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财务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42:31

乡村财务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农村经济村财乡管成效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71-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活动,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广泛推行民主理财。因此,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措施,不断完善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对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也有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和保证,也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石。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的主要形式是实行“村财乡管”模式。

一、实行“村财乡管”制度取得的成效

实行“村财乡管”后,农村财务管理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得到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减少干部职数,减轻村财政负担。“双代管”工作将村会计从繁重的业务中解脱出来,减少了村级干部职数,解决了因档案不健全等原因引起的经济纠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健全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实行“村财乡管”后,出售荒山、林地等资源要先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而且公开发售,财务收入凭专用收据统一入账,财务开支凭原始凭证,由村负责人审核同意,理财小组审核盖章,最后由财务服务中心按财务管理制度审核报销。这种财务管理方法确保村干部的廉政及各种腐败现象的滋生。

3.加强了民主管理,促进了农村基层政治建设。实行“村财乡管”后,对村级财务实行民主管理,让群众在事前进行决策,事中参与管理,整个财务过程实行民主监督,事后通过财务公开落实村民的知情权,保证了农民群众行使的各项民利,提高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中央关于建设新农村举措的推进,中央以及省、市、县对农村建设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农村财务管理运行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1.领导重视力度不够。虽然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都很明白,但乡镇的个别领导和部分村“两委”主要干部不把村(社)会计委托工作当作一回事,思想上懈怠松动,认为花村上钱给村上办事,又没有贪污、挪用,所以票子什么时候报自已说了算,导致农经人员和报帐员的工作难度加大,使帐目不能及时核算。致使在整体范围内制度执行不是很好。

2.财务基础工作不健全,会计人员素质差,无专人管理

(1)目前农村会计人员基本通过村民大会民主选举产生,这种方式产生的会计人员,致使财会队伍不稳定,财务人员常变动,新换上去的财务人员,有的根本不懂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知识,甚至连“现金日记账”都不会登记。有的财务人员不仅业务水平低,而且思想品质也不高,只注重了民意,而忽视了其从业资格的审查,同时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强化培训并发证,形成无证上岗。

(2)个别村没有按照制度要求设置会计账簿和科目,特别是不设应收应付科目,形成村欠户款,户欠村款,造成不明不白的糊涂账;固定资产等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或有总账无明细账;同一经济业务,发生前后会计处理不连贯,科目处理不一致,总账和明细账不一致。

(3)财务移交手续不及时,会计制度不健全,而造成多人管钱、重复报账、会计档案缺失、责任不分的混乱局面,这已成为当前一些农村财务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3.集体资产管理不严密

农村集体财产是全体村民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村民的共同财富。有的村不建资产台账,没有如实登记和反映集体资产账内、账外数量、价值及其变动情况。没有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被个别村民随意无偿占有,一些村干部擅自出租、出借集体资产,擅自出借或自用资金,造成大量集体资产、借款无法收回,严重侵害了广大村民的利益。当前,农村集体对土地、企业、设施、设备等资产的发包出租已成为集体经济的重要收入。有的村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程序、手续欠规范,合同条款不明确,或虽有规定但执行不严,导致使用人对集体资产实行掠夺式、破坏式经营,致使集体资产被严重侵蚀。

三、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笔者认为,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具体建议如下: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领导要认真听取群众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和意见,提高对农村财务会计“委托制”的认识,加强对实施农村财务委托制的领导,强化实施农村财务委托的措施,切实杜绝不合规、不合理的各种开支,将农村集体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农村集体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2.提高人员素质,加大推行农村财务“农财乡管”的工作力度。

农村集体财务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要时常安排对下一级农村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素质和工作能力。由于目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各级政府和相关工作部门加大推行“村财乡管”的工作力度,规范农村基层干部行为,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率。严格实行依法。村、组集体资金,在所有权、使用权、开支审批权和会计核算内容不变的前提下,经村民同意后,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委托。严格村级资金“收支两条线”,加强收入管理,村集体的各项收入全部使用专用收款收据,小额款项当天汇集上交,大额收入直接交入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在金融机构开设的村级资金账户。严格支出审批,按照村民理财制度的相关规定,提出支出计划,经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审核,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转账或现金支付手续。确保了农村财务“农财乡管”工作全面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3.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

为保证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健全完善制度,限制了村干部处置集体资产的自由决策权,加大了民主监督力度,从源头上减少了腐败产生的几率。农村集体资产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共同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村集体组织要建立资产台账,如实登记和反映资产的数量、价值及变动情况,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集体的土地、建筑物和设备等资产发生产权转移时,必须按照程序科学评估;集体资产出租、发包及对外投资时,必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讨论,进行集体决议。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乡村财务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村财乡管;成效;问题;建议;安徽淮南;夹沟乡

从行政管理角度来看,村集体经济组织被称为村民委员会,是连接国家与农户的纽带,是管理和经营农村集体经济活动的一级政权组织,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这些资产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所依赖的重要物质基础。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为村民管好钱、谋利益、办实事,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民主理财和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群众与干部矛盾的焦点[1-3]。为了管好、用好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夹沟乡在1997年就实行了“村财乡管”的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账目。在此基础上,2005年又在全乡范围内成立了村级财务核算中心,抽调有业务经验的农经干部专门负责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至此,全乡1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财乡管”,使全乡的财务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和广大群众的称赞。

1取得的成效

(1)实现规范账目管理,使账目由“浑”变“清”。过去许多行政村没有能够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进行的现金,只有白条或票据,而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手里却常年攥着现金,花钱不审批,报账员只收到票据,事后再由村领导审批。实行村财乡管这一制度以来,规范了账、表、册、据,财务管理由“暗”变“明”,使村级多年的糊涂账变成了明白账。乡镇农经干部定期到村、组了解情况督促账务交接,及时公布账目,消除了收支入账不及时、票据跨年度入账、现金管理混乱、收支往来暗箱操作、财务假公开、半公开等现象,增强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2)提高了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过去村级会计队伍极不稳定,文化程度基本很低,多数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清晰的认识。实行村财乡管后,由乡镇农经干部负责记账、管账,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3)实现财务管理制度从“无”到“有”。过去村领导一起共事,牵扯太多裙带关系,经常出现不按章办事现象。现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人事权、工资待遇与所服务的村脱钩,直接归乡镇管理,使业务人员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4)保证财务公开。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工作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层保障,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夹沟乡始终坚持先理财后公开,农村财务定期清理,理财人员民主推荐产生,对重点村进行重点审计与民主理财相结合。重点强化“五个统一”,即统一公开时间,每个季度第1个月15日为全乡统一财务公开日;统一公开内容,包括财务计划、收入、支出、财产物资、债权债务、“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土地承包、集体资产经营、收益分配等事项;统一公开次数,各村至少1年公开4次(每个季度1次);统一档案管理,将各村的账、据、表、册等财务资料集中由乡镇农经站管理,达到设立专室、一村一柜、专人负责、妥善管理的要求。

(5)提高了管理水平。为减少开支,取消村会计,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待遇,账薄凭证等办公用品由乡镇统一采购,结合实行制定报刊订阅、差旅费用开支等制度。办公费用明显减少,管理成本降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村级非生产性开支。

(6)促进了社会稳定。实行村财乡管后,各项管理都有了明确统一的要求,做到了资金的合理利用,群众关于村级财务的来信来访大为减少,干群关系也得到明显改善,因财务管理混乱而引发的各类矛盾得以化解,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2存在的问题

实行村财乡管使全乡的财务混乱状况有了根本好转,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管理手段得到强化。但是随着党中央在农村大力推行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支农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管好用好村级资金、村级财务管理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一是少数村报账员报账不及时,给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二是村级预决算制度不健全,部分村不编制财务预决算,或不按预决算制度执行,做不到“量入为出、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坚持适度发展”的财务计划,存在负债消费和盲目建设。乡镇财务人员只注重村级的支出严格审查把关,对村级财务收支计划的科学性和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及时性、准确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重视不够;三是财务收支票据欠规范,部分村白条入账问题时有发生,滥用非法票据的现象屡禁不止;四是部分村级报账员文化、业务素质不高,对财务管理的一些制度、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五是由于村委会3年换1届,换届时存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使原始的报账员队伍不稳定,不利于村级财务管理。

3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建议

(1)严把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关。随着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财务管理人员也要具备更高的素质,必须做到“五要”:要熟悉农村财会业务;要熟悉与农村有关的政策;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服务心理和职业兴趣;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实行从业资格证上岗制度,扎实抓好村财乡管工作的规范运作。

(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统一使用法定部门监制的账簿、票据,杜绝白条入账;各项收入全部上交至乡农经站统一管理;各项开支须通过规定审查、审签后才能得到审批。收、支票据必须注明收入的类别、支出的用途。村级报账员要经乡镇农经站、纪委、组织部门考核合格后,经乡党委研究同意并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才能聘用。

(3)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认真编制财务计划。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来说,要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决算。

(4)改善会计核算手段。实行村财乡管后,村财务全部由乡镇农经管理人员承担,由于面宽量大,一方面,要给予管理人员充足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要在完善手工记账的同时,尽快实现会计电算化以代替手工记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5)加强票据源头管理。建立健全票据领用、缴销台账,层层把好领用、保管、使用、缴销关,从源头上防止乱收、乱支、乱批等现象的发生。

(6)稳定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实行聘用制、持证上岗。财务管理人员的稳定能促进村财乡管这一制度又好又快地发展。

4小结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有利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防腐体系建设,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利[4-5]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将不断探索新途径,以更加适应新形势下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需要。

5参考文献

[1]庞浩宏.对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09(6):167-169.

[2]杜家召.积极实施村财乡管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j].科技信息,2010(1):356-357.

[3]王华.关于“村财乡管”的思考——基于辅助原则的分析[j].长江论坛,2009(6):67-70.

乡村财务管理制度篇3

近年来,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收入锐减、债务包袱沉重、乡村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严峻现实,各县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和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积极调整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推行“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民理乡监管”改革,建立健全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了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完善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

我市是典型的农业主产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县乡财政困难一直是困扰基层政权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建立,县乡财政面临的财政收入锐减与财力需求过旺的矛盾、有限的财力与沉重的债务的矛盾、财力匮乏与公共服务需求增加的矛盾、财政调控手段缺乏与增强基层政权施政能力的矛盾以及大量财力下移与管理方式落后的矛盾日趋突出,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各县区财政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直面困难和矛盾,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大胆探索以“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民理乡监管”为主要特点的县乡财政管理模式,形成了一套基本适应当前县乡财政经济形势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确立了县乡财政体制调整的基本原则。各县区结合实际,统一思想,提高了对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的现状和应履行的职能职责的认识,坚定了调整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信心和决心,明确了调整县乡财政体制的四项原则。即坚持“财力下移、支出缺口上移、财力向基层倾斜”的原则;坚持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确保乡村的支出预算水平与乡村职责相对应,县区委托乡镇政府承办的事务,由县区相关部门足额安排专项拨款,不得要求乡镇自筹或配套;坚持保运转与促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优先保运转,量力而行搞发展;坚持保障与节俭并重的原则,在节俭中实现保障,在保障中突出节俭。二是调整了乡镇财政收入征管机制。针对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尤其是停征农业税以后,全市90%以上的乡镇已基本无财政税收收入的实际,各县区撤销了乡镇金库,税收收入由县级税务部门统征,非税收入票据由县区财政部门统管,所有财政收入全额缴入县级金库或财政专户,消除了多年来乡镇因税源不足依靠挪借资金垫税、买税卖税、收入空转完成收入任务的现象。体制调整后,仅巴州区每年减轻乡镇“垫税”负担545万元,防止了农民负担反弹,促进了乡镇职能向改善民生、改进公共服务、发展地方经济转变。三是建立了乡村必须经费保障机制。各县区直面现实,针对我市绝大多数乡镇已无力再作为一级实体财政,不能独立承担乡镇运转、稳定、发展必须支出的实际,一方面取消了乡镇定额上解、递增上解等财政体制,当年减少乡镇上解县区财政收入任务5735万元,极大地减轻了乡镇支出压力,另一方面配合乡镇收入全额上划为县区收入改革的实施,将乡镇必须的财政支出全额纳入县区级财政预算直接保障。体制调整当年,各县区财政调整本级支出结构对乡镇新增补助6800余万元,乡镇运转、稳定和发展的必须支出得到基本保障。四是完善了乡镇财政机构,转变了乡镇财政职能。各县区撤消了片区财政机构,恢复了乡镇财政所,并分乡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与乡镇财政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同时,合理确定乡镇财政所人员编制,选配好乡镇财政所长。近年来,通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初步建立了一支忠于职守、能较好履职尽责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为确保乡镇财政管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各县区积极适应农村综合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变化的需要,将乡镇财政职能重新定位为资金、资产、财务收支管理和会计服务等七个方面,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各县区财政部门遵循“预算共编、账户统设、收入统管、支出统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总体思路,把乡村组织运转和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须的基本支出,全部纳入县区财政预算,并在资金调度上全力保障,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撑。一是合理划分支出责任。各县区结合县乡两级的事权划分,进一步明确了县乡两级财政的支出责任,将乡镇公用经费、村集体管理费以及除优抚救济、社会保障、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文化事业外的有关项目经费的支出责任划为乡镇的支出责任,并由县区财政按规定调度资金给予保障。二是建立了乡村基层组织运转必须经费的保障机制。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各县区优先保障干部职工应得的个人利益,将乡镇财政供给的人员经费和村组干部报酬全部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并直发到人,乡镇民政优抚、社会保障、惠农补贴等支出由县区财政足额预算并基本实现财政直发。同时,各县区结合财力实际,分类制定了乡镇行政机关、乡镇事业单位以及村集体组织公用经费最低保障标准。2009年,南江县乡镇行政人员公用经费标准达到人年均8000元,事业人员公用经费标准达到人年均3000元,村集体组织办公经费标准达到村年均3500至4000元。三是逐步缓解了乡村社会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按照县乡支出责任划分,各县区制定了乡镇经常性专项经费预算办法,采取按相关因素计算分配等行之有效的办法,预算安排乡镇经常性项目经费,努力保障乡镇场镇建设及公共卫生管理、维护乡村安全稳定、乡村道路养护、抢险救灾等经常性支出,乡村社会事业发展必须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正得到逐步缓解。**县2009年年初预算对乡镇场镇公共卫生管理费按每个中心场镇一年4.5万元、一般场镇一年3万元、集镇每年1.6万元核定,对通乡道路养护费按每公里1000元核定,为乡镇公益事业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四是结合财力实际预算偿还乡镇政府性债务资金。各县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基本做到了按年初预算财力总额的5%预算安排偿还乡镇政府性债务资金,执行政策的当年县区财政用于偿还乡镇政府性债务资金总额达到4449万元。近年来,按照上级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安排部署,除上级补助外,各县区采取预算安排、盘活校产、追收债权等办法积极主动筹措资金2.81亿元,已累计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9.19亿元,极大地缓解了乡村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支出压力。

(三)提高了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农村税费改革尤其是农村综合改革之后,乡村基层组织的职能由原来的管民、治民向服务群众、改善民生转变,由原来的催粮催款向落实政策、监管资金转变。各县区结合乡镇职能转变的新要求,及时重新定位乡镇财政职能,创新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并结合更多的财政性资金向村集体组织倾斜转移的实际,不断探索加强村集体组织财务收支监管的新举措,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应乡镇新形势的财政财务管理办法,提高了乡镇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水平。一是规范了乡镇收入管理。按照乡镇财政职能定位,部分乡镇财政所积极协助税务部门监控本辖区的税源,配合相关部门抓好社会抚养费、城市建设配套费、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非税收入的征收工作,加强了乡村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管理,探索建立了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征缴台帐。**镇建立了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对村集体组织各项收入、支出实行“一表清”,实现了村集体组织年度收支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改变了过去那种家底不清、管理无序的混乱状况。二是加强了乡镇支出管理。乡镇财政所严格执行县区财政局下达的预算,并按照统一规定不断细化公用经费定额包干实施办法,厉行节约,努力确保收支平衡;不断创新方式,加强了上级安排的农业、水利、交通、教育、卫生、扶贫、优抚、社保以及涉农补贴等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努力确保专款专用;积极完善“零户统管”制度,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实行集中收付和会计集中核算。**县制定了乡镇公用支出限额管理及乡镇财政性资金管理使用等办法,有效地强化了乡镇支出管理。三是探索做好服务工作。不少乡镇财政所积极主动服务于有关支农专项资金、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论证、申报工作;建立政策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户提供财税政策和其他农村政策服务;构建了工作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会计服务,帮助其健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提供会计培训,协助民营企业申请政府政策性支持项目和解决运行中出现的有关财税方面的问题。四是努力推行“政务公开”。各乡镇财政所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向乡镇人代会报告上年度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及县区财政局批复的当年度收支预算,及时报告乡镇债务的消化及新增债务的控制管理情况。部分乡镇财政所采取方便群众知晓和理解的方式,定期公开乡镇财务收支,努力做到财务管理制度公开,财务收支预算公开,财务执行结果公开。五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村财民理乡监管”制度。在坚持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主体权、资产所有权、资产使用权、资产收益权、资金使用审批权、经营自和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上,部分县区、乡镇按照《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帮助村集体组织成立了由村委会成员、各村民小组组长和村民代表组成的理财小组,负责研究和管理村组各项经济事务和财务收支活动,成立了由推选的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负责对理财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对财务公开的内容进行核实。**县**镇指导村委会根据当年资金来源编制收支预算,交理财小组审查后由乡镇财政监督执行,执行情况定期公开,年度结束后,村委会根据当年收支实际编制决算,由理财小组、监督小组审查后张榜公示。同时,部分乡镇建立完善了村账乡管制度,村集体使用的财政性资金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开户、统一管理,使用权归村集体,村集体账务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统一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管理,切实履行乡镇对村级财务的监管职能。目前,**县已在全县各乡镇实施了“村财民理乡监管”改革,做到了村级预算管理精细化、村级资金管理民主化、村级会计核算集中化、村级财务监管制度化。六是强化了对乡镇财政财务的监管。各县区财政局围绕“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禁新增债务、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三个重点,努力加强乡镇财政运行的监管。**县建立了“乡镇财务监审制度”、“债务管理制度”、“乡镇偿债资金奖补办法”,南江县建立了“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考核办法”,巴州区、通江县也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乡镇财政财务和乡村债务监管的制度和办法,这些都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

(四)遏制了乡村债务的膨胀

近年来,各县区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对乡村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挤干“水分”予以锁定,建立了债务信息系统,建立完善了财务、审计、监察等相关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了乡村不准举债、不敢举债、不能举债的控债机制。通江县组织县级部门全面开展对乡村的财务清理,核减乡村债务2.5亿元,采取“统一换据、现场确认”的办法锁定债务,为进一步化解控制乡村债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结合实际创新了债务管理方式,将乡镇债务与经常性经费剥离,县级在线监控,健全了“专人、专账、专票、专户、专网”的债务监督体系。全市实行“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民理乡监管”后,有效堵住了乡镇随意举债的口子,自2004年锁定乡村债务以来,乡镇政府基本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同时,采取预算安排、盘活资产、对口使用项目资金等措施,筹集偿债资金,确保了化解乡镇政府性债务和处理因债务引发的特殊矛盾有基本的资金来源,促进了全市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据统计,2008年全市共化解乡镇政府性债务2.8亿元,乡镇政府性债务余额比上年减少1.9亿元。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乡镇财政运行及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乡镇支出保障不到位。乡镇基本运转所需公用经费标准偏低,农村公益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一些专项经费无预算或预算保障不够。二是村组干部待遇和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水平偏低。村组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补助标准还停留在原有水平,村组干部的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三是“村财民理乡监管”改革落实不到位。部分县区和乡镇对村级财务管理认识不够,未启动“村财民理乡监管”改革。四是部分乡镇财政机构不健全,乡镇财政人员不落实。少数乡镇未按规定设置乡镇财政机构,部分乡镇财政机构有名无实,不能正常运转。五是乡村债务化解难,影响乡村组织运转和社会稳定。截至2008年底,全市乡村两级债务余额仍高达22.1亿元,化债资金来源匮乏。存在以上问题,既有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努力不够、改革不到位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深化乡镇财政改革,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二、再接再厉,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水平上台阶

2009年,全市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的重大发展战略和“促发展、保重点、争政策、强管理、上水平”的财政工作总体思路,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与实施“两个强力推进”相结合,与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实施民生工程相结合,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职能,以进一步深化“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财民理乡监管”改革为重点,推进乡镇财政管理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一)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

要按照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和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增强基层政权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以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确保县乡财政良性运行。

一是要健全乡镇财政基本支出保障机制。乡镇财政收入管理体制变化后,乡镇所有的财政收入已全部上划县区财政管理,事实上乡镇财政已无任何收入来源,乡镇党委政府履行其职能和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必须的财力、资金来源,已经与县级部门一样只有依靠县区财政保障。各县区财政部门对此必须清醒认识,必须自觉承担起保障乡镇必须支出的责任,不得在安排给乡镇的财力、资金上留有缺口。要认真清理核实乡镇干部职工编制性质、工资标准和在岗情况,坚决杜绝吃“空饷”。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优先保障涉及乡镇干部职工个人利益的支出,凡是国家政策规定应纳入财政预算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参加社会保险等支出,必须不漏项目、不降标准地按规定的资金来源渠道足额预算,并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实行财政直发。要进一步完善乡镇公用经费分类定额,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乡镇公用经费定额,力争尽快达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定的标准,并同步增长。要结合乡镇事权和上级下达给乡镇的工作任务的实际,按照保障和节俭并重的原则,预算安排乡镇必须的项目性支出。当前,尤其要重点保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民生工程、县乡道路维护等必须的支出,努力促进乡村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要健全村级支出保障机制。村组干部队伍是各级党委政府管理、服务农村社会的重要力量,村组干部队伍的稳定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事关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能否在农村基层落到实处,各级财政部门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村组干部报酬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标准的有关政策规定,在任村组干部基本报酬及村办公经费补助标准不得低于省政府《关于调整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及办公经费补助标准的通知》规定的最低标准。要结合实际安排财力,努力完善村组干部基本报酬激励机制,继续推行“固定报酬+绩效报酬”制度,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工作需要,适时增加调整。同时,要因地制宜推行兼职兼薪等办法,提高村组干部待遇水平,采取对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村组干部给予补贴等有效措施,促进村组干部队伍稳定,努力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要健全对乡镇财政的激励约束机制。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努力发展县域经济才是最终解决我市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本出路。各县区要按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建立健全对乡镇党委政府抓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财源建设力度大、财政收入明显增长、农民纯收入明显提高的乡镇,要给予奖励扶持。同时,要完善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情况的考核制度,要根据乡镇财政部门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执行收支预算、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履行村级财务监管职责、会计核算规范化等工作情况,严格考核奖惩,促进乡镇财政职能职责履行到位。

(二)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

各县区财政部门要以“金财工程”为技术支撑,努力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收入统管、支出统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特点的乡镇财政管理运行方式和运行程序。一是要加快实现县乡联网。在实施乡财县管工作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四级骨干网建设,尽快实现县乡财政联网,在确保网络畅通、安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二是要进一步规范“乡财县管乡用”运行程序。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乡镇财政预算网上审核、预算指标网上查询、支付计划网上申报、资金网上支付、收入网上对账和收支网上监督的目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加强县区财政对乡镇财政运行的监督。各县区财政要利用联网平台,动态掌握了解乡镇财政收入、支出、债务变化及会计核算情况,强化在线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要继续围绕“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禁新增债务、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三个重点,切实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措施,加强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指导和各项支出的监督工作,不断提高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三)全面推行“村财民理乡监管”改革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村级直接使用的财政性资金规模逐步扩大,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刻不容缓。各县区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管理监督的有关规定,理直气壮地履行对村集体组织使用的财政性资金的监管职能,要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村集体组织收支核算的监管。一是要规范村级会计集中核算委托方式。要统一制订村级会计集中核算委托书,明确界定村委会与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确保责任清晰,权利明确。二是要规范资金账户开设。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要统一开设“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账户”,分村设账,管理、核算除已实行直发的村组干部报酬外财政预算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用经费、项目资金和各项村集体经济收入,要坚决制止村集体组织未经批准擅自开设资金账户。三是要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要结合各地实际,帮助建立完善村级收入收缴、经费支出审查、资产购买和处置、债务举借和偿还等管理制度,不断帮助村集体组织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流程,提高村级组织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水平。四是要督促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示制度。公开透明是促进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各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要按月向村委会提供村级财务收支公示表,经村委会核对后及时向村民进行公示,确保村级财务公开透明,促进村级财务收支的公平、公正。

(四)进一步完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

各县区要结合实际指导、督促乡镇财政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账户、资金、票据、收支、资产等各项财务管理,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进一步促进乡镇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一是要统一乡镇银行账户设立和管理。要加强对乡镇财政所、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和村集体组织银行账户的清理,可开可不开的账户要坚决撤销,必须开设的银行账户,要建立健全审查批准制度、银行印鉴保管制度、票据保管制度以及网上支付的密码保管制度,建立印鉴、票据、密码管理相互牵制机制,确保资金安全。二是要规范乡镇支出管理。要按照“四压三停”和勤俭节约支持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的要求,结合乡镇实际,制定规范的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审批程序,规范财务收支行为。要按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不断完善按项目实施进度提款报账等相关制度,促进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要推行乡镇财务公开制度。各乡镇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机制,定期向乡镇人代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和重点项目经费支出情况,要采取黑板报、会议、书面材料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向社会公开乡镇财政财务情况,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四是要加强乡镇国有资产管理。要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预算、资产、财务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资产购买、处置、登记和台账制度,做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五是要加强乡镇财务监督检查。要创新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的在线监督,及时发现、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促进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五)进一步加强乡村债务管理

要继续巩固乡村债务清理、锁定、化解、控制取得的成效,进一步采取措施,切实加强乡村债务管理。一是要强化债务信息管理。要以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为平台,认真清理、核实债务化解及债务余额情况,加强乡村债务信息管理。要积极创造条件,以“金财工程”为技术支撑,强化乡村债务的动态监控。二是要多方筹措资金化解乡村债务。县区财政要继续按不低于当年财力总额5%的标准预算安排化解乡村债务资金,对上级给予的消化债务奖励资金要全额用于消化乡村债务。同时,积极探索乡村债务化解的新方式,多方努力,多策并举化解乡村债务。三是要继续完善控债机制。在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村财民理乡监管”改革中,要进一步完善县区财政对乡村债务的控管机制,逗硬执行债务控管制度,严肃查处债务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各县区财政尤其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及时落实、兑现化解资金,认真核实化解数据及相关化解情况,做好迎接省复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今年底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目标。

(六)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乡村财务管理制度篇4

论文摘要:事业单位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本文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现行乡、村财务管理存在着条块分割、“村帐乡代管”流入形式、预算约束不严等问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农村税费改革的持久深入。

一、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浅析

(一)会计集中核算简述

会计集中核算是将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取消,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单位保障”的运作方式。具体要求是将个单位的资金核算和资金的收付均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办理;取消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取消各单位的银行账户,按核算单位建立二级账户,分户核算;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资金来源渠道不变;统一由一家银行工资,统一资金审核标准,统一报账程序,统一银行账户,统一会计档案管理;把会计集中核算与预算内外资金统筹、银行统一工资、政府采购、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政府机构改革有效结合起来。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和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和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但是实践中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开展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问题改正和完善势在必行。

(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

1、思想认识偏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改变了过去“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会计集中核算推行前,事业单位支出只要单位领导“一枝笔”就可以报销,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领导签字后还需要中心总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单位里的每项开支都经过严格审核,超标的、不规范的票据一律不予报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方面,有些事业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工作并不重要,有无会计资格证和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单位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有些事业单位会计机构撤销后,对报账会计的待遇和地位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2、管理方式简单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中心1人管10多个或更多单位的账务,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难以对统管事业单位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从而造成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施监督的优势,事业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难以对单位的报账员送来的原始凭证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主要有:一是看单位报账发票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无论反映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会计中心忙于报账、结账和记账,而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监督流于形式。

3、资产监管不到位。会计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会计中心仅监管了支出,对各事业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实行票款分离,按规定收费收入返还的资金直接缴入国库收入,单位自己建立台账,与会计中心相分离,这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等会计档案在会计中心,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同时,会计中心只具备核算功能,而财产清查由单位实施,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特别是对固定资产,总帐和明细帐中核算中心,实物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账实不符,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会计中心账与事业单位实物不符。

4、会计核算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缺陷。会计核算中心主要负责大量的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机构工作,因此对财政部门的业务,监督政策的变化和重点无法及时掌握,这样会计核算中心就没有能力和条件真正实施财政监督管理。在专项经费拨入时,有些单位混淆不清,会计中心又不了解,造成单位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形成专项资金“跑”、“冒”、“滴”、“漏”,支出效率不高。而财政部门认为事业单位统进了会计核算中心,放松了财政监督,形成了新的监督漏洞。

(三)事业单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相应对策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的相互融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会计集中核算的顺利实施和稳健运行,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及会计信息的可利用性,有利于对单位收支情况的全面了解,保证单位会计核算的完整性。

2、强调事业单位作为预算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和财务管理职责。会计集中核算并没有取消单位的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仍然是事业单位本身。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只是改变了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并没有剥夺单位的财务管理权。会计核算中心拿走的是日常核算业务,但事业单位的独立核算性质不变,财务管理形式不变,收入的组织和支出的安排不变,制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单位收入、控制经费支出仍然是事业单位自己的事情。

3、强化预算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公共支出预算管理体系。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制定科学和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事业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到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完善内外监控制度,杜绝内部腐败。必须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立内部制约机制,防范风险。每一笔支出都应实行事前审核,核对金额,在保证凭证真实、准确、合理和合法后,才能通知银行付款。要按照“管得住、行得通、效率高”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大额费用的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大额借款审批制度及单位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责任。提高单位财务的透明度,让社会和群众来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5、完善财产管理机制,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使会计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事业单位的领导首先要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要安排专人对单位财产的管理。会计核算中心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和单位财产管理员进行对账,及时掌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做到账实相符。各监督检查部门应加大对事业单位财产物资的检查监督力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6、事业单位应明确经费开支标准,规范经费支出渠道。尽快制定一套统一的和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统一执行,从而在制度上遏制事业单位在费用支出上互相攀比和滥发钱物的现象。实践证明,尽管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在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改变会计核算方式、预算执行情况控制等方面都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充分认识集中核算改革的重性。明确会计中心作为预算执行机构的地位,以预算执行为主要任务,转变工作职能,理顺内外关系,尽快从以财政集中收付制为主要形式的会计核算中心改革,向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过渡。

二、乡村现行财务管理模式浅析

现行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对维护基层政权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护乡村资金的安全与完整,维护财经纪律,整顿经济秩序作出了一定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随着加入wto,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笔者认为必须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乡村财务管理新模式。

(—)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必须改革的客观性

1、财务管理的收支范围和对象发生了变化。

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的筹集、投资和分配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主要内容是筹资、投资和投资收益分配;主要职能是对资金循环和周转的决策、计划和控制。乡村财务管理是对乡村有关资金的筹集、投资和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则是乡村的国家资金和集体资金的收支活动,通过预算、决算及监控等手段对乡村财务收支进行管理。

第一,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来乡村财务收支范围中取消涉及农民负担的项目,如:①农业税、农业附加税、特产税、乡统筹;②农村教育集资及其他涉及农民负担的集资、摊派;③各种达标升级活动中要求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负担项目;④村提留;⑤屠宰税;⑥义务工、积累工的以资代劳款。

村级财务支出范围包括:①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及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发放;②玉米良种补贴资金发放;③能繁母猪补贴;

第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等收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逐步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2、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科书费。3、给予寄宿生生活补助。4、给生活困难的贫困学生生活补助。5、学校教育经费按学生人数确定,由县财政局审核拨付,财政所统一管理,实行报账制度。

第三,村级办公经费由财政统一拨付,纳入村帐乡管账户,实行报账制度,村干部工资也由财政统一发放。乡村管理资金总量发生变化。农村税费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农民负担,通过税改后农民负担大为减轻,乡村财务收支总量大大减少。

第四,现行乡村财务管理依据的法律法规相同。现行乡村财务管理虽然管理部门不同,但都必须遵守《会计法》,都必须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因此改革现有模式,不会与现行主要法律法规相违背,也不会改娈资金的性质,只是对部门职能的调整,可进一步完善乡村财务管理体制,贯彻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

综上所述可知,原有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己不能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深化改革势在必行,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改革,有利于精减机构和会计人员,减少行政成本,减轻农民负担。

2、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提供了依据。

《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陕西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乡镇财政机构具体管理本行政区域内财政工作。”该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财政所主要职责之一是:“指导和管理乡镇各行政事业和企业及其他组织的财务会计工作,帮助和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做好财务会计基础工作。”《〈陕西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释义》对第九条第二项释义规定“这里既包括乡镇财政机构对乡镇和各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进行管理,又包括对村级会计工作进行指导。”财政部关于《村合作组织财务制度(试行)》第七条规定“村合作组织财务工作要接受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以上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乡财政所在乡村财务管理中的领导地位。为乡财政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提供了法律依据。

试行委派会计和会计集中核算同时还是贯彻中纪委第四次全会和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的精神,朱鎔基同志在于2000年九届全国人民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进会计委派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进一步加强乡村财务会计监督的需要。

(二)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表明必须改革。

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为:乡本级财政管理实行原体制财政体制,乡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行“二无一统”归口乡财政所统一管理;村级财务管理实行“村帐乡代管”模式,归口乡农经站管理,其他县垂直管理的单位财务收支归县级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模式,如派出所、学校等单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也得到某些完善,但改革还不系统,许多根本性问题还未根本改变,特别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适应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还有相当距离,主要表现如下:转贴于

第一,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不利乡村财务管理。对乡村的财务管理系统不统一,出现了两个部门管理,即乡财政所和乡经管站,而这两个部门分别归属县财政局和县农经局分别管理,这种现状造成对乡村财务管理不能形成统一领导而形成条块分割。长期以来乡财政所与乡农经站对村级财务管理各自为政。为了各自利益,凡对本单位有利的争着管,无好处的互相推,甚至互相扯皮,形成对村级财务监管盲区。县业务主管局对县到乡垂直管理站所的财务,由于面广管理难到位,加上乡级无权对这些直管单位进行有效财务监管,形成资金运转无约束,致使财务混乱,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第二,“村帐乡代管”流于形式,不能起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作用。“村帐乡代管”的工作由乡农经站负责。由于他们人员少,业务素质不高,如无会计证上岗现象仍然存在,这必然造成会计业务操作不规范;管理经费无正常渠道,主要靠收取村级财务审计费和记帐服务费来维持运转,在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中不敢坚持原则,怕得罪村干部断了自己的财路,造成违纪违规现象,如白条列收列支现象常常发生,坐收坐支现象严重,大多数村把当月收入花掉后再到管理中心报帐,管理中心只是将收支整理后分类记账、编报表,成了村里的记账员,财务管理职能严重弱化。由于村干更换频繁造成会计人员也更换频繁,会计人员交接不及时、不合规,造成离任几年后不交账也无法审核,村级无证上岗的会计就更多了,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

第三、乡级财务支出预算约束不严,年初预算人大会通过的只到大项,无细项。具体执行时还是领导说了算。在执行上绕过人大监督。财政预算成了一纸空文。村级财务收支基本无预算。

第四、村级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乱收乱支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如乱发乱补现象无法杜绝,白条列收列支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常常发生,原始凭证审核审批不规范,记帐不日清月结、报表不及时。以上问题充分说明,目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不转变,问题还将继续,甚至造成乡村财务管理混乱。

(三)深化改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1〕坚持统一管理,分户核算原则。集中管理会计业务,是指乡村财务管理必须归口乡财政所统一进行管理,这是现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这有利于防止乡村财务管理各自为政,政出多门而造成的混乱。成立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乡村财务会计工作;分户核算则是指在各单位分别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条件下,分别核算各单位财务收支。

〔2〕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实行乡村财务收支归口管理时要确保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不变、财务自主权不变,调动他们依法理财的积极性。

〔3〕坚持经济核算原则。各单位在安排财务收支时必须认真审核其合法性,讲究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

〔4〕坚持预算、决算管理原则。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必须编制预算,要经乡人大会批准后才能执行,其执行情况和及结果必须经乡人大会审核批准;村级财务收支必须编制预算计划,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才能执行,实行民主理财,执行情况及结果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批准。

2、集中会计核算改革必须改善的外部条件。

〔1〕法律环境。乡村财务归口乡财政所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缺少法律法规明确支持。例如:虽然《会计法》、《〈湖南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释义》以及《财政部关于〈村合作组织财务制度(试行)〉》明确规定财政所在乡村财务管理中的领导地位,但与省农办、省财政厅、省农村税改办《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中规定村级会计人员必须接收县乡农经部门管理考核、集体资金必须由农经站监督管理相矛盾,因此要完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还需要取得法律法规更进一步完善,争取法律法规的明确支持。

〔2〕人事环境。由乡财政归口管理村级财务、涉及到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变动、涉及到农经部门的部门利益,如果乡村财务归口乡村乡财政管理,那么农经部门部分职能须调整,随之就有人员的去留;部门阻力很大。如果农经站这项职能与财政所的职能合并,人员可部分分流到财政所,专职负责农村财务管理、阻力会减小,成功希望比较大。

〔3〕经济环境。农村税费改革后,阻断了村级组织向农村乱收费,以前向农民收费项目已取消,只能收取一事一议费及共同生产费,还须由村民同意按实收取,就连筹资筹劳款,从2002年起须三年内逐步取消。所有收费必须使用财政所专用收据,由财政直接控制,村级经费来源由乡财政转移支付,而且现在向农民收费的政策、项目、标准,实行公示到村,加上报纸、电视、广播广泛宣传,减负政策人人知晓。乡村两级加重农民负担的可能性减弱。村级财务归口乡财政管理的外部经济条件己经成熟。

3、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财务管理的理想新模式。

财政统管是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对乡村财务管理的要求,对乡村财务管理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新模式。

〔1〕实行乡财政统一管理。在乡财政所成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乡村两级财务实行统一办理资金结算、统一办理会计核算、统一管理会计档案。根据乡村两级的不同性质设两个会计岗位,一个负责乡属站所办的财务会计,一个负责村帐乡代管的财务会计。取消乡属单位及村级的会计和银行帐号,乡属各单位及村级只保留一个报帐员,负责本单位财务收支同核算中心联系,实得报帐制。

〔2〕实行分户核算。在坚持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不变、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对各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分户核算。

〔3〕实行会计业务集中核算。凡属乡村两级所有资金都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管理对象,统一设置资金专户,凡乡村两级所有资金收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全部存入财政专户,乡村两级财务支出由财政专户划拨结算中心,中心办理资金结算。财务收支、分户实行会计核算,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决算制度,所有收费票据由财政所统一管理。

〔4〕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措施。如健全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级民主理财制度及资金预算、决算制度等。

综合起来看,这是一个集会计、监督、管理、服务为一体的乡村财务管理新模式。它规范了乡村两级财务收支行为,提高了会计质量,有利于对乡村财务收支进行全过程监督,减少违纪行为,提高了资金效率;精减了会计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黎海英.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J].时代经贸.2008(7).

[2]史海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9).

[3]李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eB/oL].文化发展网,2005-11-9

[4]袁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8).

[5]李志军:论如何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J].科技信息,2007(28)

[6]华琳朱永莉:浅析会计集中核算的局限性[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

[7]王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与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8)

乡村财务管理制度篇5

(一)会计集中核算简述

会计集中核算是将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取消,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单位保障”的运作方式。具体要求是将个单位的资金核算和资金的收付均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办理;取消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取消各单位的银行账户,按核算单位建立二级账户,分户核算;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资金来源渠道不变;统一由一家银行工资,统一资金审核标准,统一报账程序,统一银行账户,统一会计档案管理;把会计集中核算与预算内外资金统筹、银行统一工资、政府采购、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政府机构改革有效结合起来。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和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和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但是实践中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开展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问题改正和完善势在必行。

(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

1、思想认识偏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改变了过去“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会计集中核算推行前,事业单位支出只要单位领导“一枝笔”就可以报销,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领导签字后还需要中心总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单位里的每项开支都经过严格审核,超标的、不规范的票据一律不予报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方面,有些事业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工作并不重要,有无会计资格证和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单位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有些事业单位会计机构撤销后,对报账会计的待遇和地位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2、管理方式简单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中心1人管10多个或更多单位的账务,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难以对统管事业单位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从而造成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施监督的优势,事业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难以对单位的报账员送来的原始凭证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主要有:一是看单位报账发票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无论反映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会计中心忙于报账、结账和记账,而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监督流于形式。

3、资产监管不到位。会计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会计中心仅监管了支出,对各事业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实行票款分离,按规定收费收入返还的资金直接缴入国库收入,单位自己建立台账,与会计中心相分离,这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等会计档案在会计中心,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同时,会计中心只具备核算功能,而财产清查由单位实施,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特别是对固定资产,总帐和明细帐中核算中心,实物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账实不符,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会计中心账与事业单位实物不符。

4、会计核算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缺陷。会计核算中心主要负责大量的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机构工作,因此对财政部门的业务,监督政策的变化和重点无法及时掌握,这样会计核算中心就没有能力和条件真正实施财政监督管理。在专项经费拨入时,有些单位混淆不清,会计中心又不了解,造成单位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形成专项资金“跑”、“冒”、“滴”、“漏”,支出效率不高。而财政部门认为事业单位统进了会计核算中心,放松了财政监督,形成了新的监督漏洞。

(三)事业单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相应对策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的相互融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会计集中核算的顺利实施和稳健运行,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及会计信息的可利用性,有利于对单位收支情况的全面了解,保证单位会计核算的完整性。

2、强调事业单位作为预算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和财务管理职责。会计集中核算并没有取消单位的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仍然是事业单位本身。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只是改变了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并没有剥夺单位的财务管理权。会计核算中心拿走的是日常核算业务,但事业单位的独立核算性质不变,财务管理形式不变,收入的组织和支出的安排不变,制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单位收入、控制经费支出仍然是事业单位自己的事情。

3、强化预算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公共支出预算管理体系。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制定科学和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事业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到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完善内外监控制度,杜绝内部腐败。必须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立内部制约机制,防范风险。每一笔支出都应实行事前审核,核对金额,在保证凭证真实、准确、合理和合法后,才能通知银行付款。要按照“管得住、行得通、效率高”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大额费用的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大额借款审批制度及单位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责任。提高单位财务的透明度,让社会和群众来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5、完善财产管理机制,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使会计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事业单位的领导首先要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要安排专人对单位财产的管理。会计核算中心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和单位财产管理员进行对账,及时掌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做到账实相符。各监督检查部门应加大对事业单位财产物资的检查监督力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6、事业单位应明确经费开支标准,规范经费支出渠道。尽快制定一套统一的和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统一执行,从而在制度上遏制事业单位在费用支出上互相攀比和滥发钱物的现象。实践证明,尽管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在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改变会计核算方式、预算执行情况控制等方面都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充分认识集中核算改革的重性。明确会计中心作为预算执行机构的地位,以预算执行为主要任务,转变工作职能,理顺内外关系,尽快从以财政集中收付制为主要形式的会计核算中心改革,向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过渡。

二、乡村现行财务管理模式浅析

现行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对维护基层政权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护乡村资金的安全与完整,维护财经纪律,整顿经济秩序作出了一定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随着加入wto,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笔者认为必须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乡村财务管理新模式。

(—)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必须改革的客观性

1、财务管理的收支范围和对象发生了变化。

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的筹集、投资和分配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主要内容是筹资、投资和投资收益分配;主要职能是对资金循环和周转的决策、计划和控制。乡村财务管理是对乡村有关资金的筹集、投资和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则是乡村的国家资金和集体资金的收支活动,通过预算、决算及监控等手段对乡村财务收支进行管理。

第一,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来乡村财务收支范围中取消涉及农民负担的项目,如:①农业税、农业附加税、特产税、乡统筹;②农村教育集资及其他涉及农民负担的集资、摊派;③各种达标升级活动中要求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负担项目;④村提留;⑤屠宰税;⑥义务工、积累工的以资代劳款。

村级财务支出范围包括:①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及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发放;②玉米良种补贴资金发放;③能繁母猪补贴;

第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等收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逐步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2、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科书费。3、给予寄宿生生活补助。4、给生活困难的贫困学生生活补助。5、学校教育经费按学生人数确定,由县财政局审核拨付,财政所统一管理,实行报账制度。

第三,村级办公经费由财政统一拨付,纳入村帐乡管账户,实行报账制度,村干部工资也由财政统一发放。乡村管理资金总量发生变化。农村税费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农民负担,通过税改后农民负担大为减轻,乡村财务收支总量大大减少。

第四,现行乡村财务管理依据的法律法规相同。现行乡村财务管理虽然管理部门不同,但都必须遵守《会计法》,都必须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因此改革现有模式,不会与现行主要法律法规相违背,也不会改娈资金的性质,只是对部门职能的调整,可进一步完善乡村财务管理体制,贯彻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

综上所述可知,原有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己不能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深化改革势在必行,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改革,有利于精减机构和会计人员,减少行政成本,减轻农民负担。2、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提供了依据。

《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陕西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乡镇财政机构具体管理本行政区域内财政工作。”该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财政所主要职责之一是:“指导和管理乡镇各行政事业和企业及其他组织的财务会计工作,帮助和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做好财务会计基础工作。”《〈陕西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释义》对第九条第二项释义规定“这里既包括乡镇财政机构对乡镇和各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进行管理,又包括对村级会计工作进行指导。”财政部关于《村合作组织财务制度(试行)》第七条规定“村合作组织财务工作要接受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以上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乡财政所在乡村财务管理中的领导地位。为乡财政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提供了法律依据。

试行委派会计和会计集中核算同时还是贯彻中纪委第四次全会和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的精神,朱鎔基同志在于2000年九届全国人民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进会计委派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进一步加强乡村财务会计监督的需要。

(二)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表明必须改革。

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为:乡本级财政管理实行原体制财政体制,乡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行“二无一统”归口乡财政所统一管理;村级财务管理实行“村帐乡代管”模式,归口乡农经站管理,其他县垂直管理的单位财务收支归县级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模式,如派出所、学校等单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也得到某些完善,但改革还不系统,许多根本性问题还未根本改变,特别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适应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还有相当距离,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不利乡村财务管理。对乡村的财务管理系统不统一,出现了两个部门管理,即乡财政所和乡经管站,而这两个部门分别归属县财政局和县农经局分别管理,这种现状造成对乡村财务管理不能形成统一领导而形成条块分割。长期以来乡财政所与乡农经站对村级财务管理各自为政。为了各自利益,凡对本单位有利的争着管,无好处的互相推,甚至互相扯皮,形成对村级财务监管盲区。县业务主管局对县到乡垂直管理站所的财务,由于面广管理难到位,加上乡级无权对这些直管单位进行有效财务监管,形成资金运转无约束,致使财务混乱,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第二,“村帐乡代管”流于形式,不能起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作用。“村帐乡代管”的工作由乡农经站负责。由于他们人员少,业务素质不高,如无会计证上岗现象仍然存在,这必然造成会计业务操作不规范;管理经费无正常渠道,主要靠收取村级财务审计费和记帐服务费来维持运转,在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中不敢坚持原则,怕得罪村干部断了自己的财路,造成违纪违规现象,如白条列收列支现象常常发生,坐收坐支现象严重,大多数村把当月收入花掉后再到管理中心报帐,管理中心只是将收支整理后分类记账、编报表,成了村里的记账员,财务管理职能严重弱化。由于村干更换频繁造成会计人员也更换频繁,会计人员交接不及时、不合规,造成离任几年后不交账也无法审核,村级无证上岗的会计就更多了,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

三、乡级财务支出预算约束不严,年初预算人大会通过的只到大项,无细项。具体执行时还是领导说了算。在执行上绕过人大监督。财政预算成了一纸空文。村级财务收支基本无预算。

四、村级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乱收乱支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如乱发乱补现象无法杜绝,白条列收列支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常常发生,原始凭证审核审批不规范,记帐不日清月结、报表不及时。以上问题充分说明,目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不转变,问题还将继续,甚至造成乡村财务管理混乱。

(三)深化改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1〕坚持统一管理,分户核算原则。集中管理会计业务,是指乡村财务管理必须归口乡财政所统一进行管理,这是现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这有利于防止乡村财务管理各自为政,政出多门而造成的混乱。成立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乡村财务会计工作;分户核算则是指在各单位分别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条件下,分别核算各单位财务收支。

〔2〕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实行乡村财务收支归口管理时要确保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不变、财务自不变,调动他们依法理财的积极性。

〔3〕坚持经济核算原则。各单位在安排财务收支时必须认真审核其合法性,讲究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

〔4〕坚持预算、决算管理原则。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必须编制预算,要经乡人大会批准后才能执行,其执行情况和及结果必须经乡人大会审核批准;村级财务收支必须编制预算计划,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才能执行,实行民主理财,执行情况及结果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批准。

2、集中会计核算改革必须改善的外部条件。

〔1〕法律环境。乡村财务归口乡财政所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缺少法律法规明确支持。例如:虽然《会计法》、《〈湖南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释义》以及《财政部关于〈村合作组织财务制度(试行)〉》明确规定财政所在乡村财务管理中的领导地位,但与省农办、省财政厅、省农村税改办《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中规定村级会计人员必须接收县乡农经部门管理考核、集体资金必须由农经站监督管理相矛盾,因此要完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还需要取得法律法规更进一步完善,争取法律法规的明确支持。

〔2〕人事环境。由乡财政归口管理村级财务、涉及到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变动、涉及到农经部门的部门利益,如果乡村财务归口乡村乡财政管理,那么农经部门部分职能须调整,随之就有人员的去留;部门阻力很大。如果农经站这项职能与财政所的职能合并,人员可部分分流到财政所,专职负责农村财务管理、阻力会减小,成功希望比较大。

〔3〕经济环境。农村税费改革后,阻断了村级组织向农村乱收费,以前向农民收费项目已取消,只能收取一事一议费及共同生产费,还须由村民同意按实收取,就连筹资筹劳款,从2002年起须三年内逐步取消。所有收费必须使用财政所专用收据,由财政直接控制,村级经费来源由乡财政转移支付,而且现在向农民收费的政策、项目、标准,实行公示到村,加上报纸、电视、广播广泛宣传,减负政策人人知晓。乡村两级加重农民负担的可能性减弱。村级财务归口乡财政管理的外部经济条件己经成熟。

3、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财务管理的理想新模式。

财政统管是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对乡村财务管理的要求,对乡村财务管理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新模式。

〔1〕实行乡财政统一管理。在乡财政所成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乡村两级财务实行统一办理资金结算、统一办理会计核算、统一管理会计档案。根据乡村两级的不同性质设两个会计岗位,一个负责乡属站所办的财务会计,一个负责村帐乡代管的财务会计。取消乡属单位及村级的会计和银行帐号,乡属各单位及村级只保留一个报帐员,负责本单位财务收支同核算中心联系,实得报帐制。

〔2〕实行分户核算。在坚持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不变、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对各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分户核算。

〔3〕实行会计业务集中核算。凡属乡村两级所有资金都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管理对象,统一设置资金专户,凡乡村两级所有资金收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全部存入财政专户,乡村两级财务支出由财政专户划拨结算中心,中心办理资金结算。财务收支、分户实行会计核算,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决算制度,所有收费票据由财政所统一管理。

乡村财务管理制度篇6

为深入贯彻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及《四川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社财务管理工作的暂行办法》,加强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台县农业局在掌握各镇乡自查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农经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到龙树、中太、新鲁、宝泉等10个镇乡,专题调研村社财务管理工作。

县村社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农村财会队伍建设逐步得到重视。村会计队伍得到优化配备三台县村会计708名,其中委派会计80名,实行会计委派制的镇乡22个,会计委派涉及的村304个;建平、中新、中太等镇乡在县农业局组织村会议培训的基础上,另行对村社财会人员作了业务培训。

(二)村社财务管理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财会人员以镇乡或办事处集中办公的村628个,占67%,通过开展集中办公,集中审核票据,处理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账务质量显著提高。已规范使用主管部门监制的账簿表据的村913个、社7713个,分别占村社总数的97.6%和93.8%;账务较规范的村782个、村6812个,分别占村社总数的83.6%和82.8%;财务审批制度落实的村902个、社7928个,分别占村社总数的96.5%和96.4%。

(三)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大面积执行落实

三台县935个村、8223个社,建立有民主理财小组并能履行职责的村868个、社7514个,分别占村社总数的92.8%和91.4%,绝大多数村坚持了费用开支先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字后,再由村集体组织负责人审批的程序,发挥了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财务收支账目及时规范公布的村863个、社7383个,分别占村社总数的92.3%和89.8%。大部分镇乡的村社财务公开内容较详细,格式较统一,程序较规范。镇乡将公布回执集中存档,并按时组织检查验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增强了财务收支透明度,群众满意度较高。

(四)集中保管村社财会档案资料工作初见成效。按照三纪发[]11号、三农知[]13号等文件规定。目前,大部分镇乡已落实了村社财会档案资料由乡镇统一保管的制度,有效遏制了会计变动不移交档案资料和会计资料丢失、霉变等问题。

(五)部分镇乡村社财务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比较具体。如新鲁、中太等镇乡制定的村社财务管理考核办法,内容较具体,可操作性强。

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镇乡管理人员不落实,认识不到位,村社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困难。乡镇机构改革,镇乡不设农经干部编制,原农经干部分流到其他岗位。目前,一些镇乡从事村社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变动频繁,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是从未干过此项工作而根本就不懂村社财务管理的新手,有的虽是熟悉业务的原农经干部,但由于分流后新岗位的工作任务重,导致其难有时间和精力抓好村社财务管理工作,致使村社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得到落实。

(二)部分地方村会计人员变动频繁,新手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村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差,责任心欠缺,个别镇乡委派会计反映报酬偏低,存在思想情绪,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社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村社财务管理工作需进一步规范,账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仍有少数镇乡未按三纪发[]11号和三农知[]20号文件规定购买使用主管部门监制的账簿表据,凭证使用随意性大。一些村向农户收取水费或一事一议资金仍在使用五花八门的收据,且单联填写使用,有的地方收款甚至不开收据,只在表上登记。有的村社支出单据极不规范,票据要素不齐,有效原始凭证由经办人私人保管“备查”,会计人员则以经办人自制的无效票据入账等等。凭证使用不合规的各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有关制度规定,存在一定的隐患。

(四)仍有部分地方民主理财工作不够落实,财务公开欠规范。一是部分地方民主理财小组未履行审核支出凭证的职责,已入账的支出凭证上无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章;二是部分地方财务公开欠规范,未逐笔公布财务收支,公开内容粗糙不易看懂,有的因记账不及时而无法公布,有的村公开栏损毁未及时修补,有的村公开栏做在村民房墙上,被秸杆农具遮挡无法观看。

(五)审计工作难开展。由于镇乡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机构和人员不够落实,加之缺乏必要的审计工作经费,大部分镇乡的村社财务审计和村干部任期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开展。

措施及建议

(一)认真落实好镇乡农经工作管理人员。建议三台县人事部门在人员调动、招录时,从素质方面尽量考虑镇乡经济发展办公室从事农经管理工作的人员配备问题,给缺乏农经管理干部的镇乡配备好有相应业务技术专长的管理人员;建议镇乡人民政府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好农经工作管理人员,做到人员到位、思想认识到位、业务开展到位,确保农经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加强村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村社会计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无正当理由,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调换,村社会计人员的任免和调换,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镇乡人民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考核批准,报县农经部门备案。实行会计委派制的镇乡,必须选聘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的人员担任委派会计。村主要干部的直系亲属不得任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

(三)加强培训指导和检查考核。县农业主管部门及各镇乡人民政府均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强化监管,切实加强村社财务管理。

(四)进一步规范建账、记账行为,确保村社账务质量。一是要规范建账。各镇乡要严格按照三纪发[]11号和三农知[]20号文件要求,统一购买使用农业主管部门监制的账簿表据,切实加强票据使用监管,分村社核算单位规范建账和处理账务。二是要进一步落实以镇乡集中办公制度。各镇乡在每季度末次月10日前,必须组织村财会相关人员集中复审和交接收支凭据,认真进行财务余额盘点,集中进行账务处理,同时搞好检查指导和赛账,确保账务质量,并在每季度末次月20日前,将村社会计科目余额表逐级汇总,由镇乡人民政府签章报县农业局农经站。

(五)进一步做好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工作。一是要严格执行村社财务工作流程规范。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章,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签具意见,经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章,再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二是每季度末次月20日前,必须按规定的审核程序将村社财务收支以便于群众观看的形式向村民逐笔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乡村财务管理制度篇7

   一

   “五不清”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村级会计基础工作差,具体表现在:一是帐簿设置不规范。“糊涂帐”、“流水帐”、“包包帐”较多,核算乱;二是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抵库现象严重,签字手续不全,自批自报、自买自报等现象时常存在;三是报表不齐。有相当部分乡镇企业有年报无季报或有月报无年报;有的报表数字是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和任务倒算出来的,采取“统计加估计”的方式上报的,结果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四是会计档案不全,有些凭证、帐簿、报表没有及时分类归档保留,一两年就遗失了。

   2、管理体制不明。目前在村级财务管理权问题上一直意见不一致,客观上存在着乡村两级财务由乡级农经站,乡级财政所或乡镇企业局两线管理,造成了机构重叠,人员冗多,管理职权、范围不明确。

   3、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据调查,目前村乡财会人员普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培训。

   4、对管理者制约不严。不少乡村领导不熟悉财会知识,“外行”管“内行”现象履见不鲜;而且有的乡村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个人说了算,长官意识严重。

   5、财务监督不力。不少乡镇很少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审计,没有监督机制,没有审计组织机构,缺乏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意识。

   二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由于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五不清”问题,造成了目前村级经济的重大损失,影响了村里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得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各种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所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财务审计、民主理财制度在当前是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建议:

   1、围绕“统”字,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首先要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二是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三是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四是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五是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为此,乡镇领导必须提高对村级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强化“责”字,加强会计资料管理。村级财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村级业务的重要证据,是村级财会的信息载体,因而必须要管理好财务档案。首先是对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以及其它会计资料进行全面清理,逐月逐年装订成册,立卷归档;二是要专人保管,专柜专地存放;三是对会计档案存档、移交、查阅,要建立存、交、查登记簿,完善手续,明确责任,避免资料的丢失。

   3、明确“章”字,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要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状况,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为此,首先要建立村级财务跟踪审计制度,尤其是不相容职务控制制度,设立主办与出纳会计,实行帐款分开;三是建立“一支笔”审批制度,控制多头批款,多头报销现象。

   4、着力“训”字,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财会人员是村乡里的“内当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村级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认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上岗,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应岗位之职。

   5、注重“稳”字,保持财会队伍稳定。多年来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一直困绕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会计队伍。因此,首先应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凡经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应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作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三是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

   6、突出“严”字,定期开展财务审计。针对一些乡镇存在的财务不民主,帐目不分开等问题必须建立一整套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控制度。因此,首先县、乡两级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组织,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努力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度复审”,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二是逐步建立乡村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师审签有效制度。由社会专业机制根据“两法”、“两则”等法规,配合政府财税的工作来行使社会监督职能,从而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良好社会氛围。

   7、坚持“明”字,真正做到民主理财。农村财务能否如实向群众分开公布,能否接受群众的监督,事关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因而农村必须要实行财务分开,进行民主理财。对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地点,管理及效益要进行逐一规范。时间上要定期公开;地点应设在住户集中,位置显眼,群众易看到的地方;公布时,所有的帐目必须都是上级审计部门审计合格的;公布后,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本着实事求是,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对财务公开中揭发出来的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要在群众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该纠正的纠正,该查处的一查到底。

乡村财务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乡村财政财务全面监管精准化管理

一、乡村财政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广度上存在管理盲区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多数乡镇都实施了财政财务管理改革,但由于各地区对这项改革任务的认识不完全统一,再加上社会舆论和外部阻力影响,仍有少数乡镇没有进行财政财务管理改革。在实际的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着重关注两点问题:第一,硬化预算约束。很多乡镇的财务管理存在超预算支出和超进度支出的款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管理部门对预算指标控制不严格所造成的,而对于这类超额支出及任意举债行为,财政管理部门必须予以坚决制止。第二,监督财务核算。当前大部分乡镇都建立起了财务核算的监督机制,但监管措施不够充分,对此,乡镇应建立更全面的监督体制,同时采取全方位的监督措施,有效防止核算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二)管理力度上有所欠缺

由于乡村点多面广,其专项资金使用状况的跟踪监督工作很难落实,长期存在监督主体不明确、监督不严格、措施不到位的问题。甚至有些乡镇在专项资金下拨之时就缺少监督,事中和事后监督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三)监管上缺乏内外联动

财政内部信息不够畅通,县市区的财政政策不能及时下达,导致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对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无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另外,乡镇干部的支持和配合对乡镇的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有些地区的乡镇基层干部不能很好地配合财政管理工作进行,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基层财务管理工作的确存在难度,另一方面则是乡镇财务监管缺乏内外联动机制。对于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仅靠财政管理部门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其他部门的力量对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和妥善的处理。

二、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对策

(一)完善乡村财政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乡村财政财务管理体系首先要给予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充分的财政支持,促进其自身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实行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并推行“村账乡镇服务”,实行委托记账制度也有利于加强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全面监督,从而更好地控制预算指标、监督财务核算工作;再次,要对财政补贴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充分利用管理体制改革和记账的机会对财政财务进行规范化整顿;最后,财政管理部门可以制定适当的奖励制度,对于及时控制债务并消除债务的管理者进行奖励,通过这种方式的有效执行促进乡村两级积极解决长期债务问题,使其在财务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大力削减债务,化解风险。

(二)加强乡村财政财务管理监督

第一,结合乡镇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乡镇分类,给不同类别的乡镇制定不同的预算标准,对各项预算进行细化分析和综合处理。第二,财政部门在执行预算时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和程序进行,加强执行过程中的约束力度。第三,大力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掌控并跟踪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都给予严格监督,坚决防止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现象的发生,尤其要强化惠农补贴管理。定期开展财务专项督查工作,严控监督程序,强化监管责任,把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落实到财政性资金监管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确保监管工作取得实效。第四,建立乡村财政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实施目标考核,对乡村每个月、每个季度和每年的资金使用情况都进行绩效考评,并及时反馈考评结果和管理意见。

(三)强化乡村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

首先,财政部门要健全管理制度并规范管理程序,对涉及财政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都进行民主化、规范化管理;其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整个乡镇村的财务管理网络,借助信息技术、移动互联有效提高行政效率,并在软件程序中设置关键节点以固化相应的管理流程与控制标准,促进财政财务规范管理;最后,要建立财政内外部门的信息流畅沟通机制,协调多方管理。尤其是与乡村两级干部相关的事务,要着重强化乡村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明确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责。

(四)提高乡村财政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要加强乡镇财政财务队伍建设,开展多渠道、多形式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学习讨论活动,促进不同地区的财政管理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另外,要进一步明确乡镇财政干部的公务员身份,还要重视其待遇问题,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财政财务管理人员前来任职。

三、结束语

综上,我国乡村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尽管在不断发展中取得了一定进步,却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相关部门还应结合乡村财政财务管理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促使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芳,张丽敏.关于乡镇财务财政的精细化管理讨论[J].经济管理信息化,2014(09)

乡村财务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村集体组织;村财乡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村财乡管模式在我国一些乡村已推行若干年,随着村财乡管模式的运行,农村财务管理步入了规模式、制度化轨道,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中央和省市县对农村财力投入的增大,村财乡管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足

由于一些乡镇领导对村财乡管认识不足,对村财乡管领导不到位,使得工作人员工作难以开展,增加了工作难度,致使村财乡管流于形式。

2.会计人员缺乏,专业性不强

虽然实行村财乡管,但村级需有专门的会计人员进行报账,由于村级报账员多是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使得产生的报账员文化水平低,业务素质差,对政策法规不熟悉,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现象严重,有的村在进行交易活动时,事前不通知上级部门,村里收入不及时交账,上级经管部门很难发现其收支情况,经常是收入已支出完毕,村级报账员才向乡镇经管部门报账,没有达到村财乡管的效果。

3.乡镇经管站人员有限,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一个乡镇经管站往往由3-5人组成,而村级组织则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一个乡经管人员管理几个村的账目,审核多个村的财务报表,常常加班加点工作,还难以完成;而有的经管人员并非专业出身,对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专业知识,成了村里的记账员;经管部门的专业培训不多,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得不到提升,有的工作人员还延用几十年前的会计记账方法,缺乏知识更新,使得村财乡管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4.财务公开制度落实不足

财务公开虽然提出了很久,但由于落实不到位,一直为广大群众所病诟,一些乡村两级由于个别领导的认识不足,在公开的内容上流于形式,存在应付了事的思想,并没有对应公开的事项具体化、明细化,特别是对转移支付支出、重要大基本建设支出没有专项公开,只公开一些无关痛痒的事项,严重影响了财务公开的质量,导致群众怨声较多。

5.财管监督滞后

由于一些村级的财务收入没有及时向乡镇经管部门报告,导致生米煮成熟饭,出现了损失却无法弥补,没有过到事前事中的监督效果。一些乡镇经管部门虽然采取了处罚措施,但这种处罚有的只罚村级组织,而对具体行为人没有处罚手段,这种处罚方式不仅没有达到处罚的目的,反而增加了村级组织的经济负担。

6.集体资产管理弱化

由于一些村里对其应有的集体资产不建台账,无法真实反映其集体财产数量、金额,使得一些集体资产被村里无偿占有,或是被村干部擅自出租出借,严重侵害了群众的利益。

二、采取的必要对策

1.领导重视要到位

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对村财乡管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村财乡管的重要意义,要把村财乡管工作提到政治的高度,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做到亲自抓、亲自问,督促相关部门做好相应工作;二是要加强领导,强化领导意识,按照已经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搞好村财乡管,坚决杜绝不合理的开支,使有限的村集体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2.稳定财务人员队伍,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一是要稳定财务人员队伍,稳定的财务人员是搞好村财乡管的重要前提,经常变换财务人员会使财务工作出现衔接困难,理顺不清,所以财务人员一旦确定后,不要随意变动;二是要严格财务人员的任免程序,在选任财务人员时一定要对其工作情况、个人素质进行必要的调查,坚决杜绝使用近亲属或品质恶劣人员,对财务人员还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要求其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岗位责任制。

3.强化村级财务公开,加大民主理财力度

一是要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理财小组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要实行近亲属回避制度,同时要选举有一定文化程度、个人素质好的人员做为理财小组工作成员;二是要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实行必要的财务公开制度,采取村民能够看得懂,易于接受的形式将农村集体财务活动、有关账目定期如实地公布上墙并向村民解释,接受村民的监督,提高民主理财的质量,特别是对于多数村民或民主理财小组要求公开的专项财务活动要及时逐笔公布。

4.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乡镇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财务人员岗位责任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一事一议”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审计监督制度、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完善的工作制度,以达到限制村干部处置集体资产的决策权,提高民主监督力度,从源头上减少腐败产生的机率。财务流程完成后,还要按照财务公开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公开,以确保本村村民对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了解、知情,达到监督目的。

5.做好村财乡管的审计监督工作

乡镇经管部门要做好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工作,并对审计的情况及向其村村民及时公布。同时,对查出的问题要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必要时要请上级审计部门不定期地对村级财务情况进行审计,以杜绝乡村集体作弊行为发生。

乡村财务管理制度篇10

一、目的意义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加强农村财务监管对巩固农村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群众利益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农村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集体土地乱批乱占,不良债务不断蔓延,村组“片片帐”、“包包帐”、换届不交帐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实施农村财务监督改革已势在必行。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财务监督服务改革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落实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改革工作中去,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二、改革任务

1、各乡镇成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财务服务中心遵循“三权”不变的原则,即:会计主体不变,村组集体资金所有权及使用权不变,村民民主理财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不变;按照“记账、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监督服务、民主公开”的原则运作。

2、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管理的资金范围:①乡镇资金。包括乡镇机关、计生办、农计站、农机站、企业办、土地管理所、财政所等由乡镇财政支付和管理的所有单位的资金。②村组资金。包括各村委会、村民小组收入的下列资金:集体企业、土地、果园、“四荒地”等租赁收入以及各类资产的租赁收入;山林承包收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收入;集体资产发包租赁收入和对外投资分红收入;来自村级集体企业的其他收入;国家支农的专项资金和上级拨付的各项专款;征地款和土地占用费收入;集体资金收益“一事一议”专项资金以及以工补农资金;五保户供养经费;各类救济,扶贫款;各种代收、借贷等其他资金。以上纳管的一切收入都必须使用统一规定的票据,其中,乡镇所属单位收入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陕西省事业性收费票据或专用票据;村组的收入使用县财政局统一印制的凤翔县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收费收据。属于纳管范围的各项收入必须及时全额上交乡镇财务管理服务中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坐支、挪用,不得公款私存,不得设立小金库。纳管单位的银行帐户实行“印鉴双控”制度,确保资金“三权”不变。

3、建立健全村组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村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等。

4、对村组的一些重大事项严格实行“一时一议”制度。对村集体土地征用、变卖、出租、集体企业改制,干部报酬,大额举债,固定资产购买和变卖,筹资筹劳等事项,都必须经村民大会或稠密代表大会研究通过后方可实施。

5、村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理财小组,享有对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动的民主监督权利,包括参与制定本村的财务计划和财务管理制度、参与重大财务事项决策、检查审核财务情况,并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

6、村组财务管理监督工作执行以下流程:财务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财务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交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签字盖章;后由报帐员按规定时间到乡镇财务服务中心办理报帐手续;最后将乡镇财务服务中心的报帐结果在财务公开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改革步骤和方法

本次改革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

县上召开农村财务监督服务改革动员大会,队员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制定下发规范性文件;各村组召开村民大会,使农村群众充分认识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发挥主人翁作用,确保改革有条不紊、积极稳妥地推进。

第二阶段:成立机构,规范制度,做好培训工作。

1、成立机构。各乡镇成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中心主任由乡镇长担任,副主任由财政所长担任,工作人员3人,从乡镇政府和财政所调剂解决,办公地点设在各乡镇财政所

2、完善制度。县财政局负责制定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各项管理制度;民政局负责制定农村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农业局负责制定农村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实施办法及相关管理制度,并要求各村也相应地修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

3、结清帐务。各乡镇组织人力,协助各村在2005年4月底前结清村组各项帐务。

4、搞好业务培训。县财政局负责对各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

第三阶段:移交帐务,建立财务公开栏。

1、签订委托书。由各乡镇、村组与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签订委托书

2、各村组向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报告报帐员名单。

3、上报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名单。

4、各村组将、原来开户银行存款余额全部转入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指定的银行账户。

5、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在办公场所醒目位置建立村级财务公开栏,对各村当月的财务收支明细表进行公开并反馈给村组,由各村组再定期在本村组进行公开。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由县农村财务服务改革领导小组对各乡镇改革情况进行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