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信息化项目工程管理办法十篇信息化项目工程管理办法十篇

信息化项目工程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46:24

信息化项目工程管理办法篇1

为进一步加强对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健康深入的发展,根据《**市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乌政办〔2007〕303号)(以下简称办法),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全市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避免重复建设,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领导小组职责:统筹领导我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研究全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化办),办公室主任由王延年兼任。

办公室职责:具体负责全市政府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建设,负责对全市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初审,做好项目的监督管理、验收评审和效益评价等工作;负责领导小组日常管理工作和专家协调工作。同时邀请自治区、兵团、it企业和我市各类信息化建设方面专家,建立**市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专家库,主要职责是为全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规划评审、验收评估等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承担执行项目的社会监督、后期评定等工作。

二、项目申报程序

(一)项目申报。

申报单位填写《**市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申报表》(一式三份,加盖单位公章)(表格请在“**之窗”/-网上办事-表格下载栏目下载),严格按照《**市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编写可研报告(含电子文档)报市信息化办,市信息化办按照类别专家库中抽取专家在15个工作日内召开专家评审会,按《办法》对项目进行初审。

(二)项目实施。

项目建设单位制定项目计划任务、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建设进度等方案报市信息化办审查备案后,按照《办法》规定,确定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标准,进行项目招标,按照设计和实施方案施工。

(三)项目验收。

市信息化办按照《办法》规定,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信息化项目进行验收;在项目稳定运行后,通过对比分析项目的工程质量、运行状态、投资效益等情况,对项目进行总体评价。

三、具体要求

(一)依照办法,统筹规划。

《**市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是依照中办、国办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而制定的政策法规,是全市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规划依据。各项目建设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办法》规定,履行申报立项、招标实施、验收评估等各项流程。项目建设单位主管领导要亲自抓,切实履行好组织领导和科学决策职责,根据我市及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安全保密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做好项目建设工作,确保政府投资取得实效。

(二)明确责任,加强管理。

市信息化办、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审计局等单位要按照《办法》要求,各尽职责,加强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推进全市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规范、健康、有序的开展。

信息化项目工程管理办法篇2

一、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提高办公效率

1、强化网站管理工作

一是按照自治区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促进网络问政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完善了政府网站群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了《__区政府门户网站栏目结构规划与信息内容管理归口方案》;二是定期按月按季度统计、分析各部门网站信息情况,将结果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协同办公平台上进行公布;三是自治区政府网站发展评估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大会公布了20__年新疆政府网站发展评估结果,“__区政府门户网站”被评为县、市级a类网站。

2、全力推进“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应用工作

一是在区属各职能部门推进“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应用工作,管理、维护协同办公平台日常应用,及时处理平台应用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上半年,调整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应用人员单位、部门、权限145条人次;二是定期按月按季度统计、分析各部门协同办公平台使用情况,并把结果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协同办公平台上进行公布。

3、继续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部门政务工作的透明度

按照自治区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促进网络问政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制定了《__区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收集、整理各委、局、办20__年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完成了《__区20__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编写、审核、审定工作,并报给市电子政务办公室,同时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中。根据自治区《关于20__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和公布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督导区属各部门20__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编写,并完成各部门公开年报情况统计工作。

4、加强协同办公设备管理

根据克区电政办[20__]1号《关于电子政务移动办公设备配置的通知》的要求,加强管理、维护协同办公设备工作,对各单位提出申请使用的数字证书、电子公章、电子签名、无线上网等设施按程序进行办理和登记,完成56个部门领导个人电子签章的制作,协调办理41套移动办公3g网卡,针对制作电子签章的领导举办了一期设备使用的培训。

二、持续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

为建立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开放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及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加强我区信息化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推进各行业协同发展。一是加强信息化项目需求调研、需求设计、建设实施、验收等重要环节的评审管理,组织专家、业务部门、合作单位对重点环节进行评审,杜绝项目需求反复变更、重复修改,完成了10个部门25个信息化项目技术方案预审,完成社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中9个部门21项业务的初审工作;二是根据《__区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强化信息化项目立项管理,审核各部门申报的信息化项目,共完成8个部门13个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工作,并向各业务单位下发了《20__年信息化项目审核意见书》,协调落实信息化项目资金;三是完善信息化项目推广机制,坚持“谁使用、谁推广”的原则,使用单位负责推广应用,做好人员培训、数据更新、用户管理和权限划分工作,实施项目推广应用跟踪及评价工作;四是继续建立健全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优化管理工作流程和相应的工作制度,细化项目实施环节,明确项目主责单位与协作单位职责,落实责任分工,完成信息化项目全过程建设与应用。

三、不断升级、优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

1、社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优化定型工作成效显著

完成医疗救助、住房保障、居家养老、社会管理、政府救助、慈善业务、老龄业务、残联业务等9个部门21项业务的优化定型工作。完成了9个部门21项业务的项目初审工作。全区各委、办、局、五个街道及69个社区、流管办1069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社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培训工作全面完成。上半年,处理系统应用操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共2116次。调整人员信息及操作权限共125人(次)。到各部门、街道及社区现场指导培训374人(次)。

2、社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升级工作进一步加强

完成《__区社会管理服务系统》正式迁移升级为《__市社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第一阶段工作。系统主体工作基本完成,能够在全市范围内使用。为乌尔禾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的系统应用工作人员提供系统推广应用的经验和软件实际操作的培训。

3、数据分析及展现平台建设进展顺利

完成数据分析及展现平台的方案制定、审核工作,对社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专业数据进行分析、梳理,《项目咨询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完成。

4、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加强

上半年,我办完成了市“12345”政府服务热

线、__区不和谐因素处置子系统、__区门户网站“区长信箱”整合对接工作,按照受理、立案、分流、办理(催办、督办)、评价、结案、回复(存档)七个业务流程,通过软件进一步固化了每一项业务流程的办理标准、办理主体、办理时限,形成案件办理过程的闭合式管理,实现了各类案件的集中受理、统一调度、三级联动(区、街、社区)、协同处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现业务网络化、电子化管理,提高了案件办理效率。自3月22日试运行共受理处置市“12345”政府热线办交办案件373条,自3月1日试运行共受理处置区门户网站区长信箱信件39条。完成家校互通平台学校信息模块、网站信息查询模块和8个数据推送接口程的设计开发,2月29日在区属各小学试运行,各模块运行正常。短信平台建设完成社区卫生强化免疫短信功能并投入使用。5、深化网站应用建设工作

为深入落实自治区“加强政府网站建设、促进网络问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完成了《__区政府门户网站深化应用建设项目》的需求调研和工作业务梳理,完成了项目总体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专家评审、论证工作。完成了新版门户网站所有页面的设计工作,目前在准备实施搭建中。

四、存在的问题

1、一体化协同办公室平台各应用单位工作人员变动较频繁,交接工作不及时,造成部分单位信息更新不及时;

2、部分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意识薄弱,信息公开不够主动;

3、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业务单位对项目需求分析的不够深、不够细,在开发过程中反复修改情况较为普遍;

4、在项目需求分析上,对结果数据展示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五、整改措施及建议

1、建议各应用部门平台使用人员有变动的及时以书面的形式上报到区电子政务办登记备案,由区电子政务办负责调整人员信息变更和操作权限;

2、加强政务信息公开督导力度,定期对区属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督查,并把督查结果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协同办公平台向全区进行通报。

3、一是加强信息化项目立项、需求调研、需求设计、建设实施、验收等重要环节的评审管理,组织专家、业务部门、合作单位对重点环节的评审工作,杜绝项目需求反复变更、重复修改;二是建立健全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优化管理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细化项目实施环节,明确项目主责单位与协作单位职责,落实责任分工,共同推动项目全过程建设与应用;三是组织各业务单位学习《__区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掌握信息化项目申报与立项、项目实施、验收与推广应用等关键环节;四是申报单位要加强内部学习,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4、加强对各业务软件流程的梳理工作,在做好基础数据分析展示分析的基础上,强化管理数据的挖掘,通过报表、图形等方式为业务部门提供决策性、管理型的数据。

20__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工作

一是在区属各职能部门继续推进“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应用工作,计划在7-8月份举办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应用、网站信息、政府信息公开、移动办公设备应用操作培训;二是继续加强网站管理,完善信息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力度;三是积极推进电子印章的应用,保障电子公文的有效性、权威性,通过现代办公手段提高工作效能。

二、继续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

一是完成全区8个部门13个信息化项目开发和研发工作,并对项目各阶段进行评审;二是完成全区8个部门13个信息化项目测试工作;三是完成全区8个部门13个信息化项目试运行工作;

四是组织相关对口专家,对全区8个部门13个信息化项目进行验收,并形成最终验收报告;五是完成全区信息化项目资料汇总工作。

信息化项目工程管理办法篇3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信息中心党支部刘宏刚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阶的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有了更准确的理解和认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质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深深感受到,必须坚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当前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建设工作相结合,以建设信息化企业,推进公司管理现代化,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公司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正视差距把握问题根源

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不断融入新技术,永无终点的过程。2009年,国资委落实科学发展观,启动“央企信息化登高行动”,贯彻党和国家“两化融合”战略部署,提高央企核心竞争力。对照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信息化先进网省公司,在信息系统功能模块覆盖率上,华东电网、上海电力公司达到100%,湖北电力公司94.2%,重庆公司70.03%;在数据中心主题分析功能覆盖率上,华东、华北电网以及上海、福建、浙江电力公司达到100%,河南电力公司96.9%,重庆公司87.5%。对照信息化优秀企业标准,公司在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应用效果、it服务管理与it治理、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存在差距,特别是在信息化投资策略与投资结构、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业务信息共享与协同、变革与创新、运维管理、it绩效管理、it治理、信息化培训、信息化人才等方面需取得突破,正视差距把握问题根源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态度。

二、借鉴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信息化项目管控

信息化项目建设与其它工程建设相比,开展时间不长,信息化项目实施的管控需要借助其他工程项目建设好的经验,基建工程的管控就值得我们信息化项目建设借用,按基建工程方式抓信息化项目建设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利用国际先进理念提升信息化项目管理

公司引用国际先进理念启动了eRp项目,4月将在公司本部和三个试点单位上线,年底将在所有直属单位成功上线。eRp系统实现了工程项目管理,其中包括信息化项目管理。信息中心将通过系统将全年信息化项目计划下达到各单位和本部各业务管理部门,要求各单位、本部各业务管理部门应通过上线后的eRp系统编制项目里程碑计划,确定项目实施起始时间、上线运行时间、项目结束时间,并严格执行里程碑计划;要求通过系统完成项目设备采购计划报送和项目服务采购以及办理决算;要求将与项目有关的技术方案、实施方案、方案批复意见、技术报告、工作报告、测试报告、验收意见、决算报告等文档资料上载到eRp系统中。信息中心将利用eRp系统对信息化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和考核,利用eRp系统提升信息化管控能力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四、修编规划制度确保信息化项目管控

随着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2009年将完成SG186工程,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目标,同时,公司信息化工作将朝深化应用开展相关工作,创建信息化企业是公司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目标,根据公司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需及时修编公司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来适应公司信息化发展新要求。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部将在2009年3、4月修订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指标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增加对信息系统应用的考核,公司也将及时修编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指标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来提升考核效果。通过修编规划制度和考核办法确保信息化项目管控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五、加强项目实施方案审查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

信息化项目工程管理办法篇4

一、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整体推进

继续依照《什邡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什府办发〔20__〕61号)、《创建全国一流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什政中心发〔20__〕6号)既定的工作目标和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确定了政务服务中心异地重建方案、清理公布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目录、修订和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梳理编辑了《政务服务中心工作规范》、在入城主要路口设置了全省统一式样、风格、内容的政务服务中心交通指示牌和政务服务公告牌,服务大厅设置了引领咨询台、服务窗口设置“首问责任岗”、统一制作工作人员吊牌、工作装,落实了体育活动场所和报刊、图书阅览室等设施,全面完成了20__年度标准化建设任务。

二、加快便民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以“先恢复,后规范、完善、提高和重点建设,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和《什邡市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什邡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稳步推进。一是结合灾后基层阵地重建,对市7镇,__个村重建镇村便民服务体系的服务场所、服务设施进行统一规划,按照前台窗口柜台式服务,后台开放式办公的模式,规划设计透明、公开的便民服务大厅。该项工作已于今年3月全面启动,截止20__年10月底已有90多个村开工重建,师古等灾后重建维修加固的4个镇和红白镇等再后重建的10个镇已经全部通过发改立项;二是灾后重建的村统一配备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必须的办公设施和用品;三是强调基础设施建设与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并重,提出了统一整合网络资源以“数字什邡”为平台建立市、镇(街道)、村(社区)互联互通的三级网络信息平台工作思路,逐步实施网上受理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目前,该软件正在紧张的开发中,预计将于20__年12月投入试运行;四是建立完善了便民代办服务等工作运行机制20余个,并落实了代办服务经费、目标管理制、专项考核制、督察通报制等保障机制;五是积极推进项目授权和下放工作,分别建立了镇村代办项目目录。

目前,马祖镇马祖村村便民服务代办点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已于今年4月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三、“两集中、两到位”措施落实,“590工程”进一步深化

(一)“两集中、两到位”措施落实,窗口授权率100%,项目到位率100%。政务服务中心运行三年来,市政府先后多次通过部门走访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开展专项督察、现场办公、签订承诺书等形式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措施落实。现有24个项目部门进驻中心设立了常驻服务窗口,19个项目部门进驻综合服务窗口,全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43个市级部门的156项行政审批和88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中心集中受理办理,项目进驻率100%;24个常驻服务窗口部门全部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科、落实了审批科长,并与窗口首席代表签订了全省统一的授权书,项目授权率100%。

1-10月,政务服务中心各服务窗口共计受理办理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90470件,办结90493件(含承诺件)当场办结率为94.28%,承诺时限内办结率为100%,累计节约行政审批时限350570个工作日(按法定工作日计算)。

(二)建立以窗口为主导的运行机制,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一是推行行政审批一审一核制。出台《什邡市行政许可一审一核暂行办法》,优化了审批环节,缩短了办事周期。二是逐项清理、调整、规范我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目录,并按照规范、高效、便民的原则和“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实施流程再造,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实行动态提速。目前,95%以上的办事环节都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完成,即办件比例由运行初期的7.9%提高到29%,承诺时限一般控制在7个工作日以内,与法定时限相比较平均压缩审批时限17.52个工作日。

(三)“三项制度”落实,监督机制健全,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印发了《什邡市政务服务中心20__年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方案》,在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

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的同时,先后修订和完善了涵盖人员管理、办事规则、责任追究、考核评比、监督投诉等方面的运行管理机制40余项,并制作成《工作规范(一)、(二)》,确保了从服务规范、项目管理、审批运行、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方面的管理都有章可循;市效能办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不定期暗访,加大了行政效能监察力度;市纪委、市监察局在中心设立了投诉窗口,加强了纪律监督;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了“值班长巡查制度”,加强了现场监督;聘请了政务服务监督员,开展社会监督;设置意见箱、评价仪,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接受服务对象监督;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自觉接受监督;建立了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开展适时监督,强化对服务窗口、审批事项、审批单位和责任岗位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保证行政权力依法、公正、透明运行。一年来,中心未发生一例“吃拿卡要”和其他损害服务对象利益的情况,有效投诉为零。

(四)加快实施并联审批,服务灾后重建项目。继续落实好“并联审批”、重大投资项目和灾后重建项目“绿色通道”、“全程跟踪代办服务”相关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通过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项目的迅速实施创造了条件;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完善行政审批“绿色通道”运行管理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做到项目审批提速不越轨、加快不违规,政务服务中心在结合前期运行经验在反复征求窗口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草拟了《什邡市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实施方案(试行)》并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以什府发〔20__〕27号文件形式下发。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好建设工程项目的并联审批工作,中心还会同市监察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等单位制定了“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联席会议制度”和“建设工程项目信息通报制度”,从制度上对并联审批工作中部门职责、部门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等进行了明确。

1-10月,并联审批窗口受理并联审批事项674件,办结674件,平均每件比实施并联审批前节省审批时限30多个工作日。

(五)建立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一是建立全市统一的招投标交易平台。按照“管办分离、统一管理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工作原则,市政府将政府采购、经营性土地拍卖活动、国有资产转让活动、2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固定价比选等活动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进行。同时,还结合什邡实际拟定了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的公交资源交易项目目录。二是建立标准化交易场地。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三楼分别设立了开标室、评标室、固定价比选项目抽取室和拍卖室,开通了网络系统,配备了计算机、投影仪、视频监控设施、挂钟、档案柜等必要的设施设备。三是建立配套运行管理机制。作为全省“2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固定价比选”试点县级市,市政务服务中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本着合法、规范、高效、易于操作的原则,先后建立和完善了《招投标工作协调机制》、《招投标服务规范》、《开标评标活动的现场管理制度》,《2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固定价比选办法操作规程》等运行管理机制,使交易活动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四是落实现场全程监督服务。将《招投标开标现场会议纪律》、《评标专家须知》、《监督管理人员须知》等相关制度公布上墙;所有的现场监督人员、招标人员和机构人员均佩戴中心统一制作的工作牌;对进场交易项目的资格预审、开标、评标及中标候选人等交易信息进行全过程记录,并实行全程录像,保存60天。五是实施专人项目跟踪服务。本着为灾后重建工程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已确定承包人的项目实行了专人跟踪服务,掌握项目的工作进度。并针对跟踪过程中发现的个别投标企业贪图项目多,无法确保项目进程以及个别项目中取后未及时签订承包合同等问题,编制完善了《随机抽取企业须知》,在投标企业报名前大力宣传,同时将跟踪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部分项目存在的问题向市纪委、市监察局做出汇报,促进了该项工作的进一步规范。

今年1-10月市政务服务中心共为政府采购活动提供服务194宗,为经营性土地拍卖活动提供服务7宗,组织开展2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固定价比选活动225宗。此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先后收到企业赠送的锦旗10余面,表扬信10余封,“中标企业觉得满意,未中标企业觉得公平”是投标企业发自内心的评价。

(六)强化人员管理,健全激励机制。一是按照《什邡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的规定选派窗口工作人员,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纪律过硬的人员选派到窗口工作,确保窗口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中心工作的特殊性先后修订和完善了《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考核实施办法》以及“红旗窗口”、“政务服务标兵”评选办法;积极协调人事等有关部门,适当提高了窗口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兑现了每月200元的绩效考核金。

四、强化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务”

为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行政权利公开透明运行。市政务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信息公开工作,以公开强监督,以公开树形象,以公开提效率,全力打造“阳光政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科室、服务窗口的具体责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窗口配合抓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制度,规范政务信息公开渠道,确保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地进行。先后制订了《办事公开制度》、《对外宣传及信息公开工作意见》、《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等相关工作制度。明确了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和程序。并由中心综合业务协调科负责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网络

信息化项目工程管理办法篇5

第一条为加强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和质量,根据《市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全市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市财政(含预算外资金)投资建设的信息化工程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化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是指以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进行的网络建设、软件和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系统集成等相关工程(含系统升级、设备采购及更新、通信线路建设和租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

第四条我市信息化工程建设,要符合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标准,坚持统筹规划、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安全保密的原则,防止重复建设。

第五条工程建设必须履行申报论证、工程招标、工程监理、工程验收等管理程序。

第二章申报论证

第六条工程建设年度计划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编制。各部门在安排下一年度工程建设项目之前,应向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程批准文件。属跨地区、行业、部门的工程,应同时提交相关部门意见;

(二)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报告和项目建设技术方案,其内容应当包括工程建设的目的、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投资概算、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详细技术方案等;

第七条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组织专家论证,形成项目论证意见。根据项目论证意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年度计划和项目建设预算,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后纳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需市财政拨款的按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统筹安排。

第八条未经上述程序申报论证批准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建设单位不得自行投资建设。

第九条未列入工程建设年度计划,但确需当年建设的工程,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按照上述程序完成申报论证工作。

第十条属国家、省、市统筹安排建设并拨付建设资金的工程,应按第六条规定要求填报有关资料后,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备案。

第三章工程招标

第十一条工程建设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市招标投标办法》的规定,由政府采购部门组织招标采购。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工程的招标活动实施监督。

第四章工程监理

第十二条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工程监理业务的管理,开展信息化监理业务的单位必须具有建设监理资质等级证书。

第十三条监理单位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承揽监理业务,不得监理与本单位同属一个企(事)业法人的分支单位承包的工程。监理单位应严格履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不得转让监理业务。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必须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设计、施工等活动进行监理。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应当签订监理合同,明确监理范围、双方权利义务、合同履行的期限、地点等内容,并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备案。

第五章工程验收

第十五条工程建设完成后,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和市政府采购部门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六条凡有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的竣工项目,要按照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进行决算审查。财政部门的审查结论作为建设单位结算工程价款和转资的依据。

第六章服务规定

信息化项目工程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高校;基金会;精细化管理;信息化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组织文化。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第一次从企业走进教育。近些年来,各高校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心的态度,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积极落实精细化管理,办学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作为高校办学资金募集的重要部门――基金会,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教育形势的需要,更成为推动基金会规范、长远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于高校基金会来说,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将管理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转为科学型,管理理念由传统的被动型转为主动型,管理手段由传统的文本化转为信息化,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助推学校的发展。做好基金会的精细化管理,主要做到以下“四化”,即管理规范的标准化、数据资讯的信息化、服务提供的人性化和实施项目的品牌化。

1标准化:建章立册,规范管理,提供精准服务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部门,都离不开“规矩”二字,有了“规矩”,一切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科学、严格、规范的内部治理机制,是基金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提升基金会公信力的保障。作为独立法人,基金会往往涉及到项目经费管理、重大事项决策、资助帮扶育人等方方面面工作,这就要求基金会在符合国家《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使之成为工作运行的基本准则,建立如《基金会章程》《理事会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办法》《捐赠项目管理办法》等多个规章规范,为管好用好基金、发挥公益性、提升公信力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工作手册将是推动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几乎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到政府机关部门办理业务,或因缺少材料、或因盖章流程不对而折腾多次;到银行和企业办事却很方便快捷。究其原因,可能是办事的人没有及时全面的了解政府机关部门的要求,更有可能是政府机关部门没有将业务标准和流程固化下来。和国内高校管理岗位动辄数千人相比,美国高校的管理人员往往只有寥寥数百人,却将众多高校管理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以美国密歇根大学为例,该校制定了涵盖校董会、校长、教务长、投资公司Ceo、国家实验室主任等各个管理级别的规章制度,对每一项工作,都可以在这些制度手册中找到遵循。对基金会而言,就是要将日常的所有业务写成手册,以多种方式提供给服务对象,让他们提前熟知内容,为服务对象提供精准化、一站式的服务,减少折腾。

2信息化:公开信息,统筹管理,提升竞争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飞速发展,现代基金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能否抓住信息化这个手段开展工作,对基金会工作人员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信息化是实现基金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借助信息化,可以将募集资金、项目管理等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这样可以突破传统管理方式的壁垒,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影响范围,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大大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基金会的竞争力。

首先,信息化能够提高基金会公信力。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监督,是塑造基金会公益形象、提升基金会公信力的切实方法。通过校园网、自有网站和社会媒体等媒介,基金会及时公布信息和活动,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透明度。

其次,信息化能够提升基金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而言,高校基金会的宗旨是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筹集资金,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借助信息化手段,基金会可以建立起庞大的校友信息库,通过资讯平台、社交网络等,凝聚校友、引导校友,激发他们为学校发展奉献爱心。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以一所拥有20万毕业生的高校为例,如果每年每名校友平均捐赠母校1000元,就能为母校增加2亿元办学经费,做好信息化的工作,校友捐赠将是非常可观的一个数字。

3人性化:贴心服务,用心管理,树立良好形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去一个部门办事,如果工作人员很热心、有耐心,即便事情没有办成,我们也不会有什么情绪和想法;如果工作人员水平很高,却不热心,也没耐心,纵使他帮着我们解决了实际问题,我们也会觉得事情办得很累很艰难。人们常说,顾客是上帝,“上帝”更需要真真切切的感觉,而这感觉就来自我们管理者提供的实实在在服务。一句亲切问候,一次周到的服务,也许就能赢得服务对象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基金会肩负着资金募集和项目管理的双重任务,与捐赠方和受助人都有着紧密联系,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表现是基金会形象的一面镜子。良好形象的需要贯穿于整个基金管理过程之中。在捐赠方捐赠之前,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形象就是一把钥匙,只有捐赠方认可了接纳了这个形象,才会将捐赠的大门敞开。很多基金会都会举办捐赠仪式,出席领导的规格、会场环境的布置、会序日程的安排,都是展现基金会精神风貌的要素,能够给捐赠方最大的敬重、最深的感触。在捐赠到账之后,项目管理就开始了。项目的实施,离不开服务对象,能否在管理项目的过程中给予受助者最大的尊重、给办理业务的师生最周到贴心的服务,这些都是树立基金会良好形象的重要课题。基金会有很多项目是资助类的,这些项目的实施,主要目的就是资助有需要的老师和学生,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春风沐雨般的关爱,而不是施舍和同情。

4品牌化:培育爱心,传承经典,提高关注度

品牌化是基金会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大做强基金盘子的必然出路。基金会是学校募集办学资金、吸引社会力量办学的重要平台。项目是基金会开展工作的有效载体,帮扶特殊群体,培育爱心、传承经典,提高基金会品牌,积极争取社会公众的关注,是基金会工作的重点和亮点。比如,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推出“清泉”助学基金,意为“今日第清泉,明天片桃李”;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开展“思源基金”,引领广大校友要饮水思源、不忘感恩;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春晖创新成果奖励基金”,引领学子创新创业,设立“毕业生爱心传递基金”,将爱的种子种植到每一届毕业生的心中……

信息化项目工程管理办法篇7

一、紧扣重点领域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一)做好“十四五”规划信息公开。9月30日前,主动公开本地“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区域规划及配套政策,通过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归集整理和主动公开历史规划(计划),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强数据互联互通,区政府网站汇集展示乡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规划,展示全区规划体系,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监督规划实施工作。〔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13个专题规划编制牵头部门(单位)〕

(二)做好重大战略部署信息公开。围绕区委五个《意见》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新驱动、扩大开放等重大战略,加强政策。持续抓好肺炎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信息公开,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信息公开,突出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征地、保障性住房等民生信息公开。认真贯彻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专门规定。〔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教科体局、区人社局、区商务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区应急管理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乡村振兴局等有关部门〕

(三)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信息公开。按照《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区府办发〔2021〕16号)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推进情况、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好差评”结果公开。主动公开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并动态调整,梳理清单所列事项的管理权限、审批流程、办理要件等,及时公开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等工作举措,做好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信息,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持续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信息公开。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机关应在执法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执法机关、对象、类别、结论等信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执法决定信息在执法决定作出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规范公开。推进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公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政府办公室、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审计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司法局等有关部门〕

(四)做好财政信息公开。按照预决算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稳步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组织所属单位开展预决算及相关报表公开工作。深化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在统一平台定期公开地方政府债务品种、限额、余额、期限、利率、偿还计划等信息。加强惠民惠农惠企政策和资金发放信息公开,及时公开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的重要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信息,推动财政补贴信息公开向村(社区)延伸。持续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常态化公开。依法规范公开政府采购信息。〔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财政局、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单位)〕

二、持续深化基层政务公开

(一)调整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基层政府要结合《乡镇(街道)法定行政权力事项指导目录》《赋予乡镇(街道)县级行政权力事项指导目录》《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本级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及区市县、园区下放乡镇公共服务事项目录(2020年版)的通知》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区本级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及下放乡镇公共服务事项目录(2020年版)的通知》,编制本地行政权力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并动态调整。针对事项名称、内容、依据、时限、主体、方式、渠道、公开对象等要素,调整完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实现政务过程和结果全公开。按要求抓好标准指引落实和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编制。〔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涉及基层政务公开26个试点领域的有关部门(单位)〕

(二)规范政务公开平台和流程。对照政务公开组织管理、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编制、主动公开工作、依申请公开、指南编制公布、年度报告编制、主动公开平台建设、绩效考核、社会评价等9项省级政务公开地方标准,优化流程和环节管理,将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操作规范嵌入业务系统。区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分类区政府及部门、乡镇(街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设置统一的互动交流和在线办事入口。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档案馆、图书馆等场所设立标识清楚、方便实用的政务公开专区(窗口),提供信息查询、公开申请、办事咨询等服务。〔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政府办公室、区行政审批局、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办公室、区档案局、区文广旅局等相关部门(单位)〕

(三)提升办事服务信息公开便捷利民水平。全面梳理办事指南、流程、机构等服务事项,做到办事事项要素齐全、内容、表格、样表准确,确保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场所的行政权力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内容、、管理同源。推行一次性告知、信息主动推送、“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等服务,让办事群众对事前准备清晰明了、事中进展实时掌握、事后结果及时获知,及时公开办事统计数据,实现“一网通查、一网通答、一网通办、一网通管”。采取政务新媒体、短信、电子邮件、纸质材料等方式,精准惠企利民政策和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政策信息。〔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政府办公室、区行政审批局、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办公室、区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单位)〕

(四)扩大群众参与覆盖面。确定行政决策事项和标准,明确公众参与的事项范围、方式、渠道,动态调整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在区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向社会公布。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公共政策措施、建设项目,采取政府网站、新媒体、报刊、电视或者听证会、实地走访、公开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听取基层群众意见,了解行政决策执行中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政务开放日活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单位)〕

(五)推进基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公开平台,打造专业队伍,加强基层政务公开主要任务落地落实信息公开,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政务公开工作经验做法和特色亮点,提高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以政务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助推基层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政府办公室、涉及基层政务公开26个试点领域的有关部门(单位)〕

三、回应群众关切增强政策落地效应

(一)加强重大政策解读。贯彻落实区委全委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等要求,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领域改革、实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对外开放合作、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民生福祉等为重点任务,坚持政策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组织同审签同部署,政策文件与解读同步在政府网站并相关联。实质性解读政策背景、决策依据、出台目的、举措内涵等,凡是面向企业和群众主动公开的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专业性强、影响市场预期的政策,积极主动靠前引导,及时权威信息。〔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政府新闻办、区政府各部门(单位)〕

(二)改进政策解读工作方式。畅通政策咨询渠道,依托政府网站、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网等设立政策咨询综合服务窗口,推进政策问答数据资源和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知识库互联互通,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号答”“一站式”的政策咨询服务,精准传达政策意图。采用图文解析、简明问答等方式,运用虚拟现实(VR)、可视化图表、音频视频等新技术手段,提升解读质量和水平。〔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单位)〕

(三)构建群众关切回应体系。统筹热线电话、领导信箱等群众诉求渠道,实现回应资源有效整合。构建群众诉求服务矩阵,规范群众诉求受理、转办、督办、回访等全流程办理标准,健全“台账登记—交办转办—整改销号—办结回复—定期抽查”诉求回应闭环机制,及时公开留言答复情况,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群众关切回应规范化常态化。建立健全评价机制,提升联系群众、解读政策和回应群众诉求的能力。〔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政府新闻办、区政府各部门(单位)〕

(四)增强群众关切回应效果。加强舆情回应台账管理,认真核查作出的承诺落实及公开情况,切实维护政府公信力。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疫情防控、房地产金融、工资拖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医疗养老、安全生产、困难群众生活等热点问题,及时向群众公开回应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引导群众关心理解支持政府工作。开展群众关切回应工作品牌创建活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政府新闻办、区政府各部门(单位)〕

四、强化政务信息资

(一)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管理。9月30日前,集中统一规范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按照法定时限及时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及时公开和更新行政机关管理社会、服务公众的依据和结果。动态调整行政权力和责任事项清单,通过政府网站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布,确保线上办事指南与线下办件标准一致。优化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检索、下载功能,推进市、区两级专栏数据互联互通,方便社会公众快速准确获取所需信息。加强本级政府、本系统、本行政机关政策文件库建设,推动区级政策文件库等数据资源与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有效联通。完善部门规范性文件报送、刊登和通报机制,推进数字化利用,通过政务新媒体传播内容,提升服务社会水平。〔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行政审批局、区政府各部门(单位)〕

(二)深化政务新媒体清理整合。健全政务新媒体监管机制,建立完善全面准确、动态更新的政务新媒体基本信息库,原则上一个单位在同一平台只开设一个政务新媒体账号。定期分析政务新媒体运行维护状况,针对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娱乐化”“空壳”等问题开展清理整合,整合功能相近、用户关注度和利用率低的账号,关停内容陈旧、无力维护的账号。实施分级备案制度,政务新媒体的开设、变更、关停、注销要向主管单位报备。〔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府各部门(单位)〕

(三)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维护。全面推行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建立网上政府数据库,推动市、区集约化平台互联互通和协同联动,实现公开、互动、服务融合发展。推进政务新媒体与政府网站融合发展,实现整体联动发声。各政务新媒体2周内更新内容,互动留言24小时内回复。严格内容审核把关,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信息,避免引发负面舆情。定期核验办事服务类信息的准确性、功能实用性,及时调整更新相关信息。2021年底前,区政府门户网站支持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府新闻办、区政府各部门(单位)〕

(四)强化公开平台载体监督管理。开展季度抽查和半年检查,专项检查政府门户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和内容保障情况,政府网站季度抽查比例须达到100%,政务新媒体季度抽查比例不低于25%。将信用类专项网站全部纳入统一监管,切实解决有账号无监管、有无审核等问题。建立监管台账和问题清单,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对存在突出问题的要督促整改并报主管部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府新闻办、区政府各部门(单位)〕

五、切实筑牢工作基础

(一)加强指导引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要密切关注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依申请公开、政务信息管理、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推广。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听取1次政务公开工作汇报,专题研究部署推进工作,保障工作经费,配齐配强专职人员。组织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和研讨交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将《条例》纳入领导干部学法和公务员初任培训课程,加大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工作能力水平。依法规范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和评议,避免简单地以第三方评估代替政府行为。〔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单位)〕

(二)改进工作作风。正确对待各类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结果,原则上不以行政机关名义领取民间奖励,不选择性参加评估结果对本机关有利的会、论坛等相关活动。把依申请公开工作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支持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重要方式,更好满足申请人个性化合理需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和省上具体收缴规定,严格依照规定的标准、程序、方式计收信息处理费。〔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单位)〕

信息化项目工程管理办法篇8

随着各种网络通讯技术及项目管理软件的迅猛发展,从技术角度为实现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网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和保障,应用的关键是企业必须改革原有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技术手段与管理制度双管齐下,达到提升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网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项目的实施等诸多方面的工作,还有众多的参与部门和单位。每时每刻都产生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在项目部与总公司之间,项目部与业主监理之间,项目部与其它单位和机构之间,项目部内部各部门之间,本地与外地之间进行沟通、反馈、协调等不间断的流转,而目前这些大量和信息被分散保存在各自的计算机之中,或是被锁在桌子或文件柜中,有的甚至还存在员工的头脑之中。由于信息的独立存放而不能方便迅速的流转与查询,从而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使得沟通和协调的工作困难,而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经营的大范围、地域的大跨度,使企业的决策层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项目的必要信息和相关数据,不能及时准确地作出决策。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能否及时获得信息并迅速做出反应,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竞争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因此,传统的工作方法已经显得越来越吃力,急需寻找新的方法和工具。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给建筑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过程重建、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等新思想被纷纷应用到实践中,同时我们利用各种方法和工具把零散无序的信息有序化,组成易于存取便于共享交流的信息结构,大大提高信息沟通和采集的效率。管理思想和新技术、新工具的有机结合给企业创造了一种新的不受地域、时间和计算机本身约束的信息交流、共享和协作方式,这种新方式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它不仅仅意味着企业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管理费用的降低,实际上它带来的是企业内部及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交流的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应用于企业经营的核心环节,给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乃至整体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二、网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的特点

1.集成性:

从其它系统中可以看出,集成是优化的基础,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实现。时间最短,成本最低,质量最优,采用集成的思想构造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一定要达到以下要求:要求各阶段各侧面信息系统之间集成,无缝连接,构成一个整体,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实现纵向集成,使其在工程管理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员之间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集成;实现业务流程的集成,从可行性研究、招投标到设计、施工等项目实施过程的集成。

2.分布性:

信息流动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各部门、各单位之间,体现于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时间分布和地域分布都是网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征。

3.系统性:

构成信息系统的目标就是接通“信息孤岛”。要达到各个管理过程的有机集成,对信息系统的管理需要系统地规划、系统地设计,包括各单元系统的开发和运行都需要在一个有准备的系统或平台上进行;在保证各单元系统之间接口具有一致性标准的前提下,保留各单元系统的独立性,留有单元系统升级发展的空间;各单元系统应最大限度地使用先进和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减少数据采集和操作环节,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而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各单元系统还应有较强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三、网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要求

1.电子化: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首先要求人们工作电子化,数据要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文档采用office系列软件编写,图纸、图片等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只有资料的电子化才能为网络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提供前提。

2.网络化:

在网络化环境中计算机才能发挥无穷的魅力,在网络中用户可以方便的沟通共享数据库与文档,如weh系统、e-mail系统,文件传输系统等,把各个系统联成一个大的系统,使用户时间与地域的限制降低。

3.业务化:

计算机是一个工具,能让它发挥作用必须和具体的业务、管理相结合,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软件就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因此每个单元系统采用专用软件与具体的业务和管理紧密联系起来,来完成业务和管理工作。

4.规范化:

计算机要求业务管理必须是规范化的,包括标准的数据格式、用语、业务流程等,否则计算机无从处理零乱的数据。零乱的数据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只是垃圾数据,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5.编码化:

项目确定后要及时建立项目编码体系。可参照本公司标准的编码系统,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加以修订,编码应根据“工作分解编码(wBS)”、“组织分解编码(oBS)”、费用编码体系和档案编码体系。工程分散编码中土建要分解到工序,设备要分解到零件,在此基础中实现进度、资源、费用、质量、合同的有机统一,同时满足单项管理特点,使各单元系统之间相互交流成为可能。

四、网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1.集成办公系统:

办公信息系统基于项目的日常办公应用、综合办公事务处理规范,用于提高日常办公事务的效率,内容包括领导信息查询、公文管理、公共办公、个人事务等,可采用Lotus/notes群件系统等软件,如公文管理包括:收文、发文、签报、办公传阅件、、档案管理等功能;公共办公包括:公告栏、会议、日程安排、网上请假、督查、图书期刊、学习园地、外事等功能;个人事物包括:今日工作、人员外出、个人文档等模块。

2.合同管理系统:

合同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起点,它控制并制约着计划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是项目建设的关键和保证企业利益的重要环节。主要功能包括:合同通用文档资料管理;全部经济合同台帐及合同附件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合同终结、工程竣工价格结算信息的维护和管理;各类合同台帐及附件资料的输出处理等功能,如expedition和prolog等软件。

3.工程财务管理系统:

面向工程项目,以会计财务系统为核心,实现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按项目核算和按部门核算,实现与合同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的信息接口。主要功能包括:建帐、制单、记帐、查询、出纳、数据交换、汇率管理等。

4.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贯穿整个项目,以特定的项目为目标,为日常的办公、管理和运营系统有紧密的联系。项目管理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包括设计、施工、制造、安装、调试、运营等过程,涉及办公、合同、财务、设备、物资、计划等环节,是一个需要企业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一般可分成计划系统和控制系统,计划系统将项目的时间、费用和其他性能数据转化为结构化的、适时准确的信息,控制系统使用这些信息来辅助项目的决策;控制系统用来管理与界定组织、质量、费用和时间相关的计划并进行数据控制,以协调人力资源、工程设计、材料采购和财务等部门。

5.投资控制管理系统:

该系统实现对项目的投资总量和规模总量的动态分析和把握,通过把建设项目细化成一系列预算,再把这些预算投资情况进行动态的、实时的、定量的分析汇总,实现对项目投资的控制、核算。主要功能包括:编制工程预算、编制现金流计划、编制现金流实际、系统查询报表等。

6.质量控制管理系统:

该系统建立行业质量验评规范、规程和标准光盘数据库,建立与验评标准相应的验评表数据库,方便工程项目的验评,方便总公司远程质量监控、行业质量标准升级和质量验评统计汇总。主要功能包括:建立工程信息、质保体系、验评范围、质量纪录、验收项目、竣工报告和查阅标准等。

7.资源综合管理系统:

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以财产管理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项目经营活动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管理控制;加强设备、材料供应全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以节约资金、减少浪费、提高项目的综合经济利益,为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提供有效保证。主要功能包括:库存管理、机具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等。

8.综合文档管理系统:

主要用于管理项目从立项到建设、材料采购、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竣工申请等与项目有关的全部文档信息,实现了建设项目文档电子化。按档案标准进行文档整理、组建、归档和检索,做到管理的高效有序。主要功能包括:项目信息的录入、开工报告、设计变更、施工记录、质量评定、观察记录、事故处理、竣工验收、档案登记、文档检索等。

9.风险、索赔管理系统:

主要用于建立项目专用的风险、索赔管理模型和相关的数据库,用来收集和分析风险,及时做出处理方案;对索赔事件快速得出索赔解决方案,增强使用者的谈判和决策能力。

10.现场管理系统:

主要用于项目上人员的工作安排、设备的使用安排、制定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手册、岗位职责,进行就餐、考勤、娱乐等管理,对现场安全、出入等进行管理。

此外,还有其它系统或可细分成许多系统,在这些系统中大多已有成熟的软件,有的在研究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在项目的日常工作中保持一种系统工程的思想,利用现有的工具和技术来实现业务,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改进。

五、网络项目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1.计算机网络系统(network):

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配备服务器和网络工作站等硬件环境,这是网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必不可少的物理环境。

2.计算机系统软件平台:

建立邮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intemet连接服务器,系统管理服务器,事务处理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平台。

3.项目数据管理系统:

对与项目有关的数据和与数据有关的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项目数据采用集中与颁布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总部项目数据库和各项目部门分布数据库。过程管理主要按照公司iSo9000体系的要求,管理好数据流动的过程,并与各单元系统进行有效地接口。

4.各应用软件平台:

基于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模式配置各业务管理的单元系统,包括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信息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智能支持系统等。

六、影响网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因素

1.管理模式:

通过对信息系统建设成败的研究发现,管理模式是最主要的原因。项目的管理和运营需要设计、技术、施工、设备、物资、运营财务、市场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原来部门管理模式下很难使信息顺畅流通。iSo9000、过程重建、知识管理等新的管理理念,在企业中大面积的应用,打破部门职能的界限,按照重新设计的工程流程,管理层次的扁平化改造,建立网络化的工作模式,为信息系统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人员素质:

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员工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模式的采用。在信息系统使用中,如果不经过长期耐心的培训,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就很难提高,对新的观念就不可能很好的接受,致使好的系统、好的软件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3.企业文化:

成功的信息系统,经过几年的建设,往往变成了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对于企业来讲,只是基础的原料,知识才是企业的竞争资本,有没有对知识的重视,构成了信息系统成败的重要因素。知识存在于专家的头脑中,信息系统生存的基础是知识的共享和重复使用。专家的宝贵经验如果堆在档案室无法利用,或者随着专家的离去而带走,将导致信息系统的应用失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4.对信息系统的认识:

由于信息技术是十分专业的领域,发展又非常迅猛,新的概念和技术层出不穷,企业的用户比较难于把握,往往是站在自己部门工作的角度,提出模糊的需求。然而,由于信息系统是一个整体,各部门之间必然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交换和共享,因此,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提出整体的框架,使用户达成共识,若有不同的看法,系统就很难建设,工作很难推进。

5.对计算机的看法:

对计算机的误解将导致在计算机管理方面付出代价。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快,企业每年的信息系统建设上的投资都不小,我们应该认真地分析工程管理和计算机的特点,不寄希望于计算机系统可以代替我们大部分的管理工作,也不要低估新的工具手段所带来的作用,应立足新工具对我们工作的改进,逐步使用户接受和产生新的思想。

七、对网络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

1.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包括健全的组织模式,健全的人员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重要物品、数据的保护,经常性的检查等。

2.建立计算机系统管理办法:

包括微机管理策略,微机应用管理制度和规程,操作过程,操作手册等。

3.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信息化项目工程管理办法篇9

一、日照市规范优化行政审批行为工作情况

规范优化行政审批行为就是以方便公众为出发点,以流程再造为中心,以“服务线”和“服务链”为纽带,以扁平化组织模式为目标,打破传统的职能分工管理模式,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支持下重新塑造政府服务流程。在此方面,日照市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推进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在编制完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基础上,根据省编制的市县通用目录,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进行调整规范,市级共有行政审批事项261项,均为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已全部清理完毕,为规范优化审批行为提供了项目清单。

(二)以职能整合推进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按照“精简、效能、统一、便民”的原则,推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建立健全“审批与监管分离”的新体制,推动政府部门在“三定方案”中将审批权限集中起来,设立行政服务科室,把行政服务科室和行政审批项目全部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做到行政审批事项进驻大厅到位,窗口充分授权到位,为实行公开透明审批、流程再造、提速提效夯实基础。

(三)以标准化推进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日照市自2007年被确立为省标准化试点以来,莒县、东港区、岚山区先后加入省标准化试点工作,形成了完善的省级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实现了“事事有规范、岗岗有标准”。今年以来,组织各有关部门、单位编写完善了行政审批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用标准的形式和制度的刚性,进一步规范审批权限和裁量权,这不仅是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审批行为规范优化工作的重要抓手。

(四)以公开透明推进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继续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各部门将本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业务手册、服务指南及行政审批的受理、进展情况、结果等有关信息在各级网上大厅、部门门户网站和审批办理场所公开,督导部门履行好告知义务,及时提供咨询服务,确保申请人知情权。深化受理通知书制度,各部门对申请材料符合规定的要予以受理并当场出具受理通知书,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要在3个工作日内审结,书面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五)以缩短审批时限推进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继续实行办理时限承诺制,涉及个人事项、注册类事项原则上即时办理;涉及企业和其他组织的项目类事项,进一步压缩承诺办理时限,承诺办理时限限定在最高法定时限的50%以内,不得自行延长审批时限。

(六)以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推进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为减轻企业和公民负担,规范涉企中介收费行为,对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6月底市政府公布了《日照市市级部门(单位)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清单》,共保留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共46项,涉及16个部门,凡未纳入《清单》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

(七)以信息技术应用推进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日照市依托“日照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积极搭建政府服务群众的网络平台,开发启用了基本建设“一表通”审批服务系统,实现了全过程网上办理和全方位、全环节的信息共享,不仅优化审批环节60%,精简申报材料38项,还压缩承诺时限32%。加快推进市县两级政务服务网上大厅建设,制定了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技术标准,2015年年底开通市、县两级网上行政审批大厅。

(八)以工作创新带动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日照市创新了并联审批服务新模式,明确了并联审批各阶段牵头责任部门,编制审批服务工作流程图,取消无法定依据的前置条件,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工作扎实推进,“圆桌会议、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尤其是“基本建设一表通系统”,实现了包括从用地规划许可到建设工程备案“两个规划、两个审查、一个许可和一个备案”的一条龙办理服务和全程资料共享。2014年6月,我市组织工商等5个部门单位实施“多证联办”,企业注册登记的全部环节由7个工作日压缩到2个工作日。2015年上半年组织工商等部门开展“多证合一”“一证三号”工作,实行“一口受理、一网运行、一窗发证”的高效工作机制,企业注册登记的全部环节由2个工作日再次压减为1个工作日。

(九)以试点先行带动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优化。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设立行政审批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原审批部门负责本部门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审批流程,建立“车间式流水线”串联审批方式。建立完善统一的网上审批大厅,规范中介机构及收费管理,建立与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反馈机制,实行“信息共享”。在省级以上园区试点实施区域化评估评审,在建设项目进入功能园区前,将功能园区整体提前完成有关评估评审,形成整体评价,实现成果共享。

二、工作存在的问题

规范优化行政审批行为,对于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部门对行政审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中层干部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不愿意把手中的权力移交窗口办理,该给窗口工作人员说明的不愿意说明,该前移到窗口的不愿意前移,把窗口当成单位的“收发室”和“咨询台”,实质授权不到位,造成窗口只能受理不能办理,现场办理能力不高。

(二)审批事项流程优化不够彻底。有些审批项目办事流程不够优化,特别是涉及多部门的审批事项,缺乏联动机制和牵头办理机制,“串联”多、“并联”少,单个部门审批时间虽然不长,但叠加起来就显得过长。有的审批项目前置要件多、程序复杂,有些甚至互为前置,让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无所适从。

(三)中介组织的监管不够规范。随着行政审批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审批时限也大幅缩短,但法律法规对中介组织的评估时限没有做出硬性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过长的中介组织评估评审时间已成为行政审批流程的“体外梗阻”,致使企业和地方总体感觉是政府审批时间过长,效率较低。

(四)信息化程度还不高。目前,政务服务的电子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不同单位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网上办事能力不强,申请人信息需要不断重复提供,管理部门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管理组织,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进一步规范优化行政审批行为的建议

立足于“以实现内部流程创新到跨部门流程创新和建立批管分离体制”为重点,探索建立“审管分离”制度,真正实现“集中办公、流水审批、各自促进、相互制约、合规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一)加快转变思想观念。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对规范优化行政审批行为重要性的认识,紧紧围绕“服务”二字开展工作,以“申请人需求”为目标,形成“部门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绕群众转”的良性工作机制。

(二)深化“清单管理”。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清单管理”,不列入清单的审批事项一律停止审批,可以有效防止审批权隐藏等问题,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编制完成行政审批权力清单、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介服务收费清单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投资项目清单、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政府补贴项目清单等,继续深化清单管理,实施阳光运作。同时,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依据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及时对清单内容进行调整。

(三)规范优化行政审批事项流程。一是对单个行政审批事项,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市、县初审环节,合并单位内部科(处)室会签环节,原则上实行“一次审核+一次核准”的“一审一核”审批制,坚决杜绝不同人员、不同机构的多次审查、核准,对重大审批事项提倡承办、审核、决定三级审批制。积极探索下放、授权或委托所在地实施现场踏勘等环节,实行窗口首席代表组织实施专家论证、检验检测等环节。推进实施首问负责办理制、材料内部流转制、同审同核制、并联审批制,强化“一口办理”能力。二是对涉及多个部门共同办理的审批项目,要确定牵头办理窗口,各个不同办理窗口之间实行内部流转机制,减少“串联”办理环节,实行审批事项不同环节的同步办理、并联审批。三是对跨部门的审批事项,按照“首办牵头、传递相关、同步办理、限时办结”的并联审批运行模式,推进部门间的平滑流转。推进构建基本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平台,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执法等领域和环节的的并联办理,逐步实现更多部门、更多环节的并联。

(四)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按照“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原则,进一步放开中介服务市场,大力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实现中介服务机构脱钩,规范减少中介服务收费,加快制定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监管办法,进一步加强中介服务监管,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补足行政审批流程优化的“短板”。推进建立“中介超市”,对中介服务的类型进行科学划分,优选中介机构,实行“网上进驻”、“挂牌入住”方式,建设区域统一、竞争公平、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诚实守信、运行有序的的“中介超市”,让企业选中介、中介组织规范执业和部门监管在一个统一平台上运行。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相关信用状况和考评结果定期向社会公示,形成市场开放、竞争有序、执业规范、收费合理、服务高效的中介市场秩序,促进中介机构服务提速降费,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速增效。

(五)推进网上审批大厅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集行政权力运行、政务公开、公共服务、法制监督、效能监察等功能“五位一体”的市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库,建立完善市级网上行政审批大厅,形成以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四个清单”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权力网络运行体系,实行“一口受理、全国通办”的审批“云”服务方式,逐步推进除的所有审批事项依托网络平台运行,实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行政审批资源共享,最终达到“一口受理,全国通办”,“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的全程网上办理。

信息化项目工程管理办法篇10

(一)全面清理行政权力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意见》(成办发〔20*〕23号)和《*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做好清理审核行政权力工作的通知》(成府法〔20*〕43号)要求,我局于20*年5月22日下发了《*市文化局关于印发<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方案>的通知》(成文办〔20*〕5-67号),对20*年公布的119项行政权力进行了再次梳理,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重新明确为107项,并按市政府照统一格式、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统一编码,统一编制办事流程图的要求,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站及网上政务大厅等载体向社会进行了公布。

(二)认真清理规范性文件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川办函〔20*〕88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行政府机关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成办发〔20*〕12号),对我局代市政府起草由市政府颁发和市政府转发的18个文件及2000年以来由我局制发的1887个文件进行了认真清理,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废止和失效了6件规范性文件,并进行公布。

(三)进一步规范文化行政审批

按照市政府行政审批工作的要求,市文化行政审批工作已落实了“两集中、两到位”。按照依法行政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市文化局结合行政权力梳理工作,移交电影放映单位设立行政许可1项及相关行政处罚10项,下放行政许可4项及相关行政处罚14项,取消行政许可2项。行政审批工作坚持务实、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则,认真做好联合办理、集中办理事项,不断强化审批责任、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完善审批告知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灾后文化市场恢复重建,*试验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截至11月20日,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817件,电话咨询2550人次,现场咨询3340人次,办理事项办结率、准确率均为100%。

(四)积极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

深入研究和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经验,积极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相关工作。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和*文化公众信息网站维护管理,及时公开政务运行有关信息和事项。刚性落实市长公开电话、市长信箱、局长信箱群众来信办理,切实加强“12318”文化市场举报热线值守和运行管理,积极开展网上咨询、查询、投诉、在线交流等服务,针对市民咨询、意见建议,做到了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有力地推进了政务公开透明运行。

二、加强机关和系统政务公开制度建设

不断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积极推进文化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健康发展。今年,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办法(试行)》、《*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市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办法》等法规和文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了《*市文化局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办法》、《*市文化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暂行办法》、《*市文化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法》、《*市文化局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监督评议办法》、《*市文化局违反政务公开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等5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督促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认真遵照执行。为进一步规范局机关和系统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直属文化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和年度政务公开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一)严格落实公开内容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我局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对政务公开指南、目录、内容和政务信息进行完善、更新,保障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截至20*年11月底,市文化局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07条,编制了《*市文化局2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并在我局门户网站和市政务公开目录填报系统上进行。

(二)进一步完善公开形式

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和市文化局门户网站“*文化公众信息网”,建立起了文化公众信息平台,“*文化公众信息网”与市政府门户网站互相链接,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20*年,我局严格按照《*市政府政务公开目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针对公开项目的不同情况确定公开时间,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制度性和政策性的内容长期公开。

(三)严格规范公开行为

按照“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严格落实主动公开制度、审核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等制度,逐级细化操作流程,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标准,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审核、保密审查、依申请办理、意见受理等工作规范运行,无政府信息公开泄密问题。

(四)积极开展系统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

按照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全市第一次办事公开联席会议要求,认真组织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市图书馆、*市文化馆等单位落实办事公开和信息公开工作,按照《*市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工作方案》,按照分类规范确定公开内容的要求,已于10月23日前完成信息清理工作,并建立补充公开内容规范栏目。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办事公开管理系统操作培训。*市图书馆和*市文化馆均落实了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已于11月30日前完成各类公开信息的规范性检查和整改工作。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其他相关情况

(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年度*市文化局受理依申请公开2件,办结2件,办结率100%。

(二)行政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20*年度,*市文化局未接到相对人对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面的复议、诉讼和申诉件。

(三)工作人员情况

为进一步做好*市文化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市文化局专门配置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全职人员1人,兼职人员4人。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费落实情况

截止20*年11月,*市文化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项经费达3万余元,主要用于电脑等设备的添置、*文化门户网站的更新及其他相关支出。

(五)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因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尚未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收费项目具体标准,目前,我局暂实行免费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

五、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存在不足

我局20*年政务公开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工作较去年有了明显提高,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意识不够强,信息公开内容不够全面,信息公开的及时性有待加强,公开工作规划性不够,政务公开人员具体工作水平还有待提高等。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