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识知识竞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30:59

地理常识知识竞赛篇1

化学竞赛的知识水平是否应当完全以中学化学教材一致?始终存在争论。我们的看法是,化学竞赛是一种课外活动,其知识水平应当源于中学化学及其他中学学习到的科目的知识,但要适当高于中学化学教材水平。高多少?这个“度”要大家共同来讨论,难以用一根固定的尺子来量。我们的基本思想是,参加竞赛的应当是优秀中学生,应当在中学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细水常流的课外活动,加上自身的努力,获得超过中学课本的知识,因而竞赛知识不应局限于中学课本。例如,我们主张学生应当有常见元素的基本知识。所谓“常见”,不能拿中学课本来衡量。例如,铜,中学课本里连单独一节都未设置,但你能说它不常见吗?人类社会经历了相当长的“青铜时代”,足以证明铜是“常见元素”。又如铬,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许多含铬的试剂,课本里说到强氧化剂时常提到重铬酸钾,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容量分析)里也经常用,说明它是常见的。因此,可以认为竞赛题涉及这些元素的基本性质与最重要的化合价和化合物及其最基本的性质是不过分的,不能被指责为“大学内容”。又如近年竞赛试题把i2+S2o32–的反应作为参赛者应当已有的知识,显然不是中学化学知识,但高考试题已经作为信息给出3次,许多中学教师在上课时都提到。而且这一知识是容量分析中最重要、最经常遇到的反应之一,即使中学老师在上课时没提到过,也应当是优秀学生可在课外活动里获得的知识。有的老师反映,对优秀学生,学有余力,适当、少量、有度地增加一些最常见最基本最主要的具体化学知识,对学生提高能力和今后求学成长确有好处,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绝没有要求中学生普遍地全体地大量地在课外活动里被“灌输”一大堆大学化学知识。近年有的试题在体现“学得多智力不高不能占到便宜,学得适度智力高才能优胜”的命题策略总体上比过去强,特别是降低了属于大学化学的原理性知识的水平。

当年试题的某些知识点是头年初赛题里出现过的。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有利于逐年调整试题的知识水平到“适度”,有利于老师们把握竞赛试题水平,更有利于抑制过度的纯知识灌输式的请大学教师对中学生在课外进行培训。但搞得太多不一定可取,最好新一年的试题有全新的思路和面貌,提高试题本身的新颖度和创造性。

近年初赛试题与过去相同,尝试了“思维容量大,应答书写少”的特点。我们的试题没有通常在高考中普遍采纳的所谓客观性试题的选择题。选择题具有预示答案的特征,较难考察学生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通过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答案的自信心强弱和应变能力,也较难考察应试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而一般而言不适合于作为竞赛试题的题型。我们不赞成在各省市自治区进行不符合全国初赛的命题思想、题型、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的“预赛”来筛选出参加初赛的选手,特别是“模拟高考”式的预赛,因为这种筛选并不科学,学生参加全国初赛离高考还有相当长时间,尚未进行“大运动量”的复习,不可能达到高考所要求的应试速度。教育部有关单位强调,具有保送资格的学生的人数要与该省、市、自治区参加明年高考的人数相关,也要与参加本次竞赛的人数相关,参加此次竞赛人数少了,等于自动放弃被保送上大学的学生名额。有的同志说,我们不稀罕这种保送,你给保送名额我们的学生也不去,即便这是实情,也与通过全国初赛吸引学生、促进教学、探索道路、选拔学生的竞赛宗旨向背离。

化学竞赛初赛试题有一种试题可以称为“科学谜语题”。这是我们努力发展的一种题型。猜谜是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智力游戏。其实,大自然就是一部巨大的谜书。“大自然往往把一些深刻的东西隐藏起来,只让人们见到表面或局部的现象,有时甚至只给一点暗示。”(见《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北师大出版社,1993,第41页)我们制作的化学谜语赛题与通常的灯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灯谜的谜底都是猜谜人已有的知识,例如,一个灯谜的谜面是:“南面而坐,北面而朝,像忧而忧,像喜而喜”,谜底是镜子。镜子当然一定是猜谜人已有的知识,只是制谜人谜面做得好时,100个人同时猜谜,也只有几个人真正能理解谜面,猜出谜底。我们制作的化学谜语的谜底却大多是猜谜人未知的知识(当然也不排除已知的)。我们的谜面是构建这个未知知识的信息,猜谜人的智力强弱表现在能否用已有的知识(包括与谜底不一定直接相关的具体的描述性的化学知识、与信息相关的中学化学学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来理解这些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综合,加上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洞察力以及猜测能力,当然经验和学识也起作用,最后创造性地形成谜底。既然谜底是新知识,是猜谜人自己从信息得出的新知识,实质上就考察了猜谜人的创造力。因此,我们认为,这种题型是考察创造能力的好形式,值得深入研究。不过,我们认为,由于这类试题像通常猜灯谜一样,得出结论的人不会太多,恐怕不适合作水平性考试题,恐怕也不适合作选拔比例很大的高考题。

在教学过程中,贵在告诉学生,我们不能事事时时对事物的原因穷追不舍,似乎越细节越好。对许多事物的原因,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只能达到一定的层次,继续问下去可以,需要更宽阔深厚的知识背景,其中不乏尚未开辟的处女地。追究解释的试题学生们心中无底的应答情况,很可能正暴露了我们教学中对认识的层次把握得不好,没有把认识的层次说清楚。东方人的思维偏重抽象、笼统、整体、理性,西方人思维偏重具体、详实、部分、感性,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这是长期的文化传统的积淀。我们学习来自西方的科学,有些人误解为事事时时应对细节穷追不舍,而不顾自己的知识背景是否够得上继续深入细节,忘记对事物的认识抽象与具体、笼统与详实是相辅相成的。如今许多西方人反而对老子的《道德经》越来越感兴趣,这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今我国的中学科学教育,不是细节太少,反而是从细节上升到对科学通用概念和整个系统的认识过少。这不等于说应该满足对事物原因的笼统认识,对事物原因逐步深入是科学的根本所在,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对事物哲理化的笼统解释,但不应在尚未达到一定知识背景时就对事物更深入的原因穷追不舍,因此,分清认识的层次在教学上更应重视。教学中应将学生知识背景尚不足以深入的细节留给学生今后去达到,开个窗口,而不必作笼统抽象或者用过分哲理化的所谓“解释”来搪塞。坚持适度的“解释”才有可能使受教育者从此立下了深入探讨事物原因的雄心壮志,形成从事科学创造的潜质。相反,不顾背景知识的水平而过多地沉迷于似是而非的“解释”将使学生不知所措。我们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无可奈何地说:“真理掌握在老师手里”。这应引起深思。

我国中学化学与大多数国家专为培养上大学学理工科的在中学里的大学预科生的中学化学相比(请参见经过反复修订的国际竞赛大纲的三级划分),其不足处,笔者认为,可归纳为如下几点:中学化学总时数较低(指对准备上大学学理工科的学生),基本化学事实少(无论元素化学还是有机化学),基本原理涉及的概念少(如动力学基础、热力学基础、电子云、立体化学、平衡常数、电极电势、定量分析原理等,有的根本未涉及,有的不要求定量表述),联系实际过少(我国中学生的面对社会实际问题表现出来的科学能力只处于国际中学生的中下水平,见中德中学生科学能力调查报告等资料),化学实验要求更低(时数和要求都低,许多学校极少做甚至根本不做实验,内容偏重验证,较少或根本无探究性实验),相反,我国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基本概念的要求过高(过多地追求严格的定义与相互关系),化学计算要求高(可能与我国学生数学能力十分突出,在国际中学生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文化传统有关),更要命的是,不论知识的重要与否,都过分强调其对思维能力的训练价值,常常对一些于形成科学整体认识及基本概念系统不十分重要的知识,也要作思维训练的无谓“拔高”,大运动量练习,以至千锤百炼,早起晚睡,疲于奔命。我们化学竞赛力图在面对少数优秀学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改变这种面貌。

最后需要讨论的是:如果初赛的知识水平基本上维持在《化学读本》的水平竞赛基本要求作相应修改),各省、市、自治区从初赛优胜者中选的选手(4-6人)在约2个月的业余省级培训期间能否达到决赛试题对知识基础的要求,能不能在决赛中取得优胜,并进入国际集训队,乃至出国,更期望出国必拿金牌荣归?对此问题要从四个方面思考。一是初赛后的各级竞赛(包括决赛)的知识基础定位在哪里?二是这些竞赛的试题是否确实体现这种定位,既不太高,也不太低?三是大家对这些竞赛的试题的知识基础如何理解?四是初赛优胜者能否在各竞赛前不长的时间里从初赛的知识基础发展到它们所需的知识基础?这需要大家都从实际出发,共同来讨论协商,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

地理常识知识竞赛篇2

【关键词】知识竞赛促进课堂教学

历史学科知识内容涵盖面十分广大,要想掌握好庞大的历史知识,光靠单纯的机械记忆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学困生比较多的班级,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他们都埋怨这门课内容太多太复杂,感觉枯燥无味,每每学完一个新内容之后,前面的知识点又给忘了。最终,他们干脆就放弃了。如此下去,历史课堂不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还谈得上什么课堂教学吗?

针对这种情况,本人经过再三斟酌,决定改变一下教学方法,以促进课堂教学。根据每次学校举行全校性的知识竞赛活动来看,学生参与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普遍较高,很多学生都争着去参赛,其中包括优秀生和学困生。更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每次竞赛的结果竟然是那些平时懒散、厌学的班级的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出色。由此,我在脑海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学生对知识竞赛活动如此的重视和用心,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能经常性的开展知识竞赛活动,那么学生不就可以把知识掌握好了吗?经过反复思考和论证,我认为这是可行的,于是就开始了教学上的探索及实践。

一、把知识竞赛的组织大权交给学生,教师适时指导

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成为学习的被动者,教师只是一味地满堂灌,却没有努力去想办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挖掘出来,从而,学生自然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敢于“放权”,在把握住大方向的前提下,把学习或竞赛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他们来组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组织能力要多予以鼓励和支持,并适时指导。

教师在每上一个单元知识之前,应先向学生交代:以后每上完一个单元知识之后就要进行一次知识竞赛,竞赛内容以该单元知识为主,每位同学必须在该单元知识上完之前要出一式二份竞赛题(附上参考答案),试题内容包括十五道单选题和两道简答题;一份留给出题者考问别人时使用,另一份则上交给任课教师备评判员评判时用;试题各自保密。竞赛时,根据相关规则,由学生来组织完成比赛。

这样,竞赛活动的组织大权交给学生,他们会有一种自豪感,他们不仅是竞赛活动的主持者(“考官”),同时,也是参赛者(“考生”)。他们也深知自己的责任,不仅要“问”得好,还要“答”得更好。因为这是关系到集体小组荣誉问题,任何人都丢不起啊!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主动地拼命学习历史知识外,就别无选择了。所以,知识竞赛活动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推动他们学习的巨大动力。

二、大力渲染竞赛氛围,让学生感受参与竞赛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赛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组情况给每个小组的成员拍摄一张集体照――“全家福”,并将其扩大为高0.5米、宽1米左右,然后分别悬挂于教室四面的墙壁上,同时,在每一张相片下方加注各位同学的相关信息,如特长、爱好及奋斗目标、口号等。另外,还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制作一块竞赛荣誉榜,将每次竞赛的优异者公布于上。

竞赛时,以教室为赛场。在教室中间位置摆放两行桌椅,每行四对桌椅;两行之间间隔三米左右,每对桌椅之间间隔两米左右。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为了减少比赛过程中的干扰程度。教室的四周,可以摆放两行桌椅,专供未参赛者或已参赛者当观众席用,并对参赛者形成环绕包围之势。每完成一个小组的考问后,观众可以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以使赛场氛围显得更浓烈一些。

整个比赛结束后,教师必须现场宣布竞赛的成绩情况,对成绩优异者给予祝贺和奖励。同时,也别忘了对未获奖者予以安慰和鼓励,希望他们不要气馁,要继续努力,力争在下次的比赛中打个翻身仗。

三、帮助和指导学生制定公正、合理的竞赛规则

刚开始,因学生不了解竞赛规则,所以需要教师帮助和指导制定相关规则,并力求公平、公正。赛前,根据班级学生数进行分组,为了公平、民主起见,可采用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如该班学生数为48人,则可以分为六个组,每组八人,之后固定下来。竞赛时,每两个组(经过抽签确定的)之间的双方队员先后分别充当“考官”和“考生”的角色,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问答。例如,a组和B组被抽到第一场比赛,那么可以先由a组中的八个队员在同一时间内分别对B组中的八个队员同时进行考问;考问时间结束,待评判员统计好B组各个队员的成绩后,双方互换角色,由B组队员来对a组队员进行考问。

具体规则:

1.先被考问的一组同学按顺序对号入座(赛前布置好的座位),并把自己带来考问对方的试题置于桌子抽屉内。

2.“考官”和评判员则对号并排站立在“考生”的桌子前面,评判员和“考官”各拿一份内容完全相同的试题,且都含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考官”负责提问,评判员负责给“考生”评分。

3.评判员由没有比赛的小组或已参加比赛了的小组的部分队员担当。

4.记时员宣布比赛开始后,“考官”应立即对“考生”进行提问,单选题每题必须在40秒钟以内完成问答,简答题每题限时在4分钟内完成答题,总时限在18分钟以内。

5.评判员必须在问答完成后两分钟内统计好“考生”的成绩,并在本场比赛结束后及时将双方的成绩上报给老师。

6.以各个小组的总成绩从高到低来确定排名顺序。

四、使知识竞赛常规化,并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通过知识竞赛的开展,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普遍有所提高,尤其是学生自身成为竞赛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会有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更加激发他们的竞赛热情和斗志,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自身的学习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至少每月要在班级里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活动;临近期末时,可以在全年级甚至全校范围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活动。不断地使知识竞赛成为一种教学常规。

当然,有人会问及相关竞赛奖品的资金来源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每个班级都有班会费,平时班级里开展的竞赛活动所需的奖品资金可从班会费中拿出一部分来支付,这应该是很理想的做法。因为这钱是大家的,谁不努力谁就有损失,任何人都有机会去争取。至于年级或全校举行的竞赛活动,当然要学校出资了,购买奖品的费用一般不是很多,相信学校领导会支持的。

五、实践结果

地理常识知识竞赛篇3

20**年6月到11月举行的首届“中集杯”知识竞赛活动是集团20**年度集团范围内唯一的一次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大型文化活动。活动共分为题库编写、员工培训、各公司内部竞赛和集团竞赛(决赛)四个阶段。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集团总部和各下属公司协同努力,通力合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结果。“中集杯”知识竞赛活动的意义“中集杯”知识竞赛成为集团文化融合的平台“中集杯”知识竞赛成为集团文化传播、沟通和融合的平台。首先,集团各公司通过协同努力,共同总结提炼出中集“应知应会”的知识。集团全体员工通过自身学习和参与竞赛活动,通过活动过程中的互动交流、激情碰撞、亲身体验,体验中集大家庭的亲和力和中集文化的魅力。

11月30日,包括集团总部在内的集团15家公司会聚在美丽的青岛,共同参与了首届“中集杯”知识竞赛决赛活动。当美丽的海天旗帜在青岛大学校园里迎风飘扬,嘹亮的《中集之歌》的回荡在竞赛会场,主持人和参赛选手关于中集集团知识问答的声音响起,在场的每一位员工都沉浸在中集文化的熏陶当中;来自中集文化的那种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深震撼。值得指出的是,竞赛活动迎合了中集宝伟、中集通华、中集考格尔、漳州箱厂等新加盟中集企业的员工更多地了解中集,与集团进一步沟通和融合的需求,受到新加盟中集企业积极响应。中集通华在活动过程中提出的“了解我的家园,做出我的贡献”的口号集中表达了广大新企业员工的心声。

实践证明,“中集杯”知识竞赛是实现集团文化传播、沟通和融合的一种生动、灵活,同时又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提炼出中集人的应知应会,形成员工中集化的基本知识教材“中集杯”知识竞赛活动,首先通过编辑竞赛题库的方式,提炼出中集人的“应知应会”,形成一套员工“中集化”的基本知识教材。此次总结、提炼、编写的竞赛题库共分为17章,以题目的形式汇总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点。首届“中集杯”知识竞赛结束后,集团总裁办将每年组织对题库内容的更新和补充完善,题库将以动态的电子版的形式在集团内部共享。普及中集知识,强化共同语言,进一步增强共识通过组织员工学习并参与集团内部不同层面的比赛,来达到普及中集知识,强化共同语言,进一步增强共识的目的。培训实现全员参与目标,通过比赛强化培训效果。集团各下属公司,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把公司最关注的知识点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员工掌握,提高了员工对公司、对集团的认知和认同,增强了企业凝聚力;集团总部各部门借此机会把本职能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概念在集团范围内普及推广。

“中集杯”知识竞赛活动的管理项目背景和项目策划本次竞赛活动是在集团20年发展经验得到系统总结,公司目标、发展战略确定,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明晰,公司向新业务领域扩张的背景下举行的。一方面公司规模和管理幅度加大,另一方面新加盟企业增加,这些都对集团文化传播、沟通和融合提出了迫切的需求。2002年集团投产20周年,筹备小组通过BBS征集系列庆祝活动的点子,知识竞赛作为其中的一个“点子”进入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筹备小组的视野。经过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筹备小组的集体“头脑风暴”,知识竞赛的目标、定位、计划方案等逐渐清晰。但是,由于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项目较多,资源不足,集团决定延迟到20**年举行。20**年,总裁办公室成立了新的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竞赛小组在2002年筹备工作基础上,对首届“中集杯”知识竞赛的计划和方案加以细化和完善,使得知识竞赛活动有充分的计划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1.领导支持麦总对活动意义表示充分肯定,并通过独特的方式——录像出题的方式参加了决赛活动,让参赛选手和在场的员工倍感亲切和备受鼓舞;吴总担任知识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多次主持竞赛活动项目会议,对竞赛活动给出指导性意见;赵总、刘总在百忙之中应邀担任集团总部内部竞赛仲裁。

2.管理创新企业文化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形式、方法上的不断创新。本次活动首次把知识竞赛活动方式注入“中集杯”这一中集传统大型员工活动冠名当中,同时赋予活动以新的使命和内涵,使“中集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3.全员参与学习阶段,为了保证全体员工的学习需求,项目小组将《中集入门aBc——中集杯知识竞赛题库(节选)》手册印刷20000册,基本作到集团全体员工人手一册。同时,将《中集入门aBc——中集杯知识竞赛题库(节选)》的电子版和其它竞赛题库内容上传在e-learning系统的图书馆栏目,要求集团范围内所有能够访问内部网的员工通过e-learning系统学习题库内容。集团总部和大多数公司均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例如全员测验、有奖答题、辩论赛等等,让全体员工参与知识竞赛活动。

4.务实的方针知识竞赛在指导思想上贯彻了脚踏实地的务实方针。题库编写上,“虚实结合”,总部各职能部门与各下属公司各部门协同努力,总结提炼出从公司概况到企业文化,从人力资源到企业管理,从技术研发到生产知识,从集装箱到道路运输车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学习和竞赛活动组织上,各公司贴近企业实际,在《中集入门aBc》册子之外,又增加了部分切合本公司当前培训、宣传需求的学习内容。同时,学习和竞赛活动的组织在生产间隙进行,以不干扰正常生产为原则。竞赛小组通过贯彻务实的方针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让文化落到了实处。秘书网

5.目标明确总体目标定义为:把“中集杯”知识竞赛建设成为集团文化传播、沟通和融合的平台。具体到各个阶段来说,分别有所侧重,①题库编写阶段——总结提炼“中集化”入门知识;②员工学习和各公司内部竞赛阶段——普及“中集化”入门知识,“了解中集多一点”,强化共同语言,进一步增强共识。③决赛阶段——集团文化传播、沟通和融合的盛会。在组织员工学习和内部竞赛过程中,许多下属公司在深刻理解活动宗旨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动而富有意义的口号,通过口号宣传让员工领会活动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口号例如,南通中集的“学中集知识,做中集主人”,中集通华的“了解我的家园,做出我的贡献”等等。

6.充分的沟通沟通是推动项目执行的基础。在题库编写阶段、员工学习和各公司内部竞赛阶段,集团总部和各下属公司知识竞赛项目组是一个松散的团队,通过沟通使整个团队就项目目标、计划等达成共识。另外,通过及时、充分的沟通,向下属公司项目组成员提供建议、指导、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在BBS系统开通了专门的频道,及时传递项目信息,随时解答员工关于题库知识的疑问。

7.“协同·共建·共享”的工作方式竞赛活动的各个阶段,包括分工负责编写题库,学习、内部竞赛阶段的经验、资源共享,决赛和会议阶段各公司的参与,都积极实践“协同·共建·共享”的工作方式。我们认为,对于知识竞赛这种集团范围的跨公司的大型活动项目,以及其它集团化管理工作,“协同·共建·共享”的思路和工作方式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公司发挥集团协同优势的必由之路。在具体项目工作中实践“协同·共建·共享”的思路和工作方式,关键在于①项目成员要有“协同·共建·共享”的意识;②项目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和相互理解;③项目领导对工作科学统筹。

8.标杆管理(看板)原理的运用项目小组有意识地运用了标杆管理的原理,在题库编写阶段、员

工学习和各公司内部竞赛阶段,通过在内部网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即时公布各公司项目进展情况,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公司迎头赶上。用青岛中集冷箱程为祥经理的话说,“知识竞赛的网上看板,越到后面越精彩”,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平台。

9.项目的后期管理项目总结和后期管理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完成整个项目的pDca闭环,才能保证项目效果的放大,延续,以及今后的改进、提升。知识竞赛项目组责成总裁办公室负责制作月刊知识竞赛特刊、视频教材等产品,同时要求参赛队员、与会人员担当起“文化使者”的使命和责任,回到公司后通过报告、会议、内部网、内部报刊、板报、广播等正式和非正式途径传播竞赛和会议信息。配合今后知识竞赛活动的继续开展,集团总裁办将每年组织对题库内容的更新和补充完善,题库将以动态的电子版的形式在集团内部共享。

10.集团大型活动的“集团主办、下属公司承办”机制“集团主办、下属公司承办”机制可以发挥总部和下属公司各自的资源优势。同时,承办公司也非常珍视承办集团大型文化活动的机会。主办方和承办方协同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明确主办方和承办方的职责界限,随时沟通信息。

项目存在的问题

1.项目总体管理项目开始阶段没有充分认识到项目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在任务分配、资源配置上不尽合理。

2.内部竞赛试点计划取消由于工作安排,原先拟定的内部竞赛试点的计划被迫取消,给竞赛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

3.各公司重视和参与程度个别公司对竞赛活动的宗旨没有真正理解贯彻,竞赛活动做得不实。

4.阶段性产品验收题库汇总到竞赛工作组后,由于赶时间,对题库内容的审核校对略显疏忽,题库内容出现一些错讹。在学习阶段已经通过勘误表的方式加以纠正。

5.项目时间管理由于项目前期总部项目小组资源配置不足,在题库汇总、编印阶段,由于题库内容范围大,整合有一定难度,花了大量时间。加上各公司学习和内部竞赛阶段时间调整,使得整个项目周期拉长。

6.竞赛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由于是第一次组织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小组在公司内部知识竞赛的题型题目设计,程序、规则设计上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题型题目和程序、规则在实际作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主要是:①不同题型的分值差距过大,使得参赛队竞赛成绩跳跃突变,竞赛局面过于戏剧性变化;②个别问答题作答时间不够充分;③集团决赛主持人由集团总部的王帆和外请的一位主持人组成。由于试题需要保密,主持人对试题熟悉时间不足,在竞赛过程中出现个别读题判题不流畅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竞赛活动中加以完善。

“中集杯”知识竞赛平台的延伸由于知识竞赛带队的基本都是各公司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专业的部门负责人,总裁办公室因势利导,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把集团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首次聚集在一起,组织召开了20**集团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工作会议。会议分为户外拓展团队建设体验式培训、会议研讨和专题研讨三个部分。户外拓展团队建设培训充满刺激和具有深刻蕴含意义的团队拓展培训,尽管只有半天的时间,却让每一位参与的学员深刻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增强彼此信任。“协同共建”、“激情团队”的中集文化与精神贯穿了培训的全过程。拓展培训起到了很好的破冰作用,集团各公司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从相遇、相识到心心相通。召开“20**集团企业文化暨人力资源工作会议”12月1日下午和晚上的工作会议对以下议题进行了研讨:①总结本次知

识竞赛的经验和教训;②中集工人队伍的管理与建设;③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专业团队建设;④“中集杯”足球赛改革方案;⑤内刊会诊;⑥个体绩效管理。吴总在会上做了重要总结发言。本次会议既是集团内同行经验相互交流的会议,同时为集团在文化融合和增强专业团队凝聚力方面,提供了又一平台。

地理常识知识竞赛篇4

关键词:技能竞赛;环境专业;高职;素质培养

现在,当代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就业率一直比较低,很多用人单位都需要招收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大学生刚刚从学校毕业,学习到的仅仅是理论知识,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所以,在高职院校中一定要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环境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更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在,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推行技能竞赛,技能竞赛也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技能竞赛,可以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教学中更加有方向感。

一、技能竞赛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复合型的知识

很多高校组织技能竞赛,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可以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主动将学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对知识加以整合,在竞赛中完成具有创意的作品,环境专业的学生在技能竞赛中,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设计的作品进行提炼和加工,再运用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将理论知识与亲身的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得扎实,同时也让环境专业的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有的放矢。

二、技能竞赛在环境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问题

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身的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是,在技能竞赛中,他们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又会有新的认识,他们会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问题,找到盲点,分析自己离专业水平的距离。环境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技能竞赛,能够发现自身的知识储备还是不够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还是存在盲区,在书本上学习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迁移到实际的工作中,在竞赛中,学生在设计作品的时候要将知识迁移,这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学生不知道应该运用哪方面的知识,尽管知识都在头脑中,但是却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当一个方案被设计出来后,学生已经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都在头脑中思考过一遍了。

三、技能竞赛在环境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只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然而,在环境专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参与到实践中的机会比较少,通过技能竞赛,学生可以充分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在设计比较中,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材料来设计,通过自己的创新思维,设计出优质的作品。

四、技能竞赛在环境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技能竞赛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面临很多问题,所以,学生要想克服困难,就必须树立一种永不言弃的精神,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内容,这就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现在,由于高校的扩招,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毕业,这就使得劳动力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尤其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都是以实践为主的,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技能竞赛的机会,充分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地理常识知识竞赛篇5

   一、课堂竞赛的必要性

   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特定阶段的心理需要。初中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地增长,抽象思维开始逐步形成,喜欢阅读,喜欢思考,表现在爱问爱说。且因为其思维活跃,他们非常喜欢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且又常常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或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真正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作为教师,如何让自己的教学充满生趣和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众所周知:新世纪,教师也要多学习知识,探索适合现代化教学的方法,培养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那么,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无法胜任的。长期以来,旧有的历史教学模式使学生习惯于看现成的教材,听教师讲课,靠教师复习,照试卷答题,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习惯于离开学生备课、授课,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被动、消极的学习心理,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应采取全方位、多功能的多维教学方法,来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组织等集合能力,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作为教师,不能仅陷于课本的基础知识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眼光放远,让学生尽快掌握独立思考和自学这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业或事业奠定丰厚的基础。做到眼前有树木,心中有森林,每个学生都有内在潜能和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把学生的现在看作起点而非终点。

   二、课堂竞赛的实施程序

   课堂竞赛可以以一节课的内容作为竞赛的问题,也可以把一章(单元)的内容作为竞赛的内容,再把学生分组;用口试答题来检测学生知识与能力掌握的形式。

   具体操作可以这样:教师可把竞赛内容编成若干个问题,然后把班级中的同学或分组或分男女进行竞赛,教师每问出一道题,两组的同学可举手抢答,答对加1分,答错不得分,有同学提示则倒扣一分。教师在提问时,也可将题目进行引伸、扩展。竞赛后,教师根据双方所得分数,宣布胜负。

   这种方法看似游戏,但决不是游戏,只是在游戏般轻松,激烈的氛围中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具活泼性。竞赛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思维,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与答辩,既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同时,这种竞赛方式,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与口头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因而,它能多方面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课堂竞赛组织方式

   历史课堂竞赛一般可分组竞赛,也可采取男女竞赛的形式。男女竞赛就是把班级学生按照男女分成两组,由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然后参与竞赛,男女竞赛一般气氛活跃,你争我夺,男女各方都各抒己见,针锋相对。这可以打破传统教法上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气氛,使学生兴趣盎然,参与竞赛,但是由于女生性格上比较内向害羞,一般胆怯不敢发言,使竞赛中参与答辩者就集中在几位同学,使一些同学胆量、口才、组织概括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提高。

地理常识知识竞赛篇6

关键词:知识竞赛 促进 课堂教学

历史学科知识内容丰富,所涉及到的方面多,要想掌握好庞杂的历史知识,光靠机械记忆是没有长期效果的。尤其是班里的学困生和一部分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都埋怨这门课内容太多太复杂,感觉枯燥乏味。每每学完一个新内容之后,前面的知识点又给忘了或者混淆了,甚至于有些学生干脆就放弃了好好学习的念头。如此下去,历史课堂不就变成了学生的休闲所?还谈得上什么课堂教学吗?

针对这种情况,本人决定尝试一下知识竞赛的教学方法,以促进课堂教学。根据多次知识竞赛活动来看,学生参与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普遍较高,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了很高的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成绩也有很大提高。更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学习劲头足了以后,还带动了学习其他学科的积极性。于是,我就转变观念,在教学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一、把知识竞赛的组织大权交给学生,教师适时、灵活指导。

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成为学习的被动者,教师只是一味地满堂灌,却没有努力去想办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自主者,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因而,学生自然学习兴趣不浓,甚而还有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敢于“放手”,在把握住大原则的前提下,把学习或竞赛的组织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锻炼才能。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组织能力要多予以指导与鼓励。

知识竞赛活动中产生的竞争压力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掌握历史知识,掀起历史的学习热潮,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

二、大力渲染竞赛氛围,让学生感受参与竞赛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可以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制作一块竞赛荣誉排行榜,将每次竞赛的优异者公布于上。竞赛时可适当布置一下会场,渲染一下竞赛气氛。比如请毛笔字写得好的老师写几句加油的话,给优胜者制作一个纸质却精巧的博士帽,把奖品摆放在显眼的地方,请其他有空的课任老师来观战、评判、加油等,一起分享竞赛的喜悦。

每完成一个小组的考问后,观众可以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使赛场氛围显得更浓烈一些。

三、帮助和指导学生制定公正、合理的竞赛规则。

刚开始,因学生不了解竞赛规则,所以需要教师帮助和指导制定相关规则,并力求公平、公正。赛前,要根据班级学生数进行分组,为了公平、民主起见,可采用抽签方式进行。如该班学生数为42人,则可以分为6个组,每组7人,之后固定下来。

具体规则:1.先被考问的一组同学按顺序对号入座(赛前布置好的座位),并把自己带来考问对方的试题置于桌子抽屉内。2.“考官”和评判员则对号并排站立在“考生”的桌子前面,评判员和“考官”各拿一份内容完全相同的试题,且都含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考官”负责提问,评判员负责给“考生”评分。3.评判员由未有比赛的小组或已参加过比赛的小组的部分队员担当。4.记时员宣布比赛开始后,“考官”应立即对“考生”进行提问,单选题每题必须在40秒钟以内完成问答,简答题每题限时在4分钟内完成答题,总时限在38分钟以内。5.评判员必须在问答完成后两分钟内统计好“考生”的成绩,并在本场比赛结束后及时将双方的成绩上报给老师。6.以各个小组的总成绩从高到低来确定排名顺序。

四、使知识竞赛常规化,并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通过知识竞赛的开展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普遍有所提高,尤其是学生自身成为竞赛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会有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更加激发了他们的竞赛热情和斗志。并且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有明显增强,这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学会人际交流都有好处,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自身的学习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掘历史学习方面的优秀人才。对竞赛中可能出现的歧义进行纠正和解释,使竞赛成为学习与辨析的场所,还可以锻炼一些同学组织主持活动的能力,学到书上学不到的一些知识。知识竞赛的对抗性很强,可以让学生产生较强的竞争意识与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至少每月在班级里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活动;临近期末时,可以在全年级甚至全校范围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活动,不断地使知识竞赛成为一种教学常规。

五、实践结果。

地理常识知识竞赛篇7

一、竞赛内容

竞赛活动内容,已组织有关专家编写集中反映香港、澳门历史地理、基本法及现时社会情况,党和政府对港澳政策等内容的《香港澳门知识手册》书,作为各地青少年参加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资料。

二、竞赛步骤

在广泛组织团员和青少年学习港澳历史地理和基本法知识的基础上,各地可相应组织本地的竞赛,为该活动最后的竞赛选拔参赛人员;与此同时,可通过各地新闻传媒,使知识竞赛活动既扎扎实实,又有声有色,以带动和影响社会各界学习了解港澳知识和基本法。

在各地自行组织的竞赛活动基础上,1996年5月起,活动组委会将在《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华儿女》杂志(国内版)刊登竞赛试题,由各基层团组织动员和组织青少年填写答卷,直接寄竞赛活动组委会收卷组。1996年8月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在北京陆续组织香港知识竞赛、澳门知识竞赛,每场竞赛制作50分钟的电视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第二起跑线”栏目中向全国播放。

在全国青联常委、金花企业集团总裁吴一坚的赞助下,竞赛活动设团委组织奖、团支部组织奖和个人优胜奖。

两场电视竞赛,各省(区、市)可派一个队(3—6人)参加所有竞赛,也可派2个队分别参加不同场次竞赛;参赛人员在京的活动由组委会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三、竞赛资料

地理常识知识竞赛篇8

从近些年来看,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为了有效地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深化职业教育职能,提高高技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都通过院校之间、院校与行业之间积极举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有校级竞赛、市级竞赛、省赛、国赛乃至选拔优秀的选手参加世界级的技能竞赛。通过这类比赛,探索一条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胜任造船生产设计、船舶建造、船舶制造检验、精度控制等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等应用性、复合型工程技能型人才。目前,江苏省内乃至全国开设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之间暂无举办针对该专业的技能竞赛,学生之间缺少专业的交流、技能的比拼。由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的江苏交通运输职教集团船舶工程技术分会于2013年1月15日成立,共包含了事业、企业、院校等60多家成员单位,职教集团模式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撑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了能为相关企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正不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依托职教集团,举办职业院校之间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迫在眉睫。

2现状分析

船舶修造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船舶修造不仅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研究人员、管理专家,最主要的是需要大量一线技能型人才。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国外船舶修造行业,我国船舶修造行业中技能型人才的数量严重紧缺,并在现有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中,这些员工的学历都相对较低,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院校培养就直接上岗,而国外的船舶修造行业中,技能型人才的比例往往在70%以上,并且他们都是经过专业的职业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培养后才上岗的。由于目前这个状况工人的技术水平跟不上用工需求,缺少技术工人,很多工程项目都由外包工来做。船舶行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引进解决,但大量的技术工人无法全部引进,只有由本地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来提供。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全国各地为满足地方人才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都陆续开办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但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强,实训设备昂贵,因此一些开办时间短的职业院校,在教学中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满足技能方面的培养,并且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院校与行业之间没有有效的融合,因此,一些造船新技术不能及时融入教学实践中,从而导致学生的技能培养水平远远满足不了现代造船企业的技能要求。而不同船厂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专业技能的具体要求不同。但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船厂,其中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中,都不能缺少船体装配工。因此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除普通的钳工和焊工技能外,重点需要掌握船体装配这项专业技能。而目前和船舶行业相关的技能竞赛主要以“船舶电焊工技能竞赛”为主,因此举办以“船体装配”为主题的技能竞赛十分有必要。

3船舶装配工技能竞赛方案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方案的实践研究:结合职业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船厂对造船生产设计及船体装配两项专业技能的要求,探究如何在职业院校的学生中开展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从而形成切实可行的技能竞赛方案。

3.1理论知识竞赛

(1)试题范围。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机械识图、常用船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碳弧气刨基本知识、船舶结构及钣金展开知识、装配测量知识、船舶概论、船体识图知识、船体放样知识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船体部件装配知识、船体分段和总段装配知识、船台装配知识、船体修理知识、起重基本知识、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气割基本知识、火攻矫正基本知识、船舶下水知识、造船精度管理知识、壳舾涂一体化知识、安全卫生和环境以及质量管理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2)竞赛时间。竞赛时间为60分钟。(3)命题方式。题库抽取与专家命题相结合。

3.2技能操作竞赛

(1)技能操作项目。技能操作节点装配,根据提供的二维图纸,对钢板进行号料、切割、装配。(2)竞赛时间。节点装配:180分钟。

4研究意义价值

地理常识知识竞赛篇9

关键词:大学物理竞赛创新精神物理教学

物理学是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无论是理科专业、工科专业还是农、林、医学类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物理素养。目前,由北京物理学会组织的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已举办30届,虽然竞赛没有面向全国开设,但参赛对象不仅涉及了物理类专业学生,还涉及了文科、经管类学生,这充分表明主办部门对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视。2010年11月,江西省物理学会首次组织我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参赛院校对这一科技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因此,在我校开设大学生物理竞赛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如何举办我校大学生物理竞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1开设大学生物理竞赛的意义

1.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大学物理课程涉及面极广,但我校学生的学习参照物局限在本班级范围内,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激情。举办校级范围的物理竞赛,学生可在广阔的空间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或差距,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竞争意识。竞赛的内容侧重于物理知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赛前培训和物理竞赛活动,学生不仅能拓宽知识领域,而且能深刻理解物理原理到工程实际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2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不少考生入学时对大学教育缺乏了解,在选择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时,具有一定盲目性。物理竞赛可为学生提供发现自我的机会,可为有志于物理研究的同学提供重新定位自我的机会。在物理方面学有所长的同学可以在这一舞台上充分展示自我、脱颖而出。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通过物理竞赛反映出来,对深化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有积极作用。例如,近些年,许多高校在倡导StS教育,倡导将科学、技术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教师也在不断努力,但教学改革的效果不是简单能从平时作业或一张期末试卷就能体现出来。学校需要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逐步改进。

1.3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通过竞赛,学生会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意识到自己学习仅局限于教材的几个公式和几道题,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欠缺,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便会提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在许多竞赛举办院校已充分得到证明。举办大学物理竞赛后,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喜爱大大提高,不仅体现在课堂学习积极性,还体现在校公共选修课选择人数,物理知识讲座的上座率等多个方面。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热爱物理,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学生主动性才会提高。这与教师进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必定有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举办我院大学生物理竞赛的关键

开展竞赛包括题库建设、出题、赛前培训、监考、阅卷等环节。只有把握成功举办竞赛的关键点,才能为成功地开展大学物理竞赛。

2.1组织竞赛题库建设

大学物理竞赛试题题库建设是竞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绝对不能随意从网上下几套题就了事。题库题型方面,应灵活多样,不局限于平时期末测试的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可以有简答题、设计题、案例分析题等主观题。题库内容方面,试题内容应面向工程和生活,体现实用性、趣味性,让学生感兴趣。由于所使用教材一般都有丰富的习题资源,有的层次分明,有巩固知识点的基本题,也有不少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综合运用题,而平时大学物理课程的课后作业一般以基础题为主,因此,可从教材中选择合适的综合运用题,这样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和恐怖心理。另外,不少国外教材也可以借鉴,比如,《哈德里大学物理学》这套教材中,给出了大量生动的生活实例,这些案例都与物理原理密不可分。题库题目的难易度方面,竞赛题目总体比平时习题要难,但不是题库里只有偏题、难题、怪题,可依据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大概比例为4:3:3进行编制。试题库的建设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这就要求教研室每位教师分工合作、共同努力,严格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竞赛试题库建立。

2.2组织学生报名

近些年,教学改革呼声不断高涨,大学物理课时逐年减少,学生对待大学物理的态度每况愈下,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通过期末考试。学生对竞赛缺乏信心,不敢报名。因此,组织学生积极报名是成功开展大学物理竞赛的重要工作。

让学生端正参赛思想,明确竞赛目的。参加物理竞赛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物理素养提高到更高层次。同时通过参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正确看待竞赛,树立"重在参与"的思想,参与竞赛的过程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而竞赛结果仅是一时的,学生不应过分看重结果。

鼓励学生参赛的同时,也应确保参赛质量,为持续开展竞赛打基础。组织正式报名前应进行选拔,选拔优秀学生应遵循以下选择标准:(1)选择对物理有兴趣的学生。竞赛接触到的内容相对而言知识面广、难度大,对数学知识甚至编程知识要求较多,浓厚的学习兴趣,刻苦钻研精神,才能完成对竞赛知识的学习。(2)选择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出众的学生。智力包括观察、分析、理解、抽象、记忆、想象、总结、表达、应变、创造等众多方面的能力和科学素质。非智力因素包括意志力、自信心、注意力集中程度、动手能力、求知欲、进取心、受挫力等多个方面。对于智力相当的两个个体,成攻常取决了非智力因素,因此,要挑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出众的学生参加竞赛。(3)选择数学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处理问题常包括分析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规律列式子求解。问题常出现临界问题、非均匀变化问题,这要求运用微积分、解不等式等数学手段进行求解、分析。因此,没有扎实的教学功底,解决物理问题便会力不从心。

教师应对各班做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有潜力的学生。寻找兴趣浓厚、思维能力强、数学基础扎实的学生报名参赛。

2.3学院管理部门支持

我院物理竞赛成功开展离不开教师建设题库,精选试题;离不开师生宣传;更离开学校的支持。学校应给予足够重视,并设立专项经费用于物理竞赛的开展,用于学科竞赛培训、组织考试、对学生实施奖励,否则,竞赛将无从开展。

结束语

近些年,我院参与了"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机器人竞赛"均取得满意成绩。相信,我院也能从开展校级大学物理竞赛,让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参与更大规模的科技活动,让竞赛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佳洱,赵凯华,王殖东.面向21世纪,急待重建我国的工科物理教育.科技导报,1999,2

地理常识知识竞赛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aCm国际大学生竞赛;教学方法

tp3-4;G652

一、引言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nternationalCollegiateprogrammingContest,aCm-iCpC)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主办的,一项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该项竞赛从1970年举办至今已历31届,因历届竞赛都荟萃了世界各大洲的顶尖计算机人才,竞赛采取aCm/iCpC程序设计竞赛评测系统pc2评判,实时各赛队解题结果,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aCm/iCpC竞赛的公正性与公平性得到充分的肯定,备受国际上的知名大学和各著名信息技术公司如microsoft(微软公司)、GooGLe、iBm等的高度关注,成为世界各国大学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级计算机的赛事[1]。

创新实验学院于2009年成立aCm实践班,依托于校创新实践基地,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近年来在省赛全国赛中获得多项大奖,并于2012年获得了我校首枚区域赛金牌[2]。目前,计算机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存在以下问题,专业课程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学生对算法理解的不深入。教学内容理论性强,而缺乏实际应用问题,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实践教学环节时间较少,形式不够丰富,实践活动不具有连贯性和持续性,学生的编程能力弱。

而面向aCm-iCpC竞赛的计算机科学人才培养的教学与实践方法能够解决以上在计算机科学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不足与弊端。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需要参赛队员具备数据结构、排序算法、搜索技术、数论、组合数学、搜索技术、动态规划、计算几何等多方面的知识。学生要想具备参加aCm-iCpC竞赛的能力,需要学量的算法知识,而且aCm-iCpC竞赛更要求算法的效率,因此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更加深入。参赛学生需要要在国内外的网站的oJ系统(onlinejudge,oJ)上完成aCm竞赛涉及到的多个专题的竞赛题目,一个参加aCm竞赛的合格学生在一年中的编写代码数量至少是计算机专业同学大学4年完成的平均编程量的数十倍数百倍的量[3]。因此,aCm实践班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具有编程基础过硬、算法设计能力强、逻辑思维缜密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因此在就业和保研中有着优异的表现,获得了来及微软、google等知名信息企业以及国内各重点院校的青睐。

二、aCm-iCpC弥补计算机教学不足

目前,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的严重脱节。一方面,理论教学内容不能指导实践的运用,学生掌握了理论,却无法用计算机语言实现。计算机专业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采用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却不能编写一条简单的程序,这完全背离的计算机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虽然,目前,国内计算机专业的实践环节已经得到了强化,但是实验课程中的程序设计题目单调枯燥,考察知识点单一,实际应用意义不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实验系统,老师对学生的编程结果的考核几乎是不现实的,很难评价实验课学生的编程结果,因此也不能保证学生的实验课效果。引入aCm-iCpC竞赛的pC2判题系统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各大高校的oJ,如北大、杭电上的编程题目知识点综合性很强,题目贴近生活且趣味性很强,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去做题,每道题目都由测试样例,pC2系统可以自动评判程序的运行结果[4]。对程序的时间复杂度也有限制,同样一道题目,只有效率最优的算法才能满足题目的时间复杂度要求,这样思考问题,才能对知识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样的编程过程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国内的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还尚未引入aCm-iCpC的pC2系统。

aCm-iCpC竞赛内容以大学计算机学科理论课程为基础,内容往往涉及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高等数学,高等代数,组合数学,图论,网络优化与线性规划,数论,计算几何等多个领域,一些竞赛题目是多个领域知识的结合,掌握的知识需要融会贯通,才能解答出来。目前,关于计算机课程的讲授还是独立的,没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可以通过aCm-iCpC竞赛和培训模式将多门计算机理论课内容融合起来并能够运用于程序设计当中。

三、面向aCm-iCpC的教学实践方法

1.aCm程序设计竞赛实际问题的案例教学方法

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嵌入具有实际问题背景的aCm-iCpC赛题。aCm赛题目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如果按照知识点一一讲授,二年的课程时间学习难以讲授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感觉课程枯燥,对算法理解不够深入,在竞赛中难以获得好成绩。

采用acm竞赛题目的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语言实现算法巧妙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有趣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首先这些案例问题都非常的引人入胜,比如旅行商问题、背包问题、图着色问题,acm竞赛中解决这些问题的算法复杂度要求都很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算法都具有一定的数学思想和理论深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生对算法和数学思想理解深度、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而且在解决每一道实际问题过程中,遇到的数据结构、算法、数学的知识点有若干个,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吸收到大量的知识。

2.以赛代练的实践教学方法

课程的实验教学以程序设计竞赛的形式实施,在实践课环节通过在oJ系统上完成aCm的竞赛题目。实aCm竞赛对学生编程和算法的基本功要求非常高,对算法理解不深入、编程基础不扎实、知识点不全面都难以在要求的时间复杂度下完成题目。因此,实践教学部分至关重要,实践教学需要全方位、各层次的组织,保证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深度,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能力,发现自身知识结构的欠缺,促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精神,自学所需算法和相关知识。

实践教学分一下几个方面组织,日常训练: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挑选acm竞赛中相关的题目,加强训练,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扩展内容。周赛:每周周末举办周赛,督促学生对算法的持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学生成果。校赛:每学期举办一次校赛,春季学期为个人赛,秋季学习为团队赛,校赛考察学生知识点全面,提升学生竞技状态,团队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配合。暑期集训:暑期集训是大幅度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时期,暑期时间集中,学生集中,学生学习效率高,学生学习氛围浓厚。省赛、四省赛、区域赛:更高级别的acm-icpc竞赛,与全国高校中的出类拔萃的计算机人才同场竞技,也是为高级别的acm比赛选拔队员。这样高层次的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准备各级赛事的短时间内,吸收、巩固大量的知识。

实践教学通过aCm/iCpC在线评判系统为教学实训平台,辅助完成日常训练和模拟竞赛,增加上机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程序的自动运行和测试,增强学生的程序调试能力。并通过分析比赛结果,更加精细地评估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些信息进一步反馈到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可以确定课程教学的实际难点和重点。

四、结语

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学院经过多年培养面向aCm国际大学生竞赛的学生发现,这部分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质较高,表现在编程能力强、知识面广、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因此在毕业时能获得名校和名企的青睐。这主要与aCm-iCpC竞赛的一些良好的竞赛规则和竞赛环境有关,本文提出了面向aCm-iCpC竞赛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教学与实践方法提升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课按专题讲授,包括:图、动态规划、搜索、计算几何、数论等案例教学;2、实践课引入pC2自动判题系统,趣味综合性题目选自国内外著名oJ:3、周赛、月赛、校赛、省赛、区域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与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龙,李贝贝,王喜凤aCm/iCpC竞赛对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5):110-111

[2]aCm/iCpC竞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理工大学aCm/iCpC创新实践班为例.内蒙古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3):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