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08:37

地籍测量的方法篇1

【关键词】地籍测量;含义;控制测量。

【中图分类号】tU8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2-0150-01

地籍测量包括权属调查和权属测量,是依照国家规定的法律程序,在土地登记申请的基础上,通过权属调查和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地籍调查的数据,图件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作好技术准备,对地籍测量的含义,内容及测量的基本方法进行论述。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及内容

1、地籍的含义。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和图等形式表示,地籍按发展阶段有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根据特点和任务,地籍又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而按其特点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2、地籍测量的作用。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是地籍调查中依法认定权属界地址和利用现状的技术手段,是地籍档案建立的信息基础。地籍测量应根据“测量尽可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多方面的需要原原则,除能为地籍管理和地土税收提供测量保障外,还必须为国民经济建设各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提供服务。

二、地籍测量的技术路线

1、采用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野外全解析数字地籍测量一步到位工作模式,同一地块调查和测量工作由同一小组完成,大幅度减少工序衔接问题;

2、采用国内优秀的商业化测图系统软件CaSS5.1和自主开发测量软件相结合,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提升调查成果科技含量;

3、采用统一提供的软件将地籍调查成果全部录入计算机,地籍测量数据按照统一规定格式加工处理,为建立合肥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奠定基础;

4、采用“套作”技术,即将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字化地籍测量、资料建库、数据加工等工序在时间上作一定量穿插作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5、采用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调查和测量工作,确保工程实施进度和成果质量总体达到优级。

三、地籍测量的基本经济

1、平面控制测量

(1)选点。在D级GpS控制网点的基础上采用GpS进行控制点加密,每个自然村平均布测4个e级点,共布测28个点,联测D级GpS控制网点坐标作为GpS控制网起算数据。(2)外业实施与数据处理。首级控制网用中海达GpS(单频和双频)接收机进行观测,然后用中海达HDS2003数据处理软件包进行解算,先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然后在泰安市坐标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得到平面直角坐标平差值、基线向量改正值、点位误差、基线精度等一些指标。本次外业观测、质量检核、室内平差均严格按照“GpS工程规范”进行,各项精度指标均满足“工程规范”中对e级平面控制网的要求,可作为平面首级控制。

2、地籍测量的内容。地籍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界标物:作为和为界标物的各类地物必须测量。

建筑物:永久性房屋应逐幢测量,临时性房屋不测量,房屋等建筑物按墙基角测量,围墙、栅栏、栏杆应测量,阳台雨篷下有支柱应测量,全封闭的阳台按房屋测量,围墙,栅栏,栏杆应测量,阳台雨逢下有支柱应测量,全封闭的阳台按房屋测量,与权属界线无关的悬空阳台不测量,室外楼梯与房屋相连的通道应测量,建筑物的细部如墙外砖柱,装饰性的门柱应测量,露天设备等不测量,住宅小区内的每幢有院的分户墙,凡与权属无关的不测量,居民院内违章搭建的房屋其高度未超过围墙的不测量。

道路:道路,街道和有正规铺装面的内部道路应按“规范“要求测量,公路以路肩线测量,街道以路涯线测量,建筑区内道路有明显界线的以路测线测量,无明显界线的以两旁宗地界址线为主,路旁的行树检修井、里程碑,指标牌等可舍去,道路上的桥梁,涵洞,隧道要测量,应注记路,街巷名,宗地内部道路只测量主干线,郊区道路如有界线,则必须在图上标明,路肩线也必须测量。

植被:较大面积绿化在(10平方米以上),街心花园,城乡结合部的农田,菜地,园地,河滩等按分类含义绘出地类界,配置少量植被符号或注记说明。

四、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

1、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在一些大城市中,一般已经建立城市控制网,并且已经在此控制网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测绘工作。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已有控制网的控制范围已不能满足要求,有些控制点被破坏,为此迫切需要利用GpS定位技术来加强和改造已有的控制网作为地籍控制网。

2、界址点坐标测量。在界址点和地物点测定前,传统的方法在首级控制网下加密一、二级导线和图根导线,随着GpS设备的普及,用GpS快速静态模式布设导线,是一种高效率地选择,在变更地籍测量时,当原有已知点破坏较多时,也可选择GpS快速静态模式加密导线,但应注意的时观测时间应大于15分钟,布网时要有足够的起算点,起算点分布要均匀,现在界址点解析法测量方法主要是全站仪极坐标法和GpS-RtK法,采用GpS-RtK方法时,由于每个界点测量都是孤立的,没有检核条件,建议每个界坦点幸免需认真测定二次。

3、地籍碎部测量的极坐标法。在控制点a上架设仪器,并以控制点a和点B定向,由于全站仪的广泛应用,该法已成为目前获取地籍要素的主要方法,通过直接将每个碎部点的高度角,水平角和斜距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或掌上电脑上,直接解算界址点的三维坐标。

4、利用全站仪的界址点测量。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地区,RtK接收机接收条件不好,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测量,所用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画草图,由于全站仪的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所以也是数字测图的主要方法。在部分界点和地物点无法用仪器直接施测时,可在图根点或界点上用钢尺测量取栓中菜用距离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等几何方法求其坐标,量取栓距时应注意要有多余条件检核,以排除粗差,对作为起算点的办址点应量取至少1-2条界址边长,检核其精度。

5、白纸成图法。白纸成图法包括太平板仪,小平板仪配合经纬仪等作业模式,它是一种图解成图法,在建立图解地籍时,最初图解地籍测量是建立在平板仪测图技术基础上的,由于平板仪测量法不能提供精确的野外实测坐标数据,而只能得到图解资料,因而只能提供图解地籍,随着解析测量方法以及摄影测量法的广泛采用,平板仪测量法已逐步被取代。

6、摄影测量法。摄影测量法也称航空摄影测量法,它蝗安航测量摄像片及其测制底图获取目标的位置,主要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求得界址点坐标。当界址点的数目很多,地面通视不良的情形下,采有高精度的摄影测量方法是经济有效的,对于采用其它方法施测界址点坐标,而用航测法绘制地籍图,更是我国当前城镇地籍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李世平,王占利,数字化测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詹长根,唐祥云,刘丽,地籍测量学[m],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地籍测量的方法篇2

关键词:地籍测量;方法;措施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及作用

1、地籍的含义。由政府监管,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称之为地籍。地籍按发展阶段有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根据特点和任务,地籍又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而按其特点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2、地籍测量的作用。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是地籍调查中依法认定权属界地址和利用现状的技术手段,是地籍档案建立的信息基础。地籍测量应尽可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多方面的需要为原则,除能为地籍管理和地土税收提供测量保障外,还必须为国民经济建设各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提供服务。

二、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

1、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在一些大城市中,一般已经建立城市控制网,并且已经在此控制网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测绘工作。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已有控制网的控制范围已不能满足要求,有些控制点被破坏,为此迫切需要利用GpS定位技术来加强和改造已有的控制网作为地籍控制网。

2、界址点坐标测量。在界址点和地物点测定前,传统的方法在首级控制网下加密一、二级导线和图根导线,随着GpS设备的普及,用GpS快速静态模式布设导线,是一种高效率地选择,在变更地籍测量时,当原有已知点破坏较多时,也可选择GpS快速静态模式加密导线,但应注意的时观测时间应大于15分钟,布网时要有足够的起算点,起算点分布要均匀,现在界址点解析法测量方法主要是全站仪极坐标法和GpS-RtK法,采用GpS-RtK方法时,由于每个界点测量都是孤立的,没有检核条件,建议每个界坦点幸免需认真测定二次。

3、地籍碎部测量的极坐标法。在控制点a上架设仪器,并以控制点a和点B定向,由于全站仪的广泛应用,该法已成为目前获取地籍要素的主要方法,通过直接将每个碎部点的高度角,水平角和斜距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或掌上电脑上,直接解算界址点的三维坐标。

4、利用全站仪的界址点测量。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地区,RtK接收机接收条件不好,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测量,所用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画草图,由于全站仪的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所以也是数字测图的主要方法。在部分界点和地物点无法用仪器直接施测时,可在图根点或界点上用钢尺测量取栓中菜用距离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等几何方法求其坐标,量取栓距时应注意要有多余条件检核,以排除粗差,对作为起算点的办址点应量取至少1-2条界址边长,检核其精度。

5、白纸成图法。白纸成图法包括太平板仪,小平板仪配合经纬仪等作业模式,它是一种图解成图法,在建立图解地籍时,最初图解地籍测量是建立在平板仪测图技术基础上的,由于平板仪测量法不能提供精确的野外实测坐标数据,而只能得到图解资料,因而只能提供图解地籍,随着解析测量方法以及摄影测量法的广泛采用,平板仪测量法已逐步被取代。

6、摄影测量法。摄影测量法也称航空摄影测量法,它蝗安航测量摄像片及其测制底图获取目标的位置,主要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求得界址点坐标。当界址点的数目很多,地面通视不良的情形下,采有高精度的摄影测量方法是经济有效的,对于采用其它方法施测界址点坐标,而用航测法绘制地籍图,更是我国当前城镇地籍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三、做好地籍测量工作的具体措施

1、建立科学合理的测量组织

各省、市、区都有雄厚的测绘队伍,应合理组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安排,分工协作。有关部门应联合成立地籍测量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的地籍测量工作,对于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联合作战的方式。组织联合作战要先调查了解本地区可以承担此任务的测量力量以及可以抽调出脱产搞地籍测量的人数,并对相关人员统一培训,学习统一的地籍测量规范,同时,还要按经济承包责任制签订协议书,每件成果,成品均按全面质量管理办法统一验收,保证按期保质的完成地籍测量任务。

2、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

地籍测量应该传统方法与新技术引进并举,手段不强求一致,成果成品质量要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影响,将赋予测绘学科以新的概念,即将从传统测绘手段向信息产业部门转化。过去获取、处理信息常用光机设备和小型计算机,存储信息方式是图纸资料,工序间的传输很薄弱,重复劳动浪费很大,应研究组织好信息的高效合理流动,建立数据库使整个信息系统输入到输出实现最优化,形成畅通快速的流程,这是测绘发展的趋势,地籍测绘当不例外,也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凡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建议应结合国情努力促其实现。

3、宗地边长必须实量

宗地草图上的界址边长或相关距离在外业调查期间必须实量,该数据是检核地籍图成图精度的重要依据,外业测量时必须严肃认真,在内业地籍图形成后,可依据宗地草图上的实量数据与计算机内的反算边长进行核对,检查地籍调查成果成图精度,由于实量边长均由检定后的钢尺丈量,而且量测的边长均为易量、且距离较短的边长,同地籍图中的数据是采用不同方式取得的,为此检查起来更易发现问题,特别是对街坊内部检测较难的地域,用此种方式检查更容易发现外业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4、解决好权属界限的扯皮

在地籍测量过程中,最感到头痛的是权属界限的扯皮,或者可以测定但得不到法律的认可,对于这个问题,建议在大规模开展地籍测量以前必须明确规定程序,否则后患无穷。因为地籍测量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而关键之外还是籍界线,必须是法定的,此外均属无效。

5、做好地籍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工作

地籍调查成果是由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两部分构成,其成果中既存在政策性,又存在技术性问题,两者密切相关,成果相互制约,因此除常规测量需检查的内外业成果外,还包括外业界址设置、认定,地籍调查表的填写,权属权源资料的确认等技术与政策的结合性问题,如果仅注意一个环节往往造成相关成果间的数据、资料矛盾,使成果难以应用。

结束语:

总之,地籍测量工作是一项艰巨而繁琐的工作,它即需要工作人员细致认真,又需要制度的严谨合理,这样一来才能将我国的地籍测量工作稳步的先前推进。

参考文献:

[1]李世平,王占利,数字化测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詹长根,唐祥云,刘丽,地籍测量学[m],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地籍测量的方法篇3

关键词:变更地籍调查;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关系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一般来说,地籍调查工作主要包括了初始地籍调查与变更地籍调查两个部分的内容。初始地籍调查主要是对于申请登记的总体权属、用途以及界址位置进行调查,并且完成相关地图的绘制和档案的建立。变更地籍调查则是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后,通过对地籍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进而保证地籍资料具有足够的准确性,并且通过核查来减少地籍调查的误差,提高地籍调查的准确性。变更地籍调查工作相对来说较为繁琐,并且变更范围较大,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变更的任务较为紧急,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地籍测量是对于地籍平面进行测量,主要包括了交通、水域、附属设施、房屋、行政境界等,并同步的进行地图的绘制与修编,为后续土地登记与设定提供基础。

2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主要是土地管理部门通过组织人力,对于土地的使用者、所有者、土地级别、利用类别、境界等进行查清,实现对土地使用的确权。

首先,土地资源管理人员要做好对宗地权属的明确,并且确定权属界限。通过对于相关权属材料的,对于宗地现存的权属进行确定,并且将界址点进行喷涂,在制作出工作地图,纳入调查材料当中。在进行权属界标的设定上,要保证明确、美观、准确与稳定,并且保证界标的中心靠近建筑物的垂直投影点。另外,在界标的喷涂上要保证距离地面保证足够的距离,字体美观、正规、容易辨认。在出现纠纷时,要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合理用地的原则来进行解决,减少矛盾。

其次,宗地图的绘制。绘制宗地图时,要对于界址的位置、点、线进行明确的记录,作为后续土地所属权判定的直接资料,尽量保证以现场绘制为主要绘制形式。宗地图上要表明门牌号、宗地号、宗地使用者名称、界址点、界址类型、边长等。另外,还要对于建筑物、检查日期、检查人员等相关资料进行详尽的记录。

最后,对于相关权属资料进行归档和整理。在进行权属状况审定时,要做好现场的核查,并且对于相关产权人员的证件进行出师。如果权属调查过程中,土地使用者人员不在现场,则要出现相关具有法律效力的委托证明。宗地的明明要保证命名通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项目齐备。例如,行政单位需要填写行政名称,相关集体、外资、个体等都要按照实际情况填写。针对于不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则要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并且做好详尽的填写。

3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后续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只有保证地籍测量技术水平,才可以保证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合理。

第一,定位技术的应用。通过GpS卫星定位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位置测量的结果,改变了传统测量的不足,提高了测量的成功率和测量效率。在GpS控制点的选择上,要尽可能的选择方便接收信号,视野开阔,地籍稳定的区域,并且保证远离大功率干扰设备。进行图根级测绘时,需要应用GpS-RtK定位技术,对于整体测量精度进行高度的保证。并且保证足够的观测次数,减少观测误差。

第二,野外的数据采集。在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时,要保证采集草图的符号标准,并且与地籍图具有一致性。针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符号,可以采用替代法和自定义的方式来进行标注。草图的绘制要尽可能的与实际地籍要素向一致,保证低级要素关系明确、准确。草图上好做好相关的标注,对于一些编号、界址点等信息内容做好标注。在采用全站仪采集时,要保证所测长度小于350米。野外数据采集是地籍测量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具有较高工作难度的一环。野外数据采集采集需要积极的应用先进的测绘技术,并且克服野外的艰苦环境,保证测绘的效果。

第三,内业数据采集。在进行内业数据采集时,要采用专业的采集软件,并且对于采集数据进行编辑。在地籍图的标示上,要保证界址点、线、街道、地籍号、土地类别、街道名称、门牌号等信息的有效标注。与此同时,相关符号的标注也要遵守有个规范,保证地籍图内业数据的科学、准确。在完成地籍图的编辑之后,要对于编辑图的大小进行设定,并且结合实际内容的多少来选择合适的大小,一般主要以a3、a2为主要的选择。

第四,外业数据采集。外业数据采集工作,需要对于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汇总,通过相关检测设备的使用,结合最新资料,保证所采集资料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另外,还要对于资料上标注的重点内容,实行外业重点测量。一般来说,GpS-RtK定位技术也是外业测量的主要技术选择之一,并且也要严格的按照平面控制来开展。GpS-RtK定位技术应用过程中,要保证相位中心和特征点重合,并且保证测量的精度符合其测量要求。在进行外业测量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对于地籍图进行完善,并且针对于地籍图中的不足进行改善和调整。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测量第五的正确、完整,并且与实际物理位置的关系相一致。

4结束语

变更地籍调查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并且与初始地籍调查工作有着很大的不同,相关测绘人员需要具有专业测绘能力,并且具备足够的权属调查知识能力,可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应用,进而保证权属变更工作的顺利完成。地籍测量工作是完成权属调查的重要手段,两者需要紧密的连接,相互配合,进而保证地籍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相关城市的地籍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数据库的建立更是为地籍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推动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相关工作者必须要争取的看待变更地籍调查工作中的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切实的做好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邵金强.浅议地籍调查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2014(06)

[2]张辉.基于城镇地籍图的地形图修测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4(Z1)

[3]赖康,黄志行.日常地籍调查中测绘方法的探究及应用[J].科技资讯.2013(11)

[4]姜丽娟.关于土地勘测定界项目权属调查[J].城市建筑.2013(10)

地籍测量的方法篇4

关键词:地籍测量;内容;作用;精度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

随着地籍测量技术的革新,我国的地籍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由于我国土地种类的多样性对地籍测量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得地籍测量工作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地进步和努力的工作。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

1.1地籍的含义。

地籍的核心是国家监管以及土地的权属,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数量、质量及利用现状等信息的集合,通常以表册、数据和图形来表示。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地籍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地籍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地籍可以分为税收地籍、多用途地籍以及产权地籍。所谓的产权地籍是为了有效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产权地籍中将土地权利人的姓名、土地面积、宗地界址、土地所在地、以及土地权利的内容及其来源等内容详细的记录在了产权地籍中。根据地籍的特点及任务,可以将地籍分为日常地籍和初始地籍;根据地籍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农村地籍和城市地籍。

1.2地籍调查。

顾名思义,地籍调查是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采取正确合法的手段以及科学的调查方法对土地以及土地附着物的数量、质量、权属、位置以及利用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进而为我国的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国土整治、国土开发、房产管理等工作提供具体的信息。通常情况下,地籍调查工作首先应进行准备工作,之后进行测量工作,将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归档,最后进行检查验收工作。

二、地籍测量的内容

2.1地籍测量的内容

(1)地籍控制测量

测制地籍图需要地籍控制测量的结果作为基础,因此在进行地籍测绘的前期,应做好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地籍控制测量的范围是地籍区一级地籍子区,测量的基础应严格按照国家的等级点,测量过程也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比如说: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地籍测量方式进行进本控制点的测定以及图根控制点的测量工作。地籍测量过程中通常会用到测量记录计算本、绘图铅笔、校正仪器、交代、三棱尺、半圆仪等测量仪器。绘制地籍图需要地籍控制测量作为数学基础,并应本着“精心设计、严密布网、从高到低、严密实施”的原则进行测量工作。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时地籍测量控制的两大组成部分,常用的方法有:三角网法、导线网法、线性锁法以及导线法等多种控制方法。

(2)界线测量。

顾名思义,界限测量指的是测定对土地接线的界址标识坐标。实际测量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图析、图解的方法进行界址点的测量工作。也可以采用在野外直接采集角度和距离,之后计算界址点的坐标,这是常用的现代的地籍测量解析法。实际测量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比如说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系法等。

(3)地籍图测绘。

在进行地籍图的测绘工作时,首先应按照测区的位置在图板上标好控制点。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和不同的测绘仪器应选择合适的成图方式。

目前常用的地籍图测绘方式有白纸成图法、计算机成图法以及编绘成图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成图法逐步替代白纸成图法以及编绘成图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地籍面积的测量与精确计算。

地籍面积的测量与精确计算工作首先应对特定地籍范围内的宗地和地块面积进行精确地测量,并要求保存和记录测量结果。除此之外,哈要求及时进行土地信息的实用性检测一遍对变更的地籍测量结果进行变更。

三、地籍测量的作用

3.1地籍测量的必要性

地籍测量不同于一般的地形测量,其测量的结果是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较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使得人均占有面积较小,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这就要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土地进行更有效的管理。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地籍测量工作所担负的责任更加艰巨,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使用先进的测量技术,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不断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3.2地籍测量的重要作用。

地籍测量工作是土地整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措施。需要专业的测量技术人员来进行地籍测量以及调查工作。这就要求测量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要求考核通过。以期得到更加准确的土地的属性、范围、大小、面积、位置等信息,并及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应的部门。地籍测量的基础性工作是进行土地权属的调查,测量的关键步骤是进行面积计算以及地籍图的绘制,同时这也是进行土地登记的基础性工作以及实现土地整理的技术保障。地籍测量工作应本着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进行。有效保证土地开发的统一性、整体性以及规模性是进行土地测量工作的目的。同时土地测量工作是保证土地界限规范统一,土地界定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土地权属划分等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结束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籍测量的重要性也逐步显现处理。这就要求地籍测量工作着不断深化对地籍测量工作内容的掌握,并深刻认识到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有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乡规划问题以及其他土地管理工作的落实。我们应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测量手段,致力于更高水平的地籍测量工作。

参考文献

[1]严海英.利用iKonoS卫星影像测制新疆边境1:10000比例尺地形图[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02).

[2]郭敏,金蕾,韦四江.基于GpS-CoRS高精度数据处理策略的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9(02).

[3]吴孟坤,丁逸.静动态GpS及CoRS等不同地籍控制测量技术方法应用区域实证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

[4]尚雪巍,寇俊之,李文慧.深度探讨GpS地籍测量技术与实施方案[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

地籍测量的方法篇5

【关键词】地籍测量;测绘技术;精度控制

1地籍测量的基本内容

地籍测量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测绘仪器以科学的方法在调查区域内,建立地籍控制网,测量每宗土地的地籍要素,测绘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地籍测量主要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

1.1地籍碎部测量

地籍碎部测量也称为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是在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限、位置、形状及地类界限等并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绘制宗地图。在权属调查与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之后进行。地籍碎部测量的内容包括:测定界址点位置、测绘基本地籍图、求算宗地面积和制作宗地图。地籍碎部测量的方法有: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图解法三种。

1.2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得技术环节。它是根据址点及地籍图的精度要求,结合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有控制点数量和等级情况,按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的测量工作。

2城市地籍测量的主要特点

2.1城市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地籍测量工作增添了难度

我国现阶段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口聚集在城市,给城市管理带来严峻挑战,也给城市地籍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快速的城镇化要求更高水平的城市管理,而高水平的城市管理缺少不了高质量的地籍测量信息。

2.2城市地籍测量专业性极强

由于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并且地籍测量对测绘精度有着严格要求,对城市地籍测量的专业性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一是大量现代测绘技术在城市地籍测量中使用,客观上提高了地籍测量的专业水平;二是城市管理对地籍测量资料要求较高,不仅仅是要获取一些基本资料,还需要取得城市管理决策可能需要的其他信息。

2.3城市地籍测量属于法定测量,是政府行为

地籍测量和其他基础测绘、专业测绘的属性有着根本的不同,地籍测量属于对法定地块边界的定界、标界、量测以及地块附属物的测绘。城市测量成果具有法定效力,是对地块以及地块附属物实际存在和位置关系的现势性证明。

3城市地籍测量中不同测绘技术的精度控制方法

由于城市地籍测量具有法定性、专业性、复杂性的特点,对于地籍测量中的精度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在选择不同的现代测绘技术时,要充分考虑测绘技术的精度控制,避免城市地籍测量工作的失误给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重大损失。

3.1GpS静态定位测量方法

GpS静态定位测量方法,在地籍测量的高级控制网的布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边长上百公里的高级控制网GpS基线向量,都可以采用GpS静态定位测量方法来实现控制,精度可以至1-2cm[1]。在城市地籍测量工作中,为了保证GpS静态定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的控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方法进行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时,如果是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选取测量点位要均匀,

并完全覆盖我国国土,如果是用于三等大地控制网,不仅要满足国家对基本比例尺测图的要求,还要结合水准测量方法和重力测量方法,将施测区域精化为近似大地水准面;第二GpS网布设一般逐级进行,在保障精度和密度等指标符合要求时可以跨级布设;第三在GpS网等级为BCDe时,测量区域内存在高于实测级别的GpS网点时,应将其作为测量控制网的控制点;第四各级GpS网点要均匀布设,相邻点间距不应大于平均点间距的2倍;第五避免在有强电磁干扰源的区域设置控制网点;第六如果是新布设的GpS控制网,需要与原先存在的国家高等级GpS网联测,并且联测点数要大于三点;第七在进行低等级GpS网点的局部补充、加密时,与高等级网联测的点数不能少于四个。

3.2采用CoRS的网络RtK技术对地籍测量精度的控制

CoRS由工作平台、通信网络以及传感器组成,能够将各种类型的GpS观测到的经过检验的数值传递给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用户。这种基于CoRS网络的技术比传统的RtK技术在测量可靠性、精度以及测量范围等方面都具有了很大优势。并且操作简单,测量机动性比较强,有很强的误差处理能力,能够避免发生累积误差。因此这种新的测绘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籍测量的精度。

3.3城市碎部测量

影响界址点测量精度的原因较多,测量精度的变化幅度也比较大,其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1)测量精度随着测量距离、角度的变化而变化;(2)界址点测角误差随着测量点至界址点的距离增加而减少;从这两个规律可以看出,进行界址点的测量时,定向距离不能太近,测量距离不能过长。所以选择合适的定向距和测距对于精度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3.4关注细节,控制测量精度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测量区并不是理想的模型,很多测量区域都存在一定的死角,因此在实地测量过程中除了采用信息化测量技术进行测量外,对于那些信息技术无法起作用或者受到限制的死角,通常情况都不采用GpS观测,在实际测量界址点时要采用几何关系来确定。在地籍测量过程中一般通过对各个测量点位的距离,进而确定测量区的面积,通过相关软件能够绘制出测量区相关数据图。那些难以测量的死角我们可以利用几何关系进行确定,可以采用全站仪无棱激光,实现对无法实际测量的区域进行取量测定。在对宗地关系图进行参照时应该全面检查采集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度;在传输数据时要采用平差计算;处理和编辑数据时要仔细排查,对出现遗漏的数据要及时补上,对不当的地方要及时修正,全部检查结束后还要进行复审,以控制精度。

4结束语

通过对现代测绘技术精度的控制,可以满足城市地籍测量法定要求以及专业性要求,给城市管理建设提供更加精准的基础资料,为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秦阔奇.GpS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优势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24.

地籍测量的方法篇6

[关键词]地籍测量GpS定位技术界址点碎部测量全站仪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5)-7-156-1

地籍测量主要包括权属测量和调查,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在土地登记申请的基础上,利用权属调查与测量对每一宗土地的面积、界限等情况进行测定,进而形成调查图件、数据等相关资料。本文基于地籍测量工作对几种基本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

1地籍测量概述

1.1地籍含义

地籍主要是指由国家监管、以土地权属作为核心的权属、位置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通过表册、数据等形式进行表示。按照发展阶段来看,地籍共有税收地籍、产权地籍等几种形式,按照特点与任务来看,地籍可以分为日常地籍、初始地籍等形式,按照特点来看,地籍可以分为农村与城镇地籍两种。

1.2地籍测量的作用

地籍测量主要是为了对地籍信息进行获取,在地籍调查过程中应该严格依照权属界址,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地籍信息进行获取。地籍测量应该结合“测量尽可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原则进行,一方面要有效保证可以为土地税收和土地管理提供测量保障,另一方面要为国民经济加上你和相关单位的工作提供有效信息。

1.3地籍测量内容

地籍测量主要包括界标物、建筑物、道路、水系以及植被等内容。其中界标物主要是指作为界标物的各种地物;建筑物是指永久性房屋,针对建筑物墙基角、围栏、栅栏、阳台雨篷下支柱、全封闭式阳台进行测量;道路是指正轨道路、街道以及正规铺装面的内部道路,这些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测量;水系是指河流、水塘等,按照岸边线进行测量,同时桥梁和拦水坝也要进行测量;植被是指较大面积的绿化地、街心花园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园地等均要进行标记说明。

2地籍测量的几种基本方法

2.1控制测量

结合界址点以及地籍图精度的相关要求进行地籍控制测量,结合测区控制点数量、等级等情况,严格按照测量的精度要求和基本原则进行技术设计、埋石等相关测量工作。同时,对GpS定位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对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进行布测。一般来说,在一些大城市中已经建立起了城市控制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测绘工作。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有控制网的控制范围已经不能使其要求得到满足,加上一些控制点已经被破坏,所及急切的需要对GpS定位技术进行有效利用,逐步加强已有控制网,并将其作为地籍控制网。利用GpS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对边长在8km~10km的二、三、四等基本控制网和一、二地籍控制网的GpS基线向量进行定位与测量。同时利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方法保证其精度达到1cm~2cm左右,这样才能使地籍控制测量的需求得到完全的满足,同时使观测时间得到大幅缩短,最终保证其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通过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对城镇地籍控制网进行布测,应该与已有控制点一起进行联测,保证联测控制点在2个或者2个以上。

2.2界址点坐标测量

在测定界址点之前,常规的方式使在首级控制网对一、二级导线进行加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pS设备也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得到了普及,利用GpS快速静态模式对导线进行布设效率非常高,在地籍测量发生变更的时候,如果原有已知点遭到较多破坏,那么也可以对GpS快速静态模式进行选择,对导线进行加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观测的时间应该在15分钟以上,布网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起算点,且起算点应分布均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界址点解析法进行测量主要是结合了全站仪坐标法以及GpSRtK技术。通过GpSRtK方法进行布设的时候应保证每个界址点的测量都是彼此孤立的,没有检核的条件,因此应该对每个界址点进行二次测定,在误差范围内取二次坐标值的均值来使用。为了有效防止人为因素造成误差,在流动站进行观测的时候在已知点中选择相应的点作为始末观测点,这样就可以使跟踪观测的可靠性得到有效保证。同时应该将测量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中,并在现场完成对地籍地形草图的绘制。

2.3通过全站仪的界址点进行测量

对于一些隐蔽的地区或者高层建筑,如果RtK接收机的接受条件不好,或者测量状态不能得到有效固定时可以对全站仪进行使用,通过全站仪实现对界址点的测量。全站仪本身存在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的功能,通过全站仪可以直接对界址点的平面坐标进行观测,并将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因为测量精度要求非常高,同时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记录,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因此全站仪也是数字测绘的一种重要方法。如果一些界址点不能通过仪器直接对其进行测量,可以用钢尺在界址点上取栓距,利用距离交合法等结合法将其坐标求出来,同时在量取栓距时应该注意到对多余条件进行检核,将粗差排除。

2.4地籍碎部测量的极坐标法

将仪器架设在控制点a上,将控制点B定向,对目标点p和控制点B之间的角β以及控制点a、目标点p之间的距离S以及垂直角C1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对目标点的位置进行测定。因为全站仪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种方法则成为获得地籍要素的一种主要方法,直接将每个碎部点的水平角、斜距等信息记录在电子手簿中,就可以对界址点的三维坐标进行直接的解算。

3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在本文中对地籍测量的几种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利用地籍测量的含义与作用作为开端将大家引入到对地籍测量的关注之中,然后对控制测量、界址点坐标测量、通过全站仪的界址点进行测量、籍碎部测量的极坐标法几种地籍测量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全文是笔者对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的理论总结,相信本文的分析可以为同行业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文荣,郑奇志.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103-105+108.

[2]姜友谊.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3,(2):31-33.

[3]魏宝安,郑宝华,姚正明.关于厦门地籍测量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3):178-180.

[4]胡仁辉.论城镇建设中地籍测量实用方法研究[J].中国外资,2014,(1):110.

地籍测量的方法篇7

【关键词】地籍测绘;GpS;测量方法;控制测量;应用

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保证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地籍数据收集、整理、储存管理系统,GpS技术是目前常用的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技术,GpS技术是在传统的测量方式的基础上,利用卫星空间定位技术,能有效的解决传统测量方式中无法解决的难点。

一、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概述

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是指在地籍测绘工作前,为满足地籍基础控制和地籍图绘制的需求,以地籍区域为测量范围,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方法测定地籍基本控制点的过程。地籍平面控制网分为基本控制网和地籍图根控制网,基本控制网分为一、二级控制网和二、三、四等控制网。在进行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时,要根据测量规模、测绘地籍图、各等级控制网合理的控制测量点,确保地籍测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GpS测量方法

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差分GpS定位和RtK定位是GpS测量方法应用最广泛的两种方法,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1、差分GpS定位。差分GpS定位根据基准站发送信息的方式可以分为伪距差分、载波相位差分、位置差分、相位平滑伪距差分等四种方式。这四种方式都是基准站将需改正数据发送到移动站中,由移动站进行数据修正,从而获得精准的定位结果,不同点是需改正的数据内容和差分定位精度不相同。本文以伪距差分进行分析。伪距差分是目前在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利用计算机计算出基准站和可见卫星的距离,将计算的距离和含有误差的测量值进行相比较,然后将卫星的测距误差传递给用户,用户根据测距误差修正测量伪距,然后消除公共误差,求出自身的位置,提高定位的精准度。伪距差分GpS定位的特点是精确度很高,伪距改正数可以直接进行修正,不需要改变当地的坐标;基准站能将卫星的改正数全部提取出来,用户可以任意接收4颗卫星的改正数。

2、RtK定位。RtK定位技术是一种载波相位观测值动态定位技术,RtK定位技术能随时提供观测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其定位的精确度可达cm级。采用RtK定位技术,基准站能将测量点的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传递通过数据连接传递给流动站,流动站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在不到1s的时间内对基准站传递的数据和采集的GpS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并且数据定位可达cm级,流动站既能动态监测,也能处于静止的工作状态。在固定整周未知数解后,只要保持4颗以上的卫星相位观测值和相关几何图形,流动站就能进行数据处理。RtK定位技术的关键是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因此,RtK定位技术对基准站接收机的要求很高,要求基准站接收机能对控制点进行实时观测。

三、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GpS测量的应用

采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不需要进行相互通视,这样就能避免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控制点的选取具有局限性,从而保证了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全面性。GpS定位技术的发展为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变化,GpS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和常规的地面控制测量相似,也是分为技术设计、外业实施、内业数据处理等三个过程。

1、GpS地籍控制网的建立。(1)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精确度。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是对地籍图根控制点和地籍基本控制点进行测设,是建立基础地籍资料及地籍动态管理的基本工作。根据相关规定,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可以分为二、三、四级三角网、一、二级导线网、GpS网,采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控制,不需要布设常规三角网,只需要根据测设范围及城镇规模,确定合理的控制点,从而保证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全面性和准确性。(2)基准设计。GpS的基准包括网的基准、尺度基准、方向基准等三部分,GpS网的基准设计是指GpS网位置的确定,在确定网的位置时,可以固定网中一个点的坐标值,或者利用自由网稳拟平差确定网位置的基准。自由网稳拟平差是一种最小约束法,用最小约束法平差GpS网,对网的尺度和方向没有很大的影响,平差后网的尺度、方向、精确度是不变的,但网的位置及点位精度会发生变化,在网中选出固定坐标点后,确定网的位置基准时,会GpS网的尺度和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和观测值的精确度相关。(3)选点和观测方案的确定。GpS测量站不需要相互通视,GpS网的图形结构灵活性比较强,因此,GpS测量选点工作比传统的出控制测量选点简单。选点的准确性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进行选点前,要充分收集测量范围的相关地理信息,掌握原来测量点的分布情况,选点的位置要远离大功率电视塔、大功率雷达、发射天线等,选择的测量点要尽量在平面上,不要选择在坡面上,选择的控制点要便于观测,交通位置要方便。控制点的间距不需要固定,可长可短,在GpS网中最长边可以达到20km-30km,最短边可以达到600m-1000m。观测卫星的位置对GpS定位的精确度有很大的影响,为保证观测的最佳时段,在确定观测方案时,要编制GpS卫星可见图。在进行GpS定位时,卫星和观测点组成的几何图形,无论是相对定位,还是绝对定位都不能超过设定的要求。GpS网的规模、基准站接收机的数量、定位的精确度等,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外业实施。GpS测量外业实施可以分为外业准备、外业观测、成果分析等三个部分。外业准备的主要工作是设计技术和选点埋石,在设计技术时,要综合考虑观测范围、测量任务、测量精度等;选着的测量点要尽量和原来的侧脸点重合,测量点要选择在视野开阔的地区,尽量避免电视台、变电站等设备,测量点的交通要方便。外业观测是利用基准站接收机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成果分析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GpS测量的重复边差、同步环闭合差、非同步多边形闭合差等数据进行分析,对误差进行修正。GpS测量系统利用外业测量的数据构建GpS控制网,对各控制点的三维坐标进行约束平差,从而确定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值。

结束语

GpS技术具有全方位观测、精确度高、计算速度快、布点灵活等特点,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采用GpS技术能有效的提高了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准确性,扩大了地籍测绘控制点的范围,为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将GpS卫星定位技术用于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工作效率,并且GpS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地籍测量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吴乔姑.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3,(05)

[2]于艳丽.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特点及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

[3]赵春阳,尚亮.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02)

地籍测量的方法篇8

地籍测绘的基本要求、房产测绘的基本要求,不动产测绘包含着地籍测绘、房产测绘。首先我们要对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基本要求应了解;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称地籍图。地籍图、地籍数据和地籍表册通过特定的标识符建立有序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不动产;地籍;房产;测绘

1、是地籍测绘的基本要求

1.1根椐地籍管理要求,确定地籍测绘方案。地籍测绘是为获得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具体内容如下:

(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薄册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1.2根椐地籍测绘方案运用不同类型控制网的作用,选择控制网布设方案,确定地籍控制施测方法。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的技术环节。它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的范围大小、测区内的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及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要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地籍控制网点不但要满足测绘地籍图需要,还要以厘米级的精度(城镇)用于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和满足地籍变更测量的需求。地籍基本控制网的种类:各等级三角网、各等级三边网、各等级边角网、各等级GpS网。

1.3根椐地籍管理要求,选择用于用地籍调查的基础图(调查工作底图)的种类和成图的比例尺,确定成图方法。工作底图一般为1:5000或1:10000的地形图或摇感影像图。成图方法一般为数字测图的成图方法、摄影测量方法、遥感的方法。

1.4根椐地籍项目测绘要求,选择地籍测绘方法,实施地籍(地形)要素测量。成图方法一般为数字测图的成图方法、摄影测量方法、遥感的方法

(1)界址点。包括各级行政界址点和土地权属界址点。不同等级的行政境界相重合时只表示高级行政境界境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点和线。当土地权属界址线与行政界线、地籍区(街道)界或地籍子区(街坊)界重合时,应结合线状地物符号突出表示土地权属界址线,行政界线可移位表示。(2)地籍要素编号。包括街道(地籍区)号、街坊(地籍子区)号、宗地号或地块号、房屋栋号、土地利用分类代码、土地等级等,分别注记在所属范围内的适中位置,当被图幅分割时应分别进行注记。如宗或地块面积太小注记不下时,允许移注宗或地块外空白处并以指示线标明。(3)土地位置。由行政区名、街道名(或地名)及门牌号组成。土地权属者名称:选择软大宗地注记土地权属者名称。

1.5根椐地籍测绘项目要求,在正确的权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面积测算,明确权属范围,保证精度。正确的权属资取决宗地权属调查的质量。面积量算,一般是一多层次的水平面积测算。例如,一个行政管辖区的总面积、各宗地面积,各种利用分类面积等。面积量算方法比较多,但概括起来无非两种:即解析法面积测算(简称解析法)、与图解法面积测算(简称图解法),面积测算方法的选择主要由面积测算的精度要求决定,目前由于整个测量技术水平的发展,地籍图已基本上是数字化图。

1.6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水准越来越高,图解法已基本淘汰不用了所以解析法已成为面积量算主要方法(甚至是唯一的方法)。我们应对地籍的精度、原则、图边处理、检查和验收等了解

(1)绘制精度主要指图上绘制的图廓线、对角线及图廓点、坐标格网点、控制点的展点精度,通常要求是:内图廓长度误差不得大于±0.2mm,内图廓对角线误差不得大于±0.3mm,图廓点、坐标格网点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得超过±0.1mm。

(2)基本精度测绘,地籍图的基本精度主要指界址点、地物点及其相关距离的精度。

(3)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

地籍图上地物的综合取舍,除根据规定的测图比例尺和规范的要求外,还必须首先充分根据地籍要素及权属管理方面的需要来确定必须测绘的地物,与地籍要素和权属管理无关的地物在地籍D上可不表示。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地物(如房屋、道路、水系、地块)的测绘,必须根据相关规范和规程在技术设计书中具体指明。

(4)图边的测绘与拼接测绘,为保证相邻图幅的互相拼接,接图的图边一般均须测出图廓线外5―10mm。地籍图接边差不超过规范规定的点位中误差的2倍。小于限差平均配赋,但应保持界址线及其他要素间的相互位置。避免有较大变形,超限时需检查纠正。如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图技术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则无接边要求。

(5)地籍图的检查与验收

为保证成果质量,须对地籍图执行质量检查制度。测量人员除平时对所观测、计算和绘图工作进行充分的检核外,还需在自我检查的基础上建立逐级检查制度。图的检查工作包括自检和全面检查两种。检查的方法分室内检查、野外巡视检查和野外仪器检查。在检查中对发现的错误,应尽可能予以纠正。如错误较多,则按规定退回原测图小组予以补测或重测。测绘成果资料经全面检查认为符合要求,即可予以验收,并按质量评定等级。技术检查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技术规范。

2、是房产测绘的基本要求,

2.1根椐房产管理需求选择房产项目的测绘方案,房产测量的任务就是对房屋本身以及与房屋相关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测量调查和绘图工作;对土地及土地以上人为的、天然的荷载物进行测量调查和绘图工作,对房地产的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利用状况等进行测定,调查或绘制成图的工作。它主要包括: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房产面积测算、变更测量以及成果资料检查与验收等基本内容。

2.2根椐房产测绘方案,运用不同类型控制网的作用,选择布设方案,确定施测方法。房产平面控制测量属于房产基础测量。其目的是为了整个房产测绘工作提供一个准确的控制框架和定位基准并控制误差累积。它的作用主要有如下三点:a为房产要素测量提供超算数据;b为房产分幅、分丘图测绘提供测量控制和超算数据,c为房产分幅、分丘图变更测量和修测补测提供超算数据。布设方案和施测方法同地籍控制测量。

房产图是房屋产权产籍管理的基础资料,它全面反映了土地和房屋基本情况和权属界线,是房产测量的主要成果。按房产管理的需要,房产图可分为分幅房产平面图(以下简称分幅图)、分宗房产平面图(以下简称分宗图)和分户房产平面图(以下简称分户图)。分幅图是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和权属等状况的基本图,是测制分宗图和分户图的基

原则上,分幅图是在已有地籍图的基础上加上房产调查的成果制作而成的,也可以以地形图为基础测制分幅图,还可以单独测绘分幅图。分幅图上主要表示房产管理需要的各项地籍要素和房产要素,如控制点、行政境界、宗地界线、房屋、房屋附属设施和房屋维护物、宗地号、幢号、房产权号、门牌号、房屋产别、结构、层数、房屋用途和用地分类等。这些内容要根据调查的资料以及相应的数字、文字和符号在图上加以表示。分宗图是分幅图的局部图件,是绘制房产权证附图的基本图。分宗图测绘的有关规定分宗图是分幅图的局部图件,它的坐标系与分幅图的坐标系一致;比例尺可根据宗地图面积的大小和需要在1:100―1:1000之间选用;幅面大小在32―4开之间选用。分宗图可在聚酯薄膜上测绘,也可选用其他图纸。分宗图是房屋产权证的基本图。分宗图的测绘精度要求是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不超过0.5mm。

分宗图测绘的内容和要求

(1)分宗图除表示分幅图的内容外,还表示房屋产权界线、界址点、挑廊、阳台、建成年份、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宗地界线长度、房屋长、墙体归属和四至关系等房产要素。

(2)房屋应分栋丈量边长,用地按宗地丈量边长,边长量测到0.01m,也可以界址点坐标反算边长。对不规则的弧形,可按折线分段丈量。

(3)挑廊、挑阳台、架空通廊,以栏杆投影为准,用虚线表示。

2.3根椐房产测绘项目,选择权属调查方法,实施房产要素测量。权属调查方法较简单,类似地籍调查。房产要素测量分为:界址测量、境界测量、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测量。要清楚其等级要求和施测内容。

2.4根椐房产测绘项目的需要,选择房产图的种类和成图比例,确定成图方法。房产图的一般选用1:500―1:1000比例尺。按房产管理的需要可分为分幅平面图(简称分幅图)、房产分丘平面图(简称分丘图)和房屋分户平面图(简称分户图)。成图方法一般为:数字测图的面图方法、摄影测量的方法、遥感的方法。

地籍测量的方法篇9

关键词: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

中图分类号:p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是一项以客观而又准确地通过所测地形图的三维空间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为城市的合理规划服务为目的,以地表上的地物、地貌作为表示对象,并以规定的点、线、图示符号、文字以及数字注记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的技术性工作。大比例尺地形图一般用于城市规划与管理;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工厂、矿山设计与施工;矿山的储量计算;各类工程设计与施工,条带状地形图一般用于铁路、公路等的设计与施工。

2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地籍测量包括地籍调查和地籍图测绘两方面。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的中心环节,重点是搜集和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类型、用途、数量和质量等地籍信息。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的技术性工作。地籍测量的成果资料是地籍图,它的主要要素是宗地的权属界线,这些界线有的是可见的线状地物,也有的是不可见的点位连线等。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地籍测量成果、资料的使用功能上,地籍测量成果、资料在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学利用方面具有法律性、经济型、社会性和地理性作用。

3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的共同点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都是涉及图形的测绘,因此在图形测绘的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1)测图成果都是大比例尺

(2)依据的基础理论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测量都是通过使用测量仪器量测角度、距离、高程,并依据测量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来确定地面界址点活地物特征点的平面位置。

(3)遵循的测图原则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测量都遵循着“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从高精度到低精度”的测图基本原则。

(4)测图方法相同

大比例尺数字测量和地籍测量均是先控制测量、图根测量,再碎部测量。测量成果输入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5)采用的投影方式和坐标系统相同

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都是采用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当面积小于25测区时,一般不经投影而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6)采用的图幅分幅方法及编号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测量的图幅分幅都是采用坐标网格的矩形或正方形分幅法。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整10m)整数码,纵坐标在前,横坐标在后,中间短线连接。

4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的不同点

(1)测图目的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是以客观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为目的,主要用于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等,应用范围较广。地籍测量是以权属管理工作为目的,专门用于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记,应用范围狭窄。

(2)工作量不同

地籍图测绘的核心是以反映宗地权属范围的界址点坐标来表达宗地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利用现状的,地籍图较高的精度要求也相应导致了成图作业方法的高要求,所以地籍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工作量大很多。

(3)测量点位精度要求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成图比例尺关系很大,一般是指图上的点相对于实地同名点位的测定精度。地形测量规范要求:重要的地物与地物轮廓对于附近根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6mm,次要地物与地物轮廓位置中误差不大于0.8mm。地籍测量的精度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精度和地籍图测绘精度,《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地籍图根控制点相对于临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在图上不得超过±0.1mm,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地籍图根控制点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3mm。因界址点为地籍图的主要因素,界址点的坐标精度代表了地籍资料的定位精度。界址点的图上位置精度是影响地籍图面精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相同比例尺的情况下,地籍测量队细部界址点的测定要求比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时一般地物点的点位测量精度要求高。

(4)图上标示的内容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只强调客观地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具体的专业内容往往留给用户应用时自行填补。地籍测量的地籍图测绘首先应考虑表示权属、权属关系、土地用途等一系列内容。地籍图上所显示的现象如地籍号、地类号、权属界线等往往是地表上看不到或无法直接测量的。此外、地籍测量要求地籍图上所标示的内容与地籍调查锁搜集的信息内容必须完全吻合,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5)测图要素选择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要求标示的是地面上的所有地物、地貌要素,如地面上的河流、山脉、道路、居民点、地面高低起伏等,比较详尽。地籍测量的测图要素主要是地籍界址点、界址线、权属关系、地籍号、地类号、土地用途、土地面积等与土地管理有关的内容。地籍图上反映的地物较少,不要求反映地貌。虽然地籍图上也有一些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但他们是作为地籍要素的一些环境因素而表示的,起定位和衬托作用。

(6)依据的规范和图示不同

地籍图测绘是以表示地籍调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平面图,作业依据是1993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在表现形式上还有专门的地籍图图示。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依据是国家测绘局制定的《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测量规范)》和相应的地形图图示符号。

5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资料与大比例尺地形图

(1)利用地籍测量资料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籍测量是以坐标数据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作为界标物的道路、水面界线、房屋、各类墙栅等地物都有较好精度的点位坐标。因此,我们可利用地籍测量提供的房屋拐角点及地物特征点的点位坐标,及时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以保证成图的现势性。

(2)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地籍图

地籍图必须有众多的地物要素作衬托,才能清楚地表现出地籍要素的位置特征,缩短成图周期,降低成本费用,又能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因此,它在建制镇、村庄地籍测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结束语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两者虽然在表示的内容上、取舍上各有侧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它们之间却有着紧密地联系。加强整个城市的各个部门的测绘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测绘,对避免重复测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才能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测绘资源共享的同时,使测绘工作的发展更加长远。

参考文献:

[1]杨德麟等,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原理、方法、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地籍测量的方法篇10

关键词:地籍测量;数字化测图

abstract:Digitalmappinginthecadastralsurveyhasimportantsignificance.thisarticledescribesthecadastralcontentanddigitalmappingtechnologyfeatureswithemphasisonthedigitalmappingtechnologyintheCadastralSurveyanalyzedandstudied.

Keywords:Cadastralsurvey;Digitalmapping

一、地籍测量的内涵

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不同与普通的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应随着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是测绘技术与法律的综合应用,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因此测绘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测绘技能,而且还应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特点

(一)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外业采集的数据可以自动记录于电子手簿中,避免了传统测图繁琐的记簿、计算、检核,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电子手簿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电缆直接向计算机传输,在室内通过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的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图形编辑,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时间。

(二)精度高。传统的测图,地物点平面位置的误差主要受解析图根点的展给误差和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等影响。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不存在传统测图中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点误差,很好地反映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成果。

(三)信息量大。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乎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甚至可以没有“测图比例尺”的概念。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将房屋、道路、水系、电力线、地下管线、植被、地貌等存于不同的层中,通过关闭层、打开层等操作来提取相关信息,便可方便地得到所需测区内的地籍图。在数字地籍图的基础上,可以综合相关内容补充加工成不同用户所需要的城市规划图、城市建设用图、房地产图以及各种管理的用图和工程用图等。

(四)信息存贮、传递方便。数字信息可以通过磁盘、光盘以计算机文件的形式保存或传递,还可以通过电缆或计算机互联网传输。在数据的存贮、传递方面优势是传统测图无法比拟的。

(五)便于成果更新。数字化测图的成果是以点的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存入计算机的,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变化信息的坐标、代码,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的图,从而可以确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三、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一)数字化测图的主要方法

目前我国数字成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原图数字化是将原有图件进行矢量化处理,使图形数据变成矢量数据,通过各种编辑,获得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或者将原有图纸通过扫描仪扫描,通过一些矢量化软件,将由扫描得到的栅格数据转化为矢量数据,然后通过编辑处理,进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方法。航测数字成图是将航摄像片通过解析测图仪,获得地面立体模型,采集地面模型数据,从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作业过程均需要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编辑以及成果图件的数据输出。这三种方法适用的情况和作业方法各异,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没有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地面数字测图的方法,即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

(二)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作业流程

1.地籍测图准备。目前应用数字法进行地籍测量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根据城镇地籍调查的范围,划分好区、街道街坊;进行地籍权属调查,实地标出每宗地界址点的位置;布设控制网;划分每个作业小组测区范围。

2.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为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测量服务的,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在地籍测量工作中,为限制测量误差的积累,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使各街区测绘的地籍图能够拼接成一个整体,就必须首先在全调查范围内选定一些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精确的测算方法,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确定它们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以这些控制点为基础测算其他细部点的坐标。通常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控制网。

3.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细部测量采用GpS(RtK)、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测图,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草图的清晰、明了对内业工作至关重要,草图绘制的比例尺不宜过小,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大体能够得到体现。地籍细部测量主要包括: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法地籍测图时,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按记录器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子手簿记录模式、便携机记录模式、电子速测仪数据存储卡记录模式、GpS测量模式。数据传输。野外数据采集后,用专用电缆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一般每天野外作业后都要及时进行数据传输,以避免数据丢失。数据处理。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即对外业采集数据的各种可能的错误检查修改和将野外采集的数据格式转换成图形编辑系统要求的格式。接着对外业数据进行图形生成,建立图形文件等操作,再进行等高线数据处理,即生成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Dtm)、自动勾绘等高线等。

4.地籍图生成与编辑。对照宗地关系图与宗地草图,根据分幅地籍图的坐标范围,选定该幅图所波及的作业分区数据文件,由测点平面坐标和地块描述信息自动生成平面图。地籍图生成完毕后,在输出前利用制图软件的图形编辑功能进行图形编辑处理。图形编辑处理后,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查看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消除一些地物、地貌的矛盾,进行文字注记说明及地形符号的填充,进行图廓整饰等。也可对图形的地物、地貌进行增加或删除、修改。如果没有什么重大问题,则可以生成界址线等地籍要素,注记相关的地籍要素内容,打印初步地籍图。进行外业巡查,根据初步地籍图利用钢尺对测量精度进行审核,这一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5.面积量算汇总。在错误修正后,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按面积平差的原则进行面积量算、面积平差、面积汇总等工作。

6.图表生成。最后在检核无误的情况下利用制图软件的功能生成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绘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文件。

7.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进行图表一致性、勘丈边长与反算边长一致性的检核,经检核无误或对检核问题修改后,建立初始地籍调查数据库文件,再进行人库前的数据检查,如无错误则可以人库,即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统。

在地籍测量工作中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提高数字化测图技术和效率,保证成图精度,满足小城镇建设的需求,为后续的规划和调整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贺丽娟,曹振一.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西北水电,2002

[2]覃其进.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广西地质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