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道德及素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13:44

护士职业道德及素质篇1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护理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自身的素质,高素质的护士队伍对护理工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认为护士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社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三个方面。

1职业道德素质:是指人们在从事正当职业、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护理职业道德是护理社会价值和护士理想价值的具体体现,它与护士的职业劳动紧密结合。

1.1对护理职业价值的正确认识:这是对道德理论的认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的前提。护士应尊重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职业,履行职责要树立神圣的使命感,具备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同行、感染病人、影响社会认知。

1.2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具备“爱心、耐心、细心、关心、责任心”,以纯洁、诚挚的情怀爱护生命,处理职业关系,评价职业行为的是非。

1.3坚毅的职业道德意志: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有排除障碍的毅力和能力。

1.4崇高的职业道德信念:有发自内心的履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

1.5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将“慎独”修养作为基本职业行为准则,融入到自身的行为举止、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

2社会道德素质:是指人类社会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包括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讲文明知礼仪等。护士的社会道德素质在护患关系的和谐上非常重要。在护患交往中,交往双方遵守社会道德,那么双方的心理上就会感到彼此感情融洽、愉悦、信任,医患关系和谐。如果相互间不讲社会道德,彼此冷漠,关系就会疏远,情感自然会淡化和削弱。

2.1护士礼貌用语使护患交往自然融洽:护士的职责是帮助患者减轻病痛,使之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心身状态。重视社会道德在护患交往中的作用,塑造新时代的白衣天使自尊、自爱、自强的闪光形象,对于患者的整体护理大有益处。

2.2护士按礼节行事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也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护士严格按礼仪规范要求自己,一方面可展现白衣天使不凡的气质及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向患者展示了护士的文明风貌和优良品质,可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慰藉。

2.3护士仪表美是生命活力的传递体:美的感受带给人愉悦的心境和对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珍视,可帮助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业务素质: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实际业务技能水平,业务能力素质包括扎实的“三基”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动手能力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这是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业务能力不够不仅给自己带来不便,也给所在工作环境带来不和谐,更不能让患者减轻痛苦和获得健康。

3.1完整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知识及技能。

3.2较强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知识,护士要懂得美、懂得爱、懂得关心人、尊重人、体贴人,培养自己的观察力、鉴别力、欣赏力、表达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3.3较强的应急能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树立整体护理观念,能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在患者病情剧变的情况下,护士应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熟练的技能技巧,果断地进行救护。在遇突发事件时,应具有沉着冷静、正确判断、控制局面的能力,保护患者、单位的利益不受损害或将损害减到最低。

护士职业道德及素质篇2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政治老师或班主任的职责。卫生类职业学校开设有德育实践课、职业规划等课程专门对学生施以职业道德教育。但是目前的相关课程重视理论灌输,忽视学生道德体验与实践,忽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远离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需要,而且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无法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有效解疑答惑,导致学校德育实效性差,针对性弱,体验性浅的问题。② 

笔者发现,在护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讨论教学等方法,将护士职业道德素质及相关德育内容渗透融合入专业课中,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相关的教育,其效果良好。 

1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朱小蔓认为:“德育不仅仅存在于专设的品德课程中,而是同时存在于各个学科课程中。因为不同学科课程中的学科内容与方法都蕴含着特定的道德价值”。③因此,在专业课中适当穿插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非常必要。在坚持职业道德课堂主阵地的同时,应把握教育时机,利用各专业课教学渗透、融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中职类卫生学校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起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任,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讨如下。 

1.1直接渗透 

教师在“护理伦理学”、“护理学基础”及“护理心理学”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医院、家庭、社区、社会中报道的真实病案、伦理、医患纠纷等内容,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分析,在潜移默化中灌输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爱伤观念。比如在讲解《护理学基础》第十二章时,护士给女病人测量体温,没有让男家属离开病室或者屏风遮挡病人,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患者,隐私暴露,就医体验差,感到羞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会希望医护人员如何对待?笔者发现,在教学中信手拈来的案例引发的思考比简单的道德说教要有效得多。又比如在临床操作中,护士在给病人进行肌内注射时,病人常常感到很疼痛。因此我们在进行肌内注射等相关教学时,要重点教会学生无痛技术,比如分散注意力、松弛肌肉、绷紧皮肤等。 

1.2间接渗透 

教师通过介绍“护理学基础”、“护理伦理学”等科目的发展历程,介绍护理前辈们艰苦奋斗、忘我服务的工作态度,阐述前辈们的奉献精神、职业追求,从而达到职业素质教育的目的。在“5.12”护士节等特殊节日中,邀请本市三甲医院的临床护理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心路历程、人生感悟、专业思考、案例分享等内容,让学生们感悟专业思想,深化职业情感,逐渐培养职业道德素质,让榜样在学生们心中树立起来,加深职业理解,内化职业情感。在讲授“老年护理学”时,通过特殊的“家庭作业”。比如:每周给远在外地的父母打电话、周末帮助年迈的婆婆爷爷做家务,为他们按摩、洗脚等;在特殊的节日给家里的老人购买小礼物或者送上温馨的祝福等,让学生转变原有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关心、照顾、帮助身边的人,感受到“给予”的快乐的职业的崇高。 

1.3随机渗透 

专业课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专业,熟悉专业,掌握“三基”。在教学中贯穿职业道德的理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非常重要。比如在学生在刚接触护理专业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护理专业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有哪些,在临床上做什么样的工作,这些工作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比如在“内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的讲授中,我们要随时强调护士对患者施以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要将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帮助表现出来,将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随机贯穿,通过随时引导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1.4时事渗透 

护理教师要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卫生行业护理专业以及护理工作者的新闻,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新闻时事让学生们感知到职业特点,形成职业认知,内化职业道德,树立职业行为。如果所有专业教师都将职业道德教育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并将教育内容穿插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借助专业课教学丰富多彩的教育途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ppt教学、微情景教学等方法,多学科教学渗透必将对职业道德教育带来巨大的助推作用。比如杭州一实习护士在其微博上多张虐待婴儿照片,她拼命摇晃婴儿脆弱的头部,还称“2B孩纸”“小孩装死”,并在熟睡婴儿鼻头贴猪鼻子。可以把这种事件作为反面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1.5苏格拉底式诘问 

在临床实践中,会遇到有的护士服务态度很差。因此可以根据她们的行为提问。比如:她们的行为有违护理职业道德吗?如果有违,哪些地方不对?你以后在临床实践中会怎么做?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诘问中环环相扣,让学生自己边思考边找出正确答案。在潜移默化中同时完成了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小结 

德育(思想道德)描述的是“大德育”,护士职业道德描述的是护士应具备的专业领域里的“小德育”。“大德育”包含“小德育”,“大德育”是基础,是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能力。“小德育”是“大德育”的延伸和特殊化领域的具体表现。可以这样说,一个思想品德不好的护生,是不可能具备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的;反之,一个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护生,也一定会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二者呈正相关。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 

渗透的基本意思为渗入、透过,指液体渗透多孔物体。延伸意义比喻某种思想、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⑤笔者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将德育与职业教育的内容以多种方式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对稳固学生的职业思想,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注释 

①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 

②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的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7. 

③钟晓琳,朱小蔓.德育的知识化与德育的生活化:困境及其“精神性”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2.5:76. 

护士职业道德及素质篇3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职业要求;心理素质

众所周知,医院里的急诊科是救死扶伤的前沿主阵地,接诊的多为紧急危重或病种复杂的患者,接待的都是身心急躁的家属,时间紧、任务重。急诊科可谓是医院一切工作的文明窗口,医生和护士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等直接关系到抢救成功率的高低。现就急诊科护士的职业要求和心理素质谈谈自己的见解。

1急诊科护士的职业要求

1.1热爱职内工作,一切为病人着想。急诊科的护士必须树立乐于奉献的思想品质,端正医德医风,遵守社会公德和医疗道德,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负责。具备敏捷的动作和娴熟的技术掌握急诊科应急预案操作程序,抢救护理紧急快速,争分夺秒,履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急病之所急,一切为患者着想。在急救护理过程中,能够做到胸有成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边处置一边观察,一边谈话一边思考,态度和蔼热情,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安全、舒适、求和、爱美的需要,忙而不乱地做好抢救和护理工作。

1.2尊重患者权利,一视同仁,忠实维护患者的利益。急诊科的护士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仪表端庄,着装整齐。能和谐人际关系,默契配合医生,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冷静,快速准确地实施抢救方案和护理措施。工作中,必须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尽可能地使用普通话,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维护患者的利益,审慎守密,不泄露医疗秘密和病人的隐私。国际护士协会制定的《护士职业道德准则》中明确提出:“护理的本质就是尊重人权,包括生存权、享受个人尊严及受尊重的权利。护理不因年龄、肤色、宗教、文化、残障或疾患、性别、国藉、政治、种族或社会地位而受限制。”

1.3奉公廉洁,不弄虚作假,不言过其实,不接受病人或家属的馈赠。急诊科的护士接触面比较广,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以奉献为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随时保持愉快的心情,以饱满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但不能向病人或家属索要财物,而且病人或家属的馈赠也不能接受,随时保持护士的纯洁和高尚,维护白衣天使的神圣。使急诊科真正成为绿色通道。

1.4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就诊秩序,分诊及时准确,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和告知制度,严格无菌操作,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对常用药物做到“五了解”。工作中,还要力求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让病人及家属得到满意,提高急诊科乃至医院的整体形象。

2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素质

2.1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心理素质是一个人长时间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遇到突发事情时所表现出的个体素质。急诊科护士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自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乐观、开朗、稳定的处事情绪。假如出现急救病人,护士心理准备不足,稍有惊慌失措,就不可能坦然自如地发挥自己的操作技术,直接影响到急救效果。成就始于健康的心理,成功应该从提高心理素质开始。

2.2引起心理素质障碍的原因:①思想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应急能力下降。②环境气氛乱杂,负荷繁重,身心疲劳。③缺乏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容易受挫。④超负荷付出得不到患者家属的理解,自我价值被贬低,产生悲观情绪或失落感。

2.3提高心理素质的几点意见:①急诊科护士必须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遵守社会公德和医疗道德,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具有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品格。②急诊科护士除了学好护理学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道德修养和美学等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③在平时的训练中,认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稳固心理防线,把紧张的抢救变为得心应手,正常发挥专业技能。④学会吃苦忍让,始终保持一个平和的心理状态,说话谦虚温和,工作谨慎细心,严于律己。⑤想方设法消除引起工作压力的不利因素或压力源,减轻心理负担,重视维护身心健康,具备承受挫折的能力。⑥尽量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劳逸结合,多与人交流,释放不利情绪的因素,放松高度敏感的神经心理,养成乐观、开朗、稳定的处事情绪,把工作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护理事业中。

总之来说,急诊科护士的职业要求和心理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满,而是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才可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娟,秦亚美.急诊科护士心理社会健康及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0,(04)

护士职业道德及素质篇4

耻感文化;职业价值观;哲学思考

呵护生命是医学的最高宗旨。医即卫生之意,防卫其生,生所以常存。古言医者仁人,应使众生无恙,上下和合,德泽遍生,子孙安然,传有后世。随着现代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呈现多元化,护理工作的难度、风险逐渐增高,导致护士的离职率增高,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率,最终影响护理学科的发展[1]。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广不能单纯依靠技术的改革,护士的软实力及对护理事业的忠诚是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的根本动力。美国高等护理协会认为利他主义、自主性、人类尊严、正直和社会公正是护士应具有的职业价值观[2]。我国颁布的《护士条例》中也明确提出护士应当尊重、关爱病人,保护病人的隐私。臧爽[3]对本科实习护生工作价值观的研究结果表明,本科护生择业受到社会尊重、工作责任安全、个人发展等社会大背景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培养护士成熟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对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中国传统伦理耻感文化是深植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正确的荣辱观。本文在中国耻感文化背景下对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培养进行思考。

1耻感文化的内涵

耻感是指在一定的道德伦理标准下对他人和自身行为评价反省而产生的羞愧感受。形成于先秦,倡导于儒家,表于仁智义信。通过礼、义、廉、耻等道德规范,内省、正己,注重慎独;行己有耻,以人为本,以善为源,将道德规范落实在生活工作中,知耻而后勇,为实现人生理想积极进取;崇尚操守,褒扬气节,躬行实践,以社会道德规范为标准,敢作敢为,一个民族才能众志成城,无坚不摧,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价值观。耻感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知耻则能改过,耻感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建筑中稳固的文化基石和文化价值的支撑。

2耻感文化与护士伦理道德培养的哲学思考

《道德经》中有“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万物尊道贵德”。道德是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也是伦理的精神基础。孙思邈明确指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这是中国医者最早的医学誓词,推崇秉持公平正义、勿害为善。护士绝大时间独立完成护理服务,特别是夜班时,护士的每个举动言行,甚至表情、微笑变化都会影响病人的心理变化。夜班护士娴熟准确的技能操作、和蔼可亲的语言、轻盈的步态和饱满的精神都能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并提高病人的安全感[4]。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苏格拉底的“秉持公义”都指向了一个共同普世的护士伦理道德价值观。

3耻感文化与护士情感价值观的哲学思考

医学的神圣和艰巨注定医学的职业精神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我国护士人才需求较大,始终使护士处于高技术、高风险、高责任、高负荷、高压力、高奉献、高付出的状态。贺琪等[5]对80后“护士工作价值观的研究表明,护士希望公正性、尊重感、工作被认可、人际合作性能得到公正的评价,这些也影响着护士的离职意愿。在呼吁职业精神与医学诚信的同时,以古代名医大师为镜,《寰宇记》云:“钟离县杏山,吴时董奉居于此,为人治病,惟令种杏五株,数年,杏至万株。”医务人员的价值应当表现在对社会人民的价值,即社会价值;表现在人的内在价值,包括德才学识和特有的人格价值;表现在医务人员的价值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回报[6]。

4耻感文化与护士认知价值观的哲学思考

认知价值观是对职业性质和发展成就的肯定,从职业兴趣、职业责任、职业成就等方面展示了护士职业需求高层次的内容。mcneese-Smith等[7]通过对412名护士的职业价值观的调查表明,职业价值观受到年龄、工作年限、教育学历、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和组织承诺的影响,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呈正比,在关系、创造性、美学及管理的价值观上分值也很高,对工作满意度低的护士只在经济回报的价值观上分值很高。医乃仁术,护士的价值观影响着医学的社会价值,影响着护理研究的动机与目的,影响着对科学事实的筛选、加工和整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曰:“人生几何,谁能无偷?朝不及夕,将安用树?”“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医之为术,贵在拯人之急,非徒专己之利”,我国的传统社会朴素的耻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护士的人生价值在与死神博弈的战场上得以实现。

5耻感文化与护士物质价值观的哲学思考

物质价值观是个体对有效和实惠的追求,包括工作环境、福利薪资等内容。程金莲等[8]对护士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30岁以下的护士物质价值观分值高于40岁以上的护士;职称低的护士物质价值观分值高于中高级职称护士。按照商品经济法则,作为高风险、高压力、高技术性的护理工作性质,理应受到社会和病人的尊重和理解,并获得合理的薪酬,十二五《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将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但现实中提供护理服务的价值与价格不符,与超负荷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形成反差,挫伤了部分护士的积极性,并在年轻人中产生不利的影响,不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只有在自身的正当利益得到保障、付出的劳动得到充分肯定后,才能正确引导护士追求职业精神。增强组织承诺,将孔子的“仁”“义”融入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培育中,在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现代化医院发挥好技术,创造好效益,最终体现在对病人的高质量服务上。人类以群居的方式繁衍生息,各种行为均受到内心价值判断的制约,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传统的耻感文化能柔性内化道德荣辱,知辱明耻,将耻感意识和职业价值追求结合,迸发出强烈的坚韧精神,得以实现个人理想。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化和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深刻认识和弘扬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积极因素,重塑正确职业价值观,对于共建护理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春玲单位: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杨美玲,王冉冉,侯淑肖,等.护士离职意愿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18):1667-1669.

[2]覃凤琼,韦驱.国内外护理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5):507-509.

[3]臧爽.本科实习护生工作价值观的调查[J].现代医学,2010,38(4):355-357.

[4]刘燕.夜班护士的护理伦理道德[eB/oL].2008-12-27.[2013-10-02].

[5]贺琪,王慧珍,邓署芳,等.80后护士的工作价值观对离职意愿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34-135.

护士职业道德及素质篇5

关键词:中职护校;综合素质;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3-031-03

护理人员素质关乎病患、医院、社会的利益,而中职护校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培养一支热爱专业、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护理队伍成为中职护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1.中职护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问题

1.1中职护校学生专业理论不扎实,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

中职护校的生源大多是中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缺乏系统学习基础科学的知识,导致专业课程学习时,对专业知识难以理解,学习不透彻,技能掌握不娴熟。

1.2中职护校学生缺乏实践锻炼,专业操作技术不娴熟

中职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加上学校提供实践机会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局限于学校教学内容,使得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导致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低,技能操作不娴熟。

1.3中职护校学生个性不成熟,心理素质差

中职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仍未稳定,待人处事方式和方法欠缺周全考虑,容易放纵自我,情感调控能力差,心理素质表现较差。

1.4中职护校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低

中职护校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优越,但由于家长教育的疏忽,导致学生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极大影响了专业道德的培养。

2.影响中职护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

2.1学生因素

中职护校学生专业选择相当一部分是由父母的意愿所定,学生对护理专业素质培养缺乏主体性,加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富裕,养成妖生惯养的习惯,自主意识很强烈,缺乏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同时学生社会阅历局限,对从事医学护理认识不足,不了解护理工作繁杂性和艰苦性,不能很好的处理医护、护患关系,继而产生厌倦情绪。

2.2学校因素

护理是对不同病患提供优质专业护理服务和心理护理服务的职业,不但要求护理人员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要求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人,提高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但当前中职护校教学定位的迷失,学校注重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教育,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

2.3社会因素

近年来,社会医患纠纷时常有报道,社会负面的信息极大影响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自身职业的选择容易产生困惑,对护理素质培养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在社会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尚未稳定,导致学生曲解白衣天使的职业形象和责任。

3.中职护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策略

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一双会护理的手,同时要怀有一颗同情的心,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娴熟的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2]。因此,中职护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护理人才。

3.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良好的思想道德是护理人员必备的思想素质,是做好护理职业的基础。首先,护士应当热爱护理事业,学校应当通过报告、培训等方式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水平;其次,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热心服务。护士爱岗敬业才能对本职岗位表现出高尚的职业情操,在实践护理操作中为不同的医患人员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用爱心和热心感化病患人员,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其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带教老师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严谨的作风、贴心的服务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2培养学生熟练的专业技能素质

专业技能是学生走上岗位,实施护理的专业能力,其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术、急救技术、病情观察及书写护理文书等技能[3]。随着医学护理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及要求不断的提高,要求护士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的为医患服务。首先,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由于理论知识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只有掌握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操作中融会贯通,彰显专业水平。其次,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操作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具体实践过程,熟练的专业技能是为医患人员提供专业、周到、舒心护理服务的基础。学校应当鼓励学生自觉学习相关文化知识,比如专业医学、药学、心理学等,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同时学校应当充分创造条件,通过模拟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等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

3.3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崇高的职业道德是护士从事护理职业过程中履行的职责和遵循的道德,是护士在行业行为的规范基准。中职护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使他们养成娇生惯养的坏习惯,不善于团结协作,不懂得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素质低。由于家庭教育的疏忽,学生不热爱学习,法律知识淡薄,护理职业认识不全面不透彻,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低。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道德、专业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条文等相关专业课程,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同时学校应当通过带教老师在实践过程中以崇高的职业道德感染学生,教导学生热爱护理,忠诚服务医患,乐于奉献,遵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崇高的职业精神。

3.4培养学生规范的礼仪素质

我国是礼仪之邦,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均存在各自的礼仪和规范,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意识逐渐增强,护理不但是“高技术”护理,更是“高情感”护理,在崇尚和谐的文明社会的当今,“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因此,护士要有规范的礼仪素质,才能为医患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学校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学习礼仪知识,通过礼仪课程、礼仪文化报告、礼仪知识宣传等形式,为学生传输正确的礼仪知识,培养学生言行举止得体大方,着装符合护士形象,提升自身职业形象气质,增强自信心和公众信服力,以应对各种挑战。同时学校应当培养学生沟通技巧,正确处理护患之间,医护之间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通过加强学生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护士的专业形象。

3.5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为医生提供优质的护理配合服务,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疾病护理以及舒心的心理护理。护理工作环境嘈杂,工作任务繁重琐碎,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相结

合的工作,同时护理工作关乎人命,稍有疏忽极有可能危及他人的生命,工作压力大,要求护士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此外护理人员还要时刻面对医患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因此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以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既平凡又繁琐的护理工作。学校应当加强护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应对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排除不良情绪,使得学生掌握正确处理医护和医患之间的矛盾,正确排泄不良心理压力,提高抗压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水平,学校应当通过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我疏导、自我调节、自我减压等心理保健方法,学会自觉灵活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放松意识,学会在紧张环境中,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有效调节情绪,建立最佳的工作状态。

综上所述,中职护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熟练的专业技能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规范的礼仪素质,学校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各项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志斌.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J].广东教育职教,2009,10(12):49-50.

护士职业道德及素质篇6

1.忽视隐性素质的培养

医院都比较重视新护士的显性素质培训,往往忽视护士隐性素质的培训,对工作中必备的责任意识、协作能力及奉献精神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培训,使得新护士对职业培养的理解产生偏颇。

2.缺乏明确的职业素养培养计划

医院没有明确的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这就失去或者弱化了新护士培训的特色和生命力,新护士也就无法获得胜任岗位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素质。

3.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

无法准确地反映新护士职业素养情况。因此,不少新护士在显性职业素养方面能表现出很高的水平,但在隐性职业素养方面没有得到过有效的培训与考核,这就使医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4.未能全面考虑新护士年龄及身心特点

新护士年龄小,世界观、人生观都没有形成,职业意识淡薄模糊、职业敏感度低。而医院在对这些新护士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新护士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指导方法大多沿用培训高年资护士的做法,应用性较差。

5.高年资带教老师的职业素养培养能力有待提高

医院大部分带教护师都是从普通护士转变到带教护师的,未经过专门的培训,带教护师水平与能力有限,对新护士的职业素质培养质量也差强人意。

二、新护士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隐性素质培养

新护士年龄较小,好的行为习惯还没养成,因此,要让新护士明确学习目标、目的,完善对自我的再认识,把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与护理职业成败联系起来。新护士素质的“水上部分”,即显性素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重视的方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训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能够立竿见影地凸现出来,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新护士综合素质问题;新护士素质的“水下部分”是隐性的,如果不加以激发,它只能潜意识地起作用。这方面处于冰山的最下层,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也经常被新护士所忽视。因此也就很难从根本上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如果新护士的隐性素质能够得到足够的培训,那么对新护士的提升将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对医院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全方位职业化素质培训的作用就是要“破冰”,要将新护士头脑中潜藏的意识和态度挖掘出来,将冰山水面上和水面下的部分完全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7/8水下部分的核心作用。只有重视新护士隐性素质的培训,才能够更大地提高新护士的显性素质培训的效果。护士的培养是一个前后衔接、有始有终的系统工程,启蒙于医学院校,贯穿于职业生涯全过程。是否具备职业化的意识、道德、态度和职业化的技能、知识与行为,直接决定了医院和护士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医院要提供更多接触社会和临床一线的机会,提倡新护士旁听医患纠纷的法庭审理等形式,增加社会实践和阅历,从而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2.规划职业生涯完善新护士职业素养培训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雇员根据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对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特定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作为新护士,在面对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时,是把它视为谋生的职业,还是终生发展的事业,这对其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够给护士指明一个有成就感的职业生涯途径,增强其对临床工作压力情景的适应,促进人格的成熟和平稳,增强自身潜能的发挥。建立一套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是护理管理的任务之一。本院制定了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标准,通过5年多的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计划中详细列出轮岗期须了解、掌握的人文知识。列出自学部分集中培训内容、授课时间、考核方式。

3.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培养新护士正确的职业意识

对新护士进行“救死扶伤、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等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组织学习《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及医院规章制度等法律法规,使新护士树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法律意识;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好护士的必备条件,定期培训沟通技巧,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培训全过程,通过高年资护师的言传身教、角色体验、案例分析等对新护士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学会在医疗实践中做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注重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引导新护士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领悟,促进他们将献身医学、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和职业责任。

4.建立新护士的职业素质评估体系

职业素质评估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引导新护士确立成长成才的目标。针对新护士的特点,评价因子应包括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人文素质、医德修养等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其中专业知识指标包括业务成绩、自学能力、科研能力等二级指标;临床技能指标包括书写病历的能力、护理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等二级指标;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水平、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情心等二级指标;医德修养包括职业价值观、纪律法规意识、责任感、诚信意识等二级指标。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对护士的要求,确定各项评价因子的系数和权重。评价方法应遵循主观和客观、定性与定量、结果和过程相统一的原则,以保证评估体系的合理性、客观性和可行性。

5.围绕人文素质举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开展礼仪展示,每月公告栏公布好人好事、星级护士名单和照片等,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推广全员营销服务理念,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氛围感染,使护士心领神会,培养新护士的职业素养;本院还开展新护士岗前培训,安排每一位新护士都到导诊轮岗3个月,进行护士职业素养培训、考核、鉴定合格才能到临床科室,进行礼仪培训,接受服务规范方面的系统训练;护士定期到客服轮训,在服务最前沿切身感受患者的真实需求,将优质服务形成习惯并带到此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另外,创设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通过优美的环境,培养新护士美好的情感,逐步使新护士人文素质丰厚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养。通过加强新护士管理、规范新护士日常行为,逐步在工作生活的磨练中提高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平。

6.发挥好高年资护师的引领作用

高年资护师的素质对新护士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她们的言行对新护士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高年资护师要有更高的素质修养,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形式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这也是提高新护士职业素养的重要保障。目前本院的方法是,确定临床导师,实行目标管理。临床导师选拔护师以上职称,富有临床经验的护理骨干,并具有良好的护士素质和高超的护理技能,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学能力及管理能力。选拔的导师对新护士进行培训,实行一对一带教。护理部制订有效的奖惩措施,把带教老师成绩记入业务档案,作为考核定级,晋升职称,评先评优等的重要依据,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上岗前培训计划按要求按时完成。

三、总结

护士职业道德及素质篇7

执业能力人才培养实践

执业能力是一种包含执业导向,融合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此,中职护理教育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以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面向基层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我校围绕职业教育办学思想,以培养学生执业能力为核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职业道德、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技能操作着手,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对中等护理人才的需求。

一、多措并举,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称。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服务模式也由传统的医疗救治转向对服务对象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的照顾,病人对护士的职责和义务有了明确的认定,他们关注的焦点已不仅仅停留在护士的技术水平上,而且对其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要高度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我校本着全体参与、全程渗透的思路,多渠道、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通过日常管理、各项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养成团结协作、自觉自律、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职业习惯;把职业道德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护士礼仪、人际沟通、护理美学等课程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人文素养,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把职业道德贯穿于专业课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培养其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二、围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我国护理管理工作步入法律规定、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必要途径。具备执业资格证是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主要前提。从2009年起,国家允许在校生考取执业资格证,这就使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成为学校教学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2011年新修改的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将考核内容概括为主要的护理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运用的护理知识和各类常见疾病。由此可见,新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更加细致,除了考核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外,还要考核学生参与临床护理过程中所要具备的伦理道德、法律活动及人际沟通技巧。学校围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考试通过率,缩短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

1.将执业考试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通过对学生及教师的了解,我们认识到要通过执业考试,仅靠考前的突击是不够的,它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日积月累、扎扎实实地学好每一个知识点。为此,学校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分析和研究执业考试大纲,对学校现行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编写与执业考试配套的校本教材与习题,将执业考试的知识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牢固掌握相关的考核要点。

2.将毕业考试与执业考试接轨

学生的考试成绩除与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有关外,还与其对题型、考试方式的熟悉程度有关。为使学生适应执业考试的方式,我们在组织毕业考试时,从题型、每种题型所占比例、分值等方面力求与执业考试接近,实现了毕业考试与执业考试的接轨。

3.做好考前辅导

在完成了8个月的临床实习后,为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应考,考前我们将学生集中起来进行7~8周的考前辅导,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不仅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与掌握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有利于缩短学生从学校教育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1.创新实践教学,提高实训课质量

(1)将护理程序运用到教学中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系统、动态的工作方法,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步骤进行具体工作。将护理程序运用到实训课的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示教—学生练习—教师辅导”的实践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操作时既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找出患者存在的问题,又要设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使教学活动与临床情境相结合,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学中,有利于专业教学与临床需求接轨。

(2)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到教学中

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四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是一套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实践教学的管理,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尔后有目的地进行教与学,之后进行检查,在检查的基础上再改进,通过pDCa周而复始的循环,使实训课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

(3)改革实训课考核模式

传统的考核模式大多是选择一项典型的操作项目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技能本身,这种考核评价模式缺乏科学性,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操作水平与综合能力。教学中,我们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学生的实训课成绩采用平时考核与终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一考定乾坤”的考核模式;在考核内容上,除传统的用物准备、操作步骤、时间外,还增加了仪表仪态、评估、沟通、相关知识等内容,使学生在职业道德、操作技能、心理素质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2.利用技能比赛,促进实践教学

近年来,学校除每年举办校内技能比赛外,还组织学生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操作比赛(操作统考)以及省教育厅组织的技能比赛,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促进了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3.加强实习管理,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更加系统化、专业化,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前提。学生实习期间,学校与教学医院联手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在每个科室实习结束后,由学校或科室组织出科考试,考试包括理论和操作两部分,考试成绩记入实习手册。通过出科考试,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英,陈沁.广东省中职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华护理教育,2011,8(7):325—326.

护士职业道德及素质篇8

【关键词】内科护理教学中职护生职业素质教育

内科护理学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防治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护理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任何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护理教学研究的热点。作为内科护理专业教师,除了传授专业学科知识外,更应义不容辞地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护士职业素质教育。

一护士职业素质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其包含有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多个方面。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质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将自己作为医院的一部分,不论在什么岗位,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己实力,尽心尽力做到最好。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领导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好的态度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奉献的、乐于助人的等,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

二中职护生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护生对护理职业意识的淡薄和护理职业素质培养难这一问题十分普遍。众所周知,学生中大多学习基础较差。难以承受繁重的专业知识学和专业操作学习任务。由于医患关系差和社会舆论“护士即高级保姆”等原因,再加上独生子女因素,少部分学生对护士有厌恶情绪,学习不感兴趣,沃尔特等人对中学生的调查发现,对学业不感兴趣是导致学习成绩不佳的最主要原因。更有一部分学生是在父母的压力下来学校“被学习”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来到学校该做什么,对学习的目的、将来人生道路如何走,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些问题造成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差的状况,不仅使学校教学及日常管理面临着许多难题,也影响到学生自身今后的发展。

三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加强护士职业素质的培养

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中职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必须是医院对护士职业素质的要求相匹配,以满足医院需求作为培养护生职业素质的教学起点。

1.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

护士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是造就一支高素质护士队伍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而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首先要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其中“慎独”是护士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在讲到肺炎球菌肺炎病人要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时,借助临床护士“偷工减料”(通过在化药液时故意将抗生素减量,剩余的药拿去倒卖)案例引导学生强化“慎独”精神。在讲到传染病章节时,通过某医院“甲流病人被电热水器触电身亡后一宿才发现”案例,教导学生在单独上班时要按护理常规要求及时巡视病房,遵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通过“胸腔穿刺抽液”操作,培养学生学会与病人和医生的沟通与合作。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过程中会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

2.加强护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教育

众所周知,中职卫生学校的生源基础理论知识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好于动脑能力,理论学习与表达、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不喜欢也不善于那种“黑板上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这些差异决定了中职卫校要培养出医院迫切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适合学生,适应社会要求。

坚持“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中的“四级教学法”和“以面向客户合同订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我们中职卫生学校课堂实施高效教学值得借鉴。对中职生的教学要做到“宽基础、活知识、强实践、高素质”的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师上课“一言堂”和“黑板上做实验”的现象,减少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动手操作。少讲多练.边讲边练。让学生弄清哪些知识技能该学,该怎么学,切实达到“能做”、“会做”的能力要求。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临床上护理的重点是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及临床实际工作需要选择一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教学性的情景病例,如在冠心病、糖尿病等典型病例中,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的扮演。设置一些关于护士经常遇到的如病人对护理工作不理解、病人的不遵医护行为或病人病情突然变化需要护士处理、病人出院前的健康宣教等问题。然后请同学来谈谈感受,如扮演病人的学生就能体会到病人的痛苦;扮演病人家属的学生会体会到医学护理知识缺乏;扮演护士的学生能体会到学习医学护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现拥有知识不足的遗憾。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情景案例表演的效果,从中找出学生表演的优点给予鼓励和发扬,对不足的地方给予引导,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相互沟通,唤起对患者的同情、理解和关爱,培养了学生的耐心、细心、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做中学”即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来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使学生体会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是中职卫生学校内科护理教学进行能力培养时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3.加强护生业心理健康教育

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境,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和较强的自控能力。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培养护生具备优秀职业素质的内在要素。传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里的情况。学生一旦踏入医院,必然会有许多的不适应:难以适应医院的文化,难以适应护理岗位,难以适应恶劣的医患关系等,必然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这样给他们从学生到护士这一角色的转型带来严重障碍。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结合“肺性脑病病打护士”一例,教导学生在遇到这种病人时首先要学会自我保护,其次是要理解病人的行为是由于疾病造成的,能予以包容。帮助学生优化心理品质,增强承受挫折与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学生保持正确的自我认识、进取心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保持与社会协调一致,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学生毕业后能够真正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又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护理人才。

总之,中职护生择校期间是其职业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不可忽视。学校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德育教育和学前职业观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临床护理教学的老师,更应该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至始至终都要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在教学内容中。希望通过不同途径来学习和探索,最终能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良好的护理职业素质,高水平的护理职业技能,能在不同的岗位上,成为生命的守护神。

参考文献

[1]邱红娟.深化整体护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3]李冬梅,张静,杜艳玲,林苏.中外健康文摘,2009(7)

[4]嘉玛.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n].中华读书报,2003.8

[5]陶榕.论高等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关系――兼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2)

[6]陈小娟,江桂素,郑秀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6)

护士职业道德及素质篇9

[关键词]护士职业道德培养

一、护士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要求

护士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

(一)敬业爱岗,尽职尽责

护士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美誉,圆满完成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保障人类健康的任务,必须热受自己的工作,忠诚于所从事的职业。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这要求护士不仅要热爱本职工作,而且要热爱病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黄家驱指出:“护士和病人接触比医生多得多,病情变化观察得比医生早,病人有什么话,时常很早对护士说,因此病人健康的恢复,对护士的依赖,丝毫不低于医生”。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尽职尽责,决不能粗枝大叶、敷衍塞责。应把病人的生命看成量第一重要的,千方百计地解除病人的疾苦,挽救病人的生命。即使是对生命垂危的病人,只要有一线希望,也应尽一切力量进行抢救。

(二)热爱病人,一视同仁

热爱病人,同情病人,是护士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病人生病,到医院求医,精神上、肉体上都遭受着疾病的折磨,尤其希望到关心和爱护。护士对病人说一句温暖的话语,做一件关心的小事,送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会使病人得到莫大的安慰。平等对待病人还应注意尊重病人的人格、意志和权利。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给予满足和解决。护士不能因病人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或与医务人员的关系亲疏而有所差别,必须把病人摆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

(三)慎言守密,尊重病人

慎言守密是护士重要的道德规范。医学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发展日益证明,情绪与疾病的康复有密切的关系。护士的语言、情感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病情发展、治疗效果与康复。护士应当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帮助病人尽早消除顾虑,愉快接受治疗。对病情的解释答复要简单明了,合乎逻辑,要尊重患者,保守病人的秘密。根据病情需要了解病人不能公开的秘密与“隐患”实情等情况,护士有为病人保密的责任。若随意泄露,不仅会影响病人的名誉,而且也可能引起纠纷,造成病人精神创伤,这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在病人面前、护士应保持端庄和同情心,不能开玩笑、打闹。在病房要保持肃静,动作轻,走路轻,说话轻,给病人创造舒适的环境,以便静养。

二、从院校开始,培养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

护士崇高道德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护士经常反躬自问,恪守“救死扶伤,人道主义,多讲奉献,多尽责任”的职业信念,院校更要加强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环境,让护士生理解并很好的学习使之成为对自己道德要求的一部分。

(一)建立有效评价机制,完善监督奖惩制度

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规范化、制度化,没有专门的护理职业道德评比标准和奖惩机制,是导致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院校应建立较完善的护理职业道德评价机制,进行年度考评,建立护士生道德档案,并作为评优、“奖学金”及入党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对于护理职业道德年度考评中优秀的学生应给予表彰奖励,不合格的学生给予应有的处置,以促进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随着时展,建立新的评价标准,要以真、善、美为核心内容,可采用班级评价、自我评价和评价等多种途径,以构建科学合理的护理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二)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加强课堂道德教育

高尚护理职业道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所以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从新生入学那一刻开始,直至毕业。首先,人文教师与专业教师携手同心,形成护理道德教育的整体合力,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和护理伦理学教师及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师都应参与到其中,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护士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不断加强护理专业课教师自身的人文功底,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文素质培训,鼓励他们根据授课情况,结合实例,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护理专业课程的教育之中,同时让人文教师多学习和了解医学知识、护理学知识,寻求更多的护理学和人文的契合点;最后,在教学中贯穿科学史的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都是培养护生思维能力、科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1]。

(三)发挥教师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培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对护士生的的影响。比如在护理体检的实践教学中,经常要求护士生要关心、爱护、体谅患者,如果只讲大道理,护士生印象不会深刻。不如在实习操作课中教师自己做到:体检前征求病人的同意合作;(如果是冬天应先把自己的手捂热再查)检查过的部位为病人遮盖好;边检查边观察病人有无痛苦的表情等等。当然,既要做到也要向护生明确地说明解释,让他们理解、掌握并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立力,胡雪原.在医用化学教学中贯穿道德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4):390-393.

护士职业道德及素质篇10

鞍山市中心医院骨一病房,辽宁鞍山114001

[摘要]目的探讨培养人文科学文化模式下如何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果。方法以终身教育作为基本出发点,从提高护士人文素质体现出的意义、提高护士人文素质具体实践策略等环节,使人文素质培养成功融入到护士的职业生涯中。结果通过培养人文素质,除了能够提高护士人文素质之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护理技能,对于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医疗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结论提高护士人文素质已成为护理工作中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加强护士人文素质整体培养力度,通过各种培养策略的有效实践,促使所有护士逐渐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从而推动护理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

关键词]培养人文科学文化模式下;提高;护士;人文素质;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1(b)-0059-02

[作者简介]陈素华(1963-),女,汉族,辽宁省辽阳市,本科,职称:中级,研究方向:护士素质水平与临床护理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医学模式随之发生巨大转变,医学界对于护士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对护士进行重新定位。在此背景之下,要求护士在工作实践中具备人文关怀意识,尽力转变护理工作基本职能,使之成为受人尊重、知识丰富、充满爱心且技术精湛的职业。由此可见,人文素质培养已经成为护士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环节。有效提高护士人文素质,要求护士具备较高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给予护士全方位的丰富的自身专业知识及人文科学素质培养,通过养成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意识,促使护士端正自身态度,并把人文素质培养作为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组成目标。

1人文素质培养与护理工作基本内涵

1.1人文素质培养基本内涵分析

人文素质即指人们通过积累与学习人文学科专业知识,在知识的熏陶之下,逐渐使知识内化为自身修养、人格以及气质,并形成相对稳定、具有独立特征的品格。与人文素质培养相关的课程主要有《社会护理》、《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士素质修养》、《临床护理用文》、《护士人文修养》等[1]。

1.2护理工作基本内涵需求分析

护士人文关怀属于复合型概念,由护理学与哲学进行有机结合后形成,同时还是护理学科中人文关怀基本理念的实际应用。基于护理工作而言,护士应以人为本作为其基础与出发点,以关心患者、照顾患者、维护患者生命及健康作为主要目标。在职业要求中,除了需要护士主动尊重,理解患者,还要求通过沟通,协助和教育服务于患者,并以奉献、关爱与尊重作为其工作核心,这种人文精神同时也是护理工作内在本质的具体体现。鉴于此,在护理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不断加强护理技能教育与护理专业知识教育,并将提高护理人文素质作为工作重点。在护士的职业生涯中,要求其具备各种人文素质,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文学艺术、理性思维、语言文字、伦理道德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修养。

2提高护士人文素质体现出的价值

2.1护理专业基本特性决定了必须提高护士人文素质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人文素质培养和专业素质培养始终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由于护理专业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护理人员直接维系着人类健康与生命,因此护士必须要懂得尊重人和关心人,在人文精神方面也具备较高标准和要求。在当代护理学中,随着科技信息的迅速更换,护理技术与护理知识也随之加快了更新速度,因此护理工作环节表现出了更多人文含量[2]。由此可见,提高护士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已经成为护理学变革与发展的必然需求,已成为整体护理纵深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动力。2.2护理工作基本性质决定了必须提高护士人文素质

就目前而言,医患纠纷的日趋突出,与护士的法律意识、思想情感、同情心以及爱心等有直接关系。究其原因,主要由于部分护士缺乏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也缺乏人文修养而致。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我们国家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也是非常强调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人文护理。因此人文科学文化是现代整体护理内涵建设的一个需要,人文关怀是重视社会因素及人体心理的直接体现,而护士人文素质则是护理工作朝着更深层次发展的重要灵魂。

3提高护士人文素质具体实践策略

人文素质培养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特征,以终身教育基本观点作为参照标准,人文素质培养主要包括三个实践阶段,分别是在校培养、毕业后培养以及在岗继续教育等。因此,有效提高护士人文素质应从多渠道、系统性、目的性地进行,确保人文素质培养工作的全面性与有效性。提高护理人文素质具体实践策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3.1强调在校期间的人文素质培养

护生在校期间,强调人文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其具体实践可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①不断更新与变革教育理念。提高护生人文素质,学校要不断转变自身教育观念与教育目标。在时代告诉发展的情况下,医学教育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传统的护理理念与护理模式均无法满足现实要求,人们逐渐强调以人为本理念,要求高校管理人员与教育工作人员顺应时代的变化趋势,通过构建综合型教育思想,真正意识到护士人文素质培养体现出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合理把握护士人文素质培养基本内涵,促使护士逐渐朝着综合型人才目标发展[3]。

②对现存课程结构进行深入改革。就目前而言,国内个护理院校的课程编排都呈现出重专业和轻人文的现象,不利于提高护理人文素质培养。鉴于此,建议各护理院校适当增加文史哲等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选修课和必修课,通过加大《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等边缘性学科的教学比例,确保课程结构更加合理[4]。边缘性学科旨在培养护士应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正确方式,在对医学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护士尊重生命以及尊重生命的基本发展规律,并真正认识到健康和生命体现出的价值,从而有效解决医患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应当重视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在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机融合人文素质培养,确保人文素质培养实践活动能够贯穿于护生整个学习生涯中。

③促使校园文化的基本载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校园文化具备心理调适、感染、激励以及暗示等功能,通过对这些功能的合理利用,可使学生的生活方式、情绪、行为规范以及情感等得以有效改变。通过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使校园文化基本功能得以凸显,即可实现文化启迪及人文素质培养等目标。因此,在专业课或基础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将人文精神合理的渗透其中,促使人文精神和医学精神得以有机融合。因此,建议医学教师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丰富课程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视作人文素质培养渠道,从而实现提高护士人文素质基本目标。除此之外,学校还应举办各种文化类活动,通过营造人文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促使其精神、知识以及人格都能得到明显的升华。

3.2在临床见习与实习中合理融合人文素质培养

临床见习与实习阶段属于护士的重要转型阶段,需要其护理知识逐渐转化成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是初步形成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在临床见习与实习中,要求护士合理融合人文素质培养,通过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操作技能,从而养成关爱患者、热爱事业的优良作风[5]。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临床带教老师规范自身行为,以慎独精神不断充实自己。而且带教老师在树立良好楷模的基础上,还应不断拓展自身知识结构,并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强调人文素质培养,从各个方面体现出现代护士独特的魅力。其次,在护理工作中强调护士言行仪表,以提升其人文素质作为基本出发点。护生则以接触患者临床实习作为出发点,从一点一滴开始培养出良好的工作习惯和高水平的人文素养。因此在临床护理环节中合理应用个性化及人性化人文护理措施已成为提高护士人文素质最重要的环节[6]。给予患者整体护理时,护士应当保持热情、细致的工作态度与护理操作,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感与紧张感。给患者身体检查和护理的过程中,保护其隐私,以此方式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最后,不断提高护士职业道德。护士是否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素养以及道德信念,直接决定了其对待自身工作的态度,同时还会对其工作质量、工作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培养人文素质模式下要求不断提升护士道德情感与道德素质,鼓励其养成文明端庄的仪表及科学规范的语言模式。

3.3重视在岗继续教育

当护士成功上岗之后,医院还应定期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提高护士人文素质,建立起人文素质培养机制。在职教育需要有机结合临床工作与人文科学理论知识,并将提高护士人文科学文化作为人文素质培养活动中的重点项目。将人文素质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主线,以开展心得体会、演讲比赛与事迹报告等教育活动作为主要形式,实行护理工作星级服务、普通话持证上岗等工作模式,促使护士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及举办各种意义显著的仪式,护士会不自觉地接受氛围感染及环境熏陶,对于提高其人文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护理实践活动当中,医院应当采取外出交流学习、传帮带等形式,并鼓励资深护士和管理人员深入贯彻人文精神,并将其融入至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以自身人格魅力与人文知识不断感染和教育护士,从而确保人文精神不断传承的同时还能得到积淀[7]。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医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批和分期选派专业护理骨干、护士长等人到国内知名的医院中参与学习和进修,并鼓励其参与至学术交流等活动中,以此方式加快护理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迅速渗透与结合,实现知识资源与技术资源的合理共享,确保所有护士都具备较高人文底蕴。

4讨论

现代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具备较高职业素养与人文素质。然而目前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整体护理的工作效果和理想的护理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从而导致护患纠纷等问题的出现。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应用以人文素质标准表格项目服务于患者,通过强调在校期间的人文素质培养、以及在临床见习与实习中合理融合人文素质培养,同时重视在岗继续教育,从而实现提高护士人文素质整体目标。

[

参考文献]

[1]王贵勤,陈勤,汤军,等.精细化理念下医学院校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构建[J].重庆医学,2013,42(14):1662-1664.

[2]杨学霞.人文素质培养对提高新时期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的意义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31):6606-6607.

[3]杜慧敏,王云贵,于瑞英,等.综合医院危急重症专科护士人文素质培养研究新进展[J].重庆医学,2013,42(7):831-832.

[4]孙萌,郑蔚,张利霞,等.护士人文素质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9(2):277-281.

[5]肖亚.创新护士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全程培养护士人文素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3):492-493.

[6]宫兰云.提高护士人文素质确保护理安全和质量[J].中国卫生产业,2012,7(7):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