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十篇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十篇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55:54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篇1

关键词:民营经济;财务管理;模式。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是中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动力,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其中,财务管理水平是民营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企业规模的壮大、人才比重的提高以及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营业务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近年来,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迅速,投资竞争的加剧,迫使民营企业更加重视进行科学的资金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财务管理主要的模式类型。

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集中型、分散型及混合型。三种管理模式各自具有优劣,不能绝对得将某一模式套用在特定的企业中。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所处的行业不同时,其适用的财务管理模式也不同。

①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一般主要运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中,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筹、投、赢、分的权力集中在管理层,下属部门只具备很小的财权。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质上为财务核算。绝大多数的财务预算、投资角色、资金使用都是由企业所有者或所有者团队决定。这种模式的具有统一管理、内部协调、快速反应等优势。而其劣势在于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财务风险较大。

②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分散财务管理指将财权下放到各部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它主要运用在超大规模的企业中。该模式的优点是充分调动了部门的积极性,同时将财务风险分散到了各部门。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例如,各部门之间会对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的分摊产生矛盾,各部门投资和分配各自为战,缺乏整体意识,从而引致部门间的恶性竞争。

③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是集中型和分散型的综合,它主要运用在中型以上规模的企业中。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是,在企业整体层面的保有核心的财务管理权限,而将部分财权下放到各部门。集团财务管理机构对各部门起到协调的作用,其关注点是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改善和竞争力的提升。而各部门具有一定独立预算、投资和分配的权力,其各项活动需要受到集团财务管理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克服前面两种模式的缺陷,既调动了部门积极性,又能很好地进行部门间协调。

二、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典型模式。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特点是:

高度集权、家长式领导,财务管理实为财务核算,资金的控制权和使用权都集中在所有者的手中。尽管我国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存在上述问题。然而,随着我国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已经运用了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建立了现代财务管理体制。因此,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典型模式主要存在集中型和混合型两种类型。

1.中小型民营企业中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为规模较小、主营项目传统单一,主要竞争力来源于廉价劳动力或相对低成本的原材料。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的优势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能够充分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财务运行简单高效。所有者或领导者能够将资金集中在企业的主营业务中,对资金预算、使用能够快速决策,同时能够及时得获得财务管理结果的反馈。公司财务人员的作用主要是日常财务核算以及定期进行财务汇报,而公司的财务风险由所有者承担。其次,对外财务关系简单。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筹资活动主要是商业信用下的借款以及短期银行贷款,几乎不存在其他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融资方式。另外,家族关系对财务关系影响十分明显。中小型企业的财权主要集中在所有者家族成员手中,家族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斗争,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关键影响因素。

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的随意性高,企业的业务变迁和资金投向取决去所有者。近年来,随着房地产、金融市场等投资领域的发展,积累了一定资本的民营企业家将大量的实业资金投向这些高风险行业。利润率较低的制造业已无法满足企业家们的逐利需求。这样一来,原本稳定的主营业务被抛弃,企业组织也随之解体,我国东部沿海有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正在消失。

2.大中型民营企业中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市场经济的规则本身就是不但地优胜劣汰,在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企业在坚持中创新,在改革中谋求发展。同时,在互联网、通信等高科技行业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取得了让世界震惊的成就(见表)。而它们的财务管理,也早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纵观这些优秀的企业,包括腾讯、淘宝、苏宁等知名企业在内的一大批中国民营企业,都或多多少地采用了混合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华为为例,目前华为拥有运营商、企业网及终端三大业务,其财务管理的组织架构为:集团财经管辖下属三大业务模块的财务管理机构。在财务预算上,华为各业务模块根据集团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承接相应指标。各模块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业绩目标和财务预算,并报集团财经审批,审批通过后即可执行并调整;在利润分配上,集团财经保证各业务模块的基本薪金和运作费用,同时根据各业务模块的业绩进行奖金包的下放以及预算的提升。各业务模块内部对整体奖金包的分配以及预算的调整有自主权。

同时,集团根据企业整体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对各业务模块进行财务上的协调和平衡。例如,华为企业业务处于发展的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短期内很难有收益。当作为集团未来的主攻方向,集团财经对企业业务进行了财务倾斜和补贴,同时严格控制其财务预算的科学性。

企业规模的壮大、多元化经营等客观因素迫使民营企业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另外,每年大批的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将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运用了民营企业的实际业务运作当中,加快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企业规模、组织结构及业务单元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及时调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使之与民营企业发展的状态相匹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财务观念落后。

民营企业大多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在经营上大多表现出重销售、重质量,而对财务管理却不够重视。其中突出的表现是财务管理对业务目标制定缺少支撑和约束。民营企业在制定业务是,“拍脑袋”的现象普遍存在。部门领导或企业所有者根据自己的预估或是政治意图,盲目制定年度业务目标,人员预算等,从而给财务预算带来巨大压力和风险。正是因为企业中的财务管理让位与管理者的权力,才导致上述现象的出现。

另外,民营企业的管理成本往往价高,资金管理混乱、流程复杂、预算外资金使用较多等等,都反映出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及员工的财务观念落后。

2.家族制的影响长期存在。

尽管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壮大,企业创始人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但无论在企业发展的什么时期,企业创始人的家族势力或多或少都会持续渗透到民营企业的管理层中,在中国,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在我国许多知名民营企业的管理高层中,往往能见到企业创始人亲属的身影,例如苏宁、俏江南、华为等。

家族势力在民营企业中的势力过大,会影响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家族势力往往掌握实权,企业往往不能拥有顶尖的管理人才,因为他们在公司的发展会遭遇隐形障碍。我国在遗产继承上的法规以及观念都加强了家族势力在民营企业中影响的持续。因此,无论,财务模式如何变迁,创始人家族势力的影响会长期存在。

3.模式转化不能紧跟企业发展步伐。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在企业发生重大变化是,无法及时进行调整。民营企业在弱小是,往往采用集中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而随着企业不断壮大,企业财务管理的权力需要进行适当的下放和分散。企业所有者和领导逐渐淡出财务日常管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科学的财务指标和体制。但在现实中,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在变革中,财务管理的架构建立看似十分迅速。但核心的财权及评价制度却迟迟难以建立。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需要依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来选择:当企业规模较小时,应当选择集中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要引进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人才,建立较为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适当地分散管理。当企业发展到超大规模是,应当充分进行分散地财务管理,基于下属单位更大的财务自由。另外,推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理念,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中的重要一环。参考文献:

[1]孙明贵。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会计师,2012,(02)。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篇2

关键词:民营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财务管理转型

近年来,民营经济得到充分发展,民营经济总量已占GDp的50%以上,民营经济战略地位更加凸显。然而,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转型升级成为我国民营企业谋求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问题;而且受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影响,很多转型升级中的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无法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财务管理转型创新是民营企业走出财务困境、缓解“四难”的基础,也是民营经济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

一、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措施与模式

(一)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措施

针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难题,专家学者和民营企业管理实践者提出和实践着诸多措施:研发新产品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外销向内销尤其是内外销结合转型;转换企业市场定位,实现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加强品牌经营,实现从代工生产模式向自主品牌经营转型;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实现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等服务转型;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兼并收购转型为集团企业,拓展业务、稳定经营、降低成本、应对经营风险;规范优化业务流程、强化管理,实现从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升级等。

(二)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模式

(1)提升管理水平模式。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大多为家族式企业,受家族式企业管理局限性的影响,民营企业劳动力、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随着生产要素成本逐渐上升,民营企业要提高劳动力、资源、环境要素的利用效率。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模式之一为提升管理水平,即通过构建专业化企业管理平台,提高要素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管理要效益。这是最基本的模式,也是企业发展战略实施运作的基础。

(2)增加“技术+资金”投入模式。民营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同时对劳动力依赖程度高、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生产要素成本逐渐上升,民营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技术研发,装备先进的机器设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能耗和污染。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模式之二为增加“技术+资金”投入,走资金密集型、技术型方式,从而降低劳动力投入、降低资源的使用水平。

(3)实施产业化战略模式。目前我国不乏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产品技术含高、竞争力较强等的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考虑的是如何在全球经济面临新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大环境中转型升级,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提升竞争力占有一席之地甚至领先水平等问题。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模式为实施产业化战略,如从“朝阳产业”向“战略产业”转型,从“多元化经营”向“归核化经营”转型,从“跳跃式战略”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型,从“低成本战略”向“差异化战略”转型,从“弱、小、散”向“提高产业集中度战略”转型,从“经济区域不均”向“梯度转移战略即产业转移”转型,从“oem向oDm转型,oem向oBm转型”,提升民营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二、转型升级模式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要求

(一)提升财务管理基本工作水平

这是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模式实现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家族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家族式色彩浓,财务管理基本工作水平较低: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甚至形同虚设;会计核算信息不够可靠、真实;财务控制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预测决策体系;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对现有规模资金的管理缺乏有效措施,资金利用率低下,甚至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民营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基本工作水平,提高资金营运的能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民营企业的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二)实施筹资管理转型

这是通过增加“技术+资金”投入模式实现转型升级之必然要求。这一模式是民营企业通过增加“技术+资金”投入,走资金密集型、技术型方式,从而降低劳动力投入、降低资源的使用水平。采用这一模式意味着企业必须要能筹集到足够资金用于技术改造、技术更新、技术研发等。尽管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正在不断改善,但还有许多民营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不能满足需求,财务风险较大。因此通过筹资管理转型满足资金需求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三)深化财务战略管理

这是实施产业化战略模式实现转型升级的要求。随着民营企业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由于财务战略缺失或财务战略管理失误等原因,部分民营企业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遭遇财务资金链断裂之苦。因此民营企业实施产业化战略模式实现转型升级对财务管理提出新要求,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应着眼于企业未来战略的发展,充分考虑行业的业态、经济圈的增长速度、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运营模式和企业自身的财务特征等因素,实施战略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具体表现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五个环节。由上述分析可知,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会采用不同的转型升级模式,不同转型升级模式对企业强化财务管理的侧重点也不同。

三、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理财思维短视,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1)理财思维短视。不少民营企业家是在投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会的是短期的、机会主义式的理财思维,缺乏提高企业长期资本增值能力的战略思维。许多民营企业存在重技术、轻财务,重融资、轻管理的现象,企业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2)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企业财务机构设置不健全,财务人员配备不全。大部分民营企业财会人员由于主要长期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不少财务人员知识结构与综合专业素养较低。这些因素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较薄弱,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二)资本结构不够合理,资本经营水平低,融合社会资本能力弱

(1)资本结构不够合理。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股东少,投资主体单一化,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股东再投入。面临转型升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民营企业只能依靠负债融资来解决资金需求,从而提高了财务风险。负债比例越大,则财务风险越高。民营企业资本结构不仅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的再筹资能力。所以民营企业能否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对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至关重要。

(2)未经历过资本经营,不会进行资本经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不少民营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会面临着资本上市、资产重组与并购,这些业务需要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予以解决。

(三)投资不够科学合理,营运资金短缺,资产经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1)投资不够科学合理。经过创业取得初步成效的民营企业创业者为了扩大规模,具有强烈的投资冲动,盲目追求多元化。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或个人控股,其投资决策主要体现为家族或个人的意志行为,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和项目投资过程控制而导致失败。面临产业转型的民营企业,需要对转向何方作出决策,这一决策行为实质也是投资决策。

(2)营运资金短缺。许多民营企业存在营运资金管理不善,如盲目赊销产生大量货款无法及时收回而长期挂账,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存货购销存环节缺乏计划而形成超储、积压,甚至形成大量不良资产,造成资金沉淀甚至流失。同时民营企业日常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合理计划,对现金流管理的能力较弱,很多企业对长期资金和流动资金管理混用,特别是将流动资金用于长期投资项目,造成营运资金短缺,资金紧张问题更加突出,甚至出现营运资金周转不畅、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等现象。

(3)资产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民营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会对资产管理能力提出新要求。如转移中的固定资产转移问题,资产重组与并购中的资产处理问题,研发的投入不断增加从而带来无形资产管理等。

(四)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成本控制手段落后

我国民营企业长期以来具有的成本领先优势主要源于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资源优势,而非得益于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相反,廉价的资源这一优势,造成企业成本管理控制能力低弱。目前,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成本管理观念落后,认为成本管理仅限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目的仅限于降低成本,成本管理主体主要是高层管理人员及财务部门,成本管理停留于产品成本归集与核算,成本控制的手段也主要依靠单纯节约方式等。随着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日益受到约束,使用成本日益增加,民营企业不再具有成本领先优势,如何有效控制成本是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课题。

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策略

(一)更新理财观念,提升整体素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更新理财观念。企业家及管理层的思想要转型升级,要从机会主义转向战略导向,从重视赚取利润转向重视树立品牌,从办企业转向做事业。要树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理念,民营企业应当认清财务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作用,健全财务管理机构,赋予财务部门更大的权力和责任。

(2)提升整体素质。要通过各种办法,培养、引进一批符合企业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切实提高现有财会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让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整套财务管理方法得到充分应用。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尤其是要了解全球化背景下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内容、熟知有关经济法律和国际会计准则,掌握国际投资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懂得资本运作、并购与重组、跨国公司理财等方面的知识。

(二)优化资本结构,加强资本经营,提升融合社会资本的能力

(1)优化资本结构。对于处于创业初期的民营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资本实力,科学合理地确定企业发展战略,做到企业规模与资本结构相匹配,尽量避免因企业发展规模与资本实力不相称而造成负债过多、风险增大的情况,并实施有利于企业积累的股东利润分配政策,采取多留少分,将更多的税后利润积累下来,充实资本,满足企业转型升级资金需求。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可以推行产权结构对外开放,吸纳其他社会股东,拓展对外资本通道,企业逐渐成为产权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处于成熟期的民营企业如果符合上市条件,积极争取上市融资或争取在中小企业板上融资。当企业赢利能力强、业务稳定的情况下,企业适度举债,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也更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2)加强资本经营。民营企业要树立资本经营意识,合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应当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研究兼并重组中的实际问题,妥善安排,实现重组目标等。

(三)科学合理决策,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1)组织专业团队,科学合理决策,选准转型投资方向。民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投资决策管理体系,成立由财务、投资、市场、技术、管理和外部专家团队组成的跨组织、跨行业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对投资项目筛选、调查分析、投资评估、调研谈判、方案落实、组织实施、过程监控、结果考评全过程管理。民营企业选择转型方向并选择一些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及投资项目,同时应当充分评估自身的实力,控制投资节奏。

(2)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确保现金正常流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是民营企业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模式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通过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加强对存货管理,合理降低库存,缩短库存周期,减少存货积压;二是加强现金管理,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节约现金管理成本,做好对现金的回收和支出工作,重视对闲置资金投资,增加现金收益;三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及时收回款项,降低坏账损失率等。

(3)强化资产管理。民营企业要加强对转移的固定资产的控制,合理对资产重组与并购中的资产进行整合,推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发明创造和工艺改革,应当建立和完善专门的财务管理制度等。

(四)延伸成本管理范围,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1)延伸成本管理范围。民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范围不仅仅限于生产环节,应当向整个价值链延伸,将产品技术研发、材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客户服务、仓储等多环节的成本进行整体规划和控制,以达到降低企业整体运行成本的目的。

(2)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成本存在于价值链的每个环节,成本管理与控制主体并仅限于高层管理人员与财务部门,而应当包括全体员工。民营企业应当让员工树立成本意识,实行成本责任落实到人,让全体员工成为成本管理控制的主角,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鲍长生:《我国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探讨》,《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11期。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篇3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近年来,中小民营企业不管是从数目上或是从规模上都得到了快速的成长,逐渐呈现出了许多优良的民营企业。如今中小民营企业仍然是激励我国经济总量增加、解决就业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社会和经济稳定的首要力量。但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模式落后,导致其发展出现阻碍。

一、中小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不畅,资金不足

虽然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比较体系、资金来源多元化的企业融资体系。但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仍旧没有离开融资困境,融资难已成为目前限制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第一,中小民营企业中相当一部分资本积累不够,资产负债率较高;一些固定资产投资额大的中小企业往往会把短期借款用做长期用途,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低,造成小企业信誉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中小企业往往无法满足银行的要求提供担保,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第二,国家没有专门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支持机制,中小企业不能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导致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不利的位置。第三,我国的中介行业发展不健全,缺少能够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二)投资随意性较强,能力不足

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自身规模较小,因此在决策过程中追求短期目标,还有的中小民营企业投资决策随意性大,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中小民营企业在资金丰裕时经常出现盲目投资行为,投资决策轻率,缺少风险成本认识。风险投资是企业获取资金的风险,在项目决策方向的风险。没有投资就没有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扩大企业规模,必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投资。

(三)财务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集权表象,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缺少科学的了解,从而致使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当中存在着权力区分不清晰、越权行事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一些中小民营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有的企业即便是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仍然使用我国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仍然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会计系统,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很少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和一些相应的硬件设施,以至于中小民营企业财务信息的传送速度迟缓,财务信息的使用效率低下,致使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的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给企业造成了浪费。除此之外,也无益于为中小民营企业进行科学准确的投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四)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因为中小民营企业管理者本身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比较低,中小民营企业在工作中通常比较注重培养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的人才而忽视了企业管理人才方面的培养。没有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放入到整个中小企业管理体系中来,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没有形成有用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方法比较落伍,并未构成积极的学习财务管理有关理论知识的激励机制,会计科目设置的不够清楚明确。财务人员的管理工作基础薄弱,而且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不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挑战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

二、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首先国家应该在政策上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概况进行评估,减小贷款的盲目性。其次,应该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管理中小民营企业的借贷问题,还可以发挥基金的强大作用,征集社会财富对民营企业进行集资,这样可以给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增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中小民营企业应该合理的利用他们有限的资金,应该确保他们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根据企业的实力去筹集必要的资本,提高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对于初创的小企业,应该选择一个好的行业,完善的市场调研和行业前景分析,避免盲目投资。在规模较小时,加强新产品,设备更新改造投资;当资本积累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可以逐步多元化经营,甚至开关,以快速适应新的需要,在这个时间,同时新项目的投资,我们应该加强人力资源投资,企业的竞争最后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三)优化财务管理模式

中小民营企业的领导应转变他们的经营管理理念,要对重技术轻财务的思想观念进行彻底的革新。中小民营企业的领导者应该认识到财务不仅仅是算算开支记记账,它对于企业今后的决策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根据财务管理的预测智能,预测未来市场的变化,来开拓市场和进行产品的创新,引入新的财务管理方针和模式,能针对相关的现实问题灵活运用相关财务模型。

(四)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要提高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应该提升中小民营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重要性的意识。与此同时也要提高企业内所有员工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培训。从而全面提高中小民营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素职业道德,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参谋与决策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刚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4,(30).

[2]李筱蕾.中小私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和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01).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篇4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管理策略,完善的财务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积极研究财务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虽然财务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工作,但是其在本质上是对企业整个经营战略的综合分析与配置,因为财务工作会影响到企业的每项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通过财务管理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管理是建立在对历史财务数据的分析之上的,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且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民营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截止到2013年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要占到企业总数的80%,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有效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因此积极发展民营企业、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是当前乃至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健全导致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

2.1民营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

由于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因此民营企业的财务核算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财务核算不规范,存在违规现象。很多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监管,导致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就会采取人为操纵利润的手段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造假,或者通过虚开财务支出项目等实现偷税漏税的目的;二是民营企业的资产与权益之间存在相互混淆的问题。由于民营企业多数实行的家族经营管理模式,民营企业的资产主要是有企业的管理者所有,因此民营企业管理者就会将企业的资产与个人资产相互混淆,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家庭资产之间缺乏明确的区别,导致会计核算主体的不清晰;三是不重视全面预算工作。在民用企业管理中,民营企业很少有全面预算意识的,民营企业在使用与规划财务资金时更多的体现为随意性,缺乏对财务资金的全面分配考虑。

2.2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虽然民营企业的数量要占据我国企业总数的80%,但是在具体的经济总量方面民营企业所占据的地位仍然不高,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的单一,虽然近些年我国政府部门加强了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但是筹资困难、流动资金短缺仍然是影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据有关机构的调查发现: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积累,民营企业主要是通过向亲朋好友进行借贷或者通过民间信贷部门进行融资。只有不到20%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筹集到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可以说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2.3民营企业的投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虽然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具有品牌效应的企业则非常少,造成此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就是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我国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民生工程领域的环境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出现了一种盲目的冲动性,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过分强调多元化经营,导致民营企业将精力放在了无限扩大经营范围的虚荣成就感中,而忽视了企业盲目扩张所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技术以及市场的矛盾;二是民营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密集型产业。当前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体现在传统的低利润的密集型产业,而缺乏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三是民营企业在进行投资时缺乏对企业财务的准确判断。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决策主要由企业管理者单独决策,即对外投资的决策主要是依靠管理者的个人意愿,导致企业的对外投资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2.4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一是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不高,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由于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对不完善,再加上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属于家族式管理,因此其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相对不高,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多是由企业管理者的亲属所担任,这样就会导致民营企业不会看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等;二是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由于民营企业的管理权主要集中在管理者手中,而财务人员的薪酬待遇等又直接受管理者的影响,因此财务人员为了获得自己的私利或者出于某方面的压力,财务人员不得不听从管理者的意愿,进行一些违背真实性的会计核算行为;三是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理念。民营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过分约束,导致财务人员不能根据相应的会计管理准则严格执行,因此其在某些方面影响到财务人员理念的创新。

3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3.1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

首先,要建立以财会控制为核心的内控机制。民营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要明确会计人员的权责。明确规范会计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保证企业的各项财务行为都要符合相应的规范程序。二是要保证会计凭证的完整正确。按照会计制度对会计凭证的内容与格式等进行规范。三是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财产清查盘点制度,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其次,建立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机制。民营企业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通过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实施对民营企业的预算编制与管理工作,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纳入到预算中。同时还要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与手段审批制度控制。

3.2我国政府部门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

提高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离不开我国公共服务部门的支持:一是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为民营企业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政府部门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金融环境,提高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上市进行融资;二是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财税金融的支持。政府部门要通过财务手段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支持,降低民营企业的经济负担,比如政府部门要开展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业务等。

3.3强化财务审查机制

由于受到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限制,民营企业的财务审查机制一直不完善,也正是由于财务审查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民营企业的投资决策出现失误,因此民营企业要建立科学的财务审查机制:一是要建立独立的财务监督审查机构,保证财务审查机构的独立性,以便其实施对民营企业财务决策的监管,及时地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意见;二是要加强对企业日常财务的管理。通过强化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4优化民营企业投资活动,防止企业财务危机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即全面掌控企业财务风险根源,积极检测企业财务风险机制,开展合理的防治措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对此,企业应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第一,加强企业财务的分析与探测,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以便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足够的资金;第二,建立财务分析指标,创设稳定的财务预警机制;第三,依据企业运作情况,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投资模式,防止企业投资风险的产生。

3.5加强民营企业财务队伍的建设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篇5

http://

关键词:新形势;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网络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普及应用,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也受到很大冲击。新形势下,由于制度、人才等因素影响,民企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民营企业应针对自身的财务管理特征,客观对待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1.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生产,财务管理工作就是将企业内、外产生的信息以及市场信息综合体现出来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具体而言,其主要工作内容是以价值形态方式对企业所有资金活动通过预算、控制以及决策等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从而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收集得来的资金均属于最新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将这些信息资料以成本、价格等形式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真实、完整的企业信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不再是简单的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更加注重对企业运行管理的全方位、多层次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实现企业资本的可持续有效增加。这个目标实际也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通过该目标的实现情况可判断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②股东收益最大化。这一目标是为了实现股东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获得最大收益,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投资方的实际需求。③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应对投资、风险、收益、价值、货币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衡量企业各方面利益,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④实现最优化资源配置。新形势下企业组织形式、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理财观念的变化都要求实现资本的最优化配置。

2.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目标的执行者,也是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辅助者,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资料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制定企业发展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新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投资者缺乏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并没有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没有明确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民营企业领导者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领导者普遍存在种生产、销售,轻内部管理的问题,导致常常会出现各种决策失误现象。同时由于人事管理制度缺乏合理性,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基本上都是企业所有者安排的亲属,导致很难引进优秀的高水平管理水平,导致企业管理工作混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会计制度不健全

由于民营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加上人才资源、组织成本受到一定限制,企业管理主要采用节约运营成本方式,很多企业并没有专门设置独立处理财务工作的财务管理机构或财务管理部门,内部控制较弱,常常会出现财务管理混乱、管理模式无序化、财务结算和核算不清、管理不透明等问题。同时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较差,较为典型的一种会计核算方式是直接由老板娘独掌大权,或者只相信自己的亲人,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最终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急剧增加,造成企业资金的严重浪费。

3.财务观念落后,目标不合理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一直局限于营运资金的管理,然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已经由过去的生产管理转化为财务管理,但是很多民营企业并没有完全转变这一观念,在制定企业经营目标时,只是一味的追求“现代化管理目标”,认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并以此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然而实际上,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提出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对象主要是股份公司以及规模较大企业,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并不适用于这一管理目标,导致管理目标缺乏导向性。

4.财务风险较大

一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筹资渠道主要采用的是自我积累形式,筹资渠较为单一化。由于民营企业自身性质,加上生产规模较小,体制不健全,产权单一化等因素,导致民营企业的信用级别较低,很难获得担保或者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融资。同时由于我国当前社会信用制度尚不健全,银行无法评估民营企业的信用,大多数银行为了降低信用风险不对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或者仅仅发放小额贷款,根本无法满足民营企业的需求。其次民营企业也无法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的形式进行直接筹资,不能发挥企业的财务杠杆作用,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大大增加。再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很多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但往往由于忽视了企业的实力,出现决策失误,因操作不当并不能分散风险,导致风险大大增加。

三、优化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路

1.加强财务管理意识

企业管理者应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作用,将财务管理工作纳入总体管理工作中,设置相关的财务管理总体规划。企业管理者应尽快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制定相应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树立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摆脱传统单纯记账、算账、报账的基本会计范畴。同时应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便于企业管理者作出准确预算,严格企业资金管理,制定合理的经营决策,规避财务风险发生。企业管理者应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教育以及培训工作,要求相关人员熟练掌握财务信息软件,加强非财务人员的业务操作规范性以及执行力度。

2.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以及会计监督

民营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责权分配以及产权管理机制,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内部审计是确保企业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明显不足都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应重点对民营企业管理工作以及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做好资金投资与决策管理,实现企业资本的最优化配置。

3.实施专业化财务管理

①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财务工作人员充分明确预算管理工作的职责,进一步精简化预算管理的流程,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督与管理,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与预算存在较大偏差的项目应及时查找、分析其中的偏差原因,合理调整财务预算编制,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②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降低企业经济运行成本的重要措施,实现成本管理的精益化,可有效控制成本在合理范围之内。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机制是提高成本控制效果的基本保障,企业管理者应从细小环节着手,进一步加强完善财务审批及报销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内部监督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等,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企业经济运行的各项活动成本费用都控制在合理范围。③财务流程管理。进一步精益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可有效提高财务系统运行效率,企业管理者应对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的所有因素进行分析,将一些没必要、重复或繁杂的工作流程去除,合理优化财务流程,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民营企业应积极展开有效的税收筹划工作,充分利用当下国家政府部门出台的一切税收优惠政策,比如企业在进行规模扩大初期设立一个分公司,可降低公司应纳所得税税额,发展后期可将分公司转化为子公司,各种税收政策都可以利用,从而达到节约成本、降低投资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战略目标。同时企业管理者应建立必要的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尤其是针对具有高风险、不确定因素较多的项目应加强监督与管理,尽可能做到及时发现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风险预防对策以及紧急应对措施,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其次应加强企业现金管理力度,合理计划物流采购,加强物流采购控制以及分析,保持相对合理的现金比率以及存货比率,尽可能降低资金占用情况,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管理者应正视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内部监督制度,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益化,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民营企业经营效益。

http://

参考文献:

[1]傅铮.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弊端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12).

[2]李岚.新形势下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J].中国商贸,2012(15).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篇6

【关键词】民营经济;财务管理

前言:

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非常具有活力的一股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到2010年底,民营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左右,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六成左右,解决了四分之三以上的城镇就业问题,上缴的税收已接近国家税收总额的一半。但是,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却存在较多的问题,尤其是财务管理的状况不容乐观。其根本原因在于,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重生产经营、轻财务管理倾向。这其中既有民营企业主观认识不足的因素,也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素,既有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不佳的问题。如果不能营造适合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就不可能得到提升,就不可能解开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对于民用企业中财务管理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1、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为的现状

根据国家发改委民营企业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以前,我国民营企业总数在4200万户以上。但是其中70%到80%的民营企业经营期最多为5年,最少为三年,10%到20%的民营企业生存期仅为5到10年,只有5%的民营企业能经营在l5年以上。这些数据都表明了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十分严峻。目前,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的投资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低。其中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量,不重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主要体现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1)主观方面现状

第一,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管理者的观念陈旧。民营企业的发展受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文化水平、管理素质及管理思想的影响严重。有些民营企业甚至出现投资者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的现象,这严重的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第二,大部分民营企业出现了经营决策高效发展,而管理程序相对滞后,决策模式停留在经验决策中。第三,我国民营企业投资者将企业财务管理简单地看成是记账或结账,不向财务管理部门提供企业资金流向的详细信息。

(2)客观方面现状

第一,目前,民营企业存在财务监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现象。第二,民营企业很少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和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只是简单的设置一个“记账”员。第三,目前,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自由,而银行向民营企业放贷的门槛高,这就导致了民营企业出现融资难,流动资金匮乏,融资渠道单一。

2、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遇到的问题

民营企业能否做好财务管理对企业自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导致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2.1部分民营企业的资金相对匮乏,周转能力较差。

我国部分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不足,银行认可的不动产数量不多。由于当前民营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资金的需求在企业的生产周期中是最大的问题。但是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都异常困难,导致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2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健全的财会制度。

内部财会制度是大多数民营企业中的盲区,不仅在原始凭证记录、计量验收和定额管理等方面缺乏相关制度,而且在财会部门职责权限、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账务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等方面的规定也严重缺失。多数经营者自身也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念,这也直接影响到财会人员在办理会计事项不够重视。

2.3财务人员素质低下,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民营企业大都任人唯亲,财务人员多由家族亲属担任,大部分都缺乏系统的财务知识,对财务知识和相关法规大都一知半解,无法进行会计核算,更难以运用财务数据分析企业运营现状和未来走势。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阻碍优秀财务人才的进入,即使有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也最终因无法重用而流失

2.4民营企业大多基础差,起步晚,底子薄,管理粗放。

虽然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起点较低,发展时间不长,底子相对薄弱,缺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粗放、僵化,管理观念陈旧,导致财务管理知识在企业管理中毫无地位和作用。

2.5部分民营企业的资金管理混乱。

如大多数民营企业不编制现金计划,并且缺乏严格的信用政策,信用管理实力不足。有的民营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由于没有取得发票而无法及时入账登记,或者由于原始记录不清,使得购置的固定资产无法按现有会计制度要求采取分类折旧。资金管理混乱容易导致产生较多的呆坏账,从而导致资金的流动速度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

3.1定期进行人员素质培训

民营企业应该注重财物管理人员的素质的培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断对财务人员进行再教育,并辅以职业道德等思想面的教育。加强和完善工作激励机制,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财物管理的工作效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规范财务管理的秩序,提高财物管理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业务处理环节(证、账表)的规范标准。民营企业管理者应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的权责制度,明确财物分工。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篇7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随之而来的是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与壮大。如今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也,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更多。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不仅仅损害了这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阻碍。本文主要就当前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一、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企业外部的宏观环境看

金融扶持机制不足。中小型民营企业本身经营规模不大,也缺乏足够的抵御各种市场风险的能力。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这些中小型企业的资信度不足。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较为稳定、完善的融资机制与相应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因此,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就显得较为狭窄,没有信心进行对外投资,也不敢贸然的扩大规模。

政策对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出现各种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还与国家的政策有关。长期以来,国际的各种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基本都是倾向于国有企业,特别是有的行业都不是民营企业所能够涉足的,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且我国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也对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了影响。

外在的监督还不到位。到现在我国都还没有能够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民营企业会计规范体系,而且因为人力与物力等因素的限制,政府、税务、统计、审计、工商等部门基本只是注重报表是否存在技术性差错,而没有考察过报表的真实性,同时也没有能够建立起一套完善、严格的责任追究与惩罚体系,同时处于社会监督体系中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都不愿意从事民营企业的审计工作。政府与社会双重监督的不足,直接导致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工作随意性大。

(二)从企业内部的微观环境看

财务管理观念落后,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如今很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家都没有能树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等各种科学管理的观念。反映到财务管理中就是没有能够确立起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思想。而反映到财务实践中就是各种不科学的做法,例如在筹资时,没有考虑到资本的结构,投资时则没有分析现金流量等等。同时,中小型民营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在用人方面常用自己人,特别是与财务相关的工作,基本都是用的“自己人”

经营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足,基本很少对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都只重视对重业务、技术、规模和品牌管理,他们认为财务管理只是一种被动的服务工具,对企业的成长作用不大[1]。而且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没有想到让财务管理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与管理过程中。正是因为这种不受重视,使得中小型民营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主动参与到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积极性,最后使得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等多种财务工具都不能够发挥其作用。

财务管理模式落后,没有完善的财务处理流程。中小型民营企业基本都是采用的家族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过于高度统一,而且经营者同时又是投资者。这种模式过于僵化,也不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阻碍。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影响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是很多都是企业的内部因素所造成的。这里主要就中小型企业如何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提出几条建议。

(一)转变对财务管理看法

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要树立起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质之一的观念。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是有产品质量、品牌、技术等内容是核心内容,财务管理同样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要贯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还必须要认识到管好、控制好企业资金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必须要让企业的各个部门一起合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共同做出贡献。

(二)民营企业必须要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财务控制制度和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外部制度以及市场变化等多方面外部的因素,同时还必须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资金运转、目标利润等各种内部因素来建立起适合自己企业的财务控制制度与治理结构,并要认真的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企业不仅仅需要建立起长期的预算目标,并且还需要制定短期的财务预算,例如每月或者每个季度的财务预算。对于短期的财务预算应该根据近期较为准确的财务信息资料及时的修改财务预算目标,避免出现较大的预算差异。同时还必须要根据财务预算目标加强管理,进行定期的检查、考核,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并且要建立起适合的体系来对企业的动态趋势进行跟踪,及时的提出各种财务建议。

(三)构建起完善的财务处理流程

企业中任何重大的财务与经营活动决策,都应该有科学的财务处理流程,而不能仅仅是管理者说了就批准。同时,还必须要做到账、款、物由专人分管,并且在用人上不能够用人唯亲。企业还必须要建立健全财务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物资采购、领用、销售以及样品的管理都必须有规范的操作流程,通过对流程的规范来堵住漏洞,维护企业的财务资产安全[2]。

三、结语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有企业外部的,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中小型民营企业想要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是一项长期而有艰巨的任务。但是不管外部如何变化,企业都必须要先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只有从根本上治理才能够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走上正轨。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篇8

[关键词]民营企业;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一、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财务决策权集中、投资权集中、生产经营活动控制权集中、设立集团内部结算中心和使用统一的财务软件等,这些特点在民营企业运作中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不适应集团管理体制的需要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过度集权,把子公司当作没有法人地位的附属工厂,整个集团被看作一个大企业来管理。“统一领导”的财务原则绝对化,财务仅起到事后反映与事后监督的作用,弱化了事前参与经营、事中控制经营的职能。当子公司面对临时发生的财务问题时。要层层上报到集团总部,再由总部层层决策下来执行,这一上一下中市场商机就会错过。

(二)内部财务结算中心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设立财务结算中心固然可以加快资金周转,但由于只是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机构,难以充分发挥资源潜在能力的利用。而且,集团内部结算中心的管理规范一般比较薄弱。如果管理不善或者存在漏洞。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资金运行管理机制。则不仅不能发挥内部结算中心的功能,反而会导致内部债务债权关系不清,加大集团资金运行管理的难度。

(三)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子公司开展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各单位资金收支往来的核算都由总部的会计人员来完成,会计人员长期在核算中心上班,不参与报账单位内部的工作管理,对各报账单位的业务事项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知道,这样会计人员对子公司报来的发票只要手续齐全就予以入账。无法判断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无法发挥监督职能。另外,实行集中核算,给报账的子公司造成一个错觉:单位既不见钱,也没有独立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抓不抓都可以。这种观点直接导致子公司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再重视,子公司的会计核算与财务核算脱节。造成集团资金流失,核算收入下降。

(四)管理者素质有待提升,财务管理功能不强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创始人是20世纪70、80年代的城镇个体户、农村专业户及一些辞去公职的人员,相当一批人文化素质偏低,无法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方法;对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不能准确把握,过于注重控制而疏于管理。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停滞在原有水平,财务管理硬件投资又少。在核算方法上许多民营企业还处于过去简单的收付记账法。会计基础十分薄弱,通晓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的人少之又少,相当多的民营企业没有实行会计电算化或形同虚设。

(五)不注重日常现金流量的管理,营运资金波动大

很多民营企业缺少资金使用的长、中、短期计划,缺乏现金流量的管理观念,存在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特别是在经济繁荣时。企业可选择的机会多,更容易忽视财务管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隐藏在盈利的光环下。一旦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产品成本提高。经营现金流入量锐减,或是新上项目见效慢,原有业务资金告急,或是债务到期、财务风险加大等等情况出现时,问题与危机就会充分暴露出来。此外,许多企业在扩大规模新增固定资金时。动用日常周转的流动资金。压缩了营运资金,使资金紧张愈加突出,于是拖欠贷款、拖欠工资,进而造成经营资金周转不良。从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作。

二、优化民营企业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集团内部治理结构,采用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

为使财务集中控制更有效,必须有一个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1、可以引进外部董事。外部董事没有股权,也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因此发表的意见具有独立性;2、可以设立审计委员会,并且可以考虑向其所属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这样不但可以使集团企业的整体战略方针在子公司得到完全的体现和贯彻,而且还能够规范子公司的财务活动,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有利于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了增强企业集团的凝聚力,激发各子公司的积极性。实现管理协同和资源共享,财务管理的相对集中并非集团财务机构的集中,而是集团的各子公司都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并赋予相应的职责,但由集团财务管理中心对资金实施集中的协调管理和控制。这种模式强调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是一种集资金筹集、运用、收回与分配于一体。参与市场竞争。自上而下的多层次决策的集权模式,既能充分发挥集团母公司财务调控的功能,有效控制子公司的财务风险,又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优化集团财务资源、提高集团资金管理效益的目的。

(二)成立企业集团内部结算中心的同时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建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新模式

目前,在小型民营企业中有一种新型的管理集团资金的方式——商业银行代管模式。事实上,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不需要成立“大而全”的内部结算中心,而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的金融服务,采取与商业银行合作的方式,利用银行的管理资源和专业水平,达到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调剂资金余缺的目的。同时。对短期沉淀的资金,还可以委托银行通过协定存款、委托贷款及资金托管等方式进行资金运作,提高企业集团资金利用率。减少财务风险,节约费用,达到提高集团公司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提高民营企业主、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及综合素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提高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民营企业主的管理素质。民营企业主要提高管理水平,可通过考察或参加专项研讨会。利用业余时间系统自学,边工作边函授,听讲座,参加短期培训,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等渠道来提升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

民营企业也应该按规定设立会计机构,并且根据自身业务量的大小,配备足够的、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同时。企业应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留住会计人员,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一方面可高薪聘请资深的财会人员补充到企业中来,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对企业现有财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专业知识,而且要熟悉企业生产、营销方面的基本知识。民营企业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对高效、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改变过去重视技术、轻视财务的陈旧管理方式。

(四)实现财务制度规范化,财务管理预算化、信息化

为了加大财务部门对企业经济行为的控制力度,必须规范、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1、企业财务部门要按照现行法规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生产营销发展到哪里,财务管理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2、企业财务部门要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利润。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构建企业财务责任指标体系。企业应以销售预算为起点,并根据企业财力确定资本支出预算;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确定生产预算,并据以确定直接材料、直接工人和制造费用预算。汇总编制产品成本预算和现金预算;最后综合编制预计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在每月制订财务预算时。为避免出现预算的差异,还应根据近期较为准确的财务信息资料及时修正财务预算指标。财务部门要按照财务预算目标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严格考核,落实责任,兑现奖惩措施,形成以财务制度为主对经济行为的定性约束、以财务预算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的格局。

此外,企业财务部门要在保证会计核算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财务信息的主渠道作用,挖掘财务信息的利用价值,改变目前仅从会计数据中生成财务信息的做法,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面,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财务信息系统。如。扩大信息采摘面,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追踪销售客户,形成应收账款追踪分析系统;设定专职财务人员跟踪检查主要货物采购价格;定期检查生产预算执行情况,编制材料领用差异分析报告等。并要时时跟踪企业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时提出财务建议。使目前的核算型财务管理转变为管理决策型财务管理。成为企业决策者的坚强臂膀。

(五)建立科学、严谨、实用的成本管理机制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篇9

摘要:会计财务管理可以让企业尽可能地规避各类经营风险,严格控制各项经营成本,促进企业高效配置使用有限资源,是企业顺利实现盈利目标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国内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方向也将发生变化,这要求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也要不断提高,因此,研究讨论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http://

关键词:企业会计财务管理财务管理问题财务管理对策

前言:

会计财务管理是在既有的企业生存发展框架内,就企业既有的资产、资本、资金和利润的购置、融通、运行和利用等事宜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这一核心目标。目前随着我国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术研究工作不断推进,各项理论成果逐步被应用于会计财务管理行业的管理实践中,提高了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水平,但国内各企业整体会计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一、国内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现状

从市场结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在国内市场主体总量中所占比例逐步变大,该类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属私营企业性质,其经营模式是夫妻店模式或家族管理模式,企业投资者、业务运营者和会计财务管理者通常按血缘连带关系在家庭内部的夫妻亲友中选拔任用,因此会计财务管理者大多没有专业基础,在思想上缺乏会计财务管理意识,或将会计财务工作简单地归结为记账算账,导致企业的财务决策通常以业务判断为标准,会计账目相对混乱,数据核算准确率较低,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无法发挥财务应有的功能,也无法顺利实施会计财务管理工作[1]。

与此同时,很多民营企业虽然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也具备了一定的会计财务管理意识,雇佣了具备一定的会计财务管理业务知识基础的专业人员,但其会计财务管理模式相对陈旧,不能将最新的会计财务管理理论成果应用到工作中,无法实现会计财务工作的创新管理,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中小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现状,既影响了其自身的盈利水平和发展潜力,也制约了对国内行业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国内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现存问题

(一)家族式管理模式引发的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问题

在家族式管理模式占主导的中小型企业中,其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大多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因该类企业的融资渠道窄,融资规模很小,因此在家族成员常在主观上将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窄化、单一化,局限于企业报税、企业贷款等基础事项,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理性认识。反映到企业中,表现为企业业务运营存在较大变数,现金私挪私用、私存私放,经营资金挤占严重,融资渠道相对狭小,资本投入盲目随意,利润分配很少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总之,企业的整体资金的综合利用效率较低。

(二)家族式管理模式引发的会计财务管理人才匮乏问题

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壮大,家族式企业管理者出于思维惯性,不能适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仍旧以个体户经营理念主导企业内各项业务管理事务和财务管理事务,其业务决策和会计财务决策大多为家族成员之间按家族事务来定性定位、商议决策,而对于外聘财务管理者始终心存隔阂,报以不信任态度,在会计财务管理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对外聘财务管理者进行各种人为设限,导致外聘财务管理者在管理事务上缺乏足够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只能被动适应家族式管理模式和管理文化[2]。

此外,在家族式管理模式下,外聘财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常常容易被家族式管理文化所同化,不敢于或不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其逐步放弃了创新意识和进步意识,不能跟随国内会计财务管理行业的最新学术成果理论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由此导致其会计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企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制约了家族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水平,影响了家族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民营企业缺乏完善的长期财务管理计划

很多民营企业领导者在企业财务管理决策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所制定的财务管理计划缺乏长期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项目投资上,缺乏系统的财务管理意识,对投资行为缺乏全盘考虑,导致投资领域相对单一,投资跟风现象严重,对投资风险缺乏科学认识,项目投资回报率偏低,甚至血本无归,最终导致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危机。其次,在项目融资上,盲目追求融资数额,认为融资金额越大,其融资能力越强,企业未来发展越有保障,忽视了融资可能引发的各种潜在风险。

(四)民营企业缺乏切实有效的会计财务监管机制

很多民营企业在企业财务人员岗位设置及其相关配置上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其业务水平对会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同步要求。这表现为,国家现行的各类会计财务类法律法规没有充分体现在企业会计财务的各项管理制度细节中,因此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制度无法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制约作用。而会计岗位和财务岗位又有一定的职业特殊性,其账目制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各种岗位漏洞,一旦岗位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轻则发生以公谋私、侵吞公产问题,重则发生触犯刑法的严重违法问题。

三、国内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维护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制度在家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权威地位

对于家族企业而言,首先应该实现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将家族成员从企业管理岗位中撤离出来,结合我国现行企业会计财务管理法律法规中的相关条款逐步建立完善适用于家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框架细节,对企业的资产、资本、资金和收入利润将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要逐步探索与家族企业发展目标和发展现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让会计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用的职能作用[3]。期间,要坚决捍卫企业制度的权威性,坚决杜绝优先权特权等人情现象的发生,努力推进企业由按照家族成员意愿进行管理向按企业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不断转变,避免发生企业的资产、资本、资金和收入利润被家族成员随意处置、挪用、私吞等问题。

(二)雇佣职业经理人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对于家族企业,首先,领导人要突破家族式管理模式,优先考虑雇佣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根据企业岗位职责和发展目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中体现完善对整个企业系统包括对职业经理人本身的制约监管;其次,应配合职业经理人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于会计、财务等涉钱涉密岗位,要从财务知识、业务技能、从业资格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性考察并择优录用;最后,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强化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和执行者之间进行跨层级沟通,用企业文化这一软件凝聚人心,从正面引导、带动各岗位成员知法守法,爱岗敬业。

(三)在企业项目投融资中发挥会计财务管理的风险预警功能

对于民营企业,要对会计财务管理的风险预警功能具有科学认识,通过强化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建设,强化其在项目投资和项目融资上的风险预警功能,科学制定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季度生产经营计划,做好项目投融资预算,综合考虑项目投资和项目融资的风险收益关系,有效提升投融资的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避免因盲目进行项目投资融资而给企业带来各类资金风险。因此,必须从企业长期发展角度来科学制定企业会计财务的各项管理制度,以保证会计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可持续地发挥作用。

(四)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接轨完善企业会计财务监管机制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企业的财务监管机制建设上,应努力与国家现行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接轨,理顺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于其中容易出现各种漏洞问题的职能环节,应强化其在企业制度上的监管制约力度,科学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会计财务管理岗位风险。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要善于通过小事和细节处理来向各组织成员传达企业制度的权威地位,以及违背制度的后果风险。一旦出现违法违纪现象,要根据其性质进行严肃处理。

结论:

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顺利完成企业盈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就国内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现状来说,很多私营企业具有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下的通病和弊端,一些民营企业在会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上也不够完善。具体而言主要存在家族式管理模式引发的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家族式管理模式引发的会计财务管理人才匮乏、民营企业缺乏完善的长期财务管理计划、民营企业缺乏切实有效的会计财务监管机制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维护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制度在家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权威地位,雇佣职业经理人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企业项目投融资中发挥会计财务管理的风险预警功能,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接轨完善企业会计财务监管机制。

http://

参考文献:

[1]赵惠君.浅谈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3,12:160.

[2]袁平江.浅析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4,14:15-16.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篇10

关键词:山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人员

民营企业的资本积累大多经历了从个体资本的自我积累,到亲朋四邻的资本募集的过程。这是目前众多民营企业社会性的资本积累和发展过程,民营企业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山区民营企业目前无论从业务发展还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制约因素,财务管理更是山区民营企业家急需提高而又困扰尤多的问题。

山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是对山区民营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耗资、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行为,以及在这一系列行为中各方面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的管理,搞好财务管理是搞好山区民营企业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

一、山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总结山区民营企业的成败兴衰,可以看到,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梅雁水电、宝新能源等,正是由于加强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才得以巩固成绩,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上市公司;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对山区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财务管理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是山区民营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保证

山区民营企业利润最大化,是通过企业的高效、合理经营,采用最优良的财务政策措施,开源节流,在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的情况下不断提高企业的资产收益,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不论规模大小的山区民营企业,成本管理都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抓好成本管理,使企业经营既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开支,是扭亏增盈,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必要途径。成本管理包括生产经营消耗和各项费用开支的控制。建立健全的核算制度、核算办法,要做到精打细算,堵塞漏洞,防止浪费滥用。财会人员要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做好成本分析,及时提供给决策者,加强成本管理。通过财务管理,可以管好企业的短期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可以合理安排公司的资本结构,利用长期负债、保留盈余或转让股份等方式来筹集长期资金;可以对企业的资金预算做出适当安排,优化投资决策,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二)财务管理是山区民营企业持续经营、持续发展的关键

山区民营企业在成立初期一般是小型的家庭生意,财务工作方面通常安排一个亲属管管现金,开开支票和发票,只要数目清楚就行,至于通过分析财务状况、抓管理要效益、利用资本运营把企业做大等等根本谈不上。

然而,如何运用好辛苦积累下来的资本扩大再生产;研究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及时对变化了的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如何把握机遇准确地做出决策;如何建立企业品牌和信用以扩大经营,开拓市场等等,这些都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如果在企业发展壮大后不能及时把财务管理工作纳入规范管理,企业就很难有持续的经营发展。

(三)财务管理是山区民营企业实施企业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

企业在实施其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过程中,涉及成本控制、资金筹措、投资等的财务管理。而山区民营企业大多为了少交税,想方设法使财务报表反映亏损或低盈利,这便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也使得外部的投资者不敢贸然投资或合作。这些都使山区民营企业很难吸引外来资金,也不容易得到大的经营合同。因此,若要实施山区民营企业的战略目标,就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而强化财务管理,这是必要的手段。

二、山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强烈的自我产权意识与保持会计主体独立性的矛盾

山区民营企业家都十分清楚自己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财产,但是若要求他们从法律上明确区分哪些财产是属于企业的,哪些财产是个人或家庭的,可能他们当中相当部分的人回答不了。其实,产权清晰是产权制度的基础,虽然有些山区民营企业家按照自我产权意识去直接支配、使用其所拥有的财产,而忽略了各独立核算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混淆了会计主体,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就可能被扰乱,甚至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的合法性。因此,山区民营企业家们在支配其财产时,必须要在明确企业产权的前提下,坚持会计主体的独立,才能保证财务管理的合法性。

(二)目标利润的最大化与依法理财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规划要求企业要在依法理财前提下实现目标利润的最大化。不少山区民营企业经营在没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依法理财往往会增加企业的相对经营成本,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工资福利费支出、实际税负支出等的上升,从这个角度考虑会妨碍目标利益的实现。那么,相对经营成本的增加与其所引起的经营风险的大小、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就左右着山区民营企业家们的经营决策。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这些原则山区民营企业同样适用。

(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与防范财务风险的矛盾

目前许多山区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基本上是与我国经济改革进程同步的,山区民营企业也正逐步走出弱势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山区民营企业家们深

刻体验到市场规则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因此,他们培养了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这导致了部分山区民营企业内部信息的不对称,财务、会计信息主要由山区民营企业家或家庭成员掌握。这样过度的信息控制制约了山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发展,减弱了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内部分工模糊,职能不清。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设置会计机构,但分工不明确,兼职多;二是有些小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机构,只是在必须向上报表和纳税时才突击编报予以应付。

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说主要表现为纳税风险和债务风险。财务风险的防范要求管理人员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出优化筹划,及时做出应对方案,才能避免财务风险或将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当信息不对称情况在山区民营企业家界与各管理人员之间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合法、规范动作,这是山区民营企业家们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否则,当出现财务风险所引起的法律或经济责任,将直接导致企业或个人的信用危机和经济危机。

(四)集约化经营目标与家族式管理的矛盾

目前不少的山区民营企业是从“夫妻档”经营开始的。根据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底在部分企业的调查中发现,业主本人投资占投资总额的78.2%,而在所有投资者中,又有19.3%是业主的亲属。在所有被调查企业投资者中有亲属在企业里担任管理工作占52.1%,独资企业中,仅2.9%企业其投资者的亲属参与管理。由于山区民营企业的初始资本主要来源于家庭关系,企业的财产权与经营权又是密切结合的,因此,经营管理模式大多表现为家族式管理体制。

但是,山区民营企业随着经营项目增加、规模发展,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推动下,不少山区民营企业将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这不但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生产技术人员,而且需要一大批具备高新技术的专业管理人员。由于在家庭中短期内是难以培养出这类人才的,现行的家族式管理就难以胜任企业集约化经营的管理需要了。随着山区民营企业集团的发展,集约化经营目标与家族式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将表现为更突出,山区民营企业建立家族成员退出机制就十分必要了。

三、改善山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从山区民营企业外部环境来说,明确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政府鼓励和引导山区民营企业的发展;树立依法理财的观念等,都将有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从山区民营企业管理来看,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确立山区民营企业产权

山区民营企业应自成立开始,就应明确投资主体和产权关系,而且要从形式和实质上都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有发生财产增减,都要按现行的财税法规和制度,完善相关移交手续,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如山区民营企业家个人需要增加某企业经营资金,可以采用个人增加投资额或向企业借款等形式把个人资金投入该企业;投资者个人需从某企业中取得收入,必须以合法程序取得,如工薪所得、利润分配、企业借款等方式;投资者若需在其所拥有的独立企业间进行财产调配,也应以合法的形式如投资、租赁、转让、借贷等形式,在所有经营活动中保持企业会计主体的独立性,确立企业产权关系。

(二)要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

如何促进山区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要的是解决信用问题。现代企业管理以人为本,山区民营企业在对人的信用上显得尤其重要,没有可信任的人才,传统家族式管理就没法改善,家族成员退出机制就没办法实施。企业内部信用状况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影响和制约经营信息的公开和共享。信用建设问题也包括山区民营企业家的个人诚信度和企业本身的诚信度,影响着企业内部制度的执行和经营活动开展。因此,山区民营企业家应以身作则带头搞好诚信工作,积极推动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如建立员工信用管理制度、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信用档案,逐渐增加经济活动的透明度,提高投资者、员工、客户之间的信用度,建立企业良好的社会信用形象等,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制度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山区民营企业要摆脱人治的阴影,逐渐减弱或改善传统家族式管理模式,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而财务管理制度是其中的最重要环节。财务管理制度一般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制度、支出报销制度、材料采购及领用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工资及福利费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收入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及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将为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提供其基本的行为准则。对于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山区民营企业(尤其是股份公司),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包括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这需要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理念。

(四)要培养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山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改善要依靠全体会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步伐。在山区民营企业中,特别需要综合能力强、会计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财务主管,他能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目标,进行系统筹划,协助山区民营企业家依法理财,指导会计人员规范化开展工作。同时,山区民营企业也需要各层次的优秀会计人员,如出纳员、材料员、工资核算员、成本核算员到往来账款管理、成本管理、收入管理、税务管理、财务分析等会计岗位人员,整个财务管理要在他们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下,保证各环节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才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山区民营企业家必须要注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才能满足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总之,现阶段我国山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虽然有所改进,财务管理也受到业主和管理当局重视,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低效率低水平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与山区民营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不相适应。要使山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为企业的稳定增长、长远发展和使企业具有强壮生命力和优越的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就应进一步优化企业理财环境,突出财务管理的战略地位,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并将其放在高层管理的位置上,赋予财务管理部门更大的权力和责任。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更新内容、转变职能,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理财的积极性、创造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山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袁友军.民营企业的制度选择[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