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读心术与心理学的区别十篇读心术与心理学的区别十篇

读心术与心理学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04:39

读心术与心理学的区别篇1

关键词:全纳教育;随班就读;支持系统

随着全纳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全纳教育发展成为一种接纳所有学生、满足不同需求的持续的教育过程。全纳教育成为实现全民教育的基本途径,它使所有的儿童能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参与合作学习,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它不仅涉及特殊教育,还包括普通教育,甚至于整个教育系统和社会领域。目前,在我国,随班就读形式是对特殊儿童的需求响应,是全纳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班就读还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师资质量没有保证、支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需要庞大的特殊教育支持系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行政支持

行政支持是以政府为领导核心,以教育局教研室、特教资源中心为技术指导中心的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系统。

1.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残联组成随班就读领导小组,学习全纳教育思想,以随班就读特殊学生需求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随班就读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使随班就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随班就读学生身心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由教育局教研室、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等组成教育教学专业技术指导小组,为随班就读承担师资培训、教育科研、教育评估、筛查鉴定等支持工作,使随班就读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政府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全纳教育理念和随班就读舆论宣传,及时报道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支持活动成果,促进社会各方面对随班就读及其特殊教育的认识、理解和支持。

4.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手段,以个性化服务为原则,通过送教上门服务或机构服务等形式,借助特殊教育理念和方法,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开展学习技能训练、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课补习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进而满足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个体需求。

二、学校、班级支持

随班就读学生所处学校、班级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支持直接关系到随班就读工作的运作和教育质量。

1.由学校领导、班级教师、资源教室教师组成随班就读的具体工作群体,全面负责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调查、心理评估、入学安置、学籍管理、课程设置、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开展兼顾到随班就读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探索和总结随班就读教学组织形式等。

2.班级教师在情感态度、教育理念、教学活动等方面全面接纳随班就读的学生,并结合特殊教育理论开展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

3.班级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的处理、备课、板书设计、课堂提问等方面充分照顾随班就读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根据学生的能力状况不断调整课程与教学,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

4.班级教师根据学生个体需要安排座位,实施合作学习、伙伴帮扶,帮助班级形成尊重、平等、友爱、互助的良好氛围。

三、社区支持

社区是学生生活的重要所在,社区支持能使学生尽快适应社区生活,为他们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特殊教育学校、特教资源中心组织特教老师或资源教师深入社区,通过张贴宣传单、散发宣传单或进行专题讲座等方式,宣传特殊教育,尤其是特殊教育支援服务,让社区居民理解、关心、支持社区内的随班就读学生。

2.社区内的残联康复中心、医疗机构及其他民办康复机构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普通学校培训康复教师并为学生提供康复训练场地、器材及指导活动。

四、特殊教育学校支持

特殊教育学校是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专门对残疾儿童、青少年实施的义务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的支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学校、学生家长的要求和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需要。

1.特殊教育学校承担对学生家长和随读教师进行培训的任务,加强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指导,帮助家长和普通学校的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掌握随班就读教育技术,为规范随班就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促使随班就读儿童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

2.特殊教育学校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从全纳教育理念和随班就读的实际出发,帮助建立资源教室,承担随班就读的巡回辅导任务,配合、指导普校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与普通学校及时商讨解决随班就读中出现的专业技术问题。

3.特殊教育学校协助随班就读工作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教学管理、教学研究、考核评价,督促随班就读质量不断地提高,促进随读工作良性发展。

4.特殊教育学校以教学科研为先导,充分利用科研优势,与随班就读学校教师形成合力,积极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工作规程、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科研等等进行广泛研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随班就读模式,推动随班就读工作向正规、科学的目标迈进。

五、资源教室的核心支持

资源教室是指在普通学校中设置的、专门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个别化教学的场所。建立资源教室出于满足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目的,是全纳教育理念的良好体现。

1.资源教室配置足够的适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辅导需要的教材、教具和书籍;资源教室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并积极履行职责辅导随班就读学生。

2.资源教室在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诊断、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咨询与培训、教学辅导、功能补偿和行为矫正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全面为随班就读的学生及其家长咨询和培训服务。

3.资源教室的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设施和各种教育手段,既要针对学生当天课堂中未能消化的文化知识给予个别辅导和重点练习,还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难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4.资源教室利用相关设备和资源为随班就读教师提供特殊教育信息,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和特殊教育技术支持。

六、结论

1.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支持有利于提高残障儿童的入学率,有利于随班就读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挖掘,让随班就读学生实现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过得开心。

2.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支持能充分应用普通教育学校、特殊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的资源优势,使随班就读教学具有特殊而不隔离的特点和优势,并能充分发掘随班就读学生的潜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读心术与心理学的区别篇2

关键词:教师;党员;专业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40-02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广大西部边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教育发展水平与东部及中部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党员教师作为边远地区学校的中坚力量,对于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乃至区域内一个学科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边远地区的党员教师必须自觉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区域教育发展的要求,通过卓越高效的专业阅读,建立以突出的专业发展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基础,永葆先进性的学习模式。

一、加强专业阅读是党员教师永葆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在。特别是在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边远地区,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都相对匮乏,边远地区教师中的党员更应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善于学习,主动接受更先进的文化,用现代文化武装自身,用先进的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师德水平,注重教书育人,时时处处发挥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边远地区党员教师还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创新意识不断探索本学科的前沿,始终成为教师群体中教育创新和改革的示范者,能够以最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贯穿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并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工作。总之,边远地区党员教师要在先进性标准的要求下,不断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成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忠诚实践者。

二、边远地区党员教师专业阅读的策略分析

(一)边远地区党员教师专业阅读的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数量严重不足。阅读数量不足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据权威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年平均阅读量不到一本,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居民阅读水平。在边远地区,党员教师往往还是学校的业务骨干,工作任务重,且经常身兼数职,事务庞杂,加之信息资源有限,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的机会较少,能接触到的学术资料匮乏,激励竞争机制不够健全等原因,其阅读量也同样不容乐观,专业阅读更是严重不足。

2、阅读范围有限,质量不高。由于条件限制,边远地区的教师往往只能接触到非常有限的教学专业期刊,这些期刊的特点是其文章偏重教学实践,注重具体的教学方法,但缺乏理论深度和原创精神,缺乏对教育的整体思考和学理探索,不足以指导教师从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和边疆教育实际的角度思考和改进自身工作,对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提升教育引领能力帮助有限。

(二)边远地区党员教师开展专业阅读的必要性

作为科研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阅读是教师拓展知识基础、进行学术积累和跟踪教学前沿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学习模仿知名教师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能力,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缺乏专业阅读,必然导致教师观念陈旧,知识技能落后,不能很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特别是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素养要求。党员教师的专业阅读不足,往往会导致其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教学前沿问题把握不准,教学质量不高、创新不足、缺乏理论厚度、研究能力弱,严重影响其个人教学和专业影响力,阻碍其在教学岗位上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学校教学进步,学科发展及个人专业水平的提升都存在诸多不利。因此,如何引导边远地区党员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阅读质量进而提高研究能力,是师资队伍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一个重要课题。

(三)边远地区党员教师专业阅读的策略建议

1、专业阅读要以自己感兴趣的本专业经典著作、第一手的文献资料和社会调查资料为主。以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既要阅读语文教育类专著、又要阅读作文教学,阅读教学,文体教学等分类著作,还要阅读各种关于语文教育的学术调查报告,通过这些阅读,就可以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模式有较为全面的专业了解。

2、专业阅读要以本领域知名学者的代表作为主。专业阅读要有品位,要取法乎上,多阅读代表本学科最高水平的著作和论文。知名学者的作品并非都是精品,学术阅读要以其成名作或代表作为主。除了阅读专著、学术自选集、文集、文存,还不妨用作者的姓名作选项,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搜索代表性文章,在电脑上为每位专家建立专门的电子文件夹,平时反复阅读、揣摩,博采众长。

3、深度阅读权威期刊报纸和重大课题成果,跟踪学科前沿。学科领域内的权威期刊用稿重点代表了学界研究的重点、热点;阅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重大规划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的专著和论文;阅读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知名导师指导的优秀学位论文;阅读权威的学术文摘。同时,经常浏览优秀的学术网站和学术书店,了解学界最新信息。

读心术与心理学的区别篇3

关键词:文本解读课程建构

引言

对于某一课程属性进行研究需要从这一课程所依赖的学科知识属性出发,文本解读课程属性的研究也是如此。从当下语文教学研究的文献和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来看,从“文本解读”本体研究出发进行文本解读课程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从“文本解读”的本体特征研究出发,对文本解读课程的建构过程及课程属性进行探讨,以期推进语文课程理论建设。

一、文本解读――以研究为目的的阅读形态

(一)文本解读概念的界定

语文教育引入“文本解读”这一术语主要受哲学诠释学和文学理论关于文本解读研究的影响。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文献认为:文本解读是读者出于研究为目的的阅读形态,文本解读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文本解读作为一种心理行为是获得文本意义和艺术审美价值,并为其寻求合理性解释的心理策略与方式;文学文本解读就是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寻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并为文学价值的实现寻求合理性,即发现艺术价值如何形成,分析出文学作品何以发挥出永恒艺术魅力的原因;非文学作品的文本解读试图探寻文本的意义及文本的言语构成,为文本意义的实现寻求合理性,即发现文本的客观意义如何形成,分析出其指称功能如何实现。

(二)文本解读与一般性阅读的区别

本文通过阅读和解读概念的对比来进一步区分阅读和解读。综合各种有关对阅读的认识,本文认为可以将阅读看作是个体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认识或者经历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根据阅读的目的可以将阅读划分为消遣型阅读、娱乐型阅读、信息型阅读、任务完成型阅读。

文本解读和一般性的阅读有以下不同:

首先,阅读是读者在一定情境下完成的心理过程,而解读往往是超越阅读情境的心理过程。其次,阅读时个体往往借助的是关于文本内容和形式的背景知识,而解读在此基础上需要一定数量的中文专业知识。再次,阅读时个体指向于从文本中获得认识和体验,解读主要指向于关于文本本身的认识和体验。

二、文本解读课程建构的知识基础

(一)文本解读知识的提出

语文文本解读教学的核心内容不是具体的课文,而是在对课文解读的基础上获得的认识。在相对封闭的语文教科书体系中,文本解读课程的学科知识表现就是读者群对文章进行解读后获得的认识总体――本文称之为“文本解读知识”。

作为课程建构依赖的文本解读知识与中文学科领域理解的文本解读知识没有本质区别。但进入语文课程领域的文本解读知识相对于中文某一学科的文本解读知识更具有综合性和丰富性。中文学科的某一领域往往是从某一个角度进行文本解读,而在语文课程与教学领域,对某一文本要往往从多种角度进行解读从而获得认识。[1]语文教育领域内的文本解读知识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体系的知识形态系统,这个文本解读知识系统对文本解读课程建构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认为文本解读知识可以作为“语文学”[2]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本解读知识的属性

文本解读课程建构研究是建立在文本解读知识本身研究的基础上的,本文从两方面对文本解读知识的本质属性进行探讨:文本解读知识的存在主体和文本解读知识的建构过程。

在文本解读知识的存在主体方面,本文从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两个维度对文本解读知识的属性进行阐述。任何知识的存在都有单一主体和复合主体两种形式,单一主体的知识存在表现为个体知识,复合主体的知识存在表现为公共知识。[3]不同性质的知识在两种存在状态方面的表现不同。施瓦布在“学问中心课程”的研究中提出,不同学科知识的建构中发挥作用的学术共同体组织是不一样的。在“学问中心课程”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的是大学里最精干的学术共同体,像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像文学、艺术、音乐等是最远离“学问中心”的课程领域,这些课程的学问创造与批评拥有最为广泛的学术共同体,因为这些学问处于“学问”性质单薄的文化领域。文本解读知识本质上属于人文知识,所以其研究的共同体是广泛的,虽然有专业的公共文本解读知识生产团队存在,但是通常情况下文本解读知识更多地表现为“个人知识集”。

在文本解读知识的建构方面,本文从“认识”和“理解”两组关系中进行分析。认识度倾向于对认识论范畴的被认为是真理的公共知识的吸纳,追求的是知识的本质、规律和真理,认识的知识对象通常具有可观性、普遍性和确定性;而理解度倾向于发掘理解对象的意义,目的在于建立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知识的内容表现为精神、意义和价值等,理解的成果具有主观性、情境性和不确定性。从文本解读知识的建构来看,认识和理解两个向度都是存在的。个体文本解读知识的建构通常都是已有的被公认为真理性的文本解读知识和个体对文本意义理解得到的认识的混合体。个体间文本解读知识建构方面的区别在于公共知识学习和文本意义的独特理解方面的比重上,同时个体间在文本解读知识学习和理解方面也存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水平差异。

从上述对文本解读知识的分析看,文本解读知识是人类对文本的意义和审美价值及其合理性的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倾向于以个体知识存在,但也会以公共知识进行反映的一种知识形态。

(三)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知识是文本解读课程建构的知识基础

在语文教育领域构建的公共文本解读知识需要通过语文教师才能进入语文课程,同时语文教师还在文本解读过程中产生新的认识与从公共形态的文本解读知识中获得的认识一起作为文本解读课程的知识来源。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知识是文本解读课程的知识来源和基础。

文本解读知识是语文教师文本解读领域理论知识学习与自身实践性学识的混合体。如果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知识属性是理论的,那么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知识的结构就是记忆现成的学科专家生产的文本解读知识,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知识就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固定的知识内容;如果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知识的属性是实践的,那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知识建构就是通过自己的文本解读进行构建,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知识是一个流动和结构松散的状态。理想的状态时,语文教师既能占有大量公共文本解读知识,又能在自身文本解读基础上进行反思与实践,构建起公共知识和个体知识相统一的文本解读知识结构。如果语文教师不注重已有的达成共识的文本解读知识的学习,其文本解读课程建构就会陷入随意性、盲目性和浅薄性,所以,在文本解读教学中会出现多元解读无边界、教学内容无依据的情况。如果语文教师不注重自身的文本解读认识实践,那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课程与教学就会成为没有自身生命的知识搬运。

综合以上探讨,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知识是语文教师在达成共识的文本解读知识学习与自身文本解读基础上建构的个人文本解读学识,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知识是语文教师群体内运行的一种知识形态,既表现出一定的确定性,又表现出个性化的一面。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知识是文本解读课程建构的知识基础。

三、文本解读课程属性与建构过程

(一)文本解读课程的属性

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知识作为文本解读课程的知识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本解读课程的性质。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知识是语文教师对已达成共识的文本解读知识和自身对文本解读认识的混合体,文本解读课程内容取决于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知识的属性和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知识认识的广泛性与深刻性。总之,依据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知识的性质,文本解读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明确了文本解读课程性质后,文本解读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就可以得到解释。例如,文本解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和文本意义确定性的问题。由于文本解读知识属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性学识的混合,所以文本解读知识既有普遍的共识同时还会有独特的体验,所以文本解读中会出现多元解读与公认的文本解读意义并存的现象。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语文教师丰富自己的文本解读学识。再如,文本解读容易脱离文本的问题。由于语文教师没有去进行文本解读实践,而仅仅将文本解读课程理解为中文学科公共知识的学习,那么有可能会拿别人的文本解读认识作为文本解读教学内容,有可能造成文本解读脱离文本等问题。

(二)文本解读课程的建构过程

当下文本解读建构有几个关键性影响因素:教材、学生、环境、课程专家、学科专家、教师。文本解读课程建构理想化的过程,是在以上诸要素集体审议文本解读课程基础上进行文本解读课程建构,然后由语文教师实施文本解读课程。但是,在文本解读课程建构中进行课程审议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不现实。本研究认为,在语文教材已经编选好的情况下,而语文学科本身没有构建起(也不可能构建起)系统的公共文本解读学科知识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在语文文本解读知识向文本解读课程转化的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同时,语文教师具体的文本解读课程建构过程还会受到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

所以,本研究认为,文本解读课程建构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在学生、课程标准、教材等因素的影响下,教师将自己拥有的文本解读知识转化为教师实际教学中教的文本解读与学生学的文本解读经验或履历的过程。

依据上文研究,当下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课程建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那么文本解读课程建构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课程建构的能力。语文教师文本解读教学化是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文本解读教学情境下解决文本解读课程问题的实践方法。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课程建构今后的研究重点不在于对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课程建构行为做出规定性的要求。而在于从心理学角度揭示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课程建构的能力特征,揭示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课程建构的心理规律,以及发掘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课程建构能力发展的要素,这些应该成为语文课程研究的一个新取向。

参考文献

[1]李瑛,王志强,张钧.中学语文教材解析[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5.

读心术与心理学的区别篇4

科技文解释的本质总是以对完整语句的概念分解,然后再对各个概念进行界定的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技说明文是科学又严肃的概念游戏,而我们阅读科技说明文就必须掌握其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规则便是:从概念到概念。如何理解呢?科技文往往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或名词术语。这一新的概念的提出往往含有三个层面,一是有它相应的旧的概念;二是这个概念本身具有的内涵和外延;三是由这个概念揭示的过程中必然派生的各种肯定的、否定的,特称的、全称的,或然的、必然的,现实的、假设的等判断,引导我们对整篇文章述说对象,主要内容,结构思路,语言表述的理解,从而比较清楚地把握本文的内容。以此来培养我们的科学眼光、科学思维、科学理性,激发我们科学的热情。比如1995年高考卷中的“中微子通信”的科技说明文,短短四五百字的科技说明文,竟然有二十多个学生在平时很少接触到的名词术语,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把文中的概念,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区分开来,是无法解答文后的题目的。

下面就以《活跃边缘》这篇科技文为例来分析说明。

活跃边缘

事物最活跃的部分大多在它的边缘。科学往往是在各种学科交叉之处展现了最强劲的发展势头。这里常常是科学的“生长点”,是最具生命力的地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说过:“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然而就正应当在这点上期待最大的成果。”

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地方不在金黄色火焰中心那最亮的部分,而是在它的外缘―――那颜色最淡、略带蓝色的最外层才是最热的地方。

物种杂交可以产生新品种,这些交叉的边缘品种可以同时拥有父体与母体双方的优势。学贯中西、跨越两大文化领域的中介学者思想最活跃,学术建树、学术影响也最大。革命根据地都建立在各省交界地域,如“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

边缘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地方。

边缘是人们涉足比较少的地方。这里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可供探求的新领域,当然也就充满了更多的希望与机遇。这是一个最可能取得丰硕成果,最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地方。当年的量子力学就是由一些年轻人在边缘理论科学领域同心协力建立起来的,以致后来丘吉尔首相回顾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时都赞叹道,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几个人,却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正如比利时著名湍流学家茹厄勒所说:“新事物总是被非专家发现的。”这表明,在边缘领域获得成功,也许首要条件并不是渊博的知识。在这块缺少依托、颇具风险的地方更需要的是过人的胆识,灵透的悟性,独立解决难题的能力,有时还需要点习惯边缘孤寂的耐力。热衷于开拓事业的人应当重视边缘。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信息与交通日渐畅达,在高科技时代,边缘与中心的反差也在不断淡化。互联网络、卫星通讯使得即使身处深山野谷也能与大城市享有同等丰富的信息资源,洲际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侦察卫星的出现也打破了传统的前线、后方、大后方概念,发达的商业能做到沿海地区与边远省份几乎同时上市最新产品;学科之间自觉地融合、嫁接,常能中心开花,形成明显的学术优势。虽然某些传统边界概念在消解,但只要事物在发展,就必然会衍生出新的边缘。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常常是由中心延伸出边缘,而边缘又会成长为新的中心。当年的量子论、相对论,如今已由学术边缘成为学科中心了。在中国,当年的“边区政府”也早成了“中央人民政府”。事物的发展有时会表现为边缘与中心的对立统一。谁不掌握“中心”,谁就会失掉今天;然而谁若忽视“边缘”,谁就会失去光辉灿烂的明天。

《活跃边缘》第一题“有关边缘的解说”选项,便是考查同学们对文中概念的把握。第二题涉及到文章述说的主旨,其判断也必然落在“边缘”上。第三题“对边缘特别值得重视的原因”,实际上是对考查概念内涵和外延夫人理解。第四题文章中没有出现的判断在选项中出现了,属于无中生有。

读心术与心理学的区别篇5

摘要:泛在信息环境下,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内容、获得方式和阅读行为都发生了变化,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空间服务模式面临困境,如场馆面积普遍不足、技术更新较慢、经费投入不足、馆员素质不高等。文章认为图书馆的变革应该以读者为中心,拓展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增加资金技术投入,构建多功能学习共享空间;加强馆员素质培养,提高泛在化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3-0039-03

泛在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信息,对图书馆物理空间的依赖性有所降低,泛在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在人们获取信息、学习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性在日益提高。

1泛在信息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电脑、网络日益普及并全面融入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形成了看不到但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信息环境,即泛在信息环境。泛在信息环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读者建立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与网络连接的信息空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信息获取的方式,对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服务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1信息需求内容产生变化,冲击传统的图书馆空间设置

泛在信息环境下,读者更感兴趣的是数字化资源,他们进图书馆不再只对图书、期刊进行浏览、借阅,而是希望借助一个交互平台,能够自由存取、检索、借阅数字化资源,实现对电子资源和学习空间的个性化需求。在学习空间方面,读者进图书馆不再是单纯地追求自由、舒适的查阅场所,而是更倾向于能够有一个安静、温馨的阅读空间,对空间的私密性与个性化需求提高[1],希望在这个空间里可以自由阅读、欣赏、沉思、喝茶和做任何不影响他人阅读的事情。泛在信息环境下,读者需求的信息更加个性化、多样化,针对性、正确性、明确性更高,同时希望能支持读者的知识增值。这对以馆藏为主、一切围绕印本资源借阅来开展服务,主要进行藏书、借阅、采编等传统空间设置的高校图书馆产生了巨大冲击。

1.2信息获取方式发生变化,挑战传统的图书馆空间功能

泛在信息环境下,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施、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和人等有机组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系统的、数字的开放型与服务型信息交互平台,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系统、丰富的知识信息开放存取空间。泛在信息环境下,知识和信息存储在各种智能终端,读者不需要亲自去图书馆就能获取所需的资源。任何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以较低的费用,通过互联的智能系统,随时随地灵活获取和应用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各种智能终端也能准确识别读者的需求并给予满足,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自由、开放、自主。这对主要服务进馆读者,提供印本图书及以藏书为主要功能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提出了挑战。

1.3读者的阅读行为产生变化,影响传统的图书馆空间服务

泛在信息环境下,读者的阅读方式日益增多,纸质书籍、期刊阅读日益减少,阅读活动也不一定发生在图书馆内,只要网络无处不在,阅读就无处不在。读者已经不再局限于通过高校图书馆的实体空间获取文献资料,还可以通过一个数字化共享空间,在更大范围内自主地选择和借阅馆藏资源[2]。纸质文献资源借阅量逐渐减少,图书馆失去了信息资源的独享优势,如果其仍然单纯依靠纸质资源为读者提供阅读空间和借阅服务来定位功能,将无法适应读者的新需求。

2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困境

泛在信息环境拓宽了知识信息传播的方式,实

现了信息阅读与获取的泛在化,让读者享受到信息化在多个领域给工作与生活带来的便利。但泛在信息h境没有、也不可能取代图书馆的角色与功能,尤其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是集中性学习的学生群体,依然是高校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场所和知识信息传播的重要空间,只是这种空间服务需要重构与变革,在重构与变革中会面临一些困境。

2.1场馆面积不足,文化氛围不浓

目前,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大楼,表面上看图书馆是独立的,实际上许多高校都把机关办公室、院系办公室、计算机教学中心、学术报告厅,甚至舞蹈健身房等都设在图书馆大楼里。因此,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利用面积并不多,其对现有的馆藏空间的挖掘改造也不充分,加上借阅空间光线不足、色调单一[3],从设施配置到环境布置都缺乏自由、舒适、安静、温馨的感觉。因此,高校图书馆场馆面积紧张、文化环境不浓等因素都降低了进馆阅读对读者的吸引力。

2.2技术更新速度慢,资源整合程度不高

高校图书馆普遍意识到只有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空间设计、拓展空间功能才能在数字时代确保图书馆继续成为文献存储的知识中心。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在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但设备老化,技术更新速度慢,信息网络建设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宏观规划不系统,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不高,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还不能将资源和技术很好地整合为一体,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信息的实用性、全面性不强,存储空间的不足与浪费并存,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泛在化的发展进程。

2.3经费投入不足,协作意识不强

在一般高校预算中,图书馆的经费开支不是重点,有的高校图书馆经费仅够购置纸质文献,无力购买数据库及进行软件更新、硬件改善、系统建设等,馆员的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科研会议等更是难以保障。此外,图书馆建设是一项整体性较强的系统工程,需要计算机、软件、通信、网络、图书馆及其他行业的共同协作,但国内高校图书馆协作意识不强,缺乏共建、共享、共知的理念,结果造成重复建设。同时,有些高校图书馆因网站规模小、系统标准不统一、彼此互不关联等原因造成信息不能共享或资源闲置,使馆际资源共享难以真正实现[4]。

2.4馆员素质不高,泛在化服务能力不强

泛在信息环境下,馆员要向读者提供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信息服务,即泛在化服务,这就要求馆员能够操作多终端综合服务平台,将服务直接送到读者面前,以保证其能够及时获得服务。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员泛在化服务意识还不强,还停留在坐等读者上门的传统服务阶段,被动、消极、有限的服务理念还占据主要地位,没有围绕读者的差异化需求开展创造工作;对泛在知识环境下读者个性化需求的发现能力不强,无法识别用户的需求变化,对服务项目不能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还不熟练,数字图书馆、泛在图书馆、网络图书馆方面的建设也不完善,不能为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

3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变革

3.1以读者为中心,拓展优化空间功能布局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转变思路,改变目前以纸质文献为主、学生自习为辅的空间功能布局,对空间功能进行重新设计,结合读者实际需求,挖掘空间潜能,打造更适合学生学习、教师科研与读者阅读的全新空间。

3.1.1从满足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图书馆的设施和空间进行调整,为读者提供优雅、高效的学习环境。高校图书馆可以在空间上开设公共学习空间、典藏资料空间、专业学习空间和馆内工作空间,各空间之间采用移动隔断,共享贯通。

3.1.2从构建“第三空间”的角度出发,优化图书馆空间功能。“第三空间”是美国社会学家R・olden-burg提出的除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以外人类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购物休闲空间[5]。高校图书馆从建筑设计、功能规划开始就要科学规划各功能区的空间,如:书库、查询区、阅览区、休息区、自修室、聊天室、多媒体视听室、影视播放厅、音乐欣赏厅、学术会议室等的空间比例,配备计算机、扫描仪、多媒体制作设备、无线网络等学习研究设备。各功能区内应光线明亮、装饰简洁、格调优雅、温馨舒适,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落地窗户、景观区域、各层走廊等附属区域,集展示、讲座、交流、服务于一体,使图书馆具有阅读、教学、互动、休闲、展示及开发创造等多元化功能。

3.2增加资金技术投入,构建多功能学习共享空间

泛在信息环境下,构建集教学、学习、休息、娱乐、社交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学习共享空间是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与协作式学习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除通过建设校内共享、馆内共用的图书馆物理空间构建多功能学习共享空间以外,还必须从虚拟环境、技术支持、馆际协作角度入手,利用图书馆门户网站,开设学习社区、兴趣社区、实践社区、知识社区和社会网络社区等虚拟社区,构成虚拟空间;向读者提供各种在线交流与学习工具,如在线学习软件、通信软件、信息共享软件、多媒体使用与制作软件、搜索引擎、知识导航工具以及其他网络软件等;引进最新的信息技术,如web2.0、web3.0技术,分别开发数字化学习平台和个性化服务平台,使读者可以自由开放地获取图书馆资源,同时也为各区域的读者跨越时空汇聚在一起交流思想、共享资源、协作学习提供便利。多功能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单靠一个图书馆无法完成,高校图书馆之间、图书馆和其他信息机构之间可以建立区域联盟,资源共享,网络互连互通,服务高度协同[6]。

3.3加强馆员素质培养,提高泛在化服务能力

3.3.1加强馆员培训。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讲座、邀请专家授课或者定期派遣馆员外出进修等途径,培训馆t的现代化信息处理能力,使馆员树立先进的技术和服务管理理念,掌握高科技的网络信息技术和检索推送技术,能运用现代化手段迅速、准确、全面地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形成较强的信息收集、判断、分析、识别、整理等能力,让不同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选择各种信息资源,灵活获得所需要的各种信息[7]。

3.3.2优化馆员结构。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引进年轻馆员,其要具备较好的外语译读、文字处理、网络维护等能力,善于接受新知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热情接待读者咨询,摆脱知识老化的困境,以提高图书馆在泛在信息环境下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培养专业馆员,高校图书馆既可以自己培养,也可以从校内外聘请专家做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方面的馆员,参与院系专业与课程建设,定点定向提供专业服务,这样才能打造一支服务态度好、工作能力强、业务技术精的高素质的馆员队伍。

参考文献:

[1]刘兹恒,孟晨霞.iSo和iFLa的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对我国图书馆标准化工作的启示[J].图书情报研究,2015(1):4-11.

[2]孔莉,郑晓红.图书馆空间环境的重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3):22-24.

[3]张盛强.网络学术传播媒介融合性对图书馆的影响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3):26-28.

[4]刘绍荣.大学图书馆空间功能拓展探析[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2(4):32-36.

[5]马慧生,李蓉,吴玉萍.从“悠・图书馆”看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与新馆建设思路的转变[J].图书情报工作,2014(S1):113-114.

读心术与心理学的区别篇6

关键词:藏区中学;阅读教学;培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40-01

引言: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是或语言和文学的简称同时语文还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藏区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我们藏区学生在学习、把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语文教学环节。本文就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论述如何提高藏区中学语文阅读能力,粗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与看法。

1.藏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讲究创造性

在藏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阅读主体要在自己头脑中将储存的思想材料与读物内容建立起联系,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考来获得意义。这种心智活动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活跃的和充满创造的。利用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可以培养我们藏区学生学会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等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并在多思路的比较中,形成创造性的思路,从而促进创新教育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的展开。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聚精会神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我们藏区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信息辐射教学,用信息技术作助手,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让我们藏区中学生综合适应多种感官接收信息,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发现、善于总结、敢于创造的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我们藏区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2.培养阅读兴趣入手

2.1培养兴趣,我首先要在思想上让学生喜欢学语文,知道语文不仅是升学的工具。我觉得北京大学中文系"孔庆东"教授讲得很好,他的话可做指导思想: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不妨把他的那篇《怎样学语文》给学生好好聊聊。

2.2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死抠术语,不大谈文学现象、文学理论。尽可能结合生活,联系我们藏区学生自身体验,走进文本,吸取营养。

2.3尽可能张扬学生个性,展示自我才能。鼓励学生筹划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赛,班级辩论会,名著知识竞答赛,编故事接力等以提高阅读兴趣。

3.建议选择课外读物

我个人认为,"真的语文,真的语文人,是经得起时间的验证的!"不论是学语文,还是教语文,"读书!""把书读起来!"参天地玄机,识人生妙理,穿行于语词的丛林,沐浴人性的光辉,秉承文化的魂风血脉,语文的真面貌,语文人的旖旎和浩荡,才会得以确证和实现。尤其是对于我们藏区中学生而言,好读书只是开始,读好书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一是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课外读物。社会需要主要指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要求。从这个方面说,只要是进步的、健康的、有益身心的读物都可以让学生读。就如:"孔庆东教授的《怎样学语文》"、《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

二是选择符合藏区中学生自身阅读兴趣的课外读物。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学生喜欢《电脑爱好者》、有的喜欢《四书五经》、有的却去看《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学生只有对读物感兴趣,才能主动去阅读,积极去思考,才不会把读书当作是一种苦事、一种负担。

三是选择符合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低中年级学生适宜读图文并茂的短文,如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高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较丰富,可以阅读一些游记、惊险和科幻小说甚至古典名著等。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特别是我们藏区学生,在他们跌跌撞撞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时,更需要一本好书把他们牵引走向成长的彼岸。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选择好入门之书。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4.培养正确阅读习惯

4.1经常诵读、默读的习惯。在藏区中学语文阅读实践中我们把诵读、默读二者结合起来,能达到突出语段教学、完成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之目的。阅读教学中,熟读成诵是培养语感、积累知识的有效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与理解的关系。就语文这门工具性基础学科来说是极其狭窄的,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在课外,经常阅读书报杂志,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吸取丰富词汇,学习写作的技巧,可以说语文水平的高低与课外阅读关系很大。

4.2积累整理的习惯。当前我们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是供学生学习的例文,文中有许多生字、生词、修辞用法等语文基础知识,教师要督促学生经常分门别类,随时整理积累,以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在于这日积月累。

4.3运用工具书的习惯。中学生在阅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懂不识的字、词,要求学生要自觉翻检工具书,并结合该字词的语境定其音义。这实际是一个分析、判断、筛选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形成。在判断筛选的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该字词所有的音项、义项,有利于知识的全面化、系统化。

读心术与心理学的区别篇7

关键词:射频识别幼儿园安全管理校园安全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2.01.039

引言

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年龄段的孩子自我安全意识非常薄弱,自我保护能力非常低,自我控制力非常差。而幼儿段的孩子又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在我国,由于国情的特点,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因此幼儿园孩子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近年来,各种恶性的幼儿园安全事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曾经出现过的家长与老师交接幼儿有误导致孩子丢失、伤亡事件,学校疏忽导致孩子在幼儿园危险地方伤亡、遗忘在校车导致死亡等。尤其是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民办幼儿园校车交通事故,死亡累计人数达到21人,这次安全事故引起全国震惊。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幼儿园教职工安全意识,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是增强幼儿园安全的主要措施。同时采用有效的科技手段,能更好地提高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效率,构建安全的幼儿园环境。

1RFlD技术介绍

1.1RFiD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缩写RFiD,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从而进行识别的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无接触、响应速度快。

RFiD系统主要由读写器、电子标签和数据处理软件组成。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读写器和电子标签内部都集成有天线和工作芯片,当电子标签进入处于工作状态的读写器磁场后,被动接收读写器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激发芯片工作;或者电子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读写器进行信号捕捉。读写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通过通信接口送至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RFiD系统写入信息时,一般总是读写器主动发射某种频率的信号,与电子标签建立数据通信,将相关信息存储到电子标签的微型存储器。按照工作频率可分为低频RFiD和高频RFiD,按照工作方式率可分为无源(被动)RFiD和有源(主动)RFiD。

1.2RFiD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RFiD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际应用,2000年起被各行各业广泛采用。RFiD是当今全球发达国家大力推广的物联网的基础和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应用领域有物流管理、图书馆管理、门禁系统电子门票、自动收费系统、医疗药品器械管理、公交交通等。

RFiD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首先是从高校开始的,然后逐步扩展到中小学,而在幼儿园应用相对较少。在教育领域的典型应用包括学校食堂售饭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学校门禁系统、师生考勤系统等。总体来看,RFiD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呈现零星状态,不如在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领域应用那样普遍和深入。2010年国家出台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和经费投入都将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将RFiD技术推广应用于幼儿园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2幼儿园主要的安全管理内容

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幼儿园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幼儿园的安全主要包括:校园活动安全,指孩子在室外器材活动时可能发生伤害;室内安全,主要指孩子在教室、寝室等室内与桌椅、电器等接触时可能发生伤害;校园环境安全,主要指孩子临近危险场所和建筑物时可能发生伤害;家长接送探视孩子安全,主要指孩子被误接、漏接等带来的安全隐患,校车安全,主要指幼儿园校车运行时可能出现的因超速、超载等造成交通事故。

3RFlD技术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1幼儿园安全管理设置的RFiD卡类型和用途

RFiD卡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主要用于身份识别、权限分配、基础信息读取等,一般应设置以下三类RFiD卡:

(1)幼儿RFiD卡:采用腕带式电子标签。与普通的RFiD卡相比,幼儿用的腕带式电子标签一定要适合幼儿的特点,要经久耐用、不易丢失、方便佩戴;其采用的外部材质应该是环保无毒塑料,外观和材料等要满足幼儿玩具国家标准。幼儿佩戴的电子腕带可以在形状和颜色上做得更加鲜艳、活泼、美观。卡内存储的孩子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家长姓名、住址、联系电话、孩子照片等。电子腕带类型宜选择有源、远距离感应的RFiD卡,以保证感应的灵敏性和预警的时效性。

(2)家长RFiD卡:家长接送、探访幼儿时使用。为确保孩子被安全、正确地送交到家长手中,家长卡中应存储与幼儿卡一致的信息,再加上孩子的幼儿卡iD号和家长照片。

(3)教职工RFiD卡:可以根据身份或者使用权限将卡细分为幼儿园负责人卡、安全管理监控值班员卡、校车驾驶员卡、校车护送人员卡、老师卡、保安(或门卫)卡等。教职工RFiD卡主要作为身份识别和员工管理,可以用于电子考勤、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授权等。

3.2RFiD技术在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应用领域

(1)身份识别系统:这是幼儿园安全管理中最基础的子系统。通过RFiD读取器感应不同的RFiD卡,对持卡者进行身份识别。通过应用软件,对不同的持卡人进行权限设置。尤其是对幼儿进行严格的、详细的身份管理,以达到允许或禁止的功能,通过授权详细的RFiD卡、科学布置的RFiD读取点,做到“何时何地何人”都能灵敏感应。

通过在校门口设置RFiD读取器,自动记录学生入园和接送的详细状况,方便幼儿园老师掌握班级孩子情况。还可以把数据同步到幼儿园网站,方便家长查询。同时,校门口的RFiD还可以实现对教职工的考勤功能,准确记录教职工上下班时间。

(2)门禁系统;在幼儿园教室、食堂、寝室等安全关键场所设置门禁,只有教职工和本园幼儿的RFiD卡才有权限打开门。如有不法分子闯入幼儿园,由于不能打开门禁,将极大地增加老师和孩子的安全系数。另外,在孩子中午、晚上休息就寝时间段,可以通过对RFiD卡权限的设置,不允许幼儿卡打开门禁,以防止孩子走出寝室,造成安全事故。

(3校车安全监控系统:车载RFiD读取器通过学生佩戴的电子腕带自动获得准确的上下车学生数。校车实际载人数可以用醒目的方式显示在车内适当位置,提醒驾驶员。避免出现校车停驶关闭车门时,还遗留孩子在车上的情况发生。利用无线网络将实际车载人数发送到安全监控中心,杜绝校车超载。家长在站点接送孩子时,持家长RFiD卡在车门处RFiD读取

器进行身份验证,系统使用语音或屏显方式让驾驶员、跟车老师获取家长信息,并与孩子RFiD卡进行比对,避免假冒、错接幼儿吲。

(4)危险区域预警系统:在幼儿园校园危险区域、建筑物(如深水池、变压器、楼顶、煤气管道、走道尽头等)设置感应点(即远程高灵敏RFiD读取器),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以太网或者无线网)与安全管理监控中心连接。一旦有幼儿接近时,感应点立刻发出声音、光线等警示,并同时自动将读取的幼儿RFiD信息传送给监控中心。在安全管理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得到信息后,也同时从计算机发出声音、动画等报警信号,并准确给出RFiD感应点所在的具置,提醒管理员立刻采取安全措施。

在非放学时间段,孩子临近校门时,校门口的RFiD读取器也能立刻感应,系统也将发出警示给监控中心、门卫值班人员,免于幼儿走失或被坏人带走。

(5)家长接送探访系统:为提高安全性,在放学时间或临时探视,家长必须通过校门口设置的RFiD读取器验证后才能接孩子。并且只有家长卡中读取出来的幼儿卡号与孩子身上佩带的幼儿卡卡号相一致时,门卫或保安才允许家属接走孩子。为方便看清信息、进行比对,可在门卫室口放置大尺寸显示器,同步显示RFiD卡的卡号和家长、孩子的照片等关键信息,后台应用软件自动进行卡号比对,给出语音、动画提示。

如果有临时访客需要进入幼儿园,可在门卫处登记得到确认后,领取临时RFiD卡,并通过系统应用软件设定该访客进入的区域(如办公楼、教师宿舍等)和停留时间。当访客进入非访问区域,尤其是幼儿学习、活动区域时,系统自动向监控中心、门卫(保安)发送提醒信息。当访客结束访问时,访客在门卫处归还RFiD卡,系统解除访问权限。

4结语

将在其他领域应用广泛、成熟的RFiD技术移植于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能较大地提高管理效率,较好地解决孩子多、幼儿好动、老师不容易面面俱到的难题,减轻幼儿园老师的管理强度。RFiD技术加上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能更好地消除幼儿园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早发现、尽早预警,防患未然,最大可能地降低事故带来的危害。充分发挥RiFD技术感知无处不在的特点,能弥补传统的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的缺陷,为幼儿园安全提供一种更有力的防护手段,使孩子在幼儿园里快乐、安全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燕.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探析[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l(10):5051.LiUY.aprobeoftheinternet0fthingstechnologybasedonRFiD[J].Computer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201l(10):5051.(inChinese)

[2]高飞,薛艳明,王爱华.物联网核心技术

RFiD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GaoF.XUeYm.wanGaH.thecoretechnology0ftheintemetofthingsRFiD’stheoryandapplication[m].BeiJing:people’s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press,2010.(inChinese)

[3]何泉江,夏林.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综述[J].现代建筑电气,2011(8):1-4.HeQJ,XiaL.aSummary0ftheRFlDapplication[J].modernBuildingandelectric,201l(8):14.(inChinese)

[4]张少莹.浅议幼儿园日常安全管理策略[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1(4):5456.ZHanGSY.adiscussionaboutkindergartendailysafetymanagementstrategy[J].educationGuide:kindergarteneducation,2011(4):5456.(inChinese)

[5]乐亚萍.车辆接送中的幼儿安全管理[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4):3838.LeYp.thesafetymanagementaboutreceivingandsendingchildinvehicle[J].earlyeducation:teacherVersion.2009(4):3838.(inChinese)

[6]雷静,林强.基于RFiD的中小学校园安全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J1.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6):129130,133.LeiJ,LinQ,adevelopmentandsurveyof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campussafetyintelligencemiSbased0nRFiD[J].Chineseeducationtechnologyequipment,

读心术与心理学的区别篇8

关键词:图书馆,礼仪建设,服务规范

 

1、引言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1]。作为高校图书馆礼仪主要涉及到服务礼仪、社交礼仪二大分支。服务礼仪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礼仪建设的好,不尽有助于塑造图书馆服务形象,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人们沉浸于清新、舒适、幽雅、整洁的学习活动环境中,真正体现环境育人的境界。同时也激励馆员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馆员养成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和得体的举止仪态、谦虚恭敬的态度,服务于读者,吸引更多读者入馆学习[2]。本文通过礼仪服务理念、礼仪服务环境、服务礼仪制度、馆员礼仪等方面探讨礼仪建设,通过礼仪建设,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自身的教育职能。

2、礼仪建设的关键因素及措施

2.1、礼仪服务理念

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程度、读者满意度高低、个人的良好形象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受管理者、服务者是否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把您的事当成我自己事,并形成一种礼仪服务理念,去服务于读者[3]。图书馆礼仪服务实质是从人的服务到服务于人,是展现“互动”的服务,是判断图书馆整体服务和管理水准的首要因素[4]。图书馆要增强全馆干部职工的服务理念,树立一线服务人员良好的服务形象,提高服务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修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读者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培养礼仪服务理念:(1)聘请专门教授、专家,为全体员工讲授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人际交流艺术、个人形象设计,如何将端庄的仪表、文雅的举止、得体的语言、整洁的服饰融为一体,使服务操作细节符合礼仪规范。论文参考网。特别对一线服务人员的坐姿、站姿、走姿、各种接触操作服务姿势等在内的礼仪与形体培训。(2)培养学会善于沟通交流,主动接近读者,了解读者所需,养成主动“为书找人”悟性。(3)培养关注读者行为,理解读者需求心理意图,高效地为读者服务。

2.2、服务礼仪制度

礼仪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反映图书馆精神文明制度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由于许多图书馆制定的礼仪制度往往受当时“历史”条件和“本位”管理观念的影响,存在着潜意识冲突和矛盾,如教师的图书借阅数量、时间上比学生成倍增加;教职工进入机房能享受免费优质服务,而学生缺少这种待遇等等问题。由于存在缺陷,服务过程中很难约束和激励服务与被服务者行为,制约着当前管理。为此,应从以下原则制定礼仪制度:(1)依据事实,完善制度和谐与人性化的统一性,达到对内、对外实施的统一。如本馆制度与全校制度相协调,具有适应性。让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调整、协调人际关系,树立图书馆形象。(2)经常借鉴兄弟馆的某些有价值的服务理念和制度,推动制度创新。(3)树立制度渐变理念。因制度是连接过去、未来与现在,是发展的,应具有渐变性。

2.3、礼仪服务环境

图书馆服务环境,是读者最集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服务环境建设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效率和身心健康。而现实图书馆服务环境布置隐藏着诸多不利于礼仪建设的因素。如服务区域提示应遵守“保持安静”的礼仪标识语,而图书馆未能布置静音区、噪音区,以及指示读者交流、接听或打电话所去区域的指引标志;又如立约礼仪道德内容规范主要从读者角度立约,缺乏对教师和工作人员立约性,使礼仪道德存在不和谐潜因素。为此,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建设礼仪服务环境:(1)环境布置规划上,要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给读者产生视觉美感,让读者感受温馨。(2)立约性礼仪环境内容上,应具有公平性原则、同一性原则、实用性原则。(3)服务环境与馆文化相结合,形成特色。让读者身入该服务区域环境就能想到所服务范畴。(4)服务环境的设计要以人为本,并具有互动性,适应时代的发展。

2.4、馆员礼仪

馆员礼仪,主要是指馆员与读者交往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完善对读者的尊重和关爱,如微笑服务、仪容仪表与着装礼仪、语言礼仪等[5]。馆员礼仪是图书馆礼仪建设的核心要素。

2.4.1、微笑服务。

对服务行业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微笑服务。微笑是服务的通行证,是对馆员服务人情化的完美诠释[6]。微笑不仅是一种表情的表示,更重要的是与顾客感情上的沟通。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微笑服务:(1)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微笑是一种愉快的心情和一种礼貌和涵养的表现,是一个有修养、有礼貌的人自觉自愿发出的,不应带有任何强压因素。(2)学会排除烦恼,善于利用“情绪过滤”分解和淡化烦恼与不快。有个典古,讲述一位老太太整天都是苦脸忧愁心情,后遇道士,指点她学会换位思考,叫他在下雨天的时候到买伞女儿家;晴天时候到买面条女儿家,这样就看到二个女儿家生意兴隆,这不就开心了吗!后来老太太整天都带着开心晴朗的笑容。(3)要有宽阔的胸怀。在接待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就要馆员学会反位思考,从读者角度考虑,想到事情可能是一种好事,有了好的心境,脸上就会自然出现真诚的微笑。论文参考网。

2.4.2、仪表礼仪。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容貌、仪态、举止、服饰等方面。仪容主要指一个人的外貌,即个人装扮和卫生标准,以及与他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文化素质、生活情调等密切相关。良好的仪容能够使一个人每天保持清爽自信的快乐情绪,体现自尊自爱,同时也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其仪容规范要求:(1)穿着应挺直、舒展、干净;鞋袜整齐,鞋底不钉铁掌;并在规定位置佩戴统一工作证;头发要整洁,不留奇异的发型;男士每天坚持刮胡须,男女不留长指甲;注意个人卫生,上班前不吃异味食品。(2)面部仪容修饰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最受读者重视的部位,个人容貌对读者会产生重要的心理影响,其化妆一定要自然、淡雅、简洁、适度、庄重。

服饰是指对人们着装及其所用装饰品的一种统称。从军装到医生制服,几乎每一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制服,以成为人们工作状态的最好形象标榜。一个人的服饰,即:职业着装,更能起到尊重别人,反映个人素质与专业水平。良好的服饰既是工作人员自尊自爱的体现,也是对岗位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事业心的反映和尊重读者的需要。其服饰规范要求:(1)规范馆服。依据图书馆服务特色,制定统一制服,做到着装行为,合体、合理、合礼。馆服它对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协调人们的社会关系,展现和谐的馆文化形象起到重要作用。(2)严禁图书馆工作岗位上,穿拖鞋、着背心,同时避免穿奇装异服;要衣冠整洁,大方得体。

仪态、举止风度。仪态泛指人们的身体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姿势,分别表现为动作、表情与相对静止的体态,即身体的具体造型。通过一个人的仪态,可以了解其个人素质,展现个人的气质和风度。举止风度,举止在心理学上称为“形体语言”,是指人的肢体动作,是一种动态中的美,包括手势、坐姿、站姿、走姿、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风度是一个人内在实力的自然流露。举止也与着装、姿态联在一起。其仪态举止的风度规范要求:(1)行为要文雅,做到站立端正、上身挺直,坐要坐得优美端正,应坐椅子的2/3,但不可坐在边沿上;行走应轻而稳,昂首挺胸收腹,肩要平、身要直;行走不要左顾右盼,不与他人拉手、搂腰搭背,显示出端庄、稳重、大方;给读者指引方向时,手臂要伸直,手指自然并拢,手掌向上,上身稍前倾,以肘关节为轴,指向目标。(2)举止要要温和、谦恭、庄重,动作要文明。禁止在读者面前吸烟、吃东西、掏鼻孔、剔牙齿、掏耳朵、打饱嗝、打喷嚏、打哈欠、抓头、搔痒、修指甲、伸懒腰等各种不文明的举动,万一出现不文明举动,应主动道歉示意;上班时间不得敲桌椅或玩弄其他物品,不得大声喧哗、打闹、干私活、化妆。(3)静区域管理中,做到动作轻、语言轻,尽量不影响其读者学习。

2.4.3、语言礼仪

言谈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一门古老的艺术,语言的礼仪正是使言谈成为了一门艺术。图书馆员语调的高低、语音的粗细、语言粗暴,都会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做好语言礼仪可从以下几方面:(1)真诚地交谈。真诚是交谈的基础,是显示一个人的态度。论文参考网。在服务过程中,谁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赢得别人对你的好感和支持,但首先自己应得尊重于别人。如与读者沟通交谈中,做到谈话态度的真挚、平易、热情、稳重,这样沟通交谈会进行得很愉快,双方会袒露心扉,增进情感交流。(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假若一位读者想询问微机检索文献操作程序,而该区域馆员正忙碌着而分不开身,并非常礼貌的说:“对不起,请稍等一会好吗?”,读者会感到舒适与理解,相反说“没看见我正忙着呢?自己摸索吧!”读者会感到反感,甚之产生冲突。在读者服务中馆员语言应多用些“你好;请,对不起;谢谢,稍等;让一让,你走好,请拿好”等等一些礼貌用语对待读者[7]。(3)学会倾听。倾听是对解决问题,实现语言表达恰当,言简意赅首要因素,也是沟通成功的要素之一。因而要做到,一是集中注意力,真心诚意地倾听;二是要有耐心,不能随便打断别人讲话;三是偶尔的提问或提示澄清谈话内容,给讲话者以鼓励;四是适时给予反馈,表达信息和情感的理解等方法要领。(4)言谈要表情自然,举止文雅。

3、结束语

注重礼仪建设,是建设新时期图书馆文化的需要。礼仪建设不仅关系到图书馆整体素质的提升,显示出团队精神,体现馆员良好的个体素质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更多地涉及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公共形象的塑造,不可忽视[8]。

参考文献:

[1]礼仪http://baike.baidu.com/view/69841.htm.2010-2-9.

[2]金燕,朱明.浅谈新世纪图书馆的礼仪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6):70-71.

[3]祝林.专业图书馆礼仪服务初探[J].科技信息,2009(2):318.

[4]耿筵.高校图书馆应注重礼仪建设[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116-117.

[5]钱静敏.浅谈图书馆员的礼仪修养[J].2004(3):170-171.

[6]周霞李群.开展礼仪服务提高服务质量[J].中国医药卫生,2005(8):538-539.

[7]黄宜爱,张若菊.馆员礼仪建设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6):141-142

[8]王睁.大学礼仪建设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2):57-58.

读心术与心理学的区别篇9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公共文化事业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人们在生活中对于精神层面的文化需求也在广度和深度上同时展开。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强调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国家的软实力的要求[1],2010年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中同样提及“城市要在搞好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为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我国的社区图书馆还存在普及度不够,影响力较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不足之处[3]。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处于世界范围内的高端水平,本文通过对国外较为先进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做出概要分析,总结其经验和特点,以期对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完善和进步予以启示。

2.国外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分析:

2.1在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社区图书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将利用图书馆资源,参与图书馆活动视为生活的常态。由于发达国家现代图书馆事业起步较早,政府在政策经费等各方面都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社区图书馆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社区图书馆在区域分布方面已实现了较高程度上的普及,例如,人口有70余万的美国旧金山市,公共的社区图书馆就有30余座,同时根据不同社区的人口数量进行地理位置的选择,以实现读者使用的最大便利化[4]。加拿大的温哥华市约有人口20万,除一个中心图书馆外,还有21座社区图书馆,辐射范围十分广泛[5]。再者,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已相对完善,在经费的来源方面主要采取政府拨款和社区居民热心捐助相结合的方式,宗教组织和社会团体也会对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财力支持;在工作人员的配置上以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馆员为主,辅以志愿者或义工来完成馆内各项工作,形成了人人参与图书馆建设,人人享受图书馆服务的和谐局面。不仅社区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方便易寻,在图书馆办理借阅也是高效快捷,只需证明本人是本社区的居民即可,并无再多的身份限制。

社区图书馆在保证基础业务顺利开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带有地域色彩的不同特色。以纽约市威斯彻斯区斯克尔斯戴尔社区图书馆为例,图书馆所在社区富人较多,艺术文化修养较高,书架上陈列有有关宠物喂养的图书,高雅的音像资料也颇为丰富。日本琦玉县的小川町社区图书馆,室内装潢采用了大量当地生产的日本和纸,充满了地方的乡土特色,为当地居民营造了温馨且有归属感的阅读环境。

2.2以读者对象的切实需求作为提供服务内容的出发点

社区图书馆的建筑和设施固然重要,而其为读者提供的服务内容才是其真正的内核和灵魂。纵观图书馆事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社区图书馆往往都是以满足读者需求,保障读者利益作为实现其价值的根本。读者所想到的尽量提供,读者未考虑到的主动推送,并且根据读者对象的不同群体特点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

在一方面,社区图书馆以服务对象所处年龄阶段作为区分的标准。根据年龄大小将读者分为儿童、青少年、成年人以及老年人。社区图书馆特别重视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对青少年课内课外的辅导,不仅在空间上开辟有符合儿童和青少年喜好的阅览区,而且还有专业的义工辅助儿童活动的开展以及对青少年课业的支持。儿童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拼图搭积木,中小学生可以和同学一起复习功课,交流读书心得。成年人是图书馆最常规最主流的读者群体,除了日常的书籍杂志,音像视频,电子资源等,图书馆还会为成年人的进一步学习充电择业提供丰富的信息。老年人的闲暇时间较多,图书馆也建立有老年人的信息中心及活动的俱乐部,可以了解感兴趣的退休资源,阅览最新的报刊杂志,使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

另一方面,社区图书馆特别注重弱势群体的利益以及他们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便捷度。除儿童、老年人外,还有一部分弱势群体是在心理或生理上存在障碍。如患有自闭症的儿童,社区图书馆会为这些儿童提供符合其心理要求的书籍,并且这些儿童的父母可以分享孩子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经验。有些读者在视力上存在障碍,图书馆会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放大镜、语音合成软件、盲文打字机等设备,帮助其实现阅读的愿望;有些读者听力受损,图书馆会为这些读者提供辅助的听力设备,使其也可以正常的使用音像资料。

2.3发挥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作用,成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信息共享中心

如果单单将社区图书馆定位为读书学习的场所,那这样的想法太过简单。社区图书馆不仅为居民参阅图书,查找资源提供便利,而且在作为“场所”的功能上挖掘出更加多样的价值,已成为整个社区居民进行文化活动和信息获取必不可少的重要机构。

社区图书馆为居民开辟实用有趣的“第二课堂”,在学习实用技术的同时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课堂内容。以美国爱荷华州Ketchum社区图书馆[6]为例,居民在图书馆网站上均可查询到活动的时间安排,不仅有专业的艺术家表演可供欣赏,而且有关于理财规划的课程,网络安全教育的课程以及云服务技术的学习课程可供选择,涵盖了社区居民学习、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

同时,社区图书馆同样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于生活的信息。例如美国纽约mastics-moriches-Shirley社区图书馆[7],为需要找工作的成年人提供有招聘信息以及相关的资源和网站。除此之外,居民可以全面的获取与本社区相关的信息。如本区的地图人口,天气预报,公园,电影院和饭店,在通勤旅游方面可了解附近公交,出租车,机场,轮渡的情况,在电视广播方面可了解节目预告及播出时间,方方面面,一应俱全。

3.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构想

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已有了一定起色。2011年年底,深圳拥有街道级及以下基层图书馆634个,其中社区级图书馆558个,街道级图书馆76个,但仍存在布局不合理,馆藏设施陈旧,开放时间不利于使用,人员变动大,缺乏专业知识,宣传不足等问题[8]。鉴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国情进行借鉴和参考,最终构建出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相吻合,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3.1在起步阶段以全面的基础的建设为主,不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在当前发展阶段,我国社区图书馆应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基础服务的完善,为今后更为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社区图书馆在地理位置选择时应考虑人口密度以及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在建筑方面以实用性为主,特别可以结合当地地方特色,使居民在使用时具有亲切感。图书馆在保证基础馆藏的同时可采取“馆际互借”方式,使藏书在各社区图书馆之间流通使用,节约购书成本也提高书籍的利用率。在管理方面以专业的全职人员为主,志愿者和义工为辅的形式,既保证日常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又可开展丰富的活动内容。除了具有固定功能的阅览或活动空间外,可预留出一部分自由空间,使居民可以利用自己的设备完成工作或学习的任务。与此同时,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要潜移默化的引导居民有秩序讲文明地使用图书馆设备和资源。

3.2以服务对象的切实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贴合的服务内容

其他类型的公共图书馆想比,社区图书馆的一个特点就是服务对象是最基层的居民,对服务广泛度的需求多于对服务专深度的需求。一个社区的居民年龄阶段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性质不同,组成结构复杂,社区图书馆就要想居民之所想,使每一个进入图书馆的居民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符合自己兴趣的资源。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图书馆可以为他们开辟专门的儿童活动空间,开展讲故事,益智游戏等项目,并且提供儿歌,动画的音频、视频资料,动静结合,图书馆也可为社区中的“早教中心”。青少年阶段是学习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阶段,图书馆除了对中小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后作业辅导之外,同样需要课外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等有益的书籍,图书馆可以聘请中小学老师,开展中小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知识讲座。对于成年人来说,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日常阅读,继续教育(如各种从业资格证),技术学习(如英语和计算机)等方面,针对此类诉求,图书馆可多注意收集相应专业书籍,并可开设相关专业培训课程。老年人作为社区居民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专业知识需求较少,需要更丰富的活动来充实业余生活,针对老年人颇为关注的养生健康问题,可订阅相关杂志报刊,并开展健康知识的讲座答疑活动。

3.3加大宣传力度,主动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和使用度还十分有限,相当一部分的城市居民并未将参与图书馆活动视为生活的常态,也未将利用图书馆资源作为获取有效信息的第一选择。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于“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还不够深刻,特别是在完成必要的学业任务后,仅在有学习需求时选择高效速成的补习班来充电,而缺少利用图书馆资源并结合自身需求进一步挖掘其价值的习惯。另一方面,图书馆自身也存在馆内设备陈旧,馆员专业水平有限,使用馆内资源存在一定的身份限制等问题,无法满足读者对于信息新颖度、专深度等方面的要求。

社区图书馆作为最基层,最贴近群众生活的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对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建立起使用图书馆的意识,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增强图书馆的存在价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就目前形势来看,社区图书馆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读者,而应该向读者对象主动推送服务内容,使社区居民认识到使用图书馆的便利性,从产生兴趣进而养成习惯,最终实现其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互利共赢。

读心术与心理学的区别篇10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留言;RFiD;景区

中图分类号:tp391.44;tn929.5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提高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在节假日,国内景区旅游人数已习惯性“井喷”。游玩之际,许多人热衷于在旅游景区留下自己的“墨迹”,由于很多景区并没有提供这样一个满足游客欲望的平台,于是乱涂乱画现象屡禁不止,屡见不鲜。构建一个智能留言系统,为游客提供题写挥洒的平台,对于构建文明景区、加快智慧旅游的建设进程有积极作用。

1智能留言系统中的核心技术

1.1物联网基本内涵。物联网是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连接物体与物体的,全自动、智能化采集、传输与处理信息的,实现随时随地和科学管理的一种网络。

1.2智能留言系统技术组成。(1)RFiD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自动识别目标。RFiD技术具有读取方便、识别速度快、数据容量大、标签数据可动态更改和安全性更高等特点和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感知层以收集环境、属性和状态信息。(2)通信网络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是一种将通信端点、节(结)点和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连接起来,以实现在两个或更多的规定通信端点之间提供连接或非连接传输的技术。(3)物联网平台技术。该技术可以根据采集的数据,形成与业务需求相适应、实时更新的动态数据资源库,实现数据的管理和处理,并将这些数据与各行业应用相结合。

2智能景区留言系统设计

2.1系统设计目标。

本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为景区游客提供原笔迹智能留言服务,增强游客的留言体验效果,并能够滚动播出实时留言和历史留言,避免游人乱涂乱画,保护景区,倡导文明旅游;在留言系统中植入广告系统,为景区创收;并打造景区数据中心,为景区数字化建设和管理添砖加瓦。

2.2系统结构组成。该系统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游客先办理RFiD旅游卡,通过RFiD读写器可以对游客进行识别,同时旅游卡能够充值和进行游园消费。游客持卡可以实现游园留言。该系统主要由游客留言终端、留言展示终端、景区服务器和管理终端4个模块构成。

它们的作用分别如下:(1)游客留言终端。景区的各个景点安装智能留言终端,游客如果想留言,先对身份进行识别,然后可以在留言终端使用触屏输入装置实现原笔迹自由留言,诗词作画均可。景区可以限定免费留言次数,超过留言次数,实施收费留言,景区也可以灵活设置是否收费。如果游客想在大屏幕置顶展示自己的历史留言,也可通过留言终端刷卡付费实现留言在一定时间内的置顶;(2)留言展示终端。在景区人流量大的地方装有留言展示终端,主要用来展示通过审核过的游客留言。在人流量少、留言少的时段,展示名人在该景区的历史留言或展示该景区的经典留言,以增强本景区的名人效应。除此之外,终端还将显示景区的消息和广告;(3)管理终端。是景区智能留言系统的管理平台。该平台管理游客RFiD旅游卡,管理各个景点及管理员相关信息,负责各个留言终端与服务器的连接,动态监控各个留言终端状态,审核留言数据,消息数据,维护和广告及对应的客户数据等等。该平台实现对景区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4)景区服务器。用来接收、保存和发送来自各个景点的留言数据,消息数据和广告相关数据以及对各个景点的终端状态进行监控;用来存放景区网站相关数据。

3智能留言软件系统开发

3.1软件开发平台。该系统运用internet环境,核心功能模块采用C/S模式进行开发,留言网站采用B/S模式开发。系统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选用windowsServer2008,开发工具为vs2010,采用c#语言编程,数据库系统选用SQLSeRVeR2008,RFiD采用远望谷XCRF-500系列读写器和XCtF-5020型电子标签。

3.2智能留言软件系统设计。该智能留言软件主要分为留言客户端、展示客户端、景区管理客户端、服务器客户端以及网站5个部分。留言端软件的功能包括写留言、查看历史留言、历史留言置顶、身份验证四个功能。展示端软件的功能包括留言展示、消息、广告播出。

管理端软件的功能包括有:(1)服务器设置,主要是服务器端口配置和服务器连接;(2)监控各景点留言机状态是否正常;(3)留言审核;(4)各留言景点管理员管理,包括对留言景点的增加、删除和查询;(5)各留言景点ip分配与管理,包括对留言景点的增加、删除和查询;(6)消息管理,包括对消息的增加、删除、查询和生命周期的设置;(7)广告管理,包括对广告的增加、删除和生命周期的设置;(8)广告客户管理,包括对广告客户的增加、删除和查询;(9)广告类别的管理,包括对广告类别的增加、删除和广告的合并。服务端软件的功能包括启动、停止、配置服务器及软件的注册用来防止软件盗版。网站主要用于展示留言、查看留言、打印留言、留言评论与互动。

3.3智能留言软件系统关键技术。(1)利用RFiD技术实现身份识别。利用RFiD技术对游客身份进行标识和识别,便于留言的审核、管理和历史留言的保存和查询;(2)用GDi+技术来实现原笔迹留言。利用GDi+强大的绘图功能,为用户提供原笔迹留言和写词作画的功能;(3)用Scoket网络编程技术实现数据的提交和传输。通过VisualC#进行socket网络程序开发,并通过协议tCp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受。

4系统硬件设计

该系统中主要硬件包括RFiD读写器、旅游卡、各个景点和管理终端的计算机。旅游卡主要由RFiD标签组成,在完成旅游卡办理以后,旅游卡通过RFiD读写器设备写入并存储游客iD信息;当需要查看留言、置顶留言或实时留言时,需要先通过旅游卡标识身份。各硬件之间通过网络连接,实现数据交换。

5结束语

智能留言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景区内乱涂乱画的现象,促进文明景区建设,健全数字化景区现代服务框架。物联网技术正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最佳选择。该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游客智能留言,并为管理部门提供智能留言管理终端。该系统具有拓展接口,可以增加拍照、抽奖等功能,也可以与景区现有数字化平台对接和融合。同时该留言系统也方便做二次开发,可以在政府、学校、企业等场所匿名留言使用,以接受各界的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张捍东,朱林.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及物联网的构建[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05):56-59.

[2]敬铅,孔新兵.基于北斗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旅游应用系统设计[J].移动通信,2013(15):15-18.

[3]焦金涛,林宏基.物联网智能导游系统设计与实现[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26):98-100.

[4]张峰,张晓鹏,吴高成.基于物联网的机场集成行李处理系统及其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3771-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