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综合治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11:00

河道综合治理篇1

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及相关的政策精神,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经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对我镇整治村庄河道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村庄河道整治工作的意义

村庄河道承担着防洪排涝的重要功能,更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大多数村庄的河道由于多年未清,因而淤积严重,引、排能力下降,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不少村庄河道严重污染,水环境恶化,河坡垃圾成堆,杂草丛生,水面盖满恶性水生植物和漂浮物,河水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应深刻领会省市政府作出的“以人为本、改善环境,全面动员对村庄河道进行整治”的重要决策,把这项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办好办实,加大力度,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完成和超额完成市下达我们的目标任务,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让老百性实实在在的看到通过河道综合整治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成效。

二、村庄河道整治工作的目标要求、考核奖惩

1、整治任务

一是必成2008年度市下达我镇各村的村庄河道整治任务;二是必成2008年度市下达的小康示范村(居)的整治任务。有条件的要争取超额完成任务,各村(居)分解任务详见河道整治专项责任书。

2、整治标准

整治的主要标准是:(1)清理淤泥、清除恶性水草、拆除坝埂、疏通水系、改善水质;(2)清理垃圾、清除杂物、整理河坡、改善环境;(3)建立制度、明确责任、长效管理、巩固成果。

村庄居住河要恢复原设计标准,原有自然河塘要尽量创造条件进行改造,竣深拓宽,保证正常水位,水深达1.5米,水面宽度10米以上,有条件的要把村庄河道与三级河沟通保证水系畅通。蓄水的要做好挡水涵闸,创造条件,定期换水,死水变活。

村庄河道整治以后要达到总的要求:底清、面洁、线畅、坡绿、岸净,(1)淤泥挖光、垃圾清光、障碍拆光;(2)河坡平整绿化,河底平坦;(3)河口线顺畅;(4)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砖瓦柴草集中有序堆放。

3、时间要求

各村(居)要将2008年度必须整治的村庄河道确保在2007年10月底之前全面开工,2008年春节之前完成土方任务;三月份完成河坡植树栽草任务,并落实好管护责任,三月底镇组织对河道疏浚工程进行验收,四月上旬报市河道整治办复验。

在推进河道整治工作中,镇政府将定期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具体时间分别为:2007年10月25日召开第一次河道整治现场推进会;2007年11月25日召开第二次现场推进会;2007年12月25日召开第三次现

场推进会;2008年1月25日召开第四次现场推进会。通过四次现场会的推进,确保2008年市交河道整治任务在规定的时点内完成。

4、严格考核

(1)坚持多做多补,少做少补,不做倒扣的原则。各村村庄河道整治任务必需确保完成,工程实施结束后,由村书面申报验收。通过市综合验收达到优良工程的补助2.1元/方;达到合格工程的补助2元/方。

(2)通过市综合验收,全部达到优良工程、且土方工程量比较大的村予以重奖。

(3)从各村一事一议中暂扣1.5万元作为河道整治的考核基金。完成任务拿回押金,享受补助;不能完成任务,所扣押金划拨财政,作为全镇河道整治的奖励基金。

三、河道土方核测办法

1、河道土方由镇水利站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测量,上报图

表,做到规范、真实、精确。

2、市河道整治办进行抽验检测复核。

四、河道整治必须重点做好几项工作

1、要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各村(居)要成立专门的河道整治工作领导组,派一名定职干部专管这项工作,配备工程员和专门的工作人员,以确保河道整治工作组织健全,运转正常。

2、要坚持科学规划,高点定位。村庄河道整治工作按上级要求,各村(居)要本着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进行安排,确保春节前全部完成整治任务。

3、要强化宣传,精心组织实施。各村(居)要对计划整治的河道精心测算制定实施方案,制定筹资、用工、管理、废土利用及严格按标准实施的措施,经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并予以公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确保工程按时完成一次达标。

4、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村(居)在河道整治标准到位后,要结合水面利用建立管护组织,落实管护责任,做到依法管水,严厉打击和处罚污染水质的事件发生。镇政府将组织定期督查,严格考核,

河道综合治理篇2

关键词:黑臭河道;综合技术;实施措施;古仙江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2-0062-02

河道发黑发臭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大量进入水体后,超出河道自净能力,导致水体缺氧,从而产生硫化氢、氨气等臭味气体。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加速,河道黑臭现象成为城市环境的顽疾,研究各项治理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具有重建生态,提升市容市貌等重要意义。目前治理技术较多的是的截污、清淤、增氧曝气、水生植物、微生物制剂单一技术措施的应用,在解决河道黑臭现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得效果,但存在黑臭反弹问题。单一治理技术无法满足河道黑臭治理的效果,综合治理将成为今后黑臭河道治理的主要方向。

1黑臭河道治理单一技术

1.1截污纳管

截污纳管是解决水环境特别是纳污能力较小河道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通过截流进入河道的污水引流至污水处理厂来减少进入河道的污染物,受历史和地形等因素的制约,截污纳管存在投资大、实施难、不彻底等的缺点,但截污纳管仍然是河道黑臭治理的重中之重,黑臭河道治理中应尽可能实施。

1.2清淤

河道清淤是减少河道内源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清淤可减少积存河内的大量有机碳、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大河道的蓄水量,是减少内源性污染、减轻水体黑臭的有效途径和措施。理论上只要彻底清除河底淤积的底泥,截流进入河道污染物,就能保证水体恢复其生态功能,杜绝底泥所释放的污染物影响水体修复的最终效果,但受地理地形等条件的限制,目前粗放式清淤往往很难做到科学和彻底。

1.3增氧曝气

增氧曝气是快速改善水质的有效手段之一,河水的自净能力与溶解氧浓度有关,当河流受到污染,过剩的有机物厌氧分解,导致黑臭物质增加。在污染河道治理工艺中,使用增氧曝气设备,向污水中强制加入空气,加强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的接触,促进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整体保持水质。

1.4水生植物

利用水生大型植物富集氮磷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河道、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废水或受到污染的天然水体中种植大量耐污染净化较强的水生植物,使其通过自身水生纤维管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将水中的污染物质分解转化为无毒物质或富集到体内,然后除去,恢复水域中的养分平衡。同时通过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并完善食物链,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营造河道水体景观。

1.5水生动物

水体中投放适当的水生动物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体中富余营养物质,控制藻类生长,形成一定的生态循环效应,但投放水生动物对初期水质有一定的要求。

1.6微生物技术

微生物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及基因的多样性,把大分子有机污染物转化为小分子无机污染物,降解淤泥底部的悬浮颗粒和复杂物质,并最终将其转化成能为不同微生物新陈代谢所利用的分子。

1.7其他技术

目前治理黑臭河道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如投加絮凝剂等化学药剂、引水调水、异位处理回灌等,但整治技术应遵循“适用性、实用性、综合性、经济型、长效性和安全性等的原则。

2综合技术

黑臭河道的形成具有复杂的原因,影响因素多而广,其整治技术也应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因此黑臭河道的治理应系统考虑多种适用技术的科学组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实现黑臭水体的整治。

2.1应用案例――昆山市古仙江

古仙江位于昆山市南部城镇中心,河道全长约1660米,宽10-25米,水深1.5-3.0米,两岸均为硬质驳岸,沿河分布居民社区、工业企业、机关、荒地、公厕等,常年黑臭,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产生活。2015年水利部门进行综合整治,整治手段选用综合技术措施:截污纳管+清淤+增氧曝气+水生植物+微生物技术。

第一阶段治理采用干河后沿河污水截流纳管措施,部分雨污混流的管道采取末端截流,污水或初期雨水通过提升装置进入污水主管道,遇大雨溢流进入河道。截流同时进行人工清淤,将清淤河道积水基本排干,然后采用搅吸设备进行搅拌、抽排清淤,同时由工人使用高压水枪在搅吸设备旁边予以辅助。清出的泥浆通过管道输送至污泥处置场内。

第二阶段治理拆除围堰后,安装增氧曝气设施,增加水中溶解氧,溶解氧稳定在一定水平后添加一定量的微生物菌剂,促进好氧型微生物的快速繁殖以及促进其氧化分解有机物的速率。同时种植沿河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的根系,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为微生物、水生动物提供可以生存的环境,形成水体生态链,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治理后,黑臭现象彻底消除,水质日益改善,景观功能逐步提升,整体恢复河道的各项功能。

2.2水质监测情况

古仙江治理前后,选取4个监测断面进行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分析,主要分析指标为形成黑臭河道的主要污染指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监测断面点位见图1:

2.3结果分析

从上述所有采样点监测结果中可以看出,古仙江治理经第一阶段截污纳管和清淤后,水质改善较为明显,溶解氧有所提高,反应有机物等污染物含量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大幅降低单一措施清淤截污过后,水体溶解氧含量明显改善,由项目实施前的Ⅴ类(2mg/L)以下上升到Ⅳ类、Ⅲ类,甚至以上,水体化学需氧量、氨氮等耗氧污染物的浓度也由原来的Ⅴ类水以下,下降到保持在地表水Ⅴ类、Ⅳ类标准,表明利用综合技术治理黑臭河道效率更高,净化效果更持久。

项目以严重污染监测点西横塘江、古仙江交汇处为例,分析综合技术治理成效。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利用综合措施治理古仙江,水质主要指标均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部分指标如溶解氧、CoDCr等指松踔劣庞冖衾啾曜肌

3技术实施的优缺点

3.1优点

(1)经济效益:利用综合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河道黑臭等问题,提升了整体环境状况,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社会效益:综合技术能在不破坏或影响现有水利基础的前提下,恢复和强化水环境的生态功能,提高河网水系的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对营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水乡景观,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环境效益:用综合技术整治后,河道水质能够满足景观要求,对该地区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为可持续发展和品牌价值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环境和水资源保障。

3.2缺点

综合技术工期长且易受河形及气候影响,如清淤需在河道两侧无临危建筑的情况下进行,水生植物需在温暖阳光充足的季节种植,容易影响工期。

4结语

黑臭河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技术措施上没有一招鲜,只有在综合各种实用和适用技术,因地制宜,科学组合,做到一河一方案、治管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多年的黑臭河道问题,并且可以杜绝治后反黑、反臭等现象,做到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汪红军等.生物复合酶污水净化剂处理黑臭水体的研究[J].水利渔业,2007,27(1):68-70.

河道综合治理篇3

关键词:RtK高程;地形测量;断面测量;

experienceofUrbanRiverHydrographicengineeringSurvey

——takecomprehensivemanagementengineeringsurveyofLonggangriverinShenzhenforexample

ZhouKui

(Shenzhenwater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518000,Shenzhen,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takesLonggangriverforexampleanddepictssomeknowledgeandexperienceaboutcontrolsurvey、topographicsurvey、pipelinedetection、flowmeasurement、crosssectionmeasurementduringUrbanRiverHydrographicengineeringSurveyaccordingtotheauther’spractice.

Keywords:RtKheight,topographicsurvey,Crosssectionmeasurement

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测量资料是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各阶段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料之一。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是在满足河道防洪、排涝等专业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工程的生态、景观功能,体现自然生态特色,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测量工作以满足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要求为前提,在传统的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断面测量的基础上需重点进行地下管线探测与沿河排放口调查等工作;同时为满足景观布置要求,需对河道沿线两岸景观树木进行调查测量。

深圳市龙岗河综合整治工程治理范围为:龙岗河干流梧桐山和大康河交汇口~横岭厂深惠交界断面,河长约20km,通过河道治理工程实现旱季污水100%截流,水质达景观水体要求,中心城区河段生态景观满足“生态、绿色”大运要求;干流全河段旱季污水100%截流,,通过初雨收集、调蓄处理削减雨季污染负荷;通过干流河道污染底泥清除和边坡恢复,提高因泥沙淤积而降低的行洪能力,增加河流河岸植被覆盖率,改善河道生态状况。

2.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测量工作实施

2.1首级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保证地形图测量、地下管线点测量以及工程施工准确性的前提,城市河道治理工程区域多为为狭长带状区域,河道两侧通常都为居民或工厂区,通视条件较差,采用常规导线测量方法实施难度大,GpS测量布点方式灵活,控制点间两两通视即可,通常采用GpS静态测量方法布设首级控制网,首级控制网点联测四等水准高程。

2.2图根控制点高程控制

水利工程测量中,高程精度直观重要,否则就会出现引水不达、排水不畅的恶果。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采用GpSRtK方式施测图根控制点,图根点高程采用RtK高程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但是在施工图阶段,由于RtK解算整数模糊度的可靠性为95%~99.9%,如果观测条件不好,定位点的坐标成果可能出现偏差,尤其是高程方向。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采用图根水准高程联测所有图根点,并与原RtK高程比较如下:

RtK高程与水准高程比较表表1

由上述比较结果可知,图根点tL149高程差值达7.7cm,RtK高程呈现出波动变化,显然RtK测设的高程不能满足地形图及管线探测的要求,因此施工图阶段图根控制点应联测水准高程。

2.2地形图测量

地形图是工程设计的基础资料,地形图的准确性特别是地形图中重要地物,如高压电塔、高压电杆及线路、跨河桥、排放口、房屋等重要地物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的布置。地形图测量过程中对每个设站点均应进行测站检查。测站检查包括与定向点之间的边长、高程检查以及第三点的边长及高程检查,以保证设站点的正确。外业巡查。地形图编辑完成后,打印蓝图进行外业100%巡视,逐一对照检查,消除漏测、错测。对重要地物进行外业设站复测。

2.3排放口调查测量

排放口测量是河道截污工程方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设计部门提供排放口的数量、平面位置、管径、高程数据以及流量测量数据,供设计选取截污管的规模以及布设位置参考使用。排放口调查测量的成果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截污工程能否顺利开展和项目建成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截污的效果。

排放口测量内容包含排放口出口平面位置、管(涵)底高程、断面尺寸测量;排放口至上一连接管(涵)点的测量;排放口及支流汇入口旱季流量测量需要仔细把握测量时间。为保障排放口测量的准确性,排放口测量采取两个小组(地形组、管线组)独立作业并对比成果的方式进行,对同一排放口的两次独立成果进行比较,测量误差范围内的成果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两次测量比较值超限时,野外进行检查。排放口测量设站点应均为水准高程点,以确保高程精度。排放口及支流汇入口旱季流量测量选择在至少连续三个晴天后进行,测量过程中应仔细比较分析流量数据以保证流量数据的准确性及代表性。

2.4地下管线探测

地下管线分布及埋深情况是工程方案设计、地质勘探、工程施工的极为重要的基础测量资料,地下管线探测作为工程测量中的难点,原因有二:①由于地下管线的隐蔽性,往往出现部分地下管线错探漏探情况,这将严重影响工程设计及施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及工期的延误,漏探电力管线甚至可能造成人身伤害;②部分管线埋设太深,普通管线探测仪器无法准确探查。

地下管线探测过程中,应由专职外业检查组对施工影响范围内地下管线外业进行全面复查;在施工图设计方案确定后,对与工程布置相交叉及相邻的地下管线再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外业复查,以确保管线探测数据准确。

为杜绝地下管线漏探,一般采取以下措施:①收集测区范围内的已有管线资料,重要管线(如给水、煤气、电力、电信电缆等)应与当地的有关主管部门联系,采用现场标定及收集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②采用地质雷达对工程布置沿线进行补充探测,查找是否有异常情况并进行进一步的探查。③加强管线探测人员与设计人员的沟通,管线探测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了解,明确对设计方案有重点影响的部位以便于进行针对性检查工作,设计人员对与设计方案相关联的地下管线的精度、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优化设计方案,避免设计方案与实地管线冲突。管线探测负责人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对重点部位采取开挖验证等方式以确保施工安全。④对于埋设太深普通管线探测仪器无法准确探查的管线,采用地质雷达进行探测。雷达探测采用的方法是断面法,野外数据采集后,通过对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到管线的深度,结合测量得到的管线的现场位置,从而得到我们需要的地质雷达综合解释图。采用雷达探测方法能对疑难管线进行有效探测。

2.5实物调查

实物调查是调查河道治理范围内建、构筑物的数量及建筑面积,调查果园、菜地的面积及果园类型,果木棵数,往往需要调查的地物类别多,数量大。一般来说,设计阶段实物调查用于投资估算,具体要求低于国土部门拆迁调查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掌握调查尺度,本工程大部分的调查工作是利用1:500地形图进行,并且最终利用其编制实物调查调查图。在实物调查建、构筑物部分根据具体情况按图上量取。果树、菜地等植被也可利用地形图进行面积量取,然后采用抽样统计方法进行具体数量统计,这就要求我们在河道1:500地形图测量时充分的考虑到实物调查的元素,特别注意植被、地类界的正确标注,一些独立地物也应该实测出来,并且标注属性,如大的独立树的树名,树冠大小等。

2.6流量测量

流量测量方法:流量较少的排放口采用容积法测量,箱涵及流量较大的排放口采用流速仪或漂流法测量;河道断面流量采用流速仪法测量。

流速仪法适用于排污截面底部硬质平滑,截面形状为规则的几何形状,排放口处有不小于3m的平直过流水段,且水位高度不小于0.1m。容器法适用于流量小于每日50吨的排放口。但溢流口与受纳水体应有适当落差或能用导水管形成落差。浮标法适用于排放口上溯有一段底壁平滑且长度不小于10m,无弯曲、有一定液面高度的排污渠道,并经常进行疏通。

根据水深情况选用一点法、二点法、三点法测量流速。一点法是将流速仪置于0.6倍水深处;二点法是将流速仪分别置于0.2倍、0.8倍水深处,取二点的平均数作为此点流速;三点法将流速仪分别置于0.2倍、0.6倍、0.8倍水深处,取三点的平均数作为此点流速。

2.7河道断面测量

河道断面测量是水利工程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获取横断面图的方法是由测绘人员根据指定的中心线在实地放样出位置,然后根据放样的位置测出断面线上的地形变化点的距离和高差画出断面图。龙岗河整治范围内两岸大部分为建筑区,部分地段房屋邻河而建,且较为零乱,通视、通行条件差,测量过程中采用GpSRtK结合全站仪方式灵活的测量河道断面。同样,在横断面中,必须要测量跨河桥涵断面图,跨河桥涵断面:一般为三条断面(桥面断面、梁底断面、河底断面)的叠加断面。桥断面线方向为平行于桥且过一排桥墩,箱涵断面线则要求垂直涵口。

3.总结与体会

通过深圳市龙岗河综合整治工程测量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⑴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测量工作量大,工期紧,精度要求高,应充分领会工程意图,取舍得当,主次分明。

⑵河道治理工程对地形图高程精度要求高,而常规GpS高程精度较低,应采取其它方法保证高程精度,如联测水准高程。

⑶应充分的利用测绘好的地形图,在地形测量的同时应该兼顾其它分项工作,如排放口、纵断面、实物调查等,既要保证整体成果的精度,又要避免工序重复,尽量的使工作效率最大化。

⑷将GpSRtK、全站仪、成图软件等有效配合在一起进行实测及成图,在较大面积大比例工程用图测量中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测量方法。但其在技术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RtK高程、桥涵断面测量、排放口等问题。这就要示在此类工作实际应用中作出相应的工作计划,对其各自不足作出相应有效的控制,在满足工程精度前提下作出合理利用,才能高效、省时、省力地完成工程测量任务。

参考文献

[1]注册测绘师辅导教材测绘综合能力[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2.

[2]水利水电测绘科技论文集2012[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2.

河道综合治理篇4

北川河由于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洪水因暴雨形成,陡涨陡落,峰量高,历时短,又多发生在夜晚,防不胜防。本次北川河治理防洪标准采用百年一遇,百年一遇洪峰流量430m3/s。查阅北川河多年的泥沙统计资料可知,北川河泥沙含量并不大,但是泥沙颗粒非常细,小于0.05mm细颗粒占65.7%,夏季水色黄浊,感官较差,影响景观效果。而这一季节正是人们渴望亲水的季节,水质制约着西宁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也不利于提升城市品位和旅游形象。因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清水入城”的总体要求。对于超细颗粒泥沙的沉淀处理方案也成为本项目的一个难点和挑战。

二、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1.泥沙沉淀方案

从项目基本情况可以看出,要实现“清水入城”的总体目标,核心是解决水色黄浊的问题,也就是超细颗粒的沉淀问题。北川河水量丰沛,多年平均流量17.4m3/s,汛期7—9月,月平均流量大于30m3/s,若对全部天然来水进行沉淀处理后再进入城区,难度非常大。因此,对泥沙的处理方案总体思路确定为“以排为主、按需处理”,在工程总体布局上,将河道分为内河和外河,内河是城区的生态景观核心,外河在城区外侧,肩负着防洪保安的作用,根据河道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区别对待,仅对内河所需的生态水量进行沉沙处理,保证内河为清水,外河仍然以泄洪排沙为主。经计算,从水环境角度,内河所需生态水量为2.7m3/s。也就是说,只对这一部分水量进行泥沙处理,其余水量通过外河排走。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常规泥沙处理方法、排沙漏斗、超磁工艺等泥沙处理方案进行了比较。(1)常规沉沙池方案常规沉沙池多用于灌溉、供水、引水发电等,为减少田间淤积或降低水轮机、水泵磨蚀而设,多用于处理0.05mm以上的泥沙。沉沙条渠可根据进出口建筑物控制,对泥沙沉降进行一定调节,使沉降效果较好,但长度大、占地大。经初步计算,本工程若采用传统沉沙条渠,处理2.7m3/s的流动水量,需要池长8.1km、水深2.5m、宽200m。针对西宁市区用地紧张的情况,常规沉沙条渠池是不适用的。(2)排沙漏斗清水分离装置排沙漏斗对粒径大于0.5mm的泥沙排除率接近100%,对粒径为0.5~0.05mm的泥沙可排除90%以上。排沙耗水量平均仅占总引水量的3%~5%,但是常规排沙漏斗对小于0.05mm的泥沙沉降率不理想。近年,周著教授等科技工作者在常规排沙漏斗的基础上,针对小于0.05mm以下粒径的泥沙,进一步研制出了排沙漏斗清水分离装置,可对超细颗粒的浑水进行沉淀、分离,达到很好的效果,但仅在农村饮水等少量工程中应用,还没有较大流量的实际工程经验。排沙漏斗清水分离装置的优点:占地小,无须外加动力,运行管理简单,排除泥沙直接冲走,不需清淤。缺点是需要较大的高差,对本工程而言,需要8m左右的高差。(3)超磁工艺处理高浊度水超磁工艺处理高浊度水的工作原理是:浑水经提升至混凝反应池,与一定浓度磁粉均匀混合,形成以磁粉为“核”的微磁絮团;混凝反应池出水流入超磁分离设备,在高强度磁场作用下,磁性微絮团吸附在磁盘上,磁盘在旋转过程中絮团被带出水面,通过位于水面之上的刮渣条将吸附的絮团从磁盘上刮离,实现微磁絮团与水体的分离,出水返回景观水体。由磁盘打捞出来的微磁絮团经磁回收系统实现磁粉和非磁性污泥的分离,磁粉循环使用,污泥进入污泥池,处理或外运。本处理方案的优点是占地小,处理效果好,且有保证。缺点是投资大,后期运行费较高。(4)沉沙方案及建议根据以上比较分析,沉沙条渠占地大,不适用于本工程,本工程可以采用湖泊形沉沙池,通过对沉沙池出口节制闸进行控制,采用静置沉沙的方式,以利于细颗粒悬移质的沉淀,当分水闸放水入沉沙池沉淀至水变清后,再向景观水系内河放水。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推荐方案:主沉沙池选用静置沉沙方案,同时在岸边建设1个1m3/s的排沙漏斗浑水分离清水装置试验工程,进行悬移质泥沙处理实验,若实验效果较好,可在大沉沙池淤积满后不进行清淤,作为后期利用土地。

2.工程总体布局

从防洪角度来讲,汛期时应以“泄”为主,最好保持河道通畅,排泄泥沙,安全度汛,但是汛期水量大、不稳定,水质浑浊,景观效果差。如果主河道多级蓄水形成水面,汛期运行操作复杂,存在安全隐患,水质问题同样难以处理。项目组通过对泄洪、景观河道结合的方案,双层河道方案,河道分槽方案,分离河道方案进行了多方位比选,选择了分离河道方案,即泄洪与生态景观河道分离布置,分为内河和外河。外河在城区外侧,以泄洪功能为主;内河布置在主城区侧,以生态景观功能为主。

三、外河设计

西宁市地形呈现“四山夹三河”的“十”字形分布,市区位于河谷地带,市区的土地资源非常紧张。外河设计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流量为430m3/s。为防洪安全,外河需要足够大的过流断面。但洪水是有一定几率的,北川河多年平均流量仅17.4m3/s。鉴于此,本次设计创造性提出“利用河底空间资源,考虑洪水几率,河底生态化”的治理方案。首次尝试在国内打造北方河流的“清溪川”模式。考虑不同流量状态的几率性和其呈现的效果及用地资源的紧张状况,设计外河底宽40m,河底设子槽,子槽宽16~25m,深1.2m,可保证夏季一般流量下不出子槽,使子槽两岸滩地成为人们的亲水活动场所。子槽采用格宾石笼防护,在满足较大的抗冲流速下兼具一定的生态性,利于水生植物生长。沿子槽间隔设置亲水台阶与景观平台,充分利用了河底空间资源;两岸采用台阶状分级处理,亲水节点位置降低单级台阶高程,有利于安全疏散。

四、内河设计

内河为生态景观河道,全长4.6km,无防洪任务。在内河设计中,以景观为主线,生态理念贯穿始终,营造了蜿蜒曲折、跌水、深潭、浅滩等多样化生境,采用了自然石、木桩、自然缓坡等透水、多孔隙的生态护岸形式。在岸边5m宽范围内,水深0.3~0.5m,保证人们的亲水安全。北川河纵坡较陡,由于河道纵比降较大,全段高差约25m,为保证景观效果,需要形成水面,设计共布置6级蓄水建筑物,采用溢流堰的形式,设计提出“一堰一景”的目标,结合城市历史、周边环境,打造了灵活多样的溢流堰形式,使其成为工程的新亮点。

五、滨水景观

滨水地带是城市景观的核心,更是城市文化的展示之地。以生态的视角打造北川河,通过大面积的风景林和生态修复,形成绿色廊道;以“水”为线索,以纯朴大气的高原生态湿地环境为基底,打造西宁周边最大的综合性湿地休闲文化旅游区;以青海和西宁文化为亮点,形成线性的文化展示廊道,最终实现“生态之河、绿色廊道、以水兴城、城河一体”的目标。沿河景观分区由北向南以历史时间为脉络,可分为5个景观区(园):①远古神话园。以远古文化及昆仑文化为线索,讲述远古时期5000年前马家窑文化及汉代以前的古羌文明,结合昆仑文化的神奇传说,共同演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文明根基。以祭天圣地、西王圣母、开天、古羌忆事、文明碎片等节点和雕塑一一展示。②感悟静思园。以高原生态湿地环境为基底,将现状水面扩大,并形成大小不一的多个岛屿、半岛,增加水体的流经长度和过水面积。在湿地西侧,以生态科普湿地展示景观为主,结合木栈道、生态亭廊、观鸟塔等建筑,还原自然的生态湿地环境。湿地东侧是以养生休闲为主要内容,以宗教带给人的感悟为主题,根据从各个宗教中提取出的共同要素———对宇宙的思索、对人生的思考等精神探索,构建整个园区的支线,将整个园区营造成一片静逸的“心灵圣地”。③河湟史诗园。分别设置了西平初现、铜印鉴古、河湟驿路、烽火连台、墙影昔现、古道交融、文成西行等节点,以历史的发展线索来展示西宁的历史变迁,结合特定时期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展现河湟地区及北川的地域文化,展示西宁深厚的历史积淀及其对中华民族文化史的重大影响,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和身为西宁人的自豪感。④民族文化园。以多族合鸣、水筑圣境、医显五源、草原盛会等节点展现各民族的辉煌历史文化、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⑤夏都魅力园。以大水面为中心,商业、绿地、广场等沿水边布局,结合上位规划,在水面的西侧滨水地带规划有三个多层商业建筑群,在建筑群的南北两侧形成两个大型节点,分别取意于昆仑金镶玉和银镶玉,即灵泉彩韵和会商聚宝。在大水面东侧,与西侧相呼应,形成一个以昆仑玉为主题的大型圆形景观空间。以现代的设计手法、景观元素来展现新时代的西宁魅力。

六、结语

河道综合治理篇5

关键词:河道;综合治理;防治措施

1工程概况

该航道位于合肥市肥东县,整治后航道长7.843km,按限制性航道Ⅲ标准设计,工程主要包括水下土方疏浚、陆上开挖、裁弯取直、退堤及护坡护岸等工程。

2区域及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

1.1气象水文

区内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店埠河为南淝河最大支流,属季节性河流,汛期与雨季一致,其洪水特性与南淝河相似,均为季节性河流。

2.1地形地貌

店埠河流域属江淮平原地区,区内地形较为平坦,微呈北高南低。评估区地貌单元属江淮波状平原,区域微地貌为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表层为第四系覆盖层。

2.2评估区地层

据钻孔揭露评估区及其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第三系下统定远组(e1dn)、第三系上统撮镇组(e2c)、第四系全新统南淝河组(Q4nf)。

2.3工程地质条件

评估区内岩体均隐伏于第四系地层之下,为碎屑岩建造,与拟建工程关系密切的岩土体类型为土体,评估区所在河流为自然河流,随着降雨量的变化,河水流速变化较大,地层为典型河床相沉积,以深灰色淤泥质粘性土为主,夹粉土薄层。由于河水流速的变化,沉积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所夹粉土薄层厚度变化较大,局部呈互层状态,部分地段分布有淤泥、粉土,底部地层以灰黄色粉质粘土、浅灰色粉土为主,部分地段由于堤防防洪等原因存在零星的抛洒碎石、块石。

2.4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评估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力性质及地层岩性组合特征,将区内的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红层)裂隙水含水岩组。本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系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地下水的变化受降雨影响显著。本区基本为第四系全更新统淤泥、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及上更新统粘性土覆盖,其岩性含水微弱且柱状裂隙发育,水平径流滞缓,降水沿裂隙渗入形成包气带中的上层滞水及潜水。碎屑岩类(红层)裂隙孔隙水由山前补给区向评估区侧向补给。地下水排泄主要方式为蒸发、人工开采及季节性补给河水。

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3.1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致灾因素的分布、危险程度,根据地质灾害类型按“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定量或定性标准见下表5-1。

表5-1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灾种

指标

危险性分级

评估区

中等

崩塌

方量V(m3)

>5000

500~5000

软土

孔隙比>1.0

厚度>6m

3~6m

厚度

0.3-3.4m

注: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分类分级(DZ-2000)”;②《工程地质手册》和《岩土工程手册》。

3.2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综合评估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并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地质灾害按危险性级别可分为:软土变形、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Ⅰ)、软土变形、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Ⅱ)。

3.3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

评估区内地形地貌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良好―较差,现状条件下崩塌地质灾害发育。预测工程建设可能会引发崩塌地质灾害,灾害小;可能遭受软土变形地质灾害,灾害小~中等,对工程建设危害小~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为中等级,较易防治。上述评估表明:评估区作为店埠河(合裕公路桥~三汊河口段)航道升级改造工程的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3.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针对店埠河(合裕公路桥~三汊河口段)航道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遭受的灾害建议如下防治措施:

(一)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1.工程建设中的边坡治理施工时应注意边坡支护,预防崩塌地质灾害产生;

2.目前拟建整治航道两岸岸坡现状为坡度较陡的土坡和人工石坡,组成岸坡的土层主要为可塑~软塑状态粘土、粉质粘土及夹有粉土的淤泥质粘性土,其抗剪强度一般,虽然目前的岸坡处于稳定状态,但工况条件发生改变后需进行稳定性验算。

3.根据勘察报告提供各土层的抗剪强度指标及岩土参数,参见各土层的抗剪强度指标表和岩土参数表,建议依此进行航道开挖边坡的设计。

(二)软土变形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退建堤防及交叉工程段软土大面积分布,工程地质特性较差,对堤防建设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对地基的要求等,一般可采取基础加深或换垫处理、短桩处理、垫层法、堆载预压法等,对荷载大、沉降限制严格的建筑物,宜采用桩基,以达到有效的减小沉降量和差异沉降的目的。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店埠河(合裕公路桥~三汊河口段)航道升级改造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按照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通过收集有关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结合地面调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查明了该区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对拟建店埠河(合裕公路桥~三汊河口段)航道升级改造工程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估。

店埠河(合裕公路桥~三汊河口段)航道升级改造工程属较重要建设项目,建设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综合确定本评估级别为二级评估。

现状评估表明,现状条件下,崩塌地质灾害发育。

预测评估结果:工程建设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为崩塌,崩塌最大方量约为220.00m?,其危害性小,危险性小;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为软土变形,厚度约0.80~10.00m,其危害性小~中等,危险性等级为小~中等。

综合评估结果分为:软土变形、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Ⅰ);软土变形、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Ⅱ),危险性等级为中等级,危害性等级为中等级,较易防治,评估区适宜性评估为基本适宜,可作为工程建设用地。

4.2建议

1.工程建设中应按河道治理设计进行施工;

2.填方时,应将芦苇沼泽地、水(藕)塘、沟渠底部淤泥清除;

3.由于评估区地处河漫滩,工程建设应避免在汛期施工;

4.河道疏浚时,应尽量远离堤坝,如紧邻堤坝,应避免超深开挖,以确保堤坝稳定。

参考文献:

1、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合肥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万)》,1981年9月;

2、安徽省工程勘察院,《安徽省肥东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1:10万)》,2008年9月

3、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地震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

4、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安徽地层志(第四系分册),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2月;

河道综合治理篇6

关键词:浅谈,综合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

1北京市城区河道综合治理现状

北京市城区内目前有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等四条主要排水河道、30多条支流,20多个湖泊,担负着城市供水、排水、环境的作用。近十几年来,北京市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通过河道清淤,改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处理等多种模式对城区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例如,转河综合治理工程,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凉水河治理工程等成功的实例,不仅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排水、排污、通航等能力,改善了城市环境,更提升了城市的景观功能。

2城市河道主要存在的问题

城市河道主要存在淤泥淤积严重,长时间得未进行清理,使河道行洪功能弱化;传统河道断面型式单一,陈旧的砖墙结构及青石板护坡,与周边环境及不协调;水质受污染严重,造成“水黑、水臭、水脏”现象;河道景观设施缺乏,色调单一,造成人与水隔绝亲近,影响和谐发展等问题。

2.1淤泥使河道行洪功能弱化

由于城市河道周边环境复杂,核心区和商业区的发展会给周边的河道带来垃圾、粪便等各种污染物,加上河道水体常年不循环,造成的死水、黑水,沉积了大量的淤泥、水中弃置物等物质,在影响水质的同时,很容易造成河道淤积严重,从而使河道河床抬高,河道过水断面缩窄,对河道的行洪、排水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2.2河道断面型式简单

传统河道整治主要着眼于排涝防洪、水土保持和航运功能要求而进行护坡建设,河道走向笔直,老旧的护岸、护坡护砌大多硬质化、脱落化,岸坡多为方砖、混凝土等硬质材料,型式简单,部分河段色彩较单一,与城市周边环境不协调。简单的河道断面型式,对水中和岸边生物的生长不利,降低了河道自净能力。这对水的自然清洁和人与水环境的和谐方面造成了不良影响。

2.3水质污染严重

近年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多,城市飞速发展带来的雨污水管道等配套寄出设施不全,建设明显滞后,城市水系缺乏统一规划,河道内有无数个连接商业区、居民区、甚至工业区的排水沟及排水管道,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等大量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质污染严重。同时,大量散落的生活垃圾来不及处理,堆放在河道周边,又造成了水体及土壤的污染。水质水体污染。加上河道水体由于水量调节不善,长时间死水来不及排放,流通,造成水体发臭发黄现象。水质的恶化,容易出现水体浑浊、透明度低,滋生富营养化、水花现象,使水生动植物种类生产得到抑制,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甚至滋生各种细菌,影响周边居民身体健康。

2.4河道景观与周边环境不协调

城市河道周边人口密度极高,也是居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但大部分河道沿途环境污浊不堪,,景观设施不配套,滨河绿植品种和数量极少,种类单一,绿化面积不足,受到水质影响,水生动植物趋于灭绝,硬质护坡及护岸长时间不清理,形成污垢和藻类覆着严重,整个河道栈桥、码头建筑物非常少,休闲和娱乐设施及临水、亲水空间缺乏,使得河道形象不佳,与品位、文化距离较远,欣赏度不够,难于满足居民观赏性的需求,无法展示城市历史韵味和风貌。

3河道综合治理措施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主要体现在河道清淤、截污治理、岸坡修复、生态绿化等方面,用于改善河道水质,完善排涝防洪体系,切断污染源,改善生态环境,保持与城市的协调统一发展等。其中,北环水系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于2006年开工建设到目前,在景观生态河道以及岸坡治理等方面,有着独特之处和亮点,分别予以介绍。

3.1积极探索新思路,做好生态清淤

河道清淤在传统清除河底淤积物的基础上,应创新思路,结合河道形状,对河道平面流态进行多样式的塑造,比如,减少弯道阻力,放缓河坡,对水流的纵向水深和流速起到控制,使淤泥及水中附着物能顺利、顺畅的流向下游。积极引进生态清淤手段,消除河道淤泥,减少淤泥中污染物质的释放,沟通城市水系,实施河道多模式的联动疏浚和沟通,增加水体流动性和水环境容易。合理处理清淤与建筑物保护协调性。

3.2复式断面岸坡治理

建设生态型护岸是现代城市河流综合治理的发展趋势。生态护岸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一方面,利用生态河堤生长的水生植物(如芦苇等)和由此而生存的水生生物净化水质;另一方面,通过河道河底及坡面表层泥面生长的大量微生物、藻类、水生动植物形成的自然生物膜净化水体,提高河道本身的自净能力,达到改善水环境的效果。在选用护岸材料时,可选择亲水性和透水性较强的材料,创造有利于河道中水生物生长和维护河道的水生态环境。

例如,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工体西侧路段原浆砌石护坡保留,采用生态袋、仿木桩、真木桩、生态护坡砖分段布置,使景观多样化,这一区域游人较多,景观布置样式多,观赏性好。

朝阳公园段,突出水生植物种植,岸坡用生态墙壁砖布置,突出游园性质,此段区域河道岸坡狭窄,下游设有橡胶坝,水位变动大。此段岸坡设置主要以生态墙壁砖,也叫鱼巢砖为主,这种砖是目前北京城区河道大量应用的一种生态砖,主要在岸坡较陡的水位变动区布置,效果较好,对水体有很好的抗冻融循环能力。此外,砖的中心为凹形,可以存放种植土,栽种水生植物;也可以用作鱼类动物的玩娱场所。

3.3发展市政基础设施,综合截污治污治理

污水截流与治理仍然是改善城市河流水质的最根本手段。政府协调加紧修建配套基础设施,加大对河道沿线的雨污水治理。河道沿线设置小型垃圾堆放场,人群居住区及聚集区、游览区多设置生态垃圾桶,宣传标语,及时对河道区域内的生活垃圾进行清理。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河道管理条例,严格规定污水排放标准,加强河道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素质,避免随手乱仍,随意乱放的现象。

3.4配套区域生态景观设施

岸边绿化工程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般采取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河道治理就是为城市构建优美的环境,所以在河道综合治理中,在满足防洪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多种丰富的形式,确保生态美观和景观美感。

比较常见的有自然草坡入睡、建设亲水平台,设置亲水平台,创造“人水和谐”环境。河道整治在提高河道的排涝行洪能力的同时,又要增强河道的自然活力,创造人与水亲近的和谐、美丽的环境。建造与自然条件相和谐的亲水设施如木质栈桥,配合以形态多样的护岸形式,形成河流、绿地、树木的景观网络,创造多彩的水边风景和优美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入河戏水、欣赏自然界美的要求。(栈桥、码头、浅水平台等)。岸坡绿化工程一般是种植行道树、绿绿道、建立小型公园等。种植行道树和绿道,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河道绿化多以种植杨、柳为主,滩涂和护坡以常绿的开花灌木和小乔木为主。小型公园以“自然、生态、亲水、安全、舒适”为宗旨,打造生态走廊,岸边设置岩石雕塑、主题公园,假山,种植藤蔓植物等,建设成满足居民休闲的场所。

3.5提升生态理念,设置净化设施,用水生植物涵养水质

充分发挥河道水质自净功能。采用生物治理、引水稀释、曝气充氧、底泥疏浚的手段,利用河流的水动力特性进行水资源调度和河道本身的自净功能与生物的净化功能改善水质,或利用外来引水增加流动水量,稀释水体,输移污染物,或直接移除河道内污染源,提高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是改善水质的有效辅助手段。在河道整治中创造条件,建设和恢复自然型岸边,实现水边、水中、水底的生物多样性,逐步修复水生态,通过生物链的作用,消化和吸收内外污染源,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如:亮马河河道在深水区布设增氧曝气机,浅水中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自然净化作用,增加水体的融氧度,吸收附着物,净化水体。发展生态修复技术,建造人工湿地、人工浮岛、人工净化湖等。人工湿地就是利用水生动物和根际微生物等来净化水体。人工浮岛是在附体上栽培水生植物,利用栽培的水生植物和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在人流聚集区,商业区及发展区,填筑人工岛屿。在浮提上栽培水生植物,利用栽培的水生植物和植物共生的微生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生物滤床,利用河床上附着的生物膜或人工填充材料作为生物膜,过滤降解污染物。

例如: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在河道区域,特别是三里屯使馆区域、燕莎商城及凯宾斯基饭店附近,以生态为主题,合理布置构筑格栅岛屿,用于栽培种植水生植物。格栅岛屿的主体是格栅石笼堆砌码放成岛屿形状,用钢筋与河底固定作为主架,格栅石笼之间用钢丝连接围城小岛,中空部分用腐殖土、种植土填充,种植宜活的水生浮萍、荷花等植物。此外,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了水质净化标,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在深水区布设增氧曝气机,软性生物膜载体。在死水区合理布置混凝土块,安装生物膜载体,利用生物膜的作用或生物膜与悬河道水体浮活性污泥的复合作用净化水体。同时,在水质得到一定改善,透明度满足要求后,在浅水中种植水生植物,在全河放养水生动物,构建水生生态自净系统。

河道综合治理篇7

关键词: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特点误区重点

abstract:themanagementofruralriverastofurtherstrengthenthemanagementisanimportantmeasureofmediumandsmallrivers,thereisanurgentneedtobeinthefaceofoneofthewaterconservancyproject.throughsummarizingtheruralrivertheexistingproblems,ruralriverharnessingoftheerror,putsforwardthecomprehensiveimprovementoftheruralrivershouldbebasedontheactualdevelopmentorientationandruralareas,fromthecomprehensivefunctionoftheriverbackon,thecomprehensiveimprovementoftheruralriverfromthekeyanddifficulttoadjustmeasurestolocalconditionstodeveloptheplanninganddesignworkforasmoothadvancingtherivercomprehensivecontrolofreferenceandreference.

Keywords:ruralrivercomprehensiveerrorkey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综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河道、骨干河道成为各地河道整治的重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然有大量的农村河道存在淤积、污染、河道渠化、河道被侵占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人居环境,成为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农村河道的治理作为进一步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的重要举措,成为目前迫切需要开展的面上水利工程之一。本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治水理念,改变传统水利中片面强调防洪安全,在农村河道综合整治中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给予重视,贯彻注重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治河理念是当前河道治理所必需的。本文将对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规划和建设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2农村河道定义和特点

广义地讲,农村河道是指广大农村地区的河道及沟塘。按河流的集水面积、年径流以及河道宽度分类,绝大部分都属于中小河流;按水利部《河道等级划分办法》划分,农村河道一般为四、五级以下的河道;按行政管理权限区分,农村河道一般是指县级以下的河道。

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农村河道的特点,总结为四个“多”:

1)农村河道功能多。作为河网水系最基本、最末端的组成部分,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不仅承担着行洪、排涝、灌溉、供水、纳污等多种任务,也具有水源地、生物栖息地和文化休闲地等综合功能,是农村环境、农民生活、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

2)农村河道问题多。当前,农村河道普遍存在河道淤塞萎缩、河道水域被占用、岸坡杂乱、水质污染、治理滞后、管理薄弱、功能退化等问题。以东部浙江省为例,全省河道淤积总量约20亿m3,淤积严重的河段淤泥高达2.5m以上;平原河网85%以上的水域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水体普遍富营养化,造成了极不利的水安全环境,村容村貌也毁于此。

3)农村河道结构形式多。农村河道按照地形地貌条件,可分为平原区河道、山丘区河道。一般来说,山丘区河道人为干预较少,已建护岸较少,自然形态保持较好,但由于坡降大、水流急、河床冲刷较严重;平原区河道人为干预较多,大多进行过堤岸建设,部分河岸为硬化堤岸,部分为土质堤岸,河道坡降小、水流缓,易反复淤积。

4)农村河道污染源多。农村河道具有纳污的功能,其污染源不仅包括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还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养殖户污染和乡镇企业工业废水污染,其中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最为困难。

3农村河道治理的误区

3.1忽视规划,盲目建设

目前农村河道治理存在的误区之一就是不重视开展河道治理规划工作,认为农村河道规模小、影响小,大多属村镇自管河道,无须开展规划,从而导致河道治理方向盲目、措施单一、未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与流域或县域内的河道规划不衔接,没有全面考虑农村河道的治理需求,更没有把河道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定位结合起来,对流域或县域内农村河道的治理有弊无利。

3.2理念陈旧,忽视内涵

农村河道属于江河水系的“毛细血管”,密切关系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密切关系新农村建设,需要更新和提升治理理念,把恢复河道综合功能、改善农村水环境摆到重要的位置。目前农村河道治理存在的一个误区恰恰是治理理念落后,仅停留在防洪保安的阶段,过分强调防洪排涝能力的提高,把农村河道治理定位在清淤疏浚和堤岸建设上,忽视了综合整治的内涵是通过河道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行洪排涝功能、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改善农村水环境和人居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3.3过度治理,破坏河道

目前农村河道治理存在的又一误区是由于对河道治理理念的更新和提升不足,导致未对整治河段的现状、治理需求、当地发展需求等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未开展分类治理,从而导致对部分自然形态较好的农村河道过度治理,不仅没有保护好其水生态环境,反而破坏了水体的水陆交换、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破坏了河流生态健康。

3.4重建轻管,徒劳无功

重建设、轻管理,这也是农村河道治理中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农村河道作为河道建设管理的末端,其重建轻管的根源在于管理机制的不明确、管理机构的不健全、管理责任的不落实、管理经费的不足甚至缺失。由于开展治理的大多农村河道是人民群众家前屋后的河道,如果让重建轻管的问题重现于此,其后果是严重的,往往导致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的成果付之东流,继而影响农村居民开展河道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

4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重点和难点

河道综合治理篇8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内河综合治理

1城市内河的界定

城市内河是指在城市水域中和在城市水道范围内的地表径流以及河流主要通道分布情况,这些河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城市内河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城市遗产和绿色休闲场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景观发展水平。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发展对于城市内河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城市防洪,供水安全和城市水环境景观建设等都是城市内河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

城市内河综合管理与城市居民的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存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被排放到城市内河通道中,导致河流受到污染和破坏,严重影响了水体质量的提高,对于城市居民生活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城市内河管理中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包括内陆河流城市的流域区域环境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城市内河的综合管理,虽然针对城市内河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这些治理活动的治理效果并不明显,需要加强对治理方法的转型和升级,才能促进城市内河所有的功能和作用恢复或增强。近年来,随着相关国家和地方保护河流相关措施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并投资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促进内河污染得到控制,城市内河情况已得到有效遏制。

2城市内河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内河的过度开发造成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破坏,因而分析城市内河综合治理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工作,在城市河道整治中,需要考虑各项治理技术要素以及水利工程的管理方法等内容,内河治理工程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城市内河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自然河流被人工改造

在城市内河建设过程中,原本河线布局中天然河流在人工河的建造过程中被人为的改成直线或折线型,改变了河流横截面的几何形状,导致了内河形状变得越来越复杂,比如天然河流变成梯形,矩形和曲面的几何截面,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使用混凝土,石块和其它硬质材料而改变了河道边坡材料,同时,城市内河作为城市的防洪和排水的主要通道,加强城市河道防洪安全是城市内河治理的首要任务。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由于内河管理无序和防洪能力不规范,仍存在一定的防洪安全隐患。

2.2城市河流不连续

人工水利工程造成城市内河出现非连续流动的现象,一些水利工程导致河流生态系统流入相对静态的人工湖,导致内河整体的流速,水深,水温和流量等边界条件均发生了改变。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内河中的沉积物增多以及河流中的营养物质被限制在路堤内的河流之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植被面积减少,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同时由于自然河流的不连续,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市缺水干涸。由于水资源的短缺,许多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内河发生严重干旱问题,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基本生态需水。在城市内河管理过程中,除了洪水控制的需要,城市河流往往会被切断,以加快内河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雨水无法蓄积,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2.3城市内河污染严重

目前,许多城市在内河综合治理过程中缺乏对污水分流的相关措施,导致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大量的城市污水和雨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导致城市内河变成排水沟。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路面硬化,非法采砂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水污染,使得内河治理过程中必要的生态基流量不足,加剧了河流栖息地的破坏,以及造成整体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破坏。另外,当前一些城市的内河景观单一,内河生态系统不够稳定。城市内河是一种罕见的景观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发展,虽然存在许多人工景观设计,但是这些内河生态景观过于单一,在改善城市内河水生态环境方面还有许多问题,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于城市居民的要求。

3加强城市内河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

一方面要合理进行内河整治规划。综合考虑城市内河治理实际环境,不断完善内河治理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合理规划和选择内河治理工程优化设计的可行性方案。城市内河整治规划必须基于污水处理的具体现状,合理对污水处理进行划分,同时还应考虑城市的地理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技术,经济可行性,并合理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比较方法,达到工艺合理,经济上可行和计划可操作。对于城市排水管道埋深确定合理的方案,不仅要确保内河整治方案不仅能够符合当前水环境发展的特点,而且还能满足长远发展需要,加强对城市内河的综合治理规划,确保整体治理方法的系统性。城市内河管理需要结合整体的、生态的最优性原理,综合考虑水景观,给排水的有机结合,实现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旅游等功能。同时做好对城市内河治理的重点规划。在城市内河综合治理规划中,应注意首先维护城市内河的完整性而不是每个地区的内陆河海岸侵蚀导致整个河流结构被建筑占用,而且还要注意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统一,做到规划合理科学,这样有利于城市内河功能的发挥,对城市内河建造城市景观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另外,要促进市民参与,发挥公众的保护力量。在城市内河治理过程中,需要尊重城市自然环境、当地历史和文化发展,尊重城市居民的长远利益,尊重城市的合理科学规划,发挥公众成为保护和城市水系统管理监督的主体作用,提高公众对城市水系统的维护意识。

另一方面要加强内河的协同管理。在城市内河综合整治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内河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处理和解决,建设多功能城市水系统,加强对内河的协调管理。同时在城市内河治理过程中由于涉及城市供水系统,景观建设,环境保护,旅游等内容,进而需要对城市内河发展实行统一规划,落实责任,促进一个科学的内河管理体系的建立,加强对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的评估,促进内河整体优化效应的形成。同时在综合治理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通过整合或单独整体改造,实现内河的水资源净化和生态系统修复以及通过其他技术来恢复城市水系统的功能。加强对内河污染控制,一般来说,内河的全流域易受外界固体废物和废水的污染,因此,应在做好河流附近垃圾场地清理工作,防止消除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内陆水域的污染,并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和垃圾中转站的规划和建设;同时,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污水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严格控制,进而有效促进节约用水,使用再生水的理念,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对河道的疏浚。由于河流排放增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流域水污染,同时造成河流内泥沙量逐年增加,河床被抬高,从而影响了河道的防洪排水功能,因此,河道疏浚工作需要定期实施,进而可以增加河流的流量段,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加强污水进入污水截流管道的清洗,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内河污染指数,还可以解决内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另外,在城市内河治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治理技术的投资力度,以便加强对河道整治工程水环境的监测分析与污染源的调制,应加强科学研究项目,利用水污染治理新技术,通过引进新工艺如生物净化技术,来提高污水治理效率。

4结语

目前,我国城市内河综合治理主要是采取治理理念和传统治理技术方法的结合,但是在内河整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城市内河综合治理的效果,因此需要结合当前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创新城市内河工程治理思想,从恢复城市河流生态功能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城市内河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城市河流的价值和重要意义,注重生态水环境的保护和研究。同时,在城市水环境治理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来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的多样性,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城市河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城市内河系统正常发挥自身的功能,实现城市水生态环境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景洪德.城市内河综合治理调研[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

[2]朱庆平,黄利群,叶亚琦,朱明敏.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城市内河综合治理[J].我国水利,2013(15).

[3]樊明华.论城市内河综合治理应重视的几个方面[J].福建建材,2012(04).

[4]吕永,邹春雪.城市内河综合整治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03).

[5]苏群勇.城市内河综合治理的思考[J].广东科技,2009(08).

河道综合治理篇9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吴江是著名的江南水乡之一。随着现代化脚步的加快,人民群众对健康河湖环境的需求不断提升。流水不腐,水畅其流,开展畅流活水工程、综合治理河道水系十分必要,是提升改善全区水环境、推动吴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吴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吴江水利局努力探索研究以畅流活水工程为重点的河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计划从打通河道最后一公里着手,由下至上,从末端到主干,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通过水系沟通、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拆坝建桥、生态保护等多种综合措施,打通断头浜,拆除阻水坝埂,增进圩内河道水体循环、提高圩内外水系沟通、增强圩外骨干水系引排功能,努力畅通河道水网各个堵塞环节,形成活水畅流总体环境。结合控源截污等水环境保护一系列措施,逐步恢复河湖水体生态健康,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江南水乡面貌。

1.畅流活水工程治理总体思路在控源截污前提下,突出“清淤、活水、保洁、生态”四大主题,实施“畅通骨干河网、沟通圩内外水系、疏通圩内河道”的全区河道“三通工程”:一是疏通圩内河道,提高圩区自身水循环能力(疏通小循环);二是沟通圩内外水系,加强圩内外水体交换能力(沟通中循环);三是畅通圩外河网,提升全区总体排水引水能力(畅通大循环)。

2“.三通工程”主要规划建设工程内容经过前期对全区各镇村的全面调查,初步规划建设内容如下:(1)圩外河道整治工程(畅通大循环)本次圩外河道整治工程分为区域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县镇级骨干河道连通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一般圩外河道治理工程。①区域骨干河道———八荡河综合整治工程。八荡河综合整治工程是区域防洪规划确定的理顺浦北水系的重要工程之一,计划实施沟通8个湖荡和11段河道,总长约20km,其中拓浚河道9km多,生态疏浚清淤相关湖泊,将会有效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②县镇级骨干河道连通工程。同里镇九里湖属江苏省保护湖泊之一,目前无进水通道。本次畅流工程规划新开河道连通吴淞江及九里湖,引吴淞江向九里湖输水通道,调活河湖水体、提升水质。③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工程。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在已完成3个项目区的基础上,计划完成剩余7个项目区工程,包括疏浚9条县级河道、23条乡级河道及212条支河。④一般圩外河道整治工程。规划疏通圩外一般河道21条。圩外河道整治计划工程量汇总:疏通、新开河道263条,拆除阻水建筑物6处、新建桥、闸、涵等6处。(2)圩内外河道沟通工程(沟通中循环)规划实施河口拆坝或新(改)建闸(涵桥)、疏通河道等117处。(3)圩内畅流工程(疏通小循环)规划圩内拆坝(其他阻水建筑物)建桥(涵、闸等建筑物)173处;疏浚圩内河道657条;新开沟通河道46条。以上规划实施全区河道畅通工程,将按轻重缓急、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分年度逐步推进。

3.要建管并重,加强圩内外河道长效保洁管理(1)要明确管理职责吴江区初步计划出台《苏州市吴江区河道管理实施办法》,将明确各部门在河道管理中的职责。水利部门作为河湖管理的主要管理单位,牵头负责开展河道建设管理等工作,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农委等部门各司其职,分别负责相关工作。(2)要明确河道管理机构为强化吴江区河道管理,响应水利部《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吴江区拟专门成立区河道管理处,将负责对全区河道的统一规范管理,拟实行河道分级管理。(3)要明确河道管理经费落实经费是关键,必须要明确河道管理经费来源。按不同等级河道,明确区镇村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

二、对策与措施

1.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农村河道畅流活水工程是一项工程量大、牵涉面广的系统性工程,又是一项惠民工程。要在区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全面协调,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各方配合,加强协作,重点突破,稳妥推进,务求实效。

2.要加大投入,落实资金要明确河道畅流活水工程的资金筹措政策,制定具体的筹措办法。落实资金是实施河道畅流活水工程的最有力的保障。同时,要求按照规范化建设工程管理程序执行,要严格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使用。

3.要加强考核,广泛宣传要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和绩效奖励机制,并加强督察检查,要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畅流活水工程的意义,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结语

河道综合治理篇10

关键词:河道综合治理;措施;目标;流域和谐可持续发展

abstract:inviewofthesinglefunctionandonlyaimingatfloodcontrolofthetraditionalrivertraining,takingthecomprehensivemanagementprojectofJingshanCountyDafuherivertraining,thepaperproposesnewdesingconceptforcomprehensivelymanagingthesmallandmedium-sizedrivertoimprovetheecologicalbenefitsoftheprojectfromplanninganddesign,constructionmanageme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otheraspects,fortheengineeringdesignerstodiscuss.

Keywords:rivercomprehensivemanagement;measures;objectives;harmonioussustainabledevelopmentofbasin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富水河,是荆门市京山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她是京山北部人民的母亲河,自古至今闻名遐尔。富水河,发源于大洪山南麓白龙池,由小泉眼汇集而成,逶迤向东南而去,依次流经三阳、绿林、宋河、罗店等镇,最后在应城市注入汉北河。此河在京山境内境内河道长107.5公里,汇集大小支流52条,流域面积1254.92平方公里。较著名的支流有小富水、石板河等。富水河滋润全县三分之一的土地,哺育了京山20余万富水之子。富水城为京山的古县城之一,位于富水河中游的宋河镇秦关村境内。因界内有富水河而得名。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富水县被废止,并入京山县,富水城作为县治达400年之久。富水城地处肥沃平坦的滨河平原地区,物产丰富,人口密集,长期保持本地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上游流域内著名的水库有刘畈水库、高关水库等,著名的风景区有绿林许家寨山峰等。

该河由大洪山丘陵过渡到江汉平原,区域内盛产银杏、板栗、桐子、楂子、菜籽等,森林覆盖率较高。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富水河是一条重要的水上航道,在未修建高官水库之前,百吨级轮船四季均可由汉江上溯至京山县宋河镇。1966年,富水河上游三阳镇修建了刘畈水库;1970年,又在宋河镇筑起了高关大坝。从此,这条黄金水道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同时,也结束了富水河、汉北河流域旱涝相交的出现,灌溉了京山、应城、天门三县市数万公顷良田。

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富水河由于年久失修,河道淤积严重,河床抬高,河水污染严重,河流丧失固有功能,每逢汛期,涝水难以及时排出。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两岸工商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排进富水河,以及本世纪来人为的垦坡营造经济林木和河道的无序、无证采砂,导致富水河两岸水土流失加剧、水量减少、水质污染,美丽的母亲河变得伤痕累累,富水河的治理迫在眉睫。

一、治理的目标和原则

按照一般河段10年一遇,重点河段20年一遇的标准,除宋河镇、罗店镇按20年一遇的标准外,其他河段均按10年一遇的标准进行综合整治。

综合整治切忌以河治河、单打一的治理方式,要找出问题的原因,综合整治。通过以富水河综合整治为纽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面提高富水河两岸的防洪、排涝能力;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搞好两岸的绿化和节点景观,全面改善流域水生态系统,把富水河流域建设成京山县的生态走廊、景观长廊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整治措施

富水河位于京山县大洪山风景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区域经济发达,绿林镇为湖北省著名的风景区;特别是宋河镇,历史上为商贾云集之地,有小汉口之称。通过河道综合整治,使河道景观与两岸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两岸生态文明建设。

1.认真做好前期的规划与勘察设计工作

(1)统筹协调、综合治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有效防御洪水、又科学安排洪水出路;统筹处理富水河治理与城镇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统筹协调治理河段与河流上、下游及左右岸的关系;统筹衔接河流与山洪灾害防治的关系;统筹兼顾河流治理与河道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近期与远期的关系。(2)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以保护重点地区及沿岸城镇、成片农田和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为目标,既要考虑近期治理的需要、又要量力而行,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段开展治理。(3)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和富水河防洪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目标,从当地防洪实际出发,找准需要治理的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环节,采取经济、适用、生态、有效的措施,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讲求治理效益。

2.因地制宜,综合整治

河道不仅具有防洪功能,还具有储水、净化水质、调节小气候、维系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传统的河道整治,通常功能较为单一,仅强调河道的防洪功能而忽视其他工程措施,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浆砌块石加高堤坝抵御洪水。河流的硬化、渠化,隔阻了人与水的关系,造成地面与水面相隔离,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水泥衬底和护衬之后,割裂了土壤与水体的关系,使水系与土地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有些生态功能就会随之消失,比如河流的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污染就会加速和加剧。

本次河道整治,倡导新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摒弃传统单一硬质工程观念,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拟将富水河建设成为一道亮丽的滨水风光带使其既具有传统的防洪功能,又具有自然、人文景观特色。针对富水河河流域突出的洪涝问题和防洪最薄弱环节,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根本,处理好与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与山洪灾害防治相衔接。以提高城乡防洪减灾能力为目的,以河道疏浚、防护等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为手段,通过对富水河流域近自然的综合治理,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近自然的主要设计原则如下。

(1)功能性原则

既满足河道防洪排涝的功能要求又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使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