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26:16

地籍测量的特点篇1

abstract:Digitalmappinginthecadastralsurveyhasimportantguidingsignificance.thisarticledescribesthecadastralcontentanddigitalmappingtechnologyfeatures,focusingondigitalmappingtechnologyintheCadastralSurveywereanalyzedandstudied.

Keywords:cadastralsurveying;digitalmapping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地籍测量的内涵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不同与普通的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应随着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是测绘技术与法律的综合应用,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因此测绘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测绘技能,而且还应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特点

(一)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外业采集的数据可以自动记录于电子手簿中,避免了传统测图繁琐的记簿、计算、检核,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电子手簿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电缆直接向计算机传输,在室内通过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的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图形编辑,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时间。

(二)精度高。传统的测图,地物点平面位置的误差主要受解析图根点的展给误差和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等影响。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不存在传统测图中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点误差,很好地反映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成果。

(三)信息量大。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乎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甚至可以没有“测图比例尺”的概念。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将房屋、道路、水系、电力线、地下管线、植被、地貌等存于不同的层中,通过关闭层、打开层等操作来提取相关信息,便可方便地得到所需测区内的地籍图。在数字地籍图的基础上,可以综合相关内容补充加工成不同用户所需要的城市规划图、城市建设用图、房地产图以及各种管理的用图和工程用图等。(四)信息存贮、传递方便。数字信息可以通过磁盘、光盘以计算机文件的形式保存或传递,还可以通过电缆或计算机互联网传输。在数据的存贮、传递方面优势是传统测图无法比拟的。

(五)便于成果更新。数字化测图的成果是以点的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存入计算机的,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变化信息的坐标、代码,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的图,从而可以确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三、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一)数字化测图的主要方法目前我国数字成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原图数字化是将原有图件进行矢量化处理,使图形数据变成矢量数据,通过各种编辑,获得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或者将原有图纸通过扫描仪扫描,通过一些矢量化软件,将由扫描得到的栅格数据转化为矢量数据,然后通过编辑处理,进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方法。航测数字成图是将航摄像片通过解析测图仪,获得地面立体模型,采集地面模型数据,从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作业过程均需要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编辑以及成果图件的数据输出。这三种方法适用的情况和作业方法各异,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没有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地面数字测图的方法,即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

(二)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作业流程

1.地籍测图准备。目前应用数字法进行地籍测量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根据城镇地籍调查的范围,划分好区、街道街坊;进行地籍权属调查,实地标出每宗地界址点的位置;布设控制网;划分每个作业小组测区范围。

2.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为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测量服务的,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在地籍测量工作中,为限制测量误差的积累,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使各街区测绘的地籍图能够拼接成一个整体,就必须首先在全调查范围内选定一些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精确的测算方法,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确定它们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以这些控制点为基础测算其他细部点的坐标。通常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控制网。

3.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细部测量采用GpS(RtK)、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测图,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草图的清晰、明了对内业工作至关重要,草图绘制的比例尺不宜过小,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大体能够得到体现。地籍细部测量主要包括: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法地籍测图时,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按记录器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子手簿记录模式、便携机记录模式、电子速测仪数据存储卡记录模式、GpS测量模式。数据传输。野外数据采集后,用专用电缆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一般每天野外作业后都要及时进行数据传输,以避免数据丢失。数据处理。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即对外业采集数据的各种可能的错误检查修改和将野外采集的数据格式转换成图形编辑系统要求的格式。接着对外业数据进行图形生成,建立图形文件等操作,再进行等高线数据处理,即生成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Dtm)、自动勾绘等高线等。

4.地籍图生成与编辑。对照宗地关系图与宗地草图,根据分幅地籍图的坐标范围,选定该幅图所波及的作业分区数据文件,由测点平面坐标和地块描述信息自动生成平面图。地籍图生成完毕后,在输出前利用制图软件的图形编辑功能进行图形编辑处理。图形编辑处理后,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查看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消除一些地物、地貌的矛盾,进行文字注记说明及地形符号的填充,进行图廓整饰等。也可对图形的地物、地貌进行增加或删除、修改。如果没有什么重大问题,则可以生成界址线等地籍要素,注记相关的地籍要素内容,打印初步地籍图。进行外业巡查,根据初步地籍图利用钢尺对测量精度进行审核,这一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5.面积量算汇总。在错误修正后,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按面积平差的原则进行面积量算、面积平差、面积汇总等工作。

6.图表生成。最后在检核无误的情况下利用制图软件的功能生成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绘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文件。

7.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进行图表一致性、勘丈边长与反算边长一致性的检核,经检核无误或对检核问题修改后,建立初始地籍调查数据库文件,再进行人库前的数据检查,如无错误则可以人库,即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统。在地籍测量工作中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提高数字化测图技术和效率,保证成图精度,满足小城镇建设的需求,为后续的规划和调整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地籍测量的特点篇2

关键词:GpS;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和美国陆、海、空三军,为了满足军事导航的定位而开发建立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自1973年就开始研究,直到到了1993年全部的卫星组网工作基本完成。该定位系统是由分别分布在相隔60°的6个轨道层面24个卫星组成,卫星的高度是20200km,轨道的倾角55度,卫星的运行周期是11h58m,这样就实现了在地球上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至少有4颗卫星的运行定位。因为GpS具备了即时提供三维坐标的能力,所以他在在商业、民用和科研领域被广泛利用。其不但具备全天候、全球性和连续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还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等优点。从静态定位到快速定位和动态定位,GpS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测绘工作当中。

一、GpSRtK技术的工作特点

GpSRtK技术系统配置主要包括基准站接收机和移动站接收机以及数据链。基准站的接收机设置在已知坐标的参考点上(当然如果地势较高,也可以没有已知坐标,然后持续接收所有的可视GpS卫星信号,并把测站的坐标和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以及接收机的工作状态经过数据链传送出去,移动站的接收机于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又接收来自于基准站的数据,之后通过otF(ontheFLY)的算法快速求解出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依据相对定位模型来获的所在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准确坐标与精度指标。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依据载波相位的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又是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所以其能够实时地显示测站点在特定坐标系中的准确三维定位结果,并且能够达到厘米级的精度。以RtK作业模式为基础,基准站可以经过数据链把观测值以及测站的具体坐标信息一并传送到流动站。流动站既要通过该数据链接收来自于基准站的数据,又要收集GpS得各项观测数据,并且在系统内部组成差分观测值和进行实时处理,在一秒钟之内,迅速给出厘米级的定位结果。流动站既可以处于静止的状态,又可以处于运动的状态;既可以在固定的点上预先进行初始化以后再进入到动态作业,也可以在动态的条件下直接开机,并且在动态的环境下,完成全部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当整周末知数解固定以后,就可以进行每个历元的即时处理,只要能够保持5颗以上的卫星相位观测值的即时跟踪包括必要的几何图形,那么流动站就可以迅速随时给出各项数据。

二、GpSRtK与传统测量在地形地籍测量中的优势

地形地籍测量的工作,就是要精确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具置,与此同时测绘出供地与房产管理部门使用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图,再量算出土地和房屋面积。我们传统常规的测量方法是用经纬仪和测距仪等等工具,先进行控制网点的布设,而这种控制网一般都是在国家高等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再加密次级的控制网点;然后根据图根控制点和加密的控制点,测量确定界址点的具置,依照确定的规律和符号来绘制宗地图;此种传统的测图方法不但要求测站点和界址点通视,而且需要至少两到三人来操作,测量作业效率非常低;采用用RtK技术以后,不但能快速、高精度地确定各级控制点的具体坐标,还能够不用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仅依靠较少数量的基准控制点,就能够测定出界址点。在地籍界址点测量中运用RtK技术,于宗地间指界的过程之中,就已经完成了界址点的平面坐标数据采集,而且得到了厘米级甚至更高的精准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地形地籍测量GpS定位步骤:

1选定和建立基准站。基准站的安址是进行RtK测量的关键,所以在选址的时候必须注意避免选择到无线电干扰比较强烈的区域;基准站的站址和数据链的电台发射天线应当具备相当的高度;为了防止多路径效应和数据链丢失的综合影响,周围必须没有GpS信号反射物比如大面积水域和大型建筑物等等。

2外业施测。在基准站架好仪器以后,外业人员就可以开始测量,一般情况下两人一组,一个人站在基准站上,另一人可以携带仪器到达每一个界址上立杆和记录数据,一般需采用三秒做为一个记录单元,记录数据的时候,测量人员必须立点准确,尽可能放稳对中杆,并画出草图,为内业整图工作提供较完整的参考。

3.作业的方法与步骤。首先要依据当前的已知点采用合适的坐标系,如果不清楚,那就采用国家基本坐标系。然后设置好投影参数,如果知道已知点坐标为中央子午线,那就采用实际中央子午线,如果不知道,就要选用当地的经度作为中央子午线,投影尺度比用1,Y常数用500000,X常数用0。并将七参数和转换参数设置成oFF态。设置基准站,分为两种情况。如果基站设置在非已知点上,等到基站完成架设并且已进行单点定位,输入基准站坐标的时候,按下tab键获得单点定位坐标并把它作为基准站坐标。若基站间设在已知点上,等到基站架设完毕并开始单点定位且进入碎部点测量,按下tab键储存坐标,命名为pr1。在输入基准站坐标的时候,按下R键获得已测点的坐标pr1作为为基准站的坐标。如果是前一种情况时,还要分别于测区的两个已知点上(当然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一定要尽量远,并且已知点必须有足够的精准度),进入到碎部点测量,然后在RtKFixed下分别存储到点名pr2和pr1(这时要输入天线的高)。在后一种情况,要到测区的另外一个已知点(两个已知点必须要有足够的精准度),然后进入到碎部点测量,于RtKFixed下存储pr2。

设置好RtK工作方式与发射间隔后,并设置成基准站工作方式之后开始转换参数。重新测量p1或者p2点的坐标,并检查点坐标和已知点是否一致,误差要保持在2cm以内,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到第三已知点去检验转换参数的正确性。

4内业处理。外业测量并存储的Rat文件属于专用的数据库文件,要使用“测点成果输出”功能把Rat文件转换成用户所需要的格式。转换之后的格式就和我们所使用软件CaSS5.0软件格式实现一致,这时候结合外业的草图,就能够快速地完善数字化的内业成图。

四、GpSRtK应用体会

目前GpS正在越来越多的测量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地形地籍测量中,RtK技术和其它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相比,优势无可比拟。在RtK方式出现以后,也不要马上就开始测量,要等到GpS稳定大约二十分钟左右才能测量,不然就会有很大的误差,另外电台的信号不要太远,依据我们多年作业经验,RtK的范围最好不要超过10km,不然解算的速度和精度就会大受影响。

参考文献:

[1]廖咏峰.RtK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08)

[2]巫向荣.动态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09(15)

[3]蔡建忠,张志勇.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在土地勘测工作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3(05)

[4]杨冬梅,杨永.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1(16)

地籍测量的特点篇3

关键词:地籍测量;任务;特点;内容

abstract:aseveryoneknowsthecadastralsurveyisasurveyandmappingwork.thepurposeoftheworkistogetinformation.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economicsociety,peopleonthecadastralmanagementthejobraisedtallerrequirement.withthedevelopmentofcomputertechnologyandscienceprogress,makingittothecadastralmanagementputforwardhigherrequirementstorealizegradually,thusformingthemoderncadastralmeasurementassociatedwithcompletetheoreticalandpracticaltechnology.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somebasicknowledgeofcadastralsurveyingandcadastralsurveyingdisciplinedevelopmenttrend.

Keywords:CadastralSurvey;taskcharacteristics;content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引言

地籍测量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为编制计划和规划,合理确定土地税和征地补偿标准,制定有关土地政策等提供基础资料和重要依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必须完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切实掌握我国的自然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其前提是管理好土地,管理好土地则要求为管理机构提供必要的基础性地籍管理资料。其中,地籍图就是地籍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籍图必须由地籍测量来产生。由此可见,地籍测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地籍测量学的定义及任务

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导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学科。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简单说就是“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学所研究的是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具体指地块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地块是人们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并具有法律、经济和社会关系的特征。

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精确性。

①研究测绘地形图的理论和方法;

②研究在地形图上进行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③研究建(构)筑物施工放样、建筑质量检验的技术和方法;

④对大型建筑物的安全性进行位移和变形监测。

三、地籍测量的具体内容及特点

1、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其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

(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

(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2、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大众易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4)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3、地籍测量所获得的结果:

(1)每一宗地所在的位置;

(2)每一宗地的边界线的界址点位置;

(3)每一宗地的面积及土地的等级;

(4)每一宗地的利用状况;

(5)每一宗地的权属;

(6)宗地上的主要建筑物地籍信息的表现形式。

4、从地籍测量所获得的结果我们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现出:

(1)地籍图形集

用图直观形式描述土地和附着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地籍图、专题地籍图、宗地图和土地质量评价图等;

(2)地籍数据集

用数字的形式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现状等要素,如面积册、界址点坐标册、房地产评价数据等。

(3)地籍簿册集

用表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法律状态、利用状况等进行文字描述,如地籍调查表、土地登记表和各种相关文件等。

四、地籍测量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测量技术提供了一个更加精确、可靠的手段,地籍图的几何精度和地籍的边界数据精度越来越高。在技术方面,土地质量评价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日趋完善,土地的质量评估资料被纳入地籍中。

(1)对传统的土地测量理论、技术和方法进一步地拓宽思路,使其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技术和方法更加规范化,土地空间信息获取将在快速和内外业一体化方面取得突破;

(2)建立土地信息系统,并不断地改善数据质量,使土地工作更加合理和高效;

(3)高新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的应用。高新测绘技术是地籍测量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快速、高质量地获取土地空间信息的技术手段之一。

结论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土地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地籍管理,地籍测量作为为地籍管理提供最基本的测量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务院也正在组织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控制测量地籍测量的基础,理应得到重视,各种方法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地籍测量工作更好更快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詹长根主编.地籍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钟宝琪.地籍测量.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3] 杨德麟等.大比例尺数字地籍测量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地籍测量的特点篇4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75-001

一、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概况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我国的数学化数字地籍测量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通常说的数字地籍测量是指通过数字化采集设备采集多种地籍信息数据,传到计算机内,再利用应用软件对采集的数据作处理,最后输出并绘制多种地籍图件和表册的一种自动化测绘技术、方法。数字地籍测量以常规的地籍测量方法、手段得到地籍信息,不是以常规的图表、册卡来表示地籍成果,是通过计算机去处理、存贮信息,再以用户要求的形式输出,这就是数字地籍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信息资料的计算、处理,地籍测量成果的输入输出表现在图形的计算机处理。这是数字地籍测量要解决的问题;数字地籍测量成果是以数字形式存贮计算机内,因而界址点点位坐标和面积量算的精度,不受地籍图比例尺限制,精度非常高,变更容易实现。

二、数字地籍测量技术的主要特点

1.数字地籍测量自动化程度是非常高的

数字地籍测量的野外测量能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绘图成图,还可向用图者提供可处理的数字地图。数字地籍测量自动化的效率比较好,劳动强度较小,错误机率较小,绘制的地图美观精确。

2.数字地籍测量精准度非常高

模拟测图方法的比例尺精度,决定了图的高精度,图的质量除点位精度外,还和图的手工绘制有联系。不管采用的测量仪器精度再高,测量方法再精确,不可能消除手工绘制对地籍图精度的影响。数字地籍测量在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的过程内,观测值是自动传输,数字地籍图无损失地体现外业测量精度。

3.现势性、整体性非常强

现在的数字地籍测量,克服了纸质地籍图不断更新的困难。地籍管理人员只需将数字地籍图中变更的部分输到计算机,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对原有的数字地籍图、相关的信息作相应的更新,确保地籍图的现势性。数字地籍测量的优势,在城区变更地籍中能得到体现。常规的地籍测量是以幅图为单位作施测。数字地籍测量在测区内部是不受图幅所限,作业小组的任务可按河流、道路的分界划分,还可按街道、街坊划分,测区整体控制网建立,可以在测区中进行实测和分组作业,成果可靠性很强。

4.数字地籍测量技术的适用性非常强

数字地籍测量以数字形式储存的,应根据用户的需要,输出不同比例尺、不同图幅大小的地籍图,输出多种分层叠加的地籍图。数字地籍图非常方便地传输、处理和多用户共享,还可自动提取点位坐标等;通过接口,数字地籍图可供地理信息系统建库用;可以依软件的性能,作多种处理、计算,完成任务;数字地籍测量保证了高精度、提供了数字化信息,满足了建立地籍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

三、数字地籍测量的模式分类

通常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有3种: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数字摄影地籍测量模式、内业扫描数字化地籍测量模式。

1.全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

野外全解析数字化地籍测量,是以全站仪、RtK—GpS作为数据采集设备,勘丈全部界址点,同时以此为基础,勘丈其它地籍要素的几何图形的地籍测量。用常规仪器作野外数据采集,要在精度的基础上,把数据转换为适合规定数据格式要求的电子数据。对没测绘大比例尺地籍图的城镇地区是值得推荐的测量模式。采集到的数据经过后续软件的处理,可得到这地区的大比地籍图,其它多种专题图,还可以为建立这地区的地籍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

2.数字摄影测量模式

数据采集的方式是基于数字影像、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数字影像上利用专业的摄影测量软件来采集数据和处理采集的数据,得到所需要的基本地籍图和各种专题地籍图。

3.模拟地籍图数字化测量模式

数据采集方式是利用数字化仪对已有的地籍图作数字化,把地籍图的图解位置转换成统一坐标系中的解析坐标,并应用数字化的符号和计算机键盘输入地籍图符号、属性代码、注记。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可由全野外测量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再把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四、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

通常数字地籍测量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输出3个阶段。

1.数字化地籍测量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资料准备等。

2.地籍资料信息的采集。数据采集主要是在野外和室内电子测量与记录仪器得到数据,数据要根据计算机能接受的和应用程序所规定的格式记录。数字地籍测量要完成常规地籍测量的任务,要得到以宗地为单元的地籍要素的定位特征及其它地籍属性资料。地籍要素的定位特征可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以常规的地籍测量方法中获取。

地籍测量的特点篇5

[关键词]地籍测量;方法;问题;措施;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367-01

当前,地籍测量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如何以科学的地籍测量方法、利用现代土地测量技术快速准确的对快速变化的城市土地权属界线等进行测量成为了现代地籍测量部门的首要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及航空航天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在地籍测量的应用不断增加,这也为地籍测量工作带来了便捷的方法,为保障国家利益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一、地籍测量的现代特点

地籍测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地籍测量是一项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和行政性技术的基础性测绘工作;

(二)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精确、苛靠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三)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测量成果根据的管理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

(四)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五)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六)地籍测量工作具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七)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八)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二、地籍信息系统的实现目标

(一)海量地籍信息的管理

地籍信息与其他地理信息相比,除具有相当的空间数据工作量(融合了栅格、矢量、图像和属性数据)外,其属性数据量、数据结构复杂性和现势性远远超出一般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因此,地籍信息系统最基本的目标就是用信息化手段来管理结构复杂、现势性强、数据巨大的地籍信息,克服手工管理不到位、效率低的缺点,并且把“死”数据变成了“活”数据,从而提高地籍信息的管理效率、使用效率和变更速度,为土地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办公自动化

地籍信息的另一个特点是日常地籍管理业务和相关的土地管理业务随时都会发生新的信息产生和已有信息会快速发生变更的情况,即新登记产权和变更产权。所以地籍信息系统也是一个地籍管理业务系统,即以前用手工完成的地籍调查、房地产登记、地籍资料的归档查阅等日常工作,现在都可以交给计算机来处理,从而大大提高地籍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提供地籍信息服务

任何一个地籍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把信

息提供给本部门及相关部门使用并进行社会化服务,即系统具有多用途性。地籍信息系统首先是满足地籍数据查询、统计、更新和分析,还应给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管理、产权登记、土地税费的使用征收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给社会和政府提供决策数据。土地管理内部和政府决策的地籍信息服务可直接由地籍信息系统的相关功能提供,而社会化服务则要通过调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专门的地籍社会化服务数据库来实现。

三、现代地籍测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地籍管理要求土地信息可靠,能满足一定的精度指标。所以,地籍测量当然就应有完整的测量原则像其他测量工作一样,地籍测量也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一)GpS应用技术的推广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导航、定位与授时的多功能系统。整个系统由空间卫星、地面控制站和用户接收机三部分组成。GpS接收机通过实时接收空间卫星发送的导航定位信息,解算接收机所在空间位置,实现米级、分米级及至厘米级和毫米级的定位。GpS为实时、实地、高精度地获取土地利用和地籍管理基础数据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技术手段。

(二)GiS在地籍、地形测量中的运用

目前GiS正向着数据标准化、平台网络化、数据多维化、系统集成化、系统智能化和应用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是GiS系统集成的平台,它实现异构环境下多个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系统之间的通讯协作。

(三)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及地面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四)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和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同上述测绘地形图一样,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

(五)CoRS技术的应用

CoRS技术进行测图时,只需一人和一台流动站,在要测的碎部点上呆上几秒一钟,在点位精度合乎要求的情况下,就可以把一个区域内的地形和地物点位测定后回到室内,由专业绘图软件进行内业处理就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地籍图。CoRS技术测定点位不要求控制点和碎部点之间通视,仅需一人操作,便可完成测量工作,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

(六)RS应用技术RS(遥感)通常是

指利用飞机、飞船或卫星等载体(统称遥感平台)在距地物几公里到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的高空,通过装载的光学、电子光学仪器等(统称传感器)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载体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经过加工处理开形成遥感影像图(航片或卫片),结合地物的光谱特征来识别和解译它们,从而获得地物空间尺寸和属性信息的一种技术。

(七)“3S”集成应用

可将GpS技术、RS技术和GlS技术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即可向用户提供目标区域空间几何数据、属性数据等丰富的信息,又可动态监测目标区域的变化信息,通过综合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3S”集成技术为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以图管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其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不断深入应用是国土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之一。

(八)计算机技术在地籍地形测量中的运用

mapGiS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图形和属性之间的联系紧密。图形处理功能强大。在其上建立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图形处理能强大以外,还提供了一套符合土地系统的解析图形编辑法及十分强大的历史管理功能,解决了图形与属性数据历史信息管理的难题。

结束语

伴随着光电技术、GpS新技术(RtK和CoRS)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在测绘中的普遍应用,测绘的作业方式和应用领域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作业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合测绘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刻苦学习测绘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方法,为我国的测绘工作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伍生,高成发.GpS测量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顾孝烈,鲍峰,程效军测量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地籍测量的特点篇6

摘要:地籍测量是地籍信息系统的前期工作,地籍测量的好坏直接牵涉到地籍信息系统的质量,因此对地籍测量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在地籍测量中需要进行野外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地籍产品质量检验、地籍图数据录入和建库等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地籍信息系统的最终质量。本文从地籍测量的概念、测量内容和测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入手,剖析了开展地籍测量的问题。

关键字: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权属调查;

一、地籍测量的概念。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二、地籍测量内容。1、根据地块权属调查结果确定地块边界后,参照表10-2设置界址点标志。2、界址点标志设置后,按照下述“二”中的测量方法进行地籍要素测量。3、测量内容:包括区划、权属、地类、地形四要素的所有面、线和点状对象,外加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点。

三、地籍测量的特点。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2)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3)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4)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与地籍调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

四、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有何区别。

地形测量:指的是测绘地形图的作业。即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地形图的测绘基本上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内测图。但面积较小的或者工程建设需要的地形图,采用平板仪测量方法,在野外进行测图。

地籍测量: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

五、地籍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测量方法:原则上采用数字地面测量,即使用全站仪或其他解析型地面测量仪器,配合棱镜,实地测量测站至待测碎部点的方向、距离和高差,同时输入待测点图式编号及其相关点的连接码,并采集待测对象的主要属性数据。

精度要求:地物(貌)点测定精度

①地物(貌)点分:地物(貌)按点位精度要求分为三类:

a、类地物点。又称主要地物点,指主干街巷或支巷的拐点和巷侧建筑物的明显角点B、类地物点。又称次要地物点,主要指设站施测困难的城镇明显建筑物角点和村庄内明显建筑物角点。C、类物(貌)点。除上述两类地物点的其他地物(貌)点,主要指无法准确定位的地物(貌)点。

②平面精度。地物(貌)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超出表1(表略)的对应规定范围。同类邻近地物(貌)点间的距离中误差应不超出表2的对应规定范围。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7.1规定值方宽50%。表1地物(貌)点平面点位中误差(厘米)

③高程精度。地物(貌点)高程精度按表2(表略)等高线间内插点高程中误差要求。表2等高线间内插点的高程中误

六、关于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的比较

1.要素。地籍测量重点在权属要素(包括权属界线及与之有关地物要素),对于常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管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地形测量除不表示权属界线、地籍编号等要素外,原则上对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应予以表示,可以根据比例尺及用户要求对其取舍。

2.方法。目前的全野外数字成图手段可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因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碎部采集及内业编辑成图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后续的宗地图制作、入库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为入库而对图形的拓扑关系要求很严格,体现在地籍图编辑上就要求严格的做好点、线、面的编辑与检查。

地形测量因为为全要素测量成图,野外采集与内业编辑比较繁琐。但是地形测量到编辑成图为止,基本没什么后续工作(除非建立数据库)。因此,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图的成图,首先删除地籍权属界线、注记,然后进行地形要素的补测,这一步是主要工作量所在(需补测线杆、检修井、高程点、交通附属设施等等)。

3.精度。地籍图的精度优于地形图。如果先测制地形图,必须兼顾地籍图精度要求;如果先进行地籍测量,在补测成地形图,已测要素的精度完全可以保证。

地籍测量的特点篇7

【关键词】地籍调查;GpS技术;RtK技术

【正文】

土地登记的基础工作即为地籍调查。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地籍测绘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科技技术的发展,GpS技术应运而生。GpS技术以其测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都比较高的优势,成为地籍测绘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一、地籍调查的相关概念

1.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分为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它是依照国家规定的法律程序,在土地登记申请的基础上,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地籍调查的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做好技术准备。因此,地籍调查是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的技术性工作,是土地登记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其资料、表册成果经土地登记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2.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是指在现场核实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土地用途等,并通过本宗地与相邻宗地使用者的现场指界,标定宗地界址,丈量宗地界址边长,绘制宗地草图和填写地籍调查表。

3.地籍测绘

地籍测绘是在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绘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测绘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形状、位置、地类等,绘制地籍图,量算面积。地籍测量又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两大部分。

二、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技术简介

1.什么是GpS技术?

GpS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以空中卫星为基础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开始时只用于军事目的,后转为民用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科学研究上。GpS定位系统能为全球任何地方或近地空间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运动和时间信息。GpS的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土地测绘、工程测量、地籍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船舶远洋导航和进港引水工程机械、汽车自主导航等领域。

2.GpS定位技术的特点

(1)全天候作业

GpS观测工作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进行,一般也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2)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

GpS测量不要求观测站之间相互通视,这一方面使得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大大减少,另一方面使点位的选择变得甚为灵活。

(3)定位精度高

单机定位精度优于10m,采用差分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到~m,而在100-500km的基线上可达~m,1000km可达m。

(4)观测时间短

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完善,软件的不断更新,目前,20km以内相对静态定位,仅需15-20分钟;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时,当每个流动站与基准站相距在15k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分钟,然后可随时定位,每站观测只需几秒钟。

(5)操作简单易行

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只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和采集环境的气象数据,而其他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

三、GpS技术在地籍调查中的应用

1.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常规的地籍控制测量方法即利用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而GpS定位技术较全站仪控制测量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实时连续、操作简便等优良特性。目前,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籍控制测量中。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1)无需通视。

应用GpS技术进地籍控制测量,不要求通视,这样避免了常规地籍控制工作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并且GpS网状结构对GpS网精度的影响也甚小。

(2)要求简单,精度符合要求。

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及精度估算偏低时应加测对角线或增设起始边等繁锁要求,而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控制,只要满足使用的GpS仪器精度与等级控制精度匹配,以及控制点位的选取符合GpS点位选取要求这两点,就能够使得布设的GpS网精度完全满足地籍规程要求。

(3)GpS技术对不同网点密度的处理。

关于网点的密度,GpS地籍网可按测区范围和先后次序分为基本网和加密网两类。GpS网各边比常规网边长变化幅度大且长短边结合灵活方便。因此,各级网可视需要分期布设,也可一次性混合布设到需要的密度。

2.GpS在地籍细部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调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的是测定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

(1)常规测量方法和摄影测量法

常规地籍细部测量方法有极坐标法,由于全站仪的广泛使用,该法己成为目前获取地籍要素的主要方法。此外,还有摄影测量法,它是按航摄像片及其测制底图获取目标的位置。主要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求得界址点点位坐标。该方法适用于界址点的数目很多,地面通视不良的情况。

(2)RtK(Real-time-Kinematic)技术

RtK(Real-time-Kinematic)技术是指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它是GpS定位发展到现在的最新技术。地籍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GpS-RtK技术提供地理空间位置,利用该技术采集地籍空间数据是切实可行的。可以在外业采集到一系列离散点的空间坐标。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则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结语】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调查中的应用将更为广泛。只有积极利用GpS等现代技术,并将其与GiS等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科技引导优势,才能使其在土地测绘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并产生更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魏二虎,黄劲松.GpS测绘[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3]詹长根.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4.29(3):42-44

[4]耿宏锁,巨丽娟,殷彦平.地籍控制测量GpS网的设计与实践[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4,2(1):40-42

地籍测量的特点篇8

【关键词】地籍勘丈;地籍测量;解析法;发展

1.引言

为了合理维护土地的公有制,不断深入强化对于土地的管理方式,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通过对单位和个人的用地权属关系对土地的使用进行计划登记。为了确保《土地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准确,需要对与地籍进行测量。在地籍测量中需要进行野外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勘丈、地籍图数据录入和建库等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地籍信息系统的最终质量。地籍勘丈是地籍调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勘丈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因而,为了能够更为真实的掌握我国土地基础数据资料,讨论地籍勘丈技术,提高地籍测量的精度,是极为有必要的。

2.相关概念

2.1地籍勘丈的定义

地籍勘丈是以测定土地权属界的位置、面积并反映其使用状况为主要目的的测量工作。它是服务于土地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测量,也是土地技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地籍测量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按土地的行政范围分类,地籍测量可分为城镇地籍测量和农村地籍测量;按土地登记的种类分类,地籍测量又可分为初始地籍测量和变更地籍测量。正因为地籍测量是服务于土地管理的专业性测量,它与一般测量相比,具有十分鲜明的专业特点。

2.2地籍勘丈方法

地籍勘丈有着自己的方法,而且方法也比较多,用于解析法地籍勘丈的方法有十几种之多。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与图形优选是进行解析法数据采集的关键,为确保待定点坐标精度,在灵活运用这些解析法的同时,还要遵循不同方法的优先级,其排序为:①极坐标法(方向线交会法);②距离交会法、内外分点法;③平行线交会法、延长线交会法;④似直角坐标法、变形距离交会法;⑤微导线法等。

3.解析法地籍勘丈的应用

3.1解析法地籍勘丈特征

①界址点测量精度高。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允许误差,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一类地区不大于±10cm,二类地区不大于±15cm。

②地籍图测绘精度高。相邻界址点间距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其点位中误差与相邻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与0.4mm。

③测量与计算正确率高。地籍勘丈成果经审核批准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关于界址点、线的测量及面积计算,要求100%正确,否则将会给土地管理带来隐患,甚至造成纠纷。

3.2部分解析法地籍图的补测方法

采用解析法勘丈新增宗地与原宗地界址点通视的界址点距离,再用图解法勘丈新增宗地其他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以原宗地界址点控制新增宗地,以解析法勘丈的界址点为基础展绘出新增宗地部分界址点,再依据图解法测定的宗地位置、形状,对宗地草图的丈量数据校核后展绘新增宗地,补测成图(适用不规则图形宗地,应注意精度控制)。

3.3部分解析法精度

由于宗地图中相邻界址已经丈量,虽然存在由解析法和图解法坐标反算出的相邻界址点距离与丈量距离不一致现象,但只要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对相邻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符合地籍测量规范要求,新增宗地在相邻界址点的控制下,通过平差,其与原宗地界址点间距误差及界址点对相邻地物点关系距离误差将减少,可以满足地籍测量规范要求。

4.图解法地籍勘丈的应用

4.1图解勘丈法地籍图的补测方法

采用经检定合格的手持激光测距仪野外勘丈新增宗地建筑物特征点全部边长、建筑物特征点与原宗地相邻界址点距离,根据实测数据绘制新增宗地与相邻宗地相对平面位置图,以相邻原宗地界址点为基点,利用南方CaSS绘图软件测站改正程序功能,将新增宗地与相邻宗地相对平面位置图纠正到原地籍图坐标系统,展绘新增宗地界址点(适用规则图形小面积宗地,界址点为墙角、围墙角等建筑物特征点或建筑物特征点外偏一定距离)。

4.2图解勘丈法精度

我国现行地籍测量规范要求最大距离误差不得超过10m;激光测距的误差仅由仪器本身的精度决定,而我们使用的喜利得pD系列手持激光测距仪测距0.2m―70m,测量精度±2mm,因此操作误差成为测距的主要误差,操作误差主要来源于对点误差、倾斜误差,对点误差属偶然误差,倾斜误差与倾角成正比,相对误差=(1-cosa)/cosa,当倾角3°时,测距相对误差约1/700,当倾角1°时,测距相对误差约1/6700,如果测距作业时,保持管水准器气泡居中,测距精度完全可以达到我国现行地籍测量规范要求。

5.对地籍测量工作的思考

5.1地籍测量工作中容易产生的问题

①相邻宗地测量容易产生错误,造成测量重复或漏洞,继而造成土地权属纠纷的发生。

②权属界线测量容易产生误差,也就是说挨得近的两宗地的同一段权属界线的测量数据可能有误差,导致不易管理地籍工作。

③图面的精度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由于没有整体控制,测量标准不容易统一,地籍测量所产生的角度误差和距离误差等不容易消除,从而导致图面精度低。

④面积的测量数据不可靠,产生误差,不符合实际。面积量算方法不科学、仪器老化测量失误,测量精度不够高等是导致面积的测量不准确的几大原因。

5.2开展地籍测量工作的建议

①促进测量组织的科学化、合理化。在开展较大规模的地籍测绘时,各地区应该统筹安排,通力合作,以确保测量任务按照高质量、严标准来完成,相关负责人要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确保权属界线明晰清楚,杜绝因土地权属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纠纷。

②利用现代化科技设备开展测量。现代化测量设备具有以下不同于传统测量技术的特点:测量速度快而且定位准确可靠、比较容易操作,减轻了测量人员的负担、自动化和集成化程度高、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非常迅捷准确等等,因此,这些先进技术将会对未来地籍测量产生极大的有利影响。

③培养专业化的测量人员。各个测量单位必须加强对测量人员的专业化培养,促使其快速识记并且掌握先进的测量技术,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精确性,以此来保障高质量的测量工作。

④避免权属界限不清而产生的纠纷。严格按照要求明确规定测量工作的程序,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得到法律的支持,这样才能确保测量工作更好更顺利地开展,对于籍界线问题必须慎重确定,不可马虎行事。

6.结论

总之,在土地管理规划中,地籍测量是最为关键的任务,这项工作的开展能够实现对土地境界、土地所属权等多项内容的准确划分。现如今,地籍勘丈与地籍测量的紧密结合,为地籍工作降低了难度,大大提高了精确性,这为土地建设工作和土地普查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然而,为了更好地推动地籍测量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探索新课题,谋求新发展,使地籍测量工作更高效和更方便。

参考文献

[1]范翰章,徐凤臣,郭志明,中国房地产辞典[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

地籍测量的特点篇9

关键词:地籍测量;测量方法

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工作中正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及特点

1、地籍的含义。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不同与普通的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应随着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是测绘技术与法律的综合应用,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测绘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测绘技能,而且还应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2、地籍测量的特点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由地籍的历史和地籍测量的历史可知,测绘技术一直是地籍技术的基础技术之一,地籍测量技术不但为土地的税收和产权保护提供精确、可靠并能被法律事实接受的数据,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在对完整的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地籍测量成果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或其他相关的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

(4)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使土地的利用和权利经常发生变化,而土地管理要求地籍资料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因此须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适时更新,所以地籍测量工作比一般基础测绘工作更具有经常性的一面,且不可能人为地固定更新周期,只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变化情况。

(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与地籍调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

二、地籍测量的技术路线

1、采用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野外全解析数字地籍测量一步到位工作模式,同一地块调查和测量工作由同一小组完成,大幅度减少工序衔接问题。

2、采用国内优秀的商业化测图系统软件CaSS5.1和自主开发测量软件相结合,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提升调查成果科技含量。

3、采用统一提供的软件将地籍调查成果全部录入计算机,地籍测量数据按照统一规定格式加工处理,为建立合肥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奠定基础。

4、采用、套作、技术,即将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字化地籍测量、资料建库、数据加工等工序在时间上作一定的穿插作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5、为确保工程实施进度和成果质量总体达到优级,采用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调查和测量工作。

三、地籍测量的方法

1、地籍测量-控制测量法。在一般的地籍测量工作中,大多数地籍控制测量是通过根据不同土地的精度要求而进行的。在整个地籍测量的控制工作中,地籍测量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地籍测量工作的原则与要求,进行科学的选点、埋石以及野外观察。在控制测量中,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适当根据GpS定位系统进行勘测,来不断提升地籍测量工作的准确性与可靠度;

2、利用全站仪的界址点测量。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地区,RtK接收机接收条件不好,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测量,所用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画草图,由于全站仪的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所以也是数字测图的主要方法。在部分界点和地物点无法用仪器直接施测时,可在图根点或界点上用钢尺测量取栓中菜用距离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等几何方法求其坐标,量取栓距时应注意要有多余条件检核,以排除粗差,对作为起算点的办址点应量取至少1-2条界址边长,检核其精度。

3、地籍测量-碎部测量法。在地籍测量方法中,有一种方法称为地籍碎部测量的极坐标法。该方法主要流程为:在地籍测量的土地的检测点a处上架社测量仪器,并对监测点a与下个检测点b进行系统的定向连线,以此类推,最终实现全面性土地调研的方法;

4、地籍测量-白纸成图法。所谓的白纸成图法,其需要的主要设备有太平板仪、小平板仪、经纬仪以及白纸。其主要是利用数学专业中的图解成图法,在测量地点采用经纬仪、太平板仪以及小平板仪互相配合的测量方式,然后将土地的最初模型成图在白纸上的一种方法。但由于测量方法中所使用的平板仪不能够精确的为测量人员提供野外实测坐标,因此该方法所得到的测量数据只能事单单的图解一些常数而已。其伴随解析测量方法以及摄影测量法的广泛采用,平板仪测量法已逐步被取代;

地籍测量的特点篇10

[关键词]GpS测量技术;地籍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p228.4;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28-02

所谓地籍测量,指的是对各个土地的方位、类型、区域面积、权属以及使用情况等通过建立相关的土地信息档案,从而方便后期为土地使用提供说明。地籍测量是国家政府实现对土地或地籍管理的重要技术前提,是进行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依据。在进行地籍测量过程中,对相关人员不但要求其掌握熟练的测绘技术,而且明确其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在测量技术方面,由于GpS测量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成本低、测量速度快和灵活性强等优点,使得其广泛的应用于地籍测量之中。

一、GpS概述及其在地籍测量中研究现状

GpS系统按照其结构组成分,可分为外空卫星组成部分、地球控制组成部分以及各用户设备组成部分三部分组成[1]。其中,用户设备以GpS信号接收机为代表。GpS信号接收机种类诸多,并且根据其不同特性具有不同的分类方式。诸如,按用途可分为导航型GpS接收机、测量型GpS接收机和授时型GpS接收机三种;按载波频率可分为单频GpS接收机和双频GpS接收机;按接收数据解算机理可分为静态GpS接收机和动态GpS接收机。

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过程中主要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两种。国内外经过多年的研究,将GpS测量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地籍测量之中。诸如黎程等人,建立了GpS地籍控制网思路并解决了一系列相关问题;熊姿等人,对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研究;黄炳龄等,充分考虑质量和效益基础上,在建立地籍测量控制网中充分研究了GpS的应用及其特征。

地籍测量与其他控制测量网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例如,测量精度要求较高、严控对地籍元素测量时产生的误差、进行细部测量时严控各控制点的精度、各控制点精度与比例尺关系不大等。

二、GpS测量的技术设计

GpS测量技术设计主要包含GpS网形设计规范要求、GpS精度密度及设计依据、GpS网的基准设计和图形设计四部分组成,下面进行逐一分析[2]:

(1)关于GpS网形设计规范要求方面,进行GpS网形设计应首先以GpS测量任务书和相关测量规范为依据,并选取最优设计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坚持一定的设计原则。诸如,闭合图形通常通过独立观测边组成;保持GpS网点与地面控制网点的重合性;保持水准点和GpS网点的重合性;在不受外界环境限制条件下,优先选取交通便利或视野开阔的区域作为GpS网点;保证GpS各网点间至少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选择坐标系统时,优先考虑原有城市的坐标系统;构成GpS网的多个附合路线和闭合环应确保是非同步观测边组成。

(2)关于GpS精度密度及设计依据方面,精度设计标准根据GpS网使用目的决定,若将GpS控制网用于工程或城市建设之中,则如图1所示分级;若将GpS控制网用于国家土地测量或地壳变形测量之中,则如图2所示分级。

GpS网密度标准主要依据测量任务、测量对象以及其他相关要求进行制定,其可参考图3所示。

(3)关于GpS网的基准设计方面,其基准主要包含尺度基准、位置基准以及方位基准三个方面,进行相关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地面坐标系中明确起算数据,后期观测过程中对该控制点进行联测,从而实现坐标系的转换;其次,对GpS网进行构图时,应充分考虑原有的已知的具有较高等级的国家控制点和部分重要城市的等级控制点的位置分布,优先将其作为长边,确保GpS网计算精度高和使用便捷性;再次,确保GpS网内已知高程点分布均匀性,促进未知高程点位置的精确性,特别是针对山区或丘陵地区;另外,确保GpS网坐标系与已知控制点坐标系的同一性,保证后期能够便捷使用。

(4)关于GpS网的图形设计方面,其布设方式一般可分为网连式、点连式、边点混合式以及边连式四种。GpS组网选择模式主要由GpS接收机设备数量、工程精度要求和野外环境条件等因素决定。

三、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3]

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流程为:测量前期准备工作GpS建立地籍首级控制网初步制定相关观测方案GpS-RtK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通过GpS-RtK对地籍碎部进行测量分析处理数据。下面对GpS技术分别在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说明:

(1)关于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首先,GpS建立地籍首级控制网,在进行控制网设计过程中,为提高GpS控制网可靠性,使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使检核条件提高而实现;为确保GpS测量精度,尽量控制各相邻控制点的分布均匀性;参考原有已知的地面控制点,并提高GpS各网点的衔接性;保持各水准点与GpS控制网点的一致性;优先选取交通便利、视野开阔意见通视条件优异的区域作为GpS控制网点。其次,初步制定相关观测方案,方案制定过程中充分利用好卫星观测的最佳时段,并依据GpS测量精度标准、测量具体目标、测量工作计划方案等,同时按照实际环境,制定多个观测方案,最终选择最优方案。再次,通过GpS-RtK实现地籍图根控制网的建立,充分调查和了解GpS控制网点的实际地形环境,并确保其精度符合设计要求,对控制网进行布置。

(2)关于GpS测量技术在地籍碎部测量中的应用:对地籍碎部采用GpS-RtK测量技术前,应进行测量前准备工序,诸如准备并检查相关测量仪器、安排好相关测量人员并将任务工作细化分配好、组织并培训相关工作人员有关接收机的操作技能以及配套的差分软件的应用技术等。具体测量工序一般按下面步骤进行:测量前准备工序制定相应的控制网对接收的数据进行相应组织和编码工作建立相应的基准站安排相应的数据接收流动站并通过GpS接收机对数据进行采集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做出相应的处理。对于移动测站坐标位置通过依据流动站和基准站共同观测的数据通过推算而得。

(3)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特点,与其他普通的地籍测量技术相比,GpS测量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如图4所示:

地面点的三维坐标数据主要是GpS测量技术利用卫星将数据信息传至地面所得,这就使得地面点三维坐标测量误差受地面接收设备、信息传播介质以及卫星三种因素影响。产生的误差主要有诸如对流层误差、轨道误差以及电离层误差等。

受测量环境不利因素影响,采用GpS测量技术对被测物进行测量时,应配套全站仪,同时为确保GpS测量技术测量精度,应对一些干扰物诸如电视塔、天线等进行避免,从而确保测量工作能够有序高效的开展。

四、小结

当前,我国对土地和地籍管理制度和要求不断完善和提高,加大了对地籍测量技术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提高,各种先进的测量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地籍测量之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GpS测量技术。由于GpS测量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操作简易快捷以及工作全天性和持续性强,这就使得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光明。因此,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GpS测量技术,提高地籍测量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玲,浅谈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勘察与测绘,2014年第1期(总第130期):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