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企业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26:13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篇1

关键词:传统文化;企业管理;弟子规;孔子;管理经营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raditionalcultureandenterprisemanagement,pointsoutthatthepromotionoftraditionalculturewillhelptogreatlyimproveenterprisemanagementlevel,theessenceoftraditionalcultureshouldbeappliedtotheenterprisemanagementmechanism.

Keywords:traditionalculture;enterprisemanagement;Disciplerules;Confucius;managementofbusiness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为什么要谈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当我们谈起5000年历史文化时,我们说中国有5000年辉煌的历史,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宝库。当一个企业有200年历史,还有一个企业有5000年历史,企业之间的管理由谁来管理呢?当然我们要由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企业家管理,因它更经得起风吹雨打,更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企业伦理、服务心态,在现代社会里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2007年8月来自世界工厂中国大陆的毒玩具,危害美国的幼儿;2008年1月毒害继续蔓延,受害者变成日本;中国的毒水饺,波及46个县市逾2000人中毒;同年9月,毒奶粉事件造成乳业龙头伊利、蒙牛集团逾百亿人民币损失,6244个肾结石宝宝毒害恐慌掀起涛天巨浪。毒玩具、毒奶粉层出不穷,黑心商品让人在心惊之余,不免要问企业的良心何在?温总理曾对某企业有一个评论,反映政府监管不力,也反映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即没良心是导致我们现代社会的根本所在,企业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企业只要有了诚信这些问题了都解决了。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都是因为人心坏了。孟子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征就是取的意思,从上面的领导到下面的老百姓都相互的夺取利益,这个国家就危险了。危险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先生在与池田大作的“展望二十一世纪”的谈话中写道“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更危险的时代了,这种对人在生存的威胁,是人类自己招致的,如果人把自己的技术滥用于利已主义、邪门歪道和罪恶目的就有致命的危险。”正因为如此,它才比地震、火山暴发、暴风、洪水、干旱、病毒、细菌,还有鲨鱼和猛虎更加危险。但是有比这更加危险的威胁我们却忽视了,就是人心的坠落。人们道德的空虚精神的颓废。而它导致的灾难比自然灾害更加危险。所以它应该更加引起我们的高度的重视。所以我们说富之、教之,这就是我们的治国之道。

二、管理之道---礼主刑辅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神医叫扁鹊。他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他有二个哥哥,大哥医术最高明,他的二哥医术其次,他是三个兄弟中医术最差的,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的大哥和二哥的名字,为何扁鹊在他三兄弟当中是医术最差,但是他的名声去到最高呢?他的大哥教人养生之实道,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按自然节律起居叫天补,而后天的吃补药叫人补,人补不如天补,他的大哥告诉人这些道理。皇帝内经中告诉我们,治未病不治已病。他的二哥在很久以前看到这个人,如果再按照这个生活节奏生活下去,天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他就会告诉你不久的将来你的身体就会有毛病。他在很久以前就会预测到这个人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病症,给他一些建议、保健的方法。按他的建议做了,这个病就不会得了。扁鹊是等这个人病入膏肓,不得不采取一些大的手段,结果手术做了,人就起死回生,妙手回春。把他从死亡线上救回来了,别人一看,扁鹊实在是太高明了,他把一个濒死的病人都给拽回来了,真是太了不起了,他的医术最高明了,生于中医世家的扁鹊明白,其实他的大哥、二哥比他高明得多。因为他们懂得防患于未然。中国的管理之道相对于西方的管理之道就在这里。古人说: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礼者禁于将然之前。即消极的影响已产生再去制裁,但是有了不良的影响,礼者--道德的教育,礼仪的教化,防范于未然,它把问题化解于无形中,让消极的影响根本没有产生。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信心,去学习西方的管理,其实西方的管理有它的文化背景,西方是一种宗教文化的背景,他们是宗教和政治二手抓,一个是法律,一个是宗教,宗教负责培养仁慈博爱的道德情感,政治制度的设计只关心公平、正义就可以。他们俩密切配合把社会治理好。西方专注于正义的制度,还有法律的健全,但是忽视了个体赞美德的培养,伦理学关注的核心不是设计那些正义的制度,而是应当培养个体的美德。孔子说:用道德来引导人们,用礼仪来教化人们,人们不仅有羞耻心,还有人格,还有人心的归附。他心甘情愿来接受领导。中国古代的孝也是通过各种礼节体现出来的,如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这时他的同学、朋友送他一个字,不再称他的名,称他的字表示对他的尊敬,甚至他到朝廷里做官皇帝也要称他的字,表示对他的尊敬,但是他的父母、老师可以一生称他的名,因为老师和父母的恩德是相等的,老师教孩子的是孝道。其实礼都是对富贵人的要求,如你到很多人的地方,老百姓聚集的地方,你的马车的速度都要缓慢下来,不能横冲直撞,以免影响人家的正常生活,这才是有地位的人他尊贵的体现。因为他有礼貌。所以看到现在的富人,他富而不贵,如把奔驰、宝马车的喇叭按的特别响,生怕人家不知道他开的是奔驰和宝马。这都是没有礼的表现。所以礼是要求外在的行为转变,让你的内心给调伏,让你谦恭有礼,这就是我们的管理之道。三、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处

企业西方哲学的理论,西方管理大师的方法,看到了很多的问题,包括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来获得不当的暴利。现在人心偏颇、愈趋邪恶,无法自爱爱人,更遑论敬天爱地。我们意识到这种危险了吗?人们道德空虚、精神颓废,它导致危害比自然灾害还要更加危险,所以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富之、教之治国之道。而[弟子规],它是为人着想,它培养我们具有利他伦理道德情操,这样一个思潮,慢慢国内、甚至国外萌芽、开花、结果,传统文化[弟子规]是不是过时的文化?长期从事科技研发,喝过洋墨水,念过清华大学工商总裁管理,又是外资企业一把手李慕松,经过10多年西式管理,最后也不敌[弟子规]的魅力(菲尼克斯电器中国公司总裁李慕松),感慨的说:“你把人当物管理,而不是激发人这种责任感,不承认人是性本善,不让员工受到尊敬”。这种情况下,一定会有少数员工钻公司空子。伦语中一句话:[导之以正,齐之以刑,民免而],即如果用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去管理,最后老百姓会钻空子,10年的错误,让他明白,只有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员工才会有耻且格。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篇2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管理;管理艺术职业经理人

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几种原生性文化之一,具有文化本源的意义。众所周知,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渊源,许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亦如此。日本企业的辉煌得益于日本人把中国传统伦理与美国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企业高层管理者手中都有《论语》、《道德经》和《孙子兵法》等书,在日本管理界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这种魔力是如何造就日本企业高管的精英?

一、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企业根本定位

《论语》中云:“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大概是对企业最早的根本定位吧?也许我们能从我国百年老字号:“信祥和”、“全聚德”、“德发长”、“同仁堂”的名字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的定位及影响力。这些名字无一不把企业的生存与社会正当需求相结合;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否决开设的董事会议案,成为当代企业根本定位的经典案例。

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组织管理

《荀子・王制》中云:“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合群是人本能的心理属性,然而“分”是使群体变成现实稳定和谐社会组织的必备条件。“分”,就是从较大群体中继续寻求共性,不断的细分。如把企业以管理结构、组织结构和伦理结构等形式划分为小群体。近年来内地有着良好形象的私人企业,以及港、澳、台和东南亚知名华人企业,他们的管理理念及经营秘诀无不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基石。他们以以现代企业管理手段为前提,以“平均、宽容和仁爱”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这种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纳、认可并付诸实践。

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企业协调管理

《论语・学而》中云:“礼之用,和为贵。”又云:“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主张和谐,是儒家文化一向强调的中庸方法论于现代管理艺术中的重要启示,它提倡凡事需不偏不倚,“礼”是和谐的标准,始终注重大同稳定、和谐相处。孟子倡导“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国民间的“和气生财”。“人和”精神早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管理思想,鼓励员工维护集体利益,求大同、存小异,以期达到“统一思想,服务大局”的良好局面。邓小平同志处理“和”这个问题很非常高明,他主张不争论,“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一国两制”就是息争求和的典范。

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管理方法――刚柔并济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传承过程中,一直提倡“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的控制之道,其精髓是为人处世、随和谦让。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主张处理实际问题时力求灵活运用、即“通权达变”。这就是当今国际企业管理中流行的“权变管理”。换言之,企业管理应遵循刚柔并济的管理原则,也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这样方能相得益彰。

五、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企业定位的根本――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孔子说:“中也者,天下之大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不偏不倚与不走极端的处世之道正是中庸之道的根本体现。

《中兴通讯――全面分散企业风险的中庸之道》一书,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兴通讯将中庸之道切到好处地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成就了中兴20年的成功。

作为“巨大中华”之一的中国通讯巨头中兴通讯,其企业文化因秉承“牛”文化闻名于业界,“森林原理”是中兴企业的认识论,而“低成本尝试”原则是中兴企的方法论。它不仅是东方价值观的体现,更是典型的中庸之道在中国企业中的运用。

中庸之道在日本企业管理文化也备受推崇,如松下公司致力实现中庸之道,主张以诚、宽和礼待人;反对折中和放弃原则,把社会利益作为重中之重。

我国知名企业海尔集团的管理模式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合了日本管理模式和美国管理模式,即日本管理(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美国管理(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精髓=海尔管理模式。其中日本管理的实质也源于中华传统文化;而美国管理是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

六、职业经理人如何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

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高层管理者的自身品德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较好融入企业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职业经理人,作为现代企业运营“执牛耳”者,应当在借鉴吸收西方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从企业生存文化需求为出发点,着手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奥妙,在提高自身管理艺术水平的同时,开拓性构筑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笔者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无为而治”的思想精髓是职业经理人必须掌握的管理哲学。前者是对个人素质的综合要求,后者是一种战略思维。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周易》又称《易经》,不但内容博大精深,而且智慧非凡。历来认为“易”有两层意思,首先“易”字本意是“鸟振翅”。其含义是“鸟只有不停地努力在高空中飞翔,才能飞得更高,才不会粉身碎骨”;其次“易”字衍生“变化发展”和“平等亲和”等意思,这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厚德载物是成就大事的必备条件之一。《孟子》中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作为职业经理人,最佳境界是德才兼备,其次是有德无才,最可怕的是有才无德。

“无为”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的主要精髓,其包括顺应天道,遵循自然规律的要求及有所作为的意思。职业经理人侧重于管理,笔者认为顺应天道更符合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特点和要求。

第二,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在《企业文化》一书的序言中指出:“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企业文化在国际企业文化交流中最具生命力。中国企业文化要发展、繁荣和昌盛,不但要吸收国内外企业优秀的文化,而且要继承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在融合中敢于创新,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做好两种文化的对接和超越。”职业经理人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如“企业关心员工,员工热爱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充分反映了根植我国传统文化中“善”和“爱”的观念,“善”是我国佛禅的基本理念之一,“爱”是儒家所崇尚的基本理念之一。这样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恰当融入到企业中的同时,又满足了企业良好文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据笔者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企业只有达到较高层次的员工才有机会获得公司组织、安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及培训,基层员工基本上没有学习及培训的机会。笔者认为只有公司的基层员工具有了较高的国学修养,才能提高整个公司的形象,才能对该公司的宣传积极有效。因此笔者认为公司应该有计划地针对各层次的管理者及职员工开展培训,如针对中高层管理者主要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作用的培训课程,以提高中高层管理者的管理境界、管理理念与管理水平;对基层人员主要组织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熏陶,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高员工的责任心与道德观念。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经说过,要使企业文化扎根久存,企业文化必须符合民族文化。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只有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科学、先进、高效的管理理念相结合,方能成就企业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1]刘刚.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林宜龙.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

[3]马银春,吴学刚.读三国学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120-313.

[4]唐药隐.儒家语录[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43-50.

[5]巨天中,李放.孟子智慧今说[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9:62-63.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篇3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家族式管理;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01801

中国古代家国一体,在工业文明的今天,“家族——家庭”观念在众多中国人心中仍有重要地位,也影响着企业管理。中国文化在决定中国企业管理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系统。其中包括中国组织高度集中决策(高度中央集权)、低层次员工执行,家长式的领导风格,强调集体主义和团体行为,以及企业的家庭管理和所有权。本文主要以家族企业为例,从人员管理、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业务方向和战略这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中国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人员管理

中国的企业当中人文因素被认为是好性情领导所拥有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人文因素指以礼貌、宽宏大量,诚信、勤勉、和友善。儒家思想告诉我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强调人文因素,这种价值将给企业带来一个更亲切、轻松、友善的同事关系。

工作场所不提倡个人主义而重视关系。人文集体关系,即组织结构中的高度凝聚力在中国企业中很常见。下属倾向于不公开表达某项工作的个人意见。这种融洽的关系和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容忍已成为关系管理的原动力。

中国企业管理方式以人为本,而非任务导向型。个人资历和良好行为比良好的表现在晋升中更能发挥作用。因此,中国企业中在晋升中论资排辈是常用的做法。但大型企业还是会建立目标业绩标准和全面的绩效评估系统。现代企业管理也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与激励系统。

2组织结构

中国企业重视等级阶层,企业的组织阶层与“家族”层级类似。因此中国企业不像外企那样有一个正式的组织结构框架或是职务说明和工作程序,人们更倾向于师徒制的培养方式而非工作程序的总结与学习。有些管理职位是独立出来的职位并按家庭层次结构中的资历来安排任职。

企业的对外业务关系常变换并有时不明确,从而导致了企业中人员间业务关系的冲突。企业政策和规则有个总的指导方针,而工作细节部分经验主义作为参考。有些企业虽然不会明确在员工准则上说明服从、可靠和可信的重要性,但许多企业高层实际上都希望下属们能够很好的做到以上几点。因此,现代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结构,明确各职位职责,使用多渠道的沟通方式。

3领导作风

许多中国大企业是从家族企业演变而来的,强调“家族主义”的“顺序关系”,因此家长作风和裙带关系成为主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尊尊亲亲”为道德的基本准则,其中“亲亲”指的是家庭秩序。小型企业在招聘时倾向于使用这种裙带关系,如招亲戚或熟人。而就一些较大型中国企业、征聘专业人员(非家庭成员)更为常见现象。

企业温情派领导所定义的家族主义实际上包括道德标准与责任,这从某种程度上让企业领导成为了下属福利的提供者。如中国企业会为他们的员工提供终身雇佣制,只要下属不犯任何重大错误,中国企业领导一般不会仅仅因为下属工作业绩不佳而解雇下属。

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人强调整个大家庭幸福,有为祖争光的观念,认为财富的积累是衡量个人与家族荣耀的重要标准。为了扩大家族财富,光宗耀祖,中国企业领导勤奋工作,艰苦朴素,并能保持充沛的精力长时间工作。这些观念演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后确实给许多中国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成功。

4业务方向和战略

在业务方面,节约的美德意味着节省的使用有限的资源(如物质、资本和人力)。中国人有时为了确保家族企业的生存和长期成功会无薪工作几年。中国人也会将“面子”和“关系”放入商务关系当中,并将“面子”和保护企业和家族的名誉以及个人形象联系起来了。如在19世纪50至70年代,东南亚的大多数中国商人并不依赖于银行为企业融资,因为他们认为经常出入银行是件很失面子的行为。有时为了保护名誉,即使不盈利,中国人也不会轻易解散家族企业,并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保持生活节俭。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早期中国家族企业在海外非常成功的原因。而现代企业除了强调努力工作,也会要求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商业关系对提升企业能力有很大作用,而真诚相待是确保中国企业商务关系网良好运作的基础。在今天迅速变化的社会中,企业之间相互竞争,追求卓越。一些传统文化价值已被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所替代。为了企业生存和成功而改变并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固然重要,但中国高层还是应该继续保存诸如坚忍、耐心、诚实、正直、诚信、有道德和勤奋等优良的中华传统美德。

5结语

为了更好的保持中国企业的延续性,企业管理的家族化应该转为专业化。随着企业的发展,真正的挑战是在保持专业管理的同时还能维持其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的灵活性。为了将企业管理从家庭层面上升到专业层面,必须将管理与企业所有权区分开来,并同时保持着良好的企业家精神。也就是将中华民族文明智慧和独特的民族精神同西方的先进管理模式相结合,这点对于中国企业快速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驰.当代企业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2000.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篇4

摘要: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现代工商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随之变大,如何保证工商企业管理措施的有效进行,首先离不开企业自身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借鉴,本文就从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中探讨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工商企业管理;应用

要想保证一个企业的管理工作具有特色,首先要对本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借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就要进行一定的企业文化的培养,所以,我国现代工商企业在进行实际的管理工作时,不可照搬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一定要在综合分析实际工商企业管理的现状,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吸收,再进行发展创新。这样才能保证现代工商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企业在各种激烈的竞争中提供一定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工商管理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文化在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对于我国现代工商企业管理来说,有着实际的运用意义,根据权威分析所得,亚洲四小龙等一些其他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案例离不开对于儒家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所以我国现阶段的商业对于“儒商”的称谓都显得十分敬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一个工商企业的信誉在其综合竞争力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变大,所以,一个企业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只有对于儒家思想其他优秀成分的吸收之后,才能增强其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但是,在对于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的实际运用中,不能只一味的吸收,传统文化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进行一些具体政策和制度的配合,保证工商企业的管理工作符合自身的发展。

传统文化中的法家和道家思想对于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也起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对于法家文化中所提出的“不法古”思想,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工商企业管理会有这重要的作用,法家文化的结晶《孙子兵法》中提出的战略性思维,对于我国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中制定一些战略或者计划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以老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道家文化,对于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中上下级和谐相处等理念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它对于企业的管理方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工商企业管理的发展和运行主要是为了利润,但是,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发展,必须要关心这些利润的创造者――人才,要想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加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都需要依靠人才的支撑。但是,在实际的工商管理中,管理部门的阶层很少能够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对于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工作也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造成了人才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一部分人才出现流失的现状。我国现代工商企业进行管理工作时,可以吸收传统文化中对于人才重视的这一部分,对于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充分的调配以及使用工作。企业管理工作中要想实现实际管理工作的意义,就要加大力度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采取较为有效的管理措施,发挥各种人才在工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意义。传统文化中涉及管理工作的大都是与国家管理有关,虽然,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的范围有限,但是对于一些管理工作中的行为准则、约束机制以及素质培养等方面依然可以进行吸收和借鉴工作,通过一些措施来实现对人才的关心和爱护,通过一些措施激励人才在现代工商企业运行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一些工商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多使用到的“情感、待遇和事业留人”方法和措施正是印证了儒家思想中的安人理念。一个企业只有在尊重人才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对人才作用和充分发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开始运用激励手段和方法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更是不敢懈怠。我国传统文化提倡任何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要重义轻利,但是依然有部分工商企业不考虑企业职工的利益需求,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推行绝对的平均主义,打击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工作生产效率不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成绩得不到认可和鼓励,这些现象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百害而无一益。在实际的工商企业管理进行激励措施时,一定要保证从职员的精神和对于物质利益的客观需求两个方面来进行,保证激励工作的顺利发展。

二、企业管理方法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

现代工商企业管理方法是指在世界和知识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于人在管理工作中主导作用的认识,进行一些理论方法的变革,让管理方法更加科学、系统和程序化。现代工商企业管理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萌芽时期,主要表现就是在管理过程中重视经济人和劳动组织等理论;在管理理论发展的古典时期,管理方法和工作被当作组织技术;发展到后来的行为科学时期,开始重视人的动机、需求和行为,主张用激励和领导等方式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并提出运用一系列“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的措施来将个人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统一结合,达到总体发展的效果;目前的工商企业管理通过对于技术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利用它们先进的理论发展成果,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数学模型,重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信通、控制和信息论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充分利用。

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世界著名的跨国企业逐渐进入中国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明显,这对于一些国内企业在政策上所独有的优势是一定的打击,国内工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战略与这些总体竞争力较高的企业相比,更具有一定的差距,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根本不能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特点,进行战略目标的制定,所进行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拓展也比较复杂,这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长期发展终究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现代工商企业要想在经济、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努力协调好分工、合作以及社会联系等工作,就必须在工商企业管理工作中做好调整,按照市场中经济运行的各种规律来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挑战,工商企业管理阶层要把战略点由内部发展到外部,进行长远、发展和系统性的思考,对于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做好制定,并调整经营范围和规模,选择合适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维护好一个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秩序,保护好企业长远发展的方向。

现阶段的工商管理企业要想在国内外竞争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就要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管理任务,通过对于企业内、外部和市场的重组过程来进行企业管理平台的搭建,这时,一定要保证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再进行一些先进企业管理和发展思想以及方式方法的借鉴。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工商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传统文化是工商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工商企业文化的重要来源,也是主要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运用到工商企业文化管理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好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以及员工与工作之间的各种矛盾,通过对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等内涵的吸收和借鉴,能够让员工对于人际之间个体中的不同有着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这样就能够保证员工相处过程中减少摩擦的出现,实现员工的公立和共利局面。国学在现代工商企业文化中的主要作用是经世致用,而这种作用中较为主要的思想内涵就是“诚信”,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对于“诚信”的理解和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己的竞争软实力,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成为顾客选择企业产品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目前很多企业开始构建“环保”的企业文化发展理念,尤其是一些进行资源开发或者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会产生污染和破坏的企业,格外重视这种文化内涵建设。儒家思想中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正是目前得到广为应用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将这一发展理念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运用,争取让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积极效果。

(二)传统文化给企业文化管理提供了环境和路径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给企业管理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更能增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而企业文化管理中不仅需要进行文化的树立和发展,还需要对其发展环境进行塑造。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文学我们比较熟悉,通过让企业员工对《论语》以及其他书籍的熟悉,让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知识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也有所提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员工更加容易接受先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中除去一些较为温顺的部分,还有一些比较严肃的成分,既要达到对员工的鼓励和安抚作用,又要采取一些实际的措施和方法对员工进行规范,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和惩罚互相结合的方式要求企业文化中加强对于制度和标准的制定,将一些实际的惩罚和奖励措施制定出来,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保证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得以实现。企业文化中每一个环节都含有一定的强制因素,但是在实际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对其表现,不可采取任何的强制手段达到目的。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中,领导阶层要给员工做好榜样,首先要从自身角度来认同和理解企业文化,还需要恪守各种规章制度,然后进行宣扬,这样就能够给企业员工做好表率工作,让员工在信任过程中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四、我国企业管理在后期发展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且涵盖面广泛,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工商企业的管理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贯穿到企业的决策、生产、人事和领导等各个方面,我国现代工商企业只有对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的吸收之后进行创新,才能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独有的魅力,摆脱企业发展的窘境。

面对各种文化的冲击,我们在应对传统文化时,不仅不能盲目地丢弃,还需要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继承,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观念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于优秀积极的成分要进行吸收和借鉴,对于西方先进的工商企业管理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将创造性和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合理市场秩序的建立以及竞争观念等先进的理论成果进行吸收,从而发展成符合我国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的先进理论。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既有先进的成分,又有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我们要在工商企业管理过程中吸收和借鉴各种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成分,又要通过对于西方管理优势的借鉴,进行科学化和组织化的管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各种观念的形成,并对于人们的各种行为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若我国现代的工商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完全照搬西方的企业管理理论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员工产生抵触性,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因素;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一味地采用传统的管理经验,对于一些先进的理论成果不知道学习和吸收,这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后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工商管理企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努力协调各个阶层的关系,让员工在一种稳定和谐的环境中努力工作,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王建军.从传统文化感悟企业管理之道[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2]邱州鹏.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3]刘军.浅议企业管理与传统文化[J].魅力中国,2010(5)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篇5

[论文摘要]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古代学者以其丰富的思维智慧提出的各种管理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的企业管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应用于生产实践,同时与世界的先进管理理念接轨,已是目前企业所需要探讨和考虑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理解和把握 

企业管理是在西方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它不仅是一门纯粹的技术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尽管中国古代学者并没有正式提出过企业管理这一概念,但其思想却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例如,“以人为本”“贵和尚中”理念等,管理者应将这些积极思想应用于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中,当然,传统文化中也必然有不适合现代管理的思想,比如平均主义思想,重传统轻创新等管理者需要避免或尽力消除这些消极影响。我国的企业管理还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理念,更需要将这些先进理念与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以便为将来形成我国自己的企业管理理论打好根基。 

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1.儒家文化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而整体和谐性是中庸之道最本质的特征。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意在强调应该时时能做到适中,既无过,也无不及。 

不将文化贯穿其中的管理是一种工具性,机械化的管理,而中国企业注重“情”,因此就需要不仅在技术、制度方面逐步完善,更要融入情感理念,这样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但是管理者更需要把握“情理”的适度。中国有许多企业人情风盛行,岗位的安排设置,职权的大小有很多取决于人情。这不仅揭示了这些企业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也阻碍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适度应用“情理”观念,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本土企业。 

儒家思想倡导整体主义理念,认为人的生存发展应该基于群体的发展,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该理念恰好是现代企业提倡的“团队精神”,并且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良好效果。然而集体主义观念一旦发展到极端,会对个体产生贬斥作用,对标新立异的个体产生孤立和攻击,从而导致个体对群体的畏惧和依赖心理,其结果是扼杀了个体的创新动力,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孟子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组织,其领导者必须从修养自身开始,然后再去影响他人。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有自己明确的价值观念,在众人思想的汇集下,形成企业的价值观,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孟子的这个观点应用于企业中,企业的成功并非领导者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实现的,必须有其追随者的帮衬与努力。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提升自己,获得组织成员信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人本思想”,体恤成员,信任自己的成员,管理者需要把企业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让成员认为企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让成员甘心情愿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2.道家文化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涵是“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自然哲学,强调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老子曰:“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局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通过指出水的具有滋润万物却与其他事物不产生冲突的本性,旨在对领导者提出的要求,这与现代企业管理中提倡的“以人为本”有异曲同工之妙。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管理者也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人为本,一切管理活动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基础,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维持自身人才的竞争优势。 

3.《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兵书,其连续不断的军事战争是这个时代的突出特点,各国倾尽人力斗智斗勇,尽显其政治,军事才华,其中的战略计谋堪称为经典。尽管三国时代军事管理与现代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是其中有很多管理思想史通用的,管理者可以将三国时代的战略管理融会贯通于现代企业管理。 

管理者要有强烈的求才欲,以及豁达心胸,广纳百言,融汇众智。这种理念在三国时代的军事管理中体现在多处。以曹操为例,其求贤若渴的形象深入人心,他运用各种手段网罗各类人才,委以重任。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管理者要善于与员工进行沟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组织成员能够人尽其才,才能是企业协调运营,各方面共同发展。 

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明确目标,并集中于这一点,全力以赴,在实施计划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适当地予以激励,以便更快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就蕴含着保证重点,避免四面出击的思想。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重中之重,而不能像刘备那样,战线过长,目标太散,必然导致失败。 

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塞涅卡)。企业管理者应该从各个方面做出榜样,使组织成员心服口服,甘愿追随。例如孙策在战场上一向冲杀在前,士兵纷纷效仿于他,个个奋勇,争先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管理者如果不能有效的管理其成员,大多时候是因为他的行动不足以服众,没有凝聚力,使成员不能尽心尽力。 

由上可知,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两面性。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优点,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又要不断地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然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及伦理理念根深蒂固,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如果一味的照搬外国管理模式,必然会使员工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要两者并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以便能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马银春,吴学刚.读三国学管理.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120- 313. 

[2]唐药隐.儒家语录.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7.43-50. 

[3]巨天中,李放.孟子智慧今说.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9.62-63.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 运用

1.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孕育的“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人文精神带有很深的儒家文化烙印,即崇尚礼教、修身,强调人自身的修养和人格的完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孕育的“和合精神”。“和合”一词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同心,也指事情的协调和顺利。《论语·学而》讲“礼之用,和为贵。”后来,孟子将这一思想作了更深层次的发挥,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从而,“人和”超越了“天时”、“地利”,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处世法则。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孕育的“自然精神”。在传统文化思想中,道家以崇尚自然闻名,老子注重天道,把自然摆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道是世间万物的母亲,而自然则是道的终极。中古传统文化中所孕育的“通变精神”。求新求变是人类社会始终不渝的追求,中华文明一步一步走向辉煌,就充分体现了“通变精神”所包含的智慧。中国人的“通变精神”在《周易》中得到系统的表达,《周易》的核心理论就叫“穷则思变”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孕育的“担当精神”。所谓“担当精神”,就是勇于承受,敢于负责的意思。“担当精神”建立在儒家积极入世的哲学基础之上,强调“公利优先”的原则,它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传统文化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生活依然存在密切的联系。它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致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而进行不懈的自我更新。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体现着凝聚力。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从未中断过,究其原因,它与中华民族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源泉和载体,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核心机制和基础。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在于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能够进行不断的创新。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民族文化的创新也蕴含着民族精神生命的创新,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民族文化长期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没有及时的创新,是导致民族精神衰老、陈旧以至丧失生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3.传统文化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实现途径

3.1用“和合精神”培养员工的和谐心态。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合”、追求和睦的民族,实践证明,中国之所以没有蹈其他文明古国的覆辙,与中华民族“和合”的精神密不可分,有了这种“和合”精神,才能大度宽容、和谐相处,遇到苦难和挫折,便能同心同德。当今企业职业道德追求管理者与其下属之间、企业内部各成员之间相敬如宾、友爱互助、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与“和合”精神一脉相承。运用和合精神,培养员工和谐心态,就要把企业成员过分注重功利的道德心态引导到崇德尚义、见利思义的道德价值轨道上来,把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引导到以企业集体利益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上来,引导员工正确对待自己、企业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正确对待个性与共性、变革与创新。将仁爱思想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相结合,营造一个以爱换被爱、以奉献博取感恩的和谐人际环境,从而使全体员工不断增强无私奉献、知恩报德、热心服务、真诚奉献精神;员工之间精诚合作、相互爱护、乐行善事;管理者坚持仁爱、仁义、善待下属;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友好融洽的工作环境,个人潜能、组织活力被最大限度地激活。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篇7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125-02

1绪论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更多看重的对西方社会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中国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腾飞,但一直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有所不足。我们知道,管理,包括对企业的管理,都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植根于一定文化的社会背景之中,因此企业管理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要企业所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相适应和协调。西方的著名管理学学者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的政治制度中。管理是……而且应该是……受文化制约……管理也是“文化”,它不是无价值观的科学。”因此,要进一步探索中国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创新,就离不开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从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研究、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奥妙。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积淀,包含着丰富浩瀚的各种思想,这些思想涉及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儒、道、佛、法、兵、墨等诸子百家文化体系,整个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道、佛、法、兵、墨等诸子百家与儒家思想交相辉映,极具丰富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与现代企业成功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儒家的“天人合一”、“修己安人,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以和为贵”,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都是企业管理者们值得深入总结并结合企业管理实践进行创造性升华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因此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要经营好企业,就应该把企业管理与中国国情相联系,做到企业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本文主要通过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来指导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笔者认为通过古代的“民本”思想及“以柔克刚”等的和谐思想来指导现代企业的管理非常有必要,也是很值得合理继承和深入改善的。

2古代“民本”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启示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也不管是管理朝代还是管理企业,管理对象中最能动、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是人,管理的核心在于人力资源管理,本质是“治人”即对人的管理。从管理的意义看:“治人”通过专注于人的积极修为、管理实现对事对物的管理,这种管理思想和方式与现代的“人本管理,人为为人”的人性化管理理念相一直,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物、管好事。就现代企业管理而言,这一理念也是广受推崇的,跟“以人为本”的国策相符,我们在平时的企业管理中应当继承这种“民本”思想,不管这是古代的“哲理”还是现代的“国策”。

众所周知,儒家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伦理文化,认为在一切事物中人居于最重要的位置,甚至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都是并列的。从管理学的角度考查,中国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人的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管理主体的重视,特别强调管理者要“修己、正身”,要遵循“为君之道”“为将之道”“爱民之道”,提出了仁、勇、信等各种德才标准;其次是对管理客体的重视,处理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相对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民本”“民心”“民意”,把“民本”“民心”“民意”看做管理行为成败得失的根本,例如古代君主的“奉天承命”就是要尊重民意。当然,或许有人说这是迷信,应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中肯定会出乱子,这点笔者不否认,但是要强调的是对于古代的丰富遗产,我们应该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来面对,笔者相信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大家都应该有一个理智的判断,关于这点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同样,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理念与现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一方面把人即人力资源视为企业一切资源中最重要和最有潜力的战略资源,着力提高人的素质;另一方面强调对人的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价值观培育,努力做到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挖掘企业员工的潜力,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因此现代企业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民本观念,以企业的人力资源为中心,把面向企业员工、尊重企业员工、关心企业员工放在首位,充分调动企业中所有人的工作热情和智慧,企业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把尊重员工、关心员工放在首位,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规划企业员工的有效配置,不断为企业员工提供学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提高企业员工自身能力素质,增强企业员工责任感、使命感;深入挖掘企业员工潜力,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当中,最终实现企业员工的个人价值和企业发展繁荣的双赢目标。

此外,在企业管理中重视员工的自身发展,也是符合传统文化的义利观的。作为儒家五常之一的“义”一般是指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和人们行为的价值标准,“利”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物质利益和功利。“见利思义”和“以义制利”的儒家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的民主精神,引导和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激励和推动了中华民族和整个国家的凝聚力。在企业管理中,如果做到“见利思义”、“以义制利”,把面向企业员工、尊重企业员工、关心企业员工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完全以企业利润为出发点,可以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当中。

总之,不管是古代儒家思想,还是现代国家政策,我们都应该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灵活运用人本思想,让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馨和对自身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才能够让员工有归属感,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3古代和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提倡“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强调为人处世要随和谦让,这其实是一种心胸豁达的思想境界。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个人与个人之间如此,团队与团队之间也应该如此。儒家认为,柔是自然之道、养身之道和治世之道,天地万物均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因此人必须关注自己并注重自身的修为,使人道合乎天道,顺应天道。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说人与自然要协调统一,主体与客体之间要相融相通,这就是所谓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道理。孔子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因此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从天开始,过渡到人,即管理者要以企业文化来熏陶员工,用文化的潜移默化功能促使员工的目标、行为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和谐,培育员工和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实现个人与企业协调发展。古代和谐思想也与今天我国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观点不谋而合。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古代和谐思想可以帮助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因此企业管理者的实践活动应建立在企业的可持续能力和企业员工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保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促使员工的个人得到充分发展。

作为中国通讯的巨头——中兴的“森林原理”和“低成本尝试”管理方式体现企业中和谐思想的活用,这种东方的价值观向中兴企业的组织结构、研发领域、市场末端、文化氛围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渗透,并发挥了积极作用。日本企业之首——松下作为也非常推崇中国的和谐思想,认为提倡和谐就是提倡以诚、以宽、以礼待人,不偏听偏信但又不搞折中和放弃原则,强调高瞻远瞩、全面地观察和处理问题。

所以说,古代的和谐思想运用于现代的企业管理中可以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甚至为企业的进一步扩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点相信很多企业管理者在实践之后将深感触。

4中国传统文化的其它方面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启示

“修己安人”是以人为本古代先哲思想的逻辑演绎,体现了个人与组织的辩证关系。对现代企业而言,即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在企业内部形成个人、群体的目标链条。个人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逐步实现从自律到自觉的飞跃,通过推己及人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个人管理目标作为组织管理目标的基础。前一目标的完成是后一目标实现的前提,后者的达成又是前者的印证和升华。同时,组织管理目标的达成又为个人管理目标的完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两者相互作用,最终实现企业最高战略。

先秦儒学作为“伦理—政治型”的观念形态,“内圣外王”既是其最高的理想人格、价值观念,也是其最高的政治目标和现实关怀。所谓“内圣”者,“内在于个人自己,则自觉地作圣贤功夫(作道德实践)以发展完成其德性人格之谓也”;所谓“外王”者,“外而达于天下,则行王者之道也”,应用于现代的企业管理中,则是指领导者应当极力增强自身的品质修养,且注重对企业成员的素质提升和人文关怀,通过组织内在的品性修炼来培育整个企业先进优良且契合市场变迁的经营哲学,从而依托内在的自我成长和品质塑造来实现社会的物质丰盈和精神富足,使企业得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品牌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起光辉的形像。

道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弹性柔化管理方式的理念基础之上,体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管理模式,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即管理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态势,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制定管理方法和策略,同时管理者要以冷静、持重的态度做事,顺应自然之“道”,适时采取行动且坚定不移地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春喜.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0,(8).

[2]王建军.从传统文化感悟企业管理之道[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篇8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193-02

一、现代企业文化和传统文化

(一)现代企业文化的内涵

现代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作为员工恪守职责的潜在标杆,是整个企业价值理念和道德准则的综合反映。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人。体现出的是人与人、自身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以道德准绳约束人们的行为,也就是说人的行为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讲究天人合一。

(三)二者之间的关系

1、现代企业文化最早起源于日本,在美国得到了应用和发展,但是深究其发展的渊源,企业文化的根基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当今的日本文化,是由我国唐朝使其流传过去并得以发展的。现代企业文化的思想,是以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2、传统文化理念一直以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和谐为基础,最后达到社会和谐为的宗旨。现代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塑造出来的,可以对员工起到凝聚力,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管理部门的认可。最终目的也是实现内部与外部的和谐,可见,二者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共性。

二、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目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真实反映。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趋于一致。其导向作用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企业成员的行为,使人们在长期的工作中慢慢接受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的将企业目标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二)具有一定的凝聚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从企业目标角度来看,企业目标具有突出、具体、明确和集中表现形式的特性,向社会和员工传递企业群体行为,是企业全体员工努力的方向,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从价值观角度来看,企业文化中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使企业内部拥有共同的利益和目的,从而使全体员工团结一致,为共同目标—企业目标而奋斗。

(三)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由于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优秀的企业文化,创造了一个每个人都能受到尊重,都能被重视的文化氛围,激发了员工潜在的工作热情,自觉的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在被得到尊重和重视的同时,企业员工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从而产生崇高的是使命感,自觉的为企业以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奋斗。这是企业文化所具有的精神驱动力。

(四)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占据着主导地位,企业文化将企业的精神和价值理念慢慢的渗透到各种管理规范中,使员工行为不断规范化。由于企业的这些规章反映的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利益和目标,自然就会得到支持。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体现

在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海尔集团和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这两家企业都汲取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海尔文化和清华文化。

(一)传统文化在海尔文化中的价值体现

海尔集团最初是由两个小工厂合并而成,成立之初,厂名是青岛日用电器厂。起初,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疏于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等原因,使企业举步维艰,陷入了困境。在危难之际,张瑞敏本着“起步晚,起点高”的理念,提出了很多先进的思想观念,构建了当时的海尔企业文化的理念系统。发展到今天,海尔集团已经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家电企业,这都要归功于海尔文化的建设,而其又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因此说,海尔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推动着海尔一路向前。

1、自强不息—传统文化“刚健有为”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是积极进取精神的表现,而这种精神,在海尔得到了发扬。最初的海尔,资产仅300万,亏损147万,濒临破产。在当时的厂长张瑞敏的带领下,以“要干就要干第一”的理念,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以每年80%的增长速度发展。如今的海尔,不仅是中国企业的领跑者,并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海尔的成功有目共睹。

2、人尽其才—传统文化“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根本所在。张瑞敏对其有很深刻的认知,他认识到海尔的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因此,在海尔每月都开展“竞选”活动,对于人事部门给出的空岗位,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竞选,使海尔的每一位员工都能感受到“人尽其才”的企业文化氛围。这样的文化氛围,不仅能为企业吸引人才,更能为企业留住人才。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中,管理离不开人,可见,张瑞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3、真诚到永远一传统文化“诚信”

诚信是我国传统文化道德的核心,在古代的商业活动中诚信就已经是一条重要的经营原则,没有诚信就没有交换、没有秩序,最后导致市场缺失。海尔集团一直坚持“真诚到永远”的企业形象,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诚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权变”思想权变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强调事物的不断变化,根据其审时度势,抓住时机,灵活应变的实现既定目标,张瑞敏在对传统文化深刻认知的基础上,塑造了海尔企业文化的灵魂“不断创新”。海尔集团在这一企业文化理念和权变理论的指引下,创造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造就了今天的海尔。

(二)传统文化在清华同方中的价值体现

经过长期生产经营的历练,清华同方塑造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承担、探索、超越”的做事准则和“忠诚、责任和价值等同”的做人原则。

1、“承担、探索、超越”—传统文化积极进取清华同方的这一做事原则,充分体现了不断进取、努力创新的思想观念。作为一家以高校为背景的高科技产业,清华同方肩负着利:会赋予的责任,更承担着投资者寄予的厚望。清华同方的每一位员工都有着各自的职责,要想实现企业的目标和自身价值,首先就要承担起肩负的责任。一直以来,清华同方的目标是创造世界一流的企业,因此需要全体员工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永争第一”时刻铭记。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企业,在承担和创新的基础上,还要不断的自我完善,并超越自我,超越竞争对手。

2、忠诚、责任、价值4#统文化厚德载物清华同方的企业文化理念中,忠诚指的不仅是企业对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适用的范围更加宽广,包含了清华同方对所有股民、对合作伙伴、对社会的忠诚。这与传统文化中的厚德载物同出一辙。而对于责任和价值的诠释,承担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价值。一个员工的价值体现取决于他对企业承担责任的大小。而企业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在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3、管理制度一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企业的管理文化包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共同的价值观是其核心内容。为了实现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清华同方塑造了自己的管理文化一十八字方针,强调承担责任基础上做到充分授权。随着清华同方的不断发展壮大,清华同方不断提出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但都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全体员工明确的认识到,企业发展了,个人才能有所发展,企业利益与个人利息息息相关。

四、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建设现代企业文化需注意的其他问题

(一)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传统文化修养

管理者的态度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本身缺乏传统文化的修养,对传统文化缺乏全面的理解与认知,将阻碍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建设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者传统文化修养的提高,需要社会为其提供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氛围,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以及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景仰与自信。现在政府大力提倡的“以德治国”,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这样的氛围下,相信在未来的企业文化理念中会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从而促进企业管理者传统文化修养的提高。

(二)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

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不可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正所谓有利必有弊。我国的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因此,在发扬传统文化时,要摒弃或者改良那些传统文化中的消极成分。而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清晰的划分积极成分还是消极成分,继承优秀成分,摒弃消极成分不是单一的将传统文化一分为二,优秀的拿过来,消极的扔掉,而是要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适度把握,掌控分寸,做到传承不被动接受,服从但不盲从。

五、合理继承传统文化、建设现代企业文化

(一)基本原则

1、企业文化建设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中在我国的儒家文化中,提倡淡泊名利,克除私欲的自律精神,以及尊老爱幼等道德理念。这些理念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在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同时,必须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也要采取批判性的继承。从我国当代市场经济出发,将传统文化中有激励作用的因素与在现代企业仍有这一功能的因素相结合,从深层次发挥其鼓舞作用。

(二)具体途径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篇9

关键词:建筑企业管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融合

1前言

建筑企业文化是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维持自身生存乃至繁荣昌盛的精神财富,其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在企业管理中,只有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才能用文化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凝炼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优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2企业管理中的传统文化探源-

2.1企业管理中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恕、庸、忠、孝、悌等范畴,湖南建工集团经营思想的发展传承了儒家文化的诚信、人治和以人为本的精髓,坚持以人为本和改革、发展、稳定的方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企业、社会、员工“之间的利益日趋统一,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2.2企业管理中的法家文化

法家文化主张法治,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法制经济,法家文化中的“法治”思想,为湖南建工集团建立相对集权的总公司和制定、完善整套的公司管理制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2.3企业管理中的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以“道”为核心范畴、以“自然”和“无为”为基本观念、追求人性朴真和精神自由。21世纪的前六年,是我国人世后与国际接轨、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湖南建工集团实现了自身的跳跃式发展,道家文化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彰显。湖南建工集团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提出“全员入市”的经营理念,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在本世纪的头几年迅速崛起,并跻身于中国企业5∞强行列。

3传统文化对建筑企业管理的双重影响

3.1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3.1.1儒家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儒家文化特别是它饱含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

3.1.1.1有利于形成义利并举义以生利的价值观念

儒家将价值观的问题论述为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儒家非常强调义,甚至要求“合利取义”,但这并不是说儒家就不重视利,孔子又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春秋左传·成公二年》)义可以产生利,且只要符合义的要求,就可以追求利。湖南建工集团在经营管理中所确立起来的“一流、超越、精作、奉献”的企业精神,就是对“义”与“利”关系的最好诠释,即要用一流的精品建筑回报社会和业主,“义”在前,“利”在后,以义(公利)为先,可能会使集团暂时损失一定的利益,但其公益行为必能为集团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经济环境,从而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于企业实有百利而无一害。反之,若局限于短期利益,搞豆腐渣工程,可能使企业获取暴利,但必将背上不义之名,声誉扫地,到头来只能为业主冷落,被市场淘汰,甚至受到法律的严惩,最终失去应得之利。

3.1.1.2有利于形成群体至上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

儒家文化以维护稳定和群体协调为宗旨,认为人从道德修养到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要经过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八目。其中“修身”是根本,它是个人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的问题,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将个人价值置于群体之中进行衡量和评定。湖南建工集团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培养员工和集团荣辱与共的感情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同时,尊重员工个性的张扬,充分发挥员工个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其自我实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从而产生对集团的满意感,增强其归属感。组织与个人相辅相成,使集团成为实现个人价值与奉献群体相结合、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团队,使集团的维系和发展具有更坚实的基础。

3.1.1.3有利于形成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

儒家文化主张“和”,即以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把人心向背看作是管理者是否具备“人和”的基本条件。湖南建工集团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以和谐为最高原则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集团的跨越式发展谋求优良的内外环境。何况,该集团是一个拥有近20个分公司(子公司)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如果片面追求一团和气,忽视各单位的个性而扼杀差异性,必然使思想僵化,不利于资源的优化整合,甚至会出现决策危机。所以,他们力求通过各单位和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集团各要素的最佳组合。

3.1.2法家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3.1.2.1有利于形成论功行赏的劳资分配观

法家文化“法治”思想的实践意义之一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之二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法治”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就是促使企业建立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湖南建工集团在这一点上与绝大多数现代企业同出一辙,现行公司制度都是论功行赏,而不是论血缘关系行赏。赏罚分明不仅是传统文化所阐述的最基本的管理原则,而且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都要坚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3.1.2.2有利于形成好利恶害的激励观

法家认为人有“好利恶害”或“就利避害”的本性,商鞅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现代企业不仅要尊重员工的需要,而且要主动研究员工的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满足员工的需要。湖南建工集团并不否认员工正当的利益追求,而且把这种利益公开化,鼓励集团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小车、豪宅,这不仅使员工找回了自我,而且使集团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多了一份人性化的关怀,从而增强了凝聚力,焕发了创造力。

3.1.2.3有利于形成改革图新的发展观

法家文化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现代企业管理要依据变化的市场经济所提出的新问题,不断修订、完善管理制度。湖南建工集团站在时代改革的前列,与时俱进地出台新政策,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从普通企业到集团公司再到董事会制的大型企业集团,没有哪项制度停留在过往的环境中。

3.1.3道家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3.1.3.1有利于形成软性管理的领导策略

在道家文化中,包含着一系列软性管理的理念和智慧,已被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管理学家所吸收并运用于管理实践。“无为而治”给管理者提倡的是一种“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也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之道,要求遵循自然规律,为当为之事,不为不当为之事。将这一思想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要求管理者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严格按事物本身规律办事。湖南建工集团在管理中,高层领导主要着眼于关乎全局的战略性决策的出台,而将日常事务的决策权下放到子公司、分公司,以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各级管理者各司其职、协力奋进。

3.1.3.2有利于推进员工个性的修炼

道家文化主张师法自然、宁静尚柔,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体现在:强调修养人生,修炼个性。建筑行业竞争激烈,但竞争规则有待进一步规范,在这种现实状态下,建筑从业人员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尤其要加强修养,平衡心态,正确对待接揽业务中的成与败,以一种积极争取而顺乎自然的心境处理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各类问题。自然,这对于在经营上处于优势的湖南建工集团的员工也不例外。

3.2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

3.2.1可能繁衍保守的管理思想

儒家“中庸之道”主张用正确的“大道”来治理民众,这是孔孟政治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原则。遵循着这一文化取向,人们言行举止重不温不火而轻奋发有为,重墨守成规而轻与时俱进。这一文化观念与现代企业管理坚持和倡导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大相径庭。

3.2.2可能助长企业管理中的家长制作风

传统文化礼教范畴中的“三纲五常”礼制滋生出的长官为尊的“家长制”文化观念,成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弘扬先进文化的严重障碍。这一文化取向在企业发展中,无疑也助长的家长制作风,严重影响和谐企业的建设。

3.2.3可能滋生企业管理中唯心观念的颓废文化

传统文化中根植的封建迷信的谶纬之学的消极思想演化出的唯心观念颓废文化,与现代企业中需要引进的先进文化格格不入。建筑企业中一些管理者放弃高远的理想和斗志而笃信神仙菩萨,或拆除某些建筑,以避让“凶险之兆”,或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祖坟,以期占尽风水、永享高官厚禄之福。

4建筑企业管理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之路

4.1突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不言而喻,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把弘扬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和努力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4.1.1把建立仁德的企业形象内化为品牌形象

未来企业竞争主要是品牌竞争,品牌是一种内化的文化,我国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是现代企业品牌塑造的原动力。“仁德”等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价值取向通过品牌塑造最终-将渗透在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员工的行为方式中。湖南建工集团以体现仁德之义的“一流、超越、精作、奉献”的企业精神为核心理念,以塑造“湖南建工”品牌、打造建筑航母为目标,在经营规模上连续几年跨越“百亿元”大关,连续几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承包商和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名列湖南百强企业,荣获21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加上资质准人的广泛提升,以及建工新城的落成,极大地提升了集团自身的品牌形象。当然,现代文化追求更自由、更个性、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生活,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才能为品牌注入新的内涵。

4.1.2将“和”升华为现代企业间的和谐竞争

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为和谐企业的建设找到了很好的注脚。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必然要求人们普遍追求立足于竞争的和谐或以和谐为目标的竞争。现代建筑企业需要以超前的眼光,从更高的基点看待竞争,必须真正意识到发展是需要和谐社会环境的,而且必须为和谐的社会环境付出相应成本——包括纳税和资助社会公益事业。把竞争上升到和谐的竞争,客观上要求企业实现竞争观念的创新,即要形成平等、互利、合作、双赢、互补的竞争观念。湖南建工集团确立了“全员入市,健康提速,以人为本,品牌领先”的发展理念和“壮大母体,全员负责,资源共享,内外联动”的发展思路,从而赢得了“母子同步腾飞,航母得以启航”的良好局面。

4.1.3创设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管理环境

法家文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将法家精神贯彻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要求企业把持续经营的基础建立在一套廉明公正的组织规范和平等客观的标准之上,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企业的法制文化,而且传统的法制观念要与宪法、法律的要求一致,规章制度要与时代的要求适应。湖南建工集团的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管理环境,充分体现了湖南建工独特的价值观——一流、超越、精作、奉献,即追求一流、超越、精作的建筑与服务,以奉献与回报社会。

4.1.4创新顺其自然的、授权的和宽松的管理方式

道家文化主张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授权的和宽松的管理方式,这也是一种哲学理念,与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传统价值观一脉相承,也会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到借鉴作用。在现代企业文化中,应更加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的境界。湖南建工集团放开各子公司的手脚,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鼓励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母子同步前行。

4.2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抵制并改造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

面对新世纪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将传统文化整合成与技术创新为驱动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形态。当前,尤其以以下工作最为重要: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培育法治精神,建立公正的竞争环境;追求科学精神,提供创新的永恒动力。惟其如此,才能使建筑企业由大变强,立于不败之地。

4.3沿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效果、效益

科学的管理能优化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沿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建立并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促进企业管理,已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建筑企业必须具有世界眼光,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才能改进管理,提高“三效”。

4.3.1追求和谐崇尚和美,提高管理效率

改进企业管理,就要谋求和谐的内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增强凝聚力,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在儒、法、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和谐问题是核心和要义,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精神。当前,建筑企业正处于图强奋进的关键期,如何以“和”求效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4.3.2见利思义推己及人,提高管理效果

员工在市场经济中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的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消极因素,又孕育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不讲信用、坑蒙欺诈等现象。沿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就要在企业倡导见利思义的精神,以取得优良的管理效果。湖南建工集团把培育质量文化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严格质量目标管理,每搞完一项工程,通过不断总结、概括、宣传和推广,逐渐形成富有自己特色的质量文化,从而使整个集团出现了“大局稳定,效益回升,上下同步,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篇10

笔者为什么要构建三位一体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这一理论框架是建立在和谐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柔性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并非笔者凭空想象。这些理论既符合管理发展潮流,也与三位一体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相契合。企业和谐财务管理是和谐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财务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柔相济财务管理更能够体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特色。二是传统理论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往往会带来许多问题,如过度筹资和投资,忽视企业社会责任,有时甚至追求虚假财务繁荣等。以实现企业和谐财务管理为目标,不以大为美,可以避免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种种弊端。笔者一直认为企业财务管理一定要以和谐为目标,要多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有社会责任感,企业生存比占有更重要。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说白了就是为了占有更多社会财富,是否能够实现社会和谐、企业和谐不是他们考虑的话题。实现企业和谐财务管理的方法往往不同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方法。例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可以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甚至恶意并购的方法,实现企业和谐财务管理往往只能通过善意的沟通和谈判的方法。三是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以财务制度为基础,靠财务制度进行管理,忽视财务文化的作用,这不利于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笔者一直认为企业优化财务文化对于财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以往我们一直把资金视为企业财富生成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并通过严格的财务制度进行管理。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进一步发现,一些不易被观测感知的非物质因素也对企业财富生成具有重要影响,如技术、知识、信息、专利、法律、制度等。那些无法通过感官直接观测感知的纯粹主观精神因素也对财务活动从而对一个企业的财富生成具有明显影响。乐观、充满希望的企业比悲观、失望的企业有更好的财务前景。

诚信和信任也成为对企业财富生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因素。诚信和信任有助于财富生成,因为诚信和互信精神可以显著降低财务主体的交易与管理成本,扩大交易与相互合作的范围和深度,从而促进财富增长。耐心也是对企业财富增长具有明显影响的心理因素。早在20世纪80年代,笔者就系统地论述了信仰和价值伦理观念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关联,提出了财务文化概念。企业财务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环境下形成的财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企业财务文化与财务资本的结合,是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因素。财务文化与财务资本结合带来的重要影响是财务资本的运作方式要融入财务文化元素,企业财务管理要重人性管理,重社会效益。财务文化的发展和提升,反过来进一步推动财务资本的提高。财务文化成为推动企业改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资本回报的重要力量。财务文化力是企业财务管理软实力,其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能力。四是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以刚性财务管理为手段,其效果不太理想;而柔性财务管理可以克服刚性财务管理的不足;刚柔相济的财务管理是最为理想的。刚性财务管理往往缺乏人文关怀,一是一、二是二,有时不近情理,而柔性财务管理体现人本管理特征,更加重视人文关怀,强调员工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刚性财务管理不太重视人的情感力量,也不太关注人的心理倾向,财务管理的效果往往并不好,而柔性财务管理非常重视人的情感力量,也非常重视人的心理倾向,有利于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刚性的财务制度有很强的约束力,再配备刚性财务执行,其外在效果当然不可低估,但它难以让人产生“效忠行为”,而柔性财务管理有助于塑造出高尚的企业理财精神,能够产生“效忠行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产生持久的效力。当然,如果没有刚性财务约束,过度进行柔性财务管理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刚性财务管理和柔性财务管理各有优缺点,为了取长补短,刚柔相济的财务管理才是不二法门。构建三位一体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活动,能够更加有效地处理好财务关系。这一理论框架虽然没有具体涉及到财务管理要素,但其起点理论、基本理论、运行理论还是非常清楚明确的。即它的财务管理目标理论是和谐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是优化企业财务文化,财务管理运行理论是以刚性财务管理和柔性财务管理为手段。这里面都有大量的具体工作要做,也需要认真设计工作规范和流程。

二、如何完善三位一体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

完善三位一体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应当细化和谐财务管理目标。对于三位一体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有人肯定会提出批评意见,如以企业和谐财务管理为目标,这个目标如何量化,如何管理?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谐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内含经济责任目标、社会责任目标和道德责任目标三个方面,其中的经济责任目标应当涵盖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换句话说,企业和谐财务管理应当是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仅是企业的股东,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儒家传统“和合”思想中讲求的“中庸”之道。既然是经济责任目标,就可以用许多量化指标进行管理。至于社会责任目标和道德责任目标两方面,既可以进行一些定性财务管理,也可以进行定量财务管理。如企业对消费者、社区、政府和环境等方面承担了哪些财务责任,回馈社会的资金有多少,效果如何?企业在处理有利益冲突的财务关系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承担伦理道德责任?企业财务管理是否体现人文关怀?这些都可以看成企业是否进行和谐财务管理的具体体现。

完善三位一体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应当借鉴行为财务学的研究成果。行为财务学就是将人的心理活动结合到财务理论的研究中来,探讨人的期望、心理对财务管理的影响。这与我们完善三位一体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目标是一致的,许多方法也是相通的,刚柔相济财务管理与行为财务学有异曲同工之处。行为财务学认为对财务现象的研究应从财务行为的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制以及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入手,探索某种财务现象与其他财务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揭示财务现象的本质。任何一种财务现象都是财务主体在一定的财务环境约束下、在某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产生的。因此完善财务环境,树立正确的财务理念非常重要。企业优良财务文化就是好的内部财务环境,加强企业优良财务文化建设对于实现和谐财务管理目标至关重要。财务文化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企业优良财务文化的培养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一要靠企业全体财务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做好财务管理各项基础工作,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二要加强企业财务道德建设,在财务活动中要有道德底线,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反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三要追求和谐财务关系,和谐财务管理既是目标,也是优良财务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重和谐,追求和谐是一种很高远的文化。

一套起点正确、好的财务管理思想对企业无比重要。因为财务管理思想决定企业财务制度,财务制度决定财务权力和财务行为方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为和谐财务管理,实际上就是为了人、企业和社会更美好,这可以赢得绝大多数人的信赖和支持。完善三位一体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应当优化内部财务环境,包括优化内部财务文化。在一个多元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欲获得财务管理的成功,必须优化自己的内部财务环境,必须建立与内部财务环境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观念,采用刚柔相济的财务管理方法。内部财务环境对企业财务行为能够产生“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内部财务环境主要包括各项财务规章制度、财务管理者的水平和素质、财务管理体制、财务资源状况、内部财务关系状况等。这些都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与方法的选择,也会影响企业和谐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无论企业财务管理如何变化,内部财务环境始终被视为财务管理的第一要素。因此,优化内部财务环境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内部财务文化作为内部财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当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财务价值观,充分考虑财务文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财务文化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

三、三位一体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框架与我国传统文化

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经历了一系列变迁,从晚清、民国时期简单学习、借鉴西方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到新中国成立时期学习、借鉴苏联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之后又形成了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改革开放后又开始学习、借鉴西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可以说到现在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简单照搬西方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效果肯定不会很理想,因为西方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是建立在西方的制度、文化基础上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必须与我国的制度、文化相适应,否则照搬西方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其效果肯定是南辕北辙。作为正式规则,我国社会制度、企业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与西方有显著不同;作为非正式规则,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也有显著不同;作为实施机制,中西方也有明显差异。就拿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而言,西方企业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时基本上可以做到一视同仁,高管与普通员工一样,而我国企业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时却很难做到,原因是受我国传统关系文化、大权力距文化的影响,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领导与普通员工的约束力是不同的,对圈内人与圈外人也是不同的。虽然这种文化有一定弊端,许多人也不满意,但为什么长期存在,大家基本上习以为常?这就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其实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要改变一种文化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如果觉得某种文化现象不好需要改变,就需要设计出与之对应的文化制度加以限制、抗衡,经过不断的博弈,达到新的文化平衡。我国企业领导者在处理财务问题时只要不太过分,只要相对公平,大家心理上大多是可以接受的。从理论上讲,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刚性的,对企业所有人都应当有相同的约束力,但事实上难以做到。我国传统文化是讲等级、权变的,如果企业领导人没有一定的权变权力,完全与普通员工一样,没有权威,这不但与传统文化相悖,也难以调动领导者的积极性,领导者也难以有效开展工作。领导者要想有效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采取刚柔相济的财务管理方法,灵活处理一些财务问题。当然,这样弄不好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如领导者、拉帮结派、贪污受贿。如何有效约束领导者的财务管理行为,对他们加强财务监督是另外一个课题。但不能因为可能出现不良后果就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就要求领导者与普通员工完全一样受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