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的管理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45:37

医疗废物的管理计划篇1

abstract:thispapertakesthestatusofmedicalwastedisposalinHenanprovinceasanexampletoanalyzethepresentsituationoftheproductionandmanagementofmedicalwastes.throughtheclassificationofmedicalwastedisposalandemergencymanagementidentification,theproblemsofmedicalwastemanagementanddisposalareanalyzed.itispointedoutthatthecorrespondingmedicalwastedisposalandemergencyplansshouldbeimplementedforthemedicalwastedisposalfacilitiesfailureorseriousepidemicandotheremergencysituations.

关键词:医疗废物;废物产生;医疗废物分类;问题识别;医疗废物处置;应急管理

Keywords:medicalwaste;wastegeneration;medicalwasteclassification;problemidentification;medicalwastedisposal;contingenc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79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218-02

0引言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这些废物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对空气、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鉴于此,我国先后颁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用于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处理进行监控管理,以期使医疗废物的处置管理有法可依并逐步取得成效。如果缺乏对医疗废物处置及应急管理问题的识别,将给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1医疗废物的产生及管理现状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所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院是医疗废物产出的主要场所,医疗废物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由于医疗废物的特殊性,使世界各国都对此高度重视。

1.1医疗废物产生

随着河南省医疗废物实际处置量逐年增加,部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处置能力已超负荷或接近饱和状况,面临着急需扩大处置规模的压力。据统计,2013年河南全省19个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处置能力142吨/天,按330天工作日算,每年可处置4.69万吨。2013年全省实际收集处置医疗废物共计3.71万吨,实际处置2.64万吨。

1.2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现状

河南省较具规模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19家(主要分布在18个省辖市和1个直管县),医疗废物处置方法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适合采用热解焚烧法、高温灭菌法及干式化学消解法处置;病理性废物适合采用热解焚烧法及干式化学消解法处置;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适合采用热解焚烧法处置。全省医疗废物不同处置技术设施的设计及预留处置能力见表1。

表1焚烧工艺项目总设计规模3.04万吨,实际处置2.64万吨;干式化学法项目总设计规模0.55万吨,实际处置0.39万吨;高温灭菌法项目总设计规模1.10万吨,实际处置0.68万吨。

1.3医疗废物协同处置管理

医疗废物污染防治的管理不仅涉及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整个运行周期实施全过程管理,也涉及医疗废物处置技术选择,划分医疗废物协同处置片区,构建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机制等的处置全过程管理。

2医疗废物处置分类及应急管理问题识别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是实现医疗废物无害化的关键环节,但大多数医院没有完善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体系,导致各种类型的医疗废物混在一起,给后续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带来较大的不便,影响医疗废物的处置设施的处理效率。

2.1医疗废物管理分类处置问题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是医疗废物处置的重要环节,河南省内大多数医院在逐渐建立自身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体系,给后续的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带来较大的便利。据悉,在不少医疗机构,损伤性、感染性医疗废物分类较规范,其他病理性、药物性和化学性等三类医疗废物有时混放到感染性医疗废物,时有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现象,导致处置时不规范。

2.2医疗废物处置管理问题

河南省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主要是严格安排行政区划来划分,受行政区域划分限制,部分区域由于医疗废物收运距离远,存在收运路线极不合理,而造成医疗废物处置费用成本过高的情况。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部分地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存在医疗废物收集率低,医疗机构覆盖率较低等,导致一部分偏远山区、农村等地产生的医疗废物尚未全部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置,医疗运输设备亟需专业化配置。

2.3应急管理识别问题

河南省较大规模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19家,医疗垃圾集中焚烧处理制度始于2003年“非典”爆发时期,各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上,对突发性的医疗废物处置问题考虑较少,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措施都比较缺乏。一旦发生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发生故障或需进行检修无法正常运营、某一区域发生严重疫情等情况下,没有相应的医疗废物协同处置及应急预案来实施。

3医疗废物处置及应急管理对策与建议

医疗废物处置应急管理是指在医疗废物处置设备进行检修或因故障不能正常运营时,或者某一区域突发疫情等应急情况下,医疗废物处置不受环境和技术局限等因素影响,医疗废物得到消纳。根据《医疗废物分类名录》(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2003第287号),应急管理对策与建议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3.1医疗废物处置分类适用性对策

分类处置对象适用性,可以解决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现象,处置时不规范问题。其策略:焚烧技术适用于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等各种传染性医疗废物;表2为三种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药剂废物等五类医疗废物的适用性比较(见表2)。

表2适应性比较表明,热解焚烧技术适应性最强,处置范围最广,可以处理各种医疗废物;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化学消毒法适用性没有热解焚烧法适用性广,一些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不能较好的处理,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化学消毒法在逐步得到推广。焚烧炉的处理规模在10t/d或以上,适合医疗废物大量集中处置。

3.2医疗废物处置专业性对策

河南省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是以行政区域划分而规划建设的,各省辖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主要服务于本区域内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医疗废物处置处理成本高,医疗废物焚烧处置项目的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因而医疗废物处理费用也高。常用的医疗废物处置技术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如表3。

表3所示,每吨医疗废物处理成本为2000~3000元。由于医疗废物的回收处理必须在废弃物产生后的48h内完成,即医疗废物回收物流网络是带有时间限制的。所以,医疗运输设备需要专业化配置。鉴于部分偏远地区的医疗废物产生量少,造成处置单位对医疗废物回收、运输成本提升。如能优化医疗废物协同处置布局,例如个别县城可以就近选择收运和处置运营商,做到突破地域限制,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实现多方共赢,即打破地域限制,优化处置设施布局和服务范围。从表3的工程实践表明,医疗废物焚烧厂处理量越大,每吨医疗废物的处理成本越低。所以,医疗废物坚持资源整合,实现对全省医疗废物的协同处置。

3.3医疗废物协同处置对策

应对医疗废物协同处置突发环境风险时,要有相应的医疗废物协同处置及应急预案来实施。一旦发生重大疫情或者政府需要处置的废物,要以及时、快速且安全处置医疗废物为前提,启动跨区域协同处置方案来实施。必要时可动用医疗废物保证金,对协同处置单位进行费用补贴。来解决河南省19个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因故停运或检修期间、应对突发疫情等情况下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协同处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器材、设备的配置,卫生防护设施和人员及时到位,确保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区域医疗废物的收集和集中处置。

4小结

总之,医疗废物处置及应急管理问题的识别,就是要以医疗废物能得到无害化安全处置为前提,通过构建不同处置技术之间、跨行政区域的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模式,实现对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

参考文献:

[1]孙宁,张矗张筝,任志远.甘肃医疗废物综合管理和协同处置示范实践与思考[J].环境保护科学,2015(5).

[2]张凤云,梁艳芳.医疗废物对健康的危害及管理规则[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01).

医疗废物的管理计划篇2

一、过渡期时限

*区医疗废物处置过渡时期从本方案下发之日起至*年10月。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成立*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区过渡时期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

组长:*区副区长副区长:

副组长:*区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

*区区长助理

成员:区卫生局副局长

区环保局副局长

区民政局副局长

区物价局副局长

公安*分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由任建斌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三、主要内容

负责本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消毒、贮存制度的建立和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点建设监督管理,以及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四、处置原则及规定

本方案适用于本辖区内的医疗(含部、省属和驻*辖区内的军队及行业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医学科研、医学、教学、尸体检查和其他相关活动中的医疗废物产生者。

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坚持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坚持相对集中的原则;坚持规范设点、布局合理的原则;坚持定时、定点、专人负责收集的原则;坚持依法统一管理、强制执行的原则。

(一)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区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在7月20日以前,到区环保局办理排放医疗废物申报登记,逾期不申报登记由区环保局依法处罚(见附件1)。

(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依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消毒、收集、贮存、管理。

(三)*区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焚烧设施、设备一律停用。无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医学科研、医学、教学、社区医院、个体诊所、尸体检查和其他相关活动中的医疗废物产生者)的医疗废物的收集,按*区医疗卫生机构过渡时期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收集区域划分表之规定进行收集。(见附件2)。

(四)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国家五部委的文件精神,*区过渡时期的医疗废物的处置实行有偿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拒付处置费,原则上按每袋(5公斤,规格600mm×600mm)15元收取处置费(见附件3)。

(五)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六)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要求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五、处置规范

(一)医疗卫生机构

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严格的分类管理。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环保部门确定的专门机构处置;

(6)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气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7)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9)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3.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4.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5.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6.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7.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8.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露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9.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作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10.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具体标准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号文件(附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第二章规定执行(暂时贮存库房专用废物警示标识具体要求见附件4)。

1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保存5年。

12.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二)医疗废物的交接

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统一交由取得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处置单位处置。

2.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在接受医疗废物时,应外观检查医疗卫生机构是否按规定进行包装、标识,不得打开包装袋取出医疗废物。对包装破损、包装外表污染的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当要求医疗卫生机构重新包装、标示。拒不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的,运送人员有权拒绝运送,并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

3.化学性医疗废物应由医疗卫生机构统一收集、贮存,定期交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有经营资格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处置。未取得相应许可的处置单位,医疗废物运送人员不得接受化学性医疗废物。

4.医疗卫生机构交予处置的医疗废物采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的日常医疗废物交接是应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一式两份,每月一张,由处置单位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交接时共同填写,医疗卫生机构和处置单位分别保存,保存时间为5年。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的格式见附件5。

5.每车每次运送的医疗废物采用《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管理,一车一卡,由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交接时填写并签字。

当医疗废物运至处置单位时,处置单位接收人员确认该登记卡上填写的医疗废物数量真实、准确后签收。

《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格式见附件6。

6.处置单位应当填报医疗废物处置月报表,报市环保主管部门。

医疗废物处置月报表格式见附件7。

六、要求

(一)各单位领导要把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医疗废物的监控部门要有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要制定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和医疗废物管理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明确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严格管理、杜绝环节漏洞,注重落实,真正做到医疗废物管理有法可依、责任到人。

医疗废物的管理计划篇3

岁末年初,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打击“两非”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2010年工作,研究部署2011年工作任务。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认清打击“两非”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把我市打击“两非”工作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前,大家参观了奉先德业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具体的工作市卫生局负责人等下会作具体布置,市物价局和环保局的领导会就有关事项进行说明,市人口计生委的负责人还会将有关打击“两非”的政策法规进行讲解。下面,我就全市打击“两非”工作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打击“两非”工作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也是全市打击“两非”工作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富有成效的一年。各医疗机构对“两非”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与计生部门的沟通协调日益加强,全市男女出生人口性别比也逐步趋于正常,采用Bot方式引进的奉先德业医废处置中心正式运行,并已将中心城区的公立医疗机构和大型民营医疗机构都已基本纳入了集中处置范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我市的打击“两非”工作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仍相对滞后,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全市打击“两非”工作形势还很严峻,全市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现象还不容乐观,打击“两非”工作也在全省排名靠后,同时“两非”行动的查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全市发生“两非”的人员越来越专业,发生“两非”的环节越来越多,行动越来越隐蔽,场所变化也越来越多,呈献出单线联系,隐蔽联系,地域跨度大、时间间隔长、场所变动频繁等新现象。另一方面,全市医疗废物处置管理不规范,尚未建立有效的医疗废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缺乏对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到现在为止,除中心城区的大型医疗机构外,其它县(市)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处置都各自为政,没有纳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来,大部分医疗废物未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置,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认识不足,没有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往往是使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将医疗废物和生活废物混合处置,甚至变卖部分医疗废物,因此也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医疗废物分类、运输、存放和消毒、毁形等有关的工作制度,更没有落实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的管理;部门利益还没有得到正确处理,由于我们以往是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合处理的,虽然环卫部门收取了处理相关的处理费用,但却未按照规定妥善处理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医疗废物。另外还有部分医疗单位认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费用过高,影响单位经济利益,还不能正确统筹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这些问题都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头脑,要正视这两项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推进打击“两非”工作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向前发展,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二、理清思路,明确重点,进一步推进打击“两非”工作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的深入开展

2011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总结经验,正确分析形势,按照“高标准要求、高水平服务、高效率落实”的工作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强化薄弱环节,狠抓工作落实,推动我市打击“两非”工作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深入开展,力争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成绩。

1、打击“两非”工作要有新成效。要将打击“两非”工作,提高到人口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大各项工作力度。一要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全市上下要从宣传发动入手,组织宣传、新闻、文化等部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和禁止“两非”的法律法规,广泛宣传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危害性,让群众了解打击“两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促使群众自觉抵制“两非”行为,形成强大的专项整治声势。二要加大查处力度。卫生、人口计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要集中力量,协同作战,密切配合,建立联合执法检查机制,要重点查处个体诊所、非法行医机构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实施“两非”行为。对经调查取证属实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责任。是公职人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该、公职的,要坚决开除;该吊销执业证书的,要坚决吊销执业证书,切实起到查处一例,教育一片的效果。三要强化举措。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制度和机制,使整治、打击“两非”制度化、经常化,逐步实现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自然平衡。

2、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要有新起色。医疗废物由于携带病菌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具有空间传染、急性传染、交叉传染和潜伏传染等特征,危害性极大。所以,医疗固体废物应由有处置资质的单位实施集中安全处置。一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得自行处置或将废物交由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置。二要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倒卖医疗固体废物,禁止在非贮存点倾倒、堆放医疗固体废物,禁止将医疗固体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中。三要切实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交处置中心处置等环节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避免因医疗废物外流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如果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及其他突发事件,要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采取减少危害的紧急处理措施,同时按规定逐级报告。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确保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领导,密切协作,营造打击“两非”工作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的良好氛围

做好打击“两非”工作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这两项重要工作的领导。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打击“两非”工作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的领导,分别成立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相关科室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打击“两非”工作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医废处置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打击“两非”工作和医废处置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要成立打击“两非”工作专门办事机构,明确专兼职人员,扎扎实实地抓好打击“两非”工作。

强化协调,齐抓共管。各地各单位在加强打击“两非”工作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领导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两项工作的协调。一是在打击“两非”工作中,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在加大对医务人员管理的同时,还要及时与计生部门进行沟通,积极配合做好打击“两非”工作,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也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抓好本单位医务人员的监管工作,同时与人口计生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协调沟通,保证打击“两非”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中,卫生、环保、环卫、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协调,扎扎实实推动这项工作。

强化教育,抓好宣传。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本系统本单位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法律法规宣传到位,深入人心。使卫生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认识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以及医疗废物不规范处理所产生的社会危害以及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从而增强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

医疗废物的管理计划篇4

一、监督检查情况

在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对全县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单采血浆站、城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各乡镇抽取部分村卫生室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的医疗机构,现场予以指导,并下打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改正,截至目前已对6家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行为,予以立案查处,处以警告,共计处罚款人民币25000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各医疗机构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提高认识,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按规定分类收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

二是要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要求。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相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并使用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容器收集。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医疗废物的管理计划篇5

关键词:公办基层医疗机构;现况调查

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同年11月30日,广州市政府公布将番禺区的三镇(东涌、大岗、榄核)划入南沙新区,南沙区的版图扩充至800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两倍至70万。为了解全区公办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管理现状,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区卫生监督所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实地普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南沙新区范围内的公办基层医疗机构130家(其中:6家社区中心、124家村站)。

1.2研究方法本次调查按照《基层医疗机构专项监督检查表》进行打分,对全区公办基层医疗该机构进行普查。

1.3研究内容2013年7月~11月南沙区卫生监督所组织卫生监督员对本辖区内的公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按照《基层医疗机构专项监督检查表》打分,进行统一汇总后,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执业许可情况全区医疗机构均取得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均能按照核准的项目开展诊疗活动,合格率为100%。

2.2医护人员执业情况5家(83.33%)社区中心医护人员能出示有效证件;110家(88.71%)村站医护人员能出示有效证件。

2.3消毒灭菌工作6家(100%)社区中心和108家(87.01%)村站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每天消毒并登记。6家(100%)社区中心和62家(50%)村站配备洗手消毒液。5家(83.33%)社区中心和95家(76.61%)村站每天对诊室、诊台进行消毒并登记。

2.4门诊日志及登记各公办基层医疗机构均配备门诊日志,4家(66.67%)社区中心和62家(50%)村站登记完整。

2.5医疗废物处置各医疗机构均了解国家相关医疗废物管理内容,均做到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但主要进行感染性和损伤性的分类。收集了6家(100%)社区中心和61家(49.19%)村站配备专用塑料袋、锐器盒。6家(100%)社区中心和32家(25.81%)村站配备医疗废物暂存柜。6家(100%)社区中心和89家(71.78%)村站能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登记。各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全部由广东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实行集中处理。4家(66.67%)社区中心和89家(71.77%)村站的医疗废物做到2d收集1次(见表1)。

3讨论与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和基层设施配备严重不足,尤其是村站。70.97%的村站由乡村医生执业或助理医师执业,49.19%的村站配备医疗废物专用收纳容器;医疗废物处置的费用均由医疗机构承担,基层医疗机构大多业务量小、分布散、路途远,基于经济利益和现有条件的制约,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回收网络不健全[1],势必导致硬件条件不能完全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要求[2],有可能造成医疗废物的流失及危害。

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不严,特别是患者就诊的登记情况和消毒灭菌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仅有76.61%的村站每天对诊室、诊台进行消毒;50%的村站门诊日志登记完整。

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地理位置较偏,经济状况一般,如果政府补贴不能及时到位等,都无疑为基层医疗机构真正落实各项管理规范造成障碍。建议政府:逐步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重点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切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

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做好诊室消毒灭菌和传染病疫情监测、统计、追踪等工作,有效防控传染病的发生。

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并非仅有焚烧一种方法[3],如果仅对输液器进行焚烧处理,不但浪费资源,而且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并且没有做到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利用[4]。建议政府引导有资质企业介入输液器、注射器等的回收利用,制作利器盒、包装袋和周转箱等物品。

参考文献:

[1]杨璐,王欲圣,徐庆华,等.安徽省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调查[J].安徽医药,2010,14(9):1082-1084.

[2]高春玉,王善雨,杨元平,等.36所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7):817-819.

医疗废物的管理计划篇6

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开展情况

1、医院感染管理能按照标准进行各项工作,年有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检查工作有记录。

2、医院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兼职人员克服了很多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任务。

3、医疗废弃物处理有记录,一次性用品用后送污物室有记录。换药室、检查室、治疗室、冲洗室配置脚踩式医用污物桶。各科室统一使用了洗手液,手卫生得到进一步规范。

4、各种登记本规范记录,高压消毒物品有记录,消毒包内有指示卡监测、包外有指示胶带监测。

5、能够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及消毒灭菌和医院环境的监测。

三、存在问题

1、在职医务人员掌控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有关法规法律掌握不够。

2、制度完善但执行不力,无专职人员,身兼几职,文字资料操作性不强。院内感染监测不到位。

3、重点部门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布局不合理,流程不符合要求。

4、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符合要求:各科废弃物乱堆放、收集运送过程存在隐患,医疗垃圾桶未使用医用垃圾袋放置,各科未使用利器合放置针头。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管理、个人防护、无菌操作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全员的素质,争取全院重视并参与这项工作。

2、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布局及流程,规范器械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以保证医疗安全。

3、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终要有工作总结。并认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

4、认真对照院内感染控制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院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

医疗废物的管理计划篇7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正在引起业内人士及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废弃的一次性注射器、愉液(血)器等塑料医疗器具通过非法买卖被制成纯净水桶、食品包装袋等案例的报道在社会上反响较大。2003年6月16日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冲口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强化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约束.疏通医疗废物回收,处理、销毁渠道,杜绝医疗废物流向社会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使我国医疗废物的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医疗废物的签本概念所谓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医学科研和教学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它危害性的废物。根据医疗废物的危害性,世界卫生组织将医疗废物分类为:①感染性废物:指带病原性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敷料、手套、拭子、引流管、插管、一次性医疗器具等废物。②病理性废物:指被切除的人体组织、脏器、胚胎等。③损伤性废物;各种污染的锐器,如针头、手术刀、缝合针等废物。④药物性废物:废弃的药品、血液等。⑤化学毒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爆性的化学废物等。⑥放射性废物:如放疗、同位素废物。此外,还有废弃的各种医用气体瓶、压力罐等。2.我国目前医疗废物的处理现状目前,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和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一次性医疗器具是管理中的难点。残留有人体血液、体液的输血器、血袋、引流袋、血液透析器等医疗器具难以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又不能完全毁形,既使空针、输液器能做到毁形,大多数医院采取的方法是碾砸或剪切,费时费力;若采用焚烧的方法,多数医院设置的焚烧炉难以达到环保部门规定的现行烟尘排放标准,特别是目前医疗废物中塑料制品愈来愈多,其在焚烧过程中产生二恶英等有毒害物质严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也是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城市大医院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较为规范,但中小医院、县及县以下医院、个体诊所存在的问题较多;若使用填埋方法,虽然方法简便易行,但占用土地,产生渗漏液污染地下水,滋生病菌和寄生虫等,带来生态危害。3.国外医疗废物的管理及处盆技术近年来,国际社会已经普遍认可和接受了医疗废物的“梯次优先管理原则”,即第一位是减少废物的产生,第二位是尽量重复使用(如玻璃容器和不锈钢医疗器具经高温消毒后重复使用),第三位推行回收利用(如塑料制品经无害化处理后回收再利用),第四位带热回收的焚烧。同时,还遵循“谁污染谁付费”、“人类健康第一”和“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减少医疗废物产生量是医疗废物管理原则的目的,鼓励回收利用是管理原则的核心,人类健康和清洁环境是管理原则的结果。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国际上逐步形成了国家立法—行业指导—企业运营—环保部门监管的医疗废物管理格局。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处理医疗废物之前,焚烧被认为是“有效”的方法,但焚烧产生的有毒害气体和物质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是现代人所不能接受的。国际上新兴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高压蒸气法、电磁波法等非焚烧技术。这些技术的共同特点是对环境危害小,且运行相对简单,投资成本小,这为医疗废物的综合治理和无毒化资源回收利用找到了一条新路,同时也是医疗废物“梯次优先管理原则”的重要体现。非焚烧的资源化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菜烧技术,已成为医疗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4.对医疗废物处置及管理的途议医疗废物既污染环境又危害人体健康,必须对其实行从产生到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管理。结合国外的发展经验,我国医疗废物的处理应以单纯终末处理向综合治理转变,应注重和强调源头减量,综合利用,在保证安全医疗的同时,能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不提倡使用一次性的,以减少医疗废物的产生量,同时还应简化中间环节避免扩大污染,国家应要求生产一次性输血、输液器的厂家将产品包装箱加工成防水、防刺、防漏可再利用于回收使用过的翰血、输液器的容器,便于社会化的回收利用。提倡引进国际上先进的非焚烧技术,有计划有指导的建设一批规模化的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垃圾处理能力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医疗废物的产生、来源、分类、转运、储存到最终处置,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健康、生态、环境、土壤等安全。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暇乏,因此应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学会,吸纳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的管理人才,研究制定医疗废物管理中的技术标准,探讨废物减量、安全利用,编写培训教材、培养专业人才,使我国医疗废物的管理逐步进人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医疗废物的管理计划篇8

【关键词】针灸科;医院感染;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162-02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充分体现医院管理水平[1-2]。但中医医院由于各种原因,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薄弱,随着针灸技术的日趋成熟,针灸临床应用广范,接受针灸治疗的人群遍布全世界,规范针灸科管理,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就尤为重要。笔者以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为例,探讨针灸科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现报告如下。

1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现状

目前中医医院针灸科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1科室管理者对感染控制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针灸针刺治疗为有创治疗,受传统医学理念的影响,针灸医师的无菌观念及消毒隔离意识相对淡薄,中医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无菌技术操作训练。从事针灸治疗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控制认识不足,使针灸科成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1.2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医务人员不熟悉手卫生的相关知识,加之病人多,诊疗工作多样化,工作繁忙,忽视了手部卫生,造成手卫生依从性差,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

1.3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针灸医师在为病人进行针灸时不能严格执行皮肤消毒要求,一根棉签消毒多处皮肤;拔火罐时火罐没做到一人一用一洗一消,梅花针不能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诊疗床单未及时更换等。

1.4医疗废物管理不到位存在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装,感染性废物与损伤性废物混放,损伤性废物未用锐器盒盛放,医疗废物装的太满、封口不严、标示不清,交接登记不规范。

1.5职业防护不到位诊疗医师操作时不戴帽子、口罩,发生职业暴露后没有及时进行局部处理,不按要求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没有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预防用药,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1.6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缺乏医院虽然开展了院感知识培训,但缺乏针对性、专业性培训,加之工作量大、人员少,科室人员不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专业培训,不能及时掌握相关的防控知识。

1.7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没有形成常态化,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了考核标准但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未按标准认真考核。

2对策

2.1制订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设置专职人员,制定科室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负责本科室制度、流程的落实和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监督自查。

2.2严格执行手卫生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洗手是一种最经济、最基本、简便易行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原体的重要手段[3],首先改善手卫生设施,更换感应水龙头,配备干手设施,采用洗手液洗手,配备快速手消毒剂液,同时注意剪指甲,避免戴首饰、涂指甲油。其次加强针灸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宣传、培训、考核,使医务人员掌握洗手、手消毒的指征、方法,并在工作中加强落实,从而达到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目的。

2.3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2.3.1加强空气消毒每日诊疗前开窗通风30min,加强空气流通,每日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消毒一次,每次1小时,注意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过滤网的清洗,保持消毒机叶片的清洁。

2.3.2加强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诊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未被污染时每日清洁两次,如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应先用吸湿材料擦拭,再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15~30min后在进行清洁。

2.3.3保持诊疗床床单、枕套的清洁常规每周更换一次,如有污染随时更换,给每一位就诊患者发放一次性床单,病人自己保管以便治疗时使用,防止交叉感染,一个疗程结束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2.3.4制定可重复使用物品的清洗、消毒流程如火罐的清洗消毒流程。在现有条件下改建清洗间,安装四个清洗消毒池,配备专职人员,培训后上岗,负责针灸科的消毒隔离、清洗消毒工作。购置专用的消毒干燥柜,便于消毒后火罐的及时干燥和储存,严格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严防交叉感染。

2.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一次性针灸针必须做到一人一穴一针一用,严禁一次性针灸针重复使用。加强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定期检查有效期,过期不得使用。穴位注射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针。严格皮肤消毒,消毒棉签一个部位一用,开启后标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小包装的皮肤消毒剂开启后注明开启时间,有效期为7天。增加梅花针、三棱针的数量,保证周转,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

2.5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是被世界公认的顶级危险物[4]。制定适合本部门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理操作流程,配备医疗废物存放柜,严禁医疗废物裸放,严格按要求分类收集,文字示意、警示标识醒目。使用规范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加盖存放。严格医疗废物的交接登记,做好双签字,资料保留三年。严禁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里。

2.6加强职业防护,做好标准预防医院制订了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预防职业暴露标准防护措施等,能有效保障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能得到及时、正确的防护指导及处理方法,强调双向防护,保障医护人员及病人的安全。

2.7加强教育与培训工作由于医院感染处于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的阶段,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均需要医护人员不断学习[5],根据针灸科工作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专科培训工作,除了常规的消毒隔离知识、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医疗废物分类、职业防护等知识的培训外,增加针灸科医院感染案例分析的培训,通过培训增加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8修订考核标准加大督查力度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针灸室的工作特点制定考核标准,采取定期督查及随机检查相结合的形式,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在督查过程中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

参考文献

[1]魏华,索继江,邢玉斌,等.医院感染管理中循证医学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42546.

[2]李书章,府伟灵,黄庆.现代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的思路与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6466.

[3]范文,黄娥,段六生,等.医务人员手卫生与洗手依从性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451846.

[4]王志华.关于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初探[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8):5455.

医疗废物的管理计划篇9

(一)以区卫生局医政科、区卫生监督所为主力,在6月底前对本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摸清辖区内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基本情况,进一步进行细化分类,建立和完善监督工作基础档案,为下一步规范管理打好基础。

(二)结合卫生部颁发的《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卫医政发[]37号),加强对盲人开展医疗按摩的监督管理,对盲人按摩诊所进行详细摸底,并建立基础监督档案,逐步规范管理。

二、严格机构审批管理,确保医疗服务安全

1、严格医疗机构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设置规划做好医疗机构准入工作。认真开展医疗机构年度校验工作。

2、加强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技术准入管理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把好医疗技术准入关。加大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监督力度,各机构要严格按级别、类别规范开展医疗业务。

三、开展以打击非法行医为重点的专项检查,进一步巩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成果

(一)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尤其对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黑诊所”;打击无任何医疗资格的游医、假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非法行医活动;打击隐藏在招待所或居民家属区及“走街串巷”的无任何行医资质的“游医”、“假医”行为。

(二)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的行为。重点查处医疗机构将科室或房屋出租、承包给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或者其他机构,打着医疗机构的幌子利用欺诈手段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

(三)严肃查处利用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重点查处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非法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

(四)严厉打击药店内“前店后诊所”的无证行医行为,依法取缔“坐堂行医”或以“义诊”、“医疗保健咨询”等名义非法开展的医疗活动。

(五)严肃查处非法从事性病、妇(男)科诊疗活动和其它未经审批擅自从事性病诊疗的违法行为;

(六)以全面开展以上工作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对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和医疗质量的监督检查。

四、突出工作重点,规范执业行为

(一)加强对城乡结合部、个体诊所等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的监督检查。重点对城乡结合部乡村医生或无任何个人行医资质人员开展医疗诊疗活动,规范执业行为。对乡村医生在城区开展医疗诊疗活动的个体医疗机构给予注销并依法予以取缔。

(二)开展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日常监督,规范执业行为。对民营医院、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继续推行“五统一”管理(机构名称与单位门牌统一、医疗机构监督信息公示统一、医疗文书统一、资料管理统一、制度规范统一),使全区医疗机构服务规范化,管理统一化、正规化。

(三)加强突击行动,重拳出击,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每季度进行一次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坚决打击和取缔无证行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使非法行医得到有效遏制,医疗服务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在强化执法的同时,对屡打不改的“钉子户”,根据最高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条款,及时案件移交公安部门。

五、加强医疗广告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虚假医疗广告

进一步规范医疗广告管理,使医疗广告真实可靠。继续加大医疗广告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严肃查处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其他媒体虚假医疗广告,夸大宣传欺骗患者的行为。重点对医疗广告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六、加大医疗服务机构院感工作监督检查

(一)由卫生监督所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点科室的空气、物表、医护人员的手消毒情况以及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临床各科室的内窥镜,口腔科专用器具,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器,血液透析室渗透液、反渗水等的消毒效果进行重点监测;小型医疗机构重点监测治疗室消毒效果及使用中消毒液有效成分;各医疗机构重点部位均监测紫外线辐照强度。

(二)对各级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标识标签及索证资料进行检查;确保消毒用品标识明确,使用期限有效,消杀效果有效;检查消杀记录情况。

(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积极组织对我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推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贯彻落实。举办院感专职人员的岗位培训,探索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健全院感管理制度并强化落实,规范院内感染事件信息管理,及时、依法、规范处理院内感染事件。

医疗废物的管理计划篇10

一、总体目标

2012年我局将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和行为、传染病防治及安全用血监管工作为重点,继续开展专项整治促进日常卫生监督,以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活动为中心,以全面提升行业监管质量为目标,着力加强监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以副局长任组长,和任副组长的专项执法检查工作领导组,负责对全县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执法检查工作的领导。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具体执法工作。

三、专项检查计划安排

(一)持证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专项检查

1、工作目标:加大医疗服务监督力度,加强日常监督执法,规范全县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整顿医疗服务市场秩序,每年不少于一次对发证单位监督检查,覆盖面达100%。

2、检查内容:主要检查对全县持证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超范围行医、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出租承包科室、非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违法开展医疗美容活动、非法虚假医疗广告、不规范使用名称及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3、检查要求:2012年3月20日前各医疗机构完成自查自纠工作,3月30日前将自查报告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法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卫生机构(组织)代码证复印件、从业人员花名册(含技术人员的资格证、执业证书编号)等本底资料上报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发证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负责筹建的乡镇卫生监督工作站集中上报);4月30日前各乡镇卫生监督工作站完成发证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检查并上报,8月30日前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完成各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抽查50%)的现场执法检查和检查情况汇总上报工作。

4、检查范围:全县持证医疗机构。

(二)临床用血的采集、供应和使用专项监督执法检查

1、工作目标:深化血液安全监督,健全长效监督机制。

2、检查内容:根据卫生部关于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的要求,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对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好妇幼保健机构的医用血液的采集、供给、保存、运输、使用等进行全面的监督执法。

3、检查要求:此项工作于9月30日前完成。

4、检查范围:全县50%以上的临床用血单位。

(三)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和医疗废弃物管理专项执法检查

1、工作目标:促进各医疗机构全面执行《省〈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检查内容:有无医院感染及医疗废弃物管理组织,是否建立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安排专兼职人员管理;医疗废弃物是否分类收集,包装、运输是否符合规定,暂时储存间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交接记录是否完整等。

3、检查要求:此项工作于2012年第三季度开展并完成。

4、检查范围:抽查50%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全检查)。

四、检查原则和重点

1、教育、引导为主、处罚为辅;

2、对检查中发现的严重问题,绝不姑息,依法严处;

3、重点检查2011年度因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受到2次以上处罚的单位;

4、重点检查涉嫌非法开展计划生育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单位;

5、重点检查监管领域执法力度需要进一步强化的单位。如医院感染和医疗废弃物管理。

五、检查评比

县卫生局将对专项行动的各阶段进行总结评比,对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单位予以表扬,对存在两次以上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