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01:57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篇1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乡村环境卫生管理与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放在同等位置,健全工作机构、充实工作队伍、完善考核机制、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环境卫生全面改善。

(二)总体目标。从2013年起,逐步建立区、乡、村三级联动的城乡环卫管理机制以及“户保洁(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多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2013年将镇、镇川镇、麻黄梁镇等公路沿线重点乡镇和重点村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2014年将其余乡镇、镇办事处纳入一体化管理;2015年扩大到各行政村,基本实现城乡环卫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机制长效化的目标。

二、工作任务

(一)完善工作制度。在总结和借鉴市环卫处以及其他县区环卫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心城区及各镇村环卫工作实际,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询各方意见和建议,按照切实可行、利于操作、便于考核的原则,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各乡镇、环卫所(站)要认真梳理总结环卫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进一步修订完善,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健全工作机构。在中心城区现有八个环卫所的基础上,根据建成区面积的拓展,适时设立工作机构、充实工作力量,确保新开通道路和建成区及时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各乡镇、镇办事处也要按照环卫一体化工作要求,根据各自实际,尽快成立环卫工作站或环卫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实施。各行政村要设立环卫工作队,由1名村干部担任队长,每50—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确保城乡环卫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

(三)强化设施建设。按照环卫一体化工作总体要求,加大城乡环卫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环卫设施设备,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步加强垃圾压缩站、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每个乡镇根据实际需要,逐步配置垃圾转运车辆,距离城区较近的8个乡镇(镇、牛家梁镇、金鸡滩镇、麻黄梁镇、古塔镇、青云镇、芹河乡、小纪汗乡)要将垃圾统一清运至市垃圾处理厂处理;其余乡镇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址建设简易垃圾处理场;各行政村每5—10户家庭按要求配置一个垃圾收集箱。通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硬件基础。

(四)分批逐步推进。利用三年时间,按照“抓点、带线、促面”的要求,根据各乡镇人口规模、经济情况、地理位置等因素,逐年分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等11个公路沿线乡镇及所属83个行政村纳入一体化管理范围;2014年将其余13个乡镇(镇办事处)、187个行政村纳入一体化管理范围;2015年将剩余各行政村全部纳入一体化管理,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全覆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创建办和环卫局负责同志担任,财政、监察、住建、环保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环卫局,具体负责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明确工作职责。环卫局负责拟定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总体规划和考核办法,对各环卫所(站)日常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检查;住建局负责指导各乡镇环卫基础设施的选址和建设;财政局负责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经费预算和拨付;监察局负责环卫一体化工作进展情况的效能监察;教育局负责各学校(幼儿园)环卫知识宣传,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环保分局负责配合住建局和各乡镇做好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的选址建设;卫生局负责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物价局负责垃圾处理费收费许可证的办理、年审工作;水务局负责全区水资源保护区及河流、水库等重点区域的环卫工作;宣传部和广电局负责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宣传报道;团区委、区妇联负责动员广大青年、妇女积极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公共卫生习惯;其它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与本部门相关的环卫工作。

(三)保障工作经费。要多渠道筹措落实环卫工作经费,确保环卫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一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环卫经费投入机制,由区财政局和区环卫局牵头,根据各乡镇、街道(镇)办事处实际清扫保洁面积以及日常工作考评结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环卫工作所需经费进行核拨;二要整合农村环境保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经费,向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适当倾斜;三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优先安排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压缩站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要通过动员企业赞助、民间捐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支持。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篇2

城乡创卫工作包括各级卫生城市、卫生集镇、卫生村和卫生社区、卫生单位创建,考核验收标准涉及环境卫生、环境秩序、生命健康方方面面。以陕西省卫生城市标准为例,十项基本条件和十二大检查考核项目既有城市市容环境、城乡环境保护、社区单位卫生、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卫生的要求,也有爱国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病媒生物防治内容,还有深化医改的指标,创建工作涵盖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各类专项整治、文明素养培育、长效机制建设等,被称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城乡卫生创建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的、人民群众期待的民生工程规划好、实施好,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规划好、实施好城乡创卫工作,首先要吃透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精神,按照科学发展、城乡统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总结城乡卫生创建的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城乡卫生创建十二五规划。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和当前创建规章中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一)围绕一个主线。城乡卫生创建必须围绕“人民需要创建、创建为了人民、创建成果让人民共享”这条主线,始终把解决城乡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创建标准和城乡居民对环境、健康、安全的新期待,修通百姓门前路,点亮百姓门前灯,让城乡居民共享创卫成果。

,涉及城乡居民的生命健康如垃圾处理率、污水处理率、环境保护达标率、健康教育行为形成率、公共场所卫生安全、饮用水卫生安全、食品安全、传染病疫情控制、四害密度控制、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等指标全面达标。

(三)动员三方力量。城乡卫生创建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必须动员各个方面的力量,全社会行动,全民参与,才能顺利完成。在这些力量中,最主要的要动员各级领导干部都真实起来,各级各部门单位的职能都履行到位,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都调动起来。

(四)坚持四个原则。一是要坚持为民创建的原则,解决为谁创建问题;二是要坚持科学创建的原则,解决城乡环境及公共卫生管理规划控制、基础设施建设、长效机制建设建设等问题;三是要坚持依法创建的原则,创建工作必须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四是要坚持和谐创建的原则,解决创建中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问题。

(五)突出五个重点。一是要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和环境秩序。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宣传健康环境理念,着力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逐步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卫生意识、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二是要切实做好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落实企业污染物排放控制,做好空气质量监测、水源地保护、水环境整治、城乡垃圾和污水处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确保环境保护达标。三是要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城乡食品安全,全面整治六小行业,推进医改进程,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实现城乡公共卫生均等化目标。四是要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建立健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步伐,开展环境卫生和环境秩序整治行动,实现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干净卫生、秩序良好、市场规范、绿化美化的标准。五是要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中心城区重点做好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建设,规划建设满足需要的公厕、市场、停车场和垃圾中转站,完成生活垃圾处理、水和污水处理场建设任务,加强社区能力建设,完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在农村要加快集镇建设,配套做好集贸市场、公厕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符合标准的新农村。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篇3

规划按两年基础期(2008年)、三年奋斗期(2009年)和五年发展期(2011年)三个阶段推进。

“城乡清洁工程”主要包括城乡环境卫生和城乡容貌秩序两大方面的内容。

城乡环境卫生是指城乡公共空间环境的卫生整洁。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包括城乡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城乡街巷、道路、居住区、公共场所、水域等区域和乡村的环境保洁,城乡垃圾、城镇污水、粪便等生活废弃物的收集、清除、运输、中转、处理、处置、综合利用等。城乡环境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城乡社会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城乡容貌秩序是指城乡公共场所(活动地),人们必须遵守和维护法律、制度、公约确定的行为标准。容貌是指特定地域(市、县、乡)整体环境建设和公共秩序管理的水平和风貌。城乡容貌秩序管理主要包括道路设施、工程(拆迁)施工、旧城改造、园林绿化、交通组织、环境卫生、户外广告、建筑立面、街景美化、灯光配置、执法监察等内容。遵守“容貌秩序”既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公民自觉遵守和维护容貌秩序既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也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

未来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开端时期,认真研究和解决我市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的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对于提高我市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创建优美整洁的市容环境,推进城乡科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促进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总则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为目标,以开展城乡清洁卫生运动及参加全区市容“南珠杯”竞赛和开展全市市容“花山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功能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我市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南疆国门城市新形象,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崇左。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和谐原则。坚持城乡统筹,综合治理原则。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原则。坚持人人参与,联创共建原则。坚持完善体制,综合执法原则。坚持风险防范,公共安全原则。

(三)基本思路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决定》(桂政发[2006]64号)精神,调整完善工作机构,建立执行标准和考评细则,强化政府及其部门的管理职能,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实现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管理水平升级目标;分类指导,分片推进,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规模差异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采取“逐步提高、逐项晋级”与纳入领导业绩考核的办法,落实各项责任,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具有崇左特色的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长效管理体系。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包括中心城市、凭祥市、5个县城及7个县(市、区)所辖的乡镇村庄。综合考虑我市各县(市、区)经济和城镇规模上的差异,本规划实施细则对全市县城(含凭祥市)列分为a、B两类和乡镇划分为a、B、C三类:

县城a类:凭祥市、扶绥县、大新县。

县城B类:龙州县、宁明县、天等县。

乡镇a类(13个):

江州区:新和镇、驮卢镇

扶绥县:山圩镇、东门镇、渠黎镇

大新县:硕龙镇、下雷镇

天等县:龙茗镇

宁明县:爱店镇、海渊镇

龙州县:水口镇、响水镇

凭祥市:夏石镇

乡镇B类(17个):

江州区:江州镇、濑湍镇、左州镇、那隆镇

扶绥县:渠旧镇、中东镇、东罗镇、柳桥镇

大新县:全茗镇、雷平镇

天等县:进结镇、向都镇

宁明县:明江镇

龙州县:金龙镇、下冻镇

凭祥市:友谊镇、上石镇

乡镇C类(39个):

江州区:罗白乡、板利乡

扶绥县:昌平乡、龙头乡、岜盆乡

大新县:龙门乡、五山乡、昌明乡、福隆乡、恩城乡、榄圩乡、宝圩乡、堪圩乡、那岭乡

天等县:都康乡、宁干乡、驮堪乡、小山乡、把荷乡、东平乡、进远乡、上映乡、福新乡

宁明县:那楠乡、寨安乡、板棍乡、那堪乡、桐棉乡、峙浪乡、东安乡、北江乡、亭亮乡

龙州县:上龙乡、八角乡、上降乡、彬桥乡、武德乡、逐卜乡、上金乡

(五)规划年限

本规划年限为2007至2011年。

(六)总体目标

到2008年,力争中心城市和凭祥市建成自治区级文明城市,3个以上县城建成市级文明县城;20%的乡镇成为市级文明乡镇,30%的乡镇成为县(市)级文明乡镇;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城市1个,卫生先进单位50个,卫生县城(镇)1个,卫生村20个;到2011年,50%的村镇成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城市2个,卫生先进单位100个,卫生县城(镇)2个,卫生村50个。实现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行政管理机构日益健全。形成责、权、利相一致、奖惩与监督落实到位的运作机制。行政执法工作日益规范、全面、高效。各级人民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形成稳定的长效管理机制。城乡居民身边生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与区域间的文明卫生差距逐步缩小。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文明卫生素质明显提高。卫生、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

三、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主要任务和措施

建立完善合理的城乡垃圾收运、处理处置体系,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推进城乡垃圾处理向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展,建立和完善城乡日常保洁系统,加强城乡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提高日常保洁能力和管理水平,营造清洁、优美的市(乡)容市(乡)貌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促进垃圾处理向产业化发展,基本建立我市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努力引导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使城乡环境卫生行业走上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轨道。规划期内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2008年,中心城市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市和县城(市区)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中心城市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率达到100%。

2011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全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30%;全市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中心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30%以上;全市所有县城(市区)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率达到100%。

1.编制环境卫生专业规划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2007年完成城乡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编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建设好乡村垃圾处理设施,整治村容村貌,逐步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2.深化环境卫生管理改革

各级人民政府应进一步推进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建设体制、运营体制改革。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政府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各级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能和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监管网络及能力建设;中心城市和县(市、区)的环卫设施建设和运营逐步按照特许经营的要求实施管理;加快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吸引各种资金和企业参与环卫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运营,建立开放、规范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培育和完善行业咨询体系,规范和发展市场中介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3.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清扫保洁

建立和完善城乡道路日常保洁系统,城市道路须做到全天候、全覆盖保洁,大力发展城乡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将城乡水域保洁纳入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大力提高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区域和旧住宅小区的清扫保洁水平,乡镇须设立专职保洁人员,对乡镇道路进行定期清扫保洁。单位和个人应当做好卫生责任区的清扫保洁工作,临街单位和店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

4.完善城乡垃圾收运与无害化处理系统

根据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条件,规划期内选择以密闭压缩运输为主的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和以卫生填埋为主、焚烧堆肥为辅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各县(市、区)应按国家相关标准建设配套的垃圾收集站(池)、转运站,配置相应的垃圾运输车辆,新建、扩建、改造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在全市逐步建立起“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同时,有条件的县(市、区)要逐步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和餐厨垃圾处理的试点工作。

各县(市、区)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标准完成建筑垃圾消纳场和综合利用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机构,实行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

5.加大城乡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区)要根据制定的排水专项规划,完善排水系统,逐步消除城镇积水现象,减少直接排入江河的污水量。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加强在建项目的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按期建成投入使用,提高我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同时,对已建成项目要加强运营监管,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6.加强公共厕所建设管理

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区)应按国家建设部标准建设和管理公厕,充分利用环保、节能型技术,配备无障碍厕位,完善公厕导向系统,储备移动公厕,在规划期内基本完成旱厕改造。建设单位拆除公厕须按规划要求重建。单位公厕应实行对外开放。

7.改善环卫从业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

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城乡清洁工程”的工作需要足额配置各级城乡环境卫生从业人员,落实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年度经费,逐步提高环卫职工的福利待遇。依照有关规定为环卫职工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并按国家相关标准建成和完善各级环卫管理办公用房、环卫车辆停车保养场、环卫机具修理厂、清扫保洁工人作息场所及工具房等环卫工作和作息场所。

8.全面开征城市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费

全面实行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凡已建成、在建或已批复立项准备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区)均应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费应按保本微利、逐步到位的原则制定收费标准,并专项用于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与维护。可采取与水费或电费统一征收和代扣代缴等方式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

9.建立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研究提出应对城乡环境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措施,储备必需的应急救援物资。加强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的卫生监测,加强对城乡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队伍的建立和技术培训,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基础工作的日常检查和工作考核。

四、城乡容貌秩序管理主要任务和措施

以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完善城乡容貌秩序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的新思路、新办法,优化整合职能,建立规范高效的统一管理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突出抓好城乡容貌秩序的精细化管理和综合整治,引入城市美学理论,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优化配置城市资源,着力打造市容市貌的示范精品和形象亮点。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建立起管理上水平、执法有保障的长效管理体制,改变当前我市城乡容貌秩序管理滞后的现状,实现全市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城镇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舒适、市容街景美观的管理目标。规划期内达到以下目标:

在规划期内,中心城市要达到自治区B类城市的容貌秩序管理水平,a类县城(市)要达到自治区C类城市容貌秩序管理水平,B类县城要达到a类县城容貌秩序管理水平,C类县城要达到B类县城容貌秩序管理水平;a类乡镇要达到B类县城容貌秩序管理水平,B类乡镇要达到a类乡镇容貌秩序管理水平,C类乡镇要达到B类乡镇容貌秩序管理水平。

1.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区)要统筹编制市场建设管理、城镇交通组织、停车秩序管理、占道公共设施、市政管线设施、沿街建(构)筑物立面、户外广告、街景灯光等各项城乡容貌秩序管理方面的专业规划,对街道H型横断面(路两侧建筑物,路面上的容貌秩序管理,路面下的管线施工)开展自上而下的立体式管理。

2.2007年,中心城市创建2条一级道路管理标准示范街(路),之后每年增加1条;凭祥市和各县县城创建1条一级道路管理标准示范街(路),之后每年增加1条。一级道路管理标准示范街(路)的评比标准为自治区“南珠杯”竞赛的道路设施、建筑(设)施工、园林绿化、交通管理、市容环境卫生、街景设计、建(构)筑物立面、灯光广告、执法监察管理等方面的检查标准。

3.各类城镇合理设置和建设早餐、夜市、集贸市场、企(村)办市场等各类市场,以解决当前市场布局不合理、数量不足、档次不够等问题。制定市场内部的日常管理办法和检查标准,合理调整出供农民进城销售农副产品的地点、位置、路段,并制定农民进城销售农副产品的相应管理措施。

4.各级各类城镇要制定限制乱摆乱卖、占道经营、门槛经营的管理办法,在城区一级道路取消跨道超门槛经营,在城区二级以下道路和县城的主干道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群众实际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城市空地及道路的临时利用方案,确定合理利用的地点、项目及规模,进行规范管理。经过批准同意利用城镇空地和道路经营的项目要做到配套设施完善,禁止灰渣、污水、油污污染路面。

5.优化城镇交通组织管理,规范各种交通语言标识,及时更新刷洗交通标志和设施,完善交通标识和技术设施建设,按车类划定停车位置和停车标线。县城应逐步淘汰落后的机动三轮车交通营运方式,逐步采用以公交中巴、的士为主体的交通营运方式。

6.要做好城镇主次干道、商业区、住宅区、广场夜市、集贸市场、车站码头的车辆分类停放管理工作。整顿现有停车场,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现有停车场利用率;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制定停车场建设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停车场建设,形成地下、地面、立体等多层次、多方位的机动车停放格局;按照《城市车辆清洗管理办法》逐步规范城市车辆的清洗保洁活动。

7.全面整治城区主次干道、支路、小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公路进出口的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城镇建成区内的铁路沿线、江河水面及沿岸卫生也要纳入当地城乡环境卫生和城乡容貌秩序的日常管理和综合整治范围。突出搞好窗口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努力打造文化窗口、工业交通窗口、居民社区窗口、风景旅游窗口等区域的良好形象。

8.做好违法、违章建(构)筑物的检查、调查、取证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拆除计划,按照相关程序,在2008年完成主、次干道和重点区域内的拆除工作,在2011年完成其余区域的拆除工作。

9.各级城镇要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订户外广告设置和整治方案,严格控制户外广告的内容规格样式,在城区主要出入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置高档次、高品位的广告。门头匾额、标牌标识、公交车广告等户外广告制作要美观新颖,霓虹灯及灯箱的灯体、文字不能残缺。建立完善户外广告审批制度和管理规范,对沿街各种未经审批的广告予以拆除。

10.加强施工环境整治。施工工地应设置连续围栏和警示标志,实行全封闭施工;搞好施工工地卫生,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规范停放设备、堆放建材;密闭运输松散物料,防止车辆沿街撒漏;工地门口设置冲洗设备设施,防止车轮带泥污染路面:文明施工安全施工,防止扬尘和噪音扰民。

11.街景灯光、沿街建(构)筑物立面装饰及路牌、站亭、果皮箱、变电箱等占道设置的公共设施应力求与街道整体景观协调一致。重点地段的灯光和建筑物立面装饰应做到风格独特、特色鲜明。沿街建(构)筑物的立面要定期清洗,楼顶禁止堆放杂物。

城镇建成区路灯要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标准实现全覆盖。

12.各县(市、区)要创建一个示范乡镇,通过建设和改造,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达到自治区城乡容貌标准要求,规范管理,提升功能。中心城市创建5个示范社区,各县(市)创建2个示范社区。示范社区在建和新建的建筑物不得设置超出建筑立面的防盗网,拆除原有社区、小区、单位(庭院)的违法违章建筑、超出建筑立面的防盗网、破损遮阳棚(伞、亭);粉刷居民小区、单位(庭院)破旧建筑和沿街立面;根据实际,增加绿化面积;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13.维修人行道板、路侧石、路缘石,修补道路坑槽,搞好桥梁维护,硬化修整人行道至建筑物之间黄土地带、路口间与道路间衔接部位、道路与单位大门口的衔接部位等,做到路面平整。人行道板铺装“纵到端”、“横到边”;路缘石和侧石稳固、勾缝严密;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

14.对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中各种管线的架设、铺设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做到管线入地、同步建设;清理废弃线缆、线杆,净化城市空间。经常检修维护市政、电力、通信等检查井、雨污水检查井井盖,做到各类井盖与道路平面衔接顺畅平整:同时要注重运用新材料、新技术解决好井盖被盗问题。

15.公园、广场、游园的设施要完备,功能要配齐,做到道路平整、无积水破损,喷泉、照明灯饰完好;绿地植物要完整;路树无死株、缺株;草坪平整、均匀,无漏草、斑秃、干枯;园林绿地平整,无杂物、脏物,卫生清洁,无黄土,无杂草;绿化要做到树穴整齐,有植物覆盖,边线清晰。打造精品亮点公园、广场、游园;打造绿化精品示范道路,做到一街一景;打造高品位的景观区。

16.禁止在城镇建成区道路及空地焚烧沥青、橡胶、塑料、落叶、秸秆、垃圾、杂物以及其它产生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17.各级政府要制定废旧物品回收行业管理办法,废旧物品回收经营作业必须在回收站(点)围墙内进行,不能占道跨门槛经营,回收的废旧物品不得露天存放;回收站(点)应当保持周围环境整洁,在回收、分类和运输废旧物品时,不得污染环境;流动收购的个体工商户不得在主干道的人行道上停车收购。

18.各级政府应制定限管结合的养犬管理规定,对养犬实行严格管理,以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市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协调机构,协调机构下设办公室。协调机构的职责是负责指导、协调、督察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履行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职责。各县(市、区)、各乡镇(社区)应建立相应机构,负责指导和协调当地实施“城乡清洁工程”。

(二)认真落实责任制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行政首长要负总责。切实把此项工作列入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逐级明确目标任务,狠抓措施,政府主要领导按月、按周要定期巡查。建立和完善行政首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政府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责任制。

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城乡清洁工程”的考核和公布制度,在报纸、电视台公布政府“城乡清洁工程”的考核结果。真正把“城乡清洁工程”作为考核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制度,根据自治区城乡容貌标准和公用设施精细化管养标准,落实“城乡清洁工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坚持领导巡查督察制度,健全工作考核和奖惩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要参照自治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有关规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容貌标准》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四)加大对“城乡清洁工程”的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要求,落实投资来源,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在保证“城乡清洁工程”各项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的同时,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城乡清洁工程”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城乡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五)广泛动员群众,加强社会监督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宣传教育办法》的要求开展系列宣教活动,广泛宣传“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成果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树立城乡居民的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意识,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城乡清洁工程”的积极性,全力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经营门面、基层居委会、共青团、工会、妇联、村委会等在街道、社区、村庄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管理中的自主作用。各级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营造浓厚的舆论监督氛围,既要注重正反报道,还要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有关职能部门要聘请社会监督员,设立举报箱,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形成社会广泛参与全面监督的良好局面。

(六)加强“城乡清洁工程”队伍建设

要调整充实现有的管理队伍、环卫队伍和执法队伍,提高相应待遇,建立一支人才结构合理,政治、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管理水平高,熟悉法律法规,掌握信息技能的“城乡清洁工程”队伍。其中要重点加强执法队伍法律知识、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积极推行人性化执法,形成过硬的队伍作风,并通过建立公安、工商、交通、卫生、环保、旅游等部门配合城建监察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执法的机制,切实保障执法人员人身安全,优化治理工作环境。

(七)大力开展创建活动

“城乡清洁工程”要与创建文明城镇、卫生城镇、“南珠杯”活动和“花山杯”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文明与卫生城市、文明与卫生县城(镇、村)和文明与卫生先进单位,推动“城乡清洁工程”的全面开展和深入落实。

(八)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

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管理政策研究,制订有利于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相关政策。在管理政策导向上,应坚持疏堵结合与便民利民的原则,加快集贸市场建设,合理设置临时市场,提供规范、低门槛的经营条件,扩大就业范围,加强综合管理,引摊进场,还路于民。在发展政策上,降低、减少垃圾和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各类税费,加大垃圾、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鼓励行业加快发展,推动“城乡清洁工程”持续和健康发展。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篇4

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大会,回顾和总结国家卫生城市复评迎检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部署“清洁城乡”活动,非常及时、很有意义。刚才邵良同志作了国家卫生城市复评迎检工作的总结,同时就清洁城乡活动部署了有关工作,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我完全赞同。同志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表彰*市国家卫生城市复评迎检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四副班子,向在国卫复评期间付出艰苦努力和辛勤汗水的各级各部门的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获得先进荣誉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国卫复评,既是对我市巩固发展创卫成果的全面复查,也是对我市贯彻执行新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全面检验,更是对我市广大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全面考核。回顾8个多月的复评迎检工作,领导之重视,宣传之广泛,发动之深入,整治之全面,投入之巨大,是我市巩固发展创卫成果工作力度、整治效果、面貌改观最大的一年。从20*年3月份以来,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为民创卫、科学创卫、精品创卫的工作理念,以解决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为根本,和衷共济、同心协力、克难攻坚、扎实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狠抓薄弱环节,强化监督检查,建立长效机制,使城市面貌有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市民素质有了实实在在的提高、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受益,实现了市委、市政府“城市上水平、人民得实惠”的目标,顺利通过了全国爱卫办组织的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国卫复评迎检工作成绩是巨大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问题同样存在,如城市管理综合组织协调功能尚未完全彰显、城郊结合部(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还比较突出、城市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和文明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我市农村,由于长效保洁机制不健全、卫生基础设施不足、群众意识较淡薄等原因,整体环境卫生水平不高,个别项目在*地区还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发展,进一步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切实改观农村落后的卫生面貌,我们要充分利用清洁城乡活动这一有效载体,从完善设施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健全经费配套等着手,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根本改观,市容村貌形象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环境保洁、市容秩序长效管理机制,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清洁、整齐、水清、景美、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下面我就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和深入开展清洁城乡活动强调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清洁城乡活动在构建设富裕阳光之城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清洁城乡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是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建设“富裕阳光之城”的内在要求。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我市先后开展了国家卫生城市复评迎检、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生态市建设、百千工程、三沿综合整治、卫生乡镇(街道)创建等一系列活动,我市的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城区卫生设施得到加强、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卫生状况显著改善;广大农村地区卫生基础设施逐步加强、卫生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卫生创建稳步推进、农村改水改厕稳步发展,为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农贸市场、建筑工地特别是广大农村在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未完全建立,个别地区出现失管现象;三是部分地区农民饮用水卫生条件有待改善,农村无害化的卫生厕所普及率和达标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不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陈规陋习仍很普遍;五是卫生创建工作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存在创时冲一冲,事后放一边的情况,甚至出现摘牌现象。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构建“富裕阳光之城”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护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新*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清洁城乡工作是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树立新观念、倡导新风尚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切实改进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

二、突出重点,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清洁城乡活动

今年清洁城乡各项工作要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清洁办已经要以文件的形式将20*年的工作任务具体分解到了各部门单位,在实行九个全面推行的前提下,我认为今年的清洁城乡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着力做好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工作,全面提高城市卫生水平。十几年来,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我市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长效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对照全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要求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各级各部门在开展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时,要重点抓好城市环境卫生的治理,加强城乡综合管理力度,注重城乡联动,狠抓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五小”行业、建筑工地和农贸市场等薄弱环节,切实把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关系城乡卫生的一些基础设施改造好、建设好、管理好。要把巩固发展创卫成果与建立城乡长效管理机制结合起来,使之真正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

二要着力强化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要以改水改厕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预防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文明村镇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将清洁城乡活动与生态市建设、卫生强市建设、百千工程和“三沿”综合整治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认真研究、部署和落实,切实把清洁城乡活动抓出成效。一是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和日常检查制度,做到垃圾有人扫,环境有人管;要完善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体系;要积极引进和推行村级环卫保洁的市场化运作。二是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强化农村环卫设施的建设,按环卫要求设置足够的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房、果壳箱;要重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要按生态市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要积极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消毒管理,大力推广农村无害化户厕。三是抓好卫生乡镇街道、卫生村创建工作。卫生乡镇街道、卫生村创建工作一定要树立“精品”意识,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讲究完成任务,不讲究创建水平。鹿山街道、春江街道等六个乡镇街道必须要高标准地完成*市卫生镇(街道)的创建任务,其他乡镇也要积极开展创建工作。要抓好卫生乡镇、街道巩固发展工作,要严格按照《卫生乡镇(街道)标准》要求,制定巩固方案,切实加以落实,避免出现创工作滑坡甚至被摘帽的现象。

三要着力加强宣传发动,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一是要大力开展文明礼仪和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广大群众文明和卫生意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和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改善环境,革除陋习,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二是要加强新闻宣传、环境宣传和社会宣传。要利用各种媒体,开设专版、专栏、专题节目,并充分利用户外广告和宣传横幅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高频率地宣传报道“清洁城乡”活动,通过正面宣传、反面鞭策、典型引路、跟踪报道,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干劲,投入到清洁城乡活动中来。三是要广泛发动各级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妇女组织、中小学校等开展清洁活动,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清洁城乡”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清洁城乡”活动落到实处

“清洁城乡”活动涉及方方面面,任务艰巨而繁重。各级各部门要以“落实年、行动年”为载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强化督导,确保“清洁城乡”活动取得扎实成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清洁城乡活动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开展清洁城乡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加政府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切实解决好“三有”问题,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要建立健全“清洁城乡”活动组织,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好各项工作任务。

二要明确工作责任。各级要树立“社会大卫生”观念,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协调,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把工作做好。各单位要强化职责,增强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按照各自的分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分解要求,及时制订实施计划,做到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清洁城乡活动整体推进。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篇5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群众文明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经研究,决定开展“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综合治理、长效管理,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二、行动目标

总目标是:通过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宣传健康环境理念,进一步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力加强城乡特别是农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卫生意识、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通过开展3年的整洁行动,到2012年底,力争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6%;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

——城市未达到管理规范标准的农贸市场减少一半;

——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10%,完成600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提高1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10%。

三、行动内容

(一)集中开展清理整治活动。在城市重点清理影响环境卫生的死角,保持市容和社区卫生整洁美观。在农村清除各类积存垃圾,平整道路,疏通沟渠,清理柴堆、粪堆、坑塘,搞好室内外卫生。

(二)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保障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提高市政环境卫生设施的完好率,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逐步实现垃圾、污水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三)加强乡镇和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镇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步骤、有重点、有规范地建设村镇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开展村庄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垃圾、人畜粪便等统筹清理、收集和处理。

(四)做好重点场所、行业、铁路、公路和河流沿线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升城市农贸市场规范化水平,促进农村乡镇农贸市场整洁有序。加强学校、车站和城中村、施工工地、流动人口及农民工聚集地、乡镇与集市、畜禽养殖场(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卫生院、中小型水厂以及旅游景区(点)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餐饮业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强化铁路、公路和河流沿线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

(五)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按照国家农村改厕项目要求,落实责任,加快实施步伐,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农村新建住房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沼气池建设等项目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强乡镇政府所在地、公共场所、集贸市场、卫生院及中小学、旅游景区(点)、公路沿线等区域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工作。

(六)广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加强重点行业的老鼠、蟑螂危害控制达标工作,降低城乡病媒生物密度,逐步达到国家标准。

(七)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市供水和排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加大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力度,提高居民社区物业管理水平,实施“门前三包”制度,有条件的地区要将环境卫生管理范围向乡村延伸覆盖,建立村庄清扫保洁机制,逐步开展农村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八)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传递健康信息,弘扬健康文化,使群众了解环境与健康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要高度重视,将整洁行动列入本部门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在政策、资金上予以保障。实行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逐级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并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确保落实。

(二)部门合作。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市爱卫办要协调各有关部门,确定每年工作重点,定期组织有关部门检查、督导,建立规范的信息统计、数据汇总、资料收集工作机制。

(三)宣传动员。广泛深入宣传报道,营造社会氛围,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扬爱国卫生传统,开展义务劳动日活动。组织妇女、共青团员和青年投入到整洁行动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和武警部队要积极支持和参与整洁行动。

(四)典型引路。充分利用城乡卫生文明创建等各类活动载体,积极推动卫生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在整洁行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及时树立一批先进典型。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篇6

一、目前农村垃圾和粪便处理现状

(一)垃圾处理现状

1.*市现有250个行政村,农村常住人口约55万,农村外来流动人口约20万,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为0.7公斤计算,*市农村每天就产生生活垃圾约为525吨,全年生活垃圾约为18.9万余吨,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

2.全市农村垃圾从成分上来看,主要为塑料、纤维、废纸、玻璃、厨房垃圾等。

3.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少数村(主要是省级卫生村)自己选择简易垃圾填埋场所就地填埋,处置的主要方式为集中堆放和无防渗层的简单填埋,这些村解决了约10%的农村垃圾;二是大部分农村垃圾都是随地堆放,主要倾到地点是“六边”: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三是部分农村企业的工业废弃物随意倾到在工厂企业的附近。

(二)粪便处理现状

1.目前我市粪便出路基本以家庭户厕、公厕化粪池、三格式倒粪池贮存,满溢后自然渗透排放为主,由于部分化(贮)粪池的建造未按无害化要求(三格式)建造,原先建造的化粪池部分是二格式或一格式,因此未经真正的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河里和田里,虽然2007年底我市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7.34%,但目前还存有少量露天粪缸,部分粪便还得不到无害化处理。

2.近几年来农村养殖业的无序管理造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一方面养殖户的环保意识较差,畜禽粪尿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到河里或堆放在路旁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大多数养殖户缺乏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要用先进的无害化方法处理,成本较高,养殖户难以承受。

(三)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严重滞后

虽然我市城市管理局制定了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但在管理职能上没有延伸,规划的制定上对乡镇的环境卫生专业不是编的很细致和深透。按照省里的要求,在农村垃圾的运转处理上,应实行城乡一体化,即:组保洁,村收集,镇压缩、运转,市统一填埋或焚烧;由于我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垃圾收运体系去年才正式启动,待正式运行还有些时日。目前,我市农村垃圾处理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一些行政村垃圾根本没有出路,部分乡镇的垃圾出路已成问题。

由于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城乡环卫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目前,我市除*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的生活垃圾达到无害化要求外,当前农村垃圾处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集镇所在地和少数村庄的垃圾,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被收集后运到由当地政府建设的垃圾堆放场,这方面处理的垃圾仅占农村垃圾总数的50%左右。二是大部分农村垃圾仍处于乱倾倒状态,垃圾一般散落于公路边、河边、村边、池塘边,严重污染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二、推进城乡环卫垃圾处理一体化的几点应对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网络。推进城乡环卫垃圾处理一体化,需要一个健全的工作网络。市、镇两级必须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把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理顺城乡管理体制,实行市、镇、村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走村收集、镇中转、市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实现长效管理。

(二)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农村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义,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组织文艺宣传队,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谷易懂的形式,进行巡回演出,引导广大群众克服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俗。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激发群众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自觉性。

(三)构建完善工作机制。一是投入保障机制。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经费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市里补一点、镇里贴一点、村(户)和企事业单位出一点”的办法筹集。各村委会负责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收集清运,各镇负责辖区内垃圾中转站建设,设备、配套车辆以及生活垃圾运到中转站后的清运、处理等。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对建成村级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经验收合格后,市、镇实行以奖代补。二是运行管理机制。主要是加强镇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各镇要制订出台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建立垃圾清扫、收集、转运保洁管理责任制,以村为单位,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不留空白。三是督查考核机制。制订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并将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充分发挥各级组织、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使督查呈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特点。针对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开展经常性的督查,及时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各新闻媒体在加强动态报道、典型宣传的同时,对各地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从而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篇7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和巩固省级卫生县城成果为目标,以增强全民健康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为主要内容,利用3年的时间,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播流行隐患,提高全民健康行为能力,促进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行动目标。采取新措施、新办法促进县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启动以新农村建设和旧村改造为主的清洁工程”不断深化卫生乡村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卫生创建工作的重点是县城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不断改善环境卫生面貌;扎实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增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意识,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具体目标是

1、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目标。推动城区环境卫生整洁。实现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齐全,管理有序,秩序井然,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化丰富,健康教育和防病除害制度化、经常化。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2以创建卫生先进乡村为目标。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洁。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旧村改造,使乡村建设规划合理、宅建整齐;道路平整硬化,环境整洁,美化绿化,柴草杂物畜粪分类堆放,家畜圈养;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供水设施符合卫生要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以上,村内公共场所使用卫生厕所,县达到无害化设计要求;垃圾定点堆放,处理符合要求,污水排放畅通。年建成1个卫生乡镇,3个卫生村,年建成10个卫生乡镇,35个卫生村,年建成7个卫生乡镇,26个卫生村。

3以创建卫生先进单位为目标。推动社区和单位环境卫生整洁。开展环境整治,使城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达到卫生先进单位标准,配置足够的封闭式垃圾容器、果皮箱,实行卫生保洁责任制,定人定期清扫,单位门前“三包”落实,垃圾日产日清,储运密闭。家属区卫生良好,阳台整洁。道路硬化、平整、畅通。上下水设施完善。无污水坑凹、乱挖乱占、乱搭乱建、乱设摊点、乱写乱画等现象。露天货物堆放整齐。室内卫生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楼梯、走廊、门窗、墙壁洁净。公用厕所全部为水冲式,保洁良好,设施完善,无蝇蛆,无臭味。年完成创建卫生先进单位50个,年完成创建卫生单位60个,年完成创建卫生单位120个。

4以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水平为目标。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年内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县开展“健康一二一”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主题活动(覆盖40%以上的乡镇、社区,人口不少于17万人)增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意识,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水平。年内完成4个示范单位、1个示范社区、2个示范食堂/餐厅及2个示范超市。

二、行动内容

一)健康教育行动

1.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广泛开展城乡整洁行动宣传活动。电视节目中开设健康教育专题栏目,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车等传播媒体。每周固定时段刊播《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等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卫生防病意识和能力,营造人人关心、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2.深入开展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各类公共场所、工矿企业、学校、农村等重点场所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规章制度。定期邀请有关专家讲解卫生知识和疾病防治知识,确保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标准要求。

3.做好农村健康知识普及工作。积极开展创建省级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和示范乡(镇)活动。积极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等信息传播平台。

4全县广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负责行动方案、执行、督导与评估等各项具体工作。组织各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技术培训,成立庄浪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领导小组。明确目的任务、具体措施和要求。联合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宣传活动,倡导全民参与健康生活方式理念。组建县慢性病防治专家指导组,深入社区,为居民开展合理营养和适宜运动技术指导。

5.加强城乡居民健康宣传设施建设。社区、学校、村庄、重点公共场所等基层单位建立固定宣传设施;充分利用宣传栏、阅报栏定期宣传和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合理规划“健康广场”卫生知识园地”等宣传教育阵地。

6.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普及卫生常识和除害防病知识,流动人口聚集的车站、工地、广场等场所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

7.培养公众文明卫生习惯。引导广大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依托各种健康教育项目。全社会形成人人讲卫生、处处讲卫生的良好风尚。爱卫会、县委宣传部牵头,县直有关部门、单位和各乡镇配合)

二)城区环境整洁行动

1加强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对照《省级卫生城市标准》按照设施齐全、配套完备、以人为本、方便使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原则。改造升级现有标准较低的环卫设施,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完好率。高标准规划建设公厕,保障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消除二次污染;城市主次干道果皮箱设置合理并加强管理,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做好道路日常保洁,有条件的道路实行机扫作业。

2加大城区卫生薄弱环节的治理力度。解决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集中清理建筑垃圾,集中整治城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农贸市场、五小行业”城市出入口、主要交通干线及车站、分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和场所。规范建筑垃圾运输,实行篷盖运输。着力整顿农贸市场,完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使各项指标达到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要求。抓好城市单位及居民区的卫生管理,提高单位及居民区卫生管理水平。加强对宠物及流浪动物的管理。

3.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清洁活动。组织动员机关、学校、个体商户及企业单位和居民开展卫生整治,通过城区卫生清洁日、专项治理周、市容整治月等活动。清理楼道杂物,清扫街坊通道,清除暴露垃圾。

4.强化城市污染治理。抓好主要交通干道、重要节点和公园绿地建设,大力实施环境绿化。控制扬尘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搞好各类生产企业环境卫生,降低污染,减少职业危害。

三)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1.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抓好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厕项目推进力度,大力实施“一池三改”积极推广适合实际的改厕模式,不断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合理布局农村垃圾集中存放点,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难题,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环境。

2.集中治理“脏乱差”现象。组织群众清理积存垃圾,搞好城区及镇村主要街道的硬化、绿化。平整道路,疏通沟渠,有条件的将排水沟由明沟改为暗沟,消除污水坑塘,实行畜禽圈养,规范设置“三大堆”。

3.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进程。逐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实行农村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

四)病媒生物防制行动

采取专业队伍与群防群控相结合的措施,按照“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制为辅”综合防制方针。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

1.广泛发动群众。对居民家庭、社区、单位和重点公共场所进行集中清理和整治,强化综合性防制手段,适时组织开展集中灭鼠、灭蚊蝇、灭蟑螂活动,有效控制“四害”密度。

2.积极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和防制技术培训工作。为病媒生物防制提供技术支持。

3.强化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械的行为。加强对灭“四害”所需药械质量和广告的监管。

五)全民控制吸烟行动。

1.各部门、单位要制定详细的禁烟、控烟计划。促进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单位控烟工作的稳步推进,有效降低吸烟率。

2.开展控烟和履约宣传活动。引导公众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主动敬烟和不接受敬烟,营造全面控烟的社会氛围。

3.积极开展无烟草广告城市、无烟单位、100%无烟公共场所”创建工作。

六)疾病控制行动

提高疾病综合防控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建设。开展以转变不良生活方式为主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系列活动,控制健康危害因素,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检验能力达到国家要求。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县疾控机构实验室主要仪器逐步达到国家装备标准。基层卫生机构规范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强化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的管理。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逐步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落实孕前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防治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和重点疾病防治。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卫生监督能力和水平,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

2.加强传染病防控。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群防群控的优势。根据重点传染病疫情,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大力开展预防接种工作,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3.强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日益上升的趋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慢性非传染病健康管理与健康干预。开展综合防控,降低慢性非传染病危险因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扩大癌症早诊早治筛查范围,积极推广口腔病预防适宜技术,逐步扩大受益人群覆盖面。

4.规范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逐步向所有人群扩展。逐步推进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导城乡居民主动建立和利用健康档案。优先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3岁儿童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探索电子档案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整合和有效使用。

5.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补偿水平,减轻居民就医经济负担。

七)公共场所及食品安全行动

1、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整顿。根据城乡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杜绝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

2加强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监管。严格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规定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和卫生监督,对无证照、证照不齐、未按期校验和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从业人员健康证件不全的经营单位按规定。对屡教不改的从业单位坚决予以停业整顿,并督促限期整改。

3加强食品卫生整顿。加强对农兽药和禁用药物残留检测,继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加强对生鲜乳、农药、饲料质量等的监管,开展水产苗种专项整治,进行农资打假等活动,保障农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巩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整顿成果,深入排查隐患漏洞,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稳步提高我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基本制度,对辖区内“五小”行业进行了清理整顿,严格申领营业执照前的食品流通许可、餐饮许可和食品加工许可,规范清理户外广告取得成效。

八)全民健身行动

1.健全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体系。建设一批与现代化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全民健身设施,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面向群众的方针。逐步提高体育设施覆盖率、设施面积人均拥有量和设施设备档次。

2.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程度。依托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向群众开放,方便群众开展健身活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逐步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提高公共体育资源的利用率。

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联合高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和注册登记制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4.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不同人群广泛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发挥各级体育总会、单项运动协会、行业体协的优势,以“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为重要活动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各项群体活动。

三、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卫生创建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县卫生创建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县直及省市驻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层层分解落实任务,确保卫生创建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取得成效。

二)加强部门合作。认真履行职责,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加快建立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及时通报有关信息,共同推进卫生创建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县爱卫办负责牵头组织开展全县卫生创建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强化统筹协调,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检查督导,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篇8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传达贯彻落实*书记*月*日在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再动员大会和*号在*“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精神,总结前段工作,安排部署下步治理任务,把*区城乡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全力以赴做好迎检工作。等一下,*书记还要做重要指示。下面,我就这三个方面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传达贯彻*书记重要指示和市“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会议精神

*月*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到我市调研考察,重点检查了*市场的环境卫生,他在*市场检查的点最多,呆的时间最长,不断与“城乡清洁工程”监督员、个体经营户、普通群众交谈,详细了解城市环境卫生整治情况和群众切身感受。*书记,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关系到精神文明创建,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决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装装门面,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深入持久、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卫生,努力坚持数年,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城乡清洁工程,创造整齐、清洁、优美的城乡环境,进一步优化项目环境。他,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干实事、解难题,作为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实际行动。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要求,倾听群众呼声,体恤群众疾苦,努力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干部要干实事,从具体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抓好落实,扎实推进城乡清洁工作取得实效。

*月*日,市里召开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再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在会议上,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全民动员,高标准、高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再次掀起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新高潮。要把整治重点范围放在*、重点镇、示范村、沿路、沿江、风景名胜区及周边的乡(镇)、村(屯),突出抓好市场、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居民门前、施工现场、公共场所、主要街道的整治。要紧紧围绕“卫生、清洁”做文章,在“彻底、长效”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务求实效。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曝光,并限期整改。

*月*日,在*市召开的“城乡清洁工程”现场会上,*书记再次,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必须标本兼治,要把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当作改善城乡环境、树立城市形象、检验干部队伍作风意识的大事来抓好,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活动中看得见、摸得着、得到实惠。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一定要亲自抓,而且要抓细抓实抓具体;所有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参与到整个“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中,形成齐抓共管、共同促进的格局。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城乡清洁工程。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机制,实现长效管理;要超前考虑好本级、本单位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整体规划;要切实组建好环卫站(所)和环卫清洁、城管、离退休干部督查、市容环境卫生突击队、综合执法等五支队伍,对乱丢垃圾、乱停放车辆、乱摆卖、乱搭建、乱张贴等现象进行重点整治;要建立有效的宣传教育、奖惩、监督检查机制等。

*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市里多次召开“城乡清洁工程”专题工作会议,充分说明了自治区,市委、市政府对*区“城乡清洁工程”工作高度重视,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好*书记重

要指示精神和市专题工作会议精神,以此为动力,切实增强“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把*区城乡卫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及时总结,找出差距,切实解决前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自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区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城乡清洁工程”活动的深入开展。截至*月*日,*区已投入资金*万元,出动干部群众*万多人次,清扫街道面积约*万多平方米,清除生活和建筑垃圾*多车次,清除卫生死角*多处,依法拆除违章建筑*多处。各乡镇(农场)及区直各单位充分抓住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契机,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区“城乡清洁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团结协作,层层落实,常抓不懈,采取全民参与的策略,除了调动所有干部职工外,还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做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对城乡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大检查,针对存在问题严格整改,健全了城监和环卫管理机制,组建或充实了城监、环卫队伍,建立了固定的中心垃圾处理场(点),制定出台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公约》、《“门前三包”卫生责任承包制》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区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改观,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城镇化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城乡清洁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我们动了脑筋,下了力气,干部群众都逐步动员起来了,但由于基础条件比较差,全*区的城乡清洁状况还不尽人意,整体水平与现实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当前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宣传工作力度仍需加强,群众尤其是集镇居民清洁卫生意识亟待提高。一些单位和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干部对城乡清洁工程认识不足,以缺少人力财力物力为由推诿责任,造成协调不力,工作滞后。乡镇居民特别是到中心集镇居住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和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卫生意识较差,对正在实施的“城乡清洁工程”不理解、不配合。二是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集贸市场环境不容乐观。集贸市场硬件设施不齐全,市场环境“脏、乱、差”,摊位乱摆、占道经营、污水乱倒、垃圾乱丢、蔬菜禽类混合摆放、保洁制度、保洁人员不到位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排水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没有配套建设,没有垃圾中转站和集中填埋场,或垃圾堆放场所规划简陋,垃圾露天堆放等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三是各种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城乡清洁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单位门前三包责任制没有效落实,对环境卫生和生活垃圾没有进行有效的日常保洁。占道经营、跨门营业、流动摊贩、乱张贴、乱搭建、乱吊挂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领导认识不到位、部门责任不落实、责任心不强、工作推动力度不够。各乡镇和各部门都要认真进行“回头看”,围绕最脏、最乱、最差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四最”问题,看一看,在你这个部门内,在你这个责任区内,责任是否真正落实了,每个党员干部、每个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是否都已经调动起来了;找一找,在环境治理上还存在那些问题,有哪些工作需要改进,哪些方面拖了全*区的后腿;想一想,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变突击为长效,建立一个长效的环境治理机制,把治理成果长久保持下去,把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努力把“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推上新台阶

(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抓与不抓,抓好抓坏,是是否讲政治、是否抓落实、执政能力强不强的表现。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也是考察干部作风实不实,党性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从现在开始,各级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城乡清洁工程”摆上突出位置,抓紧抓实,落实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真正拿出一种“说要做的事就要做”的态度和行动,克服畏难情绪,迎难而上。城乡清洁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深入持久地开展清洁卫生运动,需要全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各级各单位要继续通过广播、板报、悬挂宣传横幅、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开展文明单位(社区)、文明庭院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清洁卫生意识和维护城镇环境卫生的自觉性,逐步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和行为。

(二)加大财政投入,抓好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城乡清洁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各级财政要整合财力资源,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维修的投入,增加环卫设施和设备。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环卫硬件设施,搞好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以及城乡道路的硬化、绿化和美化。要按照自治区和*的部署要求,健全领导机构,落实人员和必要经费,为城乡清洁工程提供有力机制保障。逐步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与实施细则,使城乡清洁卫生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逐步形成“城乡清洁工程”科学管理长效机制。

重点建好五支队伍。一是加强环卫站(所)的建设。要配齐卫生工作人员,确保有足够的环卫工人。要在财政上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确保有完善的环卫工具和设施。特别是各地都要组建有一支卫生整治突击队,不间断地对垃圾死角进行清扫。同时,要组建一支保洁队,对重点路段进行全天候保洁。二是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更加关心支持城管队伍的建设,给予更多精神鼓励、资源保障和工作支持,形成全社会都理解、支持和监督城管执法工作的良好局面。要加强人员管理包括对各类协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做到文明执法、协同执法、严格执法。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在经费保证的前提下,可采取聘用或临时用工的办法来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采取竞标的办法落实承包责任制。三是组建一支离退休干部督查员队伍。积极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作用,通过老干部的言传身教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这次*书记来,对我们的老干部卫生督查员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要继续发扬,不断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广大干部职工要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各单位必须对本单位庭院进行彻底清扫和整治。同时,要以建立健全部门卫生责任区为着力点,强化工作标准,落实责任要求。对各单位的责任区,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考评,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五是积极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城乡居民是城乡清洁工程的主力军,我们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要全面实行门前三包,加强对摊点贩的卫生管理,把城乡清洁工程的开展遍及城市农村、街头巷尾,共同营造良好环境。

(三)强化城乡环卫设施建设和管理,重点抓好垃圾处理。要进一步加快农贸市场、街道、排水沟渠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垃圾转运站。要对主街道进

行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设置垃圾箱,改造或新建公用厕所。要对沿街店面规范摊位摆放、广告牌设置。要加强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和卫生死角的整治及学校周边无证摊贩的整治。工商部门要指导市场服务中心加强市场管理,对农贸市场做到划行归市,落实专人管理。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要组成联合执法队进行联合执法,全面清理取缔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现象。城管部门要与交警部门配合,合理设置停车区域,划好停车线,彻底解决乱停乱放问题。各乡镇要组织突击队彻底清理沿街居民(单位)门口乱堆的杂物,使各居民(单位)门前干净整洁。

垃圾是造成集镇“脏乱差”的主要原因,必须把清理垃圾作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点来抓。要集中精力对集镇所有公共场所、街道两旁、房前屋后等垃圾死角进行全面清理。按照罗殿龙在现场会上的要求,对垃圾的处理,我们要做到以下六点:一要实行上门收垃圾,*上门收垃圾率要达到*,集镇要达到*;二要增加垃圾收集点,方便群众倒放垃圾;三要实行定时收集垃圾,不同路段实行不同时间收集垃圾制度;四要配足保洁员,对街道进行分级管理;五要成立清洁突击队,对重点场所、重点路段进行突击清理;六要对屡教不改者,按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切实落实对各单位、门店、住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期组织干部职工清扫室内外卫生,每逢重大节日,开展全民环境卫生活动,在全社会树立爱清洁、讲卫生的文明风尚。

(四)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坚持每月开展一次以上全面的清洁卫生运动,逐步建立完善多部门快速联动机制,通过采取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乡镇(农场)、各单位进行督查,并及时整改意见,对落实整改措施不力的单位要在全*区进行通报,并严肃追究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督促各级单位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城乡清洁工程”的工作部署,确保“城乡清洁工程”取得实效。一是要加强环境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区委、区政府将采取多种方式,对*、城乡结合部、主要道路两侧、农村环境治理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各乡镇、各部门都要围绕自己的任务,建立检查制度,经常进行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要把集中督查和日常检查结合起来,坚持每季度一督查,及时通报督查情况。要充分发挥街道办、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倾听群众呼声,把环境治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二是要完善考评制度,创新考评办法。我们要把环境治理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综合考评,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重视、不努力、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对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突出的环境卫生问题要给予严格处罚,问题严重的要下岗换人。

(五)把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入手,将整治工作由集镇区域延伸到镇郊结合部,辐射带动村屯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各乡镇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督促本乡镇区域内机关、学校、站所、企业等各个单位的环境治理工作,确保环境达标。要实行乡、镇、村、户联动,把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向千家万户延伸,拓宽到每个村庄、每条街道、每个胡同、每个庭院,督促各村建立清扫保洁队伍,增加环卫设施,建立垃圾收集点,做到及时清运;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各乡镇的领导干部要带头组织卫生清理活动,每一名共产党员要带头参加义务劳动。各部门、各单位的包村干部,要把农村环境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篇9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和特色优势,进一步构建“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协作、全民参与、齐抓共建”的爱国卫生运动体系,巩固提升疫情防控成果,助力“一区三城”建设,为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围绕巩固提升疫情防控成果,围绕助力“一区三城”建设,着力实现两个提升。一是提升城乡环境卫生质量。即:通过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加强环境保护、推进行业卫生治理、强化病媒生物防制,进一步提升社会大卫生治理能力和水平。二是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即:通过倡导和普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防疫情、防未病的能力和水平。

三、任务分工和时间安排

(一)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时间安排:2021年底,实现城乡环境卫生实质性转变。2022年起长效保持和巩固提升。到2025年,城市环境卫生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标准,农村环境卫生基本达到国家卫生乡镇标准。具体任务分工:

1、整治主次街路环境。做好主次街路卫生保洁工作,延长保洁时间,投入高压冲洗车、扫路车和垃圾压缩车等设备,街路机械化清扫清洗率达85%以上,突出整治街路范围内建筑残土、积雪残冰、残破果皮箱等严重影响市容环境的问题,实现街面无垃圾、尘土、积水、飘浮物。做好交通隔栏清洗及日常维护工作。(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公安局交警支队、各乡镇人民政府)

2、整治市政和园林绿化设施。加强对主次街路、园林广场、江堤河堤、街角绿地及桥梁等市政和绿化设施巡查维护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重点整治绿化带内积雪残冰、苗木缺损、路面及边石破损、路灯不亮、窨井盖缺失、排水堵塞等问题,对所有桥梁护栏定期清洗、维护,保持清洁常新。(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整治公路、铁路沿线环境。对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的违建、堆煤场、渣土场等问题进行治理。公路沿线实行全天候保洁,及时清理边沟和绿化带、清除各类垃圾,保证公路沿线无垃圾、漂浮物、浮尘。对铁路沿线周边垃圾、漂浮物、建筑残土等各类垃圾进行治理,改善环境卫生面貌。(责任单位:县交运局、县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整治城市出入口和城乡结合部环境。清运城市出入口和城乡结合部垃圾渣土,清理乱搭乱建,保持道路两侧整洁有序。(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5、整治小区、背街巷道环境。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达到无积雪、无垃圾积存、无卫生死角、无污水外溢、无乱停乱放、无私搭乱建、无乱贴乱画、无侵占公用绿地的整治标准,确保垃圾定点投放,环境整洁有序。(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6、整治市容环境。推行环境卫生责任制,划定责任区,确定责任人,签定《环境卫生责任告知书》,明确环境卫生责任主体。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责任人未按要求履行清扫保洁和冰雪清除义务或者未达到质量标准的,依法予以查处。倡导临街企事业单位和店铺落实“门前三包”。突出修车、刷车、废品收购等重点行业,严肃查处随意倾倒垃圾、私搭乱建、占道经营、占绿毁绿等破坏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各乡镇人民政府)

7、整治私搭乱建。加强对各类私搭乱建的拆除力度,对问题集中区域进行连片彻底拆除。加大小区内部私搭乱建整治力度,改善小区环境面貌。(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各乡镇人民政府政府)

8、整治交通运输车辆。加大运输车辆监管力度,运输车辆必须采取防尘覆盖措施,定时定线路行驶,严查运输车辆带泥上路、沿途洒漏;保持公交站点、站牌等公共设施干净、整洁;强化公交车、出租车规范管理,对从业人员加强教育引导,保持车辆内外卫生;加强公共停车场的规范管理,科学划定停车位,车辆按指定方向停车。(责任单位:县交运局、县公安交警支队)

9、整治建筑工地环境。对在建的和新开工的建筑工地进行整治。按要求设置围挡,安装建筑物密目网,建筑工地出入口进行道路硬化,设置车辆冲洗装置,严禁带泥上路,不达标准坚决不允许开工。(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0、整治露天集贸市场。重点整治市场周边环境,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加强日常保洁,清除垃圾乱堆、污水漫溢等现象,配套完善垃圾收运等设施。打击市场探头外溢、占道经营、倚门出摊、乱拉蓬布、乱搭乱盖等影响市容行为。(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各乡镇人民政府)

11、整治河道卫生。加大管理力度,开展河道垃圾、沿岸杂物清理及河流清淤工作,科学合理设置垃圾倾倒点,加强日常保洁,做到垃圾不入河、河岸无暴露垃圾。(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住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2、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按照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标准,结合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全面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一是清垃圾,即清理道路两侧、房前屋后、公共场所、村屯周边、绿化带的各类积存垃圾。二是清柴草,即清理村屯内外乱堆乱放的柴草垛。三是清粪堆,即清理村内街道两旁、田间地头散乱堆放的粪堆。四是清院落,即清理院落私搭乱建、墙壁乱涂乱画(含小广告),修缮补齐残垣断壁,拆除废弃棚架、圈舍和仓房等。五是清沟渠,即清理村道、屯道、巷道两侧的排水沟和村内小流域、河流内的杂草、垃圾、污物。六是清道路,即清理道路两侧堆放的废品杂物和违建圈舍、厕所及占道经营商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完善城乡公共卫生设施。

1、系统实施垃圾污水综合治理。

时间安排:到2025年,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或国家卫生乡镇标准。

任务分工:一是加强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要做到以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再利用,通过政策鼓励、宣传教育等,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农村生活垃圾管理要完善村庄和道路清扫保洁长效机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再利用。二是加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一批适用的工程设施,完成重点镇和重点流域常住人口1万人以上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三是推进城乡环卫综合管理。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县域生活垃圾统一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城市污水管网要向周边农村延伸。四是加快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提升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能力。(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环保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运局、县卫健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广播电视台、各乡镇人民政府)

2、全面推进“厕所革命”。

时间安排:到2022年,学校厕所、旅游景区(景点)厕所、农贸市场厕所、公园广场厕所、医疗卫生机构厕所、火车站(客运站)厕所、村庄公共厕所,达到规范化建设或改造标准。到2025年,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完成省定指标。

任务分工:一是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原则,结合环境条件和气候特点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卫生厕所。二是推动学校厕所改造,健全卫生管理维护制度,提高常态化管理水平。三是推进旅游厕所规范建设、管理及服务,提高环境卫生质量,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加强重点部位厕所建设与管理。大力开展农贸市场、车站、机场、港口、公园、广场、医疗卫生机构等重点场所厕所改造,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卫生厕所,强化管理维护,有效改善厕所环境卫生状况。(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教育局、县文旅局、县商务局、县住建局、县交运局、县卫健局、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加强环境保护。

时间安排:2021年开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饮用水安全监管等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日常管理进一步规范。到202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任务分工:一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处理、农膜回收行动。二是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科学合理划定水源保护区,落实划界立标、隔离防护等措施,依法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监管,全面强化水质保护。强化饮用水安全全过程监管,加强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的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确保饮水安全。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规模化供水工程,突出规范化建设,采取建大、并中、减小等措施,加快改造老旧工程和管网,启动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建后管护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配套改造城市供水管网设施,提高供水质量和保证率,加强城市二次供水规范化管理。(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推进行业卫生治理。

时间安排:2021年底,行业卫生治理能力和监管水平达到省级卫生城市(县城)、省级卫生乡镇标准。2022年起长效保持和巩固提升。到2025年,达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国家卫生乡镇标准。具体任务分工:

1、整治室内商场和市场。持续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对所有摊床、摊位、摊点、仓库、储物间、更衣室等场所进行大清扫,彻底消除乱堆乱放、乱泼乱倒等现象,消灭卫生污染。强化各类市场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对农贸市场的防鼠、灭鼠设施进行常态化普查,科学布设鼠夹、捕鼠笼、粘鼠板、毒饵站,及时投放鼠药,切实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在市场的各个出入口,建立健全四项公示和禁烟标识,并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电子屏幕、市场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健康教育内容,教育引导广大业户、市场工作人员、消费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市场公厕保洁和消毒,确保洗手设施正常使用,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卫生的购物环境。(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整治小餐饮、小食品店卫生。监督小餐饮、小食品店按照《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依法经营。加强餐饮和食品行业卫生监管,确保内外环境整洁,消除各类污染源;门、窗装配严密,有纱窗(门)、灭蝇灯和防鼠板等防虫防鼠设施;落实粗加工、切配、烹饪、餐用具清洗消毒措施;监督从业人员有效持证、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整治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店、小旅店、小歌舞厅、小网吧。以经营资格是否合法、室内外环境是否整洁、通风和消毒制度是否落实为重点,全面加强监管。小浴池建设使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公共浴室卫生标准》,公共用具消毒达标。小美容美发店建设使用符合《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要求,理发、美容用品消毒达标。小歌舞厅和小网吧建设使用符合《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要求。小旅店建设使用符合《旅店业卫生标准》要求,设有专用的清洗消毒间,旅店用品消毒达标。(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文旅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整治单位卫生。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开展行业卫生和单位卫生清洁活动。按照管行业、管卫生原则,组织好各自系统的行业卫生整顿,统一安排行业内部卫生大扫除和病媒生物综合防制活动,全员动手,清脏治乱。特别是住建、交运、商务、市场监督管理、卫生、水利、教育、环保、旅游、供销等部门,要认真组织好所属行业和系统内部卫生综合治理,提高卫生面貌和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强化病媒生物防制。

时间安排:2022年,全县14个乡镇以鼠为重点的“四害”密度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到2025年,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任务分工:一是落实综合防治方针,加强鼠害环境治理。以消除鼠类繁殖和栖息场所为目的,搞好室内外卫生和环境清理整顿,减少鼠类的栖息场所。单位和居民区室内外物品要摆放整齐;特殊行业单位的大小仓库、营业室地面要硬质化,并达到卫生标准;鼠洞、墙缝一律堵死,下水道口要加盖;餐饮、食品单位及食堂、宿舍、居民等,严禁乱泼乱倒剩饭剩菜,断绝鼠粮;居民的小棚子要经常清理和整顿;单位日产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社会垃圾要及时清运;人防工程、供热地沟、污水井、公共绿地和公园等,要保持清洁。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农贸市场、特殊行业的库房、物品必须搞好垫离,设防鼠门、防鼠板,通风口必须加铁网罩。各行各业每个单位要设置足够的毒饵盒和捕鼠工具,并要把防、灭鼠设施承包到人,严格管理。二是加强鼠药管理,科学合理使用。严禁一切单位和个人经营和使用其他违禁灭鼠药品。要详细宣传和讲解灭鼠药品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医疗单位要充分做好鼠药中毒的急救准备工作。鼠药的投放要到位、有效,不得乱撒乱扔。要投放到鼠类经常活动的场所,尽量避免投放到明处,投药量室内要达到每堆15克,15平方米投放2堆,重点为1—2楼;室外环境和较大公共场所,50延长米设一个毒饵站,将鼠药投放到鼠洞和毒饵站内,每个鼠洞投放15克,每个毒饵站投放30克。投药后,要跟踪检查,缺药的部位要及时补上,对死鼠要妥善处理。三是切实开展好灭鼠前、后鼠密度调查工作,做到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灭鼠工作。鼠密度和鼠种分布调查由县疾控中心负责落实,并要建立长期的鼠情监测网络,掌握各行业、单位和不同环境的鼠情动态,为灭鼠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乡镇政府要对灭鼠各项经费予以支持和保障。(责任单位:县爱卫会、县卫健局等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倡导和普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时间安排: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多维度、全方位推动形成讲文明、铸健康、守绿色、重环保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从源头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筑牢传染病防控屏障。其中:到2022年,每1万人配备1名营养指导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2%;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2名;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力争提高到20%;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力争达到3.3名。具体任务分工:

1、培养文明卫生习惯。一是组织街道、社区、专业机构开展健康科普进村镇、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等活动,广泛宣传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重大疾病防控、重点流行疾病防控等卫生健康知识,进一步固化群众在肺炎疫情期间形成的正确规范洗手、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重咳嗽礼仪、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文明卫生习惯。二是实施文明餐饮行动,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餐饮行业广泛开展文明餐桌行动,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制,革除滥食野味陋习。三是实施健康习惯教育行动,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为全社会文明卫生习惯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实施文明习惯监督行动,通过设立“文明引导员”、“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等监督平台,不断健全完善有效的鼓励激励机制,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监督,形成长效监督机制。(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台、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民政局、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倡导自主自律健康生活。充分利用爱国卫生月等各类活动,发挥权威专家作用,加大健康生活方式科普力度,引导群众主动学习掌握健康技能,养成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针对妇女、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等人群及其关注的健康问题,做好精准宣传和健康干预。以多种教育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健康干预,科学指导学生有效防控近视、肥胖等。利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手段,开展参与式健康活动,推广使用家庭健康工具包。加快无烟机关、无烟家庭、无烟医院、无烟学校等无烟环境建设。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教育局、县文旅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各乡镇人民政府)

3、践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一是积极开展生态道德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切实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二是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等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引导群众争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倡导珍惜水、电等资源能源,树立爱粮节粮等意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三是完善城市慢行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大力倡导绿色出行。四是倡导使用环保用品,推动塑料产品替代和限制使用,加快推进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的限制禁止工作,解决过度包装问题。(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环保局、县交运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广播电视台、县妇联、各乡镇人民政府)

4、促进群众心理健康。一是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形式,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识。二是健全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传染病、地震、洪涝灾害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社会心理健康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促进心理健康;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组织、专业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搭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三是强化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为辅的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专业培训,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5、发挥中医药在特色康复能力中的突出作用。加强县级以上中医院康复科室的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康复技术。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病等,制定并推广中医康复方案。鼓励研发中医康复器具,开展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训,推动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的融合。(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文旅局、县残联、各乡镇人民政府)

6、深入开展卫生城宣传。采取在办公楼体、城市出入口、公路两侧、街路、游园广场、桥梁护栏、商场市场、沿街单位、物业小区、街道社区等公共区域悬挂卫生城宣传条幅,以及在各类电子屏幕播放卫生城宣传内容,凝聚和动员社会各界与广大人民群众巩固省级卫生城成果,加快国家卫生城创建步伐。(责任单位: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七)努力创建卫生城市、卫生乡镇。

时间安排:到2025年,镇力争达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硬件标准要求,具备国家卫生城市(县城)申报资格。全县国家卫生乡镇的数量力争达到2个以上。省级卫生乡镇的数量力争达到5个以上。

任务分工:一是加大创城力度。要下功夫研究和建立省级卫生城市(县城)长效管理机制,全面系统地加强建设和管理,消除缺口、弱项和短板,确保顺利通过省里组织的每一次复审。在此基础上,要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标准》,努力提升现有成果,进一步加强城市(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行业卫生整治和监管,逐步向国家卫生城市(县城)的标准迈进。二是加大创镇力度。借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在村庄规划编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长效管护机制等方面发生的明显转变与提升,加大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和省级卫生乡镇(村)的力度,积极开展创卫达标活动和创卫申报工作,为推动发展创造更多更大的优势。三是探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将健康城市建设作为推进健康建设的有力抓手,采取有效举措,不断完善城市卫生健康、法治、教育、社会保障、交通、食品、药品、体育健身、养老服务各领域的综合策略和干预措施,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责任单位:县爱卫会、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八)加强爱国卫生保障性建设。

时间安排:2021年,街道和社区、乡镇和村全部建立专兼职爱国卫生队伍。2022年,建成一批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单位(企业)、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健康主题公园样板。

任务分工:一是加强基层爱国卫生队伍建设。以基层爱国卫生工作人员为主,以家庭医生、计生专干、专业社会工作者、物业服务人员、志愿者等组成的兼职爱国卫生队伍为辅,推进街道和社区、乡镇和村爱国卫生网格化建设,健全基层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壮大基层爱国卫生工作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动员优势,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一线基层组织贴近群众、发动群众优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爱国卫生运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捐赠、义务劳动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爱国卫生活动。三是加强健康细胞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早日建成一批特色样板,通过现场会、交流会、新闻报道等方式加以宣传推广,辐射带动健康细胞建设快速发展。四是加大爱国卫生工作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指出的“各乡镇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部门设置、职能调整、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爱国卫生工作体系。(责任单位:县爱卫会、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教育局等县直有关成员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在“改善城乡环境、预防疫情疾病、维护人民健康、助推经济发展、提升社会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疫情防控和“一区三城”建设。各乡镇政府、县直部门爱国卫生工作领导机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顶层设计、通盘部署、统筹指挥、协同推进、奖优罚劣”的组织领导体系,确保任务有效执行,问题及时整改,目标如期实现。要按照全县的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乡镇、本部门具体的工作方案,确定目标任务、责任分工、时间安排、保障措施,明确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将各项工作安排到位,落实到位,确保有章可循、落地见效。

(二)突出工作重点。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是《国务院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和《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方案》确立的重点工作任务,也是我县爱国卫生运动补短板的重点工作任务。各乡镇、各部门要以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合力攻坚,持续发力,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特别是住建、城市执法、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水利、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主动扛起责任,充分发挥职能,牵头抓好各自领域、各自行业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全县的城乡环境卫生2021年取得实质性转变。要突出环境卫生整治范围的全面性,将居民区、主次街路、背街小巷、公厕、公路铁路沿线、公园广场、景点景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乡村道路、乡村河道、田间地头、农贸市场、早夜市、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站、快递物流、马路加工厂、修车场、立交桥下、拆迁地块等区域和部位,全部纳入整治范围,消除整治盲区和死角。要突出环境卫生整治效果的彻底性,健全完善长效保持机制和巩固提升机制,严防整治成果反弹反复,严防脏乱差现象发生循环。要突出环境卫生整治力量的广泛性,组织发动所有环卫专业队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市场监督管理队伍、重点场所卫生监管人员、环卫、园林、市政、河道、物业监察人员、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屯干部群众、志愿者、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全部参与到整治城乡环境、管理城乡环境、监督城乡环境的活动中来,壮大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正能量。

(三)加强督查考核。各乡镇要建立督查考核机制,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调研、现场办公等方式,狠抓工作落实。县爱卫会组成联合督查组,对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爱国卫生工作推进情况实施督查,依据组织是否得力、进展是否明显、成效是否突出等标准,给予相应的表彰、通报批评或约谈,确保工作部署政令畅通,工作安排原样落实。要畅通社会和群众监督渠道,认真受理和整改群众反映的客观问题。要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成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篇10

xx作为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在迈向21世纪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快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发展目标,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过程中,应当从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市市容和卫生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尽快实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重大跨跃。从地域空间角度来看,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应成为环境卫生整治的战略重点地域。

城乡结合部,又称为“城乡边缘带”(urban-ruralfringe)、“城市边缘带”(urbanfringe)、“城乡连续区域”(urban-uralcontium)、“城市蔓延区”(theareaofurbarawl)、“城市阴影区”(urbahadowzone),“是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过渡地带,它位于城市连续建成区与几乎没有城市居民住宅和非农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兼有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人口刻度低于中心城市,但高于周围的农村地区。”。国内学者对城乡结合部的涵义和划分方法有不同的看法。规划学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将成乡结合部认同为城市近郊区,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成区的拓展区域,在地域上表现为不边片、不完整的空间;地理学者认为城乡部是典型城市与传统乡村之间出现的城乡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事例,兼有城乡双重特征的独立地域实体;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区和郊区分管的接壤地带。从xx市的实际情况看,按不打破乡镇和街道的原则,则可将城乡分界线两侧的街道和乡镇划入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即xx的城乡结合部是一个环绕城区,连续的、宽窄不一的环地带。

由于受城市与乡村的双向辐射,城乡结合部社区人地系统具有明显的城乡过渡性特点:(1)受城乡之间特定的空间扩展因素与空间过程的影响其地域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城乡交错带内城市与乡村各要素,景观及功能的空间变化梯度大,是城市与乡村两类性质不同的区域之间的“急变带”,人地关系的空间差异远较城市城乡城域内部大:同时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着频繁的能量与物质对流,分别来自城市与乡村的人口、物质、技术、信息等在这里相互作用与竞争互生;(2)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地过渡性也十分明显。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3)由于同时受到城市与逐村经济的双向车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依附性不断加强,城市性产业及城市需求导向产业在增加。正是上述过渡性特征使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具有特殊性,给这一地带的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特别是社会管理带来了难度。

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户籍管理问题:鉴于城乡结合部与老城区在就业和子女教育方面的巨大反差,城里动迁户凡是牵涉到就业和子女教育的,多数保持人户分离;而农村劝迁户则鉴于经济利益的考试,也不愿意农转非,增加了户籍管理的难度。行政区划问题:城乡结合部由于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而导致土地管理分割,城乡单位犬牙交错,“一地两府”及“一地多主”的现象比较普遍,带来较突出的跨区的管理矛盾。外来人口问题:在城乡部由于其优越的区位、廉价的租屋,加上管理较薄弱,使大量外来人口在些集聚,虽然给这一过渡带的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但同时带来环卫、治安、计划生育等许社会问题。农民的出路问题:在城乡结合部,由于土地多数被预征完毕,使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就业、居住和撤队、撤村后集体资产的分配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土地开发问题:按现行法律,土地批租后,逾期完不成开发的坚决加收。然而,现实情况是,土地逾期完不成开发的较为普遍,有的竟长达10年左右。物业管理问题:在城乡结合部,由于房地产的大规模开发而出现了众多的住宅小区,由于一些牧业管理公司管理不到位或不规范,引发新迁居民的不满,增加了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复杂性。

上述管理问题的大量存在,使这一被称为“都市里的村庄”的特殊社区,土地开发支离破碎,原有的道路、水系等被打乱,垃圾成堆,排水不畅,违章搭建十分严重,环境卫生恶化,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无论是在社区景观或是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与市区形成强烈的把差,成为全市创建卫生城市和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老大难”地带。

显然,造成城乡结合部社区上述诸多问题与矛盾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应当从机制、体制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充分认识这一地区包括环境卫生的内的各种问题的特点、规律与解决的难度,以便从战略高度,从机制、体制上研究解决的对策。

首先,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环境卫生等诸多问题的产生,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成市大规模建设改造并不断向边缘区推进,乡村――城市急剧转型过程中形成“都市村庄“这一特殊类型的社区所出现在XX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考察与研究第2页

的可避免的现象,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二,城乡结合部地区特有的区位优势,一方面,引来大规模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使大量高新技术工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向结合部集中;与些同时,由于外来人口的集聚,引发了某些原始的、并对城市市容有严重影响的城市产业――如城市垃圾回收业(闵行区虹桥镇虹四村)以及为外来人口的服务业在这里“见缝插针”地滋生与发展,再加上原有的乡镇和村办企业,各类性质不同,差别很大。难以事例的产业聚集在城乡结合部,是导致这一地区环境卫生等社会问题十分复杂的产业因素。

第三,被城市乌黑的“都市村庄”社区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在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利用其自有多余的住房和“见缝插针”式的乱搭建,以较低廉的房租对外租赁,使大量外来人口在些集聚,从而形成包括导入的城市居民、原住农民和外来人口在城乡结合部混杂居住、十分复杂的社会空间。这是这一地区市容卫生、社会治安等问题十分突出的社会因素,也是一个直接的、主要的因素。

第四,城乡土地所有制的差别和“都市村庄”社区局部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是使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卫生状况难以根本改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在乡村城市化过程中,位处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土地制度仍属集体所有,农民拥有对土地的使用权,而乡镇以下的村委会又是自治组织,因而在都市村未能完全融入城市、纳入城市管理的情况下,村民和代表村民利益的村委会,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较少考虑限制某些影响环境卫生和容貌的产业的发展,如虹四村,外来人员在些经营了27家废品收购站,1996年的财政收入中,仅从包括乱搭建在内的各类房租收入即达210万元,占全村全部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第五,体制不顺,管理薄弱是造成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卫生变化的一个制度性因素。如果说前述三个方面带有客观规律因素的话,那么体制和管理则是一个主观性因素。在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管理中,普遍存在“一地两府”和“一地多主”的现象。“一地两府”指一片土地内由一个城市政府和一个乡村政府兼管,如虹桥镇虹四村的8个村民小组,其中3个在徐虹铁路支线以北的长宁区地盘上,5个在铁路以南的闵行区地盘上,早在10多年前,位处铁路以北的3个居民小组的土地即已被古北开发区所预征,从而形成较长时期的“一地两府三方”的格局,即长宁区、闵行区和古北集团,由此而产生管理上的一系列矛盾。所谓“一地多主”是指一片土地上有多个主人。如浦东新区的钦洋镇,已规划为大型居住区,随着土地不断开发,辖区范围越来越小,并被“多主”所分割。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城区和郊区的政府部门,还包括开发区和众多房地产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形成“一地多主”的管理局面,在工商业行政、税务、卫等方面存在着交叉管理或管理空白。收费、罚款等有经济利益的事情争着办,而对治安工作、环境卫生的综合管理、外来人口的管理等要承担责任和尽义务的事情则相互扯皮、推诿、拖延不决。

第六,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和执法不力也是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卫生脏乱差的一个制度因素。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存在许多与一般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不同的特殊性,应有特殊的法规,特殊的执法机构采用特殊的手段实行管理。目前大多数采用与市区相同的行政手段整治结合部的环境卫生容貌,只能起到暂时的治表作用,无法实现现长产管理。

因此,正确处理城乡结合部城市规划建设、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环境卫生的相互关系,在社区规划建设与整治环境中求得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发展经济,加速城市形态建设的同时,实施社区卫生环境的综合整治。

首先要制定高起点的结合部社区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包括环境卫生整治、绿化、生态建设在内的综合规划,并将社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范畴,使之与总体规划、开发区规划相协调,与区域经济发展计划相衔接。第二,在结合部社区形态建设实现乡村向城市转变过程中,同时注意实现农业向非农业的转移,正确引导现有乡镇企业、低层次的城市产业、租赁业的规范经营和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使之成为结合部社区的重要支柱产业。第三,要及时解决传统的土地集体所有制的转换问题。对于人均土地不足2分的村,及时撤销村建制,变农民为市民,实行土地的统一规划、建设与管理。第四,帮助新市发和外来人口寻找新的就业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