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儿童声乐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8:53

专业儿童声乐培训篇1

【关键词】儿童;声乐;启蒙;辅导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儿童的启蒙和辅导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进入全面改革和创新的阶段,为了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儿童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需要对我国现阶段的儿童的启蒙和辅导教育现状进行科学和理性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儿童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和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超前的教育情况下,只有对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教育进行探索,完善儿童声乐教学的理念和声乐教学体系,才能保证儿童审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实现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在阐述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

(一)声乐教育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儿童声乐教育目标模糊,不明确。许多儿童声乐教育逐渐演变成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儿童的启蒙教育是面对全体学龄前群体的素质教育,旨在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专业职业教育活动。儿童的声乐教育是为了激发儿童对声乐的兴趣和学习声乐的欲望,让儿童获得更多的心灵满足,因此儿童声乐教学应培养儿童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而不是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儿童声乐教学课时不足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班级人数大约在30~35人之间,声乐教学一般以集体的形式授课,一周2学时,同时要完成教学任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儿童声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声乐教学内容只是一点而过,忽略了细节教学。由于时间和人数的限制,声乐课未能对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练习、辅导,导致儿童声乐水平参差不齐。

(三)声乐课程教学未能体现出专业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大多数幼儿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自始至终都在教授歌曲,没有从儿童的声音特点出发,拔苗助长使他们各种唱法都不精。未能体现出声乐教学的专业性,声乐课程的安排与实际要求脱节。

(四)儿童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儿童声乐教师大多数来自音乐学院,虽然声乐教师在学校学习时是以声乐为专业课,但是声乐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接触过学前儿童的教育,导致声乐教学水平存在差异。有一大部分儿童教师虽然能够很好的掌握声乐教学的方法,但是没有儿童声乐教学的经验,导致儿童声乐教育具有局限性。同时,由于儿童声乐教师缺乏系统的学习,导致儿童声乐教师无法提出新的教学理论,提出具有实质性的教学方法。

二、儿童声乐的启蒙与辅导方法

根据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儿童声乐教学应明确培养目标,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要结合他们的生理需求及年龄特征,有规划有目的的授课,传授发声方法、声乐基础理论及演唱状态或技巧,增强在社会中的竞争性和实效性。根据社会市场的发展,合理设置声乐教学内容,改进声乐的教学方法,将声乐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表现出声乐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启蒙性、教育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声乐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应该组织相关的儿童声乐教师和学生到相关的幼儿师范学院及高校去深造、观摩,呼吸新鲜空气和吸收新的血液。此外,还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加强儿童呼吸、歌唱时共鸣和吐字的训练,科学发音,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

(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

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幼儿、童年、少年和青春期等阶段,因此儿童在学唱歌时要注意他们的年龄段。有研究显示,4~6岁的小孩属于幼儿时期,让小孩参加声乐训练班之类的学习是没有必要。由于幼儿时期小孩的理解能力有限,且稚嫩的声带处于发育时期,发音的音域较窄,若不好好保护就会破坏孩子的声带。研究显示,幼儿时期的小孩最好是让小孩顺其自然发展,同时幼儿教师和家长可让小孩多欣赏和学唱一些儿歌,培养小孩对声乐的爱好。

对于7~9岁的小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节奏、音准和歌曲等方面的理解,让儿童学习唱歌的基本知识,刚刚开始要小声唱歌,避免声带破坏。儿童声乐的培养主要以学习歌曲为主,最好是以儿童歌曲为主。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时刻记住不要让儿童模仿成人歌曲的唱法,避免声带受损。

对于10~15岁的孩子来说,这一时期是儿童嗓音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都要经历变声期,从医学角度出发,儿童变声期不宜学唱歌,但是变声期后是儿童学唱歌的最佳阶段。医学研究表明,男孩变声期在大约在12~14岁,女孩大约13~15岁。在变声期间,儿童的声带会出现充血和水肿的现象,这是自然的现象,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不必担心。在这一时期,若儿童用大本嗓大声唱歌,则会加剧声带的疲劳,最后导致声带肥厚。因此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儿童的声带变化,避免出现意外。

(二)加强儿童的呼吸训练

儿童的歌唱发声呼吸方法与成人歌唱发声呼吸方法一样,呼吸时肺、胸、两肋、横膈膜、腹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时胸部自然的张开,两肋和横膈膜起到关键的作用,小腹是气息支持点。在教学中,首先让儿童练习吸气到小腹,并能保持住。

(三)训练儿童歌唱中的共鸣

儿童的歌唱是以口、咽、鼻、头腔为共鸣点,儿童共鸣训练一般都是从小字组一的duo开始,然后向上唱到小字二组的re。国外一位儿童乐专家认为,儿童声乐训练应从C调的re开始然后下行音阶si。儿童在练习声乐时,如果声音位置不能集中往上,告诉儿童说当训练共鸣时感觉头上落着一只小鸟在歌唱,通过集中精力,通过多次体会这种感觉,效果较佳。

(四)儿童在歌唱时注意咬字吐字及音乐表现力

儿童在歌唱时应该自然大方、咬字清晰,符合儿童歌唱的特点,此外加强儿童的朗读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儿童在歌唱表演时应该注意他们的音乐表现力,训练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与声音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跟着声乐伴奏的节奏,培养儿童自助创新的律动能力。

(五)培养和激发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增加儿童参加声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儿童对声乐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因此老师采取一些教学手段使他们的兴趣一直维持兴趣直到喜欢。这是声乐学前的一种前提基础与保障。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歌唱的训练形式多种,因此在训练之前,幼儿老师应先烘托他们学习声乐气氛,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氛围,然后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让他们饱含热情有激情地歌唱。此外,教师还可定时举行唱、演、欣赏各个方面的比赛,对进步的儿童加以表扬,奖励小红花,拓宽儿童的音乐知识面,提高学习声乐的兴趣。

(六)科学的发声训练

由于儿童时期声带稚嫩,容易破损,因此科学有方法的训练方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儿童对生活缺乏经验,对一定的事物心里没有一定的感知性,甚至有时候不知道用什么器官来控制协调性。所以,教师在给他们训练时用想象的方法来使儿童的各个器官达到协调。对歌唱呼吸、放松喉部、咬字吐字以及歌唱表现能力等训练内容逐一进行,加深儿童的概念性,有效协调配合歌唱的器官,使儿童的高、低音区达到声音、位置的完美统一。

(七)训练儿童的歌唱情感艺术表现

声乐通过声音来检验的一种艺术,是一种看不见、闻不着的艺术,故需要我们每天及时获得审美的基础知识和积累对审美的经验,如此才能深刻理解声乐的审美。幼儿园教师在教儿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候,对歌曲的音乐背景、歌词的念白及内容、歌曲的内涵及中心思想进行详细的说明。培养儿童在歌唱中的情感此外,教师可教授学生的一些基本音乐表现手段:音的强弱、音的高低、音的色彩、音的高低等,帮助学生表达音乐形象。儿童的歌声是淳朴、童真及干净的,其对声乐的情感比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更为强烈。因此,培养儿童对声乐的鉴赏力和鉴别力尤为关键。

三、结语

目前,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仍存在声乐教育目标不明确、儿童声乐教学课时不足、声乐课程教学未能体现出专业性、儿童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儿童声乐教学应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儿童声乐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声乐课程,改进声乐的教学方法,将声乐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声乐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还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加强儿童呼吸、歌唱时共鸣和吐字的训练,科学发音,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

随着高科技网络信息的更新,儿童的心里接受的音乐常识也在更新,需要结合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进行声乐授课,辅助多媒体中的摄像头进行录制,接着可以放在网络中或幻灯片中,让老师根据他们在录制声音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使声乐艺术更加直观化,改变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此外,先进的音乐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很多优秀的乐队伴奏,有强烈的民族风及节奏律动,对学生的演唱给与辅助和衬托的作用。可以培养儿童们的节奏感和音乐风格,进而达到歌唱的最好状态,表述歌曲的思想内涵,更激发了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因此,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是实施有效的声乐艺术教学前提。

参考文献:

[1]黄可章.儿童声乐教学的三大要点[J].北方文学,2011,(06).

[2]陈琳.关于儿童声乐教育的两点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2012,(04).

[3]王杨阳.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09).

[4]程景丽.校外少儿声乐教学情况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5]蒋青,丁颢.论声乐教育的初始年龄[J].红河学院学报,2008,(03).

专业儿童声乐培训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歌弹唱;声乐教学;有效应用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深入改革与发展,国务院也多次强调重视幼教行业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幼教行业的发展,幼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教师的歌唱水平和弹唱水平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技能,它也是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我们通过实践考察和与幼儿园园长交流时发现,大部分的幼儿教师的弹唱能力普遍欠缺,会弹不会唱会唱不会弹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就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从声乐课教学模式的角度上提高幼儿歌曲弹唱能力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目标的确立

高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是必修课,它与艺术类院校声乐专业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教学安排均有不同。面对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但要掌握基础知识,又要有很好专业技能,虽然不用像歌唱家那样能够优美唱好美声歌曲,但是一定要能够很宽松的完成和满足幼儿园的技能需求。所以说,就要求我们学前教育专业明确培养目标——为各类幼儿园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强、实用性强的幼儿园教育人才,不是培养专门的艺术专业人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应该注重与幼儿园一线的实践联系,大胆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学前教育声乐课中儿歌演唱和儿歌伴奏的有效应用

(一)应用具有实践性的和针对性的教材进行教学。根据学前教育声乐课的特点,可以选择学前专业特点的专业教材作为辅助教材,从我们目前的声乐教学来看,我们的声乐课堂教学内容远离了幼儿园一线的实际应用,儿歌只是在我们的幼儿歌曲弹唱的课堂教学中有较少的体现,我们的学生在校内能够唱好声乐歌曲《黄水谣》、《小河淌水》等程度的歌曲,但是到了幼儿园连《红蜻蜓》、《小白船》等等幼儿歌曲都唱不好,自然而然也就不能很好的对儿童歌曲进行边弹边唱。近几年各地出版的声乐类加入儿歌的教材很多,在学前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实践化方面做出很大的尝试,如2005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声乐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儿歌的范例,还有日本品川三郎编著的《儿童歌唱发声》等,其中对怎么引导幼儿进行演唱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类教材的特点是歌曲难度循序渐进,注重基础发声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声乐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内容系统丰富,既有中外名曲又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少儿歌曲,这样的教材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有较大的启迪,可以作为辅助教材让学前的学生尽快的确立声乐课程最终应用的目标,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二)在常规的声乐教学中适当的加入儿童歌曲演唱的教学内容。一名好的幼儿教师需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能力,这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技能要求广(声乐、钢琴、舞蹈、、边弹边唱、美术等等),学生常常顾此失彼,传统的声乐教学依然是声乐课教学的基础,那么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入儿歌演唱的教学内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的课堂教学,有极少院校的学前声乐课加入儿歌演唱的教学内容,或者加入的部分也很小,学生对于儿歌演唱方法和儿童歌曲程度的区分的能力较弱。①在声乐教学中做到传统教学和儿歌演唱教学的合理安排。在高职学前的声乐教学中不但加入儿歌演唱教学的比例要合理,并且要做到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性,在大一新生声乐演唱水平较低、歌唱技巧较差的情况下,仍然要以声乐基础训练为主线,主要讲授歌唱的基本方法,建立气息的流畅性,建立良好的气息概念和声音概念,在此基础上加入儿歌演唱的教学内容,传统声乐作品的演唱与儿歌演唱齐头并进,把具备良好的歌唱技巧作为唱好儿童歌曲作品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铺垫。在二年级时,在具备一定的发声技巧和演唱水平的情况下,增加演唱儿童歌曲的比例,并将怎样唱好一首儿歌作品作为主线,演唱技巧为辅,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利用良好的声乐技巧演唱儿童歌曲,为就业后诠释儿童声乐作品做好充分的准备。②要对儿童歌曲的演唱方法和儿童歌曲作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一名好的幼儿教师不但自己要能够演唱好儿童歌曲,并且能够教授幼儿怎样唱好一首儿歌。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歌唱时所需要的气息是不一样的,五岁前的儿童只要达到胸式呼吸就行,八岁以后的儿童需要有较好的气息支持,并能在演唱时有较好的表情,小班的孩子唱的儿歌作品音域要求要低,乐句要简短,大班的孩子演唱要求吐字要清楚、旋律完整、气息支持要好。可以选择较长的儿童歌曲,达到对乐句完整的练习,这些都是学生所要明确的。

(三)在声乐课中加强边弹边唱的实践教学,达到课程体系的融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幼儿歌曲的弹唱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幼儿歌曲虽然表现的内容比较单一,旋律起伏较小,篇幅也比较短小。但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能够较好地、熟练地运用弹唱技能为教学服务,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大部分学生的现状是在伴奏基础较弱的情况下,无暇顾及个人的演唱,边弹边唱不仅仅是学生伴奏的能力,更是学生在演唱上的教学能力。这就需要在声乐课堂上紧密结合教学的实际,声乐教师也参与进来,可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同学演唱的时候(无论是声乐曲目还是儿童歌曲)都要能够做到为他人或自己进行伴奏,利用声乐教师伴奏较好的先天条件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点滴生成“弹”与“唱”的基本要素,逐步合成弹唱结合、弹唱自如的能力,这样就在声乐课堂上有效的对声乐教学与边弹边唱进行了整合,达到了声乐课的综合化教学。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传统声乐课需要改革,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按照实践的需求合理的运用声乐教学,强化儿童歌曲教学和边弹边唱教学,在声乐课中培养学生在幼儿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唯有如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才会贴近幼儿园一线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校”“园”结合具有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专业儿童声乐培训篇3

一切从儿童出发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首要教学原则。在学前儿童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和倡导儿童主体性,既关系到儿童发展权利的充分实现,又关系到儿童需要和地位的满足,还关系到儿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等一系列问题。他的这种尊重儿童的主体性,鼓励儿童积极的自我表现和努力创造的理念是值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们借鉴的。首先,我们要了解并尊重儿童音乐学习的兴趣和需要。他们之所以喜欢音乐活动,是因为敲打物体、探究声音等行为正是儿童最基本的音乐本能和冲动,而音乐中丰富的音响、鲜明的和节奏、动听的音调能让儿童直接体验到快乐。其次,我们要为儿童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奥尔夫推崇让孩子主动学习音乐,并且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老师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需要。同时,还要给孩子宽松自主的权利,让他们有能力选择并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还能提出自己的,不同于别人的想法和意见,使孩子在积极投入的自我创作中进入并体验音乐。作为从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我们应将奥尔夫的这种原本性、综合性、创造性、开放性的精髓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树立科学的的儿童观、教育观,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二、掌握综合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奥尔夫强调,音乐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艺术,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要借助各种音乐媒介———游戏、演奏、图谱欣赏、语言朗诵、音乐故事、人体乐器、节奏、美术、作曲识谱等对儿童进行综合训练。在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打击乐器、声势训练、即兴演奏、动作与舞蹈等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在课程内容上,也是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融入儿童音乐教学中。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特色,我们在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选定、课程内容、教学教法等方面都要深入研究,精心设计,通过理论课的分析研究,让学生深刻体会奥尔夫的先进理念,通过专业课的探索实践,让学生掌握奥尔夫综合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幼教师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教师的各种素质要求极高,每年大批学前教育和音乐教育的高师毕业生中,能掌握并且能在基础教学一线实施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师甚少。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实施奥尔夫教学法应引起重视和推广。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理论课深入浅出,潜移默化

我们在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专业理论课堂中,给学生们介绍奥尔夫音乐理论的形成,他的音乐教学特点及方法,让学生对奥尔夫教学体系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在研究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需要、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掌握儿童艺术活动的行为表现极其原因,明白音乐教育就是人的教育的道理,让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目标更明确,方法更合理。奥尔夫认为将诗、舞、乐、戏剧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符合儿童特点和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的,我们就让学生搜集积累大量的本土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例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材上,从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歌词的起点则是孩子们的名字、熟悉的童谣、儿歌以及色彩、花鸟、树木、地名等;在教学方法上,可将儿歌、古诗、格言等与节奏训练、多声部训练相结合,编配各种节奏型或多声部的和弦,让孩子们在稳定的拍子中一边朗诵一边结合肢体动作训练准确的节奏感,还可以加入各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来训练孩子们的听力,体会音乐的强弱、快慢、高低等。让学生明白,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教法,才是符合儿童天性、最自然的、最富生命力的东西。

2、技能课综合训练,突出优势

奥尔夫音乐教师应具备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和广泛的相关领域的知识,这要求高职学前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全方位的综合才艺,一专多能。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专长和优势,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对乐感、节奏较强的同学,我们给他们增加一些打击乐、律动方面的训练;对舞蹈兴趣浓厚的同学,我们多布置一些舞蹈编排、即兴表演的任务;对器乐演奏能力强的同学,我们鼓励他们学习掌握多种乐器,特别是奥尔夫乐器的演奏,充分发挥学生的长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通过技能竞赛、汇报演出等实践活动去激发学生对声乐表演、器乐演奏、舞蹈创编、歌曲弹唱、合唱指挥等多种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克服困难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同时,我们还应要求学生针对自身弱科及弱项,强化训练,取长补短。作为将来的幼儿音乐教师,应具备把各种音乐技能整合、传递、融汇的技能,而不是某一方面的高超技能。这也是奥尔夫综合性教育思想的一种体现。只有实现多种艺术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借鉴,加强沟通和转换,才能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要求和人才培养方向。

3、实践课积极参与,鼓励创新

专业儿童声乐培训篇4

在音乐教育专业中新的专业设置里,声乐和器乐的比重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由幼儿园和中小学培养音乐师资将要面对的教学对象决定的。面对着三岁到十四、五岁的教学对象,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如何发现学生的天赋所在,如何引导学生拓展音乐技能。避免“一专”,发展“多能”,才能使我们的毕业生具备这一教学能力。这就要求选择音乐教育专业的同学,必须要同时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技能和一门器乐演奏。歌唱和钢琴应用最广,也最为实用,而其他乐器可根据个人能力有条件的选修,方能达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要训练学生在某一方面技术超群,而是应当具有丰厚的音乐基础知识、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手段和在声乐和器乐都有涉猎并掌握一定水平技能的全面音乐教育人才。声乐和钢琴是音乐老师的基本教学手段,需具备比较完整并且灵活的弹奏与歌唱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招生和本科招生同步完成,只是用分数高低加以划分本、专层次。考取高职类院校的学生仍是只会唱歌或者只会一门乐器。这一招生模式还是为高师“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方向服务的。没有兼顾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幼儿园和中小学音乐师资须具有“多能型”教学能力的需要。笔者认为,对于报考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考生,从招生环节就应有目的进行筛选,招考科目里应将声乐和器乐技能考核放置同一水平进行测试,按专业特点设置招考科目。也就是,若兼报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术科加试,需另外单独进行。因为高职高专和高师培养的方向是不同的,高师突出学术性,高职突出应用性。

现行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多是沿用本科的模式,根据专科的学制和教学要求略作调整,很显然,根据社会对音乐教师要求的变化以及职业类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样的教学设置就很难完成专业培养目标。高师培养人才侧重学术性,偏重理论课程。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侧重实用性。所以高职高专的课程安排上,实践课多于理论课,在实践中贯穿理论,同时加强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实际的教学效果。

对于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而言,声乐不仅仅是一门单独的课程,应就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设置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包。组织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能力培养出发,合理的课程设置为基础,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能力的培养依托行之有效的大纲设计,大纲设计的核心就是课程设置。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其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水平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水平,课程结构影响和决定着高职高专学生的素质结构。应用型高职院校的实践类课程是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一个优势。声乐课本身就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应用型课程,而且实践重于理论。

笔者认为声乐教学活动应着手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独唱能力

独唱能力就是个人演唱的技术技巧能力,包含演唱技术和情感表达,谓之声情并茂。在演唱技术方面,音乐教育专业的同学在技术上达到一定的水平即可。这样的考核标准,应依托一套相对固定的考核曲目库,该曲目库可根据实际教学状况运用一个阶段后做适当增删,形成动态调整模式。曲目库的建设需要根据本地职业类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当地幼儿园和中小学的教学状况来制定。曲目库中的曲目首先应以单个学期为分割,将男女声曲目混合在一起编制,根据不断上升的年级学期,逐级提升曲目难度。其次每学期的曲目应分为必修曲目和选修曲目,用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在完成必修曲目的任务后,选修曲目也可由教师从曲目库以外自由选择。这就要求从学校教务管理层面和全市幼儿园、中小学形成互动交流。定期向学校反馈教学状况,作为调整声乐课教学内容的依据。在实践环节,除固定的期末考试外,还应鼓励学生开独唱音乐会或合作形式的演唱会。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充分了解最前沿的专业资讯,开拓学生视野。一方面提高自身技能;另一方面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来更好地完成工作。艺无止境,专科学习只有三年,但尽量的提高专业技术技巧能力,多适应未来多变的教学环境会有极大的帮助。课程设置应作如下安排:任何音教专业的学生每周一节的一对一声乐专业课。着重训练声音演唱技术技巧。在实践课环节,开设声乐小组课,模拟教学课堂,让同学分组模拟教学设计幼儿园或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组织音乐活动,老师最后总结并提改进意见。

二、自弹自唱能力

自弹自唱能力的训练,需要声乐课和即兴伴奏课相互配合,即兴伴奏课的教学内容应安排相当部分的声乐曲目伴奏作为教学内容,并在课上让同学根据自己的演唱能力上报曲目,即兴伴奏老师根据每人的上报曲目,单独辅导有针对的训练,以提高同学的自弹自唱能力。在期末考核时,邀请声乐教师一同观摩,提出意见,实地指导学生的自弹自唱中出现的问题。自弹自唱水平的考核,也应编制一套曲目库,作为考核参考标准。就全国音乐教育专业而言,自弹自唱课已越来越多的引起重视,并在一些院校有开设,而且相关的部级比赛也有设立。但该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中的普及率还不高,这多是由于师资不足造成的。自弹自唱能力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的基本能力,是十分实用的。应配合声乐课,在三年学习中都有开设。笔者认为,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在《即兴伴奏》课程中,加入同等比例的《自弹自唱》内容,更为合理。

三、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阶段,有针对的培养教学能力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同学,要面对层次的教学对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搞好教学活动,呈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备能力。幼儿园及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生长时期,从三到十几岁年龄的学生,嗓音会呈现多阶段的变化特征。主要分为童声阶段和变声阶段。也有发育较快的,会基本结束变声状态。每个人的声音变化会有一些不同,但变声期间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保护好嗓音,注意休息。童声阶段大概会从四岁左右开始,到十岁左右。之后会有个别学生进入变声初期,延续至十一二岁或十三四岁的样子结束变声。童声阶段的声乐教学,应注重以音乐为中心,轻技巧,注意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因为,处于童声的小朋友在理解能力和声音耐力方面远不如成人。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记忆力好,一旦正确的演唱习惯养成不容易变形。对于儿童声乐的教学中,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要比单纯的声音训练能力有时候更重要。

专业儿童声乐培训篇5

【关键词】合唱;高位置;轻声演唱;统一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

绪论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童声合唱以其高雅,清纯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普及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成为小学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引导儿童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对儿童音乐审美的培养,情感的陶冶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知道,买了一把好琴,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调试,那么它演奏出来的音乐就会暗淡无光、毫无感染力。同样,一个童声合唱队如果没有指挥老师的科学训练就不会获得柔美而和谐统一的声响效果。合唱是人声的完美演泽,它直接反映着人的情感。高水平的童声合唱是十分受人喜爱的,但是要想达到完美演绎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轻易达到。在长期的训练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科学发声训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须,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就可能造成终生的悲剧。”而童声合唱这种只有儿童才具有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是童声合唱的基础,而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因此,必须进行一些集体训练,这个训练范围广,内容丰富,必须抓住重点,分期分批地突出一个中心,解决一两个问题,集训与平时短训相结合,先从声音训练入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

1.1以高位置的科学发声为基础

合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的,高位置指的是演唱者在歌唱中应带有头腔共鸣。任何的童声合唱训练中高位置的训练都相当重要。在平日训练中,我们大多首先考虑的是气息,要求学生吸气时上腹扩张,呼气时上腹保持,下腹推动等这些纯肌肉的运动。这样很容易使人的肌体僵硬掉,气息也随之不流动,声音发硬不够自然。而且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又各有差异,这样未必会取得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外观上很容易做到的方法,让他们在演唱的时侯,颧骨抬起来,眉毛扬起来,就是所谓的眉开眼笑抬颧骨的面罩唱法,然后想着“树要长高,树根一定要扎得很深”,脚趾紧抓、地面,这样气息沉下去了,状态积极兴奋了,歌唱位置也自然就高了。

1.2气息的训练

在合唱的发声训练中,气息的训练也相当关键。气息是歌唱的基础,科学的歌唱方面都要求字在气息上进行。在呼气时,关键是扩大呼吸器官。首先让儿童将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喉头、包括脸部笑肌都像芳香的花朵一样开放;其次,让儿童自己手掐住腰,感觉到裤腰如何从空瘪到快速的胀满。最后两步同时做,在放大呼吸吸器官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吸气。在呼气时重要的是气息的控制,在原有吸气的状态下小腹微收感觉气息在流动,以气息带动声音去演唱。另外,在训练时可让儿童将没有气息支持,没有位置的“白声”与有气息控制的声音进行对比、分析、鉴别、逐步建立起他们科学的发声概念。

“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器官协调发声的结果。这样的声音虽小,但有很强的穿透力。在训练时要求儿童用打哈欠的状态去演唱,切记不能追求声音的亮度,应注意强调声音的穿透力,引导儿童树立声音的方向感,声音要让最远处的人清楚听见,让儿童去体会声音“飘”而“空”的感觉,放松自如地去演唱。

1.3真假声的混合训练

在发声训练中真假混合训练也相当重要。儿童的音域很窄,如果光靠真声,唱到高音就会很紧,声音发硬。所以说童声合唱训练中一定要先训练儿童的假声,采用以假声带真声的方法实现真假声的完美结合,在刚开始训练时可采用较好找高位置的“ǚ”母音让儿童体会声音在眉心处额头上面通过面罩发出来,培养他们高位置的歌唱意识。然后再带入其它母音。

1.4咬字吐字的训练

在歌曲的演唱训练中,咬字、吐字最为关键。它决定着合唱音响的最终效果,歌唱的咬字吐字不同于说话,它要求我们有在良好的气息支持下和共鸣位置下进行。只注重歌唱状态而忽视了字本身的发音,这样就会唱得含糊不清;只注重字的母音,这样字就咬的很死就会出现声音发白,不够圆润。所以在咬字吐字训练中应让儿童明确字的结构与发音过程的关系。由于字的发音不同,字的构成也不同。歌唱的咬字一般指单字声母,也叫字头;吐字则指单字的韵母也叫字腹。如“啦”字,“L”是声母字头,“a”是韵母字腹,可以按字头,字腹、字尾的方法来处理字的“出声、保持、归韵”。这样咬字,就不会含糊不清了,做到真正的字正腔圆。

2.合唱声部间的协调训练

合唱就是把几个声部用歌声和谐统一表达出来。与齐唱相比,合唱即增加了声部纵向的和声色彩又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协调指的是总的音响效果,各个声部在演唱同一乐句中互相取得的关系,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它包括各个声部音色、音量、音准。只有三者和谐统一了才会取得最终完美的整体音响效果。在声部的协调训练中我们应注意:

2.1有控制、有目标地去歌唱

合唱首先要求儿童用科学的高位置发声状态去演唱,合唱队员歌唱的力度,速度要达到真正的统一,这就要求在力度速度声音等各方面的控制,去寻找声音的“共性”,声音亮的要求“圆润”,对唱得轻的要求放开一些。在训练中我们可以选定一个标准的音色,然后让孩子们一个个进入,向同一种音色靠拢,这样有了目标,向着同一个目标音色也就自然而然达到了统一。整个合唱的效果犹如一个人的音色,这才是最终的效果。

2.2恰当处理声部的纵向、横向关系

合唱艺术是一种多声部的艺术,在演唱之前老师先带着学生读谱,明确歌曲中的主旋律、辅助旋律、和声性声部、节奏性伴唱声部、装饰性助唱声部等。先让孩子们明确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必不可少,但在歌唱过程中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只听到主旋律,而听不到其它辅助声部,这样的合唱就没有立体感。在声部纵向的协调训练中,着重训练的是和声的色彩,老师也可以带着孩子们点对点地唱谱子寻找和声的明暗色彩,这样再带入歌词演唱才会更加和谐而统一。

2.3培养孩子们的合唱意识

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儿童在独唱的时候个性的音色比较突出,而在合唱队中如果不培养其与集体融合与他人配合的意识,就会破坏合唱的整体感觉。因为合唱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统一性”,如果没有互相配合的意识就无法达到统一,再来,在演唱二声部的作品时,儿童大多喜欢唱主旋律声部,而不喜欢低沉容易走调的低声部旋律,这就要求指挥老师带着他们巩固低声部的旋律,让他们明确要每个声部的重要性。

3.发挥指挥的主导地位

众所周知,指挥是合唱队的核心力量。他在舞台上的职责是以准确的形象,丰富的挥拍,以及全身心投入的音乐感觉为歌唱状态来演绎作品的内涵。一个合唱队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指挥。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艺术的指导者。指挥是合唱队的主导,在合唱训练之前,首先应作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合唱队员才能受益匪浅。在准备过程中应充分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并作好强弱、力度、速度及特殊处理标记。这样在训练时才能更加自如地进行。指挥的动作应作到“省、准、美”。其次,在演唱过程中指挥可以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用“眼晴、口”去提示合唱队员。眼与手配合,这样指挥手势的指向会更加具体化。如:保持是打给高声部的,还是领唱的,如果没有眼晴的帮助就很难明确。另外,目光本身就可以透露出指挥对音乐情绪的全部感受以进一步感染合唱队员。口形的运用会帮助孩子们呼吸、咬字、改变发声状态等。但指挥不能始终跟着合唱队员一起唱,虽然起到为合唱队员提词的作用,却丧失了表达感情或声乐、提示方面的能力。也会因听不清合唱团的歌声而导致盲目指挥,要做到有的放矢。

4.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是要以情感人,达到教育目的在处理歌曲时,要先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用真挚丰富的感情去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的处理歌曲整体艺术形象。演唱每一首作品时,要用心去唱,不能因为歌曲简单易唱就忽略其精神实质,只有用心去唱才能彰显它的艺术价值,使每一首歌曲都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所以,合唱作品在掌握了其基本旋律后,要进行艺术处理才能更好的表现它的内容。合唱作品的处理要求比齐唱更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各声部本身声音要整齐统一,这是合唱整体协和统一的前提和基础。要求音准节奏都要统一。

(2)由于各声部所处低位与功能不同,所以在处理也会有所不同。应该在均衡协调的基础上,突出主旋律的主导低位,其它辅旋律要相对弱一些,但要保持音准,各声部线条要清楚。

(3)在童声合唱中比较复杂的是对音准的技术处理,要想取得声部相互结合声音的和谐,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例如要根据调式音阶的特性及音程的特性进行专门训练,重点解决音准的个别难点。正确的识谱、音准、节拍、节拍感可以通过学习视唱练耳来培养。必须由易道难。简单的音阶练习是视唱练耳的基础,然后过渡到各种节拍的练习曲,最好能加入一些根据合唱队的水平自选自编声部合唱练习。

(4)要深入分析作品的题材内容,结构特点和风格,是儿童充分理解作品,自觉的按照作品的力度速度与表情演唱。如: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曲,在运用“声和字”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过程里,学生对歌曲的精神实质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作品作于50年代中期,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小调性质的二部曲式的童声合唱曲,这首歌曲充满动感,将孩子们在愉快歌唱,泛舟荡漾,饱览湖光景色的幸福欢乐景象的景象描绘的淋漓尽致。二部曲式的合唱时,会让他们体会在水中用力划浆,轻舟前驶的情景。只有在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后,才会用心理解歌曲,表演歌曲,从而更好的表现作品。

专业儿童声乐培训篇6

近年来,该专业在教学建设的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高标准规划专业建设

(一)高标准制定专业建设目标

1.努力创建“三个基地”。提高综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水平与质量,把本专业建设成省内一流、全国闻名的综合型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扩大专业的影响面和幅射范围,为地方的幼儿园、小学及社区儿童艺术培训机构提供业务支持,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综合型艺术人才的培训基地;研究与探索专业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新举措,及时总结和推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经验与成果,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培养综合型艺术人才的研究基地。

2.力争成为“龙头专业”。加强师资与设备建设,规范和健全管理制度,及时总结教学与管理的经验和成果,提供艺术教育专业建设和发展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努力把艺术教育专业建设成为龙头专业,为省内、国内高校同类专业的建设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明确专业建设思路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三、五年内,在专业改革与建设过程中,努力实现四个“一流”。

1.培育一流的师资。通过内培外引,使艺术教育的师资在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上更趋合理,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加大研究型、实践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打造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教学团队。

2.配建一流的设备。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专业教学设施的投入,完善教学与科研条件,进一步加强对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产、学、研”一体提供一流的场地与设备保障。

3.强化一流的管理。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规范和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积极创设“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氛围。坚持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管理更趋完善。

4.追求一流的质量。培养既能站稳讲台、又能站稳舞台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艺术教育精英;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专业改革与建设中,创造有省级以上影响力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努力打造一流的教学质量。

(三)科学拟定专业建设方案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规格与要求,对课程体系与结构进行优化与重整,使课程设置与结构更趋合理与科学。

2.优化考核方式与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对教学运行过程的检查与评估,采取考评结合的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3.优化办学条件。(1)师资的优化。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和缺门学科师资,如艺术表演、艺术教育理论方面人才;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强实力的学术梯队和教学团队。(2)教学设备的优化。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新建电脑音乐制作室、专业录音录像棚,加强图书音像资料、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3)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化。加强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将音乐舞蹈馆、美术馆建设成为省级以上艺术专业重点实训基地,在校外建立1-2所省级优秀实习基地。(4)课程与教材的优化。实施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工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相关专业的交流,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基础上,鼓励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自编《音乐基础》、《综合艺术活动设计与指导》等教材。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思路

(一)社会人才需求分析

1.小学推进新课程改革需要大量的综合型艺术教师。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小学设置综合艺术课,提倡艺术综合教学。《全国学校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中指出,至2010年,农村学校艺术开课率达到100%,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达到80%。湖南省的目标是:至2010年,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艺术开课率达到85%。目前,湖南省绝大多数的乡(镇)以下小学没有专职艺术教师。从我国艺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看,基础教育培养的目标将从专才向通才过渡,而适应课程改革的综合型艺术教师匮乏,需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湖南省培养小学艺术师资的院校中,大多以音乐教师、美术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学科比较单一。长沙师范学校艺术教育专业第一个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

2.学前教育也需要综合型艺术教师。学前教育以儿童的整体发展为教育目标取向,实施不分科的综合性教育,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不强调单一技能的获得,培养儿童综合素质。儿童艺术素质的培养,需要通过各种艺术感觉、知觉、经验、知识、智能相互衔接、融合贯通的体验来获得。实施这样的教育,以教师自身素质为前提。教师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较强的教育能力,是实施儿童艺术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目前各地幼儿园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综合型儿童艺术教育人才缺乏,旨在培养儿童素质的综合艺术教育无法得到落实。因此,应加强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

3.艺术自身发展规律要求对人才进行综合培养。艺术本身是综合的,每一艺术门类的学习都需要其他艺术形式的联觉和通感。音乐、美术、舞蹈三大艺术门类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艺术就是整体的感受、综合的呈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综合性的艺术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如雕塑、戏剧、广告、影视等等。它们的发展需要受众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而综合传授艺术的方式可以提高受众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有力地推动艺术的发展。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讨论和确定中,通过全面的分析和广泛的论证,我们逐渐明确了思路,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掌握儿童艺术教育基本理论,具备各相关艺术门类的基本技能和先进教育理念,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艺术教育应用性人才。这样的定位牢牢把握两条线:一是儿童艺术教育。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新世纪的开拓者,他们的发展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今天对儿童的教育,必须有助于将来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成长。对儿童实施艺术综合教育,其目的在于从审美艺术教育入手,推进儿童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审美创造型人格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条线上,本专业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入手,在了解儿童审美心理、艺术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践儿童艺术教育技能,渗透儿童艺术教育职业理想。二是综合艺术教育。音乐、美术、文学(表演)等艺术形式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审美要素,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审美直觉、情感同构而相互迁移、渗透和沟通。用艺术综合教育的形式,加强艺术情感教学的力度,将促进综合性智慧的发展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因此,在这条线上本专业选择美术、音乐、文学(表演)三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构建相关课程,力争让学生在了解这些艺术门类、掌握基本表现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整体艺术素养,获得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具备将相关艺术门类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创新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钢琴、声乐、音乐理论、舞蹈、美术、文艺美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获得各种艺术感觉、知觉、经验、知识、智能相互衔接、融合贯通的基本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设计上形成“一个特色,三线并行”的教学理念,实施“多能一专”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特色”指突出儿童特色;“三线并行”即艺术素养、教育技能、综合创新三条线同步发展。在课程体系中通过课程模块组合,加强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充分体现师范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上,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包括艺术素养类课程、教育基础类课程、儿童认知发展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四个模块。每一课程模块与能力分解中的某一项能力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负责具体模块教学的教师有明确的责任。

3.人才培养规格。(1)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儿童艺术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较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基础理论和儿童艺术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3)懂得儿童艺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进行艺术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具有从事儿童艺术课程教学的能力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同时在某一方向有所专长;(4)能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集唱、弹、跳、画、写等各种技能于一身;(5)能较熟练地进行英文会话和阅读,达到普通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通过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一级;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普通话国家标准化考试,获二级乙等证书;(6)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合格标准,具有锻炼身体的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遵循综合型与多层次化的原则,本专业研究探索整合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知识结构。首先,对专业技能和理论课程进行筛选,确定适合儿童艺术教育所需的内容。其次,在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中选取与艺术、儿童结合紧密的内容,整合成新的课程进行教学。同时,增设实践课程和儿童认知与发展方面的课程,形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习实训课等构成的多层次、非线型序列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从比例上看减少了理论课,增加了实践课,压缩了必修课,增开了选修课(开课共计2418学时,其中必修课1848课时,选修课570课时。必修课中,公共必修课9门,计510课时,占总课时的23.57%;专业必修课22门,计1338课时,占总课时的55.33%。选修课占总课时的23.57%)。从内容上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在艺术教育方向的核心课程中,将音乐欣赏与音乐史进行整合,开设为“艺术简史”课;把“乐理”、“钢琴”、“视唱”、“声乐”、“声乐与合唱指挥”五门课整合为三门课;增开美术类课程;增设“综合艺术活动设计与指导”二门新课;在公共必修课中增设“戏剧表演基础”,在专业理论课中增设“艺术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学”二门新课。此外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内容涉猎到艺术、文学、商务、体育、管理、人文、社科等多个领域,从而形成了立体化、多层次、开放性的课程内容与体系结构。经过几年的论证、实验、完善,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实践教学建设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努力构建以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效果显著。

(一)加大实训场馆建设

艺术教育专业建有一栋设备现代化的艺术大楼,其中:音乐实训室7间,数码钢琴、电子琴教室7间,多媒体音乐欣赏教室1间,奥尔夫音乐实训室1间,钢琴练习房320间,钢琴283架,144平方米大的舞蹈训练室8间,语音实验室1间,能容700多人的实验剧院可供学生演出实践,面积300多平方米、在湖南省可称一流的多功能合唱排练室1间,miDi制作设备1套,并配备计算机房2间、电脑110台。电脑音乐制作室,录音、摄像棚正在完善中。学校美术动漫实验室、玩具制作等实验室,为本专业美术教学提供最先进的教学场所。校内还建有全国首创、设施设备完善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实验中心。实验实训室管理规范,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所有仪器设备由实验人员负责保管与维修,大型精密仪器建有技术资料档案,仪器设备使用维修有保养记录,钢琴由调琴师专人管理。

(二)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加强横向联系,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动态,建立了高水平的校外教学基地,已与长沙市大同小学、育才小学、盼盼小学等五所小学以及湖南省机关第一、第二、第三幼儿园以及深圳银鹰、深圳海关、珠海政府机关一幼等10多个幼儿园签订合作协议。这些小学和幼儿园均是一级一类基础教育单位,完全能满足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要求。

(三)逐步形成实践教学特点

1.实践教学课时充足、形式多样。实践课总课时25周。第一学年3周(艺术实践1周、教育见习2周),第二学年5周(艺术实践2周、教育实习3周),第三学年17周(毕业综合实习8周、教育调查4周、撰写毕业论文5周)。在开设实践课过程中,我们深入研究实践内容的特点和行业的工作方式及规律,采用课堂训练、专题研讨、社会调查、技能竞赛、基地实习、项目实践等不同的实践形式,将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的方式结合起来,很好地保障了实践课学时。

2.实践教学目的明确、内容丰富。根据教学进程和实践教学大纲,安排艺术观摩、表演实践、儿童艺术教育见习、儿童艺术教育现状调查、儿童心理调查、儿童艺术教育单项技能教学实习、儿童综合艺术活动教学实习等实践内容。这些实习内容有单项的,也有综合性的,各种项目相互补充、层层递进、形成系列,切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儿童综合艺术活动设计与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都是非常明确的综合性实践项目。

3.实践教学条件良好,效果显著。本专业在校内有专门的音乐舞蹈馆、美术馆以及儿童发展教育实验中心,校外有实习基地20余个。通过实践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较好的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技能,体现出较好的艺术表现力,80%的学生有较为突出的艺术特长,能独立登台表演。教育教学动手能力强,100%的学生能独立设计完整的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教案,96%的学生能独立组织儿童艺术教学活动。

五、探索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努力改进学生学习评价方式,丰富评价手段,尽可能多地关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本专业的各类课程都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

(一)理论教学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调整考试模式,建立健全试卷库。考试试卷从试卷库中随机抽取,分为a、B卷;试卷评分根据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分步计分,以便清楚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考核内容上,由考核知识点转变为知识考核与应用分析能力相结合;以论文、报告考核为辅,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宏观理解,提高考试的含金量和实效性。在成绩评定上,变一次考试的终极评价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察相结合、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系统考核模式,平时成绩占40%、期终成绩占60%,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二)专业技能考核

技能训练课程以面试考核为主,积极推行技能等级考核制度。将过去的随堂考试改为等级考核方式,结合舞台表演的形式,教师按等级考核评分标准集体打分并当场亮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舞台实践中接受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公开的横向比较中得到监督。本专业还借鉴了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

(三)综合训练课程考核

为提高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综合训练科目考核直接与学生实习见习挂钩。根据学生在实训基地的见实习表现和实训基地指导老师对学生见实习评价,从教学方案、总结实习、单位评定成绩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分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充分考虑了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六、培育专业办学特色

艺术教育专业秉承“以儿童艺术教育市场为导向,以拓展学生就业岗位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综合艺术能力为核心”的办学思想,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模式,采用层级多样的教学形式,突出“多能一专”,培育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道路。

(一)确立了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和《全国学校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以及对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可以推测:儿童教育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高素质的文艺工作者和能唱、能画、会跳的综合性社区工作者需求潜力强劲;基础教育培养的目标将从专才向通才过渡,而适应课程改革的综合型艺术教师匮乏,需要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据此,本专业明确专业定位:第一,立足儿童教育,做到能站稳讲台;第二,立足综合艺术,培育能歌善舞、能写会画的实用性通才,做到能活跃舞台。这一开创性的定位,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认可,因而“艺术教育”这一新专业得以特批。

(二)形成了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一般的专业设置中,文学、音乐、舞蹈和美术单独设置专业与课程。艺术教育专业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在优化课程结构中,强调理论够用、技能突出,开足必备的专业技能课,增设综合艺术活动设计与指导课,强调各艺术学科融通,艺术形式互鉴,艺术精神互渗。如音乐课将音乐教学中的乐理知识结合到钢琴教学中、将视唱结合到声乐教学中,将声乐结合到合唱教学中,等等。

(三)建立综合型的技能课程教学方法

在专业技能课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倡导“感知、体验、探索、创新”四段式教学。感知阶段,运用图像呈现、艺术欣赏手段,采用示范、讲授、发现、概括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艺术特点及其表现形式,形成感性认识;体验阶段,通过对音乐、动作、生活、情绪、情景等的认识与模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对比、重复、再现等手法,对音乐、舞蹈、绘画进一步理解、掌握、领悟和玩味,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探索阶段,运用导学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评定,探索音乐、舞蹈、绘画表现的特点与内在规律,精讲多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阶段,在感知———体验———探索的基础上,培育学生审美创造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欲望,并形成成果。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节目———群舞《小老鼠》,就是《幼儿舞蹈赏析与创编》课的教学成果。艺术教育专业的特色办学造就了大批综合性艺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采用综合型的课堂教学形式

改革课堂教学形式,采取大课与小课结合,因材施教。通过大课使学生全面把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技巧,通过小课加强专业技能的提高,发展个性,突出特长。

专业儿童声乐培训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教学方式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课程。良好的声乐演唱能力是作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要完成它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强化声乐学习和训练是一种非常重要有效的教育方式。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授课,虽然比起音乐教育专业以个人为单位授课,集体课的教学方式确实有一些局限性。但如果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就会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一、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学前教育的很多学生在选择这一专业之前都没有进行过正规的声乐课程学习,对声乐教学也比较陌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学科开设声乐课程的重要意义及其教学目标,明白声乐学习并不是枯燥和艰难,只要认真努力学习和训练,每个人都能获得应有的进步与提高,使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声乐学习的重要性;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教师面带笑容,亲切自然的面对学生,使学生心情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达到融洽课堂气氛、便于师生沟通的功效。只有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才能体验学习和掌握声乐技能的乐趣,从而树立学习声乐的兴趣和信心;再次,要引导学生对声乐知识和技能进行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攻克难关,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有进步时多表扬,不尽如人意时则多鼓励,让学生信任老师并建立自信心,保持稳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最后,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对症下药,促使学生对声乐学习充满热情,从敢于唱歌到喜欢唱歌,再到富有激情和表达欲望的演唱。一步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以在学习中我们不但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及声乐演唱中的各种技巧,还要掌握儿童歌曲的发声方法和童声演唱的风格与特点。大一时,可以选择一些篇幅不长,节奏相对容易把握,演唱难度较小的艺术作品进行训练,例如《摇篮曲》、《渔家姑娘在海边》、《花非花》等等,并着重训练气息的运用和声乐的发声方法;二年级及以后的课程里,应该逐渐选择有一定难度的艺术歌曲,如《我爱你,塞北的雪》《长江之歌》《共和国之恋》等等,以便进一步提高发声技巧以及加强气息的运用。同时,还要加入儿童歌曲的演唱训练。在演唱儿童声乐作品时,并注重让同学学会分辨和控制音色,区分成人演唱和儿歌演唱的差异,准确把握儿童歌曲的演唱风格。例如《小毛驴》这首作品描述了一个调皮可爱天真的小朋友骑着心爱的小毛驴去赶集的场景,充满了童真童趣,让学生演唱这首作品时,一定要注意演唱的特色与作品的情绪,不能一味追求声乐的发声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让学生由简单的声乐训练作品向较为困难的声乐作品有计划的过渡和提高。

三、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对于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模仿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形式,老师的范唱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听到规范的、正确的声乐技巧,通过学生认真地聆听、领悟以及模仿,就可以更容易、更直观的进行学习和训练。在声乐集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做示范,学生要认真而不厌其烦地进行模仿训练。很多学生提出在课堂上大家一起唱歌时感觉很好,但是自己单独演唱时就找不到感觉了,这是因为在声乐课中,同学们一起唱歌时,很难针对每个同学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这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授课的局限性。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每节课都让一部分学生进行单独回课,针对学生的歌曲演唱情况和特点给予点评和记录,指出问题所在。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闪光点,再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或示范,这样,回课的同学就可以非常直接的和老师交流,老师也能非常直观地发现并指出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更准确的把握,同时其它学生也能够清晰的、直观的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后进行反复练习,逐渐规范自己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巧,明确自身在技术上问题。二年级以后,随着声乐技巧掌握的程度的不同,学生学习的进度也不尽相同,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也不同,就形成了不统一的歌唱状态,我们可以把歌唱状态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把问题分类,有针对性的进行小组辅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地获得进步和提高。就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来说,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可以解决了声乐大班课的局限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培养目标。

四、发挥教学资源作用,强化实践

在声乐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中把学生上课的情况和舞台表演录音或录象复制给学生,使以自身为参照,对照检查,就会对声音概念更加清晰,也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续,学生可按自己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同时还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缺点,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再如,为强化声乐教学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就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播放教学音像资料。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如:各种声乐比赛、卡拉oK大赛,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小合唱、表演唱、独唱、二重唱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学期可以定期地搞小型的,以班级合作形势的汇报演出,以声乐为主,可以穿插一些儿童歌舞表演等,让学生大胆上台演唱,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五、结语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借鉴更科学,有效的、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增加声乐学习的丰富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综合演唱能力,为他们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力刚.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8.

专业儿童声乐培训篇8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童声合唱以其高雅,清纯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普及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成为小学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引导儿童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对儿童音乐审美的培养,情感的陶冶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知道,买了一把好琴,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调试,那么它演奏出来的音乐就会暗淡无光、毫无感染力。同样,一个童声合唱队如果没有指挥老师的科学训练就不会获得柔美而和谐统一的声响效果。合唱是人声的完美演泽,它直接反映着人的情感。高水平的童声合唱是十分受人喜爱的,但是要想达到完美演绎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轻易达到。在长期的训练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科学发声训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须,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就可能造成终生的悲剧。”而童声合唱这种只有儿童才具有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是童声合唱的基础,而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因此,必须进行一些集体训练,这个训练范围广,内容丰富,必须抓住重点,分期分批地突出一个中心,解决一两个问题,集训与平时短训相结合,先从声音训练入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

1.1以高位置的科学发声为基础

合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的,高位置指的是演唱者在歌唱中应带有头腔共鸣。任何的童声合唱训练中高位置的训练都相当重要。在平日训练中,我们大多首先考虑的是气息,要求学生吸气时上腹扩张,呼气时上腹保持,下腹推动等这些纯肌肉的运动。这样很容易使人的肌体僵硬掉,气息也随之不流动,声音发硬不够自然。而且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又各有差异,这样未必会取得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外观上很容易做到的方法,让他们在演唱的时侯,颧骨抬起来,眉毛扬起来,就是所谓的眉开眼笑抬颧骨的面罩唱法,然后想着“树要长高,树根一定要扎得很深”,脚趾紧抓、地面,这样气息沉下去了,状态积极兴奋了,歌唱位置也自然就高了。

1.2气息的训练

在合唱的发声训练中,气息的训练也相当关键。气息是歌唱的基础,科学的歌唱方面都要求字在气息上进行。在呼气时,关键是扩大呼吸器官。首先让儿童将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喉头、包括脸部笑肌都像芳香的花朵一样开放;其次,让儿童自己手掐住腰,感觉到裤腰如何从空瘪到快速的胀满。最后两步同时做,在放大呼吸吸器官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吸气。在呼气时重要的是气息的控制,在原有吸气的状态下小腹微收感觉气息在流动,以气息带动声音去演唱。另外,在训练时可让儿童将没有气息支持,没有位置的“白声”与有气息控制的声音进行对比、分析、鉴别、逐步建立起他们科学的发声概念。

“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器官协调发声的结果。这样的声音虽小,但有很强的穿透力。在训练时要求儿童用打哈欠的状态去演唱,切记不能追求声音的亮度,应注意强调声音的穿透力,引导儿童树立声音的方向感,声音要让最远处的人清楚听见,让儿童去体会声音“飘”而“空”的感觉,放松自如地去演唱。

1.3真假声的混合训练

在发声训练中真假混合训练也相当重要。儿童的音域很窄,如果光靠真声,唱到高音就会很紧,声音发硬。所以说童声合唱训练中一定要先训练儿童的假声,采用以假声带真声的方法实现真假声的完美结合,在刚开始训练时可采用较好找高位置的“ǚ”母音让儿童体会声音在眉心处额头上面通过面罩发出来,培养他们高位置的歌唱意识。然后再带入其它母音。

1.4咬字吐字的训练

在歌曲的演唱训练中,咬字、吐字最为关键。它决定着合唱音响的最终效果,歌唱的咬字吐字不同于说话,它要求我们有在良好的气息支持下和共鸣位置下进行。只注重歌唱状态而忽视了字本身的发音,这样就会唱得含糊不清;只注重字的母音,这样字就咬的很死就会出现声音发白,不够圆润。所以在咬字吐字训练中应让[提供写作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儿童明确字的结构与发音过程的关系。由于字的发音不同,字的构成也不同。歌唱的咬字一般指单字声母,也叫字头;吐字则指单字的韵母也叫字腹。如“啦”字,“L”是声母字头,“a”是韵母字腹,可以按字头,字腹、字尾的方法来处理字的“出声、保持、归韵”。这样咬字,就不会含糊不清了,做到真正的字正腔圆。

2.合唱声部间的协调训练

合唱就是把几个声部用歌声和谐统一表达出来。与齐唱相比,合唱即增加了声部纵向的和声色彩又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协调指的是总的音响效果,各个声部在演唱同一乐句中互相取得的关系,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它包括各个声部音色、音量、音准。只有三者和谐统一了才会取得最终完美的整体音响效果。在声部的协调训练中我们应注意:

2.1有控制、有目标地去歌唱

合唱首先要求儿童用科学的高位置发声状态去演唱,合唱队员歌唱的力度,速度要达到真正的统一,这就要求在力度速度声音等各方面的控制,去寻找声音的“共性”,声音亮的要求“圆润”,对唱得轻的要求放开一些。在训练中我们可以选定一个标准的音色,然后让孩子们一个个进入,向同一种音色靠拢,这样有了目标,向着同一个目标音色也就自然而然达到了统一。整个合唱的效果犹如一个人的音色,这才是最终的效果。

2.2恰当处理声部的纵向、横向关系

合唱艺术是一种多声部的艺术,在演唱之前老师先带着学生读谱,明确歌曲中的主旋律、辅助旋律、和声性声部、节奏性伴唱声部、装饰性助唱声部等。先让孩子们明确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必不可少,但在歌唱过程中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只听到主旋律,而听不到其它辅助声部,这样的合唱就没有立体感。在声部纵向的协调训练中,着重训练的是和声的色彩,老师也可以带着孩子们点对点地唱谱子寻找和声的明暗色彩,这样再带入歌词演唱才会更加和谐而统一。

2.3培养孩子们的合唱意识

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儿童在独唱的时候个性的音色比较突出,而在合唱队中如果不培养其与集体融合与他人配合的意识,就会破坏合唱的整体感觉。因为合唱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统一性”,如果没有互相配合的意识就无法达到统一,再来,在演唱二声部的作品时,儿童大多喜欢唱主旋律声部,而不喜欢低沉容易走调的低声部旋律,这就要求指挥老师带着他们巩固低声部的旋律,让他们明确要每个声部的重要性。

3.发挥指挥的主导地位

众所周知,指挥是合唱队的核心力量。他在舞台上的职责是以准确的形象,丰富的挥拍,以及全身心投入的音乐感觉为歌唱状态来演绎作品的内涵。一个合唱队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指挥。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艺术的指导者。指挥是合唱队的主导,在合唱训练之前,首先应作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合唱队员才能受益匪浅。在准备过程中应充分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并作好强弱、力度、速度及特殊处理标记。这样在训练时才能更加自如地进行。指挥的动作应作到“省、准、美”。其次,在演唱过程中指挥可以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用“眼晴、口”去提示合唱队员。眼与手配合,这样指挥手势的指向会更加具体化。如:保持是打给高声部的,还是领唱的,如果没有眼晴的帮助就很难明确。另外,目光本身就可以透露出指挥对音乐情绪的全部感受以进一步感染合唱队员。口形的运用会帮助孩子们呼吸、咬字、改变发声状态等。但指挥不能始终跟着合唱队员一起唱,虽然起到为合唱队员提词的作用,却丧失了表达感情或声乐、提示方面的能力。也会因听不清合唱团的歌声而导致盲目指挥,要做到有的放矢。

4.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是要以情感人,达到教育目的在处理歌曲时,要先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用真挚丰富的感情去[提供写作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的处理歌曲整体艺术形象。演唱每一首作品时,要用心去唱,不能因为歌曲简单易唱就忽略其精神实质,只有用心去唱才能彰显它的艺术价值,使每一首歌曲都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所以,合唱作品在掌握了其基本旋律后,要进行艺术处理才能更好的表现它的内容。合唱作品的处理要求比齐唱更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各声部本身声音要整齐统一,这是合唱整体协和统一的前提和基础。要求音准节奏都要统一。

(2)由于各声部所处低位与功能不同,所以在处理也会有所不同。应该在均衡协调的基础上,突出主旋律的主导低位,其它辅助性旋律要相对弱一些,但要保持音准,各声部线条要清楚。

(3)在童声合唱中比较复杂的是对音准的技术处理,要想取得声部相互结合声音的和谐,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例如要根据调式音阶的特性及音程的特性进行专门训练,重点解决音准的个别难点。正确的识谱、音准、节拍、节拍感可以通过学习视唱练耳来培养。必须由易道难。简单的音阶练习是视唱练耳的基础,然后过渡到各种节拍的练习曲,最好能加入一些根据合唱队的水平自选自编声部合唱练习。

(4)要深入分析作品的题材内容,结构特点和风格,是儿童充分理解作品,自觉的按照作品的力度速度与表情演唱。如: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曲,在运用“声和字”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过程里,学生对歌曲的精神实质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作品作于50年代中期,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小调性质的二部曲式的童声合唱曲,这首歌曲充满动感,将孩子们在愉快歌唱,泛舟荡漾,饱览湖光景色的幸福欢乐景象的景象描绘的淋漓尽致。二部曲式的合唱时,会让他们体会在水中用力划浆,轻舟前驶的情景。只有在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后,才会用心理解歌曲,表演歌曲,从而更好的表现作品。

专业儿童声乐培训篇9

关键词:

提升幼儿教师音乐素养重要性

【中国分类号】G623.71

前言

音乐教育是儿童美育的内容之一,音乐艺术的美以它的直接性,鲜明性和富于表现力使儿童更加容易去接受,对于培养有美有善的儿童有很大的意义。同时音乐的教育对儿童智力开发也是很有帮助的,学龄前的两三年,儿童的听力最为敏感,同时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萌芽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可以有较为系统的接受音乐教育,那将能在智力、身心健康、性格发展上有很大的帮助。

儿童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取决于教师的音乐素质,因此教师的音乐素质提高是当代教育的重点。了解并去实践这个重点就要了解以下的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在儿童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音乐的情感表达出来,以感染幼儿,给他们共鸣为目标。音乐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简单的说,幼儿的音乐教育就是发现和发展幼儿潜在的音乐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向美向善。用音乐结合儿童的生活,让儿童在玩耍中唱唱跳跳,让他们亲身去感知音乐,去与音乐律动,在音乐活动中学习本领;能欣赏,会演奏,懂创造,才能在音乐教育中表现音乐,得到美的熏陶。但是在整体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普遍存在很多的问题,并不能深入的进行一些活动只是从面上做一些教育,无法真正对教育效果有所提高。

问题的阐述

当今幼儿教师的音乐素质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在音乐培养中的问题:

纵观这个时代,师范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美术,音乐,英语,钢琴……现在重点讨论音乐教育,通过一些网络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学前教育学生在音乐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我国大部分幼师来源于初中生,年龄不大。初中文化程度适应幼师学习的需要,但是他们的音乐基础与文化基础差距较大。现在的初中为了保持升学率,取消了音乐课。很多幼儿教师自身基础差,底子薄,没有良好的习惯,对于音乐教育更不用说。

二、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文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实施美育的手段。音乐的技能需要从初步的领悟,到反复的练习直至熟练掌握才能很好的运用音乐。现在幼儿音乐的教育方法基本上是“老师教,幼儿学”、“满堂灌”等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教教材,不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一些幼儿教师在学校音乐理论知识都是机械式学习,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学习的迁移能力很差,实际操作能力差。在教小朋友们也仅限于自己学的,没有扩展。最后,我国培养幼儿教师的方法比较落后,没能凸显幼师特色。几十年来,我国进行了多次的改革,但总的框架还是一样,没有重视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音乐综合素质还有音乐创造力。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只是反复练习发声,识谱,机械记忆等,课堂氛围单调,死气沉沉。毕业出来的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口专业术语,出了这些就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教学缺乏个性。其实出现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不合理,脱离实际。

幼儿教师在音乐素养方面图表现

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长十分重视从义务教育开始的教育,

在3-6岁之间的学前教育阶段,家长并不重视,出现两个极端形式。一方面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进入园所,只要开心的玩就行,所以教师音乐素养如果好一些,会用心的创造各种音乐活动,让孩子真正从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快乐,从而培养音乐素养,反之在家长教育意识落后的情况下,教师音乐素养不高,只是面上带孩子唱唱歌,跳跳舞,对于正确的发声等不重视,甚至忽略。

四、在现代的幼儿教育培训和学习中,过多的重视教师的各种理

论素养,学科种类特别多,学的也特别多,但是都不是太精。在整个教育中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其中音乐教育就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求幼儿教师都去尝试,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去教学,从根本上很多教师音乐素养都不是特别高,导致课程的选材,理解不透,课程的进行知识表面的知识并没有深入,并没有真正的提高孩子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手法的提高。

五、在活动中,针对现代的发展要求,很多家长更多的要求孩子

学会什么,许多音乐培训班的老师知识在某种乐器方面比较精通,大多数老师也知识单一的带孩子将某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学会,幼儿经济利益的驱动,很多老师也只是片面的进行教学,并没有从音乐的整体来考虑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局面,学音乐的孩子很多,但是孩子整体的音乐素质并不是很高。

提升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的具体方法:

一、幼儿教师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幼儿教师的音乐理论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水平,这是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基础。由于幼儿教师的来源和接受专业教育的层次不同。幼儿教师只要能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研究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就可以了。"音乐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音乐理论素养,"这是许多幼儿教育专家的共识。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理论水准,并在学习音乐理论的过程中还应该学习一些教育科学的理论,使音乐教育能够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幼儿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技巧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发声方法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幼儿期正处于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对幼儿进行发声方法训练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幼儿教师只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对幼儿进行发声方法的正确训练。由于幼儿期的语言能力和发声都还比较差,在学习歌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声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纠正幼儿的发声错误,使其逐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才能有效地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歌唱的发声机能,主要是由大脑中枢神经直接控制的,同时人心理上的意志和感情也有间接的调解作用,而后者应该是音乐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教育技能。歌唱的发声器官可分为:

呼吸器官(肺、胸、腹);发声器官(声带)咬字、吐字器官(喉、舌、齿、牙、唇);共鸣器官(胸腔、口咽腔、鼻咽腔、头腔)。呼吸器官和咬字、吐字器官由大脑直接控制其活动,发音器官和共鸣器官则必须通过意志及感情的调解,间接地控制其活动。歌唱发声的各器官,即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对幼儿的训练过程中,应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可随时调整或侧重某一部分发声器官的训练,以达到训练的要求。

三、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分辩声音优劣的素质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一般都是以集体教学形式为主。当教师面临一个发声能力还不强的幼儿群体的合唱声音时,教师必须具备分辩声音优劣的听觉能力,这是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性要求。

首先,教师应该有正确的声音观念。所谓的正确声音观念,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应对所要教学的乐曲的各种音律、节奏、声调等都有较熟悉和清楚的掌握,形成一个客观而准确的声音标准,并以此来判断幼儿在演唱中的正确与错误。这种声音标准的形成和掌握是靠教师平时的自我训练和经验的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其次,教师应具有判断和纠正错误发声的能力。幼儿在合唱时集体成员同时发声,在群体同时发声的情况下,教师要能够判断其中某一个人的发声特点及其正确与错误,还应该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发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每个幼儿的发声特点有比较熟悉的了解和掌握。

再次,教师应熟练地掌握咬字、吐字规律。歌曲是语言和曲调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是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正确咬字、吐字就成为歌唱艺术中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只有掌握了正确咬字和吐字的规律,才能在教学中指导幼儿正确咬字和吐字,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这一项素质要求实质上是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普通话,不仅能用普通话作为平时的交际工具,还要在音乐教学中用准确的普通话把歌词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就会把正确的发音标准固化在记忆之中,并形成一个判断正确与错误的客观标准,当幼儿在演唱中出现了错误发音后,教师不仅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还可以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形成幼儿对语言的正确发音。

四、教师应该掌握正确指挥音乐的技能技巧

指挥在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只有正确、清楚地作出指挥的各种拍节图式,才能使幼儿迅速理解音乐语言并掌握正确的唱歌方法。拍节图式是教师运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把音乐节奏演化成的一种直观的音乐语言,借助这种直观的音乐语言,教师把对音乐的要求及演唱的意图传递给幼儿,使其正确演唱,以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因此,教师平时应对各种指挥的拍子图式准确掌握,正确演示,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准确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基本功。

在指挥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歌曲的思想感情、风格,音乐的旋律、速度,音乐节奏的力度及对乐器的轻、重要求等不同内容将指挥拍子图式以线条化的、音乐化的形体语言演示出来,使幼儿群体能以整齐、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悦耳动听的歌词,演唱出歌曲中的美好思想情感。

因此教师指挥的手势要服从于歌曲旋律的抑扬顿挫所表示的感情变化,用以启发幼儿正确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及音乐意境,使演唱效果达到最佳程度。另外在指挥过程中,还要把起拍、呼吸拍和结束拍用指挥手势准确表达出来,使全曲的开始和乐句中的换气及乐段的结束整齐划一。在指挥过程中,教师的表情和眼神也是指挥的重要语言,指挥的手势是传达教师内心语言的工具,而教师的表情和眼神则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象一座无形的桥梁在教师和幼儿之间架起了一条感情的纽带。"眼神是灵魂的窗户",透过教师的眼神,可以使幼儿感到教师的喜、怒、哀、乐之情,从而激发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演唱,使音乐学习的最佳效果得以产生、

二、具备形象生动的身体律动能力。几乎在每个音乐活动的活动目的或过程中,都要求教师能在自身具备良好的肢体律动的基础上,运动身体,展现动作成为了引导幼儿学习歌词、节奏和感知音乐形象的有效手段,幼儿教师所具备的音乐素养这一大特色,是区别于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素养构成要素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三、具备善于表现基本音乐构成元素的能力。教材中选用的音乐作品都是短小愉悦,大都代表着具体、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因而,教师需要从这些短小但不失在音乐构成的要素中作品中,从一个更微观的视角来所创作的或适宜于在幼儿园中所选用的音乐作品的表达方式,充实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

综上,幼儿园必须对教师的音乐素质进行全面训练,才能使其掌握音乐教育的艺术精髓,才能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从幼儿教师应掌握何种最基本程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做了阐述,以及从构成音乐多种要素的角度出发,关注到幼儿教师应如何表现音乐、通过何种方式表达音乐才能更好的与幼儿原有的音乐经验相适应。并以上述两种构成要素融会贯通为根本立足点,为幼儿教师在其个人的音乐素养上要求勾画了一幅最基本的愿景。

参考文献:

1.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刘霞:《浅谈幼儿园教师音乐素质的培养》载于《大众文艺》2012年12期

3.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

专业儿童声乐培训篇10

一、铃木教学法带来钢琴教学观念的转变

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儿童学习钢琴已经是较普及的音乐学习活动。所谓“心灵手巧”,手指的精细动作发展是幼儿智力发育的基础。然而儿童学琴却难倒了许多家长,随着初学的兴奋转瞬即逝,迎接他们的是艰苦而漫长的陪学、陪练,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多数家长在承受了沉重的压力,付出了种种艰辛,一两年之后还是无法坚持。究其因目前儿童学琴虽多以素质教育为目的,但也存在不少功利导向。学习钢琴要么为了考级,要么就是争当未来的郎朗,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少琴童成为考级的“成功者”,教育的牺牲品。因此不少家长在辅导孩子练琴时焦急、苦恼、不知所措。“到底为什么而弹钢琴?为什么钢琴不能真正的融入我们的生活吸引我们?”这是每一琴童和家长不得不去正视的问题,也是作为钢琴教师应该反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丰富人的心灵”,通过钢琴让孩子“成才”,也并非是指成名、成家。但昭义教授曾阐述钢琴成才的“意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锻炼和改造孩子的性格;让孩子懂得礼貌,善于与人交往;在普及的基础上发现一些有天赋的好苗子,通过后天培养,为音乐专业培养后继人才。可见,即使孩子最终没有走向专业化道路,学习钢琴给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目前,我国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最大弊病就是不从音乐艺术和音乐内容出发,而把钢琴演奏当作一种手艺和技艺去训练。对幼儿钢琴启蒙的教学也是同样:国内琴童从识谱、手型、指法开始学习,最后才是对音乐的感受,这样在枯燥的技术训练中错过了儿童听觉开发的最佳时期,本末倒置。铃木教学法的特别之处在于,从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出发,深刻阐述音乐教育的目的,非常适合于幼儿音乐启蒙阶段的教学。

二、以“听”和“模仿”为主的课堂教学应用

学习音乐最好的方法就是“母语学习法”。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学习体验,首先是不拒绝学习语言,先经过听的积累;然后模仿说出简单的音来,力求模仿的准确;最后组合成词或句子,进度缓慢,并且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进入写字、语法、阅读的学习。运用学习母语的方法学习钢琴,首先也要从“听”开始,依靠听觉模仿来学习,然后才是演奏和识谱。听觉训练要从幼儿学琴入门阶段开始,拥有听觉的鉴赏力比机械手指训练更为重要。因此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要经常反复地聆听音乐,学习音乐的语言,这样的学习才会生动有趣。可以让幼儿在最放松最自然的情况下,如睡觉、玩耍、吃饭、入睡前及各种半休息的状态下听音乐,就像听大人说话那样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听到音乐。在幼儿学习钢琴后,更要多听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各种风格的钢琴作品。如果年龄允许应该还要多参加有意义的音乐活动,为之后“有意识”的听做铺垫。以下是笔者结合铃木教学法设计的一些钢琴教学活动,旨在更好的运用“听”和“模仿”的手段丰富钢琴课堂教学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提高敏锐的音乐听辨力

在幼儿钢琴课堂教学中,可以先听辨音色,采用听辨法区分高、低音区,提高幼儿敏锐的音乐听辨力。并通过寻找表达高音和低音的形容词,如“明亮”、“黑暗”等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述高低音区的音色区别。幼儿在学习钢琴后很容易偏重技术而不注意听自己演奏的声音。因此从一开始教师就引导幼儿多听钢琴富有表现力的声音,逐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敏感度,为以后更好的弹奏作铺垫。以“听”为弹奏钢琴的前提,并非传统教学中的识谱。这是教学的一大突破。为了让幼儿能更快熟悉键盘,熟悉钢琴的声音,教师可以设计看图弹奏的教学环节,比如可以将音的高、低,强、中、弱以及音的数量多、少用图表示,教师提示根据音区的高低、强弱的变化、音符的密集,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弹奏,这样创造性的音乐活动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看图弹奏可以开拓幼儿的视野,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2、向识谱学习过渡

我国的幼儿启蒙教学认为识谱是必经之路,一般采用先识谱再弹奏的教学方法。铃木先生不赞成音乐学习从识谱开始,他并不是不看重识谱的技能,而是将读谱比作阅读一般是每个音乐学习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他认为在儿童第一年的乐器教学中,不学习乐谱和任何理论知识,完全依靠教师的弹奏和学生的模仿来完成曲目学习。识谱对刚开始接触钢琴的幼儿来说总是很困难的,容易造成疲劳。除了模仿弹奏之外,模仿教师唱谱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人声也是一种乐器,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演唱要比演奏自然得多。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键盘上进行创作性弹唱,模仿教师的简单弹奏,或是自己随意弹奏,并伴着钢琴开口歌唱,这样将来才能用钢琴来表达内心的歌唱。教师必须明确歌唱教学的重要性,这种能力将伴随儿童终身。匈牙利着名教育学家柯达伊强调:“不先歌唱就开始学乐器的学生,一生中注定没有音乐。”歌唱让幼儿以自然、愉快和他们喜爱的方式接近音乐。

3、辅助节奏教学

节奏通常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幼儿还未学习音符时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模仿手段完成节奏训练。幼儿的特征是爱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模仿,问为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动起来”的节奏训练。如教师拍手由幼儿模仿;教师在钢琴上弹节奏型幼儿拍手模仿;教师拍节奏型幼儿在钢琴上弹奏任意单音模仿。此外,借助各类小型打击乐器重复模仿练习。音符的时值、长短知识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只有通过模仿方式培养幼儿内心节奏感,才符合学习规律。并且以模仿作为学习节奏的切入点,让课堂充满活力,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玩中学”的方式也易使幼儿对钢琴学习产生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给钢琴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4、建立放松的弹奏意识

弹奏钢琴并不仅仅依靠手指去完成,而是身体与脑的协调配合。铃木先生说:“身心是一体的,平静之心和智慧之脑依存于平静之体。”身心自然和谐,才能完成充满感情、优美流畅的弹奏。比如在钢琴课堂上可以[专业提供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服务,lunwen.1kejian.com欢迎您的光临]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设计这样的音乐活动:由教师弹奏一段音乐,启发幼儿注意听音乐速度、强弱等基本要素的变化,然后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模仿各种小动物,比如狮子、大象步伐沉重一些、而小兔子、小鸟灵活轻巧等。幼儿身体随钢琴音乐律动打破传统仅用“手”弹奏钢琴的方法,建立利用“全身”学习钢琴的意识,充分挖掘钢琴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幼儿在钢琴启蒙阶段,很容易由于心理紧张造成弹奏时僵硬。钢琴的设计比起其它乐器更能为人们的弹奏提供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传统钢琴教学中一味强调放松,忽略音乐本体,只考虑抬手指、调整手腕的高度等手型。放松对于幼儿说是较抽象的概念,这样做反而难达到目的,并且容易将钢琴课堂变的无趣、死板。

钢琴教学的内容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般的学科知识,而是来自于国内外音乐教育界对音乐培养目标理念的共通认识——即“并非通过教化和教导来学习音乐,而是通过音乐活动来享受音乐本身。”克服身体紧张的重要因素就是教会幼儿专注的听,只有专注的听才能获得平静的身心,这对初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多可以采取很多种令人愉悦的方式达到身心平静的目的。如上述的钢琴教学活动可以将幼儿身心回归到与生俱来的自然状态,先听音乐,继而完成节奏与动作的配合,加深对音乐强弱的体验,才能让身体始终处在一个积极、放松的状态。只有将“听”形成一种习惯幼儿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聆听自己弹奏的声音,根据自己对声音要求,去判断去思考去调整。在幼儿学琴初期教师就应该以这样的原则去消除他们弹奏中容易出现的紧张问题,培养幼儿身体的协调配合,松弛、专心致志的弹奏。

三、总结与反思