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事业编公务员的主要区别十篇事业编公务员的主要区别十篇

事业编公务员的主要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59:28

事业编公务员的主要区别篇1

一、公务员和参公事业编

公务员和参公事业编可以说是处于金字塔的最高端,待遇好、晋升空间大,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1、公务员属于行政编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国家机关中除了工勤人员以外的人员都是公务员身份,都属于公务员编制,包括国家机关、共产党机关、派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检察院和法院等。

2、参公

“参公管理”的全称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参公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管理办法不是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而是按照公务员的管理方式,这样的单位承担一定的政府职能,被称为参公管理单位。参公管理单位的人员在晋升时可以和公务员之间流动。简单的说参公管理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待遇相同,但是不是公务员编制。

3、公务员与参公的区别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工勤除外)与公务员的区别,主要是人员使用的编制不同,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参照管理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其他的如工资福利待遇、日常管理等,都是执行《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的规定。

可以这么说,除了编制不同,参公事业编和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法律责任,附则等等,包括退休,包括交流调动等待遇都是一样的。

二、事业单位编制

1、全额拨款事业编

在机关中这个群体承担着和公务员没有任何差别的工作,而且由于近年来公务员进口太紧,凡是需要用人的单位就想方设法成立事业单位,招考事业编人员,这也是仅次于公务员和参公人员的次优选择。

所以这一群体年龄结构相对较轻、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大多数人还拥有技术职称,部分能力强的事业编年轻人往往被借调到政府最需要用人的部门,承担着高于一般劳动强度和难度的工作。比如:拆迁部门、应急机构、建设一线以及文案工作复杂的办公室等。

2、差额拨款事业编和自收自支事业编人员

这部分人在机关中不多,多数集中在医疗卫生、新闻出版等公益事业单位,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收入报酬机制。

这一类编制的工资收入一般由各事业单位根据市场情况而定。在某些单位,公务员工资与事业编工资基本相同。而且由于事业编可以评职称,甚至会出现同级别的工作岗位上,事业编比公务员工资还要高的情况。

3、工勤编、临时工和政府雇员

工勤编主要是技术工人,有手艺,没学历,工资待遇比照事业编略低,但比社会上技术工人收入高。临时工和政府雇员在政府机关中没有正式编制,只是临时性的在政府工作,他们的工资待遇往往比较低,基本享受不到各项福利补贴。

三、那么事业编真的比不上公务员吗?

首先,这两者不是笼统的就可以比较,比如乡镇的公务员怎么和国务院的事业单位比,北上广的事业单位也肯定三四线城市的公务员好得多,要比较也只能在同一地区,同一级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之间进行对比。通常情况下,公务员是局机关行政编制的人员,事业单位职员是局下属事业机构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待遇上来说,二者差距不大,而事业单位是和本身效益有关系的,也没有公务员那么严格的约束,很多事业单位钱是很多的。

从工作内容上来说,公务员主要从事政务类工作,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要从事事务类工作,并且很多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公务员很难达到专业对口,学以致用,而事业单位可以。

从事业单位改革上看,目前,医生、教师、自收自支等事业编制是改革的重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进行不同的改革,承担行政职能的会转成公务员,自收自支的会被转成企业。而对全额和差额身份的事业编人员影响不大。

事业编公务员的主要区别篇2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行乡镇区域发展主体功能定位的差异化。宣州区耕地总面积126.8万亩、水域面积23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38.1万亩,劳动力资源优势及经济发展区位优势较为明显,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如何行之有效地利用好自身发展优势,实现全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关键和先决条件。为此,区委区政府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实现区域发展功能定位的差异化管理。如:针对溪口、新田、周王等山区乡镇,规划重点是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旅游经济以及生态农业经济,充分利用山区林木、毛竹资源优势,走生态农业产业化及旅游经济发展之路。

2、深化改革,服务发展,实行乡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差异化。宣州区自2001年以来,乡镇机构历经三次大的改革,由撤乡并镇,到精简机构与人员,再到深化改革,规范管理。目前全区乡镇机构的设置由过去的“分而散”转变成“大办制”的“统而全”。乡镇机构的管理由过去统一的单一模式向精细化的分类管理逐步过渡,乡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的大局,实现差异化配置的新型管理模式。

目前宣州区26个乡镇街道总体上分三大类进行机构设置,即:扩权强镇类、综合发展类和城市服务类。针对扩权强镇类的乡镇,在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方面予以重点倾斜,重点突出小城镇建设管理、经济发展、行政综合执法及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职能,进行机构的整合与配置。其行政人员编制配备为35-55名,较其它乡镇多10-25名。镇党政主要领导按照副县级配备,行政内设机构及所属事业机构的负责人可参照一定的比例,按照副科级配备。对即将退休的“二线”行政人员规定可不占乡镇行政编制,腾出的编制用于补充招录乡镇行政人员;针对其他综合管理类的乡镇,根据乡镇总体发展规划,重点突出自身优势,进行统一的机构设置和差异化的岗位设置。其行政编制配备为20-25名。如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可增设旅游管理岗位;山区乡镇增设茶叶技术岗位;针对城市服务类的乡镇及街道,围绕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的工作重心,重点突出城市社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文明建设等职能,其行政人员编制的配备一般在25名左右。

3、突出重点,分类管理,实行差异化的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奖惩体系。2012年,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并出台了乡镇分类目标管理考核的实施意见。根据乡镇办事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将乡镇街道办事处分为三大类进行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即“扩权强镇类、城市服务类和综合发展类”,不同类别的乡镇制定了不同的目标考评办法,突出重点,分类管理,为全区乡镇实行差别化管理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极大地释放了乡镇发展的空间与活力。如:扩权强镇类乡镇,重点是立足于小城镇建设及集镇工业园区的建设,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其经济发展规模和城镇化建设总体水平的考核;综合发展类的乡镇,重点是立足镇域资源优势,突出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旅游业及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考核;城市服务类的乡镇,重点是立足于市、区一体化发展,围绕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积极主动做好城市建设发展的各项基础保障与服务工作,突出城市建设与管理、社区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城市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和城市文明创建等指标的考核。此举,有效增强了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标的制定更加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充分发挥了目标管理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较好地发挥了乡镇内在的发展潜力和主观能动性。

二、存在的问题

1、乡镇机构设置过于整齐划一,不符合乡镇发展实际。宣州区既有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也有以工业为主的乡镇,还有以城市服务为主的乡镇,由于机构设置数额有限,而乡镇管理的社会事务却是方方面面,整齐划一的乡镇机构设置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出乡镇各自的发展特色和优势,不能完全适应当地的工作需要和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全区除2009年对4个扩权强镇试点镇的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外,其他14个乡镇政府的行政、事业机构设置均属于统一设置,未作大的调整。

2、乡镇人员编制配备标准单一,结构比例不尽合理。2007年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时核定各乡镇的人员编制数,主要是根据乡镇大、中、小三个分类标准核定,存在着一些不尽合理之处。如大乡镇及合并的乡镇,其所核定的行政、事业编制相对宽裕,一些未合并的小乡镇配备的编制相对较少,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方面工作同大乡镇一样开展,普遍感到人手紧缺。此外,随着乡镇政府职能的快速转变,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涉及的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对服务类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进一步增大,乡镇行政、事业编制按1∶1配备已不能满足农村基层公共服务的需求。

3、乡镇领导职数日益膨胀,“官多兵少”现象较为严重。现阶段我区乡镇领导干部职数的配备不论乡镇规模大小,均统一配备9名,加之乡镇5个行政、事业机构的站(所)长高配副科级,每个乡镇科级以上干部至少有14人。据统计,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占乡镇行政编制总数的45%,“官多兵少”的现象较为严重。

4、乡镇机构的综合设置,实际运行存“两张皮”现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的工作千头万绪。乡镇机构的统一综合设置,难以对应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致使出现一些部门自觉不自觉干预乡镇机构编制事项的现象,再加上乡镇综合设置的机构内部各相关工作职能也没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乡镇政府改革的顶层设计推进力度又不大,工作职能难以实质性整合归并,内部运作实际上仍各自为政,分而设之,互不干预,机构整体合力未能真正有效形成,少数机构的设置名不符实、难以运作,出现“上下信息不对称”及“两张皮”的问题,致使乡镇综合设置的“大办制”机构在实际运作中对外统一履行职责难度较大。

5、编岗不对应,实际运行混岗现象较普遍。据统计,2010年全区乡镇“占编不在岗”人员102人,其中乡科级领导干部退居二线33人,外单位借用40人,离岗招商以及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不能胜任新形势下工作需要的达29人。现阶段乡镇的经济发展、维稳、征地拆迁及计划生育等工作压力过大,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多数向这方面倾移,由原本专业技术人员变成“行政事务性”干部,形成了“哪头重、抓哪头;哪个急、抓哪个”的现状,造成了乡镇事业人员混岗。

6、上级条条部门干预多,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阻力大。近几年来,随着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机构编制事项的现象虽有了一定的改观,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机构编制立法进程严重滞后,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县、区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有的出于部门利益或政绩考核需要,仍存在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干预乡镇机构编制事项,且部门之间攀比现象较为严重,名目繁多的目标考核和“一票否决”让乡镇党委、政府压力过大,乡镇工作人员疲于应付。

三、建议与对策

1、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的主体职能,建立“权、责”对等的“三农”发展及服务体系。笔者以为首先必须要从国家法律层面上给予乡镇政府主体功能的明确定位,同时赋予其相对应的农村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有什么样的职责,就应当赋予什么样的权限、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可能地简政放权,凡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使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做到“能放则放、应放尽放”,乡镇政府同步要切实做好下放权限的有效承接,确保相关权限“放得下、接得上”;其次要充分遵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适应新时期三农发展的需求,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农村工作运行机制及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与满足乡镇政府正常履职的需求。

2、推行乡镇差别化管理,健全科学考核评价机制。要按照“权责一致、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乡镇政府的主体功能定位,研究确定不同的考评体系,建立健全乡镇差别化管理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在乡镇政府职能定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配备、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以及财税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实行差别化对待,更好地推进镇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3、实行乡镇分类管理,激发乡镇发展活力。根据乡镇所在的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特色,将全区乡镇划分为扩权强镇类(系指经省政府批准的扩权强镇试点镇)、城市服务类(系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服务城市建设发展为主体的乡镇)和综合发展类(系指依托独特的区位及自然资源优势,形成一定的特色主打品牌、且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或潜在发展空间的乡镇)三大类,科学设置差别化的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体系,明确各类乡镇发展的总体目标。

事业编公务员的主要区别篇3

“川、桂、吉、苏、冀”五省(区)图书馆学会学术研讨会自1988年在南宁首次召开后从未间断。学会在2009、2010、2012年举办的“川、桂、吉、苏、冀”五省(区)图书馆学会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上,共提交优秀学术论文85篇,向外省同行展示了我区图书馆学的研究现状,并在2012年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闭幕上接过了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的承办接力棒。

除了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广西图书馆学会始终视推动全区图书馆事业发展为己任。一年一度的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暨科学讨论会是我区图书馆界高层次、高水平的工作与学术交流盛会,对广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年来,策划、组织、召开了北海年会、兴安年会、南丹年会以及南宁年会,参会人数达640人次。

学会不断创新年会的办会形式,丰富学术交流内容。为提升年会的学术水平,每年都邀请一位学术研究成果显著、在业界享有一定声望的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和知识讲座。2009年邀请《南方文坛》杂志主编张燕玲女士作“当下的文化境况――以文学和图书馆为例”,2010年邀请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黄振南作“广西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与整理”,2012年邀请广西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主任、广西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欧薇薇作“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概况――兼论民族古籍界定和保护”。同时,每年还安排1-2位由学会遴选出来的区内图书馆学专家作学术报告。2009年学会秘书长秦小燕就参加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第75届国际图联大会情况作“开阔视野促进交流”,2010年由学会常务理事、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冠盛作“2010国际图联大会情况简介”,2011年由学会理事长、广西图书馆馆长徐欣禄作“赴美国培训学习感受”,2012年由学会秘书长秦小燕作“2012中国图书馆年会亮点追踪”、广西大学图书馆莫霄作“资源为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的专题报告。

自2010年年会起,学会策划并组织了“学术论坛”和“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海报展示”两个全新的版块,受到参会代表们的积极参与和一致好评。2010、2011年共开设了“图书馆与阅读推广”“图书馆学论文写作谈”“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图书馆与科学研究”4个学术论坛,2010-2012年分别有17、16、16家会员单位参加海报展览。

三、名师阵容助力专业培训,优质服务实现长效发展

举办和承办各种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班19期,共有1792人次参加培训。

2009年11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美国博物馆及图书馆服务机构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图书馆学会、美国伊利诺依大学厄本那香槟校区图书馆及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共同承办的“2009年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全区图书馆馆长管理和服务理念创新研讨班”吸引了全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的代表共156人参与。此次研讨班是根据中、美两国图书馆界的首个政府级合作项目“2009―2010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举办的,旨在推动两国图书馆界的业务交流,增强中美图书馆的相互了解。

2010年8月,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刚刚推出之际,举办“《中图法(第五版)》高级研讨班”,特别邀请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司莉授课。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对于规范我区图书馆分类编目工作、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技能和素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共有104个单位的206名专业人员参加。

为了使广西各级公共图书馆利用好免费开放的资金,在解决事业运行、加大服务力度、开展读者活动、提高业务水平等方面做好工作,广西图书馆学会于2011年6月以实地学习考察的方式举办了“广西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高级研修班”。此次研修班由学会副秘书长贾莹带队,共有14个市、县公共图书馆31名馆长和业务骨干参加,主要参观、学习了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杭州市图书馆和温州市图书馆在免费服务方面的先进模式和全新的办馆理念。

2011年7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志愿者行动”第二次走进广西。“2011年全国图书馆志愿者行动――广西公共图书馆科学管理与服务创新高级研修班”,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联合主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系教授李国新,福建省图书馆馆长郑智明,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副教授李超平,国家高级礼仪培训师卢妍冰分别就“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文化共享工程和基层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图书馆宣传推荐与全民阅读”和“图书馆礼仪”开讲,来自全区112家公共、高校和科研系统图书馆的184名馆长及业务骨干参加了研修班。对于本次研修班的组织和服务、整体效益,学员们分别给出了9.53和9.18的平均分。

2012年7月,举办“2012年全区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针对来自全区县级以上97家公共图书馆以及部分高校图书馆的137位馆长进行培训。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余益中,中国国家图书馆信息网络部总工程师王乐春博士,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曾晓泉、申雪凤、陈建国,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陈金菊等老师,分别就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与图书馆作用、全媒体时代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空间设计要素与方法、文化项目创意与策划方法、早期阅读与幼儿的发展问题等内容进行深入讲解。此次培训规模大、层次深、形式灵活,学员们通过“评估问卷”,分别给本次研修班的组织和服务、整体效益两方面打出了平均分9.63和9.31的高分。

2012年7月,学会跨系统参与广西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承办的首届“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人员培训班”。学会组织区内图书馆界专家徐欣禄、黄艳、秦小燕、刘斌、李家全、周明、韦宇宁、董惠霖和李达领等,分别就图书馆建设理念及发展趋势、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图书馆如何为教育教学服务、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图书馆概论以及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以及广西中小学图书馆现状及政策环境等内容开展图书馆业务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分3期5个班次进行,共培训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639人次。培训期间,还组织学员们到广西图书馆、广西大学图书馆、南宁市第三中学图书馆、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图书馆以及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进行参观学习。学员们对本次培训活动的组织和服务效果给予高度评价,合格率达100%,优秀率则分别达到98.1%和97.0%。

此外,广西图书馆学会每年定期举办基础业务培训班,4年来共举办“图书馆业务培训班”“图书馆自动化培训班”以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研讨班”9个,来自全区三大系统图书馆学员439人次参加了培训,巩固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其中,结合部分地区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设计,2012年11月分别与梧州市图书情报学会、玉林市图书馆联合举办业务培训班2期。

四、充分发挥工作委员会优势,进一步完善学会组织网络

学会秘书处积极协调各工作委员会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学术活动。本届理事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工作委员会包括学术工作委员会、现代化技术工作委员会和采访工作委员会。

学术工作委员会开展的工作主要是对广西图书馆学会科学讨论会征文进行评审。在第27-30次科学讨论会征文活动中,学会共收到征文285篇。经学术工作委员会的认真审阅,评出正式论文228篇,交流论文42篇。从2010年开始,为了进一步体现“优中取优”的原则,评委们在入选的正式论文中又评选出一部分在图书馆学领域更具代表意义、对图书馆工作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论文进行奖励,共评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28篇。为鼓励积极响应征文活动的各市图书馆学会和各会员单位,学会特设“征文活动组织奖”,根据各市图书馆学会、会员单位对年会征文活动的宣传、发动、组织情况及所辖地区和会员单位应征论文的数量、质量等综合情况评定。4年来获得“征文活动组织奖”的会员单位共有11家,分别是柳州市图书馆学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桂林空军学院图书馆、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南宁市图书馆学会、梧州市图书情报学会、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大学图书馆、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图书馆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其中柳州市图书馆学会2009-2011年连续3年蝉联榜单,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2009―2010连续2年获奖。

现代化技术工作委员会分别于2010年4月在南宁市和2011年7月在百色市成功举办了“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研讨班”“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及特色资源建设高级研讨班”,130多人参加了研讨。研讨班特色在于负责授课的专家团,既有计算机公司的技术专家,也有来自区内外的图书馆学专家,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各级各类图书馆对新技术的应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采访工作委员会分别于2010年11月在柳州市、2012年在南宁市举办了第四、第五届“全区图书馆采访工作研讨会”,266人参加了会议。采访工作委员会关注会员实际需求,邀请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社会合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代根兴和武汉卷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春芳分别作题为“图书馆、出版社、发行商――合作中的利益与冲突”和“馆藏数据分析在图书馆采访工作中的运用”的专题报告。

五、改革创新带来活力,编辑出版精益求精

《图书馆界》立足于广西深厚的八桂文化,秉承“求实、严谨、质朴”的办刊风格,以繁荣图书馆事业、促进图情理论研究、反映图书馆界的创新成果为宗旨,为广西图书馆事业以及我国图书情报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开阔的学术舞台。

首先,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保证期刊出版质量。

编辑部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各个工作环节运行顺畅,档案保留齐全。编辑部主任及时协调编辑、编委、主编和校对的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办刊事宜。

编辑部十分注重对刊物质量的把关。在发稿前坚持“三审制”,在发稿后坚持“三读三校一审制”,并坚持给作者寄送作者校样。同时,为切实把好学术期刊质量关,尽可能遏制抄袭、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等行为的发生,营造严谨治学的学术氛围。编辑部于2009年5月起,在审核论文时正式启用CnKi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通过检测后的论文方可进入专家审稿程序。

其次,加强编辑部队伍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编委会和编校人员的学术作用是办好刊物的重要保证。目前,《图书馆界》编委会成员共有11人,其中主编1人,副主编2人。编委们均为来自广西本地三大系统图书馆的知名专家、学者,包括研究馆员10人,副研究馆员1人,其中公共图书馆4人,高校图书馆6人,科技系统图书馆1人。另外,《图书馆界》从2010年起正式从季刊改为双月刊。为了满足双月刊的工作要求,编辑部设置了责任编辑2人,其中1人为图书资料系列的研究馆员,1人为编辑系列的编审,均为正高职称人员;校对人员3人,其中汉语言文学本科生1人,图书馆学本科生1人,图书馆学在读研究生1人。

其三,推陈出新加强栏目策划,追踪学术热点。

特色、质量是学术期刊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为了更好地追踪对当前学术热点,推进健康的学术批评与深度的学术对话,编辑部大力加强栏目策划工作,在广泛征求编委会意见之后,于2010年第4期起对原有栏目进行了调整与扩充。调整后的栏目为:“理论探索”“工作研讨”“科研项目”“古籍研究”“综述论坛”“他山之石”和“业界动态”。

编辑部做出的努力取得了实效。在广西新闻出版局组织的“2008全区都市类报纸和社会科学类期刊编校质量检查”中,《图书馆界》差错率仅为万分之0.66,在全区抽查到的100多种期刊中名列第9。同时,4年来编辑部共收到投稿论文7280篇,刊发论文374篇。

为了给广大会员提供一个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学会组织8名专家,编著出版了学术论文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发展研究》,分为学科研究与发展理念、信息资源建设与规范、地方文献与古籍、图书馆服务与宣传、项目策划与运作、图书馆管理与建设、图书馆信息化与系统建设和图书馆绩效评估等八个章节。这是广西第一部综合研究图书馆学学术理念,全面反映广西图书馆界学者研究成果及发展状况的文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六、着力建设“会员之家”,会员活动精彩纷呈

为增进会员单位之间的友谊、促进交流,同时也为了展示我区图书馆从业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2009―2011年,学会连续举办了3届“开卷杯”气排球竞赛。共有来自广西三大系统图书馆的23支队伍参赛,其中广西大学图书馆、广西图书馆学会医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以及平南县图书馆分获2009、2010、2011年冠军。比赛的紧张激烈程度和悬念也成了每年各队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今气排球已成为我区图书馆界广泛开展的传统项目,涌现出一批实力强劲的队伍。

事业编公务员的主要区别篇4

一、基本情况

2010年底,我乡机关编制数28人,现实有20人,其中领导干部8人(含调研员一名)。机关内设科室四个,分别为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所,各科室均设主任(所长)一名,共4名。

2010年底,我乡事业编制数26人,现实有24人(不含聘用合同制司法干部1人)。事业单位内设“两站一所一中心”,分别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文化广播电视卫生服务站、社会事务服务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编制数8人,实有10人(含振兴计划4人,2010年事业招聘2人)。其中:管理干部0人,专业技术干部9人,技术工人1人;计划生育服务站编制数6人,实有人数7人(含振兴计划1人,2010年事业招聘1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4人,技术工人3人;文化广播电视服务站编制数5人,实有4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4人;社会事务服务所编制数7人,实有3人,其中管理干部1人,专业技术干部1人,技术工人1人。

总的说来,我乡在机关事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方面均能严格遵照上级的有关规定,无超编制限额进人、无超职数设置内设机构、无超职数配备干部等违规行为。

二、抓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工作的具体做法

1、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规定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责任心。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既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而要抓好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工作,不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不全面掌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是不行的。正是基于此认识,乡主要领导和分管人事管理工作的干部十分重视抓好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方面的相关方针政策的学习提高工作,先后系统地学习了《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做好2004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意见〉的通知》、《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有关问题的意见》、《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有关问题的意见》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等政策性文件和法律法规,全面掌握和深刻领会了相关政策规定,从而有效提高了乡主要领导干部和分管人事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了抓好此项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2、定岗定员,严格实行实名制登记。依照上级有关规定和区编办的工作安排,指定专人加强领导,研究制定出了我乡机关事业单位实名制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乡2008年实施乡镇机构及事业单位改革,抽调组织、人事、财政、纪检等部门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组,于2008年12月底对乡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逐一进行了核定登记,做到了定编到人,定员定岗到人。核编登记名单在报区编办审核通过后,予以了张榜公示,接受了社会各界监督。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按照上级工作安排,我们又分别圆满完成了公务员实名制登记以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工作。正是由于严格实行了实名制登记和管理,从而彻底杜绝了超编进人、超职数设置岗位和内设机构、机关事业人员混岗以及在编人员不在岗等违规行为,实现了政事分开,各执其事,推动机关事业各项事务全面发展。

3、夯实责任,严把机关事业人员进口关。一是严肃人事编制管理纪律,把好“进人关口”。乡上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其他副职领导以及组织、人事、纪检、财政、司法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逐级落实了机构编制与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制,对不按规定违规进人、造成恶劣影响的,层层进行责任追究。由于纪律严,制度硬,责任明,主要领导和分管人事干部深感责任重大,从不在政策之外乱开口子,也从不徇私情违规进人。二是严格财政供养经费管理,把好“人事编制管理关”。顺应财政体制改革,从源头入手,严格落实了“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财政经费与人事编制相挂钩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供养人员经费,以编制核拨经费,以经费加强人事管理,从而有效杜绝和杜塞了违规进人、超编制及职数配备干部等现象。三是严格落实行编制审批制和报批制。凡编制内的人员调动,均按要求向编办申报批复。批复后,及时办理编制及工资基金上、下册手续,实现了人事编制工作的常态化和动态化管理。

4、行使编制稽查审核职能,加强编制台帐审核管理。每年按照区编办的要求,除如实搞好在岗在编人员登记外,对所属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实名制台帐定期进行年度审验核对,并将核编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干部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调整、财政统发工资经费核拨等相挂钩,对在编不在岗人员以及违规进入人员除年度不予考核外,不予调整工资标准,财政停发工资。对不按编制管理规章制度超编用人、违规进人的单位或科室,除对超编、借调人员予以清退外,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人事管理干部的责任。正是由于加强了编制稽查审核和编制管理,我乡机关和各事业站所均未出现一例违规行为。

三、抓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加强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工作,取得了如下成效:

1、精简了内设机构,优化了干部队伍,实现了精干效能的目的。

通过严格加强编制管理,不但有效实现了我乡干部队伍的稳定,同时通过竞争上岗、定员定岗等举措,强化了干部管理,提升了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消除了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等弊端。

2、严控了财政供养人员,减轻了乡级财政压力。近年来,我乡未超编进人,同时通过自然减员等措施,减少了在编在岗人员,大大减轻了我乡财政支出供养压力和农民负担。

3、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由于实行了“一人多岗”、“定员定岗”的人事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强化了对干部的量化管理考核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增强了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4、为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改革等配套改革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严格落实了编制限额管理制度,我乡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改革等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政策均得到了全面贯彻和落实,有效减轻了财政压力和群众负担,人民十分满意。

四、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乡在抓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与先进兄弟单位和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行政机构中领导职数多,官多兵少,干事人员严重不足,行政效能大受影响。尤其是编制管理中,对领导职务设置的层次高(如撤县设区后,领导职级层次被“人为”拔高(乡镇正职高定为正处,副职高定为副处或正科),而对非领导职务设置的层次不但太低(非领导职务最高为正科),而且极为不合理(30年以上工龄才能不受职数限制被定为非领导职务正科或副科),绝大多数一般干部职务晋升面临单位规格、职数指标等重重限制,职务晋升难,工资福利待遇低,严重挫伤了干部工作激情,影响了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2、边远地区和贫困乡镇条件较差,待遇低下,没人愿意到这些地方工作,既造成了这些地方人力严重不足,同时也使边远地方的干部感到心灰意冷,前途渺茫,工作力不从心。

3、司法、经委等原来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招转的聘任合同制干部虽和其他干部干着同样的事,为国家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也同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体制、编制等问题影响,这些人员至今仍未纳入财政供养体系,成为了社会稳定工作的隐患。

4、机关人员职数普遍不足,大量拉用事业人员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政事不分、人员混岗。

5、事业单位人员身份复杂、素质差异大,专业技术技能严重短缺,导致事业单位工作难以正常有效开展。

五、几点建议

1、严格控制行政机构中的实职领导干部职数,大力推行领导干部交叉任职或兼职,确保机关专职工作人员职数充足,满足各项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与此同时,结合撤县设区工作,提高基层乡镇非领导职级结构及设置层次,逐步缩小领导与非领导之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的巨大鸿沟,从根本上调动属于乡镇干事创业中坚和骨干力量的一般干部工作积极性,促进“四强区”战略稳步快速推进。

2、大力推行干部异地交流、轮岗等制度,特别是要加强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干部交流、对调力度,在相互交流中,一方面锤炼干部,增强干部工作阅历和工作才干,提升其应对、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均衡地区差异,稳定干部心态,焕发和调动贫困地区干部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

3、将司法、经委等聘用合同制人员纳入财政供养体系,采取招录或招聘等方式,将其补充到事业单位,定编定员定岗,发挥其应有职能作用。

事业编公务员的主要区别篇5

一、部门预算编制内容

(一)部门收入预算

部门收入预算包括预算内资金收入和其他资金收入。

1、预算内资金收入包括财政拨款(补助)收入和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

2、其他资金收入包括事业收入(含批准留用的资金和财政专户管理的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动用历年结余资金和其他收入。

(二)部门支出预算

预算单位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1、基本支出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

(1)人员经费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及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人员经费支出是指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各类劳动报酬以及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支出等,具体包括一般人员支出、医疗保险支出和社会保障缴费支出等。

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是反映单位开支用于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具体包括离退休人员费用、退职费、住房提租补贴、住房公积金、抚恤和生活补助、助学金等。

(2)公用经费分为一般综合定额支出、交通费定额支出、工会福利经费支出、非在编雇用人员经费支出、其他公用经费支出。

一般综合定额支出是指维持单位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招待费、日常宣传费、党建经费、妇女儿童青年组织工作及活动经费、关心下一代工作经费、精神文明建设经费、劳务费、维修费、小额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等。

交通费定额支出是指单位车辆等各类交通工具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等支出,包括车辆定额支出和船舶定额支出。汽车定额支出按核定的车辆编制数和定额标准编制,摩托车、船舶经费按实有数和定额标准编制,交通费定额支出实行包干使用。

工会福利经费支出是指按规定缴纳的工会经费支出以及工会组织开展集体福利活动所需支出,包括工会经费、福利费、工会活动经费、户外运动卡办卡经费等。

非在编雇用人员经费支出是指区编办、区财政局核定指标内的非在编雇用人员的各项经费支出,按人数和经费标准核定经费总额,并实行总额控制。

其他公用经费支出是指在一般综合定额公用经费以外编制的、用于预算执行中不可预见的基本支出,主要包括执收业务经费补助支出。

2、项目支出预算是指单位为完成年度特定的行政工作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包括业务经费和发展经费两类。

(1)业务经费分为经常性业务费和一次性业务费,其中:经常性业务费是指单位在若干预算年度内,每年都要发生的项目支出,包括办公用房租赁费、物业管理经费、大型设施设备运行维护费、征收成本经费、执法办案经费、大型宣传经费、特定工作经费、挂靠机构补助经费、其他业务经费等。一次性业务费是指根据当年单位特定工作需要安排的、主要用于本单位自身发展或建设的一次性项目支出。

(2)发展经费是指用于本单位自身发展以外的公共建设或公共服务项目支出,包括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政策补贴、对下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支出。

(三)政府采购预算

对单位年度预算执行中需采购纳入大宗货物政府采购范围的货物、未纳入大宗货物政府采购范围但属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均需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并细化到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货物、工程和服务类的具体品目。

(四)非税收入征收计划

非税收入征收计划是指预算单位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年度收入计划,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和其他非税收入等。从年起,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独编制。

二、部门预算编制口径

(一)人员经费支出预算

1、在职人员和机关离退休人员应按规定时点的编制内实有人数填报,其中分流人员(包括提前退休、离岗待退、带职学习)应单独填报。纳入财政工资统发的单位,人员经费统发部分按规定时点的统发工资应发数测算;未纳入财政工资统发的单位,人员经费统发部分按规定时点的工资应发数测算。非统发部分统一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测算。

2、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应分别以下情况编报:财政核拨经费事业单位按规定时点离退休实有人数(不含纳入社保管理的离退休人员)填报;财政核拨补助事业单位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属年7月1日前离退休人员,按规定时点实有人数(不含纳入社保管理的合同制退休人员)填报,对属年7月1日后(含7月1日)的退休人员,由人劳部门统一填报,单位不再填报。

3、人员经费支出预算所涉及的数据填报时点为9月30日,对在9月30日后因人员增减导致人员经费实际支出发生变动的,由预算单位在年度预算调整时申报,由财政部门予以追加(减)。对虚报人员经费支出预算的单位,财政部门一经查实,将按虚报预算部分的两倍,核减单位下一年度公用经费定额支出预算,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公用经费支出预算

1、一般综合定额。按财政部门下达的年定额标准编制,其中分流人员不得编列一般综合定额支出预算。

2、交通费定额。汽车经费根据有关部门核定的车辆编制数及定额标准编制,船舶经费定额按实有数及定额标准编制。

3、工会福利经费。工会福利经费按财政部门下达的定额标准编制。

4、其他公用经费。根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按实核定,对未完成征收计划的部门和单位,相应核减执收业务经费补助。对当年收入增幅较大的单位,适当增加安排执行业务费。其他公用经费可作为一般综合定额和非统发人员经费的补充,但不得超标准发放个人奖励和福利。

5、非在编雇用人员经费,按区编办、区财政局核定的指标内实有人数以及区财政局下达的非在编雇用人员综合经费定额编制。

(三)项目支出预算

1、基本建设支出、信息化建设、课题经费、慰问经费等专项资金实行归口管理,由归口部门统一申报。归口部门应提前编制项目经费,按规定组织项目评审,在部门预算“二上”前将专项资金尽可能落实到具体项目。基建支出项目应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由归口部门按具体支出功能科目编列。

2、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可安排一定数额的前期工作经费,专项用于下一年度发展经费的前期费用。

3、经常性业务费应提供各项目预算的编制依据和经费测算情况,由财政部门逐项核定后,方可纳入年度部门预算。

4、各支出项目应按照项目性质正确划分类别(项目类别分为经常性业务费、一次性业务费和发展经费三类)。经常性业务费和一次性业务费适用于部门自身为主使用的项目支出。发展经费适用于部门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收益的公共建设或公共服务支出,列收列支项目以及政府性基金应作为发展经费编列。严禁将一次性业务费或发展经费性质的项目归入经常性业务费类别。

5、挂靠单位和临时机构经费原则上应纳入被挂靠单位统一管理,不作为独立预算单位编报预算,不单独开设银行帐户。有关挂靠单位和临时机构的业务经费由被挂靠单位统一上报,财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逐项核定。

6、政府采购预算包括编制预算项目名称,采购项目名称及其规格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采购项目数量、参考单价、采购预算资金合计及资金来源等。资金来源包括预算内资金、结余资金及其他资金等。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应严格执行我区有关办公设施设备的配置标准,不得超标准配置。

三、部门预算编报和管理要求

(一)科学准确编制非税收入征收计划

各非税收入征收部门应参照近年来非税收入完成情况,依据政策变化及其他收入增减因素合理确定年度征收任务。为鼓励各单位征积极性,对当年收入比上年增长20%以上的,按照增收额的一定比例增加安排执收业务费,用于补充执收单位的公用经费,但不得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费开支。

(二)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业原则。大力压缩各种庆典、会议、接待、评选表彰等活动,严格控制各项一般性支出。年各单位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原则上实行零增长。除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外,项目支出预算原则上不得超过上年规模。

(三)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基础资料库管理

从编制年部门预算开始,各预算单位应通过基础资料库信息管理系统报送部门预算基础资料,包括单位基本信息、人员基本信息、资产信息等详细情况。各单位要密切财务、人事、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配合,积极组织清理、核实基础资料,及时报送和更新数据,确保相关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编实编细基本支出预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全面实施项目库管理,强化项目支出评审论证

从编制年部门预算开始,区本级将全面实施项目库管理办法,预算单位的项目支出申请必须通过项目库管理系统申报,除不可预见的特殊紧急项目外,原则上只有纳入财政项目库管理的项目才能安排预算资金。同时,各部门应结合项目库管理,要加大项目评审论证力度,凡财政资金安排的、单项金额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项目,除按规定可不进行事前绩效审核的项目外,原则上都必须在“一上”前完成事前绩效评审;对于单项金额5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的项目,主管部门应组织力量,自行开展评审论证。未按规定组织评审的,原则上不予纳入项目库管理。

(五)早编、细编发展经费预算

各归口发展经费管理部门应及早开展发展经费的项目征集和申报受理工作,及时组织项目评审论证,切实提高归口管理发展经费的预算到位率。在预算编制“二上”时,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应按照不低于部门预算“一下”控制数的50%,将归口发展经费落实到具体可执行的项目。在部门预算“二上”前,有关归口管理发展经费预算安排应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充分沟通并形成一致意见后,报分管区领导审批。

(六)认真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按照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有关规定全面、完整地将采购项目编入部门预算。各部门和单位未在预算中按要求编列政府采购预算的,不得组织政府采购活动,不予支付资金。除上级专款和预算变更增加的采购外,原则上不再调整采购预算。

(七)严格控制项目调整和预算追加

各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项目执行,跨款级科目的项目原则上不得进行调整。部门预算执行中新增支出原则上都要从部门历年结余和当年预算中调剂解决。除了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外,上半年不受理预算追加申请。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情况确需追加预算的,应在预算调整中一次性提出,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考虑。

(八)规范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

各单位应严格按照《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预[]50号)规定,进一步规范结余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在编制年部门预算时,各单位应将50%以上的历年项目净结余资金纳入预算统筹安排。年度执行过程中需动用其他净结余资金安排支出项目的,应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门审批。

年度终了,当年财政拨款如形成结余的,人员经费结余应上缴财政;公用经费结余可按有关规定提取机关绩效考评奖励金,并结转下一年度使用,不得提取工会活动经费;经常性业务费年终结余的50%应上缴财政,其余50%结转下一年度,作为公用经费的补充;一次性业务费和发展经费年终结余,除了经财政部门审核认定为未完结且需继续实施的留归单位继续使用外,其他结余应全部上缴财政;属于列收列支、法定支出项目或基金性质的资金,由财政部门在规定使用范围内统筹安排新项目。

未按规定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经常性专项、一次性专项、发展经费实行分类核算的单位,当年结余资金应全部上缴财政。

(九)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

财政局本部预编通告

四、时间安排

(一)年11月15日前,根据《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财政局关于区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试行办法的通知》和《区区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主管部门将审核后的各单位拟纳入事前绩效审核的项目申报资料送区财政局。

(二)年11月20日前,各部门根据区政府有关通知精神和区财政局具体部署,编制收支预算建议数,其中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分别通过基础资料库和项目库生成上报数据,并将年度收支预算报表上报区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

(三)年11月25前,财政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收支预算建议数进行初审,于年11月31日前,下达预算控制数。

(四)年12月5日前,各部门在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内,编制正式部门预算草案,包括预算编制说明、预算报表,送财政部门会稿后,报分管区领导审批。

事业编公务员的主要区别篇6

2013年度工作思路情况汇报

20__年,在区委、区政府、区编委的领导下,在市编办的指导下,我办认真贯彻区委__届__次全会精神,服务全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我办20__年特色亮点工作和2013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__年度特色亮点工作

(一)抓好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认真审核政府部门“三定”方案

认真贯彻执行__省、__市政府机构改革精神,切实抓好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特别是抓好政府部门“三定”方案的审核工作,重新对区直有关部门“三定”方案进行核定,按照中共__市委办公室、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__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__办发〔__x〕__x号)和中共__x市__区委员会、__x市__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__市__x区人民政府20__年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____发〔__x〕__号)的有关规定,明确界定各部门(单位)职责。我办牵头,在__年__月在全区范围内召开会议对区辖共__个部门(单位)(其中:党群部门__个,政府部门__个,政法部门__个)进行三定方案培训,深入各单位指导各部门做好“三定”方案,明确部门编制、领导、人员,明确职责。认真审核各部门(单位)报送的三定方案共计__个,其中:党群部门__个,政府部门__个,政法部门__个。审核修改后的三定方案已拟文报区领导签字发文。目前,除个别单位外,已基本完成全区区直部门(单位)三定方案的发文工作,理顺了市与我区政府部门的职责关系,为我区政府职能部门履行职责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高质量的完成了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

Xx省、__市于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的文件。为切实贯彻落实该项工作,我区于今年__月成立了__市__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亲任主持工作。区编委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开展__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__编〔__x〕__号),我办汇编了<<__市__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业务培训材料》,并在__月中旬召开会议对全区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进行了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的培训工作,后又深入各单位指导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性质、领导职数、内设股室等进行规范,对各上报的的相关表格材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__市__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意见》报区编委会讨论通过后上报市编办(__编报〔__〕__号),目前,市编办已就我区副科级及以上的事业单位的清理规范情况作出相关批复;区编委也发文,对全区事业单位进行了清理规范。此次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对全区共__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撤销了__个未经审批而登记设立的事业单位,合并了__个事业单位,规范了__个事业单位的名称,明确了__个事业单位的级别,重新确定了__个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结构,重新核定了__个事业单位的领导职数,为分类推进我区事业单位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全面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及__市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针对我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混编混岗、占用编制等问题,我办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在年中拟订了《__市__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施方案》,经组织、人社、编办、财政与有关部门反复讨论,征求意见通过后,于__年__x月__日提交__x区编委会__年第__次会议审议通过,准备印发。我办已于__年__月完成了全区实名制软件录入工作,并开始实行动态化管理。同时,在今年__月份,下发了《__区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核实表》和《__区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核实情况说明》,督促各部门(单位)重新核实了编制实名制相关数据,重新打印新的《机构编制证》,预计该项工作到本月底将全部完成。更换《机构编制证》,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为动态化、规范化管理我区机构编制事项,进一步理顺机构编制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入调研,研究提出我区机构设置、编制计划方案,服务全区各项事业建设

根据《__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__省编办教育厅财政厅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__政办发〔____〕__号)和《__x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核定__x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通知》(__编〔__x〕__x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做好重新核定__市__x区各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的准备工作,加强辖区各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的管理,推进__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办于今年__月与市编办领导一同,深入到我辖区内各中小学,对各校在编学生人数、生源变动、教职工编制的使用等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向市编委提交了《关于请求重新核定__市__区教育系统教职工编制的请示》(__编报〔__〕__号),后得到市编委批复(__编〔__〕__号),同意根据__年春季学期在校学生数重新核定我区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将我区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由__名调整为__名,增加编制__名。随后,我区编委也据此下发文件(__编〔__〕__号)到教育局及区辖各中小学。我办根据各校增编及空编情况,组织填报我区__x年度事业单位招考聘用计划上报市有关部门审批,使机构编制工作服务于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切实盘活全区空余编制。

同时,为贯彻落实省、__市“扩权强县”和绩效考评等各项工作,深入全区各部门(单位)进行调研,听取各部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各部门(单位)结合“扩权强县”过程中市里下放到我区的各项权限、各部门(单位)的“三定”方案和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等多项内容,提出成立机构、增加编制、明确职能等意见建议,提出了增加区法院、区检察院工勤编制,增加区城管执法大队编制并明确其内设股室及中队正职领导级别,增加区教育系统教职工编制,变更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等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除此以外,我办还完成了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办理各类人员出入编及调动、调任手续、完成我区机构编制核查工作、落实我区《机构编制志》编纂工作、推进中文域名注册工作、开展机构编制调研考察和各项学习实践活动,向区委、区政府和区编委提供决策参考,切实使机构编制工作服务于全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2013年度工作思路

(一)抓好全区事业单位“三定”方案的核定

2013年,我办将在政府部门“三定”工作的基础上,,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在清理规范各事业单位名称、级别、人员编制结构、领导职数等的基础上,重新调整、核定有关单位的编制、机构及职责,明确其主管部门,做好相应的事业单位“三定”方案核定工作,为其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切实依据。

(二)抓好我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__〕5号)的要求,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争取在5年时间内,完成承担行政职务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

(三)实行机构编制动态化管理

我办将在全区范围内贯彻落实《__市__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施方案》,实行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库”为依托,以核准使用编制为前提,以全程监督为手段,将机构编制管理、人事管理、财政预算管理相结合,实现单位人员编制、实有人员、财政供养人数相结合的管理形式。争取在未来3年内实现机构编制实名制在全区范围内的动态化管理。

(四)制订完善的编委会规则,规范机构编制管理

我办将制订完善的编委会规则,明确区编委及编委办的主要职责,完善会议制度、具体细化编委会审议的各类事项,明确规范编委会议题审议审定、文件审核、起草签发等办事程序,规范编委办公室程序,制订办事指南,规范机构编制的管理。

(五)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编制的计划使用,服务全区各项事业发展

结合我区我区各部门(单位)的空编情况,编制好2013年度我区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编制使用的计划,并抓好落实,及时办理新入人员的入编及调动人员的出入编手续,为用人单位做好全程服务。同时,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及我区各部门工作的实际需要,规范全区的机构设置,为全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服务。

事业编公务员的主要区别篇7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体由中国军、中国海军、中国空军和中国国民警卫队组成,统称中国军队。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机关。在中央军委之下设总参谋部和军总部、海军总部、空军总部及国民警卫队总部。总参谋部是军队最高军令机关,负责组织全国武装力量建设和作战指挥;陆军总部、海军总部、空军总部和国民警卫队总部是各军种的最高行政机列,实行文官制,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以中央军委主持日常工作的秘书长兼任国防部长),建立相对独立于军队的国防行政体系(涉及国防动员、国防科研、国防工业、国防预算和国防采办等事务)。撤销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将三部职能分别转入国防部、总参谋部和各军种总部。

撤销现有七大军区。将全国划分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大战区。各战区设军队联合司令部(除司令部机关和直属队外,不设直属单位),对战区所辖、海、空军和国民警卫队部队统—行使作战指挥权(战时视需要设战役集群司令部)。各军种部队之间平时的协同训练和联合后勤保障等事务亦由战区负主要责任。

、海、空三军由现役军人、文职人员和预备役人员组成,员额为一百万人,其中军为四十九万人、海军为二十一万人、空军为三十万人;国民警卫队员额为一百万人(亦编列少量文职人员)。军队总员额为二百万人。

设军种参谋长一职为各军种首脑;四大战区军队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分别由各军种将领出任。

坚持和完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实现军官和士官队伍的职业化。

一、关于军的编制

(—)、取消军级建制,以师为大单位。将现有十八个集团军缩编为十四个师、空十五军转隶军并缩编为—个空降师。即军的基本作战部队为十五个师(每个战区配置三?四个师),另辖若干独立的防空旅、特种作战旅、战役战术导弹旅和专业"蓝军"旅(部队训练模拟假想敌,配属于陆军各战术合同训练基地)。师下辖三个作战旅和一个航空旅及防空团、侦察营、通信营、工兵营、运输营、卫生大队、装备维修大队等作战保障、技术装备保障、后勤保障部队,其编制序列为师?旅(团、大队)?营?连?排。排为战术小分队;连为基本战术分队;营为高级战术分队(配属基本后勤保障系统,亦为基本伙食单位);团为战术部队,通常辖两个营和若干作战保障、后勤保障分队;旅为基本战术部队,通常辖六个营和若干作战保障、后勤保障分队,其编制平时相对固定,作战时根据任务需要,在师的编成内作相应调整。全师员额约为—万六千人。

(二)、在军队大联勤体制下,各战区的联勤保障系统列入军编制。战区另组建若干列入军编制的预备役后勤保障旅,作为后备机动力量,战时为辖区、海、空军和国民警卫队部队提供战役后勤支援。

(三)、将第二炮兵并入军建制,作为—个相对独立的兵种,设军战略炮兵司令部(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掌管射程在一千公里以上的中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千公里以下的中短程导弹编入军各独立战役战术导弹旅,由各战区指挥;反舰巡航导弹划归海军),下辖十六个导弹发射旅(旅辖六个导弹发射营)和若干作战保障、技术装备保障、后勤保障部队,其主要任务是对敌方重要目标实施核打击(必要时亦可遂行常规火力突击任务)。取消基地建制。该兵种员额约为七万人。陆军第一副参谋长兼任该兵种司令员。

(四)、将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地市军分区和县市(区)人武部全部撤销。在省—级设国防厅、县市(区)设国防局,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军事部门和兵役机关,负责国防动员、兵员征集、民兵训练、人民防空和国防设施维护管理等工作,不列入军队编制,其干部均由部队现役军官和士官转任。地方各级国防行政部门战时受所在战区(防区)军队领率机关节制。

军部队军官和士官的职务与军衔的设置,陆军参谋长和第一副参谋长为上将、副参谋长为中将、总部高级参谋为少将、参谋为上校,师长为少将(国际惯例)、师参谋长为上校、师参谋为中校和少校,旅长为上校、副旅长兼旅参谋长为中校、旅参谋为少校(军队各级司令机关中的幕僚,中级以上官佐不分军事干部、政工干部、后勤干部,一律称为参谋人员,军衔在少校以上;取消"政治干事"、"后勤助理员"等称谓),团长(大队长)为中校、副团长为少校(团长、副团长分别兼任下属两个营的营长),营长为少校(设一名军官和一名士官为营长助理),师部、旅部和团部副官(军队各级领导机构中首长和参谋人员的助手)为上尉,连长为上尉(设一名士官为连长助理),排长为中尉,副排长为少尉(排不辖建制班,作战时根据任务需要组合人员和装备形成战斗单元,设排长、副排长和一名军士长三人为排干部;担任营、连长助理职务的士官类似于西方国家的参谋军士,所对应的军衔分别为一级军士长和二级军士长,担任排军士长职务的士官军衔为三级军士长)。取消大校军衔和四级军士长军衔(士官以下的士兵军衔设置为二等四级,即兵和下士、中士、上士)。

部队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卫生队、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军医的军衔为中尉~中校(医助为少尉),护理人员(护士和护士长)实行士官制,所对应的军衔为上士~一级军士长;上级医疗卫生单位(军种总医院、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为文职,不授军衔。

二、关于海军的编制

海军设北方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三大舰队和一个战师(由军两栖作战部队转隶改编而成)。各舰队下辖舰艇支队、岸基航空兵师和舰载机飞行联队、岸炮旅、防空旅、雷达旅、电子对抗旅、战旅(不属于海军战师)等作战部队和训练基地、后勤保障基地等战勤保障部队。撤销水警区。取消军级和副军级建制。

海军舰艇部队军官的军衔循国际惯例,航空母舰舰长为上校、驱逐舰舰长为中校、护卫舰舰长为少校,战略导弹核潜艇艇长为上校、核动力攻击潜艇艇长为中校、常规动力攻击潜艇艇长为少校;舰艇支队(或航母战斗群)为师级单位,支队长为少将。

三、关于空军的编制

(—)、空军主要由航空兵部队和航天兵部队组成。撤销军级建制,将专门担负对地攻击任务的强击机部队转隶军,编入各师属航空旅。其基本部队为十四个航空兵师(每个战区配置三四?个师)和若干雷达旅、地空导弹旅。航空兵师为多机种混编,下辖数个飞行联队(旅级)和飞行大队(团级)装备各类固定翼飞机约一百七十架(另拥有一定数量的无人机)。

(二)、航天兵以总装备部所属航天系统与二炮和空军相关部队合并改编而成。作为—个相对独立的兵种,设空军航天兵司令部(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主要担负军事航天和太空防御(反导弹、反卫星)任务。该兵种员额约为五万人。空军第一副参谋长兼任该兵种司令员。

空军航空部队军官的军衔,师长为少将、联队长为上校、大队长为中校、中队长为少校、飞行员为中尉~上尉~少校。

四、关于国民警卫队的编制

中国国民警卫队是国家拥有的正规化现役准军事部队,其主要任务是守护边境、警卫国家重要目标和军事设施、处置突发事件、打击恐怖主义、抢险救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作为、海、空三军重要的辅助和后备力量,可为陆、海、空军提供各种勤务支援,战时协同海空军作战,亦可成建制转入海空军。该军种(找不到确切的定义词,姑且称之为军种)是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为基础,整合解放军相关部队改编而成。

(—)、将列入武警序列的公安边防部队(边防检查站和边防派出所除外)与解放军边海防部队(如要塞区、水警区所属部队和沿边沿海省军区所属的边海防部队)合并改编为中国国民警卫队边防部队,员额为二十一万人(另辅以相当数量的半专职化的边防民兵),设相对独立的边防部队司令部(国民警卫队第一副参谋长兼任该部队司令员),统—管理全国边海防事务,下辖十一个边防支队,布署在沿边沿海地区(不对应省级行政区划)。撤销内陆省份的武警公安边防总队(全国各地的武警公安边防检查站和武警公安派出所取消兵役制,改称出入境检查站和边境管理派出所,作为地方公安机关的一部分,其人员身份改为公务员编制的职业警察)。

(二)、将武警各省总队,各机动师与解放军担负独立机动作战任务(即不属于十八个集团军的合成师、旅)和大城市及重点军事目标卫戍警备任务(如北京卫戍区,上海广州等城市警备区,香港澳门驻军)的部队合并改编成国民警卫队内卫部队。其地方警备部队按省级行政区划(包括港澳地区)设支队;其机动部队按战区部署,每个战区配置一个支队。内卫部队各省级支队下辖一个航空大队(主要用于搜索救援、兵力和物资投送)、数个警备大队(各大队均为团级建制,辖数个营级中队和连级分队)和一个机动联队(旅级建制,辖若干营级中队和连级分队),其兵力部署不对应市县行政区划,在全省范围内统—配置。机动部队各支队主要担负跨区域反恐处突任务,装备一定数量的重型武器,其实力大致相当于陆军摩托化步兵师,战时可直接投入机动作战。

(三)、将警卫中央首脑机关的任务由解放军移交给国民警卫队,解放军序列的中央警卫局(总参警卫局)及其所属部队转隶国民警卫队(列入武警序列的公安警卫部队取消兵役制,作为公安机关的一部分,其人员身份改为公务员编制的职业警察)。

(四)、将武警水电、交通部队与解放军海军、空军和二炮所属的工程建筑部队合并改编为国民警卫队工程部队,辖四个支队(原则上每个战区配置一个支队),其主要任务是国防和军事工程建设(战备公路、桥梁,军港、机场、导弹洞库和发射阵地等)和抢险救灾(列为国家灾害应急救援专业骨干力量),战时为陆、海、空军提供作战工程保障支援(武警黄金部队集体转业移交国土资源部;列入武警序列的公安消防部队取消兵役制,其主体灭火队伍脱离公安系统,人员身份改为事业编制的专职消防员,其防火监督执法职能移交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武警森林部队取消兵役制,并入地方消防系统)。

(五)、国民警卫队各支队均为师级建制,员额约为—万七千人。其军官和士官的职务与军衔的设置与陆军基本相同。

五、关于军队非作战体系的改革

(一)撤销军队各级专业文工团、体工队、出版社、电影制片厂

和解放军艺术学院等文体机构。各军种只设一专业的军乐团(主要承担礼仪任务,实行士官制)和一个半专业化的合唱团即可,基层部队可以组织官兵业余演出队。另外,国家从政策层面上建立地方文艺团体为军队服务的机制。

(二)将干休所、疗养院全部移交地方,部队营区后勤保障实现社会化。军方可通过经济合同的方式向地方购买相关服务。

(三)大力精简机关、学校、医院、研究所、报利杂志社等非作战机构。将后勤部门与装备部门合并,师以下单位不设机关(政治部门和后勤部门从属于司令部,亦不单独设置机关);将二军大等医科院校和大部分医院移交地方(保留各军种总医院兼军医学院),将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军事科学院、军事博物馆、解放军档案馆、军事医学科学院以及总部和军兵种所属的装备研究院、工程设计院等科技和学术研究机构划归国防行政系统,全员文职化,不列入军队编制(国防大学仍然承担培训军队高级干部的任务);撤销解放军外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军事经济学院和各政治学院等文科院校,合并指挥院校和工程技术院校。撤并后,军队各类学校保留三十所(不含军医学院)即可(如陆军设士官学院、军官学院、参谋和指挥学院、后勤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军械装备学院和战略炮兵学院等七所学校),均为师级。

(四)、撤销军队派驻地方的各类军事代表机构(军代局、军代处、军代室、后备军官选培办等),相关职能由国防行政部门承担。总后青藏兵站部、川藏兵站部退出军队序列,归属国防行政系统,分别改称青藏兵站管理局和川藏兵站管理局。

(五)、全面改革军事司法体制。以战区为单位,设置两级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和军事保卫机关,对辖区内发生的相关案件不分军兵种,统一行使侦查权和司法权。战区内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和军事保卫机关(军事保卫局和军事保卫分局)各设三所即可,人员均列入陆军编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分别改称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和中国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厅(人员仍为军队编制)。

事业编公务员的主要区别篇8

一、主要做法

1、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全力打造阳光财政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我局为此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全局上下要提高到党风廉正建设的高度来抓好这项工作.要求信息中心同志要不辞辛苦日夜兼程,各科室积极配合,一定要力争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省财政、市财政交予的任务。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区上下达成共识,齐心协力,政务公开阳光工程进展非常顺利,使人民能够及时了解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进一步提升。

2、工作制度化,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与配套措施

我区推行政务公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务行为、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为重点,在机构设置上,根据政务公开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印发了《关于成立##区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通知》等文件,加强领导,明确了职能和责任;在制度建设上,下发了《##区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暂行办法》、《##区信息管理员工作职责》、《##区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办公室工作职责》、《##区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查询点工作制度》、《##区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奖惩制度》、《##区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投诉回复制度》、《##区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责任追究》等文件,以文件形式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在人员配备上,财政与人事由各自局局长督办,副局长亲抓落实,各科室积极配合,信息中心同志全面负责政务公开工作,保证了政务公开信息录入的需要。通过各项措施与办法,实行办事公开,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获得了人民群众一致好评。

3、加大宣传力度,真正做到透明、阳光执政

我局以多样话查询方式,在各个社区、居委会等地方举办了查询活动,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广为宣传,目前我们网站已成为群众了解政策、了解政府的主要途径之一,点击率达到8300;我们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解答、留言板等形式,实现与群众沟通;通过设立专线电话和向群众发放公开信、宣传单等方式接受群众直接咨询、建议、投诉及监督。截止目前,共答复群众网上咨询37条,回复答复率达100%,群众满意率90%以上,同时建立了8个免费查询点,设置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等设施对外公开、免费查询。

4、建长效机制,力争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政务公开实行之初,我区就组织了专班、建立和完善了财政与编制公开预审制度、及时公开制度、意见反馈制度等,扎实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将各项工作以文件形式制度化、长期化,让政务公开工作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继续把群众关心的“事权”、“财权”、“用人权”进行公开,一如既往真抓实干,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使群众有更多的监督权、知情权,不仅还领导干部一个清白,而且还群众一个明白,减少误会,增进信任,力争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成效

(一)、政务信息公开及时,人民办事更加便捷

截止目前,我区已公布了政务信息共381条,其中2009年103条,分布如下:

1、政务公开新闻32条。

3、财政政务信息包括财政和编制部门的机构设置、内设机构、主要职责、办事程序、办事指南、服务承诺、政府采购、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等信息58条。

4、桌面浮动的关于政务公开、政府采购等相关财政工作的公告公示共13条。

(二)、资金公开及时全面,有效杜绝资金截留、挤占与挪用

根据《关于对2009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我区应公开财政专项资金33项。已全部公开,包括: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农村中小学免费教科书补寄宿生活费资金、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资金、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补助资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受灾财力补助资金、农村危房改造及灾后重建资金、灾后农业生产种子种苗补助资金、农业生产救雪灾资金与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等资金,资金总额达3765.4万元,涉及到累计约88751户(人)。要求到人到户的资金我们严格按照住址详细的要求具体到了门牌号,拨付依据等也一应俱全,从而有效的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杜绝了专项资金的截留、挤占与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三)、部门预算上网接受群众监督,促使预算更加科学合理

我区围绕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确保人员工资和机构运转的目标,大力完善部门预算,同时做好部门预算的信息公开工作。今年,我区已按照上级指示对区10家部门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总表、人员经费预算表、个人和家庭补助预算等六张信息表进行了公布,金额达714万元,并对表格信息进行了严格的审核,确保了公布信息准确无误。通过部门预算网上公开,接受群众提问、建议与监督,从而促使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充分认识当前国家经济总体形势,适应预算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预算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实现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科学、规范、高效,进一步提高对预算管理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政策研究,在提高预算编制水平上下功夫,更好的改进部门预算的编制,使部门预算朝着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四)、落实编制管理实名制一、机构情况

1、行政机构:全区共有行政机构37家。其中区机关党委系统7家,政府系统16家,人大政协及群团5家,镇街7家,单列2家。

2、事业机构:全区共有事业单位78家。按系统划分,其中区直属事业单位5家,部门所属事业单位27家,教育系统16家,卫生系统5家,镇街25家。按经费渠道划分,其中全额拨款39家,差额拨款13家,自收自支26家。

二、编制情况:

1、行政编制:全区行政定编306人(含26号文件下拨16名行政编制,其中核销5名专项编制,5名老干编直接转为行政编制,新增法院4名、司法2名政法编制,行政编制在原含5名老干编制共296名的基础上净增10名,达到306名。),其中区机关132人,镇街98人,法院54人,司法22人。全区实有行政人员284人,其中区机关131人,镇街90人,法院47人,司法16人。(以上编制不含选调生、公安分局、检察院)

2、事业编制:全区事业定编1960人,实有人员1604人(不含区城维公司,根据市编办意见,该公司纳入事业单位登记,不纳入编制管理)。

3、事业单位按经费渠道划分人员编制分布为:

(1)、全区全额拨款人员定编共1583人,实有1348人。其中教育系统定编1390人,实有1192人(不含矿务局学校);卫生系统定编16人,实有14人;区机关定编82人,实有64人;镇街定编39人,实有36人;专项定编35人,实有27人;工勤定编21人,实有15人。

(2)、全区差额拨款人员定编228人,实有163人。其中卫生系统定编197人,实有147人;区机关定编6人,实有3人;镇街定编25人,实有13人。

(3)、全区自收自支人员定编149人,实有93人。其中区机关定编106人,实有62人;镇街定编43人,实有31人。

4、事业单位按系统划分人员编制分布为:

(1)、教育系统定编1390人,实有1192人;

(2)、卫生系统定编213人;实有161人;

(3)、机关直属定编194人,实有129人;

(4)、镇街定编107人,实有80人;

(5)、工勤人员定编21人,实有15人;

(6)、专项事业定编35人,实有27人。其中计生专项定编19人,实有13人;党校专项定编4人,实有4人;农税专项定编4人,实有3人;国土过渡专项定编5人,实有5人;物价检查专项定编2人,实有2人;610专项定编1人,实有0人。(专项事业编制只出不进,逐步消化)

三、财政供养情况:

根据黄编[XX]5号文件精神,我区截止XX年底财政供养控制目标为2168人(财政供养人员指全区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人员),截止2009年12月,我区财政供养人数为1795人,财政供养系数在上级下达的控制目标之内,而且呈下降趋势。

四、机构编制网上公开情况:

1、机构网上公开情况:全区行政机构37家,事业机构78家,共115家机构已在互联网上全部上网公开,公开率100%。

2、编制网上公开情况:全区行政在编人员284人,事业在编人员1604人,共1888人均在网上公开,公开率100%,另有20名未进编的选调生和36名退养人员也在网上公开。

(五)大力建设免费查询点,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

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在区财政局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河口镇、西塞街道办事处、黄思湾街道办事处、临江街道办事处、八泉街道办事处、陈家湾街道办事处、澄月街道办事处等设立了8个主要免费查询点。为方便广大群众就近查询,我区在各个社区也进行了沟通,开通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特别是在河口镇闸口村2组张银华农户家开展农户查询点,让群众可就近进行查询,形成“处处都是查询点、处处皆可查询”的良好局面,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查询与监督。查询点的具体地址、负责人、查询电话全部公示上网,查询点尽量做到了方便群众出入。各查询点配备了一台专用微机,并用宽带网线上网,做到了五有:有查询指南、有桌椅和茶水、有文具用品、有监督电话、有意见簿(或意见箱)。采取了有效措,专门配备了一到两名人员,负责组织和帮助群众上网查询,并及时反馈财政与编制部门,有效答复群众提出的问题。另外,响应上级号召,我们广泛开展深入村组、街道移动查询工作,全年共进行了38次移动查询,在网络上有八次以上部分移动查询时的图片资料。

(六)政务公开查询纳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农民工培训技术课程内容,宣传介绍无处不在

联合编办,下发《关于把政务公开查询纳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农民工培训技术课程内容等的通知》(西财编发【2009】1号)。按照文件要求,区属各中小学都把政务公开查询纳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授课内容,让各学生掌握查询方法与技巧,能熟练进行相关政策法规查询;劳动局、就业局把政务公开查询纳入到城市再就业以及农民工培训技术课程内容;科技局、卫文体局积极发动农村中心文化户、科技中心户、文化科技屋(户)及其他有上网条件的农户(简称农户查询点)开展宣传查询建农户查询点。

三、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在政务公开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种种问题和困难,如人手不够、经费不足、及个别单位配合不得力、新旧软件与标准的更替等等,加之这项工作是财政部门关于财政工作的重大革新,史无前例,无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摸索中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1、精心组织,强化领导

继续把财政与政务公开工作放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大局中认识和把握,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各成员将继续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和工作要求,确实达到“四度”,即认识上有高度,措施上有力度,行动上有速度,效果上有深度。

2、加大公开力度,真正做到透明办公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公开如下内容:服务承诺、政策方针、法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与发放情况(能到人到户的一定到人到户)、政府机关人员、编制情况等。同时,我区将准备借助这一平台,对“三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刁难群众、与民争利、侵害干部职工和人民利益的现象进行曝光,正真做到以公开促改革、以公开促发展,确实带动财政服务质量、执法水平、办事效率和廉政状况的全面提升。

3、开展明查暗访,促进政务公开“回头看”

接受监督,做到“回头看”:一看该公开的是否已经公开、公开得是否及时、准确、全面;二看政策方针是否遵照执行、执行力度如何;三看服务承诺是否兑现、人民是否满意、政府是否放心。并成立明查暗访小组,全方位征求意见和建议。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及时采取措施,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党员干部,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的情况公开在网站上。

事业编公务员的主要区别篇9

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是动员和部署*区做好迎接中央*督查组到*进行*情况督促检查的准备工作。刚才*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同志传达了《*通知》精神,宣读了《*方案》,*区*办主任*同志就迎检自查中注意的问题和有关表格的填写进行说明。下面,我就如何抓好*区的迎检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认识,增强对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强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管理,严格控制乡镇机构编制规模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重要措施。经过多轮尤其是上一轮2002年的乡镇机构改革,*区在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和落实人员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据统计,全*区乡镇行政机关没有出现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现象,乡镇事业单位也除分流人员外,人员和编制基本持平,但具体到某个乡镇来说,有的乡镇还有空编,有的乡镇已出现了超编,而且,目前仍存在有超编进人的苗头,因此,要巩固现已取得的成果并逐步走上规范的道路,其任务仍十分艰巨,如不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管理,严格控制乡镇机构编制现有规模,乡镇机构编制有可能再度膨胀,使农民负担难以减轻,乡镇财政支出难以承受,税费改革成果得不到巩固。各乡镇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这项工作作为近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抓紧抓好,并以此次迎检为契机,把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明确任务,认真做好自查工作

这次*区的迎检工作的目的是:通过一次全面的迎检工作,了解*区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落实人员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强化整改,促进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确保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只减不增目标的实现。

*区迎检工作要求在月日前完成。主要任务是根据自治区、*市的要求和参照做得较好的县市的做法进行全面自查和相应整改,使*区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具体自查和整改的内容为:

1、*区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落实人员的措施。

2、对乡镇人员编制是否实行了总量控制,是否明确事业编制总量调整的审核审批程序。

3、乡镇行政、事业编制是否明确(编制实名制)并在乡镇进行公布。

4、是否进行了严格的控编审批,是否存在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问题。

5、是否存在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乡镇机构设置和编制、领导职数核定等问题。

6、就加强区乡两级机构编制管理,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采取了哪些监督、考核措施;财政部门是否严格按照乡镇人员编制核拨经费,对严格控制乡镇干部公务消费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全面完成*区迎检自查的目标任务,关键是按照中央督查方案的总体要求,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一是做好汇报工作。会后,*区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要及时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此项工作,召开迎检工作会议,认真学习*区委、区政府两办最近下发的有关迎检工作的文件精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按照文件规定的主要内容将迎检工作任务分解到人,明确专人负责,按要求完成各项任务。二是做好材料的准备和归档管理工作。各类材料要准备齐全,并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做好归档工作。三是以这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做好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此次迎检自查工作,由于要定岗到人,落实编制到人,这是个敏感的问题,各乡镇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严格按照“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去操作,要把问题考虑周全,确保本乡镇干部职工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正常运转。同时,纪检监察、组织、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要加强监督,一经查出有违纪问题,要从严处理,以确保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四是落实部门责任。这次迎检自查工作,组织部主要负责收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名册,编委办主要负责收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批文、机构编制管理证、机构编制管理台帐、编制使用审批表等,财政局主要负责收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收集人员录用、调入手续资料及有关保险资料等。乡镇主要负责收集有关机构设立的批文、在职人员调入时的调动文件依据和各类人员名单的原始名册、干部职工工资表、通讯录等材料。这次自查,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同时,要注意数据材料的统一性,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切实加以整改,特别是乡镇一级定编到人的问题。特别强调的是,在自查工作中,要摸准底数,不准有水份,谁做假,谁负责。

四、统一协调,加强汇报

这次迎检工作由*区编委办负起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区编委办要认真做好协调工作,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各乡镇要积极主动配合,要落实人员专抓此项工作,*区编委办要派出人员到各乡镇指导检查工作。在迎检自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各乡镇要及时向区委、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请示汇报。

五、统筹抓好迎检自查和当前各项工作

事业编公务员的主要区别篇10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09年11月,区人大常委会对我局进行了工作评议,这既是对卫生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更是对卫生工作的监督和促进,对我区卫生事业发展起到的积级推动作用将无可估量。在评议过程中,区人大卫生工作评议调研组共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意见,我局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不同对象参加的座谈会和书面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对卫生改革发展的建议和良策,并专门召开局务会议,研究讨论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和措施,落实整改工作的责任制和时间表,在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整改工作已取得了初步进展,现汇报如下:

一、对“技术人才缺乏,骨干医生青黄不接”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卫生机构严重缺编,技术人才缺乏,年龄结构断层是多年来困扰我区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局大力实施卫生人才战略,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体制、机制,加强卫生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进卫生人才结构调整,推动我区卫生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目前主要采取争取编制、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加强教育培训的解决方式,力求逐步缓解卫技人员不足、技能偏低给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压力。

1、争取编制。Xx人民医院从2000年改制以来核定编制人数143个,现有在岗在编人数103人。血防防疫妇幼保健站2000年定编13人,现实有在编人员11人。乡镇卫生院、卫生监督所、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合办一直没有配编。按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人民医院应配编为210个;血防防疫妇幼保健站应配编为60个;5个乡镇卫生院应配编50人;卫生监督所、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合办分别应配6、20、4名。合计缺编236名。面对卫生机构缺编严重的现状,我局积级向区委、区管委反映情况,争取按政策配置编制。2009年12月区委同意给卫生系统配编33人(乡镇卫生院15人,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人,血防防疫妇幼保健站5人),2010年3月22日,我局制定了编制实名制实施办法,按文凭、工龄、奖励、职称、投票五分项合计计分的办法,依次从高分录至低分,录取了5名同志实名列入编制。目前,我局正在制定《Xx管理区2010年卫生系统公开招聘卫生技术人员实施方案》,实行公开招聘、考试考核、择优聘用28名卫技人员补充到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血防防疫妇幼保健站。

2、提高待遇。我们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政府依法监管的要求,建立符合医疗卫生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规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等管理环节,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量化绩效考核体系,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完善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制度。今年我局为贯彻落实全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人员工资收入的摸底和相关政策性问题的调研,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作准备。

3、加强培训。我们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观念,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专业技术人才系统培养工程。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本系统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二是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弘扬救死扶伤精神,使卫生人才全面协调发展。三是开展卫技人员岗位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为着力提高区级医院儿科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组织人民医院3名儿科医生参加全省县级医院儿科专业、心脏B超专业培训;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2009—2010年)》的要求,组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4项适宜技术培训;根据《Xx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实施方案》要求,组织3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2010年度全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二、对“医疗设备陈旧,诊疗质量不高”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合理布局医疗机构。2005-2009年基本上完善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区所有医疗机构业务用房全部进行了新、改扩建,改善了老百姓的就医环境。2005年投资40万元,对Xx乡和Xx乡卫生院进行改扩建。2008年投资80万元,对我区Xx镇和Xx乡卫生院进行新建。2009年投资270多万元,历时100天完成了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国土使用面积51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824平方米)。今年正制订我区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Xx省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标准(试行)》,争取在3年时间内对75个村级卫生室进行规范建设。

2、加大医疗设备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医疗设备是卫生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卫生事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省政府不断加大医疗设备投入,为我区乡镇卫生院装备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妇产科器械和防疫保健基本设备,基本解决了群众就近看病的问题,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需求。今年为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使广大农村居民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局争取中央财政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为全区75个村卫生室统一配置健康档案柜、高压消毒器等十余种基本医疗设备。由于我区没有准行政区码,人民医院的升级改造难以纳入国投资金项目,近2年,我区人民医院为了更新医疗设备,集资和贷款430万元购买彩超、Ct,新建放射楼。为有效整合全区医疗卫生资源,我们将Xx中心卫生院的医疗设施整合到区人民医院,提高医疗设备利用率。

三、对“卫生监督职能缺失,监管有肓点,服务不到位”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规定自2009年6月1日起,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申请受理、颁发工作,并加强对实施餐饮服务许可的监督检查。我区未成立食品药品监督局,我区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只能到岳阳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办理,卫生监督与食品药品监督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能交叉模糊不清,卫生监督执法在运行中显得非常尴尬,但为了防止监督、监测、监管脱节和缺失,有效地防止了恶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我们以完善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卫生为重点,履行卫监依法行政之职,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监管能力。

1、实施分级管理,推进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启动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向社会公示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标准、内容及进展情况,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落实到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提高了监管效果。目前,我区学校食堂量化率已达100%,12所学校食堂达a级单位,10所学校食堂达B级单位,餐饮单位108家,已完成量化的有78家,量化率为72.2%。

2、加大监督力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今年我们全面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35人次,行政处罚12户次,没收销毁食品8户次、177公斤,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经营行为,净化了食品市场。

3、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根据我区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职业病危害人群、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行业)等情况,3月份我们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监督工作,扩大对重点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监护覆盖面,督促落实职业监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等工作。

4、加强卫生监测检验工作。对全区饮食店将进行一次抽样检验,对全区范围内的幼儿园、旅店、医疗单位及个体诊所、药店进行一次消灭检测,有效杜绝食物中毒事故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对“医疗服务质量不高,行业作风需进一步加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1、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不断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创建“医德医风满意院”、规范化收费医院活动,完善了临床、医技科室质量控制体系,成立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促进了全区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整体提高。加强医院收费管理,有效地规范了自立项目、分解项目等重复收费、多收费、乱收费行为,认真落实“一日清单制”“住院费用认定制”等制度;不断完善便民措施,简化就医流程,实行限时服务,确保患者就诊方便、快捷;实施“优质导诊台”“优秀服务窗口”“医护患联系卡”等便民措施。

2、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开展“弘扬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教育活动,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广大卫生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组织广大医务人员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医德医风教育读本《大医精诚》,开展职业道德讨论、优质服务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准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意识。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医务人员执业行为日常监管制度,紧紧把握“抓规范,抓检查,抓惩处”这个重要环节,不断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实行了医疗机构执业信息公示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公示医疗机构的综合信息,医政监督、重大案件及服务投诉等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逐步建立公开透明、规范运作的药品购销机制。

4、查处医疗行业违纪行为。进一步加大了对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开大处方、花处方,滥检查、滥收费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我局成立了纠风监查组,延长检查时间,扩大检查范围,增加检查内容,并采取对重点问题一跟到底的方法,使我区医疗卫生单位行风建设明显好转,有效地遏制了各种不正之风问题的发生。

5、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按照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密切与纪检监察、检察、工商、公安等部门合作,摸清医药购销中的不正当行为的基本情况;坚持“教育为主,把握政策,区别对待”的原则,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加强与执纪执法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严肃查处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案件。

五、对“个别诊所无证经营和个别医务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依然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今年医政及医院管理工作目标就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促进医患和谐,让患者安全就医、让医师安全执业,把医患关系回归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本质上来。我们按照卫生部提出的深化和扩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医政及医院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坚持依法执业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强化依法执业意识、提高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坚持依法执业、依法管理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认真清理医师和护士执业资格,依法执业意识得到加强,把依法执业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大依法执业、依法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展依法执业、依法管理的范围,在认真贯彻《执业医师法》和《护士管理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品和管理条例》、《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把依法执业作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2、健全岗位责任制,落实医疗管理制度。结合我区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职责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通过健全岗位责任制来促进医疗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医院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流程也比较清晰,医疗风险得到了有效防范.

3、加强“三基三严”培训,防范医疗风险。医务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医师重高新技术发展,轻体格检查、无菌操作、心电图判读、基础急救、病历书写等基本技能的提高;一些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具体工作中就表现为工作不细致、对病人不耐心、医患沟通出现障碍,进而影响到医疗质量,甚至引发医疗纠纷。针对这些问题,我局加强对医务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的培训,在全区卫生系统开展“三基三严”的岗位练兵活动,按照岗位类别,规定培训内容,强化“三基”技能操作训练,提高了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践行能力和“三基”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