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音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2:27

安全教育音乐篇1

“美”是音乐的灵魂。教师应切合学生的心理,因材施教,将情感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环节和生命生活的细节之中,让音乐艺术与学生成长的经历及生命体验交融,让学生从音乐情感中体会人类的丰富情感,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真善美的追求之中。音乐是滋润心灵的甘露,可以滋养学生的感恩心态,唤醒他们的感恩意识。母亲节那天,我尝试上了一节特殊的音乐课,以“谁给父母洗过脚”调查开始,当然,一开始,许多同学面露疑问,并没有举手。接下来,我带领学生复习一首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动人的音乐和真情的流露,学生立即沉寂下来,接下来,播放了一位知名教授讲“给父母洗脚”的视频,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个孩子由叛逆、任性到懂得感恩回报父爱的内心转变。学生震撼了,眼神凝重了,紧接着“父母伟大”主题的引出,并用一首阎维文的《母亲》把整节课的情感推到了高潮,那动人的旋律,富有哲理的歌词打开了所有学生的心扉,深情演唱融化了所有人心中的那份不解。下课铃声响起,学生起身,谁也没出声,默默的离开教室。我知道,学生在感动,在思考,其实那一刻,作为教师的我也在心情澎湃,感恩生命!

2用音乐之美体验“生命”

音乐的本质是听,听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加强记忆与锻炼思维的过程。音乐是听者从听到的音响效果中体会旋律和情感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受生活、环境、知识、经历的限制,不可能对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和意境都有深刻的理解,单靠听难免会产生厌倦感,也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无法深切感受音乐的美。因此,把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就是把有形的色彩融入到无形的声音中去,让音乐呈现出色彩鲜艳的画面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形态美。在讲授“梨园金曲”这个单元时我尝试让学生从听觉入手,利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图像、文字、音响特别是声音与画面的同步处理,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悦耳动听的旋律与变幻的画面结合起来,丰富了教学内容。这样的课不仅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其注意力,更提高了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听了以后,再给学生讲解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学生从听到理解到试着去唱的过程中,逐渐的喜欢上这么艺术,并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时候作为切入点,我适当延伸,从爱国讲到责任,再讲到生命教育,让学生慢慢理解珍爱“小我”,才能成长到“大我”。

3用音乐之美创造“生命”

在新的课程标准设定的领域中,把传统的唱歌、唱游、器乐、识谱与视唱等整合在“表现”里,而最具“表现”特征的舞蹈,正是渗透活动来展示和表现音乐美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动起来,乐起来,音乐本就是给人带来快乐的,我要让学生体会到快乐的音乐,快乐的生活,快乐的生命!在教授“青春舞曲”课时,我首先给学生跳了一段新疆舞,动感的音乐、快乐的舞步瞬间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学生开始了解歌曲,学唱歌曲。唱会后,我又带领学生开始跳舞,用音乐的肢体语言让学生敞开心怀,放逐自己,学生越跳越开心。跳过之后,我让同学们谈谈这节课有何感触,有位同学说“:这节课我学的不单单是一首好听的歌,也不仅仅是一段舞,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我更加热爱生活了。”孩子的话很淳朴,我却很感动,适时的点播大家要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4用音乐之美点亮“生命”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音乐课堂成为生命自由成长的天地。在音乐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关爱,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又自觉自律的氛围里学习,生命才会充满朝气和活力。

4.1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在音乐课堂加强生命安全教育,首先就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每一个学生都是唯一的个体,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为每个孩子提供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使每个孩子的潜能获得最大限度的释放。

4.2给孩子充分的自信

初中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往往因为外界的影响出现偏差,这时就需要作为引导者的我们给予正确的方向和指引,给他们充分的自信。在音乐课上,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因为个体对音乐的感觉不同,也许不能每个人对音乐的接受都能尽如人意,所以我坚持多一个微笑,多一句鼓励,多一点表扬,多一份关心,让他们坚信自己,绽放生命的光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从内心去关爱学生,这样才能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懂得和接受你的教诲,当看着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是每一位教师最大的快乐。

5结语

安全教育音乐篇2

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活动”从1995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对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历届音乐课评审的情况看,基本上反映了当时最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最高水平,反映了当时各地指导教师的水平,反映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音乐课评比的重视。评比活动在反映各地学校音乐教育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音乐教学新人。

2005年,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在全国全面铺开,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观,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思考、实践的问题。“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活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举办的。

12月18日在昆明连云宾馆举行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主编吴斌主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处长万丽君、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瑞敏和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处长万丽君受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杨贵仁司长的委托,代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此次活动的组委会,向全体参赛选手、各省(区、市)的领队、各省观摩教师、评委专家,以及大会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代表组委会向大家提出三点要求:

一、遵循比赛宗旨,提高参赛认识。比赛不是目的,不断提高音乐课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是目的之所在。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讲,举办活动既是一种导向,也是一次教学检查。通过比赛,了解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状况,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各省(区、市)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和广大教师来讲,各省领队和参赛教师不仅要关心比赛成绩,更要把这项活动变成一次非常好的教研活动。

二、遵守赛事纪律,发扬良好作风。此次活动是教师活动,要体现出育人者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遵守纪律,准时比赛,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尊重评委的工作。评委专家在评审中要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公平的原则,对参评课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使评审工作真正体现音乐教育教学的水平和导向。这次聘请的各位评委都是在这个领域的权威专家,长期以来在工作中建立了很好的形象,相信他们严谨高水平的评审,会赢得大家的尊敬。

三、精心组织,确保安全。这是一次全国性比赛,参赛教师和观摩教师来自全国各个省(区、市),活动组织工作十分重要,一定要认真组织。要增强安全意识,确保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

万丽君处长在讲话最后预祝所有参赛选手取得好的成绩。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曹理代表评委发言,表示他们一定不辱使命,严格按照评课标准,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完成评审工作。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小学的赵敏代表全体参赛选手郑重承诺:遵守、履行“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现场比赛参赛选手守则,本着锻炼、提高的目的,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已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那么,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尽快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更好地推进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了这次活动的重要内容。现场授课的形式,在全国中小学优秀音乐课评比中还是第一次采用,受到了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和教研员的广泛关注。昆明第八中学、第二中学、云南师大附属小学、五华区韶山小学、五华区武威小学、盘龙区拓东小学组织了参加赛课的学生,对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此次参评的音乐课来自全国29个不同省市,代表了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实水平。37节现场教学观摩,场场座无虚席,人们对音乐教学现场观摩的热切期望由此可见一斑。从现场效果来看,许多教师发挥出色,同当地学生的配合密切、和谐,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受到大家的欢迎与好评。例如上海市中山北路小学教师秦奕执教的《星光亮―――小星星变奏曲》、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教师李彦明执教的《银色的桦树林》、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城北小学教师胡颖执教的《寻找远去的足音―――过碇步》、河南郑州市管成回族区东关小学教师郑凌执教的《你猜俺河南都有啥》、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教师伍娜执教的《维也纳的音乐钟》、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教师李秀丽执教的《唱大戏》、广东省深圳市东湖中学教师胡樱平执教的《京剧入门》、上海市崇明中学教师亢雅琳执教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等。这些参赛课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代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值得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与此同时,一些参赛课也给观摩者带来了新的思考:比如怎样处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系?怎样理解音乐本体与其外延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音乐课内与课外学习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应该说是这次评选活动的收获之一,反映了人们研究意识的增强和理论素养的提高。通过比赛活动,也引发了专家和广大教师对全国优秀音乐课比赛方式的重新思考,以使这项令广大音乐教师关注的活动组织得更加合理与完善。

为期四天的比赛活动,安排得紧张有序,大家总共观摩了36位教师的现场音乐课和一节录像课。在各省(区、市)领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在全体工作人员勤奋、扎实的工作中,特别是全体作课教师投入而忘我的授课态度,促进了交流,提高了认识,打开了视野,展示了音乐课堂教学成果,体现了教师积极向上的风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此次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活动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各地高度重视,认真参与。这项活动已经对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反映了不同阶段,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的水平。这一届活动是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举办的,活动分为音像评比和现场评比两个阶段,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参加,共上报141课,其中小学73节,中学68节,经过录像评审共评出小学20节,中学17节参加现场评课活动。为了参加此次赛课活动,各省(区、市)基本上都是层层选拔,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广泛的音乐课堂教育教研活动。这项活动在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参赛课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对开展参课活动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本届活动的评委、领队、教师都普遍反映,这一届参赛的课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较之前两届有了明显的提高。绝大部分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克服了以部分学生为对象,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公平发展;克服传统课堂教学单纯工具意义,使课堂成为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精神家园。音乐课不是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要使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要充分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评委专家组认真、公正、严谨的评审,四天的赛课圆满结束,12月21日举行了闭幕式。《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主编吴斌主持了闭幕式,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处长万丽君对此次活动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通报了2005年教育部体卫艺司的有关工作。结合现场比赛,曹理、王安国等专家进行了点评。曹理老师在讲评中列举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她认为在此次赛课中大家对音乐关注多了,但仍存在认识上和行为上的差距;教学中关注知识技能的学习,抛弃了从概念学习入手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但存在对音乐基本概念技能训练缺乏有效手段;教材的挖掘更加深入,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有许多创造性,但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学习过程学习方式有很大改变,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尊重学生、听取学生意见,但学生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使用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以教学内容为主要依据;多媒体的设计与使用更普遍了,但如何正确认识并使用多媒体仍然存在问题。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核心组组长王安国在讲评中旁征博引地论述这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当前我国音乐教学指导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此次比赛讲解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实施策略。

安全教育音乐篇3

王安国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从湖南调到音乐研究所担任研究工作期间,就是在恭王府那古色古香又宁静寥寂的老房子里,凭借自身对中国传统与西方音乐作曲理论与创作技法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完成了几10篇关于中国新潮音乐--中国现代作曲家及作品的学术论文,就是这样,谭盾、叶小纲、郭文景他们的人和作品更多地出现在各类学术杂志上,逐渐地被人们了解、认识、知名、著名……那时的他是的勤勉、权威的音乐批评家。说到“权威”,薛老师笑着说,虽然我们都是同事,连住处也挨的非常近,但那时每年的中国音乐年鉴都是由他来执笔,不过,在音乐研究所近8年的时间内,他的深入简出是出了名的,不再用餐时间,……可见王先生是个坐得住的学者,是1个被坐了8年冷板凳的事实证明了的,自然他的著述丰裕--相继完成了《我国当代音乐作品与和声创新问题》、《我国音乐创作“新潮”纵观》、《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复调写作与复调音乐你能在室外碰到他就属于10分稀罕的事了分析》等等,似乎也在推测之内、情理之中了。

有关先生更多的信息我是从我的研究生导师杨国立老师那里听到的,“知识渊博,记忆惊人,当1次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的莫衷1是的争辩中,王先生列出有关论文著述、观点、作者、刊名、年号……1语压惊4座,总结性地平息了1场争论”,睿智能让人成功,勤奋加睿智则会创造奇迹。当先生55岁那年,他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学术定位转到了“中国基础音乐教育”,也就此掀开了中国国民音乐教育的新篇章,他的名字将由著名批评家而转为音乐教育家并永存史册。

世纪之初,王安国先生带领的课题组通过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招标审核,主持研制《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主持审查《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并以政府文件形式公开出版。这就是时下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被全国通令贯彻执行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学音乐课程标准》。

1、“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音乐教育思想已成为21世纪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主题曲和时代音乐教育的最强音。过于,学生学习音乐是为了获得音乐有关知识或的演奏(唱)的技能,是为了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注:建国初国家提出“德智体”的3好学生,就把“美育”纳入了“德育”的范畴,对中国1段时期的美育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独独没有提到“审美”没有enJoYmUSiC,学生大多喜欢音乐,不喜欢上音乐课……。先生提出的“以审美为核心”重新高扬起了“感性”学习的旗帜,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推广和开展确立了纲领性的理论依据,必将深刻促进着21世纪中国国民的音乐教育的发展,惠泽到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心里,美育教育的课堂。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音乐和1切教育1样,要做到普及要做到美育的普及只有面向所有学生,让他们均有机会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更确切地说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美国的中学管弦乐队中是不经过选拔的,他们只要喜爱音乐都可以参加到乐队中,哪怕是敲1些最简单的打击乐,但更多数的儿童在发现自己的技能方面的差距后,回家聘请私人教师或加强练习的方式进行,就这样集体和团队的意识和荣誉感,让他们走进音乐爱上音乐。我国现实中的选拔后的所谓“精英教育”只能让更多的孩子对音乐产生距离感、从而与音乐原理。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普及教育,不能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通才教育,只能培养缺少个性和创新的人和民族,所以,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无疑击中中国音乐教育的问题实质,说明王安国先生带领的课题组他做了大量、辛勤的调研工作,方针的制定是在中国教育实际的土壤上提出的。

3、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过去,我们许多中小学音乐课堂都上成了欣赏课、聆听课、讲授课。然而当代心理科学研究成果证明,人在审美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审美感性经验,当某1感官受到特定对象的刺激后,常常会把各种相关事物和经验沟通起来。这就是所谓通感,1种不同感觉之间相互渗透、替代和沟通的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1种心理现象,也是人们审美和艺术活动的1种重要表现方式。通常大家听到音乐,产生视觉表象;看到形状和色彩,产生冷热轻重的触觉表象等。学生只有在音乐实践中才容易将独创性的音乐作品作用于欣赏者和自身,同时,又把其他的感觉经验引发、调动起来,通过审美联想去补充它、发展它,创造它,从而取得触类旁通的艺术效果。艺术通感作为1种审美知觉,能够突破个别感觉的局限性和机械性,丰富和深化感觉经验的内容,激发想象、联想,产生移情,对艺术形象的自由发展和审美效应的获得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实践的欣赏只有信息输入没有输出,只是隔靴挠痒,不是来自心灵的体验和沟通,从通感研究结论上看是有1定道理的。

与此相似的是美国在新千年颁布的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豪斯赖特宣言》—《2020视野》

安全教育音乐篇4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造力大学素质教育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音乐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抒发人类的情感,同时可以发展人类的形象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既可以缓解他们紧张的学习压力,又可以加强沟通,提高他们的鉴赏力和基本素质。

一、音乐教育对大学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情感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人的情操,同时通过听觉艺术等形式丰富人类的情感。对于大学生来说,音乐的教育作用不言而喻。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音乐教育通过听觉形式,让学生在音乐创造、投入及欣赏等过程中,结合自身经历和理解,和音乐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同时让大学生在欣赏思考中成长。

音乐的创造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类最基础的情感表达,无论什么音乐形式,都离不开生活,音乐是生活经验的凝练和升华。大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音乐的欣赏增加对生活的感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同时通过对艺术家的人生经历、音乐创作背景等欣赏和剖析,感悟生活的真谛,也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找到情感宣泄的窗口。例如通过对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人生经历,从中学习那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情感素质,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升华。

(二)音乐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是人类参与活动最高的活动形式之一。人类在参与、体验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通过音乐这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教育中的即兴表达,可以培养学生把握生活的听觉敏锐感,培养他们精确的节奏感,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音乐的理解和感知等。通过这些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从而无形之中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三)音乐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而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审美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和创作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创作过程,欣赏音乐的动态美和情感美,增进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欣赏,自觉甄别美与丑。音乐教育通过音乐的形式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行调剂,通过听觉等艺术形式让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的独特魅力等。

二、当前大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不足

随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培养从单一的人才培养结构模式向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尤其是当今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全方位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竞争的关键因素。当前的大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音乐教育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当前大学音乐教育在提供大学生素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具体体现为:

(一)大学教育的音乐教育在非音乐专业的教育比重比较低

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等,大学教育中的音乐在非音乐专业的专业教学中的比重比较低。尤其是一些非艺术类学校,音乐教育的课程安排大多以选修课为主,部分专业甚至没有音乐鉴赏课程。

(二)大学教育的音乐教育认识不足

大学生的素质培养着重于思想品德课程和专业课程,而对于非专业课程,如体育、美术和音乐,大学管理阶层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在课程安排中缺乏合理性。大学教育的素质教育虽然已经开始实行,但部分院校还是以学生的技能培训为主要侧重方向,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教材指导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则需要专业的教材指导和系统的理论指导,而高校的音乐课程,尤其是一些非艺术类的音乐选修课程,由于课程安排等原因,没有专业的音乐教材,甚至部分音乐教师是非科班出身,音乐课程以欣赏音乐为主,对音乐的创造和剖析没有深入进行,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

三、针对当前音乐教育出现的问题对策

(一)在课程安排上学校要有足够的重视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学生情感宣泄的窗口,尤其是当今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音乐能够起到很好的减压作用,同时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音乐教育的作用,学校应该有充分认识,并在课程安排上使音乐课程更趋于合理。此外,需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如多媒体的建设和音乐器材的建设,都需要学校的支持。

(二)加大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也是专业性和系统性很强的教育形式。在音乐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学校对于音乐教师的培训极其重要,一方面音乐教师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校的专业培训让音乐教师深入系统地构建音乐体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对音乐教材要统一进行专业编制和采购

对于音乐选修课程,学校要提供专业的音乐教材。目前大学生的音乐教材都是由大学教师自主编写,因此,对于音乐教材的选择,首先要选择专业性强、有针对性的教材。此外对音乐教材要采取标准化的采购,教材的编写要请专业教师统一编写,以便确保教材质量。

总之,大学音乐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大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和谐健康发展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安全教育音乐篇5

准确做好学校年度预算和收支计划,并严格执行。全面做好年终的决算工作,为学校教育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正常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课程工作计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小学课程工作计划一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了歌唱、欣赏、音乐知识、乐器演奏、活动与练习等五个部分。一共安排了六课,其中每课都包含了学习歌曲和欣赏两大块内容,其中欣赏的比例比以前有所增加。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大部分爱好音乐,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学习能力,有较好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随着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的活动能力也随之增强。六年级为毕业班,教师应把握音乐的“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快乐,放松紧张的心灵。

三、学期教学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

总目标:通过音乐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基本要求: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小学课程工作计划二

一、教材分析

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

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

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聆听音乐

六、教材编写的思路

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的音乐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从基本的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各单元由浅人深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如此说,首先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所成即: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其次,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5.加强综合与渗透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当然,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是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欣赏《爱的奉献》2课时

第二周歌曲《歌声与微笑》2课时

第三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2课时

第四周歌曲《说拉弹唱》2课时

第五周欣赏《梅花三弄》2课时

第六周歌曲《阳关三叠》2课时

第七周欣赏《嘎达梅林》2课时

第八周歌曲《爱我中华》2课时

第九周欣赏《举杯祝福》2课时

第十周欣赏《天上有颗闪亮的星》2课时

第十一周欣赏《告别时刻》2课时

第十二周歌曲《同一首歌》2课时

第十三周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2课时

第十四周欣赏《街头少年》2课时

第十五周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2课时

第十六周欣赏《老友进行曲》2课时

第十七周欣赏中外优秀儿童歌曲2课时

第十八周至期末毕业晚会

小学课程工作计划三

2021年,我校继续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育和体育局2021年工作要点》为依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依法治校,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一、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全面推进组织建设

(一)深化教育抓学习,为思想建设凝神聚气

1.认真抓好党员学习

把学习贯穿于“学党史、验初心、讲理想、践使命”系列教育活动中,引导党员读原著、悟原理、懂党史、知国情。

2.认真抓好教师学习

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围绕作风建设、“”精神、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组织学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规范教育,树立为人师表、爱生敬业的师德形象。

3.认真抓好形势教育

结合建党百年大庆和学党史主题教育活动,尤其是改革向纵深发展对当前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正确引领学校的思想建设工作,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把舵领航。

(二)突出主业抓重点,为组织建设蓄能攒劲

1.创建“党建动态”专刊

创建“党建动态”专刊,每月一期,设置书记荐读、党章专栏、工作动态、党员风采、活动展示、学习心得、事迹宣传等栏目,详实介绍记载当月的党建工作动态、活动纪实并辑刊成册。

2.推行“党建+”工作模式

落实“党建+学校管理”探索党建与教育各项工作有效融合的管理模式。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有效解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稳定深度融合。

3.严格规范组织生活

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专题组织生活会制度。

4.严格规范常规管理

(1)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严把党员发展标准,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建立年度发展党员工作台账,加强分类指导和跟踪管理。实施“双培养”工程,把优秀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和管理骨干。加大在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一线教师中发展党员力度。年内发展党员2—3名。

(2)做好党费收缴、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做到标准到位,收缴及时,台帐规范,管理严格,足额上缴。

(3)加强信息宣传工作,构筑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营造“和谐、守纪、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年内完成局下达我校在各级媒体上刊发信息的任务。

(三)聚焦主责抓廉政,为作风建设助力增效

1.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在先的方针。组织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抓苗头、抓源头。规范教育收费,坚决杜绝乱收费、乱办班和私征乱订等违纪行为发生。

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落实好“一岗双责”,做到党政齐抓共管,努力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

3.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工作。要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监督职责,确保党员对党内事务和学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围绕职能抓监督,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1.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大会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工作,落实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发展以及切身利益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2.进一步推行党务、校务公开。发挥全体教职工参与管理、民主治校的作用,增强学校管理工作透明度。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要决定,都要经过教代会表决通过,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

(五)根据党建带工建,为教工服务保障权益

1.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引导女教工们在岗位上成长,在岗位上奉献。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女教工的生活。

2.关心退休教职工,做好暖心工程,组织好一日捐活动。

3.根据相关规定,精心组织好每年一次的全体教职工的体检工作,关注教职工的健康状况。

4.组织好教代会,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职工参政议政的意识,充分体现学校民主管理。

5..坚持做好、用好、管好工会经费,依法依规合理安排使用工会经费,为教职工发放节日慰问品。

6.做好学校家属楼的卫生和物业协调管理工作。

二、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德育工作管理水平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领导,强化师德建设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服务全体学生,树立全新教师形象;开展“四爱、四为、四杜绝”主题活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树立师德典型,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确保师德建设健康发展。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做好班主任及中队辅导员培训工作,掌握班级管理方法,提升班主任队伍管理水平。二是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带头辐射功能。三是开展好班主任工作先进案例交流活动。

3.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自我管理严、责任意识强、服务意识浓”的学生干部队伍,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做好培训,参与学校和班级德育日常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行为示范和管理的作用。

(二)抓实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继续深入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深化养成教育,强化训练、严格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

2.以学校“美的教育”文化建设为统领,以《城西小学养成教育序列化实施方案》为指导,深入开展月主题教育活动,做实好习惯银行储蓄工作,力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有目标、成序列地得到培养。

3.加强学生在校园、楼道、教室的活动管理,深入开展无声走廊、无声教室“两创建”活动。

4.继续开展最美教室评选、大课间评比、“优秀示范生”、“优秀值周”、“最美少年”等评选活动,树立身边典型,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5.充分发挥升旗仪式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三)深化主题活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把道德大讲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主题读书教育、光盘行动、网上传播文明等活动作为主要内容,开展好主题班会、队会,引导学生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

2.深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德育处、少先大队制定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实施方案》,以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为重点,突出家国情怀、展现文化内涵。

4.继续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契丹文化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促进德育、体育、美育和智育有机融合。

5.以新冠病毒防控为主题,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责任担当等爱国主义情怀。

6.以主题班队会的形式,深入开展生态文明、节水节电等思想教育。

(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的德育环境。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积极争创河北省文明校园。

(五)深化家长学校工作,形成德育工作网络。

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密切家校联系。通过家长学校讲座、在线家长培训会等形式,普及先进家教理念,推广成功家教经验,涵养优秀家教家风,使家庭、学校、社区形成育人合力,努力构建全社会育人体系。

(六)加强法治教育,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

加强法治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师生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的能力。根据平泉市教体局关于加强青少年道德与法治建设、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十个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我校的专项整治行动。

三、以“练兵比武”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科学管理,规范行为

严格按照《平泉市小学教学管理常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坚持常规管理常态化,使备讲批辅考研等常规工作日趋科学规范,从而谋求教学质量的提升。

大力加强统编版教材的研究力度,使教师明确意图,掌握方法,科学施教;继续利用我市集体备课成果,大力倡导二度备课,鼓励教师做好课后反思、记录教学随笔;严格按照平泉市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思路进行教学,,鼓励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博采众长,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向名师靠拢;做好学生培优补差工作,加强各学段的质量监控,力争各学段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逐年提升。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毕业班工作的跟踪与指导,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力争2021年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再次取得优异成绩。

(二)加强师训,提高素质

坚持校本培训经常化,落实教学领导每学期两次的教学讲座,督促教师以培训心得的形式相互沟通与交流,达到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双周一次的教研制度,发挥基层教研组的优势,通过课例研讨、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形式,学习理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从而达到提升理念、提高素养的目的。

利用外出培训和全员远程培训,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引导青年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完善青年教师“四个一”自修制度,将完成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深化青蓝工程建设,加强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通过提交帮带心得和总结、展示汇报课和帮带材料,带动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三)扎实“练兵”,决胜“比武”

根据市县工作安排,本年度我校“岗位大练兵、教学大比武”的重点初步定为十项内容,学校方案中已经做了具体安排,未尽事宜赛前将做补充说明。

(四)立足素养,全面育人

1.强化生本理念,注重习惯培养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巩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预习、学习、复习、作业、实验和测试习惯。

2.开齐三级课程,开好校本课程

加强《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学科教学的检查力度,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深度融合。

继续上好《经典诵读》,精心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推行海量阅读,加强读写结合。开展好一年一度的读书节系列活动;利用好学校两个图书室,上好阅读课。定期更换楼道图书角,方便师生阅读。

加强书法教学指导,落实好教育局《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书法课教学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书法课”教学,充分发挥书法纸和书法小黑板的练字功效,定期通过楼道书法长廊进行师生书法作品展评。

坚持每周五下午的社团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弘扬艺术品牌,浓厚“美”的氛围

加强艺术常规教学检查与指导的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索音乐、美术相互渗透的融合点;加强对艺术专训队的训练与管理,丰富学生的艺术生活,培养学生艺术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举办好一年一度的科技艺术节,营造尚美的艺术环境,为艺术人才成长搭建平台。

4.开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

发挥体育健身育人的功能,上好体育课,加大足球教学在体育课中的比例,传授足球知识和技能,让更多的孩子喜欢足球。积极参加各项比赛,按时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测试及上报工作。

组建好体育专训队,按时进行科学训练。举办好一年一度的校内田径运动会,开展好体育大课间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在校园营造崇尚运动、崇尚健身、崇尚健美的新时尚。

5.普及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

继续创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方式,强化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加强中高年级学生兴趣活动小组的指导力度,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举行学科竞赛,提升综合素养

定期举行各学科竞赛,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通过参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我校与天津市西青区逸夫小学、平泉市黄土梁子中心小学、平北镇中心小学均为结对帮扶手拉手学校,我们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积极向兄弟学校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以常态化疫情防控为主线,筑牢生命安全屏障

(一)构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安全工作职责

强化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并逐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期开展校舍及其它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及治理工作。

(二)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认真梳理查找安全教育存在的盲点和薄弱环节,上好安全教育课,将安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丰富教育形式和载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密切关注学生思想状况,切实预防违法犯罪现象发生。围绕“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日、“12·2”交通安全日等重点时段,广泛开展预防溺水、防火、禁毒、食物中毒、网络沉迷、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完善各类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自救自护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日常安全工作管理,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1.抓实常规性安全工作。

严格落实门卫值守和内部巡查制度,定期对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风险点和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2.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利用班队会、安全课,加强交通法规教育。严格落实学生上下学乘车排查制度,确保上下学交通安全。

3.加强学生饮用水、饮用奶安全管理。

定期对学校饮用水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监督饮用奶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按要求对饮用奶进行检查,确保饮用奶质量。

4.加强消防安全工作。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演练,消防设施、器材要完备,安装规范,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损坏及时维修更换。

5.进一步开展学生欺凌防治行动。

定期开展预防校园欺凌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掌握防范欺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遵规守纪、知法守法。6.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

会同有关单位对校园周边网吧、娱乐场所、无证摊贩等进行清理整顿,配合执勤交警维护好上、下学校门周边交通秩序。

(四)全力做好新冠病毒及各种传染病防控工作

1.健全学校疫情防范和卫生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新冠病毒、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2.严格落实校园六个一律、体温检测、通风消毒、师生因病缺课缺勤跟踪等各项疫情防控制度。

3.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班队会,利用多种途径宣传卫生保健知识,着力培养学生卫生习惯。

(五)做好学生“三险”工作

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参与保险的意义及作用,动员家长积极主动参保。

五、以常规管理为重点,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1.做好资产管理

成立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资产购入、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档案,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2.做好基本建设项目管理

编制校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按《平泉市中小学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建立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学校维修改造项目实行申报审批制度。

3.做好校园环境管理

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为师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生活绿色生态环境。将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融为一体。提高校园文化品位。逐步提高绿化覆盖率,建立健全绿化养护管理制度,确保校内植物生长旺盛及绿化设施完好。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做好对校园、教室、绿地、操场等公共场所及设施的清扫、检查、维护等工作。加强人员管理,确保校园环境整洁、有序、卫生。

4.做好物品采购管理

严格执行《平泉市中小学物品采购管理办法》的采购程序和审批手续,依据各部门实际需要,本着精打细算的原则进行采购,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5.做好财务工作

安全教育音乐篇6

赵季平先生1970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38年后回母校担任院长,上任半年就喜遇60年华诞。其经历和对母校的情感使他对校庆活动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全方位的部署。他认为:“西音60年校庆活动不是一个节点,而是一个过程。是总结经验,展示成果。凝聚人心的过程,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往开来、彰显办学特色的过程,更是为创建一流音乐学院夯实基础的过程。”因此“西音”建校60周年庆典于10月18日举行,而校庆系列活动从3月起就按照既定方案有序展开。其校庆系列活动可以概括为:

论坛研讨会议凝练办学特色。10月10日至11日。“秦派二胡学术论坛”在西安音乐学院举行,110位嘉宾和代表会聚古都秦地。秦派二胡领军人物鲁日融先生主编的《秦派二胡曲论》一书首发式和“秦派二胡作品音乐会”,展示了秦派二胡几代人几十年来在教学、科研和创作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演奏的鲁日融先生创作的《迷胡调》,将音乐会推向高潮。论坛、论著和作品音乐会为一体的学术会议样式,是音乐教育论坛独有的魅力和吸引力。

10月12日至13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西安音乐学院承办的“陕北民歌译介首届全国学术研讨会”在“西音”召开。其宗旨是将优秀陕北民歌,包括红色民歌以新的语言形式推展到世界和当代各种文化活动及学校教育中。主要议题有:民歌译介的语言技术问题、民歌译介的文化误释研究、音乐与译词配合研究等,会议有包含近20篇论文和近200首民歌译作的文集问世。用多种语种、中外人士参与的《陕北民歌译介作品演唱会》以及“西音”作曲系教师们编创的《陕北民歌无伴奏合唱》是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一大亮点。

10月15日至17日,由西安音乐学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史学会协办的“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云集了四方嘉宾和八方代表。中、德、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有关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等100余人汇集西安音乐学院。会议研讨的议题有:(1)汉唐乐史与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流;(2)汉唐乐史与日、韩音乐文化交流;(3)汉唐乐史音乐图像学研究;(4)汉唐乐史其他专题研究。会议涵盖了音乐史学、音乐文学、音乐思想、音乐美学、音乐文献学等学科领域。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考察了汉唐文化遗址,举办了“唐音遗韵:长安古乐(西安鼓乐)专场音乐会”。召开了由“西音”、陕西省音协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资助出版的陕西学者李石根著《西安鼓乐全书》、“西音”冯亚兰教授著《长安白道峪教衍和尚藏谱辑译》新闻会。

10月30日至11月1日,“秦筝陕西流派学术论坛”及“周延甲作品音乐会”在庆典活动后照样进行。学术活动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秦筝文谱》首发式。此书分文论与曲谱两部分。文论研究包括源流探讨、理论依据、调式、旋法、音律、技法特征等。曲谱集独奏、重奏、合奏、协奏、弹唱代表性作品为一体,是秦筝陕西流派半个世纪以来理论研究与代表性作品的成果体现,是形成陕西流派的重要佐证,更是研究秦筝文化回归之旅的重要参照。二是周延甲先生作品音乐会。周延甲先生亲自操琴,与上世纪曾合作过的老艺术家合作,演出原汁原味的陕西音乐。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转播了这场独家风格的音乐会。三是秦筝陕西流派学术论坛。这是此次活动的“重头戏”。来自中国筝会的多位副会长、专家学者莅临此次盛会,共同探讨了陕西流派振兴成果的启示。共谋在多元音乐文化并存的大背景下,传统流派的生存空间与发展方向。

什么是办学特色?2002年教育部第一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大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大学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西安音乐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总结提升“西音”60年的办学经验。提出了依托四大传统,坚持特色发展,高地建设,国际视野的理念。校庆四场学术会议是其办学理念的凝练和深化。

数场学术讲座培育校园文化。4月2日徐沛东先生的《音乐的继承与创新》讲座为“西音”的“乐府讲坛”开坛,接踵而至有王国潼先生的《阿炳与刘天华二胡音乐的比较》、D・劳瑞的《国际音乐交流问题》。金铁霖、杜亚雄、伊沙贝拉、龚一、萧梅、伍国栋、姚公白、薛范、高士杰、冯亚兰、陈自明、栾峰、秦序、刘凤学、郭玉茹、项阳、方琼、赵维平、饶余燕、罗艺峰、沈冬、周凯模、陈应时等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共计25场。众多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们亲临西音,学术厅里人头攒动,好一派蒸腾景象、“西音”风光。

学科建设丛书结出累累硕果。建院60周年之际,出版了“西安音乐学院重点学科建设丛书”一套11本。其中有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中心重点资助和支持项目、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库、作曲系青年教师作品集。这套丛书集中展示了“西音”近年来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学院第一次以丛书的方式支持重点学科建设,推进学术发展的重要举措。丛书涉及了民族音乐学研究、西方音乐史研究、音乐美学研究、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音乐编辑学研究、音乐表演研究等不同领域。它们分别是李石根撰著的《西安鼓乐全书》冯亚兰辑译的《长安白道峪兴安禅寺教衍和尚藏抄谱选辑》;鲁日融主编的《秦派二胡曲论》;高士杰主编的《“神”的光芒“人”的情感――西方音乐史研究文集》;罗艺峰主编的《1994~2004:谐和的同唱――西安音乐学院音乐美学硕士论文选》;韩兰魁主编的《无伴奏合唱陕北民歌十二首》;王宏印译编的《西北回响:汉英对照新旧陕北民歌》李宝杰主编的《音乐编辑学:音乐研究的交叉视阈》;程天健主编的《行乐舞鼓――民族音乐学研究文集》;陈慧雯主编的《歌者远行――民族音乐学研究文集》;周玲主编的《曼声长歌――意大利歌剧与美声唱法的实践性研究》。

系列音乐会呈现勃勃生机。从3月到10月,系列音乐会演出了37场。各系精心组织,教师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展示了60年教学实践成果。缅怀第一代“西音”人、已故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屠冶九、杜勃兴、石夫的“纪念音乐会”拉开了校庆系列音乐会的帷幕,饮水思源,感恩戴德是“西音”人的光荣传统。“交响音乐会”磅礴大气;“华阴原生态老腔音乐会”撼人心旌;“打击乐音乐会”震撼观众;“欧洲经典歌剧专场”令人回味;“民族管弦音乐会”高潮迭起;歌剧《魔笛》经典演绎、国内首演;舞蹈专场晚会“青春,我们在路上”清新活泼、充满探索;庆典音乐会激情燃烧,催人奋进;“校友音乐会”情谊浓浓。感天动地。阎惠昌、吕继宏、丁毅、沈诚、倪志杰、刘铮、刘小龙、杨长樱、孙永志、曲文军、张彬、张瑶、赵晓华等人的深情演唱和演奏,表达了学子对母校的感恩。

校训校徽校歌凝聚“西音”精神。“西音”经过60年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确定了新的校训校徽和校歌。新校训为“明德教化,乐音至善”。意为:“彰显光明正大的仁爱道德。发扬大学的教化职能;高奏治世的安乐和谐之音。努力使音乐所通达的至高目标成为人类终极的尽善尽美的境界”。新校训的特点一是典出有据,历史文化色彩浓厚,分别引自《礼记・大学》、《苟子・王制》和《礼记・乐记》等古代典籍;二是内容完整。涵盖了大学的“德治”理念、教育的“教化”功能和大学教育所追求的“至善”境界,与“治世之音”――美妙的乐音统一在一起,色彩鲜明。内涵深邃,较为完美地体现了西安音乐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三是特色突出,彰显出音乐艺术高校的特点;四是反映了几代西音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打上了校园文化的烙印。作为“文化名片”,凝结着地处陕西的西安音乐学院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五是作为一种格言、箴言或座右铭,琅琅上口,便于传承与实践,对“西音”学子具有较好的引导训育作用。

校徽是学校历史传统的形象积淀,是人文精神的艺术体现,是独立思想的集中熔铸。反映着学院的文化指向、办学理念和社会责任。“西音”校徽由“乐”字为设计主体,构形似“金钟”,表现出音乐在人类文明中的源远流长;英文“music”变异分散,组合融入“乐”字其中,体现出民族风与国际化的接轨;标志中心“art”的首写字母“a”是英文第一字母,体现出学院立足传统,迎接挑战,创建一流音乐院校的雄心与魄力;千年古都的城墙纹饰远接周秦汉唐文化传承,近汇三秦热土地域精粹,宫墙红诠释着学院“立幽幽秦中之根,沐绵绵入水之源,承雄雄长安之乐,颂欣欣天地人和”的人文积淀。新校徽体现出“西音”人扎根黄土地,放歌新时代,开拓创新,博采众长,在艺术上坚持传统与时代的交融、民族与世界的互动,可谓传音之源远,达院之任重。

校歌是一所高校历史和文化的浓缩,也是校园人文环境和氛围的体现。一首好的校歌,既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激励,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会潜移默化为学校的传统作风。由安宁书记作词、赵季平院长作曲的新校歌,其基本思路是以青年学子的成长历程为主线,以音乐对人的教育、引导陶冶、启迪作为递进,突出学院的特点、特色,同时增进学院的校训、理念和使命,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的目标,以求校歌时代感更强烈一些。

安全教育音乐篇7

【关键词】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21-01

幼师专业备受学生青睐,从事幼师行业的人数逐年增多,幼师生的培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但幼师的素质良莠不齐,其中音乐素质的缺乏格外突出,究其原因,幼师院校在对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问题上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对幼师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进行有效的改革显得至关重要。

一、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的现状

对幼师生进行音乐素质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我们往往认为这是纯粹的音乐学习,但是缺乏人文底蕴的音乐教育是低水平的,不可能对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音乐素质培养。[1]而人文底蕴是一个人综合学习的积累,在幼师生进入学校以前,这一积累是依靠文化课的学习来实现的。

但是从现实看,幼师生在入学前的文化课学习并不是太成功,这就导致了幼师生相关人文底蕴积累的缺乏,使音乐学习缺乏基础。

幼师学校对幼师生在音乐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己在音乐素质培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幼师生的音乐素质培养不仅仅需要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悟性。[2]不仅需要有一个系统的音乐学习体系,还需要学生有一个音乐熏陶的环境。

幼师学校在幼师生音乐培养的课程安排上缺乏对音乐学习的注重,只关注幼师生教育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因此使幼师生在学校缺乏对音乐的系统学习。幼师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习。但是学校的课程安排没有对幼师生进行统一的音乐训练,没有在专业设置上突出音乐教育的特色。

幼师学校的音乐熏陶环境也相当缺乏,其实对音乐熏陶环境的构建并非难事,但学校对于音乐专业教育缺乏重视,导致了环境建设方面的缺失。

幼师学校的教育职业化使学校的氛围缺乏活力,缺少能让本身具有音乐兴趣和特长的幼师生发挥的活动,如举办晚会、演出和座谈会等。

二、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问题产生的原因

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问题的产生是整个幼师教育体系不健全的表现。首先应立足于幼儿教育的自身特点,幼儿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应该注重对幼儿兴趣的启发,因此需要幼师有一些专业特长。

幼师实际工作的需要是培养幼师生的目标,那么对于幼师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就应该加强。但是大部分幼师院校对“幼儿”和“师范”这两个幼师教育核心的把握出现了偏离,将幼师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师范教育,进而运行一般师范教育模式,没有突出幼师教育的独特性。

从其自身来看,幼师生在这一时期尚属于人生的不成熟时期。思想上难免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关注度更多地放在自身知识学习之外的方面。对于自我音乐素质的培养重要性认识不够。

另外,幼师生群体音乐素质水平千差万别,导致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不能正常进行,幼师生群体水平的不平衡也使得学校无法开展统一的音乐课程学习。

社会大环境也对幼师生的音乐素质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就业应聘中,企业只注重应聘者的能力,忽略了其素质,他们的升迁也往往不是靠业务能力,而是靠一些非技术性的能力。这样的大环境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认识,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浮躁、不务实。

三、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的改进措施

既然我们明确了幼师教育的需求和特点,就应该在幼师生的培养上突出重点,对于幼师生的教育技能培养和音乐素质培养做到按合理的比例搭配。

首先,应该增加音乐学习课程所占的比例。音乐的学习是注重基础的,而且幼师生的自身素质比较薄弱,因此,在安排音乐学习的课程上应该侧重幼师生的音乐基础学习,将音乐基础打牢。

其次,应该教育幼师生注重音乐特长幼儿的培养。现在的家长大多注重孩子的特长开发,因此对幼儿的专业教育要更加细化、更加追求深度。

再次,学校还可以开设幼儿音乐教育专业,将幼师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在专业设置上得以体现,让幼师生能获得完整的幼儿音乐教育。

四、结语

幼师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幼师生在幼儿教育中的工作成效,对于幼儿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面对当前培养幼师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改革,以保障对幼师生的全方位培养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安全教育音乐篇8

音乐记忆

流行天王级歌手周杰伦,无数青少年崇拜喜爱的偶像,他创作演唱的多首歌曲编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或教辅书谱。如,《听妈妈的话》进了台湾小学教材,好像并未听到强烈反对的意见。而周杰伦及多位港台歌手演唱的《蜗牛》,2006年入选上海市《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引发一片争议之声。这件事存在争议并不新奇,但,有谁还能想象,“中、小、幼音乐课堂,不准有‘流行音乐’,这个问题不用讨论了”,从1990年第四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传出的声音,引动从1991年初开始的大讨论。

“流行音乐不准进课堂”,态度坚决,语气强硬。这句话还附有说明:“在音乐课堂里,谁教了流行音乐,就是违反纪律,是不能允许的”(见音乐周报1991.2.1第三版)。这番话,“话音刚落,来自全国各地500多位音乐教育工作者,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而随后,全国各地音乐教师纷纷发出疑问,音乐,只有通俗易懂大众喜爱才会流行,何以“不准进课堂”?《十五的月亮》《好人一生平安》《重整河山待后生》很流行,不准进课堂吗?有人说,“不准流行音乐进课堂”,应成为音乐教师的职业准则;有人说,这条禁令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到祖国的今天与未来;有人说,无休止的争论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是答案吗?新的争论持续不断。但,流行音乐进入教材、进入课堂,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真实。

周杰伦《蜗牛》入选“爱国主义歌曲”,选曲负责人、上海市教委音乐教研员王月萍理直气壮,这首歌词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有很好的教育意义;首师大音乐学院郑莉教授告诉记者,从2000年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标准启动,2001年正式出版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已经“放开了”、很宽松,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已有入选。“因《阿姐鼓》涉及民族文化,音乐课上得生动鲜活”。郑莉认为,流行音乐进课堂,“学生有兴趣、有需求”,音乐教育关系到文化传承,所以不应以个人好恶为标准,引导、疏通最重要;人民音乐出版社新课标实验教科书《音乐》责编郭秀芬介绍,按照教育部统一审批,人音版教材、教辅中编入了优秀的流行歌曲。目前,国家批准的中小学音乐科教材、教辅,11个版本均编选了《黄土高坡》《天堂》《一个真实的故事》《让世界充满爱》等。国家教育部音乐教材负责人王安国教授语重心长:“那个‘不准’发表在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之前,顺应‘反精神污染’、‘反自由化’政治大气候,但并不是教育部正式文件”。王安国认为,应持科学、宽容的态度,使青少年认知人类音乐的各种风格、不同流派,从而扩展文化的视野与胸怀,真正接受美育全面发展。■

安全教育音乐篇9

关键词: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243-01

萧友梅(1884—1940),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我国近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毕生从事中国音乐教育事业,是我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和奠基者。他的诸多音乐教育思想一直影响至今。

1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

萧友梅身处社会性质急剧变化、东西文化猛烈碰撞的时代,同时他又长期在国外留学,重点学习西方音乐以及学习哲学、教育学等知识,并选听了不少与音乐有关的人文科学的课程。因此,其音乐教育思想受到多种教育思想的影响。

1.1欧美发达国家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响

这一时期,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教育开始倡导以后一种全新的教育风尚。它们注重知、情、意全面发展的教育,并形成了“回归自然的教育、儿童本位思潮、劳动学校教育理论和艺术教育运动”的音乐教育运动。

从德国来看,德国传统的音乐教育较为注重宗教仪式的培养,但在新的教育思潮影响下,开始侧重人的个性发挥和内在能力培养。英国的音乐教育音乐课程的实施当做是获得审美愉悦活动的重要途径,开设相应的音乐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美国的音乐教育则以欧洲的音乐教育理念为根据,重视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等心理特征,呼吁多一些真正的音乐,多一些音乐艺术的魅力。

欧美发达国家的这些音乐教育思想20世纪在中国广泛传播,为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日本的音乐教育思想影响

萧友梅曾于1901年在广州学堂毕业后赴日留学,当时日本学校音乐正处在“唱歌教育时代”。萧友梅在日本接受了这种新式教育的训练。其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也受到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

日本“唱歌教育时代”的音乐教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产生了大量儿童教育歌曲并将其编入音乐教材。其二,提出音乐教材要与儿童的多方面兴趣结合,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行,从而程强化了音乐审美体验的功能。其三,撰写并引进了许多音乐教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提高了日本音乐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1.3中国本土的音乐教育思想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本土的音乐教育思潮发生变革,也影响了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这一时期,中国本土的音乐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维新派的“情感教育”思想和蔡元培的“美育教育”思想。

维新派认为,情感教育是中国自强的根本,而音乐教育则是情感教育与改造国民精神品格的重要手段。在维新派的大声呼吁下,音乐课进入了中国学校教育的体系,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突破。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是在继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对西方美学研究成果进行吸收和借鉴而形成的。他首次提出在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中,美育是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给予美育独立的学科地位。这为美育在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地位奠定了基础。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基本上是并称蔡元培所提倡的“美育”方针的。

2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2.1肯定传统音乐价值

在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中是强调要肯定传统音乐的价值的。他提出应对传统音乐进行整理研究,以作为现代作曲家的参考。为了达到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目的,萧友梅希望借助西方音乐的优点和技术来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创新。

萧友梅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肯定在他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如他在上海音专任教时,曾开设“国乐概论”这门课,并编写了教材。又如在课程安排上,他不但安排了中国音乐史,还安排了民族乐器课,并聘请国乐演奏家来校任教。

2.2学习和借鉴西方音乐教育经验

长期的国外留学生活,使萧友梅对国外的音乐教育的办学方针和措施有着较为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于是他通过撰文向政府及国人宣传介绍,并在自身的办学实践中借鉴了这些经验。

在着手创办的专业音乐院校中,关于专业音乐教育的办学定位,萧友梅借鉴西方的办学经验,将音乐办学机构分为注重“技术”和注重“理论”两类。他认为专业音乐院校应该是属于注重“技术”类的,因此理论的学习应该为辅。而注重“理论”的乐科大学则应以理论学习为主,技术为辅。

2.3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

萧友梅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他在《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中说:“我国民气的柔弱不振,自然是因为国民教育没有办好,但是社会上缺乏一种雄壮的歌词和发扬蹈厉的音乐,也有很大的关系。”于是他提出了“音乐救国”的思想,希望通过音乐对国民灵魂的熏陶来达到振兴民族的目的。

在“音乐救国”的具体途径上,他提出了所谓“国民音乐会”的构想,希望通过“国民音乐会”这种形式来推动社会的音乐教学,促进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由此,他组建了第一个由中国组织、中国人指挥的管弦乐队,并组织各种演出。

2.4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萧友梅主张既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所有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也是推动音乐学科发展的基础。为了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萧友梅还提出了要特别关注基础教育中的师资问题。

教育活动与艺术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在艺术实践方面,萧友梅为他自己编写的《新学制唱歌教科书》《新学制乐理教科书》等系列教材所编写的钢琴伴奏,为学生进行伴奏实践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3结语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萧友梅并没能对我国音乐教育体制提出太多的具体措施。但他提出的诸多对当代音乐教育具有启示意义的音乐教育思想,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中,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启蒙阶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颂扬的。

参考文献

安全教育音乐篇10

关键词:缪天瑞;温州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14-01

浙江作为沿海富庶之地,历来人才荟萃。尤其在近代,浙江音乐家不仅在浙江音乐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引领潮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走出家乡、立足全国、放眼世界,活跃在中国近代音乐史的舞台上,作出了许多的贡献。缪天瑞老先生作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地位颇高的泰斗级人物,近年来关于其人生轨迹的研究已经数不胜数。然而,有关其在家乡——温州的活动轨迹却不太受人们的关注。而本文就是对缪天瑞老先生在浙江温州期间的主要活动进行的考察。

缪天瑞(1908-2009),别名穆静,浙江瑞安人,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

缪天瑞出生于浙江瑞安莘塍镇南镇村的缪家老宅。缪家是瑞安的名门望族,他的母亲是温州著名教育家刘绍宽先生的外孙女。缪天瑞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由祖父和叔叔带大,因此祖父对他的影响很大。祖父擅长吹奏洞箫,爱好音乐,经常会组织一些业余乐手在家中合奏,这深深地影响了年幼的缪天瑞。1914年,6岁的缪天瑞就读于他祖父创办的莘塍聚星小学。学校教音乐的是钟老师,性情温和,教唱歌,教弹琴,使得缪天瑞在学校里接受到了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为日后走上音乐道路埋下了伏笔。

1920年,缪天瑞进入县立瑞安中学读书,住在他的叔叔家。他的叔叔缪晃毕业于日本千叶医科大学毕业,回国后在瑞安城内开设诊所(医院)。叔叔有过留学经历,学习现代文化,思想开明,非常支持缪天瑞学习音乐,并从学校借风琴给他弹奏,从日本购乐谱给他练习。祖父也经常来听缪天瑞的风琴弹奏。当时瑞安中学提倡学生课余组织一个兴趣小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支持素质教育,缪天瑞便选修了京胡和二胡。当时瑞安城内郑剑西先生拉京胡出名,唱戏的人都找他伴奏。缪天瑞请郑先生教他拉琴。缪天瑞在郑先生的指导下,受到较为严格的音乐训练,进步很快。后来郑先生把他自己拉奏的北京制造的京胡送给缪天瑞,缪先生走到哪里带到哪里。瑞安中学音乐教师段江尘见缪天瑞天赋异禀,非常适合学习音乐,推荐他考入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音乐科(后改名为上海艺术师范大学,学制三年)。在校期间,他师从吴梦非、丰子恺、宋寿昌、钟慕贞、毛月娥等,主修钢琴,为日后的专业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毕业后,缪天瑞回到温州,在温州中学附属小学担任音乐老师。1927年,缪天瑞与同学王公望、陈垂平、吴成均,同乡金作镐、侯宗谷等人在温州自办温州艺术学校,担任教务主任,并兼教乐理、钢琴。由于经费问题,这所学校仅仅维持一年就停办了。温州艺术学校虽然仅仅办了一年,却是温州近代最早的艺术院校,也培养出了一些艺术人才,这其中就包括后来在音乐界颇有名气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陈田鹤。

抗战期间,他曾于1938年和1945年先后二度执教于平阳郑楼省立温州师范学校。据他的一名学生回忆,“1938年的缪老师30刚出头,个子不高,留着长发,远看象个年轻女郎。他喜欢游泳,常见他身穿游泳衣从学校的“天然游泳池”里上来,全身湿漉漉地赤着脚走回自己的寝室。缪老师上第一节音乐课,每个学生必须经过他的听音检查,发现个别“单音”的同学,要他坐在音乐室的另一端听课,以免唱歌时影响整体。他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示唱,声音特别圆润响亮,即使跟学生一起唱,也能清楚地听到他的声音。当时他教的都是聂耳、冼星海、吕骥、贺绿汀、陈田鹤等人创作的歌曲。他那和蔼亲切的教态,浑润的音色、深入浅出的乐理传授,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

缪天瑞生在温州,长在温州,可谓土生土长的温州人。他日后从事音乐道路与其在瑞安成长期间所接受的音乐启蒙教育是分不开的,这也反映在他日后关于这段时期的回忆录中。而缪先生自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毕业之后,亦在温州执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分别任教于温州师范附小、温州艺术学校、温州师范学校,受到学生的爱戴,为温州培养了一大批的音乐人才,促进了近代温州音乐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温州乃至浙江近代音乐历史的发展,跟缪老先生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对这位音乐家为我们浙江音乐教育所做的贡献怀有一份感恩之情。

参考文献:

[1]向延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m].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