学生专业的培养,基本执业法律意识培养应该加强,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一、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1、培养医学生执业法律意识是确保病人权益的需要

病人相对于健康的人来讲处于弱势地位,他们除了肌体上的不适之外,精神上更显脆弱,这就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善于与病人进行沟通,尽量为病人做好服务。从法律层面上讲,病人就医就标志着医患合同关系的成立,医护人员应该尊重病人享有的合法权利。在治疗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对病人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治疗措施等方面都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尊重病人的权利,规范自己的言行,对各种医疗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要有预见性。要依法进行各种医疗活动,确实把“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目标”的整体医疗工作做好,使每个患者都能得到优质、高效、安全的服务。然而,如何才能培养出如此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专业医护工作者?笔者认为,源头是医学院校应大力培养学生执业法律意识,使其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权益得到维护。

2、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是确保医护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的需要

虽然我国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医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但由于医护工作人员工作服务性强,稍有疏忽就会引发医疗纠纷,凡此种种都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来应对。例如:一些自然死亡的病人家属常常无理取闹,扰乱正常工作秩序,威胁到医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面对此种情况,若我们的医护工作人员在校期间就得到过系统的执业法律知识培养,例如对《医疗卫生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病历书写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法律基础知识了如指掌,并在实践课堂中得以有效训练,在其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面对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就能沉着应对,依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是优化医疗服务质量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科技的进步,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作为患者花钱为自己的身体康复购买最好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当然要求医疗卫生机构能做出与其投资相匹配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良好的医疗质量也是医疗卫生机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衡量医疗质量的好坏不应是从医疗卫生机构所具有的硬件方面来考虑,更重要的应该是从医疗机构的软实力来考量。因此,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医学院校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期待和重视。社会期待那些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不应只是专业知识方面的人才更应是化解医患危机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高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摇篮的医学院校要勇于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4、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是医疗机构发展的需要

医护工作是医疗机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护工作人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对象需求的日益增长,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广泛越复杂,处理不好则会增加医护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例如当病人病情突然变化,医护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就会因责任心差、业务能力差、处理不得当而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又会给医疗机构的声誉带来重大影响。因此,相关医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的高低与医疗机构的发展存在着内在、必然的联系。凡此种种,都需要医学院校加强对医学生执业法律意识的培养。

5、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在我国医护人员的学习教育中,相关执业法律法规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医护工作者缺乏相关执业法律法规知识。对此,相关机构应为其补课,要改变其长期以来形成腐朽医疗意识。随着依法治国的有效推进,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的觉醒,医疗卫生机构要发展,就要取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就应该在如何进一步为人民群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上下功夫。笔者认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医学院校不能再坐以待毙、不负责任,要勇于负起责任,打响“强化培养医学生执业法律知识”的第一枪!唯有如此,我们的医学院校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人民的身体健康才有真保障,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才能真发展。

二、法律意识的内涵及其培养途径

1、法律意识的内涵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律的认识、感觉、理解、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观点等等。法律意识不能够自发形成,需要进行有目的的培养。

2、医学类院校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笔者认为,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执业法律意识应该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保证执业法律课程量,创造良好法制环境。每周安排不少于4个课时的执业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开展执业法律宣传,普及执业法律知识,弘扬法治思想,创造有利于医学生执业法律意识形成的校园环境;二是强化医学生执业法律理论知识学习,提升医学生医学生执业法律实践操作能能力。着力培养医学法律人才,开展医学法学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医学院校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强化执业法律实践课程,使医学生的执业法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提升医学生处理医患纠纷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结语

社会在进步,医疗卫生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医学院校要加强对既懂医又懂法的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学生在日后的医护工作中自觉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因医护工作疏忽引起的医疗纠纷,从而有效杜绝或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真正促进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律师网http:///.

[2]吴春荣.医院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2.

【作者简介】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篇10

认真做好医疗质量考核工作,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和评改细则,开展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疗防范措施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严格按医疗操作规程标准开展医疗活动。组织科室职工学习有关医疗法律法规各项条例。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质量管理,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医疗终末质量评价扩展到医疗全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检查督促上去。重点包括:(1)强调入院告知书、授权书、各种诊疗知情同意书的规范完整书写。(2)真实、准确做好“死亡病例讨论”“危重病例讨论”“抢救危重病人讨论”的各种记录及医师交接班;(3)组织科室加强对诊疗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考核。(4)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多解释、多安慰、多理解、多温暖、多帮助”,使医院服务质量更上一层楼;(5)加强对诊疗计划、用药安全性的检查力度。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1、加强科室自身建设

我们将在2012年继续加强自身的质量及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完善和更新各项委员会活动、会议记录;加强科室档案管理;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由经验化管理逐步向科学化管理转变,由人情管理转向制度管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时俱进。

2、重点科室监管

针对icu质量的监控,每周不定期对icu进行抽查,重点抽查内容:严格规范危重患者的病历书写及医护人员交接班记录;科室实际查房情况;危重患者上报制度的落实;实际观看医务人员对危重患者各项技术操作的熟练度、规范度。对重点科室的监控,医务科将严格做到查有所记、查有所对,并将每次对差内容进行总结、比较、评价,共同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在提高科室质量的同时杜绝安全隐患。

三、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1、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培训

针对新近人员在病历书写不规范、法律知识薄弱、工作思想欠端正等缺点,我科在今年会进一步加大对新近人员的培训,培训主要分为病历书写、执业医师法、如何做好一名临床医生三大版块,通过分期讲座的形式进行,并抽查培训人员学习记录,并在阶段学习后进行现场提问和书面形式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上岗。

2、加强科室科研工作

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1-2项科研课题,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撰写发表科研论文不得少于两篇,医务科在督促可是科研工作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科室创造有利条件。

3、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

根据我院院情,在按需培训的原则和医院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要紧密结合自己专业,鼓励通过自学、脱产学习自觉严格补充,增长本专业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结合本职岗位,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职务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参与科研、能解决较复杂的疑难病症,争取以请进来、派出去、自己学的原则想方设法提高专业队伍的业务素质。

四、进一步强化经营意识,树立科学管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